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24-10-11

江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3篇)

1.江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一

江西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谢叠山小学---胡超生

一、班级基础情况分析

经过以前一年多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较强,同时绘画作业普遍水平有所提高。学生有浓厚的绘画兴趣;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能进行完整的画面构思、表现;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坚定的美术学习目标。

二、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编制体系、特点、重点、难点,以想象为手段,以“学生与生活、自然”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表现大自然、生活物象的情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让学生感知、体会民间独特的审美趣味,培养对劳动人民热爱的情感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为目的,形式多种多样,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满足各种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愿望。各课内容的编排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展示了学生活动过程及其学生作品图片,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参考和学生自学。教材编排方式较一年级教材有所改变,所以教学的设计也要有所变化:(1)、更加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2)、加强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3)、各学习领域没有十分明确的划分,它们总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综合(4)、编排特点:该教材注意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科内容和学科间的综合效应,扩充了知识的交融性和通知性。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三、全册教学要求

德育渗透、知识和智能、情感和意志:

1、知识教育要点(1)对各种自然平面形进行认识和感受。(2)运用多种手段形表现景和物。(3)用记忆画形式表现自己的人和物,丰富儿童的视觉记忆表象。(4)了解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欣赏祖国自然风光。

2、能力培养要点(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自然的兴趣。初步培养注意力和观察力。(2)在绘画中能大量描绘所见所想的形状,画出色彩鲜明的画面。(3)培养学生通过感受和想象,对美术馆作品和自然风光进行改革欣赏。

3、审美教育要点(1)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自然风光。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备课、上课、智能培养、教法改革、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业设计与批改、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在玩中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2、要求在构图时饱满,画满,画大,画得有生气,有意趣。

3、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

五、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难忘的童话故事形象

2、印印玩玩、水中倒影

3、周中秋放假

4、吹吹画画、有趣的手指画

5、周国庆节放假

6、染纸多奇妙、小轧染

7、有趣的纸浆画

8、生日快乐、今天我当家

9、身边的伙伴(记忆画)

11、石头变变、12、瓶瓶罐罐穿新衣

13、会漂浮的玩具

14、井冈山下种南瓜

15、花灯、泥公鸡

16、京九小导游 17-19 总复习

2.江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二

一、小学高年级段英语话题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们为了使课堂更生动有趣, 往往会组织一系列的听、说、玩、演等活动, 而忽视了对写作的训练和指导。同时, 教师也会抱怨:对小学生来说写作有点难度, 学生的表达中有许多语法和拼写等问题。写作又会影响教学进度, 批改比较费时费力, 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不易操作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更是加剧了教师规避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转而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练习作业中出现的错题指导。但是, 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其中任何一项能力的滞后都会制约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段英语话题写作的思维激发和能力培养策略

1.取材——源于教材, 贴近生活。例如,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话题是Our animal friends, 要求学生学会介绍动物的特征, 并通过整单元学习, 学会用完整的语段表达自己喜爱的动物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延伸到实际生活中他们喜爱的小动物, 通过有组织的语言进行完整表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就可以通过引导,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话题写作。

2.建构——激发思维, 形成框架。在确定好写作的话题之后, 教师就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下一定量的语言印象,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让他们回忆语言知识, 学会新旧整合、学会完整表述语言, 并在生生和师生互动中集思广益, 学会分享。最后, 给学生一定独立思考的空间, 让他们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作文框架。

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中, 师生通过对话、游戏和集体讨论形式确定本单元作文话题为My animal friend (s) , 学生可以描述一个或两个动物朋友, 可以通过对它 (们) 外貌、能力、习性等的描述让老师和同学来猜猜看究竟是什么动物, 或是直接给出动物名称让老师和同学们进行欣赏。其中一位同学描述的是一位动物朋友, 她通过对动物朋友兔子的外貌、能力等的描述让老师和同学喜欢这只小兔子, 并在结尾富有童趣地询问老师和同学是否喜欢, 比较富有个性:

My animal friend

Hello! I have an animal friend. It is white and black. It has a fat body and two red eyes. It has four legs and long ears too. It doesn’t have wings, but it has four legs and two big teeth.

It can run, jump, sleep, drink and eat, but it can’t swim or f ly either.

It likes me and my friends.It is a nice rabbit.

I like my rabbit.Do you like it?

Miss Ni, do you like my rabbit?

通过教师的引导,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搭建作文框架, 他们对于朋友的描述都相对比较完整。而且我们要明确:学生的话题写作只不过是对所学知识一个比较系统的复习, 我们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通过教师有技巧性的引领, 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思维运作, 将口头表达细致地自我重构, 通过书面语言呈现出来。

3.写作——善于模仿, 活用词句。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和句型毕竟是有限的, 因此, 为了完整表述一篇简短的文章, 学生势必要从教材表达着手, 对句型进行简单修改, 转化为自己的表达。对于教材中一些比较优美的, 或是能使句子之间衔接更通顺的, 或是比较有新意的词汇和句子, 如果学生能在他们的写作中加以灵活运用, 不仅能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且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就要带领学生对这些词句加以关注, 进行有意操练、举一反三, 在反复的口头操练中让学生将这些词句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4.评价——相互学习, 鼓励创新。为了调动学生模仿写作和活用词句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鼓励性措施, 例如在学生的好词好句旁敲上一个五角星, 并和学生约定, 集满20个五角星可以兑换一张作业免做卡。相信在这种鼓励性措施的推动下,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会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3.江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三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②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对“我”的爱护、鼓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三句话。(课件)第一句话送自己,请你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很棒。”第二句話送同学,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的很棒。”第三句话送给老师,请你转过去面向他们说:“老师,您真的真的很棒。”师:老师送给你微笑和掌声,你们看到、听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光荣、温暖、自信……师:看,老师温暖的笑容,鼓励的掌声使你感到高兴、快乐,内心充满了自信。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个小伙子,他在一位老妇人的帮助、鼓励下,重拾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唯一的听众》。

一、回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小伙子在老妇人的鼓励下,由音乐白痴转变为一个水平很高的小提琴手的事。师:你的语言简洁,又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好。(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耳聋”的老妇人)

二、品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师:文中谁说“我”是音乐白痴?生1:父亲和妹妹。师:父亲和妹妹还怎么评价?生1:“我”拉小提琴好像在锯桌腿。师:你们想,这样的评价怎么样?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生2:“我”觉得像一盆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师:那么“我”的心情怎样呢?生2:非常的沮丧和灰心。(板书:沮丧)师:沮丧是什么意思?生2:就是指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师:那么这种“沮丧和灰心”带给 “我”的后果是什么?生2:“不敢在家拉琴,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拉。”

2.第二自然段。师: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生:我体会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生:当时的心里是很愉快的。生:我认为心里是十分激动、神圣的。师:除了愉快,“我”还想……生:拉出美妙的曲子。师:是啊。我对自己有一种期盼。

3.第三自然段。师:“我”拉出美妙的曲子了吗?生:没有。师:(指板书)可我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了。为什么?生:因为老妇人的帮助。

4.自主探究,品读感悟。⑴语言描写。师: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是通过什么方面的描写传达出来的呢?生:通过语言描写传达出来的。师:同意吗?那我们就先来找一找老教授语言的句子。学生回答。师: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好吗?一个从“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开始读。(生读)你们真的很棒!师:同学们,听了老人的话,现在你还想溜走吗?生:不想溜。师:为什么?生:因为她对我拉的曲子居然没有感到难听,没有责骂。反而还说是她错了,使我心动。⑵说变化。师:在老人这样诗一般语言的鼓励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生:“我”不在乎了。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师: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生:自信的力量。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呢?生:早早地来到林子里,我变得勇敢了。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生:家人们表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了什么?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师:非常好!⑶神态描写。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生:平静。师:同样的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是作者语言贫乏吗?不是,相同的眼神背后,老人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在每次平静的眼神中,老人仿佛在想什么呢?生:第一次:老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二次:对着我唯一的听众,一个耳聋的老人,我继续拉琴,她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三次: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在想……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师:“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练琴,得益于自称耳聋的老人对“我”的鼓励。因此,“我”能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最后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手”。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练琴的过程中,一直陪伴我的那位老人竟然不是聋子,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孩子们,当真相大白时,我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惊,感慨万千)文章写了吗?(没有)只有6个小圆点,省略号。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生: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师:老人给我信心,给我鼓励,带给我享受,带领我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我的呢?生:一颗金子般的心。

配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总结:文章抓住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一个暖人心的小故事——一个善良的老人无私的关爱,让一个失去信心的小伙子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个慰藉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都会激发我们加倍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感谢这唯一的听众吧!

