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上复习资料(11篇)
1.科学三上复习资料 篇一
一、多音字
kàn(看书)diào(调动)gān(干净)hǎo(好人)
看调干好kān(看门)tiáo(调皮)gàn(干活)hào(好动)
chóng(重来)mân(闷闷不乐)zhǎo(前爪)cān(参加)重闷爪参
zhòng(重量)mēn(闷热)zhuǎ(鸡爪)shēn(海参)liū(顺口溜)long(灯笼)溜笼
jiǎ(假装)假jià(放假)
cáng(迷藏)藏zàng(西藏)
dāng(当然)当dàng(上当)
kōng(空气)空kòng(空地)
sàng(丧失)丧sāng(奔丧)
yào(要命)要yāo(要求)
jiào(教育)教jiāo(教书)
sā(撒娇)撒sǎ(撒种)zhǒng(种子)sì(似乎)fā(发现)
种似发zhòng(种地)shì(似的)fà(头发)zhǎng(长大)liàng(重量)chǔ(处理)长量处
cháng(长度)liáng(量长度)chù(到处)yīng(应该)zhāo(朝阳)zuō(作坊)应朝作
yìng(答应)cháo(朝代)zuò(作业)mō(磨房)fāng(酒坊)chãng(盛饭)磨坊盛
mó(磨刀)fáng(街坊)shâng(茂盛)mò(淹没)shàn(扇子)xiāng(相信)没扇相
mãi(没有)shān(扇风)xiàng(相片)gěi(给你)xīng(兴奋)huàng(摇晃)给兴晃
jǐ(给予)xìng(高兴)huǎng(明晃晃)xiào(学校)xì(关系)luò(落后)校系落
jiào(校对)jì(系鞋带)lào(落下)chãng(乘法)shě(取舍)dǎo(倒台)乘舍倒
shâng(一乘)shâ(宿舍)dào(倒车)
liù(一溜烟)lǒng(笼罩)
二、词语搭配
一条小路、一间教室、一只猴子、一所学校、一片草地、一种花、一位老爷爷、一张相、一簇槐米、一棵树、一只灰雀、一个男孩、一个早晨、一名少先队员、一架照相机、一辆电车、一位摄影师、一家杂志社、一块巨石、一个问题、一件事、一位朋友、一根细苇、一张纸、一阵风、一把钥匙、一盒颜料、一把扇子、一枚邮票、一曲歌、一首歌、一排大雁、一阵叮咛、一片歌吟、一片叶子、一朵花、一滴汗水、一颗谷粒、一幅图画、一片放大镜、一架显微镜、一个世界、一座宝库、一扇门、一座桥、一个桥洞、一乘轿子、一簇红缨、一片树木、一层鸟粪、一处景物、一串车灯、一颗明珠、一只鹿、一个池塘、一面镜子、一阵脚步声、一头狮子、一条小溪、一位教育家、一个瓶子、一个铅锤、一口井、一次实验、一个商场、一张卡片、一张笑脸、一把长刀、一袋麦子、一架风车、一滴眼泪、一簇火苗、一枝笔、一道金光、一块农田、一头耕牛、一匹快马、一座山、一阵嘲笑、一股寒流、一个猎人、一个信箱、一把小锁、一封信、一条狗
(欢快的)灰雀(整齐)的服装(可爱的)小鸟(敬爱的老师(飘扬的)国旗(美丽的)学校(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著名的)地质学家(艳丽)的蔷薇(长长)的影子(干净)的粉墙盛开的(花朵)(可爱的)样子(黄色)的蒲公英(雪白)的花瓣(绿色的)草地(笔陡)的石级白发苍苍的(老人)(温暖)的家(可爱)的孩子(淡淡)的清香(弯弯)的钩刀(美丽)的地方
(美丽)的秦岭(动听)的歌声(甜蜜)的微笑(火热)的劳动(高大)的白桦树(好学)的学生阳光明媚的(早晨)(真诚)的朋友突兀的(石头)(平整)的土地(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守信用的(孩子)(巨大)的木轮(五彩缤纷)的颜料(红红)的枫叶(蓝蓝)的海洋
(美丽的)菊花(好闻)的气味(紫色)的小喇叭(丰收)的歌韵 欢乐的(歌声)辽阔的(草原)丰收的(秋天)绽开的(花朵)(简单)的显微镜(仔细)地听 笑呵呵地(说)(轻轻)地飘动甜甜地(笑了)飞快地(跑)快活地(游)(拼命)地奔跑 垂头丧气地(说)婉转地(歌唱)
不停地(问)忿忿地(说)不紧不慢地(走)奇怪地(问)匆匆地(来)拼命地(奔跑)好奇地(问)认真地(写字)悄悄地(说)轻轻地(打开)
三、近义词:
安静——宁静穿戴——穿着打扮——装扮常常——经常
似乎——好像犹豫——迟疑鼓舞——鼓励力量——力气居然——竟然 快乐——高兴喜爱——喜欢坚定——坚决突然——忽然立刻——马上 仔细——认真平整——平坦巨大——庞大明白——了解著名——有名 特别——非常漂亮——美丽高兴——愉快缓缓——慢慢憧憬——向往 快活——快乐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辽阔——广阔修建——建造 大致——大概眺望——遥望拜访——拜见欣赏——观赏产生——发生
迎候——等候连忙——急忙纳闷——奇怪茂盛——茂密坚固——牢固 节省——节约才干——才能普通——平凡热闹——喧闹瑰丽——美丽 宝贵——珍贵飞舞——飘舞危急——危险仍然——依然悲伤——悲痛 难过——难受骄傲——傲慢谦虚——虚心轻蔑——轻视懦弱——软弱 镇定——镇静永远——永久获得——取得思索——思考诚挚——真诚
四、反义词:
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安静——热闹古老——年轻快乐——痛苦喜爱——讨厌合拢——张开 犹豫——果断炎热——寒冷勤劳——懒惰高大——矮小经常——偶尔 严寒——酷暑仔细——马虎稳稳当当——摇摇晃晃希望——失望 温柔——粗暴宽阔——狭窄有意——无意干燥——湿润危险——安全 陌生——熟悉伟大——渺小简单——复杂产生——消失清闲——忙碌 敬重——轻视远近闻名——默默无闻上升——下降轻——重 清——浊黑暗——光明巨大——微小容易——困难节省——浪费 减轻——加重清清楚楚——模模糊糊前进——后退长处——短处 胜利——失败减少——增加果然——居然结束——开始
五、其它词语
ABB
写人:笑呵呵、孤零零、懒洋洋、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乐陶陶、喜滋滋、笑嘻嘻、气呼呼 写景: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油亮亮、亮晶晶、滑溜溜AABB
严严实实、舒舒服服、确确实实、来来往往、清清楚楚、飘飘摇摇、祖祖辈辈、密密层层、痛痛快快、仔仔细细、丁丁当当、肥肥壮壮、吵吵闹闹、干干净净、整整齐齐ABCC
白发苍苍、千里迢迢、风尘仆仆AABC
彬彬有礼、恋恋不舍、头头是道ABAC
自言自语、转来转去、挤来挤去、又踢又跳、各种各样、穿来穿去、又香又脆、又松又软、又肥又厚、又唱又跳、又说又笑、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摸来摸去、糊里糊涂、游来游去、好声好气、无边无际、一模一样包含反义词的成语
远近闻名、日夜兼程、黑白相间、轻重倒置、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取长补短、舍本逐末、贪小失大、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小题大做
表示颜色的词
金黄、杏黄、橙黄、鹅黄、淡黄、火红、粉红、橘红、桃红、紫红、嫩绿、翠绿、碧绿、墨绿、浅绿、宝蓝、碧蓝、蔚蓝、湛蓝、深蓝、淡青、雪白、乳白、银白、灰白、苍白、枣红、鲜红、天蓝、浅紫、深紫
六、积累。
①聪明在于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上元难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恩来)任何成就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对_____,雨对____,______________。山花对海树,______________。秋月白,___________,水绕对_________。雨中山果落,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正月菠菜__________,二月___________________;三月 _______长得旺,四月______________;五月_________________,六月__________________;七月茄子__________,八月___________________;九月柿子___________,十月______________;
________白菜家家有,________蒜苗正泛青。④十二生肖:
子_____丑_____寅_____卯_____辰_____巳_____ 午_____未_____申_____酉_____戌_____亥_____ ⑤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青花欲燃。(________)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___)水南水北重重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进一步。耳听为虚,____________。人元完人,______________。⑦《三字经》:
人之初,__________。性相近,__________。子不学,__________。幼不学,__________。玉不琢,__________。人不学,__________。__________,方少时,__________,习礼仪。⑧孔子名言:温故而_______。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⑨祖国风光的谚语:上有天堂,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秀,________天下雄。
五岳归来__________,黄山归来__________。
桂林山水________,阳朔山水_________。
⑩颜色: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修辞
1、比喻句: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②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③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④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⑤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⑥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⑦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
⑧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拟人句:
①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②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③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④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⑤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⑥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
⑦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烟草花在梦中苏醒;昙花含笑一现。⑧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样子挺威武。
⑨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⑩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
3、反问句:
①你只要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她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夸张句: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5关联词:
①有的„有的„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但„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更加„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仅„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不是„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无论„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如果„就„.⑧是„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文中重要语句。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还有________。同学们向在___________打招呼,向_____________问好,向_____ _______敬礼。这时候,窗外_______,树枝________,鸟儿__________,蝴蝶__________,好像都在________。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花朵张开时,它是________,草地也是__________;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________,草地就变成__________。
