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奖状名称(共5篇)
1.幼儿园奖状名称 篇一
幼儿园奖状内容
爱心小天使、小小智多星、讲卫生宝贝、天才宝宝、聪明宝宝、算术小标兵、乖宝宝、学习小标兵、小小画家、小小舞蹈家、小小歌唱家、进步宝贝、小小创意奖、聪明宝贝、优秀宝贝。
小小歌唱家 小小舞蹈家 故事大王 进步宝宝 小作家舞蹈小天使 讲卫生宝宝 小小创意家 最佳建筑师 学习小标兵爱心小天使舞蹈精小精灵 快乐宝贝 聪明宝贝 爱心天使
幼儿之星,乖乖宝贝,勇敢小卫士,五好宝宝 聪明奖,好学奖,能人奖,友好奖,勤劳奖,小领袖奖,歌星奖,舞蹈奖
超级妈妈(全能妈妈 具备多重有点)音乐妈妈(注重锻炼孩子音乐方面的)故事妈妈(坚持天天给孩子讲故事 锻炼孩子表达能力的)快乐妈妈(注重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好的性格、态度)英语妈妈(注重培养孩子第二语言的发展)幼儿的:快乐宝贝(指各项平常的)聪慧宝贝
这个随着时代的变迁 名字都不一样吧……而且随便你取 只要孩子听着兴奋就行……
我建议可以从小孩子感爱好的方面进手。比如他们所热衷的喜羊羊与灰太狼 你可以分别给不同特色的孩子颁奖比如这个是喜羊羊 那个是美羊羊……我觉得孩子们会喜欢的 当然换一种也可以,我只是举个例子给你参考一下。嘿嘿
huangXX79:又快放假了,又要发奖状了。每个学期的奖状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健康宝宝”“开心宝宝”“优秀宝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创新一点的内容?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鱼儿:幼儿园里发奖状?有些太小学化了吧!
不妨把奖励做成大些的红花、或者手扎花、或者孩子感兴趣的小纸工……
关注:发发奖品的注意不错!
证书除了“健康宝宝”“开心宝宝”“优秀宝宝”还可以有“小巧手”“……之星”等。但面一定要广,而且要全面,以激励为主!
荔枝姐姐:我们会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奖励形式。给小班幼儿发好吃的食物或玩具;给中班幼儿发小帖纸,小红花,小星星;给大班幼儿发奖状,针对孩子的优点进行鼓励,如“劳动小能手”“运动小明星”“讲故事大王”“小歌星”等等。
彩云追月:呵呵~~大家讨论的都不错哦~~看到有些老师还建议把奖状变更成小奖品、小玩具……这个主意也不错,但是不知是老思想在作怪还是大家的创新意识不够,一般家长和老师们包括孩子们还是觉得只有拿到奖状才能证明自己很棒或者某方面狠突出,不能跑题,马上再回到主题帖子上来,呵呵~~有了这个思想,那么我们就只能在奖状内容上有所创新了,小玩具不是不可以做为奖品发给孩子,但我感觉小奖品还是不能完全代替奖状,奖状的内容目前来说确实比较单调,怎么把奖状内容创新起来呢?
根据不同班的孩子年龄特点和喜好或者班级文化主题来定有可能会收到另一番效果哦!比如我们小班的主题认识小动物,那么可以把奖状内容设成“小白兔乖乖奖、小猴子机灵奖、小狗狗勤劳奖……等等”中班的比如小女孩就给他卡通人物或者童话人物的奖状“……公主”小男孩“……王子”我相信孩子会很喜欢的哦~~
2.幼儿奖状评语 篇二
2. 你是个非常具有想象力和表演能力的小宝贝。活泼可爱聪明懂事。待人热情有礼貌,爱帮老师做事情,乐意帮助小朋友。上课爱动脑筋,发言声音响亮,语言表达流畅,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家都很喜欢你。老师希望你在以后的生活中,能逐步提高自我服务能力,让自己的小手变得越来越能干。祝新年快乐,全家幸福!
3. 吴启翔:你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朋友,喜欢一个人安静地折纸绘画。你喜欢帮助别人,懂得谦让。上课能认真听讲,有时还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你做事情非常有条理。但是你的胆子比较小,不能主动与别人交流,下学期,老师希望你能勇敢些,好吗?
4. 周子浩:你是个内向胆小的小男孩。在园对人有礼貌,生活习惯较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饭时能保持桌面干净,从不剩饭,不挑食。你也特别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对数学活动也比较感兴趣,能积极的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这学期在画画手工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希望你下学期上课能积极举手大胆发言,相信自己你就是最好的,行吗?
