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2024-07-08

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10篇)

1.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篇一

招商引资是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重要举措,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尚未见底,沿海地区产业深度转移的形势下,作为××镇,要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就必须牢牢抓住招商引资这一平台,积极抢抓机遇,进一步提高招商实效。

一、我镇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我镇围绕 “市内争发展、扬州争前列、千强争进位,全

面迈上新台阶”目标定位,勇当××经济板块的排头兵。经过近年的发展,真州集中区集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茶蓬、三八工业小区建设全面拉开,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一批体量较大的三产服务业项目相继建成,文化产业项目实现新突破,进一步缩小了我镇与市外发达乡镇之间的差距。今年1---10月,我镇工业集中区实现工业产值28.5亿元、增加值5.7亿元。截止目前,进园企业已达13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家;进园项目150多个,累计完成项目投入19.8亿元;有职工人数4600人,职工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通过招商引资,在全镇形成了“招商引资是真本事,新上项目是硬实绩”的导向,形成了“人人思招商、个个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我镇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镇招商引资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相对周边地区的发展态势,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

1、项目质态不高。小项目多,大项目少,内资项目多,外资项目少,项目质量不高,真正衍生性强、牵动力大、辐射面广的“顶天立地”项目不多。同时,项目用文秘杂烩网地紧缺的矛盾,也已成为影响大项目招引的主要问题。

2、产业配套不全。一是由于真州工业集中区起步较早、规划滞后,从而带来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健全;二是虽然工业集中区基本形成了化纤无纺、服装服饰、机械电子、物流配送等产业,但这些产业配套还不够完善。

3、招商办法不多。一是缺乏创新,手段单一。大多以推介招商、上门招商、节会招商等传统方式为主,成效甚微。二是方向不明,存在盲目性。由于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信息、动态不了解,漫无目的。三是学习不够,技能不强。在招商过程中,部分干部由于缺乏专业招商知识和谈判技巧,只能对镇情和项目情况进行简单介绍,遇到专业知识、产业政策,便捉襟见肘,往往是谈不深,谈不透。

4、资源利用不够。真州化纤无纺、防水材料占有全国行业市场10% 以上的份额,但这方面的文章做的还不够,真正策划包装成大项目向外推介招商的少之又少,还存在项目库建设滞后、项目包装粗放等现象,对客商没有吸引力。

三、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要推动镇域经济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真州”,关键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做大经济总量,最有效的www.途径是招商引资。只有把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来抓,进一步凝聚合力,创新方法,才能实现新的突破。

1、分析招商机遇,把握转移动态。当前,招商引资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要实现在“弯道”处求发展,必须把握好招商引资态势。要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或委托权威机构,针对真州招商引资实际,广泛收集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信息,并对产业和企业转移态势进行深度分析,把握怎样发展壮大化纤无纺产业,怎样做好无纺化纤产业服务平台,企业需求是什么,我们与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在哪里,弱势在哪里,确保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2、创新招商理念,转变招商方式。突破传统的思维,进行科学转变以适应新形势需要。在招商工作中,要努力树立三种理念:一是内和外并举理念。既要敞开大门,借助外力推动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又要拓宽视野,在扩大引进外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全力聚集、挖掘镇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带动经济发展。二是大和小并重理念。既要靠大项目形成支撑、实现突破,也要靠中小项目扩张总量、形成集群。对产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特别是有配套能力、扩张能力、提升能力的项目,哪怕小一点也要积极引进,通过扶持发展做大做强。三是资和智结合理念。要把项目作为联结人才和资本的最佳纽带,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争取把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新研发项目和大企业的研发中心引进来,把带有项目和课题的人才引进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3、主攻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产业招商是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的有效途径,是培植和壮大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的关键环节。真州招商引资重点就是围绕四大园区五大主导产业及其相关配套产业招商,通过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降低生产成本,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形成集群式发展。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突出化纤无纺特色产业招商,主攻中高档无纺布、防水材料、涤

纶短纤生产企业招商。只要符合产业需要,可降低门坎,允许入园生产,并且政策更加优惠,从而进一步提升产业自我配套能力,实现产业链式、基地化、集约化。力争到2011年化纤无纺相关企业入驻数达100家,产业自我配套能力达到95%以上。

4、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实效。推行代理招商。利用各种人脉资源,在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聘请

××籍企业家或成功人士作为招商代理员,发挥其优势协助我镇招商。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企业对接,通过对其科研成果转化,引进一批高科技、高创税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把真州工业集中区打造成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继续向广东、浙江、上海等重点地区派驻专业小分队驻点招商,同时对外出招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变外行招商为招商内行。同时,充分利用已在本地落户的客商进行以商招商。

5、整合优势资源,突出招大引强。真州地处市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但土地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我镇实施“零地招商”,主攻二产,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逐渐走出一条“以功能促进产业、以产业提升功能”的发展新路子。一是强载体建设,打造楼宇经济。组织人员对辖区40多幢重点楼宇进行“地毯式”调查,编制好《楼宇指南》,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入驻。二是绕“一区四中心”建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按照“强三优二调一”的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引进和发展以金融服务、商贸物流、信息中介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三是重品牌集聚,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坚持走品牌化、集约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子,大力招引国内外有影响、有实力的企业,以实现“服务业大区”向“服务业强区”的跨越式转变。

2.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篇二

一、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重“承诺”轻“兑现”

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心切, 急功近利, 甚至在土地、税收政策优惠以及利润回报等方面给予外商不切实际的承诺。“开门迎商, 关门损商, 失信违约”的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地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

(二) 重“引进”轻“协调”

各级政府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将招商引资成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但往往只重视招商和引资, 却轻视后续的协调服务工作, 使入驻外商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使外商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

(三) 重“审批”轻“指导”

有些地方政府还没有真正明确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 日常工作中重审批、轻指导, 妨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 阻碍了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行政审批中审批事项多, 程序复杂, 透明度不高, 个别部门甚至把审批权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 挫伤和打击了投资者的热情和信心。

(四) 重“管理”轻“服务”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应该是服务型的政府。但是,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还没有完成职能转变, 仍然沿袭使用管理代替服务的方式, 陷入了误区。同时, 也造成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争权、推诿和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二、原因分析

(一) 地方政府职能不清

市场经济中的主体是企业,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为企业提供服务, 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长期计划体制的惯性下, 我国政府总是习惯性地“大包大揽”。在招商引资上, 表现为直接代替企业招商, 甚至干预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却很难真正履行, 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 职责权限不清晰, 甚至存在职能交叉重复的现象, 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二) 政府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延续性

一些地方政府在作决策时往往缺乏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 甚至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存在“一任领导一任做法”, “今天建设明天拆”的现象。政府决策由于缺乏规范和延续性, 使投资者容易失去信心。

(三) 有些地方政府行政行为具有随意性

行政管理不规范, 行政行为具有较大随意性和不公开性。少数行政人员残留特权思想, 将手中权力作为牟取私利的工具, 不按程序办事, 不依法行政, 打“擦边球”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 政府监督机制不健全

地方政府监督机制多为自我监督, 最终结果往往使监督流于形式, 而社会监督又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相应的舆论环境。监督机制不健全, 有可能造成在招商引资中发生违纪违法行为, 对招商引资项目失察失管, 也给违纪违法人员提供可乘之机, 严重损害国家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破坏投资环境。

三、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应该是高效快捷地协调市场的运行, 为企业服务, 为市场服务。地方政府要把精力放在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中, 尽量减少行政审批程序, 简化审批内容, 建立高效和廉洁的政府。通过进一步完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监管, 改进工作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

