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精选14篇)
1.中国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 篇一
16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发布了《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11-2012》。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作为先进的零售经营模式,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开展连锁百强排名以来,百强规模从2001年的1620亿到2011年的1.65万亿,十年间持续高速增长,翻了9倍多。然而,2011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2012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连锁零售企业普遍出现明显的销售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现象,同时人工和房租等成本继续大幅上涨,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多家企业爆出盈利警告,开店速度明显减缓,资本市场也频频跳水。而另一方面,受物价上涨和对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影响,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意愿减弱,表现出各种业态的来客数减少。而与此同时,网络零售等新兴零售模式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传统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受到冲击。而由于早前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商业地产过度开发,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监管,造成网点的不合理分布和恶性竞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合理布局。
在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连锁零售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客观上要求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寻求新的经营模式,进行业态创新,挖掘新的增长点。例如,百货业开始自采自营探索,寻求经营模式的转变;超市积极发展自有品牌;便利店延伸服务内容;家电专业店加速渠道下沉等。如何在经济整体呈现下行的趋势下实现增长,是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2年初所进行的行业调查,共获得177家有效企业样本和150个典型店铺样本,同时走访大量企业,访谈企业高层,于2012年5月发布2011年中国连锁企业百强。结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德勤的行业研究观点,对过去一年中国零售业的整体环境和主要业态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双方联合发布此报告。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 2011-2012 》
中国连锁零售业近期政策变化及影响:增值税改革利于零售企业税负优化;刷卡手续费率降低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新刺激消费政策出台拉动内需市;预付卡监管加强或将影响企业现金流;促销服务费管理力度加大以协调零供关系。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成本上升不可避免。2011年连锁零售企业人工费用上涨26%,租金成本上升10%。2011-2015年将是门店租赁到期的高峰时期。
二、销售增幅减缓。高通货膨胀抑制消费意愿;网络零售冲击传统零售;监管加强(限制购物卡发售)。
三、商业地产过热。重复建设;扩张超过消费水平增长;管理能力欠缺。
四、效率有待提升。促销常态化;成本控制有待提升。
中国连锁零售业发展趋势:
一、业态创新初显成效。网络零售售是现有渠道的补充还是新增长点和必争之地?
二、并购整合方兴未艾。国内并购重区域,外资并购重市场,海外并购重品牌。
三、转变经营模式势在必行。转向自主经营模式,选择性地发展自有品牌。
四、消费者变化推动行业转变。食品消费安全观、自身价值观体现、媒体与科技应用。
五、供应链进化提升效率。
六、渠道下沉步伐加快。
大型超市及超市企业经营情况:通过开发自有品牌提升利润空间;扩大生鲜规模;调整盈利模式;区域性企业战略选择明显分化。
大型超市及超市企业经营情况
企业的销售额增幅远高于门店数量、营业面积以及员工数量的增幅,企业单店经营明显提升。
2011年员工工资总额有较大增幅,单位人工成本的上升及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人工成本和房租成为企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百货企业经营情况:百货业格局生变;购物中心迅速发展,特别在二、三线城市;自采自营提升利润空间。
百货企业经营情况
便利店企业经营情况:同质化经营不利于业态长期发展;缺乏物流优势;外资加快布局;拓展延伸服务。
便利店企业经营情况
家电零售经营情况:区域竞争升级;销售增幅回落;网络渠道兴起;企业信息化需求增强。
家电零售经营情况
2.中国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 篇二
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跨国经营已经成为高度社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通过跨国经营能形成高效国际分工、国际经济大融合;使新技术有效发挥、资本合理流动。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市场疲软、生产经营困难,鼓励支持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从事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可有效缓解供需矛盾,提升中国经济实力。但是多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诸多缺陷,一直困扰着境外经营及投资。因而必须充分认识中国中小企业特点,正视其跨国经营现状与存在问题,实行政府、银行和企业相互配合,责任明确,以边际产业扩展等理论为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境外经营法律法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实践中总结,实践中发展,才有可能使中国的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发挥强大作用,成为国民经济的主渠道,甚至成为国际经济社会的一只强大的力量。
二、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现状
(一)跨国经营特点
所谓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世界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贸易为目标,进行海外投资经营的一切活动[1],最早可以追溯到17 世纪在印度及远东进行掠夺贸易的殖民地公司[2]。其基本特征正如约翰·费耶维舍(John Fayerweather)教授认为的“跨国经营要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跨国经营的主体是跨国公司,所谓的跨国公司正如列宁所言,就是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并在一个以上国家拥有或控制从事增值的企业,该企业无论是公营、私营还是混营,都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所有权结合在一起,并相互影响,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3]。
随着中国对外改革开放及涉外经济的探索发展,中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也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4]。自从2002年6 月29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后,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才获得了一个大的发展。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截至2009 年9 月底,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测算,非金融类中小企业1 023.1 万户,超过企业的90%。在境外投资设立海外企业6 805 家。这些企业吸纳就业劳动力1.2 亿,提供78%的就业机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已占全国的60%和40%,在出口总额中其贡献率达60%以上。从跨国经营项目来看,20 世纪90 年代中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是贸易经营,当今已经发展到化工、家电、交通、医疗、服装、纺织、旅游等各行各业,经营形式包括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工程承包及技术咨询等[5]。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势头强劲,出口年增长速度为17.4%,远远高于全球平均增幅。涌现出了许多开拓国际市场的典范,如海尔集团、东方集团、TCL集团等,不远的将来中小企业会成为外贸出口跨国经营主力军。
(二)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优势
1.速度快优势
中国的中小企业确定经营战略是以由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政府干预较少,高效灵活。之所以政府干预少,是由中小企业的性质决定的。一方面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规模小、资金有限、产品单一,政府干预热情不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产权明晰、体制灵活、经营自主,无需政府干预。从而使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决策速度快、成本低,具有很大的经济优势;其次是中小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创新管理模式上具有很大的速度优势。相对于国有大企业的机构臃肿、管理教条、市场迟钝,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发挥上述两大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很好的销售业绩,这也是中国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优势所在[6]。
2.成本低优势
中国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在产品开发上,还是在售后服务上,都能够动态利用和发挥各类比较优势,获得低成本,从而以更低的产品价格、更好的服务吸引消费者。这些企业一旦进行跨国经营,就会将传统的低成本优势进行优化,容易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服装、玩具等出口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政策宽松优势
2008 年美国经济危机以来,市场需求疲弱。尤其占中国工业总产值60%以上的中小企业,面临困境不可忽视。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包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办法》、《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明确在专项资金支持、外汇留成、境外企业产品进口等方面,优先支持中小企业。大力改善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环境,在科技创新、质量认证、专利申报等方面继续完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服务体系,确保中国中小企业在激烈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宽松政策优势利于提高中国中小企业境外经营高级生产要素(资本与技术)的生成能力。
三、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存在问题
(一)国际化战略缺失、政策法规滞后
目前能有效调整中国中小企业境外经营政策法规较少。已有政策法规颁布时间较早,在调整境外投资的手段和覆盖范围上都不适应当前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需要。于是相对于国外的百年企业,中国中小企业在规划人才培养、产品开发、销售战略等方面比较粗放随意,对跨国经营信心不足。由于国际化战略缺失、政策指导不够,法规修订滞后,导致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盲目,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输入输出比例失调[7],税收征管混乱。
(二)国际化人才匮乏、国际商务知识不足
中国中小企业相对于国有大型企业,缺乏国际贸易与务实的专门人才,导致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对东道国的金融政策、外汇管理、劳务法规、税收等认识不足,难以制定防范经营风险措施,往往使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遭受经济损失和不平等的待遇。
(三)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弱
中国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度低,很难申请银行贷款。其工业资本和境内银行金融资本难以融通,导致中国中小企业通过各种工具在国际市场及股市等筹措资金困难。资金不足,致使中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中困难重重。由于抗风险能力差,中小企业在制定对外经营策略时,往往回避不确定因素的长期目标,侧重短平快项目,虽然获得了短期收益,规避了风险,但由于缺乏长期目标,往往会失去把握未来市场的机遇,企业发展后劲不足[8]。
(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企业竞争力不足
