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2024-08-04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精选12篇)

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篇一

《数据库原理及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莫鸿斌

学号:201601030137

班级: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实验日期: 2018-3-23

一、实验项目

T-SQL创建修改数据库和表

二、实验目的

1.掌握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运用; 2.掌握T-SQL语句的执行操作;

3.如何使用T-SQL创建修改数据库和表。

三、实验内容

1.使用T-SQL创建数据库factory,要求将数据库文件factory_data.MDF存放在E:data下面,其文件初始大小5MB,自动按5MB增长,将事务日志文件factory_log.LDF存放在E:data目录下,其文件大小按1MB自动增长。

2.使用T-SQL在数据库factory下创建如下表: 职工表(职工号(int),姓名(char(10)),性别(char(2)),出生日期(datetime),党员否(bit),参加工作时间(datetime),部门号(int)),其中职工号作为主键。部门表(部门号(int),部门名(char(10)),其中部门号作为主键。工资表(职工号(int),发放年份(int),发放月份(int),工资(decimal(6,1))),其中职工号、年份、月份作为主键。

3.使用T-SQL建立创建的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规则。4.在上述表中输入数据,每个表至少10条记录。

四、实验环境

安装有SQL Server2008的PC一台。

五、实验步骤及结果

1.使用T-SQL创建数据库factory

2.将数据库文件factory_data.MDF存放在E:data下面,其文件初始大小5MB,自动按5MB增长,将事务日志文件factory_log.LDF存放在E:data目录下,其文件大小按1MB自动增长。

4.使用T-SQL在数据库factory下创建 职工表(职工号(int),姓名(char(10)),性别(char(2)),出生日期(datetime),党员否(bit),参加工作时间(datetime),部门号(int)),其中职工号作为主键。部门表(部门号(int),部门名(char(10)),其中部门号作为主键。工资表(职工号(int),发放年份(int),发放月份(int),工资(decimal(6,1))),其中职工号、年份、月份作为主键。

5.使用T-SQL建立创建的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规则

5.在上述表中输入数据,每个表至少10条记录

六、结论及思考

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篇二

1《数据库原理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数据库原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数据库原理实验》课程不仅仅是理论课程的补充,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1]。目前很多高校教学计划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数据库原理实验》课时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往往在实验课上还没有完全理解理论知识,达到动手实践的水平时,课程时间已经结束;《数据库原理实验》课程多年来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计划相对固化,教学模式脱离工程实际,另外由于高校扩招导致学生人数大增,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课堂统一的教学形式难以适应所有同学,使得部分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学习无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师资力量普遍较为薄弱,师生比严重不达标,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无法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教师的工作强度高,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积极性;在大班教学环境下,现有的考核方式很难真实的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成绩往往存在不合理的情况[2]。

2 翻转课堂概述和翻转课堂解决上述问题的潜质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或反转课堂)就是将过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模式进行了“颠倒”或“翻转”,变成了“学生课前先对知识进行学习,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或实验)”[3]。翻转课堂的起源应归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4]。有些学生由于生病,无法按时前来上课,也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学校离家太远而花费了过多时间在乘坐校车上。这样导致有些学生缺课而跟不上教学进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去录制PPT演示文稿和教师实时讲解的音频,然后再把这种带有实时讲解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供学生下载或播放),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进行补课[5]。由此,诞生了翻转课堂的形式。

这种新的模式兴起以后,对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和课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进行了颠倒,极大的促进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近几年,国内外已经在多个学校、多门学科上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6]。

实验教学是高校在新时代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也对理论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和深化。《数据库原理实验》作为计算机各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实验理解数据库基本原理,解决现实数据管理问题,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7]。在《数据库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有效解决实验课时不足问题。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家里或者宿舍以及其他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学习实验要求、实验原理、完成实验等。有效的解决了现今高校的实验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翻转课堂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小视频、PPT讲解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也可以及时更新,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分阶段的学习,可以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水平不同的差异、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

(3)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引入翻转课堂,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帮助下,可以有效的辅助教师完成统计等工作,另外,翻转课堂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有效的完成了知识的吸收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的解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并适度引导,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4)考核方式更加人性化。

引入翻转课堂,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可以自动统计学生们的学习时间、作业得分等,考核方式也由原来的关注学生的考勤率转变为由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成绩评定更为合理、更加有效也更人性化。

3 建立基于翻转课堂的实验教学模式

在以往《数据库原理实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仅仅只通过基本理论的学习,即开始实验课程的学习,这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通过翻转课堂的引入,网络教学平台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教学视频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作业供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进行检测等。翻转课堂给予同学们更多的自由时间,从理论上可以解决《数据库原理实验》课时较少、学习效果欠佳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作者尝试以下的流程来实现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准备

实验课前,教师需要提前安排好课程计划,确定好教学目标,将知识点细化,分别录制相关的视频,然后将视频、PPT等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2)实验资源学习

实验课前,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个人电脑或实验机房自主观看视频学习,在此学习过程中,可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其他多种社交工具等与团队成员进行协作学习;实验课中,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视频资源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可以到问题讨论区寻求问题的答案。

(3)课堂实验任务评测

实验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学习进度,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供同学们完成,通过同学们的实际完成情况了解其学习情况。如果学生表现优秀,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则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完成课后作业;如果学生没有有效的完成任务,则可针对性的要求其继续完成资料的学习,并及时给与难点解答,直至完成任务,达到学习效果。

(4)完成课后作业

学生通过课下学习视频等实验资源和课堂实验任务评测环节达到教师指定的要求后,可以继续在课上或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提升教学效果。

4 翻转课堂在我校实现的关键问题

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课外预习教学资源,课内与老师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课外教学资源安排

课外的教学资源安排主要包括视频录制长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使用等。

(1)视频的录制。在翻转课堂的理念下,课堂以外的自主学习时间是学生学习的主流时间,而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视频是学生用于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源,目前一般采用录屏软件和DV并行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教学视频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10-20分钟视频。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学生对于此时间段的视频接受程度更高。除了时长以外,知识点的划分、讲解、视频的视觉效果、讲课老师的语音、语调等各个方面都影响学生对视频内容的学习效果,这需要主讲老师有较高的讲解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

(2)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校已建设有完全开放使用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在利用翻转课堂理念的同时,引入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以便于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视频、布置作业、提出要求、发布问题讨论等,如图1所示,学生可以在任何可以连接因特网的环境下登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来学习视频、完成作业、提交作业。平台可以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时长、作业完成情况等。另外,还有专门的讨论区供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和同学都可以提出问题,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的看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等。

