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共13篇)(共13篇)
1.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一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董泽庆
院系:工学院专业:交通运输班级:交通运输1001学号:20101176
内容摘要:2011年,世界全球化速度加快,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政治 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依然是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就了新的国际格局:支撑中国经济30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大国与新兴经济体经济权重此消彼长,国际经济合作和保护主义呈现新态势„„对于中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关键词:我国经济发展挑战机遇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同时又面临哪些机遇呢?
一,我国面临的挑战:
1、2011年我国面临着严峻的通货膨胀压力。由于前几年各国政府都用巨额的资金刺激经济增长,现在通胀压力、特别是输入性通胀压力不断加大。我国金融机构多次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些措施都旨在抑制通货膨胀。
2、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贸易格局有新变化。在经济危机下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正在抬头,让人不得放松警惕,也使得我国乃至国际贸易格局有新变化,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巨大挑战。
3、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进行了多年,但现状依然是:取得明显进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锐。因此,要下定决心,找到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4、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反映了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结构低水平。这种低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表现为,生活性服务长期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非主导地位。这表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
5、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以下。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
6、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这对矛盾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缺水的大国,人均拥有
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0个城市有400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我国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7、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当艰巨,是“重中之重”。我国人口近13亿,农村人口占62.3%,农村中的赤字县占35%。近年来某些农村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返贫”现象。
8、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然而,在经济发展条件下,不能适时解决突出的社会发展问题,就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和妨碍经济发展的尖锐问题。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是:就业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顺三大问题。较深层次的是教育、文化和医疗三大问题。
9、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经过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作长期的努力,必须打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21世纪初期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那么我国现在面临哪些机遇呢?
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发展需求劲头足
第一,居民消费结构迅速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迅速提升的状况。我国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商机无限,广大人民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尽动力。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
第三,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是保持我国发展需求的势头一项长远的举措。
(二)发展基础较好
第一,我国有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资源,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资源,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5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十五”计划期间完成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已初见成效。南水北调正在筹划实施中。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大体联网,最低程度是省内联网。
第三,科技教育基础较好。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一支可信赖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相当庞大,已拥有保持在校学生一千多万的共计1731所高等学校,全国普及义务教育人口达适龄儿童的98%左右,整个国家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有很大提高。
(三)初步具备发展的体制保障
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国内统一的开放的市场逐步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逐步接轨;政府职能正朝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四)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
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一是正确对待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发展变化的种种表现,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努力做到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有效处理;二是高度警惕来自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和渗透等活动,重拳出击违法犯罪的案件,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面对当前形势,我们一是一定要充满信心,决不能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对前途丧失信心;二是一定要居安思危,决不能看不到存在的问题,盲目乐观,拒绝与时俱进。我们祖国应从以下几方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是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是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四是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五是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增强忧患意识,深入思考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地大力提倡改造世界观。
2.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二
现阶段, 我国林业工程的生产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以及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现状,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现阶段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些挑战来自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我国的林业工程面临着由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向集约型的生产模式转变, 使得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中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阻碍了林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林业工程转型中的各种矛盾日益凸显。与此同时, 林业工程也拥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如果我国林业工程的相关部门能够充分地抓住这次机会, 大力发展林业工程, 针对我国林业工程的具体现状,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肩负起建设林业工程, 开发林业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的历史重任, 对林业工程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 正确的分析, 有效促进林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2) 从我国林业工程目前的发展态势上来看, 我国的林业工程的发展, 要从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 根据林业工程的发展需求, 采取积极有效地发展对策, 从根本上转变林业工程的经营理念与生产模式,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实现林业产品的发展向精细化、市场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实现林业工程经济增长模式的良好转化, 保障林业工程向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
(3) 目前, 国际上的林业工程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进发, 一些国家不仅注重开展造林工程, 还更加重视城市的林业工程的建设工作, 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建设经济林, 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促进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目前, 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旨在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 加强城市林业的发展, 相关的政府和领导部门都十分重视相关工作的开展, 一些发达城市的城市林业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使得我国的林业工程的发展开始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4) 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影响, 2000年以前, 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十分迅速, 这主要受益于我国注重对木材产业的发展, 使得林业工程的发展十分迅速。自2000年以来, 我国开始注重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 在林业工程的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与生态效益方面的问题, 一些抑制滥砍滥伐现象的政策不断出台, 这些政策使得林业工程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缓慢。从另一方面上来看, 我国的林业工程经济的发展还受到了林业产权制度的影响, 林业改革使得农民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一些方面的影响, 林业工程的经济效益不如从前, 一些农民不愿意从事林业生产工作, 阻碍了林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 由于近些年的环境生态质量不断下降, 水土流失、沙尘暴、雾霾等环境问题不断出现, 使得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大力开展造林活动, 希望能够通过造林活动, 改变林业生态环境, 缓解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象, 提升我国的环境质量。这也给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对提高林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十分有益。
2如何有效应对林业工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林业工程的产权改革
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应该从林业工程的产权改革工作做起, 实现林业工程的经营模式从传统的家庭式的小规模经营转向集团式的大规模的经营, 在组织管理上, 设立统一的领导小组, 对林业工程的各项工作进行统一的监督与管理, 保障林业工程的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良性的经营范围和发展趋向, 保障林业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和谐稳定, 能够有效地发展经营规模, 实现林业工程的创收。在进行相应的造林工程的时候, 能够保障造林工程的有效性和后期工作的合理性, 确保林地的产权归属合理, 在各项林业工程开展的过程中不出现产权纠纷问题, 保障林业工程发展的顺利进行。
2.2林业工程的市场化改革
林业工程进行市场化改革也是必经之路。目前,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我国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与市场相挂钩, 林业工程的发展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尤其是在林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过程中, 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市场调节的作用, 在进行各项与林业工程相关的决策之前, 一定要获取市场信息, 根据市场需求, 进行林业产品的生产与加工, 这样才能够保障林业工程的经济效益。从林业工程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 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市场化改革, 使林业工程的发展能够跟得上市场的脚步,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林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2.3林业工程的管理改革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 林业工程也不例外, 在进行林业工程的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按照市场需求, 进行科学有效的林业工程管理工作, 分析林业工程的状况和市场需求是否对接, 改变林业工程的盲目种植等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要加大对林业工程的相关投入, 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乎要改变传统的不作为的管理模式, 利用科学技术, 有效提升林业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2.4树立正确林业工程发展观念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在林业工程发展的工作中, 一定要是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观和科学发展观, 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林业工程的相关工作, 这样才能够充分的抓住林业工程发展的机遇, 充分应对挑战, 以促进林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但这也是我国林业工程发展的一个机遇, 只有充分的做好准备,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实现林业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现阶段,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林业工程的生态发展效益, 积极的进行林业工程生产与发展的改革工作, 加强林业治理, 希望能够为改善地球环境, 加强生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同样也是一个工业大国, 属于发展中国家, 经济的大幅度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 我国的林业工程工作应该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动员全社会参与到林业工程的相关工作中, 合理优化林业工程的产权制度, 实现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的工作中,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建立生态型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开发多元化的林业经济产品, 提高林业工程的产出效益, 提升林业工程的生态质量, 促进林业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志平, 张长信.新时期林业工程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8) .
[2]王瑞芳, 李辉.国有森工天保工程区长远发展思路及其对策措施初探[J].林业勘查设计, 2002 (1) .