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足10%,处于从属地位,且大部分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附加值低,往往会带来国际贸易如环保等一系列问题。中小企业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成本高,运行效率低,在跨国经营中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与措施
(一)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政府要能放下架子抓协调,以服务姿态做好职能工作,积极营造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宽松环境;出台一系列中小企业的产业导向、外汇金融等优惠政策;加快和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规范;通过税收、就业等鼓励更多中小企业走出去;加强管理和引导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支持中小企业出国考察、产品参展、技术交流、质量认证、技术培训等;逐步完善中小企业对外经营资金运作、风险规避措施,确保中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公平环境。
(二)完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融资政策
信用度高的企业容易筹措资金,所以作为中小企业要依法建账,依法执行财会准则,依法开展经营及融资活动,树立良好信用观念。作为政府应在相关政策及金融立法上,加大对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目前各级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专项基金,就是支持金融资金流向外向型中小企业举措。政府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国有商业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置,支持中小企业证券市场融资,积极促进银行企业的深度合作。
(三)建设跨国经营法律体系
中国应制定一部《境外直接投资法》,规定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投资主体、审批程序、投资形式等;建立跨国经营管理机构或委员会,对海外企业宏观管理;优化境外投资地区和产业结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构建国际化人才战略
3.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分析 篇三
[关键词] 中国中小企业 产品增值要素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制造业 服务业
目前有关国际化经营的传统理论多以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特殊性。中小企业并非大企业的小型版,它们以其特有的优势已经融入国际市场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试图探讨中国中小企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走上适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经营道路。
一、企业优势衡量标准
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其产品的优势,企业竞争优势可以最直接地反映在为产品增加价值的能力上。因此产品增值要素可以作为衡量企业竞争优势的标准,产品增值要素优势越多,企业竞争优势就越强。产品增值要素是能为产品增加价值的各种能力集合,主要包括技术、人才、劳动力、自然资源的生产要素(含开发设计环节);国际分销渠道和国际消费者需求偏好信息方面的市场要素;以及包括流程工序、经营理念在内的管理经营要素等。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还有很多,但都要通过以上要素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
二、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主要困难及问题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历程短,国际化经验不足,国际化经营方式主要停留在采取间接出口和OEM的契约国际化经营形式上。从企业使用的竞争优势来看,则主要集中在利用基础要素中的非熟练劳动力上,依靠成本优势打价格战面对国际竞争,对于高阶段的国际化经营方式涉及很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产品构成缺乏高等要素,竞争优势不突出,利润空间低。
2.产品构成缺乏特殊要素导致产品缺少差异性,可替代性大、市场占有不足是中国产品缺少品牌的主要原因,由此也导致了低价竞销,进而形成恶性竞争。
3.缺乏对国际化经营认识,不能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国际化经营方式,甚至不少人认为中小企业只有成长为大企业才能进入高阶段的国际化经营,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至今仍停留在贸易方式和契约方式的初级阶段等。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中小企业应当挖掘、发挥特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进行国际化经营。
三、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选择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区别不在于高等特殊要素的多少有无方面,而在于增值要素的拥有的结构上,企业家精神、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等等都是中小企业宝贵的财富,正是由于这种结构性的差别,才使得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不再正面交锋,而是转向合作与共存。据茹特(Root Franklin R.)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划分,企业国际扩展可选择利用贸易式进入、契约式进入和投资式进入等三类模式,从事制造业、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可依据自身增值要素优势,而采取不同的国际化经营道路。
1.处于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
(1)传统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国际化
①渐进式的贸易国际化选择。作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中小企业在纺织品和轻工产品等行业在国际上具有的比较优势,主要源于劳动力要素优势,因此可以大力发展国际化经营。制造业中小企业选择贸易方式国际化是基于产业特征的考虑。纺织品、轻工产品的生产线较短,不满足按增值要素分工的要求,不适合进行契约式国际化和投资国际化。并且中国凭借丰裕的劳动力资源占有产品生产增值要素的主要环节,由此控制所有生产增值环节,走渐进式贸易国际化道路就成为了这类企业的选择,即遵循间接出口、直接出口、设立海外营销子公司的顺序发展。
②通过延长价值链增强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明显集中在劳动力资源上,但从中小企业的贸易条件恶化可以看出其经营劳动密集型低级产品却普遍缺乏竞争力。这主要因为当较少企业凭借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时可以受益,但多数企业共有这一比较优势时,竞争优势就不明显了,进而导致贸易条件就会持续恶化,产生“合成谬误”(尹翔硕等)。因此,要提高产品利润率,就要向两端延长价值链,进军高利润环节。具体而言,中小出口企业在充分利用劳动力这一基础要素的基础上,还应从长远考虑,发展企业“两翼”,即创新和市场渠道,从而达到延长价值链,占据设计和销售两大增值环节。这两个环节分列在价值链的两端,它们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产品创新有利于开拓市场,而市场上的信息反馈又为产品创新设计提供了思路。一旦这两个环节紧密的链接在一起,价值链就能够首尾相连,形成循环价值链,企业的能力也就随着价值链的循环而相应提高,形成盘山路式的盘旋上升。
③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市场要素。中小企业在创新和市场渠道方面是否具有优势,主要不在于企业规模,而是要看企业对相关增值要素的把握。创新取决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和改善产品的技术,中小企业虽然在R&D方面与大企业存在很大差距,但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相对比较优势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其中包含开发满足小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而获得竞争优势。英国经济学家拉奥的“适用性技术优势”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创新出一种独有优势,是源于技术变动性的本质。他认为技术变动性使企业能够在适当的范围内对技术加以改革,以适应当地条件,从而使技术本身得到发展和提高。所以出于生存的考虑,中小企业在小规模技术和适用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其优势来源在于市场要素:利基市场的选择(小规模技术理论)和顾客的需求信息(适用性技术优势)。市场渠道属于市场要素的范畴,华人在世界具有广泛的分布,这是企业可以利用的相对优势。另外,企业集群对其成员的网络有重要作用,网络共享、经验人员的流动和产业国际化带动都将有利于成员的市场要素优势增强。
(2)新兴技术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国际化
从新兴技术产业看,产业价值链长、产品增值环节多,各环节所需的主要增值要素也不同,容易形成依据增值要素优势的国际分工。但核心设计技术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手中,中国中小企业主要通过契约方式承接外包的劳动力密集工程,依然依据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其主要方式是OEM。国内不少学者认为我国应当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因为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时资本积累的速度将远高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增加的速度,要素禀赋结构将得到较快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将由相对稀缺的要素逐渐变得丰富,资本的价格也会由相对昂贵逐渐变得便宜。由此,随着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一个经济的产业技术结构也会自然而然地升级。比较优势得以发挥的条件是,需要一个竞争的市场体系,包括一个灵活有效的金融市场、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和一个发育良好的产品市场。由于以下的两个原因,落后经济遵循比较优势能够赶上发达经济:资本积累率更高;技术变迁速度更快(林毅夫, 2003)。
对成立不久的中小企业来说,要完成资金和管理经验的积累,贴牌生产是一个较好的选择。首先,中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其次,这些企业在创新、研发、管理等方面缺乏经验和技术。因而这些企业暂不适合于走自创品牌之路,而应该利用OEM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先使企业存活。
但对于做OEM的企业,必须明确OEM的弊端和从事OEM的目的。企业通过OEM进行国际化经营,只占据价值链中的加工制造环节,因此也只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另外长期从事OEM意味着放弃自主品牌,并且对于比较优势战略向来存在学术争议(“合成谬误”,尹翔硕等)。因此,中小企业做OEM的目的应当界定为积累基础资金和生产标准化。一旦具有了发展基础资金和标准化的生产能力,企业就应当考虑两种发展出路:一是转入渐进贸易国际化道路,二是既做品牌又做OEM的“两条腿走路”战略,从OEM地位升级到自主设计制造商(ODM)乃至自主品牌制造商 (OBM)。
2.处于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
当今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业的国际化具有很大优势,在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形势下,外国投资者已进入中国的服务业市场,同时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也需要服务业的海外扩张来支持;另外,服务业的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低,可以避开中国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劣势,又能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1)具有特殊生产要素优势的服务业中小企业国际化
具有民族特色优势的中小企业,如传统中医药、气功保健、烹调餐饮、园林、工艺品等,其产品大多富含国家文化思想,相当于拥有无形资产特殊要素,可以选择许可经营的国际化方式。而中小企业要想许可经营,就应当多考虑在产品中加入国家文化特色,创出中国品牌,从而以国际化方式将母国思想理念传播出去。
(2)高等要素密集型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国际化
高科技服务业的中小企业的资金、劳动力、土地等基础要素的需求很低,主要依据高等要素和特殊要素的比较优势进行竞争。然而许多高等要素和特殊要素不是中国的优势要素,因此为获取它们,中小企业可能采取直接投资的国际化经营方式。从区域角度看,这类企业一般选择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直接投资。这主要由于知识科技外溢性的特点,知识科技外溢性明显的与距离有关,越接近知识密集、科技密集地区的企业就越容易享有知识科技外溢性带来的好处。
对服务业中小企业来说,资金的需求并不是主要问题,而作为直接投资企业,管理经营要素上的比较优势却十分重要。企业只有具备全球安排整合资源的能力才能克服心理距离,获取有效增值要素,才具备降低跨国经营风险的能力。这方面中小企业具有自身优势,如在克服心理距离时,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精神能够帮助突破传统的国际化进程,即不一定遵循先进入心理距离比较小的海外市场再进入心理距离较大的海外市场;不断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加快了知识的扩散,增强了知识的可转移性,使得中小企业通过学习、模仿也能以较低成本获得管理经验要素。
