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精选11篇)
1.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 篇一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C 5、B 6、D 7、A 8、B 9、C 10、D 11、B 12、C
三、多项选择题
1、ABE 2、CDE 3、ACD 4、AB 5、BCD 6、BC 7、ABCD 8、ABC 9、ABD 10、ABDE
四、简答题
1、答:数量指标综合指数Kq
q??
q
10
p0p0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Kp
q??
q
10
p1p1
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2、答:平均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特定的权数的条件下。具体讲,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基期总值p0q0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报告期总值p1q1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列式证明如下:
Kq
?kpq?
pq
00
00
??
pq
q1
p0q0q0
00
?
1
p0
0p0
Kp?
?pq
pq?k
1111
?
?pq
ppq/?p
1111
?
10
?q
q
1
p1
0p1
3、答: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时期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时点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某一瞬间总量的时点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3)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的关系。
a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公式:x?
n
间断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
a1?a2a2?a3an?1?an
?f1??f2????fn?1
222?(间隔不等)
?f
11a1?a2???an
2?2(间隔相等)
n?1
4、答: 其计算公式为:
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的对比的结果,反映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二者的关系是: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基期水平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
五、计算题
128.2%
?113.45%,城镇物价上涨13.45%, 1、解:(1)城镇物价指数:
113%
124.3%
?116.39%;农村物价上涨16.39% 农村物价指数:
106.8%
112.9%
?27.3%,产品成本降低了72.7%。 (2)产品成本指数:
413.6%
2、解:(1)单位成本指数:p
pq??
pq
1101
?
46100
?96.04%
48000
?pq??pq
11
01
?46100?48000??1900(万元)
pq?
pq
01
(2)产量总指数:q
?
00
48000
?114.29%
4
q?指数体系:
q
1
1
?qp??q
10
10
0p0
?48000?42000?6000(万元)
11
p1p0
q??
q
p1p0
q??
q
10
p0p0
?96.04%?114.29%?109.76%
?qp??q
p0???p1q1??p0q1????p0q1??p0q0?
??1900?6000?4100(万元)
3、解: (1)三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
650?200?1050??105.74% 6502001938.69??111.020.951.10p
1销售价格上涨增加销售额=?q1p1??q1p1?2050?1938.69?112.31(万元) kp11qp=1?kqp?
qp?650?200?1200?2050?120.59% qp500?200?10001700
三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数=?q1p1??q0p0?2050?1700?350(万元) (2) 三种商品销售额总指数=1100
(3)三种产品销售量总指数=销售额指数?销售价格指数?销售量的增加使销售额增加的绝对额 120.59%?114.04% 105.74%
??1q1p1??q0p0?1938.69?1700?238.69(万元) kp
n3
b600600?n?580?620???600(人) 3a180?160?200?4、解:a???180(万元) b1?b2???bn?1b?n?1
c?a180??0.3(万元/人)?3000(元/人) b600
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为3000元/人。
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为3?3000元/人=9000元/人。
5、解:
平均增长量=?219.94(万吨) 5
a6860年平均发展速度:x?n??103.56% a05760.3
.5%-1=3.56% 年平均增长速度=x?1?103
6、(1)该地区粮食产量2002―六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x?
?f?xf?.033?1.052?1.06?104.3% 10(2)该地区生产总值:an?a0(x)n?1430?1.085?3233.21(亿元)
2.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 篇二
1 研究型教学模式概述
1.1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内涵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接受性教学方法而言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是借鉴科学研究方法, 与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 研究型教学模式至少具有以下内涵:一个是教学与研究的结合, 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结合。二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有机会参与研究工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三是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个学习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探索, 在教学科研氛围,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四是提供教师、学生研究问题的条件, 激发创新的欲望;与强调知识传授和注重知识蓄积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研究型教学模式体现了一种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创造能力为根本价值追求的教学模式[1]。
1.2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1.2.1 学生学习的探究性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设立课题, 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和观点,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实验、讨论分析来验证书本知识, 解决现实问题。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中, 科学研究思维方式得到练, 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提高。
1.2.2 老师组织的开放性
包括组织形式上的开放性和内容组织上的开放性。形式上, 要求老师不要局限于讲台上, 而是深入学生中间进行探讨和互动。内容上, 要求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中。在研究性教学中, 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的设计等都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而问题的解决和课题的研究需要大量依赖教材、学校以外的知识和资源。
1.2.3 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研究性教学模式十分强调实践。一方面, 教学内容和实际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进展, 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实际问题往往是学生课堂讨论问题, 和开展研究的起源, 研究型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 强调学生的实践, 注重学生的参与, 促进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深入社会, 鼓励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 科学研究和意见[3]。
2 统计学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统计学原理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教学过程中, 偏重于理论的阐述, 很少给予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导致很多学生不会运用统计学的思维和方法去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调查时, 不会选用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资料。
2.2 统计学原理课程内容安排缺乏对学生专业背景的考虑
表现为沿用老教材闭门教学, 无视工商管理、会计、营销、工业工程、经济学等各个专业的实际需要, 使其实用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失去了应用型学科的特色。
2.3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与统计软件应用的结合力度不够
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须借助于相关的统计软件 (如EXCEL、SPSS等) 来实现, 所以如何使用这些软件与掌握统计理论同样重要。在实际教学中, 统计软件的应用被忽视。
2.4 教师自身的统计学应用能力不足
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来到学校, 自身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 很少了解和掌握企事业单位、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是如何实现的, 因此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存在难度, 会出现“力不从心”, 教学过程中的统计应用也只能是一些理论上的应用。
2.5 旧课程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现有的考试形式仍然采用传统的考试形式的要求, 通过考试, 学生们倾向于采取机械记忆如何申请。
基于以上问题考虑, 现有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还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3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统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实施
3.1 教师提出研究型学习目标和要求
由教师根据教材建设问题的情况, 为学生提供的基本资料, 提出了研究的目标和要求, 指导学生根据情况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问题情境的创造应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鼓励他们获得更多的统计知识, 体验更真实, 统计更多的经验, 提高统计能力。
3.2 学生研究性学习
要求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初步想法, 自主地学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 积极地去发现和再创造。问题研究的目的, 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 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分析、讨论过程中, 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方法, 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3.3 老师引导
教师引导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环节, 它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但在研究型教学中不再是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采用启发式, 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也不再是简单地听或记, 而是在已经预习的基础上, 把所要探讨的问题与教师的提示相结合, 主动思考。加强师生互动, 实现教学相长。
3.4 组讨论
各小组分组讨论, 由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生共同对所有的成果进行分析汇总, 寻找规律, 对知识进行提炼与总结, 为下一步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3.5 社会调研
研究型教学模式不是局限于狭义的课堂, 而是以整个社会为课堂。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后, 围绕统计学学习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到一些典型区域进行调查研究, 有利于学生增加对问题的感性认识, 扩大思路, 提高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调查结束后, 形成调研报告, 全班交流, 组织答辩, 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3.6 总结、巩固和提高
这一阶段既要对前5个阶段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进行总结, 对学生在统计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态度、能力、信念给予确认, 对学生在学习和社会调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共同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进步的理念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 提炼问题,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拓宽思路, 体验成功和探索创新, 从而提炼和升华思维, 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3.7 统计学原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
研究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一个单独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 吸收知识, 应用知识,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如果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 从头到尾老师只有口头评价学生表现得很笼统, 能使学生参与是锅的任务, 只要参加了就行, 这样, 积极参与的学生会感到难以体现自身的成功与满足, 从而失去了继续探究的热情。我们的做法是, 教学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将学生参与研究型教学的表现经过量化纳入期末总评, 最终分数由两部分组成, 即期末考试成绩占50%, 学习过程占50%。
经过几年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 学生在课堂表现与课后任务的完成上都很努力, 学生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我们发现学生在知识的综合运用、科研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摘要: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其旨趣在于“教”和“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研究性的特征。本文分析了统计学原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统计学原理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统计学原理,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
参考文献
[1]L.C.霍尔特, M.凯斯尔卡.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278-308.