3.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三
1 我国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内贸集装箱运输作为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年迅速崛起,其发展速度、专业化程度和网络规模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1.1 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逐年上升
自2000年我国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TEU之后,内贸集装箱运输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呈阶梯式上升:2005年突破,2010年突破,2011年突破,预计2012年将接近。如表1所示,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占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态势,从2001年的8.1%(221万TEU)提高到2011年的28.7%(4069万TEU)。
2009年5月我国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首次超过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迎来历史性一刻;2009年我国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增长6.7%,而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9.6%;2010年以后,虽然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出现探底回升,但其增长率仍远远低于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
1.2 内贸集装箱港口日益专业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港口加入内贸集装箱运输队伍,发展初期制约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的一些问题,如单证管理混乱、港航交接不畅、集装箱超重、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有限等,正不断得到解决和优化。据统计,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会员单位中从事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有76家,其中不乏青岛港、上海港、宁波港等大型港口企业。[1]这些港口企业把发展外贸集装箱运输的许多好方法和好经验,如港口建设、货源组织、集疏运网络建设、电子铅封使用、服务平台建设、港航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引入内贸集装箱业务中,大大提升了其内贸集装箱运输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1.3 内贸集装箱运输网络规模日益扩大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水路集装箱运输已形成以上海港为枢纽,以环渤海湾地区的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以及华南地区的广州港、深圳港、泉州港为中心,包括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地区在内的“.”形运输格局,且运输网络规模扩张迅速,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港口群已基本形成系统的内贸集装箱运输网络。同时,随着内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及货源结构不断优化,内贸集装箱船舶日趋大型化,例如,中海等大型船公司已投入船舶从事内贸集装箱运输。
1.4 内贸集装箱货源大幅增长
水路集装箱运输的运能大,运价相对低廉,且能耗少,具有其他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见表2[2])。目前,内贸集装箱货源区域遍布所有沿海港口,并逐步延伸到内陆,航线运输网络也由沿海逐步向内河推进。随着对货源的不断开发,内贸适箱货源越来越广泛,逐步形成以建筑材料、钢材、煤炭、粮食、纸浆、化工品等货种为基础货源,以汽车、日用品、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白糖、橡胶等货种为辅助货源的货源结构。同时,随着冷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等设备的使用及新技术的运用,人们不断挖掘出新的适箱货源。
2 我国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经济增长放缓制约内贸集装箱运输增长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我国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5%,这是8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连续五个季度出现回落,并创下近3年来最低同比增幅;只有不到2%的省份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上年同期,其余省份的经济增长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主要受到国家稳增长、调结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各地出台的房地产和货币调控政策以及前期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虽然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仍在继续增长,但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
2.2 成本不断上升限制内贸港口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港口开始重视内贸集装箱业务,但大部分中小型港口(尤其是侧重内贸集装箱业务的港口)因劳动力、燃油、电力等成本直线上升,经营举步维艰,导致资金积累困难重重,难以实现良性发展。
目前,我国港口内贸集装箱装卸作业收费仍然执行原交通部于2000年3月颁布的《国内水路集装箱港口收费办法》中的政府指导价格,该价格是外贸集装箱装卸作业价格的60%,明显偏低。[3]近年来,虽然提高港口内贸集装箱装卸作业价格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当前船公司的经营状况普遍较差,提高港口装卸作业价格无异于虎口拔牙,很难取得船公司的认同。鉴于内贸集装箱业务的利润空间狭小,许多大型港口企业不愿意过多涉足内贸集装箱业务,只有在装卸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其才会发展内贸集装箱业务,该局面十分不利于内贸港口发展。
2.3 航运成本高企打压船公司的积极性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航运市场运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全球主干航线海运价格持续低迷,加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导致船公司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在该背景下,大型船公司将目光投向内贸集装箱航运市场,致力于扩张内贸航线运力。然而,受燃油价格高企、劳动力成本上升、运力过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船公司效益较差,加之未来航运市场仍面临需求萎缩、运力过剩的挑战,使船公司发展内贸集装箱运输的积极性受到打压。
3 我国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面临的机遇
3.1 内河航运发展迅速,内贸集装箱运输优势凸显
2008年以来,我国批准了10余个区域振兴规划,启动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扩大内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经济下行风险。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适箱货物日趋广泛,为内贸集装箱运输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与此同时,内河集装箱运输运能大、能耗低的优势日益显现,逐渐获得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和青睐。
我国内河水域丰富,内河水运格局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通航里程达12.3万km。不过,我国内河航运存在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航道等级普遍较低等问题,难以满足一般集装箱船舶的通行要求,制约内河集装箱运输整体优势的发挥。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内河航运,交通运输部把推进内河航运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出台加快内河航运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内河航线振兴规划,预计“十二五”期间将投资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内河高等级航道。以长江为例,长江内河高等级航道建成后,将激活长江下游的10多个港口和总计250余个万吨级泊位;长江沿岸港口成功连接海运航线之后,内河港转变为海港,有利于进一步释放长三角地区港口的航运潜力,提高港口服务的含金量,从而为港口企业和船公司带来不可限量的经济效益。相关调研表明,若在长江下游建设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港,江苏沿江两岸约的深水岸线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可新增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约10亿t;同时,由于沿江码头的泊位能力得到充分释放,每年可节约直接物流成本近9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以预见,内河高等级航道建成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集装箱运输系统的衔接将更加紧密,内贸集装箱运输的整体优势将更加凸显。
3.2 对接内陆无水港,拓展内贸集装箱货源
自2002年10月北京朝阳口岸与天津港口岸签署直通协议,在全国首开无水港先例以来,我国从北到南已形成多个无水港群,其中包括以大连港为龙头的东北无水港群、由天津港牵头的中东部12个省市区无水港群以及江浙沿海一带向华南和西南内陆辐射的无水港群等,无水港已成为连接内地与沿海港口的纽带。
目前,海铁联运是无水港通往沿海港口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来看,铁路运输是国内无水港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短板。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发挥港口企业优势,发展与无水港对接的海铁联运已成为国内主要港口稳定和拓展港口经济腹地的有效途径。
无水港最大的优势在于通关便捷、高效,且成本较低。船公司或其代理公司可以通过无水港在本地实现电子报关,经码头确认后直接放行。无水港将港口的部分功能转移至内陆完成,减轻了港口的压力,提高了集装箱货物的流通速度。
目前,实力雄厚的港口正依托高速公路网和高速铁路网的建设,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及各省市地方政府协调,在内陆主要节点城市设立无水港,大力拓展中西部货源地。[4]上海港正通过优化水水中转网络实施“长江计划”,大量揽取来自长江流域腹地的货源;宁波港通过推进浙江沿海地区、南北主干航线、长江沿岸地区的内贸中转网络建设,加强无水港建设,使内贸集装箱业务成为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天津、厦门和广州等港口大力推进海铁联运,通过建设内陆无水港实现港口前移,拉动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
3.3 推进港口节能减排,加强精细化管理
推进港口节能减排和加强精细化管理是增强港口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国际金融危机后实体经济的衰退促使港口企业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和精细化管理。能源管理是未来港口发展的重要课题。能源成本在码头作业成本中占较大比重,如果不采取降低能耗的有效措施,将直接威胁港口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各港口纷纷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的方式来支持节能减排,例如,通过推广港口机械“油改电”、港区高杆灯节能、船舶岸电供电等技术,建设绿色低碳港口,实现港口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港口精细化管理已得到国内外港口码头企业的普遍重视。优化作业流程,减少货物周转环节,降低成本和能耗,提高港口智能化、低碳化和集约化水平,提升码头作业效率和效益,是港口企业发展的永恒目标。
4 我国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前景
目前,港口物流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经济所需的能源、原材料和生产生活物资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货物都主要通过港口运输。预计“十二五”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42万亿元人民币。据估算,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8%可产生4亿~5亿t港口货物吞吐量,因此,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无疑将为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运用趋势预测法对2010—2015年我国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按年均增长20%计算)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见表3。[5]根据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的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港口完成内贸集装箱吞吐量TEU,2011年完成4 069万TEU,实际吞吐量与预测数据基本相符。按照预测,2015年我国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将达8 300万TEU,占集装箱吞吐总量的比重将达到40%左右。虽然目前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培育,内贸集装箱运输将在各项有利因素的推动下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期。
参考文献:
[1] 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 中国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快报[J]. 集装箱化,2012,23(3):36-37.
[2] 李建丽,真虹,徐凯. 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比较优势[J]. 水运管理,2010,32(3):14-16.
[3] 陈长庚. 我国集装箱码头内贸箱价格亟需理顺[J]. 中国港口,2010(9):45-47.
[4] 马金凤,申屠利芬. 论无水港在连接海陆运输中的作用[J]. 现代商贸工业,2009(3):271-272.
[5] 洪春晓. 后危机时代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J]. 集装箱,2010,21(12):1-6.
