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童年的作文

2024-12-01

走过童年的作文(共15篇)

1.走过童年的作文 篇一

整理,是让物体归位,也是让记忆飘扬。

——题记

物件一:信手涂鸦的画理书橱的时候猛然间发现的一张画——画风奇怪,画面怪异。几个圆圈,长长短短的线条。我哑然一笑,如此幼稚的画难道出自我的手笔?一旁的妈妈笑道:“不敢相信吧,这是你画的哦!你说自己要画一间大屋子,让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住进去。”再看这幅画,脑海中浮现的是童年天真无邪的自己,拿着画笔悉心创作的情景,无拘无束,任由想象的翅膀挥舞。一幅画,记录的是纯洁、天真与快乐。

物件二:以前跳芭蕾时穿的舞鞋

在一个箱子里,我发现了一个装有以前我练芭蕾时的服饰的包包。里面有一件舞衣和几双舞鞋。我拿起一双舞鞋细细观察,它前面的部分已经磨损了,露出了里面的内衬。我不由得想到我穿着这双舞鞋通过了2至5级的考试,穿着它做过无数个划圈、小踢腿等动作。更重要的是,我就试穿着这双舞鞋学会下腰的。无数次向后仰,无数次跌下,无数次汗水浸透了衣衫,但最后的成功总能让人喜悦。童年时跳芭蕾时穿的舞鞋见证了我学会坚持的过程。物件三:装满玩玩闹闹东西的小包

妈妈拖出一个储物袋,里面装着一个黄色的,手工制成的小包。打开包,里面有三个玩具手机,一个装满假钱的皮夹子,一个写满了奇奇怪怪人名的通讯录及一些随手编的号码的通讯录,一个装满“碎银子”的钱袋,打开来,里面全是羽毛毽子下面的圆环。看了这些,我不禁哑然失笑,不瞒大家,这些东西,我五年级上学期还在那里摆弄呢!但现在,我钟情于武侠小说,这些就被我丢在一旁了。童年这个装满玩玩闹闹东西的小包见证了我丢下幼稚的过程。

童年岁月如同小溪,缓缓流过,滴滴落在我们的心头,我们拼命地去抓,使劲地去握,却无法使其停止。物还是那些物,人却已慢慢长大,留存心底的是如明珠般闪烁的回忆。

2.走过童年的作文 篇二

3年, 能忘的都忘了, 不能忘的永远也忘不掉。这些家庭, 因一场大地震而被骤然扔进了一组啮合的齿轮里, 一面是死的痛苦和生的艰难, 另一面却是回忆的痛苦与忘却的艰难。活着, 就要承受折磨, 这些家庭, 以他们特有的方式, 默默地尝试着缝补自己家庭的残缺。

在地震3周年之际, 我把10户家庭中3户新老照片排在一起作为对照, 希望读者透过照片感受他们来之不易的“新生”。

吴富贵姚若群夫妇、

讲述人:妻子, 姚若群, 43岁。丈夫, 吴富贵, 40岁。

逝者:母亲, 王秀英, 64岁。儿子, 吴敏敏, 12岁。外甥女, 姚冬冬, 9岁。外甥女, 姚春梅, 6岁。

3年变化:生育一女, 艰难度日。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 记者到映秀采访, 认识了14岁的映秀少年吴永刚。此前, 他一直是母亲姚若群的心头病, 因为他整天爱逃课去网吧玩游戏。相比之下, 他的母亲更宠爱比永刚小一岁的弟弟吴敏敏, 因为“娃娃爱学习, 很懂事, 哪个不喜欢”。

然而后来, 吴永刚却成为母亲的骄傲。因为地震当天吴永刚照例逃课去网吧, 不料地震发生, 他有幸逃了出来。然而他的弟弟吴敏敏、两个表妹则死在了映秀小学的课堂上。随后, 从网吧逃出来的吴永刚找来千金顶, 救出被困在映秀药厂的一名中年妇女。后来, 该妇女还特意去吴家致谢, 并送来300元钱。

现在的吴永刚辍学后在网吧当网管。这又让姚若群很无奈, “不写作业, 老师都不收他了。”经历过地震, 姚若群显然已经看淡, “随他去吧, 要是娃娃没逃课, 肯定现在也没了, 他们全班60多个就他一个跑出来了。”

经历了丧子之痛的姚若群曾一度悲观失望, 夜夜哭泣。2009年6月10日, 小女儿瑶瑶的出生让姚若群暂时忘掉了伤痛, 恢复了笑容。“慢慢就忘记了, 其实说忘记也不可能, 天天从小学门口经过, 看见娃娃们上课就心里难过。”

按照政策, 家有六口人的吴家分到了两套房子, 除去政府补助的3万元, 他们还要再交上十几万。“压力太大了, 根本交不起。”姚若群叹气。

地震后的吴家, 房子全部垮塌, 所有的家当全部被埋在废墟里。记者在姚若群的新家看到, 墙面没有粉刷, 地面没铺地板砖。而家里甚至没有一张床, 地震后所有家当被砸, 现在姚若群和小女儿睡在用木板和板凳搭的狭窄简易床上, 被褥也很薄很陈旧, 散发着一股霉气。她的丈夫则在地面上铺了层凉席睡。

地震后, 经济负担变得沉重。姚若群的丈夫每天到镇上干些杂活, 一天挣几十元贴补家用。如今17岁的吴永刚在镇上的一家网吧做夜间网管, 吃住都在网吧, 一月能挣1000元, 该网吧的前身正是吴永刚地震当天逃课去的网吧。在这个网吧, 他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同样在这个网吧, 他又获得了生存的技能。老板人很厚道, 一直夸吴永刚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网吧夜间营业额都由他掌管, 我信任他。”

谈及未来打算, 这个刚满17岁的少年羞涩地说:“等满18岁, 我就去重庆闯荡, 去找一个老板, 学点技术。”而他的母亲姚若群则说, 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两岁的小女儿瑶瑶将来能够好好读书, 上大学, 女儿抓周时抓的是钢笔, 现在每天最喜欢坐在地上拿笔涂涂画画。

王贵学、邓清秀夫妇

讲述人:妻子, 邓清秀, 38岁。丈夫, 王贵学, 37岁。

逝者:大女儿, 王欣玥 (1998年2月17日—2008年5月12日)

二女儿, 王欣茹 (2002年2月22日—2008年5月12日)

3年变化:生育一女, 日子安稳。

3年前的大地震, 让原本幸福的家支离破碎。邓清秀的两个女儿在映秀小学遇难, 这让36岁的邓清秀顿时失去了“活着的勇气”, 她曾经一度想到自杀。记者在2008年5月见到她的时候, 她的头发白了很多, 厚厚的眼镜片下眼神呆滞。四口之

地震后又鼓足勇气重新孕育生命, 小女儿在2009年5月20日呱呱落地, 成为震后映秀镇桤木林组第一个新生儿。震后, 桤木林组的很多高龄产妇由于情绪心理等因素纷纷流产。因此, 邓清秀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特别珍惜, 视为宝贝, 走到哪里都不肯松手。

说起养育新生儿, 邓清秀直言“太辛苦”, 毕竟他们夫妻俩已经将近40岁, “不像养以前两个女儿时候那么年轻”。邓清秀给小女儿取名“欣然”, “希望她顺其自然地长大”, 如今两岁的小女儿已经会跟着大人们一起跳锅庄舞, 还开始学写字, “像她两个姐姐, 爱跳舞爱学习”。聊起女儿, 邓清秀脸上掩不住的笑容, 虽然白头发更多了。

丈夫王贵学自从地震后, 再也不敢去离家太远的地方打工。偶尔会去成都或者都江堰的建筑工地上打工, 最多离家两个月, “离家远不放心, 现在觉得亲情比啥子都重要”。

再过几天就是小欣然的两岁生日, 邓清秀说准备给欣然买个生日蛋糕, 因为去年生日时是在都江堰的过渡房中度过的, 也没有钱买蛋糕。

问起最大的心愿, 邓清秀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希望小女儿能够健康长大了, 好好读书。”

唐小红、丁本利夫妇

讲述人:妻子, 唐小红, 38岁。丈夫, 丁本利。

逝者:9位亲人, 包括儿子丁奎友, 6岁 (2002年7月23日—2008年5月12日)

3年变化:大胆投资创办大规模养猪场。

映秀镇麻柳湾一家养猪场内, 38岁的唐小红正在张罗工人们平整地面, 今天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猪王大赛”, 将在周边几个乡镇根据猪的品质选出冠军, 当地电视台要现场直播。

地震过后没多久, 受不得煎熬的丁本利独自一人远去西藏打工, “在家昼夜都在想去世的儿子, ”丁本利说, 地震当天, 他正在山上除草, 眼看着岷江水由浑变红, 像一条翻滚的巨蟒, 而他脚下的土地也开始像筛子一样晃动, 继而从地层深处相继飞出大小不一的巨石, 后来他才从专家口中得知这就是所谓的“地开花”。