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沮丧 语言描写

4.江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四

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红河镇小阿陀小学 2013.9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内容:

以传授美术基本知识和技法为主,提高学生美育方面的理论素质和技能素质,扩大学生视野,接触手工各方面的实践,丰富表现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在绘画手工操作、图案各方面提高兴趣,进行新的学习和创造。具体分成四个学习领域:

一、造型与表现: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2)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3)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4)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5)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设计与应用: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三、欣赏与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综合与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学要求:

以学习新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为主,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各方面知识,了解并掌握各项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贯彻启发原则,采用尝试、暗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的创造。

3、加强示范,并且充分利用图片、范画进行直观教学。

4、积极进行教改实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5、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课外辅导:

平时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正常活动,还要争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参加社会举办的一些比赛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欣赏能力。

教学进度表:

课序课题学习领域课时

1万绿丛中一点红设计·应用2

2色彩的和谐设计·应用2

3美丽的纹样设计·应用2

4礼品的外套设计·应用2

5远近的奥秘造型·表现2

6风景写生造型·表现2

7鸟语花香造型·表现2

8水墨画动物造型·表现2

5.江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五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七课《古朴精美的华表》,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材料的图腾柱及北京天安门的华表,一个个古朴精美或造型别致的华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造型的能力。

(一)认真研究教材把握知识点。什么是华表,华表的起源,什么是图腾柱,学生都很陌生,所以我让学生课前收集了大量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图腾图片资料,结合精美的图片讲解,给学生感性经验。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教学用书上的教学建议——由华表入手,制作一个有趣的图腾柱。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体现本节课的文化承载,又利用图腾有趣的艺术特征引领孩子真正自主的进入华表,进入造型表现,进入设计应用。

(二)开门见山的导入,直击主题。从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入手,将祖国悠久的历史与本课内容相结合,从美术的角度出发,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精美的课件引领学生了解华表、图腾、图腾柱等文化概念及内容,并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将整堂课的各个环节紧密自然的贯通。系列

有趣的图腾柱图片的展示也为学生的作品创作提供了素材,使学生在交流创作构思时可鉴之物。

(三)在教学中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学生提问,学生介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四)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如果济南也要建一个图腾公园,作为设计师的你怎样来设计这些图腾柱呢?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使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得到了巩固,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六

第1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课前准备:

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2、发现:(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第2课 色彩的和谐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

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2)

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

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

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

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第3课:美丽的纹样

教学目标: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 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 师巡视辅导

4、评价作业(自评、互评)

第4课 礼物的外套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教学重点:

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教学难点:

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教学准备:

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2、教师出示图片对比:一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3、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第5课 趣味文字

一、教学目的;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生----

2、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5、作业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第6课 地球的新生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能力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环保海报宣传画、手抄报),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引导学生欣赏教师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鼓励学生说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2)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饰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2、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3)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 B、标题(主要构成)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略带讲解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

1、写实

2、装饰

3、抽象

4、漫画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以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4)教师小结

(6)小组合作讨论制作形式及方法,教师指导。(7)小组汇报。

“现在请每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最有特色的想法,或者在讨论时遇到的困难。哪个小组先来说?”

(8)学生设计与制作过程:

A、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扣紧主题设计制作。B、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协商合作,发挥个人的优势取长补短。

3、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有创意作品。

4、教师小结

第7课 古朴精美的华表

教学目标: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了解华表的象征意义。

2.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华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现方法。教学难点:刻画华表的细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观。教具准备:“华表”图片(课件)、范作、勾线笔、雕塑泥及工具。

学具准备:收集华表图片、勾线笔、泥、各种纸盒、饮料瓶、手工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从电影节华表奖的奖杯引入。提出探究“华表”的主题。(华表奖奖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表”。“华表”到底是什么?)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介绍。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华表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教师对各组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

2.教师播放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式华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华表的细部特征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典型代表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华表柱,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说是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柱)。引导学生感受华表雕塑古朴精美的整体风格。

3.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现的“华表”作品。教师重点讲解或示范线描、泥塑、综合材料组合等的基本表现方法。4.学生分区开展创作活动(绘画、泥塑、综合材料)。

三、展示评价阶段

分组展示,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学生自评谈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四、收集整理阶段

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五、拓展与延伸

欣赏原始部落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柱,了解图腾柱文化。

第8课 鸟语花香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教

1、引导阶段:

(1)

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

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一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2)

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3)

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3、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4、课后拓展

第9课陶泥的世界

教学目标: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教学活动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 陶(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三、玩 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 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用 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五、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第10课 诗情画意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二、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

课件出现童声朗诵《咏鹅》,激发学生回忆一年级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

小结: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题:诗情画意

(二)课件出现故事一首《静夜思》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就会常常用李白的《静夜思》来表达思乡的心情。1)师: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启发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情景。)

2)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课件出示图片,以听一听,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

(二)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第12课 会跳的玩具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

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四、教学准备:

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带齐所需材料和工具。

2、谈话:(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3、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4、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A、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

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5、提出制作要求:

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C、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6、学生大胆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7、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评价。

8、延伸活动: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

第13课 电脑美术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绘制简单的装饰画.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的其它功能,对装饰画进行改变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习造型及反色处理技巧。教学难点:造型及色彩的选择。教学过程:

一、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二、欣赏经过色彩反色处理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色彩的对比色与反色之间的关系。

三、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各种绘图方法,色彩运用及构图等知识内容。

1、教师演示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方法,并展示改变后的效果,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2、教师带领共同完成一些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

四、学习新内容

1、教师演示依照课本范图的作画步骤操作,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自己看图操作。

2、教师演示改变图象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将反色的两张图片并置,分析其色彩联系。

五、布置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 状和橡皮大小等设置,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操作,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然后进行改变图象大小、反色等处理。

六、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新和绘制,鼓动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上色。

七、在教室网络中评价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八、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源,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九、课后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用更多不同属性的工具,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

第14课 美术学习纪录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收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学习记录袋。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师展示一个原装记录袋,问有什么用途?(装文件等)。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记录袋,与原装记录袋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学生讨论美术学习记录袋的

2、发展阶段

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打开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看看,学生展开讨论,后教师总结制作过程、具体要求和方法。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或作业的照片。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3)、选用透明的塑料文件袋,作为我们美术学习记录袋。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5)、收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学习袋中。

3、布置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记录袋设计方案,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

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

5、作业讲评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开展互相评价、欣赏活动。

6、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它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提高美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15课 元宵节里挂彩灯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教学重点:

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

(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二、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四、课堂小结

16、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教学重点:

1. 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 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 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3. 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7.江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七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设计是为了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情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 同时知道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笔者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二: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目标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 懂得关爱别人, 用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

1. 设置情境, 导入课题。

(1) (课件出示干旱图片) 师叙说: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下过雨, 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庄稼都枯竭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此时此刻, 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2) 是啊, 那个时候, 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水罐去找水, 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 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1) 要求学生大声读2—3自然段, 将觉得神奇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 并想想为什么神奇。

(2) (课件出示文中五处描写神奇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 并帮助学生们归纳出神奇的是水罐不断地发生了变化。