(一) 准确定位地方政府的职能

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就是规范和服务市场, 政府不应直接插手企业管理, 更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应帮助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地方政府还应致力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各部门应尽职尽责, 让市场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 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有效。

(二) 建立服务型地方政府

1.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是政府的服务对象, 政府与企业就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地方政府必须树立服务意识, 变管理为服务, 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最方便和最快捷的优质服务。

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快提高服务水平。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水平是招商引资的关键, 简化审批程序, 进行制度改革, 减少管理层级, 逐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大服务、小政府大保障”的运行体制。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完善投诉处理机制, 保护外商的投资热情。

2.完善公共决策机制, 做好政策宣传。

公共决策中有关民意调查和社情调查的结果要即时发布, 在事关公众利益的公共决策出台前实行公示。决策过程中要注重公众的参与, 并结合专家咨询, 最终进行民主决策, 对重大的决策失误实行追责制。

3.大力推进电子政务。

为满足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政府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 简化政府审批流程, 减少政府管理层级, 优化政府服务职能, 节约行政管理支出。政府要积极作好政策宣传。认真研究和掌握本地实际情况, 使各项政策始终能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结合实际, 研究制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信守承诺, 令政策到位,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维护政府的信誉。

(三) 建设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地方政府应大力营造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 为投资者服务, 这既是检验地方经济实力的标志, 也是地方招商引资的基础。

1.反对地方保护主义, 明确市场准入门槛, 为招商引资打下基础。

2.打破行业垄断行为和市场保护主义,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打击盗版侵权行为, 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加快建设信用体系, 增强诚信意识, 提高信用程度, 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四) 加大执法力度, 提高执法水平

地方政府相关执法部门应知法、守法和护法, 严格规范自身的执法行为。保证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公正、有效和有序。

(五) 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环境评估监督报告

通过提供投资环境评估监督报告, 让投资者深入了解本地投资环境, 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形成“公示压力”。督促地方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使招商引资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存在重“承诺”轻“兑现”, 重“引进”轻“协调”, 重“审批”轻“指导”, 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 主要由于没有厘清职能, 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延续性, 行政行为过于随意, 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提出准确定位地方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提高执法水平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招商引资,服务型,地方政府

参考文献

[1]邵军义.对企业集团文化整合的思考[J].理论导刊, 2007 (3) :29-30.

[2]李奕雄, 刘让友.关于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角色定位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07 (9) :150-157.

[3]常玉庙, 李小庆, 张涛.我国政府投资规模与投资结构问题的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 2006 (8) :37-39.

3.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篇三

摘 要:区域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内需市场、投资及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在三大动力结构中,作为地处内陆的安徽省芜湖县,对其经济发展拉动力最大的就是投资。所以要推动芜湖县域经济上新的台阶,就要做好招商引资这篇大文章。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基础是良好的环境,芜湖县有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也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从多个层面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关键词:芜湖县;招商引资;环境;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在湛江、珠海、厦门、深圳等沿海城市中开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内陆地区也开始招商引资的尝试。如今,随着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再次掀起了经济发展的热潮,招商引资也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作为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内陆县域地区,招商引资是带动安徽芜湖县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但要从各地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脱颖而出,芜湖县必须从实际出发,明确优势和不足,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芜湖县招商引资环境的优势分析

1.1 交通便捷

芜湖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古称鸠兹。芜湖县介于合肥与杭州、南京与武汉等大城市群之间,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交汇处,是水、陆、空立体交通的交汇点,是连接长三角和中西部的重要枢纽城市,处在安徽省“沿江”、“沿边”发展战略的结合点。目前芜湖县正在打造华东地区“芜湖市域发展的新城区和工业发展的拓展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及“县域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芜湖县交通便捷,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已构筑了立体化交通网络。公路方面,合杭高速、沿江高速、铜芜宣高速、芜太高速四条高速穿越境内,构成了芜湖县到江浙地区的3小时高速公路网络,并辐射至沪、苏、浙、赣、鄂、皖等境内的46座大中城市,境内104芜屯快速通道、芜宣高速公路、湾石路、荆十公路、205国道和芜湖市区连接。铁路方面,在建的京福、商杭两条高铁及沿江动车组2015年即将通车,届时通过铁路至南京30分钟、至杭州40分钟、至上海1小时、至北京4小时。水运方面,青弋江直通黄金水道长江,芜申运河(芜湖至太湖)通航后将直通上海,芜湖县距离芜湖港仅40分钟车程。空运方面,芜湖县距南京禄口国际航空港仅1小时左右车程,芜湖宣城机场落户芜湖县,已经开工建设。

1.2 资源丰富

芜湖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是皖南山地向北延伸的岗丘,西北部是长江下游冲积型平原圩区。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圩田平展,岗丘起伏。除长江外,主要河道有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裘公河、赵家河、荆山河等,地下水资源丰富。

1.2.1 农业资源

芜湖县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共济,光温同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和家禽家畜饲养。目前,芜湖县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粮、油主产区和特种水产品生产基地。

1.2.2 旅游资源

芜湖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青弋江悠悠曲折,形态优美;老城区有纵横交错的传统巷陌,尺度宜人;县城东南有连绵起伏的岗丘,城西北外水网纵横,波光粼粼,其间有肥沃的阡陌良田;陶辛水韵、清水苗木观光、湾西大坝、乌凤滩疏林地、南湖森林、和平生态公园、政和水域、西河古镇、东门渡官窑旧址等景点别具一格,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1.2.3 矿产资源

芜湖县矿产资源相对贫乏,已发现并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有9种,即煤、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页岩、水泥配料用粘土、溶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及砖瓦用粘土。矿产地91处,资源储量主要为小型及以下规模。

1.3 产业基础良好

芜湖县产业基础优良、产业特色鲜明,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新能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同时积极培育航空、绿色包装材料等产业,推进住宅设备工业化。现有投产企业420余家,德力西电气、飞科电器、科逸住宅设备等一批大企业落户开发区并发展了一批与之配套的企业。2013年,芜湖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34亿元,产值亿元以上企业新增38家。从工业发展的主要指标来看,芜湖县工业已进入中期工业化阶段,并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县域工业对GDP贡献率达65%。芜湖县积极呼应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建设,已成为皖江城市带上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1.4 园区优势

与芜湖县县城两位一体的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己成为投资安徽的首选洼地。新芜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1年,2006年经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2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依托新芜经济开发区设立安徽新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开发区自建成以来,有分别来自江、浙、沪、粤、台湾、日本、西班牙、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项目落户,累计签约1000多家,计划总投资800多亿。新芜经济开发区先后获批为“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加工基地”、“安徽数控机床制造(芜湖)基地”、“安徽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研究基地”、“安徽省创新型园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1.5 生态环境良好

芜湖县在经济建设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摆在首位,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全县现有森林面积10万亩,截至2013年底,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2%,绿地率达到34.5%,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平方米,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1%。2012年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县和省级园林县城,目前芜湖县正在实施森林增长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和园林县城。

2 芜湖县招商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

2.1 外部区域竞争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当前,各地区都在大力发展经济,经济上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招商引资成效的竞争,一个地区招商引资项目多、项目大,就能很快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的招商引资大多都是由政府主导的,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盲目制定招商计划,利用政府权力出台当地的附加政策,以税收、土地、环保等方面的优惠来吸引投资。由于缺少制度上的约束,地方政府间互挖墙角、攀比优惠政策,造成地区间不良竞争的局面。就拿芜湖县来说,虽然芜湖县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优势,产业基础较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较强,但在同本省和邻近省份县市的竞争中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区位相近的县市,往往资源禀赋相似,政策环境的发展也趋同,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因此竞争更为激烈。为了获得更大的优势,各地政府在政策上不仅要与邻近区域优惠政策持平,还不得不再追加附加优惠。这种竞争的结果是,损失最大的还是地方政府,因为政府招商越积极、相互间的竞争越激烈,企业的选择性就越大、要的筹码就越多。这些优惠政策有可能导致当地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及招商成本的不断提高。

