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专升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24-10-09

合肥师范专升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3篇)

1.合肥师范专升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篇一

本文针对目前洛阳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课程设置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据此提出了数学系课程设置的构想。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了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2008级 (大三) 与2009级 (大二) 的学生为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200份, 废卷32份, 有效问卷168份。在对结果进行统计归纳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分析。本问卷设计题目21个, 共分为四个部分, 1~6题为第一部分, 了解学生对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的认识;7~11题为第二部分, 调查学生对现有课程的认识度及接受度;12~16题为第三部分, 了解学生对师范专业的要求;17~21题为第四部分, 调查学生对现有实习制度的认可度及要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的认识

(1) 在回答“为什么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时, 23.21%的学生是“随便选的”, 10.12%的学生是“因为别人说这个专业好就业才选择本专业的”, 23.21%的学生因为“高中时数学学得好而选择本专业”, 20.83%的学生因为“对数学感兴趣”而选择本专业。22.62%的学生因为“想成为一名数学老师”而选择本专业。

(2) 在关于“是否考虑过从事教师行业”的选择上, 23.81%的学生选择“一直都想当教师”, 23.21%的学生选择“上大学之前想、之后不想”, 41.07%的学生选择“之前不想、但之后想从事”, 11.90%的学生选择“一直都不想从事”。

(3) 在“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对哪方面最有帮助”的选择上, 25.60%的学生选择了“将来的工作”, 32.14%的学生选择了“考研”, 25.00%的学生选择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17.26%的学生选择了“没想过”。

(4) 在“毕业后的选择”上, 48.21%的学生选择“考研”, 39.29%的学生选择“当教师”, 1.19%的学生选择“考公务员 (选调生) ”, 11.31%的学生选择“其他职业”。

(5) 在“考研方向的选择”上, 28.57%的学生选择“数学教学与课程论”, 35.12%的学生选择“数学类非师范专业”, 36.31%的学生选择“其他专业”。

(6) 在回答“是否喜欢本专业的问题”时, 17.26%的学生选择了“喜欢”, 34.52%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喜不喜欢”, 42.26%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但能够继续学习”, 5.95%的学生选择了“很想转专业”。

通过以上数据可见, 大部分 (约占77.38%) 学生选择的目的不够明确, 对本专业对将来个人发展的影响以及开设相应专业课的意义不够了解, 学习动机不足。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当教师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9.29%, 并未过半。但同时也应看到, 通过大学对数学专业及师范技能的培养, 很多同学希望能够走上讲台, 成为一名教师。

2、对现有课程的认识度及接受度

(1) 在回答“学习数学的目的”这一问题时, 37.50%的学生选择了“用数学的观点解决问题”, 16.67%的学生选择了“掌握知识”, 30.95%的学生选择了“掌握数学方法”, 14.88%的学生选择了“通过考试”。

(2) 在对“现在所学专业课的实用价值”的评判上, 14.29%的学生选择了“很有价值”, 52.38%的学生选择了“有一点价值”, 29.76%的学生选择了“基本没有价值”, 3.57%的学生选择了“一点价值也没有”。

(3) 在“选择选修课 (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的标准问题”的回答上, 51.79%的学生选择了“感兴趣”, 25.60%的学生选择了“对自己将来有帮助”, 22.62%的学生选择了“容易通过”。

(4) 在“希望何时确定专业这一问题”的选择上, 6.55%的学生选择“大一刚入学时就分专业”, 93.45%的学生则选“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并对各专业有一定了解之后再进行专业的划分”。

(5) 在“现有课程设置能否满足自己对未来考研或就业方面的需求”这一问题的回答上, 选择考研的48.21%的学生中, 1.23%认为“完全能够满足”, 46.91%认为“基本能够满足”, 51.86%认为“不能满足”;而在选择就业的51.79%的学生中, 0%认为“完全能够满足”, 42.35%认为“基本能够满足”, 57.65%认为“不能满足”。学生普遍认为当前课程是指基本能够满足个人的需求, 但就不同方向应加强相应课程。

由此可见, 学生对现行课程的认识还有待加强, 对现有课程的满意度不是很高。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能够在对各专业有一定了解后再确定专业。

3、对师范专业的要求

(1) 在对“现在开设的师范技能课程对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帮助程度”的评估上, 7.74%的学生认为“初等数学知识最有帮助”, 4.17%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知识最有帮助”, 23.21%的学生认为“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 最有帮助”, 64.88%的学生认为“教学实践知识最有用”。

