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心得体会

2024-07-12

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心得体会(共2篇)

1.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心得体会 篇一

镇江达优教育培训中心

达优教育高效教学方略

一、教师要求

1、教师的备课要进行系统的转型

① 由原来的备教材、备教法转移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情、备学法、备家长的过程有效的转变;其中备学情指的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② 由原来单一的备教材、备教法转移到紧扣学生辅导进程,做大量的习题的过程进行转变;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才能举一反三,才能有效应对学生的问题。

③ 由单一的教什么备什么转移到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就能备什么;小学的老师要熟悉1-6年级的全部教材。

2、集体研究式教学,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培养新人 ① “四定二有”: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有计划、有记录

② 流程安排:中心发言人谈框架思路-----组内教师补充、异议----修改教案----试听课(中心发言人上)----修改---组内交流课----上课

③ 新教师模拟课、组内交流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定期开展;

3、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① 讲练结合,以学生做和练习为主,实行目标教学;

② 实行指导教师制度,避免满堂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③ 培优和转差相结合,树立课堂教学是转差的主渠道的思想;关注差生,培养好生; ④ 课堂练习要有梯度,符合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基础题---提高题-----思考题(奥数题)⑤ 考试试卷务必遵循梯度形式,基础题---提高题-----思考题(奥数题)

4、辅导的要求

① 晚辅导不能走单一的辅导学生作业的形式,要有所创新 ② 辅导流程,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当天知识的梳理----然后学生回顾知识后处理当天的作业-----老师巡视,解决孩子作业中的问题----检查学生作业,从质和量上来解决;-----做完作业的学生预习;

③ 预习第二天的知识是晚辅导的核心内容,老师要给出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预习,避免学生预习的盲目;

二、学生的要求

(一)课前

1、学生提前到校后,统一在教室内处理当天的作业,不得到处乱跑,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更重要的是浪费了有效的时间;

2、学生到校后务必进行登记,学生签到;值班老师巡视,不得出现学生随意乱跑的现象。

(二)课中

1、教师点名,确认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时到班;发现学生没有到位,应及时通知学校以及家长,问明原因。

2、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务必巡视,不得在固定地点就做,或者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及 镇江达优教育培训中心

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行为进行监控;避免学生坐堂旷课的行为。

3、要用眼神、行动不断的鼓励学生,要亲近学生,不得讽刺挖苦打击学生。

4、对学生坐姿不端正,书写不规范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从细节入手,否则学生形成了习惯,就难以改变了。

5、对学习差、品行差的学生,更要予以高度的关爱,这些学生没有自信的,心理满足感很低,只要我们关爱他们,发自内心的爱渗透他们,只有尊重他们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他们才能从思想上接受我们,才能从行动上去改变他们,要有耐心,宁愿失败19次,也要进行第20次的努力。

6、适当的活动和游戏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外能喜欢学校的因素,所以老师务必偶尔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动性。游戏和活动要准备充分,哪怕是一个谜语,一个小的绕口令都能让孩子开心。

(三)课后

1、下课要全体学生起立,就像上课的时候一样,只有让学生感受我们专业,感受我们像个学校的样子,才能让学生把我们当老师一样尊重;

2、下课不要急于返回办公室,要找准时机和学生沟通交流,侃大山,聊家长,甚至是吹牛皮,都是接近孩子的方式,让孩子感觉老师在生活中值得亲近;

3、每周要给孩子打一个电话,询问学习情况,也可以问问生活,关心关注孩子,得到的回报就是孩子思想的改变,成绩的进步,让你得到的成就感。

4、关心孩子的同时不要忘记关心孩子的家长,这个非常重要,每次孩子来接学生的时候,要和家长沟通交流,要让家长知道我们为他的孩子做了哪些工作,否则家长不了解,不明白,就会家长误会,老师委屈,其实是自己没有做好。

5、把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都要当做对我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检验的试金石,要把他们当做最可爱的人;特别是那些不讲道理的家长,更是最可爱的人,望子成龙之心人人都要,为什么不能做的更好,让他们理解呢?

达优教育培训中心

2.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思维品质,有效提升,教学方略

思维品质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 如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等。相关调查显示,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发展思维品质, 乃是目前小学教师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下面试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一课为例, 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主体性教学方略, 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一、静待花开———挑起思维品质主体性培养的“序曲”

英国教育家迪恩斯认为:“在数学教学中, 学生应该依靠自己的经验, 而不是依靠教师的经验。”所以, 课堂学习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向他们提供有数学思维含量的活动机会, 引领他们主动介入数学学习的过程, 以此挑起学生的思维经验, 使思考在活动中深入。

【课例回放】首先我以提问的方式直奔主题, 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相关思考。如: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看了课题, 你想了解些什么?接着让学生拼摆图形, 并进行相关思考。如:课前老师请大家用8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去拼一个长方形, 并有序记录结果, 我们来作个交流。交流:你是怎样拼摆的, 说说你的拼摆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 课件依次出示相关图形和算式, 并形成表格)

师 (质疑) :那可不可以一行摆5个?为什么?

