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共12篇)
1.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一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漠沙镇明诚小学
周海龙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占有比较大的数量。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不管从硬件建设还是师资配备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学校发展还远远不足,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许多矛盾仍然制约着农村小学的发展。“均衡发展“这一目标似乎离我们还是很远。
【关键词】制约;教育;因素;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学、大学乃至整个国民的教育。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还没有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师资队伍、学生管理、家长重视等方面仍然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制约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
1、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发展需要。
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地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投资,大大地改善了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基本上实现了学校“楼房化”,但学校却没有与之配备的教育教学设备。由于当地政府的经济落后和农村小学的经济收入有限,投入到教学设备的资金非常有限,从而影响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时值当今新课程改革的热潮,教师在没有现代教学设施设备的情况下,变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电脑室和语音室,边 远、小型的学校没有电脑,即使有电脑的学校,部分上不了网,教学得不到新信息,这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特别是“形象工程”更加加大了偏远地区与公路沿线学校的差距。
2、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是学校办学的主要力量,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与办学条件差的学校的教师两极分化严重。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由于种种原因而相当薄弱,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和文化素质偏低,教师的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地处偏避、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从而出现了教师每人包一个年级的现象。白天只有上课的时间,还要抢时间改作业,晚上才有时间备课。没有机会进行研讨,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大部分教师只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加之,学校教师少,管理制度不健全,使部分教师因此而工作作风散漫,得过且过。新分配教师因条件原因,一般最多两年就调离。同时,体育、英语、音乐等专业教师缺乏严重,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
3、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 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
4、家长思想观念陈旧。
如今农村的独生子女较多,而不少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视子女如宝贝,纵容子女犯错,而“留守儿童”的出现和家长的不配合更增加了学校教育的负担。偏远山区农村的家长思想认识滞后现象严重,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如对女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对男孩子的学习任其发展,并且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者根本不支持学校的教育,如家长因法律知识的缺乏为一点小事而到学校大吵大闹或者越级上访之类的事件时有发生,家长过分宠爱孩子而滋生了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这些都使学校管理难度与日俱增,增添了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难度。以上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了现在的教师出现了“不家访”和“怕家访”情况,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而留守学生、隔代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学生安全管理学校是“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因此,很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致使单方面的学校教育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二.突破发展困境,确保发展的对策
1、加强班子建设,规范管理制度。
农村小学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相对滞后,因为大部分的班子成员都是本校提拔上来的,除了本身的管理水平不高之外,各种利益集团的纠缠不清也直接影响了班子的团结。农村学校在本身管理制度建设上有先天的缺陷性,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大多办学时间很长,教师间大多是本地人,互相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相对来说管理的实行牵涉到的因素更多,往往不容易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流于形式。所以引进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很容易,但如何让它生根发芽,在实际学校管理中发挥效能,所面临的困难就更多了。而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头羊”,领导班子的能力和作风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管理质量。为此,首先要建设一支团结务实、高效进取、敢抓敢干的领导班子。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在当今社会复杂的发展形势下,农村学校的教师的思想容易发现波动,由此要加强对教师思想道德的引导和教育,宣扬“正气”,消灭“邪风”。通过学先进、立榜样等方法帮助教师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不良思潮并及时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当今教师有近80%的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和生活压力大而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这是值得注重的。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如何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所以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心理方面的疏导,解放思想,让教师拥有一颗良好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同时,努 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新信息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3、积极争取资助,加大办学投入。
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思想素质等“软件”具备了,需要良好的“硬件”来运行。虽然农村小学的经济收入非常有限,但学校可每学期从有限的资金中有计划地加大对办学条件的投入,逐年添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争取外来资金的资助,用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确保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4、健全农村小学人事管理制度,激活管理机制,落实农村教师优惠政策。
以解决低龄儿童集中就读为突破口,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利用、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强化农村小学质量管理,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教育吸引学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一是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教师流动和培训为切入点,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均衡城乡教师队伍素质,落实对口帮扶。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三是强化农村教育的制度管理,制定农村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 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以“示范性学校”建设为契机,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五是强化农村教育宣传,广泛宣扬农村教育的新成绩,宣传农村教育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个性得以张扬,品德受到传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之目的。
5、创建家长学校,关注“留守儿童”。
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扶。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 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农村小学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和长远性,保持农村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也是复杂多样,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只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农村小学的教育得到改善则指日可待。
2.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二
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纵观近代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 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 这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 是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重要枢纽, 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因此,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 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 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调整, 促进劳动者再就业, 化解社会矛盾, 意义十分重大。
二、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 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1986年、1991年和1996年, 曾经先后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中国教育部1999年5月22日发布的《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中国职前高中阶段的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有17106所, 在校生达1126万人。其中, 职业高中8602所, 在校生454.9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4109所, 在校生498.1万人;技工学校4395所, 在校生173万人。
三、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就业形式的严峻话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困难。
职业技术教育尽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但是近两年来却遇到了较大困难, 其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其主要原因是职教在新形势下遇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 (1) 超前的择业观念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目前尚未实现工业化, 大体属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定位的现实告诉我们, 我国在产业政策上, 必须加强一产, 提高二产, 发展三产; (2) 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的挑战:90年代后期是我国经济的转轨期, 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那就是企业要释放出多余的劳动力, 造成大量的社会失业。因此, 劳动就业在我国经济转轨期间就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大突出矛盾。
