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024-10-31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精选16篇)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篇一

主要内容: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学校教育而言,人的发展和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因而学校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而教学作为一种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是发展性的主体,因此,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当前在减负的基础上提质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将力图运用主体性教育思想和原理,对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一论述。

关键词:生物教学发挥主体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意义

1.1使学生和教师都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发生在课堂内的45分钟,也不仅仅是充满标准答案的一本教科书,也不仅仅是是坐在课桌旁等待知识的权威(教师)发号施令,学习应该是一种时时处处的生活经验,一种无拘无束的艺术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过程和体验。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减轻学习压力,创建优良校园文化,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和违反校纪问题的发生。突出学习的研究性,促进学习“从知识传授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以学生需求出发,教师指导,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体现对学生兴趣、才能、志向的理解与尊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团队精神,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方法

2.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它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因此,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可采取如下策略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2.1.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师生关系融洽,气氛活跃,学生就越主动。但是,生物教师所教的班级较多,往往是上课时来,下课时走,平时和学生交往的机会比较少,师生间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因此,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去关心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值得尊重的人,以平等的身份去和学生做心灵上的朋友,形成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2.1.2使教学富有情趣。热烈的情绪与浓厚的兴趣既是产生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原因,也是衡量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基础。生物界是一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神奇和奥秘的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教学技能,并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2.1.3教学的内容要难易适度。根据新发布的课程标准的规定,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生物学思想,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从这一教学目的看,对教学的难度和深度要求都不是很高,这样,教师就有了很大的自主权。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们应使教学内容难易适度,内容适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积极的努力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当学生有了成功体验后,他们就会有一种内心的幸福和喜悦,产生强烈的理智感,有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

2.2构建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

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形成后,学生就会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心向。此时,我们应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这一角色上,采取多种策略使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包括感知、思考、概括、记忆、运用等诸环节在内的学习---认知的全过程,做到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教学程序。

2.2.1学生自学。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认知能力,加之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浅显易懂特点,在每一专题的教学前,我们可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自学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如在讲“生物的遗传”一节时,我们可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作为自学提纲:①什么是遗传?其途径是什么?②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③为什么亲代性状能传给子代等。

2.2.2师生展开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就该课题的重点、难点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如在上述一节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讨论下面两个问题:①为什么同样是受精卵细胞,有的发育为雌性,有的发育为雄性?②为什么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总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2.3启发引导,形成结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学主题,对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认识的共性问题进行启发,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学习上的迁移。如在讲完前述一节课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减数分裂等知识,来合理解释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

间存在的性状差异。最后,在启发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学生对重、难点内容形成科学的结论。

2.2.4适当练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的相应素质和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我们要布置具有典型性的练习,指导学生独立地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以形成学生新的技能,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如“生物的遗传”一节学完后,我们可向学生布置以下练习:一个地区的男女出生的比例为什么总是大约为1:1?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什么?

2.3提倡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人的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研究表明,人的社会化的关键和最终结果在于其个性化的形成,在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而社会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设置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然后在的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这样,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从以上几点入手,学生就一定能得到主动的、全面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认知发展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2、J.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

3、《课堂教学理论》,上海师范大学主编出版。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篇二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便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

(一)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学生为了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学生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2. 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3. 要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4. 要善于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以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观。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显然与过去不同。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还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次,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而未来的教学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

2. 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就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为学生产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就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教与学真正形成良性循环。

三、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注重语言交际功能。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不是我教你学。英语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交际活动,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也是相互作用的。学生认识英语的进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我注重交际策略的学习和应用,积极培育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同时尽可能地创设虚拟真实情景进行虚拟真实交际。

(二)激励创新思维发展。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准不再仅仅是他占有知识的多少。国外学者指出,一个人在未来社会必须通过教育拥有三张“通行证”,即学术性通行证,职业性通行证,以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通行证。人们不难获得一个共识:新的世纪更加强烈地呼唤着教学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特别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做法是:

1.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我们在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质量和效果。

2.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在新编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以对话形式出现,我们要求同学以短文形式进行改写,有些课文我则要求同学改编为对话形式,有些课文我要求学生进行课文续写训练,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三

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传统守旧的那种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已不在适应时代的潮流了,应该彻底打破这种教学模式了。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在允许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创造此种境界。例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无话不谈,尽量创设激烈争辩、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勇敢说“不”,让他们能勇于提出尖锐的、有独到见解的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尊重和亲近,这也正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的主体作用。

二、激发兴趣,调动激励机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圣人贤者为我们留下的最通俗但又最宝贵的教育经验。但是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教学过程中不能教到学生的心坎上。又加上语文学科是母语教学,学生都有相当的知识积累与体验积累,倘若这样教学的话,学生学起来便会索然无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那种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渴求,学生学起来只是疲于应付,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不学都一个样的心理,这样也就激发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该如何启动兴趣呢?我主要的是运用了这几个步骤:第一步:标新立异。

