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精选8篇)
1.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一
一、注重工会自身建设,按时按程序完成了工会换届选举工作。动员职工入会率达到了98%以上。
二、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1.学校拿出会费13000余元为全体教职工进行了体质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工健康档案,为健康状况欠佳的同志提供了治疗的方便条件。如:学校出车出人参与了韩建章老师的住院及护理过程。2.春节前用4200元会费慰问了离退休职工、困难职工、重病职工,温暖了大家的心。3.经过学校领导的多方努力,顺利为我校80户教职工建成了高标准的家属住宅楼,现即将交付入住。
三、维护教职工权益,推进教学改革进程。1.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教代会修改通过了藁城市一中结构工资及高考奖金办法、节假日上班补贴办法、优秀教工评选办法等,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2.在教务处、工会、团委的共同协助下成功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六项)技能比赛。
四、依法维护女教职工的特殊利益。1.三.八妇女节即组织庆祝活动又每人赠发60元生活补贴。2.关心其健康状况,3月份组织计划生育普查、6月份组织妇女健康检查、10月份参加全员参与的健康检查,费用全部由学校支付。3.女教工生小孩后学校都带去价值100元以上的营养品进行慰问。
五、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全年组织了四次有95%以上人员参加的娱乐活动,其中为男教工购买了60套篮球运动服3000余元,购买球拍、飞镖、麦克风等器械1400余元,购买各项奖品4700元。
2.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二
2008年6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 精神, 通过培训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 提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水平, 进而带动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 推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颁布《2008年~2012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五年培训规划》, 拟在五年期间, 通过在北京 (首都中培训、讲师团赴西部12省区巡回培训和东中部19省市的各省分省培训三种形式, 完成三万多人的培训体育教师的任务。五年来, 无论国家集中培训与巡回培训还是分省培训, 均获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在基本完成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分配的培训任务的同时, 创新完善了培训内容与形式, 初步构筑了全国体育传统校师资培训的基本框架和模式, 形成了各自的培训经验和特点。
在本次总结大会上,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首都体育学院, 及西部12省区、东中部19省市的部分代表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 展示了他们在过去五年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制订完善课程体系, 配备一流师资队伍, 落实体育师资培训质量与效果
全国体育传统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设在首都体育学院, 由周登嵩教授领衔培训工作团队, 主要承担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国家集中培训任务, 承担组建国家讲师团赴西部省区送教上门巡回培训任务。五年来, 培训中心以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规范的项目团队管理和重效果与实效性的态度, 总计完成12500余人的培训任务, 积累了丰硕的成果。
以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在课程内容设计上, 培训中心的设计思路体现了“三个根据”, 即以中央7号文件精神为根据, 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学校课余训练的实际需求为根据, 以短期集中培训只有6~8天的实际为依据, 统一设计了“统一加特色”的培训模式。其中, 统一模式为国家集中培训中心统一设计的“一半理论课, 一半技术课”;特色培训为各省培训基地自行开设的有地方特色和学员要求的选修课程及交流参观实践。此外, 在培训的教学模式与环节上, 改变过去传统培训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 除了一半时间的运动技术实践课之外, 还设置了专项班研讨交流, 全国学员大班交流发言的多层互动学习模式;增加了去当地体校参观训练课学习的环节。
以一流的师资和管理为保障:培训中心聘请了校内外40余位高水平的专家教授, 他们既为北京的集中培训班学员授课, 其中多数教师又担任讲师团成员赴西部省区完成巡回教学任务。这些教师来自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 大部分有15~30年教学经历, 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已是本校和全国公认的权威和优秀教师。他们大多数人参与过不同地区的体育教师培训教学任务, 具有丰富的经验。
此外, 培训中心采用了项目负责人制的团队管理方式, 组建了专业的管理团队, 全程参与培训与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为了更好地做好管理与组织培训工作, 管理团队对自身提出了严格要求:一是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文件的学习, 做好前期调研工作;二是对课程教学计划进行精心设计、反复论证, 并组织编制教学大纲和教材;三是制定针对任课教师和学院的规范与守则, 严格明确地规定了成绩考核与获取结业证书的资格;四是加强科学管理, 及时与学员沟通并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追踪调查确保培训实效:每期国家集中培训班教学结束后, 培训中心对全部学员发放调查问卷, 每年还对西部部分省区培训班学员进行抽样调查;另外, 还组织调研组对前期培训部分学员进行追踪调查。这些工作的开展, 确保了培训中心能够及时检验培训班的教学效果、参训学员的变化及在回校后对所学知识应用的情况, 为后期的培训提供参考。
五年培训工作积累的成果与获得的效果:全国体育传统校体育教师国家培训中心, 在五年的培训工作中, 开发积累了多项成果, 包括在调查听取学员意见的基础上, 组织近10门任课教师, 在2009年6月完成了以理论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培训教材, 并于2011年对前三年使用的教材重新做了修订, 保证了教材的前沿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组织任课教师开发研制了“校园集体舞蹈”、“体育游戏”、“健美操”3门公共技术课的教学录像光盘, 为广大学员既能提供培训期间的课程学习指导, 在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的实践中可提供专业帮助与参考;针对课程教学大纲, 每年会在教学前进行及时修订与完善;此外, 还制作了学院优秀论文集和培训照片集。
江苏省:以传统项目学校培训为契机, 推进实施“江苏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
为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五年计划》的要求, 结合江苏省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实际, 江苏省体育局、教育厅联合组织实施了“江苏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 (以下简称“培训工程”) 。“培训工程”的基本任务是, 为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各培训1名体育教师, 其中, 省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各培训2名体育教师, 全省共计划培训约1万名体育教师。所有培训经费由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承担, 学员培训合格后颁发由两个部门印制的证书, 并计入学员继续教育学时。
自2008年开始, 培训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了两轮, 第一轮培训共完成了8322名体育教师的培训任务, 其中, 省级以上体育传统校教师344名。第二轮培训于2012年3月份启动, 目前已顺利完成全省4328名小学体育教师、126名体育教研员和283名省级以上体育传统校教师的培训任务, 其他培训工作计划于2013年完成。“培训工程”主要呈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周密的组织实施:为尽量贴近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 保证培训质量, 切实提升体育教师特别是体育传统校教师的执教能力, 每轮培训前, 省体育局和教育厅都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和教育部门资深教研员对教学大纲内容、培训的重点、培训方法手段等进行多次细致的研讨, 编写了统一的培训教学大纲, 并制作了教学光盘供各培训基地参考。各培训基地根据全年的培训任务, 直接与有关市教育、体育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确定培训学员名册, 编制具体的培训工作方案, 并上报省有关部门, 由省教育评估院对培训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调查, 对培训效果进行客观评估。
创新的培训形式:此次培训在讲师团备课形式上大胆改革, 设计了一个“大平台、多模块、小专题”的立体模型。其中, “大平台”是培训内容的资源库, 每位授课讲师按照教学计划选取授课具体的内容;“多模块”是指建立在大平台基础上, 以各专项为模块结构形式出现的一个个小组合;“小专题”是课程模块的具体呈现形式, 即每个专项模块分若干专题进行教学。
优化的师资结构:本次培训组织了涵盖全国培训课程的省级专家讲师团。各培训基地除经审核同意的本单位授课教师外, 必须聘请一定数量的省讲师团专家授课, 以保证整个培训工作的质量。
严格的培训考核:为了保证培训效果, 本次培训对考核提出了高要求, 除日常的考勤要求外, 还对学员进行了理论综合考核和实践组织技能考核, 考核合格方能发放培训证书, 计入教学教育学时。此外, 还制订了优秀学员的评选细则, 对每期培训的优秀学员都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此外, 在总结两轮的培训工作时, 省教育厅和体育局还表示, 短期的集中培训只能从理论层面上为学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而真正的“培训”还要靠教师们自己在岗位上锻炼成长。作为培训机构, 应加强对学员进行跟踪, 使培训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解决, 真正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
体育师资培训甘肃基地兰州城市学院:明确培训指向, 按需组织培训;创新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
为了做好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工作, 甘肃省体育局、教育厅给予了高度重视, 成立了专门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培训工作, 并将培训基地设在兰州城市学院, 由兰州城市学院负责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在过去的五年中, 共培训全省14个市、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主管校长、业余训练骨干共800名。其中,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主管校长56名, 体育教师704名, 市县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和少儿体校校长、教练40名。
在培训实施中, 相关机构认真组织开展调研活动, 掌握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 分析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困惑、疑难与问题, 掌握对有关项目的意见与要求;及时制订了符合甘肃省实际的体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结合甘肃省实际、制订了培训教学计划及任课教师、学员管理办法, 印制了《甘肃省体育师资培训班培训指南》和《培训日志》。此外, 为了做到按需施教, 培训之前还设计了培训需求调查表, 调查了解了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基层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 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
一个好的培训方案, 是培训活动有效开展和顺利实施的行动指南, 也是保证培训达到预期效果的有力保障。兰州城市学院针对调研结果, 最终确立了“三、三、四”培训实施方案。即三个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反思相结合、把握规律与促进发展相结合;三个模块:理论与技能、实践与考察、对话与交流;四种方式: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与成果分享、观摩与研讨、问题研讨与网络服务 (学校为每个学员提供了一个专用博客, 鼓励学员积极参与网络学习和交流活动, 以博文的形式发表培训感言、培训总结、实践经验交流、分享课程资源和提交建议) 。
此外,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 更好地做好培训工作, 除了由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选派并组织的西部讲师团之外, 兰州城市学院还精心遴选了甘肃省在体育训练和学校体育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省内体育教育和训练方面有一定影响力本省教学一线的教授、优秀教练和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讲师团的部分成员。
