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整理

2024-06-11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整理(共11篇)

1.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整理 篇一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整理 篇二

一 物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寿命

太阳是一颗恒星, 具有极大的质量, 约1.989×1030千克。巨大的质量会使太阳内部产生极端的高温高压, 太阳内部的温度达到1500万K, 压力达到2500亿个大气压。在这种极端的高温高压条件下, 太阳内部时刻发生着原子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1个氦原子核, 核聚变会释放出强大的能量, 通过太阳本体辐射区、对流区及太阳大气发散出去, 这就是太阳的能量来源。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我们知道太阳在释放强大能量的同时, 会以损耗少量的太阳质量作代价, 这个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太阳寿命, 即根据太阳质量的变化来计算太阳寿命。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目前太阳正处于壮年时期。上述热反应及质能方程可以表示为:

质能方程:E=mc2

上式中, E表示核聚变反应时释放的能量, m表示太阳在释放能量时的质量损耗, c表示光速, 11 H表示氢核, 24 H e表示氦核。

2. 风的形成

风的形成, 是大气运动章节的重点、难点所在。若不使学生弄懂, 对实际风向的判断往往会出错;理清楚了, 又对后面的气旋、反气旋及实际风向判断打下基础。对此, 可利用物理上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原理进行分析。

在没有摩擦力等外力情况下, 空气质点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 发生运动偏转, 最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此时,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 二力达到平衡状态。例如高空大气中的风向, 就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但是, 地面的风还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大气的运动还需要考虑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摩擦力永远和运动方向相反, 即与风向相反, 而地转偏向力又在运动方向右侧90° (以北半球为例) , 所以, 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达到平衡时, 风是斜穿等压线吹的。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距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 在这一范围内的风向都斜穿等压线。摩擦力愈大, 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摩擦力愈小, 其夹角愈小。借助物理知识, 可得下图。

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剖析, 使学生对风的形成过程及原因掌握得清楚, 理解得透彻, 从而能实现对学科知识的迁移运用, 培养了学科能力。

此外, 在讲解“地球上的重力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这一规律时, 既要用到天体运动规律, 也可用力的分解加以解释;在讲解“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较快, 在远日点时较慢”这一难点时, 可引导学生联系物理中的开普勒第二定律, 利用物理原理、数学计算来理解地理现象。

二 化学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喀斯特地貌, 是因前南斯拉夫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地表形态而得名, 后来泛指碳盐类所形成的石灰岩地区的一系列特殊地貌形态, 如石芽、石林、峰林、溶洞等。我国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分布着广泛的喀斯特地貌, 这种地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石灰岩 (碳酸盐类) 受到含有CO2的水的溶蚀。可用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化学反应从正向反应说明了石灰岩被溶蚀形成溶洞、漏斗、地下暗河等;从逆向反应说明新的岩体形成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现象到本质地认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2. 臭氧层破坏的形成

在学习“大气环境中臭氧层遭破坏”这一现象时, 可以很好地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加以解释。氯氟烃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光解释放出氯原子, 继而再与O3发生链反应产生O2。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由上述反应不难看出, 臭氧层中O3会不断遭到破坏, 而Cl原子的净消耗却为零, 只要有少量的Cl到达平流层, 即可使O3不断被耗损。

3. 酸雨的形成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 大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使得全球的酸雨危害越来越严重。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自煤的燃烧, 形成以硫酸型为主的酸雨类型, 其过程可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如下:

二氧化硫的光化学氧化: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二氧化硫经过转化而形成的硫酸常以气溶胶形式存在, 遇水珠结合形成酸雾, 随雨水降下后, 便形成了酸雨。

另外, 在讲解“由于大气污染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危害性”、“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化学农药和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时, 都可以用到化学知识。

摘要:本文从地理学科的性质和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出发, 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 简述了物理、化学学科知识在高一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物理,化学,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金一鸣.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陶西平主编.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冯新瑞.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7 (1)

[4]赵清波.让学生在问题的自主探究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6 (8)

