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观课有感

2024-10-26

美术观课有感(精选15篇)

1.美术观课有感 篇一

观课有感

暑期研修,我有幸通过研修平台观看并学习了六节优质课。六节课各有特色,精彩纷呈,授课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深厚严密的教学语言、创新精彩的教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观后受益匪浅。对照自己的教学,感觉差距确实太大了!静下心来,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感悟颇多,现将观课学习中感悟最深的两点总结如下:

一、课堂导入新颖别致,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以导入新课环节为例,每节课开篇设计都独具匠心,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采用以下方式:或观看图片引入新课,或欣赏视频、故事导入新课,或温习旧课,或开门见山式的直接点题等等。六位老师的课件制作也十分优美,令人耳目一新,除了每节课的导入新颖别致且富有激情外,教学方法更是灵活多样。课堂上设计了很多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体现了教师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媒体信息的处理和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时效性,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求实、求新、求活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贯彻新课改精神,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以前的“要我学”真正变成了“我要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改善。今后,我将进一步利用好这一环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我的课堂上学有所获,健康成长。二十多年的教学,我曾多次反思自己,课堂上我到底该扮演什么角色?通过观课,我找到了答案。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我观看的优质课中,每一位老师都真正地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教学中只有关注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的能力。让自主学习成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通过本次观课学习,我认为,教师若想不断进步,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精益求精;必须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进而形成自己较为独特的教学风格。感谢研修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今后,我将在教学的路上且学且成长!

2.美术观课有感 篇二

利用多媒体上美术欣赏课, 当我们欣赏古今中外经典的美术作品时, 只要鼠标在显示器上左点右点, 古今中外的画家们的经典代表作品就会出现在显示器或投影屏上, 我们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 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多方位观察。学生们身在课堂, 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 驰骋中外, 跨越古今, 在充满奇幻的美术长廊中轻松漫步, 在想象空间里自由翱翔, 将美术的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增加了对艺术家及作品的印象, 更好地实现了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

绘画课可利用网络收集大量的优秀习作, 选择与课堂相关的内容下载来进行编辑课件, 在课堂中展示供学生欣赏和参考;我们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作画步骤并在多媒体课件中张贴展示, 或用DV拍摄影像来制作影像课件并进行播放演示, 解答学生的疑难。

电脑美术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电脑美术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主流, 它有专门的设计软件, 这些软件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正在发展中的高中学生来说, 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 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电脑美术设计功能软件安装供学生使用, 学生可以在电脑里自由地展开想象的翅膀。

工艺美术课, 教师要做示范, 学生要做作业。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 如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等, 非常规范、严格, 填色技巧很讲究, 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 都非常方便、快捷。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和制作。如果我们在电脑中安装了美术字库, 那么各种文字字体就可以自由选择和使用, 可以对字形进行位移、缩放、材质化等一系列技术的处理和美化, 过去用手写美术字慢、不规范、不够美观的问题, 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 现代科技技术给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多媒体教学方式逐步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通过不断学习,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学会利用多媒体, 并借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不断丰富课堂内容, 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变成一件轻松有趣的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基于当前中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 探讨利用多媒体来代替传统方式, 实现美术课的多方面教学创新。

关键词:中学美术,传统方式,多媒体教学

参考文献

[1]冯春霞.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光盘技术, 2008 (3) .

3.观课议课有感 篇三

首先,观课议课是助人自助。参与者围绕课堂教学思考问题想办法,平等对话找出路。大家思考了教学活动中真实的问题,并分享了彼此的思考和智慧,本身就是收获。提高的不仅是献课人,还包括所有参与者。所以观课议课不是帮助,而是互助,这种互助体现在不是仅仅帮助献课老师,而是大家本着真诚的愿望和动机,共同学习,互相探询和启发,从中得到教益和启发。其次,观课议课不是下结论,而是探讨新的教学可能。有效议课重在参与,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参与中促进参与者思想。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中种种新的可能性。因为我们未必了解情况,所以不能简单下结论,而是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通过碰撞对话实现突破和创新,提供新的可能,然后促进参与者在多种可能中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的方法。

第三,观课议课是一种平等对话。就彼此对话而言,它需要参与者有沟通与合作的意愿;需要对话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彼此接纳;需要彼此间的积极互动与交流。议课要致力从“他人提问”引向“自我提问”,在自我对话中追求自我改变和自我超

越。迈克.富兰说:“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发现问题有利于认识不足并加以改进,暴露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能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有效观课议课需要培养教师直面问题的勇气。

第四,“到同学身边去”是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要求。“到同学身边去”的主要作用当然是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附带的作用则是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实施配合、进行帮助。这种参与,有利于培养参与者彼此的合作精神。了解学生另外的方法是请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信息,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观课议课坚持以学论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考察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是教师教的行为是否合理、教的效果是否理想的试金石。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就是观课议课的核心。

有效观课议课从观课准备开始

1.提前协商观课主题

2.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

3.提前进教室与学生沟通

有效观课要致力发现课堂

1.观课是用心灵感悟课堂

2.有效观课需要主动思考

3.有效观课要为议课做准备

4.《创意美术字》观课报告 篇四

观察点:课堂教学

观察点

一、教学目标是设计与应用,以“变体美术字”为主要设计形式,重点是字的形象变化,难点是对字的理解和变化规律。杨老师的这堂课,第一环节:用孩子们最熟悉和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三种字体,让学生进行评论,导入主题:变体美术字,导入课堂教学主题顺畅。

观察点

二、教学组织形式以启发互动和观赏课件为主。第二环节:用很多材料,如“山”“球”“错位”“高”等字意和形状的变化,增加了学生的视觉感受,也加深了学生对变体美术字的认识,从而对创意美术字打下基础,杨老师的循序渐进又特别细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参与兴趣高涨。第三环节:杨老师结合课件的其他字的形象,用“雪”进行了创意,并把内容分成三部分:象形法、装饰法、立体阴影法,老师的独特创意,吸引了学生,增强了学生的创意兴趣。第四环节:用“面”字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交流,师生的互动,课堂活跃而生动有趣。第五环节:讲述设计步骤:单线定骨,双勾字形,填色。通过课件的辅助,层层深入,学生的创作有目的、有方法。观察点