3、啊,峰顶这么高,______!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_______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科是________________,真叫人__________!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_________,一只胸脯是__________。它们在树枝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常_____________。男孩看看列宁,说:“会回来的,_________________。它还活着。”
6、他仔细_______着高尔,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说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7、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它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们精心地做着,心中充满面了________和_________。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_______,把它叫做“__________”。
我们快活地__________,在田野里拼命地________。我们__________,千呼万唤。
11、黄黄的叶子像_________________,扇哪扇哪,扇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红红的枫叶像_________________,飘哇飘哇,邮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梨__________,菠萝__________,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_________________,带给小朋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鲜花朵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____________________;七点,睡莲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午十二点左右,__________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______;傍晚六点,烟草花__________;月光花在七点左右____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_______。植物开花的时间,与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___相吻合。
14、蜜蜂靠的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里的_______,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玩具”——__________“小人国”——__________“居民”——__________
17、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__________。他总觉得_________,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________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_____,孔子__________,_____,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学习是_________。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__________,也敬重他们的__________。
18、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分渐渐分开了,______________,缓缓上升,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慢慢下降,变成了________。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______和______;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______;他的双眼变成了_______和______;他的四肢,变成了______;他的肌肤,变成了_______;他的血液,变成了_________;他的汗毛,变成了_______;他的汗水,变成了________。
人类的老祖宗________,用他的_____________,创造了__________。
19、赵州桥是一座__________的石拱桥,又叫__________。它是______朝的石匠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_________年了。
赵州桥非常______。这坐桥不但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________,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省了石料。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我国宝贵的________________。20、________时候,__________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_________________》。
22、西沙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个_______________。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________,更加__________。
23、春天,树林_______新的枝条,长出__________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枝叶把森林封得______________。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__________。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_______________,也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__。
25、如果盾大得像个__________,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在铁屋子上开个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__________或__________ 谁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就会是_________。
26、木匣是我__________埋的,那时候我还小,_______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____________,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岁,而是________。
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27、_______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_______它。
我们生来就是______________,并不是来_______________。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9、英子________了一会儿,__________地站了起来,_______________。大家的掌声给了我______________,使用我鼓起勇气__________面对生活。30、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
31、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及一个陌生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扩写句子。
1、我们表演节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苹果树上挂着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做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修改病句。
1、列文虎克发明了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家养了一对雪白的花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全校师生和和班主任都参加了植树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兴趣小组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班长小丽是我十分最好的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积累。
1、我会写两句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一册,我认识了不少的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也能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会写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知道说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会加标点: ①小男孩摆弄了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③□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躬请□让我进去吧□
2.科学三上复习资料 篇二
1.用激情点燃课堂
课堂上总是一个腔调, 一个语速, 没有节奏, 没有重音, 没有起伏, 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没有激情的课堂, 就如一潭死水, 没有生机.记得有位哲人说过, 每个学生的思想犹如一堆干柴, 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激情让他们熊熊燃烧.这使笔者想起一个故事:多年前, 波兰一位著名女演员来到英国, 几位淑女请她夫妇吃饭, 饭间淑女们请女演员朗诵一段台词.于是女演员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来, 几位淑女虽然都不懂波兰语, 但都掉下了眼泪.这时女演员的丈夫大笑了起来, 大家都很诧异, 原来女演员朗诵的是手上的菜单.这个故事虽然不是教学中的案例, 但从中得出一个结论, 情感是可以传染的, 感情的自然流露常常能够唤起听者的共鸣.同样的道理, 如果教师能以饱满的热情、全神贯注于所讲的复习内容中, 讲起来辞恳情切, 兴致勃勃, 神采飞扬, 学生自然听得津津有味.激情点燃的课堂教学, 才会闪现智慧之光, 理想之魅, 才会在学生心中塑起一座人生丰碑.