2. 社会上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传统根深蒂固。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问题, 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还根深蒂固, 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 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就没有了前途。因此, 不少家长都不愿意子女考职业学校;不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不能教给学生真本事, 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等等。
3. 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分布, 专业布局不合理, 资源浪费严重.地域间发展不平衡。
我国稳定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投入增长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投入不足, 导致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 特别是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缺乏、落后, 很多学校缺乏必需的实验实训环节, 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质量。
中等职业技术的学校分布、专业分布不合理, 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的部门分割、行业分割, 以及部门、行业与地方间的分割;中等职业学校的职高、技校、中专之间专业重复, 资源不能融通、共享;我国的几十年的职业教育, 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 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封闭办学、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二是办学的盲目无序。三是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配置不当, 办学效率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四、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
1. 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的必要性。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我们不仅需要培养高新技术人才, 也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 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自身的发展活力, 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长期以来,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过分地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 侧重于“一技之长”, 而相应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被忽视。
2. 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经费上的投入。
各地政府、职业学校要抓住国家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扶持政, 积极争取国家对职业技术学校的项目和资金。改善职业技术学校的现有硬件设施, 增添实习车间和实习设备。
3. 加快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改革, 努力提高自身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加快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改革,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为了使职业教育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 应当进行改革。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办出特色。
4. 转变观念, 把服务学生放在首位。
3.探究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三
关键词: 《地球上的星星》 学校教育问题 教育启示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了一个八岁的印度小学生伊桑成功的过程。伊桑因有阅读障碍导致常常把相似的单词搞混,而成为失败的学生,甚至被认为智力存在问题。他的父母把他转到寄宿制学校,他不仅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还要应对与家庭分离的创伤,逐渐失去生活的热情。自尼克老师的出现,伊桑问题的根源被发现,并帮助他走出困境。笔者发现影片不仅是在反映印度学校教育的问题,而且是对中国学校教育问题的折射。
1.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对学生人格、品行和能力的养成都有关键作用。笔者反观我国学校教育,认为《地球上的星星》主要反映了我国学校教育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成功与竞争——教育目的
影片中的尼克老师说:“我知道外面是一个无情、充满竞争的世界,一个大家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绩……什么都是只要比别人差就是无法容忍的。”现在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学生的成绩,而成绩指向的是今后人生的成功,指向人与人之间激烈的竞争。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很功利化的,育人的功能置于次要地位。人人都要成为伊桑的哥哥那样的优等生,而不要成为像伊桑那样头脑中有丰富想象力,成绩一塌糊涂的所谓的后进生。中国现下的学校教育亦是如此,小学阶段就强调竞争和成功,学习的目标仿佛就是为了进入社会有竞争的优势,忽视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成功与竞争固然很重要,但是儿童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学校的教育目的应该立足于育人。
1.2简单粗暴——教育方式
学生犯了错误应该怎么处理?《地球上的星星》中给我们展示了当下普遍的处理方式——惩罚。影片中的伊桑因课堂上犯了错误,直接被任课老师赶出了教室。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肯定是有问题的,一是剥夺学生听课的权利;二是会对学生幼小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影响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体罚的现象已经比以往少多了,但是在个别学校或个别老师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伊桑的问题出在哪里?除了尼克老师意识到他问题的根源外,大多数教育者都没有认识到伊桑的阅读障碍。他们对伊桑问题的定性是简单粗暴的,认为伊桑是不努力学习的学生,甚至怀疑伊桑智力上有缺陷。反思我国学校教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没有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取得优异成绩,很多学生都是很努力的,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更暴露教师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欠缺。每个个体的认知能力都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应该发现学生认知模式之间的不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找到他们的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1.3成绩——评价标准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小主人公伊桑因阅读障碍而成绩极差,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还有家长的忍无可忍。可是,这些人都没有发现伊桑在绘画方面过人的天赋,他们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是唯一的——成绩。在我国学校教育中,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同样是成绩。此外,中国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追求成绩,家长关心、学校关注,小学生疲于各种辅导班和家教。但这对像伊桑这类孩子是极为不公平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每个孩子都应该是不同且独特的。教育者要尊重并发现孩子不同方面的天分,让这种天分能够在孩子的后天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使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2.学校教育如何调整
“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也许不都是光芒夺目,但是都是独特的,都是唯一的存在。学校教育要珍视像星星一样的孩子们,善待这每一颗独特的星星般的孩子们,让他们放射出独特的光芒,给予他们熠熠生辉的力量与勇气,使他们成长为独特的唯一。
2.1关注学生的成长
学校教育的目的应该从培养有竞争力的成功者的误区,转向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注。正如德国的教育,德国的孩子在小学前几年并不给學生灌输很多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他们认为儿童的脑容量是有限的,如果灌输太多知识,就会压缩他们想象的空间。姑且不谈这种观点是否存在,或正确与否,但是这种做法就是值得我国学校教育学习的。我国小学生上学要用拉杆箱,放学后有家庭作业、辅导班和家教辅导,一年级小朋友就要学到晚上十点钟,没有玩耍的时间。然而学生身心健康的健康成长、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关注的重点。
2.2因材施教
学校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智力开发。孩子在不同领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就像影片中的伊夏画画就比较好。如果我们试图把爱因斯坦培养成一个文学家,那么他还会有那么高的成就吗?学校教育应该顺应个体的优势领域进行开发,同时尽可能提升其劣势区域。然而,现下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一般班级容量都很大。因此,对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优劣势造成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多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学校教育应该增设各种教学设备,开设丰富的课程,满足不同天分学生的不同需求。不要再让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和劳动课只成为摆设,为学生提供展现天分的舞台。
2.3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正如影片中伊桑的遭遇是因为片中的教师缺乏心理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我国,一些教师也会采用同样的处理方式,他们不关注像伊桑一样的所谓的后进生固然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专业知识的缺乏。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对其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教师自身应该做出积极的努力,多阅读专业书籍,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并将其积极运用到教学中。此外,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还体现在如片中教师死板地教授知识上,到寄宿制学校的伊桑,在一次课堂回答问题中,他回答出了诗歌的真正内涵,却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他们只是死板地传递课本上的知识。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同印度的学校教育一样,我国学校教育应该从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因材施教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上进行一系列调整和变革,改变现在过于强调成功和竞争、对学生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状况,让孩子们从令人窒息的、压抑的考试模式中解脱出来,能够自由享受阳光,在太阳下快乐地奔跑,成为独特的闪耀的星星。
参考文献:
[1]任春茂.从后现代主义视角看《地球上的星星》折射出的儿童观[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2]马卫国.由《地球上的星星》所想到的——关于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反思[J].科技信息,2012(17).
