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1

2024-08-10

第一单元复习1(精选7篇)

1.第一单元复习1 篇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打车软件”是一种智能手机应用,对满足约车者高品质、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乘客可以便捷地通过手机发布打车信息并立即和抢单司机直接沟通,大大提高了打车效率。通过手机打车软件预约用车将收取一定费用。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打车软件”属于商品,因为其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打车软件”不是商品,因为其是“无形”的服务 ③“打车软件”方便了乘客,这是商家开发软件的目的④“打车软件”作为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商家开发软件的目的在于盈利,③错误。“打车软件”属于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①④正确。②错误,“打车软件”虽然是“无形”的服务,但同样耗费了人类劳动,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

2、“自古黄金贵,犹沽骏与才”。即使在经济十分繁荣的今天,黄金仍然因其特有的天然属性,既是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信、航天航空业等行业的重要材料。这说明()①作为货币,黄金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职能 ②作为贵金属,黄金具有特定的商业价值 ③作为普通商品,黄金具有更多基本属性 ④作为硬通货,黄金还具备投资的功能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黄金仍然因其特有的天然属性,既是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信、航天航空业等行业的重要材料”,体现了作为贵金属,黄金具有特定的商业价值,而且作为硬通货,黄金还具备投资的功能,②④说法正确。①③说法错误,排除。3、2017年,热播电影《战狼2》在北京某影院的票价为188元,打完折后小李支付了128元人民币买到了电影票,在这里,人民币执行的职能分别是()A、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解析:选C。《战狼2》在北京某影院的票价为188元,这里的188元执行的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打完折后小李支付了128元人民币买到了电影票,此时人民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故选C项。4、2017年5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3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2枚。对此纪念币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可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保值功能和较高的收藏价值,但不能流通 ③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其发行量、面值和购买力都是由国家规定的 ④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互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A、①③ C、③④

B、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该金银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可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互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①④当选。②错误,金银纪念币可以流通;③错误,其购买力不是由国家规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5、2017年2月,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测试成功,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在该平台试运行。数字货币是一个完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货币形态,包括支付、结算、储存等,都可以在没有人工核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并保存所有无法销毁的路径信息。数字货币的发行能()①扩大货币职能,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 ②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③方便央行对货币购买力的控制与调节 ④促进支付体系完善,提高结算效率 A、①④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数字货币可以在没有人工核准的情况下将支付、结算、储存等自动完成,并保存所有无法销毁的路径信息,这表明数字货币的发行有利于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促进支付体系完善,提高结算效率,②④正确。数字货币的发行不能扩大货币职能,也不能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①不选;央行不能控制与调节货币的购买力,③错误。

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消费对大面额人民币的需求逐步增加,一元纸币使用率逐步降低,再加上纸币损耗率高等因素,一元纸币将会逐步退出流通市场,一元硬币将逐步代替一元纸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有网友调侃称,“有好的赶紧收起来,没准将来发大财”。一元钱逐步“硬币化”,表明()①一元硬币的投放在很大程度上能方便群众生活 ②国家有权决定硬币发行量并强制使用硬币 ③一元纸币的购买力随流通量的减少而增大 ④一元纸币将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一元钱逐步“硬币化”,在很大程度上能方便群众生活,材料表明国家有权决定硬币发行量并强制使用硬币,①②正确。③④说法错误,排除。

7、假定某国全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30 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6次,通货膨胀率为5%,当年该国发行的纸币量是()A、5 250亿元 C、4 750亿元

B、5 500亿元 D、5 000亿元

解析:选A。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为30 000亿元÷6次=5 000亿元;因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5%,故该国发行的纸币量是5 000×(1+5%)=5 250亿元,应选A项。

8、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发展,网上购菜的家

庭越来越多。人们凭借信用卡通过“电子菜箱”非常容易购买到自己所需的各种放心菜。假如其他条件不变,人们用信用卡网上购菜将使()A、货币的本质发生变化 B、信用卡的转账结算业务增加 C、金属货币与纸币退出流通领域 D、纸币流通的速度减慢并发生通货紧缩

解析:选B。人们用信用卡网上购菜,将会使信用卡转账结算业务增加,B项正确;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信用卡的使用不会改变其本质,A项错误;信用卡结算会减少金属货币和纸币的使用,但是不会导致其退出流通领域,也不会因此带来通货紧缩问题,C、D两项错误。9、2017年“十一”期间,小华的爸爸从网上成功预订了从广州到北京的高铁车票,费用从他提供的信用卡中扣除。这种结算方式()A、使用的是虚拟货币 B、简化了收款手续,方便消费 C、不利于货币职能的发挥 D、属于支票支付

