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2024-11-10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共12篇)(共12篇)

1.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一

通过一年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们学到了许多关于动植物的专业知识。但是专业知识的掌握不仅仅只是留在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要我们能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而对学生物的我们更需要将理论知识学好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实践的掌握,认识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与书本相结合。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之后,我们向实习目的地——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进发。

车外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同学在车内叽叽喳喳的。在完成一年的学业以后,大家都把这次实习当成了旅游一般,心里满是欢喜和激动。虽然同学有着各种困难,但是没有一丝的抱怨。满心都是如何圆满的完成这次实习,如何让自己收获更多。在轻松和欢快的氛围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的,在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跋涉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到达了目的地后,接踵而至,的就是工具的整理了。虽然东西很多,但是因为前期的准备工作做的很充分,所以没几下我们就把所有的东西都整理好了。然后接下来了的就是对大自然的钦佩了,在我们的驻地,我看到了太多根绝不可思议的地方。气候多变,还有其造就出的美丽晚霞,以及那每一天如春天般的夏天,一切都让我为之神往。

每一天多是不一样的,记得有一天,天才蒙蒙亮。我们吃过早餐,和向老师出发了。从大门口开始,就直接进入主题了!当时我们住的宾馆那里就有很多的鸟巢,鸟儿在清晨就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貌似在欢迎我们一样,也好像在对我们说:“来啊,来啊,你们说出我们的名字啊”。当时老师我们介绍说这种鸟儿的名字是咽腹毛脚燕,它们的脚上长满了毛茸茸的脚毛,第一个介绍的动物,同学们一定会牢牢地记住这一切,随着一天的学习,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不少的知识,并且能听到各种鸟的叫声来辨别为哪种科的鸟。晚上回到宾馆后我们在学各种鸟的叫声,愉快的玩耍着。晚餐过后,也就是我在雪峰山上最难忘的时刻了。因为每天的晚饭过后,我的都会和向老师一起向野外进发,向着那些充满大自然奥秘的动物们出发了。我难以忘记第一次差点抓了条毒蛇——丽纹蛇,难以忘记出去为了抓动物,把鞋子弄湿但是又很高兴的感觉。忘记我们发现的阔褶水蛙、大场雌光萤,给了我们很多很多的欢喜和激动,虽然最后的结果不是我们最想要的。也不会忘记和向老师晚上时,度过的那个迷雾惊魂的晚上,也不会忘记每个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剩下难以忘记的就是那次艰难的爬山了,刚刚开始爬的时候跟本不知道那山有这么难爬。但是越到后面越难,而且天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晴朗的天空此时已经是浓雾漫天了。但是开工没有回头剑,尽管前面的路很艰难,但是我们还是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前进着。路越来越难走,同时发现的植物也越珍贵了,就在一个很陡的地方,我发现了一簇小八角莲。这也成为我们那天最大的收获。这次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很多,在历经了苦难之后才会收获到不一样的阳光

十多天在雪峰山实习的日子及这么很快的结束了,实习的生活说不苦不累那不是真话,但是实习的本身就是这种性质,而且我们学生物的更是这样,回到学校我们在实验室整理了这次在雪峰山采集的标本,整理完以后,我们又在周围的一些山上继续去采集和认识不同的海拔的植物和动物。爬山固然累,但是我们收获很多,也采集到了小八角莲、西伯利亚远志等稀有植物,在动物学方面知道了更多的鸟类,和一些两栖动物和一些捕捉昆虫的方法,还学会了怎样做一些浸制标本,和昆虫标本。

不知不觉的,实习就接近尾声了。在这次的实习之中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明了什么事情都要有划算,明白了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完成,明白了什么事情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同时通过这次实习,我也更加明白了生物科学这个专业。从事这个专业的我们应该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才能去慢慢潜心研究,去发现着大自然的奥秘。我想这对于我们自己的专业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也相信我可以在一次一次的锻炼后,驶向我的理想港湾!

2.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二

从1997年开始, 阜阳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历经10余年的努力,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 建设了相对稳定的庐山野外实习基地。庐山毗邻长江、鄱阳湖, 是世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庐山地区 (含鄱阳湖) 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昆虫种类众多, 其中有美姝凤蝶、中华虎凤蝶等珍稀蝶类;两栖爬行类包括大鲵、棘胸蛙、平胸龟、北草蜥、尖吻蝮、烙铁头、竹叶青、眼镜蛇等共60余种[5];鸟类300余种, 既有画眉、发冠卷尾等众多林鸟, 也有白鹤、白枕鹤、白鹳、白额雁等大量水鸟;兽类包括云豹、小灵猫、黄麂等珍稀种类。

依托庐山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动物资源, 实习指导组认真准备, 精心组织,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学校配套的专项实习经费, 在相对短暂的野外实习期间, 改进动物学实习内容, 无脊椎动物实习及脊椎动物实习并重, 创新实习方式, 标本采集与生态调查并重, 争取理想的实习效果, 使学生在体会到野外实习重要性的同时, 还能在巩固课堂知识、提高野外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收获。

1 健全制度, 明确责任

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野外实习工作, 成立由学院领导参加的实习领导小组, 统筹安排实习工作事宜。成立由全体实习指导和后勤保障老师参加的动物学野外实习队, 并设领队和队长各1名。领队总体负责野外实习过程中各项事宜的实施和落实情况;负责野外实习过程中的纪律和安全教育工作;实习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由领队主持野外实习队集体研究决定。

实习队队长具体负责野外实习计划和方案的制定、实习准备工作和学生实习小组的分组工作;组织实施野外实习各项工作的实施;协助领队处理和协调野外实习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学院选派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各实习小组的指导教师是本组实习学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全程负责实习期间所带实习小组的安全、纪律和实习指导工作, 学生中独生子女多, 年龄小, 学生集体意识、大局意识淡薄, 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挑战。指导教师对实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有预见性, 尤其在标本采集过程中要及时提醒, 加强管理, 严格要求, 严禁出现学生的活动脱离指导教师的掌控之外。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包保制”。

后勤保障老师主要负责落实野外实习队的车票、住宿和生活等事宜, 做好实习经费的审批、账目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

成立实习小组, 由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实习小组组成, 未经实习领导小组允许不得擅自调换实习小组。实习小组组长全面负责本实习小组的各项实习工作, 组织落实各项实习制度和实习内容;协助指导教师做好本小组学生的纪律要求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及时发现并向指导教师反映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严禁瞒报学生的违纪行为。实习生要服从管理, 一切行动听指挥, 遵守《生命科学学院野外实习学生守则》《生命科学学院野外实习纪律细则》和《生命科学学院野外实习安全预案》等规章制度。学生在野外实习期间要服从指导教师的管理和指导, 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所有学生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实习或要求中断实习。有关纪律要求须严格执行, 同学如有违犯, 将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公开检讨、实习按不及格处理, 情节严重并造成严重后果者上报学校给予纪律处分。

2 周密筹备, 充分动员

在每年实习工作筹备阶段, 及时召开实习指导教师业务学习会, 集体备课, 实习资料准备, 实习工具准备。讨论确定实习动员会时间、地点、参会人员, 以及出发集中时间和地点。通报前期筹备工作 (组长和后勤老师负责) 、驻地食宿安排及费用预算。

高度重视实习动员工作, 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学习和生活, 环境复杂、天气多变, 为了预防意外事故, 需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出发前召开野外实习动员大会, 向学生强调:“打草惊蛇”“走路不观景, 观景不走路”。强调野外工作对服装的特殊要求:穿着长裤长褂及耐磨防滑的鞋子。制定野外实习必备物品清单, 实习出发前按照清单准备实习及生活用品。

