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想法

2024-06-11

尊重孩子的想法(17篇)

1.尊重孩子的想法 篇一

陪孩子读书的点滴想法

说句心里的实话,作为孩子的家长,对于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绝对是“特别支持、特别认同”,但是在“特别配合”上实在是做的不够。这篇作文一方面是个检讨,另一方面更是个鞭策、是个提醒、是个开始。

首先是检讨。现在对于义务阶段教育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来安排自己,学会生活、学会自主学习,拓展课外知识,发展自己的特长,真正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现状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后,孩子作业少了,考试少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孩子把本该用来拓展课外知识的时间用来玩电脑游戏、上网,事与愿违。我们相信学校组织这样的读书活动就是想改变这类现状,为此让家长一起参与进来,也必须让家长参与进来。但是我们借口工作、借口时间,在配合上做的很不够,一些时候应付了事,孩子做的不好,还自以为是的批评教育,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是鞭策,一方面鞭策孩子,一方面鞭策自身,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不但思想上追求素质教育、行动上更落实素质教育,通过不懈的坚持,把一些好的行为和活动培养成孩子和自己的习惯。就从读书来说,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去过书店和图书馆了,不记得上次完整读过一本长篇的时间了,只知道一直进行着手机和报纸的新闻快餐。希望,以这篇作文为契机和转折点,关掉电视、合上平板、收起手机,坐下来每周用一些时间认认真真和孩子一起读几本书,即使是童话、是寓言、还是故事,都将会一种不同的感受和情景。

再次是建议。在坚持传统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发挥科技的优势,为何这样说呢,因为网络上有很多不错的电子读物,我们可以下载到电脑上、平板上,不一样的载体,相信能发挥一样的功能。

最后是倡议。倡议我们的家长一起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搞好我们自己孩子的素质教育。为孩子负责、为自己负责、为学校负责。

2.尊重孩子的想法 篇二

例题1:若直线y=-x+b为函数图像的切线, 求实数b的值及切点坐标。 (例题是在学习选修1-2新课时书上习题的变式, 当时必修一至必修五以及选修1-1已经学习过。)

学生甲:联立方程组, 消去变量y可得:x2-bx+1=0, 令△=0, 解得b=±2。当b=2切点坐标为 (1, 1) ;当b=-2, 切点坐标为 (-1, -1) 。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很好, 该解法实际上是我们前面所学过的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的一种方法。但是若把函数改写为“y=1nx”, 这种方法还能适用吗?

学生思考了一下, 认为不行, 消去变量y之后的方程应该是关于x的二次方程, 这才适合于利用判别式的方法来判断方程的根的个数, 从而判断直线与曲线的公共点的个数。

教师提问: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想到还可以用新课所学的导数的方法来解决。

学生乙:设切点为 (x0, y0) :

教师点拨:同学们思考一下上述两种解法哪一种更具有普遍性?

学生回答:第二种。

教师总结:因此利用导数可以求曲线在某一点出切线的斜率, 这是利用了导数的几何意义, 曲线在某一点外切线的斜率与切点的横坐标有关。

变式训练:

(1) 已知直线y=-x+1为函数图像的切线, 求实数k的值及切点坐标。

(2) 若直线y=-x+b为函数y=lnx图像的切线, 求实数b的值及切点坐标。

课堂上教师让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做, 并做相应的点评和总结。

教师提问:大家发现这两道变式训练与例题1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处?

学生丙:其实这几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某一直线或某一曲线中含有某一参数, 通过直线与曲线相切的位置关系, 求出相应的参数的值。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导数的方法来解决。

高考链接 (08年江苏高考第8题) :

(该题的解法与学生乙的解法一样)

(3) 若点P是曲线y=x2-lnx上的任意一点, 则点P到直线y=x-2的最小距离是___。

分析:由上述的例题可知, 要求点P到直线y=x-2的最小距离 (见图1) , 即把直线y=x-2向上平移到与曲线y=x2-lnx相切的位置, 通过上述例题的方法得到直线y=x, 即曲线y=x2-lnx在点P处的切线, 所求最小距离即为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看似这题与上述例题不一样, 其实本质还是一样的, 都可以用导数中利用切线的方法来解决。

例题2:已知△ABC中 (见图2) , ∠B=60°, AC=4, 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

(例题2是在一轮复习中书上例题的改编。在△ABC中, 三角形的六个元素a, b, c, A, B, C, 若已知至少三个元素, 可以求出其他元素。但若已知两个元素, 可以研究三角形中的有关最值问题。)

学生乙:由于线段AC是定的, 点B在圆弧上动。我可以用几何法来解决, 只要使得点B到线段AC的距离是固定的即可。当点B在线段AC的中垂线上时, △ABC面积达到最大值。

教师提问:刚才两位同学讲的方法都很好。第一位同学使用基本不等式结合余弦定理的方法, 第二位同学是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若是填空题你会用哪种方法?

