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2024-08-21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共8篇)(共8篇)

1.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篇一

一、单元分析

教学建议: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重点词语可以进行删换、比较,感受用词的准确生动,领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教材的整体性,注意前后的联系。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全面的调动学生的感官器官,用眼睛去看春天、用耳朵去倾听春天、用手去触摸春天,让学生去寻找春天,与生活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要求会认的58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不带注音的短文,让孩子尝试着自己阅读、借助图画或其他方式认生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三、教学中的重、难点

1、单元训练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

2、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使学生知道春天的`特点。

3.、通过读不带注音的短文,让孩子尝试着自己阅读、借助图画或其他方式认生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四、教学建议

1.积累写春的词语、诗句,扩充词汇量,进行大量的说词训练。 ①本单元有四字词语,有古诗,显然,积累的意义很大,可以让学生积累的基础上学用,用上其中一两个词语写话。②对于构词率高的字,要以口头组词的形式,进行大量的说词训练。

2.引导发现加偏旁、换偏旁的识字方法,练习自主识字。强调自主发现,不要越俎代庖。

3、口语交际要注意单元整组的回应与整合。

识字1春夏秋冬

(第1课时总第74课时电教第1课时)

★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教案

★ 英语新目标第一单元教案

★ 苏教第一单元教案

★ 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2.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篇二

一、写作内容探究

(一) “写作导引”探究

教材“写作导引”告诉学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并指出,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应注意一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观察是写作的“铁门限”, 写作就是写生活。

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不外乎4点:1、名称变化。在小学阶段, “新课标”把这个内容称之为“写话”和“习作”, 现在称之为“写作”, 目的就是告诉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增加, 教材对这方面的学习也有了更规范的要求。2、观察生活是“写生活”唯一正确的途径。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就是记叙内容抽象笼统,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就是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使记叙的内容生动逼真。需要强调的是,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 更要用心去“感知”。3、只有观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观察有助于思考, 人们在观察时, 总是在脑子里进行排列组合,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 才能激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才会产生“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 (冰心《荷叶母亲》) 这样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4、观察是写作训练的一个基础, 无论写作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 都必须牢牢遵循观察这个基本原则。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

(二) “写作实践”探究

教材“写作实践”中的3个题目, 其实是两个方面: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和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两者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把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比作室, 那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则是入“室”的“堂”。从内容上看, 200字可以写花草树木, 写作题材较为宽泛, 而两个500字的作文都是写人;从目的上看, 花草树木是练笔, 写人是综合能力的展示;从作用上看, 200字的写作片段是为写500字的作文服务的。仔细揣摩, 我们发现两个500字的作文也各不相同:第二个题目要求写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 写一个相识瞬间;第三个题目要求写父母亲人对自己的关爱。通过比较这些不同, 我们发现, 写作实践的3个题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这也是“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精神的具体体现。

总之, “堂”是“室”的基础, “室”是“堂”的提升。

二、教学策略研究

(一) “写作导引”教学策略

教材“写作导引”中1、2自然段可由学生阅读、讨论并归纳,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谈谈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教材3~7自然段比较重要, 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如“观察生活”这部分, 无论教师讲述还是学生合作探究, 效果都不会很好, 因为这一问题过于抽象。教师不妨在课前先安排学生收集戴嵩画《斗牛图》的故事, 课堂上让学生讲述, 这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让学生合作探究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 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画画需要认真观察, 写作也如此;写作就是写生活, 要写好作文, 就要认识生活;有时由于缺少观察, 不了解生活, 名家也会闹出笑话。

“感受生活”这一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品读 (不是朗读) 《散步》这篇清新优美的散文, 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 然后找出文章记叙要素 (时间———初春的一天;地点———田野里池塘边的小路上;人物: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孩子;事件:散步) 。品读课文的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散步这件平常的小事中表现出的浓浓亲情, 之后由学生合作探究, 总结本文立意选材的技巧———以小见大。最后, 教师再适时点拨。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选取生活中看似平凡而实则韵味深刻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学生在自己的习作结尾处可以仿照课文提炼出蕴含哲理的一两句话。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一内容, 教师可对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就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的小故事。例如,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他之所以成功, 写的就是他“自己熟悉的生活”———山东高密“东北乡”;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朝花夕拾》写的也是作者熟悉的生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的就是自身的经历, 所以真实可信, 动人心魄……通过这些小故事, 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才会有独到的体会和感受, 写出来的文章也才不会空洞、思想贫乏。

总之,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出发点。

(二) “写作实践”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不同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 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语) 刚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 他们的思维方式大多对事物还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教师不妨采用举例法, 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学。举例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写作实践”的具体要求, 认真甄选;2.举例既可是全文, 也可是重点段落;3.举例的方法、方式要灵活多样。

如“写作实践”的第一个题目是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这个片段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自己眼睛观察到的事物, 而不是凭空想象拼凑的内容。教师可举下面甲、乙、丙3段文字进行对比, 让学生谈感想。

春天到了。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每到春天, 万物苏醒, 到处都是万紫千红, 充满了生机。

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世界。草地上, 马路边, 公园里, 处处都可以看见五颜六色的鲜花, 红的、黄的, 各不相同。春天不但植物是多彩的, 人们的衣服也是花花绿绿, 显得潇洒万分。

春天更是动物们的天堂。小河身上那厚厚的冰融化了, 发出潺潺的流水声。鱼儿在河里自由地游着, 只见它们摇着尾巴, 一会儿游到这儿, 一会儿游到那儿, 欢快极了。在春天, 不仅鱼儿高兴, 鸟儿也很愉快。只见它们扑腾着翅膀, 嘴里还不停地放出叫声, 好像在说:“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在学校的小花园里, 我也发现了春天的足迹。干枯了几个月的树木终于又有了生机。梧桐树的枝头已挂满了嫩绿的树叶, 瓜子黄杨上也长满了新的芽苞, 云南黄桉的枝条上已簇拥着层层金黄的颜色。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垂柳了, 那随风拂动的枝条荡漾在水中, 轻轻地画着一圈又一圈的水纹。

正是早春时候, 到处都生机勃勃。譬如, 我们小区的草地, 虽然还没有绿油油的一片, 像地毯似的覆盖着大地, 但那黑褐色的泥土里, 小草们分明已经探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 尽管若隐若现, 尽管他们的数量像星辰那般稀少, 但远远望去, 还是能让人感到春的脚步。

我们来比较这3段文字, 甲文虽然也写了花草鱼鸟等具体事物, 语言也流畅, 但文章写的是书本上的春天, 是别人眼里的春天, 是拼凑出来的春天, 所以是概念化的春天;而乙、丙两段文字则是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后, 描绘的自己亲眼看到的春天。这样的春天才是自己的, 才是形象生动的, 才是有生命力的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这3段文字,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事物, 然后再去写这200字左右的片段。

“写作实践”的第二个题目, 是写一位升入初中之后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完成这个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写好“瞬间”这部分内容。那如何写好“瞬间”呢?写人的文章, 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 具体要求如下:1.肖像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 也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身形服饰、表情姿态的具体描写。因为人物的生活经历总要在人物肖像方面留下痕迹, 人物的思想意识也总会在肖像方面有所流露。因此, 在人物塑造上, 我们应抓住人物肖像的细节特征, 加以描写和刻画。这样才能既绘其形, 又传其神, 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当然描写人物外貌, 不可泛泛描写, 一定要抓住特征, 要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风貌。2.动作细节描写。人的所作所为甚至一举一动都是其思想性格、情感心境的表现, 绝没有凭空发生的。所以, 写人的作文, 必须重视对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 这也是构成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3.语言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 是人物语言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描写人物的语言能揭示人物的个性、性格和情态等。一篇好的文章, 这些细节描写的各个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 如鲁迅在写与藤野先生相识时, 就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相识瞬间”。写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须, 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糊了,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寒颤颤的” (肖像细节) ;“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 (动作细节) ;“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语言细节)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 一位生活简朴、严谨治学的学者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此看来, 写好了“瞬间”这部分内容, 再加上开头、结尾, 以及相关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

“写作实践”的第三个题目, 要求从家庭成员中选择一位给你留下美好记忆的人物进行记叙。写好这个作文可引导学生利用《秋天的怀念》和《荷叶母亲》两篇课文作范文, 可借鉴这两文中任何一种写法。如借鉴《荷叶母亲》,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再次品读课文《荷叶母亲》, 要求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中什么事物曾触动了自己的情思, 并引发了自己的联想, 触动自己的“物”是否与自己生活中的什么情景相类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把记叙要素交代清楚的基础上, 重点描写自己选择的“物”的特征, 并把自己抒发的感情有机地融合在叙述之中。在抒发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可以提醒学生描写事物时要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样会使文章更生动传神。用课文作例文的好处:一是强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减少教师课外搜集资料的劳苦;三是更为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