4.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四
摘要:促进农村教育是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农村教育的落后不仅关系着我国教育的水平,还关系到农村今后的发展。我们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契机,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
教育
5.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五
执业护士只有取得理念上的基本一致,才能克服护理工作上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很好地服务于护理对象,从整体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整体满意度。
新时期高等护理教育中,缺乏正确的护理理念,自私自利。
只有树立正确的护理价值取向,才能在护理工作中逐步树立人的整体观念,适应现代护理理论,才能对患者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1.2课程设置不完善 目前多数护理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依然是”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即前期基础课程同临床专业,后期则是专业课程的学习[2]。
这种课程设置不能为护生提供基于研究的护理实践能力、循证护理价值的整体判断能力以及实施循证护理所需的技能。
而且高等护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多数护理专业均未开设循证医学相关课程,相应临床护理课程中也未有循证护理相关的章节或内容,仅
见少量的讲座与报告,这给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较大困难,因而导致教师不教,学生不学的情况出现。
1.3教学思想和方法陈旧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目前多数教师仍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说教性的给出资料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素质的需求。
学生不能从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机械学习临床护理知识。
教师未进行知识更新及护理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只是向学生传授空洞的理论知识。
2 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对策
2.1加强护理职业道德建设和护士素质教育 护士职业道德的好坏、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高素质是实现护理角色多元化的重要保证。
所谓素质是指护士通过培养教育所获得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即热爱护理专业,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具备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严谨稳重、沉着冷静、机智灵活的工作作风及洁净端庄的外观仪表,对待患者要讲文明、讲礼貌等。
护士的素质在护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对患者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护士的自身素质修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的。
因此,护理人员只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树立新的观念,主动适应改革,护理工作才能赢得患者的信赖,才能使护理学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高道德为标准、高素质为前提,建立高技术下护患间相互信任的新型关系,是未来护理学研究的医德课题之一。
2.2优化课程体系 护理人员的培养涉及医学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和护理服务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知识,因此,完善的课程设置是护理专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各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加强学科交叉,设置各种综合课程及跨学科课程,以保证教学内容反映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的趋势,建立综合化多学科立体交叉课程体系[3]。
在课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又要重视知识发展的历史过程;既要重视知识的纵向更新,又要重视知识的横向融合和应用。
使学生早期接触患者,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沟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等人文课程体系训练、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通过丰富多彩的临床实践教育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治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到临床工作模式,都应贯穿着全职护师的思想,体现着服务、技术工作一体化的思想。
逐步建立一个顺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本、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整体护理观为理念的具有护理学科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结构上增加理论思考,寻求理论模式的支持;科学、合理地调整护理课程体系,增加人文、社科类知识;医学基础、护理专业知识等课程应突破原有的学科组织模式,进行优化重组、立体整合,形成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与更新上要注意坚持基础性,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组合,促进相关课程的综合化。
2.3改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护理教学手段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结合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实际情况,CAL、IPE和PBL教学法以及PDA教学工具走入护理教育中已成历史的必然[4]。
我国护理教育学者应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这些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护理教育质量,以此来改善当前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包含观念环境、人际环境以及课堂环境的人文教学环境,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交往沟通、评判性思维、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这些方法的运用需注意其灵活性,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对正确价值观的重构,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构建独立、完善的教评体系 我国教育历来都是中央集权性的统一教育,政府既是办学者,又是管理者,同时还是高等院校的评估者,难免会带来某种利益导向,不利于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
而独立于政府的专业评价机构较少受到政府和办学方的影响,因此成立独立于政府的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护理高等教育评价机构,构建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顺应护理教育发展的必须。
3 结论
国内的护理教育却未能跟上我国医学的发展及健康观念更新的时代步伐, 未来医学的现代化使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机会减少,妨碍了护患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而新一轮的医改又将给我国护理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若能应时采取相应措施,必将促使我国护理教育摆脱滞后现状,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宋妍,何围平.质与量的抉择--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的反思[J].中华医护杂志,,4(5):389-390.
[2]姜小鹰,高骇.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9(1):12-16.
[3]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3(1):73-77.
[4]蔚颖.PBI.在中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31(10):1619-1620.