(2) 在根“据个人现在的综合素质, 能否顺利找到教师工作”的评估上, 2.38%的学生认为“能够非常顺利的找到”, 55.95%的学生认为“有一定难度、但总会找到”, 19.64%的学生认为“很难”, 22.02%的学生认为“不确定”。

(3) 在成为“一名优秀数学教师最需加强的方面”的选择上, 14.29%的学生选择了“语言表达能力”, 32.14%的学生选择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1.79%的学生选择了“板书能力”, 47.62%的学生选择了“课堂组织能力”, 1.19%的学生选择了“数学专业课”。

(4) 在“希望加强的课程”方面, 选择考研的48.21%的学生中, 8.43%希望“加强师范类教育课程”, 22.89%希望“加强计算机外语类课程”, 24.10%希望加强“金融经济类课程”, 28.91%希望加强“数学专业课程”, 15.66%希望加强“人文社科类课程”;在选择就业的51.79%的学生中, 44.71%希望加强“师范类教育课程”, 17.65%希望加强“计算机外语类课程”, 8.24%希望加强“金融经济类课程”, 11.76%希望加强“数学专业课程”, 17.65%希望加强“人文社科类课程”。

(5) 在对“今后如果成为教师时希望加强的教育类课程”的选择上, 32.74%的学生希望加强“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5.36%的学生希望加强“中学竞赛辅导”, 25.00%的学生希望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 36.90%的学生希望加强“数学教育及心理学方面的课程”。

由此可见, 在对师范专业的要求上, 选择考研和选择就业的学生的意见有很大的不同, 但都希望加强相关课程。考研的学生大多希望加强与考研相关的课程, 而选择就业的学生则更希望加强师范专业的课程。在师范专业课程中, 学生们更倾向于数学教育和心理学方面, 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就业信心上, 学生们表现的比较保守, 对社会需求及自身情况有比较客观的评估。

4、对现有实习制度的认可度及要求

(1) 在对“现有实习时间满意度”的调查上, 35.12%认为“现有的实习时间是合适的”, 8.33%认为“太长、会耽误考研复习”, 56.55%认为“太短, 学不到什么东西”。

(2) 在对“师范专业非考研学生实习时间长短”的选择上, 79.17%的学生认为“应该将实习时间延长为半年”, 11.31%的学生认为“应该将实习时间延长为一年”, 9.52%的学生认为“实习时间定为一个半月即可”。

(3) 在对“考研学生是否需要实习”的问题的选择上, 69.64%的学生认为“需要实习, 但时间可以适当短一些”, 16.67%的学生认为“需要实习, 且实习时间应与不考研的同学一样”, 13.69%的学生认为“考研的学生没有实习的必要”。

(4) 在对“实习开始时间”的选择上, 40.48%的学生希望“大三上学期进行实习”, 32.74%的学生希望“大三下学期进行实习”, 17.86%的学生希望“大四考研前实习”, 8.92%的学生希望“大四考研后实习”。

(5) 在“是否希望学校安排实习地点”的选择上, 70.83%的学生希望“学校安排实习地点”, 29.17%的学生“想要自主实习”。学生意见普遍集中于希望由学校安排实习地点。

由此可见, 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够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从而在实习中累积更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实习时间安排更倾向于大三第一学期。

总体来说, 学生对所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不够了解, 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够浓厚;对自己将来要走的道路不够明确, 需要老师们在就业、考研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三、数学系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很明显的看出, 课程改革是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迫切需求, 也是学生提升自身价值,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强烈要求。这也就要求高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要有的放矢。

1、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要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必须遵循一定指导思想, 从而在其引导下对课程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

(1) 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第一, 了解数学科学, 系统掌握高等数学专业知识, 养成推理严谨, 言必有据, 条理化的数学思维习惯, 能够适度开展富有个性化的数学思维活动。第二, 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 熟练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 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 能够适当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 应加强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 是指师范生从事数学教师职业所必备的专业能力, 也称从业能力, 是在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专门培训形成的。其主要括专业知识技能、专业教学技能和专业情意技能三个方面……这些都是今天和未来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是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所提出的要求。”

(2) 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设置是要解决“开什么课”, “如何使开设的课程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及“所开设的课程体系如何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等问题, 因此, 课程改革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基本原则是:一、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一致, 这是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二、课程设置要立足于现实, 这是课程设置的前提;三、课程设置要体现时代特征, 要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四、增设数学教育类课程, 这是完成培养任务的基本保障。