3.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篇三

3 4 5 6 7 8 9

二、比一比、填一填。(8分)

(1)在多的后面画“√”。 (2)在少的后面画“√”。

三、认认我的小手。(12分)

左手号码是( ) 右手号码是( )

四、选择正确的图形,在( )里画“√”。(8分)

1.宝宝用右手刷牙。 2.爸爸的手表戴在左手腕。

( ) ( ) ( ) ( )

3.叔叔是左手写字。 4.外婆用右手拿筷子。

( ) ( ) ( ) ( )

五、看图填一填。(6分)

(1)小鸟在小狗的( )面。

(2)小狗在小老鼠的( )面。

(3)小老鼠在小狗的( )面。

六、我会走楼梯。(6分)

(1)下楼的小朋友是靠( )边走,上楼的小朋友是靠( )边走。

(2)上楼、下楼和在路上行走我们都应靠( )边走。

七、数一数,照样子用“○”画一画。(16分)

汽车:○○ 花: 玉米: 人:

树: 小鸭: 辣椒: 房屋:

八、辨清物品架上的东西。(8分)

的( )面是 。 的( )面是 。

在 的( )面。 在( )的右面。

九、我当小司机(用“→”画出行车方向)。(6分)

向左转 向右转 向前走

十、辨认方向我再画。(12分)

在○的右边画 ,下边画,上边画□,左面画。

4.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篇四

识字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2. 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去理解字词。3. 了解水乡秋天的特点,积累词语。教学重点:

激发兴趣自主识字、读词,写字。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江南,那儿的水特别多,所以也叫水乡。大家看看,图上画得是什么季节呀?你怎么看出来的?想知道水乡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么?读了这些词语你就知道了。出示韵文。二.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1. 请大家看着拼音自由读一读,看谁能读正确,并想一想,哪些词读的时候要注意。学生自由练习。

2. 交流。你觉得要注意哪个词的读法?为什么呢?请你领大家来读读。谁还想说说。(注意翘舌音,后鼻音)

3.刚才小朋友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再次读读这些词语,要读好刚才说到的注意点,看谁读得正确,没有错误。谁来读准第一排,四组分四排读;两排一读谁行?男女生分两排读。四排词语连起来谁行?点名2人,齐读。

4. 去掉拼音谁也会读?学生练习,你会哪一排你就大胆站起来读。齐读。5. 这些词你们都读准了,好样的,但还不够,还要读懂,读出味道来。三. 读词成串,边读边想。

1.现在我就领着大家去水乡看看吧。出示图片,秋天的水乡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放眼望去,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水面上飘荡着一层雾气,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水乡变得更美了。你们觉得美么?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吧,谁来读?点名读。师范读,我读得美么?知道我为什么读得这么美?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当我读这排词语的时候,我的眼前好象就出现了这幅画面。你们也来试试,读得慢些,要边读边想。点名读,评议(慢些,听出来了,你很喜欢水乡)男女生读,齐读。

2.水乡的荷塘更美呢,看,你喜欢图上的什么?相机认识菱藕。这排词语,你也能读好么?一边读,一边想,自己试试看。点名读,评: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出来了,你特别爱吃菱藕。荷塘真美啊。3.站在荷塘边,向远处看,你又看到了什么?船队为什么要唱着渔歌呢?天色晚了,天上飘着晚霞,湖面上飘着歌声。船舱里装满了鱼虾,这场面多美呀,你喜欢么?能读好这排词语么?注意边读边想,自己练习。点名读。评议。

4.夕阳终于落山了,夜晚来临了,水乡的夜景也很迷人。出示图片,美么?看谁能凭自己的本领把这排词语读好。点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四. 连串成篇,形成积累。

1.每一排词语你们都读得很好,连起来读,你们还能读好么?请四小组分别读一排词语。读得真好听,真上口,这里有个小秘密,瞧,一、二、四排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所以读起来特别上口,听起来特别悦耳。

2.听了你们读,我也想读。师配乐朗读。我读得好么?知道我为什么读这么好呢?(边读边想)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学生练习。3.点名读。(评议:停顿,想象。你读得真好,封你做读书大王)这么多人都想读,这样吧,请你离开座位,去找自己的好伙伴,你们两个相互读给对方听。读好了就回到自己的座位。都读好了么,那就请大家起立,带着心情,带着表情一起来读一读吧,会背的可以闭上眼睛边想边背。齐读。

五. 示范指导,认真写字。

1.课文读得真不错,这些词语你们都记住了么?出示生字。谁能熟练地读出它们?点名读。齐读。把拼音去掉也行么?点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看来你们真的都记住了。

2.现在我出个谜语考考大家,春天头发青,秋天头发白,远看像棉花,风来起白浪,猜一植物。谁猜到了?你怎么猜到的?看看是不是它。你真聪明。

3.接下来我们就来书写这两个字,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都带有草字头?还发现了什么?对,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上下两部分要写得扁而宽。观察范字。师范写,并提示注意点。学生描红。(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4. 出示田字个格“苇”,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进行范写。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2.了解水乡金秋十月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指导用文中词语造句,以及文中插图的说话:“游水乡”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具准备

美丽的水乡景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金秋 烟波 水乡 夕阳 归舟 渔歌

芦苇 菱藕 荷塘 枫叶 灯火 月光

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2.抽读这些词语。

3、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二、指导感悟 1.激趣促读。

小朋友,现在你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水乡,实际上水乡美得很哪!你们还是自己坐上小舟再到水乡游一游,细心地看一看,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介绍边读边展开想像的读书方法。提示: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认为哪儿最美?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3。互说互读。4.反馈指导。

全班交流,大体步骤为: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通过“烟波”感悟湖面的苍茫、广阔。语速较慢。

(2)第二行:荷塘多彩明丽,摇曳多姿。语速较快,表达出兴奋之情。

(3)第三行:一幅“渔歌唱晚图”。晚霞映红了湖面,渔民们唱着悦耳的渔歌满载而归。语速稍快,抒发了丰收的喜悦。(4)第四行:湖面的枫叶红得像二月花,湖面的点点灯光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水乡更显宁静和迷人。读的时候语速稍慢。5.整体感悟。

(1)了解叙述顺序:白天(湖面、荷塘)——傍晚——黑夜。

(2)练读全文。(提示:边读边联起来想像一幅幅画面。)

(出示)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先看到(),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

a,自读,再口头填空。b.反馈说,评议,再说。

C,进一步感悟水乡的美丽富饶。

三、指导熟读 1.体会押韵。

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是押韵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自读体会。2.指导停顿。

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3.练读全文。

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朗读。

四、练习造句

1.自己从韵文中找一个词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最好。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五、指导看图说话

1.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2.多媒体课件出示金秋的水乡图。(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自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听。(3)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4)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5)说了这么多的水乡景色,你想发出什么赞叹? 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

(6)指名说,比赛说。

六、学习生字 指导描红、书写。

识字2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犭”旁。

2诵读课文。想像国庆大典的盛况,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

2、能指导看图,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3、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

4、学会书写“桥、检、陆、礼、炮”这五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

同学们,一年中我们要过好多节日,请你说一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节日。

1月1日 3月8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10月1日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

2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

二、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

三、细读课文,看图学词,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显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上空绽放礼炮及天安门升旗仪式插图。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词语。

(2)阅兵式插图,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

3指导学习第三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2)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4指导学习第四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3)出示词语,齐读:“神州”“腾飞”“中国龙”。

四、复习阅读,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 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2指导写字。

(1)学生找出相同偏旁的字:桥、检;炮、焰。说说左右结构比例。

(2)教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去掉“火”后剩余部分的笔顺。

(3)教学“犭”旁。提示“礻”是示字旁。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巩固学习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剩余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天安门广场的节日欢庆气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显示)城楼 红灯 金水桥

大典 检阅 海陆空

礼炮 焰火 狂欢夜

神州 腾飞 中国

2.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 3.抽读词语,齐读词语。

二、读韵文。

1、刚才我们已经读过这些词,现在你是不是已经懂得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呢? 2.训练朗读,自由读,指名读。3.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好吗?为什么?

你们能不能比他读得更好?

