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一训三风工作(9篇)
1.学校一训三风工作 篇一
红旗小学一训三风
1、校训:笃行厚德 崇善尚美
诠释:“笃行“,《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厚德”出自《周易》: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崇善尚美:崇尚美好的事物,向往美好的心灵、美好的人生、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世界,追求完美的做事态度。
“笃行厚德 崇善尚美”,意在勉励师生注重品德修养,追求真善真美,践行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品味的人。
2、校风:励志博学 求真崇高
诠释:励志:“志不强者智不达”。学习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没有远大的志向抱负、坚定的意志毅力,就不能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倡导学生在学习中明确目标并坚定不移地达成目标。
博学:“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非“博大”无以至“精深”。当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对学生而言,“博学”更是其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必须开阔眼界,广泛涉猎,掌握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师生均应抱定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
求真:科学的真谛在于“真”,道德的真谛在于“善”,艺术的真谛在于“美”。求真,即在于鼓励师生不满足于已有的一知半解,通过不懈地探索,揭示大千世界中事物的本源,寻求真理,学会用理性的眼光审视
这个世界。
崇高:公元1世纪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的《论崇高》,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是真纯的情感,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神圣的使命,人类共同崇尚的美德。意在勉励师生养浩然之气。
3、教风:团结严谨 高效创新
诠释:“团结严谨”“团”原指线团,“结”原指绕结。有和睦、不可离间的寓意。“五·四”后,用以比喻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宋 欧阳修 《尚书工部郎中欧阳公墓志铭》:“君讳 载,字 则之,性方直严谨。”意指:倡导教师教育教学中发挥集体的智慧、以严谨的作风治学。
“高效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类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和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品质。华夏祖先早在《礼记.大学》中就明确提出:“苟日新,日日新”这一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学校正是继承弘扬创新精神的神圣殿堂,正是孕育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师要高效率工作、创造性地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校活力。
4、学风:活学活用 协作进取
诠释:活学活用: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灵活地在实践中运用,不死读书,强调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践协作进取: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进取精神,注重合作学习,共同
能力。
进步。
2.青沟子乡学校三风一训及解读 篇二
学校校训:修德树人,务实尚美
修德树人: 要求学生要提高道德修养,以德立身,用良好的品德来影响人和塑造人,即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思。
务实尚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既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
以“臻美臻善,日进日新”为校风:没有人生下来就完美的,因此应该日求渐进,做到德业兼修,最终会尽善尽美的。
以“博学善导,厚生乐教”为教风:教师必须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提高专业水平,掌握教学技能,要坚持因材施教,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关爱学生,要对学生尊重、理解、赏识、信任,热爱教育事业,且乐于奉献。
3.三风一训 篇三
校训:诚信为人,务实做事。
校风:让读书成为习惯。
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
学风:自主合作,乐学善思。
官地小学“三风一训”
校训:诚信为人,务实做事。校训说明:
务实做事、诚信做人是通向成功的两个基本条件。诚信做人是融入社会的最好请柬,踏实做事是回报社会的最佳表现。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敢于承担责任,这是做人的根本。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珍惜学习时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完善的人格品质。
校风:让读书成为习惯。校风说明:
读书。就一个人而言,如莎士比亚的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就全人类而言,应如高尔基的名句:“书籍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良好的习惯渗透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条件。“建书香校园,育祖国英才”是我校的办学理念。
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 教风说明:
敬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首先必须忠诚
党的教育事业,乐于教书育人,否则就会误人子弟,教师不仅要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更应视之为一个毕生追求的事业。
爱生——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进取——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原有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渊博的文化修养,研究教育理论,还要努力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法。
奉献——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教育事业是奉献的事业,需要教师有默默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学 风:自主合作,乐学善思 学风说明:
4.中峰中学三风一训 篇四
校训:自立自强、诚实守纪、开拓创新
校风:爱我学校 尽我职责
教风:爱生敬业 教学相长
学风:尊师守纪 好学重行
校训:自立自强、诚实守纪、开拓创新
“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劳动生活,不依赖别人,不安于现状,勤奋,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向上。