(3) 水罐到底发生了哪几次变化呢? (课件显示四次的变化)

3. 小组合作, 探究课文

(1) 第一次变化——空罐变水罐。 (1) 为什么空罐能变成水罐? (小姑娘很孝顺, 用孝心感动了上天, 使罐子发生了第一次变化板书:孝心感天) (2) 小姑娘很辛苦地找水, 想象一下, 小姑娘会怎样去找水? (指名读, 要求读出艰辛) 如果你是天上的一位神, 看到了小姑娘在那么艰辛地找水, 你会怎样想? (3) 天上的神和你们一样, 有着善良的心, 看到了小姑娘那么辛苦、那么孝顺, 就给了小姑娘一罐清亮清亮的水, 小姑娘—— (引读, 要求读出喜出望外并出示)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第二次变化——变银罐。 (1) 找一找变银罐的理由? (2) 小姑娘因同情焦渴而“哀哀地尖叫”的小狗得到了快乐, 这颗善良的心使她的水罐变成银罐。 (3) 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呀, 她看到这只可怜的小狗在叫, 你听到了吗?小狗在哀求什么? (说话练习) 小姑娘也听懂了, 善良的她把水倒了一点给它 (引读) 。 (4) 原来是小姑娘的“爱心如银”, 让水罐变成了银的,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这神奇的变化! (5) (质疑, 如果学生提出最好) 水罐摔出去了, 为什么水却一点也没有洒出来呢! (因为孝心)

(3) 第三次变化——变金罐。 (1) 为什么? (2) 因为母爱, 无私的爱, 宁愿自己死去, 也要把水留给自己的女儿, 伟大的母爱再次感动了上苍, 银罐又变成了金罐了! (板书:母爱似金) 。 (3) 指导朗读。

(4) 第四次变化——跳出钻石。 (1) 为什么? (2) 指导朗读, 要求读出, 小姑娘自己也很想喝, 但有着善良的心, 宁愿自己不喝也要让给别人! (3) 想象, 有了水, 发生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 因为有了爱心, 才有了水!只要有爱心, 世界就能变得美好!) (4) 播放《爱的奉献》。

(5) 最后一段。在人们的欢声中, 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 就变成了大熊星座! (1) 自读。 (2) 理解“七颗钻石的含义” (懂得星星像钻石一样, 把爱洒向人间) 。

四、扩展思维, 总结全文

提问:学了这课, 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姑娘和母亲说?

总结:今天, 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 老师也被感动了, 让我们从今天起, 学会关爱父母, 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 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五、作业

练习一:造句。

练习二:收集有关其他星座的故事, 准备故事会。

六、板书设计

8.江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八

在《鲸》一文中,多处运用了比较这一常用的说明方法,使鲸的特点更为突出、鲜明。

一是与人比较。如“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以人的身高加臂长“还够不着”来表现鲸张开嘴的高度:用“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来说明鲸嘴张开的宽大空间。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出鲸的头部有多大,那么整头鲸的体积就可想而知了。

二是与猪比较。如“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突出了鲸体积大、体重沉的特点,一条鲸舌就相当于几十头大肥猪了,那整头的鲸该有多重呢?

三是与牛羊比较。一处是“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说的是它的生活环境;另一处是“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说的是它的呼吸特点,这些都说明鲸与牛羊一样,属于哺乳动物。

四是须鲸与齿鲸比较。用“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说明它们所吃的食物不同,吃食物的方法也不同;用“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说明它们呼气的情形也不同。

比较可以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理解。让我们在阅读课文时好好地体会吧!

《新型玻璃》中的过渡

要让两岸畅通,必须在河上“架桥”;要把文章的上下段衔接起来,必须运用“过渡”。《新型玻璃》一文就很巧妙地用了过渡的技巧。

1、分类过渡。如第二自然段的开头:“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用“另一种”从第一自然段介绍的“夹丝网防盗玻璃”过渡到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的开头:“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用“还有一种”承接上面介绍的“非常坚硬”的玻璃过渡到介绍“变色玻璃”。这样的过渡承上启下,使文章的叙述顺当、自然。

2、想象过渡。如第四自然段用“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作过渡句,通过设想、想象的句子引出另一段内容来,把上下两段意思不同的内容连为一体,使文章的脉胳畅通。这样的过渡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3、设喻过渡。如第五自然段用“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这样的比喻,讲了噪音不好对付;接着又用“尽管……还是……”的句式来说明“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引到介绍“吃音玻璃”。这样的过渡也是通顺流畅的。

学会给文章的段落之间“搭桥”,使自己的文章过渡自然,文气贯通,这也是一个需要下力气学习的技巧。

《圆明园的毁灭》的“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堪称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却毁于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仅存的残垣断壁,诉说着百年的耻辱。《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是一篇教育学生树立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好教材。

1、惋惜之情。课文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个“!”表现了深深的惋惜之情。而课文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作结尾,首尾呼应,更是在痛斥侵略者罪行的同时,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中国人民而且全世界人民也深感惋惜。

2、赞叹之情。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先讲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讲圆明园的种种景点,两个“有……也有……”“还有……”“不仅……还有……”等句式突出了景点之多,而“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等句子充满诗情画意,突出了景点之美,说明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然后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其中的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它的“举世闻名”的确值得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

3、仇恨之情。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从“他们把园内……任意破坏、毁掉”,从“凡是……统统掠走”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侵略者的极度贪婪:从“实在……任意……”的句子中可以看到侵略者的极端残暴,毫无人性。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踏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狼牙山五壮士》的“壮”

《狼牙山五壮士》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

1、壮气惊人。在日寇“大举进犯”的严酷形势下,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艰巨任务。五个人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又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使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这都展现了革命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壮言动人。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一个“走”字,体现出他的判断之果断,态度之坚决,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当子弹打完时,班长带着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语言,充分表现了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

3、壮形感人。第二段塑造了五壮士痛击敌人的英雄群像: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胡德林和胡福才“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第四、五两段集中描写班长的英雄形象:负了伤仍指挥战斗;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群;带领战士以石砸敌,“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形象实在感人至深。

4、壮举撼人。狼牙山形状特别像尖利的狼牙,直指云天。山势陡峭,尤其是山顶路依山崖,笔直无底的崖壁令人目眩。而五壮士临危不惧,舍身跳崖,显得那样镇静:班长“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这惊心动魄的壮烈举动,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

《难忘的一课》中的修辞

《难忘的一课》一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突出了中心思想。

1、三处反复。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先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台湾教师“一笔一画地写着”“很认真,也很吃力”。第二次是“我”和孩子们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越来越“起劲了”。第三次是“我”和台湾教师握手话别时“激动地重复着”,心中涌现出无限的感叹。三次反复突出了文章的“魂”——深深的“光复”喜悦和浓浓的爱国情感。

2、两个对比。课文中用日本统治时代“不准许”学习祖国文字、讲祖国语言与台湾教师偏偏认真写中国字、说中国话,并且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来进行对比;又用礼堂两面墙上“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而现在是“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来进行对比,抒发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无比激愤、痛恨之情和对祖国的无限眷恋、钟爱之意。

3、一句反问。课文的最后以“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吗”这一反问句作结尾,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从“我”的深受感染出发,提出问题,激发读者深思,从而更加凸现了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在这里,言语不多含义深,一句反问力千钧。

《太空“清洁工”》的说明方法

《太空“清洁工”》是一篇科技说明文,讲的是太空“清洁工”的来历、作用和本领。它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1、数字说明法。如“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这里就运用了数字来说明它体积不大,却花费不小,价值不小。

2、诠释说明法。文章中对太空垃圾的概念就运用了诠释说明:“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设计寿命极限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3、比喻说明法。首先课题就是把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地球卫星比成太空“清洁工”。又如“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的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这句话里用“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来比喻太空垃圾的“横冲直撞”,说明它极大的破坏性。这些都是比喻说明。