4.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跟你们比比,行吗?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学生评价

5.知道老师为什么读这么好吗?教师介绍怎样有感情地朗读:

我边读边想像天安门城楼、金水桥、接受检阅的威武雄壮的陆海空三军,夜晚广场上的狂欢情景„„

6.你们也学着老师的方法来试试。7.指名读,评议,再读。8.全班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把剩余的生字一齐学完。2.读读这些词语。

3,看看这些字,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学生互相交流。

4.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导以下的生字:

狂,新偏旁“g”(反犬旁),笔顺是:

第二笔“)”像动物直立微微点头的样子。

焰:右上方是“*”第二笔是不带钩的,下方的笔顺为:“‘r门n闩臼”,其中第四、五的两笔短横等横且不相连。

州:三点的第一点自右向左下点,其余两点自左向右下点。

笔顺是广J:>州丹州。

5.你觉得这些生字怎样写美观呢?好好观察一下。6.重点指导;

州:是“川”加三点,“川”的最后一竖应比其余两笔高,中间一竖略短些。7.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放轻音乐。

8.出示写得好的生字,评议再写。

四、指导说话

1.看过国庆节时,天安门广场那热闹的场面。回忆一下,我们这儿是怎么庆祝的呢? 2.你们看到了什么?人们穿着什么?脸上怎么样?街上有着什么? 3.同座位互相听,互相纠正。4.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教师还可提示:我们也能在说的时候把韵文中所学到的词语用进去。5.说得这么好,写一定不会觉得困难的。

学生写话,教师相机巡视。识 字 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儿歌内容,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

3、初步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会看图领会字意识字,激发学生学字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两张。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自学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3。

2、引导自学。

二、复习熟字,理解会意字的特点。

1、出示“笔”图:这是什么?毛笔是用什么做的?所以人们把“竹”和“毛”组合在一起表示“笔”字。

2、出示“尖”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外形和他有点像?所以人们用上“小”下“大”表示“尖”字。

3、出示“看”图:这只小猴子的手放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所以人们把“手”放在“目”上表示“看”字。

4、小结:

(1)这“笔、尖、看”3个字都是由两个简单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的,可以从两个简单字的意义联系上来领会这3个字的意思,用这种造字方法造出来的字就叫会意字。

(2)我们怎样学的?先看图,领会字意,再记字形由哪两个部件构成。

三、学习3个生字:灶、歪、尾。

1、出示“灶”图。(1)先看图,这是什么?(2)想想:砌灶要用什么?

(3)再看字:“灶”字由哪两个部件构成?火作为偏旁要注意什么?

2、出示“歪”图。

(1)图上的画挂得正不正?给“挂的不正”换个说法。

(2)出示“歪”的字卡。领读、指名读。

3、出示“尾”图。你怎样记住它?

4、巩固复习。

(1)看图读字,读准字音。(2)给生字找朋友。

5、学生看笔顺图描红。要求:看一看,描一个,笔笔到位。

四、读儿歌。

1、轻声读儿歌,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再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3、齐读儿歌,读通读顺。

五、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2、交流讨论,指导朗读。

(1)从哪儿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2)“炉灶、鸭子、桌子、大马”正确的画法是怎样的?(3)指导朗读。

3、“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指导背诵。

二、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儿歌中的生字、正音。

2、教学新偏旁。

3、学生看笔顺,描红。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认读课后词语。

识字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重难点、关键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区分‘描、瞄、喵、猫、锚”这5个形声宇的异同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学会1个;偏旁。

2.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字卡)苗,这是什么字?齐读两遍。

2.“苗”能跟许多部首作朋友呢,我们快去看看。

二、学习形声字

1.(出示)看一看,“苗”跟哪些偏旁部首作朋友了啦?

(芎、韦、口、目、宁)。

2.组合后的字都有“苗”这一部分,读音也跟‘苗”相同或相近,“苗”是声旁,“孑、韦、口、宁、目”就是形旁,表示与字的意思有关的,“描、瞄、喵、猫、锚”都是形声字。3.学习“苗”。

(1)“苗”的偏旁是什么?你想想这与什么有关?

(2)你们见过什么植物的苗?(3)读准字音。(4)能为它组组词吗? 4.学习“描”。

(1)“描”为什么用提手旁?(2)谁能给“描”扩扩词?(3)齐读生字两遍。5.学习“瞄”。(1)读一读字音。

(2)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3)读一读“瞄准”。这里“准”是翘舌音。

6.学习“喵”。

(1)“喵”谁会读?这种声音是哪种动物的叫声?

(2)为什么是口字旁呢? 7.学习“猫”。

(1)“猫”的偏旁是什么?这与什么有关?

(2)读准字音,齐读词两遍。8.学习“锚”。

(1)你们见过铁锚吗?(出示挂图)看,轮船停泊时,用来稳定轮船的,一端上

有两个带钩的爪儿。想想看,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金字旁呢?

(2)读一读词语,指读,齐读。

三、巩固练习

1.转动字盘,分成组来认读。2.开火车读拼成的形声字,分别组词。3.总结。

通过对这5个形声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形声字的特点,老师这儿还有首小儿歌,专门来介绍形声字的。

“学习形声字,辨别要仔细。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义。掌握规律性,困难变容易”。

4.学生念儿歌,激发他们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说话练习

1.你能用书上这6个词语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几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2.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苗、猫、铁、描、准”,仔细观察这些生字,怎样才能把它们写美观? 2.指导。

“苗”:“仆”的横要比“田”略宽,字形才能美观。

‘猫、描”:左窄右宽,右旁“仆”的“一”要收,不能超过“田”,这样整个字看起来

才能美观。

“铁”:最后两笔竖撇和撩要分开,整个宇才得舒展。

“准”:第四笔要写在竖中线上。3.教师书写示范。

4.学生练习书空、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剩余的生字词,巩固学过的生字,并能分辨几个形近音近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转动字盘,让学生读字组词。2.你是怎样区分这些形声字的? 3.齐读书上的词语。

4.我们书上把有些形声字还编成儿歌呢?快读读吧。

二、学习儿歌

1.教师范读这首儿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师生纠正。

(相机出示)瓜”,读翘舌音。“两”:是边音。

“停”: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两、偏、淆”,都有三拼音节。4.指导朗读.

(1)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儿歌呢?

(2)通过读这首儿歌,你懂得了什么? 5.指导背诵。

(1)谁能背得准,背得快?(2)自背,同座位互背。(3)比赛背。齐背。

三、学习生字

1.读准“两、脚,停,英、偏”的字音.

2.自学课后的笔顺表,并描下来. 3.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脚’:是“月字旁’.以前古人写“月”时与“肉”有关,因此人体上的大多数器官都带有月字旁. 4.指导写字。

“两”:里面的“从”应分别写在竖中线两旁。

“脚”,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窄些、紧凑些,中间的“去’与左边的“月”略微提升点,右边的“p’与中间的“去”的第三笔持平。

‘英”:中间的“曰’要写扁些,下面的“一’要写得最宽。

5.教师边指导边示范书写. 6.学生描虹、仿写,教师巡视指导。练习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字母表》。

2、照样子练写左右结构的字。

3、熟记4条成语,朗读背诵诗歌《秋天到》。

4、动手做一张贺卡,并在贺卡上写一句祝贺的话。教学重点、难点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背诵字母表,默写大写字母表。

2、学会祝贺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此项分布到各课教学中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2)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指导朗读字母的呼读音。(2)教唱《汉语拼音字母歌》,熟记字母名称和顺序。

(3)背诵大写字母并练习默写。

3、练习。

(1)出示卡片,集体练读。(2)按字母表顺序背诵。(3)默写大写字母。

4、反馈。

(1)请学生试背字母表。

(2)展示默写写得好的字母,表扬默写好的同学。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烟 陆 铁”3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写字、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棉”。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或问老师。(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2)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二、教学《秋天到》。

1、审题。指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学生理解诗歌内容。①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②第一、二小节分别写了什么?(3)学生边读边想象庄稼的样子和水果的色彩。

(4)再读诗歌,逐步达到生动流畅有感情。(5)练习背诵。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2)指名读。(3)练习背诵。

5、反馈。(1)检查朗读。(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一、审题。

1、揭示言语交际的话题。

2、板书课题:老师,祝贺您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观察图片,教师节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指导说话。

(1)看看图,想想你自己在教师节是怎样做贺卡的.(2)你把贺卡送给了哪位老师?送贺卡时,你对老师说了什么?老师又会怎样呢?

(3)分角色扮演老师和学生,练习对话。

3、句式练习。

(1)你去送贺卡,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2)句子训练。找老师

①那天你去送贺卡,怎样找老师的? ②你看见老师正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③老师一大早就这样认真地为大家工作,你有什么想法?今后怎样学习?

④把“找老师”这部分内容连起来说一说。送贺卡

①你找到了老师,送贺卡,当时你是怎样做的?

②全班讨论,板书动词。

③把“送贺卡”的经过连起来说一说。收贺卡

这时,老师非常高兴,脸上是什么神情?会对你说什么?

4、练习说一段话。

(1)我们按“找老师、送贺卡、收贺卡”的顺序讲情了给老师送贺卡的经过。要求:连贯通顺。

(2)个别练说,指名口述,集体评议。

5、作业:

(1)完成书本练习。(2)写一张贺卡。

第二单元

1、秋游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难点、关键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前面练习1中所学过的《秋天到》,你们还会背吗?请同学们齐背一下。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呢?(秋天庄稼和果子长得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3.秋天这么美,你们喜欢吗?想出去看看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出去秋游。

二、板书课题

1.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齐读课题。

3.‘秋游”什么意思?看了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秋游上哪儿玩?他们看些什么?玩些什么?)学生一边提问题,老师一边在课题旁打“?”)