2)课堂时间教学活动的组织利用

课堂时间教学活动的组织利用主要关系到如何在课堂时间让学生达到一种质的飞跃。目前很多研究将精力多集中于视频的录制、安排等,忽略了翻转课堂中更加重要的环节,即课堂时间的安排,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自主学习知识点以后,课堂上的时间如何合理安排,是检验一门课程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课堂上,要有针对性的对视频等资料的学习进行检测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要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给予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的空间。由于传统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都习惯于听教,课堂上要求同学们主动提出问题在学习初期会有一些困难,这就需要有经验的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彻底改变沉寂的课堂气氛。另外,即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需要教师有效的安排好、引导好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3)课程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包含两方面,一是学生收获好的学习效果,二是教师需要给学生客观地评定成绩。一个好的评价体系,不仅能让学生得到公平公正的成绩,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翻转课堂引入以后,课程评价重点要考查的是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本课程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团队集体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每个学生根据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取知识的情况对自己进行评价,提交个人评价报告及得分;每个团队,根据各位同学不同的分工,按照完成情况的等级依次给团队所有同学评分,由团队成员集体讨论完成;教师的评分依据有:网络教学平台的记录,包含在线学习时长、讨论区讨论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如图2 所示),以及课堂表现等。每个人的总评成绩是由个人评价、团队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项综合得出。

5 结束语

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篇三

关键词:工作过程;数据库;职业教育

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体现了校内学习与校外工作相结合的特点带有浓厚的职业导向,具有鲜明的市场化运作特征,是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的关键举措。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系统化,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按照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必将成为我国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

根据姜大源教授的多元智能的人才观与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理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从专业的相关职业或岗位分析入手,根据职业资格列出这些职业或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再根据职业情境和职业能力的同一性原则,对其共同点进行归纳形成对应该专业的“岗位群”“职业群”技能与能力需求,然后逐一把它解构、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序化成若干个工作项目,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对于成功完成每项工作项目的支撑点是课程教学,这就要求课程的设计必须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是根据企业产品生产流程而确立,教学内容是围绕职业岗位(群)的技能需求而展开,学习情境是校企深度互融和企业真实环境的再现。

我院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重要的专业技能课,2005年被遴选为天津市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我们在“以项目为导向”的专业改革指导下,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主线,以“教、学、做一体化”作为教学模式的主体,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1 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1.1综合情境分析。通过调查研究进行综合情境分析,主要从社会经济分析、企业综合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三个方面进。以真实企业环境的再现创造学习情境。

1.2确定行动领域。在调研中,通过问卷、访谈、研讨、审定等形式,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资深教师、课程专家共同分析职业工作过程,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并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描述,从而选择典型的行动领域作为未来课程开发的重点。

1.3确定学习领域。与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资深教师等共同研讨、审定,在学习领域的整体设计上,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通过任务驱动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以满足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为原则,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和独立评估计划的工作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2.1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针对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传统的数据库课程知识体系中将数据库知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数据库原理与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先讲解数据库原理,在弄清原理的基础上,讲解数据库应用技术,指导学生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与高职的教学目标以及市场需求不一致的,高职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对学生的最根本的要求是知其然,能熟练应用某一种技术,而市场更需要是大量的有一技之长的熟练工,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空头理论家。因此,从高职教育的目标以及学生就业来考虑,都有必要重实践应用轻理论研究。

2.2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传统教材,对于知识点的编排,侧重于知识逻辑上的先后顺序。2009年《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自编教材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采用以项目为单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结合行为导向法教学是有特色高效率的一种教学思想,是一种同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施项目时,各科知识均贯穿在项目这根主线上,对知识点的讲解是根据项目的需求,以实践项目驱动、问题牵引、套路主导的“工学结合,行动导向”学习模式、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各个知识点,这让学生学会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3 教学实施过程

3.1工作过程分解及项目构建。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将真实工作过程分解,将真实项目按工作过程构建起来。针对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这样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教学过程设计。传统的课程的教学过程一般是复习导入——传授新知——巩固练习——教学总结——布置作业(简称传统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安排注重教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也总是着重考虑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传统的计算机机房技能训练基本属于实验型,虽以学生为主体,但知识点相对分散,为实验而实验,与实际应用相脱离。这样的传统教法没有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

在工作过程导向设计原則的指导下实施项目教学(简称项目教法)的过程为:通过实际项目实现情境导入、诱发欲望——借助项目、尝试自学——问题反馈、合作解决——总结突破、探究规律——分层练习、共同进步——多元评价、全面发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得到螺旋递进式的全面提升。无论教师怎样发挥,一是看教学活动是否以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是否以产品或项目为载体;三是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因此要求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3.2.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进行项目式设计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组织课堂教学为原则,具体过程为:

第一步:确定工作任务。先分组,要求每组学生在一段学习时间段内设计完成具体一个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并编写程序实施设计过程。

第二步:制订和实施计划。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教学中以学生自学和老师指导为主。数据库基本知识及原理以少讲、精讲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基本原理知识及掌握开发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践设计。

第三步:成果交流。师生交流设计成果,找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

第四步:成绩评定。以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成绩考核。通过这样的仿真工作过程的项目设计,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有成就感。达到在有效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4 建立项目实验平台

学校的教学设备、实验实训场地设施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学生实践方面,大多数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自顾不暇,企业不愿承担培养人才的义务和责任;受短期利益影响,对人才培养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应通过创设与主要用人单位相似的工作环境和技能环境,边学边实习,提高学生对就业环境的适应性,培养其研究性学习能力,提高创新技能。学生只有在先进的实训场地里学到的东西,用到实际工作中才不会落伍。

5 以工学结合造就双师型教学团队

根据“引进和培养并重,学历提高和业务能力提高并举”的原则,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带头人,一方面加大教师生产锻炼、对外交流的力度,另一方面在学校优惠政策的支持下,调入优秀的企业、行业专家和引进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学历人员,同时挑选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此外借助于引进行业专家的优势资源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平台,开展应用性研究,在校企合作模式上不断找到新的结合点,为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院应对教师量身设计一套针对工作过程化项目式教学法的全新师资培训方案,提高教师教授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实施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的合理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基本思路是以综合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针对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技能培养的要求,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够用的基本知识,适应相关职业技能认证。二是实践能力,突破仅限于操作技能的考试,增加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项目组的合作能力。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要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项目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使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还成为学生再学习与培养训练的组成部分。四是在内容加入职业技能认证试题与技能认证接轨。不仅要求学生上传并展示个人的项目成果,还设计并使用了“学生任务反馈评价表”,其中包括学习过程中个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描述、学习日志(包含知识技能的掌握、心得体会与自我评价等)、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等项目,开发了教师和学生网上评价系统,用于学习成果考核,还通过组织学生个体或小组代表交流发言,体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具体核算标准“期末(40%)+实训(30%)+平时(10%)+自我评价(10%)+学生互评(10%)”五层次评价体系。

通过重视“工作过程”精心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法方便实用,富有成效,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让学生也体验到了职业成功的快乐,逐渐改变了学习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有利于开发项目式课程和教材,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促进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充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项目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涵.关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2]孙慧平.行动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7,(34).