学生回答:用学生乙的方法。比较简单明了。

教师提问:如果我把题目改一下, 变为求“△ABC面积的取值范围”呢?基本不等式的方法只能解决△ABC面积最大值的问题, 有一定的局限性。若用几何法求△ABC面积的取值范围也可以, 根据图形可知△ABC面积有最大值, 无最小值, 根据图形可知ac∈ (0, 16]。请大家思考一下, 此问题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丙:本题已知一个角的一条边和一个角, 我们可以联想到解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因此可以利用边化角的方法来解决:

教师点评:此方法可以确定△ABC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题方法更具有普遍性, 把边化角, 只要知道外接圆的半径和角的取值范围就可以求出相应的边的取值范围。结合下面的变式我们除了可以解决面积的取值问题之外, 还可以解决线段和的取值范围问题。

变式训练:

在△ABC中, ∠B=60°, AC=4, 则AB+2BC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此题用上述边化角的方法更为合适。

高考链接 (08年江苏高考第13题) :

已知△ABC中 (见图3) , AB=2, , 则△ABC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

(此题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 以及三角形另外两条边的关系, 因此点C是一动点, ∠A, ∠B, ∠C是动角, 因此△ABC面积会有最大值。)

此题与例2有异曲同工之处, 底边AB是定值, 点C是动点。上述两种方法一个是从解三角形的角度, 一个是从点的运动轨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说高考题的有些题型就是书上练习题的改编, 不管怎么变, 其思想方法和解题思路总有相似之处。

新课程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关注学生的想法, 听取学生的见解, 引导学生改变解题策略, 学会举一反三, 灵活应用, 才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故我们在数学解题中不能局限于一种解题思路, 当题型有所变化之后, 能以“一变应万变”, 用通性通法解决问题才能使得我们的思路更加开阔, 才能让学生的解题能力有所提高。

摘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注重改变解题策略, 学会举一反三, 才能拓宽解题思路。

关键词:尊重学生,变式训练,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钱学森.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全国首届思维科学科学讨论会上的发言.1984.

[2]许俊仪.在新课程中体现尊重[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4 (7) .

3.尊重孩子的想法 篇三

一次,我正在书房里码字,几个孩子居然拿起话筒对着音响唱歌,唱得震天响,而且严重跑调,好不烦人。旁边还有两个顽皮小子在我家沙发上翻跟头,昂昂则是站在一旁拍手大笑。终于我怒不可遏的从房间里走出来,拉下脸没好气地说:“去,去,全都给我回家玩吧,吵死了,以后不许来了。”一群孩子见状,迅速的收敛起他们疯狂的面孔,怏怏地作鸟兽散状走了。人去楼空后,剩下儿子一个人,他很冷清的坐在那低着头不吭声。

昂昂一向性格开朗活泼,在我们居住的附近小区里很有人缘,周围附近的孩子只要一接触他,马上就会和他熟悉起来,并且成为好朋友。但是自从那次他带回家的那些小朋友被我呵斥遣散走后,我发现昂昂变了,天天绷着脸,面对我时也不言不语。我以为他身体不舒服,小心地询问他,才知道原来是昂昂心里寂寞。他说那帮被我遣散回去的小朋友,现在再见到他,都不愿意和他玩了,并且还生气地对他说,你妈那么凶,真讨人厌。昂昂一脸委屈地对我说:“妈妈,我现在没有朋友了,他们都被你得罪了,以后没人和我好了。我除了做作业之外,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好无聊啊,你整天就忙着你自己的事情,也不和我玩。”

当我把昂昂的苦恼和我的一个朋友说了之后,问她怎么办,她批评我道,你怎么能做这样的蠢事呢?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最怕的就是心灵孤单,比如我家的女儿,没人玩,为了给她找玩伴,我都几乎巴结讨好的买东西给我们家对门的那个女孩子吃,为的就是她有兴趣多到我家来串门,与我女儿作伴。你儿子能带回来那么多的小朋友到家里,说明他在孩子中有人缘,得到大家的欣赏和认可的,你应该鼓励他和孩子们融合到一起才对,而不应该拆散他们。孩子好玩是天性,只要不出格的过分,就尽量尊重包容他们,谁的童年没有疯狂过?

