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博尔塔拉六年级作文(15篇)
1.美丽的博尔塔拉六年级作文 篇一
清晨,窗外大雪纷飞,已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雪花柳絮般飘扬在风中,形态万千,晶莹透亮。我走下楼,视线中出现了一抹鹅黄,原来是一株梅花在风雪中傲然挺立,花蕾欣然绽放,散发着幽香。不惧那寒风刺骨,与飞雪凛冽。在这银白雪花中,一切植物都卑躬屈膝,黯然失色,只有这一株梅花迎寒开放,笑傲冰雪。
凝视着那一株梅花,我的脑海中不禁想起了那篇陈慧瑛写的文章《梅花魂》:“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是啊,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不畏磨难,坚忍不拔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应有的气概。
正如毛主席的诗<<卜算子·咏梅>>写到的那样: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不仅仅坚忍不拔、坚贞不屈,而且梅花可以制作成食品,也可以泡茶,为人们无私奉献,却默默无闻。
耳畔依稀响起那句诗,“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美丽的博尔塔拉六年级作文 篇二
关键词:斯嘉丽,塔拉,精神支柱
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塔拉庄园, 主人公斯嘉丽是一个性格鲜明的富家小姐。在恢宏的历史背景下, 这个女人独特的性格更显得的突出而鲜明。在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南部的奴隶制度及生活方式被战乱摧毁, 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席卷整个南部, 此时的南方人已经陷入了迷茫中, 他们整个精神家园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改变摧毁, 留下的只有深深的痛苦与无助, 斯嘉丽正是从这种精神的迷茫中找到了精神的依靠, 她深爱的这片土地成了她的精神支柱。斯嘉丽在面临困境表现出来的勇敢与决绝, 在遭受爱情的挫败而越挫越勇的勇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斯嘉丽追求自由, 个性鲜明, 永远按照自己的标准生活。不管是在爱情上, 还是事业上, 斯嘉丽一直是自己的主宰者。面对命运, 斯嘉丽从不低头, 她曾经自信地说:“我相信用不着男人的帮忙, 世界上没有哪一件事情女人办不了——除了生孩子。”秉承着父亲爱尔兰血统, 对塔拉庄园的眷恋, 对土地的渴求, 是斯嘉丽灵魂中不可磨灭的根, “我们爱尔兰人把土地视作生命, 视作母亲, 为了土地, 我们无怨无悔;为了土地, 我们奋斗不息;为了土地, 我们宁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斯嘉丽在塔拉庄园度过了她美丽的少女时代。尽管年轻时她曾经多么想离开塔拉庄园, 但每每遇到挫折, 她就会深深体会到塔拉庄园的重要, 土地的珍贵。为了塔拉, 她不惜带领家人干农活, 不惜出卖爱情以求得塔拉庄园免遭厄运, 她成了塔拉庄园的守护神。斯嘉丽已经把塔拉当作心灵的慰藉, 对土地的拥有便是对财富的拥有, 在斯嘉丽的心中塔拉成了她人生的路标, 前进的灯塔。在她每次受伤时, 她就会想起塔拉, 并渴望回到塔拉。在故事的开端, 父亲杰拉尔德试图向斯嘉丽灌输有关土地的价值观。他说:“斯嘉丽·奥哈拉, 你竟敢站在那里对我说塔拉庄园——这片土地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世界上只有土地最了不起, 只有土地经久不变, 你别忘了这一点!只有土地值得你出力, 值得你战斗——值得你拼命!”
一、梦回塔拉
尽管年轻时她曾经多么想离开塔拉庄园, 但每逢遇到挫折, 她就深深地体会到塔拉庄园的重要。当她身处饱受战争蹂躏的亚特兰大时, 她想到的是塔拉, 为了遵守对爱什礼的诺言而不得不留在亚特兰大照顾即将临产的梅兰妮, 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塔拉。从亚特兰大穿越战区回到塔拉的艰难历程, 不仅体现了斯嘉丽的坚强个性,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斯嘉丽对塔拉的强烈怀念之情。塔拉——她心目中永远难舍的故土。在塔拉, 有她幸福的家, 有深爱着她的父母, 有她熟悉的一切, 还有属于她的空间。
二、重振塔拉
在南北战争前, 南方是传统的种植园, 是“一片安乐土, 有白色的房屋, 有宁静的耕地, 有缓缓流动的黄浊河流”。在南北战争后, 塔拉庄园呈现出一片荒凉之态, “黑奴们逃散了, 田地荒芜了, 仓房全毁了, 塔拉像一个人的躯体在她眼皮底下流血……”从富饶到贫瘠, 塔拉庄园见证了古老美国南方的沉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蒸蒸日上。
历经重重困难斯嘉丽终于带领大家回到了塔拉, 但眼前的一切让她几乎无法把塔拉和家联系在一起。北佬来过, 烧、杀、抢、夺几乎无恶不作。令她更加痛苦的是像天使般慈祥温柔的母亲在她回家的前一天已经去世了, 父亲因此而神志不清, 两个妹妹卧病在床, 家里的黑奴几乎都跑光了。那个让她日夜思念的塔拉, 那个让她魂牵梦绕的塔拉已经面目全非了。为了生活, 为了挽救塔拉庄园, 她摘棉花, 挤牛奶, 劈柴, 种菜等, 每天忙碌在土地上。为了重振塔拉, 她开始挽起袖子脚踏实地干活。斯佳丽发誓要保卫她的家园:“上帝给我作证, 上帝给我作证, 北佬休想把我整垮。我要挺住, 等熬过这一关, 我绝不再忍饥挨饿, 也决不让我的亲人挨饿。哪怕我得去偷, 去杀人——请上帝给我作证, 我无论如何不再忍饥挨饿了。”这段话语中体现了她对塔拉无尽的依恋和爱恋。甚至当妹妹苏爱伦抱怨说自己不会为了这块破地而干农活时, 斯嘉丽毫不客气的打了她一耳光。妹妹怎么可以这样说塔拉, 这样对待她生命中的精神支柱。为了能付起高额的税款, 她不得不去亚特兰大找瑞德——这个她生命中最恨的男人。哪怕是和她结婚, 只要有足够的钱不要让塔拉落入他人之手, 如果瑞德不愿意结婚, 作他的情人也可以, 他曾经说过喜欢自己。她需要300美元的税款拯救塔拉, 而自己仅仅只有5元金币。当得知瑞德不能帮她时, 斯嘉丽用她能想到最恶毒的语言回击了他。在路途中遇到了妹妹的未婚夫弗兰克——一个又老又丑的穷光蛋, 她从来都没有正眼瞧他一眼, 只盼他早点和苏爱伦结婚, 这样她就少了一个人的开销。当得知弗兰克现在不仅不是穷光蛋, 反而有了自己的木材厂时, 她似乎明白了什么, 为了塔拉她再一次做出决定:嫁给弗兰克。这样她就有钱拯救塔拉。在弗兰克对苏爱伦的“背叛”伤心欲绝的时候, 斯嘉丽如愿以偿地嫁给了弗兰克并得到了塔拉的税款。为了塔拉, 斯嘉丽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不得不说她是一个务实主义者。但她并没有止步不前, 斯嘉丽清楚地知道尽管今年的税款已经付了, 塔拉明年、后年甚至更长时间如何度过难关呢。她观察到弗兰克碍于面子把木材的价格压的很低, 当时正处于亚特兰大战后重建, 需要大量的木材, 而木材的价格几乎可以随心所欲的定, 斯嘉丽慢慢地说服了弗兰克自己亲自经营木材厂, 利润大的难以想象。
三、奢华塔拉
不得不说斯嘉丽的第三次婚姻也是因为金钱关系。在弗兰克死后, 她抵挡不住瑞德的一再请求并嫁给了他——看似风流但却对斯嘉丽情有独钟的有钱人, 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在斯嘉丽内心深处塔拉——她的精神家园依然是她不能忘怀的, 于是决定把塔拉修的更加富丽堂皇, 成为周围最奢华的庄园。在瑞德离开后, 她最终回到了能给予她慰藉的塔拉庄园。当金色的和平被战争无情地粉碎, 当爱、名誉、荣耀与财富已成过往云烟, 塔拉庄园是唯一留下来的东西, 成为斯佳丽心中的一片净土, “一个从容呼吸的空间”、“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让她舔净自己的伤口, 一个安全的避难所让她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纵观全文, 我们不难得出, 支撑斯嘉丽的不是爱情也不是婚姻, 而是对塔拉这方故土的深深地依恋。正如斯嘉丽的父亲所说的那样, 唯有土地才是永恒的, 才是值得人们去为之奋斗和拼命的。只要塔拉在, 斯嘉丽是不会倒下去的, 她会告诉自己:毕竟,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当时过境迁, 物是人非的时候, 我们要有一个精神的支撑点, 无论世事如何改变, 那个精神支柱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不离不弃。斯嘉丽——一个在战火中崛起的女性, 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 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但只要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个精神支柱不曾倒下, 我们还会在下一秒站起来, 勇往直前。
塔拉不仅仅是个庄园, 它是个象征, 是个归宿。只要塔拉在, 斯嘉丽的生活才是真正平静的, 没有噩梦, 永远也不会随风而去。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全译本)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
[2]陆喜培.“飘”不去的“乱世佳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1995 (增刊) .