四、简要结论
不同行业的中国中小企业具有不同的产品增值要素优势,因此应选择不同的国际化经营方式。(1)处于制造业的中小企业适合利用我国传统劳动力优势走渐进贸易式国际化道路,即遵循间接出口、直接出口、设立海外营销子公司的顺序发展。新接触国际业务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OEM方式实现基础资金积累和生产标准化,而后转入渐进贸易式国际化道路。(2)处于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对基础要素要求不高,竞争主要来自高等特殊要素的要求。具有民族特色这一特殊要素的企业可以通过许可贸易迅速开拓市场,建立品牌,进而提升国家国际形象。高新技术密集型服务中小企业而获取高等特殊要素,可选择对外投资。
参考文献:
[1]王林生范黎波:《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探讨与经营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王冬李文臣:《中小企业出口渠道》,《上海企业》,2006年第7期
4.中国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 篇四
我国LED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起步较晚,早期国内LED企业多为封装企业,外延片、芯片全部从海外进口,LED产品主要用于信号、标志、数字显示等低端领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我国LED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外延片、芯片生产制造、芯片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球照明产业变革中转型升级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2013年,我国LED行业在经历2012年的后金融危机触底回升,成为继2010年后的又一个快速发展年。2013年,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应用需求的回暖,以及国内节能环保政策密集出台,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国内LED行业实现快速增长。2013年我国LED行业规模达到了2500多亿元,较2012年增长34.17%,成为2010年以后同比增幅最大的年份。从产业链环节来看,2013年我国LED行业无论上游外延芯片,中游封装,还是下游应用增速都明显高于2012年水平。2013年,我国上游外延芯片规模达到105亿元,中游封装规模达到403亿元,下游应用规模则突破2000亿元。
2011-2013年,中国LED行业毛利率不断下降。行业研究中心认为,造成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产业本身的规律,一个行业不可能长时间维持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盈利水平的发展态势;二是供给的增加,近年来,众多企业对LED行业进行了投资,加剧了供给方的竞争,降低了LED产品价格,从而降低了行业盈利水平。
5.中国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 篇五
对私营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调查的时间:2011年4月20日——5月25日
调查的地点:齐齐哈尔市工商局碾子山区分局
调查的方式:资料调查
调查的内容:私营企业经营状况
调查的过程:对私营企业年检过程中的调查
(一)私营企业分布情况。就目前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的私营企业情况大致表现为:按行业分,制造业34户,居民和其他服务业14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户,批发和零售业6户,住宿和餐饮业5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4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5户,其他行业6户;按文化程度分,本科6人,大专14人,中专25人,高中69人,初中105人,小学3人;按企业类型分布情况:个人独资企业40户,普通合伙企业2户,有限责任公司45户。
(二)私营企业经营情况。(1)开业情况和扶持资金支付情况:除极少数私营企业正在筹建中,且未支取财政策资金外,其余私企均支取了扶持资金,且已开业。(2)建帐情况:已建帐74户,未建帐22户。(3)纳税情况:已纳税61户,其中定额税19户,其他61户;未纳税35户。
二、发现的问题
(一)私营企业在发展中主要存在资金短缺困难。经调查走访,大部分私营企业都有发展壮大的愿望,由于资金短缺,影响了其生产经营。主要原因:
一是资金周转时间长。碾子山区发展的私营企业制造业和服务
业占到56%,其中制造业43%、服务业13%。其需要投入的资金多,资金周转时间长,加上银行暂未向私营企业发放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经营活动。
二是融资困难。由于我区私营企业规模小,且普遍缺乏有效担
保措施,加之私营企业又都是刚刚起步,财务帐建立不完善,授信审查难以通过,银行认为对其放贷风险不好控制,影响了私企贷款融资。
三是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市政府对私营企业发展出台
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担保贴息、规费免收等扶持政策,从目前各部门反馈的信息看,真正兑现的只有财政补贴政策和规费免收政策,金融机构尚未放贷,税收方面的先征后返政策尚未出台。
(二)部分小型私营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模式落后。
如私营企业财务账建立不规范,有些私营企业甚至未建账,这将一定程度上影响私营企业的发展。主要原因:
一是私营企业法人代表素质参差不齐,对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少,是造成企业管理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根据统计,在这批私营企业法人代表中,有大学本、专科学历的20人,所占比例不到20%;只有初中、小学文化的法人代表有108人,所占比例达到了50%以上。
二是少部分私营企业法人代表思想观念陈旧,没有乘势而上的信
心和决心。据了解,少部分私营企业法人代表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由于私营企业规模小,要想发展就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因此,少部分私营企业法人代表获得扶持资金后,只想利用这笔扶持资金维持生计就可以了,没有认真思索如何去发展。
(三)部分私营企业尚未开业。据调查,共有19户尚在筹建中。主要原因:一是这些创业者没有创业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投资比较谨慎。二是由于创业比想象的要难,导致部分私营企业至今未开业。三是不排除个别人员有主观恶意,目的就是套取扶持资金。
三、解决建议
一是政府引导、部门协作,把后续扶持政策落到实处。私营企
业全部扶持政策我们只走了一步,即资本金直补,其余两步包括税收减免和财政贴息贷款尚未跟进。据了解,税收返还和银行贷款的相关政策还未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建议区政府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把银行贷款和税收减免等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私营企业发展和监管的相关考核措施。把私营企业的健
康发展作为对各级考核的主要指标,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私营企业发展工作无论是发展任务还是监管任务,繁重而艰巨,没有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是很难完成的,建议县政府出台专门的文件对社区和部门进行考核,并加强对镇街的督查,以形成工作合力,强力推进此项工作。
三是加强财政扶持资金的管理。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应坚持以下
原则:首先,私营企业在使用资金时,应先使用企业的自筹部分资金,视经营活动所需再拨付财政扶持资金。其次,已开业且经营活动正常的私营企业,可以及申请拨付全部财政扶持资金。第三,已开业且经营活动基本正常的私营企业,采取多次拨付方式拨付财政扶持资金,第一次控制在30%以内,以后视情况拨付。第四,未开业(含筹建中或未筹建的),且自筹资金未使用的,一律不得拨付财政扶持资金。
6.中国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 篇六
一、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当期财务能力,特别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两项: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1.流动比率 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分析: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障。国际上通常认为,流动比率的下限为100%;而流动比率等于200%时较为适当。应注意四个问题:
(1)虽然流动比率越高,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流动资产保证程度越强,但这并不等于说企业已有足够的现金或存款用来偿债。
(2)从短期债权人的角度看,自然希望流动比率越高越好。但从企业经营角度看,过高的流动比率通常意味着企业闲置现金的持有量过多,必然造成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降低。(3)流动比率是否合理,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4)应剔除一些虚假因素的影响。
2、速动比率 计算公式: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式中:
所谓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预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等之后的余额。
速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
分析: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00%时较为适当。如果速动比率小于100%,必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但速动比率过高(大于100%),表明企业会因现金及应收账款占用过多,而大大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相同点是:一般情况下,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例题54•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速动资产的是()。A.应收账款 B.预付账款 C.应收票据 D.货币资金 【答案】B 【例题55•单选题】如果企业速动比率很小,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过多 B.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很强 C.企业短期偿债风险很大 D.企业资产流动性很强
本部分内容设定了隐藏,需要回复后才能看到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两项: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1.资产负债率 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又叫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分析: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也并非说该指标对谁都是越小越好:
对债权人来说:该指标越小越好,这样企业偿债越有保证。
对企业所有者来说:如果该指标较大,说明利用较少的自有资本投资形成较多的生产经营用资产,不仅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而且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原理,得到较多的投资利润,如果该指标过小,则表明企业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
但是,资产负债率过大,则表明企业的债务负担重,企业资金实力不强,不仅对债权人不利,而且企业有濒临倒闭的危险。
保守的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
2、产权比率 计算公式: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分析: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
【例题56•多选题】资产负债率低,对其正确的评价有()。A.说明企业财务风险大 B.企业债务负担轻 C.说明企业财务风险小 D.企业债务负担重 【答案】BC
二、运营能力指标
资产运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资产的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况、资产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比如说资产的周转速度,一般说来,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则资产运营能力越强;反之,运营能力就越差。
资产周转速度通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期来表示。计算公式:
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 =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具体地说,生产资料运营能力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分析以及总资产周转情况分析等。
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1)应收账款周转率 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应收账款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0÷营业收入 或:= 计算期天数(360天)÷周转次数(下同)