5. 活泼可爱的你在园能听老师的话,能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幼儿园中班上学期评语幼儿园中班上学期评语。你爱学习爱动脑,并能大方勇敢地去尝试去探索去表现。你爱集体爱劳动,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你独立能干,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乐意帮助别的小朋友。你画画也很棒,聪明大方的你,是我班的“大眼美女”。老师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开心每一天,精彩每一天!
6. 你是个文静可爱的小女孩。你喜欢唱歌跳舞,你对旋律的感悟能力比班上任何孩子都强。集体活动时,老师看到你认真地学本领,还能举手回答问题,表现很棒!不过,老师发现吃午饭你速度有点慢哦,还会挑食,这样对身体可不好,老师希望新的一年你能做个不挑食吃饭快的好孩子,让自己长得更高,好吗?
7. 韩一蓉:你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小朋友,本学期你的进步很大,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变强了,上课还能积极举手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遇到困难能主动与老师交流。下学期,老师希望你能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争取更大的进步。
8. 陈姝卉:你是一个可爱,懂事的小朋友,你画的画,做的手工可真棒。你跳的舞真美,你的数学操作能力也很强,平时你能与小朋友在一起快乐地游戏,下学期,如果你中午睡觉的时候能安静的入睡,遇到困难能主动与老师交流,你的本领就会变得更大了。
9. 韩媛媛:你是一个活泼能干的小朋友,上课能认真的听老师讲故事,念儿歌,还能积极地举手发言,而且现在不但能自己动手叠被子,整理玩具,还能帮助老师收发学习用具,课间也能和小朋友一起快乐地玩耍做游戏。遇到事情也能主动老师交流。新学期,希望你能继续努力,相信你一定会变得更能干的。
3.民办幼儿园变更名称的审批 篇三
一、审批范围
要变更名称的民办幼儿园。
二、审批时需提交的文件 1.申请报告(说明变更理由);
2.理事会或董事会关于变更幼儿园名称及章程的决议; 3.民政局的核名通知书;
4.办学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三、审批依据
《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第55条。
四、收费标准
不收费
五、审批程序
民办幼儿园依法提交申请和有关文件→受理→审批→做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同意更名的报市教委备案后发证。
六、审批时限
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七、承办人员及联系方式
承办人员: 黄秋兰
联系电话: 58395137
八、承办部门及联系方式
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
受理地点:华丰路50弄20号(新区学前教育协会)邮编:200125
九、监督渠道
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监察室
地址:世纪大道2001号2号楼310室 邮编:200135 电话:28282947 材料审查要求:
1.申请报告(说明变更理由);
2.理事会或董事会关于变更幼儿园名称及章程的决议:有明确的决议内容,有董事会成员签名;
3.民政局的核名通知书:民政局在核名前会要求业务主管部门再学校的核名申请书上盖章同意其核名,审查核名申请时要注意名称要符合组成规范,必须为区域名(上海浦东新区)+学校性质(民办)+特殊名(不得出现国际、中华等字样和易误导家长的字样、若要采用“实验”、“双语”等必须提交获得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实验方案和命名为双语学校的文件)+幼儿园,民政局根据业务主管部门同意的核名申请书核准后下发的通知书只要审查是否还在名称有效期内即可。4.办学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此事项办理说明: 办理步骤应为:
学校先讨论决定要变更名称
填报民非单位名称核准申请书,到业务主管部门盖章,交民政局核名,通过的民政局会下发核名通知书
学校根据告知单中的要求准备好材料交业务主管部门(社发局)社发局进行审批
4.幼儿园奖状名称 篇四
教育价值:制作这个教玩具,不仅萌发幼儿的爱心,而且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及大胆表演的能力。
选用材料:废旧衣服、丝绵、吸管、三格板、纽子、泡沫、
塑料桶和盖子、泡沫板、不锈钢桶、螺丝、吸磁铁等。
制作说明:用废旧衣服做成各种动物如老虎、狮子、刺猬,纽子做眼睛,吸管装饰后做刺猬身上的刺,用废旧不锈钢材料制作猫、并装饰;废旧泡沫装饰后做舞台背景;用塑料管、盖子、铁罐、竹子、三隔板及线做成各种乐器如:二胡、琵芭、小提琴、笛子和鼓等。
操作方法:幼儿可以模仿角色演奏乐器,进行表演。编成故事进行讲述并表演。
作品名称
赈灾义演
作者
李爱平
单位
如皋市东皋幼儿园
作品简介:天灾无情,人有情,面对不断发生的天灾,作为社会之子,有责任去了解、去面对、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奉献爱心。因此,我创设了赈灾义演这样一个热闹的舞台场景,舞台上有孩子们喜欢的各种动物,如:威风凛凛的老虎昂首挺胸,拉起了小提琴,歌声震动天地;狮子拨起了琵芭,歌声如海浪,一浪又一浪,此起彼伏;还有刺猬敲起了鼓、鼓声阵阵;小花猫的歌声委婉缠绵;蛇姐妹的笛音在森林回荡,他们齐心协力,为了一个“爱”走在一起。通过这个教玩具展现出来,孩子们可以模仿动物参与表演,或者一边操作玩具一边讲述故事,体验讲述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可以模仿角色演奏乐器,进行表演。编成故事进行讲述并表演。制作这个教玩具,不仅萌发幼儿的爱心,而且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及大胆表演的.能力,感受文学的无穷魅力。这一教玩具可以运用与社会和语言等领域。
作品名称
赈灾义演
作者
李爱平
单位
如皋市东皋幼儿园
作品简介:天灾无情,人有情,面对不断发生的天灾,作为社会之子,有责任去了解、去面对、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奉献爱心。因此,我创设了赈灾义演这样一个热闹的舞台场景,舞台上有孩子们喜欢的各种动物,老师可以演示、讲述故事,或让幼儿模仿角色演奏乐器,创编故事,体验表演和讲述的乐趣。此教玩具适合幼儿园各年龄层次幼儿使用。可运用于社会、语言、美术、音乐等领域。制作此教玩具,不仅激发了幼儿对动物的兴趣,且能萌发幼儿的爱心,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及大胆表演的能力,感受文学的无穷魅力。同时还能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及其它各种能力的发展。
5.幼儿园奖状名称 篇五
1、明确“认知、智力、知识、智育”几个关键词的概念。
2、掌握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
3、掌握智商的心理依据和有效措施。
[教学重点] 重点: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
难点:智育的心理依据有效措施 [教学课时] 17课时(5课时理论,12课时实训)[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认知能力与智育
