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发展前景分析(共14篇)(共14篇)
1.中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发展前景分析 篇一
装修用户室内空气检测治理数据分析报告
鑫水环境对2011年室内空气检测治理的用户进行了抽样统计,得出相关数据,希望可以管窥全貌,和大家探讨下目前室内空气环保行业的现状。
鑫水环境抽取了500个新装修用户对象。以甲醛为例,经统计,其中有63户室内空气甲醛含量完全达标,148户室内甲醛含量超标4倍以上。苯超标户数为125户,超标4倍以上11户。TVOC超标户数为327户,超标4倍以上为36户。超标用户中有428户进行了室内空气治理,416户成功治理,其中一次性治理成功的有387户。
经统计分析,目前装修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的现状仍然呈现以下特点:一.室内甲醛超标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新装修的房子有近九成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室内空气质量仍然堪忧。二.严重超标的现象的正在减少。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建材行业的整顿洗牌,装修行业的竞争加剧,室内装修严重污染的现象正在减少。其中以苯为例,随着油漆涂料的革命,新装修房子苯超标的现象正逐步成为历史。三.装修污染的重心逐渐转移。家具板材作为主要的污染源,其导致的污染有缓解迹象。而墙纸等造成的污染正逐步成为主因之一。四.选择装修后进行室内空气治理的人数增多,随着行业的发展,治理产品的成熟和技术的发展,装修后进行室内环境治理的意识正在增强。
对于目前室内治理行业的发展,鑫水环境认为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一.室内空气治理产品的终端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大有赶超活性炭之势。室内空气治理产品的市场即将迎来新的发展,爆发式增长一触即发。
二.室内空气治理生物技术逐渐取代化学技术,成为治理行业技术新领航。好的治理产品和技术将是获取市场的关键因素。
三.空气净化器逐步被人认识,催化分解技术被应用,纯概念产品有转向实用可能,未来的发展趋势良好。
四.随着海尔“除甲醛”空调的全面市场推广的展开,预示着空调家电巨头开始涉足室内空气净化行业。
五.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将2011年定为解决家居甲醛超标问题的元年,并宣布了十条解决措施。室内环境治理将走向立体化,全面化。
活性炭被曝出夸大功效的新闻增多,势必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2.中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发展前景分析 篇二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物,环境检测,治理方法
有专家指出:继“煤烟型污染”、“光化学污染”之后, 现代人已进入以“室内环境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如何防止和治理室内环境污染, 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经过10多年来的运行和实践, 现行标准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已经建设部批准发布, 本文结合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常见室内环境污染物的特性、检测及治理方法进行总结。
一、室内环境污染物的特性、危害及来源
(一) 甲醛。
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且易溶于水, 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 长期接触低计量甲醛, 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 致癌促癌;主要来自夹板、大芯板、中密度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及其制造的家具, 塑料壁纸、地毯等大量使用黏合剂的环节。
(二) 氨。
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 对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严重的可发生肺气肿, 成人呼吸道综合症;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 特别是在寒冷地区冬季施工过程中, 在混凝土中加入尿素和氨水为主原料的混凝土防冻剂。
(三) 苯。
苯无色, 有特殊芳香气味;是一种致癌物质, 重度可出现抽筋和昏迷;主要来自合成纤维、油漆、各种油漆涂料的添加剂和稀释剂, 各种溶剂型胶粘剂、防水材料。
(四) TVOC。
TVOC是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简称;可引起头痛、抽搐、昏迷、伤害人体肝、肾、大脑和神经系统;主要来自有机溶剂、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纤维材料、燃烧和烹饪的烟雾等。
(五) 氡。
氡是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 无色, 无味;是继吸烟之后的第二大诱发肺癌的因素;主要来自无机建筑材料, 还与工程地点的地质情况有关系。
二、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检测
(一) 现场采样检测。
应在工程竣工至少7日后或在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关于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数的设置, 参考表1;对室内环境中甲醛、氨、苯、TVOC采样时, 对采用集中空调民用建筑工程, 应在空调正常运行条件下进行, 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 采样应在门窗对外关闭1小时后进行, 在对甲醛、氨、苯、TVOC取样检测时, 装饰装修工程中完成的固定式家具, 应保持正常使用状态;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 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 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 应在房间的对外门窗关闭24h以后进行;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m、距楼地面高度0.8m~1.5m。检测点应均匀分布, 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 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 并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二) 检测采用的现行国家标准及方法。
民用建筑工程采用集中中央空调的, 应进行室内新风量的检测, 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中氡的检测, 所选用方法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不应大于25%, 方法的探测下限不应大于10Bq/m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检测方法, 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T18204.26中酚试剂分光光度法的规定;也可采用现场检测方法, 甲醛现场检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 测量结果在0mg/m3~0.60mg/m3测定范围内的不确定度应小于20%。当发生争议时, 应以国家标准《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18204.26中酚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为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中苯的检测方法, 应符合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规范附录F的规定。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中氨的检测方法, 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18204.25中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的规定。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 的检测方法, 应符合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规范附录G的规定。
三、室内污染物的控制
室内污染物的控制, 一是应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进行污染物的源头控制, 非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各种人造板材、涂料、胶黏剂、水性处理剂等化学建材类建筑材料产品, 这些材料在常温下释放出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从而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因此民用建筑工程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要求, 加强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切断污染物的源头才是室内环境质量的保证;二是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 进场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必须要求提供产品的环保合格证书或出厂检验证书, 对有怀疑的材料必须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复检, 检测合格后再使用;三是施工工艺要尽量选用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四是由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对材料选用、用量、设计方案、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特别是对材料的用量进行控制, 以达到减少污染浪费的目的。
四、室内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一是利用活性炭、竹炭等活性吸附材料对室内有害物质进行吸附, 这种方式属于被动吸附, 在办公桌抽屉、衣柜等板式家具局部有一定效果, 但治标不能治本, 吸附效果有限。二是在室内放置部分绿色植物, 如吊兰、长春藤、虎皮兰等对室内空气净化有一定的效果。三是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一方面新鲜空气的稀释作用可将室内的污染物冲淡, 有利于室内污染物的排放, 另一方面有助于装修材料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尽早地释放出来。四是现代化学治理方法。目前室内空气治理产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试剂类和空气净化器类, 前者工作原理是:将试剂喷涂到污染源上, 并与污染物甲醛、氨、苯、TVOC反应, 或是在污染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阻隔污染物向外挥发, 达到治理效果;后者工作原理是:应用过滤材料、静电净化技术、非平衡等离子净化技术、负离子净化技术、试剂类净化技术、光催化技术、膜分离技术、生物净化技术中的一种或多种, 同时可借助于外力吸气, 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
参考文献
[1] .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2] .朱天乐.室内空气污染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 .周中平, 赵寿堂, 朱立等.室内污染检测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中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发展前景分析 篇三
关键词:区域经济;环境污染;治理
一、我国环境污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分析
(一)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的严峻,环境破坏活动自人类产生起就没有停止,热带雨林的破坏、水土流失造成草原荒漠化、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等都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我国当前水土流失的速度在加快,而且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也在加速,我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过度,我国囊括的生态系统类型是全球最为丰富的,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的推进,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的状态。如我国青藏高原的土地裸露的面积已经从上世纪的不到10%增加到如今的30%以上。我国的草原在不断的退化中,而且我国作为世界上红树林面积拥有大国,如今的红树林面积已经不足1.5万公顷。
(二)环境污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与限制。我国是煤炭消耗大国,虽然我国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早已经提及要发展可持续经济,而且要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但是我我国的煤炭消耗量依然是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的煤炭消耗量达到36.1亿吨,占据世界煤炭消耗总量的一半以上,而石油的消耗量十分巨大,处于世界第二位。我国长期以来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让环境资源无法承受,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难以有效的遏制,导致城市的发展出现环境恶化的现象。环境污染导致的恶劣天气已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我国出现的雾霾天气直接导致经济损失,而且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出现的酸雨,每年的酸雨直接让四川省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二、区域环境污染治理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路径
