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阅读新题型平时怎么复习(5篇)
1.考研英语阅读新题型平时怎么复习 篇一
第12讲 阅读理解2013新题赏析之新题型
阅读表达
阅读下面短文,并按照题目要求用英语回答(请注意问题后词数要求)。
A nurse of 78 this weekend celebrates 60 years of walking the wards-and she has no plans to retire.Jackie Reid was 18 when she started work in 1953-when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was just five years old-and is believed to be the oldest nurse in Britain.The diabetes(糖尿病)specialist had to retire at 65 but returned as a nurse within two weeks and still does up to four seven-and-a-half hour shifts(轮班)each week.Mrs.Reid said: “Nursing is hard if you do it correctly but I love my job.” Working for the NHS has been my life.I have no other hobbies because I have worked all my life.Jackie has worked at a number of different hospitals--including one in Scotland.Her specialist field has been diabetes for the past 40 years.She retrained after her 12-year-old daughter Michelle developed the disease.She currently works at Southend
Over the last 60 years she has treated tens of thousands of patients.Jackie believes nursing should be protected from government cuts.She said: “There‟re lots of things I would say to the government.If you are going to get good care you have to have the resources(资源), you can‟t do it without enough money.They shouldn‟t need the cuts that there are in the NHS.It‟s hard now because there‟s a shortage of staff.”
Jackie has lived alone in Grays, Essex, since her husband died three years ago.The couple have two daughters Michelle, 50, and Karen, 54.Jackie added: “My youngest daughter worried about me-she doesn‟t think I should work as much as I do.I constantly say „don‟t worry about me, I‟m fine‟, but she never believes me.I don‟t like the thought of giving it up and will try to keep going forever.”
56.In which year was the NHS set up?(within 2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What does Jackie think of nursing?(within 6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When did Jackie retrain in the field of diabetes?(within 6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What does Jackie wish the government to do?(within 7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Why does Jackie‟s daughter worry about her?(within 8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选五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Public Speaking Training
Get a coach
public speaking training and courses, here are some things to look for when deciding the training that‟s right for you.Focus on positives