2.用幽默调剂课堂
教育家海因·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复习内容不像新课有吸引力, 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感到枯燥.教师以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语言或戏弄夸张、惟妙惟肖的动作进行复习教学, 可以让学生沉浸于暖色情调.既能融洽师生关系, 又能使学生对复习内容产生学习兴趣, 进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之乐, 课堂之甜.如在复习“无氧呼吸”时, 学生很容易将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写成酒精, 为纠正这一错误, 笔者开玩笑地说:“有些同学具有特异功能, 能像酵母菌一样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那同学们以后想喝酒时就不要再买酒了, 屏住呼吸不就可以了吗.”并补充一句:“到时酒厂可就要倒闭了, 小心找你算账.”学生朗朗地笑开了, 上课的兴趣也上来了.科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 通过我们的幽默语言, 让学生感受到复习的快乐, 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精妙, 让学生发出生命的笑声, 让课堂出现精彩的一刻.
3.让兴趣照亮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他才会积极地进行思考, 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才能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例如, 在复习“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 若采取照本宣科的方法来强迫学生记忆的话, 学生不一定能记得住.笔者采用了比赛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一块湿抹布在黑板上划了四个水圈, 要求学生在不能擦干水圈的前提下, 想出能让水圈尽快变干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派两人上台做代表, 看哪个小组能最快弄干水圈.全班学生都很兴奋, 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让水圈变干.再由学生归纳出他们的方法, 从而总结出知识点并能牢牢记住.采取直观形象的方法, 通过竞赛来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到了知识,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从学生感兴趣的基点出发, 可以很好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沉淀, 形成学习平台, 避免枯燥带来的厌烦感, 从而帮助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复习中.而且学生处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中, 有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复习的基点, 了解学生, 有助于面向全体、查漏补缺.学生在这样一种很愉悦的氛围中, 很自然的就把这个单元中细碎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达到有效唤起回忆的效果.
4.让实验激活课堂
著名科学家付鹰先生曾经指出:“科学是实验的科学, 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实验对知识的理解同样重要.但有的教师除了教学大纲要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不愿多做实验, 认为耽误时间.其实在紧张的复习阶段, 结合教材的重、难点, 补充一些实验, 可以使枯燥问题形象化, 重点知识趣味化, 给紧张的复习带来一点“轻松”, 活跃课堂气氛, 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动手做实验, 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散思维、创新精神, 激发学习兴趣, 进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举多得, 何乐而不为?
复习实验时,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情境让学生研究实验问题, 在课本的基础上巩固拓宽.比如:复习“密度的测量”时, 如果只局限于书本上的, 只用天平与量筒测量, 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有的学生用弹簧秤测固体的重力, 再 根据 公 式m=G/g算 出固 体 的 质量, 用 排 液 法 测出固体体积, 最后算出固体的密度.有的学生用弹簧秤测出物重G和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拉力, 算出物体体积V, 再根据G/g算出物体的质量计算密度.有的学生说:“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密度大于水的物质, 若物质的密度小于水的怎么办?”然后得意洋洋地拿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他共设计了六种实验方案,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实验复习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感受到科学和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因选用不同的实验器材去探究科学奥秘而产生亲切感和成功感.
5.让学生主导课堂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 在这个求知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材是客体, 教师是媒体, 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 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 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配角变为主角.如在“生物、地球”这些内容的复习中, 教师可把单调的知识点讲授课变成“今天我来当老师”的活动复习课, 把“今天我来当老师”的主讲人设定为一些学困生 (教师可私下帮助他们制定一个有一定质量的备课方案) .让优秀生帮助学困生进行一些知识体系的设计, 中间生充当课堂提问的对象.这样,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有不同的分工, 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学困生想在课堂上表现自己, 在课前一定带着积极的心态按照备课方案不断练习, 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因此, 加大了学困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主动性, 提高了课堂效率.中间生会带着一种检测自己和比赛的心态学习.这样,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学生心中积满了更多的成就感.充分发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在去年的复习中, 笔者就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同以前的复习课相比, 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90%的学生当堂就记住了所有的知识.课下许多学生都对这种复习方法表示非常喜爱.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需引领、点拨、帮助学生, 而不是越俎代庖, 包办代替.如此, 学生就从心底感到复习是自己的事, 享受到复习的成功之乐.