注意:公式中的应收账款包括会计核算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全部赊销账款在内。分析:
周转率高,表明: ①收账迅速,账龄较短
②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
③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2)存货周转率 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平均存货余额=(存货余额年初数+存货余额年末数)÷2 存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存货余额×360÷营业成本 分析: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存货既不能储存过少,否则可能造成生产中断或销售紧张;又不能储存过多,而形成吊滞、积压。(3)流动资产周转率 计算公式: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资产总额年初数+流动资产总额年末数)÷2 流动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流动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 分析: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
2、固定资产周转情况 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年初数+固定资产净值年末数)÷2 固定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固定资产净值×360÷营业收入 分析: 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越充分,同时也能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
3、总资产周转情况 计算公式: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总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 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反之,如果该指标较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得能力。
【例题57•多选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总资产周转率指标上升的经济业务有()。A.用现金偿还负债 B.借入一笔短期借款 C.收回应收账款
D.用银行存款支付一年的电话费
本部分内容设定了隐藏,需要回复后才能看到
三、获利能力指标
获利能力指标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四项指标,据以评价企业各要素的获利能力及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一)营业利润率 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分析:
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 计算公式: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其中:
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分析: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获利能力越强。
(三)总资产报酬率 计算公式: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其中:
息税前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 分析: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获得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四)净资产收益率 计算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其中:
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反映企业资本运营的综合性收益。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获利能力在同行业中所处地位,以及与同类企业的差异水平。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越高。【例题58•计算分析题】某公司有关资料如下表。单位:万元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净利润 3 600 3 780 营业收入 28 000 30 000 年末资产总额 28 000 30 000 35 000 年末股东权益总额 19 500 22 000 25 000 要求:分别计算2011年、2012年的如下指标(要求所涉及的资产负债表的数均取平均数): ①营业净利率;②总资产周转率。【答案】
(1)2011年的有关指标:
①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净额=3 600÷28 000=12.86% ②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资产平均总额= =28 000÷29 000=0.97(2)2012年的有关指标:
①营业净利润=净利润÷营业收入=3 780÷30 000=12.6% ②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资产平均总额=30 000÷32 500=0.92
四、发展能力指标
分析发展能力主要考察以下四项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
(一)营业收入增长率 计算公式: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 其中:
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本年营业收入总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 分析:
该指标若大于0,表明企业本年营业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
若该指标小于0,则说明产品或服务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或是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市场份额萎缩。
(二)资本保值增值率 计算公式: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本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分析:
一般认为,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该指标通常应当大于100%。
(三)总资产增长率 计算公式: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本年总资产增长额=资产总额年末数-资产总额年初数 分析: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
(四)营业利润增长率 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 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本年营业利润总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
五、综合指标分析
(一)综合指标分析的含义及特点
综合指标分析,就是将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解剖与分析。
综合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指标要素齐全适当;(2)主辅指标功能匹配;(3)满足多方信息需求。
【例题59•多选题】一个健全有效的综合财务指标体系应具备的条件有()。A.指标要素齐全适当 B.指标计算简便合理 C.主辅指标功能匹配 D.指标满足多方信息需要 【答案】ACD 【解析】指标计算简便合理不属于综合题财务指标体系应具备的条件。
(二)综合指标的分析方法
应用广泛的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重点掌握公式的计算)计算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总资产净利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7.中国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 篇七
关键词:财务管理,现金流,分析
1 现金流的含义和重要性
1.1 含义:
现金流是现代理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主要记录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 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对外投资、对外筹资等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 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收支状况。按照现金流性质不同, 分为经营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和筹资性现金流, 三个部分构成了企业的现金流。
1.2 重要性: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 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的每个环节之中, 对企业而言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1.2.1 现金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原动力。
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货币到实物, 再由实物到货币, 通过现金流入流出实现价值增值。此外, 企业经营扩大、增加规模都有大量的资金需求。
1.2.2 现金流制约企业的生存。
企业的持续经营有赖于源源不断地现金流, 如果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没有实现现金流的回流, 将直接影响下一个生产周期的正常运转。企业的账面利润高不足以说明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实力强, 企业账面亏损也可能因有足够的现金流而得以生存。
1.2.3 现金流决定企业的风险承受力。
企业的发展避不开风险, 而决定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是企业的现金流而不是利润。现金流充足表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风险承受能力强, 投资者、债务人的信心就会增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实际上很难体现企业真正的偿债能力, 因为流动资产中包含应收账款、存货等变现能力不很确定的资产, 而现金流却是企业实实在在、可以立即用于偿还债务、抵御风险的保证。
2 单纯依据利润判断企业经营情况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的财务管理观点认为, 利润是最核心、最具价值的财务指标之一, 能够全面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未来的价值。大量资料显示, 倒闭破产的企业并不是都缘于亏损, 美国Grant公司、安然公司等在连续盈利情况下依然破产的例子, 就足以说明盈利的企业并非都经营情况良好。
2.1 利润并非企业真正的“收益”。
利润的计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遵循配比原则, 即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 凡是在本期应当确认的收入和担负的费用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高利润的企业往往因为大量应收账款陷入支付和偿债危机, 在整个社会资金链条紧张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2.2 利润存在相当的操控空间。
企业基于各种原因以做大收入、降低成本, 或以其他业务利润或营业外利润弥补主营业务利润等手段粉饰利润状况, 极易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假象, 必须借助现金流加以辨别。
3 如何运用现金流判断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情况
3.1 分析净额增减, 整体把握现金流。
分析企业现金流情况, 首先应关注企业的净现金流。一个企业在投资和筹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 净现金流增加越大, 企业的收现能力越强, 活力越强。如果净现金流是负值, 虽不足以依此判断企业经营情况, 但至少是不良信号, 预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欠好。
3.2 分析现金流结构, 把握企业盈利点。
分析现金流结构可了解企业现金流的来源和去向, 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创现能力和资金实力。
3.2.1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
这是最能体现企业自创现金能力的指标, 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赖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净现金流越大, 企业的财力根基越稳固, 偿债能力和对外筹资能力越强。
企业正常经营、购销平衡时, 可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进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作比较, 差值越大, 企业的销售利润越大, 回款越正常, 创现能力越强。
此外, 可以把销售商品和劳务收到的现金与经营活动的全部现金流入作比较, 可以大致了解企业主营业务是否突出, 是否依靠非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利润。
3.2.2 投资活动的净现金流。
分析投资活动净现金流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 不能以“正、负”简单判定优劣。当企业处于扩大规模、对外大量投资阶段,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不能弥补现金流出必然导致投资净现金流大额“逆差”。