Any training you do to become more effective at public speaking should always focus on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what you already do well.Nothing can hurt confidence more than being told that you aren‟t doing well., so good public speaking training should develop those instead of telling you what you shouldn‟t do.If you find a public speaking course that looks as though it‟s going to give you lots of dos and don‟ts, walk away!Your brain is so full of what you‟re going to be talking about..As far as we‟re concerned, there are basically no hard and fast rules about public speaking.Your audience can be your friends.You are a special person not a clone
Most importantly, good public speaking training should treat you as a special one, with your own personal training course should help you bring out your personality, not try to turn you into someone you‟re not.A.You aren‟t like anybody else
B.You already do lots of things well
C.Turn your back on too many rules
D.Check the rules about dos and don‟ts
E.Whatever the presentation, public speaking is tough
F.The one thing you don‟t want is for them to fall asleep
G.So trying to force a whole set of rules into it will just make things worse
第12讲 阅读理解2013新题赏析之新题型
阅读表达
56.In 1948.57.It‟s hard but she loves it.58.After her daughter developed diabetes.59.Not to make cuts in nursing.60.Because she thinks her mother works too hard.七选五
51.E52.B53.C54.G55.A
2.考研英语阅读新题型平时怎么复习 篇二
考试常被用来指导教学。我国高考的设计一直致力于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和有利于中学教学, 也就是使高考既要具备有效的选拔功能, 同时又要促进教学改革, 也就是发挥积极反拨效应。以考促学的做法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并不鲜见, 如美国 (Linn 2000) 和中国香港 (Cheng 2005) 。然而, 反拨效应往往不以命题人和决策人的意志为转移, 考试对教学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影响是正负面兼而有之 (辜向东2007;韩宝成等2004;Shohamy 1993) 。负面影响集中体现为应试教学。教学围着考试转, 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不能完成, 原本丰富多样的学习方法被频繁的考试操练所替代。不少学生练就了一副考高分的本领, 能力却未得到相应提高。因此, 大规模高权重考试 (指考试结果用于做出重要决定的考试, 如我国的高考和美国的托福) 常常引起争议, 遭人诟病。由于意识到此类考试的潜在负面影响,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 (ETS) 和英国剑桥大学的ESOL考试院 (Cambridge ESOL) 均设立了研究课题, 聘请学者在世界各地对托福和雅思进行反拨效应研究。2002年以来, 剑桥考试院资助的65项各类语言测试课题中, 反拨效应研究多达20项 (Cheng 2008) , 足见其重要性。
相比之下, 在我国的高考英语改革进程中, 针对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却十分匮乏, 阻碍考试发挥积极影响的原因不甚明了。特别是2004年高考实行分省命题以来, 不少自主命题的省市对英语试卷进行了改革, 有的取消了听力考试, 有的取消了短文改错题, 有的修改了书面表达题, 但是改革带给教学的影响却鲜见报道。决策者是否充分考虑过改革对教学的潜在影响?改革对教学的实际影响又如何?这些都无从知晓。因此, 为了高考英语改革能够稳妥推进, 真正有利于选拔与教学, 尤有必要针对考试改革带来的反拨效应开展研究。为此, 我们开展了一项调查, 旨在了解广东高考英语 (NMETG) 1改革阅读题目对高中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具体的研究问题是:新增的信息匹配题是否产生了期望反拨效应?研究结果将为高考决策者和中学师生提供反馈信息, 以期促进英语教学, 深化考试改革。