[5][美]威廉·维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译)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6]毛爱民.物理知识在地里教学中运用[J].物理教学探讨, 2007 (1)

[7]史瑞龙.中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3.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篇三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八下P2)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内容: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主席;确定国旗、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公元纪年。会议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4、10月1日下午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总理兼外交部长。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下P3-4):开辟历史新纪元。

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这时候的新中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八下P4)

1、时间:1950年昌都战役,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阿沛·阿旺晋美《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四. 最可爱的人(八下P7-8)

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的目的:保家卫国,捍卫和平(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时代过去了,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革命乐观、革命忠诚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五、土地改革(八下P12-13)

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直接原因:新中国建立后,农民迫切的到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时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内容: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也是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土地仍然是私有的,由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土地改革消除了封建剥削)这次土地改革主要在新解放区内进行。

3、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六、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八下P18)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工业门类不全,农业生产也很落后)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重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5)一五计划为什么重点发展重工业:①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由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影响,我国现代工业很少,大多进口外国机器,经营加工行业或机械修理行业,国家积贫积弱②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要提高国家地位,就要发展工业,而重工业是工业的中心环节,只有发展了重工业,我们才能制造现代化的机器,才能巩固国防,保卫祖国。③只有在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显著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效率,才能不断的增加农业和轻工业的生产,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八下P20-21)

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八、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八下P23-25)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农业合作化的主要目的: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目的、完成标志)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53—1956年当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和历史意义:①完成了三大改造,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利益。③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从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我国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①新中国的建立,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奠定了基础②党根据国情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并坚决的执行③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6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十年(1956—1966)历史主要包含:①有探索。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②有曲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是社会主义建设受到挫折③有发展。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中国洋油时代,实现原油石油产品的完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7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训:发展经济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九、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八下P27-28)1、1956年召开的八大指出的主要矛盾(见课本)确定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1958年,总路线的制定,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反映了人们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现状的情绪,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失误的原因: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中国经济落后局面,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建设伟大成就:大庆油田(1960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模范人物: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5.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十年(1956——1966),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①生产力获得解放,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②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顶住压力,战胜困难③党及时发现错误,及时进行纠正、调整政策(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6.虽然总路线和大跃进是错误的,但却有一点积极意义,就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使广大干部群众工作热情高涨。

7、大跃进的一些表现:工业上大炼钢铁,农业上大“放卫星”,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8、人民公社化的表现: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吃大锅饭,一起劳动,共产风。

9、人民公社化的影响:人民公社化运动将农民的土地支配权收归国家,采取集体劳动的形式,搞平均主义,超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群众觉悟水平,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导致生产混乱,生产力下降,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10、大跃进运动的影响: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957——1960年人民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灾难,次要原因是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

十、文革(八下P32-33-34)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

2、刘少奇案被迫害致死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文革中的批斗是民主法治遭到破坏的体现。

3、文革的开始:1966五一六通知,邓小平刘少奇被打为资产阶级司令部。过程中的大事件:1967年二月抗争(二月逆流)、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粉碎1971年九一三事件,1976年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文革结束。

4、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见课堂笔记

5、为什么有的图表显示文革中1972—1975年我国经济有较快增长?因为在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以后,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工作,邓小平也出来工作,一起整顿恢复各方面的工作,扭转了经济的下滑,形式有明显好转。

十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八下P39)

1、时间1978年12月,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2、全会内容: ①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的历史转折。他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八下P42)1、1978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什么叫大包干:分田分产到户,自负盈亏。

3、意义: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②促进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从而使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十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八下P43)

1、对外开放第一项重大措施:建立经济特区 1、1980年建立第一批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开始,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的高潮,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最早的特区(深圳—一夜崛起之城),最大的特区(海南)

2、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注意顺序)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其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发积累了经验,它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4、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改革,带动沿海及内地的发展,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十四、国企改革(八下P45)

1、城市改革重点在于国企改革,始于1985年,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三个方面,①改革经济体制,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扩大企业自主权,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改革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企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型企业采取公司制、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2、国企改革的作用: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3、农村改革,所有制形式没变,生产关系也没变,仍然是土地公有制。而城市改革中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注意一些图表显示1978年以前中国经济成分只有国有和集体经济,但1978年以后却出现了私营、个体、外资等经济成分,就是因为这次国企体制改革)