4、拟人说明法。如“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清理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把太空“清洁工”当成人来写,能够像人一样去“抓”“牺牲”,同时把太空垃圾戏称为“捣蛋鬼”。

9.江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九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方式及欣赏活动,培养学生感受抽象美和以抽象的色彩、点线表达情绪的能力。

操作:能用不同的色彩、点线来表达特定的情绪。

情感:通过欣赏、交流讨论,激发创造精神,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欣赏绘画作品,体验色彩和点线变化的丰富,感受艺术元素所带来的特有表现力。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色彩、点线表达特定情绪。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水粉颜料、油画棒、水彩笔、画纸等。

作业要求:用简短文字写出特定的情绪,并且用色彩、点线表达。[注:线条的粗细变化、冷暖色块的搭配。]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画情绪》。板书课题:画情绪

2、情绪就是心情、心境。我们平时都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常见的有喜、怒、哀、乐。

3、你能找出和画面相同的情绪吗?[课件] 这些画中画了些什么?[点、线、面、色]。师小结:这些画没有直接画出大家的表情,而是用点线面色的组合表现了人物的情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画情绪]

二、创作与表现

1、哪些色彩、点线和形状可对应哪些情绪?进行讨论。[见课件] 在视觉刺激中,色彩最直接地…

2、欣赏范作。说一说画面中哪些色彩的搭配、点、线和形状可对应哪些情绪?[见课件]

3、画一画。听一段音乐想想作者表现的什么情绪,请你高举你的食指在空中画线条或形状:播放热情的音乐(欢快的节奏),柔和悲伤的音乐(江河曲),你又是用怎样形状的点线面?师生交流:说说画的点线面是怎样的?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长的、短的、急的、慢的、自由的、规则的)

4、情绪是一种个性的,自由的,因此每个人的理解都有差异,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同种心情可以用不同的画面来表现。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大师是如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的。出示凡高的《星月夜》。师:画中表现的是什么?是用什么颜色来表现的?你能感受到画家是怎么样的心情?生:不安、恐惧、旋转的星空让人感到画家对自身悲剧的预感。[见课件]

5、教师师范技法。

6、学生练习,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巡视。(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三、反思与评价

1、作业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2、作品交流,为什么有的作品缺乏表现力?

拓展:

1、来自大自然的色彩、点线面。[课件]

10.江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十

陈丹

本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五课的绘画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程,以学习绘画中的人物动态的基本知识为本课的主要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借助周末生活的情境设置中引导学生掌握人物动态表现的基本方法,并有意识地用这一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购所想,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周末生活的绘画中,人物的动态表现是难点,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作品欣赏,配合简笔画的人物动态图例解析等,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程中自我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主要从一下几点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体会反思:

1、情境设置:上课前,我通过交流学生从家中带来的周末生活的图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介绍照片所反映的周末快乐生活,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周末中喜欢开展的活动及所经历的或看到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2、讲授新课:画人物动态是本课学生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内容,也是本课的学习难点。在教学中,我通过学生带来的照片及教材中的图片、范作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周末中喜欢开展的活动及所经历的或看到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提示学生带问题观察,明确学习任务:如图片、作品中表现的是什么事情?相关人物的动作有什么不同?具体到人物的站、坐、蹲等不同动作所产生的不同姿势变化。学生在表现人物动态时,困难最大的是坐或蹲的不同动作表现。

3、人物动态分析:我通过简笔画游戏,让学生了解人物的结构的组成,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了解人物的动态变化基本原理,借助简笔画不失为一种化难为易的好办法。客服了学生的为难情绪,但是后面的画面分析没有让学生自主分析探究,主要还是设计时候欠缺考虑,今后要多在这方面努力探求,提高课堂效率。

4、交流感受,自主表现:虽然有了之前的分析探究基础,但是学生对人物 动态绘画表现还不是很熟练,通过看多媒体欣赏让学生尽可能的了解人物动态,并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模仿表现,探索发现。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体验来寻求动态表现,同学双人合作进行,互相交流、观察表现,激发了学习美术的兴趣。于是,我适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也来把自己周末里美好时光记录下来,一定非常有意义!播放音乐,学生创作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在作品展示这一环节,效果不是非常的理想,人物动态比较僵硬、画面不够饱满,因此教师指导方面还应该多加引导。

11.江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根据实际情况求商的近似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4-104-1

教学片段:

1.出示例13图

提问: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

续问:要求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应怎样列式?

板书:300÷45

一起计算,教师板书竖式:

接问:你有没有什么发现?(结果是循环小数)

2.指横式追问:横式上应该怎么写?

如果有争议,就请双方把理由说一下,再在四人小组里讨论。

交流:(1)这一题不能保留两位小数,也不能保留一位小数等,而要取整数商。教师随即擦去竖式中除到小数部分的商和余数。(板书:取整数商)(2)因为买7个足球要315元,超过300元了,所以买不到7个,只能买6个。

板书检验方法:45×7=315(元) 45×6=270(元)

3.把解答板书完整。

【解读】 有的学生受之前学习过的内容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保留两位小数,有的学生还怀疑是否题目中漏写了条件,但也有较好的学生知道要联系实际情况取近似值。因此,在这里很有必要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思考】 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计算并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值的思路,只有3名学生只除到个位就根据实际情况得到商的近似值。在教学时,我有意先选取除到小数点后3~4位,并且用“四舍五入”法保留1位、2位小数的做法到展示台上展示,学生很快能指出错误,在个别学生的指正下,基本全班学生能认识到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取整数商,并且再根据剩下的余数不够再买1个,要直接舍去得到最终的答案。

在这时,我直接在黑板这样的板书上指着商6.666说:“这时,我们就不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近似值,而是直接舍去小数部分,得到近似值为6。”

说完取商的近似值后,直接利用以上个别学生的发言板书检验的算式:45×7=315(元) 45×6=270(元)。

此时,我认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及知识经验,已经完全能够理解这样的实际问题,觉得已将“去尾法”讲解清楚,殊不知,这样的处理过于粗糙,既没有讲清楚“去尾”的真正意义,又没有真正领会教材的安排用意。

教材中出现这样的实际问题不仅仅在本节课,早在二、三年级学生就有类似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教材是从易到难,从浅至深,慢慢铺陈出“去尾法”和“进一法”。到了五年级上学期,又接触到了这样的实际问题,我心想可能是由于学生在那时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只是初步接触,完全理解这些问题还有困难,本节课让学生再次学习这些问题,效果会好得多。

课后我做了一定的反思研究,仔细观察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书本练习十三第14题),出现了两种解答过程:

(1)13.6÷4=3(次)……1.6(吨)

13.6÷4≈4(次)

答:至少需要4次才能运完。

(2)13.6÷4=3.4(次)

13.6÷4≈4(次)

答:至少需要4次才能运完。

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第一种解法在不学这节课前学生也能掌握,这种方法是学生们二、三年级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易于学生的理解,而第二种方法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方法之一。两种方法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比例大概为3∶1,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大纲,并没有出现第一种方法,但是在学生的反馈中出现得却很多。

这样的结果也就是说其实用学生在二、三年级的知识储备就已经可以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可为什么又在五年级出现呢?五年级出现这样的第二种方法又有怎样的意义呢?我想,这里面一定有编排者的特殊用意,教材中还有着我们所没能发掘的知识。

12.江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十二

《“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用诗歌的形式和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鸟类的环保主题。教学这篇课文,首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识字、写字,运用光盘中学习伙伴的交流作为引导提示;其次,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和光盘中的学习伙伴进行赛读、赛背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第三,引领学生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借光盘中的精彩动画将学生直接带入文中情境进行体验。

[教学环节的设计]

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识记字形,读背课文。将光盘中的师生活动和本班的师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光盘的示范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红领巾”真好》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教学光盘主要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1.利用光盘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播放光盘:展示画面,听一位学习伙伴交流观后感。

