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2024-08-01

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15篇)

1.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篇一

李汉小学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方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校(园)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危害,确保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各学校及幼儿园要建立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学校师生“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全面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制订预案依据

在制订校(园)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国务院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卫生部[14号]令)、《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教社政[2005]16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本预案的制订适用于各类校(园)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处理工作。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立足于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及时控制的原则,大力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积极宣传和普及食物中毒及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二)分级控制,属地管理。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实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一级)、重大(二级)、较大(三级)和一般(四级)四级。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在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发生突发卫生事件后,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报告市教育局。

四、组织管理

(一)成立校(园)内食物中毒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突发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学校主管领导担任组长(一名)、副组长(两名),成员(若干)由学生处、总务处、团委、校医(或保健教师)、舍务教师、食堂负责人等组成。相应建立由领导小组管理下的综合协调组、信息报告组、疫情调查组、消毒组、宣传组和后勤组。

(二)领导小组职责

1.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本校(园)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督查各部门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及时制定相关的校内工作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消毒制度、宣传制度、晨检制度、学生食品卫生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堂制度、食品仓库管理制度等等。

(三)各处置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

各学校的分组和组成情况可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各工作组和各部门要互相协调、通力合作。

1.事故和疫情调查组

负责监测班级学生的健康动态,询问学生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及时向卫生保健教师报告。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登记的统计分析工作,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分析。

2.信息组

A:初次报告

学校的幼儿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县)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到学校初次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报告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同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

特别重大(一级)或者重大(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或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直接报告教育厅应急处置工作组。

B:进程报告

一级和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每天应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逐级每日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教育部处置工作组。

三级和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及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教育部应急处置工作组。

(3)报告内容

信息内容要客观详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应及时续报。

A.初次报告内容

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造成伤害的人数;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事发学校,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已采取的措施;

B.进程报告内容:事件控制情况、患病(中毒)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校内外公众及媒体等各方面的反应;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C.结案报告内容:事件处理结果、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

3.环境卫生和消毒组

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及消毒工作。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厕所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按照相关要求,保持空气清新,室内地面湿式拖扫,并进行定期消毒。发生疫情后,配合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开展消毒工作。

4.宣传教育组

定期开展预防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后勤组

负责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所需物品的采购和供应,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服务。

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对校医室布局、设施与条件进行调整和改善,以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在与校医室相对独立的区域内,安排必要的隔离观察室。

要投入必要的经费,用于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如温度计、消毒药品等),尤其是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洗手设施和改善宿舍卫生条件。

6.食品卫生安全组

严格落实食品卫生安全的各项制度,严把食品原材料进货关、食堂仓库关、餐具消毒关,每餐饭菜留样24小时等。

五、预警和应急

(一)预防预警行动

1.在市教育局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各部门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要狠抓落实,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明确责任,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

2.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性管理,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提高队伍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

3.做好应对学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二)应急反应

1.1 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事发地的县级、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相应级别做好应急反应。

1.2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1.3 未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学校要及时部署和落实当地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区域内学校发生。

2.1一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2.2 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措施外,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2.3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措施以外,有死亡人员的应协助学校做好死亡人员的家属接待与安抚工作。还应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

2.4 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1)学校的应急反应

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组及相关学校领导。

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或隔离;

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以的中毒食品和物品;

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与中毒或患病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或病情严重者)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积极配合卫生疾病控制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

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它紧急应对措施;

对本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并请示支持和帮助;

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2)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应急反应

发生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和有关人员接到学校报告后应赶赴事发学校了解情况并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协助学校做好对中毒或患病人员的救治工作,或到医院看望中毒或患病人员;

对学校必须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进行检查核实;

协调和帮助学校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和困难;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指导学校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要求,向同级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协助学校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加强舆论导向,稳定家长及学校师生员工情绪,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等;

协助卫生等有关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根据突发卫生事件的性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查处。

六、善后与恢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一)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二)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学校,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2.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3年4月1—25日全国主要官方网站、媒体、论坛等平台的舆情数据, 百度、谷歌等主要搜索引擎关键词指数数据。

1.2 方法

按照以“H7N9”为主题词, 进行监测, 监测工作包括每日汇总前一日各网络媒体的H7N9禽流感相关新闻及检索量。按照疫情发布、国家防控、各省动态、科研进展、国际关注、专家论点、公众关注度、网民之声、谣言应对等9类模块分类分析, 形成每日媒体监测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1.3 统计分析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录入数据, 利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媒体及公众关注度情况及变化趋势

4月1—25日, 网络媒体共发布各类有关“H7N9”的新闻总数为114.15万件次[7], 媒体发布数量最多的为4月8日, 达到18.0万件次的峰值, 4月21日最低, 为930件次;公众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检索频次为210.52万次[8], 检索频次最多的为4月5日, 达到14.1万次, 4月24日最低, 为3.74万次。见图1。

网络媒体新闻发布数主要集中在4月3—11日, 共发布103.67万件次, 占总新闻发布数的90.82%;而公众检索频次在4月5日达到峰值后, 关注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2.2 影响媒体及舆情的主要事件