三、指导看图

1.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

2.图上画了什么?从上到下观察一下,看一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样的? 小朋友又在于什么呢?(引导学生用(f有的„„有的„„有的„.””来回答问题)

四、初读指导

L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1)标上小节号.

(2)画出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语.(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学们读得不错,看看你们画的词与老师画的一样吗?

(出示)凉了 郊外 一望无边 几只 绵羊 忙着 追逐 叫喊(1)自己先读读这些词语。(2)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字音:

凉:是边音,不是鼻音。

追、逐:都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凉、望、羊、忙:都是后鼻音。(4)同学们讲得不错,指名读词,开火车读词。

(5)现在老师把拼音擦掉,你还会读这些词吗? 自读,指读,齐读。

(6)你能给这些生字组一个词或组一个成语,或说一首带有生字的诗? 3.同学们,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生字词,你们会读吗? ’

(出示二类词)绵羊 稻子 高粱 棉花 打滚儿 逮蚂蚱 嗓子

(1)“高粱、逮蚂蚱”中“粱”、“蚱”字音有什么区别?(单独读“粱”是第二声,“蚱”是第四声,读成词时读成轻声)(2)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3)会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4)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也会读吗?齐读。

4.把生字词带人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

五、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提了什么问题?(教师指题目旁的小问号),现在你们能回答了吗? 2.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出示每节的意思,但是已打乱了顺序。(出示)()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农田丰收了,非常美丽。()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秋游。()天空一望无边,非常好看。

想一想,给每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意思。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读读课文。3.指名回答。

4.同学们已经初步把课文读懂了,让我们齐声再把课文读一遍。

六、教学生字

1.读生字,巩固生字的字音。2.自学课后笔顺表,把生字按笔顺描一遍。

3.你在字形上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凉:两点水旁,与“冷”有关,不能写成三点水旁。

4.刚在描红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生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助这些同学。5.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郊:左边的“交”捺改成点。

望:左上方的“亡”第三笔是“’”(竖提),下面是个“王”,不能写成“土”。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

7.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8.反馈,让学生评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积累词汇。

3.复习巩固所学的词语。

4.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新授

(一)教学第1自然段。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教师故意读成:天气渐渐凉了,秋风起了„„)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读?

(因为是秋风先起的,天气才变凉的)3.出示:天气凉了。天气渐渐凉了。(1)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2)第二句加了“渐渐”,好在哪里?(说明天气并不是一下子凉的,而是慢慢变凉的。)(3)作者用词多么准确,让我们齐声有感情读这句话。

4.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

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什么景象呢?(二)教学第2~3自然段。1.自读2~3自然段,想想天空、农田美在哪里?还可以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用“——”画下来。

2。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3.在学生自由评说交流时,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

(1)“蓝蓝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出示多媒体课件)一望无际蓝蓝的天空。

你们还可以为“蓝蓝”换个词吗?(蔚蓝、碧蓝、瓦蓝)(2)天空还是怎样的呢?(一望无际)还有哪些词也表示“一望无际”这个意思?

(出示)一望无垠 无边无际 一眼望不到边

齐声读读这些词语。

(3)天空中的白云又是什么样的?读读书上的句子。(出示句子)看,天上的云真是变化多端,姿态万千,继续想像,或根据你刚才看到的画面,用“有时像„„有时像„„”把白云姿态继续说下去,看谁说得更美、更生动。

(4)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进行指导、纠正。

(5)可真美呀!我们也要把这美景读出来。

注意:“蓝蓝的”、“白”这两个写色彩的词要读重音,“一望无边”、两个“有时像”要读得慢,读出同学们正驻足细看的神情,“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的心情。

学生自读,指读,评析,齐读。4.农田也很美,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出示:稻子黄,高梁红,棉花白。

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

(1)这两句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两句话的意思有点不同:上面一句只说了庄稼的颜色,下面一句除了说颜色,还有表示这些庄稼都成熟了).

(2)庄稼丰收了,此时农民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5.稻子、高粱、棉花在秋天里干什么呢?

秋天,农田里的景象(插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农田里,稻子(),高粱(),棉花()。

(这里引导学生描绘景物,不仅可以用上表示颜色的词,也可以用上表示事物状态、动作的词)

过渡:刚才是同学们亲眼看到的秋天的天空美,农田的美,那么他们玩得怎么样?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三)教学第4自然段。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这一段里有几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是“向着天空亮开了嗓子”?谁能来试试?

4.指导朗读。读好“打滚儿”、“逮蚂蚱”,同学们多么高兴啊!

教师引读:大家„„多开心啊!(第二句话)

5.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了“大家„„”。想一想:虽然都是写同学们高兴,但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呢?

(先具体后概括)6.指导朗读。

第4自然段中的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要逐次加快,最后一句中的“大家”、“多开心日”要重音轻读。读得缓慢,充分表达孩子们尽情玩耍时的兴奋心情。

师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三、总结全文

1.读了全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秋天的郊外多美,同学们玩得也开心,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景留在脑海中,好吗? 3.齐声有感情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背诵课文。

2.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3.会模仿课文写一篇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谁能读读描写美丽的秋景的课文《秋游》? 2.谁能读出更好、更美的感受?

二、指导背诵

1.读得真好!愿意把这美丽的秋景永远留下来吗?让我们把这篇课文背下来。2.可以看板书或看图背诵。3.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

三、指导仿写一段话

1.再读第4自然段,体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先具体后概括的写法。

“有的„„有的„„还有的„„”一般会用在什么情况下呢? 2.提供句式说话。

(1)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大家,玩得多开心呀!(2)放学后,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多!3.学生自由讨论,还有哪些场景、事物可用“有的„„有的„„还有的„„”

这种先分后总的写法来写?(1)讨论交流:农贸市场 商场里 过年家里热闹的景象„„

(2)自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纠正。(3)指名说。

四、指导小练笔

1.同学们,你们在春天或秋天时出去玩过吗?

2.可以仿照课文由景到人,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写你所看到的景象?我们来

评评谁写得最好!

五、教学生字

1.读生字,巩固生字的字音。2.自学课后笔顺表,把生字按笔顺描一遍。

3.你在字形上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喊:左边的“口”字要写得窄一点,与独体字的“口”不一样,右边的笔画较多,更注意匀称,也应写得左窄右宽。4.刚在描红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生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助这些同学。5.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总结。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

7.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8.反馈,让学生评析。

再见了,北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2、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我和你》,师: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或:这首歌是活动的主题歌?)生:北京奥运会

2.说说对奥运会的认识。(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3.出示鸟巢图片,师:为什么加双引号?2008年8月24日晚,在鸟巢里,我们就要说——再见了,北京!(生齐读)4.奥运会闭幕式上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仔细地读一读第2课,注意把字音读准了。二.初读感知

1.检查自读情况

(1)齐读课文,思考:两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内容?(2)教学生字词 A出示第一批生字词

北京 时间 五环旗 表演 几名 飞机 场上 运动员 朋友 外国

B领读,指名读。注意“京,名,场,朋”是后鼻音。

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北京时间:我国的标准时。

五环旗(插入图片):奥运会会旗,旗面白色,上面有五个环,分别为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地区:蓝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绿色代表大洋州,红色代表美洲。五个环套在一起说明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

C逐排出示第二批生字词 帷幕 舷梯 仿佛 燃烧 熄灭 留恋 不舍 绚烂 抛向 卓越 友谊 尊重

侧重读音指导。词语了解一下意思,不需要深入解释,在下面的学习中再学习。

2.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 A 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B 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

C 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 3.齐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4.出示填空:奥运会的会旗是()。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了。学生根据朗读与预习填写。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三个字

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重点要记住右边的笔画,右边的第一个笔画是横折折钩,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撇。

名:共六画,上下结构。上面部分起笔是撇,第二笔是横撇,第三笔是点。米,共六画,独体字。2.其他着重要描红的字。国:共八画,全包围结构。

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最后一画的名称是横折弯钩。

3.描红,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再见了,北京!》,学生齐读课题。配乐朗读课文。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奥运会有了一些,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填空:奥运会的会旗是()。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了。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自然段的一二两句,指名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闭幕式的时间,地点,奥运会历时17天)2.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舷梯”视频,学生观看。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课文“表演台上„„渐渐熄灭”)(2)出示:表演台上„„渐渐熄灭。(3)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一找。

找出课文中表达人们心情的词语。逐字逐词地理解“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无:没有。尽:完。无尽:没有完。形容很多。

不舍:舍不得。

留恋:不舍得,不想离开。

(4)带领学生品读第二至五句,品味每一句话中的“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之情。A.学习第二句时,让学生读,说说哪些词语看出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这种感情?学生很容易找出“缓缓”。但是这里写五环旗慢慢落下,不是写人们,为什么也看得出这种感情呢?这个问题当时学生没有反应过来,由老师来一句带过:“因为人们望着五环旗缓缓落下,代表着这届奥运会即将结束,所以很不舍得,在这里‘缓缓’就代表着人们的这种心情。