3.美丽的校园六年级作文 篇三
走近校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那淡黄色的造型新颖的校门左边长方形墙上有李锐老首长题写的校名——长寿镇中心小学。还有菱形的自动门,是由传达室的爷爷控制的,十分方便。
走进校园,首先看到的是宽阔,绿色的操场,外侧是椭圆形的塑胶跑道,塑胶跑道上画着红白相间的线条,十分醒目。操场的正前方就是我们的升旗台,升旗台上有三根旗杆,旗杆顶端飘扬着五星红旗,少先队旗,校旗。每到星期一,我们都会在操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请大家往右看,那就是我们的悦康楼——新教学楼。新教学楼有四层,每层都有5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还有男女分开的洗手间,布局合理。在教学楼的外墙上,书写着“健康活泼”,“生动自然”,“快乐向上”十二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那是我们的校风,教风,学风;走在教学楼的走廊上,你就会品尝到一顿丰富的文化大餐:因为走廊墙壁和横梁上写有许多名言警句,科学知识和历史故事等。随便走进任意一间教室,你都会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灿烂的笑容,那里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班班通;有设计美观的图书架;有同学们精心设计的黑板报。更重要的是教室里有我们可敬可亲的老师,活泼可爱的同学。
在操场左边是和康楼——教师宿舍。和康楼的墙壁上贴满了桃红色的瓷砖,格外温馨。瓷砖上有一副对联:尚礼重合,感恩思进。对联的意思是:要知道懂礼貌,注重,和睦他人,要知道感恩思进,每天进步一点点,你们懂了吗?这就是教师宿舍。
请大家往左前方看,那是品康楼——师生食堂。食堂里宽敞明亮,整洁干净,食堂的地板甚至还照得见人影呢!四周的墙壁上挂有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宣传标语,它时刻提醒大家要珍惜粮食,讲究卫生。
4.美丽的漫步-六年级作文 篇四
清晨,我惬意的在乡间小路散步。视线所及之处几乎满眼绿色,处处散发着生命的气息,令我本有些睡眼朦胧的感觉消失得一干二净,精神也为之一振。
走在花草装饰的水泥路上,阳关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碎了一地的影子。看着地上斑驳的黑影,我开始自娱自乐的追逐影子。渐渐地,影子似乎变淡了。我正纳罕,风吹来了些些沉闷的`气息,抬头一看,原本湛蓝的天空变得灰蒙蒙的,偶尔还有闪电,似乎酝酿着一场暴风雨。那一片片乌云好像压在了我心上,带给我窒息的感觉。感觉到即将到来的大雨,我连忙多道路旁的一块石头前。那石头是中空的,刚好可容纳一人,就像是天然的“避难所”,不得不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雨,来的悄无声息。出乎意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猛烈,而是轻轻地,柔柔的,滋润着大地。一滴滴落在稠密的叶子上,超出负荷的重量将叶子击打的摇摇欲坠。虽是场小雨,可对于它们来说,却是一场不小的考验。听!——“啪啦,啪啦”这是与从叶子上滑落的声音,“滴答,滴答”这是与拍打石块的声音,“叮咚,叮咚”这是雨表演跳水的声音……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热闹却不嘈杂,形成了一曲独特的交响乐。
淅淅沥沥的小雨渐渐停了,我从临时的“避难所”中走出,呼吸者雨后湿润的空气,大地仿佛经过了一场洗礼,空气中弥漫着一场新生的气息。草尖上还余留着几滴雨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忽闪忽闪的,甚是可爱。远方的天空,正若隐若现地闪着一条彩虹,梦幻般的颜色。
5.美丽的家乡六年级作文 篇五
春雨绵绵后,一株株小草从地里钻出来,那一朵朵含苞欲放花骨朵儿也在蠢蠢欲动。看,那边的森林里有许多小兔子,有灰的、白的`、花的。听,百灵鸟站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曲。天上的大雁和燕子成群结队的从南方飞回来。
春天随着落花走,夏天还是站在原来的位置等着我们走近它。荷塘里的小姑娘正等着我们,它究竟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原来是荷花呀!鱼儿在碧绿的荷叶下尽情的嬉戏,不用担心中署,因为何叶姐姐在替他们撑伞。傍晚,晚霞烧红了天空。一天又过去了。
秋,是个色、香、味俱全的世界。树叶变黄了,飘落在湖面,湖水静静地流动着。变黄的树叶就是蚂蚁的船,一阵阵秋风撩起了一圈圈波纹。美丽的菊花和清香淡雅的桂花都开了。果园里五颜六色的果实让人看得直流口水,要是尝上一口,真是回味悠长。夜幕降临,皎洁的月光倒映在湖中。秋天的秋色、秋香、香味,真令人流连忘返……
冬天,雪花像晶莹剔透的小精灵,落在树上、大地上,到处都是白雪皑皑的一片。梅花傲立在雪地里,有白梅花、红梅花,把冬天装扮的更美丽。一缕暖暖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大地上。你要知道,要想在寒凛冽的严冬里见到一缕阳光,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6.博尔特 篇六
性别:男
生日:1986年8月21日
身高:1.96米
体重:88公斤
主要成绩:
2010年国际田联挑战赛韩国站,100米,9秒86夺冠
2010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200米,以19秒76夺冠
2010年国际田联俄斯特拉发大奖赛,300米,30秒97夺冠
2009年柏林田径世锦赛,100米,9秒58破世界纪录夺金,200米,19秒19破世界纪录夺金
7.美丽的微笑六年级作文 篇七
几分钟后,远处传来了一阵“滋啦滋啦”的声音,在冬夜寂寞无人的路上,显得格外刺耳。我正感到好奇,这是什么声音呢?等到声音走近了才看清,是一个蹬着自行车的四十多岁的女人。她的脸被冻得通红,那双饱经沧桑的大眼睛格外的显眼,她身穿一件厚重的大红袄,红袄外面套着一件黄色的马甲。她是一个送报纸的女人。她用力地蹬着那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嘴里发出沙哑的声音,唱着那粗犷的秦腔,虽然不是很好听,但却十分有魅力。
她仿佛知道了我的注视,在她即将离开时,扭过头来微微对我一笑,我怔住了……是什么力量让她笑了出来?笑得那样好看,那样的绚烂,那样的美丽,笑容仿佛遮住了她并不好看的外表,以至于这个微笑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田上。车子已渐渐远去,马路上又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的眼睛望着她那消失在黑暗里的身影,久久不能收回。
在这个城市里,有多少像她一样的人,可能上面有需要照顾的父母,下面有正在上学的孩子,为了家里的生计,只能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着,只是为了能让家里过的好一点。
生活给他们戴上了沉重的铁链,他们却戴上这铁链努力勇敢地跳舞!与生活抗争!他们乐观面对生活所带给他们的困难,在面对困难时给自己,给他人一个微笑。这样的他们无疑是最美的。