解析:选B。使用信用卡购买车票的结算方式,使用的是现实货币,不是虚拟货币,A错误;这种结算方式不属于支票支付,D错误;C说法明显错误;使用信用卡购买车票方便、快捷,B项符合题意。

10、微信支付只需在微信中关联一张银行卡,并完成身份认证,即可将装有微信APP的智能手机变成一个全能钱包,无需任何刷卡步骤

即可完成支付,购买合作商户的商品及服务。与传统的线下支付相比,微信支付()A、改变货币本质,实现直接交换 B、保证账户安全,提高运营效率 C、创新支付模式,方便购物消费 D、减少现金使用,防止通货膨胀

解析:选C。微信支付并没有改变货币本质,也没有实现直接交换,A项错误;微信支付并不能保证账户安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运营效率,B项错误;微信支付创新了支付模式,方便购物消费,C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微信支付可以减少现金使用,但并不能防止通货膨胀,D项错误。

11、随着人民币正式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这有利于规避汇率波动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减少因结汇、购汇等带来的企业交易成本。由此可见,人民币国际化()A、能够增强国内居民的有效购买力 B、有助于拓宽国内居民海外投资渠道 C、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 D、会稳定人民币汇率,降低金融投资风险

解析:选A。规避汇率波动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减少因结汇、购汇等带来的企业交易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国内居民消费的成本,增强国内居民的有效购买力,给国内居民带来实惠,故选A。B在材料中未体现。人民币国际化能减少因结汇、购汇等带来的企业交易成本,但未必使所有企业经济效益提高,C说法过于绝对;人民币国际化未必会稳定人民币汇率,D说法错误。12、2017年9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07 6,与本月最高值6、499 7相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11个交易日里已调降了1 079个基点。这一变化有利于()①我国企业对美国出口商品 ②降低国人出国旅游费用 ③进口美国商品并降低价格 ④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选C。美元兑换人民币数量增多,说明美元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这一变化有利于我国出口,不利于进口,①正确,③错误;人民币相对贬值,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但会使我国居民出国旅游费用增加,②错误,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2017年5月12日,央行发布2017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中性”的基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相关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既为信贷合理增长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又防范信贷过快扩张和杠杆率进一步攀升,还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好去杠杆和

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为稳增长、调结构、去杠杆、抑泡沫和防风险提供相对平稳的流动性环境。

运用货币的有关知识,说明央行为什么要继续维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26分)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是“货币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央行为什么要继续维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可运用纸币发行规律,结合“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内容分析说明。

答案:(1)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货币供应量如果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如果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则会使商品销售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引发通货紧缩,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14分)(2)央行继续维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为稳增长、调结构、去杠杆、抑泡沫和防风险提供相对平稳的流动性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2分)

14、材料一 2017年6月1日-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美元)走势图

材料二 2017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

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表示,人民币汇率2016年因国际货币市场动荡贬值,幅度比较低。人民币贬值是比较低的,因为我们不希望通过贬值来增加出口,这不利于企业转型,我们也不喜欢打贸易战。我们继续坚持人民币形成机制的改革,以市场供给为基础,中国继续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人民币稳定是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重要贡献。

(1)结合材料一,分析图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走势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12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意义。(14分)解析:本题考查汇率变动及其影响。(1)从图中不难看出,2017年6月以来,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美元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这有利于我国进口,不利于出口。(2)考查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意义,可依据教材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说明。

答案:(1)2017年6月以来,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数量减少,美元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这会使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降低,因而有利于我国进口商品,不利于我国出口商品。(12分)(2)①从对国内的影响来看,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保持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7分)②从对国际的影响来看,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重要贡献,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7分)

2.第一单元复习1 篇二

一、研读课标教材, 分析班情学情

1. 领会课标精神, 把握教材意图

我们都知道, 要盖高楼, 打好地基是关键。同样, 要上好复习课, 领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标准》) 的精神便是重中之重, 把握教材的意图就是为上好复习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这一单元的内容, 知识点并不太多, 但对于很多知识点的教学到底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教师却往往把握不准, 这便会大大影响复习课的效果。此时, 教师就很有必要去好好研读《标准》和教材对这一知识教学的侧重点和具体要求。《标准》在“图形的认识”中指出,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 知道扇形, 会用圆规画圆。教材和教学用书中也都有对这方面的描述和要求。因此, 在上复习课时, 教师就应该紧紧抓住《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的意图来展开复习。

2. 全面了解班情, 系统分析学情

在领会了《标准》精神, 钻研了教材意图后, 更重要的是要全面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毫不夸张地说, 在复习课上分析班情、学情相对于其他数学课型来说更为关键。复习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缺有所补、学有发展,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更好地提升。因此, 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就要有一个全面、真实地了解, 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 以便为后续复习课奠定基础。

例如, 在教学“圆”这一单元时,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都做了记录, 以下是部分记录内容。

圆的认识:

问题:给一个没标圆心的圆形纸片找出圆心, 并说说你的方法。这一问题, 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 但不够简洁、有效, 语言描述的方法不够科学、准确。

圆的周长:

问题:一个运动场跑道的形状与大小如图1所示, 两边是半圆形, 中间是长方形, 求跑道一周的长度是多少?