(一)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措施。(1)建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小组。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且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协调的是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需要建立专门性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小组,要通过制定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流程,针对不同的环境污染类型制定整体的污染治理策略,建立综合治理的制度。环境污染的治理一定要树立全局工作观念,在专门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小组的带动下,建立综合的环境污染治理管理措施,并且要从区域环境污染的全局着手,了解环境污染的源头,而且影响因素,不能断章取义、孤立的进行环境污染治理。(2)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环境污染的治理要加强区域的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采取统筹的方式,区域之间要加大协调的力度,环境污染治理各个区域都有责任,各个区域的财政也应当积极的投入,而不是等待其他区域治理环境污染,自己区域享受他人治理的成果。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要对环保设施进行及时的检查,特别是公共的环保设施投入要到位。(3)加强企业的污染治理。环境污染的源头很大部分是来自企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未经过处理而排放,导致环境污染,如经常曝光一些区域的企业违法排放的行为导致周围的人们出现中毒的情况。因此要加强对企业污染的治理,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污染的企业坚决的关闭,如对于一些小煤窑,该关闭就要坚决关闭。通过加大对企业的污染治理,减少企业排放,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源。
(二)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径。(1)建立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环境污染制约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导致企业以及区域经济产生巨大的损失,因此要建立和谐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通过树立绿色经济发展理念,以环境保护为首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保护环境,不得污染环境。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建立绿色GDP计算体系,改变传统的GDP计算模式,要让管理者充分的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而经济发展中有多大比例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通过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上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对于一些能耗高、污染大的项目要综合的考量,而不是以GDP增长速度为标准盲目的引进项目。(2)优化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环境污染治理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应当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上抓起,区域经济发展要调整产业发展的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要鼓励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对于清洁生产型企业要加大扶持的力度,而且在资金、税收与政策上都给予优惠。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不断地调整产业的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4.环境检测与治理专业个人简历 篇四
姓 名:
陈卫涛 性 别: 男 暂无照片
出生日期: 1988-01-29 民 族: 汉
户 籍: 中国 河南省 身 高: 170cm
婚姻状况: 未婚 体 重: 120kg
政治面貌: 团员 学 历: 大专
毕业时间: -11-01 毕业院校: 洛阳理工学院
身 份 证: 410323************ 专 业: 化工类 环境检测与治理
现有职称: 暂无 第二专业: 无
现住地点: 河南省
求职意向
应聘职位类型:
工业/工厂类 求职类型: 全职
月薪要求: 面议 具体职位一: 工人
具体职位二: 具体职位三:
具体职位四: 具体职位五:
希望工作地区: 河南省 洛阳 其他工作地区:
相关工作经历及特长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相关工作时间: 1年
外语语种: 英语 外语水平: 一般
其它外语语种: 无 其它外语水平: 一般
普通话水平: 良好 计算机能力: 良好
教育/培训经历
-10-01 洛阳理工学院 普通话二级乙等
2007-09-05 洛阳理工学院 正在备考计算机二级(C语言)
工作经验
2006-10-01至07-04-01 家乐福超市 收银员
2007-01-18至02-25 盛德美(新安店)超市 精肉课员工
2007-07-11至08-25 东莞市天堂围村新丰印刷有限公司 手工部员工
工作技能
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为人诚实可靠、品行端正、具有亲和力及一定的判断、计划和执行能力,
环境检测与治理专业个人简历模板
,
职业目标
化工企业或计算机领域,希望从员工做起,非常希望贵公司能提供培训等机会。
自我介绍
先实习,再工作。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
5.中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发展前景分析 篇五
CCTV.com 2008年04月16日 10:30 来源:CCTV.com
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 杨 涛
数 字化给付费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技术上的便利,而付费电视则成为推动数字化、改变广电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促进广电产业化的有效途径。鉴于中国广电市场化程度 低以及开路电视在广电经济中占有的绝对地位,中国付费电视的发展环境存在巨大压力,而付费电视内容环境也面临诸多考验。
一、政策环境
归纳国家广电总局对于电视媒介产业的资金准入和内容制作方面的一般性政策法规以及针对付费电视管理的相关法规,付费电视内容的政策环境主要表现为:
1.促进频道规模
虽然国家广电总局把付费电视当作数字电视的一项业务,但在从一元化到多元化的经营思路中,付费电视被当作主要的推动力。国家广电总局明确指出,“要以有线数 字电视为突破口开播若干套付费电视节目,大力开发网上视音频及增值业务,初步建立我国付费电视新模式”。而对付费电视频道的审批和开播,广电总局也一直持 积极态度。
2.放松资金准入
2003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相关政策法规,对付费频道的开办、播出等作了全面规范。一年后,广电总局又出台了新法规,允许成立中外合营企业。2005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转发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广电领域的资本准入门槛。2008年1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明确提出“积极支持数字电视相关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幅新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增加对数字电视产业的投入”。
3.严把内容关
国家广电总局对付费电视频道的内容准入政策,几乎与开路频道没有差别。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载有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节目内容,这是政策对节目限制的雷区。在对境外节目引进的比例上,付费和开路频道仅有5%的差距,显然无法体现付费电视节目政策的“特殊性”。另外,广电总局还明确规定:“付费频道不得播出除推销付费频道的广告之外的商业广告。”付费电视杜绝广告使付费电视开办机构失去了一条重要的盈利途径,使处于市场培养期的节目提供商在资金投入上更加捉襟见肘。
二、行业环境
中国电视发展的这几十年,广电系统内的节目制作机构是我国电视节目制作业的主体,部门垄断的局限性使整个产业不可避免地遗存了计划体制的痕迹,严格的准入制度限制了竞争对手的增加,其行业环境的主要特点是:
1.长期制播合一,内容生产量严重不足; 2.社会化生产刚刚起步,内容市场发育不良; 3.外资开始介入,竞争气候尚未形成;
三、竞争环境 1.免费电视,强势竞争(1)免费频道众多。(2)频道专业化日趋成熟。(3)各显神通,节目异彩纷呈。2.新媒体的挑战
来自新媒体的挑战包括移动电视和IPTV等,但目前业界认为最强劲的对手是IPTV。IP网络和有线数字电视网络都能够提供数字电视频道、数字广播以及因特网接入、视频点播等业务;从客户群定位上,双方在业务开展初期都主要针对有中等以上经济收入、接受新事物比较快、追求时尚的用户。
3.境外频道非法落地
境外频道的非法落地直接影响了付费电视的推广,已经安装接收装置的人购买付费电视的兴趣也相应下降,他们成为付费电视用户的可能性也将比普通的开路电视观众进一步降低。
4.盗版音像制品泛滥 盗版碟的普遍存在也是影响付费电视内容建设的重要原因。部分本来可能成为付费电视用户的观众,因为盗版碟满足了自己对电视内容的消费要求而失去了对付费电视的订阅兴趣。
四、用户环境
1.受众习惯“免费大餐”
由于中国媒体意识形态的属性,长期以来中国的电视观众一直享受着“免费大餐”的国民待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模拟电视广告经营模式使观众养成了免费收视的习惯。
2.开路电视收视日趋饱和
在新型媒体如互联网等的冲击下,传统模拟电视的收视率呈滑坡状态,电视收视日趋饱和。
6.治理环境污染 建设美丽中国 篇六
环境污染是国家发展中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随着经济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始终朝着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前进,所以经济的发展更要坚持可持续化。就让我们从治理环境污染出发。
近来.雾霾天气、地下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牵动着公众的神经.也引发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有目共睹,然而大量环境隐患也因此产生,如今隐患已进入爆发期。数据显示:我国四分之一国土持续雾霾,六成地下水污染严重,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空气、水、土壤,我们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正在遭遇空前危机。
“环境污染让中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当生活的基本条件受到威胁时,环境问题已经变成危机了。”“这样发展下去,挣来的钱最终全要为医药‘埋单’!”代表委员们的发言忧心忡忡,确实,如果连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都成为一种奢望,如果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难以,那么高歌猛进的GDP又有何意义呢? 虽然我们早已提出不能走一些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然而现实中一些地方依然没有根除这种陈旧意识,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甚至为污染企业保驾护航:虽然科学发展观已是各级政府执政理念,“GDP至上”在理论上已站不住脚,然而“宁要毒死,不要穷死”的观点仍有市场,“带血的GDP”“有毒的增长”仍大行其道。
以地下排污为例,这一现象并非才有。2010年4月《半月谈》就曾以《揭开污染地下转移黑幕》为题,在全国舆论界深度披露了地下水污染问题。记者深入河北、河南、江苏等地,调查历时半年之久,向公众揭示出一幅触目惊心的地下排污路线图:一些不法企业为了降低治污成本、逃避监督检查,通过渗井、渗坑、渗透池将大量工业废水、污水偷排地下,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百姓苦不堪言。报道刊发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然而,近三年过去了,据记者了解,一些污染企业依然我行我素,大肆偷排,当地政府则装聋作哑,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本刊编辑部曾将有关情况反馈到相关主管部门,却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地下污水还在横流,当地百姓依然生活在毒水困扰中,这种漠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态度,实在让人气愤。
对污染问题听之任之,暴露出一些地方、部门错误的发展观和扭曲的政绩观。正如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所说:有的地方领导当面说环保重要,背后还是GDP挂帅。而公众所不能接受的,恰恰是这种不作为、乱作为。纵观近几年发生的重大污染事故,许多涉事企业规模大,效益好,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利税大户。出于GDP增长、增加税收考虑,一些地方政府对污染企业的偷排乱排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地方的环保部门监管、执法不力,甚至与污染企业串通一气,导致污染愈演愈烈。因此,要想根治污染问题,除了用重典、出重拳查处问题企业,使之无处遁形外,还须严厉追究相关监管者的责任。
更为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当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须知,发展不只是单纯的GDP,不只是单纯的经济挂帅,生态文明建设更应该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良好的环境是最基本的托底。为经济社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公共利益保驾护航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弃守的底线。
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热切期望中,我们看到了中央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心。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更好地结合起来,运用好价格等多种手段推动环境治理,使发展更可持续、更加健康,”
资源环境的“瓶颈”正越收越窄,传统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环境保护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必须改变,绿色转型步伐亟待加快。针对雾霾天气,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PM2.5监测治理正逐步铺开:对高环境风险行业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也将开展;多省份跨区域联合治理雾霾、跨流域联合治理水污染行动也在酝酿中……人们期待,这些政策、举措能够真正落实到位,为解决污染问题发挥作用。
7.中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发展前景分析 篇七