[2]刘正峰.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法律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 2011 (3) :79-83.
3.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 篇三
摘 要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体系复杂,概念抽象,入门难,学习难度大。针对高职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所具有的特点,为了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基本掌握现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熟练的进行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将理论是实际动手能力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在这里主要探讨针对高职学生的《会计学原理》的教法。
关键词 高职 启发式教学 实物引导法 模拟教学法 纠错法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学生和中专学生相比较,学习的基础和热情都相对较高,具备一般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但是又有它自身的独特的特点:
(一)高职学生成绩普遍偏低
高职学生高考中大都成绩不理想,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成绩偏低,基础不够扎实。
(二)高职学生自信程度不高
高中三年的辛勤付出,目的就是上大学,实现自己心中美好的理想。而高考的结果,与他们人生的理想相去甚远,这对于年轻的他们来讲,无疑是人生路上的第一个沉重打击。进入高职院校是他们与父母最无奈的选择,因此,高考失败的阴影在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无法迅速挥去,从而导致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在学习上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对生活悲观失望。
(三)角色转换较慢
高中三年中的课程学习压力很大,平时教师主要通过“灌”的方法进行知识教学;另外,加上繁重的课外作业,使同学们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进入高职院校后,学校的管理较高中宽松,班主任辅导员也不象高中老师那样每天关心那么到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变化,自学的要求较高,让学生突然感觉心里空空的,迟迟不能适应新的环境。
二、课程的特点
(一)概念抽象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最基础的全新的课程,课程涉及很多专业术语,对于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讲,要把相关专业术语理解透彻,有很大难度。简单的就拿会计六个要素来讲,学生觉得这些词语都很空,不能体会真正的含义,六要素之间的关系也不能很好的理解。特别是“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两个要素,有的学生学习一个学期下来都不能准确的理解其真正含义。再如,“资产”和“收入”两个要素,通过我多年的教学,发现很多同学经常把这两个概念混淆,误认为资产就是收入,收入就是资产。再如,如果要进行经济业务的处理,就必须掌握会计科目,同学们也很难理解每一个名称,每一个名称对他们来讲都是那么的抽象,很难真正理解会计科目的真实的含义。所以《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给学生的感觉就是抽象、空洞。
(二)入门难
由于本课程的相关术语很抽象,所以增加了学生入门的难度,另一方面就是本课程是一门让学生掌握方法的课程,由于那些抽象的概念,繁多的专业术语,从而增加了学生掌握方法的难度。如,在会计学中,很重要的就是进行账务处理,那就是要明白账户的结构,账户的增加在什么方登记,减少在什么方登记,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有好些同学直到学完也不能掌握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三、教学方法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特点,为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比较有利于高职学生学好这们课程。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有的人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也许整个课堂很热闹,到头来也可能仍是满堂灌。其实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不是启发式。所以在这门课程的的教学中,我重点注重教與学的互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注意将学生生活所熟知的会计现象与会计理论结合,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
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有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在用案例教学法,这种方法也得到了推广和运用,用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所以在决定用案例时,要认真的思考本案例运用达到了应该有的效果没有,案例本身不能太难,也不宜太简单。运用案例起码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运用案例起码要让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二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会计原理的教学中,有人认为这门课程很基础很原理,所以在讲解这门课程时,很少考虑用案例教学,但我不这样认为,恰恰运用案例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体会到会计的真正作用是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如:我在讲授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时,举一案例,张某和王某两人合伙创建了一家贸易公司,该公司最近发生了下列经济业务,公司的胡会计做了如下相应的处理:5月5日,王某将自己用于购买小孩玩具的300元作为公司的办公费用支出向出纳报支;6月28日,公司1-5月计提折旧均采用直线法,6月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给出问题是该公司会计人员在处理这些经济业务时是否完全正确,如果存在问题,你能否指出其违背了哪些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通过这个案例既让学生理解了理论知识,又很好的和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就觉得不会那么的空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实物引导法
实物引导法是以观察实物为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是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相关章节运用到。我在讲到相关内容的时候,我会把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带到课堂,让学生通过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同学们接受知识也快的多,印象也深的多,避免了内容的枯燥。
(四)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模拟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使用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按会计工作过程完成一整套会计核算资料,通过模拟实训达到仿真的效果。在模拟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细节的具体的问题,例如:记账凭证中的摘要栏目,同学们对经济业务的提炼能力还不是很强,可能摘要栏目内容怎么写要给予指导,通过学生自己填写、体验后才能真正明白摘要的意思;还有些同学粗心大意,在记账凭证内容中,将经济业务内容登记完后,剩下的空白栏也会忘记进行处理;也有可能学生在模拟时不小心就违反了会计的填写要求,随便在凭证、帐簿等资料上进行涂改、刮、擦,显得不严谨。那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在学生模拟中进行指导、提醒,用这种方法能让学生体会到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五)纠错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判断,分析结果是否正确。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我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是在编写会计分录时,不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是给出一些有问题的答案进行干扰,让学生判断。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程度很高,也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答案错在哪里学生也就很快明白了,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
教好任何一门课程,教学方法显得尤其重要,并且教学方法有很多,教学又无定法,做为教师如何将有效的方法运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方法的价值,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丽华.基础会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8.
[2]徐泓.基础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
4.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 篇四
总分: 100分 考试时间:分钟
单选题
说明:
1.按照经济内容分类,资产负债表属于_____。(4分)
(A)财务状况报表
(B)财务成本报表
(C)成本费用报表
(D)经营成果报表
参考答案:A
2.资产负债表表头的编报日期应填列_____。(5分)
(A)一定时期,如20XX年1月1日至1月15日
(B)一个会计期间,如20XX年1月份
(C)任何一个时点,如20XX1月15日
(D)某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如20XX年1月31日
参考答案:D
3.资产负债表内各项目的填列依据是_____。(5分)
(A)总账各账户期末余额
(B)总账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C)总账各账户期末余额和有关明细账期末余额
(D)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和明细账本期发生额
参考答案:C
4.反映某一特定期间财务成果的报表是_____。(4分)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利润分配表
(D)财务状况变动表
参考答案:B
5.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属于_____。(4分)
(A)财务状况报表
(B)财务成果报表
(C)成本费用报表
(D)对外报表
参考答案:D
6.编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_____。(4分)
(A)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
(B)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总结
(C)为债权人服务
(D)让职工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
参考答案:A
7.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基础是_____。(4分)
(A)发生额试算公式
(B)余额试算平衡公式
(C)基本的会计恒等式
(D)扩展的会计恒等式
参考答案:C
多选题
说明:
8.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_____。(10分)
(A)资产
(B)负债
(C)收入
(D)所有者权益
参考答案:A,B,D
9.影响存货入账价值的因素有_____。(10分)
(A)购货价格
(B)购货费用
(C)税金
(D)制造费用
参考答案:A,B,C
10.下列账户,期末结转后应无余额的是_____。(10分)
(A)产品销售收入
(B)生产成本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参考答案:A,C,D
判断题
说明:
11.预付的房屋租金,应通过“预提费用”账户记录。(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2.企业账面银行存款余额与开户行银行存款余额必然相等。(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3.收到应收账款50000元,款项存入银行,流动比率就会上升。(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4.费用就是成本。(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5.对实账户结账,不必编制结账分录即可进行。(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16.会计账户就是会计科目的名称。(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7.账户的右边就是增加方。(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8.限额领料单是一次凭证。(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9.由于记账凭证中用错了会计科目而造成凭证、账簿均发生错误,均应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20.“累计折旧”账户是费用类账户。(4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5.《会计学原理》课程实验指导书. 篇五