4.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篇四

(西安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7140000)

摘要:根据我国数据库的原理以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实际的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普遍存在概念化的理论重于实际数据库数据的操作。因此,对于实际的数据库教学进行深入访查的基础上,对于数据库应用原理以及课程教学缺乏实际操作和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提出相关建议促使相关部门单位能够实施改革创新,本文分别对于:学习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考核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并且提出对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该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的思路。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

根据我国的数据库原理以及应用课程的教学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就是根据数据库的概念形成原理的书面教学,第二种就是根据书面教学让学员们上机操作展开应用开发。在实际的教学中,实施以教学理念为重点,讲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实施规范,在系统的教学学习之下,再开展关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实现过程。最后才是以理念为基础实施擦做,实际上关于我国数据库原理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占很小的一部分。由于学生们无法长时间接触教学,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缺少直观性,在应用的实际开发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根据我国数据库原理以及应用课程的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根据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数据库课程的概念

根据数据可原理及应用课程,其实是根据数据结构来组织管理数据建立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的一个信息库,该信息库可共享、有组织、可查询。比如在一个企业内部数据信息库的建立上存在着单位内部人员的基本资料和状况。并且通过信息的传输进入企业的人事部门。此外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仅是在人事管理上,通常还可以运用在仓库、生产线、财务部门等等。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自动化流程。

二、数据库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偏离实际

学生们在书面上的课程可能学习的很好,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就会显得无所适从。在数据库的设计和实际应用的实施中,没有足够的灵活性,会让学生们在应用考核成绩上会很苦恼。面对当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励的情况下市场要求数据库人才能够对软件应用和设计问题上的灵活操作,让学生们无法适应。

第二,就是过分注意数据库的操作,为了迎合市场大力发扬数据库的开发设计和使用方面,让学生们在数据库的教学侧重开发,并不对数据库的概念、理论进行教学。对于学生们的基础学识非常不看重,如此急功近利的情况下,学生们不明不白的学习各种操作知识,形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效果,不能够拓展其他应用思维,这两种极端不符合当下对于高等人才的数据库课程培养。

(二)实践环节系统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上是没有系统的进行完善的,对于大部分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关于数据库的内容、理论、设计数据库时代背景、数据库模型讲解等等,在实践问题上基本上就像手册一样,让学生根据书本的步骤进行实践,这种方法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容易把学生们的思维定性,让设计出来的数据库软件缺乏创新性,学生们的思维千篇一律这是跟实践环节的系统有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对于实践课程还是像课程讲解一样,并且给学生们的实践时间太少,学生们要赶时间进度自然对于创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局限。

(三)教学方式单一化

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问题也是非常大的,大部分教师对于数据库的原理可能会娓娓道来,对于数据库各个内容、背景、设计思路以及详细讲解数据库的传输、储存数据的原理,学生们也根本没有时间去实施实践工作,注重理论的教学让课程的形式单一且盲目,被动的要求学生们开展思维,让同学们只重视理论内容,在实践教学分析中没有很好的进行思考,而是被各种题目的解题思路困扰。另外还有一小部分的教学是只重视实践,对于理论的教学可有可无,不仅让学生们一头雾水,在实际的考核和单一教学模式下,学生们会惧怕操作,害怕操作中出纰漏,非常局限学生们的创作思维。这也是非常不可以的。

三、解决数据库教学问题的方案

(一)结合实际改变教学内容

对于教学内容偏离实际的问题首先,应该让教学内容能够结合实际来改变目前的现状,传统的教学讲解式学习和盲目的实践实习已经不能符合当代潮流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对于数据库的教学问题上,虽然一切还是以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数据库系统的概念以中心思想,然后根据原理教学对于数据库的软件实践和开发设计也要同步学习。在数据库的软件系统以及运用数据库的语言SQL等内容进行学习。让同学们在概念中学习实践,在实践中结合概念才是目前教学内容的良策。

(二)多元化教学改善学生兴趣

第二,要运用多元化教学内容改善实践体系,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发散思维,更加能够锻炼同学们的操作水平,可以试着让学生们建立一个自己的数据库系统,比如:学校人员的内部管理,图书馆管理系统等等,让书本上的知识得以完善和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营造欢乐有活力的上课氛围,把数据库的学习带入学生们的生活,激发学生们对于教学过程的见解。教学教材可以在网上进行教学,进行学生们与老师的互动环节,可以由老师带领下进行交流沟通,第三,采用艺术手段对于教学资料进行编辑和侧面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对上课质量有帮助。

(三)改革考核方式

学校和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改善关于数据库教学的考核方式,侧面的让学生们开始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教师们能够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另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理论的学习以及实践操作。重点培养我国高端数据库信息应用人才,让同学们有自主权,放弃填鸭式缴械,改变课程的考核,不偏离知识和应用的任何一方,激发教学的活力以及同学们对教学的兴趣。不要成为学生们叫苦不迭和老师们对上课质量的无奈。

结论

对于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包括:数据库的原理、设计、应用三个方面。由于目前开设数据库课程的高等院校中容易过分侧重原理的学习或者过分侧重实践导致教学偏离实际,盲目的让同学们根据学习教材进行实践,涉及的相关数据库软件的应用也一笔带过,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们能够系统学习实践的。影响学生的综合认知和探索设计。这种填鸭式的教育,让同学们感到枯燥乏味,出现了“学什么讨厌什么”的现象,对于教学和培育数据库高等人才的教育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三个建议,希望相关的学校和政府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对于数据库教学的改革和实践问题。

参考文献:

5.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篇五

二 实验目的:加深对视图的理解,熟练视图的定义、查看、修改等操作 三 实验内容及要求:(从下面10个题目中选一个)题目一:

学生(学号,年龄,性别,系名)课程(课号,课名,学分,学时)选课(学号,课号,成绩)根据上面基本表的信息定义视图显示每门课的课名、选课人数、平均成绩 2 观察基本表数据变化时,视图中数据的变化。3 利用视图,查询平均成绩最高的学生。

题目二:

图书(书号,书名,价格,出版社)读者(卡号,姓名,年龄,所属单位)借阅(书号,卡号,借阅日期)根据上面基本表的信息定义视图显示每本书的书名、借阅次数 2 观察基本表数据变化时,视图中数据的变化。3利用视图,查询借阅次数最多的书。

题目三:

商品(编号,品名,进价,库存,售价,厂商编号)顾客(卡号,姓名,电话,积分)厂商(编号,厂址,名称、电话)

销售(顾客卡号,商品编号,数量,日期)根据上面基本表的信息定义视图显示每种商品的品名、销售数量 2 观察基本表数据变化时,视图中数据的变化。3利用视图,查询销售数量最高的商品。

题目四:

图书(书号,书名,作者编号,价格,出版社编号)作者(编号,姓名,电话)

出版社(编号,出版社名称,地址)根据上面基本表的信息定义视图显示每个出版社的名称、出版书的数量 2 观察基本表数据变化时,视图中数据的变化。3利用视图,查询出版书最多的出版社

题目五:

零件(编号,名称,颜色,生产车间号)车间(编号,名称,人数,主任)产品(编号,名称,车间编号)

使用(产品编号,使用零件编号,个数)根据上面基本表的信息定义视图显示每个产品的编号,使用零件的编号,生产零件的车间号,车间主任 观察基本表数据变化时,视图中数据的变化。3利用视图,查询使用零件最多的产品。

题目六:

药品(编号,名称,价格,厂商)处方(药品编号,数量,医生编号)医生(编号,姓名,科室,职称)根据上面基本表的信息定义视图显示每种药品的品名、销售金额 2 观察基本表数据变化时,视图中数据的变化。3利用视图,查询最畅销的药品。

题目七:

学生(学号,年龄,性别,系名)

教材(编号,书名,出版社编号,价格)订购(学号,书号,数量)出版社(编号,名称,地址)根据上面基本表的信息定义视图显示每个学生姓名、应缴书费 2 观察基本表数据变化时,视图中数据的变化。3利用视图,查询交费最高的学生。

题目八:

员工(编号,姓名,性别,年龄,部门编号,年薪)部门(编号,名称,人数,负责人)项目(编号,名称,负责部门编号)根据上面基本表的信息定义视图显示每个部门名称、年工资总额 2 观察基本表数据变化时,视图中数据的变化。3利用视图,查询工资额最高的部门

题目九:

帐户(编号,姓名,余额,建立日期,储蓄所编号)储蓄所(编号,名称,地址,人数,所属城市)借贷(帐户,借贷类型,金额,日期)根据上面基本表的信息定义视图显示每个储蓄所名称、储蓄总金额 2 观察基本表数据变化时,视图中数据的变化。3利用视图,查询储蓄金额最高的储蓄所。

题目十:

仓库(编号,保管员编号,面积)

保管员(编号,姓名,年龄,电话、月薪)商品(编号,品名,仓库编号、数量,单价)

1根据上面基本表的信息定义视图显示每个仓库保管员姓名、保管商品价值总额 2 观察基本表数据变化时,视图中数据的变化。3利用视图,查询保管商品价值金额最高的保管员。

6.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教学纲要 篇六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时与学分

课程代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第2学期开课;

课程总学时:48学时(理论讲授学时:24学时;实践学时:24学时)课程总学分:3学分。

(二)课程性质

本门课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选用当前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SQL Server 2005为教学内容。本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了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提高部分。基础部分介绍SQL Server数据库的特点和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删除、查询等基本操作;提高部分主要介绍SQL Server的存储过程、触发器以及数据库的完整性和数据库的维护。整个学习过程由浅入深、逐层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切入点,轻松地学习。

(三)教学目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数据库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当前主流数据库SQL Server的应用,从而具有数据库管理及开发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等,同时本门课程又是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先导课。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数据库系统概述 1.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

2.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发展与研究领域 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4.数据库管理系统 5.数据模型

教学要求:熟悉信息、数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有关数据模型的技术,包括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概念模型;理解三种主要的数据库模型;了解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

教学重点: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模型。教学难点:数据库中有关的基本概念;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射 授课学时:3学时

(二)SQL Server 2005的安装和配置

1.SQL Server 2005简介 2.SQL Server 2005的安装

3.使用SSMS配置SQL Server 2005服务器 4.配置SQL Server 2005服务

教学要求:了解SQL Server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可视化工具的使用;掌握服务器的启动和停止、服务器的连接、服务器的注册。

教学重点:可视化工具的使用及作用;服务器的注册。教学难点:各种情况下服务器的注册及注意事项 授课学时:2学时(理论0学时,实验2学时)

(三)SQL Server 2005数据类型 1.7类系统数据类型 2.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

教学要求:掌握SQL Server 2005数据类型的分类、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各种系统内置数据类型的特点和基本用法。教学难点:各种系统内置数据类型的特点和基本用法。授课学时:2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0学时)

(四)数据库和表 1.创建和管理数据库 2.创建和管理表 3.数据完整性

教学要求:了解关系数据库的定义及表的定义;掌握使用图形化工具和T-SQL语句两种方法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及表;牢记T-SQL语句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及表的SQL命令;掌握数据操纵;掌握域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引用完整性的作用及实现。

教学重点:数据库信息的显示、扩充数据库容量、配置数据库、重命名数据库、删除数据库,分离和附加数据库;表的创建及相关约束操作、表结构的修改、重新命名表、删除表,数据增删改;理解数据完整性,约束、默认和规则的创建和管理。

教学难点:用命令方式创建含各种约束的表;数据操纵的相应命令格式;null值的操作及理解;约束、默认和规则的创建和管理。

授课学时:6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4学时)

(五)数据库的查询 1.基本子句查询 2.数据汇总 3.多表联接查询 4.联合查询 5.嵌套查询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数据检索命令格式 教学重点:数据检索 教学难点:多表查询

授课学时:6学时(理论4学时,实验2学时)

(六)索引与视图 1.索引的定义与类别 2.索引的创建与删除 3.索引的分析与维护 4.视图的概念及作用 5.视图的创建与修改 6.通过视图修改数据库信息

教学要求:了解索引和视图的定义;掌握使用图形化工具和Transact-SQL语句两种方法创建索引和视图。

教学重点:创建视图和索引 教学难点:视图操作。

授课学时: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七)Transact-SQL程序设计 1.概述