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跑道周长的问题, 往往把长方形的宽也算进去。这一错误出现的关键在于学生没弄清楚运动场跑道的周长是由是哪几部分组成的。

圆的面积:

问题1: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 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这个问题, 约有10名学生混淆了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 只关注结果是多少。

问题2:如图2,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10平方米, 你能算出圆的面积吗?

这道题全班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会解决, 出现错误的学生一般都是思维定势, 一定得知道圆的半径才能求出圆的面积, 所以都没能准确计算出圆的面积。

……

通过上述材料的记录, 教师对于本班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做到了更为详细的了解, 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寻找复习重点和突破点, 以及设计教学环节都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二、定准复习目标, 突出复习重点

1. 根据学情, 定准复习目标

一节复习课必须要有全面、准确、适当的教学目标, 才能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 把平时教学的知识点有重点地串联起来, 使其条理化、系统化。可以说, 全面、准确、适当的复习目标是完成复习任务的指南与灵魂。例如, 教师在教学“圆”的复习课时, 在领会《标准》要求、理解与把握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 制定了以下复习目标: (1) 通过任务驱使、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圆的知识, 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2) 通过整理复习, 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以此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回顾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合理取舍, 突出复习重点

实践证明, 单元复习课上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教师对学生始终不放心, 生怕遗漏了某个知识点, 于是就满堂讲、满堂练, 结果眉毛胡子一把抓, 把学生弄得筋疲力尽, 效果还不理想。所以教师在单元复习课的设计上, 对众多知识点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对于重点知识, 尤其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要不惜时间, 而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则能舍就舍, 实在不能割舍的也不能占用整理时间, 可以放在练习中进行点拨和补充。

例如, 在“圆”的复习课教学中, 教师发现对于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的薄弱环节是不能很好地根据实际情况来辨别到底是求圆的周长还是求圆的面积, 不能很好地选择适当的方法去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因此, 教师将复习重点定为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练习部分的古树问题、跑道问题、花坛问题等的设计都是基于上述复习重点所设计的综合性、发展性练习。

三、精设复习环节, 提高复习效率

1. 巧用任务驱动, 引导自主整理

知识整理是单元复习课的主要环节之一。教师可以把部分单元复习课的知识整理和问题解决紧密结台起来, 给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 通过任务驱动和任务解决把这个单元的知识呈现和联系起来。这样, 既能保证学生归纳出的知识是系统的, 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整理能力, 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 在“圆”的复习课教学时, 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习任务:面对一个画在纸上且没有标出圆心的圆, 思考如何用学过的知识介绍这是一个怎样的圆。要完成这一任务, 学生必然要去测量圆的直径 (或半径) , 并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这就是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反馈环节时, 教师又紧紧抓住“没有圆心, 怎样找到半径”“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得来的”等问题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不仅有效梳理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还追溯了知识的来源。

2. 重视动手操作, 加深知识理解

动手操作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复习课的教学中, 能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深, 效果也自然更好。

例如, 在教学“圆”的复习课时, 教师首先出示一个画在纸上没有标出圆心的圆, 让学生介绍这是一个怎样的圆。这样学生肯定会动手想办法找出圆心, 画半径、直径来求圆的周长和面积。这样, 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动手操作找圆心, 画半径、直径让学生对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在拓展练习环节中, 教师又让学生动手设计圆形花坛的绿化工程图, 既加深了学生对圆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设计分层练习, 提高学习效果

复习课上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选择练习题时, 教师要注意习题的质量, 所选的习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 不能总让学生做机械重复而又枯燥的练习, 要精心设计练习、设计分层练习,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节复习课的时间有限, 而有关圆的练习题却很多, 那么如何精选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作业呢?教师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练习题进行了筛选、提炼和重组, 在基础练习环节中,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了以下三组练习。

辅差组:看谁能把下列各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准确: (1) r=4分米; (2) d=6厘米。

辅中组:求出下列各圆的周长或面积: (1) c=12.56厘米; (2) s=25.12平方米。

辅优组:如图3, 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教师将这三组练习题同时呈现给学生,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题目进行计算, 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难度和梯度上都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生的积极性大增, 练习效果颇丰。

四、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复习兴趣

上单元复习课时, 教师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表现不像新授课时那样有兴趣、有激情,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压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教师要精心创设各种合适的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复习中来, 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例如, 在“圆”的复习教学中,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和计算是复习的重点。在练习环节中, 如果单纯地给出半径、直径等条件, 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计算来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 学生肯定不感兴趣, 此时如果教师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便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复习效果会更好。教师在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时给学生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情境。

(1) 如图4, 学校新建一个运动场。跑道是由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和两个半圆组成的, 你们帮体育教师算一算跑道一周的长度是多少?整个操场的面积又是多少?