制定细化的应急预案:雷雨天气、交通、疾病、意外伤害事故等。及时解决学生低血糖休克问题及低温感冒问题, 防止非战斗性减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体育锻炼。

3 认真实施, 严格考核

努力改进实习内容, 昆虫采集确定少而精的原则, 每次每个实习小组只采集具典型代表性的标本。控制昆虫采集量, 拓展实习内容, 增加脊椎动物实习内容。今后尝试在实习中只采集常见种类来学习标本制作方法, 同时增加两栖爬行类调查、鸟类观察和环志等内容。标本采集与生态调查相结合。

应用先进的实习手段, 创设启发式、互动式的野外实习指导体系。随着近两年计划购置的全球卫星定位仪 (GPS) 、数码摄像和照相设备、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投影机、无线电跟踪仪、激光测距仪、对讲机、LED头灯和单筒、双筒观鸟镜等野外实习器材的逐步到位, 为改革实习内容和方法提供了物质基础。教师或学生在野外拍摄的图像当天就能展示给其他同学, 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后续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在实习之前进行预习, 还可以为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制定综合性的考核方式, 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与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等。实习成绩评定:实习表现 (30%) +实习作业 (20%) +实习报告 (20%) +动物标本鉴别考试 (30%) 。

4 及时总结, 巩固成果

实习结束后, 及时总结, 并撰写实习总结报告。实习过程中, 一些好的做法, 需要坚持和完善, 如实习指导教师团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风气值得保持和发扬;实习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由领队召集全体实习教师集体研究决定, 并由实习队长坚决贯彻执行, 这一优良传统需保持;实习账目公开透明的做法值得肯定;后勤保障及时有力, 所谓“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基本做到“无缝衔接”;包保制是一项切实有效的制度应坚持执行;邀请客座教授担任野外实习技术指导的做法值得坚持。

参考文献

[1]史海涛.动物学野外实习的目的和意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 10 (4) :12-13.

[2]邓道贵, 章振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探讨[J].淮北煤师院学报, 2002, 23 (4) :86-88.

[3]唐鑫生.动物学野外实习管理模式探讨[J].生物学杂志, 2006, 23 (3) :56-58.

[4]吴海龙, 晏鹏, 严云志, 等.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 2010, 27 (4) :97-100.

3.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探讨 篇三

【中图分类号】R-4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药用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样性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控制、改造和利用植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同其它科学一样,药用植物学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科学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

一、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除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影像设施的利用、实验课观察各类植物标本外,实践教学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包括课程中零星时间的野外教学活动和课程后的集中野外教学实习。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是中药类专业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环节,具有独特的形式、内容和效果。不仅是对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学和其它相关课程课堂知识和室内实验内容的必要补充,更重要的是旨在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印证、扩大、巩固和加强药用植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前所述,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让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药用植物代表,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植物界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趋势,由此激发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3.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除极端的例子外,每一个物种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个体,而总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分布区中,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不同的物种又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物种之间不是杂乱的堆积,而是构成一个有序的空間格局,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知识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够加深理解。

4.重点认识各大植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种的特征及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据统计,仅高等植物约有470科,3700余属,30000余种。

根据野外实习的重要性,我院安排不同专业野外实习时间在1~2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野外实习,取得理想的实习效果,结合数年来指导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亲身体验,就如何搞好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供广大同行相互交流和探讨。

二、野外实习前精心准备

1.联系实习地点,确定时间

实习地点的选择和适当的时间确定是野外实习首要任务,选择地点除了要考虑实习成本外,还要考虑当地要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初次确定实习地点前院系领导、带教老师应到预定地点观察实习地点的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和当地群众了解山地路线,进行实习路线考查和植物的预采工作,详细了解实习地的生活设施,如伙食、住宿条件。根据确定的实习时间,预定实习的交通、食宿等事宜,并确定交通便利、有安全保障、药用植物较多的实习路线。

我院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时间通常选在8月下旬至9月初(开学第一周和第二周),此时开花、结果植物较多,是大多数植物的最佳观察期,便于观察鉴定收集整理。我们依托泰山、徂徕山,主要是泰山、徂徕山及周边的药用植物为实习地点。泰山、徂徕山植被类型有森林植被,灌丛、灌草丛植被,山顶灌丛草甸、草甸植被,石质稀疏植被,作物植被,共五类。其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布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

2.实习带队人员的配备,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野外实践教学工作,院系学院领导负责管理组织、协调整个实习工作;学生所在班主任负责野外安全、协调工作;带教老师主要负责野外教学工作,要求带教老师有丰富的野外采药实践经验,充分利用大自然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进行现场直观教学,强化课堂和试验的教学内容。在实习期间,各带队小组成员,要求严肃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确保实习顺利完成。

3.召开野外实习动员会,强化实习安全教育

在实习前,院系负责教学的领导组织召开实习前的动员大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实习目的及意义,充分认识野外实习的重要性;介绍实习基地的情况;强化野外实习安全教育,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服从指挥,不要满足好奇心采集危险地段的植物;遵守纪律,不得擅自离队单独行动,应随时保持联系,以免走失;不乱尝野果、不吸烟弄火,确保野外实习安全。山林中行走时组员之间距离不可拉得太远,在不熟悉山林中采集标本情况下,应以木棍等探路,防备遇到蛇等动物。锻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克服野外食宿条件差和野外活动强度大等困难,发扬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精神。

4.实习用品的准备

野外实习前两周,根据实习学生人数、规模应预先配齐实习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和工具。文献资料包括学校自行编制野外实习指导手册、购买的地方植物志。实习工具包括扩音器、采集袋、高枝剪、标本夹、吸水草纸、标签、镐头、解剖针、放大镜、镊子、铅笔、GPS、摄像机、手电筒、感冒药、跌打药、防蚊虫叮咬用品等,统一装备齐全到实习地点,再分发至各实习小组。

5.学生的组织和指导

实习前,应根据参加实习学生的人数、规模进行必要的分组,一般每10名一组,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状况并结合自愿组合的原则进行,并安排有责任心、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实习组长。实习期间,主要负责领取、发放、保存、归整实习工具和工具书等物资;负责对组内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负责清点集合、出发及实习过程中本组成员人数,向本组成员及时传达有关通知,向老师及时汇报组内成员遇到的情况等,确保实习每一环节有序进行。

三、野外实习的教学总结

野外实践教学中,我们不要过多的关注学生识别了多少种药用植物,而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辨认一种植物之前,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各器官外部形态特征,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揉搓、光照的辨认方法和技巧,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辨认。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手、眼变勤了,脑子变活了,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了。

4.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四

虽然不如在学校,但我觉得野外地质实习本来就是锻炼我们,不仅是知识上的,也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学会吃苦耐劳、学会合作等等。同时也让我们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不怕苦的精神。

8月17号上午我们就去野外了,实习路线从实习基地到水岩屋,老师教我们使用地质罗盘、识别地形图以及观察中寒武统覃家庙群。

地质罗盘是野外地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它可以定出方向和方位角度,确定观察点的位置。另外,它还可以测出各种岩层的产状。

它的基本结构为:磁针,分别指南和北,其中绕铜丝的一端指向南方;水平刻度盘(上圈),从0°开始反时针方向刻划1°计数至360°,在0°和180°分別记为北(N)和南(S),90°和270°为东(E)和西(W)。既南北线与东北线把360°分为四个象限;底盘水准器,水准器泡居中时,底盘是水平的;瞄准器,包括瞄准版、反光镜等,作瞄准之用;测斜仪,包括垂直水准器(长水准器泡),垂直刻度盘、刻度指示器和活动扳手,用以测倾斜角,垂直刻度盘计数是从0°向两侧分别记至90°。在野外,我们测过树的方位及倾角,也测过断层的产状。