一、导入部分
复习旧知识:运动技能对幼儿具有什么作用?
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育的含义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既要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培养个体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既要发展个体的基本认知能力,又要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在幼儿阶段,智育的主要任务是从培养幼儿的基本认知能力入手,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本章纲要:
1、认知的概念?
2、皮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3、在幼儿阶段,智育的目标是什么?
4、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怎样?
5、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在教学上,怎样才能让学生不至于遗忘?
6、对幼儿进行智力的培养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7、幼儿注意力缺失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如果幼儿有这方面的表现,你应该给予什么建议,可通过哪些方法治疗?
二、内容揭示 1.认知
认知是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又称知识,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性、问题解决等过程。认知活动的水平即认知能力。
2.认知发展的过程
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智力或思维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人的认知发展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甚至是胚胎时期。他所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年龄阶段理论,对教育和教学理论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皮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B、前运算阶段(2~7岁)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D、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以感觉和活动来适应环境。他们用手抓物体,视觉、听觉、触觉等能与动作配合。他们也能够预料到一些行为的后果,例如知道敲击物品会发出声响。婴儿8、9个月时,物体如果在他的视线内消失,婴儿不懂得去寻找,但当他接近1岁时,把他眼前的物品藏起来,他已懂得去寻找,这就说明他已知道物体仍然存在。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后期,婴儿已能觉察到可以靠自己的行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例如,如果前面有障碍物挡住去路,婴儿就会懂得绕道而行,显示出智力活动的萌芽。
在前运算阶段,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来推测周围的事物,即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一切事物,不能够从别人的观点或角度去看问题.另一方面,幼儿会靠直觉来认识外界的事物,并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进行思维活动,如幼儿处理数字信息时,常伴有手的动作或出声言语等.认知的主要发展是能够运用语言、符号、图画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能够通过游戏来模仿见过的人或重演经历过的事。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在具体事物或具体形象的帮助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逻辑运算,出现了逻辑思维,能够理解事物的变化是可以逆转的,或者说他的思维是可逆的,并且形成了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
在形式运算阶段,儿童逐渐摆脱了具体事物或具体形象的束缚,开始根据各种假设对命题进行逻辑运算。
皮亚杰认为,以上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的;它们之间的顺序不会颠倒,也不会省略。对于每个具体的儿童来说,他们发展的速度和高度是不一样的,但所经历的发展阶段是一样的。
3.认知与知识的关系
知识是人们在创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知识与认知的关系非常密切,知识通过认知活动而获得;已有的知识又是认知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知识一经获得,又可以用于以后的认知活动中。事实上,判断幼儿知识的指标,往往也是判断他们认知发展水平的指标。它们互有联系并互为因果,但却不能以后者代替前者或认为后者会自然导致前者。
三、内容强化 1.智力
智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由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智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构成智力的各个成分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它们不是互不相关、孤立存在的,也不是机械的相加,相反是互为必要条件、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一个整体。所以,幼儿的智力发展是指整体发展,而不是某一个成分或要素的发展。
2.智力与知识的关系 智力和知识虽然是不同的范畴,但相互间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彼此促进。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而智力的发展更能促进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研究发现:智力高的孩子接受能力强,掌握的知识也就多;而知识丰富的孩子,智力发展比较好,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得更迅速。
然而,知识并不等于智力。具有相同知识的孩子,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的聪明才干,往往是很不相同的。智力水平高的孩子,不仅能迅速而广泛地吸取大量的知识,而且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教幼儿认识水的特征,让幼儿知道水是流动的、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并且有浮力等。这些都是关于水的知识。当教师提出如果一个乒乓球掉进了无水的缸里,在伸手拿不到的情况下,怎样把它取出来时,有的幼儿不知怎么办,有的想找小棍,而有的幼儿就能开动脑筋,想到可以往缸里放满水,因为水有浮力,这样小球就可以漂起来,就能够拿到了。这种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人的智力。可见知识并不等于智力。如果有知识不会运用,不会解决实际问题,不会发现和创造,无异于一个材料仓库。只有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才能造就杰出的人才,才能把知识变成智力。