(2) 园林部门碰到了一个问题:人民公园里有一棵千年古树, 为了保护这棵古树, 需要知道这棵树树干横截面的面积, 可是又不知道它的半径或直径, 总不能把这棵千年古树砍倒了再去测量, 你能不能帮他们想一个办法?有名学生提出了先测量出古树的周长进而求面积的方法, 你是这样做的吗?园林部门就按照这名学生的方法做了, 量得树干的周长是3.14米, 那么树干横截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3) 教师住的小区里有一块边长为30米的正方形空地, 最近物业管理部门准备对这块地进行改造, 想在这块空地上建一个圆形花坛, 沿着花坛的四周修一条小路, 其余的地方铺上草坪, 为居民创造一个休闲的好地方。假设你是一名小设计员, 试着设计出一个花坛绿化的工程图。

三种问题情境教学, 让学生复习兴趣高涨, 深入地思考、积极地发言。尤其是最后一题设计花坛绿化工程图, 学生设计得兴致勃勃, 各种优秀的设计方案层出不穷, 大大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效果相当理想。

总之, 数学单元复习课是一片等待开垦的“荒地”, 只要教师勤于学习、敢于实践、善于反思、勇于创新, 相信单元复习课会越来越高效, 越来越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吉儿.我对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几点想法[J].小学教学研究, 2012 (1) .

[2]艾冬梅.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J].辽宁教育, 2012 (13) .

3.必修1 第一单元梳理与拓展 篇三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倩影(qiàn) 青荇(xìnɡ) 寥廓(ɡuò) 挥斥方遒(qiú)

B.漫溯(suò) 笙箫(shēnɡ) 峥嵘(zhēnɡ) 百舸(ɡě)争流

C.彳亍(chì chù) 颓圮(sǐ) 火钵(bō) 忸怩不安(niè)

D.长篙(ɡāo) 斑斓(lán) 百侣(lǚ) 碾了三番(ni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廖廓 意气 主宰 风华正茂

B.斑斓 笙萧 废墟 激浊扬清

C.惆怅 冰屑 荆棘 鱼翔浅底

D.榆阴 苍茫 星辰 天纶之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真正的 ,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蚀时,作为朋友必定与他一起挺身而出,而不是蜷缩在某个角落。

③在 逶迤的大凉山深处,邮递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默默走在寂寞的山路上,为千家万户传递着远方亲人的消息。

A.品位 义气 苍茫

B.品位 义气 苍莽

C.品味 意气 苍茫

D.品味 意气 苍莽

4.下列对诗词的分析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采用了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饱含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B.《再别康桥》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C.《雨巷》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诗中用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对大堰河的称代,有时由“她”而改换为“你”,这种称代上的变化,有利于抒发自己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赞美之情,更容易激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共鸣。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故称之为“诗余”;又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B.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主要诗人有郭沫若、朱自清、胡适等。

C.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一生留有四部诗集,即《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再别康桥》作于1928年,收于《猛虎集》。

D.戴望舒因《雨巷》而被称为“雨巷诗人”。他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二、阅读理解(共33分,共7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6.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读全诗,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甜美是梦里的光辉”“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这两句与《再别康桥》中的哪个句式比较相像?说说你的理由。(4分)

nlc2023090203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关于这首诗的主旨,人们说法不同,有人说是写爱情的,有人说是写理想的,也有人认为二者都对。你是怎样理解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0.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4分)

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为了抒发这种感情,诗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对比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题目。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两者描绘形象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者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小题1分)

(1)_________________,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一年一度秋风劲, 。 ,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3)撑着油纸伞,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

(4)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 ,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 。 (徐志摩《再别康桥》)

(5)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

nlc202309020326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题,每小题4分)

14.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综合运用各种手法,描绘了一幅壮阔博大、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图。请借鉴《沁园春·长沙》中的描写方法,调动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描绘一幅活泼柔美的山村春光图。

要求:①以描写为主,想象合理,情景交融;②使用拟人、比喻两种修辞;②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大堰河——我的保姆》第7小节用6个“她含着笑”开头写了一组排比句,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分,也渗透了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请用“(父母、老师、亲友、同学等)含着笑”开头仿写一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堂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好的课堂导语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假如你是一位语文教师,请你在所给出的课文中任选一篇,写一段课堂导语。要求:与所选课文有关,语言有文采,100字左右。

《再别康桥》 《雨巷》 《大堰河——我的保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共40分,共1题)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莫拉莱斯辍学到矿场干苦力。他干得很卖力。老板请当地记者采访他。看见自己的照片上了报,莫拉莱斯感到很自豪,决心这辈子也要把采矿坚持下去!