三、学生创作和教师评价阶段:第六环节: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开始了积极的创作,杨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点评和指出学生创作过程中的优缺点,在不改变学生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构图和填充颜色,学生都在认真创作,课堂学习氛围浓厚。第七环节:对于作业的点评方面,学生首先自评,学生讲述创意的理由,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达到了理想的教与学的效果。

总之,本课例杨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活动设计很好。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比较合理。教学组织形式以启发和观赏课件为主,以老师制作的“雪”的图片为辅助,方法有效,从而引导学生很好的创作和学习;杨老师的教态和蔼可亲,语言有些平淡,少了一点生动的语言。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反馈和评价及时恰当。教师很好的指导学生完成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是一堂优秀的课。

我认真观看了六个课例,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些优质课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多种评价方式,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1、从教师教学来看,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合理,活动安排科学,能够落实分层教学,考虑全体学生。练习设计合理,有层次,有梯度,基础知识掌握在课堂上,关键性的训练完成在课堂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面向全体,不同层次学生均得到发展;过程体验充分,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教学目标检测及时有效,达成度高。

2、目标明确,设置恰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中,始终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讲授正确,课堂结构合理;

3、课堂气氛营造:针对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又适当的加入激励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这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又会面临哪些挑战呢?大家想不想挑战自我?”这节课中类似这样的语言很多。张老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4、师生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充分暴露学生思维中的缺点,教师及时补充更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师生交往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5、学习方式与方法教学中开展了小组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与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老师,我还有许多不足的及要学习的地方,我会通过本次研修及以后的学习,增加我的经验,将小组合作交流更好的应用起来。《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观课报告

这节课的观察点,首先是教师是否关注学生,是否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是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分配,主要结合教学特点和各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分配进行分析评价。

一、教学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设计问题“妈妈的情绪和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的变化”,让学生自己看、想、,主动发现两个变量的关系,并得出妈妈的情绪是随孩子的考试成绩的变化而变化,然后又通过小车在木板上下滑,木板的高度和小车下滑的时间的活动实验,直观演示,让学生自己感受发现、认识两个变量的特点让学生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明确变量的概念,并能准确判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结合生活的实例,学生能够巩固对变量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向纵深发展,能通过数据预测事物的变化趋势。

2、小组合作,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四人一小组折橡皮绳,每组创造变量探究的环节中,当教师发下橡皮绳,学生便仔细地翻折、小声的讨论,由主动“探究、发现、联想”,逐步达到“总结、概括、提高”。突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教最大限度的服务于学”的思想。

3、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应用意识。

本节课的另一重点是学以致用,本节课最后设计了相应的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做到了有的放矢。精讲多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去解决,在实践、操作中真正体会“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二、收获与体会

1、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2、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本课采用的直观教学、联想发现、逐步渗透和师生相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先得到感性认识,在学习中通过实践、观察、交流,学生归纳总结,得出概念。

三、问题与建议

1、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注意调动个别学生的积极性。

2、要增强课堂的预设性,语言要精练,有激情。

3、学生回答的答案,要让其他学生先判断,再给出点评或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点评和展示能力。

4、对于知识掌握不到位的学生,课下要加强指导。

总之,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引导,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完本节课的知识,教学效果显著,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效果横好。

今天观看了毕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老师清楚地知道应该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有效的发挥他们的主题作用是一节成功当的新授课。

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清晰准确,教学态度真诚,教学手段多样,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思路清晰,有效的落实了课前目标。本节课以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为主线展开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习惯,将课前目标有效落实。

教学形式多样: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学生的设疑提问,有学生的演示表演,还有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了解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多媒体手段应用熟练:不论是导课,还是推导定理,还是知识的运用与小洁都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有效的节省了时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益。

本节课的特色 利用已有知识渗透类比思想

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第额已有经验,密切练习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的三角形的知识,通过对三角形的复习,促使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产生正向的知识迁移,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新知识与以前的旧知识是有很大联系的,两者之间有很多相同点更加深了他们对两者之间的不同点的关注,这对于解决这节可的难点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增进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巧妙引导,在探究中构建新知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如何在知识交于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合作,归纳等方面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改的主导方向,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定理并不是老师直接给出的或是老师推导出的,而是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自主的归纳出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尊重学生,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教师在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一种积极的成功体验的同时不忘记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有效的评价和肯定。及时对学生鼓励,肯定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观《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有感

金乡县实验中学 今天有幸观看了王老师执教的《探索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在此课堂中王老师教学语言准确、严谨,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课堂中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本节课给学生提供的探究思考与交流的时间空间充足,展示交流的机会充分对学生的点评及时、到位。老师表现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每一个环节都能让人欣喜的发现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王老师的这堂课是非常精彩的一堂课。下面我就详细的谈谈自己的体会:

1.本节课围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巩固新知-----灵活应用---归纳总结”这一主线展开。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时,渗透了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以及转化思想。在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合作交流意识。

2.根据教学目标,王老师能恰当的挖掘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设计,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数学转化思想,把三角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角的问题解决。

3.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勤思考——会比较——会归纳”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本课的小结环节的设计中加入了学生谈感悟收获,学生回答踊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也遵循了素质教育下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5.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有感 篇五

认真观摩了赵老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受益颇多。《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我认为赵老师老师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1、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把“游乐园”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围绕探究进行教学,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老师在出示了12个3用加法计算后,怎么办?然后教师适时介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的新课程理念。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赵老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师生互动中提炼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摆图形的过程中列出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乘法算式。让学生易于接受。

4、教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 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往往都是一闪而过,但赵老师的评价语言非常到位。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关注学生的思维表达,注重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6.美术观课有感 篇六

一、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素描写生教学的启示

空间意识与画面构成息息相关,“画面的相对独立性是由绘画各基本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而其中的关键正在于空间意识,空间意识是组合画面的核心,只有用空间意识去感受画面、经营画面,将自然中实体与空间的关系转换成画面点、线、面、体等基本要素的有机组合……[1]”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在严谨有序的素描教学中有效解决了学生实体描述和空间整体意识的问题:

1、善于构造有实体的实际空间

构造有实体的实际空间是指把模特或是静物等实体放置在具体的空间里,形成有美感的关系。布置有实体的空间是严肃而漫长的过程,工作室全体教师会共同针对每个局部反复的商量和实验,以期让所有因素看起来都达到完美。在军事题材工作室,师生们还会专门设计搭建室内环境,给模特穿上特制的服装,制造出故事场景。精心构造的这些空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观察的范围和内容。

2、注重材料的运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学院的学生同样秉承严谨的行事作风,素描纸必须裱在画板上,花上半个月或一个月深入仔细地完成一幅作业。学生喜欢尝试各种材料,在一幅画里会同时使用几种材料和工具。其中使用较多的是一种类似色粉棒的材料,这种材料有从浅至深的棕色,使用工序较复杂,先要削成粉末,再用布块沾上粉末,在纸面定出基本形,刷出大面积的黑白灰关系,同时依靠软橡皮、炭笔和直尺等工具刻画细节。此材料的特性是纸面附着力强,颗粒很细,无经验的人使用会让画面泛糊,难以修改,但它能适应长期塑造的要求,并能制造出极其细腻和丰富的素描空间效果。

3、合理利用多种因素构造理想空间效果

苏里科夫美术学院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写生教学,培养学生们如何主动利用各种因素塑造出理想的空间效果。

利用光线与投影。光线在空间里是有距离的,不同距离的物体受光程度不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受光程度也不同,物体越多,关系越复杂。首先得确定光源方向,通过大块面的归纳,形成一个基本的、明确的受光层次,有时还需夸大这种层次关系,然后在大关系里分化出小关系。这种光影关系不单指实体本身,而是指整个包含有实体在内的环境空间。投影也很关键,它体现了一个物体与四周相关物体的连接,其本身具有形状透视与明暗变化,需要结合物体共同完成。

利用线条或形状的透视。在古典绘画大师维米尔的作品《音乐课》中,展示的室内场景集中体现了线与形在空间中的递进,“这种急转直下的缩减是由接近的观测点产生的,它总是要加强纵深的运动。在地面图案上的外观也有同样的效果。[2](P105)”,委拉斯凯支把《纺纱女》里居于前景人物的体积画得明显大于更远距离的人物,根据视觉对体积的逻辑认知从而产生空间错觉。

要正确表现现实中的物体透视,并非直接用尺子衡量就能获取,因为在画面上还会产生新的透视。此外,相关物体各自产生透视后还要互相保持正确的关系,建立起这些联系才能构建出画面的透视空间。

利用形状的重叠和明暗的衬托。对于“某些画家来说,创造空间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互相重叠着的事物组成连续性系列。这个系列,就像一层层台阶一样,引导着眼睛从最前面看到最后面。[3](p332)”如果前后形体再加以明暗映衬,更能制造出符合视觉同时对比的空间关系,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深谙此道,“被用做对比衬托的光和影增强了塑形的幻觉,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而且达·芬奇特别要求应当注意把亮的形状放在暗处或把暗的形状放到亮处。[2](p106)”

利用清晰与模糊的对比。明确前景物体的形体,加强它自身对比关系,同时减弱远处的物体自身对比和刻画力度,有意引导视觉焦点顺序。处于前景的物体并非都是实体,如果持有实体就是画面主要描述对象的固定思维模式,将会影响眼睛对实际空间的正确分析和表现。

二、对画面整体感的再认识

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很好地贯彻了从组织空间到观察空间再到营造空间的这一过程。写生教学的同时还结合课外的创作辅导,鼓励学生开拓生活中的空间,收集资料,并以空间为切入点抽取出多种艺术因素,无论是构筑自然的对象或是建立一种异于自然世界的对象,都能创作出富有表现力和想象力的画面空间。

画面空间感的培养最终还是为了培养画面整体感。对于画面整体感的探讨,现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强调画面的语汇次序。此观点认为画面不要把每个局部都描述得很细致,避免刻画的着力点不对。提倡整理出最重要的表现角度和清晰的布局,形成描述的最大张力。另一种观点是强调画面整体的概括。格式塔学派声称,“视觉过程中在大脑皮质中起作用的电力,正是这些电力有走向简单和平衡的趋势,使我们的知觉仿佛总是偏重于几何学的简单和凝聚。[4](p190)”以此推断出:一幅画的整体感来源于视觉上的简化,单纯的色彩和形式。

但相应的,这些观点会产生两个误区,一是过分明确画面的主体和非主体的次序,导致关系脱节。在笔者数年的专业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实体塑造能力强,但主动组建画面的能力弱,画面构图一般只考虑实体,背景放空,即使有背景,实体与背景结合得也较勉强生硬。二是只停留于画面整体关系,没有深入细节刻画,受整体关系的阻碍,有能力但不敢深入,或是借保留整体关系的幌子,其实无法深入,掩盖自身造型能力的欠缺。

因此,真正优质的画面整体感应该是,在所有细节都照顾到的基础上还能保持整体关系的明朗,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俄罗斯绘画以巡回画派最为闻名,其中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苏里科夫等人的大型历史场景画极好的诠释了画家对画面整体的把握。“苏里科夫的历史画,表现技巧高超,人物形象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他革新了历史画的面貌。[5](p103)”苏里科夫在《近卫军临行的早晨》这幅作品中,对画面中每个人物的表情服饰,甚至对远处红场上瓦西里大教堂的描绘都不遗余力,如果把每个人物单独放大来欣赏,像独立的肖像画,由于精心设计了构图,人物生动有序,主题鲜明,组合在一起时,画面层次和现场感很强。

如今俄罗斯美术仍坚守着具象写实的阵地,因为俄罗斯人善于从生活土壤中挖掘带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艺术样式。俄罗斯艺术质朴的风格和平民化的主题容易为世界广大群众所接受,它的艺术地位不容动摇。

参考文献

[1]徐刚.谈油画教学中空间意识的培养.绍兴文理学院学报[J].2009,(5)

[2](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M]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腾守尧,,朱疆源,译.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M]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美术观课有感 篇七