3.2.3 筹资活动的净现金流。
如果筹资性现金流中权益性资本占比较高, 则说明企业资金实力增强、财务风险较低;反之企业的利息负担较重, 未来偿债压力较大, 财务风险较高。
企业的净现金流为正值时, 若主要是依靠经营净现金流的贡献, 表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向上;若经营净现金流为负, 单纯靠投资或筹资净现金流弥补, 则至少说明企业经营占用资金较多, 状况欠佳。
企业的净现金流为负值时, 不能单纯依此判断企业经营状况, 但要关注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如果企业对外扩张增加了有效投资, 且经营净现金流弥补不了投资净现金流的缺口, 则企业虽然短期资金紧张, 但一旦投资产生现金流入就可改善优化现金流情况。
3.3 结合其他财务报表, 综合全面分析。
现金流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纽带, 运用现金流信息与上述两表相结合, 能挖掘出更多关于企业的信息, 从而有助于对企业做出更全面的评价。
3.3.1 盈利能力分析。
可以计算销售净现率、净利润现金率等比率指标, 判断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其中销售净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收入, 净利润现金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净利润。前者反映了企业经营中资金的回笼情况, 该比率越接近1, 说明资金回笼越快, 资金占用越少;后者反映了企业每实现一元账面利润对应的现金支撑, 该比率越高, 利润的质量就越高。
3.3.2 偿债能力分析。
可以计算现金比率、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等指标, 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现金比率=经营净现金流/流动负债, 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经营净现金流/负债总额。前者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至少应能保持在1:1左右;后者反映企业使用当年经营现金流偿还所有债务的能力, 合理的比率值既能体现企业较强的偿债能力, 又可反映出企业管理经营现金流的能力。
3.3.3 综合支付能力。
综合支付能力=经营现金流入+投资现金流入-偿还债务的现金支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支出, 如果该指标大于零, 表明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入能够满足经营支出和支付到期债务, 且仍有盈余用于投资和股利分配, 反之则表明不能满足经营支出和支付到期债务, 如果不能扭转, 长此以往, 企业将面临支付风险。
4 运用现金流判断企业经营情况的局限性
由于固有的局限性, 现金流分析并不能“包治百病”。而且随着现金流分析愈来愈受到重视, 企业也逐渐关注现金流的“形象”, 有的甚至萌生操控动机。
4.1 现金流信息的历史性。
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反映的是企业在过去一个会计年度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 反映的只是过去的经营状况, 不能体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情况和经营前景, 因此在对企业进行预测分析时, 仅能作为参考。
4.2 现金流信息的准确性。
现金流量表在编制时, 各种财务数据、资料在提供和使用过程中很可能由于主客观原因降低准确性, 主要受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会计信息的来源渠道等因素影响。
4.3 现金流信息的真实性。
8.中国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 篇八
关键词:A超市;2016;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至今,财务报表的思想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为了满足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发展依然在继续。正是信息需求者需要财务报表分析来帮助他们做出决策。最终财务报表分析将要综合地,可靠地,直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以及经营状况甚至其管理上的不足,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做出指导。
作为人口数居世界前列的发展中国家,零售行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中国市场经济在越发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作为中国零售企业100强的A超市,更应该意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必要性。
从西方国家来看,现代财务报表出现于复式记账时代,而到了19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以后,股份公司逐渐发展,财务会计信息开始出现外部需求。20世纪初,随着西方经济的繁荣,一些国家越来越意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财务报表分析慢慢发展成了一门独立的技术学科。在我国,财务分析思想出现较早,在奴隶社会就有了客厅会计,而在客厅会计时代就有了财务报告。现目前,为了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要求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将财务报表附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联系起来。本文主要对A超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季度报表进行分析。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2016/3/31 总资产周转率:0.65 应收账款周转率:123.22
2015/12/31 总资产周转率:2.36 应收账款周转率:396.11
A超市2016年一季度总资产周转的次数为0.65次,比起2015年四季度下降了1.71次。这个数值相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也比较低。其资产的周转速度很可能不足以达到本年度的生产规模条件下完成既定任务所需要的资产条件。这可能是2016年A公司内部管理失策,经营效率的下降引起的。而资产周转的速度越慢,企业的发展资金受到限制的可能性越高,越不能保障其持续经营。
同时,2016年一季度A超市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远远高于2015年四季度。这表明,2016年一季度A超市的收款速度不够乐观,在应收账款上占用的资金较多,这样企业就没有更多余留的资金来发展经营,同时也增加了坏账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2016/3/31 销售净利率:3.46 成本费用利润率:4.47
2015/12/31 销售净利率:1.46 成本费用利润率:1.93
销售净利率直观地表明,2016年一季度A超市平均每1元的收入中含有0.03元的净利润。相比2015年四季度,每1元所含净利润上升了近0.02元。而利润表显示,2016年四季度永辉公司的营业收入起上一季度年还下降了。净利润的增长幅度很大,抵消了营业收入的降幅,侧面也表明了收入质量的提高,这是十分积极的一面。
同时2016年一季度A超市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比上一季度增加了2.54%,说明企业耗费一定成本所得到的收益上升了,取得同样的利润只需花更少的成本费用。盈利效益的增长有利于A超市筹资规模的扩大,对其以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2016/3/31 流动比率:1.55 速动比率:1.1 资产负债率:38.82
2015/12/31 流动比率:1.5 速动比率:0.97 资产负债率:39.51
相比2015年四季度,2016年一季度A超市的短期债务偿还能力在上升,短期债务安全程度也增强了。追溯其原因,从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2016年一季度A超市的流动资产比起2015年四季度大大增长,同时企业在经营上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减少积压大量存货,降低累计变现能力差的待摊费用等。
2016年一季度速动比率比起上一季度上升很大可能是因为2016年A超市资产的流动性增强了。作为商品零售行业,本身经营周期比较短,固定成本也不高,保持1左右的速动比率是能满足其正常运营的。
同时,相比上一季度,2016年一季度A超市的资产负债率下降了0.96,虽然幅度不是很大,但是反映出其长期偿债能力还有待提升的问题。
单一指标分析:
2016/3/31 营业收入:1,341,588 营业利润:55,225 净利润:47,208
2015/12/31 营业收入:4,214,483 营业利润:76,074 净利润:60,533
数据直观的反映出相比2015年四季度,2016年一季度A超市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潤、和净利润都直线下降,而上文中2016年一季度A超市的销售净利率比起上一季度大大增长。营业收入下降、净利润下降,但是销售净利率却上升了,这表明2016年一季度A超市单位产品成本有所下降或者是销售单价提高,经营费用开支增加。
这三项指标的下降这很直观地说明企业收益能力的下滑,无疑会影响到2016年A超市的经营业绩,不利于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也不利于企业的业务拓展。而营业成本作为营业利润的最大扣除项,可以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情况,A超市在2016年后半年中应努力减少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问题及建议小结
本篇文章就A公司2016年一季度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分析,通过2015年四季度的纵向比较,展开对其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评价,通过几个典型指标的对比分析,反映出A超市当前经营还存在一些不足:总资产周转能力不足,流动资金利用不够合理,长期偿债能力有待提升,盈利水平下滑。建议其在2016年下半年的经营管理中重视要:减少债权人风险,增强偿债能力;缩减开支,降低经营成本;优化投资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盈利水平。
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的热潮中,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的管理,尤其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以财务指标为向导,对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做出最直观、最全面、最综合的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当然,笔者认为,对于一个企业的战略发展而言,光依靠财务报表分析还不够,参考非财务指标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应该重视企业与企业财务数据之间的横向对比、企业自身财务数据的纵向比较、与同行业平均指标的比较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只要企业重视财务管理,重视财务报表分析,优化资金使用分配结构,完善供存销体系,确保企业的有效运转,定能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创造更辉煌的业绩。
9.中小企业之天津状况调研 篇九
(一)天津市中小企业经济发展形势
天津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传统行业领域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整体实力稳步增强、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1)整体情况
2011年,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574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51.3%,其中,民营企业所占比重也达到40%。同时,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已成为增加税收的主要来源。2011年,中小企业实现税收1437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64.7%;民营经济实现税收824.9亿元,占全市的37.1%;民营经济总户数(包括个体、私营和集体企业)达到41万户,注册资金1.1万亿元,全市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近2千家,企业集团已近300家。到2012年一季度,天津市中小企业达到18.7万家,比2006年增加7.3万家;民营经济单位数达到41.3万户,其中民营企业16.2万家,个体工商户25.1万户,比2006年分别增加了6.7万家和7.1万户。
(2)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猛
由于天津市委市政府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来自北京等周边地区和江浙、广东、深圳等南方地区。截至2011年12月26日,天津市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为2130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发展到1048家,到2012年第一季度,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发展到2.4万多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1140家。天津市计划201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发展到3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要突破1200家,力争达到1500家。