“诚实守纪”: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纪,就是遵守纪律,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现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纪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开拓创新 ”: 开拓创新能力其实质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合力。
校风:爱我学校 尽我职责
“爱我学校,尽我职责”,既是我校现实校风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目标和要求。“爱我学校”,就是要求广大师生员工都以主人翁精神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勤恳工作,勤奋学习,把学校的兴衰与个人荣辱联系在一起,树立“校荣我荣、校耻我耻”、“我为学校添光彩”的思想,自觉维护学校的形象与声誉,关心学校发展,关注学生成长,以自己的工作业绩和学习成绩推动和促进学校的发展,把“爱校如家”的情感落实在为学校增光添彩的具体行动中。
“尽我职责”,就是要求全体师生时刻牢记凡事应该尽职尽责。,力争做到态度精心、过程精细、效果精品,形成“全校上下分工负责,各把关口,关键时刻一起上”的团队精神。
教风:爱生敬业 教学相长
“爱生”是教师员工对待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就是要求教师做到思想上成为学生的导师,学习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生活中成为学生的慈母。“敬业”语出《礼记•学记》:“敬业乐群”。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敬业”就是要求教师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爱生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全面负责,“爱生如子”;在工作上,勤奋敬业,无私奉献,做到“爱业如命”。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能力和方法,更有做人和做事的道理。“相长”就是相互促进,互相提高。“教学相长”就是教和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科技飞速发展、教育不断改革、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今天,教师必须在工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学风:尊师守纪 好学重行
“尊师”,就是尊敬师长。“尊师”是学习好的前提,学生只有“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尊师也是传统美德,要常怀有感恩之心,懂得知恩图报。
“守纪”,就是要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守纪是学习好的基础。学生只有遵守学校的各种制度,方能做到心无旁等。人人拥有一颗“理智”之心,“守纪”之心,专心于学习,既不妨害他人,也能保护自己,让校园变得和谐而美丽。
“尊师守纪”对学生而言,既是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既是家教,又是校规。应该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基本准则。
“好学”,是指学生喜欢学习,善于学习,能够自觉学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包括对做人做事的学习。
5.邵庄小学:三风一训 篇五
校训
厚德博学
弘毅志远
厚德博学
《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之名而行无过矣!”“博学”是指学识渊博,知道得多,了解的广。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师德修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一文雅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关爱人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虔诚的态度对待师长,以友爱的态度团结同学,以自信的态度对待学生。
弘毅致远
“弘毅”是抱负远大,意志坚强。《论语·秦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道路又很遥远。“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指存高远的意思。弘毅用于校训是邵庄小学贯彻落实党的素质教育方针,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塑造教师抱负远大、具有教育使命感的高尚品质和坚毅人格,以及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精神,促使学生健全人格、健睿智力、康健体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致远”用于校训是激励全体师生能坚定信念,开拓进取,追求卓越,这是时代发展对人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的要求。校训“弘毅志远”整体体现得是邵庄小学教师严谨治学,追求教育的理想;是学生严谨求学,追求学识的高远;是全体师生坚定意志、夯实基础,追求学校的至高发展。
校风
求真
务实
和谐
创新 【阐释】
求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蕴含着对做人、求学的双重要求。学校以“求真”作为校风,表明学校坚持真理,遵循教育规律,工作上不务虚名,不追风、不折腾、不唯上、只唯实。教师必须在“真”字上下功夫,积极钻研教学业务,认真修养身心,领悟教人求真、培育真人的目标,真诚育人。“求真”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真学、真用,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读书学习习惯,把知识学得扎实、用的透彻,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道理。
务实
《论语·为政》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为务实。“务实”即讲究实际,实事求是。王符在《潜夫伦》中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明代朱之瑜说:“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务实”就是要求学校立足学校实际制定目标,确定措施,真抓实干;教师以认真细致、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对待教学;学生以诚信向学、踏实求知的态度对待学习,要求全体师生以坚持不懈、科学严谨的态度追求真理。邵庄小学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务实”为治学之要著、立业之根本,教师教人求实、促人求真;师生为人诚实、真诚融洽。
和谐
冰心曾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美的环境。”和谐校园,就是学校各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以和谐为校风旨在为师生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诚相待,相互关爱,相互尊重,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创新
“创新”及创建新的,是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实践。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学校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实现学校的长足发展。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学校以“创新”为校风也凸显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教育的办学特色。