2.2 芜湖县自身招商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芜湖县招商引资环境还不够优化,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具体表现在:

2.2.1 新芜经济开发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芜湖县新芜经济开发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建设工地较多,大量工程车辆的进出使得道路路面损坏比较严重,企业来进行实地考察时,影响对投资环境的印象;园区的公共交通服务跟不上,公交车班次少、站点设置少,晚上没有公交车通行,由于位置较偏僻,出租车也较少,许多园区的企业员工表示出行困难;园区的规划缺乏人文关注,文化、娱乐、生活设施较少,住宅、超市、医院等都在芜湖县县城,离园区还有段距离,员工生活成本较高。

2.2.2 县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第三产业主要是为经济社会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其发展水平是反映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一个标志。从结构来看,芜湖县的第三产业层次较低,主要是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而计算机信息服务、金融业和商务服务等高端和新兴服务业规模极小,三次产业间联动和融合发展的动力不足,增长动力以投资为主,内生性发展动力不足,社会事业基础薄弱,滞后于经济发展。

2.2.3 投资政策优势不明显

芜湖县现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够完善,缺乏吸引力和可操作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招商引资的竞争力。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环境,芜湖县招商引资的重点在高科技、低能耗、讲环保的大项目上,但这些项目一则较少,二则是全国许多市、县争夺的焦点,各地都会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此类客商。芜湖县的招商人员多次遇到与大项目客商谈判,因为政策谈不拢,致使项目落户河南、江西等县区。当然,政府在招商政策上不能一味的优惠、妥协,陷入恶性竞争的局面。

2.2.4 政务环境仍需改善

个别单位和少数干部还存在服务意识淡溥、大局观念不强、服务承诺不到位的问题。突出反映在服务态度不热忱,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多家企业反映,对国家和省、市企业帮扶政策得不到政府部门的权威解释、指导和及时告之,一些部门工作人员缺乏对政策的深入研究,将文件编印成册向企业一发了之,不能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与政策对接。有的职能部门在签约政策的落实上效率底下,切存在相互扯皮现象,使得一些外来投资客商的难题久拖不决。

3 加强芜湖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

3.1 科学定位,错位发展,提高招商引资整体水平

面对周边地区之间竞争的加剧,芜湖县要在在本地区的投资环境建设上下功夫,保持经济迅速发展、政策的连续性和宽松、稳定、规范的投资环境。认真应该做好产业定位,依托比较优势招商引资,形成产业集群。根据各自特点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追求社会全面发展。总的来说,芜湖县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东部沿海省市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要充分发挥芜湖县紧邻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和核心城市市辖县便利条件,大力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积极打造制造业转移承接地,这是安徽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芜湖县要继续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福建等地区派驻招商机构,继续选派招商骨干加强对浙江的杭州、温州、宁波,江苏的苏州,上海,广东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基地的驻点工作,努力收集信息。

此外,要加强招商引资研究,招商引资对象则应主要放在这种“跨地区经营”型模式输出的产业上,因为这些产业还是东部地区继续发展的强势产业;在“跨地区经营”型模式下,集团总部仍在东部,转移出去的企业与总部保持着联系,这样,转移出去的企业便可获得源源不断的总部技术、资金与管理体系的支持,吸纳这样的产业或企业,才有利于推动芜湖县的转型发展。并注重于邻近区域的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坚决杜绝招商引资前期出现的盲目招商,恶性竞争造成的互相拆台、污染环境、资源浪费等问题。

3.2 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打造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近几年,芜湖县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和长足进展。但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投资环境的改善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上升的过程,芜湖县能不能发挥比较优势,保持吸引外来投资的竞争力,关键是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头等大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3.2.1 要不断完善园区服务功能

完善芜湖县新芜经济开发区的服务功能,要加强园区道路整修,同时做好新区道路规划建设;完善开发区公共交通系统,增设交通站点、班次和线路,方便员工出行;建设园区休闲娱乐商业区域,切实搞好生活、文化、娱乐、医疗等设施,为客商提供配套完备、文明和谐的园区人文环境。

3.2.2 要加快发展与芜湖县相适应的第三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为的是服务于工业企业招商。如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大力引进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知名连锁企业;加快推进林安物流、万达物流、家乐福超市和大润发超市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繁荣城乡经济;积极鼓励县域内民间资本的投入,营造县域积极向上的创业文化。

3.2.3 要切实制定优惠政策

政府应根据本县的优势和经济发展情况,针对计划引进产业的类型,量身定制一系列的金融、财政、土地及用工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形成区域间的软环境落差,以吸引大量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定向流入。制定政策不能笼统,要务实、细致,能充分向客商说明清楚,没有模糊和歧义,以显示出诚意。

3.2.4 要积极优化政务环境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和管理,通过培训、讲座、随招商小组实地体验等方式,让招商引资的理念深入人心,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官僚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制度,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责任制度,进一步推行和完善“一站式”服务,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诚信开明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范淑红.县级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柳文炜,段万春.招商引资区域投资环境的关键影响要素识别方法——以昆明市西山区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3]光小敏.铜陵市招商引资环境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6.

[4]杨丹,于冬.完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职能研究[J].科技视界,2014.01.

[5]马永健.试论我国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4.02.

[6]孙琦.开封市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问题与对策[D].河南大学,2013.

基金项目: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下的安徽省外贸转型的实证研究”(2014KYR15);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名师(大师)工作室”(2014msgzs186)。

4.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篇四

1.所引进的项目中,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幅射作用大的龙头型企业偏少,不仅不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而且占用了园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对园区后期招商引资工作增添了难度。

2.受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投资观望心态加重,招商引资难度大。

3.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成为项目推进的瓶颈问题。

4.招商引资视野不开阔,思路不够新,仍停留于小区域、小资源和小市场层面。

对做好2014年招商工作的建议

1.建议加大对引资项目服务奖惩力度。对于服务态度好,招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对招商引资工作中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差、的工作人员要严厉问责。力促形成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

2.建立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组团招商。将招商局分成几个招商引资小组,每个组确定一名组长,明确目标任务。3.适时送招商团队外出学习考察培训招商引资的知识,掌握招商引资的技能,制定出台专项奖励规定,努力打造一支想招商、会招商、善招商的工作队伍。

4.在巩固发展原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注重引进一批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以此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5.改善投资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硬环境。无论吸引投资还是改善人民生活,基础设施必须先行。提高能源、通讯、设备、基本生活设施等的综合配套能力,交通要通畅、通讯要快捷、供水要充足、供电要及时等。

6.加强招商项目的后续管理, 坚持项目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增大引资项目的存活率,客商既招得来,又留得住。要把服务工作贯穿于项目生产周期的全过程。

5.关于安徽省招商引资问题的思考 篇五

一、重新审视招商引资战略根据国际经验及沿海地区招商引资举措的新变化,我认为现有的招商引资战略有以下几点偏差:

1、引资目的模糊导致战略取向的偏差。对于招商引资,很多人理解是为了解决国内或区内的资金不足。事实上引进外资不仅体现在弥补资金短缺上,更体现在技术外溢、人力资源开发合理利用、管理现代化、市场营销、创新效应等诸多方面,且后者更为重要。然而,目前我们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将资金引进作为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式,而资金引进又是以额度多少作为衡量成效的重要标准。引资目的的模糊,导致我们在引资中的价值取向偏差。近年来,尽管我们招商引资形式不断翻新,但在引资战略上甚至还缺乏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配套的引资战略整体规划。因此,准确地定位招商引资在安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全局角度科学地制定引资战略,是当务之急。