那个女人的笑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勇气。我们的学习生活不也是这样的吗?远处公交车已经过来,我背着书包走上了公交车,开始了我的征程……
8.美丽的秋天六年级作文 篇八
秋天的景色是迷人的,秋天的景色如诗如画,我爱秋天的景色。
学校后面有一座古陌岭,秋天到了,山上的颜色丰富极了,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绿的,就像给大上穿上五彩衣。环山路入口前有几颗松树,它们像士兵一样保卫大山。松树的叶子像一个个绣花针,叶子不变色,常年是绿色,树上有松果。我多期望有一只小松鼠来树上吃松果呀。再向里走左面是一大片竹子和橡树,竹子很高像一根根长木棍,树叶在风中沙沙做响,好像在说:“欢迎小朋友的到来。走着走着呃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南边的橡树是绿色的,北边的橡树是黄色的。这是怎样回事呢?原先呀,北面的阳光多,南面的阳光少,所以才会有这样神奇的变化。大自然真是神奇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等我们去发现。我看见小朋友在捡树叶,我也捡叶子想把它放在书里,让秋天的味道留在我的书里。
秋天的景色十分美丽,我爱秋天。
9.浅谈博尔赫斯作品中的死亡美学 篇九
一.“死亡”之哲思
弗朗西斯·培根曾在《论死亡》中说道, 人心中有许多种感情, 其强度其实是足以战胜死亡的———仇忾压倒死亡, 爱情蔑视死亡, 荣誉使人渴望死亡, 巨大的哀痛也会让人追求死亡。所以我们会发现, 文学作品中的很多“死亡”情节并不单纯以美丑对比中那个带有否定意味的“丑”出现, 相反, 通过死亡以艺术为中介来表现的悲剧美与死亡延伸出的真善美而让这个行为更多地带有了审美价值与意义。博尔赫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死亡情节, 也并不是仅仅作为叙事结构的一部分或者仅仅体现一个悲剧的下场, 而是一个带有博尔赫斯的美学观念和独立思考的结果, 他用多种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想象力赋予死亡以审美意义, 构建了一个诗意的死亡美学世界。
1.“死亡”与宿命
在博尔赫斯幼年, 他的父亲就用欧洲近代唯心主义哲学家乔治·贝克莱的哲学观启发他, 后来, 这一哲学启蒙的名单还要加上休谟、斯宾塞、叔本华、尼采等。在此, 我们无意讨论博尔赫斯的哲学观念, 但不得不承认, 他在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对生存实质的认识, 是受到上述部分哲学家的影响、且带有悲观主义倾向的, 有的小说则直接带有宿命论意味。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我本人不想不朽, 我害怕不朽;对我来说, 知道我还要活下去是可怕的。”i在他看来, 世界就像迷宫一样无限循环永无休止, 人类总是企图在混乱之中建立一个秩序, 然而由于死亡的不可避免, 所以我们最终都将归于虚无, 没有出路。
(1) 死亡是人类不可逃避的命运
在博尔赫斯笔下, 死亡就像一个生存寓言, 是人类不可逃避的命运。比如《釜底游鱼》的主人公奥塔洛拉, 一个结实的、充满生命力的年轻人, 不断在矛盾的心情中向着权力的巅峰迈进———他一方面对老板班德拉无限崇敬, 当作人之价值实现的榜样;另一方面又对寄于他人管制之下十分不满, 时刻计谋着谋反。事实上, 他也真的做到了一步步得到他想要的:女人、地位和权力。然而正当他坐在那个晕眩的权力巅峰觥筹交错, 却被老板的保镖用手枪瞄准时, 他在那一瞬间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都在班德拉的掌控中, 早就是一只釜底游鱼。老板班德拉在故事中就像死神的化身, 不断激励年轻人的斗志、看到反叛的希望, 让奥塔洛拉一次次在自己阶段性的上升中沾沾自喜, 殊不知这是“死神”设下的一个局, 无论如何他都无法抗拒最终那个唯一的结局。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 向死而生, 让我们在提前承认死亡这种不可避免的结局后, 置之死地而后生地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救赎。然而在这里, 博尔赫斯不是向死而生, 而是强烈的宿命论:奥塔洛拉渴望的宝马、女人、至高权力, 每一样都带着极乐后的墓穴味, 而他对欲望的渴求和追逐的本能, 一开始就注定了最后一刻的死亡。
(2) 不死的人生只是无意义的重复
就像前面提到过的, 博尔赫斯不希望不朽, 而希望肉体和灵魂一起彻底的死亡。他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一种倾向:如果我们说死亡能够获得实质, 那么寻求永生则意味着人生实质的消解, 意味着人生只是无限的重复和循环。比如《永生》, 主人公最初是为摆脱世俗平庸而想寻找生命的永存与不朽, 在看到永生河时的他已是一个饱受煎熬的将死之人, 甚至为了摆脱煎熬产生了对死的渴望。后来他终于到达了永生之城, 一瞬的狂喜之后剩下的满是恐惧、惊异和荒唐之感, 到处都是迷宫式的死路和充满戏谑的建筑。他回到永生河旁, 无意中得知原来河边那些面目可怖的“野蛮人”就是永生人, 他们曾创造了真正的城市, 但城市带给他们的痛苦又让他们亲手摧毁了这座城市, 只住在洞穴里。他们经历过死亡, 曾经并将永远地承担着永生的痛苦。在主人公参透了一切之后, 决定回到人间, 经历过永生的境界, 他可以内心平静地既超越生, 也超越死。
无疑, 主人公是幸运的。他到过永生之城, 亲眼目睹永生者背负着世世代代历史的沉重和参悟世间本质后个体生命剩下的干瘪与虚无。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长生不老, 那么亲情、友情、爱情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时间的无限使得一切因人生苦短而弥足珍贵的情感都不再有价值。而只有“死亡的在场性”, 才会使得我们人生的种种努力铭刻在别人记忆里, 生命也才有意义。所以博尔赫斯在《永生》中说:“延长人们的生命只是延长他们的痛苦, 增加他们的死亡次数而已”。ii
2.“死亡”与崇高
柏拉图曾在《斐多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道出一句千古名言:哲学是死亡的实习iii。尽管柏拉图在论证过程中没有提到崇高二字, 但不可否认很多西方人都将“苏格拉底之死”奉为崇高的典范。苏格拉底面对死亡的一片无畏与坦然之气, 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崇高就是对死亡恐怖的经验和超越”iv。
美学史上, 由18世纪英国美学家艾德蒙·博克首先在《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中将崇高确立为审美范畴。他认为, “凡能以某种方式适宜于引起苦痛或危险观念的事物, 即是说, 凡是可怕的东西, 或接近可怕的事物, 或者类似恐怖那样发挥作用的东西, 就是崇高的一个来源。”v这样一个定义使人很容易就联想到死亡, 死亡是所有我们觉得“恐怖”的事物中最束手无策和无法排遣的对象, 它带给人的迫近感、黑暗与绝望在痛感中达到崇高。而崇高又是一种悲壮而肃穆的美, 它使人亢奋和激动, 也使人痛苦和恐惧, 在异于日常生活感性尺度的现象中, 表现出不屈从的精神, 也表现出无限和永恒。
回到博尔赫斯的小说, 我们也能多次看到作者笔下的人物通过“死亡”实现了精神的超越, 看到个体在胆战心惊的生死选择与冲突后最终达到灵魂的自由之境。
(1) 死亡预示着完善与拯救