教风
乐教爱生
至精至善 【阐释】
乐教爱生
乐教出自《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能够寓教于乐,表现的是教师积极的教学状态和育人心态,以自己的乐教促进学生的好学、乐学。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热心、诚心、爱心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尚书·学记》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至精至善
《庄子•渔父》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代王充《论衡•感虚篇》亦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至精”意为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其意为: 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至精”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厚实性和教学技艺的精湛性,要求自己广学上进,恒心于教,能够以学识的渊博、道德的威望、人格的魅力影响、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达到教育工作的至精乐道。“至善”是邵庄小学教师的品德目标和境界,要求教师亲力亲为、躬身实践,准确、深刻的体会教育的寓意和教学的快乐,爱岗奉献,恒心育人,以此达到育人的至善和谐。“至精至善”是“天道酬勤,敢为人先”学校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品德与卓越人格的不断完善,体现出教师对自身的业务要求和责任意识,同时也是教师不断追求卓越、精进育人技艺精神的凸显。
学风
勤学好问
乐学善思
【阐释】
勤学好问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数学家华罗庚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荀子》:“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意思是: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好问才能成才。《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学习要一边学一边问,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养成不懂就问、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勤学和好问就如同舟的双桨,又如同鸟的一双翅膀,有了双桨船才能向前行驶,有了翅膀鸟才能展翅飞翔。
乐学善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就是乐于学习,喜欢在学习中找乐趣。只有喜欢学习,乐于学习,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快乐求知,学有所获。《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无所得。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可见善思对于做人、做事都是十分重要的。邵庄小学以”乐学善思“做为学风,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6.三风一训之教风 篇六
爱生——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品质。俄罗斯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可以说,爱的教育才会让我们师生关系更和谐,爱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走得更远。因此,教师应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
求实——求真求实,实事求是,求实致远;
教学应当从实际出发,尊重课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教学规律,即尊重教学事实;并积极探求和掌握教学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率,学生也能够摆脱“题海”之苦,乐学爱学,全面发展。
严谨——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执教严格;
严谨是指严肃谨慎。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严谨治学。吃透教参,摸透课本,精心备课,不浪费每一节课,不浪费每一分钟。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要学高为师,终身学习,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学水平。
创新——教学相长,与时俱进,有探索,有创新;
学生在成长,社会在发展,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只会使教师裹脚不前,使学生厌学怕学。所以教学要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学水平,要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对教法根据实际发展需要,不断改造,不断革新,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所创新,才足够满足学生在不断成长过程中的因材施教的需求。
教风即是教师风范,是教师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教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学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必教”。树立良好的教风,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才能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
7.办学理念、三风一训解读 篇七
办学理念的内容
【办学理念】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 让理想从这里启航 【办学思想】教师快乐工作 学生健康成长 【校 训】做学更做人 【校 风】赏识 信任 尊重 友善 【教 风】尽责 爱生 博学 善导 【学 风】勤学 好问 善思 笃行 【形象定位】用幸福教育实现教育幸福 【教育策略】幸福施教 特色立校
【教育目标】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具有幸福感的快乐成长 【学校愿景】建设一所富有生命活力、充满人文气息的温馨学校
一、理念的形成
1、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崮云湖街道丹凤小学前身是“中奇小学”,由家乡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老人捐资建校而成。2006年3月,应济南市大学科技园建设,学校搬迁至丹凤小区,学校正式更名为“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丹凤小学”。
2、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是人们的普遍要求。在这种情形下,学校如何生存和发展就成为每一位校长苦心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要想改变学校状况,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创建“名校”,才能扩大知名度,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赢得社会的关注、家长的信任。