地形图是由地形工作者把地球表面错综复杂的形状测量出来,最后用特殊方法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成一张与实地相似的图。所以,地形图是表示自然界地面的形状、高低起伏、倾斜缓急和地物位置等情况的平面图。地形图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为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工作前对工作区域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有初步的认识,帮助我们初步选择工作路线。在工作中我们把矿体、各种岩层和其他地质现象描绘在地形图上制成地质图。因此,地形图的精确性是影响地质图质量的重要原因。地形图主要内容是比例尺和等高线。在野外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利用地形图用目测法或者是交会法可以确定自己所在的地点。目测法:在精确度不高时,利用目估在野外观测点与周围地形、地物的距离和方位,进而在地形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固定下来,标在图上;交会法,首先在观察点上利用罗盘使地形图定向。

将罗盘指南北的长边与图的纵坐标相重合,连同罗盘地形图一起转动是罗盘指北针指向正北,使指北针对准刻度的零度,此时地形图的南北向就与实际的南北向一致,图的上方即正北方向且与实际地北方相符,若目标在身后,则人可以转过身来,倒着看地形图;其次,在观察点附近找到三个可以看清楚并在地形图已标出的明显地物(最好是具有特征的三角点、山顶、建筑物等),分别用罗盘进行瞄准,读出指南针所指的度数,然后在图上找出相应点并画出该测线的方向,所作三条测线的方向线,理应交于一点,该点即为观察点的位置。但由于各方面的误差,三条侧线往往并不交于一点,而构成一个小三角形,称为误差三角形。测点位置取误差三角形中点即可。

参考 地理野外实习心得 (二)

(1)天井峡丹霞地貌:

神奇美丽的天井峡:天井峡属丹霞地貌,(如图1)为一横亘十五里的史前峡谷、十五里画廊的天井峡,充满奇险、壮绝、清秀、幽静、古野等众多情趣。旅游开发开放以来,倍受各界人士及旅游者的青睐和赞誉。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记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2)河流阶地:

在渭河流经的谷地形成了渭河上游的第一座县城——“渭源”,寓意就是渭河的源头,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由渭河河流形成的阶地,主要是由于渭河谷地底部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的两侧,阶地由阶面与阶坡组成,前者为原来谷地的遗留部分,后者则主要由河流下切作用形成,阶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的高差即为阶地高度,多阶地的顺序自下而上排列,高山河漫滩的最低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其他的由此向上逐级推移。

河流的阶地主要分为三类:即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渭河河谷则主要为侵蚀阶地,由河流长期侵蚀而成的切平构造面,渭源县城的大部分面积和人口就分布在这个切割平台上,即分布在渭河的一级阶地上,其向上海拔逐渐抬升,也就是说,随着阶地的上升,人口和建筑的数量分布呈一种下降的趋势。

(3)系云摩天太白山:

“不登太白非好汉,登上太白赛神仙”,游人用这句话来形容太白山的奇伟雄宏,太白山山势险峻,酷似华山,因此,有“小华山”之称,(如图2)太白山海拔高约3300多米,在太白山山麓主要有人工针叶林(以落叶松为主),大约再向上两百多米逐渐由针叶林向灌木丛过渡,树木以乔灌木为主,如:桦树(红桦、白桦)等,在大约20xx米处开始有了积雪,此时天上的雨滴变成了晶莹的雪花纷纷落向地

面,在这一带连灌木丛都少见了,大多为一些草甸植物。

在山顶向下俯视时烟雾飘渺,真有一种神仙畅游的感觉,此时的山顶已是荒漠,只有进存的一些苔原植物和几簇耐高寒的植物,显得特别荒凉,虽然这里没有终年积雪,但十月的天气已经让这里变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令人感觉毛骨悚然。

(4)石门水库和峡口水库:

这是在渭河源头的两条支流上所建的水库,渭河上游主要由三条支流汇集而成,站在水库的堤坝上,看碧波荡漾,让人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亲切感。

水库的主要作用有:1、调节地方小气候,由于定西市内气候比较干燥,蒸发旺盛,这样的水库就有了增湿降温的作用,使得地方气候呈良性循环的态势。 2、水库可以用来灌溉,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这样就可以使得渭源县人口打破靠天吃饭的单一模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3、水库可以用来搞一些人工养殖,来发展地方经济,增加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人口生活水平。 4、修建水库不仅对气候、农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渭源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5)三国古道双石门:

在海拔3941米的“雪山太子”露骨山下的双石门,(如图3)位于渭源县城南部40公里处,距省城兰州164公里。这里集险峰奇石、草地野花、珍稀动物、历史传说于一体,是人们举行野营活动和探险的好地方。这里拥有11万亩的大草场,春秋季节,山花烂漫、牧草青青、牛羊成群,并有许多珍稀动物,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在露骨山上有百年难遇的冬虫下草,在11万亩的大草场(如图4)到处可见悠闲的牦牛、雪白羊群、以及几匹狂奔的牧马,双石门主要是断层构造在地质运动时一侧抬升,而另一侧下沉在露骨山脚下形成了形似山门的岩石——石门,因为有两道这样的石门,所以称这里为双石门。

在石门的岩壁上清晰可见那断裂岩石的层理结构,在石门的中间就是著名的“一线天”,在这里有一股流水从石门中潺潺流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6)首阳山原始森林:

首阳山与莲峰山遥相呼应,其山势巍峨高峻,古松郁郁葱葱。因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在这里曾留有伯夷、叔齐之遗骨,并有闻名中外的野生食物“白蕨”。

站在高大挺拔的千年古松下,(如图5)让人不觉感叹到人类竟然是那么的渺小,通过悠远深邃的幽径,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望着脚下郁郁葱葱的树木,有一种征服万物的快感,此时,又有赞叹人类之伟大的感慨油然而生。

3、实习小结:

通过对各种自然风貌的观察和身临其境的探究,使我深层次的领略了自然界的千姿百态和那包罗万象的环境,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领悟,更使我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思考和感触。

经典的地理野外实习心得 (三)

在野外实习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地质工作方法和地质认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论的结合,是评价学生野外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习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记录为主,立论正确,依据可靠,叙述简练,图文并茂,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富有创造性,内容真实、丰富、简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报告编写人专业、班级、姓名、野外实习负责人、实习指导教师、报告审核人及报告编写日期等。

编写实习报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路线剖面图、素描图、采集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及野外照片和录像等,这些是编写报告的基础和素材。把各种野外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概括,编制和清绘必要的图件,然后着手编写文字报告。

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习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习区概况

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

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

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

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

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

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

2.岩浆作用

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3.变质作用

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2.河流地质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3.海洋地质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七、矿产

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

八、地质发展简史

根据实习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九、结束语

5.野外实习心得 篇五

2014年4月21日至4月30日是湛江师范学院2013级生本班的时间。

4月21日举行了野外实习动员大会。在会上袁长春院长说,野外实习对于老师来说是一年一度,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四年大学中仅有的一次。我很认同这句话,心里暗暗下决心:我要好好把握这仅有的一次野外实习。

4月22日钟老师带领我们在校园识别常见的植物。在这第一天我就深深的感到自己真的很无知,那些植物虽然常见,可我却不知道它们的种名,更别说他们的科名了。因为平时缺少观察事物的习惯,所以虽然常见,但是对于它们的特点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像我这样孤陋寡闻无疑是不及格的。以后一定要多学习,多观察才行。因此对钟老师能信口说出各种植物的科名种名和识别特征佩服的五体投地。哎,我这辈子都不能修炼到钟老师的这种境界了,但是至少也要也要学得老师一两成,要认得一些常见植物的科名种名和识别特征,才对得起自己。

这天我们花了3个多小时,但这3个小时就已经把我累的腰酸背痛了。野外实习真的够考验我们的体魄的,因为在后面的日子我们还陆续去了寸金公园、南亚热带植物园、森林公园和谢鞋山,每天都累得我累的够呛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锻炼身体保持强健的体魄,才不至于走几步路就累的气喘吁吁。

在这短短的十天植物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 的全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的提高的重要性。它是 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 与学的互动;是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升华。这十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 耐劳的精神,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自思考、团结合作、不停探索。也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专 业知识上了一个新台阶!

