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毕业论文

2024-09-07

社区护理毕业论文(精选11篇)

1.社区护理毕业论文 篇一

长沙学院实习报告

号: B20140905301 学生姓名: 王 强 系

部: 经济与管理系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年 级: 14 指导教师:

实习单位:

四方商贸城社区

起止日期:2015年12月7日~11日

目 录

一、实习目的„„„„„„„„„„„„„„„„„„„„„„„3

二、实习过程„„„„„„„„„„„„„„„„„„„„„„„4

三、实习结果 „„„„„„„„„„„„„„„„„„„„„„„6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7

四方坪街道四方商贸城社区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2015年12月7日——2010年12月11日 实习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天津路

实习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天津路街道新和社区

一、实习目的

在社区实习学习处理社区日常事务,按照学院以及社区领导的 安排,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实习计划,注重在实习阶段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以期达到根据理论知识,指导日常的工作实践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实践学习,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并且学到许多社会这个大学校才能学到的东西,增长和扩充了知识面,增加了对社会的接触,为在毕业后能快速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实习过程

社区作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础单位,工作范围大,任务也比较繁杂。在实习阶段,我们的工作就是居委会日常事务。社区工作是城市管理的最基础工作,社区领导要做到决策科学化,离不开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因为社区工作人员一方面处理着大量的日常事务工作,使得领导能集中精力考虑大问题。另外,还能发挥他们了解的全面情况,掌握多方面信息的优势,辅助领导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社区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我们在社区实习着重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主动做好社区居民之间、事与事之间的协调工作,帮助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抓好各项工作,做到忙而不乱。并从过去偏重办文办事,转变到既办文办事,又出谋划策。

第二,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群众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向领导反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第三,检查督促各种行政法规和本社区的各项决议、制度、办法、规定的执行,验证决策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发现问题及时向向社区领导反映,防止并纠正偏差。

第四,组织起草本社区的工作计划、报告、总结、规划、决议和规章制度,对需上报或下发的文稿进行政策、文字上的把关。

第五,对上级机关的来文,要及时转给有关领导,根据领导的批示,具体落实相关工作,如期上报办理结果。

社区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以上工作能力外,还应有自己的知识修养、品德修养、作风修养。因此,作为社区工作人员要自觉、全面地加强这几个方面的修养,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合格又称职的工作人员,并注重掌握以下原则。

第一,要有充分的政策依据和事实依据。社区人员办文办事,绝大部分都是针对现实状况的,或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是指导某项工作。因此,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政策和客观事实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和传统作风,更是作为社区这样一个基层单位工作的准则,也是社区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第二,要有准确性。准确,是对工作质量的要求。社区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涉及的方面很多,简要地说,就是;办文要准,办事要稳,情况要实,主意要慎。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态度认真,作风过细,不能疏忽大意,不能马虎潦草。比如说住户登记调查,就要保证调查信息的质量,材料要真实,抄写要认真,校对要仔细,力求每一份资料信息都不发生差错。否则就会贻误工作,甚至酿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第三,要雷厉风行。这是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任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准确,二是时限。其中任何一个事物,都会使工作办不成或办不好。时限就是尽可能缩短周期,减少中间环节。社区工作必须具有很强的时效意识,要迅速行动,不可拖拖拉拉,要制定科学的工作制度,理顺关系,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和创造性。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文和礼节,消除“文山会海”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要利用电脑等现代技术改变工作手段,实行办公自动化,例如用电脑传递信息、检索资料、编辑文稿等。

实习阶段我们参与的主要工作有入户调查、信息登记录入以及片区巡逻,我们都能够认真并且及时的做好各项工作,与租住户人员沟通交流,了解住户的情况;及时登记和录入相应租住户信息,定时定区巡逻,以期达到了解该管辖区较为详实的信息和情况的目的,保证该辖区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切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通过近两个月的实习,我们对基层社区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结合,也发现了一些基层单位管理出现的不足和缺陷。

(一)不足和缺陷 1.行政效率较低

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面临大量的、琐碎的事务,不能很好 分清轻重缓急,大堆的事务一起处理,导致琐碎的事务的处理占用了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再就是行政体制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工作的某些领域依然存在着无法可依的方面,这也是制约社区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社区工作纸张浪费严重

社区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登记录入租住户的信息资料,要顺利的完成这些工作,都要浪费大量的纸张,特别是在迎接检查期间,社区文件的打印,材料的准备和装订上耗费大量的财力。我们实习这段时间,跟随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3000多居民的信息资料登记录入工作,如果登记错误则要重新登记,有时还需要打印,一旦打印错误可能导致整份文件的浪费。订阅的报纸基本上是看完就扔,没有很好的回收利用,不能做到物尽其才。

(二)针对以上不足和缺陷提出建议 1.解决社区工作效率低的建议

第一,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摆脱传统金字塔组织结构的束缚,建立高效、责任明确、运转协调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

第二,加强法制和责任制度的建设,通过改革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做到依法行政、照章办事。

第三,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这是相当有必要的。任何事情都要由人来做,要提高行政效率,关键是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加大人才培养的投资和力度,制定行之有效地培养措施,让有真才实学、真心实干的人发挥作用。

2.解决机关纸张浪费的建议

第一,制定规章制度严格控制纸张的使用,需要向上级机关和领导上报的材料,在文件格式要求的范围内,严格控制字号大小、行距,在纸的双面打印后上报。做好纸张的回收利用工作,尽可能的节纸机关用纸,降低公共服务成本。

第二,推行无纸办公。通常理解为对某一信息从撰稿、核稿、审阅、审批、登记、归档及档案的查阅等全过程都在网上进行,文稿不打印出来。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发展现状来看,在技术上实现“无纸办公”是比较容易的事情。现阶段,大部分文件还是打印出来,无纸办公程度较低。

三、实习结果

第一,认识和了解机关单位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及职能分工情况,对机关单位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公文方面的学习,主要包括公文的写作格式、要求,语言特点,公文的传送渠道、方式的认识和公文的整理归档工作,通过这尽十天的实践,使自己对公文写作这一专业知识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促进了理论知识向实践动手能力的转化,使我受益良多。第三,学习社区对外事务办理的程序及礼仪、礼貌用语、办事方式和技巧,让我们学得更多的社会知识,能够更好的溶入社会。

第四,学习使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设备的使用,在我们自己的就业上在加上一个砝码,增加我们就业的资本。

第五,了解开展会务工作的相关准备阶段、举办阶段、总结工作等一系列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并亲身参与其中,实践及解决相关的问题,锻炼自己办会的能力。

第六,待人要真诚。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一份发自内心的真诚能够换取同事的信任,不管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上,道理是一样的。