2013年11月14日,在木棉湾小学举行了龙岗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我有幸观看这场教学比武,诸位参赛教师的说课及教学过程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有以下感受:

一、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上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或者说一些不成功的课,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成功了,有如课堂成功了一半。如南联小学《That’s my family》一课,融入当下流行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和《快乐大本营》,来分别体现my famil、your family和happy family三个主题,新颖独特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

当然教学的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基础。如果教学设计都不合理的话,那实施肯定是不能成功的。

二、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有听、说、读、写、画、唱、跳这些基本功。这些老师们都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如福安学校的黄老师,她温柔亲切,笑容甜美,语音优美,教授新单词的过程中用简笔画来教学,直观形象,值得我们学习。

在教学中,老师必须注重了知识的积累和拓展,注重了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通过学习我对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英语认读能力?教师对认读能力的理解和日常教学中的做法有哪些?如何培养认读能力?以及如何检测学生的认读能力等问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将逐步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三、理念和思想的更新。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还使我们明白了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终身培训的意识,不断更新观念,勤于学习,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词汇的不断更新,社会需求对英语教师的口语、语音、技能等水平要求会越来越高,如果教师不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势必会被动挨打,还误人子弟。

8.读《美术》有感 篇八

首先,我了解了小班美术欣赏活动设计的要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于小班美术欣赏活动,我们开展的比较少。是因为自己对于欣赏活动设计把握的不好,还有在内容的选材上把握不好。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如:小班的幼儿喜欢简单的、色彩鲜艳的美术作品,他们更改关注真实的在现他们生活中较为熟悉的物品,或自己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他们只会用简单的语言把画中的物体列举出来,只局限于画什么,而对于作品的其它形式的审美特征却不关注。因此,在选材方面要注意色彩明亮、主题突出、背景简单、不要复杂,作品的再现性要强,要与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尽可能的对作品的外在的东西进行陈述,可暂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和价值。其次,教师也要注意发现幼儿所关注的内容,及时的启发和提问,引发想象进一步地陈述清楚,让幼儿初步形成对作品的整体直觉印象。最后将幼儿获得的欣赏资料与他们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对作品中比较显著的、幼儿易关注的内容很和形式进一步的感知和理解。书中用了《戴帽女孩》的例子向我们介绍了欣赏活动的开展要点。还建议我们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运用感官、动作感受和理解作品,重要的是让小班幼儿喜欢欣赏美术作品,对欣赏活动有兴趣。

其次,我还从书中学到了如何帮助幼儿积累绘画素材的方法和途径。实验表明,幼儿的眼中的色彩越丰富,那他在美术活动中对色彩的运用就越丰富、越自如。方法:首先,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创造一些让幼儿可以欣赏到不同颜色的机会。通过观察,认识色彩之间的差别。其次,引导幼儿去寻找身边具有这一颜色的物体,来加深他们对于色彩的认识和区分程度。其三,还要引导幼儿去关注身边的事物,如静态的物体,如“房子、水果、汽车,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述其形状,样式,从而加深他们对物体的印象。动态的物体,要引导幼儿观察动的时候是怎样的?不动的时候怎样?从远处看怎样?从近处看怎样?教师在帮助幼儿积累素材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和能力,让它们逐步学会主动的积累各种视觉表象。

9.观课议课——教师进步的阶梯 篇九

一、如何高效观课

1.欣赏他人提升自己

以何种心态去观课, 往往决定了观课的质量。带着欣赏的心态去观别人的课,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尤如舞台, 演员是讲课的教师和学生, 听课者是观众;观众是去欣赏的, 是去享受的。

欣赏骨干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清晰的教学思路;欣赏青年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 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教学态度;欣赏老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那份镇定自如, 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巧妙构思, 使批评含蓄又不留伤痕, 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 又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做到“润物细无声”, 让教育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做到当怒不怒“批评无痕”。

欣赏他人如何唤醒学生, 指导他们聪明地学, 是新课改重要理念之一。通过观察学生, 反思自己上课时学生的表现, 相互对照, 查缺补漏, 及时改进, 提升自己。

欣赏他人如何处理教材, 如何设计课堂。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 是最初的“剧本”。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材, 如何突破教材的束缚,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更多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学科功底以及教育理念、教育视野。

欣赏他人的教育教学技巧。教无定法, 通过观课, 看他人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看教师是如何渗透教育思想与方法, 实现“智慧地教”, 聪慧地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不同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能力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课堂上,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 教师的预设往往与生成出现很大的偏差, 教师怎样应对?对课堂上出现的现象作出怎样的反应, 大有看头。深入思考, 同时反思自己, 学会汲取, 学会舍弃。通过学习他人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平淡无味、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 是不会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的举手投足, 甚至一个眼神都应追求教学艺术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

2.注重听、看、思、记

观课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观课首先要听教师授课时的起、合、转、承、导是否流畅、自然、贴切;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否灵活;外显在学生的言语表达上是否清新、富有创意。

看教学流程的设计、推进是否合理, 层次是否明晰;教师是否关注“弱势群体”;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高涨;学生的参与面、思维度是否“看得见, 摸得着”;教师是否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点, 把生成点演绎成课堂“亮点”;教师是否在走“教案剧”等。

要在观课中学会思考。要用放大镜去发现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闪光的地方;要思考授课教师的教材处理是否得当, 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 是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某一环节的教学若由你来执教, 是否有更好、更妙的处理方案;执教教师是否以“课程标准”与新大纲为指导展开教学;若老师的教学出现了纰漏, 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和不足, 想一想如何修正;还要想一想, 这位教师出现的问题是共性问题, 还是个性问题, 在什么范围内出现的问题, 就在什么范围内解决;要拿这位教师的教学与自己比一比, 看看自己有哪些长处?有哪些不足?所谓“见贤思齐, 以人为鉴”就是这个道理, 以人为鉴, 能够体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要认真做好观课笔记。观课教师不是“摄像机”, 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作事无巨细的“实况记录”。观课教师应讲究记录技巧:大的教学程序是不可少的;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段就需要观课教师一丝不苟地用笔“录像”, 比如学生听课时思维的投入、回答问题时的精彩表现、有创造性的灵光一闪;课堂中出现的一些“败笔”或你自己感觉不太对“胃口”的地方, 也应详细记录, 并及时把自己的当场思考写下, 以免“夜长梦多”, 避免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课堂中出现令你兴奋、激动的环节, 也应摘录。课堂毕竟是流动的, 观课教师不可能像专业速记那样, 将字字句句均记入观课笔记。笔记不是为应对学校的检查, 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教育思考积累素材。因此, 要求我们的观课教师应学会“去粗存精”、摘要而录, 有了感受、触动, 立刻用简洁的语言予以批注, 便于以后对照改进提高。