3.科学复习 理性备考 篇三
其次,要重视课本复习。要对所有课本内容进行全面扫描,从词语到句子,从篇章到文采,不放过任何细节。特别是文言文,更要逐字逐句过关,不能有丝毫马虎。要把所有课本中的文言文通读一遍,重点篇目甚至要逐字逐句翻译,这样既熟悉了课本内容,又训练了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再次,要建立完整的基础知识系统,整理、完善语文知识各个系统。
最后,作文备考要遵循“先死后活”的原则,首轮作文复习应遵循规范行文的原则,即作文备考要先“死”。具体来说,要注意两点:一是文体规范;二是结构合理。所谓“活”就是把文章写得精彩,有新意,有深度。考生可以在作文的命题、立意、文体、谋篇布局、文采等各个方面一一去突破、创新。
在这一轮复习中,要按照高考《考试大纲》和近几年本省市高考题涉及的知识能力要点将各个考点的知识点分成专题进行整理和训练,并做一些提升综合能力的训练题,强化知能融合,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名篇名句、文学常识等做归纳分类、强化记忆;二是对实词、虚词、成语、标点符号等,要结合语境,辨析细微;三是对辨析并修改病句要熟记类型,掌握方法;四是对诗歌鉴赏要掌握方法,善于表达;五是对文言文阅读,要注重迁移,举一反三;六是对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要警惕陷阱,弄清题旨;七是对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要分清类型,有的放矢;八是对于作文,要勤于动笔,规范训练。
在复习方法上,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训练点”与“能力点”结合。要把“能力点”作为训练的目标,注意总结“类型题”的解题思路,解题训练要着眼于提高某種能力或某几种综合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摸索更多的解题技巧。二是“着力点”与“考查点”结合。做每一道题,都要清楚这道题和《考试大纲》中哪一部分有关系,弄清试卷结构,清楚每一部分的考查重点和每一道题的“考查点”。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三是“常考点”与“新特点”结合。“常考点”是重点,不要因为已经考过而忽视它。同时,每年的高考题也有创新的一面,应该密切关注每个考点的“新特点”。四是“得分点”与“失分点”结合。考生平时训练,关注得比较多的往往是“得分点”,很少注意失分点。就拿高考作文来说,很多考生往往把重点放在如何审题立意和语言表达方面,而忽视了减少“失分点”,造成已经得到的分数又一点点地流失。有的不拟题目,造成丢分;有的无视字数要求而失分;有的错别字多,卷面不整洁,结果被扣分。本轮复习时,要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把错误的地方分类记下来,经常对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五是“解题训练”与“心理训练”结合。高考复习不要只关注解题,还要关注心理训练。在第二轮复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焦虑和急躁的心态,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处处是漏洞。有些考生无法建立知识网络,无法形成系统,总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是一盘散沙。其实,语文学科虽然涉及面广,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不断积累,反复训练,认真梳理,就可以使语文知识系统化。
在这一轮复习中,着重点应该放在查漏补缺、提高应用能力、找准增长点上。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考生不可能对所有考点都掌握得很好,所以考生必定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知识盲点和能力提升空间,因此在第三轮复习中,只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薄弱环节并付诸具体行动去弥补,很多盲点是可以扫除的。
对于知识上的盲点,考生应对照考纲说明上的“题型示例”和近五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上的题目,列出一个知识清单,找出自己短缺的知识,然后进行专门训练。
4.三上教案:1、科学是…… 篇四
三上教案:1、科学是……
一、导入 (一)谈话: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板书“科学”) 1、当你看到“科学”这二个字时,你都想到了什么?你认为科学是什么呢? 2、学生汇报。 【评析】导入是本课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也是关键。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本课采取了直接地提出问题,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引发其认识矛盾,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展开教学。 (二)引发对“科学”的讨论。 1、图片里的科学。 (1)谈话: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看看这里面有科学吗?(出示图片) (2)学生简单的说出图片里的科学。 2、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1)讲述:那么在我们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科学?谁能举例说一说? (2)学生汇报。 3、游戏中的科学。 (1)谈话:刚才我们说到的都是生活、学习中的科学。那么在我们玩的时候、在游戏的时候有没有科学呢? (2)学生回答,并讲出自己对科学的新的理解。 【评析】这三个环节由此及彼,将“科学是和科学家有关的大事情”拉近到“科学是也与自己有关的小事情”。一层层剥开“科学”神秘的面纱。当学生们渐渐进入情境时,转入吹泡泡的活动。 二、吹泡泡活动 (一)、教师演示吹泡泡。 1、谈话:好,现在我给你们做个游戏,看看这里面有没有科学? 2、提问:看到了老师吹的泡泡,你最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3、学生提出关于“吹泡泡”的问题。 4、教师板书、合并相同的问题。 5、师生共同选择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并展开活动。 【评析】教师吹的泡泡引起了学生们的惊奇,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也引出了学生们一连串的问题。这就是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吹泡泡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吹泡泡激发学生们的提问题意识。在孩子们提出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提炼出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相同的问题还要注意合并。对其他问题也要进行处理,不要扔下不管。 进行吹泡泡活动时,尽量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这时只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助手。同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进行的活动也是科学研究。 (二)、吹泡泡活动的延伸。 1、谈话:现在我也想像你们一样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把泡泡玩出或吹出新的花样?”我这里有一些材料(介绍材料)用这些材料你们能玩出哪些新花样,想玩出什么新花样呢? 2、学生汇报后进行活动。 【评析】此活动既是上一个活动的延伸,又是一次新的“动手做”活动。利用新的活动,学生们带着一个解决新的问题的希望,再一次的提高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并且加深了对“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理解。 三、反思 1、谈话: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研究这节课的过程。我们这节课是怎么上的? 2、学生汇报。 【评析】有趣的活动结束了,不要让活动停留在好玩的层面上。回过头来看看吹泡泡都经历了哪些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活动梳理出来,真正领悟到“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拓展、总结 谈话:你们知道吗?我们今天研究泡泡的这个过程看是游戏,其实和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是一样的。研究科学,首先就要学会提出问题。比如一位大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就和我们今天研究泡泡的过程是一模一样的,他叫弗莱明……(讲述故事) 【说明】有意识的把第二课的内容(弗莱明的故事)带到第一课来,借助这个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就是提出问题”,树立起原来我们也能研究科学的信心。最后再让学生解释“科学”是什么时,就水到渠成了。也会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理解。
5.三上科学 《水》 教学设计 篇五
昆山高新区西塘实验小学 杨丽玲
教材简介
《水》是三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学生对感知事物还比较笼统。他们刚开始接触科学课,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还不熟悉,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以前的科学课学习中,学生仅仅是用某一个感官观察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没有明确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正确方法。本课以水为载体,重点对“水是什么样的”进行探索研究。让学生用感官(眼、鼻、舌)运用看、闻、尝的方法把水与其它液体进行比较,感知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重点对学生进行感知训练,初步掌握一些观察的技能,如怎样闻气味、尝味道等。
目标预设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网状图来对水的概念进行梳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脑筋急转弯,请听好:用手拿不起,用刀砍不断,做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生:水。
师:真聪明,你是怎么猜到的?(学生回答)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水》(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同学们,在科学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非常重要,对于水,你们会提哪些问题呢?