地动山摇中, 他飞奔至儿子上学的映秀小学, 可看到的, 仅是学校坍塌的变矮的楼房, 而儿子所在班级的教室已不知去向, 他先是同其他村民一起拼命往外掏孩子, 一边希望能看到儿子的身影, “哪怕是尸体也行”, 可几天过后, 丁本利彻底失望了, 后来索性远走他乡打工度日。

唐小红在丈夫外出打工不久也开始到都江郾谋生, 她先是在一家养猪场帮忙, 后自己筹资兴办一家小型养猪场。靠着一股倔劲, 唐小红将自己的所有积蓄投了进去, 也包括儿子遇难的抚慰金等, 东拼西凑, 维持着猪场的各种开销。2009年, 当地政府看到了她创业的决心, 拨了20万元“三通一平”补助款, 缓解了她部分资金缺口, 去年年底, 又拨了70万元的灾后重建养殖补贴, 逐步帮助养殖场步入正轨。

一年多来, 唐小红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 逐步建成了一个集种猪运动场、观察舍、配种区、生产舍、保育舍、生长舍、育肥舍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养猪生产线, 年产仔猪700余头, 养猪年纯收入20余万元。

3.走过童年作文 篇三

我四岁的时候啊,有许许多多的娃娃,我尤其喜欢一个娃娃,金色的头发长长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蓝色的眼珠水汪汪的,亮晶晶的,像颗蓝宝石,皮肤白白的,我可喜欢她啦!

但是在一次夏天的时候,我留的一头中发,非常热,妈妈把我留的中发给剪短了,我拿着我的芭比娃娃出来玩,看她这么长的头发一定也很热吧,好,这次我突发奇想,来给芭比娃娃当个“小小理发师”吧。我拿出剪刀,咔嚓咔嚓的把头发剪了下去。

但是我根本不会用剪刀,还差点剪到我的纤细的皮肤,剪好了,可是这头发一点也不平整,乱蓬蓬的,像个鸡窝,好难看啊,我这时一滴滴晶莹的泪珠从我眼睛里滚了出来,妈妈看到我,问我:“怎么了啊?为什么哭啊?”我把哭着举给妈妈看。

妈妈突然捧腹大笑,说:“傻孩子,娃娃不是人,是不用剪头发的,她们也感觉不到热的。”我哭着对妈妈说:“那这个娃娃怎么办,是我最喜欢的娃娃,呜呜呜。”妈妈笑了,摸了摸我的头发:“好宝贝,这个娃娃能玩,就是头发短了,妈妈再带你去买个新的娃娃哦。”我听了听,还是很难过,但是也挺高兴的,就是这样,这件是我一直不会忘记,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4.走过童年作文 篇四

一个小男孩闭着眼,背对其他两人,慢慢地数着:“一,二,三……”另外两个小男孩听到数字后,立马撒开腿到处跑,唯恐被同伴找到。终于,时间一点点地缩短,犹豫不决的小男孩也做出了决定,藏进了一个隐蔽的地方。

这幅场景让我倍感亲切和熟悉,记得在几年前的某一天,我也和最好的闺蜜,一起捉迷藏。那时候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生活在地球上,也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就独自逗留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躲躲藏藏。

也不知自己曾躲到过多么狭小的地方,不知自己曾沾上了多少灰尘,不知自己曾弄脏了多少次脸,虽然每次都会被爸妈教训一顿,但仍是乐不彼此,无忧无虑。依稀记得,当时的天空湛蓝,鸟儿也为自己鸣唱。微风吹起一丝刘海,迎着太阳走向学校,我就是这么度过了儿童时代。

那时候,还不知道坏人与好人,总觉得所有人都有一副热心肠,也有一颗善良的心。对谁都是笑眯眯的样子,每天都会有用不完的精力蹦跳着,用稚嫩的声音回答别人的问题。

那时候,还不知道要努力学习,只是觉得书上密密麻麻的字吸引了兴趣,一个个字歪七扭八,都是没见过的模样,忍不住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嗅。老师总是每天教奇怪的字母和奇怪的发音,不过听起来特别有趣好玩,随之也就模仿出来了。

那时候不知道的东西还有很多,不知道学习完之后要考试,不知道上完小学后还要念初中,不知道自己终究有长大的那天……

5.童年我们一起走过作文 篇五

山区的生活是很艰苦的,没有电话,没有电灯,交通也很不方便,吃的也是自己家种的菜,那户人家有个小孩子跟小哥哥差不多年纪,但是他却没有小哥哥幸运,他们家太穷,也没上过几天学,小小年纪就跟着父母在家干农活。小哥哥住进他们家后,也跟着他一起吃住一起干农活,有好多地方还不如小小年纪的他。晚上小哥哥就借着蜡烛光看书,劳动了一天的孩子也跟他一起住,看到小哥哥在看的《未来作家报》,他着迷了。

小哥哥问他:“你认识字吗?”他说:“没认识几个字,但是你手中的这份东西上面的字我好多是认识的。”小哥哥一下子明白了,他说:“你喜欢看这份《未来作家报》吗?”他点点头。然后小哥哥说:“那好的,现在开始每天晚上我教你看,如果看不懂,我给你讲这些小故事。”他的脸上显得非常的期待。

从那天开始,孩子每天期待着晚上的到来,哥哥每天都会给他讲一个《未来作家报》上的故事。《未来作家报》上的每个故事,每一篇的文章都深深吸引着他,他认识的字不多,但是《未来作家报》的内容在讲述这个年纪的小朋友的生活,学习……他从来没走出过这座大山,但是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山外面的世界,是多少的美好!

很快一个月体验生活结束了,伯伯去接小哥哥了,同时还送去了好多生活用品和钱。农户家为了表示感谢一定要留伯伯吃饭,桌子上出现了难得一见的肉。但是伯伯和小哥哥谢绝了,他们不是不饿,也不是嫌弃他们的菜不好,是想把这顿饭省着给农户自己家吃。临走前小哥哥问那个孩子:“你想要什么礼物?”孩子对小哥哥依依不舍的说:“我想跟你们一样,能看到这份《未来作家报》”。小哥哥临走前把自己随身带着《未来作家报》和一些自己喜欢的书都送给了他。

6.走过童年的作文 篇六

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必须有效改变传统作文点评教学封闭的课堂教学体系, 使学生在自由写作点评实践中形成一种对自我、社会与人生的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而合作学习以它全员参与和互动的显著特点, 逐渐成为一种实现生为本的理想、高效的教学形式.而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使得尊重每一个学生成为作文点评教学实施过程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作文点评教学不仅要注重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 而且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 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些理念启迪我们作文点评教学就应走出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 走向合作探究, 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提升作文点评的实效性.

《案例描述与分析》

环节一:明确要求, 交流欣赏, 完成表格

师:都说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今天我们就要去感受寻找一下同题作文《童年·饺子》里的人外人, 天外天.

要求:完成师推荐的必读同学的作文后, 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同学, 欣赏对方的作文, 同时完成表格. (每个精选三例, 没有的可不填)

生:自主阅读, 师巡回指导.

【环节一分析】给学生空间, 让他们借着阅读满足好奇心的同时, 拓展写作视野、争取在阅读思维运转中成长, 在交流中精进.当然为了更具实效和可控性, 让孩子们在分散行动的同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所以下发一张欣赏发现记录表格, 这样就有了要求, 孩子的欣赏相对更有效.另外, 我又规定必读作文是因为这些都是一些相对优秀的文章保证在有限时间里能收获别人的优点, 而自由选择部分则可让学生自己去甄别.

环节二:交流回馈有争议的语句或段落.

(争议一) 出示

于是, 我便跑过去请教于大师.只听见于大师滔滔不绝地说:“…………”我也在一旁跟着做.

生:于大师很厉害, 大师的称号让人神往, 而且她说话也是滔滔不绝的, 所以我觉得这位同学写得很好.

师:真是这样吗?

生:群体点头认同.

师:特殊人物的出现需要特殊的描写, 就像这里的于大师, 这么大的封号, 想必她在这位同学的心目中不一般, 但是一个省略号让我们觉得于大师是影子有名无实, 所以充实大师的语言非做不可!就像下面的姐姐, 虽没有封号, 但心态的关注及简明利落的语言节奏让我们只闻其言便知是饺子界的高手.

出示:姐姐说:“包饺子时, 要心如止水, 馅少一点, 但要饱满.一手一夹, 一手在皮上弄四个褶, 一个饺子就完成了.”

生:齐读品味.

(争议二) 出示

我先把饺子皮放到手上, 再用勺子舀了点肉放在皮中间, 接着把水弄了点在饺子皮的周围.

师:有同学把这个句子推荐到精准的动作描写里, 我们请他来谈谈看法.

生:我觉得他写得很有序, 用上了首先、接着、然后等顺序词.

生:我觉得他这样写很真实, 放、弄、捏这些动词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包饺子的菜鸟.

生:我觉得他这样写一点都不好, 因为感觉很呆的.