安徽省:以“四个一”为工作思路, 扎实开展体育师资培训工作
2008年以来, 安徽省共有690名体育教师先后参加并完成了国家级和省级体育师资培训, 覆盖全省12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36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4所省特色学校的体育教师, 有效提高了基层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执教水平。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五年计划》出台后, 安徽省体育局、省教育厅高度重视体育师资培训工作, 确立了“成立一个领导小组, 制定一份培训计划, 划拨一笔专项经费, 确立一个培训基地”的工作思路。即, 2009年, 省体育局、教育厅共同成立了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并共同制订了《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体育教师培训五年计划》, 计划从2008~2012年每年选派20名左右的体育教师参加国家集中培训, 并从2009年开始由省体育局和教育厅联合举办省级体育教师培训班;该计划还对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培训组织与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并给予参加培训人员计入继续教育学时 (学分) 的政策, 有效调动了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此外, 从2009年起, 省体育局将体育教师培训列入年度经费预算, 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拿出30万元左右的专项经费用于举办体育教师培训班;并与省教育厅共同确定了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训基地, 负责全省集中培训日常工作。
体育师资培训四川省基地成都体育学院:立足实际, 突破难点, 关注未来发展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五年规划》和2012年3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集中培训准备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 成都体育学院在承办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西部项目暨四川省四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的基础上, 调研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教育发展现实和需求, 结合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的特点和要求, 立足体育教师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需求, 为保证高质量完成好国家体育总局下达的“2012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国家集中培训850人”培训任务, 特制订了2012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国家集中培训实施方案, 并按此方案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三期国家集中培训。
在实施过程中, 组建教学团队时充分考虑了传统校体育教师们的现状和需求, 尽量做到选派熟悉传统校教学情况、有一定培训经验、认真负责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进行讲授。教学中, 又根据所开设的课程将授课教师分为若干小组, 推选小组长, 并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该小组授课教师集体备课, 集中学习培训大纲、研制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等, 并在每一期的课后进行总结, 及时改进完善和提高。期间, 面对“培训人数较多, 技术课授课时要考虑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分小班教学, 无形中给课程安排和教师选派增加了难度”的问题, 采取了分大班轮换授课结合小班教学的形式, 从而既解决了暑期请教师难的问题, 又妥善解决了场地、器材和人数的协调问题, 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体育师资培训重庆市基地西南大学:以100%为目标, 创新模式推进培训工作
自2008年为期五年的“西部地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启动以来, 重庆市体育局和西南大学培训基地积极与西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北京中心配合、协作, 全面实施培训计划, 提高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业余水平, 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南大学作为培训基地, 主要负责了“专项术课实践模块”的教学, 在培训中, 探索出了“突出两个中心、坚持三个开放、做到六个结合”的培训模式。其中, “两个中心”, 即以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和体育训练技能为中心;“三个开放”, 即开放的课程内容、开放教师资源、开放的教学主体;“六个结合”, 即集中研修与小班教学相结合、专题学习与案例研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交流研讨与反思评价相结合、观摩与经验分享相结合、理论诠释与课例教学相结合。具体做法是:一是国家讲师团专题讲座;二是课例分析;三是参与式培训;四是反思交流。
3.中国大陆学校效能研究十五年 篇三
[摘要]系统梳理中国大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学校效能研究成果,具体描述了该问题研究的起因、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学校效能;成果;反思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5—0032-03
一、研究的起因
学校效能问题在近年来受到中国学者关注的原因有三:第一,来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需求。第二,来自中国课程改革的影响。学校效能研究可为新课改作出三方面的贡献:(1)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提供衡量标准。(2)增进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内部管理过程及其结果的理解,进而提高其从微观上管理教育的科学性。(3)学校效能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导,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信息证据。第三,来自西方学校效能研究的影响。
在中国大陆,最早以“学校效能”命名的期刊论文是1994年孙绵涛教授发表的《学校效能初探》。最早以“有效学校”命名的期刊论文是1994年程晋宽发表的《美国有效学校的理论与实践》。15年来,该领域已成为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成果日益增多,我们有必要对其作—下梳理。
二、内容举要
(一)学校效能概念研究
大陆学者对学校效能定义时,主要采用四种模式:
第一,作用论模式。该模式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所产生的作用。它包括两种:1.单一作用论模式。它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典型表述有:学校效能是学校发挥其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2.综合作用论模式。它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对学生、学校组织和社会所产生的综合作用。典型表述有:学校效能就是指学校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目标,并能不断地满足系统内其他各方面的要求,进而使学校及其成员和社会得到相应发展的特性和有效作用。它包括四方面内涵:实现教育目标,实现系统目标,质与量的发展,资源的利用。该模式有利于学校效能的考察和测量,但却易于忽视学校发挥作用的本体条件——学校自身的根本属性,从而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能力论模式。该模式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自身的一种能力。典型表述有:效能是取得实际效果的能力,也就是实现目标的能力。学校效能就是教育主体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开展教育活动、不断取得高水平绩效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教育主体有效实现教育目标的能力。其内涵有:(1)学校效能是教育主体自身的教育能力,而不是外在的表现。(2)学校效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能力,与实现教育目标无关的能力不是学校效能。(3)教育主体可以是学校等组织,也可以是教师个人,还可以是一项教育活动。这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功能论,其优点在于看到了教育功能和教育作用的区别,其不足在于没能看到教育功能和教育作用的联系。
第三,“能力”+“作用”模式。该模式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发挥作用的能力和结果。典型表述是: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能力及其实际结果。学校的素质所构成的内在的潜在能力以及这种潜力发挥作用所实现的结果构成了学校效能的两个有机方面。这种模式概括了作用论模式和能力论模式,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第四,满意度模式。该模式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满足利益相关者需要的程度。典型表述有:学校效能是学校尽可能地达成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教师甚至学生本人为之设定的教育目标的程度和能力。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不足在于学校易于被过多的要求所左右而难以确定自己的办学方向,并且还易于忽视学校自身的建设。
综上所述,学校效能就是学校功能的达成度。其内涵有三:(1)从本体上说,它是指学校功能的生成系统,即指学校自身所固有的对学生、社会等对象发生作用的能力或根本属性,这是由学校的内部结构所决定的。(2)从现象上说,它是指学校功能的表现系统,即是指学校对学生、社会等对象所产生作用的大小。(3)从逻辑关系上说,它是指学校功能的生成系统对学校功能的表现系统的影响路径系统,即是指学校内部诸要素对学生、社会等对象发生作用的内部机制。
(二)学校效能的测量与评价研究
大陆学者对学校效能评价的研究,主要采用三种模式:
第一,经济学的目标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学生的学习目标作为学校效能的唯一指标,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投入”对“产出”的影响。“投入”主要包括:学校的资源变量、学校运作的过程变量和学生的背景特征。“产出”主要指学习结果(目标)。其典型表述有:(1)学校效能评价就是在投入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对学校促进学生发展的程度进行测量,并对其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其评价指标主要有三类:一是背景指标,主要包括学校背景和学生背景;二是过程指标,主要包括管理、教学、质量三因素;三是结果指标,主要涉及学生的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领域。(2)卡坦斯学校效能评价的修正模式,即二阶段三维三层的评价模型:①把一段变为两段:在一种学校效能(在学生家庭资本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学校因素提高其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再增加另一种学校效能(学校因素在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学生家庭资本的作用)。②把一维变成三维:把原来的家庭基础变量(社会经济地位)分解成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三种变量。③把二层变成三层:在学生、学校两层变量的基础上增加一层(班级层次)变量。
第二,组织学的系统组织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学校系统的发展作为学校效能的评价指标,从组织学角度考虑学校系统的发展。该模式有两个子模式:一是组织学的系统能力论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对学校能力本身进行评价。其典型表述有:学校效能评价包括八个维度:(1)正确的教育方向,是学校效能的第一要素。(2)教育质量,是学校效能的重要基础。(3)教育效率,是学校效能的关键。(4)教育内容,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5)教育方法与过程,对学校效能有重要影响。(6)教育增值,是学校效能的重要体现。(7)教育主体的发展,是提高学校效能的根本。(8)教育主体的基本条件,是形成学校效能的基础与前提。二是组织学的作用论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对学校的作用进行评价,其典型表述有:学校效能评价就是评价学校对三类对象的促进作用,它们是:(1)学校人员的发展,包括学生素质、教师素质和管理者素质的发展。(2)学校工作的发展,包括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发展。(3)学校事业的发展,包括