从媒体及公众关注度情况及变化趋势上看, 在4月3日, 媒体新闻发布数激增, 比前1日增长29.11倍, 分析主要原因是受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卫计委) 在4月3日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对全国疫情情况进行了通报与进一步工作的部署从而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 公众关注度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4月13日, 北京确诊了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部分地区出现有关H7N9的谣言, 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公众检索频次大幅提高, 但新闻发布数一直保持较低的状态。4月20日, 我国雅安地区发生7.0级地震灾害, 对于H7N9新闻媒体的新闻发布数和公众关注度, 均有所降低。4月24日, 卫计委公布, 按照信息发布的有关要求, 每日发布信息改为周发布, 再次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2.3 公众检索主要关键词分析

公众咨询前4位的关键词问题分别为H7N9禽流感疫情、H7N9禽流感症状、H7N9禽流感变异、H7N9禽流感诊疗提示对公众而言, 网络信息的快捷查询功能, 为公众获取动态信息、防治知识等创造了条件, 也对防控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4 谣言应对情况分析

4月1—25日, 媒体共报道2 550篇有关H7N9禽流感谣言的公开声明, 与媒体报道的有关H1N1禽流感谣言公开声明 (10篇) 相比, 上升254倍。这说明在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中, 各部门更加注重有关信息公开及公众舆论引导。

3 讨论

我国政府在最短时间内主动公开了境内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信息, 并且每日更新公布疫情。疫情信息的及时公开透明, 为科学决策、科学防治、各方联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最大程度地遏制了社会恐慌情绪, 并赢得公众的密切配合, 而且还通过共享病毒信息获取必要的国际合作支持。

媒体和各大门户网站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相关新闻的网络分布、聚焦热度等舆情指标均很高。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引导公众舆论、及时准确掌握社情民意、提高信息利用水平及危机处理能力, 是我们在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同时, 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9]。

4月3日, 根据当前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工作的需要, 由信息管理人员、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组成媒体舆情监测组, 建立了舆情监测体系与规范, 通过对卫计委及农业部等官方网站;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社交媒体的监测, 以全国疫情动态、国家防控措施、各省防控动态、国际关注、联防联控、专家论点、公众关注度、网民声音、谣言应对等9个模块为主体, 全面及时地向各级领导、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信息与服务。

在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工作中, 舆情监测工作, 成为领导关注的重中之重, 截至4月25日, 通过21期的专题分析信息,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为我市进一步调整防控策略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在网站上建立防控专题信息, 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引导。

在舆情监测工作中, 以国家防控方针为基础, 以疫情发展动态为主线, 通过不断的摸索与讨论, 建立了网络舆情信息获取、处理、信息挖掘分析、信息利用4个方面的模块, 来全面及时地进行监测。

3.1 传染病网络舆情信息的获取

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 对新闻、论坛/BBS、博客、即时通信软件的动态网页等松散的结构化信息进行有效的抽取,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动态网页数据的抽取与集成, 具有一定的处理准确率以及抽取效率[10]。

3.2传染病网络舆情信息的处理

利用结构化抽取方式, 通过信息过滤、内容检索、搜索引擎、网络挖掘等方式, 将抽取后的可满足一定需求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处理, 并以更为清晰的结构化形式表示, 从而为后续的信息分析处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来源。

3.3传染病网络舆情信息挖掘分析

利用数据挖掘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从海量的相关舆情数据中, 通过网页内容权威性、网页引用频次、用户访问信息等关键角度, 挖掘潜在的有意义的和有规律性的信息, 对集合的内容进行总结、分类、关联分析、趋势预测等, 从而提出关键的舆情信息进一步对网络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11]。

3.4 传染病网络舆情信息利用

对重大传染病防控舆情数据变化情况动态监测, 进行同比和环比分析, 对公众关注情况及可能出现的扩大化、恶性化的舆情信息及时预警。通过对舆情信息的分析, 实现对舆情信息的数据化、动态化研判。

通过舆情专报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对各地区公告、媒体关注、群众反映的热点、敏感问题以及变化态势形成“舆情专报”, 服务领导及疾病防控决策。通过“全国疫情更新”通报全国疫情发展的最新动态;通过“研究新进展”对H7N9禽流感研究进展进行追踪与报道;通过“国家防控、各省动态”对国家及其他省份的防控动态信息进行分析与借鉴;通过“国际关注”对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下, 国际卫生组织等组织及机构对我国防控工作的关注与研究;通过“联防联控”对防控工作中, 农业部门、畜牧部门、检验检疫机构等相关机构对重大传染病相关防控工作的进展与信息发布;通过“专家论点”对医疗、疾控、农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对防控工作的研究, 提出可借鉴与参考的信息;通过“公众关注度”对在重大传染病防控背景下, 公众对于传染病防控的关注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通过“网民声音、谣言应对”对可能引发群体事件、造成公众恐慌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 深入分析群众诉求的变化态势, 抓住“关注点”和“炒作点”, 重点关注。通过日、周、月分析报告, 全面及时地向各级领导、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信息与服务。

参考文献

[1]许鑫, 章成志, 李雯静.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32 (3) :115-120.

[2]田向阳.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09, 25 (8) :606-608.

[3]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3年第2版) [Z].2013-04-10.

[4]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4月24日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信息公告[EB/OL]. (2013-04-24) [2013-04-28].http://www.moh.gov.cn/mohwsyjbgs/s3578/201304/1872ab5a8e06429ea71e61f1b084d2ec.shtml.

[5]姜胜洪.网络舆情的内涵及主要特点[J].理论界, 2010, 436 (3) :151-152.

[6]陈晨, 刘丽丽, 兰月新.网络舆情预警研判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 2012, 32 (5) :13-16.