师:想知道我的观点吗?动作千千万, 有些时候需要我们像放慢镜头一样一个一个直接开回放, 但更多的时候则需提炼精华性的动作, 让我们感觉到利索, 就像包饺子, 这位同学用上了“首先, 接着, 然后, 再一些”列表先后的关联词, 这程序本身没有错, 但生活不应是程序, 程序化的处理缺少了描写的美感, 读多了感觉不像是在包饺子, 而是在解题解一道复杂的难题, 或者又像在机械化地安装, 安装一个饺子机器人, 没有了生活的灵巧与随意.

(争议三) 出示

“馅好了没有?我们不够包了.”“马上!马上!”我说罢便两手使劲地剁着虾仁和香菇, 为组里做出美味的馅料.我时不时用余光去瞟对面包饺子的同学, 也盼着已经下了锅的饺子快点熟, 好让我吃上自己的劳动果实.

师:有一位同学的描写虽然普通, 几乎没有同学关注他, 但是我觉得他做到了与众不同.你能找到吗?

生:多数同学都是写自己是如何包饺子的, 而他是写自己是如何剁馅的.

生:这里有语言描写有动作描写还有心理描写.

生:“时不时用余光瞟”这个地方让我觉得这个同学很可爱, 很想吃的样子.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 平时我们强调做事要一心一意, 很默契地我们的同学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对一心一意做事的自己或同学的描写上, 而在班队这样激动人心的集体活动中, 像哲铵一心多用的人应该是很多的, 因为非常符合特定的情境, 它不仅生活化而且显得非常有趣!但三心二意做事的人, 只有哲铵发现了哲铵, 其他都是空白.

【环节二分析】新课程提倡“先学后教”, 这里的学在作文点评教学中表现为给机会、给空间, 让学生对同伴的作文有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而关注反馈他们的争议点就是发挥教师“教”即“点拨”的作用, 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 是对学生思想观点交流的一种提升.

环节三:展示师推荐的文章段落和推荐理由

出示

小小一碗饺子, 摆在我面前.

黑色的鲜汤, 松松的紫菜, 绿绿的小葱, 白白的饺子, 一看口水就要流下来.这碗饺子, 是我们一组的心血啊!它的来历, 相当———坎坷.

唰———一道白光从空中闪过, 不偏不倚落在案板上.十几个虾仁被扔在了刀边, 加上几块软滑的香菇, 让菜刀飞速运转起来.不一会儿, 虾仁和香菇飞速运转起来.不一会儿虾仁和香菇就被五马分尸了.几只小手抓了一些饺子皮, 飞速包起.我看呆了, 自己的手也触摸到了我不愿触摸的香菇.

姐姐说“包饺子时, 要心如止水, 馅少一点, 但要饱满.一手一夹, 一手在皮上弄四个褶, 一个饺子就完成了.”

师推荐理由:当很多同学以诗情画意的童年怎么样开头时, 我们的刘文涵则以活动现场的描写引入, 聚焦色彩鲜明的饺子汤的描写, 以是心血, 来历相当坎坷的倒叙方式跟进, 吊足读者胃口, 紧接着武侠小说悬疑式的环境描写, 还有武侠小说中传奇人物式的语言, “包饺子, 要心如止水, 馅少一点, 但要饱满.一手一夹, 一手在皮上弄四个褶.”未见其人, 只闻其言, 便知是饺子界的高手.这样将平凡的事情通过环境描写, 通过倒叙, 通过语言, 通过动作传奇化也是一种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环节三分析】“要想跑得快, 全凭车头带.”因此, 在学生下水前, 教师的示范就是导航仪.这样的示范, 从整体上控制点评方向掌握课堂节奏, 避免盲目性, 减少无谓的时间浪费.此时的教师就好比舵手, 自己的点评将引领学生在正确的航道上行进, 并可启发学生的深层次讨论.

环节四:小组合作推荐本组优秀段落和理由, 并交流展示

“妈妈, 我家哪来这么多元宝啊?”我皱成一只核桃, 若有所思地问道.

妈妈笑了笑, 带着一种逗趣的味道说:“这很像吗?”

我立刻变了模样, 一下子仿佛长大了十岁:“的确很像, 不过白了点.”

转眼间沉默变成了哄堂大笑, 大人们把脸笑得都红了, 而我却像个傻子一样呆在原地, 用一种无聊的眼神盯着大家.妈妈终于开口了:“这是饺子.”

组1评:读这段对话, 让我们想到了林海音在《冬阳·童年·骆驼队》里看到骆驼毛长了想帮忙剪一剪的情节, 童年之所以让人回味, 因为曾经的问题曾经的疑惑只有天真的童年才会有.这里的语言对话, 就体现了童年的天真浪漫的味道, 契合主题童年.

老师宣布正式开始后我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剁馅的剁馅, 包饺子的包饺子, 烧水的烧水……一片繁荣之景.贪吃鬼专门等在锅旁边只要开锅, 第一个冲上去的总是他们.

“上一批应该煮得差不多了吧, 咱们去吃吧!”楼依杨迫不及待地说, 我点点头, 可是紧接着一群人蜂拥而上, 也不知是谁的大屁股在兴风作浪, 毫不犹豫地把我弹了出去, 想再挤进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组2评:从活动的角度来写本文的话, 一定要有群体的描写, 能烘托活动的气氛, 省得明明写的是大型的活动, 但在舞台上的永远只有一个孤独求败, 没有对比, 没有反衬, 让人觉得索然无味.而我们组的这些同学的片段恰恰远离了这些问题.

饺子皮那苍白的面容, 毫无血色, 像得了白血病那样可怕, 让我有了一丝凄凉, 不过我们有妙手回春的本事.我小心翼翼地捧起饺子皮, 加了点肉馅, 然后轻轻用手蘸了点儿水, 抹在肉馅旁一圈, 又轻轻对折, 用手一点点把边缘搞皱, 饺子渐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有了血色, 饺子姑娘穿着白色的蕾丝花边裙, 把头埋在底下, 有些羞涩但依然美丽.不多久, 饺子们开始享受泡温泉的舒爽, 他们在温泉里欢快地玩耍, 有些淘气的饺子又时不时地溅出一些水花, 我满意地看着.

组3评:情人眼里出西施, 饺子因为有了钟爱这一特殊的情感, 在文章里变得千娇百媚.

师追评:写物也可以写出它的变化, 如本段中的饺子, 当然需要拟人的帮忙, 物非物便是上品.

【环节四分析】我采用“小组合作互评”的方式进行作文点评教学, 是因为让学生在平等、融洽、自由的气氛中讨论、修改、评价同龄人的习作, 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种由教师组织、指导, 由学生既写作, 又参与批改的“双向实践”活动, 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批改的兴趣, 让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了作文批改的方法.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探索, 积极体验, 相互交流, 相互评价, 相互影响, 相互赏识, 真正实现了共识共享共进.

环节五:独立修改写吃的部分

师:虽然吃得美味, 但写起吃的部分我们的同学都非常简单, 很多都是一笔带过, 不像我们课文中的林海音单描写骆驼吃草都是那么细腻.请同学们从吃的动作、吃的神态、吃的样子等方面修改自己组里吃饺子的部分.

生:修改.师巡回发现指导.

交流出示部分修改后的句子, 小组点评:

看着那碗冒着热气的紫菜悠闲地在汤上飘, 一个个皮薄肉多的饺子, 不禁令我食欲大增.咬了一口, 嗯———肉瘦而不硬, 软软的, 有嚼劲.再看看皮, 滑而不难架.这样的皮与这样的肉搭配, 肥美而不油腻.我慢慢地吃, 慢慢地品, 在不知不觉中我那体力也被补满, 饺子也吃完了, 只剩下汤. (颜于雯)

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一探究竟, 呀!一个个乳白色元宝已经严阵以待了, 它们在盘子里整整齐齐地卧着, 还散发着徐徐上升的蒸汽.咬上一口, 汤汁喷涌而出, 肉与蔬菜“纠缠不清”, 时不时咬到脆脆的笋和绿绿的香菜与葱……

张琪琪咬上一口饺子, 汤汁立马从小口里涌了出来, 她也立马俯身下去, 贪婪地吮吸着, 不时有几丝油花, 从嘴里溢出.吸完后, 便小口咬着剩下的一些, 我仿佛能感受到皮与馅之间的巧妙融合, 我深陷其中.

组4评:如果说包的过程异彩纷呈, 很多同学都把它当重点大写特写, 那么吃则需像这样的描写看齐, 细细的, 像林海音看骆驼吃草一样从动作、神态、样子、感受等各方面全面出击.尽可能把享受的过程弹性地拉长, 让人如闻其身, 如见其形.