第七,要善于沟通。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要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实习中,通过与相关部门的电话联系、值班时跟来访人员的交谈、以及与基层民众的交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们的交流能力,使我们的沟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周短暂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读此句时,我并没有特别的感觉。然而,就在这短暂的实习后,我不仅真正明白了它的意义,更深切体会到它的内涵。对我而言,社会和单位才是最好的大学,我发现自己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如果不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就显得太有限、太浅薄。在社区里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我要学习的是在太多太多,不仅是专业技能,还有职业精神和社会经验,这些都成为我以后正式踏上工作岗位的基础,也是我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最重要的砝码。回想当初刚要实习的时候,我抱着终于可以告别学生的单调生活,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充满活力的社会大舞台的心情,经历了一个星期的实习却又发现自己学到的东西始终是不够,这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本职是学习而不是上课,从课堂到社会,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从这个角度说,我愿意永远当一个学生。这次实习的时间虽然短,可我所获得的和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入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在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与人交往的学问,自己也虚心求教,不懂就问。要搞好人际关系不仅仅局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的同事以及工作人员相处好,那样工作的效率才能提高。而且在工作中与那些工作了很长时间的人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遇到,但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实习的收获了。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对毕业后在新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自信心。有许多同学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产生挫折感,可我觉得,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我认为这次实习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使我们切实认识到本专业的社会价值,是我们真正步入社会之前的一次非常重要的锻炼,我相信它会成为我今后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然,我会继续努力,即使不能使自己变成最优秀,至少脚踏实地的努力了。

2.社区护理毕业论文 篇二

1 社区护理的特点

对于社区护理的解释,目前尚未统一的定义,但较多的学者引用美国护理协会(American Nursing Association)对社区护理的解释,即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其特点(1)以健康为中心;(2)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3)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4)服务内容核心是健康促进;(5)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保健;(6)运用总体测量和分析的方法;(7)运用公共卫生的组织原则;(8)社区护士必须与其他相关人员密切合作[3]。国内社区护理较晚起步,各地社区护理开展的模式、深度、广度各不相同,可参考、学习国外经验,结合国情,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根据2002年1月的“卫生部通知”,社区护理工作任务为:社区护理工作应以维护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社区护理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病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在开展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中,提供相关的护理服务。

2 我国社区护理现状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模式主要体现为六位一体功能,即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通过对上海市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的调查,上海市社区护理主要承担有6项职能: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组织与管理、合作、专业学习与发展。与发达国家的社区护理职能仍有较大的差异;离达到提高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3 我国社区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社区护理体制形成滞后

社区护理服务的趋势仍然停留在满足人们生存型护理需求,而健康型和发展型护理需求的服务明显不足[4]。社区护理基本仍处于自发、无规范、无评价状态,护理人员的绩效难以量化,不能准确客观地比较业绩的大小,极大地影响了社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难以形成专业优势。社区护理体制形成滞后还表现在缺乏有效的政策、财政支持。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对基层卫生保健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较少,投入的社区护理上的资金更少。社区护理体制形成的滞后严重制约着社区护理的发展。

3.2 对社区护理理念认识不足

发达国家的社区护理能够提供多元化服务,能针对不同阶层的人群提供多种社区老年护理、社区膳食指导、社区心理辅导、社区精神支持、社区健康咨询、社区慢性病预防和管理、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社区康复及居民生育保健等多项服务[5]。我国社区护理大多从事传统的常规护理和家庭访问工作,工作流程仍然停留在基础护理和健康咨询,极少进行潜在的健康问题干预。在现阶段,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单纯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常规护理,工作的着眼点还没有转移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上来。以至于社区护理的特色服务如:“个性化服务”、“家庭式服务”、“专科特色服务”、“心理辅导”、“程序化健康教育”等难以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仍被动服从于医疗,范围局限,模式单一,根本不能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需求。

3.3 社区护士角色功能单一

社区护士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医院护士,她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范畴、性质、责任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医院护士。面对的是社区内的个人、家庭、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是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康复指导、患者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和心理咨询等多能一体工作模式。由于社区护理的任务和特点决定了社区护士角色的多样化。发达国家的社区护士具有七种角色功能:病人的照顾者;健康教育者;服务对象代言人;社区护理的管理者;社区卫生服务的合作者;社区护理的领导者及研究者。根据复旦大学护理学院[2]2007年对上海市社区护士工作内容的调查结果看,从上海市社区护理的6项职能(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组织与管理、合作、专业学习与发展)来看,上海的社区护士主要承担了管理者和照顾者的角色,其次是教育者、合作者的角色,很少承担领导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几乎没有承担服务对象代言人的角色。

3.4 社区护理人员素质偏低人数少

据调张冬瑛等[4]对杭州社区护理现状调查显示:在岗的社区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占76.9%,仍有15.9%的护理人员无学历;职称的结构以初、中级职称为主;50%社区护士缺乏系统化、正规化的培训,既缺乏临床护理能力,又缺乏社区护理服务的经验。社区护:医比例为0.5∶1,与WHO提出社区2∶1或4∶1的护:医比例相差甚远。造成目前我国社区护理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3.5 社区人群对社区护理还缺乏认识、保健意识不成熟

我国大部分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不高,平均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人口的整体素质不高,他们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不知道健康是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较差,对社区护理缺乏社会认可和理解。尤其是对社区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所以未将护理工作提高到促进人群身心疾病康复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来认识。所以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投身保健的人不多。

3.6 社区服务缺少专业特色

社区与医院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方便、经济快捷,而方便、快捷需要许多综合条件作保证。许多社区医疗机构护理条件简陋,护理设施老化,需要快捷时快不了,需要方便时反而不方便。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对社区投入资金不足,重医疗轻护理,加之护理人员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大,难以形成专业优势。社区护理的特色服务如:“个性化服务”、“家庭式服务”、“专科特色服务”、“心理辅导”、“程序化健康教育”等在社区开展仍然举步维艰。社区护理只能求生存,难求发展。

4 对社区护理教育的思考

4.1 强化社区护理意识,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

加强社区护理教育的研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课程体系,推动社区护理教育健康发展,是教育部和卫生部在护理培养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完善护理教育体系,把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的理念渗透到每一所护理院校,制定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高层次社区护理人才,把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在大专层次,社区护士学历层次从现在的以中专为主(90%以上)提高到大专以上学历层次,同时逐步发展本科以上的高层次社区护理人才,毕业时直接投入到社区护理工作当中。