[7]百度.H7N9关键词新闻检索[EB/OL]. (2013-04-26) [2013-05-04].http://news.baidu.com/ns word=h7n9.

[8]百度.H7N9主题词公众关注度统计[EB/OL]. (2013-04-26) [2013-05-04].http://index.baidu.com/main/word.php word=h7n9.

[9]王敬波, 何毅亭.公共危机管理案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典型分析[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276-284.

[10]刘毅.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8 (4) :307-310.

3.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春季;住宿生;传染病预防;预防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87-01

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之一,出现传染病就可能蔓延,引起学生交叉感染,对学校教学秩序产生严重的影响。给学生带来了身心方面的折磨。

在冷暖交替的冬转春、春转夏、夏转秋的季节,天气多变,如果不注意健康保养,很容易患上流行性传染病,如:流感、胃肠道、荨麻疹、风疹、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主要是依靠空气传播,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把带有病菌、病毒的唾液喷向空气,又被周围同学吸入得病,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为了减少常见传染病给学生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困扰,维持校园内部良好的教学秩序,预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我校结合近几年门诊统计,对春季传染病制定预防控制手段

1.春季气候早晚温差大,气候变化无常,所以感冒的学生极为常见。提示:注意加减衣服,讲究个人卫生,寝室要常通风,通风时间要注意不要晚上睡觉开窗以免着凉。如果有人发热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感冒发热时个人不能私自用药,要及时来医务室就诊。

2.春夏季节胃肠道疾病为多发病。提示: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饭前洗手,尽量不要在街边小摊位和不卫生的小餐馆就餐,不要过食冷饮。提示大家得了胃肠道疾病要尽快就医,防治出现时间长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的问题。

3.荨麻疹病人增多。提示:春季花粉、柳絮过敏,夏季紫外线过敏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尽量要减少皮肤暴露的情况,尽量穿长袖衣服,户外戴口罩,同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只有体质增强,才会减少过敏的现象发生,用药期间注意尽量避免开车,一般抗过敏药都含有扑尔敏,容易引起瞌睡。)

4.春夏季节气候变暖,爱好运动的同学开始参加室外运动。提示:注意运动后保暖,防止出现感冒和运动后肌肉受寒的现象发生。(大家习惯打球后在场地边聊天)

5.春夏季节血压低的同学常出现全身乏力,头晕,气短等症状。提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同时避免突然的体位变化,防止形成体位性低血压,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摔倒的情况的发生。中午休息30—40分钟为宜,醒后先喝少许白开水后再活动,可以避免全身乏力等睡不醒的情况发生。

以上是校园内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学校除了做好预防与控制,也应从监督、制度、管理等层面上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学校如何预防控制传染病

1.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各学校应按照要求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确保职责到位、检查到位,共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

2.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按照传染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即“四早”原则),学校需要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卫生保健人员、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发现、疫情监控与报告机制。

3.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流行的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专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阻断一切可能传播的途径,遏制校内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4.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篇四

传染病预防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及要求,我乡开展了与冬季相关的传染病防治宣传及防控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在接到上级文件通知以后,我校迅速组织以校长罗斌为组长,徐凤友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处工作人员,食堂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工作开展情况

落实责任后,邀请乡卫生院韦刚院长及王久林医生为我乡全体师生培训宣传了传染病预防的相关知识,通过专业人员对全乡教职工培训后,再以各种形式向全体师生宣传。

1、利用升旗、课间操等集会时间开展全校性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宣讲。

2、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讨论,发现及巩固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

3、利用橱窗、板报等形式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

4、开展晨检工作,每天早上利用营养早餐时间,值日教师仔细询问各班同学有无身体不适情况,初步排查可疑病例并及时送往乡卫生院确诊。

5、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狠抓环境卫生治理。学校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并对学生通行最多的校外路段适时清捡,确保卫生。

6、制定传染病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7、强化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对食堂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隐患开展大排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三、狠抓落实

制定工作方案之后,相关人员迅速狠抓落实,全校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传染病预防知识、清扫宿舍、食堂、等环境卫生的热潮。晨检工作正常开展,迄今为止,我校无一季节性传染病例出现。

镇宁自治县打帮乡打帮中心学校

5.学校传染病预防方案 篇五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做好学校冬春季节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工作,控制相应疾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疾病监控,防止疫情出现。特制定如下预防方案: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二、措施落实预防

加强防控传染病知识的教育,进一步落实了各项预防措施。

(一)落实晨检及班级级负责制度

1、学生到校前,班主任要进行晨检,做好记录,发现有发热者,及时报告学校,送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2、班主任做好每天本班学生的考勤记录,了解缺勤同学的情况,同时填写缺勤人数,及时掌握缺勤原因。

(二)落实卫生清洁和检查制度

1、学校公共场所的日常卫生清洁及保洁工作,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完成好日常的 清洁和保洁工作;

2、各部门每天做好本部门的日常卫生清洁工作,落实“门前三包”的制度,经常保持室内 外的整洁卫生;

3、各班由班主任和卫生委员认真落实值日生的轮值制度,搞好课室的清洁卫生;

4、重点落实校园卫生制度,搞好环境卫生,加强 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重点场所的室内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5、学校职能部门负责做好每日一次卫生检查及各阶段性的、突击性的卫生检查工作 ;