( 2)自由交流:看了录像,自己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3)播放光盘揭题。引导针对课题质疑。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光盘中活泼的动画片能迅速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帮助学生进行轻松、有序的学习。)

2.利用光盘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播放光盘:按电视老师的要求初读课文。

(2)播放光盘:给学习伙伴正音。

(3)播放光盘:和学习伙伴赛读课文,其间按电视老师指导读准“叽叽喳喳”等词语。

(4)放光盘:展示画面,引导理解“红领巾”是谁,感受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

(5)放光盘:观看电视师生引读第一节。

(6)师生引读第二、三节。

(7)同桌互相引读、试背。

(8)播放光盘:学生和学习伙伴赛背。

(设计意图:光盘中的老师指导学生对每一小节都进行了感情朗读,可让本班学生随机开展朗读比赛,有助于学生读懂、读好课文;而通过光盘中师生的引读示范过渡到本班师生的引读、再到同桌互读、互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背诵的积极性,提高背诵效率。)

3.利用光盘识字写字,掌握方法

(1)播放光盘:听学习伙伴谈识字方法。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播放光盘,游戏巩固识字:“开火车”、“抢读字”。

(4)播放光盘:听学习伙伴谈写字的注意点,看电视老师指导书写“领”和“跃”。

(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数笔画。

(6)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请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字。

(7)学生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光盘中的老师利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可直接播放让学生模仿;而光盘中的学习伙伴所提到的识字写字的方法,则可以和本班学生的交流互为补充。)

[我的执教过程]

在让孩子们和电视学习伙伴打过招呼后,这节光盘教学课正式开始了。

导入新课,笔者先播放光盘,电视上立刻出现了树林、小鸟和人类和谐相处的优美动画。发现此时孩子们一个个睁着大大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坐在座位上。看完动画,在学习伙伴的启发下,孩子们尽情地交流起自己的观后感受:“我觉得这座大森林太美了!”、“我看见了许多小鸟,它们真可爱!”、“动画中还有许多小朋友系着红领巾,他们可真精神啊!”……笔者知道此时孩子们都已被动画带入课文情境,便趁热打铁让他们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进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之中。

文本学习阶段,笔者先利用光盘引导孩子们进行初读。在电视老师提出初读要求后按下“暂停”键,让学生复述要求,并按要求自由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随后,笔者再次播放光盘,让孩子们听学习伙伴的朗读并默默跟读,随后进行评价。孩子们有的说:“我觉得学习伙伴朗读得很认真、也很整齐。”有的说:“学习伙伴读得很准确,没有读错的字。”还有的说:“学习伙伴只有六个人,我相信我们全班一起读,一定比他们读得更好!”呵,真够自信的。在几个回合的朗读后,学生已对文本比较熟悉了。在此基础上,笔者便开始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当“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笔者先通过播放光盘,让学生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分节赛读课文,并跟电视老师读“叽叽喳喳”等难读的词语。其中,在学习伙伴朗读第二节后,笔者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评价,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学习伙伴读错的词“捕捉”。笔者知道此日时的学生已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能这么快地找出错误的读音,既巩固了读音,又树立了自信心。笔者高兴地朝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随后,笔者再次利用光盘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直观认识到“红领巾”是谁,进而引导学生交流:“小鸟为什么夸奖‘红领巾’真好?”教室里顿时又热闹起来:“‘红领巾’来帮小鸟安家了,小鸟们都高兴坏了!”“‘红领巾’这么爱护小鸟,当然值得表扬!”“我们也要向‘红领巾’那样,做一个爱鸟护鸟小卫士!”……看到孩子们涨红的小脸和闪闪发光的眼睛,笔者知道此时他们已完全入情入境,当“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也完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了出来。

接下来是文本背诵环节。在这里不仅要教给孩子们背诵的方法,也要调动起他们背诵的积极性。笔者再次发挥了光盘的示范作用,首先引导孩子们观看光盘中师生如何引读第一节,接着笔者问孩子们:“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第二、三节呀?”“我!”“我!”……孩子们跃跃欲试。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笔者再让同桌同学学着互相引读、试背,教室里顿时乐开了锅。最后,笔者再次播放光盘,让孩子们和学习伙伴进行赛背,此时孩子们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已融为了一体。

在文本朗读、背诵之后,就到了巩固识字、指导写字的环节。笔者让孩子们在学习伙伴的启发下谈识字的方法、写字的建议;指导孩子们在电视老师指导下书写、笔者亲自范写后练习写字,并引导他们进行评价交流,发挥了光盘的示范、启发作用。

教学的最后环节,是主体参与、引导实践,即引导学生投入到爱鸟护鸟的实践活动中。他们的点子可真多:“我们决定制作一块宣传牌,上面写着‘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小组要搞一次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小动物!”,“我想设计一个漂亮的鸟巢放到树上做小鸟的家!”……整节课就这样在孩子们热烈的交流中结束了。

[我的执教感受]

通过运用农远资源中的教学光盘,笔者真切感受到了教学光盘中教学理念的先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和教学资源的丰富。它帮我有效解决了《“红领巾”真好》这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遇到的问题。

但是,教学光盘的使用并不是光盘内容的机械播放,也不是固定模式的全盘套用,关键在于教师有无精心选择和科学设计。这其中,讲究教学程序的合理安排,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善于预见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适时地利用“暂停”键、“播放”键和“快退”、“快进”键,空出大量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思考、讨论、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其一,在解决重、难点时“暂停”。识字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学光盘中师生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光盘中老师教读生字读音、学习伙伴提出识字、写字建议时,及时使用“暂停””键,让本班学生跟读识字,或根据识字方法识字、依照注意点写字等,这对于帮助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学好普通话、正确书写生字、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都能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其二,在情感体验时“暂停”。语文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入情入境,才能更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电视老师播放录像、引导体验时,及时按下“暂停”键,让观看光盘的学生们也来交流一下自己此时的感受,那么,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更快更好地进入情境,从而进行轻松愉快、自然有序的学习。

其三,在想象留白处“暂停”。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想象力的培养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利用光盘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目光去了解电视中学习伙伴的精彩想象,而要及时按下“暂停”键,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充分地交流、分享想象的成果。否则,只能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其四,在互相评价中“暂停”。这是加强电视中学习伙伴和本班学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方法。让本班学生在电视中学习伙伴的朗读、交流后进行评价找错。这样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和电视中学习伙伴的朗读比赛、对学习伙伴的评价找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比电视中的学习伙伴差,从而有效消除盲从的心理。

此外,对于教学光盘中无关紧要的内容(如学习伙伴的自由朗读、自由写字时间),可以用“快进”键跳过,甚至在教学光盘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程序或教学环节的修改;而对于教学光盘中有关学习重难点的内容(如电视老师对生字的书写指导),则可以用“快退”键和“播放”键让学生重复观看。

13.江西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十三

传神与魅力 ——中国画欣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 七年级 江西美术出版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概况。认识中国画的形式和内容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能对作品作简单的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尝试用毛笔进行简单的描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重点:对中国画精髓“传神写照”的贯穿反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分析 评价及“传神写照”的体现。教学准备:多媒体 笔,纸

教学流程:欣赏导入---实践探索---评价交流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期间有许多优秀的历史遗产保存至今。如:建筑、音乐、绘画、书籍和许多人文历史。今天我们要欣赏一些中国画,它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画种,是古代的人们传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精髓。下面请你们简单的把这一章节内容看一遍。(学生活动)

二)实践探索:

教师提问:刚才你们看的这些画都很精彩,是过去各个朝代的代表作。那么你在欣赏过程中是否发现这些画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不同?

