部编道德与法制小学

2024-08-31

部编道德与法制小学(6篇)

1.部编道德与法制小学 篇一

部编初中《道德与法制》的编写依据与基本理念

宋景堂

根据教育部安排,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初中 TPC《道德与法治》教材将于2016年秋季正式使 用。笔者就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基本理念等加以说明。

〇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

《道德与法治》(初中)教材必须充分体现国家意 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教材编写的 基本依据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于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 程标准(2011年版)》《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 导纲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 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谋 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 界,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 军,形成了 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党所有的理论和实践都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这一宏伟目标展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协调推 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加强 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 国际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发展环 境;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这些内容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深刻回答 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 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 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贯通 结合,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道德与法治》(初中)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高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 的十八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立 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 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 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 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 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 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 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 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 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 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 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 和集中表达。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 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 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 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 人平台。”“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 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 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教 育部组织编写《道德与法治》(初中)教材的依据。随 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 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 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 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 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培养创 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 高要求,对思想品德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对2003年 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 稿)》作了修订。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思 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 凸显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党 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 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2011年 版课标导语指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 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 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 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 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基 本理念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的 公民是课程核心”“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 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 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 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 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 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课程目标强调“促 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 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以增强学生公民意 识。二是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思想品德课程 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 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关于课 程的综合性,实验稿课标规定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 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 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 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2011年版课标规定:“有机整合 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 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 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 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显然,前 者强调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后者在此基础上突出思维方式的 重要性。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 动,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遵守公共规则和 ; 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培育和践行公共精神。初中学生处于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注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 施,遵守公共秩序,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四是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 觉和文化自信。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 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 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 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课程内容规定感受个人成长与民 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 族自豪感。”“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 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活动建议规定:“分组搜集不 同国家、民族和区域的独特文化,认识文化的多样性 和丰富性。”五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搜集、处理、运用 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课程内容规定:“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 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 社会公共生活。”活动建议规定开展‘假如没有网 络,我的生活会怎样’的讨论活动,思考如何正确使用 网络。”六是加强生命教育,感受生命的可贵,体会生 命的价值。课程内容规定:“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认识自己生命 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我救护。”“体 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 的点滴做起。”活动建议规定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特 别是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事例或围绕自己和同学 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七 是加强家庭美德教育。课程内容规定:“体会父母为 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 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八是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奋斗目标。课程内容规定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要求。”九是凸显法律 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用严格的法律 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 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 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 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 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 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 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课程内容规定:“知道我国 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 保护环境的义务。”活动建议规定以‘环境保护,人 人有责,为主题,设计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讨论活动并进行相应的实践。”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 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 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求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 值和现实意义,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 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作为中华民 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016年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十八大以 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 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从“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来看,全面依法治国意义重大。没有全面依 法治国,就治不好政、理不好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就会落空。只有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辩证关系,才 能使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党的十八届 四中全会把全国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重大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 程,必须大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全民守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社会 普法教育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把全民普 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 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 题靠法”,“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 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十八届五中全会 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 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 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总书记强调:“要坚持 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和精神文化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 自觉行动。”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了青少年法治教育 的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 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 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 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 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 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 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 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 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高中 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目标。其中义 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 基本权利义务、重要法治理念与原则,初步了解个人 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树立 法治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初 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 力,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初中 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 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 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 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 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 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在中小 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 小学法治教育,教育部于2016年决定在中小学德育 教材体系中编写法治教育专册。编写建议要求根据 中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法治教育规律,密切联系学 生生活实际,精选教材内容,集中体现与分散融入相 结合,系统规划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法治教育内 容,确保各学段纵向有效衔接,确保专册主线清晰,单 元主题明确,体系相对完整,避免内容碎片化,科学设 计呈现方式,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初中法治专册教 材安排在八年级下册。在内容设计上,明确要求法治 专册教材要名实统一,全部是法治教育的内容和要 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宪法精 神为主线,突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等重点内容,有机 结合中小学生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进行整体规划。

◦〇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

关于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思想品德 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了明确的阐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 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 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 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 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 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机会越来越 多,与现实社会的接触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教材围绕初中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需要处 理的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整 合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学会 面对现实的生活、学习、社会问题,体验成长过程,学 会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学会处理与自我、他人、集 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美 丑观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过积 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基于初中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建构教材。社会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最好的课堂、最好的老师,人们对 人和社会的认识归根到底源于现实社会生活,书本上 的道德知识归根到底要接受生活实践的检验。陶行 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 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 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 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只 有加强德育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才能增强教材的生命力、感染力、说服力,克服形式主 义和说教主义的倾向。从历史上看,“吾国学生最大 之缺点,即平日除获得书本上的知识外,鲜谙社会真 正情状。故一旦出校执业,常觉与社会隔阂,诸事棘 手。欲免此种弊病,最宜使学生与社会接近。”时至今 日,教育与经济社会特别是与学生生活脱节的情况依 然存在。针对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现实,毛泽东同志 于1965年12月21日说:“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 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 见稻、梁、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 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怎样交换,身体搞坏了,真 是害死人。”

2011年版课标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 是课程的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 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 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 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 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课堂上听的、书本上讲 v 的到底对不对、是不是真理,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实 践的检验。离开自己的思考,离开切身的体验,就难 以真正理解书上所讲的道理,甚至会走向反面,所谓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从一定意义上说,道德 教育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体验问题、实践问 题。2011年版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 值引导菝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 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 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〇〇〇《道徳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基本内容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共设三课。第一课“中学 时代”引导学生走进中学生活,感受自身角色和学习生活新变化,体悟中学阶段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独特 价值和意义,激励学生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确立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 奋斗,塑造新的自我。第二课“学习新天地”引导学生 感受中学学习生活新变化,认识学习与成长之间的关 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激励学生在实践和 课堂中学习,在学习中成就更加美好的人生。第三课 “发现自己”引导学生科学认识自我,学会客观、全面、辩证地评价自我,善于接纳和欣赏自己,做更好的 自己。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共设两课。第四课“友谊 与成长同行”引导学生走进感性的社会交往生活,感 受与人交往的甜蜜与苦涩,体认与人交往对自己健康 成长的意义,学会交往、享受交往的快乐,用信任和忠 诚赢得友谊。第五课“交友的智慧”引导学生学会建 立友谊的方式方法,学会呵护友谊,掌握网上交往之 道,慎重结交网友。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共设两课。第六课“师生之 间”引导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学会从多方面认 识教师,学会与教师交往,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个性 差异、劳动成果,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第七课 “亲情之爱”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家”,体味家人之间 血浓于水的情感,在爱的碰撞中更好地理解和接纳父 母的爱,善于用父母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以实际行动让家庭更加和睦温馨。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共设三课。第八课“探问 生命”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 生命都来之不易,从容面对生命中的不可预知,热爱 生命,敬畏生命。第九课“珍视生命”引导学生学会养 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敢于面对挫折,增强抗挫折能力。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引导学生 追问生命的意义,拒绝冷漠,学会关爱他人生命,在实 践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本文编辑:李娜)(100081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

2.部编道德与法制小学 篇二

周次

第四周主备人

修订人

主题

我认识您了(第一课时)

活动

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认识了解校园生活中的非同龄人,发现并感受他们的工作在与自己校园生活的关系。

2.能够对任教自己班级的老师有简单的了解,尊重老师。

个人

修改

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我们的老师,那么,你都认识哪些老师呢?

二、猜猜这是哪位老师

1.老师说,学生猜

2.学生说,老师猜

3.学生说,学生猜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一方面调动氛围,让课程在愉快中进行。另一方面,刚入学部分孩子对老师心存畏惧,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三、我和老师的故事

1.请孩子说一说自己与老师发生的一个故事

2.请孩子表演这个故事

3.说说自己对老师看法

4.朗读关于教师的诗歌

一块黑板

三尺讲台

是您挥洒人生的天地

我们在您的天地中茁壮的成长

一支支粉笔

在您手里

变换成了黑板上的字

又变成了我们头脑里的知识

一张张面孔

在您的面前

不断飘舞

把那些做人的道理飘进了我们的心里

5.听歌颂老师的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多角度的认识老师,从而培养尊重老师的意识。

四、我还想认识

1.小调查:校园里除了老师还有谁?看谁最善于观察生活,小眼睛最明亮。

2.展示图片

校园里的门卫叔叔,食堂阿姨,生活老师……

3.探讨与校园其他人的关系

【设计意图】使他们逐渐认识校工,了解他们的工作与自己的关系,增进对他们的了解与情感,懂得感恩。

4.还想认识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老师会一直陪伴在你们的身边,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规范,我们要尊重老师,爱护老师。校园的生活还离不开校工,我们安定舒适的学习离不开校园里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

3.部编道德与法制小学 篇三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一课。教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的家乡在这里”、“发现家乡的美”和“家乡的故事”,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1、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学生准备: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美丽富饶。处处都有美丽的景观,处处都有各自美丽的特色。就像我们的家乡,小桥流水,池塘荷花,杨柳成行,也是一样的美丽啊!你觉得我们的家乡美吗?