6.农村小学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六
农村小学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思路及对策
百顺镇中心小学 谢
祥
明 2012年9月25日
农村小学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思路及对策
百顺镇中心小学 谢祥明
百顺镇位于南雄城西边陲,毗邻江西、始兴、仁化,距南雄县城58公里。百顺镇中心小学位于百顺墟镇,服务半径约20公里,学生来自9个村委会,大部分是当地农村孩子。近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设备有了很大的改善,学校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但是,作为一所偏远的山区农村小学,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质量,与城市学校仍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学校现状
学校占地面积17560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764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568名。在职教师53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5人,占9.4%,大专学历的22人,占47.4%,中师毕业26人,占49.1%,学历合格率100%,小学高级教师47人,占88.7%,在职教师中中共党员19人,教师队伍年龄偏大。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免费等政策的推行,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毕业率达100%。学校也先后荣获韶关市教改先进单位、南雄市文明单位、南雄市一级学校、韶关市一级学校、南雄市(县)教育先进单位,市、镇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偏大,学科结构不合理。
一是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我镇小学现在职教师53人,其中50岁以上的有30人,占56.6%,虽然小学高级教师有47人,但大部分都已经是50岁以上的老教师。担任的课程过多,精力有限。二是专业教师缺乏,学科 结构不合理。尤其是英语专业教师缺乏,小学教师是“万金油”,无论什么课程都可以担任,但并不能“胜任”。三是年轻优秀师资流失严重。因经济欠发达,教师福利待遇欠理想,许多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流向发达地区,又因我镇地处南雄最边远山区,许多年轻教师想方设法往县城或城郊调动,造成本地师资更为紧张,年龄结构更为不合理。
2、家长教育观念淡薄,留守儿童多。
由于受到学生家长观念、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长支持和理解教育的程度远不及城里家长。有的家长平时过分溺爱孩子,缺乏家庭管教,家校教育难以形成合力。做同样一件工作,如校讯通平台的建设等,城里家长十分热心;而在农村,尽管这些做法对学生及家长来说是有益的,可真心支持者寥寥无几。再如,学校在学生到校时间管理、学生路队管理、家长接送学生管理等制度的实施方面,不少家长以自我为中心,不予理解和配合,不服从学校管理,我行我素,动辄因某一小事不如意,漫骂甚至扬言殴打老师。因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现在留守孩子不断增加。大部分学生回到家后,都由爷爷奶奶监管。
3、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急待改善。
在农村未能真正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施行后,学校与社区、村(居)以及镇级政府的联系没有原来那样密切,镇级政府的教育责任相对减少,社区及地方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关心重视显得相对不够。二是地方经济欠发达,教育投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山区乡镇,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地方政府难以调拨出资金来发展教育。因此,学校办学条件难以得到改善,课室有了,功能室有了……但里面的设施设备难以完善或更新。
三、思路与对策
1、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增加投入就是要增加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经费的总额,这是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体制,改变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状况最主要和最根本的途径。建立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分担上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在提高国家总体教育投入水平的同时,向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
2、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备。
农村学校教学楼做好了,教室有了,但是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设备设施难以得到添置。教学仪器或设备陈旧老化,已完全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3、立足校本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加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开展了“以老带新”,教学上“拜师结对”工作,通过开展听“推门课”、“追踪课”、“展示课”等形式,确保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极开展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活动。鼓励教师撰写论文、经验或总结,对一些质量较高的论文推荐到各有关刊物发表。
二是加强校本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写好心得体会,并且上好移植课。达到一人学习,大家受益的目的。同时,还要继续加强校本培训,利用VCD光碟,网络等手段,组织教师加强学习,撰写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
三是鼓励继续教育,提高业务能力。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参加自考、进修、函授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现在教师的继续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理论性的政治培训较多,而针对教学水平、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相对较少。农村的教师在信息上相对闭塞,对外界的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都不是很了解,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多组织一些这些方面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在教师的培训中,要改善目前的培训内容和方式,甚至可以延长教师培训时间,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
4、建立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校际对口支援机制。
县城学校在师资配备上高出农村学校一个较大的层次,农村学校师资配备校际间又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为促进师资平均这一教育的最大均衡:一是实行教师统一调配制度。二是实行教师轮岗制度。三是选派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在县城学校选派一定量的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四是建立县城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根据县城学校规模及办学实力等因素,确定其对口支援农村学校的数量,各援助学校要在办学思想、教学理念上对受援学校产生实在的影响,要在人员及设备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促进农村学校的加快发展。
5、加强留守学生管理教育。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但是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因此,我镇各小学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二是建立留守儿童联络机制;三是加强留守儿童家访工作;四是加强留守儿童心理教育。
7.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思考 篇七
一、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现状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 特别是在1999年到2008年这十年间,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对我国高等教育及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至1999年以来, 我国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1100多万人, 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大量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地位清晰,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不断推广的人才培养特点, 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工作上手速度快, 因此就业率明显高于本科院校。据统计2008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和2007年相比有所下降, 就业率为64%, 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 达84%。其中, 专业对口的逾50%, 专业不对口的约占32%, 自主创业的比例约为1%。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高职院校的教育地位不断提升。
二、目前, 高职院校办学存在的问题
1.盲目扩大招生。