三、采用情境感染法

情境感染即情感心理交流过程。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的动机与需要,使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好地交流在一起,这样也就更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的阅读教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语文学科发挥其独特魅力的优势所在。语文阅读材料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或以其高尚的情操震撼人的灵魂;或以其完美的人格洗涤净化人的情操;或以哲理启发人的思考;或用美感熏陶人格。总之,语文教学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资源,可以说任何一名成功的语文教育家都是调动情感因素的高手,使学生内心真正被文章所蕴涵的美感折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将音乐、美术、语言三种艺术完美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耳口多种感官,创设艺术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设教学情境。

四、激发实践竞争法

安排学生亲身实践,组织学生激烈竞争,这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策略。陶行知老师早就倡导教学合一,更何况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既然是工具就必须“学而时习之”。语文教学的活水就是生活,所以要倡导学生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样在反复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我在读写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去学习语文,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有评析课、辩论课、朗读课、速读课等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同时让学生学得的知识重归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动手、动脑、动口,让学习的到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五、实施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即高尚人格、高深学识、高超教育艺术的影射法。作为教者都应该知道,我们面临的当今的青少年,他们都有求知欲强、富有幻想、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容易把各方面的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模式,然后以其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这样,教师对他们影响最大,尤其是语文老师。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射作用,要注重自己加强艺术修养、积累丰富文化知识和塑造完美人格的等方面下功夫。语文教学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做人的教育,我们语文教师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先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教师。所以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更要注重自身深厚的文化功底,广播丰富的知识积累,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娴熟美妙的写作技巧,高尚崇高的人格美魅力来吸引我们的学生,影响我们的学生,这中影响作用是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的,其作用使不可低估。

4.发挥学生在评价中主体作用的研究 篇四

本斋小学

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呢?

一、以日常教学为主阵地,开展质性评价

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时则常常流于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而质性评价的方法则能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多关注。

1.日常行为评价:生生互动。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要注重其能力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全面考查,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入评价之中。评价分为知识、能力、习惯三方面,每方面下设分项,列成一个表格,展现在班级版块里,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了评价者。比如课上同学的表现和习惯对自己产生了影响,或者自己对自己有什么评价,可以亲自去写一写,写上自己的看法,写上自己的骄傲。现在,我班的同学在实践中已经能够准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评价的表现手段我没有强调单一标准,可以写等级,可以写评语,可以画小星„„这样做,让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唤醒了他们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课堂教学评价:师生互动。

让学生评课也许你会认为不可思议,但是实践证明他们确实能行,学生对课的评价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上完每节课,给孩子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对课谈谈感受,他们说的虽然深浅不一,也不是完全正确,但说出的却是孩子的心声。他们在评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评价教师的教,还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使他们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成为了评价的主体。

3.学生作业评价:自主开放。

在批改作业时,我们习惯用对号和错号来判断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评价结果往往带有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而且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我发现在判作业时多用评语能弥补不足、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语文作业形式多样,批改时写一两句简单的评语,如“写得漂亮”“你很聪明,尽力学习一定会赶上别人”“你的书写有了很大进步,我很高兴”,和学生聊聊天,比简单的ABCD要有效得多,尤其在作文的批改中我摸索出一条新路,批改作文时写好恰当的评语,再留给学生一个写评

语的空间,学生在作业本发回来以后,对照评语重新阅读自己的作文,写出自己的评语。这样,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之中。

二、改革考试评价,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考试作为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需要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全面评价和判断学生发展的状况。

1.试卷设计要利于考试评价。

试卷设计应以学生为本,具有亲和力,使学生能够与之平等交流,产生积极对话的愿望。试卷的内容和形式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对能力、综合性学习也应创造性地加以体现。我是这样实践的,改变题目形式,使用图标代替序号,如有题为“请把迷路的音节和字母送回各自的家”。题目的语言贴近儿童的心理,有利于学生的评价和发展。

2.改变考试形式,给学生一片自主的空间。

摒弃传统的单一闭卷形式,尝试多维评价方式。如评价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让学生自选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口述,师生一起评判;评价知觉水平和记忆能力,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按照录音机所报题目展开复述;评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自备工具实际操作,调查探索。

3.灵活处理考试结果,尊重学生。

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考试的结果应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改进意见,而不应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不用百分制量化、表示评价结果,不排名次,而是用“你真棒”“学得不错”“加把劲”等短语表示评价结果。这样就把学生始终看作一个有多种需要的鲜活的个体,让他们成为试卷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承受者,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主体放在自律和他律的评价环境当中,使之产生内在要求进步的愿望,提高其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其发展。

5.注重情景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篇五

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生动,形象的事物才能更有效的引起他们的长时注意.故在一些新知识的引入,情景的创设上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句型Whatseasonisit?Itis…时,我先用媒体出示春天的美丽图片,让学生猜Whatseasonisit?Itis..再通过其他三个季节的不同特征来巩固句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句型.我用媒体播放不同季节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猜是哪个季节.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所以课堂上应注重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规律.在本课的单词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初步感知发音方法,了解发音规则,培养他们一定的单词拼写能力,为以后更快更好地记忆和学习新单词打基础.如教单词jacket时,我先引出旧单词apple,bag,cat.a的发音来引出新单词jacket.

