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石油贸易分析(8篇)
1.中俄石油贸易分析 篇一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们的联系体现在多个领域,对于这种长时间的联系从中形成的默契是两个国家在合作中所需要的良好条件。这种条件为两国在日后有关于经贸合作领域上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从一九九四年到现在,两个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因为彼此真诚合作使得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江泽民同志执政期间,两个的合作范围不断地扩增。由于长时间的合作,中俄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高度的信任,它们是彼此的战略合作伙伴。所交往的范围从最开始的政治关系延伸到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等等范围之中。在经济贸易方面,两国的贸易总额预计会在二零一五年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突破一千亿美元大关,并且在二零零二年在这个基础之上在翻一番,两国的贸易数量达到了质的飞跃,从而推动两国的经济贸易结构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俄罗斯和中国都是世界贸易打过,在世界贸易的领域之中两国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直到二零一三年中俄双边的交易总额达到了683.2亿美元,中俄两国不论是从总量还是从各国经济之中所占据的分量来看,都对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影响作用。所以对于两国经济日后的发展方向与如何发展展开研究,不仅仅是对于两个国家,甚至是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两国贸易高速发展,双方的交易额度差持续增大,这种中俄两国贸易的结构问题收到了越来越多学者以及研究专家的关注。2016年,中俄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661.1亿美元,增长4.0%。其中,中国自俄罗斯进口总额280.2亿美元,减少2.0%。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总额380.9亿美元,增长9.0%。到2017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总额为411.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7%。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总额为428.76亿美元,同比增长14.8%。使中俄贸易之间的逆差持续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俄贸易结构的发展变化,通过两国的贸易结构所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成为未来两国继续合作、进行贸易结构调整的一项依据,这样可以促进两国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还反映除了我国对外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我国目前的贸易结构层次较低,在国际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贸易的结构以及产业结构都有待优化,所以,通过对于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进行研究,可以使我国自己的产业进行优化升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在贸易结构方面找到值得借鉴的地方进行自我的对比。
二、中俄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俄贸易发展不平衡性问题
中俄两国贸易发展出现的不平衡问题已经持续了很久,表现在中俄两国的贸易发展不平衡,中国大多处于超出地位。这种问题的出现时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中俄两国的学者对两国之间出现的贸易摩擦、两国不同的贸易政策、两国商品的互补结构等等问题展开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不平衡问题的应对政策。例如:开发中俄两方的合作方式以及新的合作渠道,大力加强两国之间的投资水平与投资力度,加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来减弱贸易的壁垒、不断的调整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等等。目前中俄两国各自的发展水平都不高,在合作之中,有能力的大型企业的参与比例较低,所合作的领域有极大的限制,贸易方面也落后于国际惯例等等问题,这都需要两国统一崭新进行解决,而最佳的解决方法就是为两国之间贸易的合作找到新的方式以及渠道。
(二)中俄贸易结构的互补性问题
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在最开始的过程之中,中国主要向俄罗斯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能源等初级产品,两国之间商品的结构比较互补,竞争性不强。但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快速成长和科技程度的一高,产业制成品在对外贸易的比例逐步增大,尤其是机电产品的比重不竭上升,鼎力的鞭策我国出口商品布局举行转型与优化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得到最近几年来两国贸易都处于上升趋势的结果,两国买一也在不断觉得加强合作、产业间贸易成为了两国贸易最主要的发展模式,我国的贸易优势比较集中在小家电、农产品、服装等粗加工哈工业,而俄罗斯的贸易优势主要体现在石油煤炭、航空军工等能产业上,两国有较强的互补性。而能引起两国竞争的行业主要是五金、珠宝、塑料以及其他行业方面。两国在互助当中,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拿手和上风,来不竭的在原有的互助范畴之长进行扩展,从而增进两国商业的多元化成长,扩展两国互助扶植动员商业范畴的成长。
(三)中俄产业内贸易问题
国家之间贸易能够可持续发展收到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的影响。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缓慢、发展水平较低,主要是因为两国的产业结构不同,技术发展的水平不同,各自在国际中的分工不同,处于国际中的地位不同等原因导致的。中俄两国贸易发展的过程之中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要想使得两国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大理的发展两国产业内贸易。对两国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可行性以及获利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两国的贸易发展应该打破已有的静态的贸易产业,全面发展内贸易,在这个基础之上寻找应对的策略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来推动产业内贸易的高速发展。最近几年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密切,但是两国的贸易结构并没有因为贸易规模的扩大而实现优化。尽管两国的贸易集中度比较高,但是从整体来看,两国的内产业贸易发展水平一般,经济发展模式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着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速度。
(四)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
虽有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俄两国对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设想,其中不仅存在政治关系、资源互补、地缘优势等等积极因素,同样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例如;双方缺少自信、贸易逆差、假冒伪劣等等问题。根据现在的情形来看,两国应该一同克服困难,大力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程。两国对外贸易的布局要举行优化改良,其内容包罗:(1)对产业布局举行优化这个监视来看,其进程便是操纵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上风,来代替第一产业的进程。(2)从财产技术含量这个角度来看,商业布局优化便是将资金、和技术知识麋集型财产所占有商业布局的份额扩展,将劳动力麋集财产所占有的份儿逐步缩小的进程。(3)从商业商品布局这个角度来看,商业布局的优化便是从初级产品占有上风的征象逐步转变为产业制成品的演化进程。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阶段看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发展程度越高,他的产业结构所需要优化的速度也相应月快。贸易结构的优化不仅仅要处理好以上的三个方面外,还要根据全球的发展趋势以及各个国家自身的发展程度,从把握贸易商品结构出发,来解决谁谁负责生产、生产数量为多少、生产那种外贸产品以及外贸商品要用那种方式进行交换等等问题,不断优化各个部分在贸易结构之中所要发挥的作用。不断地优化贸易结构这条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重视经贸发展以及为人民谋福利的理念,不断的加快地区经济以及国家整体经济的前进步伐,将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发展。
三、中俄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俄贸易数据分析
二零一二年中国和俄罗斯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一同提出二零一六年两国贸易额度要实现六百亿到八百亿美元的奋斗目标。按照此刻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规模,在二零一六年中俄贸易总额实现一百亿美元的方针。如果从二零零五年作为基础基数,在以后的四年里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增长率要保持在百分之三十以上,毫无疑问,在二零一五年中国和俄罗斯的交易额度将达到八百亿美元。在二零一六年就可以达到一千亿美元。但是需要克服的问题是,从二零零五年开始,是否能保持每年的增长幅度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俄罗斯对于商品以及劳务的需求潜力有多大,经济能力是否会不断上升,中国对俄罗斯的进口以及出口是否会有新的增长点?这些都是中国和俄罗斯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