学校本身、社区事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三,社会学的公平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它认为评价学校效能的标准是关于教育公平的标准,即学校对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以缩小弱势学生群体与优势学生群体的差距,缩小家庭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进而达到教育公平。其典型表述有:学校效能研究和评价起源于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有效能学校的建立进而使每位受教育者享受最好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其发展和技术进步也是建立在对教育公平追求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在我国社会全面倡导教育公平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这方面的研究是在反思西方学校效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特点如下:(1)学校效能的测量与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完整,而不是仅仅限于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2)测量与评价的方法比较完善,已开始注意使用增值评价的方法,并试图使用量的方法。(3)试图寻找学校效能高低的主要特征。
(三)学校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学校效能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两大类:校内因素和校外因素。大陆学者对学校效能的影响因素的具体研究状况如下:
第一,学校效能的校内影响因素,它主要包括领导与管理因素、课程因素、教师因素、教学环境因素、学生因素、学校背景因素等。(1)对于领导与管理类因素,大陆学者对学校领导与管理者的素质关注较多,对学校领导与管理者的行为关注较少;对影响学校领导与管理效能的因素自身关注较多,对“学校领导与管理是如何影响学生发展的”关注较少。(2)对于教师因素,大陆学者对教师的素质关注较多,对教师的行为关注较少;对影响教师效能的因素关注较多,对“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发展的”关注较少。(3)对于课程因素,大陆学者的研究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本身有所关注,但对“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学生发展的”则缺乏关注。(4)对于教学环境因素,大陆学者对学校文化环境有所关注,而对学校物质环境和制度环境则缺乏关注。(5)对于学生类因素,大陆学者对生源质量有所关注,而对“学生原有素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感受(包括效能感、期望等)和学习方式等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则缺乏关注。(6)对于学校背景因素,大陆学者对学校规模、宗教信仰、学校历史、学校性质(公私立)有所关注。
第二,学校效能的校外影响因素,它主要包括家长因素、行政领导因素、学者因素、兄弟学校因素、社会背景因素等。(1)对于家长因素,有大陆学者对“学生家长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有所关注,但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缺乏实证支持。(2)对于社会背景因素,大陆学者只是对“社会环境对学校效能的影响”进行了少量的理论分析,而对“社区类型、国别等社会因素对学校效能的影响”则缺乏关注。(3)对于“行政者领导、学者、兄弟学校对学校效能的影响”问题,大陆学者既没有理论分析,也没有实证研究。
总之,大陆学者对学校效能的校内影响因素关注较多,对校外影响因素关注则较少;对学校效能的影响因素本身关注过多,对学校效能的影响因素与学校效能之间的因果效应和因果机制关注太少,而后者恰恰是学校效能研究的核心问题。
三、研究的反思
4.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四
2011-2015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
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 2011—2015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师法》为依据,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为主线,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创造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环境,建设一支数量适当、学科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任务
根据学校五年内在校生达 5000人规模的办学规划,结合目前学校师资队伍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建设趋势及规模办学的设想,学校五年内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学校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素质优良。教师应教书育人,品德高尚,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学历达标。本科学历达标99%以上;具有研究生结业水平的教师达到20%左右,“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
3、学科配套。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达到30-60人,各学科高、中级职称合理,高级职称教师达到20%以上,学科年龄符合老、中、青的特点。
4、推进“名师工程”。要继续推进“名师工程”,开展“老带新、一帮
一、结对子”的活动,坚持校内培训提高,鼓励教师“成名”、“成家”。拟命名1―2名“教育家”或“学者型”教师。
5、实行聘任制。要引进激励机制,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制度;要倡导能者多劳,按劳取酬,实行“课时奖和效益奖”的分配制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要根据工作业绩,采取“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的办法,促使教师有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三、具体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师资强,教风正,学校兴旺发达;师资弱,教风差,学校衰败灭亡。因此,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教艺精湛”的师资队伍。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严谨、探索、勤教、爱生”的教风。通过政治理论、党的方针和素质教育理念、法律法规等教育,教师要努力做到“三高”:一是德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二是学高。要善于精通教育理论,教育艺术精湛,善于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善于引导学生变“死学”为“活学”,善于疏导学生变“难学”为“易学”,善于指导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学识水平,尽快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学者型教师”。三是技高。要达到教学技能等级要求,既遵循教学原则,又能够大胆创新,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提高学历水平。学校鼓励教师提高学历,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达到本科学历要求。教师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可以函授,可以自考,也可以离职进修。新分配或调入的教师学历应该为本科学历。每年确定5—10名年轻教师报考研究生进修班,力争在三年内师资队伍中研究生的比例达到 10% 左右,五年内达到 20% 左右,具有研究生班结业水平的教师达到10—20人。
3、提高“双师型”教师和中高级职称比例。学校将争取政策,想尽办法,采取国家、省、市级培训,以及转岗培训,提高学校的“双师型”比例;高级教师达到40-60人,中级教师达到80—120人。
4、提高名师声望。各教研组要坚持每学期开展4次教学研究活动,开展“老带新、一帮
一、结对子”等活动。老教师要上好“示范课”,中年教师要上好“研究课”,青年教师要上好“观摩课”,刚到校的教师应“跟师学艺”,听课后才能上课。学校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坚持校内培训提高,鼓励教师“成名成家”。通过一系列活动,让一大批骨干教师、名教师茁壮成长。学校还将派教学水平高的知名教师到薄弱学校讲课,既为资中教育做贡献,又提高资中二中教师的声望。
5、提高竞争实力。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管理体系,推进“名师工程”,开展“竞争上岗”、“教书育人”、“优秀班主任”、“按业绩晋升职称”、“最佳教学质量奖”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新分配或调入的教师,学校要进行全面的考核,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德才选拔教师。学生意见很大的而不能胜任教学的教师,学校要进行调整,安排做其它的工作。学校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制度;倡导能者多劳,按劳取酬,实行“课时金和效益奖”的分配制度,努力提高效益奖金,让每位教师增加收益;采取“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的办法,促使教师有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5.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五
(2016--2020)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扎实推进萝北县教师研培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我县教育发展,根据《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萝北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
一、研制背景
萝北县教师进修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学院的具体指导下,逐年发展壮大,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整体结构合理。近年来,学校注重加强学校各项建设,提出内强素质,外树现象,提高服务质量的办学理念,做到脚踏实地,即重过程,又重实效,积极为基层服务,全面提高了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造就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符合时代要求的教研员队伍。在研培工作中坚持 “面向全员,分类指导,重心下移,突出重点,按需培训”的原则;在继承传统研训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说、讲、评、辩”研训模式。开展了名优教师评选、“促教师成长,与名优教师结对”、和聘请名师、专家来萝讲学培训等活动。进一步强化教研员联系学校工作,加强教研员对学校校本研修的指导,打造研培共同体,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了我县的教科研工作,对今后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培训活动基本做到了一线教师的全员轮训,并充分发挥好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从而推动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十三五”期间是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研制工作既要放眼未来、立足实际,又要充分考虑本校历史传统、发展现状和水平,尊重教育规律和学校发展规律,从而制定出“十三五”期间既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圆满收官,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全面进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服务发展的历史新阶段。黑龙江省教育厅根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了《黑 1
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从基础教育全面发展的宏观视角出发,明确提出了加强县级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建设的意见。黑龙江省教育厅制定了《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文件结合我省实际,明确提出了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各项具体要求及相关措施,阐明了“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必要性”;明确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性质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这些都为我们今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与发展提供了政策性保障。
“十三五”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阶段,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创新育人模式,现代化宏伟目标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师德为先,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全员参与、人人享受、普及为主、竞技为辅’。赋予教师进修学校新的职能:‘探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教学形态,推动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深化探究性教学;创建学习共同体,开展研究性学习,支持在线学习,推动深度学习;推动体教结合、艺教结合’。这些为我们教师进修学校“十三五”期间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和今后的发展进一步提供了政策性引领和支持。