1)引导学生发现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人物、山水、花鸟

教师介绍:艺术表现人类生活和精神,各个民族对艺术有不同的追求。追求传神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中国画尤其突出。传神要求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仅满足于外在形象的逼真,更重视对其神态于精神的揭示。

一、在人物画中,传神不仅要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且更要求表现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呼之欲出。播放视频《韩熙载夜宴图》

展示《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放大图片,详细分析展示全景图,教师讲解欣赏作品

展示全景图,教师讲解欣赏作品 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

学生尝试分析《李白行吟图》传神魅力如何表现

二、在山水画中,传神是通过意境表达出来的。所谓意境即赋予山川环境以不同的氛围与境界,传达的是画家的心境和愿望,是人与自然的合一。教师介绍《千里江山图》

﹡学生讨论分析:(山水)《渔庄秋霁图》《梅石溪图》

三、在花鸟画中,追求传神是要把花木鸟兽的勃勃生机表现出来,使作品独具某种情趣。﹡学生尝试分析:(花鸟)五牛图

教师提问:他表现了牛的什么特征、线条表现有什么特色 学生讨论:(略)

教师引导: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五头外型特征迥然不同的牛,表现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非常传神。线条精练有力度

简要介绍《荷花水禽图》《墨梅图》 教师演示一幅作品

学生实践,尝试表现其性格。教师评价:(赞扬为主)每一组选两张进行评价。简要介绍《荷花水禽图》《墨梅图》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也相信同学们对中国画一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你们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也有责任把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继承和发扬下去。

第二单元 空间的魅力(美术与环境)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导入,侧重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原理的教学,并提出贴近学生生活的不同学习方式,注意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

与小学5-6年级透视知识内容标准比较,本课教材适度规定了透视知识的深度和完整性,意在使学生获得一个在中学阶段学习美术的相应的造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原理。

2、掌握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空间关系的方法。

3、熟悉、理解生活中和绘画作品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提高审美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原理。

四、教学难点: 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空间关系。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六、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直观教学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透视学是绘画专业的一门技法理论,属自然科学。透视对于绘画的重要性犹如语法对于写文章,逻辑对于思维活动那样,是必不可少的。“透视”这个概念就完整的意义来说,应包括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我们所研究的是形体透视。

(二)新课:

1、透视的概念:靠放射状光线投射出来的图形。

2、透视学:是研究和解决外界景物投射到我们眼睛里的变形科学。

3、透视的现象:反映物体近大远小的现象或物体在空间中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

4、透视变化的必要条件: ①有三度空间;

②对观者必须是有远、有近。

5、远近变化的基本规律有三: ①属于直线方向的画法:平行直线要消失到一点,这个点叫消点也叫灭点。如:渐渐远逝的铁轨,纵深整齐的队列,道路两旁的树木等。

②物体大小变化:近大远小。例如看向远伸延的铁路,单看两条铁轨就是平行线消失到一点,看前后的枕木就是近大远小。

③平面方向的画法:平面要消失到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消线也叫灭线。“平面”这个概念要和平面形区别开来,平面是太无边际的。平面形是有限的。平面形向四周无限扩展即为平面。所以平面形包含在平面之中。

6、平行透视: 方形平面的两对边线,一对平行于画面,另一对 垂直于画面,故平行透视又可称作直角透视。如正对 我们眼睛的桌子、房子等。

7、成角透视:方形平面的两对边线,同画面所成两个夹角相加为90度角,两角互为余角,故成角透视又可称作余角透视。

8、焦点透视:在画面上把视点固定为一点,并且只有一个视向。

散点透视:在画面上存在多个视点或多个视向。如我国传统山水画常采用散点透视法。

9、平视、仰视、俯视:

10、视点、主点、视平线、消失点: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透视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原理和基本特征,希望同学们课后多注意观察,画出准确的透视图来。

(四)课堂作业: 在P8有几幅画都很好地利用了透视关系,使画面呈现了纵深感和立体感。请说说它们各自属于哪一种透视关系。

答案:

1、《拖船路的奥秘》属于焦点透视。

2、《德伊尔教堂》属于成角透视。

3、《静物》属于平行透视。

《生活中的标志——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标志——设计与生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西美术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制作课。标志是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艺术,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设计意图】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识别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程度,我主要采取启发讨论法,以大量实例为线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片及影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困难,本课利用大量的实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思路前提下,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特点、类型、用途,学习标志设计创作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审美观。【教学重点】

标志的应用分类、形象分类和构成手段分类。【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标志特点和用途,设计单纯明快、有创意的标志。【教学手段】

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图片,相关工具。【学具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标志图片、坐标纸等绘图用品。【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由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学生设计、教师指导、作业展评五个环节组成。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情景导入

1、看一看,说一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标志,它们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步行街、中国工商银行、城市地铁站等标志。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常用标志,它们各自起什么作用?(看一看,说一说,增强直观性。)

2、比一比:分小组比赛竞猜以下各种公共场所标志分别代表什么?多媒体课件出示禁止吸烟、安全通道、禁止行人通行等标志,每题10分,分数最高组为第一名。(小组比赛猜标志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标志的含义和特点。

标志与文字传达相比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直观性,对于需要迅速掌握信息并立即作出反应的事情,可以起到及时有效的作用。

标志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由直观性而产生的国际通用性,可以让使用不同语言的各国人民读懂并掌握。

2、走近标志的分类

用于国家标志如国徽、国旗。用于商品上的标志称商标,如李宁牌商标,奥迪汽车标志;用于各行各业的专业标志,如中国铁路的标志。还有各种交通标志、电视台标志、网站标志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初步了解标志的特点和分类。)

3、分析、欣赏图例(课件出示)

重点欣赏分析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各项体育图标的设计特点。

如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凤凰是吉祥永生的代表,高贵美好的象征。象征火炬接力把吉祥美好传遍全世界。

4、欣赏例作,归纳图案类型。(课件出示)欣赏三组标志设计例作,归纳图形规律。

⑴以文字为图案(如中央电视台百姓之家栏目标志)⑵以几何形为图案(如中国体育大学标志)

⑶ 以各种具体形象为图案(如世界野生动物联合会标志)

总之,一个好的图形标志要形象简洁明了,易识易记,有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形象独特,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该标志代表什么。(利用课件演示,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形象直观地了解图案设计规律。)

5、联系生活,标志创意举例 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为:选题、构思、构图、定稿、着色。如设计环保标志:①寻找最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元素(绿树);②由外形和特征产生联想;③对基本形进行图案装饰或有机组合;④对主题的辅助图形作构思联想(手的呵护);⑤变形与调整设计元素,最终合成标志。(联系生活,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创作标志的方法和步骤。)

三、学生作业

1、借助圆规和直尺,为学校第四届艺术节、第12届田径运动会、班集体设计一个标志。

2、要求:标志大小、形状、色彩自定,形象要鲜明、独特美观。

四、学生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怎样用符号表现明确独特的形象。发现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讲评和鼓励,以便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信息,互相启发。(理论联系实际,与身边事情联系,激发学生创作激情,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应用与审美价值。)

五、作业展评

展示设计较好作业,进行

表扬,录用后用来美化学校以鼓励全班学生。(通过作品展评,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使学生体验到美的价值。)

第四单元 可爱的吉祥物(设计与生活)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欣赏各种类型的吉祥物入手,使学生逐步掌握吉祥物设计的作用与意义。

教材中所列举的吉祥物,有的是用于运动会与博览会的,也有为企业形象所设计的。并介绍了吉祥物的设计特点和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吉祥物的形象因赋予人格化的魅力而更受世人喜爱。还示范了一个完整的创意稿设计思路:创意稿——设计定稿——分别画出一个平面造型与制作一个立体造型的吉祥物——小企鹅形象,使学生的学习思路简洁而直观。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吉祥物设计的作用、意义。