二、我的办学理念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迎接教育新的挑战,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根据学校的位置特点和历史传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我校的办学理念“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 让理想从这里启航”。
“幸福教育”力求让学生、教师、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有幸福的感受,其核心是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发展,而爱则是这一切的源泉。经过多年的沉淀,“爱心育童心”已成为丹凤小学的核心文化,此核心文化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一主、两全、三提、四爱、五心”五个层面上。贯彻“一条主线”:创设丰富、适宜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愉快、平等的心理氛围中快乐学习、主动发展。落实“两全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实现“三个提升”:提升服务、提升内涵、提升质量。拥有一支具有“四爱”的教职工队伍: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岗敬业、团结友爱。工作中能够做到“五心”:对待幼儿充满爱心、照顾学生周到细心、教育学生热情耐心、教育科研专注恒心、家长工作尽力尽心。以此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引领着丹凤小学的发展方向,在集体共同分享的文化之中朝着共同的愿景,实现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
校训:做学更做人
做人与做学问密不可分,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即使有再高的学问恐怕也会与现在的社会格格不入!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文化底蕴,做人也只是片面和失败的,如果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教育,首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做学问时更重要的是先教会如何做人。
校风:赏识 信任 尊重 友善
赏识:“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给予人重视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能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赏识作为一种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能使教育者积极帮助学生实现与外界的健康互动,从而最终使其享受天地人大和谐的美好境界。“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爱护和发展个性,使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需求得到满足。
信任:信任,是社会得以运转的重要基石。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建立在对他人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政治上需要政治信任,经济上需要商业信任,婚姻上需要婚姻信任,教育上呢,当然需要教育信任。教师信任学生、学生信任老师,学生之间相互信任,让我们觉得彼此可靠是值得信任的人。因此,信任是师生沟通交流的基础。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要用真诚让学生相信自己,让学生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言而有信,在信任中增进交流,在交流中加深信任,实现情感的交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尊重:尊重,顾名思义,就是要重视人、理解人、信任人。指个体对客观现实具有生命意义的心理反映,具体是指要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是人天性的需要,尊重是人际沟通的前提,尊重引发自尊和自信。在学校环境中,尊重是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阳光雨露。一个缺乏尊重氛围的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尊重是对自己和他人人格和价值的肯定。这不仅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心境。尊重,常常与理解、关爱、宽容和赏识相辅相成;尊重杜绝苛求、嘲讽、体罚等不良教育言行。尊重是教师的感染力所在,它像一缕春风吹拂着学生的心灵,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驱散学生失败的忧愁。
友善:所谓友善,顾名思义就是教人为善。《三字经》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说明,人一生下来,不管是性本善、性本恶或是性本无善恶,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改变的,即人的爱心和善心的培养是要靠教育、要从小抓起的;没有后天的有针对性的人格教育,即使原来的秉性再好,也可能会变坏。但当前学生的教育环境尤其是德育环境却很难让人感到乐观,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道德问题也时时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可以说,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尽管人们已经体验了“知识恐慌”、“智慧恐慌”、“本领恐慌”,但对“道德恐慌”、“爱心恐慌”、“善心恐慌”却还麻木不仁。要知道,“离开了善心的智慧会使人变得邪恶”,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没有爱心,没有善心,能说这教育是成功的吗?因此,教学中除了继续鼓励学生追求知识与本领之外,也有必要逐步加大实施友善教育的力度。
教风:尽责 爱生 博学 善导 尽责: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专业工作,“教师”一词从产生之日起就被赋予责任的内涵。教师角色本身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教书育人”,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以及“长善救失”等等,这些必然或应然的要求规范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而教师与学生之间那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更折射出教师对学生应承担的责任。教育是爱,更是责任,每位教师对待工作都要尽职尽责,从教书育人的要求出发,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保证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爱生:即关爱学生。爱是教育的根基,爱生是育人的前提。爱生是教师的伟大情怀,爱心是育人的支点。只有牢固树立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全面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真正实现“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我们用“博学”二字就是倡导全体教师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善导:语出《学记》:“道(通‘导’)而弗牵”,这是《学记》中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前进,而不可一味牵着他们。这一原则至今仍有借鉴价值,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因势利导,才能使莘莘学子各有所得。要立足高标,循循善诱,追求颖达开慧之引领精神。“善导”不单指传授知识有方,真正的良师总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精心培育益世之才。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理应在德行方面也起到榜样的作用,“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左传•疏》)。