面对机遇和挑战,面对我们应完成的任务,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我们必须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为前提;以打造学校团队文化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提升研训服务质量为关键;以打造学科品牌为突破口;以满足基层学校需求,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和趋势,真正发挥进修学校引领、指导、服务的功能。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统领,坚持“打造骨干、夯实校本、优化课堂、提升科研、全员参与、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全面深化教师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形成教师培 2
训的长效机制,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和模式,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2、基本原则
放眼未来、立足实际,尊重规律。确保萝北县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有前瞻性和可行性;
统筹规划,重心下移;坚持功能定位,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解放思想、明晰思路、强化管理。认真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工作职责,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先导与引领作用,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按照标准、明确定位、注重专业。优化培训内容,整合研培资源; 强化师资,突出质量、深化内涵。创新教师培训内容、模式和手段。
三、总体目标:
紧密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提升两大中心工作,不断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强化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培育厚德博学、精研善导的卓越群体,提高学校建设品位,拓宽办学思路,培育厚德博学、精研善导的卓越群体,搭建多元开放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构筑功能完备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将进修学校建成基础设施完善、队伍精干、充满活力、服务高效,核心作用更加突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综合性机构。力争到 2020年实现标准化;到2022年进入黑龙江省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行列。
四、主要工作内容和措施
新蓝图呼唤新作为,新征程赋予新使命。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起步之年,更是我们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创新发展、奋发有为的一年。肩负使命、敢于担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抓住教学研究与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导向和全县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等重点工作,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1、加强培训机构建设,构建教师培训保障体系
健全的领导机制是教师培训的组织保障;科学的运行机制是教师培训的制度 3
保障;健全的督导机制是教师培训的动力保障;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是教师培训的资金保障。县教师进修学校是我县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主要基地,是开展教师教育工作的培训、服务、管理中心,主要负责统筹培训业务、组织培训资源、辐射引领等任务。为此,“十三五”期间,第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班子中形成团结、协调的整体,形成务实、高效、创新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领导班子集体的整体效应是教师教育的基本保障。
第二要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培训者队伍。通过联系学校等系列活动,保证教师培训保障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要重视研培工作保障机制建设,完善萝北县教师教育“适应发展需要、服务基础教育、面向全体教师”的宏观体系,在政策和制度上保障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要搭建研培训平台,以教师进修学校为阵地,搭建教师培训平台;以教师所在校为主体,搭建教师校本培训平台;以专题研究为重点,搭建教师协作研修平台;以教育网络为依托,搭建教师远程培训平台。
第五是要关注需求、盘活资源,在培训之前进行需求调研,确保培训的针对性;根据需求,积极吸纳资深教授、知名专家、著名学者、一线拔尖教师等优秀人才参与培训工作,确保培训的最佳效益。
2、以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构建一体化的教科研工作体系
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无法保证工作的方向性和持久性。因此,“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构建一体化的教科研工作体系,营造群体性的教科研工作氛围。第一要构建教科研工作格局。建立以教研员为引领,以名优教师为中坚,以组、校、县级交互活动为主体,构建全县教科研一体化、学科一体化的纵向联动,横向互动,条块结合,立体交往的教科研工作体系。第二要确定教科研工作方向。教研员在坚持教科研工作“放眼未来——前瞻性、聚焦改革——导向性、立足问题——针对性,实际应用——指导性”原则的基础上,对校、组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调研、诊断、归纳、汇集,确定教科研工作方向。第三构建教科研联片组,将 4
全县中(小)学按学科组划分,形成教科研协作组,每个组确定一个教科研基地校,教科研基地校引领本组的教科研工作。第四要组建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精选全县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专长的中小学名优教师,分别与教研员组成县级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引领全县的教科研工作;教科研骨干教师又分别与本校的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组成校级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引领本校的教科研工作。力争在“十三五”期间逐步实现全县校校有课题,学校科科有课题,骨干教师人人主持课题,一线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教科研工作局面,促进教师教育均衡发展。
3、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一、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以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组织开展教师培训与研修要以本学科为主的基础上,适当兼顾相关学科基本内容,做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范管理和分类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育人能力。
第二、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整合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学者等力量,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推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第三、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开展校长专项培训与研修,提高校长统筹学校各项育人活动的能力。
第四、改革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形式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中的作用。
第五、围绕育人目标,形成育人合力。统筹教育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的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明确各支力量在教书育人、服务保障、教学指 5
导、研究引领等方面的作用,营造协调一致的教师教育环境。
4、继续开展教研员联系学校工作,促进全县教育工作健康、均衡发展 为进一步转变教研方式,实现萝北县研培工作重心下移,增强研培工作实效,发挥教研员在指导教学、专业引领和培育学校特色品牌等方面的作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开展教研员联系学校工作,践行研培工作服务基层学校的宗旨。通过开展此项工作,使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指导者”的身份,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参与并指导被联系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高效课堂打造、常规教学管理、校本教学研究、特色品牌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等工作,促进教师和教研员的共同成长,促进全县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均衡发展。
第一、指导校本教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培植学校的品牌教研项目,指导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第二、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帮助学校规范好备课、上课、作业、质量达标检测等教学环节操作细节,逐步建立起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工作新常规。在联系学校过程中,督促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帮助学校推进教学改革,优化学科课程实施。
第三、开展学科教学创新性实验,打磨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培植和打造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深入挖掘具有推广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并通过学科研讨会、专题培训会、现场观摩会等方式在全县推广。
第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督促学校制定本校教师专业发展近中远期实施方案。对所联系学校的学科教师要分类推进、跟踪培养,定期举行专题讲座,争取在联系点工作期间培养出更多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骨干教师。
5、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扩大名师队伍
抓好现有五个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工作,建立以工作室为母机,以学科为纽带,集教学、教研、培训于一体的的教师合作共同体,搭建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工作室成员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把工作室的名师真正打造成为在区域有带动 6
力、在萝北县有影响力、在省内有知名度的名师,使工作室真正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凝聚的核心、辐射的窗口、师生的益友”。
第一、要建好章立好制,每位成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勇于创新的担当意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形成一个团结、向上、共同提高的团队。
第二、名师工作室要抓好学科研究。各工作室主持人带领自己的团队,根据各自学科特点,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共同进行课题研究。每个工作室在三年内至少完成一项科研课题,形成一批科研成果。
第三、搞好活动展示,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和管理经验。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要积极开展专题研究,举办主题展示活动。以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讲座、公开教学、送教、现场指导等形式在县市范围内介绍、推广。
第四、要开发、整合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工作室要结合新课程实施,根据本学科特点和本工作室目标系统地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工作室要建立自己的特色网站或专题网页,使之成为工作动态发布、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整合的中心,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第五、工作室成员完成自己工作目标同时,根据各自团队的发展目标,要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尽快成为县、市、省乃至国家级的“名师”。
第六、要调整和扩大名师工作室,通过实施重点培养、滚动发展,培养、打造一批“业务精湛、学科领先、科研突出、管理科学、成果显著”的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和班主任,从而扩大名师队伍。进而形成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效应,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6、加强校本研修的指导和管理,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对各校校本研修的指导、评估、管理工作,使校本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激励机制,搭建校际间校本培训的交流平台,为各校开展校本培训提供服务。