生:水是什么样的、水的用途、水从哪里来(雨水,河流,海水,地下水,水蒸气„„水在大自然中是循环的)、水分子、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可以归类为水的味道?海水咸是因为海中有大量的可溶性盐类,这些是因为水循环中大底冲刷泥土中的物质汇聚到海中形成的)、井水为什么冬暖夏凉(泥土的保温作用)、海水为什么是蓝色(日光由七中色光组成,红橙等波长长的光穿透力强,能被海水和其他东西吸收,蓝紫色波长短被海水反射所以看到是蓝色。)冰山瀑布为什么是白色(表面有很多小水滴能够折射光线所以看上去是白色。)„„
师:同学们都很会提问,让大家的思维一下子都打开了,原来我们对水有这么多问题,这里有些是我们能够解决的,有些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解决。课前老师让大家填写了关于水的网状图,让我们一起看看,大家对水有什么样的认识。(展示网状图)
师: 水是什么样的?有的同学说水是透明的、会流动.清澈和干净同样是说明他是透明的。你还能补充吗?水有什么味道?什么颜色?(教师追问其他同学)„„ 师:现在你能根据我们填写的网状图,说说你知道的水吗?
生: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存在在江河湖海中,他有很多用途,世界上的动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他„„ 师:你总结的太好了。(还有谁能说的更完善?)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没想到大家对水已经有了这么多的认识!这张网状图还可以无限的扩展,真是说也说不完!接下来我要用一个活动来检验大家的知识,看你们能否从装有不同物质的袋子中找到水在哪个袋中。
2、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的要求:
① 每个小组桌上有一个不透明的黑袋子,里面可能装了石头、树叶、牛奶、木块、水、空气和醋中的一种。
② 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你能辨别出每种物质分别在哪个袋中吗?
③ 注意:1.观察时的动作要轻,边观察边填写实验记录单; 2.对你们的观察结果保密,不要被其他小组听到; 3.观察完后将袋口封好,贴在记录板上对应的位置; 生:学生观察
师:我发现好多小组分辨的很快,但似乎遇到一些难题,哪个小组来说说? 生:我们组最后发现水和醋还有牛奶没办法分辨,他们都是流动的。师:有没有谁能够解决?
生:可以闻味道,但不是很清楚。师:既然如此,如果我把条件放松一点,准许你打开最后不能分辨的这三个袋子,你能完成实验吗?
生:学生继续实验。完成的小组上交记录板。
3、师:让我们来看一下,大家都找到了水在5号袋中,快说说你们用到哪些方法,是怎么判断的?
生:可以摸,闻,听,看,尝。
师:看到、闻到、尝到什么说明是水?注意,在确保观察物质安全无毒的情况下可以用尝的办法。
生:无色无味透明的是水。摸起来流动的,凉凉的。另外一个袋子看上去像水,但是有酸味,所以是醋。白色的是牛奶,很香。师:那其他袋子里的物质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树叶摸起来比较薄很脆;石头凉凉的很硬很重;木头是方的,也比较硬,比石头轻 ;空气是鼓鼓的,非常轻,看不见也摸不着。(师追问)
师:让我们打开一组看看,确实是这样。我们的同学们都是小侦探,全部都找对了水在5号袋中!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再说说水有什么特点吗? 生: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会流动,摸起来凉凉的。师:非常棒!
(三)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1、师:现在我们已经把袋子里的物质一一区分出来了,如果请你给他们分分类,你会怎么分?老师教大家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先想想这几种物体各有什么特点,比如水,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物质的特点,选择一个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现在请各小组讨论下,我们可以按什么标准分,分成哪几类?合作完成分类的思维导图。
生:讨论分类并完成思维导图。
学生展示,教师追问,修改分类的思维导图。
师:这组同学把袋中的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这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的?分类标准可以写在哪里?哪些属于固体?哪些属于液体?哪些属于气体? 生:固体有石头、木块、树叶,液体有水、醋、牛奶,气体有空气。
师:没错,像石头这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我们叫做固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的我们叫做液体,像空气这样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体积的我们叫做气体。大家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有味道和没味道的,可以用作建筑材料的和不能的„„ 师:你们说的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分类方法,看来大家的创造潜力无限,肯定大有作为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水,现在,你能总结一下你知道的水吗?
生: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的用途,动物和植物都离不开它„„
师:你总结的真棒,一开始同学们还对水提了很多问题,有些解决了,有些还没有解决,你能回去查阅资料,补充这张网状图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板书设计:
1、水
固体 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液体 没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
6.科学三上复习资料 篇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教学过程】
一、导课 小游戏:各取所需
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导语: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可预期的发现:
①.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②.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三、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四、介绍造纸术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3.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六、课堂小结:
1、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7.怎样上好初中科学习题复习课 篇七
什么是习题课?习题课是科学复习过程中把练习中的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一讲评的课型, 是加深理解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技巧, 揭示解题规律, 总结解题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习题课质量的优劣, 效率的高低, 将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尤其在中考冲刺阶段。习题课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任何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课都离不开以下几点:
一、善于发现问题
要上好习题课, 首先老师要善于发现问题, 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树立问题意识, 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 以此作为习题课训练的重点。那么, 怎么去发现问题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发现问题:
(一) 从学生提问中发现问题。学生提问多, 说明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
(二) 从学生的作业、练习反馈情况中发现问题。学生做错比较多, 说明这个问题也具有普遍性。
(三) 当然有的同学不喜欢问问题, 有的同学的作业
有抄袭现象, 我们还可以从学生考试答题情况分析中去发现问题, 这是发现问题很重要的途径, 所以, 老师要重视试卷分析。
二、科学选择习题
发现问题以后, 我们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选择典型的习题进行训练巩固, 怎样选择典型的习题呢?