2、引资观念落后与引资手段贫乏。很多人认为政策优惠是吸引外商投资的最有效的手段。事实上真正左右外商投资流向的是投资回报率,投资效率的高低才是导致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区位因素也是影响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但比其更重要的还是投资回报率。外商的投资动机非常简单,他来中国不是做慈善事业,而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决定他们是否投资、在哪里投资和投资多少的根本依据,是投资回报率的预期,一个地区的环境能否实现他的预期。招商政策如果过分强调政策优惠,至少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弊端:其一是牺牲了本地区乃至国家的利益;其二是导致部分外商投资行为短期化;其三是导致跨国公司以及有意长期发展的投资者认为我们政策不稳,缺乏诚信。政策优惠固然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在具体操作中应从全局、长期的角度,制定适度的优惠政策,争取双赢。

3、缺乏资源整合导致无序竞争的加剧。各类开发区是我省引资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引资主体竞争的主战场。这些年来,我省的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大小不等的省市县级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强有力地支撑了安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示范、带动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是总体说来还是低层次的开发区过多,有的甚至不惜以提供更优惠的政策相互拆台,兄弟竞争。一哄而起的开发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成为能够统一调度的能量,使我省的开发区上规模、有特色、出精品,这是引导我省招商引资工作步入良性轨道的重大课题。

4、主体单一,行政色彩过浓。当地政府、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是一个地方招商引资的主体,但目前在招商引资前台的依然大都是政府而少有企业,各种类型的招商活动很大程度上具有政府主导下的行政行为色彩。其最典型的是,招商引资的数量成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地方各级党政部门,都被分配了一定数额的引资任务,并且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并且一段时间就公布于媒体。但另一方面,企业在引资中却显得非常疲软,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招商主体还非常缺乏。与沿海通行的市场开发和商业运营模式相比,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还遗留着深深的计划经济痕迹。外商投资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只有以专业化的人员,以商业化的运作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才有可能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5、城市政策管理的掣肘。城市政策管理水平对外资流入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政府的各部门应互相支持,形成合力,苏州的经验简单地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就是绝不对外商说“不”,尽可能地提供多方面服务。我们的政府部门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营造市场环境,改善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加大力度落实现有招商引资的政策法规,树立“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二、安徽招商引资战略的再思考安徽作为毗邻东部沿海的中部省份,具备独特的承东启西、襟南带北的区位优势,未来的时期将是包括安徽在内的一些省份招商引资的重要机遇期。当然机遇毕竟只是机遇,花落谁家,还难分说。当前迫切需要的是以创新思维建构一个既符合国际潮流又切合安徽省情的引资战略。

1、确定技术创新优于股权控制的政策导向。技术创新是21世纪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应将引资政策的技术创新导向置于首要地位。在吸引外商过程中,当股权控制目标与技术创新目标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是否能够引进先进技术尤其是高科技,而放宽对股权控制的要求。根据我们的调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高管层,如果对其实施正确合理的激励机制,这个问题是可以妥善地得到解决。

2、引进外资要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根据国际经验,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正处于一个重大变化时期,为结合产业结构的重大转变,要进一步提高吸纳外资水平,提升引资的档次和质量,俗话说三三得九不如一八得八,应将引资质量放在优先位置,有人根据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主张以国(境外)外中小资本为本,这种观点值得推敲。

3、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皖设立研发中心和转让技术。我省尤其合肥市有着良好的科技基础,中国合肥科学城正呼之欲出,应把推动我省有实力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外商在科研技术开发等广泛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面向国际市场开展研发活动,促进我省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作为我们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工作。

4、重视发挥引资的制度创新功能。结合国企改革、重组,通过吸纳外资促进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机制、组织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开发、技术研发机制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创新,促进我省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制度创新是我们招商引资的题中应有之意。技术创新是一个综合的动态过程,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吸引外资要着眼于形成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5、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高新技术产业本质上就是全球化产业,生产、投资、研发和销售都是面向国内外市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在开放条件下发展,实现双向资本流动,克服目前规模不大、产品不多的弊端。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资政策,抓住国际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加入国际高科技产业分工的链条,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实现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6、将完善创新投资环境置于突出地位。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向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集中,跨国并购日益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这对我省改善投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应在继续改善软、硬投资环境的同时,着力创造适宜于高科技和先进技术型投资发展的创新投资环境,这个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尽快组织专门研究。

三、政策建议

1、制定科学、可行的安徽省引进外资战略规划。建议省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具体操作,制定《安徽省引进外资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指导全省的招商引资工作。《规划》应结合“861行动计划”以及“安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体现四个服务:为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为提高全省经济的外向度服务。

2、加快政府职能转换。政府要积极发挥政策指导、协调服务和宏观监管的职能,退出招商引资的第一线,减少对具体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为外资进入安徽提供良好的政策、法制和服务环境。建议今后大型综合型经贸洽谈活动,可在条件成熟后,尝试由市场主体承办,淡化行政色彩,突出商业行为。

3、建立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在政府逐步退出招商引资的具体环节后,应积极鼓励企业走到招商引资的前台,发挥它们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政府要大力发展和扶持中介招商组织并使之规范化,有条件的高校应加快培养专业化商务谈判的高级人才。

4、加强各级开发区的资源整合。需明确市级以上的开发区定位和发展走向,尽可能地不要重复和交叉,形成各自的特色;完善现有的开发区协调机构,加强对开发区事务的管理;整合安徽各开发区的资源优势,重点扶持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尽可能地做大做强,形成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5、继续致力于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参照兄弟省市的经验,建立以“五性”、“三化”为标准的软环境评价体系。“五性”包括:(1)稳定性:政府政策、经济和社会发展、生产要素等的稳定性;(2)灵活性:行政干预应减至最少,外商的商务活动享有较大的自由度;(3)经济性: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应有合理的比例,政府对外商企业不再有“三乱”行为;(4)公平性:享受国民待遇;(5)安全性:外商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切实得到法律保护。“三化”则是指行政简单化、法规清晰化、执法透明化。

6、针对跨国并购,制定相关政策。目前我省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还几乎没有,这说明跨国并购这一全新方式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我国法律没有明令禁止外资并购中国企业,但目前也没有一部专门规范外资并购活动的法律。因此,建议省人大常委会考虑制定有关规范和鼓励并购的地方性法规,力争在此领域能先行一步。

7、在引进外资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是产业保护。对于那些与本地的优势产业和知名品牌产品类同的项目,引进要特别慎重,以避免内耗和不必要的竞争。二是环境保护。污染环境的项目要严格审批,能不引进就坚决不引进。要制定有关政策,积极鼓励外资企业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6.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篇六

2005年10月25日无锡市公安局消防支队锡公消(2005)39号文件向市政府报告的《关于无锡招商城市场存在重大火险隐患的情况报告》,引起市政府、安监局、公安局等各级领导的重视。我公司于2005年10月26日接转发的报告后,公司领导十分重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沈锡良立即召集党委主要人员及安全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党委扩大会议的形式召开了安全工作会议,沈总就报告中提出的问题逐条进行剖析、并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会上当即决定成立专项整治小组,整治小组由总公司副总韦晓光、招商城物业管理部许南保为组长,并明确了整治要求和计划。会后根据总公司会议精神,韦总、许南保同志多次召开整治小组会议,并亲自带组参加整治,经过10多天整治、在整治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整个整治工作初见成效,现将整治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认真排查隐患、狠抓隐患整改