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已成为促进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天津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中小企业占85%;在国家级技术中心中,中小企业占25%;在市级技术中心中,中小企业占38%。在2011年全市申请的专利件数中,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申请量就占企业总数的80%。
(3)科技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11月,天津市已建立各类孵化器100余家,其中51家已经过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格认定。
楼宇经济方面,天津推出两批共128个亿元楼宇项目,到2011年年底,第一批推出的94个亿元楼宇,新引进企业2200家,企业总户数超过6500家,实现税收103.3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32个楼宇提前实现了“亿元楼”目标。楼宇经济为天津市市各区县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载体。
示范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到2011年底,示范工业园区125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累计投资200亿元,累计签约145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778亿元。其中,开工建设项目110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4亿元;已竣工投产项目417个,完成投资
287亿元。2011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20亿元,销售收入1200亿元,利税总额213亿元,就业人员已达15万人。
(4)项目建设力度加大
2008年以来,天津累计推出八批共880个区县重大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项目为626项,占项目总数的71.1%。截至2012年2月底,累计开工853个,竣工投产504个,完成投资3141亿元。
(5)民营企业的外向型发展劲头十足
天津民营企业在外向型经济领域举足轻重,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截至2012年4月,民营企业在天津进出口规模中所占比例已经超过国有企业。2012年2月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幅达25%,不仅超过了国有企业,还超过了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抱团走出去”已成为“十二五”期间,天津市促进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工作之一。
(6)民营企业融资实力雄厚
截至2012年4月,天津共有39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其中,民营企业持股的机构有24家,占比62%;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有65家,占到全市小额贷款公司总数的83%,占全部资本金规模的73%;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融资担保公司有84家,注册资本金达75亿,分别占到全市融资担保公司总数的69%和全部资本金规模的62%;民营企业参与出资的各类交易所共有20家,占全市交易所总数的80%;在全市55家上市企业中,民营企业有23家,占比42%,其中,境内上市公司37家,民营企业有11家,占比30%。最近5年,全市共有14家企业上市,民营企业有9家,占64%。
(二)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1)产品结构单一,创新不足
天津中小企业产品结构单一,适销对路的产品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都是由于能够生产某一种热销的产品,企业一举获得成功;相反,某一产品的滞销,就引起中小企业的衰亡。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都具有容易模仿的特点,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受经济危机影响,天津传统中小企业出口大幅度下滑,产品销量急剧下降,导致库存大量占压。产品销售价格暴跌,产品销售与利润大幅度下滑。其中最明显的是天津的纺织行业及其上游行业。
(2)协调机制匮乏,产学研合作进展缓慢
合作难、合作少,合作内容简单、合作起点低,合作成果小、合作利益小等是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基本状态。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高校应用性研究的科研项目比重不高,而来自纵向的科研项目占很大的份额,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信任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由于天津市企业缺少合作的协调机制,不能从产业整体发展考虑问题,因此难以进行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
(3)企业管理不足,制度建设滞后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多数实行“家长制”和“亲缘化”管理,组织体系不够合理,生产经营中标准化观念淡薄,对市场没有准确科学的预测和把握,信息匮乏,生产盲目性比较大,组织机构松散,没有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相当多的经营管理人员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与方式,直接导致企业决策的不科学。由于创新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难以有效激发技术研究人员的创新热情;人才引进、留用措施没到位,导致企业无法引进合格的技术人才,本企业的科技人才却大量流失使企业缺乏具有一流水平的高科技人才;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创新文化氛围不浓,缺乏朝气和凝聚力,企业员工缺少创新精神。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大多数企业无长期规划,急功近利,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一旦受到外部影响和冲击,缺乏灵活的应对策略。尤其是在劳动力、能源及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由于过分依赖出口和投资变得难以喘息。
(4)企业自身问题严重,融资困难
天津市中小企业自身素质较差,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信息资料不够完整、财务报表数据失真、经营者诚信意识差、信用等级偏低、不良贷款率高,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不强、不具有高成长性、公司治理不规范,很难获得创投公司、私募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的青睐。
间接融资限制多,能被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物主要是土地和房屋,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以及专用设备、存货等动产通常不被接受,因此缺乏固定资产的高科技企业较难获得贷款,租赁融资受到较大限制;直接融资条件高。对于通过公开资本市场融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都设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只有极少数的优秀中小企业才能达标,通过IPO、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可望而不可即。
(三)天津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近期天津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列表
10.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调查报告 篇十
一、调查项目背景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和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最近,在进行纳税评估、一般纳税人复检等工作时事,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其结果不尽如意,提高中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加强财务管理已刻不容缓。
二、调查的内容
我们将企业的财务人员设置、帐册设置、核算状况等作为主要调查内容,具体包括
1、财务人员设置情况,包括:
1、岗位设置状况,是否设有总账、出纳、保管.2、人员素质情况,包括是否有专业证书、是否专职等。
3、账册设置情况,包括设置是否齐全,记载是否及时,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
4、成本核算是否准确、真实。
5、抽查主要原材料、产成品、现金是否与账面相一致。
三、调查的结果
在调查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下的50户中小企业中:
1、岗位设置不全,或不规范的40户,占调查户数的80%
2、账册设置齐全32户,占调查户数的64%;记载及时,或基
本及时的20户,占调查户的40%;帐实相符5户,占调查户数的10%
3、成本核算准确、真实的15户,占调查户数的30%
4、盘存主要原材料、成产品、现金与账面相不一致45户,占调查户数的90%.通过这次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中小企业纳税人在财务上存在问题。
四、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的(一)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部分纳税人产生了重生产经营管理,轻财务核算;重营销队伍建设,轻财务人员培训。少数纳税人文化层次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欠佳,不能按照《征管法》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建账,主观随意性太大,收支无发票,收入随意报,记账的业务只是非开票不可的业务,有的记账只是形式主义,为了应付税务机关。
(二)财务人员、办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新办企业不断增加财务人员紧缺,老会计有一定水平,但一人代几个单位的帐,时间上不能保证;新会计不是缺理论知识,就是少实践经验;更主要的原因是企业是老板,工资由老板发,不听老板的就被炒鱿鱼,所以会计只能根据老板提供的票据“做账”、“圆账”。
(三)税务部门管理不到位
税务部门特别是管理部门由于工作的千头万绪,疏于对纳税人的财务管理,不能按照征管法的要求加强税收征管,部分税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遇到问题不是很好地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以整改,而是回避矛盾,将纳税人存在的问题私自消化。在系统内部,对税务人员的执法责任追究重于书面与形式,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税务人员思想上产生麻痹,得过且过的观点左右了少数人的执法行为。
(四)现行法律法规对纳税人未按规定建账的处罚较轻对纳税人未按规定建账的处罚,征管法第六十条第二项规定,纳税人未按规定设置账簿、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如纳税人偷税数额较大,而故意销毁或隐慝账簿凭证的,税务机关最多也只能给予纳税人罚款一万元。
五、对加强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税法宣传
坚持日常宣传与宣传月宣传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税法意识,使广大公民牢固树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和偷税漏税违法的观念,让纳税人心中有“税”,明白“诚信纳税”与“诚信做人”一样重要,明白“诚信纳税”与“商誉”一样的有价值。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税法宣传,通
过会计例会、业余税校等阵地进行经常性税法宣传。
(二)强化办税人员的培训管理
办税人员是联系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桥梁,是税法宣传声音的传播者,是决定征管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以办税人员管理为突破口,实现诚信做账意识的增强。
(三)严把认定关
税务认定中涉及到对账册、凭证管理的有一般纳税人预认定、正式认定、年检和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等,在各种认定、年检、鉴定中,要严格把关,不能迁就,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符合规定不能让其过关。
(四)减少责任区人员“不务正业”的时间
税务部门的绝大部分工作都会落实到基层管理分局,责任区的管理人员更千头万绪,经常要应付各种学习、考试、检查,不断要写小结、写心得、写信息、报报表,不但要管理、评估更要搞创建,每月到责任区巡查的时间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
(五)加大评税、稽查力度
纳税评估是管理的重要方面,在评估中发现账外经营、做假账一定要移交稽查部门处理;在稽查中发现做假账故意偷税的建议处于二倍以上罚款。
走进企业与其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是我们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此次调查更为重要的是让我对企业的发展有了更进
11.中小创新企业优势经营战略 篇十一
下面我们着重针对中小创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优势经营战略选择、出奇制胜,以完成企业的最高使命等,提供较为专业的参考意见。
中小创新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即规模小、管理不规范、险象环生等,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最为现实、最为头疼的大事,我们认为其最重要的工作为认清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进而争取果断的专注经营战略,才能充分体现中小创新企业的优势地位,以保证其生存与发展的活力!