观课是一项需要精力和心智的活动, 不付出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观了课后, 及时交流, 分享智慧, 如实分析课堂教育教学情况, 发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 感受课堂教育教学这门“遗憾的艺术”, 并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及时改进。

二、怎样看待议课

议课是一种重要的常规教研活动。议课, 有利于教学问题准确诊断、正确决策和引导, 有利于激励教师苦练内功、加快知识更新、优化教学艺术, 有助于教师间相互学习、切磋技艺、交流经验。科学的议课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答地、教法学法的点拨源、先进教学手段的演示台、教学特色的发掘地、现代教学思想的传播站、更新观念的着力点。议课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观课和议课, 是鞭策懒惰、激励勤奋最拿手的一招。在议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看待议课

不管是议课者还是执教者, 人人都要明确议课的目的是达到“议一课、促多人、带一方”, 绝不是评价“谁优谁劣”。授课者要允许别人发表不同的见解, 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 做到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不要一说缺点, 就觉得自己的课上得一无是处, 毫无信心了。不管是议课者还是执教者, 均应以平等交流的方式, 做到议中带学;要相互团结, 相互理解, 抱着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态度, 勇于交流, 认真分析, 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参与者要畅所欲言, 对某些问题, 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这样, 才能集思广益, 打开每个参与者的思路, 把议课当作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来看, 不能敷衍了事。在评价中, 尽量多作纵向比较, 即找出执教者本次教学较之以往教学更合理、更科学的地方;指出执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 (哪怕只是点滴) , 对其创造性的劳动予以积极的肯定;鼓励执教者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并帮助其逐渐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年轻教师, 更应讲清原因, 让其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做”, 同时感悟出“应该怎么做”。

2.避免走极端

一方面, 观课议课的形式化、盲目性是堵塞、窒息听课评课健康发展的“瓶颈”。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 只报喜, 不报忧, 隔鞋搔痒, 落入逢场作戏、应酬溢美的俗套。

另一方面, “趾高气昂、咄咄逼人”和“只会说这不是那不是而不提改进办法”, 这种做法只会打击上课者, 使他害怕上课, 更难以进步。上不好课, 他自己也知道, 也已经非常痛苦, 他最最希望的是:“您说该怎么办?”有人说得好:“一节课只要有一个亮点就可以了”。还有的说:“一节课只要有一个地方出彩就可以了”。这些言谈可谓论到了议课的经典作用之处。评课, 应首先肯定授课者的优点和闪光点。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 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实, 我们的教师也同样需要鼓励, 也同样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 同样希望拥有一份成功。领导、同事、学生的认可和肯定是对教师最大的奖励。评课者要本着以别人的进步为出发点, 善意地提出建设性意见, 而不是指责, 鄙视。

3.对教师的要求应有层次

对教师的要求一定要有层次, 不能操之过急, 否则欲速则不达。对新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要求为重”。因为新教师缺乏经验, 为避免其少走弯路, 所以要多加以要求;对中年教师应以“建议为主, 引导为重”。因为中年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 有了形成自己独到风格的可能, 但还需要对具体问题的点拨、提醒, 而评课则最能起到这一作用;对老教师则应以“学习为主, 表扬为重”。因为老教师 (即使是最普通的老教师) 总有很多让我们学习的地方,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可贵之处。

议课的立足点应该建立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里、在友善建议的基础上、在共同探讨本节课如何让新课标的精神得到最佳体现方面做文章。要真诚待人而不要“文人相轻”, 才能达到共同进步。我们评课的目的应该是:比较好的课要让在场的人 (包括自己) 心服口服;不够好的课, 要让上课者后悔不迭, 激发起想再上这一课的欲望, 让观课者有汲取经验教训的启示。讲究议课艺术, 追求的是一种人文性的关怀和体验。议课, 应该是一种交流, 一种反思, 一种研讨, 目的是让授课、观课双方都以此为鉴, 共同提高。

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 不断地在观课议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 克服自己的短处,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更新教育观念, 自我提升, 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潮流。树立自己的威信, 让自己的威信无形地感动着、教育着、影响着学生, 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敬佩你、爱戴你、信任你、拥护你。有威信的教师, 学生尊重、信服, 甚至学生看到教师, 就会意识到他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这也许就是“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吧!

10.观美术课有感 篇十

曾召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人们普遍认识到,让孩子从小就在艺术的熏陶中受到美的教育,对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说,我班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在学校“适性教育”的理念下,通过家委会主任的无私奉献,我班孩子们正在享受着“美术”这盘大餐。

兴趣活动课是我校的一面旗帜,对于这方面受益的学生可以说一生受益。根据学校的安排每周五的下午最后一节进行训练。作为班主任,为了班里的孩子更好的学习,所以每节兴趣课都要陪伴着他们,在陪伴中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美术的兴趣:

有参加兴趣社团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

二、拓宽学生的思维:

在这次的兴趣社团中孩子们不但学习了美术的基本知识,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尤其个别平时不爱言谈的孩子,通过他的作画让我们充分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三、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在陪伴中我不仅感受到美术对孩子们的影响,而且也深深感受到美术老师对孩子们那份深深的爱。记得有次美术老师在来学校的过程中堵车,稍稍耽误了一会,孩子们以为兴趣课不上了,结果个个脸上布满阴云。突然老师来了,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我想这能说明什么,一方面孩子们对美术兴趣课的喜爱,另一方面上课老师对孩子们的那份爱。