死亡预示着完善。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不过为追求至高生命的真善美价值, 而死亡对于生命的终结, 则是检验每个个体自我价值是否最终实现的标准和尺度。在博尔赫斯看来, 死亡可以使人抵达或许生前始终无法达到的至善, 哪怕只是一瞬间。如《扎伊尔》中追求时髦和潮流的特奥德利纳, 她对自己极其严格, 要求每一件事都做得无可挑剔;同时, 她又追求绝对, 暂时的绝对。她紧跟潮流不断变换自己形象, 然而标准日新月异的变化又让她困惑并且绝望。然而, 叙述者惊异的发现, 她生前所追求的至善至美在她死后完美地浮现在脸上, 那是一种充满傲慢与蔑视的表情, 却有最极致的美丽。叙述者从这张因死亡而显得格外平静的容颜中领悟到, 尽管特奥德利纳生前一切消耗生命的努力不是徒劳, 但那种充满矛盾和始终求而不得的痛苦必然是一个悲剧。想要彻底从心灵分裂、肉体痛苦中解脱出来, 让完美与至善永驻, 没有中间路可走, 只有死亡。
死亡也预示着拯救。如《阿斯特里昂的家》中王子阿斯特里昂, 他有一个迷宫式的家, 房子的结构充满着重复, 每个地方都是另一个地方。他对生活充满厌倦, 经常自娱自乐地将自己分裂为两个人以消磨时间。每隔九年就会有九个男人来到这里, 请他帮助他们解脱不幸;同时, 他也从这项仪式中获得拯救, 因为其中总会有一人在咽气时告诉他, 他的救世主总会到来。我们会发现, 尽管阿斯特里昂在日复一日虚空而重复的生活中表现出对“生”的厌倦, 但因为那些死去的人曾经告诉他救世主会来, 且救世主迟迟没有来, 所以他也因此始终保留下了生的欲望。从他给别人结束生命让他们获得拯救中可以猜测, 阿斯特里昂等待的救世主也是他的生命的终结者。目前, 以至为了很长时间之内他都还会残存着生的欲望, 但最终也逃不过死亡的命运, 因为只有死亡才预示着拯救。
(2) 肉体终结, 但精神不死
说到肉体消亡而精神永存, 不得不想到两千多年前撼动人心的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一次次拒绝了朋友和学生的帮助, 拒绝上诉和伸冤, 也拒绝从监狱逃亡的建议, 最终极其平静、极其坦荡地走向死亡。事实上, 他的崇高的人格精神在死后不久即得到平反和怀念, 雅典人悔恨不已, 并给他立了铜像。而我们后来者千百年的纪念和将他奉为理性的先贤, 也是因为这种精神的气贯长虹与永垂不朽。
整体上看, 博尔赫斯笔下的小说中也有类似“精神长存可以超度肉体的消亡”的表达, 死亡并不意味着终结与幻灭, 人的灵魂、尤其是灵魂中的理性部分是不死的。如《遭遇》, 讲述的是两个人玩牌, 其中一人指认另一人作弊, 于是就此展开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决斗。他们分别挑选了一件历史悠久的武器, 最后以一人被刺死为结果。后来, 叙述者在与退休警察的无意聊天中发现, 这两件久负盛名的武器原属于两位互相仇视的人。在这里, 我们与其说是两个人在决斗, 不如说是这两件武器在沉睡多年后终于被唤醒, “格斗的是刀子, 不是人”。vi两件武器自从到了人手中之后, 即完全不受控制, 想找到了同类一般瞬间变得疯狂。正是前面的使用者不断累积于刀中的宿怨与仇恨, 使得决斗的两个人改变了性情, 体会到对抗的快感。虽然带有一些神秘和黑暗气息, 但博尔赫斯向我们展现了一对仇人在各自武器中实现了精神的长存:尽管肉体已经寂灭, 但死亡使得他们的意念升华, 抵达生前不可能进入的永恒。
同样用匕首象征了人的精神不死的小说还有《胡安·穆拉尼亚》。而《一个厌倦者的乌托邦》和《永生》则分别用一个乌托邦领地中的主人和永生河旁的永生者传达了人的灵魂与精神层面的永恒状态。
二.对博尔赫斯作品中格外关注“死亡”的原因探究
我们都知道, 文学是一定现实的反映。作家可以在小说中虚构一个天马行空的奇妙世界, 但他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历史、文化、家庭、环境等现实因素对他产生的或一目了然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哪怕他自己不自知, 但所有他曾经看过的书、经历过的事件也总有一天会在他的作品中复活。
博尔赫斯也是如此。很多人从他作品中读出他对宇宙、时间、生命的哲理性思考, 然而他只是说, “我本身不是哲学家, 只不过我对世界和我自己的生命感到莫大的困惑。”vii所以, 当我们试图了解“死亡”为何多次在博尔赫斯短篇小说中出现, 他为何对“死亡”有格外的关注时, 还得回到博尔赫斯本人的经历来了解。
1.失眠和失明
博尔赫斯曾多年受到失眠症的影响, 在一个时期一直服用安眠药, 直到失去药效。他床边放着一个时钟, 每隔十五分钟会报一次时, 因此他总是能精确地知道时间而睡不着;加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夏夜闷热潮湿, 伴随着蚊虫的叮咬, 也让夜晚显得格外漫长。在他眼中, 失眠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 那不仅仅是睡不着的问题, 还像是某个“极度的偏执狂, 或者穷凶极恶的敌人……你不会认为它是意外事件。你觉得在某种意义上说, 是有人试图杀你, 或者伤害你。”viii
他曾写过一个短篇用来隐喻失眠, 《博闻强记的富内斯》, 小说中的富内斯自从瘫痪后诡异地拥有了过目不忘的能力, 并且能够清晰回忆起很久以前的事情的最细枝末节的细节———以至于他的大脑被记忆所完全占领, 他没有办法进行任何自己的有效思考。博尔赫斯认为这是“失眠的可怕的清醒”, 他自己也深受其害, 他和富内斯都无法履行我们称之为“睡觉”的“忘却仪式”。当一个人在无数个夜晚无法入睡, 再多的回忆和见闻都是不够的, 生理上给他带来的日复一日的焦虑会促使他不得不思考更加终极的问题———死亡, 他无法结束眼下因失眠而带来的死循环, 只能在精神上寻求超脱。
除了失眠的困扰, 博尔赫斯从中年起视力逐年下降, 直至最后接近完全失明。1955年, 庇隆政权溃败后, 博尔赫斯被革命政府委任为国立图书馆馆长, 那时他已经不能阅读了。如此嗜书的人坐在八十万册藏书中间, 却不得不忍受日趋全盲的痛苦。他写了一首诗, 《关于天赐的诗》, 其中说道, 上帝“同时给我书籍和黑夜, 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无疑, 失明加深了这位老人在黑暗中的无力感和荒诞感。失眠让他觉得世界没完没了, 每一天都只是对过去所做的一切进行无意义的、机械的重复;失明又加重了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他还有许多的书要读, 还有许多小说和诗歌需要创作, 但原本赖以生存的、极大构建了他的文学世界的东西正在慢慢离他远去。命运不公, 他希望与时间赛跑, 但他残忍地自知自己在逐渐失明, 也自知终将被时间处死。没有清晰的光线可感, 也不能读书, 身上的“工具”正在被一件件地拿走;他不是将死之人, 但他对世界没有新的期待, 他渴望解脱……博尔赫斯就是在这些痛苦的情绪中对死亡有了更深的体悟和认识。
2. 父亲的死与先辈的死
尽管博尔赫斯有很多优秀的朋友, 但自从父亲去世和圣诞节前夕发生的意外以来, 他一直没有摆脱自杀的念头。1937年初, 父亲病情恶化。1938年2月24日, 父亲因心脏病去世, “他去世了———把死亡看作一种解脱, 摆脱了生活的痛苦”ix。也是从这一刻起, 博尔赫斯成为了一家之主。表面上看来, 父亲的去世对他的生活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实际上, 这件事对他感情上的影响非常巨大。
博尔赫斯在《自传随笔》中记录到, 1938年圣诞节前夕他快步上楼时被刚刷过油漆的铰链窗擦了头皮, 伤口感染, 持续一周高烧不退, 后来紧急送往医院, 查出患了败血症, 又立即动手术, 生不如死, 一个月后才终于逐渐恢复过来。后来他在短篇小说《南方》中写到了这件事, 尽管细节上有出入。