4.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四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新疆改革发展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在兵团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具有全局性意义。
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发挥着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作用。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支持政策兵团同样适用,对困难地区和对口支援受援地区的政策所在地兵团师团场同样适用。要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作为兵团特殊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通过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渠道扶持兵团产业发展,加大对兵团的综合财力补助力度,提高中央财政对兵团公共事业发展的保障水平,加强兵团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兵团自我发展能力,支持兵团切实履行好屯垦戍边的重要职责。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明确了推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做好新形势下兵团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键词:机遇挑战发展
面对样千载难逢的机遇,做为一个兵团人谁都不愿意错过,然而兵团跨越式的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工作让我们又面临了诸多挑战和困难。
在面对当前复杂而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兵团经济增长构成重大挑战。自古新疆就是一个连同亚欧大陆的中心,然而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方,这里也从来没有真正的和平和安静。自从去年发生的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暴力事件即7·5事件开始,新疆的经济至今都笼罩着一层阴影。同时08年的全球经济次贷危机又给本不发达的新疆雪上加霜。对于新疆本身来说,三股势力是制约新疆发展的内部原因之一。
对这样复杂而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这又是对兵团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全球经济危机的发生让许多人明白中国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大量外企进军中国,这也给以农业为主的兵团建设带来了机遇。兵团各级党政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分析形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多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上来。
在新疆这片广阔的疆域,这里自古就是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体系。由于东西部发展的差异,兵团长期停留在农业经济、产品经济的结构层次,维持着水土开发、低效的、高风险的农业发展
方式,产业层次低、经济效益差、调整难度大。所以说在这占着全国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新疆并没有开发出所应该有的潜力来。
作为国内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疆地大物博,日照时间长等自然资源着重发展以棉花为主的农业经济。兵团今后将依托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做大做强棉纺产业,推进纺织品基地的建设,加大力度支持由纺纱向织布、染整、家纺、服装等链条延伸。
哲学中说道,主观与客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和反作用于客观,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和阻碍作用。兵团的发展着实体现着这一点。由于兵团并不发达的农业生产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着兵团人主观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农业经济、产品经济、绿洲经济观念,妨碍了结构的调整、产品的开发、产业的集聚发展。
俗话说指标必须先治本。只有改变兵团人固有的农业生产思想和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才是走好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道路的关键一步。
新疆水资源的缺乏是兵团跨越式发展又一个难题.新疆水资源短缺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所在。
解决资源性缺水的根本出路是大规模和大跨度的调水工程.疆内跨流域调水、流域内控制性调蓄工程与灌区改造和配套工程的建设是解决工程性与设施性缺水的重点,管理性缺水要从流域
水资源统一调配、科学管理着手,并注重治理污染性缺水的加重和蔓延.要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向,适应新疆水资源制约日益严重的实际,彻底改变追求数量增长的发展方式,通过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推进高标准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的基地建设,以此为依托,延长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迅速闯出一条面向国内外高端市场、进行商品化大生产的路子。要争取政策支持,发展融合经济以及市场运作等方式,贮备发展重化工业产业的资源,积极参与新疆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这是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要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我们必须要有具体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更重要的是需要党以及基层组织的正确领导才能带领我们走好这条向前而曲折的道路。
如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兵团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同时要求我们必须发挥现有存量、生产力的作用,继续加快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统筹做好党建、宣传等各项工作,为兵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精兵简政、转变作风、打击贪污腐败、增强政府工作能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政府的不必要支出,树立党和政府良好的形象才是建立这只强有力的领导队伍的重要环节。
机遇之中总是伴随着挑战。西部大开发、设立经济特区、建立经济兄弟省市对口援疆等一系列的政策无不体现着党和政府对新疆以及兵团的高度重视。然而在拥有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工作又面临了许多困难,新疆自身社会环境不稳定,经济结构体系单一,作业方式低下,兵团人民固有的农业生产思想,水资源极度缺乏等因素无不阻碍着我们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工作。但是我相信兵团人勤劳刻苦,积极探索和学习的精神能够让我们跨过每一个栏槛。
5.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五
2015.3 今年是我们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新常态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企业既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各种挑战,也要把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机遇,抓住改革的红利、开放的红利、创新的红利,真正实现大有作为。
一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里,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定力,一方面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着力推进各领域的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以“简政放权”等举措不断激发市场活力,经济发展质量得以提升。2014年我国GDP总量超过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这个成绩确实来之不易。2014年中国企业表现不俗,中国有100家企业进入了《财富》世界500强,仅次于美国的128家。尽管500强排名主要看销售收入,但总体上也能反映出各国企业群体的地位变化。一些中国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表现大有“刮目相看”之感,如,中国高铁制造和建设企业后来居上,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速度最快、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开始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形象;阿里巴巴、京东相继上市,在规模上已经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他们的创新不仅引发了商品流通方式的变革,也推动了制造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挑战的压力和机遇把握的难度都可能有增无减。
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仍较缓慢。据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2015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大调整阶段,由于内部结构差异明显,世界区域发展更趋分化,但总体有望维持低增长态势。一是美国经济增长有望继续维持稳定。虽然劳动参与率短期不会明显改善,但美国2014年全年非农就业人数平均每月新增24.6万人;受能源成本下降、消费和投资增长企稳、国际资本回流等因素影响,美国经济有望维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15年达到3%左右。二是欧盟经济降中趋稳。受高失业、低通胀和结构问题影响,欧盟经济复苏乏力。欧洲版QE的推出和欧元贬值,以及西班牙等南欧经济企稳,从经济界、企业界的反映看,似乎倾向于看好2015年欧盟经济有望止跌回稳。三是日本经济低位增长。消费税率提升引发经济增长大幅波动的效应减弱,预计2015年日本GDP增长1.2%左右,略高于2014年。四是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小幅回升但分化加剧。受发达经济体需求带动,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将略有回升,但受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资金外流等影响,回升势头依然脆弱。从国内环境来看,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特征将更加明显。20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9个方面描述了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总体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但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中央提出的新常态概念,是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高度概述。具体到2015年,由于三期叠加的持续影响,我国经济短期内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从过去一年经济运行的数据看,经济运行仍然呈下行态势。从需求侧看,除了消费基本稳定外,投资、出口增速降幅较大。从今年1月份进出口贸易增长、制造业经理人指数、就业初步情况看,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因此,从短期趋势看,2015年我国经济仍处于探底调整过程中,预计全年增长速度相比2014年略有下降。二
面对2015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去年相比,企业总体上无论是经营状况,还是盈利水平都不会有太大的落差,但部分企业可能要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一是一些国有企业可能会陷入经营困境。国有企业“重资产、顺周期、难调整”的发展特征,使其在经济调整期仍然存在着陷入新一轮困境的风险。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全球产业变革,国有企业在经济增速转变阶段低效率的问题会再次显现,一些国有企业可能会陷入经营困境。二是一些过去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的民营企业可能会出现更大困难。在传统产业增量空间有限、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一些民营企业很可能会出现业务快速萎缩、资金链条日趋绷紧等问题。有的企业因是当地的支柱企业,一个企业陷入困境,对当地的产业和就业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们要高度警惕这类事件和由此产生的局部风险。三是一些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可能雪上加霜。一方面,在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的状态下,需求持续不振;另一方面,不少成本不断上涨。中小企业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较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刚性上升。近年来,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职工工资普遍增长较快,年增长速度超过10%。同时,结构性缺工突出,熟练技工和技术研发人员严重缺乏,人才流失等因素,也在无形中推高了用工成本。再有,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广大企业既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各种挑战,也要把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机遇。具体来讲,就是要把握改革的红利、开放的红利、创新的红利。
第一,要紧紧抓住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之年,那么2015年将是改革重点突破之年,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336条改革措施中2015年要完成55项,改革重点将转到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来。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例,客观上说,2014年国有企业改革整体上进展还较为缓慢,尚处于思想碰撞和顶层设计阶段,但反复的交流、耐心的沟通乃至热烈的争论以及地方国企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为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奠定了基础。预计2015年国有企业改革将取得实质性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应抓住机遇,勇于改革,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市场环境将更加公平,市场准入将越来越开放,如中央和地方都在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对民营资本开放,有关部门制定了特许经营的相关规定,这些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第二,要牢牢把握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红利。一是2015年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贸区建设将加速,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给广大企业带来关税降低、出行便利、市场拓展、旅游业繁荣发展等诸多实质利好。二是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将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领域开发建设中拥有更多机会。三是中国企业乘着政策东风加快“走出去”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特别是要防范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的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14年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大约为1400亿美元,我国的实际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中国已经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中国企业在海外不仅要积极努力争取各类项目,更要努力了解、研究投资国的国别政策,包括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结构、法律法规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全面分析、评估、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做好相应预案,尤其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尊重他国的风俗习惯,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稳扎稳打,切不可贪一时之利或因一处不慎而毁掉长远发展。