在此并不是要否定扩大招生, 而是我觉得学校或各系的招生数量应该和学校的软硬件条件相配套。很多学校出于利益考虑, 希望招来的学生越多越好, 但随之而来会面临很多问题:其一, 生源素质得不到保障, 为了能招到学生不断下调分数线, 何况还有一些照顾的学生;其二, 行政班级人满为患, 一个班级四五十位学生是很常见的情况, 这对班级管理和教学效果影响负面较大;其三, 当学校教学设备有限时, 往往要合班上课, 而我觉得一些专业重点课程及互动的课程不应该太多人一起上课, 教学效果差;其四, 教师满负荷工作同样无法保障教学质量。
2.新教师培训较少。
高职院校教师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非师范类院校, 很多新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没有经过系统培训 (除教师资格证培训外) , 也没什么授课经验, 为了不至于出错, 这些教师会根据以前的听讲经验来上课, 也就是说以前的老师怎么给他们上课的, 他们也怎么给现在的学生上课。但是这种“不出错”的方法其实问题很大, 教师们的大学至少是本科以上的院校, 而现在所教的是高职的学生, 本身这两种教学体系的教学目标就不同, 培养的人才也不一样, 更何况学生的素质、世界观、价值观都不相同。因此, 按自己的经历来教学完全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3.教师任务过重。
当学校招生过快的时候, 教师的教学任务往往会加重。一周二十几课时是常有的事情, 多的时候甚至会有三十课时, 而且往往是“多头”教学, 即一人一学期承担三门或更多的课程。显然在这种情况下, 要保证每次课都有一份比较完善的教学设计是很难实现的。更何况, 在为教师排课的时候有时并不是完全按擅长专业、课程安排相应的教师, 而是看哪些课程缺老师了, 临时让某些老师顶上。对于这些老师而言, 本来教授的就不是擅长的领域, 自己都是新人, 如何能做到讲课旁征博引、成竹在胸?而这种情况往往也是学生所反感的。
4.重科研轻教研。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研现象。对于学校而言, 搞科研出成果意味着师资实力雄厚、意味着申报示范性院校有漂亮的材料;对教师而言, 科研成果意味着能力和职称。所以, 有些教师逐步脱离于教学, 专心搞科研、发表论文, 享受其成果。就算是有教学任务的教师, 迫于某些原因, 往往也要承担指定的科研工作的压力。这样一来, 学校的科研氛围逐渐浓烈, 而教学氛围慢慢淡薄。本来教师为了要上好每一堂课,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设计、制作教案等, 但是现在很多教师的时间被大量的科研任务占用, 无暇顾及教研工作。
三、高职院校应对策略
1.加强对新老教师的培训、交流。
我认为光靠教委每年一轮的培训推广教育教学的改革, 教学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受众有限, 推广速度比较慢。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每所学校要加强对新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 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相关专家开设公开课、讲座等各种形式全方面展示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
2.科学合理地为教师排课。
使教师能留有一定的时间考虑如何进行课程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根据经验, 教师第一次教完一门课程后, 会对这门课程做一些回顾和总结。在第二次交这门课程时, 会注意保留之前好的教学经历, 对之前教学效果不好的部分会调整教学方法。因此, 经过几次的授课, 教师对这门课程会很熟悉, 知道什么地方用那种教学方法效果比较好。因此, 个人觉得每位教师教授的课程应比较固定。
3.重视教研工作, 视能力安排科研任务。
高职院校并非科研单位, 科研工作不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作为学校和教师, 最大的任务是要教授学生, 培养有用之人才, 而不是对个人的利益孜孜以求。从学生和家长及社会的角度来看, 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主要也是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有学识、有能力。特别是对于高职教育而言,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俱备的人才是首要目标, 这其是也高职院校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所以, 我认为某些教师和领导需要转变一下观念, 调整好自己的位置, 在教学工作教学任务得到保障的前提条件之下, 再从事一些科研工作。
4.落实校企结合, 提高教师操作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大学毕业以后直接就进入学校任教, 而本科以上的教学本身就具有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因此, 这些教师从未参与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 知识完全来局限于书本, 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 其知识结构不符合高职教育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 不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 我觉得对于中高职院校而言, 必须要花费较大的精力于教师下企业实习, 参与真实的生产、经营过程, 一方面, 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 经过企业实践之后,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就可以信手拈来真实案例, 并且在教学时比从网上或其他途径引用的案例更有说服力, 更有实际指导意义。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办好学吸引更多的生源是一所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如果学校教学能按照岗位为本, 实践为先, 重应用、教学一体化的高职教育新理念来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拥有一批切实为学生考虑, 善于因材施教, 重视教研工作的师资团队, 那我们的学生将会获益匪浅, 真正能愿意学且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同时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口碑,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马树超, 郭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2009, 5.
8.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八
一、当前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礼仪教育实效欠佳原因固然很多,但从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现状看,笔者认为,其中存在的严重的价值目标功利化、教育内容单一化和教育方法简单化,则是其主要症结所在。
1.价值目标功利化
这既表现在认识上,又体现在实践中。从认识上讲,“对道德教育价值认识上的狭隘功利,把道德片面地视为对人的意志与行为的限制与防范;对道德教育目标设定的虚空或低俗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在实践中则搞短期行为,只求迎合,不顾真实的和长远的效果。这种浓重的功利化行为,忽视了或者说是无情剥去了礼仪教育对青年学生人生价值的赋予、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升擢功能。礼仪教育在其本质上属于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正是基于此,“道德”一词才释为“内得于己,外施于人”。如果说礼仪一词表征的是一个人外在行为方面的谈吐优雅、举止得体等合乎“礼”、循于“仪”的话,那么,这个外施的优雅和得体正是“植根于明敏的心灵、无畏的勇气、坚强的毅力和热忱的信念”。反思目前我们在礼仪教育价值目标上存在的偏颇,很大程度上正是漠视了学生在对文明礼仪规范认同过程中内在精神的需求和向更高善的归依的心灵感受。低俗的教育目标导致重在塑造学生心灵的礼仪教育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充斥于耳的“规范”、“要求”训戒,扼杀了学生内心的激情和诉诸心灵的自我精神体验,结果大大阻碍了学生向完美人格高峰的攀登。
2.教育内容单一化
表现为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隘机械论观点。普遍的认识和作法是:既然是礼仪教育,就是给学生介绍、宣讲和阐释有关礼仪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帮助学生进行一些礼仪行为训练,因而,忽视了一个对提升学生礼仪至关重要的基础问题——知能结构。如果说礼仪内在的或者说主要的属于一个心灵问题,那么这个内在的心灵问题是不可离开外在的知能支持的。教育学已科学揭示了存在一个人自身的“知——能”结构关系,在这里依照我们的任务,还应该进一步把“知——能”结构关系完善为“德——知——能”结构关系。“德”虽然是我们教育追求的最高的价值目标,但缺乏“知”便不能启迪“德”,缺乏“能”便不能履行“德”。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能结构恰是一个人心灵品性赖于存在的“物质”基础。目前在礼仪教育内容问题上存在的偏颇,恰恰忽视或者说认识不到这个基础的重要性,学生普遍缺乏礼仪赖以提高的宏基厚土,因而,礼仪提升缺乏后劲或自我成长性。
3.教育方法简单化
表现为无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漠视学生对提升礼仪的内在精神需求和心灵感受,把学生单纯地视为礼仪规范的接纳器,普遍采用灌输的方法;教法简单还表现为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闭门造车,坐而论道,不能为学生提供机会与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和礼仪价值判断、选择和行动中去体认礼仪要求,很少的所谓实践也往往为琐屑的行为训练所取代。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消积后果只能是:①由于缺乏礼仪教育中有价值的启迪而影响其人格的提升;②由于缺乏实践中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性训练而限制了其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礼仪教育效能的对策
存在于当前礼仪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的偏颇,是造成礼仪教育实效欠佳的主要症结所在。对此,笔者认为在纠偏治颇、切实增强礼仪教育实效的问题上,应积极地采取如下对策。
1.提高对学生礼仪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学生礼仪教育,绝非只是为了完成德育目标所规定的形式任务和学校求太平、避忿争的权宜之举,而是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道德风貌和我国社会安定有序、文明进步和健康和谐的战略举措。礼仪提高对于个人、社会和民族都具有终极的价值意义。这种意义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往程度的提高和社会更加开放时代的到来,愈加显得重要。因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应站在战略的高度,带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去对待礼仪教育,不仅对学生负责,还要对社会和民族负责;不仅对学生在校负责,还要对他们的终身负责。