博尔赫斯的父亲本身就是一位 (业余) 作家, 只是不太成功。在博尔赫斯很小的时候, 父亲的言传身教使他形成了一种信念:他以后要成为一名作家。这是父亲眼中博尔赫斯理所当然的前途, 博尔赫斯自己也较早地就将成为作家当作一项义务, 一种使命, 他觉得自己应该去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这似乎是天生就从父亲身上继承过来的遗产和责任。而父亲的去世, 使得博尔赫斯第一次从过于受到监护和期望的生活中走出来;而在长达一个月生与死边缘挣扎后的博尔赫斯, 像是经历过死亡后又重生的一个新的人, “博尔赫斯试图象征性地自杀, 他杀死的自我实际上只是父亲的影子”x。此后的他, 将是一个完全忠实于自己的另一个作家。
在他病情稍有好转后, 他开始创作幻想小说, 此前他从未写出类似的小说。当母亲有一次问他:“你为什么不再写你以前写的东西?”他答到:“别硬劝我, 别硬劝我。”xi事实上, 这确实是博尔赫斯创作上的一个转折, 他在《自传随笔》中提到, 这次意外和父亲的去世, 使他试着去做一些他之前从没有真正做过的事, 即公开创作幻想小说, 并希望得到公认。
在一篇写于1940年、直到1973年他才发表的文章中, 博尔赫斯以第三人称写了自己的“自杀”, 并附了一首诗。这篇文章体现了博尔赫斯正在研究的一种矛盾心理, 即“试图用惯于写作的手将子弹射入自己的脑袋”xii。这个小说表现了由静止的冥想转向有所行动, 从曾经单纯的玄学角度的思考死亡转向了行为实施。“或者也许我已死去, 两年前在阿亚库乔大街的一段阴暗的楼梯上”xiii, 这里的“两年前”, 即是指1938年那次意外的撞破头的事故。
除了父亲的死, 家族中祖父的死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祖父是自杀而死的, 博尔赫斯年轻时也想过自杀。他不止一次地在访谈中提到, 他的祖父参加了一八七四年的战争, 在内战期间的一个小战役中所属的一方战败, 于是祖父骑了一匹白马, 披着一条白色的大氅, 缓慢地向敌方跑去, 然后中了两枪。他的一个曾祖父曾同西班牙打过仗, 另一个曾祖父打过巴西人, 还有一个打过北美印第安人……这些辉煌的经历给博尔赫斯以强烈的触动, 他意识到他们身上的生命力和命运, 这种战争大背景下的史诗感和使命感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博尔赫斯看来, 他们完成了使命, 死得彻底;对他们来说, 死就是一种解脱。
3. 以哲学为先导
博尔赫斯一直自称自己是一个“探索形而上学与宗教的文学可能性的人”, 哲学思考是博尔赫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并不是为了体现某种形而上的体系而写, 观念是先导, 形式和形而上的体系所体现出的寓意只是自然流露。他说过自己是为了“探索某些哲学体系的文学的可能性。也就是说, 接受贝克莱, 或叔本华、或布雷德利的思想, 或某些基督教教义、柏拉图哲学、时间可逆性, 或其它一些什么, 我们将看到什么可以使它们在文学方面取得一致。”xiv
博尔赫斯早期就在父亲的引导下接触过贝克莱。一战待在瑞士时, 他开始阅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原著, 没懂, 开始学德语;后来走进叔本华, 从《世界即意志和表象》优雅诙谐的语言中得到了哲学导引, 并被叔本华作品中唯心论和虚无主义被矛盾地调和起来所吸引, 如收入《探究》 (1925年) 的《虚无与个性》经常被引用论述他对于哲学的最初尝试。还有后来尼采的“循环往复论”也对他的哲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最重要的文章之一《循环的学说》 (1934年) 就讨论了尼采的万物永远还原理论。值得一提的是, 博尔赫斯自己非常推崇英国作家托马斯·德·昆西, 认为自己从他那里受益良多, 并且他们对很多东西具有相同的兴趣, 如“奇怪的左道邪说、秘密社团、哲学或宗教问题 (最显著的是自杀) 、奇特的语言学理论、谋杀和暴死。”xv
多种互相矛盾的哲学理念在他那里巧妙地交叉与融合, 而哲学的终极问题就是死亡。毕竟生命太短, 因而他需要在形而上的地方实现生命之永恒。博尔赫斯在一战时接触到了康德和叔本华, 虽然未曾直接遭受战争的毁灭, 但个体生命之无常、渺小和短暂都给了他很大的震动。博尔赫斯在很多作品中, 将不同的带有哲学深意的“死亡”作为情节和结局, 因为实际上, 文学本身就离不开对人的宿命的关注。从这个角度上看, 关注死, 是为了更好地生。
四.结语
通过对博尔赫斯的生活经历的溯源及他的一些访谈中的自述, 我们进一步了解他的小说创作中多次出现“死亡”情节不是偶然。他在艺术表现上使用不同的情节、手法、叙事、结构方式等显示出他对“死亡”的思考, 并加入了诸如梦幻意象、迷宫意象等富有奇特想象力的元素, 使得可怖又绝望的“死亡”在小说中带有激情和美学色彩。同时, 他的文学观受到欧洲近代部分哲学家的影响, 让他不断尝试把灵魂嬗变和第四维度的美学潜在价值运用到文学中———这种带有哲理和思辨的文学思维无疑进一步充实了他小说中死亡美学的内涵和审美意义。
摘要:在博尔赫斯短篇小说中, “死亡”不仅仅作为一个情节或者结局出现, 它更多带有激情和美学色彩, 有时甚至是一种看起来有些美好的解脱方式。他在表现“死亡”作为一种有实在意义的客观存在时, 也注重从艺术表现上加入不同的手法和元素, 使死亡美学有更丰富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博尔赫斯前期短篇小说细致的文本解读, 可以发现“死亡”在博尔赫斯笔下既有宿命论的倾向, 也有“崇高”意味。同时, 也进一步探寻博尔赫斯在作品中格外关注死亡的原因。
10.美丽的校园作文六年级 篇十
我的校园不大,但是干净、整洁,我在这里生活了快5年,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很熟悉。
在学校大门的两侧,是我最喜欢的花坛。现在,花坛里的花姹紫嫣红,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一阵微风吹过,一股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陶醉。每天早上我刚进校门,就能看到这些花儿像花仙子一样在花丛间翩翩起舞,他们好像在对我说:欢迎你来到学校;每天放学,他们又像一个个小精灵在对我招手,和我说再见。
正对着学校大门的是综合楼,这里有多媒体会议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微机室和老师们的办公室等,我在音乐教室里唱过歌,在多媒体会议室里讲过故事,而我最喜欢的是微机室,在这里我可以快乐地玩电脑。
“哈哈,嘻嘻!”咦?是谁在那里笑?绕过综合楼,还没到操场上就先听到一阵笑声,原来是一群低年级小朋友正在玩耍,他们有的跑步,有的跳绳,有的踢足球,个个脸上都露着灿烂的笑容。
学校的东西两边是教室,而我的教室就在操场的东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听,教室里传来了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他们的声音是那么整齐,那么清脆,那么动听,听着他们的读书声,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希望在升腾……
11.小学六年级作文:美丽的晚霞 篇十一
昨天放学回家时,已经四点多了,我看着天空,太阳快到西下的时候了,我略等一会,太阳渐渐西下,美丽的晚霞也渐渐地从天边漫了过来,夕阳也随之由半边的月饼变成了被晚霞笼罩住的月牙状,渐渐地消失了。