我们要正确的知识中俄在贸易往来种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也可以成为非规律性因素,例如:我国够卖俄罗斯生产的军工产品以及核电站项目的技术设备等等,这种购买意愿并不会每年都存在,这就可以说是贸易发展种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中国和俄罗斯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的合作,能否维持增长的是由,主要还是商品贸易以及服务贸易的潜力所决定的。
(二)中俄双方经济来往产品情况分析
1.机电产品
现在,俄罗斯所出产的家电有相称一部分的数目必要被裁减。根据调查,大部分的彩电需要进行更新。俄罗斯对小家电、空调和电冰箱的需求非常兴旺。最近十年来,俄罗斯所生产的一半的收割机以及拖拉机无法使用,设备的报废率达到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所以对于农业机械、农业工具要进行更新并且建立起新的维修机制。俄国木工机械的加工设备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对木材只能进行初步加工,所以对于这类产品,俄罗斯的需求潜力很大。
2.建材产品
由于俄罗斯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升温,所以对于建材的需求有显著的上升趋势。俄国所需要的保温材料之中百分之其实要依靠进口,门窗材料有百分之五十五依靠进口,水暖器材有百分之六十七依靠进口,胶合板有百分之六十依靠进口。金属瓦有百分之七十五依托入口,其他必要大量依托入口的质料有油漆、屋面质料等等。3.纺织服装
就现在来看,俄罗斯每年对于服装以及纺织品的消费总额大约在360亿美元,其中包括床上用品、丝绸、服饰、鞋类、浴巾、枕巾等等。俄罗斯自己的纺织设备陈旧、工艺也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国民需求,所以主要依靠进口。
4.家具
按照俄罗斯专家的展望,在将来五年中,俄罗斯对家具的需求会增加五到七倍。俄罗斯家具生产所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就是设备陈旧,设备的老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其中有百分之四十的设备的使用时间已经长达二十多年。所以俄罗斯生产家具的中密度板百分之八十五都是依靠进口,高质量的尤其以及贴面材料也是以来进口。而中国要想将大量的家具出口俄罗斯,所需要客服的困难就是迎合市场所喜欢的设计风格。
5.农产品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年下滑,这和农产品的需求产生矛盾,但是从欧洲进口的成本又相对偏高。现在,单单是东远地域,肉和肉类成品缺口40万吨,每一年食粮的缺口80万吨摆布,生果缺口40万吨,蔬菜缺口40万吨,奶和乳成品缺口60万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蔬菜又百分之八十需要从黑龙江省进口,而进口的价格是国内同类商品价格的四到六倍。
(三)中方市场对于俄方产品特点
从将来五到十年来看,中国对俄罗斯的一些商品的需求具备持续性和增加潜力。中国市场对于俄罗斯的很多商品,包含基数产品的需求,不单单具有持续性的特点,而且还能够预测出所含有的增长潜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对于能源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的保持增长趋势。因为中国经济的成长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是油、电力和天然气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能源入口的国米也会延续增大。以石油为例。2012年中国进口石油9043万吨,2013年为9132万吨,2014年为9243万吨,2015年为9435万吨,2016年为10324亿吨,2017年为2.3亿吨。中国国对于是由进口方面主要采取多元化的战略,不过嗯哦那个俄罗斯进行是由进口是战略种的重点。在过去的六年中,我国进口俄罗斯石油的数量在不间断的增长,从这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俄是由贸易拥有着广阔的贸易前景。中国和俄罗斯将会痴线天然气管道、石油管道、电力网的对接,所以在这部分中俄两国的贸易领域一定会进行扩张,如果日后石油价格进行上浮,那么两国的贸易总额将会更加可观。
2.俄罗斯的核工业基数设备对于我国有着庞大的需求。从我国的能源计谋方面来看,对核能举行开辟与操纵,扶植更多的核电站是我国在持久扶植当中的计划,而在这一方面,俄罗斯具备很大的上风和出口本领,可以或许向中国供给手艺装备。
3.俄罗斯的木材行业十分强大,而中国恰好需要这方面的材料。目前看来,中国将近一半的木材都需要进口,而俄罗斯恰好有能力来满足中国这一缺口。知识俄罗斯对木材的采伐以及出口方面有着限制措施,从而使得两国的木材交易收到政策的制约,但即便如此,中国对俄罗斯进行的木材交易总额还是逐年增长。
4我国对俄罗斯的有色金属、质料、矿产品、话费和煤炭等等商品的需求只会不竭增添,不会削减,并且在较长的时间内这类需求不会消逝或是削弱。中国的需求极大,而且具有足够的支付资金,而俄罗斯也有相应的供给能力。
5.俄罗斯的大型电站设备和大型工程建筑机械中国也有相当大的需求。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基础建设以及房地产的开让是政府以及企业进行投资的热点,而俄罗斯的大型工程机械恰好可以在这一方面实现价值。
6.中国对于很多技术产品的需求都要依靠俄罗斯来满足,例如:核工技术、航天技术、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等。尽管中国以及制定并且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但是这还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过程中我们需要模仿和吸收俄罗斯的优良技术从而得到自己的创新。俄罗斯在这些技术的领域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俄罗斯的整体水平看来,俄罗斯的技术有四分之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分之一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四分之一的技术能够与美国旗鼓相当。所以,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进行技术贸易,不仅能够填补中国的需求,还可以使俄罗斯真正认识到自己所占有的优势。
四 影响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当前,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体量比较分散,未能形成规模化效应,在量少,分散的情况下,要使贸易质量和数量更上一层楼比较困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
目前,俄罗斯与中国商业最活泼的地域会合在西伯利亚地域。该地属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濒临我国东北省份。该地自古以来人口稀少,在战争时期,是流放战俘的地方,即使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这些地区还是没有发展起来。数据显示,该地的人口总共有600多万,大致相当于中国一个大中型城市的人口,该地经济不发达,消费水平低下,作为两国贸易的基地不太合适。当时之所以选择该地,是因为其濒临我国东北部,在中俄两国开始贸易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不过随着中俄贸易的深入,如果其他省份,比如我国沿海地区省份的人也涌去该地与俄罗斯进行贸易不太现实。毕竟从沿海到东北三省也有一定的距离,仅仅是从运输费用来说都需要很大的成本支出。
(二)交通运输的影响
从货运成本来说,在空运、铁路运输、海运以及陆河运输中,陆河运输的成本是较低的。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在贸易以及货运中一般会采用陆河运输方式。绥芬河从黑龙江东南部出发,途径俄罗斯东部,最后流入日本海,是我国对俄罗斯贸易中常用的通道。绥芬河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稳定,雨水量充足,作为运输河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过近年来,随着中俄贸易量的增大,该河的运输量已经达到了饱和。为此,地方政府谋求在当地建设更多的铁路来减少该河的压力,不过,如今绥滨铁路大部分仍为单线,而绥阳一东宁还没正式地接入俄罗斯,铁路运输还需完善。另外,黑龙江北部的黑河市虽然已经作为对外开放城市,但其与俄罗斯之间的通道也还没打通。总的来说,黑龙江东北部与俄罗斯、日本等地的贸易接壤建设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国家政策的影响
苏联已经解体20多年,但灰色清关仍然存在。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灰色清关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比如它保证了商品进出口的速度,降低了关税,满足了当时俄罗斯人们对商品的强大内需。但是随着中俄两国贸易的规范化,规模化,灰色清关已无存在的必要性。它只是历史的产物,如果继续沿用,可能会造成双输的局面。比如对于出口国中国来说,可能会造成国内出口企业价格倾轧,竞争加剧,导致品牌构建和售后服务等降低,长此以往不利于我国商品品牌的构建。另外,从俄罗斯政府来说,灰色清关的税费一般只有正常通关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这会降低其税务收入,减少该国的财政收入,并且会影响俄罗斯在WTO等国际组织中的形象。
(四)地方法规的影响
俄罗斯地处高寒地区,地大物博,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储量更合适丰富。在早期中俄双方的贸易中,俄罗斯一般出口天然气、煤炭等重工业类商品,而中国则出口服装、玩具、粮食等商品。不过近些年来,俄罗斯国内逐渐收紧对天然气、煤炭等燃气资源的出口,两国之间的贸易受阻。另外,俄罗斯目前的投资环境不完善,中资进去面临的困难比较多。比如俄罗斯的法律与国际法或是国内法存在冲突,金融资本的开放程度不够高,并且对外来资本投资进行了限制,一些能源、不动产领域基本禁止外来资本进入。这些都是导致中俄贸易规模较少的政策性原因。
(五)产品自身的影响
从中俄商业来看,近年来,跟着中方商业顺差的不竭增添,中俄两国的商业磨擦越来越多。在中俄双方的贸易中,俄罗斯一般出口天然气、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产品等,而中国则则出口服装、玩具、粮食、电子产品类。比拟于俄罗斯,中国商品的附加值更大,而俄罗斯产物则是简略的原材料。这点引发了俄罗斯国内不少非议,其认为,中国只是看上了其能源,毕竟这是消耗性产品且不可再生,具有战略性意义。俄罗斯多次呼吁,中方要加大对其机电产品的进口量。这是造成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不过之所以我国国民对俄罗斯机电产品不感兴趣,原因是相比于德国、日本、美国等,俄罗斯的产品技术不过关,创新性不足。消费者的眼光是雪亮的,因此在贸易进口上只能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另外,日本、德国、美国等都有不少资本在国内设立了工厂,其产品更接近中国人的需求,因此中国消费者对其青睐也是有原因的。而俄罗斯资本则很少进入中国市场,产品竞争不过这些国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五.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增设运输道路