第三,要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红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寻找迅速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解决方法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而国家间的角逐日益激烈。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不是简单的传统工业复苏和回归,而是要以“再工业化”作为抢占世界高端制造业的战略跳板,促进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为主的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从而达到巩固并长期维持其世界第一经济超级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欧洲则以德国“工业4.0战略”为代表,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与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日本虽然近年来经济疲软,但在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机器人等方面依然保持了相当的优势,在这几个领域的投资连年持续增长,其中部分领域如油电混合动力技术、燃料电池技术走在全球前列。2015年全球创新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一些重大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将缩短,跨界融合、产业颠覆和各国产业优势重塑可能成为常态。新一轮产业革命对我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就总量而言已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国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且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阶段,亟待转型升级。在许多新的技术领域,如增材制造、机器人、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物联网、新材料等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大体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有可能获得领先发展的机会。在传统领域,我们要加快追赶发展的步伐,在新技术领域,我们则要创造领先发展的机遇。对于企业家而言,要紧密关注全球新技术的变革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加强商业模式的创新,重视产业合作,争取在新一波技术革命浪潮中实现新的飞越。
6.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六
(一)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为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战略,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支持就业和内需平稳增长。虽然我国已进入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但经济基本面依然向好,国家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去年11月22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之后,今年2月4日,央行又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3月1日央行再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国家短期内连续多次降准降息,释放出强烈的稳增长信号。经济决定金融,在国家一系列战略举措和经济金融政策的刺激和推动下,使农村信用社有望在更高平台上实现与国民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
(二)现代化农业的迅猛发展,为农村信用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高度,连续十二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三农”,作出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战略部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处在由分散小农生产向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转变的新时期,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日益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据统计,至去年末,我省现代农业示范园65个,农业产业集群7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省级854家,农民合作社3万多家,家庭农场2万多家,种养大户4万多户。今年2月27日,农业部联合相关部门和11家金融机构发布了《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行动计划》,在开展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试点、构建多方紧密合作机制和出台金融支农重大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去年也出台了“财政惠农信贷通”等相应的政策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今年还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农业现代化发展将进入明显的“增速期”。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对金融支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蕴含着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农村信用社优化客户结构、培育新的客户群体和提升金融服务的集约化程度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三)我省经济增长持续发力,为农村信用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近年来,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加速推进,我省多年积累的投入效益和发展能量将日益显现。昌九一体化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赣东北开放合作、赣西经济转型等战略的快速发展,定位清晰、各具特色、合作互动、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更趋完善。随着我省高铁时代的到来,作为承东、启西、引南、接北的中部重要交通枢纽,我省构建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更加丰富。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我省城镇化率从21世纪之初的27.7%上升到50.2%,将带来区域格局、人居环境、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转变。省内旅游环境、生活环境、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政府政策扶贫和支持就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将拉动我省基础建设、休闲消费、旅游消费、养老消费的持续增长。我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的大环境,为农村信用社加快发展、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实现经营战略转型提供了重大利好。
7.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七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 也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里, 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 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 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 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底线思维, 保持定力, 一方面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 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着力推进各领域的改革, 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以“简政放权”等举措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经济发展质量得以提升。2014年我国GDP总量超过63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7.4%, 这个成绩确实来之不易。2014年中国企业表现不俗, 中国有100家企业进入了《财富》世界500强, 仅次于美国的128家。尽管500强排名主要看销售收入, 但总体上也能反映出各国企业群体的地位变化。一些中国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表现大有“刮目相看”之感, 如, 中国高铁制造和建设企业后来居上, 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速度最快、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高铁开始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形象;阿里巴巴、京东相继上市, 在规模上已经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 他们的创新不仅引发了商品流通方式的变革, 也推动了制造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但挑战的压力和机遇把握的难度都可能有增无减。
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 世界经济复苏仍较缓慢。据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 2015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大调整阶段, 由于内部结构差异明显, 世界区域发展更趋分化, 但总体有望维持低增长态势。一是美国经济增长有望继续维持稳定。虽然劳动参与率短期不会明显改善, 但美国2014年全年非农就业人数平均每月新增24.6万人;受能源成本下降、消费和投资增长企稳、国际资本回流等因素影响, 美国经济有望维持稳定增长态势, 预计2015年达到3%左右。二是欧盟经济降中趋稳。受高失业、低通胀和结构问题影响, 欧盟经济复苏乏力。欧洲版QE的推出和欧元贬值, 以及西班牙等南欧经济企稳, 从经济界、企业界的反映看, 似乎倾向于看好2015年欧盟经济有望止跌回稳。三是日本经济低位增长。消费税率提升引发经济增长大幅波动的效应减弱, 预计2015年日本GDP增长1.2%左右, 略高于2014年。四是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小幅回升但分化加剧。受发达经济体需求带动, 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将略有回升, 但受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资金外流等影响, 回升势头依然脆弱。
从国内环境来看, 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特征将更加明显。2014年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科学认识当前形势, 准确研判未来走势, 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9个方面描述了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我国总体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 但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 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 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中央提出的新常态概念, 是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高度概述。具体到2015年, 由于三期叠加的持续影响, 我国经济短期内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从过去一年经济运行的数据看, 经济运行仍然呈下行态势。从需求侧看, 除了消费基本稳定外, 投资、出口增速降幅较大。从今年1月份进出口贸易增长、制造业经理人指数、就业初步情况看, 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因此, 从短期趋势看, 2015年我国经济仍处于探底调整过程中, 预计全年增长速度相比2014年略有下降。
二
面对2015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与去年相比, 企业总体上无论是经营状况, 还是盈利水平都不会有太大的落差, 但部分企业可能要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一是一些国有企业可能会陷入经营困境。国有企业“重资产、顺周期、难调整”的发展特征, 使其在经济调整期仍然存在着陷入新一轮困境的风险。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全球产业变革, 国有企业在经济增速转变阶段低效率的问题会再次显现, 一些国有企业可能会陷入经营困境。二是一些过去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的民营企业可能会出现更大困难。在传统产业增量空间有限、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 一些民营企业很可能会出现业务快速萎缩、资金链条日趋绷紧等问题。有的企业因是当地的支柱企业, 一个企业陷入困境, 对当地的产业和就业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要高度警惕这类事件和由此产生的局部风险。三是一些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可能雪上加霜。一方面, 在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的状态下, 需求持续不振;另一方面, 不少成本不断上涨。中小企业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较高, 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刚性上升。近年来, 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 职工工资普遍增长较快, 年增长速度超过10%。同时, 结构性缺工突出, 熟练技工和技术研发人员严重缺乏, 人才流失等因素, 也在无形中推高了用工成本。再有, 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广大企业既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各种挑战, 也要把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机遇。具体来讲, 就是要把握改革的红利、开放的红利、创新的红利。
第一, 要紧紧抓住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之年, 那么2015年将是改革重点突破之年, 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336条改革措施中2015年要完成55项, 改革重点将转到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来。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例, 客观上说, 2014年国有企业改革整体上进展还较为缓慢, 尚处于思想碰撞和顶层设计阶段, 但反复的交流、耐心的沟通乃至热烈的争论以及地方国企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 为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奠定了基础。预计2015年国有企业改革将取得实质性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应抓住机遇, 勇于改革, 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对于民营企业而言, 市场环境将更加公平, 市场准入将越来越开放, 如中央和地方都在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对民营资本开放, 有关部门制定了特许经营的相关规定, 这些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第二, 要牢牢把握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红利。一是2015年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贸区建设将加速, 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给广大企业带来关税降低、出行便利、市场拓展、旅游业繁荣发展等诸多实质利好。二是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中国企业将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领域开发建设中拥有更多机会。三是中国企业乘着政策东风加快“走出去”的同时, 也要注意防范风险, 特别是要防范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的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据商务部最新统计, 2014年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大约为1400亿美元, 我国的实际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 中国已经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中国企业在海外不仅要积极努力争取各类项目, 更要努力了解、研究投资国的国别政策, 包括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结构、法律法规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 全面分析、评估、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 并做好相应预案, 尤其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尊重他国的风俗习惯, 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 稳扎稳打, 切不可贪一时之利或因一处不慎而毁掉长远发展。