一、看一看,说一说

1、指导学生欣赏教材P50《我的家乡在这里》图片。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发现家乡的美(结合阅读51页)

1、启发谈话:课本中的小朋友都喜欢自己的家乡,并且能说出家乡的景观和特色,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把你的作品拿出来给大家欣赏

1、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2、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3、出示第51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二、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傣家竹楼的传说的故事。

这是傣族小朋友家乡的故事,每个小朋友的家乡都有自己的故事,一个一个美丽的小故事写出来我们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三、总结

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4.部编道德与法制小学 篇四

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安全保护是最根本的任务,学校对小学儿童的安全教育也同样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儿童的安全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根基。从学校角度出发,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校有序开展教学的先要条件,没有安全保障的校园是无法发展和继续教育的。因此,保证每位学生的在校安全,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要责任。

一、走进学生内心,因材开展安全教育

小学生还处于身心发育并不健全的年龄,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辨识力也不准确,所以对于小学生自身而言安全意识非常薄弱,危险时刻围绕身边。所以,教师需要近距离去了解每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因为在小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时常伴随着问题在左右,只有学生自身掌握了处理突发事件和不安全事件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起来。比如,在班级里面原本有两个非常要好的女孩子,她们学习成绩同样优异,平时在班级中可以形容为形影不离,是其他同学羡慕的对象,但是却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两个女孩子开始彼此疏远,独立行动,慢慢地,两位女孩子却从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变成了形同陌路的陌生人,这让班级里的其他同学都感觉到奇怪,教师也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教师便分别找到了这两位学生,向其了解其中的原因,原来却是因为其中一个女孩子的家庭条件很好,而另一个女孩子的家庭条件很一般,条件好的女孩就经常让妈妈带着她和另一名女孩出去游玩和吃饭,久而久之,家庭条件一般的女孩认为应该礼尚往来,所以也想请自己的妈妈带着另一个女孩出去玩一次,妈妈和另一名女孩都同意了,游玩的地方也让另一名女孩来选,选的地方非常的高档,可当妈妈结账时,却发现她所带的钱并不够支付这次的费用。因此,让这位家庭条件一般的妈妈很尴尬,女儿也认为丢了面子,最后还是由另一位女孩子结账的,但在这对母女的心里认为另一位女孩子是有意而为之的`,因此,双方就慢慢产生了隔阂。在教师了解了两位女孩互相误会的原因后,便分别让两位女孩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家庭条件一般的女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太过敏感了,自己的好朋友不会刻意去为难自己和妈妈的,而另一位家庭好的女孩子也认识到自己在选择地方的时候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伤害了好朋友和她妈妈的自尊心,在双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教师让两位女孩子互相面对,解开心里的误会后又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二、通过安全演练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对于安全意识没有特殊的概念,自身对安全的防卫意识也很薄弱,活泼好动的性格以及自控能力的相对较差都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受到很多安全隐患的威胁。比如同学间的追打嬉闹、走路的不安分、以及过马路时的不规范行走等等,这些都会为小学生带来人身的危险,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大大提高。因此,学校在基础课教学之外,还需要开设道德与法制课程,来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在面对危险和突发事件时的处理能力,开展此课程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教育片的播放、情景的模拟、以及自救的演练等等来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危险的伤害性,引起学生的重视以达到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目的。

1.通过实际的情景模拟来提高学生的处理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堂“当火灾来了”的课程,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在火灾发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并如何开展自救,在学生了解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演练,在演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处理事件的能力。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自救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在学生间展开交流活动,对某位同学的自救最有效和仍然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进行解释,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在面对危险和困难时,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自乱阵脚,更不能相互拥挤,这样不但不能自救还会发生更危险的事情。对于基本的要素包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和靠边弯腰行走等重要细节让学生时刻谨记,增强安全意识。

2.通过多媒体的宣传活动,增加学生辨别危险的能力。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为学生展示一些危险事件,比如,在小明离开家之后,家里的煤气没有关,当视频播放在这儿的时候,所有学生一起高喊“危险”,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辨别危险的能力便自然形成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促使他们多一份安全意识。总之,在小学教学中开展道德和法制教育课程,是对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培养,既是学校对学生的义务,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肖征.儿童安全隐患分析及安全教育方法探究[J].现代交际,,(09).

5.部编道德与法制小学 篇五

2018年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网民新编《中国人民过马路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冲到马路中央;有中年,有儿郎,大爷老大娘;迎着红灯亮,不改变方向;凑够一撮,随波逐流向前闯……”这种无视红灯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是()

①一般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

③民事违法行为

④刑事违法行为

C.①④ D.③④

2.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A.①② B.②③

……○○…… …____…_…___…_…__:…订号…考订_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姓…装____装_…___…_…__:校……学………○○……………………外内……………………○○……………………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

3.近20年来,我国制定了100多部法律,确保公民各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这体现了公民权利保障体制中的()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法律保障 D.社会保障

4.甲:“哥们抽根烟”——乙:“真有味” 甲:“哥们嗑粒药”——乙:“真过瘾” 甲:“哥们一起干”——乙:“真刺激” 甲:“哥们一起坐牢了“——乙:“真后悔”

以上两位同学的故事警示我们:()

A.违法就是犯罪,我们要学会防微杜渐 B.一切吸毒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C.不良行为如不加以控制会发展成犯罪 D.受人唆使犯罪,不要承担法律责任

5.维护学生合法权利需要来自各方面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

A.家庭保障 B.学校保障 C.社会保障 D.法律保障

6.近年来,中国相继发生因航班延误,乘客冲进停机坪维权过激受到处罚事件。这些责任人受到处罚的原因是()A.做了法律鼓励做的事 B.做了法律要求做的事 C.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 D.做了法律提倡做的事

7.黄晓明得知某医院擅自将自己的肖像用作文章的配图,并在页面上附有医院的名称、联系方式、地址等信息,有明显商业广告属性。该医院的行为侵犯了黄晓明的()A.姓名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 D.生命健康权 8.小明的爸爸将自己经商积攒下来的50万元钱捐给灾区。小明的爸爸对自己的合法财产行使了()

A.使用权 B.处分权 C.占有权 D.收益权

9.以下言行中,能体现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是()

A.“又该缴税了。”“嗯,让我想想怎样能逃点税。” B.“征兵工作开始了。”“我符合条件,明天就去报名。” C.“你为什么不上学?”“我成绩不好,不想念了。” D.“听说你母亲病了?”“这与我无关,我是领养的。”

10.自习课上,李某和同桌讨论一道数学题,声音很大,已经影响了他人,同学制止他时,他说:“学习时讨论是我的权利和自由,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们管不着。”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第1页,共10页

……线…………○…………

A.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B.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C.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能为所欲为

D.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得到他人的许可

11.从政府网络的广泛建立到如今政务微博蔚然成风,通过网络平台听取民声、了解民意日益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常态。对此,你的看法是: A.说明网络听证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主要途径 B.说明公民管理国家的关键是媒体监督 C.有利于公民直接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 D.表明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

……线…………○………… 12.2016年11月12日凌晨消息,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实时数据,截于11日24时,“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总交易额超1207亿,无线交易额占比81.87%,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消费不再需要节俭 ③非公有制经济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力,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我国的()

A.根本制度 B.基本政治制度 C.根本政治制度 D.人民代表当家作主的制度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村民直接参加了选举活动,选出了自己满意的村委会。这一事实()A.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 B.是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体现 C.表明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直接选举

D.表明我国的国家机关是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的 15.我国制定法律的机关是()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国务院

16.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是()

A.性格相近B.尊重他人 C.平等待人 D.理解宽容他人 17.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顾客是上帝”成为许多经营者的理念。对此你认为正确的是()