加快中俄之间的运输通道建设,特别是水路以及铁路。比如加快绥芬河的淤泥清理工作,扩宽河道,让其容纳更多的货船。另外可以加快绥芬河附近的铁路建设,比如增设其到哈尔滨、乌苏里斯克等地的铁路网建设。同时,强化黑河市作为对外开放城市的重要地位,推动黑河大桥和占洛河黑龙江大桥的建设。完善牡丹江、松花江等河流的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另外,由于中俄贸易商品中天然气占据了重要份额,可以在两国连通建设更多的天然气运输管道。
(二)修建贸易销售区
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基础上,将贸易线不断推进,直抵俄罗斯西部以及濒临欧洲地区。俄罗斯西部地区濒临欧洲,人口集中度高,消费能力强,市场可以发掘性高。如果能够开发那一部分市场,那么中俄贸易的规模将越来越庞大。有消息称,最近中国企业联合会准备在俄罗斯首都构建中国机电产品城。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利好消息,可以让俄罗斯的机电成品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加大其出口量,从而减少贸易摩擦。除了建设中国机电产品城外,还可以将中方贸易的范围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形成有系统有组织的贸易基地。另外,中国可以引入行业协会,统一成立机构对俄贸易,避免价格的倾轧和打价格战,将重点放在品牌构建、售后服务等方面。
(三)不断延伸贸易地区
俄罗斯国土大,与中国东北部和西北部都有较长的濒临国境线,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国境线,不断延伸贸易地区。结合俄罗斯和中国当地的实际,建设各类商品基地,比如东北黑土地盛产粮食,可以建设粮食基地、蔬菜基地等。而内蒙古地区则可以发展牧业,建设牛奶基地等。当地政府要加强对这些基地的政策扶持,优化进口出口服务,保证其能够不断做大做强,最终为中俄贸易助力。
(四)大力发展投资项目
以投资带动贸易,是比较可靠的方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外资比如日资、美资都是这样进入中国市场,从而打开中方市场的。如今,苏联经济的发展还不够活跃,当地政府还是比较希望外来资金进入的,特别是中俄两国有着深厚的友谊基础,中方资本进入俄罗斯是比较有优势的。为此,我国企业应该抓住机会,大胆地将资金投入俄罗斯,进行基础设施或是制造业、轻工业之类的投资。将工厂设立在俄罗斯,生产出来的产品再在俄罗斯市场消化,或者远销东欧等国,这样可以促进当地的就业,比单纯的出口贸易更受欢迎,可以减少贸易摩擦。笔者认为,虽然当前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不够开放,但是如果中资采用园区进驻的方式来进行建厂、投资,那么安全性会大大提高,也可以得到俄罗斯当地政府的庇护和支持。
(五)互相联手进行投资
一般来说,当前与俄罗斯贸易的企业多为北方的企业,以东北三省的企业为主。其实我国沿海地区,比如广东、江苏、福建等地的企业在对外贸易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在东南亚、中东、非洲地区的对外贸易中都有不俗的表现。不过由于地理原因,这些企业与俄罗斯企业打交道比较少,对俄罗斯市场不了解,所以不怎么热衷于与俄罗斯企业进行贸易。如果能够让广东、江苏、福建等地的企业与黑龙江等地的企业联手,借助沿海地区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以及东北三省企业的经验,那么在对俄贸易中将会走得更好。当然,这需要南北企业有一定的互信基础。
(六)利用经济战略的因素大力发展
当前,俄罗斯当地有不少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处于破产地步。我国的资本可以通过股权投资来接手这些企业,也就是买壳经营的方式。这些企业在俄罗斯具有一定的基础,并且商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接手过后俄罗斯消费者会比较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减去中资进驻设立公司需要的各类繁杂审查、注册类手续,几乎是接手过后就可以直接经营。值得一提的是,在购买的时候,要了解该企业的负债经营情况,了解当地未来的政策趋势,避免上当受骗,同时还要妥善地安置俄罗斯企业原有的员工,最好能够雇佣这些员工,避免进驻后“不得人心”,导致后续的经营发展困难重重。
(七)依靠地理位置优越因素
对于绥芬河来说,其不仅有良好的水运资源,它的周围也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目前,当地政府正准备利用这些资源,在当地建设覆盖东亚地区的木材交易中心。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思路,我们应积极支持其把此事做大、做精,做出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在木材交易所的建设中,要从一开始就高屋建瓴,比如该交易所的定位要高,要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既可以从事即期交易,还可从事期货贸易。而且覆盖面要广,既面向俄罗斯地域,也面向日本、韩国、朝鲜等地,乃至可以经由过程东太平洋达到东南亚地域。这样的战略布局可以减少中间的交易成本,保证木材资源交易过程的价格透明,公平公正,保证森林的采伐有序规范,这样有利于保护我国东北部,乃至贸易各国的森林资源,对于贸易各国乃至整个地球都是一个好事。
2.中俄石油贸易分析 篇二
一、中俄双边贸易的发展及现状
中俄双边贸易经历了W型曲线的发展过程。1992~1993年, 中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 1992年贸易额达到了59亿美元、1993年贸易额达到了77亿美元, 1993年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 俄罗斯成为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但随后由于俄方大幅提高关税、贸易方式由易货贸易变为现汇贸易等种种原因, 1994~1999年间的双边贸易处于低位波动徘徊状态。2000年以后, 伴随2000年《中俄政府间2001~2005年贸易协定》、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双方高层互访以及两国的先后入世等一系列利好局势的持续, 中俄双边贸易开始稳步、快速增长。2008年和2011年以后, 中国分别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 在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中占重要的地位。
从图表1“中俄贸易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中可以看出, 2000~2014年, 除受世界金融危机大冲击的2009~2010年以外, 中俄双边贸易连创新高, 201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953亿美元, 年均贸易增长率达到了22.7%、年均贸易收支为9亿美元。同期, 中俄贸易额、中国对俄出口额和中国从俄进口额占中国对外贸易额、中国总出口额和中国总进口额的平均占比分别为2.0%、1.7%和2.2%, 进口占比比出口占比高0.5个百分点。
二、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分析
双边贸易商品结构通常用一国对贸易伙伴国的各类货物的总出口 (进口) 额占该国对该贸易伙伴国总出口 (进口) 额的比重来分析该双边贸易的出口商品结构或进口商品结构。利用UNcomtrade SITC1位全部门数据和Excel软件, 计算中俄贸易中SITC1位各部门商品的出口和进口总额及其在中国对俄总出口和总进口额中的占比以及中俄双边贸易中前5位贸易商品及其变化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单位:亿美元% (括弧内数字为占比%)
从表1中可以看出, 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主要集中于SITC6部门“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基础制品) ”和SITC7部门“机械及运输设备”以及SITC8部门“杂项制品 (其他制造业制品) ”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2014年该三个部门的占比之和达到了91%, 总体上看, SITC6部门所占的比重较稳, SITC7部门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并较稳定, SITC8部门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其占比波动较大。中国从俄罗斯的进口主要集中于SITC2部门“非食用原料 (燃料除外) ”和SITC3部门“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等“初级产品”, 2014年该两个部门的占比之和达到了84%, 其中, SITC3部门所占比重的增长尤为明显, 2014年其占比达到了71%。在中国从俄罗斯的进口商品中, SITC5部门“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和SITC6部门“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基础制品) ”的占比的降幅非常大, 其占比之和于2014年降到11%。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占2000~2014年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商品前5位商品为SITC84类“服装”、SITC71类“一般机械 (非电力) ”、SITC72类“电力机械、仪器和设备”、SITC65类“纺织纱线、织物等”、SITC89类“杂项制品”以及SITC85类“鞋类”。其中, SITC84类“服装”居首, 其平均占比为28.7%, SITC71类“一般机械 (非电力) ”和SITC72类“电气机械、仪器和设备”已成为了中国对俄出口的新的“增长点”, SITC89类“杂项制品”的出口稳步扩大。2010~2014年, 中国对俄出口前5位商品中的部分商品的出口额占中国同类商品总出口的比率分别为“服装”4.6%、“一般机械 (非电力) ”1.9%、“电气机械、仪器和设备”1.3%、“杂项制品”1.5%。
在中国对俄罗斯进口方面, SITC33类“石油及其产品”稳居首位, 其进口量迅速扩大、其占中国从俄进口总额中的比率于2010~2014年间达到了57.3%;SITC24类“木·木料和软木”的进口量稳步扩大, SITC68类“有色金属”、SITC32类“煤·焦炭和煤砖”以及SITC28类“金属矿及废金属”的进口明显增多, 并有扩大趋势。2000~2014年, 在中国从俄进口前5位商品中, 唯有SITC33类“石油及其制品”的进口额占中国同类商品总进口的比率稳步上升, 平均为4.8%;此外2010~2014年, SITC28类“金属矿及废金属”的进口额占中国同类商品总进口的比率为1.3%。