通过整治小组近13天的认真排查,共查出各类隐患49条,对查出的隐患逐条认真进行梳理。主要隐患如下:

1、招商城自2003年9月建造至今两年多时间内要完成拆迁、建造、招商、搬迁、开业等任务,应该说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繁重。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出现边设计、边施工、边经营的情况,在整个过程中确实造成了部分建筑未通过验收就开张营业的情况。

2、为了安置经营户进场,因为仓库不足将原来的地下车库改为地下仓库的现象。

3、大量经营户进场后、仓库仍十分紧张,利用一些老厂房改建了一批临时仓库、给安全工作带来了一些隐患,如厂房屋面漏雨、电气线路老化、货物堆放超高等现象。

4、市场开业后,市场日趋兴旺、大量的车流人流十分密集,加上原有的停车库改为仓库、市场内停车问题十分困难,消防通道经常被堵。

5、市场招商城期间进驻了大量的社会下岗待业人员,没有经商经验、经营状况不是十分理想,情绪不是很稳定,对市场的各项规章制度置之不理,对市场管理人员的管理有抵触情绪,市场内违章吸烟、违章用电、违章动用明火、商位装修未按规范敷设电线。违章搭建、卷帘门下堆物、占道经营、私拉乱接现象时有发生。

6、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市场开业以来、虽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在日常管理中各市场在落实中有明显不到位情况。如“10.18”横街火灾案,商城有动用明火管理规定,而经营户与管理部门未严格遵守,险些酿成大祸。

二、整改措施:

1、对一些临时建筑存在的问题已着手进行整改,如:横街市场阁楼之间的防火隔墙已开始隔打,对临时建筑用房严格按消防要求全面整改后,报消防部门验收,同时尽量缩短临时房过渡期。

2、针对上述问题的第3条和第4条在汽车南站启动期间,在市场东南片选择一块场地新建大型库房将地下室停车场恢复功能,从而来解决仓库和交通压力过大的隐患。

3、通过整治进一步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考核细则,并根据岗位的不同,制订出不同的考核细则,即内设机构科室考核细则,分市场(仓库、客运站)考核细则,保安岗位考核细则,无锡招商城安全管理规定告知书,细则详细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标准,按百分比直接与责任人的月奖、奖金挂钩。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网络。根据《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公安部61号令,结合商城特点,商城与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经营者进场时签订了防火责任书、安全用电规定,明确安全工作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约30余项及市场应急疏散预案,为确保市场安全防范工作重心落到实处,建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管理网络。按照“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初步形成安全工作人人参与,群防群治的新格局。

5、狠抓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给现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提供依据;在现场管理中,充分运用规章制度约束经营者的行为规范,做到有章可依、违章必纠的原则。在日常工作中狠抓队伍作风,思想、廉政建设;对一些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的管理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淘汰出管理队伍,在这次整治过程中共淘汰保安10余名,车管员2名、夜间值班人员5名,从而进一步净化了管理队伍的素质,提高了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在这次整改过程中,我们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市场各项规章制度及国家法律法规。在第十四个“119”消防日宣传活动期间,我们组织了3支队伍参加总公司举办的第二届消防运动会,获得了团体第一、第二的好成绩。11月8日上午与市消防支队联合举行了招商城大型灭火疏散演练,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11月8日下午组团参加了无锡市第二届大型商场、市场消防运动会,在参赛的23个代表队中,我商城代表队成绩异军突起,取得团体第一的骄人成绩,在消防日宣传活动期间,我们在市场中央大道红绿灯处连续2天播放了2000—2004年全国特大火灾案例,在市场醒目位置拉横幅10条,立大型撑牌10块,重申安全管理规定10余条,坚持每天利用广播反复播放,从而使市场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7、加强监督力度,狠抓长效管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场的各项管理规定,市场成立了以许南保为组长的安全督查组。督查组的主要职责是督促、检查各分市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经营者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章者督查组人员有权现场开出整改意见,并明确整改时间,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对拒不整改的经营户当场开出处罚通知单,对拒不整改的市场按照考核细则及规范违规操作处罚意见对市场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安全考核目标责任状,对安全优胜市场发流动红旗,对安全不合格市场亮黄牌,并给予适当经济处罚,对重大问题给予通报批评,建议待岗、辞退处理。

三、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果。

1、通过这次整治,各级领导的安全防范意识得到较大的提高,大家深刻的领会了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深刻内涵。

2、通过这次整治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各级责任制得到落实。

3、通过整治市场内违章吸烟问题,安全出口乱堆放现象有所好转。

4、通过整治经营业主的安全防范意识得到了增强,群防群治能力明显提高。

四、建议

1、专职消防队尽快到位。

2、增加夜间值班巡逻车。

3、适当增加管理人员。

通过整治排查,虽然一批安全隐患得到了排除,但消防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才能使招商城的安全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无锡招商城有限公司物业管理部保卫科

7.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篇七

近几年来, 襄樊市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的牵引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农业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显现,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 农产品品牌化、优质化力度进一步加大, 且开始呈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 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近年来,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 全市涉农部门主动服务农业企业, 坚持外商内商一起招, 外资内资一起引, 为工商资本投资拓宽了新领域, 为农业招商引资注入了新活力。目前, 全市初步形成了大米、面粉、油料、棉花、畜产品、蔬菜、食用菌、酒类、林木、茶叶十大生产加工集群, 加工能力快速提升,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1.2 扩大了龙头企业规模

随着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 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落户襄樊, 较高的发展起点, 全新的经营理念带动了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的迅速发展。截至目前, 全市有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同时, 全市有3户企业跨入了国家级龙头企业的行列, 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32家, 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00家。

1.3 提升了农产品品牌效应

农业招商引资, 不仅招来了项目, 引来了资金, 利用了资源, 带动了农户, 发展了企业, 更为重要的是为襄樊农业形成了无形资产, 打造了品牌, 提高了襄樊的知名度。如引进的北京燕京、南京雨润、山东鲁花、美国丰年等国内外大型集团在襄樊建厂生产, 其销售的每一件商品都打上了襄樊“生产地”的烙印。同时, 如梅园米业、章陵面粉、奥星粮油等自主品牌的建立, 为充分发挥襄樊农业的品牌效应, 继续加大襄樊农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 探索出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招商引资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的机制和模式。如“龙头企业+农户”的机制和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机制和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的机制和模式、以项目为载体, 企业与农户共建生产基地的机制和模式等等。这些新的机制和模式的形成与运行, 比较好地处理了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企业与中介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

2 存在的问题

2.1 招商视野不宽, 思想认识滞后

最近几年, 襄樊市委、市政府为了加速襄樊经济的发展, 结合实际, 在工作安排上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 全市上下思想认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 “一切为了招商, 一切为了外商”的良好氛围还未完全形成。少数部门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重视不够, 思路不宽, 一味强调本职工作繁忙, 没有精力抓招商、抓引资。甚至有的部门片面地认为本部门没有招商引资的优势, 没有办法招商引资, 存在畏难情绪。

2.2 责任意识不强, 成效不够明显

一些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工作方法简单, 造成招商引资质量不高, 成效不明显, 存在着项目洽谈的多, 落户的少;小项目谈成的多, 大项目谈成的少;初级加工的项目多, 高级研发的项目少。甚至有的干部认为:吃的是“皇粮”, 端的是“铁饭碗”, 我不招商不引资, 你也不能把我怎么样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 突出反映出了我们一些干部的思想不在状态, 对襄樊的发展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2.3 招商措施不力, 工作缺乏动力