朋友的一番话点醒了我,第二天我就开始叫昂昂邀请他们再来我家玩,并且买了一大堆的玩具送给他们,表示我的诚意和友好。因为我终于明白了,尊重孩子的朋友,就是尊重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在他的朋友中有足够的面子,才是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让他的成长世界里有一串快乐的阳光回忆。

4.尊重孩子的“面子” 篇四

尊重孩子的“面子”

开学一段时间了,早已恢复了忙忙碌碌的生活,感觉自己整天被一些琐碎的事情羁绊着,有时好不容易有一丁点的空闲时间却又被那帮家伙的一些可笑又可气的事伤透脑筋。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事务中,常会有个别的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错误,受到所谓的“教育”。特别是现在的他们已是六年级了,感觉似乎不再像以前那么单纯了,有时简单的批评教育根本就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更甚至会产生反作用。从教两年以来从上学期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事务中如何与孩子相处,也积累了一些小经验。

每个孩子都有缺点,我们作为他们的施教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帮助他们改正缺点。现在的孩子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的自尊心一般都比较脆弱,如何能够既尊重了孩子的自尊,又让孩子真心的接受教育以改正缺点使我们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尊重孩子,保护他的面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站在孩子的立场尊重孩子,会益于孩子产生和形成一种自重、自爱、自尊,并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的情感。据有这种情感的孩子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更能与人和睦相处,他在生活中就会自信心高,责任心强,有进取精神。孩子也需要面子,他们不希望当着同学的面受到批评,更不希望当着同学的面出丑。上学期在课上就曾发生了一次,一个学习很好的孩子仅仅因为一道数学题做错了,自己感觉到很没面子,伤心的哭了一节课。这种情况的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当着同学的面受到批评。孩子的面子比大人的面子更重要,这是由孩子所处的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所决定的。那些原因在成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孩子的眼里那是很严重的事情,不了解原因而当面批评孩子,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糟糕,孩子的心理就会产生抵触的情绪,是的对孩子的教育很难继续下去。孩子做错了事确实要受到批评,有时甚至要受到应有的惩罚,但这些都应发生在尊重孩子的自尊即所谓的面子上,对孩子的批评要让孩子能够接受,特别是批评要就事论事,对于孩子以前所犯的错误切不可翻旧账,否则还让孩子更加难堪,会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情绪,失去信心。

5.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 篇五

今年秋期,我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学到28课是《自然之道》时,晚上,我留的家庭作业就是预习《自然之道》一课,由于学生们已经在中午读过这篇课文,在留作业之前,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我问了一个问题:自然之道中的道是什么意思?话音刚落,班内一个最爱说话的学生李杏虎就脱口而出:“道理”。当时我的反应愤怒极了,大声地喝斥道:“李杏虎,怎么又是你!不动脑筋就没有发言权,以后不要抢着发言了!”李杏虎听了我没头没脑的训斥,脸色难看极了,但慑于我的威严,又不敢争辩,只好很不服气地垂下了头。

当时之所以那么急躁地批评李杏虎,有两个原因,首先,作为老师,我备过这节课,深深地理解自然之道中道的含义----规律,自然之道即自然界的规律。这个意思已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至于这个字的其它含义,几乎全被我忽略了。当学生的回答与我的理解相悖时,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他答错了。其次,李杏虎这个学生平时课堂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经常插嘴,但往往又插不到点子上。我对他的印象本身就不好,可想而知,他的回答在我这里会得到什么评价!