4、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对内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国企改革中的政企分开指的是:企业有生产经营自主权,而不是说企业完全脱离政府,也不是说政府把一部分权力给企业,更不是说政府和企业没有任何关系。

6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后,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上海浦东

十五、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八下P48)

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内容: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其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搞好改革开放,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如何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间的正确方向?在改革开放的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1982年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提出)。3、1987年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②三步走战略。

4、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5、1992南方谈话,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内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不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只是经济手段,与社会性质无关。)意义: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下面《春天的故事》第四题)6、1992年中共十四大(八下P49):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注意和下面的指导思想作区别)。③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作用意义:是我国加快了建设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作区别)

7、中共十五大(八下P50)时间:1997年内容:江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通过的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历史意义: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比较: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8、邓小平理论是如何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的过程)?①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邓小平理论。②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④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指导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9、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和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最根本的共同点在于: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10、两首歌曲的分析:《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

春天的故事:(1)为什么说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1、“春天”是指:改革开放的春天,也就是改革的开始的意思

(2)“有一位 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2、“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3、“画了一个圈”是指:在福建、广东两省划出四个经济特区

(4)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内容吗?它有何影响?

4、“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南方谈话。内容(略)影响: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走进新时代:①“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指的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②“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是邓小平同志提出伟大的改革开放决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走向富强。

③“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指的是新时期的领导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总书记。

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里的旗帜指的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十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八下P56)

1、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民族分布:大杂聚、小聚居。内蒙古自治区是唯一一个在建国以前便建立的。西藏自治区是1965年最后建立的。

2、定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制度。(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十七、一国两制(八下P60)

1、提出者:邓小平

2、含义:“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4.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整理 篇四

一、字词

蹲踞dūnjù 酬和hâ 熹xī微 淳chún朴 引经据典 腌yān 门楣mãi 顾名思义 蔫niān

苋xiàn菜 籍jí贯 钹bï 铁铉xuàn 饽饽bō 秫shú秸jiē秆 随机应变 油嘴滑舌 家醅pēi

怵chù:害怕。抠kōu:小气。

招徕lái:招揽。

譬pì喻:打比方。

合辙zhã押韵:押韵。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囿yîu于:局限于

龙吟凤哕huì:鸟鸣声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囊náng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课文解读

第16课、《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文章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第一部分是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

第二部分写山路漫歌,主要写唱歌环境;

第三部分写村寨传歌,主要写唱歌的场面。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第17课、《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

文章在结构上按照“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再通过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最后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在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第18课、《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

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吆喝,按照从早到晚和一年四季的顺序作介绍,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情趣。

第19课、《春酒》作者琦君,台湾女作家。

文章通过写“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几件事时,以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来表现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和思乡之情。构思精巧,语言生动传神。

第20课、《俗世奇人》是冯骥才描绘20世纪初天津地层市民和小生产者的生活的系列小说。

课文节选了其中的《泥人张》和《好嘴杨巴》。

《泥人张》通过写泥人张智斗海张五来表现他的沉稳、干练,面对海张五的羞辱能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在斗争的两个回合中,他善于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一招制敌。

5.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整理 篇五

知识积累的越多,掌握的就会越熟练,查字典化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编辑了精选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9.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20.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1.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5.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26.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7.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9.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0.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1.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2.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33.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34.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35.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6.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37.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8.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40.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1.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6.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整理 篇六

【第1课 藤野先生】

(一)重点字词

1.生字

藤 野(tãnɡ)发 髻(jì)芦 荟(huì)畸 形(jī)杳无消息(yǎo)

不 逊(xùn)诘 责(jiã)烂 熳(màn)匿 名(nì)深恶痛疾(wù)

瞥 见(piē)解 剖(pōu)绯 红(fēi)油光可鉴(jiàn)

2.词语解释

抑yì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绯红:鲜红。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宛如:好象。