3.智育
幼儿智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知识、技能形成的逻辑特点对幼儿实施的一种教育,是通过发展语言、传授知识技能来开启幼儿智慧的教育。在幼儿阶段,智育的目标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在幼儿阶段,智商的目标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四、反思部分
(一)智育在幼儿发展中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1.生理的发展和成熟,为智育提供了可能性
幼儿期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迅速发育的时期。研究表明:幼儿3岁时的脑重相当于成人的2/3,7岁时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10。大脑皮层细胞的分化在幼儿晚期已基本完成。由此,婴幼儿时期的大脑结构和机能的迅速发展,为幼儿学习知识、开发智力提供了生理基础。
2.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智育的必要性
从幼儿认识发展的情况来看,注意、记忆、想象等都带有很大的不随意性,抽象概括能力差,其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对事物的认识多半是在外界刺激影响下发生的,缺乏主动性;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片面的,缺乏系统性,不能认识客观事物间的联系,常有一些错误认识。对此,则需要成人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教育,使他们能正确认识事物,了解现实,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地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促进智力的发展。
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来看,幼儿期是许多基本的认知能力发展的飞跃时期,抓住关键期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就会使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智力也得到开发,才会更有助于幼儿今后的成长。3.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对幼儿进行智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发明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时间明显缩短,这就要求教育者要重视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特别是在对幼儿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使他们在入学后能达到相应的智力水平。这样,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智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智育作为向幼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智育有助于幼儿基本技能的形成种活动,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具体来说智育不仅要使幼儿掌握知识,而且还要教给幼儿基本的认知技能,这对于扩展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有用。让幼儿获得各种基本的认知技能,这比告知幼儿繁多的资料性知识更为重要。人们常以“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作比喻:如果给人一条鱼,他只是当天有鱼可吃;如果教会钓鱼的本领(渔),他以后都有鱼可吃。给幼儿一条鱼,这好比告知幼儿某些具体的知识;而教会他钓鱼,也即教会他掌握学习的技能。他便可以靠自己进行学习,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而不必事事依靠老师。一旦幼儿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技能进行学习,他便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当他感到自己有能力去获得知识时,就会更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让幼儿掌握获得知识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一技能的形成又必须通过智育来实现。
2.智育能够发展幼儿的智力
教师在实施智育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学会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也就等于给了幼儿一把认识世界、掌握知识的“金钥匙”。如种子发芽实验,将蚕豆放在两个杯子中,一个杯子里有水,一个杯子里没有水,且被蒙上了黑布。几天后,教师让幼儿观察发现:没有水又见不到阳光的蚕豆,没有任何变化,而有水有阳光的杯子里蚕豆已开始发芽了。幼儿在这一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了种子的用途,懂得了种子发芽的科学道理,从而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训练了观察、比较、辨别等基本的认知能力,而这些基本能力的不断发展,也就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3.智育能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社会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幼儿把学习知识作为一种社会需要提出来,他们在和周围环境与事物的接触中,产生了好奇和兴趣,喜欢对事物探究,爱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等,而这些正是在智育活动中得到满足的。通过智育活动,幼儿获得了求知的满足和相应的成功体验,进而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在活动中提高了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促使幼儿产生积极的应对环境的态度和进取心。可见,通过智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个性成长。
五、内容小结
共同回顾本课内容全篇。
六、练习
1.复习全课内容,并预习117-120页 2.完成课后练习作业。第二节 幼儿应形成的认知能力
一、导入部分
复习旧知识:认知能力?智育?