(3) 课程改革重点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70多个国家的教师教育的情况所的调查发现, 学科文化约占60%, 学科教育约占40%。”“教育类课程所占的比重为20%到35%符合通行标准。因此, 课程结构改革的重点是基础课。”据此, 我认为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加强教育类基础课上, 适当减少或压缩数学专业课的课程及课时, 加强教育实习, 提升学生教学能力。

2、课程设置设计

根据“分层教学”原理, 尤其是“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的理论, 结合程平孙对于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想, 以及胡丙林对高师数学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 笔者对数学系课程设置进行了如下构想。

在第一学期, 学生不分专业, 以班为单位, 进行数学基础课程与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 同时, 加入未来规划设计课程。该课程设计为一名教师辅导五至六名学生, 通过谈话、邮件等方式相互交流, 沟通。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及兴趣爱好之后, 引导学生对专业的选择, 以及将来就业或考研的选择进行规划, 明确自己的道路。

在第一学期结束之前, 学生在规划设计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选择, 在第二至六学期进入不同专业进行专业学习, 如应用数学, 计算数学, 基础数学, 统计学等。鉴于该校师范院校的性质, 应鼓励学生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 以实现培养教师的职能。同时, 细化专业分类, 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 将该专业划分为小学数学教育、初中数学教育以及高中课程教育, 在细化后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适当减少数学专业课的课时并降低难度, 根据培养目标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心理状况等条件加强相应的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教育基础课程、教育方法课程以及心理学课程。

在第七学期, 以考研及实习为主, 不再进行专业课的学习, 适当选修1~2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如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制作等。考研的学生以考研为主, 实习为辅, 可进行短期实习或不实习;不考研的学生则应以实习为主, 学习为辅, 实习时间定为一个学期。

在第八学期, 以实习为主, 所有学生参加实习, 为就业积累经验。实习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 保证每个学生有岗位实习。同时, 学校应组织带队老师不定期到实习学校访查, 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教育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并以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 为之后学生的实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学校应建立实习基地, 可以与当地相应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山区等教育不发达地区的薄弱学校签订实习合约, 允许合约内的学校优先选择毕业生到校工作, 提升当地基础教育的水平, 并为学生就业拓宽道路;同时, 为合约内学校已有教师提供在职进修的机会 (类似于“国培计划”) , 从而实现服务地方的大学职能。

尽管近几年来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逐渐向综合性、去师范化发展, 但高等师范院校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高等师范院校是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大学, 所设置的专业主要是面向基础教育实际的师范性专业。因此, 必须对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才能实现高等师范院校的长期健康发展, 才能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

摘要:本文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个体, 对其数学科学学院2008、200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了解其对现有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并根据面向21世纪人文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要求, 提出数学系课程设置构想。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课程设置,构想

参考文献

[1]张侨平, 严启平.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J].湖北大学学报, 2006 (03) .

[2]冯娟.地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邢台学院学报, 2008 (04) .

[3]司清亮.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 2008 (01) .

[4]陈蓓, 孙奕.论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专业技能[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5 (03) .

2.合肥师范专升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篇二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3-02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如加快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强化高师院校办学特色等,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大量调查表明,作为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生专业技能,存在弱化趋势,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乃至未来教师队伍素质受到严重影响。师范生专业技能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师范生培养不仅要塑造师德、传授专业知识,在当前形势下更要培养和训练师范生的适教、会教、善教能力,技能培养体系应是教师教育专业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应构建以技能要素培养与训练为中心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转向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把新理念落实到教学中,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培养师范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可以使人们积极地观察和认识事物。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1、通过设计生活中的数学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感受自己在过程中的自我价值。

2、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发现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3、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数学领域的卓越成绩,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在活动、交流中,要给予学生探索过程、结果的肯定和积极表扬。

二、培养师范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它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挖掘出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教学思想方法的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1、在知识的情景引入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数学信息,准确建立数学模型,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抽象能力。

2、建立数学模型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数学分析和解释,说明其合理性、正确性,形成数学结论和理论,并用之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达到:生活──数学──生活这一过程。

3、在处理例题中,多运用一题多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不断强化思想和方法,达到对知识的类比和对比。

4、在处理作业中,发现学生合理的,有创意的思想、方法。

三、培养师范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即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培养师范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内容。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为适应课堂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观念,在数学教学中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1、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

2、恰当运用非语言因素,辅助教学语言表达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质量。

4、恰当运用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5、对数学的规律、结论、定理总结,应让学生用自己的口头语言或者是生活语言描述,教师给予引导和纠正,最后形成规范数学语言。

五、培养师范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是一种图形化、符号化、抽象化的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再现知识发现、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生活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学生已有知识、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

2、加强生活情景、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endprint

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一种模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数学,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和机会,引导学生亲手操作。