我们班有个叫伊浩鸣的孩子,上课的自觉性很差总是出些小状况,惹得学生老是告他的状,记得有一次美术老师发现他的作业画的比平时认真多了,于是拿起他的作业本给全班同学展示,并告诉同学们伊浩鸣的作业比以前进步了,认真了。并希望大家向他学习,之后我发现那次表扬后,他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了并且作业也一次比一次认真。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班还有很多。另外,每节课完成的作品美术老师都会带回去认真批阅,等到下周五再来上课的时候,画得好的同学就会有小惊喜。

11.外国美术史课程有感 篇十一

上完外国美术史,感受到国外众多画家流派的风格,深刻地感觉到,不能以好看不好看来评价画的好与坏。要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画家们的思想境界才可能对某个画家作出正确的判断。美术的起源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烙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的。在远古黝黑的岩洞中,人们用鲜艳的色彩把受伤的野牛刻在了岩壁上,美术在这里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生活现实的模仿和记录。美术在这一时刻就诞生了。沿着人类美术演进之路,我们回欣赏到雕镂在岩石上的丰产女神的婀娜;会在尼罗河的岸边见证古代绘画的辉煌;会在《厨娘》中感受巴洛克绘画的神采;会在《大宫女》里接受浪漫主义的熏染;会在《阿维农少女》的舞姿下唤醒沉睡的激情;还会在《记忆的永恒》里开启抽象思维的门......通过不同时代的作品欣赏,我们得以知晓艺术是如何开始、如何进行、如何发展,以及如何运用时代赋予的精神语言来演绎不同的艺术形式。而如此浩瀚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血脉,不仅展示了每个不同时代的艺术所特有的崇尚,更重要的是它传承了我们人类文化的根本精髓。它从人类童年时期的思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在这些世界大师当中我最喜欢的是文艺复兴三杰,他们各有所长,在不同的时候占据了不同的地位。说到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思想深邃、博学多才。比之文艺复兴时期中的任何一人,有更多的、领域更广的幻想。他怀着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奥秘,他把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熔于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可贵的是,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蒙娜丽莎》可谓是达芬奇的代表之作,而这一点在《蒙娜丽莎》 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实,他笔下的这一使人难忘的“微笑”已不是具体的佐贡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

12.关于教师观课的几点思考 篇十二

思考一:观课前应该准备什么?

一般教师在观课时边听、边看、边记、边思考, 授课教师教学思路是否清晰,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全凭自己去揣摩、理解。至于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是否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的每个环节依据哪些教育教学理念等深层次问题却难以把握。

第一, 观课教师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学习学科课程标准, 学习有关观课的理论和成功案例。只有不断地学习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成果, 才能树立正确的观课观念, 居高临下地观察课堂发生、发展过程, 从细微之处看到问题的本质, 从而使教师的素养得到发展, 专业得到提升。此外, 还要对授课内容有所了解, 该课例的“三维目标”有何要求, 有哪些教学活动, 要运用到哪些教学手段, 隐藏着哪些教学思想, 等等, 这样观课才能看得透彻。

第二, 确定观课主题。观课一定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有数据分析, 不能漫无边际、走马观花, 必须确定一两个问题, 把它上升为主题。观课主题来源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着教学进程, 解决这些问题是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需要, 也是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需要。问题有大有小, 有表面的, 也有实质的, 教学实践表明, 越是小问题越容易观察研究, 关键是能否把问题上升为主题, 并以此带动教师的课堂观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无论多么的细小, 它都蕴含着教育理念和授课教师的教学观念, “以小见大”, 通过研究小问题来达到发现大问题。

第三,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同学校的学生有差别, 同一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有差别, 同一班级的学生也有差别。因此, 我们要对上课的班级有所了解, 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基础如何?观课前尽可能进行一些了解, 增加观课的针对性及课后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思考二:观课中应关注什么?

教师观课, 仅仅观察授课教师的教材处理是否恰当、板书设计是否井然有序、教态是否自然大方、是否有讲练结合、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等表层的东西是不够的。当然, 观课的目的不同, 关注点有所侧重, 但有三个方面是要着重关注的。

第一, 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是如何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是怎样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 即“以学定教”的?另外要注意教师是否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转变, 重视揭示知识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是否善于利用课程资源,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遇到问题是否机智、敏锐, 并灵活恰当地处理;是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第二,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是否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是我们课堂观察的重要方向。 (1) 参与状态。观察教学活动是否面向全体, 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是否有独立思考、有同桌交流、有小组讨论, 甚至全班讨论。 (2) 思维状态。课堂教学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观察课堂不仅仅只看学生活动所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 学生学习时间充分, 不一定是有效参与教学, 关键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被真正调动起来, 思维的真正参与才是有效参与, 热热闹闹, 人云亦云那是表象。为此, 我们要观察学生获得知识是否经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 (下转第27页) (上接第25页) 动手实践、动口表达, 展开思维, 积极探索。能否敢于提出问题, 提出不同的思路和观点, 互动交流, 使思维能力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3) 情绪状态。观察学生注意力是否始终高度集中, 是否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动机。

第三, 关注师生交往情况。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 是师生平等对话、沟通交流、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因此要观察课堂氛围是否民主、平等, 教师怎样提问, 学生如何回答, 学生怎样提出质疑, 教师如何解疑, 师生怎样互动。注意教学评价是否有激励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师生情感交流是否真实流露, 和谐融洽, 是否实现教学相长, 共同发展。

思考三:观课后该研究些什么?