第一、整体规划全县校本培训工作,各学校要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师培训的整体规划,每位教师五年内参加校本研修不得少于120学时。
第二、审定学校校本培训方案。要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研修,杜绝盲目的研修。不能为研修而提出问题,问题的产生要从实践中来,形成的结果要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只有这样,校本研修才能真正深受老师们喜爱。
第三、认真落实《萝北县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细则》的有关要求,指导检查评估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并做好校本培训建档和认定学时工作。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强化我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指导和管理,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效果,建立校本研修实验示范基地,为大面积推进校本研修积累经验、树立典型。
第四、培育一支校本研修指导教师队伍。开展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指导教师专项研修,开展送教下乡、优质课展示、外聘专家理论指导等形式为基层校本研修示范引路、全面提升校本研修水平。
第五、在各类培训中增设校本研修指导课程,充分调动县内外教师教育的优势资源,开展校本研修专项课题研究,加强校本研修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创新校本研修模式,建立一批具有我县地方特色的校本研修优质课程资源。采取学分制,五年为一周期。
7、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提升培训管理效率
为进一步激发教师参训动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依据[2013]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整体思路,“十三五”期间,要重新修订《萝北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办法》,完善培训学分审核认定制度,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
第一、重视培训课程开发,科学制订培训课程建设计划,分层制订教师培训规划,着力提升教研员课程研发能力,通过诊断,明确培训需求,开发系列化、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周期性的培训课程。
第二、制订本地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实施细则,健全培训学分管理组织机构,科学规范地开展教师培训学分申报与管理,规范教师培训学分审核认定程序,做好培训学分审核工作,确保认定结果客观有效。
第三、建立教师培训电子档案,实现培训学分申报、审核、认定、查询一站式服务,记录教师所学课程、学习成效和学时学分等关键信息,真实有效反馈教师培训学习成效。及时将学员参训情况及学习成效反馈至所在中小学校,便于学分认定管理;为切实推进培训学分应用提供依据;
第四、中小学校要制订校本研修规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校本研修项目、开发校本研修课程,按相关要求申报校本研修项目,并定期申报教师培训学分,教师进修学校按进行审核,对教师培训学分进行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并将结果反馈教育局和教师所在中小学校。
第五、强化教师培训学分应用,将教师培训学分与教师管理、学校研培工作考评相结合,推动学校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将教师继续教育学分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将校本研修和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8、科研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查研究为切入点,以创新科研指导管理形式为载体, 以总结提升课题研究质量为重点,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科研塑师”的发展战略,加强规划立项课题管理和指导工作,深化科研模式改革,多渠道、多领域、多视角完成各级课题申报、运作和总结提炼。建立有序、灵活、高效的科研管理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中的引领作用,为推动全县教育科研均衡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前沿引领。为“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以教师进修学校及学科教研员课题为牵头,进行课题牵动,重在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小问题、身边的问题、自己的问题为选题对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课题管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
第二、进一步加强科研方法指导。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教师“走出去”,进行调研、学习、学术交流等活动,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外请专家和本土专家专题培训不定期的对教师进行科研知识、科研方法、研究过程的规范性操作以及档案资料的积累与整理等方面的指导,让教师能明确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和课 9
题的选择、申报、论证等常识、掌握课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三、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了解掌握课题实验学校在结题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提供解决对策。做好调研分析工作,发现问题,提炼课题,分解课题,逐级梳理汇总,及时把握学科动态,与教师同商讨、共研究,确立正确的研究方向。针对各校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及时组织、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工作,并对全县各学校确立的省、市、校不同层次课题给予必要的指导与管理,并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推广。
第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运用本县研培刊物《萝北教育》及时把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科研成果、经验与规律反馈到各学校,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让每位教师真切地触摸到教学科研的生成与研究的过程,让每位教师真切地感受到教学科研服务于教学的真正内涵。
9、扎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以“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契机,继续深化“国培”影响,巩固“国培”成果,明确培训任务和培训的各种形式,完善培训机制,让每位教师人人主动参训。按照继续教育培训学分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层层落实培训工作,强化培训实效,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争取到2020年将我县教师全员培训一遍,五年内每个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习和校本研修,累计不得少于360学时。
(一)全员培训:
这是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中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任务,目的是让广大教师勇于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不断掌握学科技能,精通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教学研究、创新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培训不少于160学时。培训任务统筹安排,具体到人,安排到年,确保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
(1)着重抓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新课程理念、现代教育思想的全员培训,每一轮次的全员岗位培训完成率必需达到100%。
第一、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及相应的教材教法培训工作,做好新教材使用中的答疑、解惑和调研、指导工作。
第二、建立教师培训信息资源库,充分开发拥有的文本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为基层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和日常教学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
第三、按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每年对基层学校教师实施必要的教科研专题培训和教科研骨干培训,第四、组织教研员深入基层,深入课堂,参与和指导基层学校的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得失,真正做到按实培训、按需培训、学用结合、注重实效。
第五、统一规划培训课程,培训形式上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让受训教师真正感到学有所得,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信息技术作为一支新兴的教学资源支撑正在逐渐向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渗透,这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师评价方式产生了一个极大的冲击力。在教师的队伍中展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通过集中和网络培训两种培训模式,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使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够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等技术资源,促进教育步入信息化和现代化。
第一、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在全县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确保我县中小学专任教师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专项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校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二、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提高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教育技术成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第三、创新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模式,以信息技术培训为基础,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体”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基本理念,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第四、突出学用结合,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引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进行白板技术基础知识应用和Smart软件制作培训。使广大教师掌握运用白板技术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并自觉的把白板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此项培训是“十三五”期间教师岗位全员培训的又一门必修课程,(二)“国培计划”
未来五年,我们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部署,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项 目,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十三五”期间“国培计划”各级国培学习任务,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萝北县做为“国培计划(2016)”项目县,“十三五”先期将以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依托,打造本土培训师团队,支持网络研修培训,并重点承担送教下乡培训。努力完成“国培(2016)”项目县送教下乡等各项工作任务。
第一、明确“国培计划”目标要求。提高我县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基础能力,聚集真实课堂的实践性环节,发展我县教师的开放性、多元化思维,有效提升其驾驭课堂的教学实施能力。使全县教师能够结合工作实际,将所学课堂教学技能或方法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逐渐内化为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