来自世界银行的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约为106亿美元,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数可达11.1万人,门诊数22万人次,急诊数为430万人次。由此可见,我国室内空气污染处于相当严重的状况,其危害性不容忽视[1]。目前室内空气污染已被列入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5种环境因素之一。就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言,由于人们生活、工作在室内环境的时间长,室内通风状况不良,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自净等原因,室内环境质量比室外环境质量显得的更为重要。室内环境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是否有利于人体健康,是否满足环保的要求已越来越受到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的重视,并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所以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物检测与治理,它具有刻不容缓的必要性。为了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给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不便,所以在入住之前进行检测及治理就显得非常之必要。尤其是对室内的主要五大污染物氡、氨、苯、甲醛以及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检测及治理就显得尤为突出及必要,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也对这五大污染物作出了具体的量化标准要求。
基于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所以本文拟以对室内空气污染的一些基本性质特征、来源、危害及综合治理办法等方面进行浅析探讨。
1 室内环境污染的特点[2]
室内空气污染有别于环境空气污染,由于污染源不同、场所不同,使其污染特点也不同, 室内空气污染特点主要为累积性、多样性和长期性。累积性主要表现为室内由于受周边墙体或建筑材料的遮挡,其环境相对封闭,空气流通缓慢,室内各种建筑装饰材料、家电等都可能释放出一定的污染物,它们在室内逐渐积累,导致污染物浓度增大,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多样性主要是室内污染源多,污染物种类也多;长期性则是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度过,即使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由于长期作用于人体,依然会影响健康,如放射性物质的潜伏期很长。
2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从人们目前居住环境条件来到看,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建筑装修的污染、人的自身污染及室内家电设备污染等。
2.1 建筑装修的污染
现代生活方式时尚住宅装修,许多人追求住宅形式上的外表美,采用强化木地板、纤维板、泡沫绝缘材料等装饰材料。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刨花板、强化木地板等人造板。而建材中甲醛的散发不仅与建材本身质量有关,与室内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力也有关。一般来说,高温、高湿、负压或高负载条件下会加剧甲醛的散发程度。甲醛是室内装修产生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它对人的眼睛、鼻子、支气管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据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室内空气中建材甲醛浓度可聚集到标准允许水平以上,而且释放期长达3~15年。显然挑选甲醛释放量低的装饰材料对于降低室内污染非常重要。室内装修中还存在放射性元素的污染。1980年,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报告指出,建筑材料是室内中放射性元素氡的最主要来源,这类建材包括花岗岩、砖沙、水泥及石膏等,特别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更易释放出氡。氡的释放随季节产生明显变化,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显然,室内通风状况直接决定了室内氡气的含量。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元素超标,能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害 [3]。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是另一类重要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它广泛存在于油漆、油漆溶剂、人造板粘合剂、木材防腐剂、地毯及办公干燥剂、化妆品、防蛀剂、空气清新剂、干洗衣服、计算机等用品中。由于液体涂料及其它物质具有较强的挥发性,造成了室内空气污染 [4,5]。
2.2 人的自身污染
在人们生活活动的空间里,住宅厨房的污染最为严重,是住宅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人们在厨房内进行炊事活动如烧烤、炒菜和火锅产生油烟污染。这些油烟物质主要由NOx、CO、CO2、丙烯醛及致癌物质三、四苯并芘等组成,也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香烟烟雾是住宅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香烟烟雾中的醛类、钋、氮氧化物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多环芳烃、苯丙芘、烟焦油等都可以诱发或导致癌症的发生。香烟烟雾分为吸烟者直接吸入呼吸道的主流烟雾和香烟自燃燃烧所弥散到四周环境的侧流烟雾。就被动吸烟者而言,侧流烟雾比主流烟雾的危害性更大,被动吸烟的危害程度与室内烟雾程度、通风条件及不吸烟者的暴露时间是密切相关的。此外,人体自身新陈代谢及各种生活废弃物的挥发成份也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一个原因。
2.3 室内家电设备污染
家用电器带来的静电污染、电磁波污染、噪声污染等同样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家电设备的污染将逐渐成为现代住宅又一个大的污染源[6]。
3 室内空气主要五大污染物的危害性
3.1 氡
氡是导致肺癌的第二大因素,它诱发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病变。
3.2 甲醛
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致癌物质。甲醛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强烈的刺激性和致癌性,对人的危害具有长期性、潜伏性、隐蔽性的特点。甲醛对呼吸道黏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接触甲醛蒸汽可引起眼睛流泪、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等,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癌作用,导致皮炎、色斑、坏死。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降引起头痛、软弱无力,眼、鼻咽刺激症状,皮肤干燥、皴裂、指甲软化,引起慢性中毒,出现黏膜充血、甲床指端疼痛,心悸、失眠,体重减轻、植物神经等。
3.3 苯
苯及苯系物是以蒸汽状态存在于空气中,中毒作用一般是由于吸入蒸汽或皮肤接触所致。苯于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物质。苯能引起麻醉和刺激呼吸道,并在体内神经组织及骨髓中蓄积,破坏造血功能(红白血球的破坏使血小板减少)长期接触会造成严重后果,对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慢性中毒后引发白血病。浓度高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主要表现有:轻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时: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引起呼吸和循环衰竭。可导致妇女月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缺陷,对儿童的健康危害尤其明显是儿童白血病的诱因。
3.4 氨
通常以气体的形式吸入人体进入肺细胞内,氨被吸入肺中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少部分氨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少量的氨被吸收至血液可随汗液、尿或呼吸道排出体外。部分人长期接触氨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出现:流泪、咽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等症状。
3.5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在高浓度TVOC环境中可导致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和血液中毒,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出现头晕、无力食欲不振、恶心等现象,甚至引起死亡。
综以上述,室内空气污染所引起的危害性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在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对于新装修的房屋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检测就显得重要了,对于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做到心中了然,针对不同的污染物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理方法。
4 室内空气五大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办法浅析探讨
如何保证我们在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新装修入住的房屋进行必要的检测及治理了。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治理,国内外有多种方法,比如:物理法、化学法、光触媒技术、生物法等。各种方法都有他的局限性,在治理效果上都不是很完美彻底,并且很多方法在治理后反而产生二次污染,所以在治理上不能靠单一的治理方法,应该根据自身装修情况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理方法。表1将各种治理方法的优缺点综合比较。
不管选用哪种方法进行治理,最终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检测结果必须要满足国家对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的要求标准,即《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根据》(GB50325—2010)。具体要求参考值见表2。
经过不断的工作经验总结,对于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如何才能尽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一个工程的装修,要严格选择装饰装修材料。对房屋进行装修时,要严格选用环保安全性材料,选用不含甲醛的胶粘剂;不含苯的稀释剂及板材等。购买时到正规商店,买知名品牌及具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
(2)科学安排施工,选择合理的装修时间。由于夏季高温是室内各种空气污染物释放的高峰期,所以家庭装修后,最好经过一个夏季,再迁入新居。建筑物室内空气污染物的释放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一个衰减过程,但较持久。它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竣工后的治理都是暂时和表面的,并不能彻底根除装修。
(3)消除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风换气。坚持每天都让室内进行通风,这样可有效地消除室内空气污染。
(4)选一些有效的除去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产品,如空气净化剂、空气净化器、甲醛清除剂等,以化学和物理相结合的方法,除去室内空气污染物。
(5)在室内放置活性炭等吸附物,活性炭被誉为“万能吸附剂”,对于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也有一定的效果。
(6)采用植物吸收分解法,利用植物花卉的呼吸生理功能,分解、氧化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例如吊兰、芦荟等吸收分解甲醛;常青藤、铁树、菊花等吸收分解苯系物;万年青、雏菊吸收分解三氧乙烯等。
5 结 语
室内环境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与人们的生活、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在生活水平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如何营造一个清新、安全、健康的室内生存环境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室内空气治理净化,减少污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人们应从控制污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方面来科学防范进行综合治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为我们的健康生活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摘要:主要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特点、来源、危害性以及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现代人生活和工作在室内环境中的时间已达到全天的80%~90%,因此室内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及综合治理就显得尤其突出和必要,对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主要的意义。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物,氡,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徐蕾,赵玉林.室内环境污染现状与危害及防治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05,18(5):28-30.
[2]龚培峰.室内环境空气污染与防治[J].江苏环境科技,2004,17(3):23-25.
[3]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绿色工作专业委员会.室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J].建筑知识,2002(1):25-26.
[4]陈清.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及其控制[J].上海环境科学,2001,20(12):616-619.
[5]李国文,樊青娟.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污染控制技术[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8,30(40):399-402.
[6]张虎.住宅室内空气污染及其控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0(2):44-47.