生:每行摆5个, 摆不成长方形, 没有哪个数乘5等于8。

师:8不能由若干个5来组成, 它会有余数。 (图形演示)

紧接着引导观察, 如:仔细观察这样的一些数, 与8有着怎样的关系?

预测学生的回答:1、2、4、8这些数都是8的因数, 而8是它们的倍数。

师 (质疑) :要想成为8的因数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师 (评价) :同学们很有迁移能力, 原来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回顾此段, 我尝试着让学生通过摆小正方形的活动, 从直观和具体的活动中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这既是复习铺垫又自然引入新课。而在交流中, 我特意提醒学生思考:“有没有每行摆5个的拼法?”让学生体会到“以5为单位量, 不能合成8”, 5就不是8的因数。这样的编排思路, 既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也能使学生对于“倍数和因数”的产生有一个丰富而直观的认知基础。

这样静中有动的思维过程, 能让模糊的经验变得清晰起来, 让片面的问题变得完善起来, 让零散的知识变得结构化起来, 引领着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促使着经验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基于此, 数学活动经验才能得到新的发展, 学习也才会出现“静待彼岸, 陌上花开”的美丽意境。

二、静展花艳———凸显思维品质主体性培养的“内核”

“内核”寻其解释为“最主要的中心部分”。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处于知识结构中最重要的位置, 它富有再生和迁移的意义, 是赖以支持其他知识点的知识。所以, 教师要将数量众多的一般性知识“聚焦、固着”在相关的核心知识上, 围绕核心知识进行深加工、精安排, 从而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自身的学习感悟, 以此凸显数学核心知识的引领价值, 从而提升学生敏捷的思维品质。

【课例回放】当学生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之后, 笔者就着手系统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我首先让学生寻找30的因数, 并展示了其中三位学生的作品。如下:

让学生通过展示、评议, 形成思辩的过程。在此其间, 我便质疑:三位同学在找因数时, 都不约而同地借助了一个什么方法?顺势引出用乘法或除法算式来帮助思考。紧接着, 进行比较分析。

师:观察这张表, 三栏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

生1:它们都是有序思考的, 都是从1开始找的。

生2:都是根据算式一对一对地找因数。

师:那又有何区别呢?

生1:小张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的, 小云则是一对一对写的。

师 (质疑) :就写的过程看, 哪一种更好一些?

生1:我觉得小云的好, 她一对对找比较准确、简洁。

生2:我也觉得是小云的好, 一个算式写两个因数的话就不会遗漏了。

(此时, 班中有半数的学生表示赞同)

但没等我提问, 第3个学生立即质疑道:老师, 我觉得她的写法虽然感觉挺好, 但不是最好的。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有很多个的话, 就会显得有些乱。

师:经过你们的评析有什么新的想法?

生3:我认为小张的写法好些, 虽然看上去小云的思维方式占了上风, 但小张这种写法体现了有序的思考, 其实她刚才也是根据除法算式一对对找的, 只是写的时候从1开始排列, 按从小到大顺序写的。我认为:这样的书写过程就显得比较清楚, 值得推荐。

(一语惊人, 全班顿时鼓起掌表示同意, 自然的表情融入, 也令实践体验变得更为深刻)

随后, 我总结道:是的, 从数学的角度看, 按顺序写比较有序而清晰。

三、静留花香———提升思维品质主体性培养的价值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体验及本质的逐步深化过程。它建基于学生的“生活化经验”, 发展于学生的“过程性探究”, 最终提升于学生的“建构性理解”。如此的经历, 可把冰冷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其鲜活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学生体验过程、感悟知识, 继而经历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思维品质的成长。

【课例回放】

1.认识“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

出示:以5×2=10为例, 你能完整地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吗?

生:5是10的因数, 2也是10的因数;10是5的倍数, 10也是2的倍数。

再出示:40÷4=10, 同桌互相说说。

2.内化相互依存关系。

师:根据“10是40的因数”, 你能推想到什么?

生:反过来, “40就是10的倍数”。

师:根据“10是5的倍数”, 你又能推想到些什么?

生:反过来, “5就是10的因数”。

质疑:观察两句话, 有没有更深的体会?

指出:10当指向40时, 它是40的因数;当指向5时, 又是5的倍数。那10这个数到底是因数还是倍数, 这个身份是固定的吗? (概括相互依存关系)

3.认识倍数和因数的特点。

回顾因数和倍数的例子, 用韦恩图表示。 (图略)

4.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略)

有了前段知识经验的积累, 此段中的自主梳理, 则是知识经验的一个深化和发展, 是感性经验提升到理性的理解, 是实现师生间共同成长的教学历程。

上一篇:关于开展2011年度医疗机构校验的通知下一篇:低成本的风景园林设计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