执笔人:邓红娟
一、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操作。
2、利用浙科财务会计软件进行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模拟操作。
3、进行手工模拟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4、通过手工模拟,熟悉和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具备初步的会计应用能力。
(二)实验要求:
1、每位同学按照指导教师分配的身份进行实验,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上网进行相关的会计活动操作。
2、每组1人~4人根据有关实验材料进行手工模拟。
二、实验设备及软件
(一)实验设备
服务器、交换机和PC机组成NT网络。
(二)软件环境
服务器采用Microsioft Windows 2000 Server 操作系统
学生客户端采用Windows 2000系统、IE5.0以上浏览器;
浙科财务会计教学软件
手工操作需要的各种实验器材,如: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
三、实验内容
1、编制记账凭证。
2、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
3、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四、实验方式
1、上机时每人一组,独立进行实验。
2、手工实验时,每组1人~4人分组实验。
五、实验步骤:
(一)电脑操作
1、进入浙科电子商务教学系统
2、登陆并注册
3、按操作步骤进行模拟操作
(二)手工操作
1、根据实验教材编制记账凭证。
2、根据已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
3、根据实验教材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六、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根据平时上课表现和实验操作、期末考试成绩计算出期末成绩,其中:
6.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 篇六
一、学生参与该课程的总体状况
本文对中国计量学院的2009级财务管理专业、2009级国际贸易专业、2009级市场营销专业、2010级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随机调查, 分别获得25份、23份、25份、22份有效问卷, 共计95份。
1. 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表现出专业差异化趋势。
总体看, “能经常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占30%, “有时主动参与”的为48%, “被动参与”的为18%, “从不参与”的为4%。相对而言, 财管专业学生比非财管专业学生在《会计学原理》课堂上表现出更高的参与程度与热情。这可能是由于该课程对财管专业学生比非财管专业学生重要性不同, 学生兴趣和重视程度不同, 也从旷课情况看出, 财管学生旷课 (21%, 平均旷课0.43节) 远低于非财管学生 (52%, 平均旷课1.25节) , 另外, 财管学生 (30%学生有“十分钟以上走神”) 比非财管学生 (38%学生有“十分钟以上走神”) 在有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上课。
2. 被动参与多, 主动参与少;
师生互动多, 生生互动少。从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看, 学生将独立完成作业、参与案例分析和请教问题等作为主要参与手段。学生更喜欢被动地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 “当教师在课堂发起讨论”时, 78%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 而22%的学生被动参与或从不参与;“当教师对全班提问时”, 只有7%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回答, “当问到是否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提出过疑问或质疑时”, 超过55%的学生从来没有过疑问或质疑, “当问到是否有旷课时”, 37%的学生曾旷课, 平均旷课0.84节, “当问到课堂上专心上课的时间”, 75%的学生只有30~35分钟或更少时间专心参与课堂。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 如在完成作业和案例分析时, 学生之间几乎没有进行过讨论、评论和交流。
3. 课上参与多, 课下参与少。
学生在《会计学原理》的学习中, 主要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的提问、案例分析、完成作业以及向教师提问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但是, 在课下预习、复习和课后实践等方面还做的不好, “当问到该课程课前预习”时, 有66%的学生“很少或从不在课前预习”, 而“当问到该课程课后复习”时, 有51%的学生“很少或从不课后复习”, 尤其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普遍反映实践操作教学太少。
总之,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课堂上学生不应只是接受者和被训练者, 更应是一个主动参与者、探索者。探索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地参与度, 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上课下互动、课内课外互动的教学氛围是决定《会计学原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原因分析
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表现出学习动机功利化、兴趣不足等问题。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源泉, 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内在动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是, “当问到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时”, 73%的学生有较低的兴趣和没有兴趣, 表现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当问到对该课程的学习动机时”, 49%的学生是为了获得学分, 26%的学生是为未来工作做准备, 14%的学生为了考证, 只有8%的学生表示有兴趣学习该课程, 被调查者多数为“90后”学子, 由于受到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和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等, 导致这些学生更看重现实, 多数是为了毕业和就业的目的, 来学习这门课程, 这势必影响了学习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2. 大学师生关系日渐“淡漠化”。
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86%的学生认为, 自己与教师的关系为“非常不熟悉和不熟悉”的状态。当前随着不良社会心态对校园侵入, 老师上课为了完成指标, 学生为拿到学分, 师生关系异化成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师生情意日渐疏远, 甚至为“零关系”。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 他们之间没有建立起良性的师生关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热情和信心。
3. 教师魅力尚需提高, 缺乏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魅力大小对于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该课程上, 44%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魅力或很一般。尤其是非财管专业学生有69%的认为教师没有魅力或很一般。可见, 教师魅力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对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只有33%的学生认为教师重要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另外, 有62%的同学认为, 教师存在过度使用多媒体,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度。
4. 教材选用与考核方式尚不足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30%的学生认为教材难度大、缺乏趣味性或案例引导, 没有相对合适的教材约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现在多数会计类教材侧重对会计知识的实用性讲解, 而缺乏对传授会计知识有启发的趣味性案例, 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教材的选用。另外, 对于课堂考勤方式, 62%的学生认为点名、提问、作业完成率这样的简单考核方式“不够好”, 应增加对主动参与教学的考核。
三、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建议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激发参与兴趣, 培养参与意识。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人生价值观的“去功利化”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导趣、设疑引趣、实习情景模拟等多种方法, 会计学原理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也有条件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培养参与意识。同时, 把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 详细地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登记, 定期进行评分, 加以公布, 强化学生参与意愿。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学校应采取改善师生关系, 将教师从喧闹的社会活动中拉到课堂, 使他们更加关注教学工作。作为教师, 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 不断地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 用自己广博的专业知识去征服学生,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尊重、信任学生, 与学生坦诚相见, 关心学生的职业发展, 多参与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的指导, 与学生建立广泛的联系,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3. 提升教师自身魅力, 不断完善教学方式。
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增加对学生参与课程的吸引力。自身魅力来源于个性和渊博知识, 因此会计教师应形成出具个性的教学风格, 例如把会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身边的发生生活事件, 通俗地把枯燥的、沉闷的会计知识讲解出来。应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 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热情, 通常可以围绕设计好的案例或者实习内容, 以分组方式组织学生课下准备, 课上以答辩方式进行讨论发言, 其他学生给予打分评价, 使得多数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案例或实习环节中来, 在合作学习中培育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
4. 允许学生参与, 选用适合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材。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应在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 采用能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穿插生动案例的有助于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材。
摘要:大学生课堂参与度是影响《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分析了该课程的学生参与基本情况, 发现: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表现出专业差异化趋势;被动参与多, 主动参与少;师生互动多, 生生互动少;课上参与多, 课下参与少;主要是存在学生学习动机功利化、师生关系淡漠化、教学方法与教材无法适应等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调查,对策
参考文献
[1]朱元午.关于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7, (3) .