A.“顾客是上帝”就是顾客的人格比经营者的人格高尚,经营者应尊重顾客 B.“顾客是上帝”是说顾客在市场上具有决定权,经营者只能听顾客的 C.“顾客是上帝”是说经营者不能违背顾客的意愿,顾客怎么说都是对的 D.“顾客是上帝”体现的是对顾客的礼遇,经营者与顾客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18.近期,聊城市两名中学生捡到一个内有5000元现金及贵重物品的钱包,将其送到派出所,经过民警多方寻找,物归原主。这个事情被学校知道后,受到学校的表扬,并为他们发了奖状。这件事告诉我们

①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②要按照正义标准做人做事③要想获得社会赞誉,只能拾金不昧④正义行为有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2页,共10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19..2015年,我国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基本建成480万套,并启动棚户区改造的攻坚战。我国这样做是因为()

①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②同步富裕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③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④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精准扶贫”是今年的热词之一。国家将通过“精准扶贫”,确保到2020年让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将有利于

①体现以人为本②实现同步富裕 ……○○…… …____…_…___…_…__:…订号…考订_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姓…装____装_…___…_…__:校……学………○○……………………外内……………………○○……………………③促进社会公平④消除收入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

21.做正直的人,就要有勇气坚定信念,不因私利而丢失做人的尊严。______(判断对错)

22.违法行为中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______(判断对错)

23.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其中刑事手段是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______(判断对错)

24.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______(判断对错)25.维护国家安全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______(判断对错)

26.由于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所以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只是经营者的责任,与消费者无关。______(判断对错)

27.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______(判断对错)

28.我们既要公平的对待他人,也要追求得到公平的对待。______(判断对错)。

29.维护公平和正义必须以遵守规则和程序为前提。()

30.我国实施全面依法治国,要求一切组织和国家机关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T.正确

F.错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31.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3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请说说我们该怎样正确行使各种权利?

第3页,共10页

……线…………○…………

33.什么是违法行为?它包括几大种类?

……线…………○…………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34.作为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依法治国与我们没有关系。

35.有人认为“公民享有自由和权利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36.近年来,伴随着航班晚点频发,乘客与航空公司纠纷不断,“空怒族”随之诞生,他们发难机场人员、拦飞机、罢乘、拒绝下飞机……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空怒族”行为的认识。(7分)

第4页,共10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A 8.B 15.B 22.F 29.T 2.B 9.B 16.C 23.T 30.F 3.A 10.D 17.D 24.T

4.C 11.D 18.B 25.T 5.D 12.D 19.B 26.F 6.C 13.C 20.B 27.F 7.B 14.A 21.T 28.T

……○○…… …____…_…___…_…__:…订号…考订_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姓…装____装_…___…_…__:校……学………○○……………………外内……………………○○……………………31.(1)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4)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3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33.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本题属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据课本知识作答即可,比较简单.

故答案为:

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做的行为.

种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2分)

34.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因为:(1)作为中学生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⑵要尊重法律,追求公正;⑶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⑷要积极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⑸要树立法制观念,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法律和破坏法制的行为作斗争。所以以上观点不正确。

35.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正确行使权利”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教材知识,虽然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真实的自由和权利,但我们绝不能把享有的自由和权利理解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真实的自由和权利,但我们绝不能把享有的自由和权利理解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36.这是由愤怒、冲动引发的不理智甚至违法行为。(1分)愤怒、冲动等消极情绪会降低人的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做出令人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这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3分)因此,“空怒族”要学会调控

第5页,共10页

……线…………○…………

情绪,努力克服情绪的消极作用,做情绪的主人。(2分)要树立法制观念,依法维权。(1分)【解析】

1.此题主要考查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中国式过马路”违反了《交通安全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没有触犯刑法,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排除。故选A。

因为宪法是我国公民的权利的确认书与保障书.所2.规定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是宪法,以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选B.

……线…………○………… 本题考查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是我国公民的权利保障书.

审清题意、把握宪法的地位与作用,对照选项仔细排查即可.

3.近20年来,我国制定了100多部法律,这是国家制定法律即通过立法,来保障公民的权利,所以体现了我国公民权利保障体制中的立法保障,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BCD.

故选A.

根据教材知识,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熟记基础知识很重要.

4.此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的相关知识。两个同学因为不能抵制不良诱惑,由不良行为发展为违法犯罪。故事告诉青少年要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C观点正确;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A观点错误;并不是所有的吸毒行为都是犯罪行为,B观点太绝对,错误;受人唆使犯罪,应承担法律责任,D观点错误。故选C。

5.此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理解。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我国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各方面的保障才能充分实现,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法律保障,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D。

6.此题考查公民应怎样履行义务。自觉履行义务必须做到: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题干中的责任人因做的事属于法律所禁止的,因此受到处罚,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此题考查肖像权。在我国,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属于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材料中某医院未经黄晓明同意,擅自使用他的肖像,就侵犯了黄晓明的肖像权。B符合题意;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8.依据题干材料,小明的爸爸将自己经商积攒下来的50万元钱捐给灾区.小明的爸爸对自己的合法财产行使了处分权;故选B.

该题考查财产所有权等相关知识;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解答该题需要合法财产权中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9.此题考查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法定义务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A是偷税漏税的行为,没有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错误;B是自觉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符合题意;C是没有履行接受教育的义务错误;D没有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错误。故选B。

10.此题考查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材料中李某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行使。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第6页,共10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11.此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通过网络听取民生、了解民意是为了更好的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说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D说法正确;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主要途径是人民代表大会,不是网络听证,A说法错误;公民管理国家的关键是政治权利,不是媒体监督,B说法错误;在我国人民不是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管理国家,C说法错误。故选D。

12.此题考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材料中一方面说明了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可以从总量上看出来,选项①是正确的;淘宝网店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它的发展也能充分说明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所以选项③是正确的;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下,我们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选项④也是正确的;经济无论如何发展,我们时刻应该节俭,这是……○○…… …____…_…___…_…__:…订号…考订_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姓…装____装_…___…_…__:校……学………○○……………………外内……………………○○……………………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理性的消费观念,选项②说法错误。故选D。

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故A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故B错误;选项D应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不是“人民代表”.故选C.

题目考查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4.村民直接参加了选举活动,选出了自己满意的村委会,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A符合题意;B错误,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间接管理国家事务;我国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C错误;D错误,不符合事实.故选A

本题考查人民的地位.依据基础知识,分析题干材料,辨析题肢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排除错误项.

15.此题考查我国的立法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由此可见,我国制定法律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C不符合题意,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最高审判机关;D不符合题意,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故选B。

16.此题考查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根据教材知识,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平等待人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建立良好人际的基本前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消费者的权益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顾客就是上帝,表明了对顾客要文明礼貌,尊重顾客的人格,所以体现的是对顾客的礼遇,经营者与顾客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正确的观点,排除错误的ABC选项.

故选D.

本题属于“做个聪明的消费者”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内容,较容易受到侵害的五项权利、要营造好的消费环境,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此题考察了生产活动的参与者应该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参与消费活动.

18.此题考查正义的相关知识。近期,聊城 市两名中学生捡到一个内有5000元现金及贵重物品的钱包,将其送到派出所,经过民警多方寻找,物归原主。这件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要按照正义标准做人做事,正义行为有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①②④符合题意;拾金不昧精神能够获得社会赞誉,但并不是 要想获得社会赞誉,只能拾金不昧,③说法错误。故选B。

19.此题考查对我国安居工程和棚改的认识。

我国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基本建成480万套,并启动棚户区改造的攻坚战,说明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①③符合题意;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第7页,共10页

……线…………○…………

同等富裕,②说法错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④说法错误。故选 B。

20.此题考查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我国政府采取措施,力求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①③正确;我国坚持扶贫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②错误,排除;收入差别客观存在,有利于社会进步,因此不能消除收入差距,④错误,排除。故选B。

21.正直的人会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和做人原则,会时时处处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而不会因为谋取私利而失掉人格.

故答案为:正确

本题考查做正直的人和人格尊严.依据基础知识,辨析题干观点,做出正确判断.

……线…………○………… 准确理解教材知识就能正确作答.

22.依据课本内容,违法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题干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该题考查违法行为及其种类;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有三种: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

对于这个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识记:违法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3.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运用刑事法律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题干描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侦查机关(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等)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

解答此题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即可顺利作答.