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 首先了解NMETG命题人的改革意图, 然后将其与高中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 探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研究在一所重点高中开展。只选择一所学校主要是因为时间和资源有限, 而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集中力量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更好地了解导致实际反拨效应的原因。本研究总共有301名参加者, 包括1位NMETG命题人, 3位高中英语教师 (分别讲授高一、高二和高三的英语课程) 以及她们的297名学生。数据收集主要采用三种方法:访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这些方法互补长短, 相互印证, 有助于提高研究质量。数据收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 对NMETG命题人、三位英语教师与三位学生 (每个年级一名) 逐个访谈, 并进行了录音;第二, 对三位教师进行课堂观察, 包括9节阅读课 (每个年级三节) , 3节普通英语课 (每个年级一节) 2, 并进行现场录音与记录;第三, 根据访谈与课堂观察的结果, 设计了调查问卷, 由297位学生填写, 收到有效问卷275份。
数据分析分三步进行:第一, 将访谈录音语料转写成文字, 输入电脑, 用定性分析软件Win Max98进行编码分析, 获取NMETG命题人的改革意图以及学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第二, 根据观察提纲对课堂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与归类, 算出每种课堂活动所占用的时间, 确定各课堂的教学重点;第三, 用统计软件SPSS (16.0) 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综合分析上述结果, 回答“研究问题, 并进一步探究阻碍期望反拨效应的因素”。
三、结果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NMETG命题人的期望反拨效应与实际反拨效应不符, 下面陈述分析结果并讨论导致该结果的原因。
(一) 期望与实际反拨效应之间的差异
广东省于2004年实施自主命题3, 当时的英语阅读理解部分共20道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要求考生根据所读短文的内容选出最佳答案。2007年改革之后4, 阅读大题分成两小节, 第一节是原有的阅读理解多项选择题, 共15小题, 每题2分。第二节是新增的信息匹配题, 共5题, 每题2分, 该题要求考生阅读两组英文材料, 并根据内容进行匹配。以2009年的考题1为例, 第一组材料是5本图书的封面及书名、作者、出版时间等基本信息, 用A、B、C、D、E做标号;第二组是这些书的内容摘要, 每则摘要前标有题号。考生答题时可以采用略读 (skimming) 和扫读 (scanning) 策略, 对书名与摘要进行匹配。
NMETG命题人的期望是:通过新增信息匹配题型, 促使学生在阅读训练中注意两种题型所承载的不同阅读目的, 并据此变换阅读策略与阅读速度, 或细读 (careful reading) , 或略读, 或扫读。他在接受访谈时对此做了明确阐述:“这两个任务的阅读目的是不同的。阅读理解任务重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 而信息匹配任务则重在获取信息。这就意味着它们所需要的阅读策略也是不同的……《新课标》3把快速阅读视为一种单独的技能, 所以我们在2007年增加了信息匹配这一任务, 更加明确阅读的各种目的。”
对考试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NMETG命题人员曾注意到, 高中阅读教学以学生做试题为主, 教师向学生传授各种解题技巧来应对考试。这实际上是培养解题能力, 而非真实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阅读能力。所以命题人认为有必要在NMETG中采用两种不同的阅读任务, 以促使教师和学生意识到, 应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调整阅读策略和速度, 从而全面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这就是命题人的期望反拨效应。
然而, 在我们访谈中, 教师和学生普遍忽视新增的信息匹配题目, 重视的是原有的阅读理解任务, 即通过阅读了解短文的主旨大意和具体细节。他们认为, 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是扩大词汇量和夯实语法基础。一位教师说:“我认为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方法。如果没有一定词汇量的积累, 恐怕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位教师说:“语法是基础, 学生掌握了语法才能理解句子意思, 从而理解篇章意思。”
这个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在高一和高二, 甚至高三的英语课上, 词汇与语法的教学占据了大量时间 (见表1) 。