当时,邻省搞种植很赚钱。有人邀请他,他依旧留在矿场。一天,他筋疲力尽地爬出矿井,一位妇女,端着个相机正准备抓拍自己。莫拉莱斯对她说:“如果你想替我拍照登在报上,我很乐意合作。”

妇女说:“真对不起!我有个儿子,也像你一样从小不爱念书,我偷拍你的狼狈相,是想用来提醒他要发愤图强,不然,就会落得像你这样的下场!”

不久,他也到邻省搞种植发了财,还参加了垦殖者工会组织。2006年1月当选为玻利维亚总统,是该国历史上首位印第安土著人总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篇四

班级姓名学号

一、复习课文

1、《观潮》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

2、《雅鲁藏布大峡谷》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上、与()为邻。接着,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第一大峡谷。然后,从大峡谷的()、()以及()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3、《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和()。

4、《火烧云》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

二、背诵、背写

1、背诵:《观潮》第三、四自然段。

《鸟的天堂》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背写:P19日积月累

三、多音字

四、近义词

笼罩(颤动(壮丽(神秘(灿烂(纠正(热闹(威武(五、反义词

宽阔()屹立()霎时()奇异()呈现()陆续()逼近()展示()镇静()沸腾(模鼎沸(恢复(映衬(预料(茂盛(仿佛(凶猛(沉静(屹立())))))))))))))))))

强烈()置疑()多样()美丽()静寂()热闹()兴奋()模糊()凶猛()镇静()爱好()

六、量词

一()鸟一()狗一()画卷 一()小山一()水墙一()热点 一()红霞一()小船一()乐曲 一()小白猪一()战马一()石子路

七、特殊词语

AAB:

AABB:

ABAC:

八、仿写造句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仿写)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仿写)

3、(造句)

九、句子运用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改为“把”字句)

2、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改为“被”字句)

3、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改为反问句)

十、拓展

1、描写江河湖泊的词语:(四字词语)

2、描写颜色的词语:(四字词语)

附加题:按要求出点子。

校园处处是文化。假如你是校长,你会在下列场所写那些话呢?食堂:

教室:

5.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篇五

一. 词语

燕子 乌黑 轻快 翅膀 剪刀 尾巴 活泼 机灵 微风 赶集 聚拢 光彩夺目 增添 生机 掠过 稻田 一转眼 偶尔 圆圈 音符 演奏 赞歌 疲倦 细叶 光景 尖刀 万紫千红 荡漾 沾湿 歌咏 碧绿 化妆 剪裁 海滨 荷花 清香 挨挨挤挤 莲蓬 破裂 仿佛 衣裳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胀痛 石板 朴素 连绵起伏

蒙蒙的细雨 蓝蓝的天空 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 增添生机 谱成赞歌 一阵清香 一朵荷花 一幅画 一片花瓣 一首歌曲 一身羽毛 一眼清泉 一对翅膀 一束金光 一串珍珠 展开花瓣 露出莲蓬 闻到清香

二.词语解释

光彩夺目:形容颜色和色泽非常耀眼。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挨挨挤挤:(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冒:向外透,往上升。课文中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然出来的样子,变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翩翩起舞:形容舞姿轻快优美。

三.近义词

聚拢——聚集 俊俏——俊美 伶俐——机灵 偶尔——偶然 曲谱——乐谱 展开——张开 破裂——破碎 姿势——姿态 飘动——飘扬 快乐——高兴 仿佛——好像 朴素——朴实 沉积——沉淀 交错——交织 干涸——干枯 四.反义词

伶俐——愚笨 聚拢——散开 偶尔——经常 增添——减少 展开——收拢 雪白——乌黑 停止——开始 赶紧——拖拉 快乐——痛苦 挨挨挤挤——稀稀拉拉 朴素——华丽 整齐——凌乱 干涸——湿润

五.语文园地

反义词组成的词语:

动静 得失 吞吐 详略 攻守 进退 始终 呼吸 是非 爱憎 没有 强弱 古今 中外 难易 胜败 输赢 新旧 悲喜 得失 天地 存亡 贵贱 贫富 方圆 公私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渺小 巨大 坚固 湿润 忧愁 富裕 贫穷 寻找 抢夺 增加 躲藏 欢喜 稀少 长久 读读背背:

花草: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含苞待放 欣然怒放 花团锦簇 日月:喷薄欲出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众星拱月 星罗棋布 碧空如洗 山峦: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怪石嶙峋 银装素裹

六.课文背诵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2.咏柳 春日

唐.贺知章 宋.朱熹 碧玉妆成一树高,胜日寻芳泗水滨,万条垂下绿丝绦。无边光景一时新。不知细叶谁裁出,等闲识得东风面,二月春风似剪刀。万紫千红总是春。

3.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4.我国神奇的泉。西藏的羊八井热泉、河北的“喷鱼泉”、台湾的“水火泉”。七.习作

家乡的春天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风景优美,我最迷恋的是春天。

度过了漫长的寒冷的冬天,春天迈着姗姗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小河解冻了,河水欢畅地流淌着,唱着欢乐的歌。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小脑袋,嫩嫩的,绿绿的,像刚出生的娃娃般娇嫩。柳树垂下千万条碧绿的新枝,微风吹来,犹如翩翩起舞的长发美女,分外迷人。

渐渐地,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似雪。各色的野花遍地是。蜜蜂忙碌着,在树间、花丛中嗡嗡地着采花酿蜜。蝴蝶穿着七彩的花衣在花丛中、嫩嫩草间翩翩舞蹈,吸引了许多小孩儿来捕捉,他们不时发出咯咯咯的笑声。

最吸引人的要数兰花了。每年的三月,树林中的簇簇兰草绽放出嫩黄的如同仙子般的花枝,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使人迷醉。家张也因此吸引了无数的采花挖草的客人,招来许多买购的商人。公路上,汽车、摩托车络绎不绝。

6.哲学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篇六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考点1 哲学的起源、本义、功能、任务。

(1)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提示】两句话各有侧重: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这是最根本性的。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思考和追问,哲学才会出现。(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提示】哲学≠智慧: 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3)哲学的功能

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哲学的任务:

真正的哲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宇宙和人生。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示】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作用(或功能):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得以完成这一任务。考点2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二者的关系如何?

区 别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提示】哲学上讲的“关系”,一般包括“区别”与“联系”两方面。(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区 别

(1)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2)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3)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联

(1)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3)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3)小结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又决定方法论,哲学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提示】“统一”不同于“总和”。

考点3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 别

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1

科学家才能在研究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

【提示】“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 等说法都是错误的,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经典辨析题示例】

1、辨析: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

(1)从字义上看,哲学是一门能使人聪明、启发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题目的说法有其正确的一面。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错误的、非科学的哲学,不仅不能使人聪明,相反还会把人们引入歧途。(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和方法论,它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能使我们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功。

2、辨析: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答:题目看到了二者的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但没有看到二者的区别: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因此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

3、辨析: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是具体知识的基础。

答:题目错误表达了二者的联系,并且没有看到二者的区别。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总和。

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才是哲学的基础。故题目认为“哲学是具体知识的基础”是错误的。③认为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但是,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的作用。

4、辨析:世界观就是方法论。

答:题目只看到二者的联系,没有看到二者的区别。

①二者的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因此二者是有区别的。

②二者存在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因为: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提示】:A、注意搭配,如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哲学的基本派别

(1)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本原

先后

决定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 ,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提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B)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进步性: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①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子)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③唯心史观

【扩展】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也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经典观点有: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认识论根源

总体评价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倚赖于人的感觉 局限性:二者归根到底,都是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可取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人们思维中的概念夸大为脱离了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

【扩展】理解列宁语: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不结果实”:是说唯心主义的缺陷:在世界观上是根本错误的;“花”是说唯心主义的可取之处:唯心主义局部可借鉴,推动了人的认识发展,发展某些辩证法思想。【扩展】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 3

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扩展】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各种封建迷信活动

【扩展】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吗?