【环节五分析】作文点评教学中“修改”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因为通过这种互动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因此, 重视语文作文的修改, 关注学生习作的互动过程, 给学生提供作文修改的方法, 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掌握作文技巧, 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

【观点与思考】本堂课, 学生由始至终都是那么兴趣盎然, 让我看到了放手的轻松, 看到了合作的兴趣和效率, 当然, 因为是初次尝试, 也发现了许多不足, 引起我进一步的思考, 要想提升作文点评的实效, 发挥合作的高效, 特别需要注意下面两点:

一、要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思考时间

我在第一环节虽然给足了将近15分钟让学生下位置自主阅读, 但课堂实施中发现还是不够了一点, 因为在之后的合作讨论点评中, 很明确的讨论的主体是学生, 要想在讨论中有所收获, 学生在讨论前必须有明确的个人见解, 这样才能在交流中强化原有的认识, 吸收他人的思维, 形成新的全面的看法, 避免人云亦云的跟风、搭车现象.因此在课前最好就能就将例文印发给每个学生, 让他们能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对全文做出点评, 并完成一张“个人评改记录表”.有了这样的充分准备, 才能保证课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地顺利、有效地进行.

二、教师的随机指导需要准确、及时

7.走过童年650字初一-初中作文 篇七

一则,时回忆;

回想吾走过之路,不禁感慨万千,十二三年岁月弹指一挥间。也只得慢慢回味往事。童年之路真可猬是波澜壮阔,很不平静且在此慢慢听鄙人一一道来!

二则;忆余开讲。

吾与沈老夫子有太多相似之处,虽不及他年眼力惊人,却有独门绝技在身。童时吾与舍妹现捉迷藏,万梯而上,在房顶‘坐顶观天’可猬您闲乎,自在乎。然人力不胜天,困意大军占领大脑,吾将屋顶而大睡一场。一觉睡醒之觉大不一样,黑气弥漫,寒风凛冽。吾将回撤我方司令部时,才觉攻城之具(梯子)已无。吾大吃一惊恐前后受敌。弓上箭防备偷袭。乃至乎救万岁(老爸老妈)太后发兵增援。

幸得太后寻游,吾才得以回到政殿,只见龙颜大怒,曰:“汝等不义之臣令朕担惊受怕,拉下去,给十下竹笋烧肉。只听吾辈狼器鬼号,并上奏折保证不会如初才从断头台前下来见觉吾之魂魄早已故人西辞黄鹤楼了?从此,吾辈把房顶视为阎罗殿,恐其欲嫁祸于吾。便远离此等是非之地去寻找桃花仙境去也!└(^o^)┘

三则尾声诼临。

吾之后虽是而已复如初,却只觉家父家母之管制越来越严,问起原因,答曰:“汝已快到十二,不再以童人之礼相带。童年至此已与吾辈彻底Baybay!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啊!”

则感慨万千

现早已与童年告别。在鄙人记忆里,依稀记得那是一个美丽的黄昏,吾与童年相视已久按捺不住唱了一点歌词:“当初是你找我来,现在又分开,你就忍心丢下me,独自的离开,忍心把我来伤害…

现吾宣,如果有人敢挑战鄙人童年均可来找本人这里报名,钦此!

8.鸡西市中考满分作文-走过童年 篇八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将题目“请让我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十五六岁的你,刚刚走过最美好的花季年华,因为走过,也许你会明白亲情的可贵;因为走过,也许你会懂得友谊的难得;因为走过,也许你会知道成功的不易;因为走过,也许你会……

请以“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字数在600字左右。

走过童年

岁月如同小溪,缓缓流过,滴滴落在我们的心上,我们抓不住,握不住,只能留点点滴滴的记忆,像一颗颗明珠,闪着烁眼的光芒。

那是1999年的秋天,我告别了幼儿园,要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下午,我在老爷家的亭子里玩耍,妈妈突然来看我,我很奇怪,还没有到下班的时间,况且妈妈还带来一大袋子零食,我叫着妈妈,并且跑了过去,妈妈拉着我的小手说:洁洁,我和你爸爸要去东营办点事情,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来。自己要听老爷的话。年幼的我就被放在老爷家,妈妈爸爸匆匆忙忙的走了。上学时,看见同学们有妈妈送,放学的时候有妈妈接,我的心里很难受,但怕老爷担心,就没有说,埋在心里。谁知妈妈不是办事,而是生病了,听老爷和小舅说话时,知道是癌症,我没有妈妈的照顾,一开始,有时吃不上饭,头发也没有人帮我梳,班主任辛老师帮我梳头,有时见我没有吃饭,就把自己的饭送给我吃,我非常感激她,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着我。

二个月后,妈妈回来了,面色蜡黄,身体瘦了好几圈,走路摇摇晃晃,就连走几步路,豆大的汗珠簌簌的向下落,我吓坏了,忙把妈妈扶着,端水给她喝,妈妈高兴的摸着我的头说:女儿长大了,懂事了。我在班里学习上成绩一直不错,妈妈一直感到很欣慰。

以后,妈妈每隔二个月,就去东营住院一次,回来就给我带一堆好玩的玩具和好吃的东西,我好高兴。两年后,妈妈高兴的对我说:洁洁,我的病好了,我以后不走了,陪着你。我听了妈妈的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扑向母亲的怀中大哭起来。从小,妈妈对我的爱很多,为我付出的也很多,我就要以更多的爱回报她。

9.走过童年的作文 篇九

户籍制度改革牵动千万学子心

2月23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 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 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职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 (含租赁) 的人员, 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 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大的地方, 可以对合法稳定职业的范围、年限和合法稳定住所 (含租赁) 的范围、条件等作出具体规定, 同时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长期在当地务工、经商人员的城镇落户问题。

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 从来就没有停歇过, 薄薄的一纸“户籍”, 本身只是身份管理的一项制度设计, 从其本身属性来讲, 并不涉及到个人核心利益的调整, 本应不存在改革难度, 但由于附加于户籍之上还包括各种福利, 让户籍改革成为改革之坚冰, 始终未能破冰。然而, 冰再坚, 还是要改, 这已经成为共识。

因此, 《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发布, 被认为有突破性意义, 不少大四毕业生十分关注其中涉及就业落户的内容, 即“有稳定职业和住房”即可在地级市以下城市落户, 堪称破冰之旅。

虽然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并不在规定范围内, 并且《通知》表明, 继续合理控制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短期之内, 就业与落户在大城市还不可能做到直通, 但《通知》已经发出积极信号, 就业将不再与户籍挂钩, 外省毕业生也将在工作地方找到“家”的感觉。纲领性文件一出, 各大城市为了留住人才, 也会开始动脑筋了。

去年:毕业生57万仍失业今年:680万毕业生创新高

近日, 一家调查机构发布报告称, 中国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 至今仍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其中, 10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 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47%。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

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庞大的失业人群?他们或缺乏工作技能, 不适应岗位要求而被淘汰;他们或眼高手低, 不断更换工作岗位, 找不准方向。归根究底, 还是和他们没有做好毕业后职业规划有关。

2006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为413万。2009年, 毕业生人数已经跨过600万大关, 达到611万。2012年, 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80万人, 创历史新高。毕业生数字庞大, 再加上2011年未就业毕业生, 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和退伍复员的军人, 估计至少需要1300万以上的新增岗位才能基本满足需求。但目前每年新增的岗位距离这样的需求还很远。

鉴于就业形势严峻, 加上外需疲软、经济增速下滑等不利因素, 就业问题进一步受到重视。中央政府最近再次强调就业的重要性, 要求各地把就业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中。温家宝总理强调, 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时, 优先考虑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的需要, 探索建立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的评价机制, 把就业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

除了政府给力, 要实现有质量的就业关键还是毕业生自己, 毕竟“啃老”只是止痛药, 要迈过就业这道坎还是要看自己的实力和态度。

创业成必修课

8月, 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 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今后高校将创造条件, 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创业基础”将成为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 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

《基本要求》指出, 创业教育的教学包括以下内容:1、教授创业知识;2、锻炼创业能力;3、培养创业精神。授课的具体内容则包括创业精神、创业者与创业团队、机会与创业风险、商业模式的开发等。

教育部表示, 高校应创造条件, 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希望高校聘请企业家、创业人士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创业教育教学任务。高校应该把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作为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 进行自我评估和检查, 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与就业相比, 我国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偏低, 去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仅为0.9%。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创业教育开展, 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 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创业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 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工商和税收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 积极给予支持。”并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户籍、社保等方面予以照顾。

2008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以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去年,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规定了很多具体优惠政策, 实实在在惠及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教育开展的第十个年头, 2012年, 创业基础成为高校必修课, 这又成为我国创业教育发展一个重要里程碑。

各省市陆续开展乡镇公务员招考

2012年, 继四川、山西后, 广东、浙江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也开展乡镇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从基层选拔机制又迈出重要一步。

公务员考试大概分为几个阶段:从中央国家机关统一公开招考公务员开始, 2001年到2005年, 算起步阶段, 那个时候公考还比较淡, 一年报考人数只有两三万人。2006年之后, 国家公务员考试升温, 公考培训行业也进入了黄金时期。《公务员法》的颁发实施, 对公务员考录制度的规范是一个巨大的促进。一方面, 从生源角度看, 大学扩招之后, 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公考作为一个考上就可以就业的考试, 竞争力是其他考试不可替代的;从公务员的职业吸引力来看, 随着“阳光工资”的实施及连续几轮制度化的加薪, 公务员待遇不断改善,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外向型经济和制造业走低的背景下, 公务员没有失业之忧, 社保不用自己买单, 使这份职业的吸引力大幅度提高。