晚霞染红了西面的天空,微微地照在了每一个角落,这时的晚霞,像是一个羞涩的小姑娘,只抹上了一层橘黄色。天上的云朵模模糊糊,成了各种形态,有的像只小羊在云端上奔跑;有的像只和平鸽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遨翔。晚霞很神奇,不一会儿,天已经变成了浅红色,如同一名初嫁的新娘婀娜多姿地穿站红衣裙,在笑呢!这时,仿佛一切都被晚霞留下了阴影,像是在公园里的花林间荡漾一般,静静地,却美得如画一般。晚霞有些兴奋了,它不断的地让自身的颜色变化着,一会黄,一会红,一会又是橙色,一会又变成火山,草原,那种颜色,那种形态,美如画,也令人感到变化莫测,难以忘怀。
天色已晚,黑夜的感觉向我们逼近,可是晚霞却还没有屈服,一阵微风吹来,好像是晚霞对我们最后的告别,淡红色的云已经消失,晚霞披上了浅黑色的大衣,依依不舍地走了。此时,天上的最后一抹红,也彻底消失了。
入夜了,暗黑的天空中闪烁着几颗星星,在灯光繁多的城市映照下,夜更美了。
但是夜虽美,我更喜欢晚霞,它虽没有朝霞那么多姿多彩,也没有日出那么美丽壮观,没有夜的璀璨,但是晚霞是那么变幻莫测的在黑暗来临行前展现它华美丰姿,显现了一天中最后的瑰丽!
12.独贵塔拉奎素黄河大桥设计 篇十二
独贵塔拉奎素黄河大桥位于内蒙古西部, 既是省道S215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连接国道110和国道109的重要通道, 项目南起鄂尔多斯杭锦旗奎素, 与S215相接, 在三湖河口水文站下游约2.25km处跨越黄河, 止于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 接国道G110, 是包头黄河大桥和磴口黄河大桥区间长达400km内, 在黄河上修建的又一座永久性特大型桥梁, 对于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网有积极意义。
独贵塔拉奎素黄河大桥现桥址处主河槽宽700m左右, 主桥采用7跨100m连续箱梁, 边孔配跨采用59.7m, 见图1。
2 主桥上部结构
本桥地处黄河大堤之内, 根据黄河河槽的游荡特性, 前期针对该地形对连续梁桥、钢管拱桥等适用桥型进行了同等深度比选, 综合考虑结构安全性、工程造价、施工方便性等因素, 主桥上部结构选定为 (59.7+7×100+59.7) m七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本桥箱梁高度由根部的6.0m渐变至跨中的2.5m, 渐变曲线采用1.6次抛物线。箱梁腹板厚在6号块段由70cm渐变至50cm, 采用直线渐变方式。在一侧的边跨现浇段箱梁底板上设置检修预留孔, 直径80cm。箱梁顶宽12.0m, 底宽6.5m, 悬臂长度2.75m, 悬臂板端部厚18cm, 根部厚60cm。箱梁顶设有2%的横坡, 箱梁浇筑分段长度采用:14.0m (0号块) +4×3.5m+7×4.0m, 合拢段长2.0m, 边跨现浇段长8.7m。
主桥主梁按全预应力混凝土设计, 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1], 见图2, 在布设梁体纵向预应力体系时, 综合控制梁体应力的均衡性和应力幅值, 使梁体在悬臂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结构变形较小, 应力变化较小, 结构应力水平较低的优良状态。箱梁同时设置了备用预应力体系, 施工时, 根据监控数据和实际张拉情况, 实时调整钢束张拉控制应力[2], 在发生堵管或一般钢束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等特殊情况时, 可经过计算修改, 启用备用束, 使梁体应力状况尽可能与设计值相符合。
3 主桥下部结构
本桥3号~10号主桥桥墩采用等截面实心墩。墩高8~15m, 墩身尺寸为3×6.5m, 由于墩顶设置摩擦摆隔震支座, 墩顶设置4.6×6.5的扩大头。主墩承台厚3.5m, 基础采用1.8m直径钻孔灌注桩, 基桩按纵、横向各三排布置, 每墩布置9根桩。过渡墩采用等截面矩形空心薄壁墩, 墩高分别为10m、15m, 墩身尺寸为3×6.5m。承台厚3m, 基础采用1.8m直径钻孔灌注桩, 基桩按纵、横向各三排布置, 每墩布置6根桩。
4 合拢方案
由于本桥联长较长, 体系转换复杂, 因此合理的设计合拢方案是本桥关键技术。合拢思路如下:
1) 以各墩为中心逐段悬浇箱梁, 形成单“T”;
2) 相邻两个“T”进行跨中合拢, 形成稳定的“∏”;
3) 由两岸向中间逐个“∏”依次合拢, 经过多次体系转换, 完成全桥施工。
5 结论
独贵塔拉奎素黄河大桥目前已经建成通车并正常运营2年。根据检测报告, 从桥梁的应力、变形、动力等测试结果可以得出: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有较好的吻合性。在静力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工作状态处于弹性范围, 桥梁实际强度、刚度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动力荷载作用下桥梁的竖向刚度、最大振幅及桥梁冲击系数也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独贵塔拉奎素黄河大桥为主跨100m的7主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在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在同类型桥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合理拟定结构尺寸, 结构受力合理、变形满足要求。在满足整体受力的同时, 还需补充局部受力分析计算, 使箱梁0号块等受力复杂的局部区域配筋合理, 避免局部开裂;
2) 选择合适的摩擦摆隔震支座, 保证长联连续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3、4];
3) 合理的安排合拢顺序, 保证施工的安全、顺利实施。采用先单T悬臂浇筑, 然后合拢成∏, 最后逐步完成全桥合拢;
4) 优化纵向钢束配置方式, 在结构受力满足规范的基础上, 尽量减少结构应力幅, 使结构应力均匀合理, 减少结构在预应力施工过程中次内力的产生;尽量增大孔道间距, 减少孔道数量, 降低施工难度。根据相关资料, 合理对横、竖向预应力的真实效应作出推断, 并采取动态设计方案, 适当设置储备量, 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做出调整。
摘要:独贵塔拉奎素黄河大桥主桥为 (60+7×100+60) m七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本桥联长跨多, 因而设计难度较大。本文介绍了主桥结构的尺寸拟定过程和及其需要考虑的因素, 旨在有效避免该类结构的常见病害, 体现主桥全寿命动态设计理念, 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做简要介绍, 在结论中给出了类似桥的设计经验和建议, 为今后修建同类桥梁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连续梁桥,多跨,长联
参考文献
[1]徐岳, 王亚军, 万振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李龙安, 屈爱平, 何友娣.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阻尼修正方法研究[J].桥梁建设, 2006 (2) :43-45+80.