7.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 篇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方法在金融、管理、证券、营销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运用统计方法和进行数量分析。《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为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统计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但从目前情况看,中职《统计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观念,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因此,在《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统计学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材,偏重理论讲述,忽视实际运用。目前的统计学原理教学目标,仍然强调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教学内容局限在概念、原理、公式推导以及数据计算等方面,不能与实际工作、现实生活相结合,致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乏味且对统计中的概念含义不能正确理解和区分,更不知该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感觉统计学毫无用处。枯燥的内容、单调的形式,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这种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一方面难以理解区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另一方面对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简单化,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职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差,对统计学中的概念、方法难以理解,有些任课教师也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消化,简单地按教材要求和顺序进行“填鸭式”的单一灌输,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不利于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也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积极性,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统计学原理》教学对策
1、调整《统计学原理》教学内容和目标
《统计学原理》发展至今,其内容已基本趋于成熟,主要包括基本概念、统计调查方式和方法、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几部分。在内容上的调整主要是根据专业要求的不同进行局部的选择和删减。在教学目标上,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基本概念方面,应把教学目标重点放在概念的识别上来,不要停留在字面的分析理解上。如指标与标志,各种调查方法等,只要学生能识别即可。对于统计整理和分析方法,教学目标应放在讲述统计整理和分析步骤的基础上进行实际问题的整理和分析方面。
2、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由于中职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不足,教师就必须进行充分的课前消化和准备,因此,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知识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精通各种理论和方法,要求教师经常深入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和掌握实训材料,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上好导语课,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统计课不要急于讲解实质内容,要讲述统计学的体系、特点,讲解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的用途,讲述学好《统计学原理》对学生今后工作的好处等,让学生对统计学有一个整体的基本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
4、适时采用实训教学法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在采用实训教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讲述基本概念时,可结合实例讲解各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能熟练地识别不同概念,进而针对企业的现实情况,就企业的各方面或全部进行统计指标的设计,讲清楚为什么要用这些指标,每个指标在企业评价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调查方法、统计整理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方面,可采用实例讲清调查、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再通过一些较小的,学生短期内能完成的调查任务命题让学生完成,有些可采取单人独立完成,有些可采取几人一组完成。通过学生动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统原理和方法。
5、适时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8.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 篇八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答:管理是指在一定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任务
答:管理的任务就是解决企业怎么做和愿意做的问题。
3.效率
答:效率是指“正确的做事”。
4.管理跨度
答: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者有效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5.决策
答:决策是指人们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制定若干个可行方案,从中选择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并会计实施的过程。
二、案例分析题
农建公司
农建公司成立于1976年,当时下辖12个乡镇建筑公司,农建公司成立目的就是为乡镇建筑公司服务,各乡镇建筑公司的人员是有各种木、瓦、油、钢筋等工种 组成,同时他们都是在农村实践中,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学的技术,对承建楼房工程缺乏知识和技术,同时缺乏大批的工程技术人员。鉴于这种情况,公司领导立即 决定组建技术培训中心。这个培训中心是由农建公司出资金和管理人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出教师的联合办学形式。校址选在城内南莱园。经过培训,为各乡镇建筑 公司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很快成为一只活跃在乡镇建筑企业之内的生力军;使12个乡镇建筑公司在农建公司的领导下,由只能盖单层结构砖混凝土房发展到能承 接高层住宅工程,进而发展到具有一定实力的建筑企业。建筑产值达8000多万元,固定资产达1000多万元。企业同时拥有了汽车队、安装队等多种配套企 业,同时培训中心每年培训没有学历的技术人员2000多人,使农建公司在此时各种经济指标达到了上级下达的水平,同时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达到顶峰阶段。但到了1992年,由于公司领导易人,实行了新的承包定位,使经营管理跟不上,上下脱节造成承包人得到了大量的实惠,同时便公司的财产如脚手架、模板等集 体财产转人私人手申,承包的工程大量赔钱,无利可赚,外债累累,债权、债务转到公司,公司多次同建设单位、材料供应商去法庭打官司解决债务问题,使千部职 工人人无信心,上级领导也对此很着急,多次更换一把手,但仍无回旋余地。仅有的一栋40M2的办公楼也被抵押借了贷款,在接洽工程上又多次受骗,100多 万元的合同保证金无法返还,造成流动资金短缺,企业无法正常生产。
至此,仅就从培训人才上,由前十年都是各乡镇建筑公司选拔优秀高、初中生来学习,到现在发展到培训中心无生源、无场地,最后解散了培训中心。企业中的大、中专生及企业骨干纷纷流人其他的建筑企业,使农建公司大量人才流入社会,公司已经没有了凝聚力。公司的产值降至1000多万元,利润为负数,工资到了无法 按时发放的局面。各乡镇建筑公司纷纷脱离了农建公司。他们之间相互联合,成立了具有一定资质和实力的建筑企业,同农建
公司竞争于市场之中,实力大大超过了 农建公司。
农建公司的车队当时有25辆大、小型汽车,到现在只剩下了一辆25吨汽车吊。原汽车由公司领导承包给了个体户搞运输,不到三年的时间个体户发了财,而归还 回来的二十几辆汽车全部报废,汽车的轮胎都被换成了不能用的旧轮胎。一个完整的、生龙活虎的汽车队就这样消失了。给公司造成很大损失,使部分人得到了实惠。
农建公司的安装队也是如此,由能承接钢屋加焊接工程,固定资产几百万元到现在只有6名工作人员、三台焊机和五间平房的资产。农建公司由组成、发展壮大到衰 落,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同时在用人方面,在一开始组建的时候,都由各单位调到一起,成立了具有一定凝聚力的核心班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人事关 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一个施工队的工长、保管、业务、会计都是队长的亲朋好友,但干实际工作的人,没有一个。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工地,更何况这么大的 农建公司?同时存在着一个岗位上一个人的工作量要由三个人去千的情况,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农建公司现在也在改革,在减员增效,但必定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 取得效益。
几度风风雨雨,农建公司历尽沧桑,正在拼搏、奋起。怎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重振雄威了怎样在建筑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振奋精神,重新立足于建筑市场之中呢?
问题:
1.企业失败关键在什么地方?请结合本案例说出你的观点。
9.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 篇九
【摘 要】 课程是专业的基本单元,是专业建设的“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及其体系设计是一门课程建设的基础,而如何进行设计,则取决于支撑专业建设目标的课程教学目标,所以,进行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而按照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模式是核心;按照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化、动态化、网络化的教材体系是载体;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过程考核体系的建立是导向。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 过程考核
一、构建以“夯实专业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目标
以专业建设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以“夯实专业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大众化教育环境下的大学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依据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上海电机学院(下文简称“我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注重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专业建设目标,确定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包括:一是人才层次定位——是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是职业岗位定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实务工作;三是知识结构定位——在复杂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职业岗位定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四是素质能力定位——应变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须具有的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按照技术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思维”(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会计学原理与实务》课程组根据这门课程作为财务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病:一是在教学内容安排的顺序上,注重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能力的培养;二是在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运用上,注重单一的课堂教学和统一性,忽视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学生的差异性;三是在课程教学内容掌握的考核上,注重知识记忆性和最后结果的测试,忽视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考核。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支撑专业培养定位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和教育理念落后于大众化教育下的教育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要求。所以,我校将“夯实专业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作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
二、构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以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会计学原理》课程作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这是会计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其次,大众化教育环境下的会计本科教育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各项知识的复合、渗透与有效掌握,如何让学生逐渐进入会计学课程的学习角色,如何使学生适应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会计学的知识殿堂。《会计学原理》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是至关重要的。