4.2 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改进教学方法

建立规范化的社区医疗护理中心,在该中心为基础设立学院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基地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与社区居民联系和沟通,还有利于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工作,在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社区护理意识、明确社区护士的角色及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6]。改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课为社区实验讲习课;以社区为护理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下社区参与社区服务工作,为不同层面的人群提供各种疾病护理、用药指导、精神支持、语言治疗、健康访问以及不良行为的干预等多项服务。同时开展相应的社会调查,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作理论讲授。实践证明,利用社区资源进行护理实践教育,有利于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4.3 利用在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组织专、本科学生开展社区护理实践研究

在社区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护理科研知识开展社区护理实践研究,在开展社区护理实践的同时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对问题的探讨研究。将护理科研引入教学实践,即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将社区护理教学、科研训练与为基层卫生保健服务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工作社会化、综合化、多样化,强化学生“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4 加速全科护士的培训速度

社区护理首先要求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有资料显示,全世界所有患者中只有6%能住院治疗,其余94%的患者属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如慢性病无需住院者、骨折恢复期功能锻炼者、化疗给药者、动态观察的心脑血管病患者都需要接受社区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是一专多能的综合性服务,既能对重点人员进行身心整体护理,又能在伤病现场进行初步急诊;既能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又能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科普知识宣教;既能开展社区防疫,又能熟悉药品、器材的购买与使用。如果不具备全科护士的素质就难以胜任上述工作。只有加速全科护士的培训速度,才能使社区护理的质量得以提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在全科护士的培养上应有长远规划,建立完善的培训措施和计划,将妇科、儿科、老年护理、急诊救护、心理学、计划生育、免疫学等纳入培训内容。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挂钩,走出去,请进来,定培训学时,严格考核,可将考核成绩和社区护理工作的业绩作为护师晋升职称的基本条件。定期举办社区护理研讨会及社区护理进展学习班,既使社区护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突出;还能促进社区护士素质全面的提高。

4.5 增加人们对社区护理的认知

增加人们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提高居民的参与程度,这是社区护理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社区护理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对社区护理的宣传,是提高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识的良好通道。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宣传社区护理,通过宣传资料、展板、宣传画等多种途径的宣传,使人们对社区护理的目的和功能有充分认识和了解,让社会了解社区护理是以社区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向导,为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开展的护理服务,是集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医疗及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让人们对社区护理产生信任感,乐于接受和主动寻求社区护理服务。有了社会的认同和全体社区居民的参与社区护理才能充分显现其作用。才能真正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

摘要:文章通过探讨国内社区护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社区护理教育的改进措施,我国社区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社区护理体制形成滞后。(2)对社区护理理念认识不足。(3)社区护士角色功能单一。(4)社区护理人员素质偏低人数少。(5)社区人群对社区护理还缺乏认识、保健意识不成熟。(6)社区人群对社区护理还缺乏认识、社区服务缺少专业特色等6个方面;在社区护理教育中应加强:(1)强化社区护理意识,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2)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改进教学方法。(3)利用在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组织专、本科学生开展社区护理实践研究。(4)加速全科护士的培训速度。(5)增加人们对社区护理的认知等5条改进措施.以促进和较快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社区护理,现状分析,特点,思考

参考文献

[1]黄志红.加入WTO护理教育改革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3,17(3)∶295.

[2]包家明,胡斌春.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构建及运作[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78~390.

[3]敖薪.国外社区护理带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社区医学,2003,9(1)∶44.

[4]章冬瑛,陈雪萍,许亮文.杭州市社区护理服务现状调研与建设[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189(3)∶164~165.

[5]肖爱军,焦守风,周晨.我国社区护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1)∶76~77.

3.社区护理毕业论文 篇三

关键词 社区护理发展 社区护理教育 卫生服务人员

一、国内外社区护理发展现状

(一)美国社区护理。美国社区护理开展时间较长,体系相当完善。上世纪60年代初就通过了联邦政府医疗资助项目,将家庭健康护理扩展到花费较少的医院外社区健康护理。20世纪80年代末又提出了把全国的卫生工作重点转向初级保健。美国社区护理机构是一个独立的医疗单位,护士占80%以上。社区健康护士一般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临床经验丰富的注册护士承担,要求至少有3年~5年临床经验,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及合作和管理能力。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设备的完善,许多社区护士涉及和参与二、三级医疗保健,社区护士逐渐趋向于具有硕士学位者,2000年在社区护士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达11.6%,远远高于医院护士7.6%的比例,又通过专科护理专家(Nursing Specialist)制度,使社区护士具备较高的行政管理能力,并与医生合作,管理和实施各项工作。美国护士协会(ANA)1986年制定社区护理活动基准为:理论、资料收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质量保证及专业人员的开发、与其他部门的合作、研究等,共9个领域。

(二)英国社区护理。英国是现代护理开创者南丁格尔的故乡,也是社区服务的发源地。目前,英联邦卫生保健系统大致由“家庭-初级保健-院外治疗-院内治疗”组成,而初级卫生保健是构成整个卫生服务及社区服务系统的重要部分。80年代以来,英联邦广泛实施了3种社区服务,即教区护理、保健访视和学校护理。教区护理是英联邦社区护理中最重要的服务形式。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家庭护理、术后护理、病人出院护理、保健中心护理及社区护理等;健康访视的主要护理任务是疾病访视、婴幼儿及老年人巡视、预防和健康教育;学校护理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选择和实施对学生的筛检,二是对学生的卫生保健及健康促进。英国的社区服务工作主要由社区护士来完成,社区护士的培养比医院护士要求更高,一般为3年基础教育,毕业后还要进行1年社区护理技能培训,使之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以适应社区保健工作的需要。

(三)韩国社区护理。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社区护理事业,并迅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70年代末试行了医疗保险政策,不仅解决了大量社区贫困居民的医疗费用问题,也使护士真正作为独立的角色,与医生、卫生技师一起作为保健管理者,担当起了初级保健医疗的任务。分布在社区各个部门工作的社区护士可分为精神保健看护师、保健看护师、家庭看护师、助产士、保健诊疗员、产业看护师、母子(妇幼)保健人员等,约占韩国护士的20%。韩国的社区护士必须毕业于看护大学并在临床上积累一定经验,在国家指定的专门机构经6个月至1年的专门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才可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社区护士的主要任务有直接护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环境的监督和指导、实习指导、转诊和行政业务等。