(三)落实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学校传染病防治小组负责组织墙报的编制工作,要求每学期出版不少于二期的卫生知识和疾病预防内容的墙报,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流行的特点,突出制作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墙报,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不同宣传的方式,如广播、墙报、标语等等,加大加强宣传的力度,增强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学校要通过讲座、上健康教育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预防知识;

3、学校宣传部门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的流行特点,印制有关传染病、多发病常识等内容的宣传资料,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里。(四)建立紧急应对机制和落实汇报制度

1、各科室或班级在每天例行的考勤检查中,发现有高烧、干咳等症状的同学或教师,及时到医院说诊治。

2、各班主任应经常关心和掌握本班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随时将患病学生的病情、治疗、好转与否等情况向学校汇报,以便学校及时掌握情况和做好预防控制工作;(五)其它措施

1、为保证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学校,并做好登记工作;加强自身防范意识。

2、提醒和动员师生员工不要到或少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如网吧、商场、电影院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6.学校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篇六

传染病是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一类疾病,学校是人群集中的场所,传染病一旦传入学校极易造成传播流行。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制定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校长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主管校长、保健医生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及疫情报告工作。

二、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监控与疫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制定并落实晨检制度,发现疑似传染病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学校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

四、发生疫情后,应及时对学校环境进行消毒,消毒范围为疫情所涉及班级或学校全部环境。

五、学生患传染病病愈后,须持医院出具的复课证明及有关化验单,经学校确认后方可复课。

六、保持教室室内环境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做到湿式清扫。

七、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坚持上好学生健康教育课,积极配合社区开展爱国卫生行动。消除老鼠和蚊、蝇以及其他传播传染病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八、有计划地改造学校公共卫生设施,加强饮用水卫生的管理。

7.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县所有中学、民办学校及乡(镇)中心小学、县城小学。

1.2 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东海县学校传染病防治情况调查表”及“东海县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情况调查表”,除因病缺课登记以学校在“江苏疾控学生健康监测平台”上报情况进行统计外,其他内容由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人员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

1.3 内容

学校基本情况;学校传染病防控组织管理情况包括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预案、疫情报告制度、学生健康档案等;卫生室及人员构成;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包括因病缺课登记及病因追查、晨检、预防接种证查验、教室通风、隔离消毒、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等;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及物质储备情况。

2 结果

2.1 学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65所学校,学生总数96 808名。其中乡(镇)中心小学20所,占调查学校的30.8%。县城小学6所,占9.2%;高中6所,占9.2%;初中26所,占40.0%;民办学校7所,占10.8%。在校学生总数在600人以上的学校51所、占78.5%。

2.2 卫生室及保健人员配备情况

2.2.1 卫生室设置情况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本次调查的65所学校均应设置卫生室,但实际设置卫生室的学校56所,占86.2%;其中3所学校即设置医务室开展医疗诊治又设置卫生保健室开展学生保健工作,占设置卫生室学校的5.4%。见表1。

2.2.2 保健教师情况

56所设置卫生室学校中40所配备了专兼职保健老师41名,占71.4%;保健老师中,专、兼职保健老师分别占14.6%、85.4%。见表1。

2.2.3 卫生专业人员构成情况

51所在校学生数600名以上的学校应配备专职卫生专业人员,实际仅21所学校配有卫生专业人员,占41.2%。在校学生数与卫生专业人员比例平均为1600∶1;只有2所中学、1所小学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的600∶1配备卫生专业人员要求,占学校数5.9%。28名卫生专业人员中公办学校26名,占92.9%;民办校2名,占7.1%。公办学校26名卫生专业人员中编内的13名,占50.0%。年龄构成上50岁及以上8名,占28.6%;30~49岁17名,占60.7%;30岁以下3名,占10.7%。28名卫生专业人员所学专业、学历、职称和是否接受过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情况见表2。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学校传染病防控组织管理情况

调查的65所学校中,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的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与报告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的分别有63(96.9%)、59(90.8%)、62(95.4%)、61(93.8%)所学校,并有36所(55.4%)学校为在校学生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并定期组织学生健康检查。2014年学校传染病防控经费总计406 660元,平均每名学生4.2元;传染病防控经费3 000元以下的学校32所,占49.2%。见表3。

2.4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2.4.1 通风消毒、晨检制度落实情况

调查的65所学校均能对学生教室等场所进行通风换气,建立了隔离消毒制度的49所,占75.4%;建立晨检制度的学校62所,占95.4%;有晨检记录的学校58所,占89.2%。见表4。

2.4.2因病缺课监测情况

制定因病缺课登记和病因追查制度的学校59所,占90.8%;有因病缺课登记记录54所学校,占83.1%。57所学校(其中小学26所、中学31所)能按《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登录“江苏疾控学生健康监测平台”进行学生因病缺课网络报告,占学校数的87.7%(57/65);7所民办学校均没进行网报。至2014年11月30日,57所学校网报应报总次数10 260次,实报6 644次,上报率64.8%;高于2013年的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55,P<0.01)。其中小学网报总次数3013次,上报率64.4%;高于2013年的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90,P<0.01)。中学网报总次数3 631次,上报率65.1%;高于2013年的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4,P<0.01)。见表4。

2.4.3 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

26所小学和4所具有一年级的民办校都开展了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见表4。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4.4 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情况

调查的65所学校中,2014年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的62所,占95.4%;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的学校62所,占95.4%;有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的学校61所,占93.8%;学校有卫生知识宣传栏的62所,占95.4%。见表5。