B.学习第三句时,学生能抓住“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来理解这种情感,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老师引导学生理解“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代表了什么?学生能答代表了奥运会,代表了中国。我顺势说奥委会主席的评价“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没有哪个国家举办的奥运会能达到这个水平这个程度这个规模。看出北京奥运会办得怎么样?——生:很成功,令人满意„„我问学生知道我们中国人为此做了哪些事情吗?学生不知,就由我来简要介绍。而后再读第三句。C学习第四句时,反复读歌词。师:世界各国人民永远是一家人,追求和

平是人类共同的心愿,也是举办奥运会的一个目的。生:再读歌词。

师:一家人就要分离了,怎能不带着—— 生:读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师:连高达8米的奥运圣火也被此情此景深深感染了——

生:读第五句话,“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渐渐熄灭。”

师:人们在心中默念,指课题: 生:深情读课题。

学完第一自然段,老师深情总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圣火熄灭时的场面,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板书:圣火熄灭)(5)配歌曲《我和你》,学生齐读二至五句。

3.自然过渡:

(1)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另一个场面,板书:人们狂欢 同样也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一起来读读。

(2)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绚烂的烟花)

(3)出示: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理解“如同”。读句时,读出狂欢时的高兴与兴奋。“抛”字在此理解。

(4)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

A.理解“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在电视里看到奥运会上有中国人,有外国人,外国人还有很多黑人。在历史上的奥运会曾发生过种族歧视事件,从1904年开始,政府就规定,黑人运动员不得进入赛场。1912年第五届瑞典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索普因为是印弟安人而被取消了金牌。而我们的北京奥运会没有歧视任何人,人人平等,只要通过你的努力就能拿到奖牌。所以说不分肤色。奥运会会不仅年轻人喜欢,老老少少都喜欢,所以说不分年龄。B.读第二句,问有几个“啊”,看出了什么?学生能很明白地说出人们狂欢时的激动、开心、兴奋。通过朗读来感受。C.读第三句。重点理解三个词“卓越”“友谊”“尊重”。

师:“卓越”就是非常好,非常棒。这届奥运会就办得非常好,是一届卓越的奥运会。奥运会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要求大家“更快,更高,更强!”比如运动员们不断拼博,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追求的就是这种好了更好,非常好的卓越的精神。

“友谊和尊重”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再读读《我和你》的歌词。生:读文中歌词。

师:看,我和你是朋友,一家人,心连心。这就是说世界各国人民都很友好,和平相处,这就是友谊和尊重。这就是奥运精神。生:再读第三句。

(5)出示: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A.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再回到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理解“留恋“和”“停留“,前者表示心情,后者表示人本身。

B.人们为什么不愿离去?(因为奥运会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人们不想结束这种欢乐。)让我们在《我和你》的歌声中再次去体会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快乐,齐读课文。三.总结升华

虽然北京奥运会闭幕了,但他不会离开我们,让我们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在相见吧!

四、学习生字

1.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2.出示打乱顺序的词。指读,齐读。3.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教师指导。4.师范写,生描红。5.反馈检查。

3.英英学古诗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重难点,关键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o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1个偏旁。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2.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把学到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2.边说边书写两个生字。3.齐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出示投影片)图上有什么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小结:英英正在和奶奶说话,两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叫对话。2.学习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的名字和他所说的话之间必须用冒号(力隔开。(板书:冒号:)齐读“冒号”两遍。请你找一找,文章中说话的人是谁?她说话内容是什么? 3.我们现在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我们已经看懂了对话的形式了。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小节号和生字词。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5.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词)①自己读读词语。

②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英”、“静”、“层”:是读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s川,要读准翘舌音。

“思”:是整体认读音节si,要读准平舌音。

“首”、“照”:是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层”:是平舌音,不能读成翘舌音。

“背”:是个多音字,既可读“ ”,也可读“ ”。用这两个字音分别造句。

③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④去掉拼音后,齐读生字词。

⑤给生字找朋友。(即给生字组词)(2)(出示二类词语即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词)①自读,齐读。

②去掉拼音后再次齐读词语。6.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1)自读,同座位互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指导、纠正。7.同学们既然喜欢读,下面两人自由组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1)两人互相读。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分两个大组对读。

四、初步理解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英英和奶奶共有几次对话呢? 3.小结:英英和奶奶有问有答,话说得多么清楚!以后我们说话也要这样。

五、指导写字

1.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2.出示打乱顺序的词。指读,齐读。3.看笔顺表里的生字,自学后描红。4.反馈检查。

5.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教师指导。

静:左边是青字旁,跟读两遍。

“月”字的撤要改为竖。整个宇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左右同宽,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紧下松。

意:上中下紧凑,“立”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中间扁日横落在竖中线上。

诗:右部分的三横间隔距离相等,中间横最长,两笔竖不在同一条竖线上,竖钩偏右。

6.学生描红、仿写、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3.指导用“思念”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静夜”是什么意思?(静静的夜晚)

“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过渡:诗人会思念什么?

2.(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谁?(1)从课前的预习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2)此时他正在干什么呢?(李白正在静静的夜里思念家乡的亲人)

3.学诗句。(1)指名读诗句。

(2)诗共有几句呢?下面我们通过英英的话来理解诗句。

第一句:

①自己读读英英的话,想一想这一句诗句是什么意思?

②“疑”是什么意思?(好像、如同、就像)

看,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独特的想像就是李白诗句特有的风格。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诗句。

第二句,①还是自己来读读英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句的意思。

②(指着图)此时,李白看见的就是这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③在中秋节里,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④是啊,中秋夜正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可是假如你此时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样呢?(伤心、难过)⑤是啊,(教师指着图)此时此刻,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⑥同学们说得真好,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⑦现在,谁愿意来当李白,有感情朗读第二句诗句呢?(3)同学们可以看图,来当诗人边表演边吟诵诗句。

自读,指名读诗句。(4)朗读指导。

朗读节奏:(“/”为句中停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光”、“霜”、“乡”读时要清晰些,停顿时间长一些。

(5)指名上来演吟诵诗句。(6)指导背诵。

二、巩固诗意

1.谁愿意来当一回英荚、奶奶,把她们之间的对话演一遍呢? 要把诗句解释清楚哦!自由组合表演。2.分角色表演课文。

三、指导用“思念”造句 1.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谁呢? 2.就连小动物之间也可以用“思念”呢

3.指名造句,师生共同纠正。

四、小结课文

1.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2.同学们,学过课文后,你们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古诗《静夜思》。2.再学几首有关思乡的古诗,并能用书上对话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诵《静夜思》. 2.谁能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呢?

二、拓展知识,积累古诗

1.这首古诗写得非常生动,非常细致地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思乡的深情,其实我国不少诗人都写过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呢,你知道吗?念给大家听一听。

2.老师这儿也有两首思乡的古诗。(显示)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九月九曰忆山东兄(唐)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教师范读诗。(2)学生熟读古诗。

(3)教师简介两首古诗的背景及诗意。(4)有感情练读古诗。

三、实践活动

1.你可以选一首你喜欢的古诗,找一个同学合作,仿照本课对话形式,把这首古诗意思、作者说出来。2.两人一组练习对话。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

四、学写生字。1.认读生字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交流。

3.师范写,生描红、临写。4.反馈写字情况。

乡下孩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第2、3小节。课前准备 词卡。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4、乡下孩子。

2、乡下孩子:农村里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曾 曾经 未曾

编 编织 编写

含 含义 含笑

挖 挖土

挖苦

猪 猪皮 小猪

串 一串 串门

3、理解词语。欢唱:欢乐地唱。编织:本课指编成故事。

含:将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动听:好听。

4、各人练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含:上部“今”,不能写成“令”。挖:右下部不能写成“九”。

串:下面一个“口”应比上面一个“口”宽些。

偏:左窄右宽。

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四、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怀()灶()扁()坏()肚()编()

3、完成习字册上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书空下列字的笔顺。

串 猪 曾 编 挖 含

2、说出下列偏旁的名称及含有该偏旁的字。

二、分析理解。

(一)1、指名读。

2、理解“曾是”。(曾经是,以前是)

3、“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说明自己在幼年时就会在妈妈怀里唱歌了。)

4、“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比喻,指自己幼年时就被爸爸背着到处跑。)

5、野菊开在什么地方?

6、齐读。

(二)1、指名读。

2、看图:女孩身旁空中飞舞的是什么?它们飞舞的姿态怎么样?为什么捉一只蝴蝶,就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呢?

3、指导读。突出“捉蝴蝶”“编故事” “含草叶”“吹歌曲”。体会孩子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和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三)

1、指名读。

2、“撑圆了小猪的肚皮”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逮了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馋嘴的猫咪”?“乐坏”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体现了乡下孩子什么样的特点?