2、运用吉祥物的设计要求,为某一活动进行吉祥物设计,并能通过平面或立体的造型形式把吉祥物表现出来。

3、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了解吉祥物设计的作用、意义,掌握吉祥物的设计要求。

四、教学难点: 怎样设计吉祥物,并通过平面或立体的造型形式表现出来。

五、教学方法: 欣赏、引导、分析

六、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幸福与吉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愿望。当今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国际交流活动,如运动会、博览会等都会设计吉祥物以求祥和之意,祝愿活动圆满成功。

(二)新课: 出示图片: 提问:2008年我国北京举行奥运会,有谁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福娃。

教师明确:《福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以卡通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我们课本种,有1976年奥地利冬奥会,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等十几幅吉祥物图片。请问:为什么选择这些动物进行造型设计呢?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如“第八届世界杯拳击赛”,其理由是:(1)1998年是虎虎生威的虎年;(2)以重庆为中心的古代巴人崇拜的图腾是青龙与白虎,这种图腾是一种镇邪的吉祥象征;(3)“龙盘虎踞”,“虎背熊腰”是对老虎的赞美之词;(4)拳击运动比赛的激烈场面,犹如二虎相搏,兽王相争,胜负难分。以上所列举的与老虎有关联的因素都说明了在本次活动中选择老虎造型的理由。另外,在设计时,除关联性外还应考虑设计的独创性。

又如1990年北京亚运会:其理由是(1)90年是我国第一次举办亚运会;(2)熊猫是我国的国宝,用熊猫盼盼作为吉祥物表达我国政府和全国人民对此运动会的重视。

吉祥物要想使人乐于接受,首先得让人喜爱。感情上沟通了,就容易激发共鸣。在对吉祥物形象进行拟人化的艺术设计时,应强化其令人喜爱的形态特征和个性,赋予其人格化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表现,才能真正融入人们的感情世界。如成都六和豆浆吉祥物:选择以豆子来演变成六和豆浆的企业角色形象,这不仅在于它与企业经营内涵有很好的并联性,更在于豆子形象本身经过形象重塑后可赋予更多的意蕴内涵,从而有助于一个美好的企业形象的构建。

看到一个全身金黄透亮,脚蹬红色皮鞋,一脸俏皮神请,挥舞着双手极有亲和力的小豆子向你走来,谁都会对它产生一些惊奇,几分兴奋,万般关爱,感到生活犹如豆浆般的滋润和甜美,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圆满,从而激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情。勤奋工作,热爱生活,珍惜可贵的生命,享受美丽的人生。

1、设计的原则: 吉祥物的设计具有生动、欢快、喜庆的特点,为运动会设计的吉祥物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期盼,对人类生命力的崇尚,对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祈愿,具有鲜明的吉利祥和的文化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吉祥物的身影。吉祥物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1)关联性:密切关联设计主题;(2)独创性:新颖别致,个性突出;(3)拟人化:人格化的艺术处理;(4)亲和力:亲切动人,让人接受;(5)审美性:美感享受,令人愉悦。

2、设计的形式:(1)平面造型: A、可用手绘的形式完成。

B、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电脑来完成设计。

C、也可把设计好的吉祥物造型通过剪贴的形式完成。(2)立体造型: 在制作时可利用各种媒体材料来进行,如利用各种布料、毛线织品、橡皮泥、陶土等来制作吉祥物。

3、设计的步骤:(1)画出设计稿(2)给设计稿上色(3)完成立体造型

(三)作业:

1、为我校艺术节构思一个吉祥物。同学们大胆思维,可选择平面或立体的形式完成。

2、为下节课设计制作吉祥物准备所需材料。

(四)课堂小结: 当今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国际交流活动,如运动会,博览会等都会设计制作吉祥物,也有的企业设计吉祥物以代表其形象,以求祥和之意。同学们在构思吉祥物造型时,可以大胆创意想象。第五单元 画当年(红色摇篮)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取“画当年”这一主题,导入速写和淡彩画的教学。力求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去,提高学生以线造型和运用色彩的能力。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增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乐趣。教材分别介绍了铅笔速写、钢笔速写和淡彩画的技法和特点。并选登了四幅范画,它们均选自画家的优秀作品,画面线条流畅、色彩淡雅,生动地再现了延安宝塔山,大渡河铁索桥、三湾枫树坪、龙源口的骄人风采。

教材同时还选登了几幅革命遗迹、旧址的摄影图片,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图像资料。一方面能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以调动学生主动学好速写和淡彩画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速写、淡彩画的形式、特点及方法。

2、提高学生以线造型和运用色彩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旧址和当年斗争历程的向往和缅怀之情,加深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 了解速写、淡彩画的形式,掌握其特点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造型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欣赏、启发、讲解

六、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是毛主席当年写的一首诗词。历经了革命战争洗礼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而今仿佛在向人们诉说那段难忘的艰苦岁月。当我们前往这些革命圣地参观游览的时候,可尝试用速写或淡彩的绘画形式来表现革命的遗迹和旧址,再次展示其骄人的风采。

(二)新课:

1、欣赏: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的直接指挥下,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新时期的开始。延安宝塔山,大渡河铁索桥、三湾枫树坪、龙源口这四幅作品均选自画家的优秀作品,画面线条流畅、色彩淡雅。

2、速写: 速写是素描时间最短的一种,时抓住物体的特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素描作品。

风景速写是通过速写这一绘画手段来表现自然景色,以此开拓我们的视野,感知山水草木的精神,体会大自然的灵性,锻炼自己的绘画表现手法。

画速写应对你描写的景物的历史背景尽量多作了解,要有较深的感受,情景交融,才能画得生动、深刻。A、铅笔速写: 铅笔速写的特点是线条的浓淡、轻重、粗细可以随感觉而变化,层次感丰富,比较容易掌握。B、钢笔速写: 钢笔速写的特点是黑白分明,线条肯定,笔触流畅,由于其作品便于收藏保存,所以使用者较多。不足之处就是一旦落笔,便难修改。

(三)课堂作业: 根据课本中的图片资料用铅笔速写下来。

(四)课堂小结:

1、作业讲评:采取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通过欣赏革命历史旧址,加深了我们对当年斗争历程的了解和感受,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勤奋学习,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第六单元 传统纹样(传统的魅力)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对几组常见的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欣赏、引导学生接触并了解传统纹样及其独有的审美情趣,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解读传统纹样,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使之融入自己的生活。

学习传统纹样不仅是为了继承传统,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应用。所以,本课要求学生在了解和认识传统纹样的基础上,手脑并用将传统纹样装饰于日常用品,体会创意生活的乐趣。了解在人类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设计,设计是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传统纹样,感受传统的魅力,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投入到创意生活的活动中去。

2、学习图案纹样的组成形式,掌握自由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的基本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去美化自己身边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学习劳动人民质朴的审美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美源于生活,并更多地去了解和发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掌握自由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的基本特点。

四、教学难点: 如何来构思设计适合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

五、教学方法: 欣赏、启发引导、讲解

六、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七、教学时间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制作精巧,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中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遍布中国工艺美术之中,有其特殊的文化特色,只有了解传统图案纹样的风格特点及形成因素,才能对其继承和创新,并应用到现代图案中,进一步提高现代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传统纹样》。

(二)新课:

1、纹样的概念和种类: 纹样是指器物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装饰纹样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有不同的形式要求,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纹样组织形式,一般分为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三大类。提问:在小学我们学过什么纹样? 学生回答:……。演示各种类纹样

2、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的来源: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看到过什么样的纹样?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提问: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都来自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其一来自民间工艺;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其三来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和富豪商贾等,总之都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图案创作的源泉。