十天中,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由带队老师给我们讲解为主,我们动手为辅 有时候时间自个掌握来实践。我们一边认真听着老师介绍一路上看到的各种植物 所属的科与种名,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生怕记漏、听漏任何一个种名。几乎整 天我们都在路上走,这对人可真是一种考验,既考验我们的记忆力,又考验体力 还要靠耐性。有时候头晕得要命,因为科名与种名是在太多啦!但兴奋程度从来 没减,因为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比如:寸金公园、南亚热带植物园、森林公园和廉江谢鞋山。最让人兴奋的是去森林公园了,因为那里 有我们非常渴望见到的猪笼草。此时,我们小组的团结合作精神发挥了。大家按 出发前的分工有条不紊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工作。辨别、采集标本是我们的主 要任务。每次一见到一株陌生的植物,我们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都不停地 问“这是什么啊,这是什么啊?”对一株植物来说,我们一般要观察它的茎、叶 花、果实,有时候拿叶子对比一下,搓烂闻一下味道,同时也观察它所处在的生 活环境等,以此来对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猜测它属于哪个科哪个属的。不懂 的用枝剪剪下合适大小和合适部位的植株,用标签做好标记,放入采集袋中,回 去再向老师请教。每见一棵植物,看了它的主要特征,都在脑袋里不停地收索有 关它的信息,每到此时都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但野外实习就可以让我们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形象的记忆,加深我们的印象!

这十天,我们走的路非常多。我们看得多,听得多,问的更多。我们不停地 重复旧的知识,又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有时三两个人围着一堆标本,一边看着 标本,一边翻参考资料,不断讨论,以期给这种植物定科种名。有时候两种非常 相似以至你无法区分,这1

个时候我们就学会了从各方面细节来对各种不同的植株 所属的科属进行检索。当我们真能区分他们是,心里是多么有成就感。

6.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六

班级:生科X班 学号:22201031701XXXX 姓名:XXX 植物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被人们种植的绿色的有生命的生物。其实植物的概念并不是这样,有的细菌如蓝藻也属植物的范畴。植物是指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自养型生物。它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很喜欢植物,我喜欢研究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喜欢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所以我很期待植物学的野外实习,这样我就可以实地考察它们,近距离接触它们,以便更好的理解掌握书本知识了。

记得在刚开始学习植物学的时候,师兄就跟我们说之后会有一次的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爬山时又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认识一种植物,大家就先认真采集植物或拍照,然后见到不认识或听不清晰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晰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肯停下来。在这次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即使下雨天,依然没使我们停下实习的脚步,依然撑着伞,穿着雨衣,一路认植物。

上山后我们被分成几个大组,各个大组在相应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枝剪、采集袋就去采集植物了。我归属于张老师的带领下。张老师带着我们那一大组往山上走,当见到常见的植物时,张老师就向我们讲

解它是什么科、什么属、什么种、果实的类型或花序的类型或这两者,有时还介绍植物背后的小故事,我们边听边记,然后老师就让学生把它剪下来留作标本。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就收拾好工具、背着标本回去了。因为植物不像动物那样有活动的能力,所以上午的收获自然不会少,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援?),然后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以前总认为一棵树上的叶子都是雷同的,不会有多大区别,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因为评判叶子是否一样的标准有叶形、叶尖、叶缘、叶脉等;第二,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观察鉴别植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听老师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需要提供手记录老师讲的东西就行了。可是我觉得这其中也有几点不足:一是这全部由老师讲学生记,并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大家都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观察鉴别植物的机会,达不到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三是学生“保护资源,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强,学生采集标本时不去考虑这种植物的现存量,只知道采,而且毫不留情,就像鬼子扫荡敌人一样要把他们消灭掉。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到了植物的自身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

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赞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豆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

在国家4A级风景区-缙云山,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异、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兴奋、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爱好,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由于这次实习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

通过参加野外实习,我们们巩固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学到了野外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

7.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 篇七

但是由于近年来教学经费以及实习地点的限制,植物学野外实习受到一定冲击,为了保证野外实习的效果,本课题组根据多年的野外实习经验,探索了从实习基地建设到实习模式、考核办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1. 稳定实习基地,确保实习场所

实习基地的选择是成功开展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要前提。目前我院的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基地有祖山和小五台两个自然保护区。这两个实习基地的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同时交通便利,生活设施比较完备,花费较低,完全能够满足我院的植物学野外实习的需要。

1.1 祖山自然保护区

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境内,是目前河北省天然次生林植被保存最好、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森林覆盖率高,植被类型多样。植被类型主要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并有温性针叶林分布。如以落叶栎类为优势种的杂木林、 山杨林(Form. Populus davidiana)、 白桦林(Form. Betula platyphylla)、 天女木兰林(Form. Magnolia sieboldii)、油松林(Form. Pinus tabulaeformis)和人工栽培的华北落叶松林(Form.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以及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照山白(Rhododendron micranthum) 、六道木(Abelia biflora)、小花溲疏(Deutzia parviflora)、大花溲疏(Deutzia grandiflora)、锦带花(Weijela florida)、等灌丛。在海拔1 200 m以上的山顶分布有亚高山杂草草甸。

祖山自然保护区距我校50km,距261 省道10Km,交通便利。在靠近林区有花果山村办的农家乐,很好的解决了我校师生的饮食和住宿。

1.2 小五台自然保护区

小五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涿鹿和蔚县两县境内,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繁多,仅高等植物就有千余种。该区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由于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区系组成复杂,植被群落类型多。该保护区内有我国重点保护植物胡桃科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豆科野大豆(Glycine soja) 和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等。还有中国特有植物有桦木科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菊科蚂蚱腿子(Myripnois dioica)、无患子科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松科臭冷杉(Abies nophrolepis) 等。另外,还有在华北地区罕见的成片天然杜松林(Form. Juniperus rigida)。

2. 校园植物识别和野外实习相结合

校园植物的识别是学生学好植物分类、认识植物种类最方便的途径,也是提高野外实习效果的最有效途径。我院地处碣石山脚下,校园面积大,植物种类相对较多,木本植物有165 种,草本植物78 种。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校园植物开花的顺序,针对性地讲解相应的科,做到讲解每个科属特征时都能在校园中找到对应的开花植物,使学生在了解科属特征的同时熟悉校园植物;在介绍植物的科属特征时,放映一些实习基地的植物照片,包括植物的生境、各器官的近照以及花的解剖图,有意识增加实习基地的植物特征的介绍,并与在校园及学校附近相应科的植物做比较,加深对科特征的了解。同时能够通过使用工具书,用植物学术语正确检索并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这种理论授课方式,学生在认识、熟悉校园植物的同时,也了解了实习基地植物,为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理论课程结束的时候,每一位学生上交一份课程总结,包括身边的植物名录、所属科属及其特征,并将其作为实习成绩的一部分,以此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