2.批处理

3.注释语句

4.标识符

5.全局变量与局部变量

6.运算符和表达式

7.流程控制语句

8.游标的声明、打开与读取、关闭与释放

教学要求:掌握Transact-SQL程序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批处理的编写及执行;局部变量的定义及使用;流程控制语句的使用。教学难点:流程控制语句的使用。

授课学时:5学时(理论3学时,实验2学时)

(八)存储过程 1.存储过程概述 2.存储过程的创建和管理

教学要求:了解存储过程的作用及存储过程的程序结构;熟练掌握存储过程的创建与管理。掌握使用图形化工具和Transact-SQL语句两种方法创建存储过程。

教学重点:存储过程的创建和执行。

教学难点:含参数存储过程的创建与执行。授课学时: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九)触发器 1.触发器的工作机制 2.触发器创建和管理

教学要求:了解触发器的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使用图形化工具和Transact-SQL语句两种方法创建触发器。

教学重点:触发器的工作机制。教学难点:触发器的工作机制。

授课学时: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十)用户自定义函数与事务 1.用户自定义函数简介

2.用户自定义函数的创建及执行 3.事务处理 4.锁

教学要求:注意区分三种用户自定义函数的不同功能;主要掌握标量函数及表值函数的定义格式及函数执行;记住4个事务语句及其功能;了解锁的工作机制。

教学重点:标量函数及表值函数的定义格式及执行;事务与锁的合理配合。教学难点:标量函数及表值函数的定义格式及执行。授课学时:2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0学时)

(十一)SQL Server 2005管理 1.安全管理 2.数据的导入导出 3.数据库备份 4.数据库恢复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SQL Server的访问控制;熟练掌握数据库权限管理;熟练掌握数据库角色管理;掌握与安全有关的Transact-SQL语句;掌握常用的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方法。

教学重点:权限,角色;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数据导入和导出。

教学难点:用T-SQL命令进行权限管理;引入角色的作用;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授课学时:6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4学时)

(十二)数据库综合开发应用 1.系统需求分析 2.系统总体设计 3.系统具体实现

教学要求: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过程;了解数据库概念设计,掌握概念设计所用的数据模型以及概念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数据库的逻辑设计,重点掌握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方法。

授课学时:4学时(理论0学时,实验4学时)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

教学中将各章知识点融入相应案例当中进行讲解,增加知识点的直观性,更易于接受;各章知识点与上机操作题紧密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巩固;课程最后给出一个综合案例课题,向学生展现数据库整体开发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各知识点融会贯通,培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注重上机实验环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熟悉数据库语言的基本用法。实验环境为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环境。

要尽量采用现代化、多样化手段实施教学。充分利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电子教学手段。

四、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

本课程考核分实验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缺课1/3取消期末考试资格直接进入二次考试)。

平时成绩5%:依据平时考勤、课堂提问情况评定。

实验考核占15%:每个实验题目15分,取平均成绩作为总评成绩。

期末考试占80%:采取笔试方式,考试时间90分钟,主要考核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相关知识。

五、课程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1.杜兆江《SQL Server 2005实用教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参考资料

1.陈志泊,《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三)其他参考资料

1.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遵仁,《SQL Server 中文版基础培训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7.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篇七

关键词:考试改革,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理论考核

0 引言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检查和反馈的方式也集中在最基本的教学活动-课程考试中。为了提高教育的质量,课程考试逐步成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改革和完善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是高校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思考点,也是高校监督系统对于教育教学过程评价的参考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结合面向对象语言完成管理信息系统或者网站的创建和维护,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在掌握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数据库建模方法的使用等实用技术,因此,对于如何改革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文中提出了一种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操作考核与理论考核兼顾的模式。

1 现行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普遍采用的课程考试为学期末的闭卷笔试方式,该类考核方式具有考试试题理论性知识偏多,客观题偏多的特点,同时该类型考核方式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80%,这就导致学生需大量记忆去应付考试,难以有效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因此,目前的考核方式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目的误区化

课程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评定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对于教师来说,要通过考试为每个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给出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所得的成绩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各项荣誉的一个支撑点。因此教师出题目在于“考核出学生不会什么?”。学生完成题目完全立足于书本内容,思考扩展的能力逐渐降低。

(2)考核方式单一化

随着高校招生的扩大,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对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来说,采用一次性闭卷考试的方式,任课教师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样对于偏重于理论学习的学生有利,而对于偏重实际应用的学生有失公平性和科学性。

(3)考核内容理论化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体,且理论教学为主。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查学生,学生需按照书本上的标准答案完成题目,这样就将学生发挥个人才能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学生想要通过考试,需要把握复习重点,了解考试范围,更需要死记硬背,这样无法满足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4)考核题目样式简单化

目前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出题难度适合大部分学生、答案和分数制定规范、阅卷方便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师在出题过程中,设计试题的题型越来越集中在几个固定的选择上,即选择题,判断题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简答题和应用题占的比例相对减少。对于简答题比例合适的试卷中,简答题又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应用上,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弱,学习方法呆板化。

2 课程考试改革措施

在分析了目前课程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特点,将该门课程的考核从立体化的角度进行分解,实现平时与期末结合,理论与实际兼顾的考试模式。

(1)期末考核的构成

期末考核划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能力考核。根据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将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划分为60%,操作能力的考核成绩划分为40%。

理论知识的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考查“学生会什么?会到什么程度”为目的。试卷主要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应用题这四种题型。其中简答题题目多采用如下方式:

“请举例说明是否所有视图都可以更新?”