24.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受教育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根据教材知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从公民个人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从国家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该题考查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要在准确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顺利作答.

本题为判断题,关键是掌握所学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直接判断即可.

25.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故答案为:正确。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此题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即可顺利作答。

26.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国家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需要生产经营者树立责任意识,诚信生产经营,需要消费者掌握必要的消费常识,树立维权意识,发现问题及时举报等。本题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第8页,共10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本题考查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27.依据教材知识,我国是一个由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性质的最大优越性在于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本题理由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题目考查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

28.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是社会责任,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内容.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对个人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

……○○…… …____…_…___…_…__:…订号…考订_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姓…装____装_…___…_…__:校……学………○○……………………外内……………………○○……………………故答案为:正确.

本题属于“我们向往公平”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公平的涵义、维护公平的意义,国家为维护公平采取的措施以及青少年要维护公平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课本中公平的内容有很多,注意掌握课本知识,还要注意叙述的严谨性和正确性. 29.此题考查对维护公平和正义前提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所以说,维护公平和正义必须以遵守规则和程序为前提。题目观点正确。故选T。

30.此题考查依法治国。我国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题干说法错误。故选F。

31.此题考查如何忠实履行义务。本题属于教材重点识记类知识,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再现教材知识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即:(1)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4)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32.此题主要考查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属于教材基础知识,也是重要识记知识。学生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33.本题主要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的有关知识,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本题属于简答题,一般侧重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据课本知识作答即可.

34.本题主要考查依法治国。辨析题首先要判断观点是否正确,然后分析正确或者错误的原因,最后下个结论。首先本题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可以从青少年在依法治国中的做法回答,如学法、尊法、用法、护法等,言之有理即可。如:(1)作为中学生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2)要尊重法律,追求公正;(3)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4)要积极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5)要树立法制观念,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法律和破坏法制的行为作斗争。最后下个结论:所以以上观点不正确。

35.该题考查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等相关知识;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依法行使权利的理解和运用.解答本题时要明确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公民要做到依法行使权利,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从而分析出题中观点是错误的,理由结合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回答即可.

第9页,共10页

……线…………○…………

36.一般来说,凡是问题中要求“谈谈对某种行为的认识”,答案都相对宽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是什么(正确或错误,合法或违法,道德高尚或不道德等);为什么(找出与教材相关依据,分析意义或危害);怎么做(明确以后怎么做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等角度组织答案。具体到本题第一、“空怒族”的行为是不理智甚至是违法行为;第二、消极情绪会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第三、公民行使权利和自由,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用合法的方式进行,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要用合法的方式,依法维权。

……线…………○………… 第10页,共10页

6.部编道德与法制小学 篇六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课时:3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自主选择既是一种权利,也是成长中需要发展的能力。课余生活自主选择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能很好地自主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明白:课余生活自主选择,拿不定主意时可以听取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当父母不同意我们的选择时,要学会和父母沟通。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要能正确面对并妥善处理好:如当自己的选择与学校活动冲突时,要学会服从大局;当面对太多选择不知如何选择时,学会和自己对话,依据成长发展的需要做出选择等等。课余生活分校内的课余生活和校外的课余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丰富的课余生活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促进自我发展,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让我们有机会与不同的人交流;学会合作,体会亲情的温暖、友情的宝贵,磨砺意志,开发潜能,陶冶情操;学习待人接物的文明礼仪,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并有一种作为社会小主人的责任和担当。有的课余生活不一定那么让人感兴趣,但有意义、有价值,能带给人关爱、快乐和温暖,能培养我们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要统筹安排好课余生活,可做个详细的课余生活规划,合理安排好时间,要做到个体与群体活动结合、室内与室外活动互补,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余生活的关系;课余生活中,注意言谈举止应该符合小学生行为规范,注意文明礼貌,尊重他人,遵守活动规则。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引导学生明白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既要注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注重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自主选择既是一种权利,也是成长中需要发展的能力。课余生活自主选择是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面对选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能很好地自主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课余生活很单调,一般就是做作业、上辅导班、玩手机、打游戏、做游戏、和同学聊天、骑车、看电视、带弟妹等等,不是很明白课余生活的丰富及其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发现五年级的学生对一些事情已经有了各自的看法,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决定,特别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课余生活;也有些学生觉得没有课余时间,课余时间大多用来补课、做作业、上辅导班了;还有些学生课余就是玩游戏,独立面对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都不是很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积极开发来自于学生的教学资源,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收集名人成长成才的故事,引导学生从别人的成长足迹中获得借鉴,通过组织学生对课余生活的策划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为自己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助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既要能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又要能做到征求并听取父母、老师的意见。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余生活大家聊

教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每天放学后,在课余时间里,大家的课余生活都有哪些精彩的内容,说出来跟大家分享吧。

引导学生感受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看电影、唱歌、看书、打球、散步、跑步、骑车、下棋、画画、旅行、集邮、交友……

围绕课余生活的内容,大家一起聊聊。

学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都来聊聊课余生活,这样,丰富的课余生活内容就一下子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了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课余生活我选择

1.课余生活谁选择?

教师根据此话题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座位也相对集中,组织小小辩论会:

正方:课余生活我选择

反方:课余生活父母选择

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明白:自主选择既是一种权利,也是成长中需要发展的能力。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拿不定主意时,可以征求并听取父母的意见和建议。

进行“小小辩论会”

各自选择正方和反方,就课余生活谁选择的问题分成两大组发表意见,分别阐述各自的观点。

“小小辩论会”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辩论中弄明白了每个人都必须学会成长,学会处理成长中所面临的新问题。理越辩越明,只有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行动才更坚定。

2.选择中的困惑

教师:面对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们在选择时,有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打开书,看看第三页,李玉红同学的几个困惑,也许就是我们的困惑。我们一起来思考、解决:第一组一起思考如何解决第一个困惑,可以先将建议先写在书上;第二、三组帮助解决第二、三个困惑;第四组另想一个可能的困惑,再帮想解决办法。(教师也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提出一些问题或困惑引导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在遇到困惑时要开动脑筋,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择,自己无法选择时,可征求父母和老师的建议。

看教材第三页,先弄懂李玉红同学的几个困惑,然后先就一个困惑,将建议先写在书上,然后参与讨论,也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讨论,弄明白在遇到困惑时要开动脑筋,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择,自己无法选择时,可征求父母和老师的建议。

充分利用好教材,在教材的引领下,从不同的角度弄清楚相关问题,消除困惑,选择好各自的课余生活,获得锻炼和成长。

三、课余生活助我成长

教师:学校开展的跳绳、拔河、合唱等是我们校内的课余生活,和家人一起购物、游玩、做家务等是我们校外的课余生活,在我们书上第四页和第五页介绍了三个课余生活,大家读一读,然后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且也想参加的类似的课余活动,并说说你想参加的理由。

通过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白,课余生活内容丰富,有发展自己兴趣的、有促进同学之间交流的、有为社会、为社区做贡献的等等,这些课余生活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承担起社会小主人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认真阅读第四页和第五页的内容,选择一个喜欢的感兴趣的且也想参加的类似的课余活动,说说想参加的理由。

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组织学生阅读,基于阅读选择最想参加的课余生活,并进行推介和分析,促进了学生对不同类别的课余生活的理解、感悟和借鉴。

四、课后作业

教师:每位同学都有精彩的课余生活,有的一开始就很感兴趣,有的也许一开始没兴趣,后来才慢慢有了兴趣,请同学们在自己这些丰富的课余生活中选择其一,通过讲述、布展或表演等方式展示自己在课余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做好与同学们分享的准备。

课后,选择一个自己喜欢且给自己带来很多美好感受的课余生活做好分享的各项准备,或讲述、或展示或表演……

充分发挥来自与学生的资源,引导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

第二课时

一、过好我们的课余生活

1.过好感兴趣的课余生活

(1)引导学生通过讲述、表演等方式展示感兴趣的课余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很多美好的感受。

教师通过点评引导学生说出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余生活,能够激起我们的求知欲,磨砺意志,开发潜能,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发展。

学生通过讲述、表演等方式展示感兴趣的课余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很多美好感受。

可先写个提纲,打个腹稿,或先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再参与全班交流。

让学生从身边的学生如何发展兴趣爱好的事例来激发学生们在课余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更幸福地成长。来自于本班学生的资源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2)组织讨论:有同学对电子游戏、玩手机、看电视等感兴趣,玩电子游戏、玩手机、看电视等就是课余生活,对这样的选择,大家怎么看?