综上, 中俄贸易商品结构具有三个特征, 一是中俄双边贸易商品主要集中于SITC0、2、3、5、6、7、8部门等“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中;二是中国对俄主要出口SITC6、7、8部门中“服装”、“一般机械 (非电力) ”、“电气机械、仪器和设备”、“杂项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从俄主要进口SITC2、3、6部门中“木、木料和软木”、“金属矿及废金属”、“煤·焦煤及煤砖”、“石油及其制品”、“有色金属”等“资源性”初级产品及其制品;三是中俄双边贸易中的贸易分工日趋明显和稳定等。
三、中俄贸易双方的RTA及互补性分析
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基础, 也是导致双边贸易产生贸易互补性的基础。测量一国某产品的比较优势通常用以该国某产品的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份额与世界该产品的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份额之比来表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 (RCA:Relat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指数, 即巴拉萨指数。但是, 由于该指数无法反映某产品的进口对其比较优势的影响, 因此, 包括巴拉萨在内的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修正和扩展。沃尔拉斯 (Vollrath, 1991) 以及Rooyenet al (1999) 、Isogaiet al (2002) 提出了内涵相同, 兼顾供应和需求、可选择或替代的显示性相对贸易比较优势指数 (2) 。Rooyenet al (1999) 和Isogaiet al (2002) 称该指数为显示性贸易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RTA:Relative Revealed Comparative Trade Advantage, 下同) 。该指数由用出口来衡量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即巴拉萨RCA指数和用进口来衡量的显示性比较劣势指数 (RMA/P:Relative Import Advantage/Penetration或RCDA:Revealed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构成, 是该两个指数之差。该指数表示的是在一国某产品的出口中, 排除进口对比较优势的影响之后的净出口比较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 (1) 、 (2) 、 (3) 中, RCAaj表示a国j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DAaj表示a国j产品的显示性比较劣势优势指数, RTAaj表示a国j产品的显示性贸易综合比较优势指数;Xaj表示a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 Xa表示a国的出口总额, 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 Xw表示世界出口总额;Maj表示a国j产品的进口总额, Ma表示a国的进口总额, Mwj表示世界j产品的进口总额, Mw表示世界进口总额。如果RTAaj>0, 表明a国j产品的出口具有比较优势, 其值越大比较优势越强, 反之, 则表明比较劣势越强。如果RTAaj=0, 则认为不存在比较优势或劣势。
如果贸易双方在同类产品贸易上具有比较优势差异, 那么, 根据比较优势的定义, 认为该双方在贸易上具有互补性。其贸易互补性可根据德莱斯戴尔 (Peter Drysdale, 1969) (1) 所提出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TCI: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 来计测。其单个产品 (行业) 以及多种产品 (行业) 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单个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
公式 (4) 、 (5) 中, TCIabj表示a、b两国在j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RCAajx表示用出口来衡量的a国在j产品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即巴拉萨RCA指数;RCAbjm表示用进口来衡量的b国在j产品上的比较劣势;TCIab表示a、b两国之间多种产品 (行业) 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 其值等于各产品 (行业) 所呈现的互补性指数的加权平均, 加权系数为世界贸易中各类产品的贸易比重Xwj/Xw;Xaj和Xwj分别表示a国和世界j产品的出口额;Xa和Xw分别表示a国和世界的出口额;Mbj和Mb分别为b国j产品的进口额和b国的进口总额。
如果TCIabj或TCIab>1, 说明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强, 且其值越大, 互补性越强;如果TCIabj或TCIab<1, 说明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弱, 且其值越小, 互补性越不明显;若TCIabj或TCIab=1, 说明各产品的比较优势相同, 不存在贸易互补性。贸易互补性指数间接反映了产业间贸易在两国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如果两国间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该互补性指数就大;相反, 若两国间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该互补性指数就小。
根据公式 (1) 、 (2) 、 (3) 、 (4) , 利用UNcomtrade数据及Excel软件计算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的显示性贸易综合比较优势 (RTA) 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 (TCI) 的结果如表3所示。比较分析表3的数据, 可以归纳出如下中俄双边贸易中两国的RTA及TCI的现状特征:
第一, 在RTA方面:一是中国在SITC0、6、7、8部门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其中, SITC0“食品及活动物”的比较优势已于2014年转变为劣势, 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基础制品) ”和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是由比较劣势转变而来, SITC8“杂项制品 (其他制造业制品) ”的比较优势最强;中国在SITC1、2、3、4、5、9部门商品上占比较劣势, 其中SITC2“非食用原料 (燃料除外) ”、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比较劣势最强。二是俄罗斯在SITC2“非食用原料 (燃料除外) ”、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SITC9“未分类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其中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比较优势极强;俄罗斯在SITC0、1、4、5、6、7、8部门商品上均占比较劣势, 其中, SITC0“食品及活动物”、SITC1“饮料及烟类”、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8“杂项制品 (其他制造业制品) ”的比较劣势较强。三是中俄两国均在SITC0、1、4、5部门商品上均占劣势, 但中国的SITC0“食品及活动物”、SITC1“饮料及烟类”、SITC5“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的劣势比俄罗斯相对弱一些。
第二, TCI方面: (1) 中国在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基础制品) ”、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8“杂项制品 (其他制造业制品) ”上与俄罗斯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 (2) 俄罗斯在SITC2“非食用原料 (燃料除外) ”、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上、2013年以来在SITC9“未分类产品”上与中国具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 其中, 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贸易互补性极强。
四、中俄贸易增长动因分析
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是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基于比较优势的一国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导致双边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而市场需求的扩大, 会直接刺激进出口规模的扩大, 从而有效地推动贸易增长。一国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是内生的、可控制的因素, 而市场需求扩大则是出口国所不能控制的、外生性因素决定的。关于双边贸易增长的动因研究中, 常用经常市场份额模型 (CMS:Constant Market Share) , 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 (6) 中, x表示出口增长率;m表示市场扩大效应;s (1+m) 表示竞争力提升效应, 可进一步分解为s和sm, 分别表示市场份额的增长和相互作用效应。市场扩大效应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保持其出口份额不变的情况下, 世界出口增长会产生的影响。竞争力提升效应反映了由于相对竞争力的变化所造成的额外出口增长。式中的x、m、s均表示其所代表因素的增长率, 其表达式中, Xijt和Xij0分别表示在时间t和0, i国对j国的出口额;Mjt和Mj0分别表示在时间t和0, j国从世界的总进口额;Sjt和Sj0分别表示在时间t和0, i国对j国的总出口额占j国总进口额的比率。 (关于经常市场份额模型 (CMS) 的由来, 参见闫逢柱和乔娟: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动因的摄政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年第3期;关于经常市场份额模型 (CMS) 的推导过程参见程毕凡和谢陈秀瑜: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4月, 第178-180页.)