首先,中小企业要学会优势经营之战略思考。以下为应关注思考的几个要点:
1.要足够认识、发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一种比别人强的能力,那就是大家常说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实施优势经营战略,主要是错位经营,发挥自己的长处,专注经营,只也是中小创新企业发展过程唯一的杀手锏,因此在经营战略选择时,紧紧扣住充分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则,选择专业化方向,并坚持不懈,这是中小企业的救命稻草,不可忽视。
2.注重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以保证优势地位。这是实现优势经营战略实施的重要战术之一。中心企业不管是与同行或为大企业配套都面临着竞争和合作风险,企业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所提供的专业化零部件、工艺、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3.要正确处理好专注经营、规模化经营及多元化经营的关系。中小企业在充分发挥专注经营优势时,可有的放矢与规模化优势结合起来,以有效发挥资源配置。企业的规模与效益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如果资源整合得好,既能充分发挥集团规模功能效应,实现集团成员内大生产、大协作,又能避免大企业的“恐龙症”,缩小管理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中小创新优势经营战略性计划实施
1.选择合适的专业化经营形式。中小企业将专注经营作为一种经营战略实施,首先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专业化营形式,其主要得从几个方面入手,即充分考虑自身的企业生产能力技术特点、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企业的规模等。比如拥有较为先进的工艺设备和较为广泛的市场,则可以选择工艺专业化经营,而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必须以一定的市场容量为前提,因此企业的专业化必须与适当的市场定位相结合。
2.明确专注优势经营战略的目标。中小企业实施专注经营战略,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利润并顺利成长。中小企业选择专业经营形式后,还必须紧密贴近战略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专业所经营的时间、规模。因为企业要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必然会从专业化经营走向多元化经营,所以要明确目标,根据目标框架进行有效实施。当然,在专注经营时最为关键的是紧紧抓住技术进步,在核心技术或核心产品、服务上保持领先的地位。
3.尽量实现产品的通用化和标准化。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标准化或通用化的程度越高,企业面临的风险就越小,就容易在专业经营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化生产。
4.重点突出专业化经营的特点。中小企业在选择专业化经营战略之后,必须将产品的造型、工艺、技术的确定等,应与其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专”和“特”是专业化经营的显著特点,因此应以特定的优势取得经济利益。
三、优势经营战略发挥
1.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专业化经营和规模相结合是大势所趋,中小企业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12.中国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 篇十二
为实现常州中小型餐饮企业的良好运作及实现稳定的利润增长点, 我们进行一系列的品牌战略研究。首先, 要考虑在市场初期阶段的创业精神, 目标市场与定位, 事业规划。其次是基于价值链理论与成本理论的产品采购战略, 建立稳固的供应链体系。接着经营模式, 经营方法及经营策略需要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创新与改进, 根据实际的客户反馈来进行调整, 最后, 各种促销战略, 价格战略将为餐厅更加锦上添花。以下为几点与餐厅的运作息息相关的理论。
1.1 SWOT模型
所谓SWOT分析, 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 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 通过调查列举出来, 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 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 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 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 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 在战略分析中, 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S、W是内部因素, 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 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 (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 和“可能做的” (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 之间的有机组合。
1.2 营销理论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媒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4Ps理论越来越受到挑战。1990年, 美国学者罗伯特·劳朋特 (Robert Lauterborn) 教授提出了与传统营销的4P相对应的4Cs营销理论。4C (Custo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 营销理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瞄准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Customer) 。1970年,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Alvin To Hler在其著名的Future shock中曾预言:“未来的社会将要提供的并不是有限的、标准化的商品, 而是有史以来最大多样化的、非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大规模定制作为一种现代生产和管理的模式, 将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两种生产模式结合起来, 以低成本向多元化细分市场生产和销售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最终形成“销售—生产—服务”一体化模式。
1.3 运营管理理论
运营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运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的举措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不断地教育与培训, 确保现有的知识和技术被普及与利用。二是运用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巨大作用。在知识社会, 要获得生产率的提高, 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科学和管理得心应手。
2 常州中小型餐饮企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2.1 政治法律环境
2013年4月, 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在餐饮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导意见”, 指出:为在餐饮业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 形成文明、科学、健康的餐饮消费新风尚。这对餐饮业的发展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 是餐饮业自律, 自我改变的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 自党的群众路线实行以来,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餐饮业中的高端市场, 和公务消费市场受到冲击。此时, 更贴近群众消费, 物美价廉的中端餐饮市场应该紧抓机遇,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寻求自身的发展。同时, 群众的消费也在朝着节约、文明的方向发展。以“光盘行动”为例, 这个新闻热词得到从中央到群众的一致支持。可以看到, 无论从全国范围还是具体到常州市。餐饮行业的政治法律环境, 都集中加强食品安全和倡导节俭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湘江阁在经营的过程中, 一定要服从国家政策, 遵守法律法规, 同时响应节俭之风, 严把食品安全, 提高自身素质, 倡导文明餐饮。
2.2 经济环境
从全国的角度来看, 餐饮业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源自中国烹饪学会的资料显示, 餐饮业营业额实现连续18年两位数增长, 甚至其中从2008年的15404亿到2009年的17998亿元, 达到了同比24.7%的强劲同比增势。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 市场潜力巨大, 长期发展趋势良好。常州餐饮在沪宁线, 苏锡常经济圈都具备重要性。从官方最新统计数据来看, 2011年, 常州市餐饮业营业额达到426191万元, 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额292779万元。从行业从业数来讲, 限额以上餐饮企业87家, 个体餐饮户数215、从业人数10217人 (数据来源:常州市统计局统计年鉴) 。况且由于种种原因, 事实上从事餐饮行业的企业数、人数, 营业额等应当多于以上官方数据。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一方面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内需推动, 一方面为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提供了消费的渠道和幸福的途径。
3 常州中小型餐饮企业的经营战略选择
3.1 发展战略SWOT分析模型
基于海底捞公司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优势与劣势, 其发展战略的选择应是内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互匹配而形成SWOT战略矩阵: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要点。以某餐饮企业为例, 如表1所示。
3.2 常州中小型餐饮企业的经营战略
通过SWOT模型分析常州中小型餐饮企业的内部资源状况与外部环境条件, 可以分为四个战略:
3.2.1 采购战略
继续利用成本优势, 对可控成本, 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 努力降低, 所以采购是降低成本的第一步。对于采购战略, 首先分析采购的基本要求;其次进行对采购有效的物流管理, 针对于餐饮业采购的特殊要求进行采购实施。最后进行采购的优化策略, 包括:利用信息平台实现采购资源共享, 加强原料采购数量的管理, 聘用合格的采购人员。
3.2.2 服务战略
提升服务质量, 增强自身竞争力。打造有地方口味为主题的服务, 使客户有归属感, 增强客户粘性。首先分析了客户服务的重要性, 其次提出客户服务的具体策略, 包括:礼貌待客, 周到服务;顾客至上;稳定餐饮店的常客。
3.2.3 人力资源战略
利用已有人力资源上的优势, 加强管理上, 打造一支专业化员工队伍。同时, 开展新的培训方式, 培养优秀经营人员, 并加强激励奖惩措施。对于人力资源战略的研讨, 首先调研了我国中小型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进而提出各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3.2.4 信息化管理战略
在我国餐饮企业信息化的背景、必要性分析的前提下, 提出信息化战略在湘江阁餐厅管理中的具体实施。包括:电子商务网站的运用、前厅管理系统、后厨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营销手段, 提高企业美誉度, 同时加强其他宣传措施。把握常州经济增长的趋势, 扩大经营范围。
4 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餐饮企业的经营现状, 结合营销理论、运营管理以及SWOT模型分析, 研究和探讨了实现常州中小型餐饮企业规范化经营, 科学化管理的战略。在战略指导下, 力争使常州中小型餐饮企业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全面实施管理标准化, 提高他们核心竞争力,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3.中国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 篇十三
作者:宜章统计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1-9-2
3年主营业务收入小于2000万元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下工业企业)是支撑宜章工业经济增长和推动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推进我县规下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近日,我们对全县部分规下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深入分析了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当前规下小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总体判断及支撑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逐步改善,规下工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总体较好。上半年,全县规下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39亿元,同比增长14.3%。从三季度抽样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看,全县规下工业呈持续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22家国家样本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324万元,同比增长16.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133万元,同比增长16.9%。
当前支撑规下工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企业用工需求得到保障,企业生产正常。宜章是人口大县,劳动力较多。近年来,我县的造纸、爆竹、引线等类型企业的从业人员工资一般在1500---3500元/月.人之间,极大地吸引了劳动力就近就业,很好地保障了企业用工需求。二是企业产能扩大,产出效益明显提高。由于宜章近年来持续大力推进小造纸、爆竹和煤炭企业整合,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保留下来的爆竹企业和小造纸企业一般是3-5家整合到一家,企业产能得到较大提高,产出效益十分明显。三是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同比上涨较大,利润空间加大。经过调查,8月末,我县有色金属主要产品中的钨、铅、锌的含税价格分别上涨88.8%、20%、21%,单位成品的爆竹、纸分别上涨3%和6%。四是产业相互支撑性强。由于我县规上工业企业中资源型采选企业和爆竹生产加工企业有130家,有力带动了支撑性强的洗煤、造纸、引线、纸筒等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县内规下工业企业能向爆竹企业提供除高钾外的各种原材料。
二、当前规模以下小工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县规下工业呈现出较好发展态势,但内在活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差等问题仍较突出,资金紧缺、技术能力较弱等因素继续影响着规下工业的发展。
1.企业融资渠道少。银行普遍对企业发放贷款持谨慎严格的态度,加上客观上许多小工业企业缺乏有效抵押资产,信誉度不高,使得小企业贷款门槛高,手续繁,额度低,期限短,品种少。据调查了解,我县86%以上的小工业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筹措资金,导致许多企业在一次性投入固定资产后,都无力再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设备、技术均处于落后状况。
2.企业创新能力低。由于受自身规模及企业业主思想观念的制约,我县规下工业企业很少有主动进行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的,主打产品或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大路货,或是他人设计好的来料来样产品。由于缺乏创新,导致大部分企业产品层次单
一、集中,市场竞争力较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3.劳动力成本上升。今年来,县内就业劳动力工资同比上涨200元左右/月,劳动力成本的增长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企业普遍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压力。加之宜章受政策影响的企业较多,在政策规定的停产半停产时间内,为稳定特殊工种人员或停产时间较长为稳定普通岗位工人需支付最低工资,无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三、当前规模以下小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判断