三、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坏()出()里()开()动()上()

四、课后作业:完成习字册上词语书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2、用“编织”造句。

二、理解分析。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为了说明乡下孩子这么聪明能干的原因是在于他们生长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爱到了培养的锻炼。)

3、齐读。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讲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成长起来。

四、指导背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背诵,同学练背。

3、同桌互背,教师指名背。

五、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交流。

3.师范写,生描红、临写。4.反馈写字情况。

六、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用“动听”说一句话。

3、选择合适的字填空。串 片 只 头 篮 朵 条

一()菊花 一()黄鹂 一()小鱼

一()小猪 一()草叶 一()野菜

练习2 教学要求

1、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

2、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3、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

4、观察秋天的变化,动手画画或写句子交流。

5、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教学时间: 三课时。

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读拼音读题目。(2)教师进一步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各自试读题目。(2)引导学生分角色读。

(3)引导学生将形状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4)根据对话整理出模样差不多的大写字母。

O--Q U--V E--F

C--G M--N B--D

(5)整理不像的字母。(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记呢?

3、练习。(1)在书上练习

(2)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S F D B N

w m g s f d b n z q(2)指名对照认读。

(3)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G()M()Q()D()

4、反馈(1)分小组竞赛(2)大小写字母配对子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2)复习写字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动、散、都”3个字。(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出“动”。

出示“动”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走的起笔和收笔。

(4)指导学生写“散、都”。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熟继成语。(1)、审题。(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②、教师范读。③、学生自由读。④、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3)、练习。①学生自由练读。②同位练习背诵。(4)、反馈。

2、学习《三字经》摘句。(1)、审题。①指名读练习要求。②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①、借助拼音自由读。②指名读 ③教师范读 ④讲解意思 ⑤教师、学生读(3)练习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练习背诵,指名背诵(4)反馈 ①检查朗读 ②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生把课前观察到的有关事物,用自己的话说说。

(2)出示题目:秋天到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

(3)练习:画秋天,边说边画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借助拼音读题目

2、当我们有事,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我们应该怎样想别说呢?

3、李燕在背诵古诗时想请奶奶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他可能会对奶奶说什么呢?

4、小组讨论 试说

5、集体汇报交流

6、小组分角色表演

7、创设情景

在我们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当你遇到时,该怎样与别人交流,怎样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呢?

第三单元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篇五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增强在课内外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意识。

2、积累含有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重点);能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朗读方式。

3、组织兴趣小组,能给兴趣小组起名字,并开展活动。

4、想象画面,积累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

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增强在课内外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朗读方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积累好词好句的积累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课文里常常有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句,比如自己觉得不熟悉的词句、比较特别的句式,当你看到这些词句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2、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指名读。

(2)齐读。

(3)交流:这两个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鲜感?在课内或课外阅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表达形式?

3、自主活动。

(1)小组内交流自己在读书时读到并摘抄在积累本上的一些有新鲜感的词句。

(2)把喜欢的句子写在卡片或者树叶上,做成书签。

4、小结:看到有新鲜感的、优美的词句,我们要多读几遍,然后抄写在积累本上。相信,经过这样的练习,你一定会积累很多好的词句。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成语: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借助拼音把这8个成语读正确,重点关注“爪、吊、赤、疾、燥”的读音。

(2)多种形式读成语:

①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成语,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

②想象成语描写的动作、神态、心情等,合作读成语。如男生读“面红”,女生读“耳赤”。

(3)同桌交流两组成语的特点,全班交流,注意把同类的信息进行梳理。

①这8个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都和人有关:有的描写人的动作,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如披头散发、面红耳赤、口干舌燥;有的描写人的心理,如提心吊胆。

②第一组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组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4)拓展:你还能说出一些含有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吗?

2、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请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同桌互相读一读,练一练,看看谁读得好,更能表达句子的意思。

(3)朗读展示,师生评议。

(4)全班齐读。

三、巩固练习

填空练习,巩固成语。

摇()晃()披()散()

张()舞()提()吊()

()红()赤()忙()乱

()疾()快()干()燥

第二课时

一、巧取组名

1、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兴趣爱好。

2、过渡:同学们的爱好很广泛!那就让我们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

3、课件出示几个兴趣小组的名字,说一说这些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是什么,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篮球侠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探索者小队黑白棋社

预设:这些名字体现了兴趣小组活动的特点。

这些名字非常吸引人,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名字有新鲜感,让人特别想加入。

这些名字中加入了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4、小结:是啊!看来给兴趣小组起名字也是一门学问,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那现在就试着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吧。

5、展示各兴趣小组所起的名字,大家互相评议。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一读古诗。

2、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自己不认识的`字。教师相机强调“樾、捕、蝉”的读音。

3、出示个别字词的注释,请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4、结合插图,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5、教师说诗意,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6、指导朗读。

7、练习背诵。

(1)独立背诵。

(2)同桌之间合作背一背。

(3)指名背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6.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六

【教材简析】

课文是一首诗歌。诗歌篇幅虽短,但内容丰富,词句清新优美,富有感情。课文的第一节 “我学会了写信,用笔和纸,用手和信”,交代了写信的工具是笔和纸,但书信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第二到第五节的内容分别是“替雏鸟给妈妈写”,“替花朵给蜜蜂写”,“替大海给小船写”,“替云给云写”和“替树给树写”,内容充满童趣和想像力,以及真挚的情感。雏鸟写给妈妈的是家信,花朵写给蜜蜂的是邀请信,云给云写、树给树写的是朋友之间的互勉信„„课文最后一节点明了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雏、鸟、巢、己”。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积累主谓结构的词语。

2.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从谈话入手,请学生说说如果要与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时通过哪些途径?打电话、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写信等。教师相机出示课题。

然后再让学生说说曾经给谁写信,或是收到谁的信,信中的内容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相机小结。家人之间交流的是家信,朋友之间也可以书信来往,还有邀请信等。为阅读理解课文做铺垫。

·字词教学

与阅读教学结合。引入新课后,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或是读读课后的注释。“雏”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字义,了解“雏鹰”的意思。注意正确书写“巢”字。

·阅读教学

初读课文,出示句式练习:我想替 给 写信,信的内容是。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再读课文第二到第五节,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雏鸟盼望妈妈快些回巢的焦急;花朵希望蜜蜂快来采蜜的真切;大海对小船的鼓励;云和云、树和树的相互勉励。

读课文第一节,质疑:为什么信要用心来写?指导学生联系课文最后一节理解。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节,理解句子的含义。学生默读前,要明确默读的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可以联系课文内容。

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练习指导

把词语补充完整时引导学生寻找这些词语构成的规律,但不要出现主谓结构这样的术语。然后,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加强积累。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所以„„”这组词语可以将有着因果关系的句子连起来。而表示原因和结果的两句话,顺序可以颠倒,这时可以用“„„是因为„„”连接。·语言实践

模仿课文写几句诗,先可以让学生说说想给谁写,写什么内容,再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某一节,组织诗句,最后进行交流。

【实践活动】

收集作家用书信格式写的作品,如《假如能给我三天光明》等,然后介绍给大家读一读。茉莉花

【教材简析】

课文记叙了“我”和妈妈养茉莉花的一段经历。作者不仅将茉莉花的变化描写得非常具体,而且写出了随着茉莉花的成长,“我”不断变化的心情。刚把茉莉买回家时,“我”是“焦急地盼望着它能早日开放”,可是“茉莉花始终是那副老样子时”,我失望得“不再关心它了”。当我发现茉莉花露出绿色的花苞时,是那么“惊喜”,茉莉花盛开时,“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7个。区别“希望”和“盼望”,“惊奇”和“惊喜”的意思,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

2.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抓住相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心情的不同语气。背诵课文第四节。4.体会养花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和美的享受。【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出示茉莉花或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了解的茉莉花。茉莉花开放在夏季,花朵洁白,虽然小,但是香气淡雅袭人等。然后揭示课题。

·字词教学

引入新课后,结合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然后检查。

·阅读教学

初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课文,教师可以出示阅读要求:(1)自学生字;

(2)课文主要记叙一件什么事?用下列词语说一段话。精心照料 不再关心 发现 开放了 送来了

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可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词句。“焦急”、“惊喜”直接写出了作者的心情,而“茉莉花始终是那副老样子”等语句后渗透的是作者的失望,“„„绽开了张张笑脸„„”等语句又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喜悦。在学生感受到这些心情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句子。

深入学习课文,可以让学生边默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茉莉花的句子,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具体地描写茉莉花的生长过程,尤其是描写开放的茉莉花的颜色和香味?