第二、坚持送教下乡与校本研修指导并重。以聚集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实践策略,提升萝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主题,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教学设计、资源开发与应用、课堂评价、教学策略等为主要内容,以专题讲座、诊断示范、研课磨课、展示提升为主要形式,聚焦课堂开展主题培训。充分发挥我县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缩小校际教学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以“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为契机,探索校本研修的方式方法,掌握集体备课、课例研究、微研究等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引领各学校、教师形成校本研修氛围,提升参培教师校本研修的能力。通过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阶段,搭建名优教师、教研员、学科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解答教学疑惑,分享教师成长经验,形成其主动规划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提高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能力。
(三)师德培训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师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全过程,培训不少于30学时(县级集中培训10学分,校本研修20学时)。认真开展师德建设,通过师德教育活动,更新我校教师师德观念,规范教师执教行为,完善师德管理制度,巩固师德教育成果,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作风正派、业务精良、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第一、以集中培训、校本培训为主,教师自学、反思为辅,采用上课、听报告、观看录像,开展专题讲座、问题研讨、案例剖析、社会实践、写反思体会等形式进行师德教育。
第二、深入开展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的专题培训活动。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精神,并结合实际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挖掘典型事迹,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为学生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第三、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加深对党的认识,更加坚定在党的领导下潜心教学、教书育人,提高学生勤勉自励、奋发有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四、以《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全县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全体教师依法执教的法律意识,促进广大教师懂法、守法、用法,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进程。
(四)骨干教师培训
培养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治学严谨、科研水平强、业务能力强的研究型、13
学者型教师,是进修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关键。“十三五”期间要全面开展和推动名优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大对名优骨干教师培训的步伐和力度,使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基本形成名优教师梯队。
第一、分步实施,多策并举,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骨干教师培训,普遍提高他们的师德和专业素质。培训学时不少于60学时(县级集中培训10学分,校本研修50学时)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思在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知名度。成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科研专长,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教科研水平等各方面均上新台阶的名优教师,能在本县乃至省、市以上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并逐步从“教书匠”向“教育专家”过渡。
第二、增加培训投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异地理论培训、考察与当地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全力支持骨干教师参加的各种形式的外出参观学习、进修培训。通过参观学习取长补短,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益,同时通过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不断创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习归来,一是要递交书面汇报材料,二是要进行学科内或全县的经验交流。“请进来”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邀请专家讲座,并争取引进各种教师培训项目。向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争取引进各种培训项目,借助培训项目中的先进理念和培训方式,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并弥补我县教师培训金费紧缺及培训方式单一的不足。
第三、为骨干教师“搭台子”。给骨干教师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名优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开展名优教师“我最满意的一堂课”录制活动,通过活动推出示范课、精品课。
第四、给骨干教师“压担子”,要求骨干教师承担或参与一个课题专项研究,每学期写出该课题的总结论文或阶段性报告。
第五、以考核促培训。规范骨干教师的培养管理,建立相匹配的选拔、培养、管理考核机制,以考核促培训,做好2016-2018届骨干教师中期考核工作和2019-2021届骨干教师评选工作。根据萝北县名优教师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采 14
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萝北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班主任专项培训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要求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班主任的培训任务。“十三五”期间,要有组织地开展岗前和岗位培训,定期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组织班主任进行参观考察,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工作及研究能力。
第一、实行班主任全员培训,分层培训的方法,采用学习反思、实践训练、导师引领、专题研讨培训模式。帮助班主任了解班主任常规工作及基本要求,探究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自觉性。
第二、组织学习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和方法,培养班主任班集体的建设、组织能力,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能力,班队活动的设计、组织能力,主题班会的创意、设计组织能力,后进生的教育帮扶转化能力,学生个案的观察教育分析能力,课题开发与研究能力,偶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与家长联系的方法和技巧等。
第三、培养班主任沟通协调能力和探索研究能力,培养班主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的能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研性。帮助班主任学会协调各方面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
(六)新任教师的岗位培训。
近年来,萝北县新招聘教师比例逐年扩大,为了促使新教师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教育岗位,达到适应教育岗位的基本要求,实现师德、教学艺术和教育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建设,“十三五”期间要全面开展新任教师的岗位培训。
第一、以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契机,针对新教师可塑性强的特点,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的培训,如开展专题讲座、案例教学、观摩学习、互动研讨、实践演练等,提高新教师对职业定位的认识,提高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 15
能力。通过培训使新教师尽快熟悉工作岗位,巩固新教师的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第二、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对新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和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帮助新任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不记入岗位培训学分。通过培训,使新教师初步掌握学科的教学常规技能和教育技术等,理解学科的业务知识和内容体系,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逐步走向规范化。初步掌握班级管理岗位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班级组织管理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能力。
第三、组织新教师学习任教学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课程计划,熟悉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研究教法。通过学习研修,了解新课改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学会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备好课、上好达标课、作业辅导、班主任工作及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第四、以实践为基础,积极探索开展创造性的培训模式,指导新任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掌握教学常规,通过听课与研讨(教师进修学校分学科组织名师或骨干教师做课,参训教师听课并与做课教师研讨)、实战演练(参训教师做课并进行教后反思;名师或骨干教师点评;参训教师连环跟进,改进后再次做课)、师徒结对(由学校为新教师指定一名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双方组合后,签订协议书,指导期为三年。指导教师通过开设教学观摩、教学实践指导、开展研讨、撰写论文等形式,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自学自练(新教师要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及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三年内,有计划地完成包括新教师入职教育规定书目在内的教育理论专著的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等方式增强新教师驾驭教材、驾驭学生及驾驭课堂的能力。
(七)干训工作
进一步推进“名校长工程”,加强校长的培训工作。通过“教育大讲堂”系列活动提高中小学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干部的政策水平、法制意识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丰富和完善中小学领导干部自身的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学校管理经验,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与质量 16
观,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提高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为加快构建和谐,创建萝北教育强县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建立健全与我县教育事业相适应,与建设学习型领导干部要求相符合,与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相衔接,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干训体系。形成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组织培训为主、自主选学为辅,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规范有序、健全高效的干训机制
五、硬件建设
学校将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学校的内部建设。
1.继续充实和完善图书馆的设施,加大图书藏有量,把它打造成我县全体教育干部、师生共用的图书馆,为打造书香校园、全民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大力扶持研培工作信息化工程建设。我校将在教育信息化上加以投入,进行硬件保障、软件支持。以便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教师培训管理的规范化,促进教师培训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六、终期效果 :