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是根本观点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唯心主义是根本观点错误,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2)为什么: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重在理解)

①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前一“对子”围绕“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展开斗争,后一“对子”围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展开斗争。

②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原因是:

从哲学研究来看:如何解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决定了解决世界状态怎样问题上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从哲学发展史看:辩证法或形而上学要么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最终归属于这两大阵营。

(3)小结:哲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 基本派别 区别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联系

哲学基本派别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经典辨析题示例】

1、辨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就是形而上学性。答: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①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②机械性,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的多样性。

③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在不断发展中的物质过程。

④不彻底性,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社会历史领域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所以题中看法是片面的,只看到其中一个缺陷。

2、辨析: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1)凡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而非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是否强调精神文明。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去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强调精神文明也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 4

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这不但不是唯心主义,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3)这种观点混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界限。

3、辨析: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2)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出现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虽然根本上是正确,但带有明显的缺陷:(略)。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4、辨析: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一致的。

①哲学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哲学中这“两个对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②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考点1 哲学和时代的关系(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升华

①哲学是时代的产物。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2)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具有批判性:批判旧的制度和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性: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通过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由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考点2 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的产生à马哲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马哲的产生,是时代的要求。

(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可以论证自然界的唯物辩证性质。马哲是对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马哲是以往哲学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等同于问:为什么说马哲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三个统一: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哲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哲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以实践为目的,指导人类追求解放。(4)三个统一的基础——科学的实践观。

以前的哲学只着力于解释世界,马哲不仅致力于认识世界,更致力于改造世界。马哲正是以实践为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去考察和认识世界,才得以全面地、正确地解决了全部哲学命题,实现了上述三个统一。实践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马哲实现了上述三个统一,就克服了以往哲学的种种不足,因此,马哲不仅是真正的哲学,也是科学的哲学。

3、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③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哲是现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②活的灵魂(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②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③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科学发展观 ①含义:②主题:建设和谐社会

☉第一要义:发展;☉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质核心:以人为本;☉主旨:更好的发展;☉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注意: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扩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①从唯物论看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从认识论看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③从辩证法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辨析题经典示例】

1、辨析:真正的哲学就是科学的哲学。

①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总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为真正的哲学,关键是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自己时代的先进思想.②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哲学现在看来都有其局限性,但它们都是自己时代的真正的哲学。

2、辨析: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①文化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因此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时代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面。②面对时代社会生活的诸多内容,哲学既可能是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是不那么正确乃至错误和歪曲地反映,而只有那些能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能真正称其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③因此该观点的讲法不够科学。【

四、真题再现】

1、(07山东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作用的知识,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李振声的观点说明了哲学对科学研究的指导 6

作用,D正确;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A错误;哲学是整个世界普遍规律的概括,B错误;只有正确的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错误。答案

D

2、(09上海15)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B)A.民间的“实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 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纲目》的思想

3、(09上海4)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答案】D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解析】本题考查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题中观点认为“水是万物的基础,水是万物的本源”,即将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所以是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选D。

4、(09江苏卷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我思故我在”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B项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CD三项均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B项。

5、(09福建卷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答案】A 【解析】我国借助于国际力量的帮助成功研制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方法,体现了人们能够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事物,故A项正确;B项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或消灭,故C项错误;意识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会促进事物的发展,故D项错误。

6、(09广东14)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答案】A A.存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的原因是由于当地没有这种动物,所以他们没有相应的意识。选A.7、(09江苏卷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w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其他的哲学也是这样。故③的说法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的,排除含③的选项,本题选B项。

8、(2010江苏卷)“双百”人物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地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答案】C 【解析】本题为综合考查。《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结合。AD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表述错误;BC从哲学角度分析,考查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能级要求理解。

9、(2010四川卷)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基本派别的认识,考查了学生提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材料《吕氏春秋·自知》中的“得钟者”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A项和D项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而C项属于不可知论。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应该是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干材料和四个选项所蕴含的哲理。

(2010新课标卷、辽宁卷、湖南卷、陕西卷)

10、(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哲学与其它科学的关系。哲学是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正是反映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②④正确,①错误。③材料未反映。

11、(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A 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B、C、D项均是唯物主义观点;A项是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要求。

12、(2010年高考·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A 本题以儿歌歌词为背景,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知识。歌词的改动反映了“星辰闪耀”“常春藤缠绕”是上帝还是科学,故①③说法正确。②④与题意无关。

13、(2010年高考·江苏卷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解析】C 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之分,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是不可知论。

14、(2010年高考·江苏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解析】A

7.试论初三英语单元复习方法 篇七

一、正确把握单元复习与总复习的勾连性

三年级作为独立的年级, 课本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每一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和语法重点, 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

在单元复习的过程中首先要依据教材制定复习计划, 根据每一单元的知识侧重点设计复习课件, 组织复习训练, 有方向、有主次地引导学生掌握每一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此外, 通过单元复习课的开展将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本周所学单元的内容进行一个条理清晰、重点分明的回顾, 能够强化学生这一周以来的学习记忆, 使学生能够跟着复习课堂的指引自发地检查自己的掌握程度, 提出疑问, 巩固所学, 做到温故而知新。