二、揭示内容
幼儿应形成的认知能力包括一般的基本认知能力以及在各个不同领域中的 具体认知能力。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1.基本的认知能力
(1)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能正确并积极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探索。
(2)幼儿能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会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周围常见的事物,并发现事物或现象存在的明显差异及变化。同时,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或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找出事物变化的简单原因、学习简单的推理。(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幼儿会根据物体的名称及某一特征(如颜色、大小、形状等)进行分类,并逐步过渡到会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幼儿学会比较事物(人、动物、植物等)的不同点或物体间量的差异,会按某些外部特征、发展变化或某一简单规律对某些事物进行排序。
(5)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感知、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并能根据某些事物现象进行初步的猜想。
2.具体的认知能力 社会生活方面
(1)认识自己和别人,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自己的家庭、住址,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关系。
(2)认识并喜爱周围的环境,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喜欢中国的风景名胜;认识并尊重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认识主要的民族,并尊重少数民族。
(3)知道节日,了解主要节日的内容和形式,能主动参与节日活动,感受浓厚的亲情与民俗气氛。
(4)认识到生活、游戏、学习等行为规则和自己行为的关系,知道应自觉遵守规则与要求,懂得自己的行为不应影响他人;主动遵守公共秩序,爱惜公物,保持环境整洁;学会简单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初步理解并分析行为的对与错;做错了事能承认,并愿意改正。
(5)掌握初步的交往技能,在交往中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学会分享与轮流,有初步的礼貌行为;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能尊重他人的意愿。
(6)认识常见的日用品,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外形特征、性质和用途;学会爱护玩具、图书,爱护生活、学习用具。
(7)认识周围成人的劳动,了解劳动的内容、使用的工具及劳动的社会意义,尊重他人的劳动;学会做自己能做的事,具有初步的责任意识,愿意并能够为自己、他人和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事认真、有始有终。
自然领域方面 3-4岁:
幼儿喜欢小动物,愿意参加饲养小动物的活动,爱护花草树木,愿意给植物浇水; 能感知四季最明显的特征,以及下雨、下雪等自然现象,体会天气冷了多穿衣服、热了少穿衣服等人与自然的关系;
初步了解物体能滚、转、停等及人们的推、拉对物体的作用; 在玩沙、玩水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沙、水的特征。4-5岁:
能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周围常见现象,能对某些事物进行连续性观察,并发现事物或现象的差异、变化;
会用各种常见材料进行简单的实验,并进行初步的猜想; 喜欢参加饲养小动物地活动,在活动中感知动物的生长现象,学习为小动物收集饲料和喂食,与小动物有亲近感;
喜欢参加种植活动,在活动中感知植物有生命、生长,学习给植物浇水、拔草,知道应爱护植物;
能感知四季明显特征,说出四季名称,比较晴、阴、雨、雪等天气现象,体会人们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气候的变化;
能感知磁铁、石头、泥土、空气等的特性及颜色的变化,物体的溶解、沉浮等现象。5-6岁: 学会细心、专心观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或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物体进行连续性观察,找出事物变化的简单原因,学习简单的推理;
主动参加饲养小动物和种植物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自觉爱护动植物,懂得珍惜生命; 初步感知动植物的多样性,体会人与动植物以及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并感知适宜的环境对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特别关注水、空气、土壤的清洁,感知它们对动植物生长变化及人们衣着、生活的影响,观察不同的天气现象(风、雨、雪等),发现它们与四季的关系,主动想办法适应天气变化;
了解风、电、水、太阳对人的益处和危害,初步体会事物的两面性;
感知简单的物理现象,喜欢玩声、光、磁、颤色的变化、沉浮游戏,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化; 体会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现代化手段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并对未来世界大胆想象。
数与时、空方面 3—4岁:
在操作活动中,会按物体的名称或某一特征分类; 会比较2-3个物体间常见量(大小、长短等)的差别; 会用对应的方法体会多与少(4以内); 能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 认识白天、黑夜、早晨、晚上。4-5岁:
会比较事物(人、动物、植物等)的不同点或物体间量的差异,会按某些事物的外部特征、发展变化或某一简单规律进行排序; 学会按一个维度对常见的物体进行分类; 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认识长方形、半圆形,体会几何图形之间简单的转换关系; 会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物体,说出总数,认读10以内数字,区分几个和第几; 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正确辨认前、后方位。5-6岁:
会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学习同时按两个维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有初步的概括能力;
学习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记录统计和自然测量; 会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体会相等与不相等、变与不变的关系;