畸形:不正常的形状。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杳: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瞥见:很快地看一下。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喝采:大声叫好。决意:拿定主意。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遗民:①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②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二)重点句子

1.从文中找出一个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的句子:

(1)实在标致极了。(“标致”本义是指相貌、姿态美丽,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便是一种讽刺,表现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

(2)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这是讽刺的说法,这些人“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3)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文章的体裁是散文。《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对于自己的老师,作者只写过三个分别是寿镜吾、章太炎和藤野先生。(点拨:寿镜吾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章太炎是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写的。)本文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变化为暗线,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①添改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关心解剖实习;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第2课 我的母亲】

(一)重点字词

1.生字:佃户(diàn)

宽 恕(shù)蛮 横(mán)绰 号(chuî)侮 辱(wǔ)抽 屉(tì)文绉绉(zhōu)

舔(tiǎn)牢 骚(sāo)赔 罪(pãi)眼 翳(yì)吹 笙(shēnɡ)庶祖母(shù)

2. 解释词语

责罚:处罚。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作者胡适,字适之,是现代着名的学者。他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2.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小传。自述生平的文章是自传;记述他人生平的文章是小传。

【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

(一)重点字词

1.生字

掺 和(chān)马 鬃(zōnɡ)磨 蹭(cânɡ)盈 眶(yínɡ)塾 师(shú)

红 薯(shǔ)枉读(wǎnɡ)挎着篮子(lán)

2.解释词语

温厚:温和宽厚。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牛汉,现当代着名诗人,原名史成汉。作品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第4课 列夫?托尔斯泰】

(一)重点字词

1.生字:粗制滥造(làn)鹤立鸡群(hâ)

胡 髭(zī)长 髯(rán)黝 黑(yǒu)一 绺(liǔ)藏污纳垢(ɡîu)

粗 糙(cāo)轩 昂(xuān)颔 首(hàn)甲 胄(zhîu)锃 亮(zânɡ)

粲 然(càn)剑 鞘(qiào)广 袤(mào)禁 锢(ɡù)戳(chuō)

犀 利(xī)炽 热(chì)尴 尬(ɡān ɡà)鬈 发(quán)黯然失色(àn)

2.解释下列词语。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国家)的着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着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国)的雕塑家、画家。

3.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俄国着名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白夜》、《罪与罚》、《无聊》、《卡拉玛佐夫兄弟》等。

2、“(他们)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公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与一身。”这句话中的“美髯公”一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三国演义》中的“美髯公”是指 关羽,而《水浒传》中的“美髯公”则是指 朱仝。

【第5课 再塑生命】

(一)重点字词

1.生字

绽 开(zhàn)譬如(pì)繁 衍(yǎn)觅 食(mì)搓 捻(cuō niǎn)

栖 息(qī)小 憩(qì)困 惑(huî)穿 梭(suō)期期艾艾(ài)

迁 徙(xǐ)枝 桠(yā)冥思遐想(mínɡ)(xiá)恍然大悟(huǎnɡ)

2.解释词语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迁徙:迁移。

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落英缤纷:落花繁多而凌乱。落英,指落花。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冥思遐想:深沉地思索。遐,远。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恍然,忽然。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茁壮生长:形容生长旺盛的样子。茁壮,强壮,健壮。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和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油然,自然而然地。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本文中这位为她“再塑生命”的老师是莎莉文老师。

7.高一下册英语知识点 篇七

1.表示过去某一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例句] She went to the zoo yesterday.

2.在时间、条件状语从句中代替过去将来时。

[例句] He said when she came he would tell her.

高一英语时态语法知识点:一般将来时

1.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与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

[例句] I don’t know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2.常用来表示将来时的结构包括:

(1) shall / will +动词原形:(单纯)表将来,一般不用于条件句。

(2) be going to +动词原形:(计划)打算做……。

(3) be about to +动词原形:即将或正要去做某事,通常不与时间状语连用,但可与when引导的从句连用。

(4) be to +动词原形:预定要做……。

8.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整理 篇八

知识点整理

第1时集体生活邀请我

1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一般来说,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

2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也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3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这种 荣誉感

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 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3集体的力量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4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6怎样认识集体的力量?