根据公式 (6) , 利用UNcomtrade数据及Excel软件, 计算2000~2014年的中俄双边贸易增长的动因及其变化如表4所示。
从表4的数据可见, 第一, 2000~2014年, 中国对俄罗斯累计出口增长422.07%, 其中市场扩大效应为264.27%, 竞争力提升效应为157.8%;竞争力提升效应中, 市场份额的增长为125.28%, 相互作用效应为32.52%。可以看出, 中国的竞争力提升效应对于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增长贡献显著, 但起最大贡献的是市场扩大效应。第二, 2000~2014年, 俄罗斯对中国累计出口增长261.8%, 其中市场扩大效应为246.43%, 竞争力提升效应为15.38%。竞争力提升效应中市场份额的增长为11.31%, 相互作用效应为4.07%。可以看出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扩大效应 (在中俄双边贸易中, 2008~2009年双方出口增长率及市场扩大效应的显著下降是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结果, 而2012~2014年双方出口增长率及市场扩大效应的下降是俄罗斯受西方制裁影响的结果。) 。第三, 2000~2014年, 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累计增长率明显高于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累计增长率, 是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累计增长率的1.6倍, 其中市场扩大效应相仿, 但是在竞争力提升效应方面, 中国明显高于俄罗斯, 是俄罗斯的10.3倍。在竞争力提升效应中, 中国的市场份额增长和相互作用效应分别是俄罗斯的11.1倍和8倍。可以看出, 中俄双边贸易的增长主要靠中俄双方的市场扩大效应和的竞争力提升效应, 在竞争力提升效应方面, 中国的竞争力提升对中俄贸易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影响市场扩大效应的主要因素是目标市场 (即进口国) 的收入水平及其变化, 影响竞争力提升效应的弹性因素主要是出口国的国内需求程度、生产技术水平以及贸易政策等, 而这些因素的改善和提高取决于贸易当事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从图表2“2000~2014年中俄两国主要经济发展指标比较”中可以看出, 2000~2014年, 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增长, GDP累计增长145.9%, 人均GNI累计增长137.8%, FDI (外商直接投资) 净入额也稳定增长, 其累计额达到22847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同期, 俄罗斯经济也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 GDP累计增长68.9%, 人均GNI累计增长69.1%, FDI净入额累计额达到了4937亿美元。中俄两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有效地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 为两国双边贸易市场的扩大和贸易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俄两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和能源生产大国的新兴经济体, 在双边贸易上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记录, 双边经贸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壮大。通过以上贸易互补性及经常市场份额模型等实证分析可以得出, 随着中俄两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两国的经济规模和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竞争力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双边贸易将持续增长, 两国贸易发展的潜力巨大。
五、结论及政策涵义
(一) 结论
通过对中俄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及贸易商品结构、显示性贸易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RTA) 、贸易互补性指数 (TCI) 以及基于经常市场份额模型 (CMS) 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中俄贸易在双边关系日趋完善的大好形势下进入了稳步扩大发展时期, 贸易增长态势良好, 贸易联系密切。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 在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中占重要的地位;而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及矿产等资源的进口来源地。
第二, 中俄两国的贸易比较优势产品不同, 双边贸易以贸易商品结构相关性低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中国在SITC0“食品及活动物”、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基础制品) ”、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8“杂项制品 (其他制造业制品) ”等工业制成品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对俄主要出口“服装”、“一般机械 (非电力) ”、“电力机械、仪器和设备”、“纺织纱线、织物等”、“杂项制品”以及“鞋类”。俄罗斯在SITC2“非食用原料 (燃料除外) ”、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SITC9“未分类产品”等初级产品上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对中国主要出口“石油及其制品”、“木、木料和软木”、“煤·焦煤及煤砖”、“金属矿及废金属”、“有色金属”等资源性产品及其制品。
第三, 中俄贸易互补性 (TCI) 极强, 贸易互补性表现为“产业间优势互补”。互补性极强的产品为中国出口的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基础制品) ”、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8“杂项制品 (其他制造业制品) ”等工业制成品和俄罗斯出口的SITC2“非食用原料 (燃料除外) ”、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SITC9“未分类产品”等初级产品。
第四, 基于经常市场份额模型 (CMS) 的分析结果表明, 中俄贸易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扩大效应和竞争力提升效应。从中俄经济的良好的增长记录及其发展趋势看, 随着能源消费大国—中国和能源生产大国—俄罗斯的经济的增长, 中俄双边贸易市场将进一步发展扩大, 因此, 中俄贸易市场具有规模巨大、发展潜力巨大等特点。
(二) 政策涵义
第一, 以“产业间贸易”和“产业间优势互补”为特征的中俄双边贸易本身具有既稳定又不稳定的两面性。其稳定性来自于各贸易双方的产业间优势互补, 而其不稳定性则来自于贸易双方的产业间贸易本身。俄罗斯作为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国, 在其出口上具有主导性和变动性, 而在进口工业制成品方面, 俄罗斯可以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择优进口高低端产品。因此, 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国, 首先应加强提高产品质量, 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而满足进口国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第二, 与俄罗斯相比, 中国具有资金、技术和设备、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优势, 在我国国内市场对资源性产品需求日趋旺盛的背景下, 积极发挥生产要素的优势, 积极寻求不同领域及多领域合作, 提高贸易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以延长产业链条, 从而建立更加密切的经贸关系, 对中俄贸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加速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 中俄双边贸易有利于贸易双方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但是中俄双边贸易尚存在贸易商品结构相关性及出口产品层次偏低、经贸合作不够广、不够深等现实性问题。在中俄关系持续良性发展的新形势下, 中国应充分利用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 及时地调整和扩大对俄经贸合作, 以经贸合作促贸易结构升级, 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成文:中俄、日俄双边贸易比较[J].现代日本经济, 2014 (3) :63-71.
[2]磯貝孝, 森下浩文, ラスムス?ルッファー.東アジアの貿易を巡る分析—比較優位構造の変化、域外貿易のフローの相互依存関係.http://www.boj.or.jp/research/wps_rev/wps_2002/data/iwp02j01.pdf, 2013-08-26.
[3]Peter Drysdale.Japa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the Prospects for Western Integration[J].Economic Record, 1969 (45) :321-342.
[4]康成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 2014 (5) :32-39.
[5]山澤逸平.世界貿易の結合度分析[J].一橋大学経済学研究, 1970 (14) :75-124.
[6]于津平.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 2003 (5) :33-40.
[7]周茂荣, 杜莉.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 2006 (9) :45-52.
3.中俄石油管道“改线”风波 篇三
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地区石油管道(即“安大线”)的建议是俄方在1994年提出来的。但直到2002年12月这个方案才在两国元首签署的《联合声明》中确定下来。随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尤科斯石油公司签署的《关于中俄原油管道原油长期购销合同基本原则和共识的总协议》规定,在整个为期25年的合同期内,中国将通过管道从俄总共采购原油7亿吨。当年9月,俄总理卡西亚诺夫表示,对于俄中石油管道项目,俄政府将履行承诺,信守协议。
但实际上,俄内部在2001年开始就对铺设“安大线”问题出现了不同意见。这一年9月俄环保组织强烈反对在贝加尔湖附近铺设石油管道,认为该地区很容易爆发地震,一旦爆发地震,石油管道破裂,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将受到毁灭性打击。11月普京总统亲自主持俄联邦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远东经济问题,会议初步决定改变从俄安加尔斯克通往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线路,而把管道终点改在俄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或纳霍德卡。到2002年底,俄石油公司提出了“安纳线”管道方案,引发了“安大线”和“安纳线”之争。2003年3月俄提出了将“安大线”和“安纳线”合并的折中方案,修建一条包含有通往中国大庆支线的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输油干线。俄计划分别修建通往日、中的两条支线,但通往中国的支线优先开工。7月底,俄以该线路穿越西伯利亚特别自然保护区和布利亚特共和国境内传统墓地保护区等环保问题为由,再次对“安大线”方案提出异议……10月俄逮捕了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安大线”建设再次蒙上了阴影。11月俄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说,“安大线”项目已被否决。2004年3月俄又提出一个新方案——管道起点是贝阿铁路的枢纽泰舍特,穿越贝加尔湖以北地区,到达纳霍德卡,在途中修建一条通往中国的支线。