(一)按照课程教学目标服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原则,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笔者根据多年《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体会将《会计学原理》课程定名为《会计学原理与实务》,从一线实际岗位会计人员所需的会计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出发,结合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学科特点,遵循由浅入深、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激发兴趣到自主学习的原则,以知识、能力模块化的方式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重组为5个教学单元模块,构建了以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为模块的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1.会计学习入门。从介绍会计与会计职业开始,通过认识和填制原始凭证、认识会计账簿和科目、阅读财务报表等内容,引导学生进入会计学的知识殿堂,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思维方式与职业操守。包括:会计的初步认识与简单应用、资产负债表要素和利润表要素的介绍,拉近学生与学习会计的“距离”。
2.复式记账及简单应用。从介绍单式记账及其缺陷入手,引入复式记账产生的背景及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内容,通过一个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活动阐述会计对象并加深对复式记账法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内容即会计记录、会计系统和商业语言的书面报告的讲授进行必要的资料准备。包括:复式记账之基础与核心——账户与借贷记账法、账户与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以制造业经济活动为例。
3.会计记录系统。从会计工作的源头会计凭证入手,介绍会计数据的产生过程和会计业务流程,主要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包括:会计事项的载体与初步整理——会计凭证、会计事项的进一步整理与信息存储——会计账簿、会计系统之整合与流程——账务处理程序、账户运用规律之总结——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4.商业语言的书面报告。从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结合入手,阐述基本财务报表的编制前提和编制方法,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三类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包括:会计系统之控制——内部控制和财产清查、会计系统的“产品”与信息输出——基本会计报表。
5.会计实践的总结和凝练。让学生在掌握会计方法和会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主要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会计规范体系,明确会计是怎样一种活动,其产生与发展的动因是什么,并对会计学科分支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对会计的性质→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程序→会计方法→会计规范体系这一会计理论结构建立起初步的概念。
(二)适应大众化教育的特点,满足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课程教学模式
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通过感性认识的入门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讲授“会计知识入门”模块和“会计记录与会计系统”模块时,采用了“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观看有关凭证、账簿等实践活动,认识“账为何物”,使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开始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在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通过专项试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账从何来”。
2.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提炼和总结,通过理性认识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深入学习。笔者在讲授“复式记账及简单应用”模块和“商业语言的书面报告”模块时,则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包括参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流程、资金运动过程、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实践活动,清楚“账有何用”,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三、构建立体化、动态化、网络化的教材体系
按照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构建立体化、动态化、网络化的教材体系。教材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配合教学内容重组与完善,《会计学原理与实务》课程组在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3本教材。同时还编写了《会计学原理与实务案例分析集》并开发了一套“网络版会计仿真情景模拟操作”系统。
(一)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基础会计》主教材
该教材以简单的经济学常识和实际生活中大家喜闻乐见的事例、案例引导学生入门,以最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本构成和作用为切入点,逐步讲授会计循环,以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种教材体系和内容的安排,让初学者不至于一开始就因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如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目标、会计原则等枯燥的会计理论而对会计学丧失兴趣或产生畏惧心理。
(二)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基础会计专项实习与习题集》和校内印刷的《会计学原理与实务案例分析集》辅助教材
以此配合《基础会计》主教材的有关教学内容,随着教学进程通过案例分析、每章小结、研讨交流、模块测试、专项试验等形式,满足了模块化的“循序渐进,边讲边练”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习》辅助教材
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系统,在学习完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并掌握会计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和各种会计方法后,通过对一个企业一个月完整的业务模拟操作,不仅使学生对会计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和各种会计方法有了一个连续的、完整的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大量的会计业务操作,达到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会计意识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财务会计学》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开发了“网络会计仿真情景模拟操作”系统
网络会计仿真情景模拟操作,角色转换掌握企业经营业务流程。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会计业务在企业整个经营环境下的流程,使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企业和工作岗位并进入工作状态,《会计学原理与实务》课程组开发了一套以掌握会计业务流程为主的“网络会计仿真情景模拟操作”系统,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和业务性质,确定几个虚拟角色并给定相应的工作空间,定出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并制定其工作流程,对一个企业的会计业务按照实际工作中的流程进行网络化账务处理。该系统既可以由一个学生模拟多个角色,按照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根据会计业务的要求,不断切换角色完成,也可以由几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校内会计情景模拟实验室完成。前一种操作方式有利于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去完成;后一种操作方式,更加逼近实际,并有利于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四、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过程考核体系
以综合运用能力为考核重点,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过程考核体系。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实际上是教与学的指挥棒,它将直接引导教师如何去教和学生如何去学的方向。目前,学生厌学除教学内容不实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外,恐怕课程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机制不科学、不合理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过程考核体系。
(一)在考核内容上理论与实践并重
为达到培养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之目的,应减少知识记忆性的考核,增加通过综合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来考核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通过实际操作来考核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在考核方式上过程重于结果
为避免期末突击并一次考试定终身带来的知识掌握不扎实和缺乏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弊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不懈努力,以上述教学内容考核改革为基础,改革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平时作业(习题、专项模拟实训、案例)、单元模块和学期综合分三部分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并分块加总确定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三)在考核机制上,增设模块考试门槛
首先,保证学习过程,作业完成率必须达到80%,否则取消其参加模块考试和学期末综合考试的资格;其次,作为重视能力培养的保证,在模块考试前采用实地考评并通过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否则取消其参加模块考试和学期末综合考试资格。●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占国.以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打造精品课程。会计之友,,(12).
10.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 篇十
关键词:CDIO,《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引言
全球已有几百所大学成功实施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的学生具备各种实际能力, 深受社会和企业欢迎。《会计学原理》课程尽管不属工程类课程, 但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同样可以吸取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精髓, 将基于项目训练的“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中, 取得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现状分析
1.课程性质。《会计学原理》是大学会计学的入门课程, 也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讲授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今后从事财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材状况。一直以来, 会计学原理的教材普遍是以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为主, 体系几乎千篇一律是从会计的发展过程着手, 到会计要素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再到会计方法的传统章节安排模式。无法体现“以培养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接受能力。
3.课程教学的现状及效果。改革前, 我们基本是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书面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偏重理论教学, 忽视实践环节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改革的目标与总体思路
改革前, 我们均在第一学期开设会计学原理。但学生刚走出中学校门, 一下子难以适应原理性和技能性均较强的课程教学, 所以总体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多数学生甚感吃力, 达不到预期教学目的。所以, 如何在CDIO的教育理念下, 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使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 更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课程不仅理论性强, 实践性也很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能力的培养, 我们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目标与总体思路是:运用CDIO教学理念, 注重知识和能力间的关联,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多种能力 (如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领导能力、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 适当减少常规课堂教学时间, 加强实践环节的项目训练, 将CDIO理念反馈到理论和项目教学环节设计中。表现为理论和项目教学计划、项目内容、实现项目的方式和评估等各个环节的衔接和统一, 在项目训练和内容的选择上将相应的知识和教学目标联系起来, 明确各个项目环节的实现目标和基准, 将明确的执行和评估方式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培养目标联系起来。