6.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篇六

生物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就目前来看,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不仅是主要内容和目标,更是突破口,因而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生物学科的当务之急。学生的能力最主要的学习能力,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具备学习能力的人,才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便成为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模式,以知识内容为载体,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的。从事生物课堂教学几年来,我虚心学习先进经验,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生物课程标准,我探索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着眼于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增长,学生在学校无论怎样努力,所掌握的知识只不过是海洋里的一滴水,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的人,而是具有学习能力的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是教学活动中的“导演”,教师要由传统的设计自我向设计学生转变,创设各种情景和条件,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

生物教学目标应从学生将要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程度等角度去制订,生物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中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如我在讲授《细菌和真菌的生活》这节课时除了制订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外,还制订了德育目标,通过讲述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广大群众使用细菌战等可耻行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教育了学生正确认识细菌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制订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从知识点的挖掘、知识点的深度、知识点的能力价值、知识点的德育价值等方面入手。

2.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指导学生去学。

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中的每个知识点,尽可能通过学生的口、手归纳出来,也就是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去设计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把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归纳性质等知识点蕴藏在问题中设计出来,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这样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3.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创设恰当的情景,提出恰当的问题,为所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常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表现为争先恐后发言,努力表现自我,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同样的权利,为每个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

三、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科学地创设生物教学情境

生物学习情境是指具有一定生物知识和情感氛围的学习活动,它有着承上启下、桥梁过渡作用。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可以通过观看录相、阅读历史材料、分析图表、观察实验、质疑甚至某个小故事或谜语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适时、含蓄地提出有趣、诱人且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的灵感。这样用问题把学生组织调动起来,用问题来组织教学,用问题来实现知识点的过渡,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欲罢不能,欲说还休。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讲完了发酵的原理之后,就创设了一个学生分组实验、质疑、释疑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利用老师给他们的实验材料进行小组实验。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2.提出的问题要有连贯性

生物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事先把所要提出的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使之有一定的连贯性,问题所包含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且层层深入,这样使学生有一个完整、连贯、系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沿着合乎逻辑的思路思考,便于学生对问题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问题的层次设计要与学生个体能力层次相吻合。应从学生潜在的水平出发,巧妙地设计思考的阶梯,诱使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层层推理,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刻掌握知识并主动发展。

四、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密度,加大学生的活动量。利用先进、直观、生动的电教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内在潜能,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有时在教学实践中,我把电化教学手段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7.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篇七

1 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

1.1 学生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

在教育理论不断发展创新的进程中, 学生的主体性教育一直是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探寻的焦点。1981年, 顾明远先生首次在《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 又是教育的主体》中提出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一命题。随后, 教育工作者开始逐步从教育主体性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 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主体性教育理论有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作为主体性教育的主要观点, “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正逐渐被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并普遍收到良好的效果, 成为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1]

1.2 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内涵与必要性

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处理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时所处的态势以及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和具有的人格特性,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学生发展的独立自主性、积极能动性和创造超越性。[2]具体到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性则表现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主体教育论看来,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 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正因为他们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才能是教育活动的对象。[3]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的, 完成教学任务, 一直起着主导作用, 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 机械地完成教学活动, 从而缺乏独立自主性, 积极能动性和开拓进取精神, 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于财经类专科院校的学生来说, 经济数学本身就有一定难度, 易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在经济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必要性

经济数学在财经类院校占有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一方面, 数学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必备工具, 而数学所特有的逻辑性, 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态度的形成,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 经济数学具有突出的经济特色。它与高等数学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更多地联系经济现象, 经济背景, 添加了一些经济学方面的内容, 如边际分析, 弹性分析等。同时, 财经类专科院校的学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入学时文化基础差别比较大, 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也毕业于正规高中, 但是数学基础差, 数学知识欠缺太多, 尽管思维活跃, 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但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成绩一直较差, 对自己丧失了信心, 从内心抵触对数学的进一步学习, 所以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 引导其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态度, 从而系统地掌握经济数学知识, 更好地发挥本专业特长。

3 在经济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途径

3.1 树立教师的主体性教育观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能动作用而建立起来的。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 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能力,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以往统领课堂的模式,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使学生乐在其中, 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3.2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意识

学生主体性品质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自主、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 成为自己的主人, 这是教学活动成功的重要标志。[2]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非常必要的,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自身固有的观念会极大影响教学效果, 表现为消极地排斥、抵触新知识, 使教师在讲台唱独角戏。专科院校的学生从年龄上讲已是成年人, 已经形成了判断事物的能力, 因此必须从观念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和有效规范, 在教学中以轻松自然的方式渗透经济数学课程的重要性, 和学生一起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只有从内因上彻底转变观念, 才能使教师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的学习要求, 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独立自主意识, 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的主体。

3.3 采取多种途径, 激发学生兴趣

每个人会对感兴趣的东西给予优先关注和积极探索, 并表现出心驰神往,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对数学产生兴趣, 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探寻究竟, 其主体性作用即可相应体现。在经济数学教学中, 可以采取多种途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1 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趣味性