说明: (补充阅读:上课一开始, 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阅读, 使用课本以外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一篇短文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包括简答题、正误判断题、多项选择题等。NMETG相关练习除外。) 语法与词汇练习:朗读新单词和词组、听写、讲解单词与词组的用法、句子结构及语法知识。NMETG模拟练习:使用NMETG备考材料操练。应试技巧:介绍或讨论各种应试技巧, 如做选择题时采用的逐项排除法。其他:朗读课文、学生做演讲、背诵文章、教师与学生做口头评价。
从表1来看, 高中英语课明显偏重于语法和词汇, 所用时间占课堂时间的百分比在三个年级分别为70%、60%和51.25%。阅读、背诵、学生演讲等占用了其余时间。当然, 在语法词汇为主的普通英语课上, 我们不应期望看到NMETG命题人所提倡的略读、扫读训练。按理, 这类训练会在阅读课上进行。需要提及的是, 由于每个年级只观察了一节普通英语课, 观察结果难免有失偏颇。例如, 在所观察的课未涉及课文内容的处理。不知是该校的英语课一般不专门讲授课文内容, 还是本节课未涉及课文处理。由于本研究的重点关乎阅读新题型, 我们的观察重点也放在阅读课, 每个年级观察了3节, 共9节 (见表2) 。为了方便描述与讨论, 各教学内容在阅读课上所占时间用3节课中观察到的平均时间来呈现。例如, 表2中高一“补充阅读”的5分钟, 代表所观察的三节课中该内容的平均时间, 表中记录为零时, 说明在三节课中均未观察到该项内容。
从表2得知, 在阅读课上, 教师们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态度也有所反映, 高一和高二用于这方面的时间都超过了10%, 高三则高达42.17%。不过, 既然是阅读课, 用于补充阅读和阅读策略讲解的时间占了最大比例, 特别是在高一和高二 (分别为53.75%和42.5%) 。高三与其他两个年级略有不同, 除了语法词汇, 其重点是NMETG模拟练习 (32.53%) , 这与前期类似研究的发现相同 (亓鲁霞2004) 。从表2还可以看出, 阅读教学通常所包含的内容, 如篇章和文体知识, 在各年级接受观察的3节阅读课上都极少涉及 (时间记录多数为零) 。
说明:篇章知识:介绍或讨论文章的各个部分如何衔接。文体知识:介绍或讨论各种文体 (如议论文、信函) 的特点。阅读目的:明确阅读目的 (即细读以全面理解短文还是略读扫读获取相关信息) 。阅读策略:提取文章中心意思、理解文章的表层信息等等 (见表4) 。其他类目的说明见表1。
除了上述发现之外, 对课堂观察的语料的分析还发现NMETG新增题型所要求的阅读策略未得到足够重视。教师在讲解阅读策略时, 以NMETG原有的多项选择阅读题为主, 极少涉及阅读新任务, 更没有提到现实生活学习中, 需要根据阅读目的变换速度与策略 (表2中“阅读目的”一项的记录为零) 。对此, 可以用访谈了解到的信息予以解释。一位教师说:“我不认为信息匹配任务对我们的教学有影响。我们的教学方法在改革前后没有多大的变化。我觉得没有必要为这个任务做特别的训练。它考查的是学生略读和扫读的能力, 如果学生知道这些技巧, 一般不会遇到多大问题。”此观点得到访谈学生的认同, 并在问卷调查中得到印证 (见表3) 。
1=一点都不重要;2=不重要;3=一般;4=比较重要;5=十分重要
表3将阅读中各要素的重要性按平均分做了降序排列。从表3可以看出, 回答问卷的学生不太重视“明确阅读目的”, 其得分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的是“文化背景知识”, 说明整体而言, 他们不太关注与所读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但是, 有研究表明, 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亓鲁霞、王初明1988;Alderson 2000) 。学生十分看重的是词汇知识 (得分最高) , 这与教师的理念一致。语法知识得分低于词汇, 但与“阅读策略的使用”接近。“阅读策略的使用”得分排第二位, 其中包括提取文章中心意思、推测生词的意思等, 也包括信息匹配题型所要求的略读和扫读 (参见表4) 。虽然, 阅读策略总体受到重视 (见表3) , 但学生们使用各种具体策略的频率却不一样 (见表4) 。
1=从不;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
本研究调查的阅读策略 (见表4) 基于我们对NMETG阅读题目的分析、访谈结果以及有关阅读策略的文献 (Phakiti 2003;Zhang&Wu 2009) 。项目7和8代表新增信息匹配题目所要求的阅读策略, 项目5“分析文章结构”基于有关阅读教学的文献 (Grabe&Stoller 2006;Koda 2007) 和访谈结果, 其余项目代表NMETG原有阅读题目所要求的阅读策略。结果表明, 学生们认为自己进行英语阅读时, 各种策略使用的频率不同。三个年级的共同之处是, 项目10“在文中寻找题目答案的支撑句”使用频率最高, 项目2“理解文章的表层信息”次之。这与NMETG阅读题目的设置有关, 我们曾对近三年NMETG的阅读题目进行了分析, 发现在原有阅读题目部分, 考查“理解表面信息”的题目占了较大比例 (三分之一强) 。回答这种题目, 学生只需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题目答案的支撑句) , 无需做进一步分析。因此, 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这两个阅读策略, 或者说是应试技巧。