1.从教辅资料、历年中考卷、模拟卷、网络 (科学资源网站、名师工作室、专家博客) 等上面选择习题, 这也是最普遍的选题方式。
2.从学生的错题中选择习题。错误, 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有一篇文章叫《经营“失败”也是一种“高明”》, 介绍的是一位记者访问了一所名牌中学的五位中考单科状元, 问他们在学习上有什么好的经验, 虽然他们回答各异, 但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能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营养, 滋养成功。甚至其中有四个人不约而同地拿出一个本子, 只见封皮上工工整整地写着三个字:纠错集。因此, 精明的老师要学会从学生的错题中选择典型的题例。
3.从日常生活中挖掘题材。《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它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实际生活。许多科学题目往往就是生活的一些实例, 所以我们在选取例题时还应该从实际生活入手, 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社会热点作为题目的背景材料,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 这样的题目, 学生往往易于接受, 还能在练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怎样选择习题
对于一堂习题课, 习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选择习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习题要立足《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要紧扣选题时有的放矢, 既不盲目降低要求, 也不盲目拔高。
2.选择习题要有目的性。选择的习题除了巩固、深化和运用学过的知识以外, 还应当通过习题训练有计划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包括解题的基本程序。
3.选择习题要有层次性。进入初三复习阶段,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 学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也不能一下到位, 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知识规律开始设计一些稍简单的题目,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可以采取增加条件的方法, 也可采取变换条件的方法, 逐步加深,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 揭示出解题规律。
一般来说, 习题设计时要注意三个梯度:第一梯度是设计基本的、简单的问题, 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程度比较差的同学, 使基础知识内化, 以巩固强化教学中的重点知识, 如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第二梯度是设计一些带有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 面向大多数学生, 使学生把知识转变为技能, 以达到知识同化的目的,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第三层次是设计一些思考性、创造性强的问题, 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 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地优化, 以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创造能力等等。
四、有效组织教学
选择好的习题, 还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利用习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 更是需要老师用心思考的问题。高明的老师常常利用习题教学课来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 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 教育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评价、会质疑、会反思。如果我们平时的习题课仅仅是为了做题目而做题目, 那显然是浅层次的习题课, 是低效的, 甚至是无效的。有效的习题课除了对学生进行做题训练以外,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 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即授人以“渔”。因此, 在组织习题课教学中必须关注过程和方法, 处理好两对关系。
我们常常在考试以后听到老师这样生气地批评学生:“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多遍了, 你怎么还做错呢?”当我们在埋怨学生的时候, 其实, 我们应该要有勇气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我们老师在设计练习或命制试题时, 往往是以我们老师和教材为中心的, 测试的目标、重点、难点等一般也都是从老师的角度设计的, 老师讲评试卷时, 也常常是从头讲到尾, 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试题怎么做讲清楚;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 他们有时并不清楚老师出这个题目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出这个题, 为什么要这样做, 将来遇到类似题目是否可以也这么做。因此, 当讲过的、做过的习题再次出现时或稍有些变动时, 学生仍然不能从容应对, 容易出错。我们自己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习题课的讲评方法, 比如多问一下学生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让学生来讲, 让学生相互讲, 或许比老师讲效果更好。
有一种说法叫5×1<1×5, 很有道理, 说的是:围绕同一能力层次, 同一类型的题目做5道, 其实效远小于做一道题时, 从5个不同的深浅层次进行讨论、探究。这5个层次是: (1) 这道题怎么做? (2) 为什么这样做? (3) 怎样想到这样做? (4) 还有哪些方法能解这道题? (5) 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 这道题还能变成什么新题目?
就是一个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试结束以后, 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讲“这道题目我会做的, 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这道题目我会做的, 为什么我会做错呢?”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平时练习的时候没有对问题多加思考分析, 只是把老师的解题过程进行简单的模范和生硬的识记。
还有哪些方法能解这道题?这是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 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这样做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促使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如:在密度应用练习中, 我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 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 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激发学生思维, 我就启发学生是不是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 学生便想出另外两招: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 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通过这样的练习, 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 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 这道题还能变成什么新题目?这是鼓励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 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 形成多变导向,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在《小灯泡大电学》课题复习中, 我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有一只“6V12W”的灯泡, 问“6V12W”含义是什么?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少?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这些问题是比较基础, 然后提出: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所给的信息再加上一个条件, 能不能设计出更多的新问题?例如: (1) 该灯泡正常发光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 1千瓦时的电能可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几小时? (3) 若把“6V12W”的灯泡接到3V的电路中, 该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4) 两只分别标有“6V12W”与“12V12W”字样的灯泡, 在正常发光时, 谁更亮? (5) 若把“6V12W”的灯泡接入9V的电中, 要使它正常发光, 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6) 若把“6V12W”和一个“6V6W”的灯泡串联在电路中, 哪个亮些? (7) 若把“6V12W”和一个“6V6W”的灯泡并联在电路, 哪个亮些? (8) 若把“6V12W”和“6V6W”的两个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 则它们通过的电流之比%%;两端电压之比%%;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相同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之比为%%%;产生的热量之比%%。 (9) 若把“6V12W”和“6V3W”的两个小灯泡并联在电路中, 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两端的电压之比为%%;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为%%;相同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之比为%%;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10) 如果想实际测量一下小灯泡在电路中的功率, 能不能说出你的办法……通过以上一连串的问题, 把电学里面的重要概念、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电功率的计算等进行了整合, 学生也拓宽了思路。
摘要:目前, 多数科学教师对上好复习课感到头疼, 尤其是习题课,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教师对习题课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是习题课确实很难上出新意, 教师觉得很机械, 学生觉得很枯燥。习题复习课效率低, 教学效果欠佳, 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怎样学会发现问题, 如何科学选择习题, 怎样有效地组织习题课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提高初中科学习题复习课效率。
关键词:发现问题,选择习题,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张尧.习题课要解决什么问题.技术物理教学, 2003, (11) .
8.复习要科学的进行 篇八
一、指导学生端正复习态度,进行扎实准备
在复习迎考阶段,能否端正态度和扎实准备是会考成败的关健。平时学得努力、扎实,复习也切实有效的同学,取得好成绩是不成问题的。但也应该给这些同学打“预防针”,如果不认真投入复习,沾沾自喜,企图“吃老本”,恐怕也难免会“大意失荆州”悔之莫及。而针对基础不太牢固,学习困难较大的同学,则要防止其在复习时丧失信心,“不战自败”,得不偿失。对这部分同学更应该在精神上、心理上鼓励他们。更要杜绝他们把希望寄托临考前得到一、二份“有料”试卷的现象。向这部分同学多强调,只要认真对待,奋力拼搏,有计划地完成课文复习,仍然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考纲”,掌握“考纲”
在会考复习中,首先必须搞清楚要复习哪些内容,每个内容的复习要达到什么要求,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关于考什么内容。《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历史科纲要》(以下简称“考纲”)已作了非常明确的说明。高中会考是水平考试,只要学生努力学习,在正常情况下都可达到合格水平。.