观课结束后, 要及时整理和分析观课记录, 发挥教研组的力量, 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进行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求尽善尽美, 结构完整、严谨、完美的课不一定是好课, 有问题, 有缺憾的课未必不是好课。要改变传统的评课方式, “以教论教”, 只见教师不见学生, 或“就事论事”, 零散地对教学几个环节的处理方法作肯定或建议。应根据授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 或者是根据观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就事论理”, 给教师带来教学理念上的收获和教学规律上的把握。

13.美术观课有感 篇十三

最近有幸参加了2013年浙江省中小学美术(书法)教师培训班,期间在培训的承办方杭州市留下小学进行了参观考察。其实,工作几年来有幸参观的学校不少,杭州市留下小学确实是让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一所学校。这不仅是学校把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和在学校中的结合,更让我深感钦佩的是学校把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作为得以传承的责任,所以无论是本地乡土民间文化还是学校社团文化建设都做的扎实有效,起码在学校社团文化中体现出的厚重是一般学校所没有的或者说是缺少的。

在参观杭州留下小学的校园文化中,让我感觉到学生在校园中的主体做到了最大化的呈现,就像一个放大镜一样,把学生的一切在校活动进行了放大:学校门口刻在的大石上的校名是学生亲手写的书法,学校的宣传册是学生徒手亲手绘制的,在学校的文化墙上也都是学生活动的身影,尤其是美术作品的展示更是学生的天下,可见杭州留下小学所具有的那份来自学生中的那份自信和独特的眼光。

学校现在的社团文化可谓大同小异,在杭州留下小学美术这一块中,最让我们参观的老师感到震撼的是杭州留下小学的美术课堂作业的展示,一个个走廊和一面面整体的墙都展示着学生的美术课堂作业,正是这样的课堂作业彰显着学校在整体的美术教育的成果,让人感到“实在”和“真实”,在我们美术老师眼里反而更来的“真实可靠”,也体现了美术老师们的“用心良苦”。

14.美术观课有感 篇十四

永城市第六小学周美丽

抛却平日教学的繁杂事务,迎来难得的休闲假期。身边没有了孩子们的吵闹,一下子变得清闲起来,却略微感觉有些不适应。于是静下心来,重又拿起自己的专业,偶尔来翻翻教学杂志,看看教学实录,反思一下教学的得失,权衡一下教学的有效程度。

由于不经常读理论书籍了,最初拿到此书时,将它等同于一般的理论书——深涩的概念,深奥的理论,玩的是文字游戏。要是没有学校布置的作业,它绝对是我家的“藏”书之一。

之后两个星期,陆陆续续翻看了几页,隐约感觉此书有“内容”、“与众不同”。书还没有看完,主要认真挑看了“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一章与郭初阳老师上的《愚公移山》、窦桂梅上的《晏子使楚》,但我已经有醍醐灌顶之感,经王教授一点拨,一评议,我对怎样的课才是好课,怎样教学才是教对了内容,怎样理解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问题均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确实,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教学改革中,王教授无疑给了我们一条通向“罗马”的大路。王荣生教授主张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他的这一观点,对我的教学观念的改变是有很大影响的,他让我的一些不太成熟、左右摇摆的想法得到了支持,也让我对自己、对教学更有了信心。十几年的教学经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直努力找寻、学习、实践所谓的更有效更新颖的教学方法。

公开教学中,为使课堂闪现“亮点”,常会选择那些利于某种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学内容,使课更具可听性。方法的选择是第一位的,至于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前后教学内容的衔接是否自然等在听课者眼里基本上看不出来的,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平时的课堂上,每课的教学内容无非是“学好单词;掌握词语;熟悉句型;懂得„„” 听说认读单词、理解识记短语、理解会说常用句型等,这一些隐性的教学内容被我们或忽视、或无序地教学着。今天是能够听懂会说句型,明天还是能够听懂会说句型。从来都不知道可以通过“依据提示语读好对话、依据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语气、根据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感受、童话故事可根据角色改变

声音”这些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甚至有老师可能没有真正意义上地指导学生读好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等。光从方法入手,而没有好好选择内容。穷尽其方法,收效却甚微!就像王教授所说:“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扬。然而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我对今后的努力方向更为明确了。

英语教学与语文教学都是学语言,有很多都是相通的。王荣生教授在书中提出了一堂语文“好课”的最低标准、较低标准、较高标准和理想标准。语文课“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具体有3点,(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语文课“好课”的较低标准是“教学内容正确”,具体有两点,(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语文课“好课”的较高标准是“教学内容的现实化”,具体有两点,(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语文课“好课”的理想标准是“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具体有两点,(8)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9)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王荣生教授以为,“在一味强调教学方法精巧和教师风采精美的余威下,怎么强调课程与教学内容都不过分。如果熊掌与鱼不可兼得,宁可抓取教学内容”、“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语文教学的课堂形态应该走向相对地宽松乃至有节制的随意。过于精巧的、讲究一分钟一分钟“流程”的、教师一口美辞假声抒情的、一举一腔分明比表演还像表演的语文课,也许应该被看成变了态的语文课”。王教授提出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将促使“好课”的形态改变,有助于语文教学回归根本。

书中还建议“语文教师重点关注两个关节:第一,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的关节。第二,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关节”。因为如果用功用错了地方,刻苦刻错了地方,这非但无益,而且往往有害。“反思自己想教与实际所教之间的关节,审议自己所教与学生实际所学之间的关节,反思和审议自己想教、所教、学生所学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节,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校本教研的主题,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对我们的教学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样,王教授的这些理论也适用于英语教学,我读后是受益颇多。

15.美术观课有感 篇十五

那么, 在体育课堂上, 如何实施观课议课, 如何提高课堂效益, 如何打造团队优质高效课堂呢?下面根据自己的实践活动谈几点认识。

观课前“心中有数”

不打无准备之仗。观课前一定要“备好课”。一是研读《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 》, 熟悉国家对高中学生知识、身体、技能、健康等方面的要求, 进一步明确观课的目的性。同时, 还要自觉主动地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二是了解教情与学情。向执教教师、学生了解教与学的基本情况, 知道教师的平时教学情况, 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熟悉学生的学习状况、所学教材、身体素质及基本技能。三是掌握观课要点。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其中一条是“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正确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精神主要看4点”。一看体育课符不符合体育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 有些体育课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 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如有的把围棋、象棋、吹肥皂泡等引入教材;有的用硬纸板制成预构件, 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去组装房子、汽车;有的把尿素袋开发成“时装”, 让学生在上课时学走时装步, 等等。这些做法既学不到什么体育的知识、技能, 也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背离了体育学科的性质。二看体育课是否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主要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学习心理的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 体育课只有认真遵循上述规律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 身心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 而主要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与构建体育知识、技能。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体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标志。三看体育课是不是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改革应结合学校自己的场地器材、师资特点、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来进行。对外来的经验, 必须从实际出发,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加以借鉴, 不能生搬硬套, 警惕“追风”、做表面文章和搞形式主义的倾向。掌握了这些要点, 就为我们观课提供了理论基础。四是制作观察量表。在确立了观察重点后, 设计合适的观察量表, 是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观察量表设计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 便于速记、反思,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要深入思考各观察点最需要思量的问题、要素, 力求特色, 突出创新。