⑴集体的力量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⑵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⑶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获得成长。

第2时集体生活成就我

1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可以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2在集体这个平台上,我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3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发展和完善个性的“明镜”,也是集体生活中重要的学习资源。

4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

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和可能。

6为什么集体生活可以成就我?

⑴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⑵集体生活可以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我们在集体交往中学会彼此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友好相处。

⑶在集体交往的平台上,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⑷在集体中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

9.高一物理下册教案设计有哪些 篇九

①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②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③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④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影响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②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③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尤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④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②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③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④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⑤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⑥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具体教学实施方法有如下要点:

1.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程度非常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例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也就是说例题也要分层。而习题的讲解也绝对不能只管数量不管质量,要和例题一样讲透,

将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渗透到讲解中。对于提高题,由于主要面对的是A类学生所以可以以方法指导为主,而一般的习题必须考虑到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并且要结合精练。

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刚刚已经讲了练习的讲解计划,下面是练习的计划。本人此次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课下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本学期还属于知识内容第一轮教学,所以平时作业打算以这样的比例布置:60%基础题,25%一般难度题,15%选做题(提高题)。并且课堂练习一般也按此比例进行。适当时候稍加调整。口头的课堂练习要给学生打分,并计入平时分数,作为考评的依据之一。课堂书面练习分层,把基础题和稍难的题分开。分批让学生在课上完成。也就是在练习中也有台阶可下。

2.及时的反馈

上一学年的教学中,曾有多次由于没有及时的反馈信息,以至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结果只从小测验和作业中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有必要时候要进行家访。

3.分层教学

前面已经多次提到了分层,原因是比较复杂的。由于传统,一般在高一、高二年级物理还是比较得到重视的。另外,由于会考的存在,使得保证会考的通过率成了一个大问题。但是由于目前的高考机制仍为3+1,物理非必考而为选考,使得许多学生高中物理的学习似乎就是为了会考。其次还有升学率的压迫,使得许多成绩好的学生不选择物理。这就是问题所在。所以,我从高一就开始分层,A类学生的选择标准有3条:①物理基础好。②各科发展较均衡,成绩都比较理想。③在可选的+1课程中,物理是强项,起码对物理的兴趣要是这些课里最浓厚的。这样就可以以高考要求来要求他们,而普通学生就以会考要求来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大锅饭端不平的现象和好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还有就是为学生将来所要参加的考试提前打好基础,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4.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会考必考内容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5.教学反思——教学改革——教学重建

10.高一地理下册期末知识点巩固 篇十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既要及时跟上老师步伐,也要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点要及时总结,这是做其他练习必备的前提,下面为大家总结了高一地理下册期末知识点,仔细阅读哦。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

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种茶树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

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 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 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行调节

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灌溉——改造水分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0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 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农业地域类型 代表性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分类 特点 水稻种植业 中国秦淮以南 东亚的亚热带季风区;南亚的热带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劳动密集型自给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中央大平原 美、加、阿根廷、澳、俄、乌克兰 商品农业种植业密集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先进农业科技 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背风坡;灌溉成为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东水西调)欧洲、北美、南非、澳、新西兰 商品农业密集农业

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美、澳、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密集农业商品农业

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经营;优良的天然牧场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广阔的市场需求

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大规模机械化家庭农场市场广大交通便利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经济方面: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

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 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 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相关特点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 接近产品消费地区;产品不便运输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厂 所需原料丰富地区;原料不便运输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化工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 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例: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

国防的需要:如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 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

——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 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

11.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整理 篇十一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缻秦王(同“缶”)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间至赵矣(抄小路)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

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

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为: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为天下笑(被)

相如为上大夫(当,做)

„„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为一击(替,给)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我呼入(替、给)为之奈何(对,对于)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古今异义(例)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4、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

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

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5、文言句式(例)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

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句)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

上一篇:工程师个人业务自传下一篇:会计人员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