8.中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发展前景分析 篇八
本文从环境成本内部化这一问题入手,通过对环境成本内部化及其实行方式以及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研究,力求列出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使我国逐渐适应并赶上全球注重环保的趋势。
关键词:环境成本;内部化;困境
1环境成本及环境成本内部化
1.1环境成本
所谓环境成本,是指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和处理商品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补偿的费用。环境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正常使用环境资源支付的成本(即环境生产要素的价格),另一部分是污染环境所必须支付的外部成本。
1.2环境成本内部化
环境成本内部化是指将企业污染所造成的环境损害回归企业,即由企业承担污染排放造成的损害。如将污染排放视同一种环境资源,环境成本就表现为企业为使用该项环境资源所付出的代价。
具体地说,环境成本内部化正是针对环境外部性的特点,将破坏环境的外部成本内化到与此相关的市场主体(包括企业、消费者和政府)身上,实质上相当于给环境资源定了一个价格,由使用环境资源和破坏环境的主体来承担,体现“谁使用,谁付费;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做出决策时将必须将外部成本(经过内部化措施后实质上已成为内部成本)考虑进去,从而将他们的行为调节到社会最优的生产和消费组合,由此,环境外部性得以消除,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得到促进。
进一步分析,由于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所以当污染物的排放量处于一定水平之下时,其环境成本可能微不足道,然而一旦超过环境可以承受的临界点,则环境成本会大大提高。只有企业考虑到环境成本时,才会采取许多手段降低该成本,从而引导产业向绿色化发展,绿色贸易壁垒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不攻自破。从这一角度来看,牺牲短期的利益而赢得长远的良性发展是具有意义的。
2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实行方式
环境成本内部化论是根据外部经济(或日外差效应)理论得出的。环境成本内部化论认为某些出口生产、营销活动污染空气和水,恶化环境资源,甚至造成跨国境或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河流污染、气候变暖)。然而,这些环境资产的价值在出口生产和贸易中往往被忽略不计,国际贸易的开展可能加重市场失灵而使环境更加恶化。因此,必须将这种由于市场失灵导致的消极的外部经济效应“内部化”,即内化到出口商品或劳务的真实成本中,以便促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具体实施方法有以下几点:
2.1对环境资产合理定价
环境资产有直接的使用价值,如森林、草地和野生动植物可提供相应商品或提供登山、旅游之类的服务,这些商品、服务均可予以量化。同时,环境资产还有间接的使用价值,如森林和湿地对大气和气候有支持功能,但因难以计量而常被忽视。只有对这些环境资产全面合理地定价,才能促进资源持续有效地开发利用。
2.2界定环境资产的所有权
在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基础上,对环境资源的产权进行界定。如果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明晰,即使给环境资源确立了合理的价格,使用者也无须付费,仍然存在环境成本外部化的问题。其实,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明晰也是导致环境成本外部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产权不清晰,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环境资产而不用付费,在利润最大化目标驱使下,只要私人的边际收益大于私人的边际成本,私人就会继续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导致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出现环境污染和退化现象。
2.3坚持“排污者付费原则”
“排污者付费原则”要求污染者承担治理污染源、消除环境污染和赔偿受害人的费用,促使排污者积极主动地治理自身产生的污染物,否则将受到经济制裁 “排污者付费原则”充分体现了环境成本内在化理论的精髓,在贸易中应将这些费用内在化到产品的成本中去。对于环境成本内部化值,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水平,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这点非常重要。
3我国在环境成本内部化过程中面对的困境和应采取的对策
我国在环境成本内部化过程中会逐步丧失传统贸易模式中的环境比较优势,但这不意味着我国应该阻止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趋势,因为传统的比较优势是建立在扭曲的环境成本体系之上,不利于全人类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因此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路径中寻找对策成为本文的题中之义。
3.1我国的现实困境
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逐步实行了开放的贸易经济政策,采取出口导向或进口替代战略。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技术水平较低,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过程中利用传统贸易模式中的低环境成本获得比较利益的空间逐渐缩小,在环境和贸易协调发展中面临着困境。
3.1.1外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体系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以不可持续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方式大量地消耗全球自然资源,对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通过工业化增强了经济实力、提高了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将自己高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高环境标准应用到发展中国家,设置无形的技术贸易壁垒。它们还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由,在技术转让上设置障碍。
3.1.2我国内部制度不合理
宏观角度,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晚,市场体系不健全,环境体制不健全,。在自然资源、环境资产上,产权不明确,权责不分明,缺乏有效的产权制度,长期形成了自然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利用。在国际贸易结构中,多数以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具备比较优势而参与国际竞争,造成发达国家过度消费从我国进口的低价资源密集型产品。
微观角度,我国对企业技术进步的激励和约束不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和新技术采用的动力不足、压力不大,抑制了企业技术进步的能力,公司战略与国际经济竞争不能尽快接轨,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得不到合理调整,比较优势不能从资源、劳动要素转换到资本和技术要素上,要素条件和需求条件短期内难以有效转换,就难以较快地形成国家竞争优势。
3.2我国的对策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可持续发展战略被提到了突出的位置。《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应把环境保护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发展战略,把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摆在重要的位置。在国际环境中,环保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必须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环境成本内部化将是必然选择。有人担心,环境成本内部化会提高中国产品的成本,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种担心是没有多大依据的。加拿大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环保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大约为1%-3%。因此,环保成本对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并不大。但是,我国目前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环保意识较为淡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并且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实践中,发达国家有经济技术优势,往往处于领先和支配地位。还有不少发达国家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因此,我国对环境成本内部化应采取以下对策:
3.2.1普及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要在全民中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使大众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大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破除“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观念,使企业树立环境价值观,使消费者愿意部分负担由于环境成本内部化引起的产品价格上升。
3.2.2进行制度创新,在环境立法中引进市场机制
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立法,具体体现为一系列经济手段的利用。但这里的经济手段并非指经济学领域中所有手段,而是指那些符合环境成本内部化要求的,能够体现有效利用环境资源,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即在OECD国家广泛运用的税收、收费、排污权交易、押金等方式。通过法律手段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融合市场经济及政府调控的功能,通过这一途径达到既能够促使经济活动向绿色化发展(这也是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又能够解决环境问题的宗旨。
3.2.3支持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包括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当前我国绿色技术采用率很低,绿色技术创新更低,基本上还处于无组织、无意识的自发状态或被动、被迫状态。即使采用绿色技术的企业,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通常也只采用末
端处理技术并且使用效率很低。从绿色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上看,中国的绿色技术创新只占国民收入的0.7% ,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企业一般技术创新的投入比例。
另外,采用绿色技术的环保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我国的政府应当在财政、税收、金融方面支持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建立起合理的市场绿色价格体系,一方面鼓励消费者使用环保产品,增加对此的需求,培育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倾斜的产业政策和战略性贸易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
技术创新,扶持绿色产品和环保产业。对于生产和出口绿色产品的企业和已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企业,政府应给予其信贷、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于还未达到环保标准的企业,特别是与同行业内的企业相比环保标准比较低的企业,政府应给予其技术上的指导;对于目前环境成本内部化程度不高的企业,政府应分别衡量其外在环境损失,并由其承担治理成本。
3.2.4在WTO和有关国际贸易、环境组织及会议中,发展中国家应团结一致,积极争取和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促使国际贸易体系向平等、公正的方向发展。仔细研究国民待遇、各种例外和非歧视条款中的环境、技术标准,坚持标准和能力相对称的原则,防止和反对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技术标准作为其市场进入的壁垒。
参考文献:
[1]谷祖莎.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部化及发展中国家对策[J].山东大学学报,2004.(4).
[2]王贵全.论环境成本内部化约束下出口商品竞争力的提高[J] .经济经纬,2006.(4).
[3]宋小芬,阮和兴.环境成本内部化与企业竞争力[J].经济与管理,2004.(7).
[4]徐蕾,范丽霞.试论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成本内部化[J].环境技术,2004.(2).
[5]李洁,王建民.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控制机制及其计量[J].经济师,2005,(3).
9.中国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现状 篇九
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或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水中原有的生态系统,影响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通常称为水体污染。这里既包含了水本身的污染,也包括了水生生物和底质的污染。水体污染使水体及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造成环境质量、资源质量、社会福利和人类健康的损失。
根据污染物的污染途径,可将水环境污染可分为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三类。1.点源污染及其控制工程 1.1 点源污染的特点
点源污染具有确定的空间位置,废污水集中排入水体,主要是指大、中企业和大、中居民点在小范围内的大量水污染的集中排放。
我国水体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据环境部门监测,1999年全国近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400亿立方米,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水域受到污染。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已接近持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目前的建设进度看,实现“九五”期间国家提出的全国50万人口的城市都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淮河为例,按规划,到2000年,淮河流域四省需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52座,总投资60.8亿元,形成污水处理能力352万l/d。到1999年6月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只有3座,污水处理能力仅为44万l/d。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的原因,除了资金短缺外,现行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掣肘也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陷于困境。由于没有真正落实“污染者负担”的政策,地方财政因无力支付污水处理费用,常常使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环境保护投资不能有效发挥环境效益。1.2点源污染的控制
根据点源污染的特点,目前控制点源污染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周边企业的排污管理,集中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将流域内的工业污染源负荷削减至总量控制分配的允许范围内,同时加强工业布局的调整,对重点排污单位要求限期整改,对部分企业采取关、停、迁、改、转措施。可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预测生活污水负荷量,健全城市排水系统,沿湖铺设污水管道,把沿湖生活污水引入城市总排污管网,对城市污水进行集中控制和处理,避免沿湖居民生活污水和第三产业的综合废水直接排入湖中。