观课中“摆正位置”

观课议课是一种课例研讨活动, 是教研组磨练课堂、打造课堂、实现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其根本目的就是以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心态去应对课堂教学改革, 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引导团队的教育行为方式,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文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三点。一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观课。无论是哪种课型的课, 执教教师必然都经过精心的准备, 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亮点或是自己平时没有想到、注意到的事。因此, 诚心、虚心、专心、细心, 客观真实地观察、记录课堂现象成为至关重要的细节行为。二是观课重点要突出。课堂上, 体育教师应聚焦课堂问题、课堂病态、课堂细节, 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走进课堂, 研究教学。“以学定教”是观课议课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师要学会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审视教师的“教”, 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 让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同时, 还要学会简单易行的记录课堂现象的技巧, 学会归纳、整理、分析课堂信息的方法, 学会专业推断的技能, 学会客观评价课堂教学的策略。三是切实做到看、听、记、思有机结合。在观课过程中, 观课者要时刻观察教师、学生的活动, 仔细听教师的语言引导, 记录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思考如果自己是执教教师会怎么处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或突发事件。

议课时“直面问题”

观课议课最困难的地方就是直接面对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执教教师要摆正心态, 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也不能害怕别人对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当前, 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教得很苦, 学生学得很累, 昏昏欲睡, 课堂气氛沉闷, 大多数学生未能进入学习状态, 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语文教学形式化、低效化现象严重。本文主要从注重导入艺术、讲求提问技巧、精心设计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等三个

方面来阐述如何构建有效的中职语文课堂。—

一、注重导入艺术是构建有效课堂的保证中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职动, 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 增加课堂语的艺术魅力, 营造宽松学习气氛, 把学生的注意◎文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 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许宏课探寻的目标。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相堂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活学教生的思维, 引起他们的注意,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学生身临其境, 让文中的景物、情感融入他们内的心世界, 受到情感熏陶。探

导入的设计有多种方法, 如讲故事、背诗词、究听音乐、欣赏图画、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与造情境, 等等。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课时, 我实先设计了一个小小的知识竞赛——诗歌接龙。我践说上句, 要求学生接下句, 对接得好的同学给予

表扬。我说“桃花潭水深千尺”, 学生接“不及汪沦送我情”, 我说“海内存知己”, 学生接“天涯

往往就在大家的讨论过程中, 我们的教学水平、综合素质得到很快的提高。如今年5月我们学校举行了观课议课活动, 体育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刘老师执教课, 教学内容是手球。刘老师不是学手球专业的, 但是他却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 不断挑战自己, 课上得非常成功。课后会议上, 刘老师重点说出了本节课获得成功的地方, 目标的达成情况, 存在的问题或困惑。观察者分别从自己承担的观察视角, 依据搜集到的有价值课堂信息, 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议, 结合记录的课堂现象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点评议论课堂亮点及存在的“课堂教学病态”, 一方面提炼教学经验, 另一方面针对“病态教学”开出“药方”, 提出课堂改进建议, 与执教教师及教研组成员进行平等对话;教研组各成员对每位观察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广泛地交流, 探讨出了问题解决的办法, 达成了共识。同时, 通过对诸多课堂现象的定性定量分析, 归纳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有本质性、普遍性的问题, 并形成校本研究课题, 进行共同探讨, 合作攻关, 最终解决课堂问题。

活动后“自我反思”

观课议课改变着教师日常化的教研方式, 改变着对待若比邻”, 我说“劝君更进一杯酒”, 学生接“西

出阳关无故人”……然后, 我又问这些诗句是表改达什么感情的, 学生很容易就知道这些都是表达善离康桥情》别。意这的种, 恰水到到好渠处成的地导引入出既了加徐深志了摩学的生《对再古别诗教的印象了这首诗, , 课堂成效显著也激活了课堂, 。学生以极高的兴趣学习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课堂导入要努力创设适艺应情文境本进教行学教的学, 情就境会设激置。发如学果生教的师浓能厚选学择习适兴当趣, 的

术收到课堂教学的奇效。教梁衡的《壶口瀑布》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 我先展示多幅壶口瀑布的图片, 并播放雄壮的背景音乐《黄河颂》乐章, 让学生欣赏, 来激发学生胸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以构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 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建听觉生的心、扉视。紧接着水到渠成地引入导觉上给学生以深层的冲击, 语不:同学们断叩击学, 有说起“瀑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常”的飞瀑常会想, 想起“崖口悬瀑流起“飞流起直下三千, 效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那么位于我们中华民族母课无数的心灵呢?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文章来领亲河上的壶口瀑布有怎样的气势呢?又何以征服堂样的导入使全体学生的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的魅力情绪受到了极大的感。染这,

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同事的态度以及种种教育教学的策略;教研组成员在不断地学习, 交流、合作与竞争中, 共同进步和发展, 形成教师个人与教研组团队协调和谐发展的共生机制。

观课议课活动之后, 每位体育教师都应该深入反思。执教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反思自己的得与失, 反思教研组各成员提出的问题, 反思团队提出的整改建议, 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观察者要把自己当成局内人而不是局外人, 在探讨过程中, 多用“假如你来教”与“假如我来教”这种话语结构;在观察别人课堂的同时, 要不断反思自己课堂及行为, 真正实现“走进别人的课堂, 观议别人的课堂;观议别人的课堂, 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 改进自己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 提升大家的课堂。”

总之, 观课议课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的问题, 它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 需要教学经验的积淀。在这个过程中, 只要用心去“观”了, 深入去“议”了, 认真去反思了, 就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上一篇:第一学期教育科研工作计划下一篇:教师招聘个人自传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