(四)我国社区护理。我国社区护士的角色仍以二级预防的角色为主,与国外社区护士的角色和职能相比较局限,其主要原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工作的社区护士人数少,负担过重;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能力;社区护理工作的相关政策不够健全等。此外,社区护理学的专业定位不明确,服务内涵和模式与社区卫生服务定位不一致,系统性的社区护理学研究相对滞后等因素均是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各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对我国社区护理专业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项目多样化,各课程间合理衔接,突出社区护理专业特色。结合我国医疗卫生大环境,开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满足社区护理发展需要的社区护理专业学士课程、研究生课程,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培养方案。此外,为了避免科目重复,可以将课程分等,各级课程均包括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不同学历层次,规定不同的选择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在不同等级课程的学习中尽可能避免科目重复,并兼顾自身的专业兴趣。

(二)社区护理除了面向社区、家庭与个人,还可进一步丰富专业学习方向。正如美国护理专业研究生方向主要分为临床型和科研型,前者以培养临床护理专家为目标而后者主要培养护理教育者或护理研究人员,社区护理研究生课程也可分为两个方向:即社区护理专家和护理教育者或护理管理者,前者侧重于社区评估、计划、评价、政策、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并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学习病例管理、学校护理、职业卫生护理、家庭护理、公共卫生护理、心理健康护理、学习障碍者护理等内容;而后者则侧重于教育及管理方面。

(三)教学内容以人和健康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突出护理专业特点。社区护理专业课程应结合社区实际,以某一特定人群服务或某一临床问题为切入点将此项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组织在一起,综合讲授基础科学与临床科学,使两者有机联系。如迈尼多巴大学开设的“初级保健技能与社区保健”专业,其核心课程之一为“初级保健技能—临床干预”。该课程学习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慢性健康问题,涉及领域包括:病理学、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特异性诊断、管理计划、转诊与随访策略、手术、生殖健康、儿童及成人急救。

此外,加强社区护理教学基地建设,使早期接触社区,加大实践比例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从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社区实践中,还应加强师资培养,带教老师不仅要临床经验丰富,而且需具备教育技能;教学中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与评价方法,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洪.美国社区健康护理见闻[J].中华护理杂志,2001.

[2]刘虹,王云翠.国外社区护理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启迪[J].中医教育,2003.

[3]郭红.韩国社区护理发展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4.

[4]李春玉,金胜姬.国外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4.

4.毕业论文: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 篇四

班级:行政(2)班 学号:1014001402057 姓名:王爱花

浅谈我国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

——以长治市西街街道长轴社区为例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从各个方面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社区作为我们社会最最基层的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逾越的重要作用。本文就以南通市新城桥街道城南西区社区的参观学习,粗略谈谈我国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

【关键字】社区文化

建设

精神文明

【正 文】

一、社区文化的含义、特征及功能

1、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什么?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一个基层单位,同时是城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居民群众生活、学习、参与城市管理,享受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实现养老、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终身教育等各种切身利益的最基层的管理组织。

2、社区文化的含义

目前,由于理论界对社区文化的研究角度不同,因而对社区文化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各执其词。社区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总和,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以及人格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甚至制约着当地经济、政治的发展。而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文化现象的总和,包括社区居民通过实践而逐步形成的富有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结合以上两点,我认为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在内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式。社区文化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当前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

3、社区文化的特征

一般而言,社区文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区域性。社区文化是一定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带有本社区的特征。

第二,继承性。社区文化既是一定时代、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特殊产物,又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不断发展、不但积累起来的。

第三、普遍性。社区文化是社区生活历史进程中的衍生物,它以极其普遍的方式存在于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对社区成员的生活产生影响。

第四、共享性。社区文化是全体社区成员在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社区居民不仅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也是社区文化活动成果的维护者,受益者。社区文化为全体社区成员所共有,并为所有成员普遍接受。

第五、渗透性。这种渗透性表现在社区内部和社区之间两个方面,一是社区内部主流社区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二是不同社区之间通过各种传播,沟通方式产生文化交流。

4、社区文化的功能

社区的文化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是积极的): 第一、提高社区人的素质,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社区通过社区文化等一系列的活动和手段,起到陶冶人、锤炼人的作用。在现实中,我们发现,特色社区文化活动越丰富,居民参与越广泛,与一般社区相比较,整体的文明水准就高,人的道德素质和全面发展程度就越高。人的素质提高,综合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文学艺术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等诸多方面,而所有这些方面都同社区文化相关。

第二、优化社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使人与人相处、交往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达到的境界的外在表现。社区人际关系最主要的表现为邻里关系,邻里关系是社区人际关系的缩影响。社区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往往可以改变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

第三、培育社区的团队凝聚力。社区文化的组织形态通常是各种团休。由于这些团体主要是靠类似的经历、境遇、思想、心理、爱好等而自发组成的,它对相互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产生特殊的团队氛围。通过群众文化工作者组织的各种文艺团队,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从而培养了社区群众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发挥了社区的团队作用,树立时代社区的新风貌,社区居民在这些团队中自觉形成了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和关心的集体主义观念。

二、社区文化的类型及表现形式

1、社区文化的类型:

社区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社区文化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第一,根据文化性质的分类。以文化的性质为标准,可以把社区文化划分为公益性群众文化、娱乐性营利文化、休闲文化、艺术教育及表演等团体的专业性

文化等。通常公益性的自娱自乐的社区文化形式更容易为社区居民所接受。

第二,依据文化活动主体的分类。以文化活动主体为标准,可以将社区文化划分为企业文化、商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等。不同的文化主体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社区文化,体现了不同文化活动主体的生活。

第三,依据文化活动的内容分类。以文化活动的内容标准,可以将社区文化划分为文艺体育表演、文艺体育锻炼、信息交流、宣传教育等。

2、社区文化的表现形式

通过我对长治市西街街道长轴社区的参观以及与工作人员的交谈,我了解到当前我国社区的文化活动主要还是以文体活动为主,就以长轴社区为例。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设置有:市民学校、乒乓球室、图书室、棋牌室和老年之家,其社区内文体场所设有:门球场、篮球场、报刊杂志售点、幼儿园、小学学校和体育休闲小广场。并定期在公共服务中心播放电影,在暑期时更是将电影搬到户外。在我们参观期间正值“长轴社区首届‘孝星杯’和谐家庭评选活动”,我们还从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得知该社区还有由老年人组成的文艺活动团队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文艺团体。

三、社区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机制

我国社区开展的社区文化建设是指在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由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自主开展的健康文明的社区文化事业的建设活动。根据有关的要求和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一是社区文化娱乐;二是社区体育;三是社区教育;四是社区科学普及;五是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

1、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社区群众的集体智慧,挖掘社区的潜在资源,依靠社区成员共同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构想。

第二,系统性原则。坚持统一规划,法定社区各方面力量同创共建,形成整体效应,从而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第三,多元性原则。首先是要坚持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的多元化,其次要坚持社区文化形态的多元性,最后坚持社区文化体制的多元性,才能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文化。