2.5 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及物质储备情况

调查65所学校均设置了水冲式厕所和洗手设施,只有1所民办校没有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拥有率98.5%。26.9%(7/26)小学、34.4%(11/32)中学、42.9%(3/7)民办校有灭蝇药物。15.4%(4/26)小学、15.6%(5/32)中学、14.3%(1/7)民办校有消毒药物。57所学校提供桶装纯净水供学生饮用,占87.7%;8所学校不提供学生饮用水,占12.3%。调查65所学校中47所设有食堂,占72.3%,其中有36所学校食堂使用自来水,占76.6%;11所学校食堂使用井水,占23.4%。见表6。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及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多数学校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

3.1.1 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根据国家相关条例规定,调查的65所学校均应设立卫生室,实际设置56所,达到86.2%;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应按学生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保健人员[1,2,3]。51所学校应至少配置卫生保健专业技术人员152名,实际只有41.2%的学校、配备了28名专职技术人员,比例仅为18.4%;达到规定配备比例的学校仅3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且有正式编制的仅占50.0%。28名卫生专业人员中临床医学专业占53.6%,初级职称达71.4%,未接受过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的32.1%。

3.1.2 因病缺课监测工作不规范

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东海县自2012年9月开展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和网络直报工作。本次调查,57所学校能通过“江苏疾控学生健康监测平台”进行因病缺课网络报告,但一些学校未按要求进行每天网报,至2014年11月30日,57所学校网报6 644次,上报率为64.8%;虽然较2013年的51.1%提高了13个百分点,但仍达不到要求.报告工作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一些学校上报率较低,甚至有1所学校上报率仅为8.3%;还有少数学校全年仅有几次因病缺课报告,甚至个别学校全年都是零报告,没有起到传染病的预警作用。而7所民办校没有开展因病缺课网络报告。

3.1.3部分学校学生饮水存在安全隐患

学生饮用被污染的生水易暴发肠道传染病[4]。调查发现,尚有12.3%学校不提供学生直接饮用水,学生口渴只能到小卖部购买廉价的饮料,或直接喝生水;有23.4%学校食堂使用井水,其中6所学校井水未经消毒处理,占54.5%。学校自来水设施不足,食堂洗手和餐具清洗设施不够等,这些均是易导致学生传染病发生的不良因素[5]。

3.1.4 少数学校卫生设施及物质储备不足

学校对学生生活环境卫生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6]。调查显示,尚有13.8%的学校未按规定要求设立卫生室,设立卫生室的学校中62.5%学校由兼职保健老师具体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传染病防控投入少,平均每名学生4.2元,经费3 000元以下的学校占49.2%。只有32.3%学校配备了“除四害”相关药品,仅有15.4%学校配备了“84”等消毒剂。

3.1.5 学生健康检查率较低

部分学校未开展每年定期规范健康检查,与钱鑫等[7]监测结果一致。调查显示,44.6%学校未按要求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健康检查,只有55.4%的学校为学生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定期组织学生健康检查。

3.2 建议

为有效控制减少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和流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均应重视和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及各项措施的落实[3,8]。②增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提高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作为教育系统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学校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实施者,其所具备的卫生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影响到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的质量[9,10]。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增加学校卫生专业人员配置,满足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基本需求。目前编制紧张情况下,试行将学校卫生工作委托当地卫生院负责,纳入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可有效缓解人员紧张的矛盾。积极开展在岗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老师的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的能力。③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学校基本卫生设施。加大学校传染病防控、基本卫生设施维护等投入,要将相关经费纳入年初预算;配备必要的消杀药械,应对疫情处置;改善学校日常饮水条件,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饮水。④强化健康检查,加强健康管理。全县中小学应严格按照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组织对学校学生开展健康检查,发现健康问题和疾病,及早解决和诊治;为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分析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去除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学生健康。⑤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应对能力。一方面,教育与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联合编制系统的、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材或资料,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进行系统讲解,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学校可利用课堂、讲座等传统的教育方法,也可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参与式教育方式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自觉性。⑥规范实施因病缺课监测,提高预警能力。全县所有中小学要严格按照省相关方案要求,实施因病缺课监测工作;各学校须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及时、规范上报。疾控机构应定期组织对因病缺课监测情况进行督导,并及时收集、整理、分析、通报因病缺课监测工作信息,充分发挥因病缺课监测在学校传染病预警监测中的作用。⑦加强学校卫生执法监督[6],促进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行政管理,督促学校切实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卫生部门要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力度,增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强制性,对因防控不力造成传染病暴发的学校给予严厉惩罚,维护法律的尊严。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教委和卫生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Z/OL](1990-06-04).http://www.moe.edu.cn.

[2]张平福,韩小军.同心县学校传染病防治现状与对策探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2):182-184.

[3]陈武,欧剑呜,蔡少健,等.福建省2004年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72-874.

[4]叶春昭.上犹县26起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75.

[5]杨建文,冯向明,李世荣,等.江苏省中学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07,18(2):52-54.

[6]王文艳,梅宇峰,杨芙建,等.2010年西安市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卫生监督相关情况[J].职业与健康,2012,28(2):229-231.

[7]钱鑫,顾华康.2012年云南省陆良县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3,29(24):3345-3347.

[8]许国章,周爱明,朱利利,等.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控制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9.

[9]曾秀林,徐辉,潘智.湖北省学校卫生监督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72-273.