在讲授经济数学时, 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入手, 引起他们的关注, 从中导入新知识。同时增强知识的关联性, 紧紧抓住学生思维,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 介绍经济数学中函数的增减性和极值, 凹凸性和拐点这一内容时, 可以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 也比较热门的股市问题, 通过股票走势图掌握导数的应用, 并且利用学到的知识分析日线图, 寻找买卖的最佳时机, 从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2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单一授课模式。在经济数学教学中可以设置问题情境, 比如讲解最值问题时, 先设定为某工厂生产销售的产品寻求利润最大化这一情境, 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差距,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教师也可以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要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环境。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可视化, 增加教学容量, 重组教材结构, 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空间。

3.3.3 尊重学生感受,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乐学、愿学。对于学生很微小的进步, 教师都应当及时鼓励、夸奖, 使其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感, 从而喜欢、信赖、尊重教师。教师应把建立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如果教师能够尊重每一位学生, 必然会受到爱戴与信任。“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 对数学知识自然也会愉快地接受。[4]

综上, 在经济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理念, 解放观念, 积极探索,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摘要: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经济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结合经济数学课程特色及专科院校学生的特点, 探讨了在经济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必要性及多种途径。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经济数学教学,主体性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典.活动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探索[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7, 6.[1]陈典.活动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探索[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7, 6.

[2]张大宝.姜秀梅.试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及其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 2007, 6.[2]张大宝.姜秀梅.试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及其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 2007, 6.

[3]王道俊.关于教育的主体性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6, 2.[3]王道俊.关于教育的主体性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6, 2.

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八

关键词:美术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22-01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要靠长期的探索把它落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那怎样才能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呢?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有三种表现形式:自学性、能动性、创造性。按照这一思路,我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一些探索。

一、给学生多一些自学的机会。自学就是尊重学生的自由性,它是进行后面两个层次的基础。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先从学生感兴趣的课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性,如七年级《雕塑自己的形象》,我提前两周就布置给学生:1、准备学习工具,农场资源有限,提供几种自制的方法让同学自制。2、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一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3、刻法可以区别传统的方法,能适当添加,等到上这一节课时,有一半的学生能自己尝试完成作品,在这样朴素影响,只有少数个别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再如:八年级欣赏课《石窟艺术》把全班分几个小组,把本课内容分成几个任务,由各组自愿认领任务,然后要求回去后从书中或网络中查找石窟艺术的艺术手法和年代背景等,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欣赏活动中去,然后有几个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然后学生互相讨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构建了以学生为主的生命课堂。那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欣赏活动当中,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他们在欣赏活动当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欣赏活动,老师不能把知道的统统讲给学生,要依据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学习活动逐渐地攻克欣赏难关,最后达到教学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进去,如果学生完全被动听,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仅被遮蔽,还会被挫伤。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实现知识的认知,体验探究、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这正是他们的自觉性升到能动性的体现。

二、学生的主体性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注重以下能力:1、敏锐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拿到材料以后,先让学生思考能够做什么,刺激学生的敏感性,从创造力的角度来说,也就是敏锐力的一种培养,敏感性的创造力非常重要的一点。2、变通力。有了材料,怎么做?这里就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方法,从一种思维转换到另一种思想,考虑各和中可能的方兴未艾,就是变通的能力。3、独创力。想出别人所相不出来的观念,追求与众不同的独特性。4、精进力。在基本观念上再加上新的观念,增加有趣的细节,精益求精,锦上添花。所以具有创造性的教和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渠道。那怎么才能抓住课堂这块主阵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呢?(1)融创造性美术基础教学中,在教学之间不能把基础训练仅限于模仿的训练,要给学生提供更为自由的创作环境,着眼点不能局限于作业效果,而在实践过程中致于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种思维方式,使学生的创造能力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表现,所以这生身上存在的艺术自我表现也各不相同,在七年级、八年级造型表现课时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不同层次,让每位学生在这类课型中都有所收获,如八年级《明暗与主体的表现》这一课,把作业难度分别三个层次:1、试着表现一件简单物体例的立体感;2、选择一幅色彩作品,尝试用明暗的方法改画;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工具,任选一种或几种明暗表现方法画一幅画。正视差异,承认差异,发展差异,坚持区别对待差异的原则,实施困材施教。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3)给学生提供各种感官的刺激,比如提供多种媒材让学生来尝试,观赏大师的美术作品,也可以给学生感官的刺激,再比如带学生欣赏周围自然环境建筑等。(4)激励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引导、激励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赛程中学会运用方法。

9.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篇九

我们经常听说学生学语文一听就懂,一做就懵。有时老师越是讲如何做,如何理解,而学生越是糊涂,原因在于学生只循老师的思路而未能开发自己的思维。为此老师要先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开发他们的思维,然后再讲解。这样比教师直接讲好得多。这是因为学生开发了自己的思维,动脑筋思考,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曾说:“要用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予提示,给予时间,不满足于问题的解答,应追求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2、加强自由讨论