第四,开放性原则。即要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正确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为我所用,博采众长。

2、社区文化建设的机制

社区文化可分为非正式的、准正式的和正式的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社区文化建设依靠不同的机制。

非正式的社区文化主要以个人和家庭的文化活动为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准正式的社区文化包括社区和企业组织的文化服务活动,以及社区为居民提供的各种文化服务项目;正式的社区文化一般指以政府供给为主的社区文化服务项目,是政府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文化服务,这项职能是政府有关部门经常性的任务。

四、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社区文化的功能作用在前面已经提到了,所以相对而言无论是我们的政府还是社区对社区的文化建设都是高度重视。但是分析社区文化发展实际,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社区文化建设一直在我们的社区中开展着,我们广大的居民一直开展着蓬勃向上的活动,也吸引着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但是,这些活动缺乏系统规划,年年有活动,年年都是重复,文化建设要达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系统的目标。

第二、社区文化活动缺乏创新。一直以来人们把文体活动称之为文化,对文化一词的内涵局限在单一的几场文体活动上。面对社区这个主体发展面临的种种新问题,社区文化应该涵盖社区的稳定、服务、发展的方方面面,应该积极探讨社区文化在稳定服务发展上应该遵循的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创新社区文化。

第三、社区文化建设阵地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社区成立以来,队伍年龄偏大,基础设施几年来欠缺投入,能干的年轻的都重组到了生产单位,社区文化建设队伍后继无人,文化阵地发展严重不足,基础亟待加强。

第四、活动经费难筹措。由于社区经费来源渠道有限、数额也比较少,需要开展的活动又比较多,社区文化活动基本没有专项经费,加剧了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难度。

结合城南西区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探索,我认为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平安和谐,就要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为主导,以创建文化网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促进社区稳定和谐为目标,以培养高水平的社区文化骨干为组织保证,扎实推进和谐文化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社区文化才能蓬勃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五、如何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成绩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是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问题的存在就会制约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阻碍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社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要把社区文化建设真正作为社区内广大居民群众的一项事业来抓,正确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真心诚意地关心和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社区群众的积极性,使社区群众的主体性得以发挥。要确立社区群众个人有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权利的思想,把满足社区群众的各方面需求作为开展社区各项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不断推进城市社区的各项制度文化和组织文化的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培养社区居民的友爱、平等、和谐、参与、协作的社区文化价值观念。

第二、社区文化建设要兼容并举。社区文化是一个综合体,既包括传统文化,又包括现代文化;既有精神文化的内容,又有物质文化的涵义;既包括本社区文化的特点,又吸纳外来文化的新内容。因此,发展社区文化必须使各种文化达到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做到“雅俗共赏”。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们与经济、政治是相辅相承的,因此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坚持融合性原则。对于我国社区文化的融合性原则而言,就是要把社区文化建设融合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以促进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并在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吸纳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不断推进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社区文化。

第三、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进行社区文化建设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根据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和文化生活的特点,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不断将社区文化推向更高层次:一是强化“社区文化力”意识。这里的“社区文化力”特指通过文化建设而逐步积累起来的现实力量;二是强化社区文化的创新意识。社区文化的创新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突破,而这种突破又是立足于社区文化的整体发展格局上,即:立足于社区文化本身包含的道德文化、科教文化、生态文化、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同时也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三是强化社区文化的特色意识。强调特色意识就是要充分尊重社区绝大部分居民群众和组织团体的意愿、利益,制定一个符合本社区长远发展的赋予远见的

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并以此作为社区文化发展的主题。

第四、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实行和不断完善民主自治,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历史、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而当前推行的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制度本身就是培养公民意识的最好体现。社区文化应该履行培养公民意识的职责。以社区为根据地,鼓励居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把看得见的和自己生活直接相关的社区作为提升公民意识的实践平台,以此作为提升全民素质的第一步。

第五、重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应及时解决文化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和待遇问题,向社会招聘高素质人才充实队伍;在业余队伍建设方面,要以社区内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培训,壮大文化建设队伍。

第六、强化对社区文化的制度化管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幼儿园、图书馆、报刊、俱乐部等文化、学习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加强对开发中的商住房、物业、生活小区文化功能的管理。目前就是要加快社区文化的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在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软环境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社区设施、卫生、美化等硬件的建设,集中力量防止重点污染源,扩大绿化面积,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使生态环境和社区发展的综合决策科学化。

六、总结

总之,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繁荣基层文化生活,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社区文化建设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手段。同时,加强建设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参考文献:

1、徐长江 赵萍萍 《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促进社区平安和谐发展》 ;

2、何凤文 高

昊 《浅谈文化在社区中的功能和作用》 综艺论坛第63页;

3、蓝光喜 陈

钰 《构建社区文化 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求实 2006,2

4、黄伟荣 《试论我国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以和谐社会构建为视角》

5.社区党建办应届毕业生工作感悟 篇五

我叫xx,应届毕业生,现为xx社区党建办干部。

在组织的培养下,我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以来,对基层工作与为民服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我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是我人生旅途的一个新的起点。怀着对基层的期待与好奇,我来到了村里。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基层是蹲苗壮骨、夯实基础的舞台。来到基层以后,我学到了很多,为我以后的工作开展和逐步成长有了新的认识。

积极转变角色,迅速融入基层。刚刚从学校步入社会,有三个方面是必须也是必要转变的。一是由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身份转变。刚到社区的时候,由于对社区工作的不熟悉,一切对于我来说似乎是一种新奇与陌生。但是,这里的干部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在工作上对我帮助,教我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教我如何从生活中学习、从书本上学习、从工作的点滴去积累、去学习,使我明白了,学习与成长的相辅相成。来到这里以后,不像之前在校的生活,全是讲学式的学习。相反,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学习,循序渐进的积累。

适应社区工作,学习、提升社区工作的技巧和能力。到社区工作后,要继续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高从事社区工作的本领。要努力做到“四勤”是脑勤,是嘴勤,三是手勤,四是腿勤。刚到社区里时,由于对基层工作的认知不足,对于工作的开展显得有些茫然无措。慢慢的,社区干部带着我一起干、领着我一起学,手把手、面对面给我教知识、理思路、传方法,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工作几周以来,逐渐地在工作岗位上有了一定的工作方法,有了一定的工作思路,不再像刚来的时候那般茫然无措、一无所知。