就在中俄两国紧锣密鼓地就能源合作进行讨论之际,日本从半路杀出。2003年1月小泉首相访俄,强烈要求俄修建一条从安加尔斯克至纳霍德卡的输油管道,表示每日将从俄进口100万桶石油。3月经产省资源能源厅长官冈本严访俄,要求俄优先建设通往远东纳霍德卡的输油管道,并答应增加对俄投资。4月经产大臣平沼赳夫赴俄游说,以进行大规模经济技术合作为诱饵,要求俄优先修建“安纳线”。5月小泉再次访俄,并再次强烈要求俄对通往日本海沿岸的“安纳线”优先施工。6月前首相森喜朗和当时的外相川口顺子赴俄游说,表示如果俄同意优先修建“安纳线”管道,日将提供75亿美元资金,协助俄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7月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长官冈本严再次访俄,转达了日本政府将提供低息贷款支援俄东西伯利亚油田的开发,并提供石油开采技术的意向。9月普京总统和小泉首相通过电话商讨了远东输油管道问题。12月俄总理访日,两国在签订的共同声明中,首次提及修建太平洋石油管道的重要性。2004年底,俄石油管道终于有了结果,俄决定修建从泰舍特到纳霍德卡的“泰纳线”。就在人们都以为“安大线”和“安纳线”之争已经尘埃落定之时,从2005年初到现在,包括普京在内的俄多位政府高官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向中国承诺,“泰纳线”包含有通向中国的支线。7月,普京在苏格兰更是郑重向媒体宣布,在将西伯利亚原油输往远东的管道铺设计划中,俄将优先向中国而不是日本提供石油。2006年4月历经波折的“泰纳线”第一期工程终于破土动工了。但就在此时,俄环保部门官员又说,针对“泰纳线”的环境评估还远没有结束……
4.俄罗斯入世对中俄贸易影响分析 篇四
俄罗斯历经十八年的漫长岁月, 终于在2011 年11 月16 日加入WTO, 一朝得偿所愿。俄罗斯的入世, 使得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世界范围内的贸易组织。分析俄罗斯入世的进程, 从中可以窥见俄罗斯在加入WTO的历程中的战略目的。
( 一) 俄罗斯入世之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对于俄罗斯而言, 它是从1993 年向彼时还是关贸总协定即GATT的世界贸易组织递交的入关申请。20 世纪90 年代初, 俄罗斯刚刚结束了为期九年对阿富汗的武装入侵。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大背景之下, 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上任之初的立场“就是把俄罗斯政治思想中从未完全成功的‘西方化’老观念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①而俄罗斯入世的必然, 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说: “世贸组织是一种工具, 谁善于使用它, 谁就会变得更强大。”②但是对于俄罗斯而言, 加入世贸组织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俄罗斯整整花费了18 年的时间才叩开世贸组织的大门, 中国也历经15 年才如愿以偿。
( 二) 俄入世漫长的原因分析
在2001 年至2011 年这十年之间, 俄罗斯相继与各国达成双边协议, 取得世贸组织全部152 个成员国对于其入世的肯定和承认, 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分析俄罗斯入世的漫长历程, 从中可以发现, 俄罗之所以马拉松入世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农业。除农业因素之外, 俄罗斯入世还有以下其阻碍因素。
1. 从经济角度来说, 主要表现为能源差价和服务业准入两个方面。能源差价的问题在于外国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价格大大高于俄罗斯国内的能源价格, “能源部门是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③
2. 政治因素作祟。对于俄罗斯国内而言, 它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 “各连邦都拥有自己的法律, 在通过这些法律时也就把自己和其他地区和中央在法律关系上割裂开来。”④有着形形色色的政治势力阻碍俄罗斯的入世进程, 围绕入世利弊。
从国际上来讲, 格鲁吉亚因素延缓了俄入世进程。“俄格冲突是俄罗斯针对北约东扩的强力表现以及俄罗斯外交转型的标志性事件。”⑤俄格关系一直不佳, 2008 年俄格冲突后更是断绝了外交关系。格鲁吉亚作为世贸组织成员自然极力反对俄罗斯入世。直到2011 年3 月俄格才在瑞士的调解下恢复双边谈判。另外俄罗斯与欧美关系的变化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俄入世的掣肘。
二、俄入世后对中俄贸易影响分析
“法政之父”艾德蒙·罗卡说: “凡两个物体接触, 会产生转移现象。即会带走一些东西, 亦会留下一些东西。”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经济学。俄罗斯入世将给扩大和深化中俄经贸科技合作带来新机遇的同时, 也会带来新的竞争和挑战, 但总体来看还是利大于弊。
( 一) 中俄贸易合作新机遇
1. 俄入世有助于扩大中俄相互投资。加入世贸组织将使俄罗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有利于中国企业加大商品出口的潜力。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市场环境的改善, 有利于中俄经贸环境和结构的规范。
2. 俄入世将推动中俄合作领域的深化和扩展。随着俄罗斯加入WTO, 两国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增多使两国金融合作深化。俄罗斯在入世文本中承诺, 国外银行可以在俄罗斯建立海外附属机构, 并且对国外资本在俄罗斯私人银行机构中的股权不设上限。此外, 两国的能源合作也已经进展良好。
简而言之, 俄罗斯入世对两国贸易来说, 是一个新的难得的机遇。只要双方着眼于两国关系的未来, 充分利用现有的合作平台, 积极落实两国元首确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并充分利用WTO规则, 一定能够实现互补互利的双赢格局。
( 二) 给中国对俄贸易与投资带来的挑战
1. 俄罗斯政府在入世后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市场经济意识将进一步增强, 我国引进俄罗斯先进技术的难度将会增大。俄罗斯入世后, 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市场意识不断增强, 我国引进俄高新技术成果的工作会变得更加困难, 条件会更加苛刻。
2. 在对外贸易方面对中国形成竞争。俄罗斯入世使中国的商品在俄罗斯市场上面临激烈的竞争。随着俄罗斯本国轻工、纺织、食品业的强大, 将会使中国商品在俄罗斯面临激烈的竞争。
总之, 俄罗斯入世对我国来说既有机遇, 又有挑战。经贸合作是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 也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内容。
三、结束语
目前俄罗斯入世已近四年, 而梳理俄罗斯入世历程和关于入世的一系列承诺, 可以发现世贸组织有了俄罗斯的加入, “鲶鱼效应”的作用更为凸显, 世界贸易组织也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性的组织。“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中俄友好和战略伙伴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策。”⑥我国应牢牢把握这一契机, 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在中俄贸易中占据主动, 从而使中国在与俄罗斯吸引外资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摘要: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是俄罗斯入世的历程, 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俄罗斯入世之后对中俄贸易的影响。俄罗斯作为一个国土广袤, 资源丰富的世界性大国, 其入世历经十八年, 过程极为艰辛, 但其入世这几年以来后所带来的“鲶鱼效应”不容小觑, 对于中国的影响也有利有弊。
关键词:俄罗斯入世,中俄贸易
注释
1苏瑛.浅析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外交.社科纵横 (新理论版) , 2006.12.
2新浪图书之一个人的振兴——直面普京[EB/OL].http://book.sina.com.cn, 2003.
3郑宇, 刘丰华.普京八年:俄罗斯复兴之路 (2000—2008) 外交卷.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275.
4[俄]米伊科金著, 刘燕明, 邢艳琦译校.风雨兼程——俄罗斯转型启示录.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259.
5邢广程, 吴大辉, 吴建军.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48.
5.中俄贸易 诚通推手 篇五
这几天,北京总部基地诚通集团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唐明毅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数百个想去俄罗斯做生意的商家,几乎将他的座机打爆了。
“我们这个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招商,计划吸纳1600家商户入驻。运营之后,国贸中心将是俄罗斯及东欧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的中国品牌商品交易中心。”正在国内进行招商工作的唐明毅向《国企》记者提起了让众多生意人挤破头的俄罗斯国际贸易中心项目。
俄罗斯国际贸易中心项目为什么会让如此多的生意人挤破头?诚通集团又如何能够参与到俄罗斯项目中?这还得从中俄民间长达数十年的清关贸易说起。
“倒爷”经济中的灰色暗影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精明的商人看到同样的货物在不同地域存在差价,从货物资源相对丰富的南方一带进货,运往北方贩卖,人称“倒爷”。当时正逢苏联解体之初,商品匮乏。不少人频繁地出入俄罗斯和我国北方边境从事这类贸易拉动,被称为“国际倒爷”。
10多年前,对俄语一窍不通的温州货商秦海峰跟着老乡来到莫斯科,当起了这样的“国际倒爷”,由此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主营服装和皮货生意的秦海峰告诉记者,1992、1993年时候,俄罗斯物资匮乏,对中国产品需求非常大。那时货物通关也便利,空运7天就能到,货几天就能卖完。生意最火的时候,秦海峰在切尔基佐沃市场有4个批发摊位。
切尔基佐沃市场位于莫斯科东部,是俄罗斯最大的货物集散市场。当时的经商环境成就了大量“国际倒爷”的致富梦,也成就了切尔基佐沃大市场。包括6万华商在内的10多万各国商人在这里做生意。市场每天成交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如羽绒服、旅游鞋等在市场中占大多数,也颇切合当地人当时的消费水准。据俄罗斯统计,约有45%的俄罗斯人依赖这种“大市场”提供的商品生活。
然而,让秦海峰们意料不到的是,2008年9月,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打击“灰色清关”货物,突然查封了切尔基佐沃市场仓库群。这次查封殃及每个华商,不仅让秦海峰十几年积蓄所剩无几,其后续影响甚至还令浙江上百家企业破产倒闭。
所谓“灰色清关”,是一种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非规范化贸易形式。俄罗斯刚成立时,商品十分短缺。为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俄罗斯海关允许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不少“倒爷”们俄语水平有限、对俄报关程序缺乏了解,在俄罗斯办理进口手续时把货物交给俄清关公司,然后在俄市场接收货物,同时交纳运输和清关费用。但俄方清关公司不向华商提供进口单据,这种“灰关”依靠通关快、费用低的优势, 几乎垄断报关环节,在各国“倒爷”中颇有市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俄方清关公司与部分海关官员勾结起来,采取谎报或瞒报手段逃税,导致商品进入俄境内后不具有合法地位。因此这些华商面对俄罗斯执法部门的查抄时,拿不出任何完税凭证,也无法证明货物归属。一旦发生查抄,最终是华商“买单”。
2009年10月,莫斯科市政府发布公告,将切尔基佐沃从当地零售市场中除名。切尔基佐沃大市场在历经被突袭、驱逐、查抄以及几次火灾的蹂躏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中俄民间贸易因此遭受重创。
切尔基佐沃大市场关闭后,有些华商选择回国,有些缩小了经营规模,有的继续坚守。
其实,对在俄经商的中国商人而言,大市场关闭并非坏事。以往的大市场无法确保贸易安全,无法突破中国商品以数量取胜的低端经营模式。人们期待稳定的中俄民间贸易新平台出现。
“中俄贸易‘倒爷经济’(没有品牌和售后服务的一次性买卖)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企业应目光长远,以规范的方式开拓俄罗斯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说。
格林伍德:
“灰”转“白”的通道
2010年8月,中俄两国经贸部长在莫斯科进行会晤。会议纪要中提及的一个名叫“莫斯科州国际贸易中心”项目,又称“格林伍德项目”,吸引了众多中俄贸易商的注意力。
格林伍德项目由位居中国物流、仓储、运输、配送服务业第3名的中央企业诚通集团全资收购,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拥有15栋建筑及29项配套设施,投资金额为3.5亿美元,为中国对外商贸第一大投资。
作为诚通集团的总法律顾问,唐明毅参与了项目收购的全过程。今年3月,诚通集团正式接受国资委要求为欧洲中心提供融资担保的任务后,考虑到这个项目在中俄贸易背景下具有的重要政治和经济意义,公司第一时间派出人马对项目进行调查评估、论证分析,并开始对项目进行投资收购。6月22日,完成了一系列收购计划,前后历时100天左右。
诚通集团打造的这个项目,与以往的大市场相比,优势何在?