学风: 勤学 好问 善思 笃行
勤学:“勤”即勤奋、勤恳、勤苦;“学”为学问、学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优良的学业是辛勤汗水的结晶,突出的成就是践行拼博的结果。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勤学”意在要求每位同学树立远大志向,喜爱并注重学习,并学会学习,学有所成,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实现报效祖国的志向。
好问:不懂就问,在获取知识时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不耻下问,拜能者为师,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大脑。善问多问,会使大脑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
善思:善思,即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善思,两者不可偏废。同时,善,也是善良的意思。善良是人的美德,也是人性最基本的东西。我们希望师生能怀着善良感恩之心,对待人生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做个善良之人。思,思想。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们的老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现代的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的思绪每时每刻都在浩瀚的天空翱翔。我们希望他们能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笃行:《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笃行之:是为学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8.乌丹第六中学一训三风 篇八
校训:以人为本 勤勉拓新 校风:团结务实 教风:敬业厚生 学风:明德善学
一、关于校训——“以人为本,勤勉拓新”的释义
“以人为本”,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管子》一书,在“霸言”篇中管仲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勤勉”一词出自《荀子〃富国》言:“奸邪不作,盗贼不起,化善者勤勉矣”。勤勉,意为努力不懈;“拓新”,简言之,开拓创新。就是秉承传统,面向未来,与时俱进,追求卓越。
“以人为本,勤勉拓新”,要求六中全体师生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拼搏,秉承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教育内部去考察教育的本质,去揭示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二、关于校风——“团结务实”的释义 团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团结是一种力量,一种源自人们内心的创造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团结是一种情感,一种对集体和他人的深厚感情,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是一种氛围,一种团队与团队、团队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为实现共同愿望而共同奋斗的氛围。只有团结协作,工作才能有活力。
务实:是指立足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工作善始善终。务实是一种观念,一种实事求实、科学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务实是一种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尊重他人的工作作风;务实是一种在科学严谨基础之上勇于实践、善于实践,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团结奉献、务实高效,是六中人一贯的作风。要求我们拥有同心同德、精诚团结的宽广胸怀和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更需要弘扬科学理性精神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干精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尚空谈,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和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
三、关于教风——“敬业厚生”的释义
“敬业”,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敬业”,体现乌丹六中教职员工对教育事业的尊崇和热爱。全校教职员工恪尽职守、严谨细致的专业精神,合作共赢、甘当人梯的职业道德蕴含其中。
“厚生”,出自《尚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厚生”,“厚民之生”,指要尊重、关爱、厚待社会民生及一切生命体。取“厚生”为教风,是要求教职工要关爱学生,要对学生尊重、理解、赏识、信任、关爱。
“敬业厚生”,寓意深远旷达,既传承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又突显出现代的人文关怀和人本精神;既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又宽以爱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出乌丹六中全体教职员工甘于献身教育事业的风范和爱校、爱岗、爱生的情怀。
四、关于学风——“明德善学”的释义
“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使人的美德得以显明。“立人先立德”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法则,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教学理念。全体师生员工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善学”,出自《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善学”,即善于学习。善学者善选,择优才能兼收并蓄;善学者善思,勤思才能相得益彰;善学者善用,会用才是最高境界。“善”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寓意六中学子要会学习,勤思考,能活用,努力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将“明德善学”作为我校的学风,就是希望学子们既要注重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又要勤奋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9.三风一训解读 篇九