8.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八
(一)机遇
1、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理论研究方面都比较落后,但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物流总量在持续扩张。2005年,我国GDP达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略低于上年的10.1%的增长速度“十五”期间,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GDP平均增长9.5%。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社会物流需求持续增加,社会物流总额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3%151。明显快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长水平。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物流发展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另一方面也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大。
2、我国物流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有了很大的改善:
首先,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国公路里程大大增多,已跃居世界第三;铁路运力跃亚洲第一;水运方面,港口的吞吐能力大大提高,列世界第五;民用航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讯和信息产业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应用领域日渐扩大。
其次,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早在2001年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经济合作部、民航总局就已经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政府发布的有关现代物流产业的第一个政策性、指导性文件,标志着物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正式实施。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商务部等9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我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再次,经济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图经济以7%以上的增长率持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我国仍保持很高的经济增长率。
3、加入WTO后我国物流企业迎来的机遇:
首先,加入WTO促进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竞争模式的转变。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商业交易行为、经济体制、消费模式、经济运行方式逐步趋同化。因此,决定企业成败的也不完全是生产能力,决定行业兴衰的也不完全是行业存在形式,而是行业或企业的商业存在模式。选择什么的商业摸式,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并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跨国物流企业将借助其牢固的物流网络及物流联盟,运用先进的物流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客户提供完善的综合物流服务。它们的到来必将给国内物流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可见,市场竞争将促使我国物流企业的商业存在模式发生转变。
其次,WTO带来我国物流企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将曰益深刻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国外企业和国内非国有企业将参与竞争,在公平竞争环境下,我过物流企业无论在资本结构、服务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方面会有一个革命性的飞跃;同时,中国物流业的管理办法和竞争规则会借鉴WTO的基本原则和国外的先进办法。
最后,加入WTO不仅有利于中国物流业加快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及管理经验,而且有利于我国物流业走向世界,参与世界物流市场的竞争。
(二)挑战
1、整体上看,我国物流发展水平仅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的水平,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发展良莠不齐,物流成本平均高于西方国家数倍,速度慢,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2、纵观国外的物流发展,从最初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延伸到企业外部,到第三方物流的兴起;从原始的邮件交换信息、贴标签跟踪产品到现在的电子物流经济。近百年的历史与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我们面对的是经济、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科技欠发达,管理水平不高,因而我国的物流市场困难重重。
3、加入WTO后,我们将迎接的挑战: 首先,商业体制受到冲击。WTO的所有原则都是市场经济原则,非歧视性原则、互惠待遇和公平竞争三原则,反倾销、反补贴和取消数量限制、透明开放原则等,都对我国传统的流通体制提出了挑战。
其次,法律制度受到冲击。我国物流企业按现行企业分类制度可分为多种“性质”的企业。由于企业“性质”不同,企业地位、市场分割、经营权范围、财政支持、税收等企业“待遇”就有差别,不平等竞争也因此产生。WTO的规则对我国现行企业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而企业法律制度国际化后将有利于各类企业公平竞争。
最后,国内市场收到冲击。国内物流业受到的冲击是多方面的,商业内外贸、批发零售、运输航天航空、铁路、公路、水遂、管道、仓储、速递、维修、信息技术、广告、包装、检测、租赁通信、技术服务、专业服务和自然人服务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目前在中国的跨国物流公司有海陆、马士其、日通等公司。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根据“人世”的有关条款,我国将越来越多地对外开放物流市场,国外企业跃跃欲试。我国现在的物流管理水平想要与国外抗衡困难重重。
二、中国物流企业如何应对:
1、加强学习:学习国外物流管理的经验,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步伐,使企业在竞争中成长。尽管现在已有部分国外物流企业登陆中国市场,但他们大都为跨国公司提供有关进出口的业务服务,对国内物流市场染指较少。我们要抓住时机,细分市场,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制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在物流市场上与其一味地诉说狼来了,不若与狼共舞方显英雄本色。
2、改造业务流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作.加快与用户零距离、产品零库存和零营运成本”三零”目标的实现。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把仓库变成流动的配进中心.以过站式物流大大提高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响应速度,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加强内部管理:引入现代管理理念,使物流真正成为企业利润的又一源泉。现在有些企业不惜重金购买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及软件,推行MRP、MRP2、ERP等,但出效益的少,做样子的多,供应、生产、销售各自为敢,部门条块分割,难以实现物流的一体化、系统化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通过集中采购、减少库存等方式降低成本,增强企业市场反应能力,面对消费需求差别化,并依托自己广泛的分销网络,在提高企业内物流管理的同时,尝试提供社会物流服务。
9.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九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1
一、全业务运营使中国移动拥有 更具想象力的市场空间 „„„„„2(一)、自建宽带接入网络;„„„„„„„„„„„„„„„„„2(二)、通过与各地驻地网运营商合作,„„„„„„„„„„„„3(三)、通过与各地广电合作,整合各地有线电视网宽带资源;„„4
二、整合初期为移动扩大与竞争对手差距创造了条件 „„„„„„4
三、面对竞争对手全业务演进 中国移动如何应对 „„„„„„„„4
四、新电信和新联通在全业务演进的不同时期可能采取不同措施:„5
(一)调整期: „„„„„„„„„„„„„„„„„„„„„„5(二)业务融合: „„„„„„„„„„„„„„„„„„„„„5
五、采用什么技术路线或策略 弥补固网能力的不足 „„„„„„„6
六、企业务竞争环境的变迁„„„„„„„„„„„„„„„„„„6 参考文献
„„„„„„„„„„„„„„„„„„„„„„„„7
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中国移动是中国唯一专注于移动通信运营的运营商,拥有全球第一的网络和客户规模,连续8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最新排名第148位,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科技领先
转型 信息服务
目前3G牌照已经正式发放,中国六大电信运营商正在加紧进行电信重组后的建设,中国电信重组是否正当其时,面临哪些问题,将给电信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最近,在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YOCSEF专题论坛上,有关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对中国电信运营商来说,资金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网需要1100亿元,而中国联通要把GSM网建设好并升级到3G同样需要大量资金。一个解决途径是向国际电信市场寻求战略伙伴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海外运营商还能为本土运营商带来3G运营和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
中国移动需要考虑拓展并确保核心业务的运作、新业务发展、未来市场机会等,并制定自己的全业务演进路线。
融合已经成为全球电信业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全业务运营是推动电信走向融合的重要引擎。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国内运营商重组推动了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面对全业务运营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同运营商由于资源、能力、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转型模式也会不同。在新的竞争格局下无论是新电信、新联通还是中国移动都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业务运营将引领国内运营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从用户规模还是从盈利能力看,重组后的中国移动依然是国内最强的电信运营商,如果中国移动能够成功实现转型,全业务运营将为中国移动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一、全业务运营使中国移动拥有 更具想象力的市场空间
固网及宽带资源的缺乏束缚中国移动向政企、家庭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从面向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重组后中国移动除了整合铁通的固网资源外,可以考虑以下模式提升宽带及固话业务能力。
(一)、自建宽带接入网络; 充分利用中国移动自身优势,整合铁通资源,发展宽带业务;
(二)、通过与各地驻地网运营商合作,一方面整合现有驻地网运营商宽带资源,另外通过合作方式加速宽带接入网建设。
(三)、通过与各地广电合作,整合各地有线电视网宽带资源;另外可以与广电合作开展广电网双向改造,推动宽带接入网的发展。同时移动还可以与广电就内容方面展开合作,促进数字电视、IPTV等业务的发展。
提升固网及宽带资源之后,中国移动不但可以为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而且可以把业务从原来的手机终端延伸到PC、电视以及其他新型终端。终端和业务的融合完成,必然为中国移动创造更多市场机会,比如跨网络、跨平台的电视或游戏业务,向电视终端用户提供IPTV或企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向用户提供融合一体化的全业务服务等。
二、整合初期为移动扩大与竞争对手差距创造了条件
新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需要经历一个相对长的整合阶段,这个时期必然会削弱他们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在移动通信业务上的竞争。以新电信C网不到5000万用户和联通G网1亿多用户的规模,与移动4亿用户相比,竞争实力的差距还是比较悬殊的,短期内新电信和新联通在移动市场上还不能对移动构成威胁。
中国移动整合初期应充分发挥有利形势,在巩固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移动对固定电话的替代,分流固网话务量;通过组建家庭群组为家庭用户提供VPN等捆绑服务,提升用户粘性,构建壁垒,加大未来新电信和新联通抢夺市场的难度;通过向家庭或政企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集成业务(比如以家庭信息机、平安通为代表的家庭信息化产品)对新电信和新联通的优势领域发起冲击。这种竞争不但可以抢夺竞争对手的市场,而且可以迫使竞争对手采取阻击措施,从而延缓他们的全业务整合步伐,为移动争取更多时间。
面对新的竞争环境,中国移动应尽快整合产业链,凭借目前的实力,圈住产业链的优势资源,打造一条更具有竞争能力的数据业务产业链,扩大的移动数据业务优势将增加竞争对手追赶的难度。
三、面对竞争对手全业务演进 中国移动如何应对
重组到全业务运营至少需要3个阶段:重组调整规划期、综合业务发展期、业务融合期。向全业务转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针对不同阶段业务如何发展,中国移动需要考虑拓展并确保核心业务的运作、发展新业务、开创未来市场机会,制定全业务演进路线。
四、新电信和新联通在全业务演进的不同时期可能采取不同措施:
(一)调整期:在保持现有业务优势的同时,对个人及家庭市场将会采取低价促销或网内(固网和移动网)呼叫优惠等一系列的优惠措施抢夺移动个人市场;针对政企市场向现有集团客户推广集团语音及无线数据业务,提供优惠的集团客户套餐,吸引原来移动集团客户或个人用户进入政企集团客户群体。
综合业务发展期:针对家庭用户推出固话+移动+宽带+增值业务捆绑套餐,以交叉补贴的方式保证套餐相对移动更加优惠,另外套餐中可以捆绑多个移动号码并且提供VPN通话优惠,这种套餐对经济型和效率型用户非常有吸引力;针对政企客户在保持原来业务基础上,提供集成移动话音和数据业务的ICT集成解决方案。
(二)业务融合:向用户提供全业务一体化的融合通信服务,可以实现全业务一个账单、一个号码式的一站式服务。
对于缺乏宽带及固话资源的移动,如何应对新电信和新联通来自业务上的竞争呢?诺达咨询认为,中国移动近期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应对挑战。
首先;需要保持现有移动业务领先的位置。做好话务营销,促进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分流与替代,以此弥补部分用户转网对收入的影响,满足业务持续发展的需要。另外移动可以继续加大农村市场开发,获得更多潜在用户。
其次;加强现有数据业务深度。手机电视、手机邮箱、手机定位、手机监控、手机IM等新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业务的增长,继续保持增值上的优势地位,另外,还可以提升用户粘性,降低用户离网率。
再次;重视家庭信息化的发展。通过VPN或主附卡等捆绑家庭用户,提升用户粘性,增加用户转网壁垒,并逐步向家庭用户推广数字家庭初级产品(综合通信服务、家庭娱乐及综合信息服务、家庭安防服务、智能家庭控制服务),为未来全业务做准备。
五、采用什么技术路线或策略 弥补固网能力的不足
融合及综合信息服务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全球运营商都在朝这个方向转型或发展。重组后中国移动向全业务转型必须克服目前固网及宽带资源不足的瓶颈。采取何种战略及推进速度将影响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一旦中国电信完成系统整合,以较快的速度向用户提供一站式全业务服务,特别是融合业务初期的业务捆绑,都将对中国移动的移动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
还是多种技术同时选择并合理组合?如果合作是考虑广电Cable双向改造还是广电EPON+EOC改造?我们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中国移动加速宽带网络建设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新电信和新联通对其移动市场的攻击。因此,中国移动应该积极发展宽带接入网,关于技术选择应该针对不同市场环境及各省的特点采用差异化的建设模式。
六、企业务竞争环境的变迁