自由讨论是不可少的课堂教程,它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锋,是整节课学习的高潮,思维的高潮。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敢想、敢说,通过讨论激发思维的火花,通过答疑明辨是非,加强了自由讨论的学习形式,学生面对学生敢于直言,敢于说对,敢于说不对,敢于开诚布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每个同学的看法或答案都不可能是准确全面的,但在七嘴八舌中,都示演了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整理,对各种信息进行了评价、分析、筛选或优化,既培养了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和观点的品德、作风,又补充了自己答案的不足。通过学习别人的语言,丰富了自己的词汇,提高了语文表达能力,养成了自己虚心学习的好思想,好作风。

3、重视新课点拨

10.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篇十

内容摘要:怎样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每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但本人认为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一下做法:

一、重视新课预习。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自主 主体作用

历来的英语教学,往往局限于“单词、短语、句子、语法”等单纯的知识传授。因而教者把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解剖开,综合来,把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弄了个支离破碎。教师自以为讲全了,讲透了,然而学生收获不大,效果不佳。这种教学充其是“喂”,学生“吃”进去了,能否消化则不去管,再“吃”,还得靠“喂”,这样,学生永远长不大,永远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去获取“果实”。

当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这是教学规律使然,并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作为教者,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其次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并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认为“学法”才真正是教师所应“教”给学生的重点,教改的重点亦应围绕“学法”进行。因为“未来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有句话这样说“教是为了不教”,也道出了教师职责的最高境界。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了“学法”,才能达到“不教”。在讲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启、读、练、知、结”等手段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学生通过“看、听、读、思、写、练”等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不仅巩固提高了英语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自由驰骋于英语知识的天地。这样便达到了不教的目的。

实践证明,把学生由“台下”转移到“台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由被动地接纳知识的地位改变为主动地摄入知识的地位,并且通过当场动脑与发挥,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效果尤其好。扼要说来。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

一、重视新课预习

预习(以Reading为例)就是让学生在老师讲课前,把课文读一读,了解、熟悉、练习学习内容,熟悉相关背景知识,找到自己不太懂得知识点,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英语学习中,预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生课前不熟悉文章的基本内容,不找出重点难点,听课时就必然跟着老师转,处处被动,事倍功半。作为英语课,新课预习主要是单元预习和单篇课文预习。包括:

(1)熟读课文,扫除词语障碍;(2)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景知识和文章的写作特点;(3)复习、巩固和补习旧知识,并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4)找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5)结合预习,做相关练习。

学生通过持之以恒的预习,大大提高了听课水平,他们“带着2

问题听老师讲”,上课的积极性高,目的性强,学习兴趣浓,效果也较为显著。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英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学习形式,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地位。我国历来非常重视阅读教学。一篇文章要阅读什么?我认为要引导学生注意三方面:(1)了解课文里的相关知识;(2)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3)品味课文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的。

要让学生了解课文里“写了什么”是一个并不太难的问题。比如Advertisements是一篇说明文,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关于广告的基本知识,如广告的大体分类: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以及这些广告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阅读策略的学习,学生知道组成说明文的一些基本格式:introduction of subject,supporting details,conclusion。这样,通过阅读课,学生不仅增加了对广告相关知识的了解,而且还掌握了些说明文的基本方法。

事实证明:经常给学生制定易达到的有一定梯度的小目标,学生就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一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当然,解决认识问题单靠简单的反复说教是不能奏效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人手,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才能实现由“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其次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时间,要求学生对一篇文章先通过认真阅读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识,哪些是浅显的3

认识,然后再通过课堂讲评。这样对学生的思维才能有所触动,从而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教学的第二个层次:让学生把握课文用什么写作方法写的,老师首先应在Reading教学目标中让学生明白,在分析课文内容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最后,再让学生模仿此方法,在具体写作中加深理解。

品味课文的语言表达就是以培养语感为主要目的的语感教学。在语感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让学生思绪与将要感知的词句形成距离,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综合作出正确的语感判断。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

针对目前中学生的求知趋向、心理特征、学习要求和自我意识,我试行了“学生自学,老师点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达到使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训练、智力发展完美结合的预期目标,进一步体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等教育思想。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

1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课文中应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指导学生自读。

2、学生备课。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准备,主要内容为熟悉教材,清理知识点,通过查阅有关资料,逐一讨论并落实知识点,排除疑难。

3、老师帮助学生把他们在自读中获取的具体知识上升到科学的认识上去,引导他们进行自学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一理、归纳、使之准确化、条理化。

4、从小组中选备课成绩最佳的一名担任“教师”,小“教师”就像真正的教师一样,登上讲台,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准确生动的语言,简略地把自学中获得的知识信息输送给全班同学。同时,再把学生教师的“授课”用录音机录下来,抽时间在班里回放,让他们自己再感知一遍,找出不足。做到“去差补优”不断积累经验,也就是让学生从做中学、去感悟。

5、一个单元学完后,召开一次师生座谈会,共同探讨“教”与“学”的得失,让每位学生都发言;做到查缺补漏。

这种方法使学生站在教师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它改变了学生对英语课的常规学习模式,增强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紧张而又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学习英语,不能局限于课内。如何才能把课内与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以读促写,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