就“打游戏或看电视、玩手机等就是课余生活”的问题参与讨论,分析利弊,弄清是非,把握分寸。

就学生中存在的打游戏、玩手机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更具针对性。

(3)阅读教材第六页“阅读角”的内容,组织交流:从“我给外国客人当讲解员”的经历中,大家有什么启发?

学生交流各自的看法。明白有些活动可以充满自信地大胆尝试。

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感兴趣的事可以大胆地尝试着去做。

2.过好有价值的课余生活

教师:起初,我们对有的课余生活不一定感兴趣,但是,它有意义、有价值,能带给人关爱、快乐和温暖,能培养我们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将教材第七页的内容拍成视频,或在新闻中在本校的学生活动中找到相类似的学生课余活动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说说这样的课余生活的意义及价值。

学生观看视频并说说各自参与过的服务他人和社会的类似的课余活动,谈谈体会、感受和收获。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感兴趣的课余生活也有价值和意义,也要过好这样的课余生活。

3.合理规划好课余生活

教师:合理规划课余生活,要做到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互补,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余生活的关系。

教师可将教材第八页所列的几种情况,或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成几张规划表,每组一张,让大家讨论,讨论时,大屏幕上呈现规划表,学生分析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通过讨论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规划好课余生活应考虑好事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计划的可行性,还要注意时时对照,必要时可请家长督促、提醒。

我的课余生活规划(一)

17:30——19:00

打球

19:00——19:30

吃晚饭

19:30——20:30

写作业、看书

20:30——21:00

漱洗

准备睡觉

我的课余生活规划(二)

17:30——18:30

做作业

18:30——19:00

吃晚饭

19:00——20:30

弹琴、看书等

20:30——21:00

漱洗

准备睡觉

我的课余生活规划(三)

17:30——18:30

做作业

18:30——19:00

吃晚饭

19:00——20:30

看电视、玩手机等

20:30——21:00

漱洗

准备睡觉

我的课余生活规划(四)

17:30——18:30

做作业

18:30——19:00

吃晚饭

19:00——20:30

做作业、看书等

20:30——21:00

漱洗

准备睡觉

……

就不同的规划从安排是否合理、可行上提修改意见和建议。

通过具体的安排引导学生提修改意见和建议,形象、直观、可感、可行。

二、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名人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懈努力,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分享的准备。

课内外结合,充分运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强化校内教育。

第三课时

一、过好我们的课余生活

4.课余生活,遵章守纪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在课余生活中,还需注意什么才能确保活动的有序有效有价值?教材已经为我们作了梳理,请大家打开书第九页,根据课文的提示,大家先在“温馨提示卡”上写上相关的提示。

学生写好后组织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在课余生活中应注意:言谈举止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注意文明礼貌,尊重他人,遵守活动规则,遵章守法等。

学生根据课文的提示,在“温馨提示卡”上写上相关提示。

写好后积极参与交流。

引导学生先写、先思考,再组织交流,这样让每位学生都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

二、“课余生活助成长”故事会

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名人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懈努力,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故事,让学生在这些故事中进一步明白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对自己成长的作用。

学生讲述自己看到、听到或感受到的身边的或书本中的成功人士的故事。

充分发挥来自于学生的资源,让学生在大量的实例面前感受课余生活自主选择的意义和价值。

三、规划我的课余生活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课余生活进行规划和设计。

规划设计“我的课余生活”。

通过具体的课余生活规划的设计,引导学生将所学落实到具体的规划中。

四、“我的课余生活规划”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课余生活规划,组织学生评价、讨论,让课余生活规划得更加科学、合理。

通过点拨,让学生明白,规划课余生活要注意统筹安排,注意轻重缓急,注意劳逸结合,室内室外活动互补,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结合,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余生活的关系。

先小组交流,再选出有代表性的课余生活规划全班展示、交流、学习、修订、评价。

引导学生提升规划能力,增强规划的可行性。

五、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课后将课余生活规划征求父母的意见,并请父母指导,落实好课余生活规划。

将规划征求父母的意见,并请父母指导,落实好课余生活规划。

打通课内外,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进行,产生整体效益。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引导学生展示《我的课余生活规划 》,从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予以评价,可采用5星制的评价方式,制定非常合理,5分,依次类推,也可请父母参与评价。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1.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权利

合理规划

助力成长

需要

课题:

学会沟通交流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课时:3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学生生活在班级、学校、社区中,希望自己得到群体和他人的认同与接纳,但是,不同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使人们在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看待问题的立场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对某些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那么遇到有不同的看法就需要沟通,理性对待分歧,会让我们有合情合理的看法和思考,如果只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考虑他人,就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在沟通交流产生分歧时,该如何做?如何更好地沟通交流?一、换位思考:换角度、换立场、换位进行设身处地的思考。换位三部曲:稳定情绪、冷静思考、寻找合理点,让学生明白观点不一致没关系,但各执己见容易引发矛盾,只有通过分析,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才更容易进行沟通;二、真诚坦率:对于不同的看法,采取“简单拒绝”或“一味接受”的态度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真诚坦率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如何做到真诚坦率?首先要尊重他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对待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不赞同,但是,要让他人自由而完整地表达,这样有助于我们了解他人的意见,坦诚地向对方提出意见,平和、冷静、友好地与对方交流,这样,我们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收获友谊。在交流中,如果总是试图改变他人,会给自己和他人制造许多烦恼。如果总是抱怨他人不合作,却从未想过他人持不同意见的原因,就难以进行正常的交往,尊重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也是尊重自己;与人沟通,即使未能达成共识,也不要相互指责。我们可以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给对方充分解释的机会。

在与人沟通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与人沟通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沉默不语可能失去沟通的机会。双方只有在准确表达自己意见并了解对方意见的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沟通;二、表达讲究方法:1.表达时要自信;2.说话前做好准备,明确观点,充分说理;3.表达是为了让对方能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意见,说话要态度诚恳,语气平和,音量适中,有理有据,可以适当辅以手势。三、学会倾听,倾听既是良好修养的体现,也能让我们准确理解和领会对方的想法和目的:1.身体前倾,目光专注;2.边听边观察,从对方的表情、手势和语气中获取信息;3.从对方的发言中把握关键内容做好回应的准备;4.用点头等方式表示你的认同或礼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引导学生掌握与人沟通的方法,在与人沟通时,要真诚坦率,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表达,态度要友好,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表达时讲究方法并耐心倾听,意见达不成一致时,不指责别人,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自信,更愉快地与他人交往,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随着身体的发展,心理的成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在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方面也会越来越少,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经历不足,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说话有时也不注意分寸,甚至带有“呛人”的味道。还有的学生可能是出于一种自卑,认为自己的想法可能在他人眼中是幼稚的、可笑的,所以不敢表达,还有的不能用语言表达出真实的想法;还有的学生不知道角度对人的看法的影响,不能接受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看法的差异;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说话也往往从自己的角度,不懂得尊重他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充分利用好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模拟等方式再现相关场景,从生动形象的真实的情境模拟和分析对话中明白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地利用、开发学生身边及来自于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中选取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在沟通交流产生分歧时,能掌握有话好好说的策略,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坦诚地进行沟通,并向对方提出意见,平和、冷静、友好地与对方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收获友谊。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敞开心扉谈沟通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班级、学校、社区中,你觉得自己在与别人的沟通交流方面还好吗?(引导学生自评)

引导学生谈谈最成功的沟通交流的一次经历,如果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也可以谈谈曾经与谁在沟通时产生过矛盾和分歧?当时心情怎样?后来的结果又怎样?你对这事怎么想?