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必然导致工作措施不力, 大局意识不强。少数部门或单位目前尚未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本部门或本单位的重要议程, 很少研究襄樊农业现有资源优势、发展重点和方向;很少研究招商引资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很少研究国家对农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与考核, 其工作措施通常只是停留在会议上、文字和汇报上, 消极应付了事, 而要他来个实实在在的真招商、真引资时却束手无策。工作上不主动, 行动上缺闯劲。

2.4 项目准备不足, 招商事倍功半

有的单位项目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不扎实, 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基础资料不全, 编制项目文本的技术标准达不到要求, 得不到上级部门或投资商 (方) 的认可;有的单位信息闭塞, 工作被动, 不善于结合本地实际挖掘项目资源, 不积极捕捉招商项目信息, 使不少商机白白流失。同时在人力资源准备上也存在着“平时不烧香, 急时抱佛脚”的问题, 直接导致招商引资的结果事倍功半。

宜耕地植树问题透视

———以山东省s县为例

胡士磊, 吉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要]种田比较效益下降, 外出务工人员增加, 老弱劳动力无力耕种, “多米诺骨牌”效应和“跟风”效应等诸原

因促使部分农户选择在宜耕地植树, 这种做法给农民带来了短期收益, 却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短期收益增加, 长期不利于农民增收;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土壤质量;影响邻里关系。提出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适度提高农产品保护价格、加快土地流转、加强监管、加强宣传、培育新型农民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宜耕地;植树;问题;对策

目前在部分省市的局部地区, 有些农民选择了在宜耕地上种树。那么, 在宜耕地上种树是否合法呢?这种做法的背后又隐

3 应对措施

3.1 统一思想认识, 创新招商引资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思想大解放, 观念大转变, 才能实现襄樊农业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和大跨越。各级涉农部门一定要打破“官本位”思想, 克服“谋位不谋事, 抓权不放权”、“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的不良作风, 以襄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己任, 以不进则退的发展观、引领潮流的改革观为动力, 不断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做到时时以招商引资为先, 处处以招商引资为上, 事事以招商引资为重。要坚定不移地践行科学发展观, 只要不违法、不污染环境, 有利于襄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事情, 就要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要坚持不论哪种方式, 能搞活就行, 不论归谁所有, 有贡献就行, 不论规模大小, 能发展就行, 不论业主来源, 有作为就行的原则, 全力营造以“你投资, 我铺路的胆量招商, 你赚钱, 我保护的气量扶商, 你困难, 我帮助的肚量安商, 你发财, 我发展的雅量富商”的环境, 以此推进襄樊农业招商引资向纵深发展。

3.2 健全考评机制, 落实招商引资责任

在刷新招商引资理念, 优化经济环境的前提下, 进一步建立健全考评机制, 落实各级涉农部门的目标和责任, 是襄樊农业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的又一关键所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工作的总体部署, 各涉农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 创新工作方法, 进一步地完善招商引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强力推进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实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领导包抓制, 全程负责引进、实施和服务。在此基础上, 要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目标分解、考评、奖惩机制, 认真考评兑现, 切实让农业招商引资中的有功人员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 以形成个个身上有任务、人人身上有责任的招商引资氛围。

3.3 瞄准资源优势, 强化招商引资措施

藏着怎样深层次的原因?同时带来了怎样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 笔者于2009年1月5日至1月20日调查了山东省S县的

襄樊市农业资源丰富, 是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和20个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 棉花、油料、蔬菜、水果产量和畜禽饲养量位居全省前列, 发展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这些资源优势的存在为我市招商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级涉农部门要立足本职工作, 把握本职特点, 强化得力措施, 认真地做好农业资源优势的宣传工作, 提高项目投资商 (方) 对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以实现展现襄樊农业形象, 铺垫招商引资基础的目的。与此同时, 要科学定位, 突出重点, 精心筛选, 优中选优, 以企业为主体, 致力于培育一批具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招商引资项目载体。要围绕产业升级做强, 采取“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措施, 依托现有农业资源及龙头企业基础, 致力于打造襄樊的“旺旺”、襄樊的“金健”、襄樊的“思念”、襄樊的“金龙鱼”和襄樊的“双汇”等全国知名的品牌企业。

3.4 夯实基础工作, 提高招商引资效率

招商引资的竞争, 实际上是项目的竞争。基础工作做得好与坏, 直接关系到招商引资的效率。各级涉农部门要结合实际, 切实抓好项目库的建立、充实、更新与完善。要坚持以现有资源为依托, 以市场为导向, 以产业政策为依据, 以投资主体为中心, 真正开发出一批质量高、竞争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这些项目在立项之前, 要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评估论证, 认真开展市场调查和风险预测, 科学进行项目经济技术分析和财务评价, 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商业计划书。要加强项目的策划和包装, 确保项目在内容、语言、格式等方面都符合国际惯例。要加强项目的跟踪服务, 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 切实提高农业项目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摘要:分析了襄樊市农业招商引资的现状,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瞄准资源优势, 强化招商引资措施等对策。

8.当前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篇八

一、问题解决教学的含义需要进一步明确

问题解决教学包括两个重要过程:一是分析问题、形成假说、检验假说和修正假说的过程,即解决问题;二是学习要点的形成及由此引发的查询与探索活动,这是围绕问题解决活动而进行的更丰富的求知活动。前者是问题解决活动的中心线索,通过问题解决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后者则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中,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究的思想和协同合作的精神。但是,目前大多数的问题解决教学仅仅停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的目标只是为了某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以实现某种知识的应用或者获得某种新的知识,指向的是教学的物质性目标。而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来激发学生思维,改善其认知结构,提高其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体会等功能性目标却被忽视了。

二、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需要不断丰富

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一方面应该反映解决问题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并密切联系教学实际,对教学有较强指导作用,真正做到心理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融合。但是,目前我国的问题解决教学理论不系统,缺乏全方位视角,多从教学经验中总结提升,无法正确指导问题的解决教学。尤其是问题解决教学因缺少各学科特有的问题解决理论的支撑,因而成为心理学中问题解决理论的附庸或者形式上的简单“移植”。实际上,问题解决教学应该找准一个理论的生长点,并吸收各种相关理论,以此得到丰富和衍生。

三、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证研究有待深入

当前,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证研究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相关研究未能整合。来自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往往与教学实践相脱节;来自教学实践的研究大部分尚停留在教学经验的总结,缺乏心理学的支持;微观层次的阶梯技巧和方法研究泛滥,缺乏深层次的心理分析,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养。其二,研究面亟待扩大。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结构良好的问题解决教学,对结构不良问题解决教学,以及复杂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不足;研究任务单一化,都是在个别任务的解决中来得出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规律。其三,研究不平衡。对学生研究得多,对教师研究得少;对在教室情境中以班级形式进行的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较多,对在社会化情境中以小组形式进行的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较少。

四、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应突出有效性

由于对问题解决的片面理解,传统的“传授—接受”式教学思想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表现还很突出,因而问题解决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在:一是在问题解决教学实践中,比较重视各种具体的解法技巧,过多寻求同一问题的巧法妙解,忽略了对问题解决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的训练;二是把问题解决教学异化为“题海战术”,采取题型归类的教学法,要求学生按照例题的解法去大量做题,形成“套解法模式”的所谓问题解决教学;三是教学模式单一,重在掌握知识,缺乏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反观美国目前的问题解决研究,已由过去的启发法向数学思维转变,更要注意处理好问题解决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之间的关系;注重让学生注意结构,寻求联系,捕捉符号模式,提出猜想和证明、抽象和概括,进行交流、批评、反思等各种学习活动。