6.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六
提纲:
一、过去五年住建工作情况总结
(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二)保障性住房方面
(三)职能管理方面
二、未来五年住建工作打算
(一)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商品房市场管理
(三)完善保障房建设管理
(四)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过去五年,区住建局紧紧围绕“宜居*、最美城区”建设,树立项目为本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保障性住房政策,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政基础配套建设、断头路打通、城市改造提升等方面,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多层次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规范行业管理,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过去五年住建工作情况总结
(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轨道交通建设保障有力。地铁*、*、*号线建设前期征地拆迁顺利,建设保障有力。地铁*号线*段全长**.*公里,设*站、*站、*站、*站、*站和紫*路站和*车辆段,于****年年底建成通车。地铁*号线*段全长*公里,设*路站、*路站、*路站和*车辆段,于****年年底全部完成了征地拆迁工作。地铁*号线*段全长*.*公里,设*村站、*站,与*东站结合建设,目前待建设方案出台后启动。
2、市政配套建设持续推进。下大力气解决城乡路网“堵点”“断点”问题,打通电厂南路、纺新街、纺三路等多条断头路。实施了纺狄路雨水管道工程、向阳沟保障房配套路工程、狄寨主街道街景提升改造工程、水安路思源学院段路灯安装工程、水安路西段(思源中学—纺南路)道路改造工程、狄寨街道东段(张洪寨转盘—樱园路)道路改造工程,市政配套更加完善。
3、城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高标准完成了绕城高速香王收费站周边、长乐东路街景提升改造,实施了长乐东路、纺一路、纺南路外立面改造提升。实施了向民社区、略钢小区等**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了小区外墙保温、粉刷真石漆、拆除防护网、广场铺装、雨污管道分流、路灯、绿化提升,群众居住环境明显好转。实施了东三环(*段)沿线整治提升,项目作为全市迎十四运“
**+**”重点线路之一,共整治**.*公里,面积**万余平方米,着力打造东城三环沿线景观大道。以白鹿原区域为重点,坚持示范引领,完成了西车等**个村美丽村庄示范村建设,带动全区美丽村庄建设全面开展。
(二)保障性住房方面
1、住房保障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加大住房保障业务培训宣传力度,制定了《*区破解住房难三年行动方案》,进行实物配租管理,实行“三级审核,三次公示”的流程,严格确定保障对象的认定和补助标准。简化程序扩大保障范围,将廉租房、公租房并轨管理,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群众申请保障房不再受户籍限制,将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至中等收入家庭,使更多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
2、保障家庭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我区已累计审核通过公租房保障资格家庭*****余户,*****余人。目前正在享受租金补贴的家庭***户,累计发放租金补贴****万元;累计受理经济适用住房及限价商品房资格申请****户,审批通过****户。实施人才公寓安居工程,人才公寓累计受理审核通过***户,累计保障***户,均为我区认定的E类人才。
3、保障房建设取得明显突破。目前我区公租房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总套数*****套。经适房及限价房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总套数*****套。
(三)职能管理方面
1、商品房市场监管事权顺利承接。我局承接商品房预售许可、现房销售备案、商品住房购房资格审核、商品住房购房意向登记、房产测绘成果备案和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等*项职权。在工作中,坚持依法依规办事,严格落实监管职责为购房群众把好关。所审批的房源全部通过商品房销售公示平台,公开全部可售房源并一次性全部推向市场销售,杜绝开发企业变相捂盘、囤积房源、哄抬房价行为。要求开发企业必须采取明码标价制度,定期抽查*区范围内的售楼部,必须在显著位置公示商品房一房一价表。不定期抽查开发企业的购房合同,坚决制止格式条款之外通过明显不合法的补充协议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2、建设工地和“两类企业”扬尘防治监管有力。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按照“管项目必须管扬尘污染防治”的原则,重点针对场地保洁、裸土覆盖、出入口道路硬化、自动冲洗设备规范使用等关键环节进行专项整治,督促建设项目和两类企业完成了煤改洁、料仓封闭、冲洗设备改造、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安装空气质量检测仪和视频监控器等专项工作。通过项目包抓、挂牌管理、远程监控、高限处罚,以及召开扬尘防治工作例会、部门约谈会、观摩会,开展巡查、下发督办单、督促整改、进行验收,不断巩固治理成效。
3、物业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制定“红色物业”试行标准,以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制定下发《关于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等级认定的通知》,明确认定物业服务等级所需材料和工作流程,深入小区一线指导物业企业开展一费制调整工作,**个小区完成一费制调整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完成物业企业招标备案,确保公平、公正。加强物业小区日常检查,将检查小区任务落实至各街道办和各物业管理单位,有效督促物业企业按照规章制度和服务合同提供物业服务。
二、未来五年住建工作打算
过去五年,我区住建工作还存在一定短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程度不够高,城市聚集度和辐射力不够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层次不够丰富,纺织城老城区道路通行力有限,道路及附属设施品质还与发展不相适应;商品房开发品质有待提高,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较为明显,公共租赁住房轮候时间较长。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一)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大轨道交通建设保障力度,实现地铁*、*号线建成运营,丰富城市轨道交通布局。
处理好地铁建设遗留问题,做好后期地铁建设相关调研工作。二是逐年推进原有老旧小区改造,根据市上下达任务确定改造小区,实施外墙保温、改造破损道路、增补绿化、改造排水管网、安装路灯,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三是在老纺织城、柳新路周边、启城项目周边等重点区域新建一批道路,实施一批道路提升改造,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加强公共停车场建设,积极挖掘错时停车资源,进一步提高交通承载能力。四是加强调研,科学制定城建计划,积极争取市级城建项目。五是做好建设招投标工作,加强招标投标关键环节监督,夯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加大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招投标行为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二)加强商品房市场管理
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积极落实房产新政,做好开发用地出让前定房价和商品房销售项目定价工作,确保全区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要求科学开展。完善商品房预售和销售管理审核备案机制,实行审核备案标准化流程。通过检查重点、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加强商品房销售行为监管,进一步规范房地产经济市场。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支持刚性居住需求,做好商品房预售许可、商品住房购房资格审核、商品住房购房意向登记、现房销售备案、房产测绘成果备案、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等工作。坚决遏制投机炒房,严厉打击违规预售、哄抬房价、虚假宣传的违法违规行为,共同维护好房地产市场秩序和行业发展环境。
(三)完善保障房建设管理
进一步完善各类保障房相关制度,严格执行申请、审核、公示、上报、轮候、复审程序,加强保障家庭动态管理,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做好保障房房源分配工作。推进共有产权住房建设管理,严格落实居住用地“两个
**%原则”,优先、足额安排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建设用地。共有产权份额按照销售限价占市场评估价的比例确定,购房人应按市场优惠租金承租政府产权。建立住房租赁纠纷调处机制,协调处理住房租赁市场矛盾纠纷,保护租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承租人的居住稳定。
(四)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一是紧紧围绕“六个百分之百”、“
7.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七
一、当前五年制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常常忽略阅读的本质, 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干脆包办代替, 即使偶尔提问一下, 也最终变成老师的自问自答, 流于形式。探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
1. 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有限
当前五年制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学生们存在问题:他们普遍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知识储备不足, 文化素养较低。自身的素质缺陷对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2. 阅读文本过于单一
教材是阅读教学的载体。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语文教学统一使用江苏科技出版社的《语文》 (胡大奎主编) 和配套的《语文教与学指导》 (朱军、章淑君、李枫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教材阅读文章有限, 优秀篇目较少, 学生从课堂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 更别谈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了。
3. 教学评价过于功利性
五年制高职语文考试试卷的内容和往年的试题内容基本没有差别, 且一般都出现在《语文教与学指导》上, 教师和学生都只要死守着一套教材和练习册即可。教师一旦丧失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引导、组织、合作的功能,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只能陷入尴尬境地。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到了教育界的多方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现为语文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揭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2.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 在20世纪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智能是多元的, 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 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促进学生智能全面协调发展, 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去研究学生的差异, 因材施教, 了解和尊重每位学生的智能特性, 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不能强求统一。教师角色应做如下变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更是一位协助者、教练、资源提供者等, 以支持学生主动学习, 促进不同智能的成长, 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个性化阅读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1. 激发阅读兴趣, 打好语文个性化阅读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 就会自己要学, 主动去学, 当学生自己想读、要读、去读, 就能实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笔者在与学生共同阅读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一文时, 我结合作家的另一部作品《最后一片叶子》谈了自己对于小说构思的理解, 指出很多小说作品都体现了“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构思理念。此时我明显感觉到学生们跃跃欲试,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的话题激起了学生的讨论兴趣, 话题一下就打开了, 大家纷纷发表意见, 谈出了对于作品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2.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树立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信心