三、改革的具体措施
1.调整了会计学原理课程开设的学期。针对大一学生刚从中学到大学思维模式还很难一时转变的现实情况, 我们将原本第一学期开设的会计学原理调整到了第二个学期。为了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起对会计学专业的认识, 初步形成会计的思维方式, 我们在第一个学期开设了会计学专业导论。帮助学生逐渐进入会计学课程的学习角色, 适应会计学课程的学习, 引导学生进入会计学的知识殿堂。这样学生在第二学期接触会计学原理的时候, 就能轻松面对了, 也更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重新设置和确定了教学目标。CDIO改革后, 会计学原理的课程目标既包括专业知识要求, 又强调能力提升要求和素质的培养, 由原来的传统教学转换为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多种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我们认识到:“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 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人文素质。为此, 我们确定了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具体包括: (1) 确定本课程在教学大纲及相互支持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功能, 即应使学生获取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 (2) 设计实现的项目。使学生在一体化的教学大纲的设计实现经验中获取业务知识和职业能力。即设计支持本课程的教学项目 (二级项目) , 明确教学项目的实施应该使学生获取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力和态度 (素质)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经济管理理念, 树立会计职业的思维方式。
3.根据2010级先行改革专业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项目体系构建方案重新制定《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大纲。本大纲分理论教学和项目教学两个部分, 分别从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能力素质方面进行了制定。
4.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重新设计, 构建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一是取消与本课程功能无关的教学内容, 二是取消某些陈旧过时的会计核算形式与方法, 三是在保留原有的必要的实训外, 增加系统的手工会计模拟实验项目, 而总学时不变。为此我们确定本门课程分成理论教学和项目教学两个部分。理论部分以会计认知、会计主要工作任务、会计核算的方法与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为主要内容, 具体分成12个教学单元 (见表1) 。项目部分则以某一企业12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 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完成从凭证的审核与填制到账簿的登记、对账与结账直至会计报表编制的总个过程, 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相点评和学习, 以使学生能够掌握手工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将所学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通过手工模拟,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更好地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根据大纲要求对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1) 采用理论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通过课程项目体会“做中学”, 有效地利用实训与项目教学。为了实现上述预期教学效果,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与项目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环节, 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 手工会计的基本程序、技能和方法。理论教学结束后, 学生进入四周的项目教学环节, 通过对一小型企业基本业务的处理, 体验手工会计系统的运行过程, 掌握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从而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将理论与实践问题相结合, 通过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各种专业技能与方法的能力。 (2) 采用“自主学习”开放式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以问题为核心, 提高自己获取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3) 采用“团队教学”法, 引导学生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 团队成员间建立起信任和责任感, 提高个人和人际间的交往能力, 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 通过团队项目的完成, 逐步树立起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思维方式与职业操守。
6.建立起与改革目标相匹配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 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学科知识, 个人、人际交往能力, 实际业务能力的考核。
以往考核往往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CDIO理念强调的是对全面学习效果的考核, 强调理论、实践与能力考核的并重, 既要考核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 也要考核学生个人、人际交往和职业能力。为此我们建立了以下具体考核模式。 (1) 考核内容:1) 侧重于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2) 侧重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2) 考核方式:由平时考核、项目考核、期末测试三个部分组成。1) 平时考核 (20%) :主要采取提问、作业、团队任务完成方式。2) 项目考核 (30%) :对会计手工项目的完成情况和项目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考核, 强调过程重于结果。3) 期末考试 (50%) :期末闭卷笔试, 强调知识的运用和技能。
四、改革成效与经验
本课程按照CDIO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后, 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程大纲规定的基本理论知识, 而且也加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提高了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全方位思维能力等, 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树立系统思维, 系统地帮助学生培养个人及群体的学习习惯。我们从历届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 一个很严峻的现实是:许多学生处于极其被动的学习状态。其真正问题是缺乏学习动力, 缺乏系统安排时间的能力, 不知道或不去思考课程间的连结关系, 从而不能有效地达到学习的整体目标。通过改革, 我们使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知识的习惯, 帮助其树立起系统思维的方式, 并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思维方式的指引。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改变长期以来填鸭式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认识。会计学原理是大学会计学的入门课程, 然而绝大部分大一新生在学习该课程时, 经济学、管理学知识一片空白, 实践知识知之甚少, 更谈不上对会计实践的感性认识。因此, 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改革中我们将会计知识融入到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活动和资金运动中讲述。使学生先对会计本质、会计信息与会计环境互动关系等有清晰认识, 再来教授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等过程。课堂上引入诸如互动式教学、团队教学以及项目教学法,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课堂氛围活跃, 主动思考讨论问题,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效果良好。
3.通过企业手工会计模拟项目的“做中学”, 改变长期以来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会计是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纯粹课堂教学是不行的, 从会计专业的第一门课开始就应该与实际紧密联系, 让学生了解实际与理论的区别和差异, 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明白如何把握和关注重点。我们通过项目的“做中学”使会计学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 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互动式教学和项目执行过程中, 学生也初步认识了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等。
4.编写出了与改革目标相适应的会计学原理教材。教材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其体系和结构的安排合适与否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我们教学团队编写出了与改革目标和新的教学模式相匹配的会计学原理教材, 同时还编写了会计学原理项目实训辅助教材。内容和体系的重新调整更有利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为会计学原理的良好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红志, 等.基于CDIO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项目实践[J].高教论坛, 2009, (4) :25-27.
[2]杨飏.基于CDIO理念的《社会调查方法》教学改革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9) :98-99.
[3]阎守华.CDIO模式下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改的探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9, (5) :474-477.
11.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 篇十一
《会计学原理(本科)》课程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连续性,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新的会计年度开始时,应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账簿的更换。2.账户由 借方 和 贷方 两部分组成。3.西汉“四柱清册”中的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个方面,相当于现代会计术语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利用“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的平衡公式,结算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4.原始凭证按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 自制原始凭证 和 外来原始凭证。5.普通日记账是用来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日记账。它对企业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序时、逐笔进行登记,因而也称为 分录簿。普通日记账的账页格式有两栏式和多栏式两种。
6.1494年,意大利人卢卡·巴却里(Luca Pacioli)出版了 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又称《数学大全》)一书,书中详述了复式簿记的原理和运用方法,后在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为会计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7.企业的经济业务虽然复杂,但从数量变化来看,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的结构也相应划分为两个基本部分: 借方 和 货方,分别用于记录资产和权益项目的增加和减少。
8.会计的数据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特点,能够综合反映已发生或已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便于信息使用人了解和考核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为 企业决策 奠定基础。
9.记账凭证按其适用范围的不同分为 收、付款凭证 和 转帐凭证。10.查找记账错误的方法一般分为 全面检查 和 局部抽查 两种。
11.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就是确定财产物资实际结存数量的核算方法,即规定各种财产物资的收入、支出、结存在账簿中的记录方法,包括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制度
12.到目前为止,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式记账法,一种是复式记账法。