13.最美丽的微笑六年级作文 篇十三
尊重每一个人,珍惜每一片刻。每一天都要让最美丽的微笑绽放着。
——题记
我已不记得是在什么时候认识她的了。只记得第一次见面时,她就对我微笑。而看见她的笑容,我并不是那么开心,反而有一点厌恶。因为我知道,她是一个从农村来的女孩,她不会说标准的普通话,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这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她有一副极其难看的牙齿,笑起来显得那么参差不齐。
我们不在一个小区,却在一个小巷之中。所以每天经过她所居住的小区就会看见她坐在门口发呆,应为她爸爸是给人家看门的。每天她都会给我一个淡淡的微笑,,但在我的心中却是丑陋无比的,因为我知道她可能是想讨好我,所以每天我都会给她一个鄙视的眼光。但她不会生气,只会微笑。
直到有一天,我再次从那经过时,她走到我面前,伸出手来,笑着说:“你叫什么名字,我们可以叫一个朋友么?”我看看她的牙齿,那么难看,再看看她的手,那么黑。所以我没有伸出手,反而把手放在了身后,有种居高临上的态度,我轻蔑的说:“不行。”她有一些尴尬,把手收了回去,但还是笑了笑。我从她身边绕过,走自己的路,我可以想到此时她应该是失落的表情时,我是有多么开心,但总觉得心里空空的,缺了点什么。
我每天还是走那过,她每天还是对我微笑。有时候我会后悔,觉得那天那样子对她是不是有一点过分啊?但反过来又一想,她只是一个没有人理的农村女孩,和她交朋友会有失面子的。这样想想,心里好多了,但还是会有一丝丝隐隐约约的愧疚。
时间就那么走着,不知不觉就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有一天当我再次从那经过时,竟然没有看见她的微笑,我有一点不安了,我想去看看她,但是……我犹豫不决,踌躇了很久,我最还是进了她的那个小区看门处。天哪!这只是一间连十平米都不到的小房间,没有电视,没有冰箱,没有桌子。只有一张小床,几个饭碗,一些餐具,还显得十分脏。比起小区里的高层楼,她所居住的地方简直可以叫做穷酸。我看见了她的父亲,那个不高不壮还有一些驼背的看门人。我也看见了她,虚弱的她躺在床上睡着了。她父亲
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你是?我迟疑了一会儿,从自己的感叹中走出,结结巴巴的说道,“我是——她——的`朋友。”“是么?”她父亲笑了笑,但马上又恢复了担忧的神情。“她——怎么了?”她父亲告诉我,她每天都回去捡瓶子换上几毛钱,昨天,她又去了捡瓶子了,结果下雨了,咱家没伞啊,她发高烧了?捡瓶子?我的心颤抖了一下,只有生活最困难的人才回去捡瓶子,我的眼睛湿润了。她的父亲叹了口气,当初叫着孩子别跟着我来城里,叫她在家照顾她妈和她弟,这孩子偏不听,给她妈和她弟做了好多饼之后非要来城里给我做饭。可她来这了,又怕孤独了,这孩子呀……我看见她父亲脸上的皱纹又深了。她父亲说,来都来了,看看她吧!
我走到她的床边,才发现她没有睡着。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划过,她的耳根旁还有淡淡的泪痕。我慢慢的握住袖口,鼓足了勇气,把手伸到她的脸边,轻轻的擦走了她的眼泪。她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我第一次发现她的眼睛那么漂亮,炯炯有神;我第一次主动握住了她的手并且对她说,不要怕不孤单我陪你;她终于又笑了,那是我内心中渴望已久的微笑,我也第一次对她笑了。我们互相看着对方,说了三两句便又沉默了许久。
第二天,我还是没有看见她,我也没有再进去找她,因为我想让她好好休息一下。结果,在我买东西的时候,我听见几个大妈在谈话,谈着谈着就谈到她了。原来她走了,回到了属于她的那个地方。我接着听:其实她的成绩很优异的,但因为生病的母亲、年幼的弟弟而放弃了学业。我终于明白她的手为什么那么黑了,她每天要做那么多的活:砍柴、洗衣服、做饭……能干的活她做了,不能干的活,她也承担了下来。我不想再听了,我也不敢再听了,我跑了出去,我恨我自己,为什么当初一开始没有发现她是一个好女孩,为什么当初一开始要鄙视她,为什么当我们成为朋友时她又离开?我泪流满面,我当初的以貌取人让我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快乐的回忆。
黄昏的夕阳,拉长了我的影子。走过小巷,走过那个我曾经熟悉的门口,我停了下来。我想寻找,寻找那个美丽的微笑。许久,什么也没有。我刚迈出脚步,就听见后面有人叫道:“嘿,那个姑娘!我回过头,看见一位老大爷,老大爷说她是新来的给人家看门的,是和她同村的。老大爷说应该就是我了,老大爷给我一封信,说是她用捡瓶子的钱买来得。老大爷叹口气,她家不富裕啊!
我打开信,只有七个字,虽然那七个字写的歪七扭八,但在我心中却那么美。她对我说:每天都要微笑着。
14.美丽的公园六年级作文 篇十四
联峰山公园虽没有“五岳”那样的挺拔;虽没有北海公园那样的秀丽;虽没有大兴安岭的连绵起伏,但却给人以一种闲适,宁静,淡泊的感觉。
刚入景区,一座高大的门楼便呈现在眼前,使你不由地想到《阿房宫》中阿房宫的那种气势。
再往里走,许多奇花异草便映入眼帘,石头弟弟也在路边跟你打招呼。整个园子都被薄雾笼罩着。这时游人穿梭其间,不时传来几声鸟鸣和蝉的笑声。树上偶尔会有一两只松鼠来采摘松果。偶尔还会好奇地看看你。使人仿佛沉醉在《桃花源记》中的神秘闲适的仙境。
不知过了多久,猛然回头,咦?我怎么这么高啊?原来这是因为这里的山怕它太陡峭你会害怕,便让你从它的背后上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领略这里独特的风光以及它们的“热情好客”。
景区深处,古木茂盛的枝叶把太阳光挡住了,几棵“老者”还拦在半路上,排成“左右左右”的顺序,像犬牙一样交错着,给游人以惊险刺激而又自然的感觉。
登上了峰顶,北戴河的大好风光尽收眼底:远处马路上,蚂蚁似的汽车疾驰着;高大的楼房也不甘示弱,挺直了腰板儿,像守卫边疆的战士。这些不都是祖国迅速发展努力建设的体现吗?此时此刻,我真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15.美丽的博尔塔拉六年级作文 篇十五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广州亚运会劳义100m决赛视频、2009年柏林世锦赛博尔特打破100m世界纪录视频。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体育科研方法》、《运动训练学导论》、《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等专著及期刊、杂志相关论文45篇,为本研究的顺利展开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信息技术法
资料获取及处理过程如下:
资料获取:2010年劳义亚运会夺冠视频通过CNTV中国网络电视体育台下载获得,2009年博尔特柏林世锦赛决赛视频通过Iku软件下载优酷高清视频播出的《柏林世锦赛男子100m决赛》视频获得。
资料处理:通过格式工厂软件将2010年亚运会视频rmvb格式转化为MPG格式,将2009年世锦赛视频FLV格式转化为MPG格式。然后通过超级解霸V8软件,将2个视频剪切,并保留研究的主体部分。
单帧处理与计算:用Dartfish软件对这2个视频进行反复播放,利用其中的视频分析功能对两次比赛全程进行逐帧分析,并记录各技术阶段的时间和空间数据。
1.2.3 数据处理
平均步长=100m/步数;平均步频=(运动员成绩-起跑反应时)/步数;步长指数=步长/身高;步频指数=步频*身高;余步参照终点线宽计算。