“我们将着重实现‘三个合法’,即合法通关、合法经营、合法留居。只有实现了合法化,中国商品才能立足于这个平台占领俄罗斯和东欧市场。格林伍德项目配套俄罗斯官方许可海关库,并将提供白色清关、注册公司一条龙服务。项目可为华商提供安全、合法、持续、规范的正当经营场所,这将帮助华商摆脱以往的灰色清关阴影,解决在俄经营合法和商品来源合法等问题。唐明毅向《国企》记者介绍。
诚通集团总裁洪水坤总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莫斯科国际贸易中心项目作为致力推动中俄民间贸易良性发展的新平台,将打造以下功能:第一是批发功能。第二是在提供出租柜台外,提供更多服务功能,利用中央企业本身的集成能力,为在俄华商提供配送、金融物流、清关、解决合法劳动身份等方面的支持。第三是展示功能,在园区展示代表中国水准和世界水准的商品。第四是投资功能,吸引有志于俄罗斯市场企业到俄罗斯来,实现互利多惠。
据了解,格林伍德项目将按照国际水准建立贸易平台。它不是简单的零售批发场所,而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批发展示平台。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后期装修和招商引资阶段。
从大市场到大平台:
量到质的转身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走出去的展示平台,格林伍德项目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入驻商户进行严格甄选,力争在俄树立中国商品质量和档次的全新形象。有意进驻园区的华商江文雯认为:“把大市场东西搬到这里不行,要往层次上走,到这儿肯定要升级。如果我们到了这里做出好产品,俄罗斯人也会对中国商品高看一眼。”
为了更好地服务“走出去”战略,实现国家战略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前景,诚通集团成立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各类商品品种多样、质量上乘,但一直进入不了高端国际市场。俄罗斯如此,欧洲、东南亚、美洲同样如此。在华商或中国商品集中的区域打造新型贸易平台是一种思路,我们希望把俄罗斯国际贸易中心项目做成可复制的样本。”只有实现中俄民间贸易从小商品、批发市场,到好商品、贸易平台转型,才能真正推动大企业和好产品走出国门,实现中国商品从量到质的“华丽转身”,诚通集团副总裁王斌表示。
诚通集团正是实现“华丽转身”的推动者。
前不久,唐明毅第五次从莫斯科回来,这一次去尽管没有了前几次论证分析的紧张和谈判签约时的争论,但正好赶上了8月的俄罗斯森林大火。“因为气温高,我们的一些装修材料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国际贸易中心后期装修10月份能全部完工。”
6.哈洽会“搭台”中俄贸易“唱戏” 篇六
目前,中国是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而黑龙江是中国对俄经贸第一大省,2012年对俄进出口总额213.1亿美元,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_,对俄投资额占全国对俄投资总额的近三分之_。
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对记者表示,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确定的至2015年和2020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的短中期目标、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实施、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俄白哈关税联盟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一系列有利因素为加强中俄区域合作,建立贸易融资多元化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此外,俄罗斯履行入世承诺,将为外国商品与服务的进入提供新的机会,使贸易行为更为规范,贸易成本大大节省,贸易环境也更加透明。对于跟俄罗斯山水相连、人员往来密切的中国,特别是黑龙江省来说,这就意味着更加开放的俄罗斯市场和边贸环境,意味着世贸框架下的中俄贸易将向更加规范、诚信、专业的方向升级,这将为黑龙江省搭建全国对俄贸易合作的大平台带来机遇。
即将于6月15日至19日召开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下称哈洽会)素来发挥了中俄之间贸易平台的作用。作为中国对俄经贸合作第一大展会,今年更被赋予了更多含义。
“利用哈洽会这一平台,利用黑龙江的对俄地缘和人才优势,发挥中俄贸易、投资、产业和商品上的互补性,吸引南方发达地区资金和技术,推动中俄电力、能源、物流、林业、矿产、基建等行业的合作,扩大中俄贸易投资规模,努力打造全国对俄沿边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孙尧说。
本届哈洽会围绕对俄合作将举办一系列高层次会议论坛,更加突出哈洽会在对俄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本届哈洽会也着力培养旅游合作成为中俄战略合作的新亮点,以旅游合作为切入点,推进对俄贸易。今年是俄罗斯“中国旅游年”,为配合该活动,哈洽会将在俄罗斯展区专门设立俄罗斯油画展,举办俄罗斯油画艺术高峰论坛,带动双方人文、旅游方面的交流合作。
据悉,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第二大旅游客源国,俄罗斯则是中国第三大旅游客源国。去年,两国旅游双向往来330万人次,50%的双向客流经由黑龙江省出境。黑龙江已经开通国内航线90条,国际及地区航线11条,其中,8条对俄直航。
7.中俄签订2700亿石油“巨单” 篇七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对石油需求大幅增加, 远远超过产量增幅, 导致石油供不应求的局面日益加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由2000年的30.2%上升至2012年的57.8%。
俄总统普京表示, 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25年内对华每年供应约4600万吨原油。以当前的市场价格评估合同的总金额约达2700亿美元。普京指出, 新的远东管道基础设施拥有通往中国的支线, 同时通往太平洋海运码头, 它使得俄罗斯能实施亚太地区的大型项目。
该协议是在2013年3月俄中政府间协议的框架下签订的。业内分析, 中俄签署的巨额石油协议, 意味着俄罗斯的石油供应进一步从欧洲转向亚洲, 有助于进一步巩固中俄两国关系, 在保障我国石油稳定供应的同时, 促进俄罗斯石油的出口。
8.俄罗斯贸易壁垒对中俄贸易的影响 篇八
一、俄罗斯主要贸易壁垒及其特点
(一) 俄罗斯主要贸易壁垒
俄罗斯主要的贸易壁垒有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现阶段, 俄罗斯进口商品的关税分为零关税和5%、10%、15%、20%的关税, 但是对汽车、白糖、酒精、酒类制品、烟草制品等特别敏感的商品实行25%或30%的进口税率。俄罗斯除了对进口商品征收进口关税外, 还对来自非独联体国家的商品征收两次增值税、全部进口商品征收消费税。根据《俄罗斯进口管理政策》, 俄罗斯目前主要使用的非关税壁垒有反倾销、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关税配额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
(二) 中俄贸易中俄罗斯主要贸易壁垒的特点
俄罗斯贸易伙伴众多, 相关贸易政策的实施和贸易壁垒的设置根据贸易伙伴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鉴于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商品结构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 因此在俄罗斯与我国的贸易往来中, 俄罗斯主要贸易壁垒呈现出下列特点:
1.俄方在食品进口和原材料出口上设置较多的关税壁垒
从被征收关税的产品种类来看, 俄方对食品的进口、原材料的出口实施了较多的关税控制。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与其他进出口产品的税率相比, 食品的进口税率和原材料的出口税率偏高。其中食品进口税率基本在10%~20%之间, 个别种类进口产品进口关税高达25%或30%;原材料出口方面, 2009年俄罗斯将其原木出口关税税率上调至80%, 且不低于50欧元/立方米;其次, 俄在食品进口和原材料出口税率方面调整频率较高, 并且呈现出走高的趋势。
2.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俄方仍在使用配额、许可证等比较传统的非关税壁垒, 但是鉴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的隐蔽性、目标的合理性和影响的广泛性等特点, 俄罗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从近年来中方产品遭受俄方贸易壁垒的情况可以看出:俄方对从中方进口的几乎所有产品均设置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具体体现在俄方对农产品和食品的进口要求符合俄罗斯联邦国家的安全标准并且这些“安全标准”正在逐年提高;从中方进口的主要贸易产品均需要经过俄方复杂的检疫检验过程和申请程序, 同时俄罗斯还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的包装、标签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又如在汽车的准入方面也提高了中方产品获得认证的门槛。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渗透到中俄贸易的各类产品之中。
3.涉及反倾销和知识产权的贸易纠纷不多
同中国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纠纷不同, 中俄贸易很少产生以“倾销与反倾销”、“知识产权纠纷”为主的贸易纠纷, 这主要是由目前中俄双方的贸易结构决定的。中俄双方主要的贸易产品是农产品及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及服装、能源及原材料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这些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有限, 因此中俄贸易涉及到反倾销和知识产权等问题的贸易纠纷就比较少。
4.俄方贸易壁垒使用范围广泛
俄方几乎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都使用了贸易壁垒, 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以农产品和食品进口为例, 俄罗斯征收进口关税的总原则是进口关税随着产品加工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体现在具体商品上:良种牛、猪、羊等进口实施零关税;谷物进口税率为5%;制粉工业产品、麦芽、淀粉、菊粉、面筋进口税率10%, 但自2001年8月10日起针对淀粉、菊粉的进口征收10%~30%的特别关税, 有效期为3年。大多数蔬菜的进口税率为15%;干、鲜水果的进口税率为5%, 但是鲜、干葡萄、鲜甜瓜及木瓜、苹果、梨等征收10%的进口关税;香烟或者烟草代用品制成品的雪茄及卷烟进口关税为30%, 其他烟草制品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烟草精汁进口关税税率为20%。对农产品和食品除征收关税外, 还设有一系列的非关税壁垒, 比如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和配额的使用。俄罗斯对肉类的进口实施了严格的配额限制,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 俄方分配给中国的禽肉进口配额正在逐年减少。