对高三学生来说, 使用频率最低的是略读和扫读 (第7项和第8项) , 这一结果印证了访谈中了解到的情况:即便做信息匹配题, 学生通常也不提高阅读速度, 原因稍后讨论。从高一和高二学生的回答来看, 他们也较少采用略读和扫读的阅读方式, 两项的平均分在高一仅高于项目5 (分析文章结构) , 在高二仅高于项目5和项目6 (推测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 。项目5在三个年级中得分都较低, 大概是因为高考阅读题目中未出现相关的题目, 因此普遍不受重视。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对于参加本研究的高中师生, 新增加的信息匹配题目未能引起重视, 教学重点放在语法词汇和NMETG原有阅读题目上。可以说, NMETG阅读题目改革的期望反拨效应未在该校教学中得到体现, 与实际反拨效应之间存在差异。我们要问:造成此差异的原因何在?
(二) 阻碍期望反拨效应的因素
三个主要原因造成了NMETG阅读改革期望反拨效应与实际反拨效应之间的差距, 教师的观念、新题型的局限性、出题意图传递受阻。
第一, 教师的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与教师对NMETG阅读任务的理解有关。如前文所述, 参加本研究的教师认为, NMETG阅读任务与改革前相比变化不大, 新任务所要求的技能可以通过对原有阅读任务的训练去获得, 不必对其进行专门训练, 所以, 教学内容与方法无需改变。此外, 长期以来, 语法词汇都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 教师和学生均对此感到满意, 相信语法词汇方面的提高足以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 他们的阅读训练仍以语法词汇和高考英语原有阅读题型为主。但是教师忽略了一点, 语法词汇固然重要, 关键是如何学习语法词汇。课堂观察发现, 语法词汇的操练多在孤立的单词和句子层面, 没有很好地结合阅读篇章, 而是剥离上下文, 这样不利于语言学习。
第二, 新题型的局限性。上述教师观念的形成受到学生表现的影响。从访谈得知, 学生普遍在信息匹配任务上得分较高, 使教师认为不必对此做针对性训练。另外, 为了保证答对率, 学生做信息匹配题时, 一般不采用略读与扫读策略, 如一位教师所说, “在高考中, 学生通常都会把文章从头读到尾, 所以略读和扫读并不是那么有用……在高考中, 即使你要求学生用这些策略, 他们也不敢用。所以我觉得这些策略不那么重要。”
可见, 虽然考试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 但指导教学未必一定奏效。如果考试所采用的题目难度不大, 容易应对, 便易遭忽视。要取得期望反拨效应, 试题需具有挑战性。如果学生需要刻苦训练才能拿到高分, 试题便会受到重视。另外, 由于高考无法对信息匹配题采取时间控制, 考生无需通过快速阅读的方式解答此类题, 为了保险起见, 反而需要“慢读”和“细读”。这与NMETG命题人的期望背道而驰。他们希望把信息匹配任务设计得更贴近实际生活, 以此促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使用略读和扫读的策略。教师和学生却只考虑在考试中保证得分, 因此而忽略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再次表明, 用考试传递信息, 为平时训练提供指导, 效果有限。可以说, 教师因素与学生表现相互作用, 共同导致NMETG阅读改革的期望反拨效应受阻。
第三, 出题意图传递受阻。NMETG命题人的意图未能成功传递给教师和学生。高中学生一般从教师处获得高考信息, 而教师则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了解命题人的意图, 高考说明会或研讨会, 往年的考题和市内举行的模拟考试, 以及每年出版的《考试说明》1。从访谈得知, NMETG说明会或研讨会实际内容较少, 教师从中了解到的信息不多。NMETG命题人也指出, 由于担心被扣上泄题的罪名, 在这类会上, 所能传递的有关考试改革的信息十分有限。所以, 教师都以关注往年高考题与市内举行的模拟考试为主, 通过分析考卷来揣摩命题人的思路与意图。显然, 这种揣摩与考试的初衷相去甚远。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考试说明》去了解高考信息。然而, 我们在2009年的《考试说明》中只看到了对原有阅读理解任务的要求, 却找不到针对信息匹配任务的要求。对此, 我们推测广东省有关机构没有根据阅读大题的改革及时更新《考试说明》。
有趣的是, 访谈中高中教师都认为2009年的《考试说明》对阅读大题的要求十分清楚明确, 有教师甚至认为近年来广东高考对英语阅读的要求变化甚微, 他们已牢记在心。不难看出, 教师或许没有仔细阅读《考试说明》从而洞察其中的疏漏之处, 或许未对新阅读任务给予足够的重视, 多半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和指导学生备考。至于命题人的意图, 只要不影响学生得高分, 可以忽略。
四、结语
3.考研英语阅读新题型平时怎么复习 篇三
1.题型介绍
考研英语新题型,其实就是考研英语的Part B部分,该部分分值为10分,包括选句填空题(七选五)和排序题两种题型。
2.考查要点
新题型部分的根本考察点,其实是上下文之间的语义和逻辑关系。具体来说,包括三个部分:
⑴逻辑关系知识点;⑵指代关系知识点,即对代词的考查;⑶语义关系知识点,这在我们的阅读和翻译中已经见得非常多了。
3.解题思路及步骤:
既然已经明确了新题型的考点,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做题呢?