学生谈各自在沟通交流方面的一些经历,可以是成功的感受,也可以是失败的经历

以学生的经历来展开话题,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状况,把握教学的起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二、正确对待不同看法

教师根据班级实际和特点,设计一个眼前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引发讨论:比如“春游去哪里?”,当大家都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看法的存在是非常正常的”。

接着,可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引导学生分别将教材第十页和第十一页中的场景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根据不同的场景组织讨论:

场景一:篮球赛后

针对“同一场篮球赛,同班同学的看法为什么不一致?”的问题引发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到由于看待问题的立场不同,对某些问题就有了不同的看法。

场景二:下棋**

引导学生依据第十一页的问题深入思考,让学生明白,只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考虑他人,就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理性对待分歧,会让我们有合情合理的看法和思考。

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引出的话题,如“春游去哪里?”,充分发表意见。在讨论中直观感受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

讨论后根据教师提示,全班同学分成两部分,分别分组将教材第十页和第十一页中的场景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排练和展示,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深入思考,参与交流。

根据学生的实际,积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便于理解、便于进行教育。在教材预设的两个场景中,让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到,不同的成长环境会造成人们对某些问题的不同看法。

三、真诚坦率很重要

1.换位思考

教师可组织学生继续对第二环节中

“春游去哪里?”的问题进行继续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春游到底去哪里,该听谁的呢?这时,引导学生看看书中第十二页的内容,想想该如何进行换位思考?

学生看书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换位思考三部曲。并引导学生利用换位思考三部曲,共同商定“春游去哪里”,达成共识,形成一致意见。

积极参与讨论

“春游去哪里?”

对照书中第十二页的内容,学习如何进行换位思考?

参与全班交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说说换位思考三部曲。

利用换位思考三部曲,和同学共同商定“春游去哪里”,达成共识,形成一致意见。

利用真实的情境、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理解沟通交流的重要,掌握沟通交流的方法之一:真诚坦率、换位思考

2.恰当表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演练,可对照第十三页的内容,引导学生分角色演练,可分六个角色:同学A、B、C,数学课代表,苏长河、解说者,学生练习后,教师可在教室前放六张凳子,选择六位同学就座后分六种角色进行情境演练,演练完组织学生一一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办法,可参照第十三页锻炼表达中的分析及解决办法。

演练完,教师小结:真诚交流需要尊重他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对待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不赞同,但是,要让他人自由而完整地表达,这样,有助于我们了解他人的意见。

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情境演练,对照第十三页的内容,自选角色准备,并积极参加演练和讨论,大家在一起,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办法,锻炼各自的表达水平。

情景演练,学生喜欢,在这样的情境中便于学生进入角色,进入表达的状态,进而掌握沟通的要领和方法。

3.尊重他人

教师请一名同学扮演文中的王小雨,全班同学可以以“态度1”的形象出现,也可以以“态度2”的形象出现,还可以以别的态度的形象出现,引导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状下进行体验和感悟,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白,当交流产生分歧时,要平和、冷静、友好地与对方交流,要求别人与自己保持一致,可能的后果就是失去友谊,不能正常交往,只有尊重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收获友谊。

全班同学在生动形象的情境模拟中感受和体验,明白当交流产生分歧时,要平和、冷静、友好地与对方进行交流。

通过创设的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后作业

就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一主题,在选择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与家长的意见产生了分歧,引导学生请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课后与家长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方面,在某些方面如果没与家长达成一致意见,回家后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与家长进行再沟通。

与上一个主题的学习进行融合,便于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达成本单元的主题教育的目标:正确面对并处理好成长中的新问题。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引导学生谈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和课后跟父母进行进一步沟通的情况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收获,交流课后跟父母就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进行的进一步的沟通情况。

通过复习和交流,引导学生启动新知的学习。

二、与人沟通讲方法

1.表达有方法

“学一学”:

教材第十五页“活动园”的内容,引导学生先同桌两人用打电话的方式进行演练,然后指名前后两人(有点距离感的)以打电话的方式进行情景模拟,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以“我”为主语的句式便于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而以“你”

为主语的句式容易造成彼此间的隔阂和误会,在与人沟通交流时尽量用以“我”为主语的句式。

接着,让学生同桌两人再练练“试一试”,然后再进行班级层面的展示和评析,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与人沟通注意表达的方法,表达时多用以“我”为主语的句式,另外,还要注意表达时要自信、观点要明确,态度要诚恳等等。

同桌两人用打电话的方式依据教材第十五页“活动园”的内容,进行演练,体验感悟以“我”为主语的句式便于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而以“你”

为主语的句式容易造成彼此间的隔阂和误会,明白在与人沟通交流时尽量用以“我”为主语的句式。另外,还要注意表达时要自信、观点要明确,态度要诚恳等等。

以打电话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就进入了表达的状态,在体验感悟中理解了语言表达的技巧,掌握了语言表达方法。

2.学会倾听

教师敞开心扉,跟学生聊聊学生听课的状态给自己的感受,举实例、讲实情,现身说法,引导学生体会倾听的重要,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在与人交流时遇到教材第十六页所列的各种情形会是什么感受,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倾听要耐心,目光专注,边听边观察,从对方的发言中把握关键内容,做好回应的准备,用点头等方式表示你的认同或礼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结合各自的经历说说在与人交流时,倾听的重要,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总结出如何做到耐心倾听,并牢牢记在心里。

通过师生间敞开心扉的交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倾听的重要,并学会如何做到耐心倾听。

三、正确沟通面面观

将成功的沟通制成视频或录音,引导学生分析正确沟通的技巧。从社会上的各个部门,自己身边的事例出发,进行采编。

例:交警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不为人情所左右,与违反交规的人员进行沟通的场景,可增强人的交通意识,规范人的行为。

……

让学生明白,沟通并不等于妥协。

通过观看视频、听录音等方式,学习成功沟通的范例。

通过对视频、录音等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明白不同职业人员进行沟通时所需要的不同的技巧和技能。这样的形式便于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学习。

四、引导学生课后在生活中搜集这方面的故事或通过其他途径搜集关于沟通交流的故事。

课后注意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

课内课外得到了有机融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第三课时

一、沟通交流故事会

引导学生将课后在生活中、或书本中搜集到的关于沟通交流的故事进行共享。

【教师也可以分享这样一个故事:学会克制自己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也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整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

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拔出来,伤口就难以愈合了。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坏脾气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伤害别人的时候,同时也在伤害自己。】

交流各自在课外的观察、学习的收获、给人启发的故事等。

通过课内的交流促进了学生课外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

二、与人沟通讲方法

3.不指责

教师引导学生就下列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同学有错,或同学之间有分歧,该不该当面指出错误?

2.与人沟通,如果未能达成共识,该如何处理?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与人沟通,即使未能达成共识,也不要相互指责,我们可以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给对方充分解释的机会

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弄明白:与人沟通,即使未能达成共识,也不要相互指责,可以继续讨论,也可以给对方充分解释的机会。

引导学生关注沟通交流不顺利的情况该如何对待,帮学生理清思路,从而更踏实地与人沟通和交流。

三、沟通交流我能行

1.沟通交流寻帮助

引导学生每人写一个“沟通交流寻帮助”的事情,全班分成四组,每组都放进一个小盒子里,组与组互换,每人抽取一个,如果抽到的问题能够解决就主动联系同学,告知方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身边的同学、老师进行讨论,还可以提交全班,让全班同学来商讨,寻求最佳办法。

每人写一个曾经遇到过的沟通交流遇到困难的事:

沟通交流寻帮助

姓名:

何时

和谁

何事

结果

心情

例:周日,小明约我踢足球,我不想去,小明不理我了,我心里很不舒服。

全班互动起来,既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沟通练习,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过的沟通交流困难的事情,针对性强,面对学生的实际,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2.沟通交流我行动

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上寻求帮助过的沟通交流曾经出现过困难的情况,利用适当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一次新的沟通和交流,力求状况有所改变。尤其是与父母的沟通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大,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敞开心扉和父母好好沟通,真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选择合适的时机将曾经的沟通困难的事情进行一次弥补或重新进行沟通和交流,尤其是与父母的沟通,力求状况有所改变。

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很好地解决,健康地成长。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在“沟通交流我能行”的环节,请每个寻求帮助的同学评价送帮助的同学,从语言的表达的方式方法、表情、态度、体态语言等方面予以评价,可采用5星制的评价方式,沟通交流非常顺畅,5分,依次类推。也可请父母参与评价。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2.学会沟通交流

真诚坦率:

换位思考

尊重对方

态度友好

讲究方法:

用“我”句式

表达自信、诚恳

观点明确

耐心倾听:

目光专注

注意观察

把握内容

做出回应

不指责:

充分解释

课题: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第一课时

坚决拒绝烟)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

课时:第一课时

提供者:

晏靖

单位:扬州育才实验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的第三课。本单元以成长问题为主线,旨在引导学生过健康、有创意的生活,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持负责任的态度。以本课时为例,分为三块内容:(一)香烟烧掉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周围人的吸烟情况,充分认识烟害;(二)走进误区的同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会抵制心理诱惑;(三)我们的禁烟行动,提供戒烟方法和拒烟措施,从法律层面强调国家对禁止青少年吸烟的高度关注。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与交流,认识吸烟的种种危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拒绝烟的伤害与诱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青少年吸烟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危害,主动拒绝烟的危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五年级的学生在个性方面出现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他们期望和成人一样独立自主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刻意模仿成年人。面对吸烟诱惑,有的学生会认为吸烟很酷,很时尚;有的学生认为少吸一点烟对身体伤害就不大,更认识不到吸烟对别人的伤害。为使学生的“成人感”能往正确的方向发展,须引导学生了解吸烟不良嗜好的危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坚决不和烟交朋友,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1、通过课前预学测查,了解周围人的吸烟现状,搜集香烟有害成分的相关资料,完成预学卡。

2、通过剖析科学实验,揭示烟的有害成分,加深对烟害的认知。

3、通过禁烟实践行动,坚定拒绝烟害,远离二手烟,过抵制烟害的健康生活。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烟的危害,学会抵制烟害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拒烟行动,形成对自己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调查汇报,了解吸烟现状

1.班长汇报课前小调查的统计结果。

吸烟现状小调查

被调查对象

人数

家人的态度

爸爸

支持()人

不支持()人

妈妈

爷爷

奶奶

外公

外婆

合计

2.家人对待吸烟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那你们的态度如何呢?

3.烟究竟该不该吸,能不能吸呢?我们先一起来了解烟的真相。板书:烟

一、完成预学单,课堂汇报交流的材料。

通过填写预学单,对学生的认知前提差异进行主动干预,帮助学生对烟的危害建立正确的认知。同时通过测查,让教师全面了解学情,找准教学起点。

二、交流资料,揭示烟的真相

1.课前请大家搜集资料,了解烟的有害成分,谁来介绍?

2.老师也找到一段科学实验视频,一起看看。(播放实验视频)

3.总结:你觉得烟能叫香烟吗?应该叫什么烟?

二、看实验,谈感受。

客观呈现资料导入,用科学的数据和实验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烟害,为学习新课做好情感铺垫。

三、感悟烟害,落实禁烟行动

(一)劝诫亲人,提炼劝戒方法。

1.吸烟15年的人的肺成了什么样?吸烟30年人的肺呢?(播放肺部动态图)你看了,有什么感觉?

2.你见过长期吸烟者的牙齿吗?口气呢?面容、皮肤会发生什么变化?

3.课本里一组数据客观地揭示了烟的危害,打开书P8我们一起来看“小资料”。

从小资料中你了解到什么?总结板书:害己

4.回到调查表,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亲人在吸烟,他们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哪些症状?你想对他说什么?

5.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吸烟的爸爸,让我们一起劝劝他不要吸烟,好吗?

(学生劝说,教师相机总结劝戒方法。)

(二)运用方法,拒绝被动吸烟。

1.在公共场所,你遭遇过这样的情景吗?

(播放视频:饭店里烟雾缭绕)

2.我们没有吸烟,为什么难受?

3.什么是二手烟?什么是三手烟?他们的危害有多大?

总结板书:害人

完成课题板书:不和(烟)交朋友

4.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拒绝二手烟。

(PPT出示小组讨论要求:1.回忆自己可能在什么情况下遭遇二手烟;2.怎么拒绝二手烟?请把方法写在卡片上;3.准备时间两分钟。)

拒绝被动吸烟

场合:

对象:

方法:1.2.3.

三、通过资料交流,了解二手烟的特点,知晓什么是三手烟,危害有多大。

四、小组讨论,设计拒烟方法。

通过课堂上情感迁移,回想身边正在吸烟的亲人,进一步加深对烟害的认知,并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自己远离烟,劝说亲人戒烟,急不可待。

通过小组交流,让每个学生参与戒烟活动,充分感受烟害。

5.讨论结束,请组长到台前介绍拒烟方法,相机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6.PPT出示北京“最严控烟令”,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7.介绍12320举报电话,学做三种拒烟手势。

总结:拒绝被动吸烟是我们的权利也是责任。

板贴:被吸烟我不干

吸烟我更不干

(三)坚定信念,决不主动吸烟。

1.播放心理咨询视频,了解青少年吸烟的心理误区。

2.实战演练,拒绝心理诱惑。

3.引导评价,总结提炼拒绝心理诱惑的方法。

五、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实践。

通过“控烟令”“12320”举报电话,让学生理解拒烟是我们的权利也是责任。

四、达成共识,倡导无烟生活。

1.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今年无烟日主题是什么?

2.再做现场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吸烟态度的变化。

3.总结:吸烟害己又害人,被吸烟我不干,吸烟我更不干!让我们永远记住“不和烟交朋友!”

六、讨论了解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无烟日口号是什么?

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了解世界无烟日和各地区禁烟条例,激发学生远离烟害的责任意识。

五、课堂延伸:课后完成预学单

1、查资料,了解酒有什么特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七、课后完成预学单。

通过完成预学单,对下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有效干预,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评价主体

课前调查表

评价主体

拒绝二手烟

拒绝被动吸烟方法

教师

小组长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板书:

不和烟交朋友

害己

学生相机板贴:拒烟方法

害人

被吸烟,我不干

吸烟,我更不干

课题: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第二课时

主动拒绝酒)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五年级

课时:第二课时

提供者: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主动拒绝酒》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第三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的第二课时。本单元以“成长问题”为主线,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懂得自尊、自爱,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并且尝试自己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乐趣,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本课时为例,分为三块内容:(一)认识饮酒的危害:多角度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饮酒的危害;(二)如何主动拒绝酒: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分析青少年饮酒的原因,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主动拒绝饮酒的方法,“远离第一口酒”;(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链接相关法律,了解其对未成年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酒说“不”。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饮酒对青少年产生的种种危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收集资料、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主动拒绝饮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通过课前的调查报告,教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家人有过饮酒的行为,个别学生有过饮酒的经历。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的过渡时期,这也是心理发展的骤变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求知欲明显增强。因此,此时的他们会出现可以模仿成人的行为。面对周围成人世界中常能见到的酒,他们不禁会燃起自己尝试的欲望,不仅是出于好奇,也觉得饮酒很酷,认为以酒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从而错误地将此行为认定为判断长大的标准和交友的“良好”途径。为使学生走好正确的成长之路,平稳地度过这一心理骤变期,必须引导学生了解饮酒对青少年的危害,自觉抵制饮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本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切实关注了学生的实际心理和生活体验,旨在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这一问题并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者主要采用“合作学习”和“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通过小组调查汇总、小组交流讨论来推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经过课堂学习后,再由课堂迁移实际生活,创设相关情境,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青少年饮酒的危害,学会主动拒绝饮酒。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主动拒绝饮酒,形成对自己、对他人生命负责的态度。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汇报调查结果,了解饮酒现状

饮酒现状小调查

1-1你的家人中有()人存在过量饮酒行为。

1-2其过量饮酒后出现过哪些反常行为?

2-1你是否有过饮酒经历:

否()

是()

原因及酒后感受:

没有但想尝试()

为何想尝试:

课前,学生完成调查表,学习小组组长完成统计。

课上,各组组长汇报统计结果。

师者通过课前调查,把握学情。了解家庭环境对学生饮酒行为的影响,了解学生对酒后反应的知晓程度,以便更有效地展开接下来的教学。

二、(一)小组交流讨论,了解饮酒危害

1.师:虽然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人饮酒,可今天这节课老师却要呼吁大家——主动拒绝酒(板书课题)。这是为什么呢?