8.夏季预防小儿的传染病 篇八

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与不洁饮食有关。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菌痢类型中最严重的是急性中毒性菌痢,多发生于2—7岁体质较好、平素健壮的儿童。常起病急骤,体温可达41—42摄氏度,烦躁、嗜睡或反复抽风,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预防菌痢要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教育孩子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水果,不贪食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饭前便后洗手,婴幼儿奶瓶等食具要定时消毒。

乙脑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蚊虫为传播媒介。多发生于十岁以下儿童,患儿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颈项强直、高热不退、昏迷、抽风等,如治疗抢救不及时,可危及小儿生命或留下较严重的后遗症。预防乙脑,除了十岁以下儿童能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外。在夏季要特别注意灭蚊、防蚊。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可防皮肤感染,减少蚊虫叮咬;要教育孩子不可贪凉,不在室外露宿,可采取多种方法驱蚊、避蚊,防止蚊虫叮咬。

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儿童伤寒病人占总病例数的35%-60%,小儿伤寒临床表现不如成人伤寒典型,年龄愈小愈不典型。新生儿患伤寒时,肥达氏反应常呈阴性,故易被误诊。小儿伤寒多起病较急,持续发热,胃肠道症状明显,呕吐、腹泻多见。预防伤寒要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养成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疟疾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脾肿大,贫血为发病特征。常见的有间日疟和三日疟两种。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热型不规则,并常以惊厥代替寒战,表现出而色苍白、口唇发绀、恶心、呕吐、腹泻、四肢湿冷等循环不良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家长要引起重视。预防疟疾重在切断按蚊这个传播媒介,要搞好卫生,消灭蚊子,避免人蚊接触防止叮咬。

9.学校预防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篇九

1、晨检制度:每日早晨由学校值日教师和班主任对到校师生询问、巡诊、观察其健康状况。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晨检,观察有无异常,测量体温如实填写。每日晨检情况于晨检结束后向保健老师汇总。

2、学生就诊登记制度:对因病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如实填写:发病时间、主要症状、体温、父母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病情。

3、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学校发现疑似病人,按有关规定向区保健所、疾控中心和镇卫生院报告。

4、消毒制度:发生传染性疾病时,学校定时、定点、定人对校园进行全面消毒,并作好消毒记载。日常的环境消毒由学校保健老师和总务处负责。

5、传染病预防日报制度:学校班主任每天认真填写班级实到人数、缺席人数、缺席姓名、缺席原因、病症等,及时上报保健老师,并做好跟踪调查记载。

二、学校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1、学校切实加强校门口的晨检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实行校内外人员凭证出入制度,严禁校外人员随意进出学校。如发现疑似病人立即要求其到医院就诊,并留家观察两周。

2、行课期间,若出现发烧、干咳、胸闷、气促,伴有头痛和全身乏力等异常体征的师生,要立即通知学校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同时通知学校校长,现场师生必须就地留观。

3、学校老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着个人防护设备赶到现场,到现场后,首先给患者戴上口罩,再送患者到镇卫生院,立即测量体温,若体温在38摄氏度及以上,应立即上报区疾控中心、区保健所。

4、学校在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作出意见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并做好师生的管理工作,保证全校师生一律不离开本班教室、办公室,更不得出、入校门。同时增派人员加强门卫,严禁无关人员(包括家长)进入校园。

6、在对患者采取隔离、送诊等措施的同时,学校要安排专人配合区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对患者密切接触的物品、场所实施终末消毒。

7、在处置结束后学校必须做好记录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管理,备查。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学校成立以法人代表李荣华为组长的学校卫生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10.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 篇十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特别容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4.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预防措施:风疹的预防与麻疹、水痘等出疹性传染病不同,其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同时还应当包括育龄妇女。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孕妇尤要当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儿。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5.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7.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感染。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预防春季传染性疾病传播温馨提示

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时,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应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这样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11.《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 篇十一

1.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2)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2.技能目标:(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会传染病的预防手段;(2)通过学习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1)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这部分知識是由具体事例抽象出来的规律性内容,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是对传染病进行预防的理论依据。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还有两个,即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列举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是本课的两个教学难点。因为本课知识环环相扣,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讨论、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传染病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传染病是怎样流行的却不甚了解,所以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经历过一些常见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另外,在经历了“非典”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五、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讨论、辩论、小组内质疑、交流等多种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只以点拨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本教学设计的另一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将课堂知识带入生活,将生活中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解决。

六、教学过程

1.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远动的相关资料和防治非典型性肺炎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回忆叙述自己从小到大得过的疾病、症状及是否具有传染病,然后挑选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疾病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传染病、哪些病不传染。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区分。

2.展示图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传染病的特点。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各组听取学生观点,及时引导。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这一节重点,在课堂上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和启发者角色,主要让学生自主分析、归纳这三个环节。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的两段有关流感和肝炎的资料,然后讨论“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孩子容易患流感?”“为什么要将肝炎患者使用的餐具与家人分开?”让学生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有感性的认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4.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提出问题: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预防?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哪个环节?组织学生对讨论结果分组表达交流,对易错问题进行辩论。课件展示得出的结论:深埋患有传染病的动物和消毒、灭蝇属于控制传染源;吐痰入盂、生吃瓜果要洗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积极锻炼身体和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以上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在传染病流行的过程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之间的关系。

[体会: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在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位教师都希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授”而是“促学”,即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七、布置实践活动内容