⑴到各个空格后句或段落首句的第一个单词中找逻辑关系词。确切的说,如果是选句填空,就应该在空格后句和选项首句去寻找;如果是排序题,则应该在选项首句找。而且,此处我们要注意,我们要找的必然是首句的.第一个第一个单词。因为,只有当逻辑词是第一个单词时,才是和上下文相关的;若是逻辑关联词在句中,则是和句内关系相关的。找到逻辑关系词后,可按照逻辑关系的相关知识点解题。且以逻辑关系词开头的选项都是正确答案。
⑵找出空格后句和选项首句中出现的数字
为什么要找数字呢?因为数字具有以下特点:①同类数字的延续性,同类数字会呈现递增或递减的趋势;②最高级之后一定出现数字,这都可以作为我们解题的依据。
⑶找出空格后句和选项首句中出现的代词
代词,我们知道是具有指代意义的词,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可以按照如下方式:①空格后句的代词,到选项末句找指代对象。②空格首句的代词,可到空格前句或其余选项末句找指代对象。
⑷剩余的题目按照正常的上下文阅读理解步骤解题。即找到上下文之间的语义关系就可以了。
4.考研英语阅读新题型平时怎么复习 篇四
久伦教育高考专家赵久伦老师答疑解惑:
应对高考英语新题型,如果你能够读懂文章,需要的就是技巧,如:首先要明确题型考察的目的,找出考点;其次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和巩固提高,寻找答题规律,练习答题技巧;最后要注意训练做题速度,运用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速度方法,为自己在考场上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
久伦教育高考专家特别提醒你:
5.考研英语阅读新题型平时怎么复习 篇五
这一步看似简单,其实其中有很多技巧。读和读不一样,比如你看我这篇帖子和看报纸上的新闻时候都在读,但侧重点不一样。现在你是在精读,看报纸是浏览罢了。但要注意的是,读阅读B的时候不能用看报纸一样的那种浏览来速读,而应该始终记得自己的目的:观察文章结构!比如:第一段提出现象,第二段提出相关评论和作者论点,第三段给正例,第四段给反例,最后一个结论。当然,我举这个例子太俗,也没什么代表性,我只是为了说明一种文章内部一定有某种结构。限于时间和条件我就不举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了。各位可以多练习一下,每次读都要在头脑中替作者构思该怎样写,怎样衔接,怎样才能更有说服力,渐渐的你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千万别被作者把你的思路带进文章里面。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某篇文章讲如何才能获取女孩子的芳心(我假设的),至今仍然没有女朋友的你(当然也是假设的)可能对这个话题就很感兴趣,对其中的细节若有所悟,文章所要传达的内容基本都被你吸收了。如果这是阅读A的文章,你就赚到了,回答问题可能也很轻松;可若是阅读B的文章,你就倒霉了,津津有味的读了半天,结果结构上的特点一点没领会。明白我的意思了没?
步骤二:从A到G仔细的看每一个选项,看一个确定一个,并对不能确定的选项作简单标记(4-5分钟)。
有了步骤一的基础,你可能很容易便能确定某选项的位置了,甚至没看到这个选项的时候你大概已经想到这个选项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这种几率很小),也可能对某几个还有些犹豫。不要紧,还有时间,继续下一步。
步骤三:仔细观察文章blank 处的上下文的每一个细节(连词、特定名词,etc),回到选项群按细节排查(4-5分钟)。
这时真正考验功力的地方了。所有的疑惑和难点都在最后这几个不好确定选项里面隐藏着。我的建议是通过细节部分进行排查。比如,在此blank之后文章中出现了一个之前从来没出现过的名词,而这个词在某个选项中被介绍过,那么此blank估计就该添这个选项了。细节有时候很难发现,这就需要你不断的把可以选项带回去试验(有点像方程验算)。其实只要精神足够集中,且无根本性的单词障碍,最后这几个绊脚石也是应该很容易被弄掉的!步骤四:不放心的话按照自己添的重新看一遍文章,而且注意,还是要速读!一般来说只要进行重点阅读就够了(1分钟之内)。
不过一般本人都省略这一步,因为我觉得最后这步意义不大。毕竟文章不是你写的,你选出来的选项可能在你看来还是不够完美,于是你会紧张,甚至又重新的去排查一遍……结果可能一无所获,在浪费了n多时间之后还把自己弄得很烦躁。得不偿失。
另外还有一些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1.7个选项中必然有2个是干扰项(这个白痴都知道。)这两个干扰项我总结有两种。一种是与正确选项有同样的连接关系(顺承、逆承、因果,etc)这种比较难辨别,要注意。另一种是简单的相关(比如同一本书里面的其他章节的内容),这个就要求你对文章的大体内容也要了解。
2.先入为主的选项不一定是对的,要在走头无路的时候敢于怀疑。也许步骤一中精神不够集中,对某处的结构理解出现了偏差,这就会导致你在第一遍选择的时候就弄错了某个选项;然而自己还不知道,还以为那个肯定保。这个要留神!
【考研英语阅读新题型平时怎么复习】推荐阅读:
考研英语新题型答题攻略01-31
考研英语:暑期新题型备考名师指导06-29
2018考研英语基础较差同学怎么复习01-27
考研新题型真题10-30
考研数学复习指导:分析题型再解题10-28
考研英语70+ 个人经验总结 分题型08-17
考研英语翻译题型采分点及冲刺备考建议06-19
英语新题型解题方法12-02
英语四级阅读理解题型10-28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