巴班斯基说:“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的、自觉的学习, 任何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可见, 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如果教师一味表现出语文阅读权威的架子,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只能顺从教师的结论, 禁锢了学生的个性, 剥夺了自由发挥的认知想象, 严重损伤了学生的阅读自信, 造成了教学的被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中谈到课堂中要努力创设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积极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的环境。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拥有了足够的安全感, 就能最大化地将潜能创造性地发挥出来。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 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信。只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 教师的阅读指导会更具有针对性;学生才能获得安全感, 树立阅读的自信, 学生才能真正地沉浸到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中, 深入地思考问题, 才能充分展示自我个性, 创造性发挥潜能。
3. 引导学生语文阅读的创造性, 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纵深发展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 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促使学生获得新的价值感。
一是, 发展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强调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 鼓励学生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读出各自不同的“哈姆雷特”。二是, 要将语文阅读置于广阔的背景中, 使其生活化, 让学生走出课本, 走向课外。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积淀语感, 超越自我, 实现阅读的个性化。笔者在备教材的同时时刻不忘记备学生, 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阅读, 在课堂阅读之余引导他们适当向课外延伸。
4. 个性化处理教材,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要求学生会学习, 能生活, 有技能, 具有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它既是就业教育, 更是终身教育。现行的江苏省五年高职语文教材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阅读篇目有限, 精品佳作寥寥, 这显然不能保证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能力水平, 创造性地个性化处理教材, 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 培养高职生综合职业能力。
总之, 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大潮中, 阅读的个性化势在必行。我们相信只有真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才能调动他们的潜能, 发挥学生们的特长, 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活动中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摘要:综观全国各地的中学语文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仍然主宰着课堂教学。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认为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 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就必须落实好“自主、合作、探究”这一生本教学理念。本文就如何驾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开讨论, 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习动机, 让学生“想”自主学习
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感知语文的魅力, 产生文化归属感与自豪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汉语言是所有语种中的奇葩, 它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悠久历史和伟大精神, 令世人惊叹。教师要用自己生动的语言、昂扬的激情以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去激发和感染学生, 使学生在一篇篇经典美文中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文本, 达到人书合一的完美境界, 这样, 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会油然而生。其次,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与实用性。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语文知识掌握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教师要教育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 更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最后, 教师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教育他们只要肯下工夫, 学好语文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旦学生认为语文是有用的, 是有趣的, 是能
张限云
语文课如何驾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北中学, 广东梅州514089)
参考文献
[1]汤国来.教师对教学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说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5 (6) .
8.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八
一、 中职学校五年制高级工教学现状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在机电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部分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理论脱离实践、双师型教师匮乏,并且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弱,学习习惯差,难以培养出的符合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要使五年制高级工培养取得实质性的成功,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进行教学全方位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
二、数控技术专业五年制高级工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坚持基础知识与提高素质,强化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1)以就业为导向,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及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体现实用性。依据蓝领层岗位—灰领层岗位—拓展岗位的顺序进行课程重组,课程内容要体现循序渐进,彻底淡化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的界限。
(2)将考证标准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推行“多证书”及“高级工证书”制度,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一至两个工种的中级工证和一个高级工证。
(3)改革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真实项目和仿真项目相结合,教师提供项目和学生选择项目相结合,团队协助和个人攻关相结合,给学生提供“真刀实枪”的演练。
(4)改革考核方式,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方式,倡导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考核模式。
三、五年制高级工新课程体系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 人才需求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相对稳定性的问题
课程设计与开发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等因素都会引起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在保证教学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根据人才需求多样性和多变性,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建立动态教学管理机制来适应人才需求多样性。采用“企业走进校门,学校走进厂门”,“集中指导与分散支持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聘请职教专家和企业专家参与办学管理和专业建设, 使人才培养定位更加明确,办学方式更加灵活、办学效益更加突出。
2. 师资建设问题
课程综合化需要教师具有更宽泛的专业基础和更高的实践能力,教师需要熟悉企业的生产情况,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选择合理的案例作为载体,模拟生产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积累经验。目前,专业教师自身受学科体系的影响较大,很多教师缺乏生产经验和动手能力,对核心课程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方法时,教师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非常重视数控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行“优先培训、重点进修、经费倾斜”,鼓励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几年来主要采用了“内培外引”、“锻炼深造”等多种策略,提高数控专业教师整体素质,建立了一支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生产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 教材建设问题
“模块化”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按学科分类的教材形式,根据具体职业岗位的需要,把相应的内容分别从多学科教材中抽取出,重新组合而成的新教材,因此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根据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实用性的要求编写校本教材以弥补不足。
4. 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和企业的对接点。为实现数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建立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训设备的配置要与企业技术水平相适应,数量要满足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实训基地要模拟与生产一线尽可能一致的“职业环境”,在高度仿真的企业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产学结合,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建有金工实训车间、数控车床实训车间、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实训车间、数控电加工实训车间、CAD/CAM 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数控生产车间及产品检验中心等,构建的校外实习基地已遍及上海、无锡、苏州、杭州、嘉兴及湖州,为数控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满足了数控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推荐阅读:
廉政文化进学校总结09-13
2024年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总结10-10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12年度工作总结07-04
桃源中学廉政文化进学校活动总结DOC10-24
二00五年学校办公室工作总结12-05
学校文化建设08-25
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10-06
学校文化建设调查问卷08-13
乡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11-22
学校文化的作用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