电信重组不仅改变了中国移动的资源与能力基础,同样将竞争对手的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在融合的趋势下,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升级。显然,中国移动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将会前所未有地发生改变。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融合的趋势使得用户的需求有了新的方向,同时也给全业务运营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人们希望能够在不同的终端和网络上无缝地使用同一项服务,或者在同一个终端不同的网络上无缝地使用不同的服务,综合的一站式服务日益成为需求的主流,显然这为全业务运营商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会。一项来自欧洲的调查显示,超过35%的个人用户、49%的家庭用户对全业务捆绑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从2004年开始西欧七国的全业务捆绑产品在家庭用户间的渗透率正在以59%的CAGR(复合年平均增长率)增长,而同样在西欧每年政企用户向一站式业务提供和服务转移的速度高达30%。毫无疑问,这些数字都在表明一个相同的事实,无论是个人客户、家庭客户或者是政企客户,在当今融合的趋势下,他们都更加偏好选择固移捆绑的产品或者一站式服务,而这显然也将成为全业务运营商潜在的巨大机遇。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移动将面临空前强大的对手。中国移动需要面对的对手不再只是在移动业务领域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国联通,而是两个集成了强大的垄断固网业务优势并获得移动业务运营资格的全业务运营商——新中国电信与新中国联通,与此同时,竞争的业务领域也将从单纯的移动业务领域延伸到全业务捆绑和融合。对于新电信和新联通,他们分别拥有在南方和北方固网业务领域绝对的市场主导权,在家庭客户市场和政企客户市场占据着最主要的市场份额,获得移动业务运营资格将使他们如虎添翼,他们将利用既有的客户资源实施交叉捆绑和销售,全面抢夺中国移动的存量移动用户,同时在新增移动用户市场全力展开争夺,由此可以预期,中国移动的传统优势——移动业务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而从自身的能力角度来看,中国移动的全业务竞争实力还落后于对手。在固网业务领域,虽然中国移动获得铁通的固网资源和业务能力,但目前并未开始整合,而且其规模相比竞争对手新电信和新联通还非常弱小,难以形成有效对抗;在移动业务领域,尽管中国移动获准提前建设TD-SCDMA标准的3G网络,但由于TD-SCDMA产业链不够成熟,由此带来的优势也将非常有限,如果竞争对手很快获得3G牌照——他们可能获得相对成熟的WCDMA和cdma2000牌照,这将使得中国移动面临更大的网络能力落差。尽管在3G网络能力上中国移动稍显劣势,但由于在用户规模、质量、品牌认知度以及市场能力等方面领先于对手,同时建设、维护多年的GSM网络和新近升级完成的EDGE数据网络质量优异,中国移动依然有着放手一搏的实力基础。
总而言之,在新的全业务竞争环境下,中国移动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潜在的巨大用户需求使得全业务竞争中的市场更具吸引力并充满机遇,而中国移动全业务竞争资源的相对弱势与竞争对手的强势将使得其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世界电信业分析与思考》吴基传 《中国电信业发展指导》中邮出版社 《中国移动月刊》 《市场营销学》兰苓 《资源与运营管理》
安顺电大08春工商管理专科班
10.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十
一、“二孩”时代少儿编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机遇
“二孩”政策将会带来新的生育高峰期,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透露,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 预估每年将新增250万名新生儿[1]。这一新增的人口群体无疑会扩大少儿图书的阅读群体, 早教类图书、教辅资料、少儿读物需求将会增多。此外“二孩”时代的生育群体主要是“75后”“80后”甚至“90后”, 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整体较高, 对儿童的阅读教育更加重视。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 全社会对少儿素质教育的重视, 少儿图书市场运营机制的成熟, 少儿编辑队伍以及国内原创作者队伍的发展, 给少儿图书出版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少儿编辑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 挑战
1. 少儿图书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的少儿市场由于政治敏感度比较低, 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教育的重视以及拥有3亿多少年儿童等原因, 众多的出版社都进入了少儿出版领域。据统计, 目前全国已经有520多家出版社参与少儿出版, 除此之外, 许多民间资本、海外资本或者以工作室的名义或者以合作出版的方式纷纷进入, 少儿出版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二孩”政策使更多的夫妇可以选择生二孩, 这个政策无疑会使少儿图书的有效读者增加, 这让更多的机构、资本看到少儿出版的商机, 争相抢夺这一块奶酪, 少儿图书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11月13日, 2015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在上海拉开帷幕, 台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承惠说道:大陆每年新生儿的出生率在1800万左右, 再加上大陆二孩政策, 这让台湾少儿出版社对大陆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2]这说明新的一波人口红利, 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
2. 新媒体对少儿图书市场的冲击。
我们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 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在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的同时, 也给传统少儿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二孩”时代, 面对的读者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生的儿童, 他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来获得信息, 对新媒体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极强的适应能力, 并且“二孩时代”的生育主力军目前主要是“80后”甚至“90后”, 这些年轻的父母都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 对孩子使用新媒体并没有多少防范、抵触意识。
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个性化的特征, 并且融合了图片、声音、文字等于一体, 比单调的图书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多种感官, 越来越多的小读者将改变阅读方式, 从读书转为“读屏”。
3. 少儿图书出版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目前我国少儿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引进多本土少”、“跟风多创意少”、图书质量良莠不齐等, 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少儿出版的主要瓶颈, 并且这些问题在少儿出版市场中已经根深蒂固, 短时间内难以克服, 在“二孩”时代也必将会成为少儿出版的制约因素。
(1) 引进多, 本土少。虽然近几年来中国少儿出版市场连续出现几个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本土品牌, 好“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等, 这些作品屡屡登上畅销排行榜, 口碑与销量并存, 然而整个少儿出版界呈现出引进版少儿图书占据大部分市场的格局。2000年《哈利波特》版权引进, 在我国创下销售奇迹, 此后引进版图书大增。[3]“墨多多谜境冒险系列”、“鸡皮疙瘩系列”、《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超级畅销书都是引进版图书。
引进版图书在中国少儿图书市场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中国本土作品虽然不断崛起, 但与引进版图书相比仍然相形见绌, 差距悬殊。随着“二孩”时代目标读者群的增加, 海外资本看到中国市场的商机, 相应的也会增加对中国少儿图书的输入, 引进版图书对中国少儿图书市场仍会有巨大的冲击。
(2) 跟风多, 创意少。目前中国少儿出版市场每年的出版物数量逐年增加、出版规模持续扩大, 但是图书跟风出版, 品种雷同现象严重, 大多数少儿图书的内容、装帧设计甚至是书名都大同小异。在当当网童书品牌下, 在搜索框中输入“三字经”, 竟然出现了1121个版本, 《安徒生童话》不下上百个版本, 《十万个为什么》版本多达1000多种, 这些图书内容大同小异。
简单地跟风模仿, 同行业恶意竞争, 只会造成出版市场的恶化。“二孩”政策的发布, 让更多的出版社看到少儿出版的广阔前景, 少儿选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然而出版资源有限, 出版时机转瞬即逝, 为了追逐利益, 跟风模仿现象在“二孩”时代将会延续。
(3) 图书质量良莠不齐。图书质量包括编校质量和内容质量,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 高质量的图书产品是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然而由于少儿出版进入门槛低、图书出版周期短更新速度快、编辑经济指标压力大等原因, 导致少儿图书质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现象严重。
编校问题包括一般性字词差错、知识性差错、图文不符、上下文不一致等问题。在内容上, 故事情节单调、人物形象干瘪苍白, 并且含有拜金主义、色情、暴力等问题, 图书质量问题制约了少儿出版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图书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与现行的出版环境有关, 这种情况在“二孩”时代也将会延续。
二、“二孩”时代少儿编辑如何镇守少儿图书出版阵地
(一) 努力提高少儿编辑的素质和能力
1. 少儿编辑要坚持“儿童本位”的理念, 在心中要有孩子。
少儿图书承载着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 美国戴尔青少年出版社的总裁、总编辑福格尔曼说过:“我很清楚, 从事童书编辑工作的原因之一, 是我明白书对孩子来说多么重要, 一本好书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参与童书编辑过程不仅是非常有趣的事, 也是十分重要的责任。”[5]少儿编辑要坚持“儿童本位”的理念, 在心中有孩子。
“儿童本位”, 就是尊重儿童, 理解儿童, 呵护儿童, 以儿童为中心, 其他人或事物必须服务于其儿童利益的理念和观点。目前少儿出版市场上普遍存在以“市场”为本位的现象, 少儿编辑一味迎合少儿的阅读需求, 在作品中充斥着暴力、玄幻、恐怖等情节, 影响儿童的精神健康成长。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 “二孩”时代少儿编辑必须坚持“儿童本位”的理念, 在选题策划编辑图书时, 必须将读者的真正利益放在首位, 深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编辑出版的读物要真正反映少年儿童的精神状况和日常生活, 弘扬真善美。在作品故事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上, 注重将善良、勇敢、宽容等美德融入其中, 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精神文化素养和获取知识。
2. 提升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
少儿图书看似简单, 却是无所不包, 涉及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门类, 所以少儿图书编辑应该是类似于“百科全书”式的“博物学家”。[6]为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 少儿图书编辑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拓宽知识面, 综合了解各学科知识, 在审核编辑图书时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二是要加强语言文字的学习。在少儿读物中虽然文字表述相较成人图书较少, 但是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中, 一般字词性差错、缺少句子成分、语法逻辑混乱、词性字义误用等语法问题比较多, 少儿编辑必须加强语言文字的学习。三是要了解一些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 切实掌握读者对象的阅读需求。少儿编辑要学习儿童教育知识, “寓教于乐”, 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当中学到知识;同时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选题策划, 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表达方式来讲述故事。
3. 强化创新意识。
少儿图书市场普遍存在跟风模仿现象, 原创作品匮乏, 这是制约少儿出版市场的一个瓶颈。在“二孩”时代, 由于目标读者群相应会扩大, 少儿图书数量和品种将会增加, 要想在众多的品种中脱颖而出, 少儿编辑必须强化创新意识。
在内容选择上要关注社会发展动向, 分析儿童出版市场的选题空缺, 同时要将目光放长远, 关注世界儿童的成长, 努力将自己选题策划的作品推向世界, 减少少儿图书引进与输出之间的逆差。图书的装帧设计是吸引读者的第一步, 少儿编辑必须在装帧设计上有所创新, 避免自己编辑策划的图书沉没在茫茫书海中。
(二) 内容为王, 努力提高少儿图书的质量
人们购买图书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取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出版家陈昕曾谈道:“我们可以确信, 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传播手段如何变化, 有价值的内容始终是出版的根本。”[7]虽然在“二孩”时代, 少儿的阅读方式会发生变化, 数字化阅读所占比率会提高, 但是不论是数字出版物还是纸质出版物, 根本内容是一致的, 不同的只是物质载体而已。作为少儿图书出版工作者, 必须担负着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精神食粮、努力提高图书质量的重任。
少儿图书编辑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 熟悉儿童、热爱儿童, 编辑策划出版少儿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作品, 内容要反映少儿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况,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并且寓教于乐, 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知识。同时在出版的各个环节, 少儿编辑要做好“把关人”, 严格审核, 杜绝知识性、语法性、逻辑性等错误, 坚持正确的出版理念, 杜绝低俗、恶俗、庸俗性作品, 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提高图书质量, 让少儿获取高品质的书籍。
(三) 利用新媒体, 搞好少儿图书的宣传和营销
“二孩”时代的前几年生育主力军主要是“80后”“90后”, 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 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营销可以有效扩大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
少儿编辑可以将图书信息进行提炼、加工, 将书籍最精彩的部分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等平台向小读者、家长、老师推荐, 引起实际消费者和目标读者的关注, 同时少儿编辑要充分利用亲子论坛进行阅读引导和图书宣传。论坛将分散在各地的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在了一起, 在亲子论坛中的亲子阅读板块就聚集了关注孩子阅读的家长, 对少儿图书营销来说, 他们就是潜在的购买者。[8]少儿编辑可以将经过提炼的图书信息通过发帖的方式在论坛中发布, 引起家长对图书的关注, 并且利用自身的资源、经验优势坚持每天关注、回复家长的帖子, 给家长提供孩子阅读方面的信息和指导性的意见等, 增强与家长的互动与信任。
同时少儿编辑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图书宣传时, 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 包括发布专家推荐、畅销书排行榜、书籍背后的故事、作家写作感悟、少儿各阶段的阅读需求等, 同时要融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 使图书信息精彩、丰富、生动有内涵, 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
“二孩”时代, 对于少儿编辑而言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代, 少儿编辑必须与时俱进, 利用机遇, 迎接挑战, 才能镇守好少儿出版阵地。少儿出版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相信在“二孩”时代, 少儿图书出版将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摘要: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会带来新的一波人口红利, 作为儿童教育的一部分, 少儿出版物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为少儿编辑带来发展机遇, 但是市场竞争、新媒体的发展、现存的出版问题也给少儿编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机遇与挑战, 少儿编辑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镇守出版阵地。
关键词:“二孩”时代,少儿编辑,机遇,挑战,措施
参考文献
[1]曾鼐.国家卫计委官员谈“全面二孩”:预计每年新增250万新生儿[EB/OL].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03-03/7782672.shtml.