二、俄罗斯贸易壁垒对中俄贸易的影响
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机制不同, 关税壁垒主要是单纯地通过提高进口税率来增加进口产品价格, 以此来削弱进口产品在进口国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 能从数量和价格两方面影响进口, 且形式多样, 每种具体形式的非关税壁垒还有自己独特的影响机制。因此, 综合来看, 贸易壁垒对中俄两国贸易的影响是具有双面性的, 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一) 积极影响
非关税壁垒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 其本质是对产品质量提高要求, 是对环境的保护, 因此俄方这两种非关税壁垒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俄贸易产生积极的影响,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中俄主要贸易产品质量
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 使得那些不符合安全标准、不利于人民身体健康的产品难以在俄罗斯市场立足。所以, 俄罗斯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相关行业的出口商主动采取各种努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使出口商品达到俄方的具体要求。
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已经广泛应用于中俄主要的贸易产品并且对提高中俄贸易产品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正随着俄方各种产品标准的逐步提高和细化, 从最终产品延伸到产品的生产过程甚至原材料的生产过程, 大大提高了中俄主要贸易产品的质量。
2.有利于改善中俄贸易商品结构
目前中俄之间的贸易还是以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俄罗斯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两种产品的特点之一就是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随着俄方对进口产品技术要求和环保要求的提高, 我国出口商必定会加大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的投入并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达到俄方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 从而提高我国对俄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进而改善中俄贸易商品结构, 有利于中俄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 消极影响
1.阻碍了中俄两国贸易快速发展
俄罗斯关税壁垒的特点是税率较高且经常征收临时性关税。虽然在贸易中中国享受俄罗斯的最惠国待遇,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俄罗斯将许多中国有竞争力的产品都排除在优惠清单之外, 这一点在俄罗斯对许多“敏感性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可见一斑。
有关资料显示, 俄罗斯进口纺织原料的关税税率多为5%, 部分商品如特种机织物、簇绒织物、装饰毯、刺绣品的关税税率为20%。服装及衣着附件进口关税较高, 绝大多数为20%, 其中鞋类制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为15%。不难看出, 针对纺织品及服装这类生活必需品, 俄罗斯制定的关税水平比较高。
俄罗斯在农产品和食品方面征税比较多变。比如, 2009年3月, 俄罗斯临时提高大米进口关税, 每公斤大米的关税从原来的0.07欧元提高到0.16欧元, 进口关税税率提高了128.6%, 有效期为2009年2月15日至5月15日。这使得我国大米出口商蒙受了很大的损失。
俄罗斯较高的关税税率大大加重了我国出口商的税负负担, 其频繁地调整关税税率并不时地征收临时性关税也加大了我国出口商面临的风险, 往往由于俄方进口关税的临时调整给我国出口商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阻碍了中俄两国贸易的快速发展。
2.阻碍了中俄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
虽然中俄两国的贸易秩序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有了很大改善, 但是“灰色清关”、“包机包税”仍然干扰着两国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高额的进口关税为“灰色清关”和“包机包税”提供了存在的可能性。为了躲避俄方过高的关税, 我国很多出口商选择俄方的“清关公司”, 通过付给清关公司一些费用, 由清关公司全权负责出口货物通关。但是这些所谓的清关公司却不能提供符合标准的货物出口单据, 这使得货物从我国出境时是合法的, 但进入俄方后就成为了不合法的商品。由于我国出口商常常在需要出示合法的货物通关单据时拿不出单据, 俄方便以此为由, 没收我国出口商的商品, 使我国出口商蒙受较大损失。2004年的“艾米拉事件”、2005年在俄罗斯萨达沃特花鸟市场针对“中国鞋”的行动、2009年6月俄政府宣布将集中销毁价值20亿美元的中国“走私”商品, 并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等, 都给我国出口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也影响了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3.苛刻的技术标准增加了中国商品对俄出口难度
适度地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生产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 生产出符合俄方技术要求和环保要求的产品, 但是如 果俄方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保护本国相关行业的惟一手段, 以我方难以达到的、苛刻的技术标准来要求我国出口产品, 则将不利于两国贸易的开展, 增加了中国商品对俄出口的难度, 不利于中俄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大。
4.非关税壁垒的设置不利于中俄贸易长远发展
我国加入WTO之后便开始履行“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承诺, 但俄罗斯仍然徘徊在世贸组织的大门之外, 因此俄罗斯仍然使用较传统的配额、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这些非关税壁垒的实施虽然在短期内能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 但长期效果是负面的。
首先, 一国的出口结构是由其资源禀赋决定的。一国如果对本国没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进行保护, 就要在生产中使用更多的本国资源去生产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产品, 这其实是对本国资源配置的一种扭曲。俄方想要通过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 来达到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的目的, 其实是得不偿失的。比如, 俄罗斯对禽肉的进口实施了严格的配额管制, 以期其国内的禽肉行业能够得以发展, 但是实际上禽肉行业的发展却十分有限。其次, 俄方希望通过保护相关行业, 来改善自己的出口结构, 但由于受保护的行业不具有比较优势, 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根本无法出口进而达到改善出口结构的目的。再次, 如果俄方对本国相关行业进行保护, 就会降低相关行业的竞争程度, 尽管短期内相关行业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长期来看, 由于缺乏竞争, 过度依赖政府保护, 企业将不思进取, 影响俄罗斯经济的长远发展, 进而影响中俄贸易关系的长远发展。
为了能够实现中俄两国领导人提出的“到2010年, 中俄贸易额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的目标, 更充分地发掘中俄两国的贸易潜力, 加快中俄两国的贸易关系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俄方应积极降低关税税率, 尽量减少传统非关税壁垒的使用、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技术标准;中方应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加大技术投入, 增强环保意识, 生产出高质量的、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最重要的是中俄双方应加强沟通, 充分发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作用, 除此以外还应大力加强中俄两国民间贸易协调机制的发展, 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沟通机制, 加强两国互信建设, 减少贸易壁垒对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消极影响, 谱写中俄两国贸易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2008年重点项目《中俄区域经贸合作特殊互惠政策安排及协调机制及我国对俄经贸政策的调整研究》, 项目批号:11532Z011。]
摘要:俄罗斯主要的贸易壁垒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其贸易壁垒的设置和实施根据贸易对象的不同具有一定差异性。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 俄罗斯贸易壁垒呈现出关税壁垒设置较多、使用广泛、技术性贸易壁垒占主导地位的特点。俄罗斯贸易壁垒的实施对中俄贸易的影响是正反两方面的, 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国贸易的发展, 若使用不当也能起阻碍作用。为了能更好地发挥中俄两国的贸易潜力, 俄方应尽量减少不合理的贸易壁垒的使用;中方应着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中俄双方也应加强沟通, 增强互信, 共同努力促进两国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贸易壁垒,中俄贸易,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晓郁.面向未来的中俄经贸关系[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
【中俄石油贸易分析】推荐阅读:
中国石油市场需求分析报告09-23
石油化工泵节能技术分析论文10-22
国际贸易形势分析课08-28
纺织品贸易局势分析12-11
石油工程的实地开采与地质结构分析的论文01-07
国际贸易自考案例分析06-24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分析10-17
品牌贸易竞争力分析论文12-18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