2.确立科学的礼仪教育价值目标
礼仪教育价值目标应该以丰富学生的人生价值内涵和提高学生的人格品位为着眼点。因此,应该坚决摒弃礼仪教育价值目标功利化,搞短期行为的错误认识和作法,对学生真正地实施礼仪教育,使我们的每一种礼仪教育形式都被赋予精神的内涵,成为启迪学生人生、完美学生人格的有效途径。
3.在礼仪教育内容上实施厚土宏基工程
通过进行与提高学生礼仪相关的教育,使学生具备礼仪赖以生成的知能基础。为此,应树立大礼仪教育观,除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外,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1)健康人格教育:通过这一教育,增强学生人格建构意识。优化学生人格结构,引导学生不断自我完善,使他们逐步具备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独立、自尊、理性、自由、自为和“有所执着、敢于担待、‘立于天地之间的道德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健康的情趣,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竞争意识和协作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处变不惊、清醒从容、胸怀坦荡、视野开阔、热爱生活以及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重视对人格缺陷者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
(3)角色转换教育:使学生懂得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不仅是多重的,而且是流变的。适应交往的需要,因时因地、文明得体地转换自己的角色,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因此,每个人都应具有敏锐的角色转换意识和能力,能够根据交往的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身份、地位、主次关系,等等,做到平等而真诚,豁达而乐观,从而创造融洽而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
(4)健康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增强他们对各种美,特别是社会生活中不断翻新出现的“假美实丑”现象的鉴别能力,不为世俗的“美”所累,不为乔扮的“美”所惑,使自己在社会交往中内在和外在都符合礼仪之美。
(5)语言交际能力:美好的心灵、稳定的心理素质还需要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传情达意。生活中因讷于言或一句不得体的话令人尴尬的失礼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礼仪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口语交际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对此,既要从广义上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增加他们对社会心理学、风土人情知识的积累,又要通过一定形式,训练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4.摒弃陈旧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德育方法是求诸心,而目前在我们礼仪教育中的方法则多求诸书本。这两种方法都从根本上脱离学生发展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其弊端和违反科学性如前所指。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摒弃陈旧教育方法,就应该使教育建立在符合学生发展和社会生活两个实际上。首先,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特别是要重视学生在对礼仪规范认同过程中的心灵感受,注重帮助学生通过对礼仪规范的体认而合“礼”循“仪”,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格,满足他们内在的精神需求。教师要切实树立学生的人格发展观。其次,打破过去那种单向传授和坐而论道的做法,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进入教育活动过程之中,通过对符合礼仪的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去体认礼仪要求丰富的价值内涵。再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交往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拓宽他们的心理空间,提高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礼仪素养,还可以通过这一活动,使他们从中品味自己或他人的礼仪素养品位,以激励和鞭策自己更加奋发向上。
参考文献
[1]肖川.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成.中国教育报,1999-12-4.
9.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篇九
一、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多方面的。能否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不仅影响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全社会的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刻认识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一是学校应该防患于未然,加强后勤部门对场地、设施的合理配置、安全检查、更新维修,做到不留下有安全隐患的场地。如发现不安全的地方,也应及时隔离,或树立醒目的标示。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橱窗、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阵地,宣传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在醒目的地方张贴安全教育宣传口号。二是进行安全防范的提示与指导,体育教师是主导,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尤其重要。三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利用集会、媒体等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四是向家长提出指导孩子增强安全意识的要求。
二、有备无患
教师是体育活动的指导者,大部分时间是指导学生练习。因此,教师应明确职责,体育教师必须非常清楚本职工作是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护学生身体不因参加体育锻炼而受伤害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忽略的。这种意识越强,体育安全的保障系数就越大。应该做到早准备,准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到学生体质状况、运动技术水平、气候、场地设备、教学分组、运动负荷等与体育安全相关的因素。许多案例提示我们,上述环节无不影响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的安全,稍一疏忽,就可能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例如,不了解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盲目安排超水平的教学内容,其潜在的伤害因素就会显现出来;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安排超负荷的运动练习就极易造成运动创伤。因此,必须适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二是重视课前场地设备的安全检查。场地的平整度、器械的稳定性、器材的牢固性等都直接影响锻炼时的安全,必须经检查确认后投入使用。当检查后发现隐患时,一定要及时排除,确保使用的安全。三是重视日常检查。千万不能让那些摇摇欲坠的篮球板,缺腿少脚的跳跃器、固定不稳的单双杠、填沙不满露出坑边的沙坑等严重威胁练习者安全的器械设备出现在校园之中。一经发现,必须及时处理,该换就换,该修即修。一时解决不了的,立即将其封闭,以免祸害伤人。
三、教学中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需要教师经常不断地灌输和提醒。体育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时如何预防运动创伤和发生运动创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开学时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应及时地让学生知道。在课前的热身运动中,一般学生会对其产生一些不理解,为什么每次都要做这些无聊的事,这时就应该讲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在其中插入一些预防运动创伤的知识。在遇到下雨等上室内课的时候也应该经常讲解发生运动受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安全教育一刻都不能疏忽,在发现苗头时一定要及时地制止,不要等发生后再亡羊补牢。同时,安全知识,防护、救护知识与能力等,是现代人所必具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现在许多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大力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防护与救护教育是体育教学自身的需要,也是现代体育教学“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所提出的要求,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个别对待
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教师不要统一要求。有些动作也许对于一些体育有专长的人来说很容易,但是对于体质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就很难,不安全的因素就多了一份。这时就要求教师个别对待,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方面应有所不同,争取做到“一人一个要求、一人一个目标”。
五、循序渐进
10.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十