学会比较三个物体量的差别,体会量的相对性,按量的差异进行各种排序;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体会量守恒、图形守恒等;
能成组地数数及10以内倒数,并会按生活情景自编三句话的口头应用题;
能正确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培养其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学会辨认加号、减号、等号等;
认识钟表,会看整点、半点,体会时间的不可逆性,知道应该珍惜时间; 学会辨别自身的左右,体会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语言方面 3岁:
能安静地听别人说话或讲故事;
会分辨普通话中容易混淆的语音,正确发出普通话中大部分语音; 在生活和游戏中,能听懂简单的言语指令,并按简单言语指令行动; 愿意用语言与人交往,能运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并回答别人提出的简单问题;
能朗诵简短的儿歌,复述简短的故事。4—5岁:
养成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具备根据言语指令连续行动或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能用语言与别人交往,乐于当众说话,并能较准确地发出难发的和容易混淆的语音,大胆使用各种词汇;
能初步理解作品,准确地回答问题并主动提问;
能独立复述简短的故事、续编故事、朗诵儿歌和仿编儿歌; 在生活和游戏中,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表现进行简单的评议。5-6岁:
有礼貌地听别人说话,能辨别声调、语调的不同,并正确的使用声调、语调和各种词汇;
能在欣赏、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想象并体会作品的情景和感情; 独立地朗诵诗歌和复述故事,会仿编儿歌和进行创造性讲述;
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全面的讲出事件完整过程,能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说明自己的想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述进行简单的概括和评议。
三、内容小结
共同回顾本课内容全篇。
四、练习
1.复习全课内容,并预习120-130页 2.完成课后练习作业。
3.思考并回答:简述幼儿应形成的基本认知能力。
第三节 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
一、导入部分
复习旧知识:幼儿应形成的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的形成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方面,而在幼儿阶段,知识的掌握又是最基本的,也是认知能力形成的前提。幼儿的各种认知能力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增强。从知识的掌握人手来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这是最佳的途径。知识的掌握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其中领会、巩固与应用是最基本的三个环节。
二、内容揭示
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 1.知识的领会
领会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反应过程。对幼儿来说,就是关于新知识内容的直观映象的形成与抽象化的过程,它要解决的是知与不知的矛盾,也就是使幼儿由不知到知,由浅知到深知的转化过程。
领会知识是掌握知识的一个认识阶段,是掌握知识的开始环节,没有对知识的领会就谈不上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如没有对“和”的知识的领会就不可能掌握加法运算的问题。因此,知识的领会是掌握知识的基础,是掌握知识过程中关键的一环,是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前提。
知识的领会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实现的过程,它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1)感性认识阶段
感性认识阶段是领会知识的初级阶段。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直接反映的阶段,它是认识的最初来源。要获得直观反映,就必须依靠一定的心理过程来完成。如感觉、知觉、表象等。
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幼儿真正获得感性认识,就要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充分运用直观形式,形成感性认识
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直观的教学,促进幼儿准确地感知材料。
幼儿园中直观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实物直观:它是通过对各种实际事物的感知进行的。如幼儿认识蔬菜时,教师就出示白菜、萝卜等;认识蜻蜓时就观察其标本。通过实物直观,可以使幼儿产生关于实际事物的感知觉和表象,有助于幼儿更准确地理解材料,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模象直观:它是通过实际事物的模型和图象的感知进行的。如认识老虎就出示老虎的图片,认识青蛙就可以放青蛙的幻灯片等。这种方式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还可以根据观察的需要,“大变小”、“动变静”等方式,使不易观察到的部位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提高直观的效果。这种直观方式,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言语直观:它是通过形象化的言语描述,引起幼儿的回忆、联想,使有关的记忆表象恢复或激起幼儿的想象活动而实现的。如讲述故事、童话时,常运用言语直观。运用言语直观可以使幼儿在感知材料和领会知识时,摆脱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所需要的时间、地点、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同时,由于言语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言语直观所提供的感性知识,能在幼儿头脑中形成一类事物的表象,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言语直观还可以使幼儿在此过程中掌握语音、语汇、语法,发展言语表达能力。
上述这三种直观形式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实物直观不易使人观察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模象直观容易造成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小比例失调;言语直观不如实物直观那样生动真实。在运用时,应注意把三种方式结合起来,发挥最好的效果。
利用感知规律,提高感知效果