三、指导学生全面复习,把握重点知识
在让学生明确考试内容和掌握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指导学生对"考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全面复习。第一轮:全面铺开,注重基础,理清線索,揭示规律或时代特征,梳理考点,辅之单元检测及复习方法介绍。第二轮:分类串线,强化能力,揭示规律,进行检测。第三轮:回扣教材,查漏补缺,过重点关,以指导学生自学及系统全面,有所侧重地复习教材为主,辅之以模拟检测、评讲及应试心理方法的训练,达到全面掌握"考纲"所规定的要求。
四、指导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强化训练
由于复习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故训练应突出重点,选择典型,强化精练。在复习中,只有教师讲,没有学生练是不可取的;但以练来代替复习指导,大搞题海战术,也坚决反对。根据每年会考题分值的情况,故训练的重点可放在列举题和问答题上。练的着眼点是学会审题,学会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积累解题经验。如果让学生在精练中能从根本上掌握了解不同类型题目的技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又何惧题目的千变万化呢?
9.苏教版三上语文复习第六单元 篇九
hào qí
qí ɡuài
mãi tàn kuànɡ wù
bâi kã
shū shū
dìqiào
páo gēn wân dǐ()()
()()()
()()()jiǎo yìn
fēn fēn
jī liâ
qì shì xiōnɡ xiōnɡ
mán bù jiǎnɡ lǐ
bù yóu fēn shuō()()()
()()()yī yōnɡ ãr shànɡ
pīn mìng
hóng liàng
yǒuqìwú lì
tuō xiǎn
zhēng chǎo()()()()()
()
xīn sī
chì bǎnɡ
shǒu bì
zhìhuìlǎo rãn
hánɡtiān fēi jī
dān xīn páng rán dàwù()
()
()
()()()()wú yǐnɡ wú zōnɡ
zì yóu zì zài wâi xīng
wãi xiū
zhuǎn yǎn jiān
jiū
jìng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石头书上的字是指__、__和__。画是指___、___、___。联系上下文解释“刨根问底” _________________。2.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___的争吵。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___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小稻秧望着这群___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这群杂草___,___,__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腊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到的“险”是指______,_____帮小稻秧脱了险。
3.一架飞机在天空____地飞着。他一会儿__,一会儿__,一会儿___,觉得很得意。突然一声呼啸,一个____腾空而起。只见他___,___,____,转眼间便飞得____。
4.航天飞机的特点是飞得____,本领__,可以释放和回收____。5.《竹石》这首诗的作者是__(朝代)___(人名)。全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敬佩竹子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既有“风”又有“雨”的成语: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请你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
hào qí
qí ɡuài
mãi tàn kuànɡ wù
bâi kã
shū shū
dìqiào
páo gēn wân dǐ()()
()()()
()()()jiǎo yìn
fēn fēn
jī liâ
qì shì xiōnɡ xiōnɡ
mán bù jiǎnɡ lǐ
bù yóu fēn shuō()()()
()()()yī yōnɡ ãr shànɡ
pīn mìng
hóng liàng
yǒuqìwú lì
tuō xiǎn
zhēng chǎo()()()()()
()
xīn sī
chì bǎnɡ
shǒu bì
zhìhuìlǎo rãn
hánɡtiān fēi jī
dān xīn páng rán dàwù()
()
()
()()()()wú yǐnɡ wú zōnɡ
zì yóu zì zài wâi xīng
wãi xiū
zhuǎn yǎn jiān
jiū
jìng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石头书上的字是指__、__和__。画是指___、___、___。联系上下文解释“刨根问底” _________________。2.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___的争吵。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___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小稻秧望着这群___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这群杂草___,___,__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腊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到的“险”是指______,_____帮小稻秧脱了险。
3.一架飞机在天空____地飞着。他一会儿__,一会儿__,一会儿___,觉得很得意。突然一声呼啸,一个____腾空而起。只见他___,___,____,转眼间便飞得____。
4.航天飞机的特点是飞得____,本领__,可以释放和回收____。5.《竹石》这首诗的作者是__(朝代)___(人名)。全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敬佩竹子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既有“风”又有“雨”的成语: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请你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10.科学三上复习资料 篇十
超
课型:科学考察课
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认识到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天天气情况的研究,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认识到: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教学目标:
1.会观察、测量、记录天气数据的方法,会用简单工具观测天气的情况,能利用表格等形式记录观测结果。
2.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来描述;会运用天气术语描述一天的天气情况。3.体验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观察、测量、记录天气数据的方法,会用简单工具观测天气的情况,能利用表格等形式记录观测结果。
难点:会运用天气术语描述一天的天气情况。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生搜集、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同学们有没有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认真的观察和记录?
学生对自己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情况进行汇报,互相交流课前准备情况。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学会描述天气情况。
师:谁能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 让学生模仿气象员到前面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学生汇报中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如:气温、风向、风力等。师:同学们观察、记录得真不错。今天的天气到底怎样呢?请大家看一看气象员是怎样对今天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的。教师播放气象员预报天气的录像。师:观察天气,还应观测哪些内容?