六、培养师范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好的人,如在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方面没有得到好的发展,往往没有太多或太高的成就。而一个智力水平较差或一般的人,如果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方面得到较高或较好的发展,就可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如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吃苦耐劳的培养,反复做一件事的耐性的培养,注意力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成功感、成就感的培养。

总之。师范生在接受职前教育课程时,没有数学教学实践的经历,从而很难同化(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从建构主义的观点看,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复制”,而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主动建立、重组、改造和发展.教师的讲授如果不和学习者实际认知结构相结合,那是无效的.在此背景下,基地研究从内涵上对教师职业技能重新定位,在深度和广度上突破原有师范教育技能体系,构建新形势下教师职业技能框架,强化常规传统优势技能,拓展、提升职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反思、专业研究、课程资源开发、职业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技能。

参考文献:

[1] 边广莲.浅谈新形势下的数学教育[N];学知报;2011.

[2] 胡忠仁.论师范生的师德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01.

[3] 何立群.职业学校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意义[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04.

[4] 刘咏梅.高师院校数学类学生技能培养问题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07.

[5] 吴 华,张 瑛,胡 宁,魏 佳.数学专业师范生素质的调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6] 徐厚生.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4.

3.合肥师范专升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篇三

[关键词]:专升本;高等数学;函数;数学运算;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者介绍]:沈澄(1963-),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数学教育教学的研究。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于2012年颁布的《高等数学》考试新大纲至今已实施了五年[1],作为选拔人才的专升本考试,历来没有固定不变的框架,考题热点再现板块轮动,但对于综合性的压轴试题,近几年均涉及函数连续性、变上限函数、等比级数敛散性、第二换元积分法、二阶微分方程等深层次的核心数学运算,试题难度大,运算量大,技巧性强,着重考核学生具备清晰的数学概念、扎实的运算功底、严谨的抽象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以下通过压轴真题的分析来阐明。

一、解密2013年26题,突出“拉氏定理”的应用

拉氏定理是罗尔中值定理的推广,是柯西中值定理的特殊情形,定理的理论应用属新增的知识考点,因其数学形式化严密,学生难以入手,因而容易忽视对该考点的教学辅导。

二、解密2014年24题,强化运算功底的综合训练

试题综合了变上限函数知识点,求解的思路是构建一个二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通过特征方程求解齐次方程的通解、采用待定系数法求解非齐次方程的特解,从而得到非齐次方程的通解,讨论初始条件确定非齐次方程的特解,即求得f(x),详解过程留给读者完成。该试题仍是对考纲新增知识点的考核,其运算量和难度较往年明显增大,因此考核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选拔优秀人才成为命题的主趋势。分析表明,数学运算是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压轴题涵盖的章节内容跨度大,知识点密集,融合了常规解题技巧。怎样帮助层次低、起点低、基础差、课时少、学习习惯不良的高职学生,顺利进入高一级学府深造,笔者将教学耕耘的点滴收获纳入拙文。

三、探究实战辅导的教学策略

1、重基础重能力重应试。专升本是大专学生的第二次高考,为保证学生比竞争者考分高,复习方法、进程安排、难易程度等环节的把握至关重要。实战教学力行重基础重能力重应试的辅导策略,即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重视应试方法的磨炼。⑴不可懈怠地掌握一元函数微分学与积分学的基础知识,切实巩固极限、导数和积分三大基本运算;⑵对历年高频考点试题,通过理论解析、例题实证、多角度、多形式地进行深度训练,强化学生对考纲的把握和运算能力的提高;⑶对热点题型一题多解,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应试的灵活性。

2、导方法导技巧导心理。通过解读考纲,明确重点、难点、易考点,归纳总结常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归纳总结常容易犯下的错误、笔误和不规范的书写;明确要记住的概念、公式、结论;帮助学生整理并储备有代表性的题型以及心理应试程序,吃透考试方向。

3、抓大放小突出强项。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导致每位学生自己对知识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自己的溥弱环节也各不相同,因此因材施教、因人施学[2],常采用抓大放小突出强项的这一特色辅导形式,见效快成效好,历年来上线率和录取率持续攀高。媒体报道2015年学校专升本上线率为95.88%,录取率为93.81%,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参考文献:

[1] 沈澄.基于专升本考试的高职数学课程设置与构建[J].职教通讯.2012(18):22-24

[2] 沈澄.新《高等数学》专升本考试大纲课程体系下的教学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8-81

[3] 李承家 高等数学[M]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5.3

上一篇:数学建模竞赛的心得体会下一篇: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团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