[2]王倩.大陆全面二孩政策开放, 台湾童书积极登陆抢占市场[EB/OL].http://www.vos.com.cn/news/2015-11/14/cms867425article.shtml, 2015/11/14.
[3]刘一鸣, 罗雪英.少儿图书出版观察与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5) .
[4]本刊评论员.审慎面对少儿出版的数字化浪潮[J].中国出版, 2014 (11) .
[5]杰拉尔德·格罗斯.编辑人的世界[M].齐若兰, 译.北京:新星出版社, 2014.
[6]张春艳.少儿图书出版的瓶颈及对策[J].科教文汇, 2011 (3) .
[7]刘全双.“十三五”时期少儿图书出版的变与不变[J].出版广角, 2015 (13) .
11.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十一
来源: 中国医药报
我国各族人民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中国有着“世界之最”的中草药资源。目前,中医药发展正处在自身命运的十字路口,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问题成为中医药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可以说,保护与利用和谐有度,中医药将会迎来可持续发展的春天;利用无度,保护不利,就可能成为中医药发展的最大障碍。
危机篇
▲现状一:中药资源消耗严重
“我国中药资源蕴含量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针对这一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举的例子耐人寻味:上世纪60年代,藏民用一斤虫草仅可换得一包3毛钱的香烟。而现在一斤虫草要3~5万元才能买得到。肖培根直言,虫草价格成几何级飞涨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资源匮乏的心酸现状。
与虫草面临同样境遇的药用动植物还有很多。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赛加羚羊、野马、厦门文昌鱼等4种野生动物资源几近绝迹;药用动物林麝、黑熊、马鹿、大小灵猫、中国林蛙、蛤蚧等40个种类的资源显著减少,其中麝香资源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70%,虎骨、犀角等物种濒危,已影响了近30种动物药材的市场供应;药用植物甘草、羌活、单叶蔓荆、肉苁蓉、三叶半夏、紫草等100多种资源量普遍下降,影响60多个药材品种的医疗用药;峨嵋野莲、八角莲、凹叶厚朴、杜仲、野山参等30多种植物,因野生资源稀少而无法保证商品需求。川贝母、川黄连、麻黄等资源破坏严重。在三七主产地云南,近三十年来竟然找不到一株野生三七个体。
如果上面的例子仅仅是揭开了冰山一角的话,下面这一组数字也许更让人们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1992年公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中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达l68种,占42%;我国目前共有169种药用植物被列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濒危动植物国际公约》和《国家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在贸易和利用上受到相应的管制和限制;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
不合理的开发应用是引起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发展战略课题组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消耗中药材40万吨以上,其中已经引种驯化栽培成功的只有400种,只占常用商品中药材的1/3左右。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约80%为野生药材,只有不到20%的药材被人工栽培。可以这样说,长期以来,我国的中药业一直在采用一种以“吃资源”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现状二:中药基因资源面临流失之厄 目前的高新技术还不能创造基因,只能在生物体之间转移、复制或修饰基因。因此,基因资源已成为一种非常规的重要战略资源,基因功能的研究(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也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前沿领域。
药用植物多样性基因资源存在于多种多样的物种(品种)及其亲缘植物中,包含了在漫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里积累下来的多种变异,是创造未来财富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现实表明,我国的药用植物基因资源却有可能面临流失的危险。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的马小军研究员不无担心。
马小军认为,一方面,由于野生植物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已构成对基因资源的威胁。因为,物种的灭绝意味着其所携带的遗传基因也将随之消失。另一方面,由于从种质资源中分离出的基因或者用种质资源育成的品种具有知识产权,因而世界各国均将研究重点放在种质资源的基因鉴定与分离方面,基因资源的争夺已拉开序幕,具有专利注册号的药用植物基因或DNA片段也越来越多。而这些基因一旦被注册,再对其进行研究就会颇感掣肘。马小军对1996~2002年的美国专利进行初步检索,发现长春花、红豆杉均有功能基因专利公开;而与P450有关的基因和核酸顺序有40项之多,分别与植物脂肪酸羟基化、黄酮化合物羟基化、柠檬烯羟基化等多种羟基化反应有关;另外用基因工程方法改变花朵的颜色(花青素含量)的方法也申请了专利。
目前,在6种植物中有274条基因片段申请了专利注册号,其中大部分与黄酮代谢有关。功能基因克隆注册最多的几个植物是长春花、青蒿、甘草和红豆杉。注册基因最多的国家是日本、中国、德国和美国。
▲现状三:中药无序开发破坏生态环境
肖培根指出,中药资源的无序开发导致大面积植被被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内蒙古、新疆、宁夏的荒漠地区盛产甘草、麻黄、防风等固沙中药。其中甘草的根茎深达8~l0米,可覆盖6平方米土地,防风固沙作用极为显著。由于管理无序,乱挖滥采,导致甘草空前浩劫,在宁夏同心甘草收获季节,每天数千人上阵,每挖1公斤甘草就要破坏60平方米的植被,40多天破坏了800万亩的草原,1.5万亩草场千疮百孔,造成草原严重沙化,损失难以估量。
更为可怕的是,中药资源的无序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一方面,由于管理无序和过度开发,中药材生态系统近年来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一个物种的消失会导致15~30个物种的危机。
另一方面,药材原生环境被破坏,又加速了物种的灭绝。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黄培教授对肉苁蓉进行的一项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近10年来,肉苁蓉的价格上升400%~500%,每公斤干品抬升至60元左右。利益的驱使,使采药者深入到药源地滥采药物,导致药物资源急速枯竭。在强度采药的同时,对生长于荒漠区的寄主植物梭梭也遭到了破坏。荒漠区本已植物稀疏,植被受到侵害,对环境的庇护作用将更加衰微。而地区生态平衡态环境的恶化,又会使寄主植物生长更为艰难,从而间接影响了肉苁蓉的生长繁殖。机遇篇
▲事实一:我国中药资源基础好
肖培根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野生药用植物种类最多、利用最早、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975年开始,在中国药材公司具体负责下,由8个部委局共同承担,历时10年进行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确认我国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野生药材总蕴藏量为850万吨,家种药材年产量达30多万吨。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等特点,许多名贵的、用途广和药用价值高的种类在我国都有分布,如人参、刺五加、三
七、川贝母、黄连、虫草、七叶一枝花等。原来认为国内不产的马钱子、胡黄连、诃子、安息香、沉香、阿魏等药物,也在云南、广西、新疆、西藏等省区有发现,并且资源丰富。世界上几乎绝迹的珍贵药用植物荷叶铁线蕨也在四川省石柱县等地发现了成片的资源。
▲事实二:世界对植物药青睐度提高
近年来,由于“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天然药物和天然保健品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天然植物药的市场年交易额近300亿美元,而且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1997年美国中草药的销售额为37亿美元,到2000年以后,预计增幅50%。2010年可达到2000亿美元。以生物资源为基础的天然药物将成为未来10年全球制药业实现繁荣的直接动因。巨大的利益将有可能将人们的目光引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且有可能为资源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与科研支持。
▲事实三: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研究得以加强
对于已濒于灭绝的物种开展替代品研究,是有效保护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关单位在进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同时,开展了以优质栽培品取代野生植物、以资源丰富的物种取代濒危物种、以再生性强的部分(如枝、叶)取代再生性弱的部分(如根)等研究。另外,人们还不断从海洋生物中寻找药材资源。如中科院在芋螺毒素结构与功能研究中,获得了一种含25个氨基酸、3对二硫键的新芋螺毒素,该毒素具有强力镇痛作用和较高的用药安全性;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率先从鲨鱼软骨中分离到一种具有抗实体瘤生长的新生血管抑制因子;中科院海洋所将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藻类研究,开发出具有抑制肿瘤生物活性的藻兰蛋白。
肖培根提出的植物亲缘学也为替代药材的寻找提供了好的方法。如卫矛种植物美登木具有较好的抗癌效果,但有效成分美登碱含量太低。人们又从同科属植物巴吕纳美登木以及同科植物波特卫矛中分离出美登碱,其得率约为美登木的60倍。以后,又从鼠李科塔克萨野咖啡中分离到美登碱类成分美登纳新。
▲事实四: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合理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观点已为政府部门、专业人士和普通百姓所重视。一些大型中成药企业纷纷在其原料的地道药材产区建立了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基地;长白山等地区还成立了中药资源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药材进行就地保护;肖培根等专家提出的在奥运森林公园中建立中国药用植物园的建议也已被采纳。
为了加强对野生中药材的管理,除《野生动物保护法》外,我国还颁布了《野生药材资源管理条例》,列出了76种重点加强管理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同时加强了对珍贵动物药材代用品的研究和开发,如大量使用水牛角、人工牛黄、人工麝香,以缓解对野生资源的压力。
2004年,肖培根、秦伯益等14位医药卫生界的院士申请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现代中药系统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希望在对我国民族医药工业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中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12.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十二
近年来, 我国肉牛业的发展得到重视, 中央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包括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项目、肉牛良种补贴、秸秆养牛项目等。同时, 各地区也陆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当地肉牛产业战略转型, 如四川省年投入3000多万元开展优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和基地建设;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引导下, 我国肉牛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生产体系逐步完善, 科技支撑能力逐渐加强,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牛肉年产量长期位于世界前列。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消费者对于牛肉的品质要求显著提升, 优质高档牛肉产品在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据统计, 2010年我国冷冻牛肉的进口量达2.37万吨, 比上一年增长67.4%, 揭示了我国牛肉市场需求的庞大潜力。因此, “十二五”时期, 我国肉牛业发展空间无限广阔, 是扩量提质的关键转型期。