2009年和2010年的国考报名人数和招录人数是93:1, 达到了一个高峰。2013年国考最热的职位, 重庆合川的一个统计局调查队的职位达到了“万里挑一”, 实实在在地说明了当今公务员考试的热度。

如何才能从众多考生中选拔出适合的人才, 就是摆在用人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特别是乡镇公务员选拔。农村地区情况复杂, 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并熟悉农村实际情况。近年, 省级公务员招考陆续与县市考试分离, 配合相应的试题内容和难度, 务求选拔出适合的人才为人民服务。广东首次乡镇公务员选拔在今年4月举行, 从异地务工人员、本地工人、农民、应届生等6类人员选拔3000多名乡镇公务员和职员。不出所料, 试题乡土气息浓厚, 从菜价、耕作到对农村基层工作的认识, 乡镇公务员考试充分考察工作岗位的基本知识, 旨在选拔适合人才为农村发展做贡献。

50所就业典型高校公布

5月14日, 教育部召开2011-2012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经验交流会。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林蕙青出席会议并讲话。

林蕙青指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刘延东国务委员的批示精神, 2009年教育部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三年来, 这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于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 要深度挖掘和广泛宣传各高校就业工作的典型经验, 逐步建立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与高校发展相关工作挂钩的机制, 继续完善典型经验高校的推选程序和办法。

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自2009年启动以来, 共推出了3批1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三年来, 评选工作对于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两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今年起, 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评选将每四年进行一次, 四年之内获选高校不得重复参选。

90后娃娃当主力

按正常入学年龄计算, 即将在今年夏天离开大学校园的本科毕业生, 多在1989年9月至1990年8月之间出生, 这就意味着“90后”本科毕业生逐渐成为求职的主力军。

在多数人眼里, “90后”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因而不少“60后”、“70后”乃至“80后”, 对职场“90后”多少带些看法。今年最红火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 90后选手吴莫愁怪异夸张的表演更让人对新生代咋舌。当90后陆续步入职场, 我们都抱着诚惶诚恐的心态:他们是摧毁我们的基业?还是让社会进入疯狂驰骋时代?

早前, 《工人日报》对200多名即将踏入职场的90后进行调查。调查显示,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就业能力有信心, 就业选择上非常看中个人兴趣满足。近六成的应届生认为自己过于重视“自我”, 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稍有欠缺。可见, 90后毕业生在求职路上仍少不了张扬、叛逆、大胆的基因, 同时, 他们对自身的不足也有客观认识。

有人说, 80后是理想缺失的一代。在强大的就业压力和经济压力面前, 我们选择面包。曾经所谓理想, 是最容易丢弃的东西。作为我们的后辈, 90后个性张扬, 选择职业时会更多以梦想为基础, 他们也更多地在譬如网店、微博等新兴实物上选择职业, 并带着强烈的颠覆欲望。90后的张扬, 你可以看作是乳臭未干, 也可以看作是雄心勃勃。

对90后的来势汹汹, 我们备受压力, 但也无力阻止。或者我们应该换种心态, 静看90后如何改写历史, 就像70后曾经看待我们一样。

编制的诱惑:三千大学生争当清洁工

10月, 哈尔滨城管局招聘457个事业编制清洁工, 结果引来1万人报名。其中, 有近3千人拥有本科学历, 25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位。哈尔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的两部咨询热线, 每天都接到近千个咨询电话。因为报名火爆, 招聘单位不得不将报名时间延长一天。一家培训机构甚至针对本次环卫系统招聘推出了基础精讲班, 优惠价580元。大学生争当清洁工成为年末最沸沸扬扬的新闻。

大学生争相应聘清洁工, 早已有之, 两年前, 山东环卫部门就曾曝出招聘大学生、研究生做掏粪工的新闻, 5位成功应聘的本科、硕士生是从391名应聘大学生中, 经过严格考核脱颖而出的。

传统工作得到大学生青睐, 这本来是值得欣慰的事。但大学生应聘清洁工, 看中的并不是清洁工工作而是它背后的“编制”。事业单位的概念产生于新中国建立之初, 一般指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组织, 有着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特征:政府直接组织、管理与投入, 也能最大程度保证政府意志的实施。数十年来, 事业单位已然成为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中国现有全部事业单位约130万个, 纳入政府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近3000万, 各项事业经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30%以上。

“人岗匹配”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而人才流动的基本规律是:劳动力总是从价格低的地方流往价格高的地方。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 一边是“编制内”稳定、有福利保障的诱惑。于是, 研究生、本科生争抢清洁工职位的现象, 也就不难理解了。

10.走过童年 篇十

清楚的记得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王老师您就是我班的班主任,您教我们语文。您的长相很普通,总是穿着一身休闲服装,扎着一条马尾辫,您经常教导我们“不要穿奇装异服”,您总是喜欢称们我为“崽子”。

还记得,您最善长的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课堂上,安静不下来时,您便一语不发地站在台前,看着我们天真的小脸,摆出一副严肃的表情,等我们彻底明白了您的意思,立记得安静下来时,您又“破涕为笑”,露出那值得人尊敬的阳光笑脸,继续那有声有色的朗读。

六年级上学期的拓展训练,您与我们一同参加,因为教官的严厉、苛刻,许多同学都委屈的偷偷给家长打电话诉苦,班长也向您告状,您当面批评这些同学应该服从教官的指挥,要有军人的模范,安慰我们“坚持就是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可您急在心里,却偷偷的去向教官为我们说情,不要太为难我们这些小崽子。我们也听了您的话,无条件服从教官的命令,军训的第一天就得到了总教官的表扬。在拓展训练结束后,您同其它的老师为我们献唱,我清楚的记得唱的是《真心英雄》,我们都哭了。因为坚持,我们胜利的完成训练任务。

王老师您不仅大度、宽容地对待我们的童心,还是一位开朗、阳光的好老师。

六年级下半学期,是最为快乐的几个月。因为有您陪着我们玩。

春风拂面的清爽,阳光照射的温暖,还有雨后的湿露的操场……这样的美好天气,王老师经常带着我们走出教室,呼吸室外的空气。

早晨的晨读,语文课时间,您带我们到体育馆玩篮球,您也同我们一起玩,看着所有人玩得大汗淋漓的样子,自己也油然升起一种轻松的感觉。下午的课间,您领着我们来到操场跳大绳,您为我们摇绳,也情不自禁地数出了“一个,两个,三个……”,让我感觉到了集体的愉快,我们充满天真的眼眸中闪烁着属于小孩子的自由。现在想那也许是我一辈子当中最快乐的时光。

11.走过风雨的作文 篇十一

“每一个人都需要微笑。”无意从《方与圆》书上阅过,却一直深入我的脑海,深陷。

回想,曾经,有一个人说过:“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守护天使,而天使要看着你微笑的成长。”

天使,纯洁的化身,上帝的使者,保护着每一个人。而他,又何尝不是那样呢?微笑,不带走半丝云彩。留下炫丽的每一天,给了每一个人。

他——微笑的使者。

当他匆匆的走过,却也没有忘记溜下微笑。才肩而过的偶然,我走过了,也错过了。

错过了他那没有半丝隐藏的微笑。而我,努力的寻找着,为自己寻找着那么一个微笑,我再次走过,而不愿放过,捉住了微笑,持之以恒的坚持着

只有微笑的最美,她说。一个微笑足以填满空虚。

在古朴的街道上,特殊的环境,铺满了经历年轮的石头砌成的街道,那么古朴,没有丝毫华丽的影子,而走在哪遍上,不要忘了,到每一个地方,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不要走过就错过了,他说着,快到尽头,回头望去,那又何尝不是道风景呢?

古道,70年代的两层低矮的楼房,绘画出的那道记忆中的美景。

春雨滋润了万物,刚生长出来的婴儿也茁壮成长,河流缓慢流过,树木渐渐的恢复以往的翠绿,他在河边悠闲的漫步,轻轻地走过,留下的是那乐着的微笑。

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撑着雨伞,有些倾斜。摔倒,他没有爬起来再哭的勇气,他继续的,以他那微笑战胜一切。

走过困难、挫折,他是欢乐的。

当他走过风雨,他仍相信着总有一天,他能看到晴天。

为了明天,他努力的把美丽的世界都走过!