·练习指导

比较词语中的“盼望”和“希望”是近义词,盼望是“迫切地希望”的意思,从“我”精心照料茉莉花的举动,以及“焦急”的心情来看,选择“盼望”更合适。“惊喜”是包括惊奇和喜悦的意思,当作者在失望地不再关心茉莉花后,发现茉莉花生长良好,即将开花时,除了惊奇外,还应该有一种愿望即将实现的喜悦,所以在这里用“惊喜”更合适。这个练习可以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

划出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所划的词语好在哪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语言实践

指导学生学习第四节描写茉莉花的写法,将自己喜欢的花介绍清楚,具体。教师的要求要因人而异。

【实践活动】

选一篇自己喜欢的古今中外作家以“花”为题的诗歌、文章,并且写一两句理由,介绍给同学看。

*3 我画什么

【教材简析】

这是一片小小说。文中记叙了一群孩子一起阅读了《神笔马良》后,幻想能拥有这样一支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的神笔。大家想像如果真有这样一支神笔,而且只能画一次,可以画什么,有的想为自己的足球队画一个真正的足球场,有的想画凉棚为警察叔叔遮风挡雨„„当父母都是盲人的张小丽提出要画好多双眼睛,为父母和他们的工友送去光明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如果真有这样的神笔,一定先让给小丽。孩子们善良的心灵令人感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慢条斯理”、“欲言又止”的意思。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4.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马良拥有的神笔具有怎样的魔力呢?如果你拥有这样的一支神笔,想画什么呢?

出示课题。

·字词教学

以学生自学为主。

·阅读教学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读懂文章。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读课文,要求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喜欢课文中的哪个小朋友,并且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由。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刮脸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故事幽默风趣,充分体现了儿童渴望长大的心情。课文通过小贝当来到理发店与理发师的对话,以及贝当故作姿态的举动,来体现他自以为长大的心理的。尤其是“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等动作,“我是大人了,你应当叫我贝当先生”,“我要像他一样”等语言无不体现了小贝当的天真可爱,使人忍俊不禁。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能够区别4组形近字“剃”和“递”、“镜”和“境”、“换”和“焕”、“轮”和“论”。

2.学习用“但是”造句。3.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按要求划出词句,并且根据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5.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刮脸

释题:刮脸就是平时说的刮胡子。

·字词教学

与阅读教学结合。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嚷”字。

·阅读教学 初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读课文:谁刮脸?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以后的感受。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贝当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自己的理由。交流时,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贝当是个天真可爱的、渴望长大的孩子。

要求学生再默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能够体现贝当天真可爱特点的词句。学生交流时,教师可以相机小结学生划出的是贝当的语言、动作,而人物的表现能够反映人物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贝当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充分表现他的天真无邪。

再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理发师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文中的理发师非常幽默,面对贝当这样的孩子,他并没有责备,而是充满爱心的逗他顽。指导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理发师的幽默风趣。

最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指导

区分形近字并且组词,引导学生从形声字入手进行区别,声旁表音,形旁表意。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说说这些字还有哪些形近字,加以区分。

用“但是”造句,要在反复读例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但是”前后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发生了逆转,然后造句。先口头交流,再写下来。

·语言实践

续编故事。听了理发师的话,小贝当会有怎样的表现?想像既要合理,又要能反映贝当的天真可爱。先口头交流,再写下来。【实践活动】

收集幽默故事或是笑话,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交流后,评选出班级里的小笑星。给妈妈的礼物

【教材简析】

课文叙述了南南自己动手,别出心裁地用小石子为妈妈做生日礼物的故事,感情真挚,充满童趣。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到第三节主要写了南南用小石子制作生日礼物。

第一节从南南“每天放学回家,总要在路上捡一两颗溜圆的小石子”,几个星期过去了”等词句中,不难发现南南为准备做了精心准备,想让妈妈高兴的孝心令人感动。第二节和第三节写了南南自己动手做礼物,他有条不紊地制作过程也反映了南南对妈妈的爱。第三节中,作者用“„„先„„再„„最后„„”等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将制作过程写得非常清楚。

第四到第六节写妈妈生日那天,南南送上自己的礼物。妈妈得知南南有礼物送给自己时,非常高兴。当她打开盒子,发现这份奇特的礼物,充满了惊喜,因为她从南南的礼物中看到了儿子对自己的爱。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7个。积累AABB形式的词语。

2.仿照课文第三节,用“„„先„„再„„最后„„”说一段话。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区别“高兴”和“惊喜” 意思,体会课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

4.体会母亲获得孩子送出的生日礼物时的喜悦心情,懂得对自己的父母表达爱意是送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给妈妈的礼物

启发谈话:妈妈过生日时或是三八妇女节时,你有没有送给妈妈礼物,是什么礼物?

读了课题后,你想要了解什么内容?

谁给妈妈礼物?是什么样的礼物?妈妈收到礼物了吗?心情如何?

·字词教学

与阅读教学结合。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镶”字,换部首口字旁就是第四课中刚学的“嚷”。“塑”字的部首是“土字底”。“沫”的右边是“末”,不要写成“未”。

·阅读教学

承接启发谈话,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自学生字,然后根据回答引入课题时提出的问题,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觉得南南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南南是个聪明的孩子,对妈妈充满了孝心?重点学习第一节和第三节。指导朗读。

再读课文第一部分,质疑:课文中为什么要具体地描写南南涂的石子非常漂亮?一颗石子代表南南的一份新意。

出示:五颜六色的小石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好看极了。望着它们,南南心想: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默读课文:划出写出妈妈心情的词语?想想这两个词语能不能对换?为什么?指导朗读。

·练习指导

积累AABB形式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不要停留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这样的简单词语上。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词语重叠后与原来的词义有什么不同,找出词语重叠后往往程度加深,有一种强调的作用的规律。

·语言实践

用“„„先„„再„„最后„„”说话,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有话好说,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把要说的内容写下来。

【实践活动】

设计新颖别致的生日礼物,主要是要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要将礼物的做法说清楚。童年的朋友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课文写了“我”想用童年的朋友旧玩具“小熊”作为练习拳击的沙袋,但是在“我”准备练习前,回忆起以往与“小熊”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于是“我”自责不该忘却“小熊”曾经带给自己的快乐,改变了主意,并且立誓“永远也不想当拳击家了”。

文中的“我”对童年的朋友充满的感情,连那只玩具小熊似乎也是有生命的,略显伤感的故事不禁将读者带回到美好的童年,思念起自己童年的朋友——有生命的或是没有生命的。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3.默读课文,边读边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按要求圈划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童年的朋友 小时候,你有哪些朋友?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你的朋友?谈话时要引导学生不拘泥于人,玩具、摆设、书籍等都可以是童年的朋友?

·字词教学

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教师在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正确书写“喂”、“命”。

课后练习时,可以加强同音字的区分:克和刻、代和带等。·阅读教学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中童年的朋友指谁?作者为什么认为他是自己的朋友?他和作者之间发生一件什么事情?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和小熊之间的关系?形影不离 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形影不离”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我和小熊形影不离的?圈划出有关的词句。指导朗读第四节,读出我内心的不平静,既有回忆起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对自己的自责。

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默读课文,划出描写小熊的句子,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 质疑: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出小熊的陈旧和可爱?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练习指导

加部首组字再组词,引导学生从形声字入手进行区别,声旁表音,形旁表意,以此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发生。

体会联想句的作用,可以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教师不要出现术语,而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加上作者的想像,小熊仿佛有了生命,更加突出了作者与它的深厚友谊。

·语言实践

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学习第三结节时,进行说话练习: 小熊一大一小的眼镜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击,我真的很。我对小熊说:“。”

【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童年的朋友是谁?讲一个发生在自己和他(它)之间的一个故事。

【参考资料】

本文的作者是前苏联的维·德拉贡斯基。

综合练习1 【教学目标】

1.复习部首查字法,确定带点字的意思。2.区别“果然”、“居然”、“突然”的词义。3.懂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句子。4.阅读短文,学会读懂文章。

5.语言实践活动,举办书信展览,进行说话训练。6.熟记名言,初步了解名言的意思。7.学习书写左窄右宽的字。【教学建议】

1.复习部首查自字法的步骤:一查部首;二数笔画(除部首外有几笔);三查页码;四选字义。尤其是选择字义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煦”是温暖的意思;“骄”在“骄阳似火”中是“猛烈”的意思;“焕”的意思是光明。

2.“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所料的相符。“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先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再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3.排列句子的顺序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这些动作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先„„再„„最后”这些词语看出句子的顺序。4.阅读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复习日记的一般格式。5.语言实践活动,课前应该给学生比较充裕的准备时间,多方面的收集资料,然后在班级里进行展览,使每个学生都有材料可以交流。在此基础上,要求将故事讲清楚,讲具体。