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幼教事业严重滞后。我国是历史性的农业大国,大部分民众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无疑是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整体质量的重要一环。然而,我国的农村幼儿教育现状,仍然存在着不容回避且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教育缺乏监管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视野的扩大,普及农村幼儿教育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而强烈的愿望。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缺少幼儿教育相关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对幼儿园还没有设置统一的严格的规范标准,管理上各自为政;形式上听其自然;学术上放任自流。致使部分农村的幼儿园以家庭形式出现,办园质量难以保证,存在着“只重经济效益,不重社会效益”的情况。缺少应有的政府监管机制,完全以错误的市场机制运营,办园者以营利为目的,大大降低了农村幼儿教育的保教质量。
二、脱离实际的幼教政策
政府对农村幼师缺少政策关怀,虽然《教师法》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对我国农村幼儿教师来说,至今连教师身份都未能得到确认,其相应的经济待遇与社会保障也无法实现。这极大地打击了长期从事农村幼教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也使一些优秀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农村幼教工作。直接造成了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乡村幼儿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流动流失率高,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他们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几乎为零。职前教育薄弱,职后培训缺失,使得教师们的自主发展意识淡薄。从工资待遇上看,收入微薄,待遇极低,社会地位失落。在加上资金的短缺和教学设施的严重落后,这样的师资条件不可能为农村幼儿提供相应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三、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严重失调
由于以上诸问题,直接导致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衔接问题上的严重失调,反映在幼儿教育生活中即是教学质量的严重低下。教学中的“保姆式”和“小学化”的两极分化的教育倾向十分明显。都从根本上违背了幼儿教育宗旨也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和良性发展,并错过了发展幼儿综合素质的大好时机。有的农村幼儿园主要办园方式是由镇(乡)、村小学举办,但大部分是个体甚至家庭式举办。作为乡村小学举办的幼儿园,从法律意义上讲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实质上是小学的附属机构,小学领导对幼教业务往往是不闻不问或无暇过问。从小学抽调到幼儿园的一些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直接导致幼儿园教育的幼小衔接失调问题。
11.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一
一、素质教育在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从提出到实践中,存在着执行不力、政策扭曲等问题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传统思想束缚、现实政策等各方面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力的问题
1.长期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在教育观念上,应试教育对教师、学生、家长的影响都较为深,教师认为开展素质教育会影响对文化课程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学生,在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来说,只有努力提高文化课程的水平,才会有良好的竞争力,所以,学生也会抵触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发展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家长对素质教育也存在疑虑,从而对素质教育产生片面的想法。
2.教育者自身能力的问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不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都不是专业出身,有很多人没有接受所教科目系统的理论训练,这些都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政策的错误导向
1.考核机制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相匹配。当前,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体制,这种考核机制的导向会使学校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去进行文化教学,也就是应试教育的导向。
2.政策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不同步。虽然提倡进行素质教育,但是升学政策、招生政策、教师的考核政策并没有得到改变,依然是以文化课程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命运,因此,虽然有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倡导,但是在现实中执行不到位。
(三)物质条件配备不足
1.师资队伍的配备不足。由于历年来重视文化课的教育,因此学校多注意文化课教师的引进与培养,而不重视音、体、美等教师的培养,多出现由非专业的教师兼职的情况,或者是素质课程所占比例偏小,对素质教育的教师考核力度小等情况。
2.教学设备的配备不足。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文体器材不足,学生不能科学地进行体育训练,而是以传统的形式,如跑步,跳远等进行体育训练,不能及时发现、培训体育方面的优秀学生;教学手段现代化推进速度较慢,影响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难以完成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二、素质教育问题如何去解决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考试论英雄,进行精英教育,从而误导教师和资源倾向于少数优秀的学生身上,忽视多数学生的培养以及忽略学生的个性培养,使教师、学生、家长都片面地追求文化的考试,而不是关注自身长远、全面的发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最重要的就是有正确的教育目的,即把教育的重点和着力点转移到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的素质教育上来。
(二)逐步转变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最有力的一个杠杆就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而要想顺利地推行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要与素质教育的思想相一致,即评价体系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成绩,因此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以及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就应该转变。
(三)重视沟通,实施全方位一体化教育
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业,更是全社会的事业,学校必须注意全方位沟通,实施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因为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个性发展光靠学校单方面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开放课堂,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不仅能沟通学校与社会的信息渠道,让全社会都来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推动社会教育观的转变,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氛围,为其全面、深入实施培育肥沃的土壤。
(四)增加教育的投入
素质教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文化知识,而是要求德、智、体、美的全方位发展,这势必需要学校教学设备的支撑,包括多媒体的教学环境,良好的艺术训练环境,设施健全的操场等,这都需要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长期以来我们教育的投入占GDP比重较低,最近几年终于提到4%左右,相比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投入还是远远落后的。同时,在素质教育中转变一个理念,要将全社会动员起来,使社会参与学校的教学投入和办学,例如现在一些较大的企业会定时地资助中小学的教育设施的建设,教师的培养等工作。
(五)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建立合理的教师队伍
要想使素质教育思想顺利落地实施,基层工作的教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看到教师队伍发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他们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同时也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依然延续十几年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因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强师资培训刻不容缓,建设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素质教育是社会整体系统的共同努力,需求政策、实施等同步的发展,尽管目前素质教育在推行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产生,但是我们不应该就此推翻素质教育,而是积极地探索其成功实施的模式,不断地发展素质教育的可行措施,从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学生。