12.走过童年的作文 篇十二

上海连锁商业发展回顾

二十年前, 上海商业改革开放成功地推动了连锁商业的发展, 加快了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换, 实现了商业向国际化接轨, 使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市场更加繁荣、生活更加便捷。

(一) 上海连锁商业20年来取得长足发展, 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超市引领商业连锁化发展, 在连锁商业中占主导地位。

(1) 超市发展, 标志商业发展进入连锁经营时代。1991年, 在市政府的推动下, 联华超市商业公司成立, 当年9月, 开出了上海第一家超市——曲阳商场。1992年3月, 第二家联华超市——田林商场开业。1993年1月, 华联超市第一批开出了6个连锁店。年内, 市、区其它超市公司也加快了发展。至1993年末, 本市超市、自选商场达到近300个, 标志上海商业发展进入了连锁经营时代。

(2) 选择超市为突破口, 引领上海连锁商业发展。上海连锁商业发展选择超市为突破口。联华、华联、农工商等超市公司的发展, 用高成长率和回报率的业绩说明了连锁经营的成功和必要性。1994年和1996年, 华联、联华超市公司先后进入盈利期, 为引领商业连锁化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3) 超市坚持大众化的方向, 显现市场优势。在网点布局上, 超市70%左右的连锁店开设在新建居住区和城乡结合部。在经营结构上, 超市销售的商品贴近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在经营方式上, 超市公司实行总部与门店进销分离, 使部分商品的价格低于非超市商店。在经营功能上, 超市开设多项居民生活服务。超市坚持大众化经营, 赢得了市场。

(4) 联华、华联、农工商等超市发展, 经营业绩瞩目。联华、华联和农工商超市等, 依靠政策的扶持和自身的努力, 实现了快速发展。至2000年, 联华、华联和农工商超市的连锁店已分别达到652个、718个和146个, 合计已占本市超市连锁店总量的82 %左右。2013年, 上海超市连锁店总量达到2500个左右, 全部为内资连锁企业。

(5) 超市学习借鉴国外经验, 提高连锁商业现代化水平。上海连锁超市在发展中, 不断加大对管理技术的投入, 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覆盖各区域市场的商品采购体系、店铺开发体系、门店营运体系、物流配送体系, 积累了适合本土化经营的经验, 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二) 便利店发展, 掀起传统小商业的变革

上海便利店是在本市超市得到较为充分发展后兴起的业态。第一个便利店是“百式便利”。发展较早的是黄浦区华润便民公司。1996年, 可的便利公司成立。1996年7月, 华联集团与日本大荣合资开出了第一个罗森便利店, 为上海便利店树立了标杆。上海便利店发展, 在经历了“三足鼎立”、“五雄争霸”、“八分天下”的过程中, 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连锁商业业态。2004年、2007年, 台湾全家和7-11便利店先后进入上海后, 内外资便利店竞争激烈。至2013年, 上海便利店连锁店总量达到6000多个。上海便利店发展, 掀起了传统小商业的变革, 成为上海连锁商业的主力业态之一。

(三) 大力推进连锁商业规范化建设

在法律保障方面, 1997年, 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商业连锁企业若干规定》。在标准建设方面, 先后制订了《零售业态分类》、《超市商品质量管理规范》、《生鲜食品超市经营和管理规范》等一批地方标准。在理论研究方面, 上海连锁商业发展初期, 得到了本市有关院校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参与。在业务培训方面, 在双鹿中野、三洋冷机的支持下开办了多期超市、便利店讲座。在规范管理方面, 1995年, 市政府财政贸易办公室制订了《连锁超市规范标准》, 在超市开展规范达标活动。

(四) 连锁商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1) 连锁经营业态业种达到100多种, 逐步确立了在商业的主导地位。上海连锁商业发展由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店为主, 逐步转向多业态、多行业发展。目前, 上海连锁商业的行业和业态、业种已超过100种。2013年与1994年相比, 上海连锁商业销售总额增长在167倍左右。2013年, 连锁商业销售总额约为2500亿元, 连锁店总量达到17000个左右。上海连锁商业的市场份额1994年时为1.9 %, 2007年最高达到30 %左右。2008以来, 上海连锁商业的市场份额有所回落。上海连锁商业已基本确立了在商业的主导地位。

(2) 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加快国内市场布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上海连锁商业企业开始拓展国内市场。内资连锁商业以超市为主实施向长三角地区延伸发展或向内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国内市场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四川、广东、广西、大连、宁波等省市地区。外资大型超市随着国内零售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 由进入时小规模试探性发展, 逐步转向大范围圈地扩张;由开始时的合资经营转向持股放大、独资经营;由逐个自建门店逐步转向整合、并购现有企业或网点。至2013年, 家乐福、大润发、麦德龙等, 在国内的连锁店分别达到236个、264个和75个, 成功实施了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布局。

(3) 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实施多业态、集团化发展战略。

1998年, 联华超市成立联华便利公司, 开创了超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先河。联华、农工商超市依托母公司的经济实力和自身发展的品牌影响, 公司的经营范围逐步发展到超市、便利店、大型超市、折扣店、会员店、购物中心、网络购物等商业业态。上海连锁商业实施多元化经营, 起步时比较多的是依托原经营的业态和母公司的经营资源实行资源共享, 在发展中各业态经营逐步实现了独立子公司和采购营运体系的构建。与此同时, 沃尔玛、特易购、卜蜂莲花等外资商业也通过多元化经营寻求市场。

(4) 一批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名列中国零售百强。2012年, 中国零售百强企业名单中, 上海连锁商业占了10席, 依次排序是:百联集团、大润发超市、家乐福超市、农工商超市、好又多超市、特易购超市、麦德龙现购自运、卜蜂莲花超市、永乐电器、欧尚超市。体现了上海连锁商业在国内的地位。

(五) 连锁商业发展成为上海商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 连锁商业发展, 带动了业态和商业模式的演进。上海连锁商业用十年左右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零售业上百年才完成的流通革命和业态演进过程, 初步实现了商业现代化和市场化, 缩短了与国际商业先进水平的差距, 连锁商业保持了全国领先水平。目前, 本市不仅拥有世界一流的商业业态和几乎所有的跨国商业集团。同时, 还造就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本土连锁商业集团。

(2) 连锁商业发展, 使流通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日益显现。上海连锁商业发展改变了日用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生产方式, 提高了工农业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为工业的振兴和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 带动了计算机、电子软件、商品制造与包装、商用与制冷设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使现代流通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对二、三产业的导向作用日益增强。

(3) 连锁商业发展, 为优化商业功能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本世纪, 上海加快"四个中心"建设, 商业按照建设国际购物天堂的目标, 规划建设市、区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和社区商业, 郊区城镇商业也发生了质的巨变。上海连锁商业发展为加快和完善上海商业空间布局, 改变商业面貌, 提升商业能级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4) 连锁商业发展, 为实施再就业工程作出了贡献。上海连锁商业发展, 成功地吸纳了从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商业行业中下岗、分流的近百万职工安排就业, 为上海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 发展连锁商业是政府推动下的一场流通革命

(1) 政府推动, 有力推进了连锁商业发展。1995年3月, 国内贸易部、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在上海召开全国部分省、市连锁商业座谈会,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从此, 把连锁商业从上海推向了全国。1991年, 市商业工作会议明确, 上海逐步具备了开办超市、连锁商店的条件, 这件事今年要起步。1994年至1996年, 市政府把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在市政府的有力推动下, 上海连锁商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2) 政府各部门支持, 出台政策有力支持了连锁商业发展。1994年, 市财办、财政、税务、房产局和工商银行等部门印发《关于扶持超级市场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等, 解决了上海连锁商业在发展初期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至2000年末, 上海连锁超市、便利店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奠定了上海连锁商业发展的基础。

(3) 政府推动联合兼并, 提高了连锁商业集中度。1996年底, 本市规模大小不同的超市公司达到50家左右。针对上海连锁超市发展阶段中出现的公司多、规模小、经营雷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 1997年, 市政府和市商委积极推进和引导小规模的超市公司“靠大、联大、做大”, 经过不断的购并、合资、加盟和托管, 至2000年后, 全市连锁超市公司逐步集中到了联华、华联、农工商、家得利等4—5家超市公司。

(4) 引进外资, 带动了连锁商业的现代化水平。

一是引进外资既向内资商业提供了先进理念和经营管理, 也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二是引进外资为连锁商业业态多元化、细分化开拓了思路, 输送了经验。三是引进外资有力营造了上海市场化、国际化的环境。上海内资连锁商业在向外资商业不断学习借鉴中, 逐步适应了竞争, 促进了一批内资连锁商业企业的快速成长。

(七) 连锁商业竞争态势受到高度关注

(1) 外资大型超市抢滩市场, 市场份额优势明显。1995年12月, 联华超市与法国家乐福合资开出了第一家大型超市曲阳店。以后几年中, 麦德龙、易初莲花、欧尚、大润发等外资商业纷纷进入国内市场, 并在上海设立公司总部。

从发展过程和趋势看, 1995年至1998年期间, 外资大型超市其企业和门店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区域市场, 发展速度相对缓慢。1999年, 国务院批准公布《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 把中外合资商业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省会、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后, 1999年至2003年的五年间, 外资大型超市开设连锁店41个, 是前期的2倍。2003年至2013年约十年间, 外资大型超市开设的连锁店达到275个。目前, 上海外资大型超市其连锁店数量和销售额分别占大型超市总量的65%和85%。