但是,那天晚上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我想起了发生在课堂上的这件事,想起了李杏虎的回答——“道理”,冷静下来认真地思考才发现:李杏虎的回答似乎也有道理。在他们小小的头脑中,“道”最常组的词就是“道理”,那么自然而然,他们就会认为:道即是道理。孩子们的阅读面毕竟有限,理解能力有限,更何况阅读面很窄的农村孩子!而我如此草率地把他们的思考结果给否定了,这样做合适吗?显然很不合适!就因为这一声喝斥,也许孩子的这次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被我打消了。想到这里,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我们一直在倡导主导角色,但是,这个主导的度却没有把握好,至少这我的这节课中,没有把握好,做得太过了。我把我的理解强加给了学生。也许这是我们的通病。我们的课堂,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走进任何一所学校,步入任何一间教室,看到的几乎都是这样的情景:课桌椅整齐地呈几何图形排列着,学生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发言要先举手且得到教师的允许,教师站在前面的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在这当中更多地被“忽略不计”了,展现更多地是“教”。我们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没有真正地蹲下去,和学生平等交流,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我,也在重复着这种变味的主导。

思考再三,我决定向李杏虎同学道歉,那天在课堂上,我当着全班学生表达了我的歉意,那个一向开朗顽皮的男孩子一下子变得害羞起来,但我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喜悦。我庆幸,这个歉道得不算太晚,我唤回了李杏虎学习的积极性,找回了学生对我的信任,同时,这件事也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的责任的重大。

6.孩子尊重父母的三大秘诀 篇六

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上有许多的任意性,认为是自己的孩子,随便使唤,不分场合任意批评,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殊不知这样做反而让孩子对家长反感,产生抵触情绪。其实家长和孩子之间,应该以朋友的角色去交心,孩子也需要家长的关心,他们也想和家长以朋友的角度相处,也希望获得家长的尊重,因此,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少训斥或打骂,和孩子做朋友,这样才会赢得孩子的尊重。

1: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愿意听你的话。

2:多引导少训斥

其实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对待,对于孩子的坏品行、坏习惯等,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

3:多交朋友少窥探“隐私”

7.用尊重教育成就孩子的精彩 篇七

一、做积极快乐的工作者

在当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 作为一名◎

颜东

教育工作者, 面对各种名与利诱惑, 难免产生职业珍

倦怠和麻木消极的情绪。从统一教师的教育理念入手, 采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 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 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转化为高生产力、强执行力。教师需要管理, 员工需要管理, 学生需要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尊重的理念, 达到最佳管理效果。我经常引导我校老师们“万事坚持难”, “责任大于天”。我们尊重自己制定的目标, 也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遇到问题怎么办?坚持, 用“二次创业”激励自己和同伴, 用目标激励自己, 不断向目标靠近。明确工作所处的阶段, 了解离目标的距离, 体

验向目标靠近的成就感, 是我们建立自信、避免倦怠的不二法门。

二、做赏识教育的践行者

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但体现在身体和智力上, 而且还体现在心理上。一棵小树苗, 只浇水施肥而不见阳光, 就很难长成参天大树。现如今的青少年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面临着自尊丧失的威胁, 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对儿童尊重的缺失。想要培养一个自信、开朗、活泼、积极的学生, 为人师者首先要学会尊重。尊重孩子是一个自然的独立体, 你可以帮助他, 但不能主宰他;尊重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志趣和意愿, 他需要自由发展的空间。尊重孩子不只表现在语言表情上, 更重要的是从内心尊重他们, 尊重他们的知识和能力, 尊重他们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我一直致力于推行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健康、快乐。任何时候, 我们都不能失去对优秀的尊重, 这是一个人价值观的体现。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个性迥异的学生。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 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尊重、理解和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需要老师、家长对孩子多激励、多鼓舞, 使孩子树立积极的心态和有潜力可控的概念。

三、做平等教育的推行者

尊重学生, 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而平等地对待学生, 也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教育重过程亦重结果, 好的教育过程也必然带来好的教育结果。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犯错改错