老师将天气的其他内容写在黑板上(如降水、运量、空气湿度等)。
(模仿气象员进行天气预报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待学生表述完后再放录像,这样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二:探究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1)知道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与途径。
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天气情况呢?小组内同学可以先讨论讨论,也可以进行实践体验,看看能找到多少种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我们还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根据各组的汇报,将学生的方法进行总结,也可由学生进行总结。)师:同学们知道的方法还真不少。老师通过查阅资料,也知道了一些方法,请看资料。
资料内容中至少有如下方法: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看云识天气,根据月相识天气,根据谚语判断天气,目测风向、风力,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读完后,教师提问: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
师:要想了解天气情况,我们既可以用仪器来测量,也可以用眼看方法来测量,还可以通过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得知(引入新问题)。我们已经知道通过目测获得天气情况。关于目测人们还总结出了许多经验,你知道有那一些呢? 学生汇报。
(2)学习目测获得天气的方法。
关于风级的录像(利用录像,加强学生的视觉刺激,丰富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风级歌》,学习《风级歌》)。用目测还可以知道天气的哪些情况? 学生回答。(风向或风量)
学习什么是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3)讨论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方法。
观测天气主要观测那几个方面呢?(教师补充)活动三:组织室外观测活动。
1、制定观测计划。
师:怎样观测才是正确的观测方法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现有仪器的使用方法(要根据已有的条件进行)
师:你认为外出观测天气时,除了科学观测之外,还应注意哪些事项? 学生讨论并互相交流记录方法。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记录方式给予适当的评价,并将教科书中的记录单(或不同于学生的)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比较。教师继续引导进行室外观测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出示注意事项:(1)注意安全。
(2)利用仪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方法操作。(3)目测时,要依据目测的标准进行合作。
(4)小组成员既要各负其责,又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观测任务。
2、进行室外观测
师:同学们对外出观测已做好了充分准备,现在可以开始行动了。我们还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观测得仔细,记录详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测,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一起观测。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观测探究,并保证学生的探究时间。
3、学生汇报观测结果。
学生自由交流,可以两人一组,三人一伙,让学生互相出主意,直至能够规范地、全面地运用气温、云量、风级、风力、降水等描述今天的天气情况。展示交流:让学生模仿气象预报员,到讲台进行今天天气情况汇报。师:通过观测,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4、小结:今天的活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三、拓展延伸: 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观测天气情况,为以后研究一周的天气情况做好观测准备。教师出示一周天气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小结:让我们从明天开始,做个小小气象员,认真观测和记录各方面的天气情况,看谁观测得认真、准确,记录得全面、仔细。板书设计:
11.主动灵活复习 科学高效备考 篇十一
[关键词]梳理考点;能力训练;结合“时政”;研究命题;关注课改
[作者简介]黄如飞(1964-),男,福建宁德人,福建省宁德市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高三政治备课组长。
高考复习关系到学生高考成功与否。而教师采取的正确的复习思路、科学的复习策略方法尤为重要。每一位高三毕业班教师也都在思考和探索复习迎考策略,以提高复习实效。面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高考,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真正使学生成为政治课复习的主体。应该破除那种文本说教、死记硬背、教师独唱、重复练考等复习弊端,把复习迎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但教师要把握好复习方向,真正做到科学高效备考。下列本人就谈谈几点自己的教学复习思考的体会。
一、自主梳理考点强化主干知识
高考政治考点涵盖四个必修课程一个选修课程,共200多个知识点。笔者从整个学年复习的高度,通盘规划复习思路,重视打好基础知识。师生合作,共同攻克知识点。总体做法:一是构建全书整体框架,抓住各单元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构建主干知识的框架,在主干知识的框架内进一步细化,然后逐点复习,防止遗漏知识点,杜绝出现知识盲点,步步为营,各个击破。如复习《政治生活》中“我国的政党制度”,抓住“党的执政方式”为核心问题,其他如党的地位、党的宗旨、党的性质以及我国的政党制度等问题都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而展开,并指导吃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重视和突出主干知识,突出高频考点。老师对“突出什么,淡化什么,舍弃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帮助学生理好知识网络,理解知识内涵。发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对知识融会贯通,自己来构建知识网络。在每单元的复习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这些做法实施过程中,始终注意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灵活精练精讲突出能力训练
决定考生高考成败最为关键的因素为是否有效答题,各种能力也都是体现答题上。备考中精练巧讲尤为重要。对“精练”,不搞题海战术,重在通过知识的运用,达到锻炼思维、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题。笔者的做法,一是择取三年来各地高考题,做较难的题,结合复习知识点,进行练习,做好能力训练“前移”。二是各种测试中,利用当前时事为背景材料,模仿各地高考题例,自创题目查考学生,在练中攻克知识建构中的不足,理解知识中的不足和缺漏。“精讲”,就是针对典型题例,精细讲解分析,讲明讲透。帮助学生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答题要点的构建能力等。力求每道题解决某一问题,每套卷突出某一侧重点。还要做到讲中有评,既评知识出处,也评非智力因素。
三、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结合“时政”
政治学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也是文综命题改革的主要方向。上政治课不联系时政就失去它的新鲜感,也就失去生命力,学生也会失去兴趣。高考不回避重热点,不管以显性还是隐性的形式呈现。关键是我们要帮助学生筛选和提取重热点,减轻学生负担。一是力主用好《时事》杂志,指导学生阅读《时事》好的文章和好的栏目,使《时事》知识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开发课本外的资源。如本人根据今年《时事》里的热点“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低碳经济”“包容性增长”“公推直选”“物价上涨”等,让学生自己命制题目来考查同学,提升自己。这些试题适量而不泛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路;二是寻求切入点。我们认为:主干点+重热点+焦点=切入点(高考题命制),本人就搜集时政,筛选话题。选取一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的大事、全球关注或有重大影响的事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事物新现象,寻求切入,结合知识,链接课堂。三是利用开发时政资源中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关注本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取的新成就以及地方文化特色,在平时编制题目中多有涉猎,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本人就当地环三都澳区域发展中的三个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发展功能湾区,利用该地的发展规划按照“一线三湾四片区”空间功能布局,用哲学、经济生活等知识来设题查考学生。学生们一看到自己生活的城市的宏伟建设蓝图,马上来劲,展开积极地讨论和思维。这样既激发学生对身边的时政生活发生探究兴趣,又训练了他们思考和解题能力,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
四、研究命题特点关注课程改革
文综政治命题具有很强的舆论宣传导向功能,高三政治老师要有很强的敏感性。第一是注重高考信息的收集,同时注意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避免复习误导,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如下功夫研究《考试说明》、《试题分析》,并从《考试说明》、《试题分析》中获取高考信息,不仅是备考的依据,也是命题的依据,我们要注意《考试说明》的新变化和调整,来捕捉新的考试信息。第二,深入研究近几年全国及本省的文综卷。因为全国卷是引领新课改新高考的航标,代表高考命题的方向;本省卷,我们揣摩它的稳与变、把握它的命题总思路、总框架、特征、题型的变化、难易度的安排等。让学生多做些接近文综考试演习,即接近文综,熟悉文综。
【科学三上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三上科学全册教案07-04
三上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优秀11-12
三上词语复习01-06
三上美术复习计划07-04
部编语文三上复习教案07-15
三上阅读复习课公开课08-07
三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07-02
教案三上06-29
三上总结11-12
三上作文范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