6.三句名言都是有关学习的,学习要发奋努力,要有志气;要专心致志,切忌半途而废;经常复习和练习。

7.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篇七

以新目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标题为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本单元主要话题为讨论如何学习, 在第一、第二课时以学习为话题, 全面涉及如何学习英语, 如何通过制作卡片, 阅读报纸, 杂志, 广告, 听英文歌曲, 组织英语角练习口语, 用英语通过网络发展各种感官去感知英语。在通过用英语做事, 强调学习过程, 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倡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避免直接告知, 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模式。帮助学生发现和分享有效地学习英语的策略, 注重激发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情感, 从而使学生建构起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本单元的课程设置并非简单地学习词汇、句型、语言点。更加侧重强调提高学生有效的学习语言学习途径与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择恰当有效地学习英语的方式, 尽可能的自己创造学习英语的机会。引导学生尽量在真实语境中, 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的方式, 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 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明白学习风格因人而异, 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学习者应该结合自己的学习风格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本单元第三课时中, 通过一位学生学习英语时一开始有困难, 后来通过不懈的努力, 最后在考试中得到A, 并得到老师同学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故事, 着重强调学习英语需要的坚持不懈的情感态度, 强调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 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习英语的效果, 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客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在教学中这些情感方法, 价值观的渗透其实与教学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

本单元第四课时, 内容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谈及如何解决学生容易遇到的问题, 如人际交往困惑, 如何处理与父母, 同学, 老师的关系。当遇到问题时, 学会交流, 学会善忘, 指导学生千万不要因为小事挫伤美好的亲情、友情、师生情。还谈到在遇到生活, 学习的压力时, 视问题为挑战, 引导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学生, 应该尽力主动接受各种挑战, 同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也将其视为挑战, 磨炼自己的意志与坚强的品格。这一部分还谈到要有自己的幸福观, 与那些情况比自己还要糟糕却勇于挑战自己并取得成功的人做比较, 激励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方法。这一部分即教会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又很好的引导学生来了解英语在民族地区作为第二语言, 甚至第三语言学习时, 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各种尝试, 走弯路, 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 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与学习英语的结果有密切的关系, 作为学生应该有积极的态度去克服各种困难。而勇于去克服这些困难才是勇者, 是胜者。

总之, 人际交往智能与语言不仅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语言学习, 对外语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 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 获得更多学习的机会, 坚强的意志和较强自信心有助于克服外语学习遇到的困难。

作为英语教师, 以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人际交往智能, 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 既注重体现英语学习的工具性, 也体现其人文性;即关注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又重视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的目的。

摘要: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就要涉及到情感态度。而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与传递。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而且有责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智能。

8.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2-0031-03

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的朗读水平,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小学生语文朗读的方法很多,有老师布置的任务朗读,也有个人选择的自由朗读;有小组集体朗读,还有全班的集体朗读。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一、重视范读引领,让学生学会朗读

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朗读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他们喜欢唱读、拖腔,一篇原本文质优美的文章,孩子们往往感受不到文章的优美和生动。然而,一年级孩子可塑性很强,在一年级起始阶段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将有重要的意义。语文学习首先是从读开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朗读。由于小学生识字量少,自主朗读有很大的难度。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一般是在认识生字后,在老师的带领下的朗读,所以,教师的指导是小学生学会朗读的前提条件。指导一年级学生读好课文,已成为整个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做好朗读示范,让学生有兴趣朗读

教师有声有色的朗读示范,伴随着和谐优美的动作和沁人心脾的音乐,会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把学生带入到课文中去,沉浸在语言文字中,学生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急切情绪,朗读欲望高涨。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幼儿园的朗读都是顺口溜式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小学语文课本的教学内容,有许多文章并不顺口,要让学生读好,读出情感来,老师就要做好朗读示范。朗读示范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水平。所以,老师对朗读示范要精心准备。朗读示范可以是老师直接示范,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用高水平的朗读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情感。例如《大海睡了》一课教学中,当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后,学生们个个陶醉了,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闭上眼睛摇动身子,仿佛徜徉在大海之中;有的学生双手托着下巴期盼着能坐上小船,在大海中航行……可见,学生在听读中,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被老师优美的美读所感染,从而调动了朗读的积极性。

(二)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让学生读得轻松

朗读兴趣的激发必须始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师生间的民主关系,为学生营造和谐、主动的个体活动的机会。这种和谐氛围的创造表现在老师协调一致的体态语言和极强感染力的口头语言。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受表扬和鼓励。在朗读中,对那些认真投入、有声有色的朗读,教师应加以表扬和鼓励。当学生举起小手主动要求朗读,老师要用饱满的情绪给他微笑;当学生获得成功时,竖起大拇指给他肯定;当学生遇到难题时,用亲切的眼神给他鼓励,让学生细细体会点滴成功的愉悦。如在教学《小池塘》时,要求学生用朗读来表现春天的小池塘的美丽,有学生读得特别好,大家听了都赞赏,并给予热烈的掌声,并请他再读一遍。没想到教师的赞扬,同学的肯定,让读得好的同学越来越多。

(三)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保持朗读的新鲜感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持久,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语文朗读中也容易分神。许多学生读了几遍后就不再有朗读的兴趣。据观察,如果让学生自己朗读,单一的朗读方式使学生很快就失去朗读兴趣。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朗读课文时一般坚持5~8分钟就出现朗读疲劳,三、四年级的学生也坚持不到10分钟。可见,朗读方式对于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老师要结合本班的学情,采取多种形式,学生就不容易产生疲惫了。特别是这些孩子表现欲特别强,很喜欢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读。多形式朗读,可以让学生保持朗读的新鲜感,避免朗读疲劳,提高朗读效果。

二、重视朗读方法指导

朗读的方法直接决定朗读的效果。同一篇文章,同一个学生去朗读,如果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朗读效果。小学语文朗读方法很多,有跟老师学朗读,有学生的自己朗读,有小组的合作朗读,也可以全班集体朗读,还可以用话剧的形式去表演性朗读。这些朗读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选择的原则是根据朗读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朗读方法。

(一)把握节奏,张弛有度

一年级孩子识字量积累有多有少,他们在朗读时不是把每个字的音拖得很长,就是读得特别快,句子之间不留一点空隙。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老师范读或是划分停顿,让孩子感受文章的节奏美。例如在教学《一去二三里》时,由于这是一年级孩子接触的第一篇课文,又是一首小诗,所以不少孩子会拖长音读。这时只要划分好这首小诗的停顿:“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再配以老师的范读、讲解,孩子一目了然地掌握了这首诗的节奏。

如朗读《升国旗》一文时,就可以在个人朗读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反复朗读,用集体朗读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熟练,有情感,声情并茂,读出节奏。为了帮助学生把握好朗读节奏,可以分段朗读,分节朗读。

(二)根据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情感

朗读要根据朗读内容去激发学生情感。如教学《北风和小鱼》时,“小鱼听了浮出水面,鼓起圆圆的眼睛说:‘我们就不怕。”要指导学生读出小鱼的勇敢,说话声音要坚定,表达感情要强烈。在引导学生学习朗读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意境的基础上,用心去朗读,用情去朗读。只有这样,才能读出情感,读出文章的意境。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差,许多地方学生并不能理解到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老师可以边讲边读,边读边讲。例如一年级下册《春到梅花山》一文,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文章,描写了春天梅花山的美景。要指导学生能带着情感去朗读,首先老师在课文学习时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视频、影像等教学手段去展现梅花山的美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在满山梅花的美景中去领会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学生就会感情饱满、声情并茂地去朗读,也能收到更好的朗读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自觉朗读习惯,夯实朗读基础

学生的学习是任务性的学习。但也有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必须的事情去做,时间长了就成为无意识的学习习惯。习惯性的学习是一种最好的学习,也是最高境界的学习。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自觉的学习,习惯就会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语文朗读教学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

(一)养成正确的朗读姿势

据观察,小学生语文朗读的姿势大多数不规范。小学生的语文朗读基本上是随心所欲,有摇头晃脑的,也有趴在座位上,还有的仰在桌子上。其实,小学生的朗读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坐姿。因为小学生正在发育阶段,姿势不正确,会影响身体的发育。朗读时应该坐姿端正:头身正,肩平,足平,两手将书捧起,自然往外倾斜,呈45度角,要把腰板挺起,以饱满的精神,洪亮的声音,抑扬顿挫地朗读。

(二)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朗读是要发声的,一般的小学生都能大声朗读。朗读还要用眼睛去看书,可有许多学生不会科学用眼。小学生中的近视眼很多,这与学生朗读用眼不科学有关。在朗读时,要与课本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离书本太近,但也不能太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贯穿始终的,只有书声朗朗的课堂才是语文教学的课堂。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训练的初级阶段,应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让学生喜欢阅读,乃至对阅读产生兴趣,真正实现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才能为今后的阅读打好基础。只有打好了一年级的阅读基础,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训练中游刃有余,从而提高其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 毅.小学语文个性化朗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刘春艳.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训练途径[J].才智,2008,(18).

上一篇:旅游安全责任书范本下一篇:西游记阅读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