(2) 优胜劣汰, 部分连锁商业企业退出市场。上海连锁商业在发展中, 在超市先后有联华超市并购“东方超值”、“为民”、“百家便利”等, 华联超市并购星地。在便利店先后有梅林正广和便利店并购“农工商小豆苗”, 联华便利店并购“美亚二十一世纪”, 好德便利店并购“可的”。在大型超市先后有特易购超市并购“乐购”, 沃尔玛超市并购“好又多”。此外, 八佰伴联农、百佳、阿霍德、西友等外资超市先后退出上海市场, 外资超市在上海全军覆没。在家电, 2011年至2013年, 百思买和万得城电器先后退出上海和国内市场。上海连锁家电已为国美、永乐和苏宁云商的两分天下。

(3) 联华、华联上市运作,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0年, 华联超市借壳上市, 成为连锁商业的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2003年6月, 联华超市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成为中国连锁零售企业海外上市第一股。2011年7月,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约4.92亿元人民币, 收购华联超市的全部股权, 实现了联华超市与华联超市的重组。

(4) 商业特许经营发展迅速, 法制环境日趋完善。

①商业特许经营成为连锁商业规模扩张的重要方式。1995年7月, 华联超市开出了第一批特许加盟店。目前, 上海特许加盟的行业和业态、业种已逐步发展到超市、便利店、食品、药品零售、餐饮、洗染、冲印彩扩、美容美发、生活用品维修、房屋中介、补教等。特许加盟店约占连锁店总量的36%。特许加盟店的市场主要在市外, 约占市外各类连锁店的44%。

②依法规范商业特许经营行为, 促进特许加盟健康、有序发展。2007年, 国务院公布《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商务部公布《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和《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按照相关法规、规章, 本市已有220余家特许经营企业向商务部或市商务委备案。2005年、2013年, 市连锁经营协会先后与市工商局、市商务委制订了《上海市商业特许经营合同示范文本》, 指导特许经营企业行为规范。

(5) 试行听证制度, 完善大型超市布局受到关注。2001年, 市商委、计划委印发《关于在大型超市开设中引入听证制度的通知》, 市连锁经营协会制订了听证办法, 同年12月30日, 举行了第一次听证会。上海在国内率先建立大型超市开设听证制度, 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1998年, 市连锁经营协会制订了《本市新开设便利店布局意见》, 引导便利店企业自律。

(6) 拓展国内市场步履艰难, 有进有退。九十年代末, 上海连锁商业逐步由市内发展为主转向市内外并举发展, 拓展市外市场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变化:一是进入的业态由初期时的百货店转为以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店为主。二是进入的经营方式由初期时的直营店为主, 逐步转为直营与特许加盟店并重。三是进入的组织方式由初期时的向本市周边地区延伸发展转为建立部分区域性的分子公司。四是进入市外市场的区域有进有退。随着国内一、二线城市商业资源趋于饱和, 外资大型超市已进一步向国内三、四线城镇区域布局。与此同时, 华联超市退出北京市场、快客便利店退出广州市场。部分大型超市公司也不同程度地关闭了在一、二线城市的部分连锁店。

(八) 成立行业协会, 促进连锁商业发展

1994年4月, 上海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上海自选商场协会。以后协会的名称先后变更为上海自选经营协会、上海连锁商业协会和上海连锁经营协会。2002年, 协会在改革试点中, 协会的会长人选由过去政府部门的领导担任改为在连锁企业中选举产生。2008年, 协会经市社团局综合评估, 获中国社会组织四A级资质。

协会成立以来, 按照“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的办会宗旨, 多年来, 在接受政府委托, 购买政府服务, 协助政府制订发展规划、有关法律法规, 组织和参与连锁经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牵头和参与有关服务标准制订, 开展行业统计, 发布市场信息, 加强行业自律, 研究制订行规行约, 推动开展优质服务活动, 组织和配合开展岗位和业务技术培训, 举办连锁经营博览、特许加盟等专业展会, 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品牌推广, 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等方面, 积极发挥服务、指导、协调作用, 为上海连锁商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连锁商业发展展望

(一) 连锁商业发展面临严竣的挑战

(1) 连锁商业发展面临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增速放缓或下行的压力加大和企业人工、租金、水电费用等经营成本大幅上涨的影响;

二是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冲击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部分行业甚至是颠覆性;

三是各地本土企业、外资商业迅速发展, 所形成的区域市场优势已经构成对上海连锁商业的挑战和威胁。

(2) 连锁商业发展面临自身的压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连锁经营理论在实践中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 引发深层的矛盾和问题;

二是核心竞争力提升还不快, 连锁商业的部分业态和企业商业功能弱化的趋势在加剧;

三是盈利能力、商业模式相对落后, 经营能力出现进一步弱化的趋势, 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紧张矛盾加剧。

(二) 连锁商业发展创新和转型的重要任务

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消费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形势和环境, 上海连锁商业发展已到了非转型升级不可的关键时候, 势在必行。

(1) 加快商品服务结构的调整。未来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对实体商业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但是实体商业依然是商业的主流, 无商不成“市”, 面对面的销售不会消失。上海连锁商业要进一步加强结构调整, 扬长避短, 不断细化业态、创新业态, 拓展多样化和个性化经营服务领域, 在做强特色上确立市场定位, 挖掘新的市场空间, 创造新的经营业绩。

(2) 更加注重品牌经营。今后80后、90后的消费人群将是主力消费人群, 消费群体变化对连锁商业的品牌经营提出了要求。在商品品牌上, 上海连锁商业总体上需要提高经营服务档次, 更加注重品牌经营, 下决心开发和扩大企业自有品牌、定制品牌的经营。在企业服务品牌上, 上海连锁商业要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 深入开展规范服务, 培育和打造一批连锁商业企业的服务品牌。提高连锁商业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品牌的附加值。

(3) 创新体验、服务的形式和内涵。未来零售企业的服务已成为发展战略的要素, 也是实体商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上海连锁商业加强服务经营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店铺资源, 扩大商业性传统服务项目, 大力开发新的商品性服务, 优化服务结构。要把零售实体店与网络零售的融合发展和战略合作, 作为实体商业强化商业体验、服务经营的有益探索。

(4) 探索全渠道经营模式。上海连锁商业要把发展全渠道经营模式作为转型发展的重点, 探索零售实体店与互联网的结合, 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实体店的资源, 加快进军O2O领域, 实现零售实体店的转型和功能提升。大型连锁商业企业要通过自建网站, 或并购、合作的方式加快进入和开展网络销售, 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动, 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5) 进一步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上海连锁商业要在进一步取得上海市场和部分区域市场优势的基础上, 加快拓展国内市场的步伐。通过控股、参股、输出管理等方式实现跨区域的并购和重组。要提高对区域市场和中小企业的整合能力, 积极开拓中小城市及新型城镇的市场, 进一步提高行业的组织化程度。

(6) 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上海连锁商业要把实现买手制采购、提高自营商品比重、加大自有品牌商品开发力度、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强化生鲜食品经营和服务经营等作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加强企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同时, 更加注重供应链的管理, 构建零售商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

上海连锁商业的发展, 得到了国务院、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市委、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在此, 请允许我代表上海连锁经营协会, 对上级部门和领导, 长期以来对上海连锁商业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过去的成就和辉煌, 面对未来困难和挑战, 我们深信, 在中国, 上海是连锁商业的主战场, 我们没有理由退缩, 没有理由怯场。让我们继续努力、顽强拼搏、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再铸上海连锁商业的辉煌。

13.走过的岁月作文 篇十三

只是如今,那个懵懂的小女孩已经长大了。她开始学着缅怀过去,只是一切都回不去从前……然而,曾经的欢声笑语,那些关于成长的快乐,却依旧弥漫着她的整个世界,让她的背影不再孤独。永远都忘不了五年前的那个秋日。在那个古老,永不回来的秋日,她的世界春暖花开。

那年,本是十月中旬,天气有点儿微微的凉爽。奈不住性子的我吵着闹着要爸爸带我去吃火锅,没办法,爸爸只好带我和妈妈出去吃火锅。火锅上来了,我抢着和妈妈在一旁涮着羊肉,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可意外就在此时发生了,邻桌的客人不小心踢到了我们的桌子。霎时,一盆滚烫的,冒着泡的汤料全倒在了我的身上。

那一刻,我吓傻了。刺痛瞬间席卷了我的周身,眼泪像珠子一样掉了下来,可我却无法喊出声来。“孩子,怎么了?”妈妈在一旁焦急地叫着,爸爸立马把一瓶的植物油倒在了我的身上。“啊!怎么了?”在倒下去的前一刻,我依稀看见妈妈那失色的容颜和撕心裂肺的大叫。