用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智力、个性发展有差异的学生, 这需要教育者的勇气和智慧, 拥有博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教, 教师一育艺术。定会遇到处于智力落重后边缘的孩子, 也会遇到整天惹是生非的“坏小子”, 教也来会, 很遇快到感心到理自发己展跟暂别时的受阻孩的子儿不童一…样…, 成这为些可孩怜子而到不学校幸育苦思的人, 绪的折磨中有可能一辈。他们对学习的每一次失败当子都受着“我干什么都不行”这个痛成一种痛成子享受被苦的屈辱。认可的快乐和取得进步的满足教师要通过平等和谐的教育手。我段, 想让:每个孩这些孩就子都是含苞欲放的花蕾, 花期早晚不同, 但是接受了阳孩一朵未开还是光雨露的滋润, 花苞每一, 差生就如这个还未朵花都会绽放异彩。开放的花苞一朵花已开, , 我子你怎么还不开们往往把差生, 怎么这么慢和学习好的孩, 真是子比, 笨拿, 快开开了花!否则我就的和它比:的把你掰开。花开有先后, 孩子更是这样, 我们需要耐心精等育待孩, 子等需待要花耐苞心开等放待, , 更要要有关“注花叶苞子心的态成”。长。所以, 教彩教育家孙云就是学会了赏识, 而赏晓说:识的本质就是爱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 是

由一粒种子长成小树, 然后长成参天大树。如果把尊重作为一种心态一旦成为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信念, 就会化成神奇的力量, 照耀孩子的心灵。只要教育者用爱心启迪孩子的智慧, 善用尊重和赏识来帮助孩子成长, 做到“随爱潜入校, 润生细无声”, 学校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家园, 为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老师一定做一个好的榜样, 持久地去做。赏识是决定孩子命运和教育的方法, 赏识掌握得好, 学生更有动力去学习, 学习的氛围就好。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成才的, 所以赏识造就成功, 抱怨造就失败, 不要让一个天才在抱怨中抹杀,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 用欣赏、宽容, 理解学生, 用爱心、真心, 爱护学生。孩子一定会绽放灿烂, 成就精彩!

做一个积极、快乐的工作者。不要抱怨, 因为抱怨不如改变, 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 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让我们常常心存爱与感谢吧!一个心怀爱和感恩的人, 自己会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也会令周围的人健康和感到快乐。让我们自己先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来学习和工作, 让我们每个人散发出正面的积极的能量, 做一个积极、快乐、赏识、平等的工作者吧!

8.尊重孩子的梦想 篇八

当谈及梦想就显得童真尽失的“五道杠”小朋友黄艺博引起巨大争议时,父母们似乎又开始反省,孩子们纯真的童年很重要,而他们最真实的梦想,又到底该如何发掘和引导?

别忘了回来

没错,你是孩子的父亲、母亲,在养育孩子成长的心路历程中,没人比你更有发言权。但你也不得不承认,小宝贝儿们很快就会长成独立的个体,大约2岁~3岁时,就会跟你表露他们独特的思想,例如最喜欢什么,要做什么,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但遗憾的是,面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发言,你总是一笑置之。跳过认真分析是否合理的环节,直接通过买棒棒糖、讲故事甚至干脆嘲笑、怒斥等各种手段告诉他们要听话,让他们相信你才是对的。在探讨孩子的梦想《儿童的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一书中,总能看见这类令人失望的案例——当幼儿园老师向孩子提问“蓝印花布可以做什么”,孩子回答“我想把它做成一艘美丽的船去航海”时,却会立刻遭到否定:“布是不可以做成船的,会沉掉的。”

孩子天真的梦想,尽管是种初涉人世身心发育尚不完善的表现,但也正因为幼小的他们不会考虑现实社会的清规戒律,才拥有大胆的幻想和天真的探索,其中也隐藏着创造力和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意识萌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抚育人对其梦想持有怎样的态度,才是能否正确引导的关键所在。比如育儿专家们常常谈论的“正视”与“欣赏”,说的就是请正视你的小宝贝儿喜欢干什么,并懂得欣赏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你一定不陌生,但也许你并不知道“登月”背后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幼年的阿姆斯特朗在院子里玩耍,吵到了正在做饭的妈妈。妈妈问:“你在干嘛?”他回答:“我想跳到月球上!”“哦,原来是这样。”妈妈就不假思索地答道,“记住,别忘了回来!”

当然,你的小宝贝儿将来或许做不成阿姆斯特朗这样的伟人,但如果你能像这位妈妈一样,充满智慧地保护孩子的热情与好奇,才可能让他们大胆的梦想得以自由延伸。

父母价值观靠边站

也许你只是担忧任由孩子荒诞不羁的梦想发展,极易换来一个不靠谱的将来。这个想法无疑太过极端,如果凡事都由你替孩子做决定,那小宝贝儿还如何成为自己?