将工业污水截污后在厂内进行处理,循环再利用,减少工业污染源;对于餐饮服务业和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要清浊分流在高浓度污水的排放点建沼气池,沼气作燃料,沼渣作为农作物有机肥。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工程 2.1 面源污染的特点
面源污染是指在降雨和径流冲刷作用下,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域进入受纳水体而引起的污染。
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①土壤侵蚀,②农田化肥、农药施用、农村家畜粪便与垃圾,③农田污水灌溉,④城镇、矿区、建筑工地和林区地表径流污染,⑤水体人工养殖,⑥大气干湿沉降,⑦底泥二次污染等。其主要特征为:发生区域的随即性、排放途径及排放污染物的不确定性以及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目前,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污染量大面广,有一定治理难度。从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农药施用量增加近100倍,成为世界上农药用量最大的国家。我国每年因农药中毒的人数占世界同类事故中毒人数的50%。而且由于农药的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全国化肥使用量也在成倍增加。1995年是1978年的4倍。目前,偏施化学氮肥,使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量化肥流失,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大量化肥的使用,农村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减少,畜禽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加重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脱节。畜禽粪便的还田率只有30%多,大部分未被利用。1998年全国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当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4倍。这些畜禽粪便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同时,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一大难题。据1991年和1997年两次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化学耗氧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增长了22.6%、56.5%、246.6%和552%;在全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控制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排污量却在增长,这将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2.2 面源污染的控制
根据河湖所处环境的不同, 其外源性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有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面源污染。
(1)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对于湖泊水体,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危害范围最大、程度最重,已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据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对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指出,农田肥料污染的负荷平均为47%。如,农业面源污染物中的总磷、总氮分别占滇池水污染物总负荷的46%和53%,占太湖水污染物总负荷的37%和1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途径包括建设生态农业工程, 推进农业新技术研究和应用, 改进施肥方式、灌溉制度, 及合理种植、推广新型复合肥料等措施。我国是农业大国, 化肥施用量已达1亿吨, 而肥料利用率仅为30%-50%的水平, 大量氮磷成分通过各种途径排入水体。有研究表明,通过保土耕作、作物轮作、节水灌溉、控制施肥等手段,可以减少农田径流带走的氮和磷达60%以上,可大大缓解水体氮磷污染。近年开发的膜控制释放肥料-控释肥,可大大降低营养流失,对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2)城市面源污染
采用源头分散控制和在汇流口实施集中控制的双重方法来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源头分散控制,即在各个污染源的发生地采取措施将污染物质截留下来,避免污染物在降雨径流输送过程中的溶解和扩散,同时降低水流的流动速度,延长水流的流动时间,减轻后续处理系统的污染处理负荷和负荷波动。
源头控制措施初步处理后的降雨径流,汇流后经固定排放口排入河湖中,少量未经处理的径流漫流至湖中。要彻底控制该地区的面源污染,必须在排放口处实施集中控制,进一步减少进入湖中的污染物量。在各个排放口处,可以根据周边的环境,利用空闲的土地构建人工湿地、植种草坪或其他生态处理措施。采用在人工湿地前,构建一些简单的预处理装置,如滞留池、前置库和小型人工水塘,并采用多种形式优化组合而成的人工湿地,增强其净化能力。沿湖设置一定范围的绿化带,对进入湖中的径流作最后的过滤净化处理并有利于保护湖岸。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措施除了强化工业污染源的控制, 推行清洁生产, 削减或消除污染物排放, 还需根据城市面源污染特点采取控制措施。
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对水环境污染负荷具有很大影响, 推广使用不含磷洗涤剂将会大大减少含磷营养盐的污染。完善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减少污染来源 和渠道也是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同时, 配合城市管网建设对不同水质的城市径流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处理, 既保证现有的集中式污水处理的设备运
行, 也根据条件建设分散式高效污水处理工程, 从而达到降低运行成本, 实现就地治理的目标。
科学施肥、蓄类集中饲养等手段减少污染源外,初期雨水收集处理是一种控制面源的有效手段。外源污染物的控制对减少浅水湖泊浊度,恢复水生生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面源污染的控制主要还是加强地面径流雨水的入湖控制,建立河湖两岸的截污工程,把以往直接排入河道的雨水绝大部分截入污水管道,市区污水管道铺设到拦河闸以下的市郊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到下游的河流中。还可结合湖泊的美化、亮化工程在湖边路面修筑较低的保护墙,把路面的雨水和污染物拒之于湖外。
建造湖岸生态防护堤工程,通过恢复河岸植被,恢复河流湿地,种植芦苇、浮萍、睡莲、水草等湿地水生植物,提高水域净化能力。种植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并具有观赏价值的花草(美人蕉、杜鹃等)。就地拦蓄部分降水、涵养水源,减缓径流,截流部分地表污水。3 底泥污染及其控制工程 3.1底泥污染与特点
底泥是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源和汇,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等方式进入湖泊,大部分沉积于底泥中,富集成为水体内源污染物,其中积累的主要污染物有机物、氮磷化合物、重金属等,其含量比背景值高出几个数量级,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河湖富营养化是指河湖水体在自然因素和(或)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营养盐输入河湖水体,出现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过度繁殖,水呈绿色或混浊呈褐色,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造成水质恶化等污染现象。底泥中氮和磷向上覆水的大量释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退化。底泥中难降解的有机物除腐殖质和纤维素外,大多是毒性比较大的有机物,沉积于底泥后容易积累,导致长期的毒理效应。难降解有机物中的多环芳烃PAH、多氯有机物、有机氯农药、有机染料等化合物的处理,目前仍然是国际上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这些污染物毒性大,难以生物降解,在自然界中存在时间长,易在生物体内富集滞留,导致人类和动物癌变、畸变、突变及雌性化。有效降低并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毒性,成为生物修复研究的关键。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的重金属很容易被水体悬浮物或沉积物所吸附、络合或共沉淀,从而在水底的沉积物中富集,重金属的富集对水生态系统威胁很大。
当外部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后,底泥对上覆水体的影响作用就突显出来,成为潜在的污染源。国内外实例证明,外源得到控制后,内源的影响仍然会使水体的污染状况持续下去。3.2.底泥污染控制工程
底泥污染相应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底泥疏浚、底泥覆盖和营养盐固定等。(1)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指对整条或局部沉积严重的河段、湖泊进行疏浚、清淤,恢复河流和湖泊的正常功能。底泥覆盖是指将清洁物质放置于污染的底泥上面以有效地控制底泥对上覆水体影响的技术。
底泥疏浚可以快速去除积累在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而且不增加外来物质, 是湖泊水库治理的一项常用技术。疏挖方式一般有种排水挖泥和带水作业。前者因要将水抽干, 底部脱水后才可机械化作业, 因此多用于小型水库。带水作业方式在湖泊修复中应用较多, 已开发了多种技术, 主要有机械式疏挖和水力式疏挖, 还可根据情况采取特殊措施。疏挖成本则受许多因素影响, 包括设备类型、项目大小、堆放场、底泥密度、输送距离和底泥的综合利用等。美国64个湖泊的底泥疏挖工程统计表明, 机械疏挖成本为0.24~14美元/m3, 水力疏挖成本为1.25~1.75美元/m3。如果底泥含有需要额外处理的有毒有害物质, 疏挖及处理成本将更高。
底泥疏浚工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底泥泛起而导致有害物质进入水体还需注意底泥的合理处置, 防止二次污染。此外, 疏挖深度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营养盐在沉积物中的沉积规律, 一定深度下的沉积物中可溶性磷和氨氮可能高于表层, 疏挖后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反而增加的现象, 不一定能达到预想的水环境修复目的。因此疏挖前需调查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 并合理设计工程量。(2)引水稀释
引水稀释就是通过工程调水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使水体在短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该方法能激活水流,增加流速,使水体中DO增加,水生微生物、植物的数量和种类也相应增加,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3)底泥覆盖
常见的底泥覆盖系统所采用的材料包括清洁的沉积物、沙子、、卵石和粘土等,底泥覆盖的目的主要包括:(1)物理性地分开污染底泥和底栖环境:(2)使污染底泥固定,阻止底泥的再悬浮和迁移:(3)降低进入上覆水体的溶解性底泥污染物的释放通量。
德国人用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泥灰和少量水混合喷洒到湖中, 以共沉淀磷和藻类, 同时降低营养盐丰富的底泥中磷释放。高聚物材料也可用于覆盖底泥以控制底泥营养盐的释放, 这些材料包括高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稀、聚丙烯和尼龙等。这种措施虽有一定效果, 但成本较高, 且安装困难, 易被刺破, 耐久性不够。(4)营养盐固定
营养盐固定技术是通过投加化学试剂,固定水体和底泥中的营养盐(主要是磷),并使底泥表面上部形成覆盖层,阻止底泥中磷再次进入水体。因此通过投加药剂可控制水环境中的营养盐迁移,常用药剂包括硝酸钙、氯化铁、石灰和铝盐等。硝酸钙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反硝化作用降解底泥有机物,并且还可以阻止了Fe3+和 S042-的减少,另外还可以促使Fe3+的生成,进而达到控制底泥磷释放的目的。氯化铁用来与硫化氢反应,以及形成更多的氢氧化铁,提高对磷的钝化作用。氢氧化钙常用来调节pH值,使其维持在适宜微生物脱氮的水平。
第一个较为完善的原位化学修复记录是Ripl所作的,Ripl 将铁或硝酸盐注入底泥中,有效地降低了磷的活性,从而降低了底泥中磷再次进入水体的机会。Murphy T.P,等采用硝酸钙对日本Biwa湖的底泥进行了处理,结果发现采用硝酸钙可以沉淀孔隙水中97%以上的磷,并且通过现场试验还发现投加硝酸钙使得表层底泥(0-11.5cm)约79%的孔隙水磷得到沉淀,以及93%的硫化物得到去除。加拿大国家水研究所则采用Ca(NO3)2和有机调理剂对汉密尔顿港受污染底泥进行了原位处理,发现197天之内底泥中78%的油和68%的PAHs被生物降解。硝酸钙的投加方式可以是直接注入底泥或者直接向底部水体投加溶解性或者颗粒态的硝酸钙。硝酸钙还可以与三价铁离子混合投加。
虽然该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起来了,然而目前还没有被广泛运用。这可能跟该技术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尚没有完全清楚有关。
显然, 药剂投加法既要考虑实施成本, 又需考虑所会造成的长期生态影响, 因此一般只用于应急措施。
3.4 河湖水体修复技术及其控制工程
河流与湖泊都面临着由于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排放所造成的严重水污染问题, 因此又都迫切需要引入能使已污染了的水环境得以改善修复的水处理技术。
河湖水体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
(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引水稀释、底泥疏浚等方法。引水稀释就是通过工程调水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使水体在短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该方法能激活水流,增加流速,使水体中DO增加,水生微生物、植物的数量和种类也相应增加,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底泥疏浚指对整条或局部沉积严重的河段、湖泊进行疏浚、清淤,恢复河流和湖泊的正常功能。
由于物理修复技术存在暂时性、不稳定性以及治标不治本等缺点,所以与生物和化学技术相结合是物理修复技术以后的发展趋势。
(2)化学方法
通过化学手段处理被污染水体达到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如治理湖泊酸化可投加生石灰,抑制藻类大量繁殖可投加杀藻剂。如除磷可投加铁盐等.化学净化法由于投加的是化学药剂,因此不仅治理费用较高,而且还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该方法主要用于酸化湖泊的治理。
化学修复技术具有费用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故高效、廉价、安全的药剂的研制(如絮凝剂的研制)和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是化学修复技术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但物理和化学两种修复方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 生物修复已经成为修复污染环境的热点,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生物方法
与传统的化学、物理处理方法相比,生物修复技术有以下优点污染物在原地被降解;修复时间较段;就地处理操作简单,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少;较少的修复资金,一般只为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的30%到50%;人类直接暴露在这些污染物下的机会减少;不产生二次污染,遗留问题少的特点,是未来水体修复的重点发展趋势。
生物修复在狭义上指微生物修复,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修复的内涵也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微生物修复外,植物修复方法也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
10.中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发展前景分析 篇十
一、环境公平概念的回顾与反思 环境公平(environmental equity)的概念是美国环境运动发展到特定阶段所提出来的.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人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环境的`问题.