当我面对群众单独开展工作的时候,心里很慌,没有充足的底气和信心。但是,随着这里干部对我的不断鼓励和引导、帮助和矫正,让我一次次地不断尝试,从而在基层工作的旅途中,学会了很多的方式方法和知识技巧,现在干起工作来,渐渐地有了较多的思路、灵活的方法和比较丰厚的知识。我很开心,也很荣幸,在基层工作的旅途中,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老师、知己,我们都有着同一个目标,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华。

6.社区护理毕业论文 篇六

根据《关于加快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意见》(苏组通〔2009〕12号)和《2009年江苏省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实施方案》(苏组通〔2009〕21号)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现就2009年常州市公开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聘人数

2009年,省市联动共选聘17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其中金坛市选聘35名,溧阳市选聘60名,武进区选聘55名,新北区选聘20名。

二、选聘对象及条件

选聘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以下简称大学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校级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含院系及班级主要学生干部)也可选聘。

国家“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的一类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以及本省高校的毕业生不受生源地限制。其他省外高校毕业生必须为常州本地生源,方可报考。

选聘的基本条件: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有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愿望;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组织纪律观念强,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79年1月1日以后出生),身体健康。

参加江苏省组织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等活动的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本人自愿且具备选聘条件的,经组织推荐可作为选聘对象。

三、政策待遇和保障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一)使用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二)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从起薪之月起,按照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参加当地的各项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按照当地事业单位统一政策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发住房补贴。

(三)从2010年开始,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公务员职位,专门定向招录经选聘到村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四)辖市区、乡镇各类事业单位有空缺职位需补充人员的,优先聘用经选聘到村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五)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在3年内报考省内高校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或选择一门单科加5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六)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户口原则上落户在任职的辖市、区政府所在地。

四、报名

(一)报名时间

2009年3月31日-4月10日。

(二)报名方式

本次报名采用网络报名方式进行,报名网址为:江苏人事考试网()

不接受现场报名。报名信息、照片上传、资格初审等通过网络同步进行。报考者24小时后可到同一网站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初审。

报名、照片上传时间:2009年3月31日9∶00-4月10日16∶00; 资格审查时间:2009年3月31日9∶00-4月11日12∶00; 缴费确认时间:2009年3月31日9∶00-4月11日16∶00。

(三)注意事项

1、报考人员应按职位要求和网上提示如实填写有关信息,同时上传报考者本人近期免冠电子照片(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jpg格式,宽度358像素左右,高度441像素左右,分辨率350dpi左右,具体要求可参见省报名系统规定)。

我市组织人事部门根据考生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录用资格。

2、报考人员不能用新、旧两个身份证同时报名;报名与考场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

3、每个报考者只能报一个市,并填写是否服从调剂。

(四)网上打印准考证

报考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报名确认的网站下载并打印准考证,时间:2009年4月21日-25日。打印中如有问题,请与省、市选聘办联系解决。

(五)报考资格复审

面试前,对面试人选进行报考资格复审。资格复审由报职位所在的常州市各辖市、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资格复审时,考生应提供符合报考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本人身份证、学生证、所在学校出具的《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受生源地限制的考生,还需提供户籍证明。上述材料均要求提供原件并提交复印件1份。

复审不合格的,取消面试资格,并在报考同职位的笔试合格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面试人员。

五、考试办法

(一)笔试

1、笔试由省选聘办统一组织进行。

2、笔试采取闭卷形式。笔试不指定复习教材。本省高校的考生可以就近在省内省辖市考区参加考试。

3、笔试时间:2009年4月26日9∶00-11∶30。

4、考生应按照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参加考试时,必须同时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

5、考试成绩在常州党建网()上公布。同时公布取得面试资格人选名单以及资格复审的时间、地点。

(二)面试考察

1、面试考察工作由常州各辖市、区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面试工作要求统一组织实施。

2、笔试阅卷结束后,在笔试达线人员中(分数线由常州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研究确定),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面试的人选。

(三)总成绩计算方法

面试结束后,按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的权重比例,采用百分制计算考生的总成绩,并在常州党建网站上公布。

六、体检

1、根据考生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1∶1的比例确定参加体检人员,体检合格的进入考察环节。因体检或考察不合格出现缺额时,按总成绩从高到低进行一次性递补。

2、体检的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3、考察工作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要求,由各辖市区组织实施。

七、公示

对经体检、考察合格的考生,在江苏大学生村官网和常州党建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八、聘用

公示期满,拟聘用人选报由省选聘办备案,办理聘用手续。一经聘用,享受当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

政策咨询电话:0519-85680636。

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7.初探社区护理 篇七

1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指导方针, 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于2004年底依托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德阳市旌阳区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配备具有全科医师及全科护士组成的医疗团队。以入户建档、基线调查、家庭医疗、上门服务、开展相应的保健咨询及义诊服务, 形成以医院为主体, 辖区内居委会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 密切配合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建立档案, 进行防病管理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处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生活区, 服务区域涵盖德阳市区以南18平方公里, 辖区内共有25个居委会, 约11万人口, 残疾人约960余人。于2007年4月-2007年10月对辖区内6 874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 其中发现高血压患者2 066 (30.0%) 例, 糖尿病107例 (1.6%) 。

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进行了分级管理: (1) 对发现血压异常, 但无其它危险因素的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便于了解高血压的防治知识,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对高血压2级以下并合并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血脂异常等进行重点随访, 每2个月1次; (3) 对高血压3级以上合并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者有靶器官损害及临床并存情况的, 按照转诊程序进行转诊治疗; (4) 对发现糖尿病患者也进行门诊随访, 了解用药情况, 指导合理用药; (5) 将健康体检后筛选出的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群建立档案, 实行微机分类管理。

3开展儿保、妇保工作

儿保、妇保工作主要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妇女、儿童自我保健能力。我们进行围产期保健指导及健康教育, 建立健康手册, 定期为孕产妇及婴幼儿做体格检查, 指导婴幼儿合理、科学喂养, 并提倡母乳喂养, 提高母乳喂养率, 对辖区内的儿童进行计划内及计划外免疫接种。

4关爱弱势群体, 开展社区康复

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市残联、市体育局等相关部门的协助下, 依托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康复中心。康复大厅及业务用房面积约800平方米, 宽敞明亮的康复中心除拥有常规医疗设备外, 还备有慢性疾病现代治疗设备和残疾人肢体康复设施, 康复锻炼器械全部免费开放, 深受社区居民和残疾人欢迎。为了方便残疾人, 专门建成了一个环形无障碍通道, 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的观念, 康复中心为了满足偏瘫患者的需要, 积极提供上门服务, 并进行床旁针灸康复及日常生活功能锻炼及指导。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计划、传授康复方法。

5健康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 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 有组织有计划的每月进行1次科普性较强、有针对性的健康讲座, 倡导居民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