另一方面, 当前我国肉牛业当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肉牛存栏数持续下滑、农民养牛经济效益低下、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小规模低水平的散养方式比重较大、牛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薄弱、非法走私现象严重;同时, 规模养殖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也对肉牛业的发展形成严重束缚, 这些不利因素成为摆在中国肉牛业面前的严峻挑战, 是“十二五”时期亟需解决的课题。
13.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十三
一、【摘要】中国加入WTO给许多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纺织行业也不例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创汇的25%和净创汇的60%由纺织业实现。纺织业还实现了8000亿的工业产值和解决了800万人口就业。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与我国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中国加入WTO后,给我国的纺织业既提供了机会,也造成一定的威胁;既有诸多的不利因素也有更多的有利条件。本文将从WTO与纺织业有关的主要内容着手,具体分析加入WTO后我国纺织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WTO;纺织业;机遇;挑战;工业结构
二、WTO与纺织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WTO负责实施和管理的协议与协定包括了大约29个独立的法律文件,其中求成员国一揽子接受的多边协议第四项即为“纺织服装协议(Agreemeni on Textile and Clothing,简称ATC)”。1986─1994年,经“乌拉圭回合”八年艰苦的谈判,即以MFA为基础分阶段实现纺织品贸易与GAT划的一体化。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有关纺织品服装贸易规定,要求10年内天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制,全面形成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该协议规定,在1995 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的10年过渡期内,进口方逐步取消所有数量限制,最终实现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该协议目标主要通过下列方式来实现:(1)在10年过渡期内,按比例、分期分批地放开纺织品配额限制;(2)在10年过渡期中,对尚未一体化、仍受限制的产品,进口方必须逐步提下配额年增长率,扩大现有配额准入量;(3)ATC协议建议的过渡性保障条款。根据WTO多边服装贸易协议,所有纺织品和服装配额都将于2005年取消。
三、入世后,我国纺织业面临的机遇
1、有利于改善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环境。
目前,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激烈,贸易保护相当严重,使我国这样一个纺织品出 口大国的出口扩大遇到很大的挑战。我国是在双边谈判基础上进行谈判的,因而所得到的贸易待遇较别的国家为低,而且缺乏必要的稳定性。纺织品的出口经常遭到发达国家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使我国纺织品出口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美国是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代表。它常常在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上做文章,利用经济制裁等对我国实施政治压力,并用“301”超级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进行报复,克扣我输美纺织品的配额。参加WTO后,从原则上说,中国将无条件地享受缔约国之间的最惠国待遇和发展中国家优惠的待遇,各种贸易壁垒也大为减少,与各缔约国间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环境会明显改善。
2、有利于推动纺织工业结构调整
在加入WTO之后,随著贸易投资环境的改善,在国外资本进入的同时,新产品、新技术也将随之进入我国,这将会缩短我国纺织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利用外资推动我国纺织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升级换代。
3、有利于促进纺织品出口地区的多元化
加入WTO之前我国是以双边贸易谈判
为主,纺织品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日本欧洲和美国,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80%以上,以后扩展的潜力相对不大。因而,必须努力拓展其他市场。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谈判将由以双边谈判为主,转向以多边谈判为主,并在多边基础之上享有所有缔约国的待遇,是获得公平贸易待遇的有效途径。这些都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开拓新市场、新领域,形成多元化、多边化贸易格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4、有利于加速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市场竞争机制实际上就是优胜劣汰。按。在面对失去保护和外部竞争的压力的情况下,国有纺织企业只有通过加速建立市场竞争机制,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吸收和利用国外一些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市场运作手段等途径,在经过分化组合、优胜劣汰的阵痛后,重新确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更能发挥自身优势的产业结构。
5、有利于推动纺织工业企业运行机制的转变
加入WTO后,我国必须按照国际准则和惯例,彻底改变那些与WTO不相符的和不相适应的体制和政策规定,增加外资管理的透明度,建立与国际贸易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对外贸易体制,充分调动工贸双方的积极性,变外贸单个优势为工贸结合的综合优势。加入WTO后,国有中型纺织企业将面临直接来自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迫使纺织企业按照国际市场和国际惯例来组织生产和营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经营模式。
6、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加入WTO之后,随着贸易、投资领域的全方位开放,我国经济将更大程度地融入全球竞争体系之中,为纺织工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大力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四、入世后,我国纺织业面临的挑战
1、我国纺织企业将受到排挤和冲击
发达国家的企业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进入中国市场,对那些小型的企业形成强大的冲击。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会凭借低廉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的纺织企业进行冲击。
2、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到发达国家和相关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发达国家凭借其高新技术及人才优势,生产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享受着超额垄断利润,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的几十倍。新兴的东南亚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在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这些国家货币贬值,目前劳动力成本与我国相当,改造加工业的步伐比我国要快;发达国家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向其出口加工产品的贸易壁垒比对我国的要小;其他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自由汇率制度,有利于产品出口。据统计,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碰头”的出口商品超过40%。
3、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日益猖獗,加大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困难。
欧盟建立以后,70%的纺织品和80%的服装贸易在欧盟体内循坏,我国纺织品进入受到严重限制;1994年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后,我国从美国纺织品进口的最大卖家,退居第三,位于墨西哥、加拿大之后。据外经贸部匡算,近几年出口环境恶化使我国出口商品的综合竞争能力下降达10%以上。
4、对我国产品推行更多的技术壁垒。现在欧盟盛行的要求进口产品实行生态纺织品技术标准是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壁垒。并且欧盟及各成员国或相关组织构筑“绿色壁垒”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仅在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2002年以来就有10余项新的法规、指令或标准出台。同时,发达国家将绿色壁垒延伸到纺织品服装的认证方面。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实行“绿色”标志认证,有了绿色标志才能进入该国市场。这些标志需要出口商向进口国申请,通过严格的检查、检测、综合评定,审查合格后缴纳一定费用方可使用,并且有一定使用期限,超过期限需再申请。
5、我国纺织品企业受到反倾销的威胁。中国加入WTO以来,纺织品领域的反倾销案件增长较快:2002年7月17日,印度反倾销调查机构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桑蚕生丝进行反倾销调查。2002年11月,土耳其政府发布公告,土耳其外贸署“防止不公平进口竞争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丙纶毛毯做出反倾销终裁,决定征收4美元/公斤的反倾销税。按照中国入世承诺,到2005年大多数中国企业都将拥有外贸经营权,同时也是ATC协议的终结,这意味着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竞争将达到一个高峰,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2005年有可能成为国外对中国反倾销的高峰。
6、我国生产纺织品大多低附加值,给外商以可乘之机,进行价格打压。
我国以劳动力为优势的纺织业,虽然生产的数量多,但产品档次及附加值低,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支撑,出口额并不高;并且出口产品结构失衡,国内厂商彼此竞相压价,无序竞争,给外商以可乘之机。
参考文献
【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推荐阅读:
准确把握08-17
准确把握新时期公安精神06-23
雅思考试听力时间如何准确把握06-30
把握机遇- MBA备考作文08-05
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中的十个关系07-09
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专栏06-08
雅思听力怎么快速准确的审题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