作 者:赵倩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广东,广州,510034 刊 名: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 英文刊名:WORLD OF ENTREPRENEURS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X3 关键词:★ 环境正义-一种新的正义观
★ 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 环境问题论文
★ 环境问题论文范文
★ 正义散文
★ 浅谈露天煤矿环境问题及对策
★ 环境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 浅谈环境的沙漠化问题
★ 婚礼上代东致辞演讲稿
11.中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发展前景分析 篇十一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和滥用,使农业的可更新资源增殖,对不可更新资源也能保护和利用,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 生态农业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可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其次是有利于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要为社会提供日益丰富的农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生态农业,正是从农业受自然生态规律与社会经济规律综合制约的客观实际出发,强调农业发展的经济目标、生态目标与社会目标的一致性,求得三个效益的统一。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是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有益探索。
晋中市农业环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总面积16 404平方公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年均气温9℃左右,1月-7~8℃,7月23℃上下,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无霜期为140~180天。根据前几年的统计,晋中市耕地面积455.4万亩,绝大部分为旱田,水田只有455亩。农作物以小麦、谷子、玉米、高粱、薯类、豆类、棉花等为主。农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化肥污染 虽然化肥的施用对提高农产品产量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化肥施用量大,养分不均衡,肥料利用率低(约35%),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农产品品质,而且还使得大量营养物质通过土壤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污染水体,造成环境污染。
农药污染 由于农药市场比较混乱,不合格农药产品充斥市场。再加上少数经营者素质偏低,有的经营者甚至把拌种剂当成杀虫剂卖给农民,这不仅使农民上当受骗,耽误治虫良机,还浪费农药,污染农田;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少数果农、菜农盲目用药或用药不当,或不讲究施药技术,从而发生用药过量,对土壤、地表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
农膜残留 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吨以上,由于许多农民只对大张残膜进行清理,对清理小块残膜不太重视,致使土地中残膜率高达42%左右。据专家介绍,农用薄膜在自然条件下难以分解,其残存期可达20年以上。农用薄膜长期滞留地里,将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土壤水肥的运转,制约农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减产。与此同时,塑料薄膜产生的毒素不断在土壤中挥发,引起农作物产生毒性,破坏叶绿素和抑制叶绿素的合成,致使作物生长缓慢或黄化死亡。可见,农用薄膜残留时间越长,残留量越大,对农作物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也越大。
秸秆污染 晋中市秸秆年产量两百多万吨,秸秆随意丢弃量为二十多万吨,秸秆田间焚烧量为近四十万吨。秸秆利用率仅为70%左右,随意遗弃和露天焚烧问题比较突出。
畜禽养殖污染 畜禽粪尿不当排放产生的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畜禽粪污中含有极其复杂的有机污染物COD、总氮、总磷、铜、锌等,这些都是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治理农业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强化生态农业建设的宣传教育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生态农业建设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法律常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科普读物、广告和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及舆论工具,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和普及,促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为生态农业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设立生态农业建设专项资金,并列入本级预算,切实增加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投入方式,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农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引导作用。创造条件,开拓多种融资方式,广辟资金渠道,加大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逐步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扶持为导向、国内外资金为补充的生态农业建设多元化投入体系。
大力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切实提高食品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标准标志体系、认证认可体系,建立健全重大动植物疫病预警机制,加快动物疫病和植物保护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一批绿色龙头企业。
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和预警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认定,制定化肥、农药合理使用的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禁止在蔬菜、水果、粮食、茶叶和中药材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农家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指导农民逐步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科学、经济、合理地施用化肥、农药;采取人工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措施,加大残留地膜回收力度;切实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大力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新技术 改善农村燃料结构和卫生条件,优化农村居住空间,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全面推进农村燃料结构的改变,逐步实现农村能源优质化。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有7亿吨秸秆、两亿多吨畜禽粪便、两亿多吨人粪便,另有柴草、落叶、水生植物、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可腐物等一亿多吨(按干物质计算),总数约在十二亿吨左右,折其半以50%的利用率计算,则可用于沼气生产的原料达6亿吨。每吨固形物原料可产生300立方米沼气,则6亿吨原料可产1800亿立方米沼气,1立方米沼气相当于1千克优质煤或0.7千克汽油或1.5度电能,由此每年生产的沼气能源相当于1.8亿吨优质煤、1.26亿吨汽油或2700亿度电能,这是非常可观的能源量。如果用于民用,以每户居民日用气(包括取暖)1.2立方米计,则可保证近4亿户居民全年的生活用气量。从原料资源上讲,6亿吨原料,如经过沼气转化,其减失量以20%计,则仍剩余5亿吨优质有机肥,并且这种有机肥无副作用,无公害,可保护土壤的持续性生产,节省能源(相对化肥而言)以每亩100千克计,则可保证近50亿亩土地的用肥量。因此,大力发展沼气,既可解决燃料问题,又能增加农田的有机质,还有利于改善农村的卫生环境面貌。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都北路112号 邮编:030600)
12.中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发展前景分析 篇十二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波动还在深化, 各国陆续采取积极的措施自救, 并在美国的主导下, 全球六大央行于10月8日同时宣布降息, 以期通过协同效应更加有效的抵御金融危机, 然而这一切措施的出台未见对市场产生显著作用。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升级, 受银行收紧信贷、抵押贷款利率攀升等不利因素影响, 美国房价一路下跌, 据报道, 美国第二季度住宅价格的跌幅创下至少20年来之最, 房价已从2006年高位下调了约23%。
在美国金融危机冲击下, 中国很难独善其身, 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在此背景下, 宏观调控政策有所转向, 从07年底提出“防经济过热, 防通货膨胀”的“双防”的调控基调, 到了08年4月则开始强调“既要防经济过热, 又要防经济下滑”。7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则定调为“保持经济发展和控制物价上涨”的“一保一控”。众多迹象表明, 经历了过去五年连续两位数的经济高增长后, 中国经济正步入下行周期,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正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1、2007年经济增长见顶, 通胀压力加大
至2007年三季度, GDP增幅回落, 发端于食品价格上涨带动CPI指数出现上扬,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拖累, 2008年, 经济增长放缓, 中国进入了经济周期的回落阶段。
2、城镇新增就业增加,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
08年1-8月份,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48万人, 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0万人, 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4万人。前三季度,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5元, 同比增长14.7%,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71元, 增长19.6%,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1.0%。
3、2008年货币信贷增速回落, 新增存款大幅增加
9月末, 广义货币 (M2) 余额45.3万亿元, 同比增长15.3%, 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 (M1) 15.6万亿元, 增长9.4%, 回落12.6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 (M0) 31725亿元, 增长9.3%, 回落3.7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6477亿元, 比年初增加34803亿元, 同比多增120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54942亿元, 比年初增加65601亿元, 多增18113亿元。前三季度, 货币净投放1350亿元, 同比少投放608亿元。
4、经济波动左右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
首先, 虽然居民收入有所增加, 但CPI的上扬减少了居民的购买力、股市低迷影响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上半年的金融紧缩政策扼紧开发商命门, 最为致命的是购房人普遍形成了对于房地产市场预期的悲观判断, 信心缺失造成市场销量的大幅下挫, 房地产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其次, 广义货币 (M2) 数据自今年6月份以来已连续第四个月出现放缓, 增速也创下2005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值, 意味着未来通货膨胀率将下降到较低水平。狭义货币 (M1) 增速的显著回落显示出经济活动正在收缩。M2、M1“剪刀差”现象继续扩大, 显示出存款继续呈现定期化趋势, 反映出居民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 减少各项消费支出。在这一背景下, 促进和支持消费增长成为保持经济稳定、实现经济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
第三,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受到了美国以及欧洲经济的影响, 出口额出现回落。08年前三季度国内出口额10741亿美元, 增长22.3%, 同比回落4.8个百分点。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 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出现松动, 为了保障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 拉动内需成为必然的选择。
最后,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 08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1631亿元, 同比增长9.9%, 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显示出我国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阶段, 仍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
房地产行业政策作用
1、货币政策:着力保持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由紧转松08年上半年, 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达到了平均每月一次的频度, 同时采用发行定向央票、特别国债等方式。然而, 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 全球流动性出现危机, 国内出口和投资的实际增速下滑, 经济增长出现回落。
在此背景下, 央行放松了货币政策, 8月初央行宣布放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管制并增加了2000亿元的贷款额度、9月、10月分别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10月末央行宣布不再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进行硬性约束、1年期央票的隔周发行, 保证市场流动性充分供应。