例如:初三英语上册的第四单元《TV program》介绍了许多节目的英语单词及词组, 而复习最基本的要求是掌握与电视节目相关特性的英语单词和词组, 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运用含义描述使学生理解award, concert, broadcast等词汇, 以及不同TV program的性质用up-to-date, live, roundup该怎么表达。通过这样的教学, 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夯实基础。

在主抓单元内容的同时, 也必须看到, 三年级的英语学习是在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所做的进一步培养和拓展, 即使是单元与单元之间, 也遵守一定程度上循序渐进的规则。

一方面, 单元复习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 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它与总复习勾连起来。利用单元复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点, 在基础之上做适当地拓展延伸, 分层训练, 在考点的勾连方面能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仍旧借助上述第四单元的例子来看, 本单元的基础学习虽然是“TVprogram”, 高频考察的却是与电视节目有关的时间性形容词、副词, 如:weekly, daily等词汇的理解。所以, 单元复习时就需要教师格外注意对这个知识点的强调和讲解, 多创造综合情境考察学生对上述语法的运用。

二、授课时张弛有度,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很多教师在复习课上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那就是“反复训练以加深记忆”。复习往往就变成了单调的题目操练, 学生深陷在听课、训练的疲劳之中, 而收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如此周而往复, 只会让学生觉得沉闷枯燥, 收效甚微。

其实, 反复训练的反复并不意味着忽视科学性。复习同样需要张弛有度, 合理科学的授课方法。针对一个知识点, 教师应该先做到深入细致地讲解,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往往会事半功倍;其次, 应该采用间歇性回顾法, 借助数个复习要点跳跃性、间歇性地出现, 触发学生的记忆开关, 不至于使学生落入思维定势的陷阱之中。

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学生作为获得知识的主体是每一个拥有自我意识、自主意识的个体, 并不适用无差别的被动接受式教学方法。

1.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教师要多一点耐心, 对有难度的语法分类讲, 分布讲, 举例讲,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消化。例如:长句型find/think/make/keep+n/pron+adj的讲解, 可能就需要教师多补充一些例句, 对动词find/think/make/keep的性质做详细的讲解。

2.掌握知识较快的学生;对于掌握知识较快的学生, 在复习时可以尽量唤起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主动回忆勾连所学的知识。

此外,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竞赛问答, 小组合作, 情景对话等使同学自觉地去召唤出脑海中学过的知识点, 主动去联系、辨析他们。在学生积极地思考, 热烈地参与集体讨论的时候, 也就是课堂效果最好的时候, 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从旁协助, 对表现优秀、参与积极的学生进行赞许, 在学生答错的时候善意地鼓励, 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多多提示和启发, 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度提高了, 复习也就更认真, 记忆也会更深刻。

三、注重课前准备和课后回顾工作

单元复习通常是以单元复习课的形式出现的, 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但是课堂复习的任务是繁重的。为此, 笔者觉得可以采用“复习课课前预习”的方法。

教师尝试将一些知识点的准备工作放到课前预习的阶段来做, 如督促同学们养成在单元复习课前自主总结知识点、疑难点的良好习惯, 总结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 并圈划出自己觉得难以理解, 不善于运用的知识点, 为即将所复习的知识做一个预热。

通过这样一个预热过程, 学生不会对复习课堂上大量的知识点总结觉得陌生, 反而能够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自己觉得困难的知识点, 听课时也变得全神贯注。例如:当学到《Have you packed yet?》, have you done的完成时态, 复习无疑是课堂复习的重点。此外, that is则是一个简单的词组知识, 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教学时间。

此外,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把各自总结的知识点相互参照。这一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去把握中考的考点所在, 划分学习的主次。同时, 这一方式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复习情况, 从而检验出教学授课方式的成效高低。

当然, 一堂复习课结束之后, 再一次的课后回顾也很有必要。这种复习课后的再回顾就是一个真正查缺补漏的精简阶段。可以由教师带领, 学生们利用一个简短的课后时间, 合上书, 各自默默回顾一遍复习课的要点, 检验自己在课前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解答。一个单元经过这样三次反顾, 学生对这个单元的把握会变得条理分明而透彻稳固。

总而言之, 单元复习是初三教学中的不可忽视的步骤, 值得教师去开辟不同的途径, 尝试灵活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灵动、有趣有效的复习环境。

摘要:初三是整个初中英语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 单元复习则是初三教学过程的阶段性积累, 是初三英语总复习的前奏和伏笔。单元复习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记忆能力, 从而更好地迎战中考。在下文中, 笔者根据日常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单元复习效率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九年级英语,单元复习,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培风.初中英语中考复习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10月.

[2]梁慧敏.初三英语复习课模式初探[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2年2月.

上一篇: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下一篇:双十一家电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