6培养社区全科护士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需要, 社区护士不再是坐等患者上门看病, 不再局限于打针、输液、包扎伤口。而是要经常深入社区广泛开展防病宣传, 健康咨询、健康教育, 指导家庭护理、预防接种、环境清洁消毒等工作。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 切实体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理念。为此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除完成护理继续学习外, 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全省组织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和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的学习, 具有全科医学、新理论、新技术, 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的社区全科护士。目前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3年被定点为四川省全科医师、全科护士理论培训基地, 依托的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则为全科医师、社区护士技能与临床实习的基地, 3年来共培养出全科医师290名, 护士200名。

随着全民医保实施和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完善, 社区将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和慢性疾病患者就医的主要场所。社区护理的地位日益凸显, 对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 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也能完善慢性病的管理及档案建立, 使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 变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社会化服务, 建立与完善社区护理专门培训和教育体制, 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将是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

8.社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冠心病;社区护理;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44-02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堵塞,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发病。据统计[1],冠心病的死亡率占48%,是我国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都是在家服药治疗,缺乏规范化的生活、用药指导,导致病情控制不稳定。因此,开展社区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本文选取34例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其护理效果较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社区服务中心68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58~79岁,平均(68.25±14.57)岁,病程3~14年,平均(8.48±1.64)年,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17例,Ⅳ级7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69.03±15.24)岁,病程3.5~15年,平均(8.94±1.63)年,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18例,Ⅳ级8例。两组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意识障碍、不配合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主要包括:定期随访,口述日常保健知识等。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具体措施:①建立健康档案:通过门诊调查或上门随访的方式,收集并记录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姓名、年龄、病史、饮食、服药等),每个月更新一次。②心理护理:冠心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的特点,患者易产生焦虑、绝望等情绪。为此,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观察并了解其心理想法,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虑。告知患者情绪过分激动的危险性,教导其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听音乐、看书等情绪转移法),让其保持心境平和。③健康宣教:每周定期举办冠心病健康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及治疗知识,教导患者发作时的急救措施。组织并举行冠心病病友交流会,让病友讲述自己的治疗、保健心得。开通社区微信平台,每天推送冠心病的防治知识等。③生活护理:嘱患者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或熬夜,尤其是心绞痛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停止一切活动。在饮食上,指导患者低脂、低盐、低热量饮食,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高维生素、粗纤维的食物,忌烟酒。运动方面,鼓励或组织患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运动强度以自身不感疲劳为度。④用药指导:全面了解患者目前的用药情况,并教导其不同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告知其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嘱其不能自行停药、减药或换药并提醒患者复诊时间。

1.3观察指标

护理2个月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心绞痛发生情况。遵医行为:通过以患者及其家属访谈的形式记录患者的遵医行为,内容包括按时服药、合理运动、合理饮食、心态平和4个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遵医行为

观察组按时服药32例(94.12%),对照组36例(76.47%),观察组按时服药的行为优于对照组(χ2=5.243,p=0.013)。

观察组合理运动25例(73.53%),对照组18例(52.94%),观察组合理运动的行为优于对照组(χ2=5.854,p=0.008)。

观察组合理饮食30例(88.24%),对照组22例(64.71%),观察组合理饮食的行为优于对照组(χ2=6.021,p=0.003)。

观察组心态平和23例(67.65%),对照组16例(47.06%),观察组心态平和的行为优于对照组(χ2=5.655,p=0.018)。

2.2比较两组心绞痛发生情况

护理期间,观察组3例患者发生心绞痛,其心绞痛发生率为8.82%(3/34),对照组9例,其心绞痛发生率为26.47%(9/34),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259,p=0.00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此外,冠心病具有突然发病、长期用药等特点,因此冠心病的治疗,不仅需要依靠规范化的治疗方案,还需配合合理的护理方法。

社区护理是以社区为基础,以服务患者为中心,将疾病的防治、保健等融合于护理服务中的一种护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动态的、综合护理服务[2]。本研究,笔者将社区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按时服药、合理运动等遵医行为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①建立健康档案有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工作 ;②心理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并能使患者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从而减少心绞痛发作;③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并能促进病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④生活护理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心绞痛的发生,而用药护理则能使患者按时服药,利于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社区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武阳丰.重视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工作[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537.

9.社区护理毕业论文 篇九

28日,(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闻媒体通气会,会上一次性出台了4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文件,这些“含金量”较高的政策目前已经陆续启动实施,今年我省将让1万名毕业生实现就业见习,选聘1549名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另外选聘千名大学生到村工作。如果您对政策有哪些疑问可拨打12333。

■政策一

今年让1万名毕业生实现见习

“78%――这是截至9月末我省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据省人才交流开发中心主任姬国海介绍,多数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无工作经验,所以省人社厅联合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共同制定了《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办法》(试行)。

据悉,今年我省将让1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见习,另外力争使20%以上的见习生通过见习实现就业。这里所说的见习生是指国家计划内招生的吉林省生源,尚未就业且有就业意向的应届、历届高校毕业生。

申请程序

毕业生申报见习带好4个证件

符合条件和岗位需求的毕业生到生源地政府人才中心进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同时提出见习申请。档案和户口不在同一地方的,可在档案存放单位提出见习申报。申报时出示毕业证、报到证、户口簿、身份证并进行见习登记。

见习生见习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2个月,最低不低于3个月。在见习基地见习3个月以上的见习生,不再参加二次见习。

另外,用人单位可向当地市州政府所属人才中心申报设立见习基地。

补贴待遇

按最低工资50%给予见习补贴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按月发放见习生活补助,补助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由见习基地所在地财政部门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见习补贴,据了解,目前,我省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分为三档:长春、吉林、松原、珲春、延吉为每月650元,其他地区为每月600元,各县市为每月550元。另外各地要为见习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毕业被见习单位正式录用的,应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见习时间可作为工龄计算。

■政策二

今年聘1549名毕业生到社区

昨日,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从事社区公益服务工作的通知》,从10月份开始在全省统一组织选聘1549名高校毕业生到各个社区工作。各地将成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等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发布招聘信息、组织报考人员考试。

选聘条件

在校期间受过处分的不能参加选聘

吉林省籍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至毕业的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在校期间未受过各种处分,在社会上没有违法、违纪行为,有较好的文字基础和口头表达能力,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且身体健康的均可参加选聘。选聘人员主要从事社区公益服务。

工资待遇

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补贴补助

省财政按当地现行最低工资标准给予选聘人员岗位补贴补助。选聘人员比照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即按企业(单位)为其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不超过2年。