此外, 自04年10月开始的加息周期在07年终结, 08年进入了降息通道, 当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外需不振、内需也存在较大下滑风险的情况下, 国内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 这将进一步形成通货紧缩压力, 央行降息空间随之加大。利率的下降有助于降低开发企业的融资成本, 减少购房人的购房成本, 在目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降息对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防止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起到积极作用。
当前,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共同维护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格局已经形成。2008年3月5日,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标准, 特别要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 严格执行项目新开工条件。
从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 08年的调控方向在于“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同时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改善供应结构, 引导形成住房梯级消费。
2、保障性住房政策:中央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今年要采取四项措施, 首先是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加快廉租住房建设, 增加房源供给, 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 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07年10月, 财政部下达了关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规范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 提高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使用效益, 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专款专用。07年9月、12月北京市相继发布了《北京市城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北京市城市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配租管理办法》, 明确廉租房管理办法, 落实申请、审核、租房补贴发放和实物配租管理环节中的具体事项。
07年9月, 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试行) 》, 07年12月, 北京市建委发布了《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申请审核及配售管理办法》的通知, 08年4月, 北京市建委发布了《关于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有关问题的通知》, 明确管理办法, 从严解决了经济适用房在低成本购买价与市场溢价之间的巨大利润空间问题。
08年10月, 财政部强调要“继续加大保障民生投入力度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并指出08年4季度, 要加快廉租住房建设, 加大实物配租力度, 扩大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范围, 推进棚户区 (危旧房) 改造。同时在近日发布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 以规范廉租住房和经济适应住房保障以及其他社会救助工作中的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行为。
3、土地政策:从土地源头控制住房供应结构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要采取的四项措施中的第二项是要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 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 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合理调整城市土地供给结构, 增加中小套型住房用地。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 08年制定的土地政策包括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监管、编制08年土地 (住房) 供应 (建设) 计划等内容。
08年2月, 北京市建委等六部门发布了《北京市2008年住房建设计划》, 文件内容包括:2008年北京市计划新建住房2750万平方米。其中, 新建廉租住房50万平方米, 经济适用住房300万平方米, 限价商品住房450万平方米, 其他政策类住房350万平方米, 商品住房 (不包含限价商品住房) 1600万平方米。启动一定数量的政策性租赁房。2008年新建政策类住房占新建住房总量的40%以上;套型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占新建住房总量的70%以上等内容。
08年6月, 北京市国土局等三部门发布了《北京市2008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2008年计划供应住宅用地1700公顷, 其中:廉租住房及经济适用住房类用地400公顷, 限价商品房用地300公顷, 其他商品房用地1000公顷;商服用地260公顷。增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其他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供应, 保证其供应量不低于住宅用地供应总量的70%。保障建设收购5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 市区政府集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00万平方米和限价商品住房450万平方米及其它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
08年7月, 北京市国土局《北京市2008年度土地储备开发计划》, 自2008年起制定以经营性项目用地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为主的年度土地储备开发计划。
08年9月, 国土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 要求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加大土地执法力度, 防范和遏制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
4、税收政策:通过多种手段增加有效供应
10月出台救市政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要采取的四项措施中的第三项是要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 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抑制不合理需求, 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上半年的税收政策主要目的是抑制楼市过热, 下半年市场严重低迷, 对整体宏观经济形成了影响, 财政部对个人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做出了调整, 以刺激楼市需求。
08年3月, 北京市财政局等三部门发布了《关于耕地占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要求, 对于2008年市政府新批准的用地项目耕地占用税暂按原适用税额提高4倍预征, 即原适用每平方米7元、8元和9元税额的区县分别按每平方米35元、40元和45元的税额预征。
08年4月,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发布了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办法》的通知, 明确规定了土地增值税的清算条件以及申请、受理、审核办法。
08年10月, 财政部强调要“继续加大保障民生投入力度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楼市需求的政策。包括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 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此外, 金融机构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贷款, 其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 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同时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各档次利率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
5、市场监管:加强管理
规范市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要采取的四项措施中的最后一项是要加强市场监管, 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依法查处闲置囤积土地、房源和炒地炒房行为。
07年12月, 建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第165号令) , 明确了商品住宅、售后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使用、管理和监督, 并自08年2月1日起实施。
08年1月, 市建委发布了《关于加快办理住宅项目行政审批手续的通知》 (京建工[2008]16号) , 调整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行政手续的审批时间, 对于扩大住宅开工规模, 增加住宅的市场供给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08年5月, 市建委发布了《北京市房屋租赁代理资金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 (京建交[2008]308号) , 对于房屋租金实行资金监管。08年9月, 市建委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行存量房买卖合同网上签约有关问题的通知》 (京建交[2008]628号) , 二手房交易实行网上签约, 至此, 北京市二手房及租赁业务全面受建委监管。
13.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分析 篇十三
关于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分析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种原材料的需求迅猛增长,促进了矿产资源大规模的`开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力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引发出不少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党、国家和人民重视,公众环境意识空前浓厚,迫切要求生态环境整治,再现优美和谐的大自然景观.作 者:赵艳蓉 作者单位:铁力市国土资源局,铁力,152500期 刊:活力 Journal:HUOLI年,卷(期):2010,“”(8)分类号:X7关键词:废弃矿山 地址环境治理 必然性
14.中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发展前景分析 篇十四
国际快递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联邦快递和美国联合包裹运输公司作为国际快递企业的代表至今活跃在快递舞台上。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多样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要求社会能够提供更加快捷、安全的物品传递服务;同时,不断改善的交通状况及信息管理技术也为这种需求提供了可能,中国快递业由此应运而生。1980年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1993年顺丰速运和申通快递分别在珠三角、长三角成立,1994年初宅急送成立于北京。随后国际快递巨头也纷纷通过合资、委托代理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2005年12月,按照WTO协议内容,国内物流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国际快递企业加快了中国市场的布局。
如今国内快递市场基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一类是外资快递企业,这类企业具有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以及发达的全球网络,占据国际快递业务的80%。第二类是国有快递企业,依靠其背景优势和完善的国内网络在国内快递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第三类是本土民营快递企业,目前主要有:提供高端服务的顺丰速运,提供中端服务的邮政E邮宝、宅急送、全一快递,另外就是提供经济型服务的申通快递、韵达快运、圆通速递、天天快递、汇通快运等。其中提供经济型服务的国内快递民企规模较小、管理比较混乱,但其经营灵活,服务性好、且价格较低,赢得了大量的国内业务。国家邮政局2012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比重达70.3%(1),在这一领域和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快递巨头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区隔。
2 国内快递行业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
2.1 网购的快速发展带给快递业的机遇和挑战
2012年3月1日知名研究咨询机构IDC发布中国电子商务白皮书,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民在线购物交易额达到7 849.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6%,但仅占社会零售品总额的3%左右。IDC预计到2015年,这一比重将提升至7%,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突破13万亿[1]。如此大体量的增长,无疑将带给电子商务相关行业极大的业务发展空间。网购货物具有多样化、小包装的特点,其线下物流主要通过快递服务实现。数据显示:全国快递业三分之一业务量由网购带动[2],网购配送无疑已经成为国内快递业的最大业务来源。但是国内网购的快速发展在带给快递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形成了挑战。
2.1.1 加盟制的产权结构无法提供令电商满意的快递服务
据快递咨询网的调查统计,自1980年7月15日我国第一家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在30多年里快递企业已经发展到15 000家以上,从国家邮政局和各省邮政局取得快递经营许可证的也有8 000多家(2)。其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快递品牌只有25家,他们的自营连锁公司和加盟连锁公司达到11 000家,加盟制企业占到国内快递企业总量的73%[3]。加盟制的组织结构具有利益多元化的特点,这种结构在帮助民营快递企业迅速完成快递网络布局后正在暴露其一系列弊端:管理效率低下、以降低成本为导向,运营不完善导致意外、服务标准无法统一等,最终呈现给客户的就是“低品质的服务”——快件延误、破损、丢失等经常发生。当网购快件迅速增加,快递业务量日显饱和后,这些矛盾愈加突出。2011年6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布公告,取缔56家违规快递企业,其中涉及中通、申通、韵达等多家大型快递企业。
2.1.2 在价格的决定上逐渐丧失话语权