学生课堂学习之外,还有很长的课外时间。我组织学生订阅《英语报》《中国日报》,开展读书,读报等活动。班级专门设立图书角,学生之间互相传阅。尤其是利用寒暑假时间,指导学生有计划的阅读一些原著以及一些优秀诗歌、散文等。读后写出心得体会,摘抄优美的词句。开学后再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办小报,把自己整理的内容剪辑上去,然后在班级里传阅浏览。

2、注意锻炼表达能力

在每节英语课开始时,花上三分钟,让学生用英语讲个小故事,或搜集校内外新人新事,把动人的故事传播出去。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参看书看报,去关心周围事物,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辩能力。还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胆量。

3、倡导写日记、周记

几年来我把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作为写作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计划,有目的,有要求、有评讲。使课外练笔与作文紧密配合,让学生认识到写日记、周记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增强写作的自觉性,潜移默化的提高写作水平。

以上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算是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1.培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十一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句名言让我懂得了教学的艺术关键在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句名言也一直激励着我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思考、实践。每一节数学课前,我都会花时间去阅读教材、教学参考书、分析例题及相应的练习题,上网查阅优秀的教学设计,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孩子们喜欢的教学内容,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要与“我”有关

让学生通过教学情境体会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自己有关,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他们关心的事。这就得从他们身边去挖掘素材,了解他们的爱好:喜欢什么样的动画片?他们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学校、我们国家发生的事都可以成为学习内容的情境。例如,教学《加减法的关系》时,我创设的情境是,今天有其他学校的老师到我们学校来参观学习,你能为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上学生人数的情况吗?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从而自然过渡到加减法关系的探究过程。如,《旋转与平移》:孩子们都喜欢到游乐场去玩,说说看,你们最喜欢玩什么?在玩的时候你的身体是怎么运动的?(学生们积极发言,老师根据汇报贴出相应活动的图片。)在这些游乐活动中,我们身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分一分吧。对于有争议的运动方式打上问号(这节课的难点),老师:学了这节课的知识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留下悬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斗志。)

二、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思维活动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因此,教学内容的呈现,我尽量采用或实物,或图片,或课件等形式,这样孩子们不仅有兴趣,而且注意力也相对集中,看书的话可能有的学生不知道看哪儿去了。

三、基本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

数学学习是一个立竿见影的事情,学没学会马上就能检测出来。新课讲完后出一些即时练习,学生做对了给以夸奖,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也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四、分级、变式练习让学生接受挑战

我在做这样的练习时通常会说:现在老师出一些难一点的题,敢接受挑战吗?“敢!”只听到整齐而响亮的迎战声!

五、角色扮演,做决策者

范例一:做电影院经理。

《西师版第八册》第32页例3:小剧院共有甲票座位50个,乙票座位100个。本场电影票房收入为2300元。本场观众最少有多少人?

“孩子们,喜欢看电影吗?”

“看电影之前,你最关心什么?”

“假如你是电影院的经理,你最关心什么?”

生:“我最关心票能不能卖完;有多少人来观看;能赚多少钱;观众是不是喜欢这部电影……”

师:“你们说的这些可以用一个词儿来概括:票房收入。”(板书)

“你觉得票房收入与什么有关?”

“票价、观看人数。”

范例二:我是校长我做主!

《西师版第八册》第42页练习题第14题:如果每间教室配40套桌椅,微机室配30台电脑。请你为学校新修的教室和微机室做一个购买桌椅、电脑和电脑桌椅的计划,算一算需要多少元?

师:“现在,你们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你说了算,你准备怎样去购买?我想听听各位校长的想法。”孩子们一听,自己变成了校长,又能自己做主,甭提有多高興了,都抢着回答。

六、当小老师(出题考同学,评改)

每个孩子出几道有关本课知识的题目,交给同桌完成,然后由小老师批改给出分数,总分100分。看看我们小老师的水平如何。

“我也能当小老师啦!”“我能出题,还能批改作业啦!”孩子们的兴奋劲儿别提有多高。

小老师们个个火眼金睛,哪里写歪了,哪里写得不太清楚,哪里做错了,全都找出来了,比我这个大老师看得仔细多了。在批改的过程中,他们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七、争当擂主超越别人

为了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简便计算的方法,首先要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我决定采用擂台赛的方式进行,做得又对又快的将成为今天的擂主,并把擂主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调皮”的孩子们将擂主戏说成“帮主”,谁成了“擂主”,双拳一抱:“恭喜帮主。”多天真呀!)其实每个孩子在心里也暗暗较劲儿,明天,明天的擂主希望是我!