等我醒来已是深夜,我下意识地动了动手指。“好些了吗?”原来我那不经意的动作触醒了妈妈。“恩,好些了。”望着妈妈那疲惫的眼神,我的心生生地疼着。“医生说,你身上烫伤很严重,这几天不能下地走动……”妈妈在一旁絮絮地说着。说罢,她用药轻轻地抹在我被烫伤的地方。“啊!”随着我的一声抽痛声,妈妈吓得停止了手中的工作,“没事,没事,您继续。”妈妈小心地在伤口上涂着药。隐隐约约的灯光,模模糊糊地映照出妈妈鬓间的白发。那白暂如葱根般的指头不知何日把已染上了岁月的痕迹,我的心忍不住抽痛了起来。“妈妈,对不起,谢谢你这么多年陪我走过的风风雨雨……”妈妈的手指忍不住一颤,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意,我的手不小心,竟触到了那温热的泪水……

直至多年后,回想起那个永不回来的秋日,我的心仍不自觉地快乐。也许,在那所谓的成长中,我失去了很多,但更多则是,我收获了其中的快乐。

感谢成长,感谢它能让我重新领略亲情的美好,读懂成长的快乐……

14.走过童年八年级作文600字 篇十四

走过童年,童年如一首有趣的歌。还记得上幼儿园的时侯,老师告诉我们漂亮可爱的就叫姐姐,阳光帅气的就叫哥哥;长满白发的就叫奶奶,带着胡子的就叫爷爷。于是,我回到家以后,便开始不停地读,反复的练。

这时,邻居过来借桶水,我眼睛一亮,哎呀!这不正如老师所说的;长着胡子,面带微笑慈祥的爷爷吗?我立即跑出门外向他说了一声:“爷爷好!”他先是一愣,后来又捧腹大笑对我说:“小曲轩呀,我可是你的刘叔叔,不是你爷爷,你这个小鬼头,呵呵,你可真有趣呀!”我皱了皱眉头心想:难道老师说错了吗?

走过童年,这快乐的童年就如小精灵般在这奇妙的音符里来回蹦跳、嬉戏……

走过童年,童年就如一首幸福的歌。长大了,我就带上了厚厚的镜片,当鼓鼓的书包勒紧了我的肩膀时;当我匆匆的脚步打破街道的宁静时;当我疲惫不堪地回家时,我多想回到小时侯与爸爸妈妈一起快乐地玩耍。可我不能!我多想回到小时侯与伙伴一起嬉戏,可我不能!因为我已经埋头于各种公式之间,小时侯的一点一滴我不能忘怀。走过童年,这首歌也到此结束。但回想过去,以前的路虽然坑坑洼洼,但我相信以后的路一定是一马平川!

15.走过童年的作文 篇十五

当科长了

下放

“文化大革命”以后,几乎所有的干部都被下放到生产第一线。1968年7月,我也下放到压延工段丙班,三班倒进行劳动锻炼。一干又是两年。

在车间的两年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认识”了一些人。

在丙班劳动时,我和刘志春两人倒着干活,我们每人压一车料,轮流休息。上夜班时,我的一车料,累的七死八活也得压两个小时左右。可是我刚刚休息半个小时,他的一车料就压完了,我又要干两个小时。后来我才发现,是有人合计好难为我,别人压的料是正常加温捏和的,我的料他们不管加温,料是凉的,上上料就掉下来,压的时间就长。发现原因之后,我将问题反映到了车间,才好了一点。

“文化大革命”逐渐平稳的时候(我厂的“文化大革命”虽然看起来闹得很凶,甚至还落个“南霸天”的称号,但我觉得对于我厂的生产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我厂正处于发展的时期,从以下这张几乎全体干部的合影中,就能看出当时我厂的规模和实力。照片的拍摄时间大概是在1973年至1974年之间,那时,我们厂每年还能创造2000多万元的工业产值呐!

升职科长

1970年7月,我从一车间调到生产组做供销工作。1973年4月,供销科成立了,我被调到供销科作一般干部,1982年11月,我任职供销科副科长,1986年1月,供、销分家,我任供应科科长。因为我是“白牌”科长,所以给我配备了两名党员副科长李远全和刘彭忆,后来又加了一位程振家。我负责全厂除五金、机械、建材外的全部原材料和燃料的供应,以及仓库和汽车队的运输和人员管理。另外还包括销售科的成品库和全部成品的管理(这在“企业管理学”和“物流学”中,真是天下奇观啊。只有近代化学厂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在这段时间里,我在全科人员和上级(包括公司、局)领导部门的帮助下,做了几件比较不错的工作。如:建立仓库原材物料日报制度,做到“日清月结”天天心中有数;根据当月各个车间的生产任务建立“限额领料”制度,虽然该制度由于生产计划的多变,以及生产车间的刁难,执行了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就“流产”,但我们科,尤其是作为一科之长的我对该项制度的建立,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这项工作对加强企业管理及制度意识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只要做工作,就会出问题。做的工作越多,出的问题也可能越多。我现在就将我在职期间出现过的、比较典型的几件大事说一说。

第一件事:张占生刚刚调到我科的那年,由于他对工作不熟悉,将从天津溶剂厂购买的20吨(100桶)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发货票、入库单等在其书包里压了一个多月,造成财务科一张不小数目的支票顶票,并被罚了款。公司想通报批评,但是郭崇义科长觉得,近代化学厂供应科近年来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这次事件又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就没有通报。虽然这样,我作为主管的副科长,也应该负主要责任。

第二件事:在1976年,为了降低成本,将离子交换树脂的铁桶包装改为纸桶。有一次,刚上班不久,厂长一手抓着仓库保管员李长青的衣服,一手提着一个压变形的纸桶,气势汹汹地来到供应科。一进门就大喊:“这样的纸桶他也收!这像话吗?”当着厂长的面,我只能说几句批评老李的话,让厂长消气,将厂长对付走了,然后我当着全科人对老李说:“以后再发现这样的问题,你应该事先将其处理掉,因为我们负责保管的所有原材物料,都有一定的损耗率。我们这些人都属于搞‘物流工作’的,必须了解我们个人所负责的那些物资的性能、用途,还要知道它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损耗率是多少。降低了,是你的成绩;反之,是你的错误。”最后,我让老李将那只破纸桶捎回去,处理掉了。

第三件事:外汇改革的前一年,即1987年,当时的外汇牌价是1美元兑换2.8元人民币。就在这一年快要结束的前三天,韩义章副厂长(当时主管供销工作)对我说:学宏,明天你和李勇(面包车司机)带着天津轻工进出口公司的小×(女,姓名忘记了),去趟北京外贸部,有50万美元的外汇额度,是以“以进养出”名义批给我厂的,你去办办(当时我们科里没有专门负责外贸、外汇的人员,这些事都由我来兼办,还包括出口报关,进口接货验收,损失索赔等等)。由于通知我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了,再去财务科借差旅费比较晚了。我想,身上还有四、五十块钱,三个人中午吃顿饭也够了,就这样直接就开车去了北京。万万没想到,第二天早晨,我和李勇开车去接轻工进出口公司的人时,一起上来三个人,又增加了两位外汇管理局的男同志。那位轻工进出口公司的女同志,还一再强调到北京办完事之后,中午由赵科长坐庄,好好庆祝庆祝。当时我并没有在意。到了对外贸易部,传达室只让进去三个人,我和李勇只好在门口车内等候。大约近中午,他们三人才兴高采烈地从里边出来,高兴地对我们说:“今天中午我们得好好庆祝一下,这50万美元的外汇算是弄到手啦,原来这是赵紫阳总理亲自批示的。咱们中午就去西单鸿宾楼吃饭去。赵科长,你说行吗?”我只好回答:“行!”可我心里很是忐忑不安,因为我口袋里只有这么点钱。到了鸿宾楼,他们带着我们直接就上了楼,看来他们和服务员都很熟悉,有一位服务员说:“老几位来了,楼上没有座位了,请几位楼下将就一下吧!”下了楼,楼下也没有座位了。我心想这回可救了我了。可没想到他们坚持在这里等,我也没有办法。于是我们五个人就在一进门的楼道里等着,我当时一个劲儿冒汗,他们中一个人对我说:“您的身体是不是不太好?您穿的也不多,怎么出那么多汗啊?”我只好顺口答音说:“我近日感冒刚好。”就这样搪塞过去了。随后我问了李勇,他手里也只有三、四十块钱。吃饭时,还有人提出“他们这里有好烟。”我知道他们是在给我“开方子”,我只能假装没有听见。最后结账时,我们两人这点钱,还真够了,没有当场丢人现眼。第二天,我们几个人又赶回天津,一直跑到下午近五点,才从中国银行办完手续。该银行工作人员说:“向来没有像你们这样的,往年这时候我们早就结账了!”可是从1988年1月1日起,每购买一美元外汇额度(按当时牌价2.8人民币)另外加一元人民币的额度费。就这一件事,为我们厂节省50万元人民币。可我们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奖励。那个时侯也不时兴这个。(待续)

摘要:在近代化学厂的几十年,我在许多岗位上工作过,经历了每个时期的不同状况,也学到了许多知识。近代化学厂就是我的大学,许多的同事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们对我无私的关怀与帮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上一篇:世界十大经典童话故事下一篇:历史博物馆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