2.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出示相关资料介绍及真实案例,以便学生全面、直观地了解饮酒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大脑、肝脏、皮肤、胃、交通事故、社会治安······)

3.总结:饮酒不仅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也为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增加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饮酒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2.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

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饮酒的危害。学生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在彼此的交流中能够形成智慧碰撞,能更加全面地对问题进行回答,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饮酒带来的危害。

二、(二)未成年人饮酒危害大,“远离第一口酒”

1.师:有的同学说偶尔喝一点酒没事,你认同吗?说说理由。

2.学生发言后,教师相机点评。

3.出示视频介绍,了解饮酒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之大。(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力、性格······)

4.总结:因此,切不可凭着好奇心或在他人驱动下有饮酒行为,要远离第一杯酒。

1.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回答及理由阐述。

2.在视频结束后再次回到上一个问题,指名相关学生再次进行回答。

此环节将讨论对象聚焦到青少年的身上,就提出的问题掌握学生对待饮酒的态度,特别关注到持此观点的学生,通过视频清晰地介绍饮酒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之大来转变其原有的错误观念。

三、抵制诱惑,消除好奇,拒绝饮酒

创设相关情景,学会拒绝饮酒:

1.组织学习小组内自行创设别人劝酒的情境,并以情景短剧的方式来演绎如何拒绝饮酒。

2.课件出示其他几种情境下,该如何对饮酒说“不”。(板书:对饮酒说“不”)

1.学生在小组内创设、演绎相关情景。

2.小组推荐代表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3.学生思考在课件中的情境下,该如何对饮酒说“不”。

通过学生自主创设的和课件中的相关情境,考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拒绝饮酒的能力,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四、链接相关法律,对生命负责

1.如果有人向你售卖酒,你该如何做?

2.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3.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要学会关心他人。面对饮酒的同学或酗酒的家人,你该如何劝说呢?

4.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整节课进行总结。

1.学生通过法律链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懂得用法律维护保护自己。

2.尝试劝说饮酒的同学或酗酒的家人。

3.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心得体会。

链接相关法律条文,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在本着对自己生命负责的前提下,也要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评价主体

预学单

讨论饮酒危害

学会拒绝饮酒

了解法律知识

教师

小组成员

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八、主动拒绝酒

饮酒危害大

对酒说“不”

课题:3.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第三课时

毒品更危险)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课时:第3课时

提供者: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毒品更危险》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的第三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的第三课时。毒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尤其是青少年吸毒现象日益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青少年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正在向低龄化发展,青少年已成为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青少年吸毒不但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会诱发大量刑事犯罪案件,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势在必行。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目标:

(1)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什么叫毒品。

(2)知道毒品的危害。

(3)知道怎样拒绝毒品。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能力。

(2)让学生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3、情感价值观:

(1)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

(2)培养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培养良好的卫

生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学生对毒品及危害的知识有所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拒绝毒品的方法不了解,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1、教法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分析。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具体,理解毒品及危害产生的原因。

(3)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辨析明理中学到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2、学法:直观课件,思考理解,自主实践,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毒品的危害。

2、教学难点:知道怎样远离毒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初识毒品之害

1、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花季少年的噩梦》。

3、阿辉本来可以和你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学习,和父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一次偶然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阿辉却要在戒毒所度过,毁了阿辉一生的就是毒品。(板书:毒品)

一、听完《花季少年的噩梦》,你想说些什么呢?

通过听故事,帮助学生对毒品建立正确的认知。

全方位认识毒品之害

(一)毁灭自我师:同学们,被毒魔侵害的远不止阿辉一个,我们来看一组因为吸毒而自残甚至自杀的真实照片。

我们不禁想问,为何他们如此残忍地伤害自己?答案就是一个瘾字。毒瘾发作时一个人会痛苦万分,会失去理智,做出许多疯狂的举动。

我们来看一段毒瘾发作的场面。

小结:毒瘾发作真是生不如此,一旦吸毒,等于选择了毁灭自我。

二、学生看一段毒瘾发作的视频。

视频导入,直激学生心灵,为学习新课做好情感铺垫。

(二)祸害家庭

师:

让我们再看看这些图片,原本他们也是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的一员,或许她曾是父母眼里孝顺懂事的女儿,或许她曾是孩子眼中慈爱的的母亲,然而毒品无情地结束了这一切:

我们再来看一个震惊全国的新闻,出示《乐燕的故事》(师述:作为一名6岁孩子的母亲,我看到这个新闻,无比震撼、痛心,你们呢?

我们再来看看她在法庭受审的画面,在法庭上她留下了忏悔的泪水。

播放受审视频

小结:毒品让一个母亲失去了人性,把一个母亲变成了杀人的魔鬼。

请看这一张张哭泣的脸(出示哭泣组图)

小结:每个吸毒者的背后都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一个悲惨的故事。

三、请同学们默读《南京晨报》的这则新闻。

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真实的新闻报道,进一步加深毒害性的认知,激发学生憎恶毒品的情感。

(三)社会毒瘤

1、毒品还像一颗毒瘤,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小结:毒品泛滥地区治安混乱,犯罪高发,毒品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总结:同学们,吸毒毁灭自己

祸害家庭

危害社会,毒品真是万恶之源。

(板书:万恶之源)

四、1.谁来说说毒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通过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充分调动拒绝和远离毒品情感。

坚决拒绝毒品,千万不能有第一次

同学们,面对罪恶的毒品我们该怎么办:坚决拒绝。

但有人怀有一种侥幸心理,说我就吸一口,就一口,应该不要紧,是这样吗?在你们心目中,警察是怎样的?我的先生是一名警察,他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有关他们同行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女警察沦为瘾君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女警察写的一篇日记

师讲述《女警沦为瘾君子》

小结:所以,吸食毒品千万不能有第一次。(板书:千万不能有第一次)对毒品的诱惑,任何人都无法抵挡。

2.说说这个故事对你的启示?

通过具体事例,引发思考在面对毒品时,需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交流资料,揭开毒品真相

(一)同学们,“一日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那么毒究竟是什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呢?现在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我们一起来揭穿毒的真面目。

(二)出示资料室:

同学们,冰毒、摇头丸、K粉等,是继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之后,被称为“第三代毒品”的新型毒品。他们打着“时尚“和”刺激”的旗号,在酒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流行。

如何拒绝毒品的诱惑

(一)同学们,这些打着时尚旗号的新型毒品正向我们的生活伸出了魔爪,那么你们能不能抵挡地住毒品的诱惑呢?下面我们就要实战演练,看同学们能不能真正拒绝得了毒品的诱惑。

介绍实战演练规则:

参与演练的同学有向好友求助的机会

其他同学观察演练者的态度、语言、行动,给予评分

五、实战演练1

酒吧诱惑

现在我就是你最要好的朋友了:

哎呀,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暑假我们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啦,听说市中心开了一个酒吧感觉特别好,走,我们一起去玩玩?就进去看,又不干什么其他的事情,去玩玩吧。告诉你,隔壁班的王小明也去了,说里面的装修可高大上了,金碧辉煌,音响设施一流,效果绝对震撼,我真想去看看,你就陪我去吧,就陪这一次,怎么样?你个胆小鬼就知道你不敢,我跟你说,这回我请客,不花你一分钱,你只管和我一起去见识见识你考虑清楚了,过了这村可没这店。

实战演练2

毒品诱惑

有个同学没经得住朋友的再三劝说,连来到了一个酒吧,刚坐下,几个好朋友围了过来,下面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同学们,你们谁来应战?

这玩意没试过吧,可神奇呢,抽完特别精神,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感觉很high,来试试,我跟你说绝对是你以前没有过的感觉,那种感觉真的用语言无法形容。

你别怕,怕什么,就试一口不会上瘾的,你看,尝一口,反正不要你给钱。我告诉你今天必须吸,不吸你就不是我们的朋友了,就不让你出这个门了,你看着办!

现在就要你吸,就不许你走,怎么办?

通过实战演练,树立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

(二)总结拒毒锦囊

同学们,我们究竟该怎样拒绝毒品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把你们的办法记在卡片上。

小结:只要牢牢记住这些办法,坚定一口都不吸的信念,我们就不会受到毒品的伤害。

六、总结交流:

1生讨论

2生交流,相机板书

培养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感知正面形象,学会健康生活

同学们,生活是如此美好,此刻让我们感受生命中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出示组图

看,这个男孩正在读书,神情是多么专注;郊游时,一个男孩向女孩伸出热情的手;这双手传递地是友爱和温暖;大雨滂沱,运动员仍在球场拼搏,雨水与汗水齐飞。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远离烟和毒的危害,享受美好的生活,!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评价主体

实战演练

设计“酒吧诱惑”“毒品诱惑”

教师和学生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毒品

万恶之源

千万不能有第一次

拒毒锦囊

避开诱因法

上一篇:管理学周三多试卷下一篇:预算部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