八、动手操作不放松

数学小报、做图形、动手画、动手折的这一系列活动,我从不让孩子落下。比如,一册认识立体图形,我会让他们亲自去找这些物体,在找的过程中,会让他们形成初步的认识,也有找错的,有孩子把正方体找成了正方形,这是很正常的,而且应当抓住这个契机,让他们观察自己找的为啥和别人不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正方体到底该是哪样的?二册认识时刻,我要求每个孩子自己做钟面,在做的过程他们完全掌握了钟面上的数字、大格、时针、分针,以及数字是怎样排列的。活动结束后要展示一部分学生作品,孩子们喜欢这些活动,而且在这些活动中能获得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九、保持一颗童心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常常会和他们一起天真。除了教学语言要生动有趣外,还采用一些小“伎俩”。例如,在学习看图写加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减要难一些。我就采用“变魔术”的方法:把不一样的那一组变成一样,写出乘法,然后减掉变出来的。我问: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吗?孩子们当然想了,所以听得特认真,学完之后,马上出几幅图让他们做,全部做对的就能成为小小魔术师。当他们成为魔术师后,我会和他们一起欢呼:“我是小小魔术师,耶!”

1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篇十二

教学活动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 学生也不是一个随意塑造、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对话、交流和激发的过程。学生尊重教师, 教师更要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 使学生处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对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关心, 应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结果的关心, 教师应把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的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学生有感情、有思想, 他们会对教师的行为产生种种评判, 作出相应的选择。许多对学生们来说应该掌握的东西, 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恰当, 引起了学生们的抵触和反感, 没有产生好的效果, 这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时常发生, 应该引起每位教师反思并作出相应的改进。

摘要: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建设对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信息时代英语教师师德建设的新内涵入手, 讨论了英语教师该如何进行师德建设。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时代;师德建设

随着新一轮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已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尤其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颁布, 对21世纪这个网络信息时代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新挑战, 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跟上改革的步伐, 与《课程教学要求》同行, 不断更新自我、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 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 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与自尊, 通过精心呵护,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向自信自强。自信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素质, 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 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或说伤学生自尊心的话语, 要多给予肯定和鼓舞。当教师在教学中有了疑难, 要敢于同学生探讨解决方案, 而不是为了面子去遮掩缺点。教师不是全知全能的, 要勇于面对, 不耻下问, 这样的胆魄不是人人都有的。教师的这种行为, 昭示的是虚怀若谷的胸襟和雅量, 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这比知识渊博的表现更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凡事不要强迫、命令学生去做, 否则学生会永远长不大。通过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 阐明利害关系, 让学生自己去拿主意, 去选择该干什么, 然后自觉主动地去行动, 这也是教师尊重学生, 理解和开发学生的最好体现。人总是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教师尊重学生, 平等与学生交往, 积极评价学生, 学生会因此而产生自豪感, 增强自信心、进取心, 会逐渐养成以一种自觉主动、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去为人处事。教师尊重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 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 他们天真、纯洁、好奇、渴望新知, 他们恨不得一下子知道所有的为什么。教育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灵活地选择最佳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 通过启发、引导、锻炼、鼓舞、激励, 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教育不是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教育是在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条件、环境和氛围, 教育的结果不是让所有的人趋同, 而是让个性更加灿烂, 让不同的特质得以发掘和发展。没有差的学生, 只有差的教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和每一细微的进步, 给予及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 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 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能迁就, 要进行批评帮助, 但必须是善意的, 并且要讲究方式方法。常听一些教师抱怨学生听不进自己的批评。其实, 原因并非全在学生身上, 与教师的批评方法不当, 批评缺乏灵活性或语言缺乏艺术性有很大关系。作为教师, 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 要恪守“有教无类”的警训, 这是教育成功的真谛所在。

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 它关乎的是有生命的人,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其渴望成长是关心和爱护的, 教师的行为效果

●林盛

一、网络信息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挑战

网络信息具有资源共享、结构多元、交互自由等特征, 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带来深远影响, 也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变革。

庞大的网络信息扩大了教学信息交流范围, 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引导性、启发性, 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教学手段多元化,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帮助共享优秀的国内外教育资源, 促使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的综合化;教学交互性加强, 组织形式多样化, 班级授课制、自学等形式通过网络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的时空分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灵活选择课堂教学、

与学生兴趣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是一致的。教师敏锐地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并及时予以鼓励, 会使学生认识到自我, 增强要求进步的内在动力, 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行为方式会合理而有效。教育的效果会因教师的理智灵活和耐心而富有成效。在教学活动中, 要多使用激励手段, 教师的工作就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激励, 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以发挥, 自觉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性活动, 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渠道不通畅, 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就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课堂是教育作用发挥的主渠道。可真正的课堂, 不应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 应该是和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 通过教学互动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过程中, 认识到科学的魅力, 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从而主动地去学习。可许多教师不这么认为, 当学生接着教师的话或设问, 或进行抢答、插话时, 教师要么置之不理, 要么冷眼以对, 从此课堂一片沉闷。教育是在开发学生的个性和潜质, 而不是在制造标准件。就拿课堂上学生抢答来说, 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表现, 学生抢答有的是抢答问题, 有的是联想类比, 有的是拾遗补缺, 有的是提出新问题……这些都是师生信息交流的浪花, 认知共鸣的交响, 心灵撞击的电光, 要抓住这瞬间及时给予肯定赞扬, 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索未知的勇气, 让学生体会到些许成就感。教师的辛勤付出, 不就是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虽然细微, 但能有这样智勇俱佳的学生, 教师应感到庆幸。

一个成功的教师, 总是注意发现和抓住学生的闪光的睿智, 鼓励学生, 启发学生, 调动更多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机智, 创设高潮迭起的教学境界, 达到净化身心, 陶冶性情, 提高能力, 发展素质的目的。不着痕迹地激发, 营造的轻松宽容的教学环境,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亲和力、渗透力, 无拘无束, 能够使学生轻易地融入其中, 感受教化, 这样的教学会没有效果吗?