事实上,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都将不同程度地学会与现实社会所关联的规则。你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会发现树立规则和边界一方面来自父母,另一方面则来自自我模仿。专家指出,孩子对世界的态度,自己的解释方式和行动方式,是天赋、环境交织的结果,因而他们会选择不会危及自身的探索方式,固定为自己的理解及行动模式。

同时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只要你不把正视其梦想理解成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就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反之,如果一定要将成人的价值观全盘加诸孩子身上,除了会让孩子失去童年的欢乐之外,成年后也会深受个性压抑之苦。由于从小惯以处于父母的角度思考及做事,要么很难感受到真实的内心需求,要么一旦体察内心需求就会一味叛逆反抗。大连的赵玲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前不久儿子写的一篇作文,给了她很大的触动:“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自己的生活,出去玩妈妈给我限定时间,想学乐器妈妈让上英语课外补习班,我的全部生活都是妈妈为我安排的。如果让我写‘自己的梦想’,那我就写我根本没有梦想。”

“当时看完后很生气,就把儿子的作文撕了,没想到儿子也生气地推了我一把。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想不明白平日听话的儿子怎么会有这些想法,后来我才从他爸爸那里得知,长久以来,儿子都因为我干涉过多而不开心。那时我才想通,的确是我太忽略儿子的内心了。”

由此可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其独立人格的逐步完善,所以一旦他们有了自己的梦想,你参与其中的只能是分析、评估和协助,而非武断地替他们决定或立即阻止,最后一切还得按你那套来。

为梦想言传身教

对于小宝贝儿的梦想,“正视”和“倾听”并非两个仅从字面上理解的单词,要让它们生动起来就必须参与其中,也就是俗话说的,言传身教。其实就如前文中提到的一样,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维,开始向你表露他们的兴趣时,你就不难从中发现他们的梦想。简单如他们,坦率地表示“我想干嘛”这种行为你早有所觉,而你要做的,就是留意这些并身体力行地予以支持。

加拿大小朋友瑞恩之所以梦想成真,则全靠妈妈最初的参与。1998年,6岁的瑞恩对妈妈说:“妈妈,给我70加元,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白天上课时,瑞恩听老师说非洲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许多孩子只能在饥饿、疾病中等待死亡。但如果能捐出70加元,就能帮他们挖一口井。

70加元并不是个小数目,面对儿子的荒唐请求,妈妈并没立刻拒绝,而是告诉他,想法不错,但钱得自己挣,比如做些额外的家务活。瑞恩很兴奋,也很积极地接手了一些家务,因为每完成一项,就可以获得两加元的奖励,为此,妈妈还给他做了计分表,同时提供了装钱的盒子。爷爷得知瑞恩的梦想后,也雇他去捡松果,接着邻居们的雇佣邀请也接踵而至。终于筹够70加元交给募捐项目的负责人时,却又听说这些只够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需要2000加元,瑞恩又热火朝天地继续干起了他的工作。

凑巧的是,媒体也关注了瑞恩的事,更多的加拿大人知道了这个善良的孩子,他们也寄来支票支持他的“打井事业”。2007年,瑞恩的第一口井打好了,就像好心有好报的定论一样,此后他又顺利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

谁也不曾想到,瑞恩这个看似不着边际的梦想,日后竟能持续性地帮助到更多的人。但能看见的,却是这位母亲一直引导自己的儿子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并一步一步地协助他实现了这个意义非凡的梦想。

让孩子成为自己

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梦想都弥足珍贵,让孩子保有自己斑斓的梦想,才能开拓属于他们的人生路。父母切记所有的梦想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轻视孩子的梦想,也不能暗示孩子急功近利,每一个幼小的梦想,都是从一个初步设想到牢固树立的过程。

在它萌发之初,需要父母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及十足的耐心,及时实施积极的点拨和引导。

对孩子刚刚萌发的梦想之苗,动辄苛以参天大树般的要求,这无异于拔苗助长,容易让孩子有沮丧感。如果父母们都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梦想之苗,那么,也许孩子永远也不可能树立起坚实而稳固的梦想。

而梦想的进一步稳固期,则需要家长有一颗恒心和耐心以及博大的爱心,即帮助孩子为自己的梦想,持之以恒地付出自己的努力。行动上的帮助和不断的精神鼓励是必备的,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应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并在适当时候,给予积极正面的精神支持。