3. 标本采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采集大量的植物标本,促进我校标本馆的建设。但是在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很多小型植物被连根拔起,经过几年的实习,一些珍稀物种如兰科植物已经很少见了,所采集的标本种类也在逐渐减少。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植物野外实习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果继续不加节制的采集下去,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就会衰减,群落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实习内容进行了调整。适当减少了对植物标本的采集,不再把标本采集作为作为学生野外实习考核的主要标准了。在标本采集时,也应注重标本的质量和种类。对我校标本馆已有的且数量较多的植物种类应尽量不再采集,大力提倡用电子照片获得更多的植物信息。另外通过小组的专题研究,增加了植物多样性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植物群落的分布等生态学内容。通过对实习内容的调整,学生既加深了对植物世界的了解,又保护了实习基地的野生植物资源,提高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能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4. 师资短缺与电子课件相结合

扩招后的我国普通大学,师资力量严重短缺,普遍存在 “学生多,教师少” 的现象。我院植物学野外实习平均每20-30 个学生才有一个指导教师,因此在野外实习中,老师带领学生沿着一定的路线一边识别植物、采集标本,一边讲解植物特征,在实习结束后,老师已经筋疲力尽,而学生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针对目前这种现状,我们改进了传统的实习方式,调整实习日程安排,将实习分成两个阶段,在实习的前期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实习的后期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独立进行专题实习。具体做法是:在实习第一天,每位指导教师带领20-30人选择不同路线指导学生进行标本的采集和植物照片的拍摄,并讲述采集植物标本的基本要领和拍摄植物照片的技巧,同时动员和鼓励学生多角度对植物进行拍照。回到住地,收集、挑选、分类整理每一位指导教师和学生当天拍摄的所有植物照片,做成幻灯片。晚上组织学生听报告,指导教师讲述幻灯片中每种植物主要的识别特征。通过一天的实地考察和相互间的交流学习,学生对实习基地的植被情况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几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确定小组课题主要调查内容,然后在完成小组课题调查报告的同时,采集标本。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每天跟随不同的小组作指导。这样,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讲授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解决了每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多,教师少”的难题。

5. 个人考核和小组考核相结合

植物学野外实习以学生为主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植物学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性。植物学野外实习在客观上存在一些困难,为了更好地达到实习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考核时,采用个人考核和小组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科学地检验每一个学生的实习情况。个人考核包括对植物的识别、腊叶标本的制作;小组考核包括小组专题报告数据的调查和调查报告。植物识别可事先在实习基地采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新鲜的植物标本或利用在实习过程中拍摄的植物特征鲜明的电子照片,让学生说出科名、种名及1-2 个重要的识别特征。腊叶标本制作部分要求每个学生上交一份腊叶标本,根据标本的采集、压制、上台纸等几个重要的环节对其进行考核。对小组进行考核时,要求每个小组实习结束后,整理调查结果,并用科技论文的格式将专题报告的调查数据撰写成具有一定水平的实习报告,包括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结论、分析和讨论、参考文献等共五部分,同时制作幻灯片,组织小组间进行相互交流。根据最后的实习报告和小组对专题的讲解给出小组成绩。

结语

改革后的植物学野外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植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野外实习,学生不再单纯认识植物“种”和采集、制作标本,而是通过全面了解植物世界,自觉提高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日益贫瘠的植物资源提供基础。

摘要: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我校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作者经过多年的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把讲授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同时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了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植物学,野外实习,改革

参考文献

[1]龙茹,王子华,史凤玉等.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7-68.

[2]周越,段玉清.植物学野外实习特色教学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0,2:85-86.

[3]龙茹,孟宪东,史凤玉,徐兴友,张志翔.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调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6(1):24-27.

[4]徐燕红.森林植物野外实习存在问题初探[J].科技信息,292-294.

[5]赵成刚.梵净山生态保护与植物野外实习[J].科技咨询,2006,(19):94-95.

[6]周立彪.浅谈野外实习的组织实施及植物素材库的建设[J].陕西教育,2009,10:66-67

[7]贺士元.河北植物志,第1卷[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8.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野外实习 总结 探讨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①该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野外实习三个部分,野外实习往往安排在前两个环节完成之后。我校从上世纪70年代建立中药学专业之初,即开始该课程野外实习,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实施模式,其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 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实习基地的选择是关系野外实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合适的实习基地可保障和提高野外实习质量,因此基地的选择尤为关键,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交通设施便利、人为干扰影响较少、基础资料充实、自然环境优美、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大种类丰富、②便于灵活安排实习路线、具有大规模接待能力的地点。我校曾经先后在湖北神农架、咸宁九宫山、武汉植物园、江西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依据以上原则我校最终将庐山作为实习基地。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北临长江,南靠鄱阳湖,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有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242科803属1859种,其中野生的维管植物171科756属1027种,包括蕨类植物27科38属64种,裸子植物7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7科710属952种。③常见药用植物有石松、江南卷柏、紫萁、贯众、庐山石韦、何首乌、益母草、鱼腥草、海金沙、千里光、金荞麦、杠板归、孩儿参、黄连、大血藤、箭叶淫羊藿、华中五味子、山鸡椒、独行菜、垂盆草、枫香树、杜仲、仙鹤草、野葛、盐肤木、紫花前胡、过路黄、夏枯草、薄荷、栝楼、羊乳、桔梗、朱砂根、野菊、刘寄奴、淡竹叶、天南星、百合、多花黄精、玉竹、粉背薯蓣等。药用部位包括了所有中药类型,有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树脂类等。药用植物种类几乎涵盖了药用植物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科。庐山独特的资源优势为野外实习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2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2.1 物质准备

预先整理准备好实习期间所需物品,主要包括教学物品,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庐山植物志》、《药用植物学》等工具书;标本采集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枝剪、锄头、采集袋、标本纸、标本夹、吸水纸、号牌、GPS、相机等;必要的常用药品和常用急救医疗装备;个人生活物品和必要证件等。

2.2 思想准备

实习前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端正实习态度;通报实习期间的基本安排和必要的相关准备;强调组织纪律性,实习过程中要服从纪律听从安排,展现良好的当代大学生风貌,同时着重加强安全教育,包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3 人员准备

根据实习情况和有关教学安排,协调好带教老师,医生、班主任等人员。根据学生专业、性别、带队教师的人数等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实习分组。

2.4 交通工具安排

由于野外实习队伍较庞大(我校每年有300人左右参与实习),路途较遥远,挈带物品较多,所以最好中途不要换乘而采取直接由学校到基地的一站式方式,一般宜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便于灵活安排。因此,野外实习之前要提前安排好交通工具,做好乘车安排以及各乘车小组的划分等。

3 野外实习的教学实施

3.1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中部地区资源特点,选择传统大宗药材基源植物的识别和采集为主。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掌握植物识别的基本技能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两百余种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在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实物进一步加强对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唇形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等重点科特征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对植株特征、生境等的观察)、种子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野外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培养。

3.2 野外教学方法

对于植物的识别主要从“眼观”(观察植物各器官形态特征)、“鼻嗅”(闻植物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嘴尝”(品尝植物的味道),以及“手揉”(触摸感受其质地、厚度、毛茸等)等方面入手,同时将某些方面特征相似容易混淆的科或植物加以区别比较,某些方面相同的特征进行归类总结,并结合一些口诀、俗语、传说、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致以便让学生快速准确掌握常见植物的识别特征。

3.3 野外实习考核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结束后,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考核,我校的野外实习考核主要是现场考试,即随机选取30种左右常见药用植物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种名、科名,能独立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同时根据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团队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给出综合表现成绩,最后按一定比例得出野外实习综合成绩。