1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篇十三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许多的地方都离不开英语知识,比如在阅读书籍、报纸杂志以及药物的说明书、化妆品的说明书以及查询的技术资料等等,都已是英文的字样,可见英语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高中的英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升级版,在不断的扩展和加深,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含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要不断的巩固和拓展,而且一定要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自主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本领,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

14.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篇十四

一、创设情境

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 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 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 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组织讨论

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 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合作精神, 养成探究学习习惯,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 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讨论会引起大家的学生热情, 是因为观点就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 因此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 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 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或者仅仅把讨论当做是一种形式的话, 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 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因此,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课的时候, 发现许多同学对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并不了解, 所以他们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和如何走现代农业之路等知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 可以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几个课题小组, 让他们围绕家乡农业发展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 制订研究计划。有的小组以《家乡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为课题, 有的小组以《家乡农业资源利用状况研究及对策》为课题。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他们就会迸发出强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和极高的创造热情。

当然, 由于研究学习的时间太长以及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其他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都不尽如人意。然而, 与他们的研究过程比起来, 研究结果是否理想就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 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获得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能力, 这将对他们今后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也许这才是我们新的课堂教学取得的最大收获吧。

15.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篇十五

一、 激趣——主体激励的重要源泉

众所周知,儿童对未知的事物是非常好奇的,初入学的孩子,哪一个不是跃跃欲试,对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怀有强烈浓厚的兴趣?但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级的升高,有些孩子的学习兴趣却渐渐减弱?这是因为学习兴趣没有成为学生持久学习的内驱动力。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成为学生持久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让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这正是主体激励的重要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

1、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是从他们的生活中来的,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是枯燥乏味有数字游戏。

2、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除了运用教具、学具外,还要利用现代化手段,使教与学形象生动,化难为易。总之,是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入学前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品尝探求知识的乐趣,正如教育家列?赞可夫所说:“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锤炼,它就会萎缩、退化,如果教师传授的知识尽是儿童已经知道的东西,那么儿童就会兴味索然、枯燥乏味起来,最后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想了解的知识上,学生自然学得兴趣盎然。

二、激疑——主体激励的关键

激疑是培养儿童创新意识的动力。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让学生从有疑无疑,再产生新疑,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精神,这是主体激励的关键。

1、在创设问题中激疑

在某些计算课中,教师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不断地出现“为什么”、“能不能”、“我的理由是……”。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在复习中最后出现了两个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1/2+1/3,1/2-1/4时,学生顿时产生“疑”,教师再先后提出3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⑴能不能直接相加减;⑵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⑶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先进行一次转化,而后再相加减。

2、在智力活动的更迭处激疑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当学习某一知识技能时,原已形成的智力活动方式已不适用,而必须创造一种新的智力活动方式。在这接替过程中激疑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一次次的尝试失败,学生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探索的欲望不断上升,最终让难题在学生的猜疑、论证下解决了。

3、在相似性的探索中激疑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头脑里已储存了大量的经验,即“相似块”,教师要通过激疑让“相似块”,被激活,使学生建立起联想的链条。

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16.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篇十六

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刘月清

[摘 要] 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活动中,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兴趣;主体;实践;质疑;素养;

一、变“教”为“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新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我在上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时,考虑到学生对雨中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 《我的雨中纸船》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张岱先生描写的雪中的乐园——湖心亭看雪这 一优美雪景“上下一白,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余舟一芥”。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快乐的享受。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雨中生活,与湖心亭看雪这一优美雪景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四个一”所描写的雪景。“上下一白“的“一”壮其混茫难辨使人惟觉其大;“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余舟一芥.”“一痕”、“一点”、“一芥”则状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此真可谓“一”字境界出矣。同时“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造地设生定在那,丝毫也撼动它不得。这堂课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 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启发引导他们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甘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如学习了《济南的冬天》一文后,我这样设计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

3、仿照课文,写一处景色优美的片断。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造性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的威信也大打折扣。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例:在教学课文《醉翁亭记》时,突然有个学生向我提问:“‘环滁皆山也’难道滁州城真的是在山谷吗?有那么小的城吗?我没到过重庆,都说重庆是有名的山城,‘环滁皆山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呀?和重庆山城一样吗?”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下子把我“问倒”了,开始我只是惊呆,无言以待。后来我坦诚地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老师也没有到过这重庆,我们同学中谁到过重庆,见过这样的景象?”这一问学生们立刻趣味盎然,他们见多识广,有几个学生回答说,这是说滁州城的四面都是高山环绕,并不是说在山谷。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怕尊严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参考文献:

[1]引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上一篇:中华民族传统图案文化之一(文案类)下一篇:学校财务管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