笃学:语出《史记·伯夷列传》:“ 颜渊虽笃学,附驥尾而行益显。”“ 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笃学”即专心致志地学。求学之道,贵在专心。“笃学”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中外:有两种含义:一是分别指人的内心与外表,即思想和言行。二是指中国和外国优秀文化。
笃学中外: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加强学习,学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本领,学贯中西,与时俱进,建设学习型校园。
思: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思想。即人的理性认识。二是“想”,在这里当作“志向”讲。
天下:即世界,即未来。
思行天下: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正确思想的引领,会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外国语学校的师生,应该不断汲取先进思想,拥有富有思想的头脑,为将来引领潮流走向、推动世界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有了先进的思想,即使身居一隅,也能“不出户,知天下”。同时,外国语学校的师生们都应拥有走向世界,拥抱未来的志向、胆识、气魄和能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共赢美好未来。
“笃学中外”与“思行天下”互为因果,只有笃学中外,方能思行天下。欲求思行天下,必先笃学中外。校风:活泼 勤敏 合作 奋进
活泼:有两种含义:一是生活自然,不呆板。学校是师生成长的乐园。学生在这里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教师在这里充分享受教育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师生心态开放、个性张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精神自由,生龙活虎,天性得以培养,潜能获得挖掘,创造性得以进发,灵性得以凸显。
“活泼”的另一种含义是指:单质或化合物容易与其他物质起化学反应。外国语学校的每一个师生都应该像“活泼”化学物质一样,善于与人沟通,善于汲取新知,善于把握机会,把自己“化合”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时代骄子。
勤敏:勤,劳也;“勤”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勤”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勤天下无难事”、“勤有功,戏无益”、“业精于勤”、“勤能补拙”。每一位师生都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创造,勤于反思,用“勤”铺就走向世界的成功路。
敏,疾也。“敏于事”,做事又好又快;思维敏捷,善于解决问题;眼光敏锐,勇于探索新知;身于敏捷,锻造强健体魄。
合作:意思是:共同配合,做好事情。人类从茹毛饮血时代就踏上了合作的征程,他们一同狩猎,一同劳动。当今社会,合作更是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没有合作,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缺少合作,就没有人生的前进和辉煌。合作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能力。在合作中,汲取集体智慧,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团结互助,实现互利双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竞争更需要合作,有集体的力量,竞争者才能赢得更大的成功。
奋进:意思是:振奋向前;奋勇前进。向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不断走向成功;战胜困难和挫折,到达胜利的顶峰。最美是我们上行的姿态。
“活泼、勤敏、合作、奋进”之间的关系:活泼是基础,勤敏是源泉,合作是方式,奋进是目标,得此风气,铸造辉煌。
教风:博学厚德,善教至上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作为过程来看,就是要求教师要广博地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本领,学而不厌,兼容并包,海纳百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博学”作为结果来看,就是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这是教师“影响力”、“魅力”的体现,更是教书育人的基本保证。
厚德:语出《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方面,“厚德”指广泛之德。“德者,才之帅也”,德是做人的根本。教师要不断提高修养,胸怀祖国,学人为师,行为世范,德艺双馨,模范遵守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弘扬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另一方面,“厚德”指“重视德育”。教师要坚持将德育放在首位,在全面素质的培养中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善教:即善于教学,教学艺术高超。语出《礼记﹒学记》:“善歌者使人继其身,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基本规范,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善教”引导学生“善学”,以“善教”引领学生“乐学”,以“善教”启迪学生智慧,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艺术。
至上:至,最也,到也。上,高也。其一,善教为首。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师德修养,钻研教学艺术,努力成为名师。其二,教师应该追求一流的教学质量,培养一流的人才,实现一流的办学目标。
博学、厚德、善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基础,是“至上”的必然条件,每一位教师都要按照这一要求,不断超越,不断前行。
学风:乐学敏思,力行致强
乐学:意思是乐意学习、快乐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营造学生想学、愿学、爱学、善学的氛围,以“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以“成功”作为最好的奖赏,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敏思:“学而不思则罔”,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努力成为“思想者”,勤于思考、善于探究、敢疑敢问、乐于创新。
力行:努力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动时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勇于实践、善于动手、做中悟道,学做合一,在实践中学习真知,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致强:最强。要成为生活的强者,勇于接受竞争和挑战;要成为学习的强者,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要成为民族的强者,走向世界,行向未来。
【学校一训三风工作】推荐阅读:
学校三风一训集锦08-13
三风一训总结06-19
沈家门第四小学一训三风10-06
三风建设督查工作报告07-07
校园三风建设08-05
如何提高校园“三风”建设07-27
“三风建设”主题团日活动策划书07-26
“学校年初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参考06-29
“学校教务处计划”学校工作计划10-21
“学校精神文明计划”学校工作计划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