4 小结与讨论

多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地尝试、总结和变革,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实践教学,可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形态结构以及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识别和鉴定常用药用植物,并熟悉其药用部位以及功效;掌握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熟悉不同类型药用植物的野外分布规律等。同时,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促进了其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9.大洪山野外实习心得 篇九

带着急切的心情,迎来了实习的开始。十月十日一大早,带着大包的行李,以及雀跃的心踏上去往野外实习地——京山的路程。灰蒙蒙,阴沉沉的天侵蚀不了大家的热情,车上的气氛都非常的活跃。经过一片片收割后留下的麦桩地到达京山县。再向里走上了盘旋的山路,路两边是弥漫着缭绕的白雾的树林。清新的空气,郁郁葱葱的植物都让我们更加相信这次实习的成功。

大洪山海拔不是特别高,所以在这里湖北所拥有的植物基本上能找到。这里空气湿润,云雾弥漫,为各种灌木、草本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这里可谓是植物生长的天堂。第一天,我们只在周围认一些植物。当老师带着我们沿着大路走时,在路旁摘了许多植物。对于在农村生活过的我来说都是非常常见的,但我却看着眼熟说不出名字。我跟着老师,听老师对不同植物的讲解,努力去记住那些植物的形态与长相。第二天我们颇为辛苦,我们走向山林深处,为了采到更多种类的植物,我们中间一行十个人脱离队伍走在最前面,放弃走大路,选择了僻静的险峻的小路。途中还经过高氧分子区,山中的蚂蝗随处可见,让我们心惊肉跳,不得不放弃凉快的想法,将自己包的严严实实。路上我们找到了很多和树莓很像的红色果实,还有比乒乓球略小的野柿子。最后还在一条小路旁挖到一块非常大的黄精的根,这次探险最让我叹息不迭的是,我始终没有看到最想采到的重楼属的倩影。第三天我们沿着当地山民常走的路走,一方面接触下我们向往的板栗树林,二来放松一下准备返程。

这三天每天晚上大家都会聚在一起,从保鲜袋中拿出各自采到的植物请老师辨认,还一起查阅资料。我发现身边在我看来很不起眼的叫不出名的叶草有好多都是很好的草药,如铁马鞭、益母草、大乳草、马了缴等。特别是益母草,我一直听说过益母草能治很多病,以为是很名贵稀有的,没想到就常常出现在我身边的那种一节节开小红花、长细长叶子的草。

10.地质认识实习野外实习指导书 篇十

一、前言

野外实习是对地质学所学理论的验证和加深,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通过野外实地认识各种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的基本工作方法及对野外基本地质现象的观察与描述等基本训练。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地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内容

1.学会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地质图;

2.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断层产状、节理产状的方法;

3.观察地层接触关系,学会野外地质剖面素描;

4.认识常见的造岩矿物,认识常见的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注意它们的外貌区别,观察它们野外的产状,认识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5.观察内、外力地质作用现象。

三、实习安排:

(一)指导教师:何保、禚喜准等。

(二)时间安排:

一周,其中野外三天(2012年6月,实习动员及实习准备一天,写实习报告一天。

(三)实习路线及内容:

本次实习地点选在:(1)义县杨彪沟—大柳河沟一带;(2)北砖城子—坟茔沟一带;(3)阜新海州露天矿。

1、义县杨彪沟—大柳河沟实习路线

(1)本区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本区位于义县境内。地理坐标在东经121º16′至121º22′,北纬41º42′至41º46′。

2)交通

实习地点交通较为便利,自阜新可乘车至清河门再向西12公里即到实习区。

(2)地质概况

1)地层

本区位于阜新盆地北部边缘、大柳河沟背斜核部—东翼。本区出露的地层综合划分如下:

A.新生界

第四系(Q):河床泥、沙、砾石堆积,黄土覆盖

B.中生界

白垩系(K):

a.孙家湾组(K1s):浅紫色砾岩为主,夹砂岩、泥岩,角度不整合于阜新组之上,地层厚度450m左右。b.阜新组(K1f):岩性以褐灰色紫色砾岩为主,夹有灰色、灰黑色砂岩、泥岩。局部含薄煤层和炭质泥岩。c.沙海组(K1s):

四段:深灰、暗灰绿、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厚层状,局部夹厚层砾岩。

三段:深黑色、灰白色砂岩、粉砂岩夹可采煤层0.7-13m,四层细砂岩夹薄层河流相砾岩,含软体动物和叶支介化石。

二段:灰色、灰紫色、黄色砂岩、砂砾岩,灰紫色泥岩,局部含可采煤层,含软体动物化石。

一段:红色砂砾岩为主,夹多层砂岩、泥岩。

砂海组主要分布在阜新盆地,厚578-1300m。

d.大凌河组(K1d):灰绿、灰紫色火山岩、火山角砾岩、集块岩。

侏罗系(J)

a九佛堂组(J3j):上部由灰白色、灰绿色页岩夹油页岩组成,下部主要由灰黄色砾岩夹灰白色灰绿色页岩、砂岩组成。地层厚686-3500m。含叶支介、昆虫、鱼、软体和介形虫等化石。

C.古生界

震旦系(Z):硅质灰岩、石英岩、板岩。

D.太古界—元古界

前震旦系(Anz):角闪云母片麻岩、花岗片麻岩。

1)构造

本区位于大柳河背斜之一翼,可见核部老地层(太古界前震旦系的混合岩),和翼部新岩层(依次为上元古界震旦系常州沟组、串岭沟组石英岩,石英岩质砾岩,板岩,团山子组白云质灰岩,中生界白垩系大凌河组火山岩,沙海组河湖相砾岩、砂岩、泥岩)。受水平挤压作用,本区南部可见小褶皱现象。石英岩中节理发育。

本区断裂构造发育,为三组走向不同的压性和压扭性断裂(东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其中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发育较早,是印支—燕山运动的产物。而北东东向断裂发育较晚,是燕山运动的产物。

2)岩浆岩

本区岩浆活动频繁。有晚侏罗世早期侵入到震旦系雾迷山组的黑云母花岗岩大面积出露,还有早白垩早期的大凌河火山岩(主要为中基性—中酸性),矿区常见辉绿岩墙,延伸几公里。

(3)路线各观测点需完成内容

1)练习使用罗盘测倾斜岩层产状要素;

2)在震旦系地层中认识混合岩,石英岩、板岩和硅质灰岩,鉴别其岩性和矿物成分;

3)在白垩系地层中认识沉积岩及层理构造,区别层理和节理;

4)观察岩浆侵入作用,认识其接触关系;

5)观察火山作用,确定火山岩;

6)观察断层形态、判断类型;

7)测量断层产状,判断断层性质。

(4)观测点实习要求

1)观察鉴定各种岩石的同时要求采集岩石标本;

2)观察褶曲、断层的同时,要进行素描;

3)作路线剖面素描图;

4)绘出本区观测路线草图。

2、北砖城子—坟茔沟实习路线

(1)观察内容及实习要求

1)观察震旦系混合岩及其中的岩浆岩(辉绿岩)侵入体(岩墙状);

2)观察河流地貌,人工湖泊(小青湖);

3)在震旦系地层中观察波痕、褶皱、揉皱现象,判断褶曲类型;

4)观察断层层面特征(擦痕、阶步),判断断层移动方向、确定断层性质,测量断层产状。

5)观察侏罗系 义县火山岩(安山岩)

(2)绘制素描图

3、阜新海州露天矿实习路线

(1)露天矿概况:

1950年开始建设,1953年投产,长4公里,宽2公里,井田标高为+190m,最终开采标高为-170m。设计能力为年产300万吨。开采方法为露天开采,运输方式为标准轨电机车运输。