9.关于加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问题 篇九

县人民政府:

根据县经济运行问题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加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有关工作的通知》第二款(当前重点研究的问题)第七项“加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问题”和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我县招商项目落地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3年,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全县实际到位国内市外资金68.6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71.85万元。近几年来,全县招商引资企业注册100余家,招商引资在谈、签约项目153个,其中在谈项目50个,签约项目103个,在签约项目中,落地项目74个,落地率71.84 %。先后引进了万家欢、锦苑花卉、杏林大观园、蓝莓庄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产业项目,引进了狂欢之都、云林五星级度假酒店、银瑞林大酒店、彝族第一村斗牛城、石林喀斯特地质科研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文化项目,引进了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群能电力塔架生产、华益管道、种子加工等为代表的工业项目。这些招商引资企业的引进,带来了大量资金、项目、信息和技术,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二、为促进项目落地采取的措施

为促进招商项目落地,一是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充分利用已成立的石林县招商引资项目绿色通道审批工作领导小组及下设的工业、城镇建设、旅游文化、农业、商贸物流及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6个综合审批组的有效机制,分口负责协调推进进入绿色通道项目的相关审批手续办理工作,提高审批办事效率,优化投资服务环境;二是完善项目开竣工目标管理制,“三个园区”分局全年至少有1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至少有1个同上投资规模的项目竣工,五个产业分局、鹿阜分局全年至少有2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至少有1个同上投资规模的项目竣工,乡镇分局全年至少有1个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工,1个同上投资规模的项目竣工,各分局申报的开、竣工项目不得重复。三是实施落地企业全程跟踪服务制,实行引进单位、落地服务单位、项目责任人三位一体的企业长效跟踪服务机制,总投资在5亿元以上项目,由县四班子主要领导直接挂钩联系;总投资1亿元至5亿元以下的项目由县委、政府指定县级领导直接挂钩联系。每月一次定期走访企业,用保姆式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投资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存在问题

(一)、项目落地困难

项目落地困难涉及最多的仍然主要是土地问题。项目土地供给不能满足项目落地的需要,熟地和项目落地基本不匹配,普遍存在项目等土地的问题,而且,土地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间严重制约了供地时间。

(二)、招商主观能动性有待加强。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上紧下松”,领导重视,个别招商分局不重视,招商引资的工作氛围很好但工作质量不高、无招商引资实绩的情况。有的部门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将问题和矛盾上交或片面强调土地、规划、审批问题等。同时,作县市级重大项目的帮办效果尚未完全显现,少数帮办人“等、靠”思想严重。

(三)、石林县《石林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保护区域较大,且保护区域大部分处于区位较为优越的地段,很多项目选址时皆选址于此地段,造成很多投资意向较为明确的项目无法落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较为突出。

(四)、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国家金融政策收缩,企业融资渠道不宽,资金周转困难,项目推进缓慢。以旅游配套产业及文化产业类项目为例,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及回报周期长,且由于融资难度大,企业建设资金不足,直接影响工程进度。

(五)、优惠政策不明晰,兑现难。为改善园区投资环境,增强园区吸引力,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台商投资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昆明市政府出台了《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难以落实兑现情况。

(六)、洽谈项目多,引进新项目少,大型企业引进难,上水平、上规模、带动性强的项目不多,特别是产业类项目少。

(七)、台创园园区与景区合规性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台创园园区的选址不符合石林风景区总体规划,4年来的开发建设属于“无照经营”,园区所有入园项目建设在办理选址意见书时没有依据,由此带来开工前期的项目立项、开工前建设规划许可、建设开工证、环评审批等工作难以开展,导致大量招商引资项目无法开工或建设难以推进,从根本上制约园区建设发展。例如王府酒店项目,项目建设用地已摘牌、规划已通过规委会审批,尽管台创园管委会多次督促企业尽快开工,但企业考虑各方风险因素,迟迟不肯动工。

(八)、设施农用地审批难度大。虽然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出台的(国土资发„2010‟155号)文件明确了设施农用地审批、管理的有关问题,但是云南省并未出台相应的政策,园区设施农业项目审批困难。而有的企业根据发展需要,产生了项目设施农用地未批先建的情况,园区企业例如:圣火、爱生行、十里香茶、圣宴食品等,都受到了国土资源部门的罚款处罚,企业抱怨情绪较大。

(九)、企业难以承受高昂的建设用地地价。轻轨基金等各类基金导致建设用地出让成本价高昂,面对高昂的地价,企业难以支付建设用地费。很多已落地企业均表示暂时不准备对项目范围内的建设用地进行摘牌,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十)、台创园项目审批手续亟待简化。在办理工商登记时,纯农业项目审批也必须提交环评批复等文件,但园区诸多项目选址位于石林风景区二、三级保护区,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评、水保手续审批难度大,园区招商引资软环境改善存在客观困难。

四、意见和建议

(一)、突出工作重点,抓重大项目建设

加大服务协调力度,实行项目专人联系制度,对拟建、在建的重大项目进行跟踪联系,重点做好阿着底风情小镇、石林冰雪海洋世界、群能电力塔架生产二期项目、石林风力发电场项目、双汇肉食品加工基地项目、瓦楞纸包装箱生产加工基地项目、三七生物技术与制药工程研究中心项目、500千伏变电站220伏出线工程、石盟大酒店和石文化博览馆、大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实验示范项目示范区(100兆瓦)和科普区(66兆瓦)二期项目、巴斯国际商务酒店、鹿城广场、幸福湾等一批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确保项目按计划投资建设。

(二)、突出服务水平,抓投资发展环境

把为企业搞好服务作为重要职责,把招商看作是责任、把亲商看作是觉悟、把安商看作是水平、把富商看作是目标,围绕叫响富有自己特色的服务品牌,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手续代办等项目推进制度,形成了涵盖项目审批、建设、经营各个阶段的服务机制,推行一站式办理,提供从申请到建设、投产全过程高效、优质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突出产业招商,抓重大项目落地

围绕产业重点进行招商。围绕旅游商品加工、绿色农特产品加工、新能源产业、新型建材业、先进制造业、石材加工、煤焦等七大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前延后伸文章,着力引进配套企业和产品,努力放大主导产业的集群效应。特别是对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高端项目、龙头项目,紧盯不放,力量上主攻,政策上倾斜,服务上倾心,配套上满足。同时,围绕旅游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等几个我县重点产业拓宽招商范围,积极联合其它市、县组织开展合作招商。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四)、突出主攻方向,抓招商对外宣传

针对拟重点引进项目,制定“走出去”招商计划,有选择到上海、广东、福建、江苏、温州、北京、厦门等经济发达、名优企业集中的区域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对重点企业进行登门拜访、洽谈、推介项目,一但掌握信息,加强跟踪,主动出击,促使项目早日签约落地。

(五)、突出解放思想、抓招商方式创新

一是通过传统的各类展会、洽谈会、推荐会,以及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进行项目推荐。二是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广建关系、广拓渠道、广搭平台,广交商界朋友、深挖项目信息,搭建覆盖各行各业的人脉资源网,形成以商招商的良性机制。三是建立了领导、部门、个人联系企业责任制,主要领导定期带队深入到各重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积极为企业发展牵线搭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营造了“亲商助商”的发展氛围,使企业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招商、服务招商。一是逐月通报招商引资情况。

(六)、通报情况,定期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例会。每月以政府办文件对各招商分局资金到位情况、招商引资项目开工情况、拟签约项目情况进行通报。二是定期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例会,发现问题,剖析原因,研究破解办法,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七)、对签约项目进行跟踪督察。