网购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快递的发展速度,快递服务供不应求,按照经济学理论,此时为卖方市场,但是从事网购快递服务的企业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在价格的决定上丧失了话语权,几次涨价都流于形式,快递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国内快递企业基本集中在业务量的近96.5%,但收入占比仅为66.5%国内业务市场(3)。国家邮政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快递业务平均单价为24.6元,比上年末降低1.2元。其中异地快递业务平均单价为18.8元,比上年末降低1.4元(4)。这种有悖于经济学常理的现状在当前快递公司与网购的业务合作中频现。这种悖论出现的根源可能在于国内民营快递企业在网购快递服务供应市场上的过分集中,服务产品差异化缺乏、服务市场严重重合,导致多方只能通过价格战保住市场,利润空间被挤压就是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因此通过并购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规范市场竞争规则对于社会快递总成本的节约和行业利润的增加都是有益的。
2.1.3 电商染指物流,对快递企业构成威胁
近两年来,不断有电子商务企业尝试进入快递行业,如京东商城70%以上的业务可以实现自主配送,当当网也在全国数个地方自建配送中心,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等自建物流的电子商务企业,也已经向国家邮政管理局递交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申请。阿里巴巴也提出“大物流计划”欲整合网购快递业。据业内人士分析:电商自建物流的根本原因则是全国布局的战略选择及对销售渠道的控制意图。由此可见,电商自建物流立意深远,并非权益之计。这种由电商启动、为网购量身订做的物流投资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部分替代现有的外包物流。2010年以来电商大规模自建物流所带来的跨界竞争正给民营快递企业带来威胁。此外,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和优比速(UPS)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已经向国家邮政管理局申请经营国内快递(信件除外)业务,即将名正言顺进入中国开展国内快递业务。由此可见国内快递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2.2 加盟制为主的民营快递企业遭遇融资瓶颈
根据邮政总局统计,截至2010年底,快递独立分拣中心达到2 176个,营业网点达到6.4万处,比上年末增长84%,其中大部分属于非直营的特许加盟网点[3]。为了满足电商日益提高的服务要求,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起来的民营快递企业也在寻求提升,期待资本的进入,但目前看来这条路并不好走,无论是上市还是其他途径的融资都不顺畅。首先分析上市的可能性,目前中国尚没有一家快递企业上市,而拥有直营网络的几家快递企业,天津大田之前被联邦快递收购了,DDS倒闭了,顺丰、宅急送等有实力上市的中国快递企业屈指可数,特许加盟制的民营快递在当前看不到上市融资的希望。其次分析其他途径的融资,随着电子商务在国内大热,快递行业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申通等知名快递企业也多次传出有财团入股或并购的传闻,但是民营快递企业家族式的企业基因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部资本的介入。
2.3 快递评级制度的出台使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2011年8月底,国家邮政局发布《快递企业等级评定管理办法》,中国快递协会于2011年11月1日又公布了《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实施细则》。中国快递协会将邀请相关专家和消费者代表等组建全国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委员会,由该委员会根据各家快递企业的服务水平、人员素质、服务时效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将分为五星、四星、三星和二星4个等级。快递企业等级评定的办法和实施细则出台后,快递企业积极准备以获得一个好的等级评定。因为等级的评定将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等级高的企业将会得到更多的订单与品牌认知度,相反,排名靠后、等级低的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难度将加大。该实施细则出台后,业务规模大、服务水平高的快递企业将得到高的评级;而规模较小的企业若想得到较高的星级,势必要扩展规模并提高服务水平。这也是激发排名靠后、规模较小的快递企业积极参与并购的原因之一。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快递行业正在经历着网购井喷,快递供求不平衡所带来的消化不良;电商进军快递行业、外资快递巨头获准进入国内快递市场又使其腹背受敌;管理部门的评级制度,逐步规范的行业规定,加上融资难使这一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6月国家邮政局审议发布《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成为网购冲击下快递行业变革的突破口。
3 快递行业并购的有利因素分析
3.1 行业特征为并购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快递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快递企业之间的整合可从多方面产生管理协同效应。首先,快递企业并购可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延伸快递网络,由此提高企业业务量并增加业务收入。其次,快递企业整合可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特别是知名的大型快递企业整合小型快递企业之后,可以使大企业的品牌、声誉等无形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最后,快递企业整合可优化快递员、车辆配置,提高企业揽收、投递效率,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快递行业的这种行业特征,决定该行业应具有适度的集中性,以美国为例,其快递市场份额基本被三家民营快递公司所瓜分。相关数据显示,UPS占51%的市场份额、联邦快递(Fed Ex)占31%、美国邮政占13%。因此运用并购手段推动民营快递业整合重组将成为国内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3.2 行业前景为并购提供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商业氛围成为众多民营物流快递企业的发源地。近年来新起的网络购物市场,更为快递业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分析得知(见表1),2008年至2011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均以两位数的比率增长,2011年这一比率更是高至57%;而快递业务总收入在邮政行业总收入中的比重也随之逐年增长,几乎占据半壁江山[4]。未来两年,中国网上零售交易规模有望突破10 000亿元(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以上),这为快递行业带来广阔的业务空间,提供了并购的动力。快递行业在国内正在经历一场由“暗流涌动”到“全速前进”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行业结构的优化重组将成为必由之路,而“并购”的目的正是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数据来源:2008~2011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3.3 政策调整为并购提供机遇
1986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下称《邮政法》)对“快递”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承认”,再到“规范和鼓励”的转变。1986年颁布的《邮政法》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这一规定使快递企业长期背负“黑快递”之名。2007年9月,新《邮政法》出台,《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发布为快递业提供了规范服务行业标准。2008年7月,《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2009年10月1日,《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新修改的《邮政法》同步实施,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快递企业的地位,并提出了快递业的准入门槛。2011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有关快递业的鼓励支持政策。上半年,发改委出台了鼓励快递业发展的政策,把快递业列入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2011年6月份,针对提高快递行业集中度、鼓励兼并重组的《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由国家邮政局发布实施,称将积极争取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促使5年内,培育出一批年收入超百亿、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显示出了国家推进快递业重组的决心。政策层面的支持无疑为在电子商务冲击下处于上升瓶颈期的民营快递企业提供了参与兼并重组的动力,可以想见,通过兼并重组快递产业集中度会明显提高。
4 中国快递行业并购模式思考
国际邮政局新近发布《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国家促进快递业兼并重组的重点有六种,分别是鼓励不同类型快递企业、特许经营型快递企业、快递关联产业、不同所有制快递企业的兼并重组和快递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及鼓励优势快递企业跨国兼并重组。事实上,早在《意见》出台前,我国快递业已经先后发生多起并购案例:2010年3月,阿里巴巴注资星辰急便快递公司在电子商务配送方面展开合作。同年5月,海航集团旗下的海航北方物流(控股)有限公司与天天快递创办者詹氏兄弟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合资的方式重组天天快递。不过最引人关注的还是马云联合郭台铭投资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业内排名第六的汇通快递70%股权[6]。
4.1 基于协同效应理论的横向并购模式
由Weston提出的协同效应理论认为两个公司实施并购后的产出大于并购前两个公司产出之和,对于并购公司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来源于重组后的经营协同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等方面,该假说为快递企业间的横向并购提供了理论基础。
经营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对应于快递企业而言:经营同类业务的快递企业并购后业务规模扩张,实现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节约、利润增长,此外可以减少竞争对手,避免在同一市场上的恶性竞争。由于国内快递行业中的代表企业“四通一达”确实存在主营业务类同、市场重合的问题,这种行业内企业的并购重组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而主业不完全类同的物流企业间的并购则能够起到优势互补或增强主营业务竞争力的作用,获得范围经济带来的产出。比如荷兰TNT对华宇集团的收购,一方面使得华宇集团能够在更大的平台和业务背景下发展,二则增强TNT在中国的公路配送能力。管理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管理资源的“溢出效应”带来的管理能力层次不同的企业合并后整体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加盟制民营为主的国内快递企业管理科学性普遍欠佳,远远达不到国际快递巨头的管理水平,单从这个角度而言,国内快递企业若是能够和国际快递巨头并购重组无疑会提升前者的管理水平。而国内快递市场呈现出的勃勃生机,也正吸引着国际快递企业采用多种方式进入其中,如敦豪(DHL)就曾传出想洽购申通快递。因此若是条件成熟,国内快递企业参与行业内的跨国并购也是不错的选择。
4.2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并购理论的纵向并购模式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对并购后公司潜在效率的追求,包括节约交易费用、效率最优化等。Coasle(1937年)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说明了由于存在市场缺陷,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比起企业内部交易风险更大、费用更高,因此,通过纵向并购将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纳入同一企业组织结构内,能够降低市场交易费用,达到最终降低成本的目的。以前的论述主要着眼于解释有形产品上下游企业间的并购行为,实际上,这一论述同样可以扩展到服务产品领域,作为提供快递服务企业中上下游企业间并购的理论基础。2010年3月阿里巴巴参股星辰急便快递公司在电子商务配送方面展开合作,就是这种并购模式的尝试。快递企业和下游客户企业的并购理论上能够为双方带来潜在效率的提升:对快递企业而言有了稳定的业务来源,减少了市场竞争中的不确定因素,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业务收入;对客户企业而言,快递服务需求能够优先得到保证,避免了高峰期“爆仓”的麻烦。此外快递服务要求能够被重视,快递物品能够“保质保量”送到客户手中,有助于持续的市场增长。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原因阿里巴巴和星辰急便这次合作已经失败,尽管如此,这种上下游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模式并不错。而且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快递和电子商务企业间的重组还可能出现。需要注意的是上下游企业间的并购在加固了两者合作的同时也可能削弱快递企业的竞争意识,因此要想保证这种并购模式的有效性,下游客户企业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在双方重组后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上游快递服务商在并购后也能够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总之,伴随着快递需求在国内的持续增长,我国快递企业也必将进入行业的优化升级阶段,根据其他行业发展进化的经验,快递行业兼并重组将会成为这一阶段的常态。这一过程将受到政策调整、行业内在特征和电子商务企业多重因素的影响,将以行业内横向并购和行业间纵向并购为主。
参考文献
[1]IDC(国际数据公司).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白皮书[J].中国信息界,2012(3):79.
[2]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J].上海信息化,2010(1):88.
[3]徐勇.关于特许加盟民营快递企业重组的思考[EB/OL].(2010-08-19)[2012-10-30].http://www.cea.org.cn/.
[4]国家邮政局.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Z].2008-2011.
[5]刘建新.对我国快递业重组现象的思考[EB/OL].(2010-11-30)[2012-10-30].http://www.cea.org.cn/.
[6]田爱丽.上万快递企业接到并购令电商或加入整合潮[N].南方都市报,2011-06-22(C01).
【中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的发展前景分析】推荐阅读:
中国电信室内分布08-30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10-18
2018-2022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目录)09-03
室内设计专业前景分析12-19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分析06-10
中国政府环境治理09-25
室内装修污染检测的必要性11-13
新装房的室内空气质量怎么检测08-23
中国法律环境分析06-29
中国创业环境分析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