调查校园中适于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提出治理措施。形成调查报告或“致校长的一封信”。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中学)

12.普通高等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 篇十二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告,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普通高等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编号WS/T642—2019)。该标准自20xx年7月1日起施行。该标准规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法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范围、预防、控制和保障等要求,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其他可能导致群体流行或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可参照执行该标准。该标准的发布为今后切实做好高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维护高校师生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和依据。

该标准要求高校应定期对学生、教职员工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技能的健康教育。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健康教育培训应不少于1学时;在校期间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学时。

该标准要求高校建立体检制度和师生健康档案,做好学生预防接种管理。对出现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例,高校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

该标准要求高校应按照现行相关国标的规定为学生提供饮食饮水安全、环境卫生安全。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加强教室、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公共设施及公用器具的保洁和消毒工作。

13.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篇十三

在学校抑或是社会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减小事故造成的危害,常常需要预先准备应急预案。我们应该怎么编制应急预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最新学校春季预防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校春季预防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1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流行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制度建立及实施

1、晨检制度:每日早晨由学校值日教师和班主任对到校师生询问、巡诊、观察其健康状况。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晨检,观察有无异常,测量体温如实填写。每日晨检情况于晨检结束后向保健老师汇总。

2、学生就诊登记制度:对因病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如实填写:发病时间、主要症状、体温、父母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病情。

3、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学校发现疑似病人,按有关规定向区保健所、疾控中心和镇卫生院报告。

4、消毒制度:发生传染性疾病时,学校定时、定点、定人对校园进行全面消毒,并作好消毒记载。日常的环境消毒由学校保健老师和总务处负责。

5、传染病预防日报制度:学校班主任每天认真填写班级实到人数、缺席人数、缺席姓名、缺席原因、病症等,及时上报保健老师,并做好跟踪调查记载。

二、学校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1、学校切实加强校门口的晨检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实行校内外人员凭证出入制度,严禁校外人员随意进出学校。如发现疑似病人立即要求其到医院就诊,并留家观察两周。

2、行课期间,若出现发烧、干咳、胸闷、气促,伴有头痛和全身乏力等异常体征的师生,要立即通知学校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同时通知学校校长,现场师生必须就地留观。

3、学校老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着个人防护设备赶到现场,到现场后,首先给患者戴上口罩,再送患者到镇卫生院,立即测量体温,若体温在38摄氏度及以上,应立即上报区疾控中心、区保健所。

4、学校在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作出意见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并做好师生的管理工作,保证全校师生一律不离开本班教室、办公室,更不得出、入校门。同时增派人员加强门卫,严禁无关人员(包括家长)进入校园。

6、在对患者采取隔离、送诊等措施的同时,学校要安排专人配合区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对患者密切接触的物品、场所实施终末消毒。

7、在处置结束后学校必须做好记录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管理,备查。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学校成立以法人代表李荣华为组长的学校卫生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学校春季预防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2

目前,正值流感的高发季节,学校传染流行潜在很多危险因素。学生抵抗疾病能力低,容易导致传染病发生、蔓延,一旦疫情暴发,将严重威胁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认识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

一、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副组长:xx,具体分管防控工作

组员:xx,具体负责防控工作,信息报送和电话回访;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宣传和晨检

二、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用水卫生条件。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

加强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体学生认真关注自己每天的健康状况,一有情况及时向家长及班主任报告。家长在家发现子女有、流感等类似症状的,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并请通知班主任。学校全面实行学生健康查检制度。做到一天三次一个不漏。并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如在校发现有流感等类似症状的,须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到正规医院治疗。加强监测、及时治疗,严防合并症、并发症等引起的意外事故发生。确保在同一学校短期内学生因病缺席异常增多(一学校达3人以上)或累计发现流感病例达10例时,学校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

四、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观察,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的活动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5、做好学生缺勤,排查登记。各班班主任每天做好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的统计,并及时报告校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6、做好已发病学生的电话回访工作,掌握已发病学生的病情,协同医院做好防止并发症相关工作。对治愈可复学的学生明确复学要求:康复后凭卫生院证明,方可返校复学。

7、做好学校的环境卫生,消除疾病传染源。注重教室卫生,及时通风换气对教室等公共场所严格按规范要求消毒,对发病较严重的班级用漂白液喷洒和过氧乙酸熏蒸双重消毒。

8、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9、本校区内教职员工和学生如发现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立即上报校长,按有关规定上报市卫生局或市疾病控制中心、有关医院进行紧急处置。

五、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14.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篇十四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喜迎国庆节,共筑中国梦”!国庆假期来临,感谢您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当前邵阳市连续发生了几起流感和鼻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省市主要领导都作出了专门的批示,为切实做好教育系统冬季新冠肺炎及其他传染病防控工作,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与秋冬季传染病叠加风险,现就秋冬季节传染病防控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需要关注,秋冬季节需要关注的传染病

1.新冠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2.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接触被流感病毒污染的茶杯、玩具等,也可能发生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3.水痘。主要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染,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4.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极易在幼托机构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愈后良好。

5.诺如病毒性肠胃炎。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常见的症状有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胃肠炎症状。食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接触受污染的物品都可能被感染,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也具有传染性。

6.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潜伏期8-12天,症状是口腔粘膜会出现灰白色小点,伴有咳嗽、流涕、高热39℃以上,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7.人腺病毒肺炎。人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症状有持续高热(38.5℃以上)、咳嗽、咳痰、咽部不适、咽痛等。