对招商引资项目逐个进行现场察看督办,签约项目要查验相关资料、开工项目要看选址意见书、在建项目要看到位资金相关凭据。通过督查,确保项目真正落到实处。每月对招商引资工作动态,包括招商引资工作措施、目标完成进度、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项目落地开工情况、拟签约项目进展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检查。

(八)、召开落地项目负责人座谈会,当好娘家。召开落地项目负责人座谈会,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好投资商“娘家”。

10.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篇十

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的行政作用不再只限于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以及由消极的确保财政收入向积极的发展经济、公共服务等方面发展。各地政府都用“招商引资”这种手段来替代原来以命令强制为特征的行政行为,且以“招商引资”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招商引资”的实践中政府以法律、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单方面作出的优惠承诺或政策为支持与投资者签订招商引资合同。

在具体实施“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如何从法律角度界定政府招商引资合同的法律性质与法律效力,如何区分两者的关系,事关“招商引资”工作的进行,下面笔者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一、招商引资合同

招商引资合同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政府提供地方优惠政策扶持或承诺,投资方独立投资、融资。投资方式上采用:合约—投资—征地—建设—融资—产业—收益的流程。实施过程直接涉及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如:国土资源、工商税务、建设规划、拆迁补偿等。其显著特征就是,合同的一方是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这一特点使得招商引资合同与行政合同很相似。

(一)招商引资合同的性质

目前,我国没有法律法规对招商引资合同的性质作出明确的界定。在理论界,对“招商引资”的合同性质也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1、行政合同说认为合同一方当事人是政府或者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在合同的内容里也有政府运用行政的手段,为投资方提供“超国民待遇”的服务或给予对方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合同中的双方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

2、民事合同说认为招商引资合同中的签约主体双方虽然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但是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双方是通过协商后,才最终签定互利共赢的招商引资合同的,这是完全符合民商事合同的构成要件。因此,可以这么认定,在签招商引资时,政府是普通的民事主体而非行政主体,所以此合同应该是民事合同。如果出现纠纷,应适用《合同法》及相关民事法律、法规来解决。

3、混合说认为:招商引资合同的性质既不是典型的行政合同,也不是典型的民事合同,应属于兼有行政、民事行为的诺成性混合性质合同。

我国的行政合同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机关之间或政府机关与其所属人员之间的签订的行政合同这类合同不具有民事性质。另外一种是政府机关与平等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这类合同具有民事性质的行政合同。笔者认为招商引资合同应属于第三种。

(二)民事合同和行政合同的区别

民事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 协议。《民法通则》、《合同法》对此有完备的规定。

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以行政法律关系为合同标的,发生、变更或消灭行政法上权利义务的合意。其他国家对于行政合同的辨别标准与法律适用各有各的特色,也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采用单一的抽象标准往往很困难。因为在招商引资合同中,夹杂着民事、行政成分,难以通过某一抽象的单一特征来识别的,所以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复合标准来区分。我国立法中并未确立行政合同这一制度,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并没有行政合同这一术语。最高法[2004]2号《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中罗列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合同,行政合同被明确确认为是我国行政诉讼的案由之一。

招商引资合同中既有民事因素,也夹杂着行政因素,我们不能对其性质一概而论建议从以下判断其法律性质:

对于招商引资合同的性质的判断关键在于招商引资合同中权利义务的指向即招商引资合同的核心目的。如果招商引资合同的核心指向是某一民事法律关系,而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等是其应履行招商引资合同本身的义务,是围绕某一民事法律关系服务,具有营利性质,并非向社会提供公众无偿开放的公共服务。主体一方虽然为行政机关,但合同相对人在订立合同及决定合同内容等方面仍享有充分的意思自治,并不受单方行政行为强制,合同内容包括了具体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均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平等、等价协商的合意,且合同的 目的是非公共利益,则此合同是民事合同。至于合同涉及的相关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属于合同的组成部分,为合同履行行为之一,不能决定合同的性质,合同并非仅就行政审批或行政许可事项本身进行约定。从订立合同的目的、内容、订立和履行等方面看,招商合同如果具有明显的民商事法律关系性质,应当定性为民商事合同。行政机关在订立合同中享有主动性权利,拥有行政优益权是必要的。但是合同所预期的特定行政目的的实现,实际上取决于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各自切实履行彼此的义务。鉴于该类合同行政权的行使状况,要限制行政优益权,对行政优益权加以类型化、固定化,并且载明在行政契约上,接受司法审查。

(三)招商引资合同的法律效力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方,制订了大量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但要注意这些优惠政策的制订要符合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签订招商引资合同的目的是明确投资方与政府权利、义务。双方在签订招商引资合同时要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政府承诺给投资方的优惠政策要量力而行,不能为了招商而招商,要考虑招商引资成本与效益对等,不能为投资方提供“超国民待遇”,也不能在合同中设定不切实际的承诺,更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招商引资。政府在签订招商引资合同时主要在土地和税收两个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但这些优惠政策大都存在可能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问题。招商引资合同具有双重属性,即行政性和合同性。行政性要求签约行为必须符合职权法定的原则,行政合同其实质就是受行政权监督的契约关系。因此,对主体和程序的要求较之于民事合同更为严格,否则可能存在“无效合同”的法律风险。

但是在公共行政的领域迅速扩大的背景下,要求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需求不断的增加。加之法律的滞后性,要求所有的行政管理活动均具有行为法上的依据是很不现实。在为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政府是有权在缺少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从事积极的管理活动。况且宪法与政府组织法已经对政府承担的职责作了概括性规定,所以,对于缺少行为法律依据,但具有组织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而签定的招商引资合同,我们不能简单的否定其效力。合同法体现了合同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只要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他们的约定只要不违犯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强制性规定、不危害公众利益,那么就要认定合同的效力,法律就要保护这份合同得以履行。

因此,只要招商引资合同不违反强制性或禁止性法律规定,不侵害社会或第三人的法益,不违反社会公德等等,应认定为有效合同。

二、签订招商引资合同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

签订招商引资合同应注意行政主体方给予的优惠政策是否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实行“法外优惠”;违背公平竞争法作垄断经营承诺;承诺给予的优惠政策超越职权范围;承诺的服务内容不切实际。

三、招商引资合同可诉性的基础

(一)招商引资合同可诉性的理论依据。信赖保护原则认为政府对自己做出的行为或承诺应该信守信用,不能够随意的变更,不得反复无常。该原则要求行为一旦做出,非由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任意撤销、改变或废止。招商引资合同中的承诺与招商允诺行为一旦做出,即具有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非因法定事由被撤销,政府应担责任。

(二)招商引资合同兼具民事合同和行政合同的属性。最高人民法院法发(2004)2号《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被认为是构筑了我国行政合同司法救济制度的法律依据。

四、招商引资合同的纠纷处理机制

1、招商引资合同与其他合同一样,一经签订对双方就具有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必须按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如果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既然政府与投资商签订的项目投资合同属于具有民事性质的行政合同,政府与投资商之间因为履行项目投资合同发生纠纷属于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纠纷。对此类纠纷,笔者认为应按照民事纠纷处理,适用民事诉讼程序或仲裁程序。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合同争议的司法解决途径主要有诉讼和仲裁两种方式。签订合同时,明确争议解决办法,或者仲裁或者诉讼。

2、救济的实践意义

政府公信力是广大的群众对政府履行职责进行的一种评价。招商引资合同如果能得到切实的履行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是有利的,且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

五、结语

上一篇:2024机械专业大学生实习日记下一篇:夕阳红敬老院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