成煤时代为晚中生代白垩世,地层产状平均走向为N60ºE,倾向N30ºW∠18º。有4个煤层群,平均总厚82m,其中孙家湾煤层群平均厚度14m,中间层煤层群平均厚度19m,太平上煤层群平均厚度22m,太平下煤层群平均厚度18m。煤层分组及层间距等详见综合柱状图及平面示意图。

(2)观察内容及实习要求

1)观察煤系地层、断层、岩浆岩侵入体(岩墙、岩床);

2)观察人工截坡,画素描图;

3)认识并采集动、植物化石。

四、实习报告格式

(一)封面

(二)目录

(三)前言

(四)实习内容

1、文字报告:按路线观察及描述(附素描图)顺续写,最后写结论。

2、附图:实习区地质图、路线图、素描图。

(五)实习总结

认识、体会、收获三个方面写。

适用专业班级:勘查技术10-

1、2

11.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野外实习;地理科学专业;实习基地;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35-02

野外实习是地理学科专业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开展野外实践教学是学生将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步骤,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野外工作技能[1]。我院地理学科专业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地貌实习、气象气候实习、水文实习、土壤实习和植被实习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建立野外实习基地的意义

学生在完成了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气象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课程的理论学习之后,还不能得心应手的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具有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创新人才[2]。实习基地是进行野外实习的具体场所,其区域环境特征会直接影响实习的内容和效果。实习基地应该具有区域地理特征明显、自然地理组成与结构的复杂性、地形地貌特征典型、交通便利性和经济可行性等特征[3-4]。本文提出将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创建我校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基地。

二、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创建的可行性

(一)区位条件分析

连云港市位于东经118°24′~119°48′,北纬34°12′~35°07′,总面积6265km2,东西长129km,南北宽约132km[5],是我国于1984年首批提出沿海开放的14座城市之一。连云港是全国十大海港之一,亿吨大港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枢纽港。交通便利,横贯我国中部的交通大动脉——陇海铁路从中原一直伸展到这里,通过这条钢铁运输线,可以西通中原、秦陇和新疆。

学生实习时,从开封乘坐火车,车程仅需6个小时,车资60元/人,费用较低。连云港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游客众多,因而该区饮食、住宿等服务业发达。消费水平不是很高,一般来说,学生食宿在40~50元/人/天,学校和学生能够普遍接受。山上的交通方便,制定好实习线路后,能够沿公路到达任意一个实习目的地。

(二)适宜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连云港市,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平原、海洋、高山齐全,河湖、丘陵、滩涂俱备。全市地貌基本分布为中部平原区,西部岗岭区和东部沿海区3大部分。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南部,常年平均气温14℃,由于受海洋的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略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类型的多样性,使得连云港市发展成为一个兼具南北特性的植物种群体系,区内景观层次非常丰富。

1.连云港地质。本地区处华北地台南缘,属苏鲁地垒的一部分,基岩主要是古老的中深变质的片岩、片麻岩及混合岩。长期以来,地表一直处于断块抬升状态,看不到古生代以后的各系地层,结晶基底裸露。由于经受多次地壳运动,构造较复杂。以白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有片麻岩、片岩、石英岩、大理岩和磷块岩等。地质构造主要有:(1)褶皱构造,主要为锦屏倒转背斜,出露于锦屏山,轴向北东东,核部为朐山组,两翼为锦屏含磷段,轴面向南东东倾斜,倾角35°~50°,东翼缓而西翼陡甚至倒转,此背斜由于北北东和北东东的横向断层错开呈不连续状。(2)断层构造,正南北向(或北北东向)一组产生时间较早,多为压扭性冲断层;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为张性和张扭性的正断层或平移断层;北西西向则主要为高角度的张性正断层。(3)新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来,新构造差异运动明显,山体等强烈上升,本区以南部分大幅度下降,两者相对高差可达1km。目前本区仍处于强烈抬升的过程中。

2.连云港地貌。本区地貌可分为:冲积——海积平原、剥蚀构造山地和复合型海岸三种。(1)冲积——海积平原,实际上属于黄淮平原的一部分,海拔约3~5m,地表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厚度大致由自锦屏山—云台山向北和向南阶梯状加大的趋势。(2)剥蚀构造山地总称云台山。主要山体由西南向东依次有:锦屏山(主峰马耳峰海拔429m),南云台(主峰玉女峰,高625.3m)、中云台(主峰栖云山高287m)、北云台(主峰桅尖山高605.4m)。它们均由古老的片麻岩、片岩和其他混合岩等所组成,后由一系列近似平行的北西西向高角度的断层所切割,东北和西南两坡由于断层切割,多陡崖峭壁,重力崩塌作用较强烈。部分地点山体西北坡陡而东南坡缓类似单面山形态,山坡坡面现代流水作用强烈。(3)复合型海岸有沙岸、淤泥质海岸、岩岸、砾岸四种。

3.连云港气候。连云港市地处中纬度,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和冬季、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都居适中的地位。加上它东临黄海,海洋对气候也有明显的影响,气温受到海洋的调节,大气降水较多。气候条件优越,寒暑适宜,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连云港市1月平均温度为-0.4℃,七月平均温度为27.4℃,年降水量900.9mm,这和同纬度内陆各地相比,冬夏温度变化和缓,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丰富。沿海一带,受地形的影响,常年平均气温为14℃左右,具有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向北方温带、暖温带过渡地带的特点。

4.连云港植被。本区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南部,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植物种类相当丰富。据调查,大约有147科、1035种左右,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蔷薇科、唇形科、莎草科、豆科、毛茛科占优势,大多数种类属华北成分,如麻栎、栓皮栎、侧柏、桧柏、榆、臭椿等。这明显地反映出植物区系为暖温带的性质,使得植被以暖温带的类型为主。但由于本区位置偏南,接近北亚热带,又受某些局部小气候的影响,有许多南方亚热带的种类分布到本区内,如枫香、糙叶树、乌桕、海桐、大叶胡颓子、山胡椒、化香、黄连木、黄檀等,表明了与北亚热带的密切关系。

5.连云港土壤。本市区地带性土壤为棕壤,平原上的土壤大都开发为农田,久经耕种已发育为耕地土壤。现仅有一些低山丘陵区尚有棕壤分布。棕壤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发育的典型土壤,以酸性变质岩系的风化残积物为成土母质,在温暖带湿润条件下,土壤的矿物质风化和有机物分解强烈,淋溶作用显著,土壤呈微酸至中性。PH值在5.5~6.2之间,通体无石灰反应,典型土壤剖面为Ah-Bt-C型,Ah为暗棕色有机质层,B层和C层大都为棕红色粘重土层。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多发育成粗骨土(酥石岭砂土),土体含砾石,土层浅薄。当雨水不能下渗到粘重土层时,表土富含水分,呈“包浆”状态,形成“包浆土”。

在低山陡坡上部背阴地坡地带,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在片麻岩残积、坡积物上形成了厚层生草棕壤。在陡坡向阳地带,由于侵蚀作用强烈,植被生长差,形成粗骨土壤。在缓坡地带,纯针叶林下,有机酸强烈淋溶下渗,形成了灰棕壤和薄层生草土。在剥蚀残丘岗地,在酸性变质岩的残积母质上形成了薄层棕壤和薄层生草土。在坡麓古老洪积物母质上,由于滞水而形成白浆化棕壤。在坡积物母质上因受水作用而形成潮棕壤。在滨海平原地区,因长期受海水侵渍作用,在滨海相盐渍淤土上进行着积盐过程,发育了滨海盐土。

三、结语

从上述经济、交通条件和自然地理特征三个方面的分析表明,连云港作为地理科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是可行的。学生通过对该区域自然地理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准确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现林.论野外实习的组织与管理[J].泰安师专学报,1999,(S1):36-37.