各种感知规律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依据,它有助于提高幼儿感知的效果。
感知规律:差异律:是指被感知的事物必须与它的背景有所区别。一般地说,差异性越大,对象被感知就愈容易、愈清晰、愈深刻。例如,在白布上,显示紫色的茄子、鲜红的苹果等贴绒教具,这些感知对象就很醒目、突出,可以增强感知的积极因素。这条规律非常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
活动律:指在静止的背景上,使感知对象呈现活动的状态来增强感知的效果。活动的物体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
组合律:指从背景中分出对象,使感知对象在内容上或在时间、空间上组成一个有意义的系统,有助于幼儿形成规律性的知识。如让幼儿按动物的不同类型来认识各种动物,这比杂乱无章地认识效果要好。组合律利于幼儿抓住事物的特征,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加深对观察对象的理解。
感知规律的利用与教育:
感知的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足够的强度,使幼儿能察觉到、引起清晰的感知觉。如教师说话的声音不宜太大和太小,使每个幼儿都能听到即可;实验中让幼儿嗅东西的气味,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适应现象。
要考虑知觉的选择性,提高感知速度。如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易被感知;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事物易被感知;刺激物本身的组合形式,也是事物构成感知对象的重要条件。例如在视觉刺激中,凡是距离接近或颜色、形式相同或接近的容易成为完整的感知对象;听觉方面,刺激物在时间上的接近也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条件。
教师在讲课、板书、制作挂图、运用教具时都应当遵循感知规律。如讲课时,重要的内容要加重语气,辅以适当的表情手势。板书、绘画或绘制挂图,必须在大小、线条、色彩等多方面加以考虑,注意用一定形式的背景把感知对象衬托出来,使幼儿对知觉对象能明确认识,易感知。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增强理解能力
幼儿在领会知识的过程中,对事物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幼儿所具有的经验,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来充实幼儿的表象,丰富幼儿各方面的生活经验,为理解打下基础。如组织幼儿参观、游览,扩大幼儿视野,在日常实际生活中经常提醒幼儿留心周围的事物,丰富经验,以利于幼儿对各种材料的理解。
(2)理性认识阶段
理性认识阶段是领会知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阶段,是对事物抽象概括的认识,是对感性材料加以改造形成的。幼儿要能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反映,就必须依靠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来完成。
幼儿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孤立的理解具体事物,不会从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出发。如看到一幅画,幼儿初期,往往只能指出个别人物或个别人物的个别动作; 第二:对事物的理解主要靠具体事物的形象,如幼儿对于词的描述必须能在头脑中引起生动的形象,才能理解;
第三:对事物理解多属于直接理解,即不需要复杂的思维过程,只恢复过去已有的知识经验即可。如教歌曲《小猫,小猫,你别吵》时,当听教师唱到最后一句“小猫听到了,轻轻走掉了”,幼儿往往也会做出小猫轻轻走路的样子。直接理解多是表面化、简单化的理解。幼儿还缺乏间接理解,即不能通过复杂的分析、综合思维的积极活动宋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
鉴于幼儿理解的特点,可采取以下方法来促进其理解: 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和思考
3.促进知识系统化逐步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巩固
(一)知识的识记
识记是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它是巩固知识的第一步。
幼儿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能否达到良好的识记效果取决于下列条件: 1.识记的目的性以及自觉程度
2.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并提出一定的目的要求 3.识记方法的运用程度 4.识记材料的内容特性
上述这四种记忆是互相联系的,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但它们在每个人身上发展的程度是不同的,即以哪一个占主要地位各有不同。
幼儿记忆具有明显的形象性,形象记忆的效果要高于语词记忆的。(二)知识的保持
保持是对识记过的事物进一步在头脑中巩固的过程。它是由识记通向再认和回忆所必经的环节。由于识记中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量的减少和质的变化,因此会出现遗忘。遗忘就是对于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遗忘分为两类,一类是永久性遗忘,已经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保留的痕迹消失,不经重新学习,记忆不再恢复;另一类是暂时性遗忘,已识记过的材料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头脑中保留的痕迹受到抑制,不能立即再认和回忆,但一经排除干扰,记忆仍可恢复。
要保持对识记材料的记忆,防止遗忘,其主要方法就是复习。1.及时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用实验方法来研究记忆中的遗忘问题,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先快后慢,刚开始遗忘得较多、较快,而以后遗忘得较少。
2.过度学习
(三)知识的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呈现在面前时,感到熟悉,确知是以前识记过的;回忆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以适当的方式把它重新呈现出来。再认和回忆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保持程度的不同。能回忆的一般都能再认,但能再认不一定都能回忆。所以要使知识最后达到巩固的目的,就需要检验回忆的结果。
幼儿的再认和回忆,取决于下列条件:幼儿的生理健康状况
幼儿的心理状态
能否运用正确的回忆方法
由此可见,知识的巩固是由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过程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即识记和保持是巩固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巩固的结果和标志。