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也可以通过举例的过程检验出学生是否真的可以将理论知识理解,并加以应用。

操作能力的考核采用上机的方式,对于每班30个学生的班型,给出4-6套考试试题题签,对于每班40个学生的班型,给出6-8套考试试题题签,由学生自行抽签完成,然后将结果上传到服务器,由教师保存。

这样理论和实际兼顾的评分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的兴趣。

(2)平时考核的构成

为了能在教学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度和内容进行调整,将平时考核划分成如下的比例:平时成绩占30%,实验成绩占30%,考核成绩占40%。

平时成绩,主要用于检验学生的出勤情况和最近的课堂教学效果,每学期的授课过程中会对每个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提问以引导式为主,本着“不怕学生回答错误,就怕学生连错误都不回答,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原则,同时记录提问成绩。

考核成绩主要用于考查一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在学习到数据更新和存储过程内容后,各进行一次随堂测验,测验中需要学生对于同一个题目给出能想到的所有可能的实现方法,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根据测验结果提示教师及时进行教学改进。

实验成绩属于课内实验的考核部分,将实验分为验证性和综合设计性两种。首先进行每个知识点的验证性实验内容,主要以抽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为主。然后将几个知识点综合,进行设计性实验内容,主要达到“让学生掌握从设计、实现到完成综合报告的一体化应用过程”,同时记录其完成情况,针对设计内容提出3-5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的能力,并给予相应的成绩等级。

这样有规律划分的评分方式,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利用改善“考前临时恶补”的情况,让学生在平时就开始学会累积自己的学习成果。

3 总结

通过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考试改革,让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公平合理的评分体系,就能让学生们提高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而且在没有降低考试要求的情况下提高了考试通过率。因此积极探索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兼顾的课程考试改革方式,进一步给出成绩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成绩考核向公平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真正的把课程考试变成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开拓创新的一个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蒋学英.从数据库课程改革实践谈多元化考试方式[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赵芳枝.以大学考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S1).

8.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篇八

【摘要】2012年出现的xMOOC教学模式能起到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课程内容,成为新的学习途径。本文通过对xMOOC组织形式结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建设,分析其内涵和特点,研究了基于xMOOC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

【关键词】xMOOC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

【课题项目】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校级精品课程;工程项目教学法在软件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校级重点课题(JYB201304)。

【中图分类号】TP311.13-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29-02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为MOOC)作为一种在线教育模式,近几年在国内外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MOOC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尤为强烈,它变革了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使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全球化、开放化和民主化。MOOC主要有两种模式: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cMOOC模式和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MOOC模式。xMOOC是2012年流行的一种新型MOOC形式。简单来说,cMOOC是一种强调自学、互助的模式,没有权威,提倡人人参与,人人主动奉献;xMOOC则是接近于传统教师授课的在线教学模式,混合了真人教学、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定期考试、学生讨论等正常教学所必需的环节,同时又具备了网络公开课无需实体教室的优点,允许数万人同时在线听课,为全球学生提供了学习世界顶级大学课程的机会。xMOOC课程逻辑平台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xMOOC课程逻辑平台模型

一、课程建设的原则

数据库技术是当前计算机领域应用最广泛、发展最迅速的技术之一,是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概念多、理论性强,要求达到对理论知识的透彻理解和灵活运用,培养学生设计数据库的能力和数据库管理能力。

(一)层次化设计

提炼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知识体系,按照“数据库系统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技术应用”三个层次的原则,结合具体的数据库系统(如SQL Server 2008)的应用,规划为11个教学内容,并确定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

(二)抽象概念融入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系型数据库查询语言(SQL)、并发控制、事务、完整性与安全性、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以及存储控制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和数据库技术直接关系到数据库中数据的有效性、正确性、相容性和安全性,这也是衡量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质量的重要标志。教学内容中应结合具体DBMS(如SQL Server),结合具体应用实例,突出原理与技术的结合。

(三)保持学科体系完整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在数据结构、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等课程基础上并结合数学思想发展起来的一种数据管理技术,因此该课程建设应该承接并紧密结合这些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好其应用价值及课程内涵。如数据模型、关系代数、SQL语言、关系规范化理论、SQL Server存储管理、数据库访问技术及数据库安全与维护等。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特点,讲解和学习难度较大,对学生实践要求高。课程实践教学不仅可以补充、深化和拓展理论教学,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教学引入CDIO教育理念强化数据库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以教师实际项目和科研项目为着眼点,以培养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2]。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3][4]

课程内容按层次设计的原则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对数据库系统基本理论的阐述,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相关概念等基础知识;第二阶段结合具体案例讲授数据库设计理论,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第三阶段通过深入学习数据管理技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具体细节。最后该课程还要通过项目实训环节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一)基础知识

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三级结构两级映像。

2.常见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及面向对象模型。

3.关系代数基本理论、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理论。

4.国内外数据库技术发展状况及发展方向。

(二)数据库设计

1.基本概念: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及数据库设计的常用方法。

2.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具体实施及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三)数据库相关技术:数据查询、视图与索引、存储过程与触发器、事务的处理、数据库安全与维护等。

三、课程xMOOC组织要点

根据xMOOC的特点,学生在预定的时间开始学习课程,因此学生需提前了解课程基本情况及课程安排。课程开始后,教师定期发布学习课件、作业及专门为xMOOC 课程录制的授课视频。授课视频一般分割成短片段,通过短片段的视频辅以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考试,获得考试成绩。线上还可开设讨论组等等学习交流。结合xMOOC 教学模式的特点,需要针对云计算课程的进行实例化的组织设计,并设计相应的讲义、作业和评价方式[5]。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

由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将项目融入教学过程,因此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及效率[6]。将课程内容细化,分割成若干个小知识点,构建多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教授时间在15分钟左右学生学习效果显著[7]。

(二)教学视频制作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MOOC 教学视频制作与传统的网络公开课的视频制作有很大不同,必须借助多种媒体技术协同工作来呈现完整的教学内容。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子项目和知识点的特点来选择最合适的呈现媒体进行制作并美化。比如,管理系统项目比较适合使用演录像示,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适合于PPT讲解,而数据库设计过程(如关系分解等)更适合借助Flash 动画等呈现。

(三)以项目为导向的课堂讲义设计

有些知识体系不适应于xMOOC模式,如新型数据库系统及课程总结部分,可以以子项目方式进行知识体系组织,重新设计xMOOC 模式课堂讲义,以便讲义与教学视频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内化和迁移。

(四)xMOOC中课程作业设计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在所学知识基础上拓展创新,需设计知识点层层递进并且大小适中的随堂作业及讨论。作业形式可以有填空、选择、简答和综合等形式。设计过程需遵循新、旧知识点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学生成绩评价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在线参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掌握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和效果,评价指标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加强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课程共设置有11次平时单元测验,均为客观题,占总成绩的30%,随堂布置的课程在线讨论情况和表现,占总成绩的10%,课程共设置有8次平时单元作业,均为主观题,占总成绩的20%,学生完称课程学习后,要参加课程结业考试,占总成绩的40%。

学生需要按时完成、提交单元作业和单元测验,并完成课程所有单元作业的学生互评,将课程的教学考核、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及时检查学生在线参与课程的学习情况,提高课程网络在线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查阅每个学生完成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的答题记录、被互评记录和最终得分,在每个单元测验答题记录中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答题次数和每次得分;在每个单元作业答题记录中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互评评语、相应得分、参与互评情况和自评评价。

五、结束语

利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MOOC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层次计算机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及指导,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案例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兴趣和获得更好的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晓洁.美国大学MOOC的兴起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挑战[J],比较教育研究,2014(7).