■政策三

下月起选聘千名大学生到村工作

从今年11月份开始,我省将通过报纸和网站,向社会公布“一村一名大学生”就业工程的需求信息及行政村名单。昨日,省人社厅下发了《吉林省20“一村一名大学生”就业工程实施方案》,今年我省将选聘1000名大学生到全省10%的行政村工作,11月份组织开展选聘,12月份选聘毕业生开始上岗工作。

选聘方式

每个大学生可报1-3个村

据介绍,参加选聘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条件:吉林省籍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9年及择业期内专科及以上学历未就业毕业生;有较好的文字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身体健康。报名时间为2009年11月。报名方式采取网上报名,大学生直接在各地人才中心报名,每名大学生可报1-3个县(市、区)乡镇所辖村。

享受待遇

每人每月生活补助不低于700元

选聘毕业生在协议期限内,户籍可落入选聘地,也可落入长春市集体户籍,人事档案由省人才中心免费管理,可连续计算工作年限。另外,政府每人每月提供不低于700元的生活费补助,同时选聘毕业生还可比照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协议期满仍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大学生,由各级人才中心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服务。

■政策四

我省将建未就业毕业生数据库

昨日,《吉林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管理工作暂行办法》正式出台,我省将建未就业毕业生数据库。据悉,高校毕业生登记管理工作已于9月中旬在全省启动,截至9月底各地已经登记未就业毕业生38134人,到目前为止仍未实现就业的应届毕业生29936人。

据介绍,该办法中提到的登记对象包括:吉林省籍生源、户籍和档案已在吉林省的外省生源、毕业时未签订就业协议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以上人员应当在毕业离校后3个月内到户籍所在地或档案存放地进行未就业登记。

10.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篇十

关键词:应用可行性 现状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的逐步建立、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社区护理的健康观、预防观与中医护理的整体观、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以其速效、显效和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能很好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1 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1],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1]。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应用现状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2]。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1)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2)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3]。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3)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4)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11.脑卒中患者的社区护理 篇十一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有家族史的发病率高;长期吸烟者脑卒中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6倍;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明显高于正常人;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颤动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增加0.5%~12%;脂质代谢紊乱:血清总胆固醇(TC)和密度脂蛋白(LDL)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TC过高(>140mg/dl)可能会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过量饮酒是脑卒中的肯定危险因素;缺乏锻炼可增加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先前症状:少数患者可在发病前出现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发作性视物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恶心,血压波动等短暂性脑缺血的症状。

脑梗死的患者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尤其是夜间睡眠中,一觉醒来,发觉一侧肢体瘫痪,口眼歪斜,流口水,患侧平举不动筷子,吃东西掉饭粒等,检查可见患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向该侧偏斜,且上述症状有逐渐加重趋势,重者可发现嗜睡或昏迷,失语等症。

兴奋或活动中发病,突然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上述症状多提示为脑出血。

激动或用力状态下发病:分表现为突然头痛、惡心呕吐、全身冷汗、可无肢体瘫痪和失语,可有一过性意识障碍,这些特点都提示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最终的确诊还需要依赖头部CT或MRI,必要时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卒中患者的社区护理

急性期日常活动护理:①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15~20分钟,并调节室温早20~22℃,温度50%~60%。②每餐进食量应以300~400ml为宜,食物温度要在40℃左右,以免冷、热刺激而致胃痉挛造成呕吐,为保障患者足够的营养供给,食物选择要因人而异,营养搭配要均衡。③患者进食后,要及时为其清洁口腔。④保持足够的摄水量,一般2000ml/日左右,以保障分泌物黏稠度。⑤保持呼吸道顺畅,鼓励清醒患者,要多侧卧位,每次翻身,叩背1次。⑥预防XX,对长期卧床,要做到深呼吸,对有意识障碍者。要勤翻身,勤擦洁,勤按摩,勤洗换,勤整理,勤检查,定时变换体位,用热毛巾擦洗及按摩骨骼隆起受压处,如肩部,肘部,髋部,X为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等处,必要时放置海绵垫或棉圈,软枕,气圈等。⑦协助患者定期排便,便秘者可配合使用通便栓剂或灌肠等。⑧被动关节活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后,可以对患者所有的关节做被动活动,先从健侧开始,然后患侧,动作以轻柔缓慢。

恢复期康复训练:①翻身训练:练习时患者双手手指交叉,患侧拇指置于键侧拇指上,上肢伸展,先联系前方上举,然后左右摆动,翻身时,交叉的双手伸向翻身侧,头和躯干翻转到侧卧位,然后翻回仰卧位,再向另一侧翻身。每天练习多次,开始是家属给与协助,注意翻身时一定要先转向同侧。②桥式训练:为训练患者的腰背肌群和臀大肌,为站立做准备。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足踏床,缓慢将臀部抬起,坚持一段时间后,再慢慢放下,当患者能完成双桥运动后,在进行单桥运动,就是让患者患侧腿屈曲,足踏床,键侧腿伸直抬起悬空,再抬起臀部,使患侧腿完成屈膝,伸髋,抬臀等动作。为以后改善偏瘫姿态打下基础。③坐起训练:脑卒中患者首次取坐位时不宜马上直立,可以先从半坐位开始(约与床成30°角),在患者能坚持30分钟后,在逐渐增加角度,45°、60°、90°依次训练。④坐位到站位过渡训练:让患者先取坐位,双脚平放在地上,双手交叉握手,肘关节伸展前伸,同时带动躯干充分向前,髋关节尽量屈曲,重心前移,当肩超过足尖时,嘱患者抬臀,抬头伸躯干,髋、膝关节伸展,使重心回到双脚站立。注意起身时双腿要同时负重。⑤步行训练:当患者能达到自动平稳站立时,即可进行步行训练。开始时家属可以协助移动患侧下肢,直至患者可以自行迈步。⑥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梯时,患者检测平扶楼梯,家属在患侧后方,一手扶持键侧腰部,另一手控制患侧膝关节,协助患者重心转移至患侧,健足上第一个台阶,患者重心向前移动与健侧上肢,另一家属一手固定健侧骨盆,另一手从膝关节上方滑到小腿前方,协助患者抬足放在第2级台阶上。下楼梯时,换着健手轻扶楼梯,患足先下第1屋楼梯,家属一手置于患膝上方,使其稍外展,另一手置于健侧骨盆处,用前臂保护好患者腰部,并将身体重心向前移动,下第1级台阶时,协助患者的手保持原位,另一手继续将骨盆向前推移患者和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特别是患者在急性期后出院回到社区,只有患者坚持,积极主动参与和配合,康复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上一篇:2011吉林省教学法重点完整版下一篇:提升教学质量措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