三、强化理论 知识的应用: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的应用就是依据某种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既是检验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或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幼儿加深领会知识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
幼儿应用知识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用言语去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用操作活动去完成各种实验或任务;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疑难的问题等等。知识应用的效果,因问题的难度不同、所需知识和条件及实际功用的不同而不同。
在幼儿阶段,知识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直接表现形式,因此,有关迁移的基本规律也适用于知识的应用这一过程。
三、内容小结
共同回顾本课内容全篇。
总之,知识的应用、知识的领会与知识的巩固密切相关。知识的领会和知识的巩固是知识应用的前提,知识的应用又使知识的领会和巩固得到检验和发展。因此,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是在掌握知识、提高认知能力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环节,在幼儿智育活动中统一发挥作用。
四、练习
1.复习全课内容,并预习130-139页 2.完成课后练习作业。3.思考并回答:
第四节 智育的心理依据和有效措施
一、内容导入
幼儿期生长发育迅速,特别是大脑的发育以及脑机能的不断成熟,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这时期的幼儿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好游戏,成为显著的年龄特征。
二、内容揭示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智力的培养,要选择有效途径,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
第一,创造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幼儿大量感知,在感知中发现,在发现中询问,在询问中思考,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广泛。第二,正确回答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幼儿的求知兴趣更持久更深人地发展。第三,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讲故事、猜谜语、小实验、游戏等,以及在活动中灵活的方式方法等,激发幼儿的广泛兴趣和求知欲。
第四,提供多种多样的直观材料、玩具,培养幼儿的兴趣。幼儿好动,在活动中幼儿认识各种事物。而动手操作的活动是使幼儿在学
二、培养幼儿感知观察力
感知觉是认识的来源,是智力活动的重要前提。幼儿的感知能力愈强,对事物的感受就愈丰富、愈清楚、愈深刻,智力发展的前提就愈充分。
幼儿感知活动初期是无意的,主要受外部刺激的控制。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逐步过渡到主动地有意感知。观察是有意的感知活动,发展幼儿感知能力主要是培养观察力。具体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如下: 第一,要注意保护和及早训练幼儿的感官。第二,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注意力。第三,要有目的、有条理的进行观察。第四,使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三、培养幼儿注意力
幼儿无意注意高度发展,有意注意逐步形成。他们的注意往往和周围的情境、个人的情绪相联系。他们对外界新奇的、强烈的刺激易产生注意。这种注意很不稳定,易转移。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主要是发展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有意性。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如下: 第一,学习活动多样,内容丰富。第二,学习内容的难易要适度。第三,积极的思维活动能高度的集中注意,所以提问的方式能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提高注意的有意性。
第四,建构良好的环境,消除分散注意的干扰因素,提高注意的效果。
四、培养幼儿记忆力
幼儿是记忆迅速发展的时期,有意记忆处于形成、发展的质变阶段。要重视在发展感知觉和语言的过程中,有计划的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重复性训练,即让幼儿一次又一次的感知所要记住的事物,这是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方式。
第二,形象性训练,即运用新奇的形象、鲜艳的色彩等激发幼儿识记的兴趣。第三,归类训练,即要把识记的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概括,了解事物间的差异和联系。
第四,语言训练,即用语言帮助幼儿在观察对象和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方法。
除以上几种训练方式外,还可以运用鼓励、游戏、联想等方式进行训练,培养幼儿的记忆。
五、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简单地说就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创造性思维主要特点有四个:
一是流畅性,指对特定的问题做出反应时所产生的意见、办法的数量。
二是新颖性,指能从新的角度去解释、解决问题,提出非同一般的见解,而不是以常规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三是灵活性,指对问题做出反应时,能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去考虑,而不只是拘泥于某一个范围或维度。
四是精密性,指对问题的意见、办法修改补充得更为完善,使之在现实中容易实现。
可以考虑以下几条措施:
(一)建立自由创造的环境(二)爱护幼儿的创造萌芽(三)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运用启发性提问的方式。运用故事,激发联想。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思维的训练。
总之,创造性的个性不是天生的,它也有一个发展过程,而这种发展与后天的培养教育是分不开的。
三、内容小结
共同回顾本课内容全篇。
四、练习
1.复习全课内容,并预习139-158页.2.完成课后练习作业。
教学后记:
【幼儿园奖状名称】推荐阅读:
幼儿幼儿园管理材料-幼儿园计划总结10-24
幼儿园幼儿个案分析08-03
幼儿园幼儿手指游戏10-21
幼儿园幼儿扶贫总结11-18
幼儿园幼儿广播稿06-24
幼儿园国旗下讲话幼儿08-16
幼儿园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07-27
幼儿园幼儿常规训练内容06-20
幼儿园大班幼儿评语集选07-03
幼儿教育学幼儿园课程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