[2]汪利琴,张佳,郭麦成.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驱动教学法研究——以《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3.

[3]刘金岭,冯万利,张有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江苏省精品教材,江苏省重点建设教材)

[4]刘金岭,冯万利.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亓晋,朱骏,郭阳,许斌.基于xMOOC模式的云计算课程建设探究[J], 高教学刊,2015,21.

[6]刘金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J],计算机教育,2009,12.

9.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篇九

实验名称: 网线制作与模块制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局域网的组网方式以及双绞线的两种制作规范;

2、使学生掌握RJ-45头和模块的制作,以及网线连通性的测试。

二、实验环境配置

RJ-45头若干; 双绞线若干米; RJ-45压线钳一把; 测试仪一套。

三、实验原理

1、双绞线(TP:Twisted Pair)a)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线组成。

2、为什么两根线要扭在一块?

b)当传输差分信号时,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因此可以程度上降低信号干扰。

3、双绞线的分类

c)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lded TP)

i.距离很短时,传输率可达100Mbps~155Mbps。

d)屏蔽双绞线(STP:Shilded TP)i.ii.铅萡包裹,减小辐射。

100米内传输速率可达155Mbps。

4、UTP(非)优缺点

e)缺点:对电波干扰敏感性较大,电气性较差。

f)优点:直径小,重量轻、易弯曲、易安装、价格便宜。

4、双绞线导线色彩编码  白蓝、蓝  白橙、橙  白绿、绿  白棕、棕

5、双绞线的连接方法:  直通线缆

水晶头两端都采用T568A标准或T568B标准。 交叉线缆

一端采用T568A标准,另一端采用T568B标准  应用场合

四、实验过程(步骤)直通UTP线缆的制做 交叉UTP线缆的制做 网线的连通性的测试 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利用压线钳剪线口剪出相应长度的网线。

第二步、剥掉双绞线的灰色保护层。将线头放入剥线专用的道口,稍微用力握紧压线钳慢慢旋转,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第三步,把4个线对的八条细导线逐一解开、理顺、扯直,然后按照规定的标准排列线序。

第4步 利用压线钳的剪线口把理齐的线缆顶端剪整齐(1.5cm)。第五步、把整理好的线缆插入水晶头。第六步、把水晶头插入压线钳的8P槽内压线。第七步、利用网线测试仪进行测试

主测试仪:1-2-3-4-5-6-7-8-G 远程测试仪:1-2-3-4-5-6-7-8-G(直通线)

远程测试仪:3-6-1-4-5-2-7-8-G(交叉线)

数据模块在综合布线中的应用

实验步骤如下:

(1)使用压线钳的剪切口剪齐一段UTP电缆的两端;(2)按剥出绞线的长度要求,使用压线钳的剥线口剥去双绞线一端的一段外皮,露出4对绞线

(3)将数据模块固定,按数据模块的线序将8根线分别放入对应的线槽

(4)用数据模块专用打线器将线打紧,并使切口整齐(5)合上数据模块的盖板,将数据模块装入数据盒面板中。

(6)按以上制作方法将双绞线的另一端制作好(7)用两根测好的双绞线一端插入数据模块,另一端插入测线器的一端

(8)开启测线器的电源开关,观察8个指示灯的闪亮情况,如按序闪亮,说明数据模块已制作完好。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了解局域网的组网方式以及双绞线的两种制作规范;

2、掌握RJ-45头的制作,以及网线连通性的测试;

3、掌握模块制作。

六、实验心得

剥掉双绞线的灰色保护层时要小心剥掉,以免破损了内部的铜线。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时,要轻轻的转到一周,这样效果更好。

10.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篇十

摘要:为了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拓展学生向研究性发展的外延培养,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了《现代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相关的仿真演示实验。教学实践中,通过Matlab仿真实验演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n程教学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通信原理;Matlab;实验教学;系统仿真

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267-03

一、引言

《现代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是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等课程的重要基础,该门课程数学知识复杂,理论性内容较多,部分涉及非线性电子线路,比较抽象,缺乏直观性,学生难以想象,不好理解,相关实验也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对实验的感受不深,对设备的运行原理、运行情况了解不深,这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拓展学生向研究性发展的外延培养,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该门课程典型实验仿真,动态演示,在课堂上形象生动展现波形,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二、模拟调制实验仿真

让载波的某个参量随模拟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的方式叫作模拟调制,模拟调制有线性模拟调制与非线性模拟调制。通过线性模拟调制与非线性模拟调制,利用Matlab仿真,加深学生对于调制、解调概念的理解,掌握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的区别。通俗地讲,线性模拟调制就是将调制信号“放”到了载波的振幅参量上,在频域发生频谱的搬移,经过解调,将调制信号从载波的振幅参量上“取”出来,恢复成原始的调制信号。这样做的目的有三:第一方面,把低频信号变换成利于无线发送或在信道中传输的高频信号;第二方面,使得多路信号在一个信道中同时传输,实现信道多路复用;第三方面,可以改善传输系统的性能。基于这样的优势,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模拟线性调制,但是我们日常观察到的波形或者学生脑子里想象的基本都是信号的幅值随时间的变化,都是时域里的波形,而调制、解调所说的对于信号的“放”和“取”,发生了频谱搬移,从时域到频域,再从频域到时域,学生很难理解如何实现频谱搬移以及频域的图形是什么样子。通过实验仿真,动态演示,学生实实在在看到了载波、调制信号、已调信号以及解调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域的频谱,便于理解学习内容。线性调制各波形如图1所示。

由图1仿真图形学生很容易理解:模拟线性调制,已调信号的频谱与调制信号的频谱在形状上没有变化,只在幅值上差一个倍数,信号在时域是重叠的,在频域是不重叠的,通过解调,可以很容易在频域把所需要的信号分离出来,从而实现信道多路复用,提高传输效率。