13.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权益融资,二是债务融资。此外,还有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临时占用的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资金。
二、名词解释题 1.资产负债表
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2.账户
是指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载体 3.永续盘存制
也称帐面盘存制,就是通过设置存货明细账,对日常发生的存货增加或减少进行连续登记,并随时在账面上结算各项存货的结存数并定期与实际盘存数对 比,确定存盘盈盘亏的一种制度 4.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5.会计分录
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6.复式记账法
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培养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式。7.结账
所谓结账就是在会计期未(月末、季末、年末)将本期内所有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以后,计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8.财务会计报告
又称财务报告,是指单位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情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9.利润
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 10.记账凭证
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1.利润表
指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12.费用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13.权责发生制
指企业应当按照取得收入的权利和承担费用的责任来确认各项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14.科目汇总表亦称“记账凭证汇总表”。
定期对全部记账凭证进行汇总,按各个会计科目列示其借方发生额和货方发生额的一种汇总凭证。15.会计账簿
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16.实地盘侟制是平时只在账簿中登记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期未,将通过实际盘点确定的实存数做账面结存数,然后再倒推算出本期减少数的一种方法。
三、单项选择题
1、收款凭证左上角“借方科目”应填列(A)科目。
A.银行存款
B.材料采购
C.主营业务收入
D.财务费用
2、规模较小、业务量小而单一的单位,一般采用的核算账务处理程序是(A)。A.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B.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C.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D.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3、“生产成本”账户的期末余额表示(B)。
A.应在下期分配的制造费用
B.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在产品成本 C.生产过程中未完工产品的材料费用
D.生产过程中未完工产品的人工费用
4、借贷记账法的静态平衡是指(C)。
A.余额的差额平衡
B.发生额的差额平衡 C.余额的总额平衡
D.发生额的总额平衡
5、用以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记载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会计凭证是(A)。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收款凭证
D.付款凭证
6、本年主营业务利润50 000元,其他业务利润10 000元。营业利润4 500元,营业外收支净额1 200元,则利润总额为(B)。
A.7 200
B.5 700
C.6 000
D.4 500
7、《会计法》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由(D)。
A.单位会计主管人员负责
B.总会计师负责
C.由编制财务会计负责
D.单位负责人负责
8、某会计人员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入账时,误将300元填写为3 000元,而记账凭证无误,应用(C)予以更正。
A.红字更正法
B.补充登记法
C.划线更正法
D.黑字更正法
9、科目汇总表所汇总的范围是(C)。
A.全部科目的借方发生额
B.全部科目的贷方发生额
C.全部科目的借方、贷方发生额
D.全部科目的借方、贷方余额
10、下列项目中,属于投资收益的是(B)。
A.存款利息收入
B.债务利息收入
C.租金收入
D.固定资产清理收入
11、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经营成果最终要归属于所有者权益,所以将(B)归类到所有者权益账户
A.投资收益
B.本年利润
C.营业外收入
D.主营业务收入
12、按照平行登记的原则,发生的经济业务在相关的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中的登记方法是(B)。
A.由总账过入明细账
B.由明细账过入总账 C.先记总账后记明细账
D.各自独立登记
13、“应付账款”账户的期初余额为8 000元,本期增加额为12 000元,期末余额为6 000元,则该账户的本期减少额为(D)元。
A.10 000
B.4 000
C.2 000
D.14 000
14、某企业销售产品8万元,购买单位支付货款5万元,余款暂欠,本期实现的销售收入是(A)。
A.8万元
B.5万元
C.3万元
D.13万元
15、能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的经济业务是(A)。A.经批准某企业收回投资,以银行存款支付 B.购入材料一批,货款未付 C.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的货款 D.将现金存入银行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ACE)属于在资产负债表列示的项目。
A.应收账款
B.主营业务收入
C.短期借款
D.管理费用
E.未分配利润
2、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E)。
A.填制单位的名称
B.原始凭证的名称 C.填写凭证的日期
D.经办人签名或盖章 E.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3、以下会计等式正确的有(ABCDE)。
A.资产=权益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E.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4、关于对会计概念的理解,以下正确的有(BCD)。A.会计以货币作为唯一有效的计量手段 B.会计核算要求连续、系统、全面、综合 C.会计核算采用一系列的方法 D.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 E.会计的目标是为了核算
5、“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可按下列项目进行明细核算:(ABE)。
A.工资
B.职工福利
C.劳动保护费
D.办公费
E.社会保险费
6、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组织形式时,其优点主要有(ABC)A.简明易懂,使用方便
B.记录详细,便于分析和查对 C.账户对应关系清晰明了 D.简化核算工作量
E.适用于业务量较大的单位
7、在财产清查中,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清查的资产主要有(ABC)。
A.库存商品
B.固定资产
C.库存现金
D.银行存款
E.往来款项
8、下列错误中,可用划线更正法的是(AC)。
A.在结账前,发现记账凭证无误,但账簿记录中文字或数字登记有误 B.发现记账凭证金额错误,并已登记入账
C.发现记账凭证金额错误,原始凭证无误,记账凭证尚未登记入账 D.发现记账凭证科目错误,并已登记入账 E.发现原始凭证上科目错误,并已登记入账
9、记账凭证可以根据(BC)填制。
A.账簿提供的某些数字
B.原始凭证
C.原始凭证汇总表
D.经济业务的内容
E.累计凭证
10、下列(BC)在性质上都属于跨期摊配账户。
A.管理费用
B.预提费用
C.待摊费用
D.应付福利费
E.营业费用
11、下列单据属于原始凭证的有(ABCD)。
A.收料单
B.领料单
C.借款单
D.支票
E.对帐单
12、下列经济业务不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的是(ABDE)。
A.从银行提取现金
B.收到投资者投资存入银行 C.宣告发放股利
D.以银行存款偿还欠款 E.债券转换成股本
13、下列属于资产、负债等额同增的经济业务是(BD)。
A.预付供货方材料款
B.收到购货方预付的货款 C.收到购货方的应付账款
D.购进材料、货款未付 E.供货方发来材料结清预付购料款
14、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的账页格式适用于(AD)。A.库存商品明细账
B.生产成本明细账 C.应付账款明细账
D.原材料明细账 E.长期借款明细账
15、下列费用中属于销售费用的有(ADE)。A.包装费
B.咨询费
C.排污费
D.展览费
E.广告费
五、简答题
1、试比较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不同之处。
答:权责发生制是指即凡属本期已获得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算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问款项是否付出,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收付实现制是指凡属本期收到 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凡本期未曾收到的收入和未曾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2、什么是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试述“物资采购”账户核算的内容和结构。
答: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通俗说,就是取得时的投入或支付的金额。除购买价外,还包括如包装费、运费、保险费、挑选整理费、仓储费、流转税(增值税除外)等存货的附带成本。
物资采购‘账户属资产类别的账户,用来核算企业购买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据以计算材料的采购成本。其借方反映购买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货方反映按实际采购成本转入“原材料”账户借方的数额。借方余额表示尚未运到或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成本。为了具体反映各种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应按照材料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3、会计核算主要有哪些专门方法?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答:会计核算的方法(专门方法):
1、调协会计科目与账户:对会计对象内容进行归类和监督
2、复式记账:两个或以上账户相互联系地记录经济业务
3、填制和审核凭证:提供记账依据,明确经济责任
4、登记账簿:系统的归依和汇总
5、成本计算:计算耗费
6、财产清查:保证信息真实、准确、相符
7、编制会计报表:传递和报送会计信息 关系:
1、经济业务发生后,行要取得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按照设备的会计科目和账户,利用复式记账来填制会计凭证
3、根据会计凭证来登记会计账簿,并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长计算
4、通过财产清查方法对会计账簿加以核实,在确保账目相符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
4、简述总账与明细账的联系区别,说明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的要点
答:明细账是总账的备查账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总账是根据明细账的发生额和余额填列的
2、货币资金包含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
3、除2点以外,总账均为一级科目,明细是总账下设的二级科目或者三级科目。平衡登记的要点是:记账金额和记账区间必须一致。
5、何谓未达账项?它一般包括哪几种情况?
答:未达账项是指在开户银行和本单位之间,对于同一项款收付业务,由于凭证传递时间和记账时间的不同发生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会计事项。未达账项有四种情况:
1、企业已经入账银行尚未入账的收入事项;
2、企业已经入账银行尚未入账和付出事项;
3、银行已入账企业尚未入账的收入事项;
4、银行已经入账企业尚未入账和付出事项。
6、简述利润分配的顺序。
答:企业每年实现的净利润,首先弥补以前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六、业务题
要求:根据下列业务编制有关的会计分录。
1、某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4,000元。
借:库存现金4000 货:银行存款4000
2、采购员王强从财务科预借差旅费2000元,现金付讫。
借:其它应收款-王强2000 货:库存现金2000 3、5天后王强到财务科报销差旅费1800元,余款退回企业。
借:库存现金200 管理费用-差旅费1800 贷:其它应收款-王强2000
4、从某企业采购材料一批,价税款合计数为23400元,该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货款及税款未付,材料当日未运达企业。
借:在物资途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 货:应付账款23400 5、3天后上述材料运抵企业,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20000 货:在途物资20000
6、以银行存款如数支付上述购买材料的货款及税款。
借:应付账款23400 货:银行存款23400
7、从车间领用材料一批,总价值8,000元,其中生产产品直接耗用7,000元,车间一般耗用1,000元。
借:生产成本7000
制造费用1000 货:原材料8000
8、分配本月工资费用20,000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12,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3,000元。
借:生产成本12000
制造费用5000
管理费用3000 货:应付职工薪酬20000
9、以现金支付本月应付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20000 货:库存现金20000
10、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1680
制造费用700
管理费用420 货: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2800
11、对外销售产品一批,不含税售价总额30,000元,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货款及税款未收到。
货:主营业务收入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
12、结转上述已销产品的实际成本25,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25000 货:库存商品25000