[2]赵媛,沙润.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4):15-17.

[3]王晓燕.关于野外综合地理实习基地创建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5):27-29.

[4]赵曦,刘耀林,刘艳芳,等.综合性大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以武汉大学庐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8,(3):121-124.

[5]梁国付.连云港市植物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14-18515.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梁国付(1973-),男,河南林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12.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十二

我国的植物资源日趋贫乏,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许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学价值的植物已遭到严重的破坏,数量急剧减少。如何利用现有的植物资源进行植物学野外实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在植物学实习中既认识已有的植物资源,又建立保护、正确利用植物资源的理念,也是植物学实习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特有的野外实习模式,为提高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习地点

实习地点的选择是成功开展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要前提。实习地点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植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2)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3)相关的自然和社会资料充实;(4)交通便利,生活设施完备,已与有关单位建立教学基地共建或教学合作关系[1]。

针对以上原则,经过多年的考察,宝华山被选择作为野外实习的地点,该地点能够完全满足各项野外实习要求。

宝华山与南京钟山、栖霞山绵延相连,集“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于一体。历史上,也曾是北亚热带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后来由于自然变迁、人为破坏等因素,一些物种向暖温带过渡,一些物种濒临灭绝。目前是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自然保护区[2]。宝华山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有着植物种类的显著过渡性特征,形成和保留了中国特有的地带性物种[3]。宝华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2%,山中有千年古树近百株,珍稀树木繁多。目前已知的植物有124科、352属、525种,“宝华玉兰”更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名贵花木[4]。这些情况都说明宝华山作为就近的实习基地,具有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价值。

二、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实习季节

传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一般安排在夏季(7月开始),但这个季节大部分植物已花落果小,造成要认识的植物识别特征和鉴别特征都很少,不利于认识各科植物,对野外实习内容的理解效果差。所以把实习季节改为春季(3月末开始)和夏季两个时间段。

春季宝华山草本植物正逢开花期的盛期,有多种堇菜属植物、延胡索、活血丹、金疮小草等野生药用植物,还有其他野生观花植物约68种[5]。此时去宝华山,是认识春季开花植物的最佳时机。实习时,可随意对任何开花植物的花进行观察,很容易学习各科属植物的识别和鉴别特征。植物的特征书本上的记载很抽象,难以记忆,如果看到植物的花,一般便过目不忘,仅靠观看课堂上的图片是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学生闻着花香,刺激观察植物各方面特征的欲望,加深了印象,从而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到了夏季,宝华山的盐肤木、枫香、乌桕等植物枝叶繁茂,古树名木品种也很多,并且还能观察到宝华山特有的珍贵、濒危植物,此时再安排一次实习是认识全株植物的最好时期,也是全面认识宝华山各种植物珍宝的最好时期[6]。

三、因地制宜,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为保证实习的效果,带队教师要多次提前考察。首先要对实习路线等作好安排。宝华山上山的路有南北两条,学生实习应从北麓出发,才能观察沿途种类繁多的植物;南路为盘山公路,此路植物种类较少。其次教师就实习路线中的植物种类先进行考察。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见到的植物种类要远远超出课堂所讲述的范畴,因而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有良好的植物学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教师须经过预先考察,设计好讲解思路,对学生的指导才会更充分。最后,实习出发前,召开植物学野外实习动员会,先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到达实习目的地之后,再次开会,对实习基地的生态环境和植物资源作介绍,并再次强调实习安全注意事项。

四、因地制宜丰富实习内容

植物学野外实习中,熟悉和掌握各种植物的特征,了解植物分类学知识,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内容,在认识各种植物的基础上,还须增添更多的实习内容,来激发学生实习的兴趣。

在实习中,一是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环境,了解植物所处的群落结构类型,获得一些生态学的感性认识。在宝华山,可以认识到植被的类型有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草坡和毛竹林等。可以观察到山脚、山腰、山顶植物的形态,随地势变化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实习中去引导学生思考植被发生变化的因素,加深对植物的认识。二是在对有医药用途的植物作介绍时,重点还要对其医药价值作以说明。三是针对近年来有许多外来植物已经成害成灾的情况,有意识地了解一些外来侵入植物,比如加拿大一枝黄花、紫茎泽兰、水花生等,再考察这些植物成害的原因及其防治。四是在实习过程中,把丰富的植物知识揉入到文学中,使植物学实习成为理解文学的一把钥匙。如《诗经》中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苹”、“蒹葭”对应的是现在什么植物,又能在哪里发现它们的身影呢?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认识这些植物,去领略诗歌之美。五是把组织学生给植物挂牌活动纳入实习程序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加这些实习内容,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改变实习方式,保护植物资源

传统野外实习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采集一定数量、合乎质量要求的植物标本,然后再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鉴定一定数量的植物。从采集植物,到植物的鉴定、形态描述以及检索表的编制和查阅,这样一系列程序一直是植物学理论知识联系野外实践的最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多数院校野外实习教学的特色[7]。但这种模式越来越不合时宜。

首先由于传统的采集植物标本的做法,会使许多有重要科学价值或经济价值的植物遭到严重的破坏,数量急剧减少。在宝华山,特有的宝华玉兰现今全球就只剩下18棵了,一直也没发现新的玉兰苗,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将有灭绝的危险。还有许多植物,在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不见了踪影。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原有的传统的靠采集植物标本来辨认鉴定植物的方式,在实习中必须向学生灌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要爱护一草一木,特别是遇到珍贵稀有的植物,坚决不能采摘。

所以,实习方式的重心必须有所转移,实习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显微摄影技术培训,然后实习中组织学生对植物进行数码摄影,通过摄影去辨认鉴别植物。目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学生都拥有摄影类的数码产品,大部分学生也已经初步掌握了拍摄的技能,只要简明扼要地传授植物摄影的一些技巧,便可组织学生分组携带相机,用自己的智慧和学到的技巧拍摄植物的各种形态。尽量把植物器官、组织各个部分都拍摄下来,这样一组完整的照片蕴涵相关的植物学信息更多,这也是真实客观地将植物记录和保存下来的一种方法。另外还可省去许多文字描述,使学生对各种植物的认识一目了然。学生通过摄影活动,既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去观察、研究植物的兴趣。拍摄的数码照片可直接输入电脑保存或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异地资源共享,也可输出到打印机打印出来。这种方式也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切实感受到保护清新优美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生态意识。

六、改革考核内容与方法

传统的野外实习结束,只考察认识植物种类及特征情况,学生感觉比较枯燥,兴趣不浓。为此单一地要求学生认识多少种植物已不适宜,更应注意的是训练学生识别植物的基本技能。可以在实习考核中增加植物学图像对比分析技巧,以及摄影技巧的考核。

此种结合理论学习开展的野外实习模式,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植物的兴趣,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此种模式也是对植物学课程理论学习的一个很好补充。

参考文献

[1]李庭古,罗刚,徐国成.生物野外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工作[J].文教资料,2006,(9).

[2]张明娟等.宝华山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差异性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3]安树青,林向阳,洪必恭.宝华山主要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初探[J].植物生态学报,1996,(1).

[4]汤诗杰,彭志,汤庚国.宝华山南京椴群落的特征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1).

[5]邱国金,杨士虎.宝华山野生观花观果树木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4,(2).

[6]张明,唐明茂,杜晓祥.句容宝华山古树名木资源调查[J].江苏林业科技,2005,(2).

上一篇:同桌冤家六年级作文下一篇:加强法制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