由于规下工业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有近六成的样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不理想。造成流动资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三角债严重。从宜章的爆竹产业链来看,爆竹生产加工企业的下游产业有纸筒、造纸、固粉、引线、化工等,从爆竹的整个生产流程看,爆竹企业需依次向下游产业链企业采购原材料才能加工生产出爆竹产品。由于宜章的爆竹企业多,相应带动了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同一类型企业较多给爆竹企业采购原材料提供了选择。生产过程中爆竹企业往往向下游产业赊购原材料,而爆竹产品大多又是远销外地,外地购货商也同样采取不全部付清货款的方式拖住爆竹生产企业长期供应产品,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三角债。由于企业不能及时回收应收款,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但因规下工业企业进入市场门槛低、投资少、见效快、适应环境能力强而有着较强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县的样本企业中有四成以上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四、小企业的效益指标和生产指标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由于规下工业企业产能小、投资少,产品库存能力均不强,当月生产的产品九成五左右能销售出去,很少有积压。从我县三季度规下工业生产经营情况看,全县规下样本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24万元,实现销售产值4237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33万元,实现利润总额747万元,企业的生产指标和效益指标呈同步发展的趋势。
五、小企业经营者对四季度及明年企业运营状况的判断
14.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篇十四
发布时间:2011-7-15信息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在其各自的经济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因此,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更是成为当前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更快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也成为全省上下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以第二次全省经济普查结果为依据,对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一、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继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2年6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后,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我省也于2006年制定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随着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我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结构改善,为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活跃城乡市场、保持社会稳定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中小企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8年,全省共有中小型企业139528家[注],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8%;中小型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019.83亿元,占全部企业的68.2%;实现营业收入16738.72亿元,占全部企业的77.7%(见表1)。
中小企业虽然单个实力较弱,但就整体而言,已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力量。
1.中小企业创造的增加值约为全省GDP的40%。2008年,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 4279.34亿元,占全部企业增加值的68.4%,占全省GDP总量的38.4%,这表明,每1亿元GDP中,约有0.4亿为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
2.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8年,中小企业共完成利税总额2718.62亿元,占全部企业利税总额的77.5%。
3.中小企业占据了城镇就业岗位的半壁江山。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创造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更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2008年中小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609.22万个,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89%,占全省城镇就业年平均人数的53.7%,即全省1134.78万个城镇就业岗位中,有一半以上为中小企业提供。
(二)投资主体和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经济占中小企业主导地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小企业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非公经济以其经营方式灵活、拾遗补缺能力强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首先,从登记
注册类型看,中小企业法人中,国有集体企业较少,不到1万家,实现营业收入2164.76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分别只有7%和12.9%;私营企业最多,约10.7万家,实现营业收入8531.08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分别为76.7%和5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19家,实现营业收入510.69亿元,分别占0.7%和3.1%;外商投资企业731家,实现营业收入440.35亿元,分别占0.5%和2.6%(见表3)。
其次,从实收资本构成看,个人资本最多,占47.9%;其次是法人资本,占24%,国有资本居第三,占17.4%,集体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较少,均在4.5%以下(见表4)。
综合测算,中小企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营业收入达10929亿元,占64.3%,比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高8.3个百分点。
(三)中小企业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呈“东高西低”态势
从中小企业在地区分布情况来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中小企业聚集度也相对较高。长沙、岳阳、常德、衡阳、株洲2008年GDP总量依次排全省前5位,其中小企业规模也排前5位,企业个数均超过10000家,营业收入均在1000亿元以上,其中,长沙31090家,营业收入4813.38亿元,中小企业个数和营业收入均居全省第一;岳阳市14396家,营业收入2130.96亿元;常德15629家,营业收入1287.6亿元;衡阳12701家,营业收入1542.82亿元;株洲10441家,营业收入1161.6亿元,5市合计聚集了全省60.4%的中小企业单位以及65.3%的中小企业营业收入(见表5)。
经济总量相对落后的地区,其中小企业发展也相对缓慢,如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娄底、邵阳、怀化等,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省的比重均在5%以下,其中张家界市营业收入170.72亿元,占1%,比重为全省最低;湘西自治州营业收入371.53亿元,占2.2%。
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拥有中小企业4.81万个,完成营业收入6916.2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4.5%和41.3%;“3+5”城市群拥有中小企业10.45万个,完成营业收入1336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4.9%和79.8%。
(四)中小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拓宽,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和新兴服务业的涌现,我省中小企业投资领域也不断拓宽,由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分行业看,所有行业中小企业单位个数占全部单位个数的比重都在99%以上,其中住宿业、餐饮业、工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比重达到99.9%以上。
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及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及娱乐业外,其他所有行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所占比重也都在70%以上,其中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所占比重在90%以上(见表6)。
不过,从产业构成看,受资金和技术的制约,工业和传统服务业仍是湖南中小企业高度集聚的领域。从单位个数看,中小企业最多的行业是工业,为67726个,占全部中小企业48.5%,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为27751个,占19.9%。从营业收入看,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也是中小企业
规模最大的行业,营业收入分别为9494亿元、3402.54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56.7%、20.3%。从从业人员看,工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最多,为311.75万个,占51.2%,其次是建筑业,为144.09万个,占23.7%(见表7)。
二、湖南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目前又有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政府已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湖南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制定或正在制订各项政策法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二是目前我省仍有较好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等,故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加上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不长,政策环境也不尽完善,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我国87%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资金,24%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13%的企业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调查还显示,超过70%的企业感到生产资金不足。从2008年某省金融机构对1096户企业的问卷调查看,全省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其中企业贷款户数满足率为20.7%,企业贷款需求金额满足率为24.5%。这些都说明融资难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对于我省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太发达的中部省份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融资难的原因:一是我省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08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畅。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省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65%,服务业所占不到35%;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高达56.7%的工业内部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三、促进我省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中小企业既是大企业成长的摇篮,更是新形势下促进我省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保障社会稳定的主导力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
(一)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系统,切实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二是要健全担保风险的分散、补偿和激励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要,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三是要积极构建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四是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争取更多的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
(二)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各类民间商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多方社会资源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要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上岗培训、再就业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训。在技术创新方面,对进行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并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优先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在信息化方面,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系统与外部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相互融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贸易全球化趋势。
(三)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加速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抓紧抓好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一是要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集群化发展,是中小企业规避风险、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条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到产业园区集中,发展专业化、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提高企
【中国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推荐阅读:
中国中小企业的离职率11-18
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分析09-25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论文07-18
中小企业经营性贷款产品计划书07-12
中小学生“中国梦”主题的优秀作文09-22
中国航运企业景气状况分析与预测(2015年第一季度)06-25
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华诞中小学生作文500字 建国七十周年中小学生作文素材有哪些10-29
祝阳镇中小学发展状况汇报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