13、收到上述已销产品的货款及税款,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35100 货:应收账款35100
14、摊销应由本月负担的保险费等4,000元。
借:管理费用-保险费4000 货:待摊费用4000
15、计提固定资产折旧8,000元,其中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6,000元,厂部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2,000元。
借:制造费用6000
管理费用2000 货:累计折旧8000
16、以银行存款5000元支付产品广告费。
借:销售费用-广告费5000 货:银行存款5000
17、以银行存款支付某金融机构的手续费1000元。
借:财务费用-手续费1000 货:银行存款1000
18、支付企业因发生非常事故的赔偿费1,200元,以存款付讫。
借:营业外支-赔偿费1200 货银行存款1200
19、结转本月主营业务收入3万元。
借:主营业务收入30000 货:本年利润30000 20、按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金4000元。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金4000 货:盈余公积金4000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会计学原理(本科)》课程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就是确定财产物资实际结存数量的核算方法,即规定各种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结存在账簿中的记录方法,包括 永续盘存制 和 实地盘存制 两种制度。
2.企业的经济业务虽然复杂,但从数量变化来看,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的结构也相应划分为两个基本部分: 借方 和 贷方,分别用于记录资产和权益项目的增加和减少。
3.记账凭证按其适用范围的不同分为 收、付款凭证 和
转帐凭证。4.查找记账错误的方法一般分为 全面检查 和 局部抽查
两种。
5.会计的数据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特点,能够综合反映已发生或已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便于信息使用人了解和考核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为
奠定基础。
6.到目前为止,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 单式记账法,一种是 复式记账法。
7.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 权益融资,二是 债务融资。此外,还有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临时占用的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资金。
8.1494年,意大利人卢卡·巴却里(Luca Pacioli)出版了《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又称《数学大全》)一书,书中详述了复式簿记的原理和运用方法,后在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为会计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9.普通日记账是用来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日记账。它对企业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序时、逐笔进行登记,因而也称为 分录簿。普通日记账的账页格式有两栏式和多栏式两种。
二、名词解释题
1.利润表:指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2.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 经济利益的总流出。3.资产负债表:指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4.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5.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是指单位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6.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7.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就是通过设置存货明细账,对日常发生的存货增加或减少进行连续登记,并随时在账面上结算各项存货的结存数并定期与实际盘存数对比,确定存货盘盈盘亏的一种制度。
8.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式。
三、单项选择题
1、会计报表中有关报表项目的金额,其直接来源是(C)。
A、原始凭证 B、计账凭证 C、账簿纪录 D、日记账
2、“四柱清册”的平衡关系是指(A)。
A.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B.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C.旧管+开除=新收+实在 D.旧管-开除=新收-实在
3、下列经济业务中,能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是(B)
A.收回货款 B.以存款归还借款 C.分配利润 D.从银行借款
4、本年主营业务利润50 000元,其他业务利润10 000元。营业利润4 500元,营业外收支净额1 200元,则利润总额为(B)。
A.7 200 B.5 700 C.6 000 D.4 500
5、月末,企业实际可动用的存款数额应是(C)。
A.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 B.银行对账单的余额
C.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调节后的余额 D.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中的较大数额
6、某企业销售产品8万元,购买单位支付货款5万元,余款暂欠,本期实现的销售收入是(A)。
A.8万元 B.5万元 C.3万元 D.13万元
7、销售产品一批,货款金额共计为叄万零捌元伍角整。在填写发票小写金额是,应书写为(C)。
A.¥30 008.50元 B.30 008.50元 C.¥30 008.50 D.¥30 008.5元
8、账户余额一般与(A)在同一方向。
A.增加额 B.减少额 C.借方发生额 D.贷方发生额
9、“生产成本”账户的期末余额表示(B)。
A.应在下期分配的制造费用 B.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在产品成本 C.生产过程中未完工产品的材料费用 D.生产过程中未完工产品的人工费用
10、用以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记载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会计凭证是(A)。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收款凭证 D.付款凭证
11、不能作为记账依据的是(D)。
A.发货单 B.收货单 C.入库单 D.经济合同
12、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经营成果最终要归属于所有者权益,所以将(B)归类到所有者权益账户。
A.投资收益 B.本年利润 C.营业外收入 D.主营业务收入
四、多项选择题
1、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E)。
A.填制单位的名称 B.原始凭证的名称
C.填写凭证的日期 D.经办人签名或盖章 E.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2、任何会计主体必须设置的账簿有(ABCE)。
A.现金日记账 B.银行存款日记账 C.总分类账 D.备查账簿 E.明细分类账
3、下列费用中,能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有(ABC)。
A.原材 B.生产工人工资 C.生产工人奖金 D.车间购买办公用品 E.制造费用
4、“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可按下列项目进行明细核算:(ABE)。
A.工资 B.职工福利 C.劳动保护费 D.办公费 E.社会保险费
5、任何会计主体必须设置的账簿有(ABCD)。
A.现金日记账
B.银行存款日记账
C.总分类账簿
D.明细分类账簿 E.成本账簿
6、下列单据属于原始凭证的有(ABCD)。
A.收料单 B.领料单 C.借款单 D.支票 E.对帐单
7、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BCD)。
A.客观性 B.相关性 C.明晰性 D.可比性 E.安全性
五、简答题
1、简述总账与明细账的联系与区别,说明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的要点。
答:明细账是总账的备查账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总账是根据明细账的发生额和余额填列的,2、货币资金包含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3、除2点以外,总账均为一级科目,明细是总账下设的二级科目或者三级科目。
平衡登记的要点是:记账金额和记账区间必须一致。
2、何谓未达账项?它一般包括哪几种情况?
答:未达账项是指在开户银行和本单位之间,对于同一项款项收付业务,由于凭证传递时间和记账时间的不同,发生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会计事项。未达账项有四种情况:(1)企业已经入账银行尚未入账的收入事项;(2)企业已经入账银行尚未入账和付出事项;(3)银行已经入账企业尚未入账的收入事项;(4)银行已经入账企业尚未入账和付出事项;
3、会计核算主要有哪些专门方法?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答:会计核算的方法(专门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对会计对象内容进行归类和监督
2、复式记账:两个或以上账户相互联系地记录经济业务
3、填制和审核凭证:提供记账依据,明确经济责任
4、登记账薄:系统的归集和汇总
5、成本计算:计算耗费
6、财产清查:保证信息真实、准确,账实相符
7、编制会计报表:传递和报送会计信息
关系:1.经济业务发生后,先要取得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和账户,利用复式记账来填制会计凭证
3.根据会计凭证来登记会计账簿,并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长计算
4.通过财产清查方法对会计账簿加以核实,在确保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
六、业务题
(一)根据下列某工业企业部分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国家投资200 000元,已存入银行。2.以银行存款4 800元支付本季的房屋租赁费。3.提取现金150 000元并于当日发放职工工资。
4.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费6 000元,其中车间应负担1500元。
5.购买A材料500公斤,单价100元,货款50 000元已通过银行付款,运费100元,以现金支付。
6.向锦江公司销售B产品400件,单价3000元,货款1200 000元未收。
7.仓库转来本月发出材料登记表,本月共领用A材料价值60 000元,其中车间领用50 000元,其余为厂部领用。8.预提本月银行短期贷款利息1800元。9.以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5000元。
10.职工李某出差归来,报销差旅费250,交回多借现金250元。
(二)要求:根据下列业务编制有关的会计分录。
1、某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4,000元。
2、采购员王强从财务科预借差旅费2000元,现金付讫。3、5天后王强到财务科报销差旅费1800元,余款退回企业。
4、从某企业采购材料一批,价税款合计数为23400元,该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货款及税款未付,材料当日未运达企业。5、3天后上述材料运抵企业,验收入库。
6、以银行存款如数支付上述购买材料的货款及税款。
7、从车间领用材料一批,总价值8,000元,其中生产产品直接耗用7,000元,车间一般耗用1,000元。
8、分配本月工资费用20,000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12,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3,000元。
9、以现金支付本月应付工资。
10、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福利费。
11、对外销售产品一批,不含税售价总额30,000元,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货款及税款未收到。
12、结转上述已销产品的实际成本25,000元。
13、收到上述已销产品的货款及税款,存入银行。
14、摊销应由本月负担的保险费等4,000元。
15、计提固定资产折旧8,000元,其中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6,000元,厂部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2,000元。
16、以银行存款5000元支付产品广告费。
17、以银行存款支付某金融机构的手续费1000元。
18、支付企业因发生非常事故的赔偿费1,200元,以存款付讫。
19、结转本月主营业务收入3万元。
20、按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金4000元。答:
1、借:现金4,000
贷:银行存款4,000
2、借:其他应收款—王强2,000 贷:现金2,000
3、借:现金200 管理费用1,800 贷:其他应收款—王强2,000
4、借:物资采购2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 贷:应付账款23,400
5、借:原材料20,000 贷:物资采购20,000
6、借:应付账款23,400 贷:银行存款23,400
7、借:生产成本7,000 制造费用1,000 贷:原材料8,000
8、借:生产成本12,000 制造费用5,000 管理费用3,000 贷:应付工资20,000
9、借:应付工资20,000 贷:现金20,000
10、借:生产成本1,680 制造费用700 管理费用420 贷:应付福利费2,800
11、借:应收账款35,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
12、借:主营业务成本25,000 贷:库存商品25,000
13、借:银行存款35,100 贷:应收账款35,100
14、借:管理费用4,000 贷:待摊费用4,000
15、借:制造费用6,000 管理费用2,000 贷:累计折旧8,000
(三)根据以下经济业务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1、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机器一台,原值50000元,已提折旧10000元,按净值入账。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推荐阅读:
电大统计学原理二06-30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复习11-16
统计学原理复习思考题08-04
(统计学原理)职业技能答案10-17
统计学课程08-22
卫生统计学课程简介06-19
《统计学》课程培训的感受08-03
统计学课程论文题目12-05
应用统计学第五次作业09-14
统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