二、做好防护,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

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学校除了做好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督促提醒您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对于晨检中或在校期间发现体温在37.3℃以上、或有咳嗽、出疹、呕吐、腹汇等其它症状的学生,请家长及时接回,并到正规医院就诊。

2.在家注意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发热、出疹、头痛、乏力、腮腺肿痛、呕吐、腹泻等现象,请先不要来学校,及时带孩子就诊,并告知班主任,便于学校做好相关防病工作。同时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如孩子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应在病愈后到医院开具证明,方可返校。

3.学会科学洗手。餐前,便前便后,擤鼻涕、打喷嚏后,揉眼睛前,外出回家、到校后,去医院后,外出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动物后,接触垃圾后都要及时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记住洗手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4.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制的文明用餐习惯。

5.多喝白开水,不喝生水,尽量少喝有色饮料。保证足够的营养;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和热熟食品,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6.节假日期间不扎堆、少聚集,避免跨境跨省旅行。节假日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场所,如果必须到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尽量避免非必要的跨境跨省旅行,如一定需要跨境跨省,请提前向所在社区(村委会)和孩子所在学校报备;返邵后应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村委会)和孩子所在学校报告。

7.做好居家环境卫生。居室每天室内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要经常彻底清洗孩子的生活学习用品,勤洗勤晒衣被。

8.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远离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家长可以本着“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到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和流感疫苗等。其中,流感疫苗的保护时间大致为一年,因此建议每年都接种当年的流感疫苗。

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请不要恐慌,也不要害怕,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最后,祝您及您的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XXXX学校

15.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篇十五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发现后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学校是一个特殊场所,就餐、就寝人员集中,容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和暴发流行。因此,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1.1 认真做好学生入校、职工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建立、健全健康档案

对每一名入学的学生,新就业的教职工都要进行严格的体检,按照《学校卫生管理条例》和学生常见病防治要求执行,并且做好以后的定期体检工作。大、中专院医务室,专人负责学生、源,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1.2 搞好学校食堂、寝室、教室卫生

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人员集中,容易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为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学校食堂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食部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同时注重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食堂从业人员要定期体检、持证上岗,对有从业禁忌证的要及水、食品原料、食品加工和贮藏符合要求,同时做好餐具、炊具消毒工作,认真执行食品的加工流程和有关食品留样规定并做好登记。认灭苍蝇),防止病从口入。食堂销售使用刷卡机或一次性纸票,不得使用现金或可回收的塑料票,避免传染病通过现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食堂的饮用水、食品原料、卫生设施、环境卫生、食品加工和储藏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做好食堂的卫生工作。

教室、寝室是学生们集中学习、休息的场所。人均教室、寝室空间应达到相应的标准;采取湿式打扫卫生方式,保气流通,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季节采取灭

1.3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改善营养,中专学生沉溺于上网,染上某些传染病。因此学校应多利用广播、校报、黑板报、班会、讲座等各种形式宣传健康知识,普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冬春季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还有最近几年发现的痛、咳嗽、呼吸困难、全身乏力、皮疹等。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接种相应的疫苗。气,多喝开水,多吃含有维生素减衣服做好自身保暖,打喷嚏、等。

夏秋季重点预防秋季是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的多发季节。避免传染病造成流行或暴发,应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预防工作。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校应当有校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传染

堂作业处内 时调离工作岗位。确保饮用 真落实“三管一灭”(管水、管饮食、管粪便、如传统的醋熏方法、漂白粉澄清液喷雾消毒法等。蚊蝇繁殖“四害”(鼠、蚊、蝇、蟑螂)活动。

可提高身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目前许多大、甚至通宵达旦地熬夜,极易造成身体抵抗力下降而感同时,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预防季节性疾病。

SARS、人禽流感等,主要症状有发热、头但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有利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如多开窗换B、C的食物,劳逸结合,保持体力和充足的睡眠,及时增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按规定程序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吸烟

老师的健康档案。入学、金、饭票传播。学校领导、后勤科、医务室和学生代表组成监督 持教室、寝室的整洁卫生;要做到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蚊、灭蝇措施,积极开展除锻炼身体,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作息时间不定,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肝、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系列人体病变的传染病,预防肠道传染病,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随便在外面的零售摊点、饭 店就餐,饭前便后要洗手。虫媒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病原体传入健康人体内导致发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预防如下:积极消灭寝室内的蚊、螨、虱子、跳蚤,使用蚊帐、驱虫剂等。傍晚外出时穿长袖衣服。

1.4 社会上有传染病流行时,学校做好相应的学生的预防工作

校医应经常向防疫部门了解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在传染病流行高峰时期,组织抵抗 力低下的学生应急性预防接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在流感流行期间,组织接种流感疫苗、告诫学生避免参加大型的聚会活动,少到超市、影院等公共场所,做 好教室、寝室的空气消毒、分服预防的中药等。学校传染病的控制

2.1 健全学校传染病报告机制

校医或兼职 卫生教师负责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源携带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学校最好建立晨检及缺课报告登记制度,以便及时发现疫情。班主任或辅导员、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发现学生有传染 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及时报校医。同时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出现较多学生同时缺课时应及时报校医。校医接到以上报告后,进一步 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时报告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传染病的控制工作。

2.2 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传染病的控制工作

上一篇:合肥市高新区规划下一篇: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