3、黑白纹样表现技法的元素: 点、线、面(1)点的表现技法: 点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点。以形状、大小相同的规则点作等间隔的疏密一致的排列,组成的线整齐有序。点的排列越密,感觉就越强,反之,感觉则减弱。如果将点由大渐小或由小渐大,由密到疏或有疏到密呈有规律的渐变排列,组成的纹样具有虚实感和空间感,点可以构成线也可以构成面。(2)线的表现技法: 线在图案纹样中应用广泛,变化无穷,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格、栏杆、花砖、花墙图案,以及腊染、蓝印花布、刺绣等民间图案,无一不见线的应用,具有强烈的民族民间风格。千姿百态的线,一般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直线,一是曲线,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3)面的表现技法: 面是图案的基本表现方法之一,应用颇为普遍。在传统图案中,汉代画像石就主要以面表现。民间工艺中的贴花、剪纸、皮影,在面的应用上也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具有独立完整性的纹样形式。除了自身具有独立的装饰价值外,它还是构成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的基础。单独纹样由于组织结构完整,形态自由,外形独立,可以自由处理形象,不受装饰空间外形的限制,因此又叫作“自由纹样”。作为有构成规律的单独纹样,常见的有适合纹样、角隅纹样和边框纹样。(1)适合纹样: 是在一定的外形内组织纹样,纹样的组织既要适合外形又要合理自然,达到图案形象、组织结构与装饰外形的完美统一。

(2)角隅纹样: 角隅纹样属于适合纹样的一种特殊形式,他要求严格适应两边,占住一个直角边。由于角内装饰空间较大,所以三角的弦边布纹成形可较为自由。它是用对称或平衡式的纹样,配置在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的边角上的一种纹样。(3)边框纹样:

边框纹样也是适合纹样的一种,只是它沿着一个特定形的周边作装饰,中间空地留出安排被装饰的内容。

5、单独纹样的基本组成方法:(1)对称式: 纹样上下或左右相同,同形同色、整齐稳重。(2)旋转式: 纹样由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运转。(3)均衡式: 不对称,纹样不同形、不同色、自由活泼。

6、制作步骤:(1)造型:□△◇○◣等。

(2)描绘轮廓骨式:十字形、米字形。(3)涂色:

7、制作方法:

绘画法、剪贴法、实物拼贴法。

(三)课堂作业: 选择一种制作方法设计一幅传统单独纹样。学生设计,教师巡回辅导。

(四)课堂小结:

1、作业讲评:采取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远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气魄浑厚,优美淳朴的彩陶纹样。在这些结构严谨,描绘细致,色泽鲜丽的彩陶纹饰中,先民们精心绘制了形态各异的花纹、叶纹、水纹、贝纹、方纹、网纹、纺织纹、鹿纹、鸟纹、鱼纹、人面纹、几何纹、明纹、蛙纹等,从中可以看出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因此,要了解和掌握传统纹样,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多细心观察。

课题:欢欢喜喜过新年(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过年,是中国人的大日子,每个人都盼望着能在与家人一起团团圆圆的过个年。在中国人的眼里,“年”里所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在上千年的岁月中,人们又为“年”加上了许多有地域特色的风俗习惯,使“年”文化变得越来越丰富。为了让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使学生不仅爱过年更了解“年”,我们开展了“欢欢喜喜过新年”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丰富的年文化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进一步感受多彩的年文化,像风俗习惯,神话传说,民间工艺等等,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也需要更多活动时间。温馨贺新年是让学生体验亲情、友情、乡情的活动。来试一试试让学生动手学习制作中国传统的手工艺,用来装点新年。班级新年会是将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的成果展示出来,让学生建立自信心,体验成功感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与中国年文化有关的习俗

2、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年文化。

3、了解元旦和春节的一些文化背景,感受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二)过程与方法

1、乐于参加新年活动,在拜年、逛庙会等与人交往的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

2、学习收集有关中国年文化的资料,从中感受到中国年文化的魁力。

3、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中国年文化的情趣 2.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3。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乡情。

教学重点:本主题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年文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乡情。教学难点:新年会的布置元素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1、准备工作:

A.搜集有关“年”来历,风俗习惯的等资料。B搜集对联,窗花,门神等素材,并分类加以整理。

C.在班内作一次调查访问,进一步了解周围的人对本次综合•探索主题策划课的看法。

2、活动实施过程

为本次活动确定主题和创意。对活动的形式、内容、规模、预期效果等制订一个活动方案。

A主题:主题应明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体现班级集体的精神面貌和奋斗目标,起到鼓舞和激励作用。B创意:创意应围绕主题,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文化背景,综合学生意见来确定,重在突出地方特色。活动现场美化布置的格调,可以是热烈、活泼、充满激情的,也可以是古朴典雅的,让人感觉温馨。C形式内容:才艺展示、文艺演唱、猜谜语、对对子、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表现样式。D策划人员的安排:这是确保活动成功的关键。下设美工组、后勤组、展示组等。E明确任务、分工:

F废物利用:美工组的同学提倡尽可能利用废物开发一些礼品,提倡环保意识。

教导指导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动手实践。根据学生的兴趣自己选择实践的内容,如:剪窗花、制作电子贺卡、写对联、制作灯笼等等。1.指导学生设计展牌。2.指导学生布置会场。

3.指导学生分工,如维持秩序,讲解员等等。4.指导学生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

5。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

四、课后反思: 创新与发展 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的成就,以及艺术家对中国画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2、能够从作品形式、作品等方面去评述艺术作品,并能深入挖掘作品意义,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评述作品及多方面的创新、融合及发展的能力。

3、通过作品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学习画家关心社会、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认识、评述中国画的创新以及发展成就。[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评述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成就。[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想一想:请结合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说说传统国画的表现题材有那些?(人物、山水、花鸟等)

(一)导入新课

中国画从古至今,在工具材料、技法、观念、表现手法、风格上不断创新,成果斐然,面貌日新。而现代中国画家能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广泛地反映时代风貌。许多过去不入中国画的题材与内容成为表现的对象,大大拓展了中国画的题材范围。

(二)作品欣赏

《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关山月

本幅作品是一幅巨作,但其意义并不在它巨大的幅面和一般作品所没有的特殊的创作背景,也不在它所表现的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而是通过它启发了后来许多山水画家的创作思路,找到了一个能在特定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创作题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

构图饱满丰实,笔墨厚重,气势沉雄博大,意境清新。作品汲取了西洋画的长处,注重光影的表现,又不失民族传统绘画的笔韵和诗境,在中国当代画坛上自辟蹊径,独树一帜。《转战陕北》石鲁

此画用墨奔放,用笔老辣,用色大胆,立意不凡.《红岩》钱松喦

画面以古拙、稳健、凝重、沉着、浑厚为主,把传统笔法中的“屋漏痕”发展到极致。在本幅画中,画家大胆地舍弃了无关重要之物,突出了岩石,而且改用朱红色,既深沉厚重,又有革命的象征意义,显示出画家惊人的创作能力。《灵岩涧一角》潘天寿

这是一幅是花卉与山水结合的独特形式,双勾重彩与大笔浓墨的写意画法的巧妙结合,为传统中国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洪荒风雪》黄胄

《群马图》徐悲鸿

徐悲鸿以画马驰名海内外。他画的马四蹄生风,独创一格,意蕴深刻,体现“天马行空”的思想境界和强悍豪放的艺术特色,也蕴含了画家对民族、国家能早日强盛的殷切寄托。本作品绘于1940年,画家正旅居印度,从报上得知中国军队在鄂北痛击了日本侵略者,喜不自禁,乘兴挥毫,画下了这幅佳作。《大丽菊》林风眠

本幅作品吸收西方油画表现光色的长处和西方现代绘画注重画面构成的特点,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画。

《蛙声十里出清泉》齐白石

本幅作品创造了现代画坛上以妙画传诗意的佳话。这本是听觉形象的诗句,要用属于视觉艺术的绘画来表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画面上看不到一只青蛙,却使人仿佛听到了原出群蛙争鸣的景象,真可谓意韵无穷,耐人寻味。

(三)课后小结

说说近现代中国画在那些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在技法、构图上中西结合,洋为中用)

(四)课后作业

上一篇:8个字名人名言下一篇:致参加工作员工的家属新年慰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