1.2.4 图片处理
用Office For Windows EXCEL输入数据制作。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劳义与博尔特100m全程技术特征分析
众所周知,步长和步频是影响短跑运动跑速的两个决定因素。表1中劳义和博尔特在全程步数、平均步长、平均步频这三项指标上有较大的差异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两者身高差距太大,近25㎝的身高差距使这三项指标失去了可比性。因而,为了进一步客观的反应步长、步频与速度的内在联系,采用了兼顾身高因素的步长指数和步频指数两项指标[1]。根据运动学原理,跑速=步长指数*步频指数,可以看出,步长指数和步频指数同样反应了跑速的运动学特征,且更为客观[2]。从表1可见劳义的步长指数为1.249稍优于博尔特的1.245,说明劳义的步长能力较好,步幅大是劳义百米技术特点,但是步频指数劳义与博尔特相差0.554,显示步频能力不如博尔特。提示劳义有较好的步长能力,但步频能力相对较弱,在今后的训练中要保证步长能力不下降的情况下加强步频能力训练,提高步频指数,从而提高跑速。
1)通过研究方法中数据处理方法所得。
2.2 劳义与博尔特起跑和加速技术特征分析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起跑对100m比赛尤为重要,起跑是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立即冲出起跑线使身体快速摆脱静止状态,获得向前的动力,为起跑加速阶段做好准备[3]。目前,世界高水平运动员起跑反应时介于0.117-0.140s,从表2中可知,劳义和博尔特的起跑反应时都不理想,0.170s和0.146s的反应时分别排在同组选手中的倒数二位和倒数第三位,与起跑反应快的选手相差较大。就两名运动员相比,劳义的起跑反应时比博尔特慢0.024s,而且反应时占成绩比也高于博尔特0.14%,劳义的反应时比博尔特更差,理论上劳义作为身高仅1.73㎝的短跑选手起跑应该是他的强项,事实却并非如此,提示提高起跑能力是劳义当务之急的训练项目。
冲出起跑线后紧接着进入加速阶段,加速能力反映一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从表2可知,劳义的加速时间是4.28s占成绩的41.8%,而博尔特的加速时间只有3.41s,仅占成绩的35.6%,两项数据均较大幅度的优于劳义。说明博尔特用更短的时间完成加速跑进入途中跑阶段,加速能力明显强于劳义,提示100m的前程加速阶段是劳义百米技术的薄弱环节,如果能提高加速能力,缩短加速时间,劳义的成绩将有大幅度提高。
1)以运动员头完全抬起作起跑加速完成,进入途中跑。
2.3 劳义与博尔特途中跑支撑时期空间特征
从表3可见,劳义与博尔特途中跑阶段着地角分别为65.3°和70.3°,劳义的着地角更小,说明劳义的“刨地”动作不够积极,而且由于着地角小使人的重心垂直投影点离着地点更远,必然产生更大的与跑进方向相反的支撑反作用力,造成水平方向速度的损失,影响跑速。根据表3数据显示博尔特支撑腿膝角从着地瞬间至垂直阶段角度由159.9°变为145.2°,变化幅度为14.7°,而劳义的支撑腿膝角角度只从148.3°变为140.4°,变化幅度仅为7.9°。支撑腿肌肉在支撑阶段经历了离心收缩—向心收缩,缓冲阶段博尔特的膝角缓冲幅度接近劳义的两倍,说明博尔特支撑腿肌肉退让更加积极,该动作使得缓冲期支撑腿主动肌被动拉长,肌肉初长度增加,横桥和位点接触面积加大,使肌肉张力增加,促使博尔特在后蹬阶段肌肉发挥更大的收缩力量和速度[4]。
研究证实:后蹬角太大会增加后蹬时的垂直分力影响水平分力,使腾空时间和腾空距离延长降低跑速[5]。离地瞬间博尔特的后蹬角是65.9°劳义的后蹬角是68.3°,劳义后蹬角更大,说明劳义的后蹬动作发力太向上损失了较多的水平分力,影响水平速度。传统短跑理论认为为了加大跑的动力蹬地腿的髋、膝、踝都应尽可能地伸直。从表3可见,劳义和博尔特的后蹬膝角均未达到180°,两名运动员都是采用更为科学的“屈蹬”技术。但是,博尔特的支撑腿膝角由垂直至后蹬离地的变化幅度小于劳义,说明博尔特的后蹬阶段身体重心波动差小,达到更好的后蹬效果。提示劳义应该适当减小后蹬角,减少水平分力的损失,改善途中跑后蹬质量,提高跑速。
研究表明,加快摆动腿的摆动速度能有效地提高缓冲和蹬伸速度,缩短支撑时间,提高途中跑的步频。摆动速度对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有显著效果,而对垂直速度没有显著影响,摆动腿膝角与摆动半径及以髋关节为轴的摆动腿的转动惯量密切相关,关系到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和腾空时间[5]。摆动速度通过摆动腿的折叠程度来反应,折叠程度越高摆动速度越大。劳义与博尔特的摆动腿最小膝角分别是25.5°和22.3°,博尔特的摆动腿折叠程度更高,说明途中跑支撑阶段劳义摆动腿折叠技术不够完善,摆腿不够积极,影响前摆速度。提示今后训练中要重视摆动腿折叠技术,强调以摆促蹬,蹬摆结合。同时,要发展摆动腿摆动肌群(如: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的力量[6],掌握合理的途中跑摆腿技术。表3中的最后两栏数据显示离地瞬间劳义的两腿夹角及摆动腿角均大于博尔特,这是由于劳义在后蹬阶段后蹬角、后蹬膝角和支撑时间过长造成的。提示劳义应加强两腿的快速剪绞能力,适当减小后蹬角度,缩短支撑时间,提高频率。
1)数据采集均以各关节的中心为测量点,摆动腿角是指摆动腿与水平面的夹角。
3 结语
1.根据与博尔特的全程主要数据比较显示步幅大是劳义百米技术特点和优点,今后训练应在不降低步长能力的情况下努力提高步频能力,从而提高跑速。
2.劳义后程能力相对较强,但起跑和加速能力较薄弱,与博尔特有较大的差距,缩短起跑反应时是训练的当务之急。
3.劳义途中跑支撑阶段技术存在较大不足,造成水平速度损失较多,因此劳义要进一步改善途中跑技术,使动作结构更加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川,杜兆才.田径[M].北京:中国体育报业总社,2005.
[2]王志明.我国女子优秀短跑运动员步长步须能力与运动成绩的路径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4,14(3):65-68.
[3]张贵敏.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50.
[4]杜少武,程其练,等.从短跑支撑技术的发展看体育专业短跑教学[J].山东体育科技,2001,23(4):36-39.
[5]徐国营.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期摆动腿作用的运动学相关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5):8-10.
【美丽的博尔塔拉六年级作文】推荐阅读:
美丽的雪景六年级作文07-14
美丽的秋天-六年级作文11-02
最美丽的心灵六年级作文08-13
描写美丽的生活六年级作文09-02
美丽的湛河六年级优秀作文09-05
美丽的校园作文450字六年级10-25
美丽的大海五年级作文06-14
美丽的吊兰四年级作文06-26
美丽的吊兰二年级作文07-12
美丽的西湖四年级作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