三、脉冲编码调制实验仿真

现实生活中,人类感觉器官可以接受的信息,如语言、图像等大多数都是以模拟形式出现的,也就是说信源与信宿处理的都是模拟信号,但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传输的却是数字信号。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经过抽样(模拟信号离散化)、量化(离散信号数字化)和编码(数字信号二值化)三个处理步骤,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这种通信方式,称之为脉冲编码调制。脉冲编码调制抗干扰能力强,在数字程控电话机交换系统、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虽然数字程控电话机交换系统、光纤通信等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具体的原理不好理解,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切实看到了模拟信号被取样,变成离散信号,见图2,并且掌握了模拟信号离散化的原理;再经过量化,将原来任意取值的离散信号经四舍五入变成了有限个值,也就是没有在实线上的点经过四舍五入变成了实线上有限的点,理解了量化的概念,见图3;再经过编码成为用0和1表示的信号,见图4。

通过实验仿真,学生真正理解了:抽样的作用是“模拟信号离散化”,量化的作用是“离散信号数字化”,编码的作用是“数字信号二值化”。

四、升余弦滚降系统性能仿真

数字通信系统中,基带信号的频谱较宽,容易产生码间串扰,信号通过这样的信道,不可避免地产生畸变。因此,在信道带宽有限的条件下,为了降低误码率需要对基带信号进行脉冲成形处理,改善平铺特性,产生适合信道传输的波形。升余弦滚降系统的传输特性表达式:

其中,α为滚降系数,Ts为码元间隔。由图5可以看出,滚降特性所形成的波形在采样点上均为零,从而抑制了码间串扰,并且“拖尾”现象随着α的增大而振荡幅度减小、衰减速度加快。

为了对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利用眼图法能够方便地估计系统性能。所谓眼图是一种定性分析系统特性的方法。将待测的基带信号加到示波器的输入端,同时把位定时信号作为扫描同步信号,使其与接收码元同步,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图形,由于在传播二进制代码时,很像人的眼睛,称之为眼图法。图6为升余弦滚降系统信号传输过程中观察到的眼图。改变噪声的功率谱密度,“眼睛”的张开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反映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有趣。

五、结束语

仿真软件在《现代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将课程中较难理解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教学改革中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1.从实验原理到数据处理 篇十一

例1 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设计电路如图1所示,准备了下列器材:

A.电压表V1,量程0~2 V,内阻约为2 kΩ

B.电压表V2,量程0~5 V,内阻约为5 kΩ

C.电流表A1,量程0~0.6 A,内阻约为1 Ω

D.电流表A2,量程0~3 A,内阻约为0.2 Ω

E.最大阻值约为10 Ω滑动变阻器R1

F.最大阻值约为100 Ω滑动变阻器R2

G.开关和导线若干

(1)为了能尽量准确地进行测量,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字母代号)

(2)进行多次测量后,得到多组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处理数据求得被测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Ω.

解析 原理采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 (U=E-Ir)知道U、I,如何得到E、r?即如何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图象法作U-I曲线(图2),划线时尽量多的点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误差大的舍去.由解析式(U=E-Ir)可以看出图象斜率表示-r,U轴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I轴截距表示短路电流.

评论 利用图线进行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最好是利用直线来解决,如力学中“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就可以利用图线来求g.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时不同的电路设计,原理的表达形式不同但都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学设计性实验创新方向比较开阔,求解此类电学设计性实验考题的关键是在弄清原理的基础上将基本方法灵活迁移,从方法迁移中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例2 (2014年全国卷Ⅰ)利用如图3(a)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大阻值为999.9 Ω),电阻R0(阻值为3.0 Ω),电阻R1(阻值为3.0 Ω),电流表A(量程为200 mA,内阻为RA=6.0 Ω),开关S.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

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的阻值R;

③以1I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1I-R图线(用直线拟合);

④求出直线的斜率k和在纵轴上的截距b.

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1I与R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表2所示,其中电阻R=3.0 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3(b)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根据电流表读数原理可得:其读数为0.110 A,其倒数为9.09 A-1.

点评 以上两例一易一难考查的方向不变主要体现在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原理的理解与迁移、实验数据的分析.同时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应用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

规律再探寻.

例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一块蓄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该小组的两同学利用相同的器材分别设计了如图4(a)、(b)所示的两个电路,R0为定值电阻,试完成下列问题.

(1)先直接用多用电表测定该电池的电动势.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和表盘示数如图5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2)这两个同学通过正确实验,然后将实验数据经过处理后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了如图6所示的图象,则图线A所选的实验原理图是

1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篇十二

1 了解教学对象,明确培养方向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的人才类型应当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而不是研究、设计型的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和本科院校学科系统的教学模式不一样,是以职业活动为向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一要坚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精简、合并、重组与更新,减少抽象的、偏深偏难的、纯理论叙述性的内容比重。二要将实践教学作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应用性教学内容比重,保证实践和技能训练的实施。

2 分析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教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数据库原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介绍,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方法,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拥有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能力和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能力,为今后从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打下基础;二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就目前而言,在教学中我们选择了高可用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5为学生讲解数据库的具体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介绍,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创建和使用,T-SQL语句的使用,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安全性管理等;三是综合设计,通过设计实践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管理中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3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鉴于高职教育是在培养学生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特点,在教学中更侧重于应用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此,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来提升教学效果。

3.1 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数据库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部分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为加快学生对抽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除用于课件展示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数据库使用案例结合理论知识为学生进行对照解析,以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它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可大大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情境之间的差距。在理论课教学中穿插案例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理解和认识,达到好的效果。

3.2 实训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的演示分析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之间搭建了桥梁,学生应用能力的锻炼提升需要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

首先,教师根据课程进度设计若干项目,项目课题应以实用性为主,不宜过于复杂,如“学生管理系统”、“成绩查询系统”、“商场管理系统”等,项目进度要明确,目标要清晰;然后,根据学生组成若干小组,小组可以自主选择项目课题,采用组长负责,成员之间以合作方式开展项目活动。在分组学习中,教师主要发挥引导和管理的作用,通过及时检查活动记录,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来加以调控,确保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最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间相互评价,评价以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程度、遇到的问题、所起作用以及协作创新精神为主,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对数据库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从而进一步得到能力提升。一个项目的执行及完成,需要的是团队的力量,需要每个同学承担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通过这种小组学习形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职场氛围,提升职业素养。

4 结语

在数据库课堂教学中,以案例为中心展开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都非常强;在实践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引导和管理的角色。两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教师必须掌握好教学节奏,在吃透教材、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合理地设计教学案例及项目,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4级教程:数据库工程师(201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胡波.数据库教学方法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20).

上一篇:消防栓、报警系统施工方案下一篇:《奥尔夫音乐“两只老虎”》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