12.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十二
1. 基于WEB的网络技术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具有其它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开放性环境。首先, 远程教学所使用的载体——浏览器 (Browser) 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浏览器是一个Web公用的统一的客户浏览程序, 对于远程教学来说, 浏览器就是学习者学习的平台。每个学习者不需要有专门的客户端平台, 只要他们的电脑能上网, 使用这个公共的客户端平台 (浏览器) , 就可获取各种服务器端的学习资料。学习者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也是无穷无尽, 没有国界的, 全世界的学习资源通过Web得到了共享。浏览器这种统一的学习端软件给远程教育带来了开放性。其次, 教师与学生是在完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修改, 学生马上就可以得到最新的教材;教学资料库是开放的, 各个教师都可以把自己完成的课件加入到库中;所有的学生只要登录到网络上, 不管身处何地, 是白天还是晚上, 都可以进行学习,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教师、课件等, 一切都是自由的、灵活的。
2. 视频会议技术
视频会议系统是支持人们远距离进行实时信息交流、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 它在远程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视频会议系统实时传输视频与音频信息, 使协作成员可以远距离进行直观、真实的视音频交流。另一方面,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 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帮助使用者对工作中各种信息进行处理。
目前, 很多国家都在研究和开发多功能的视频会议系统, 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典型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主要有:
(1) 挪威泰德 (TANDBERG) 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该视频会议解决方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它根据用户的需求、会场点数、网络状况、实现功能的不同有许多不同的选择。视频会议系统集成商在向客户设计解决方案时都必须全面仔细地考虑到所有可能涉及的方面。
(2) 索尼 (SONY) 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视频会议工程建设系统承载在宽带IP网络平台上, 网络结构采用以MCU为中心, 级联其它地区MCU, 各地区MCU连接下属分会场视讯终端的两层星型网络结构。每个地区会议电视管理中心各放置1台MCU、1台视讯终端和1台会议电视服务器, 下属分会场各放1台视讯终端。MCU和视讯终端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接入传输网络。
(3) 意大利爱斯乐 (AETHRA) 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Aethra视频会议系统, 通过ADSL宽带网及其企业LAN局域网, 在带宽256-384K中实现。主要采用爱斯乐Aethra专业级机顶盒视频终端的维佳之星、桌面型视频会议系统玛雅CN (Maia CN) 、爱斯乐多点控制单元 (MCU) 来支持多点会议服务, 形成多点会议网。
3. 流媒体技术
目前, 大部分远程教育系统中的课件都是选择Microsoft公司提供的Windows Media直接进行制作或利用它提供的SDK进行二次开发。Windows Media Service系统由三部分构成:媒体服务器 (Windows Media Server) 、客户端媒体播放器 (Windows Media Player) 、媒体文件制作工具Windows Media Tools (包括媒体编码器Windows Media Encoder、ASF文件制作工具Media author和ASF文件编辑工具Media ASF Indexer) 。
二、国内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现状
目前, 我国大部分远程教育机构都采用了以下技术来为远程教育服务:
1. 采用IIS作为Web服务器。
IIS是指Internet信息服务, 它是Windows的一个组件, 目前我国大部分是采用IIS来作为WEB服务器, 它运行稳定, 性能较好。
2. Active Server Pages编写交互性应用程序。
Active Server Pages (动态服务器主页) , 是Microsoft公司提出的一种新的交互式网页开发技术。它可以用于处理由浏览器传送到站点服务器的表单输入, 访问和编辑服务器端的数据库内容, 实现浏览器端对服务器数据库数据的输入, 更新和删除等操作。目前, 我国很多机构采用ASP来编写交互性应用程序, 如注册系统、学习系统、考试系统等。
3. SQ L Server作为Web教学课件的后台支持数据库。
因为考虑到教育网站普遍使用了声音、图像、影像等多媒体文件使网络的流量巨大, 而且随着学生数量和教学课件的增加, 各种课件的存贮和管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到远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 我们在远程教育的网站中常常在后台用数据库进行对教学资料的管理。同时, 因为教学课件需要传输大量的数据和访问用户的不可预测性, 远程教育网站中往往使用大型的关系式网络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管理, 在很多教学网站中用到了Microsoft公司的SQL Server。
4. BBS技术和E-MAIL技术。
远程交流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实时、异地进行交流的场所。很多机构提供的是一个基于电子公告板 (BBS) 的信息交流讨论系统。在远程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随时在远程交流系统中把自己的一些问题、心得等在远程交流系统中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公开讨论或私下的交流。
5. 视频实时传输技术。
目前, 国内现有的远程教育教学系统中, 多数视频和音频采用流媒体, 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Intranet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 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 在计算机中对数据包进行缓存并使媒体数据正确地输出。流媒体实现的关键技术就是流式传输, 流式传输主要指将整个音频和视频及三维媒体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定的压缩方式解析成一个个压缩包, 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顺序或实时传送。在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的系统中, 用户不必像采用下载方式那样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 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即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利用解压设备对压缩的A/V、3D等多媒体文件解压后进行播放和观看。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 这种流式传输方式不仅使启动延时大幅度地缩短, 而且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也大大降低, 极大地减少用户等待的时间。
目前, 采用流媒体技术的音视频文件主要有四大类型: (1) 是微软的ASF (Advanced Stream Format) 。 (2) 是Real Networks公司的Real Media。 (3) 是苹果公司的Quick Time。 (4) 是FLV流媒体格式。
国内现有的教学系统中, 解决视频实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大部分为微软的ASF (Advanced Stream Format) 。
三、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存在的问题
尽管如此, 远程教育教学系统还存在着如下的问题亟待解决:
(1) 教师和学生交流不畅通的问题; (2) 教师教案信息实时传输困难和不畅通的问题; (3) 教学过程的录制和保存困难的问题; (4) 对学生学习情况监控困难的问题; (5) 人力、物力等教学成本偏高的问题; (6) 学生自主学习配套资源不足的问题。
以上我们对远程教育教学系统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对于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整体构建和硬件系统的建设的探讨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 而且也只是分析了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现存问题的一部分, 相信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以及远程教育体制的不断改进, 剩下的问题必然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郭慧珍, 张小可, 李平.现代远程教育专家访谈技术篇[J].中国远程教育, 2000 (8) :43-45.
[2]孙杰远, 唐剑岚.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3年, 14-26, 第一版.
【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推荐阅读:
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07-01
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07-24
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08-26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09-24
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10-13
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11-09
士官队伍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08-30
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10-26
论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11-08
小学教育存在问题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