当然,梦想也有结果的时候,父母应当大力地赞扬和肯定,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和品尝到梦想创造的真正乐趣。如果确定了明确的目标的梦想,清楚孩子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就通过集中孩子的想象力、注意力来使其变成能够实现的目标。这样,梦想才会成为一种激情和决心,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不断地在大脑中想象梦想实现的情景,并坚定自己做事的态度和意志,不断地为之作出努力,直到梦想真的实现,那么,孩子的一生将受益匪浅。

9.学会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 篇九

最初在孩子刚刚出生时,他的一切都依赖于父母,如果身边没有人的话,孩子自己就像是一只无助的小绵羊,什么都做不了,因此这时孩子的一切都被父母轻而易 举地掌控,就好像父母们进入全新的工作环境,一切都只能从周围的同事那里学习。

孩子长大一些,生活逐渐能够自理,有了独立的思考,甚至敢于对抗父母。就好 像父母们在新工作岗位呆久了,和周围的同事都熟络了,自然对这个工作就有了自己的看法。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不管思维还是认知都更加独立自主,不愿受到周 围环境的束缚,就好像父母们在一个岗位呆得更久了,对工作更加熟悉,有时敢于批判领导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甚至会因为工作不符自己的心意而辞去工作。因此, 作为父母的你们,如果在一个岗位长期工作却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话,一定是因为领导压制了你们的想法。对于孩子也是一样,他们能否顺利的长大成人,关 键在于父母是否给他成长的自由。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父母而言,做到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简直比登天还难。孩子从一出生就完全听命于父母,长期以来,父母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掌控感,突然一下子让他们接受孩子的独立自主,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威胁,孩子不再依附于父母,让父母的安全感受到了威胁。

观察一下我们身边,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父母都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他们从孩子出生就将孩子按照自己的理想,也就是中国家长的传统观念去培养,他们都认 为女孩子就应该文静贤淑,男孩子就应该坚强勇敢,所有的孩子都这样,我的孩子也必须是这样。孩子不出意料的按照家长规划的路线去成长和发展,父母会感到自 己可以掌控孩子,孩子会听自己的话,因而内心充满了舒适感和安全感。几乎每个人都很享受这种掌握和控制周围事物的感觉,而不喜欢使自己感到不确定的环境,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价值保护”。

然而,很少有孩子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发展,随着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毕竟会慢慢拥有自由意志,然后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而父母对这一切的发生毫无准备,安全感受到威胁让父母们不断打压孩子的自由意志,让孩子重新回到自己规划的路线上。

对于父母而言,他们似乎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完全听话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吗?

如果我们的孩子完全听命于我们而丧失自由意志的话,那和宠物还有什么分别?我们悉心喂养宠物,它高兴我们也跟着高兴,它生病我们也跟着着急,然而我们这 种对宠物的爱,是以严苛的条件作为交换的,那就是宠物必须完全听命于主人,满足主人的掌控欲。同理,孩子们如果完全听命于父母,似乎就变成了宠物式的孩 子。小时候看上去他们很听话很乖巧,然而长大之后,这种孩子特别容易产生偏执和顽固的性格。他们想要与周围的人建立联系,就会想方设法去讨好对方,看对方 的脸色行事,如果对方的情绪不好,自己就会感到焦虑,不知犯了什么错,然后再进一步试探和讨好对方,直到换来一个笑脸。我想,每一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 子长大之后成为这样的人吧!

从另一个角度讲,孩子的自由意志如果没有被父母压制,他们就可以自由地去探索周围的 世界,自主地尝试新的事物、新的动作、新的声音,并且进行学习,然后再从父母那里得到回应。不管这种独立的探索结果是成功还是受到伤害,都是孩子自己探索 的结果,他们会深深的记在心里,并从中得到成长。

10.家长获得孩子尊重的三个秘诀 篇十

一: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再比如请孩子给家长做一件事情,可以这样说:“你能帮我把那件衣服拿来一下吗?”而不要说“把那件衣服给我递来。”如果孩子帮你做了,你还要记得说一声“谢谢”。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心情会很愉快,而且也很愿意听家长的话。

二:多引导,少训斥。

家长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成人一样,不要有一点错就总是板着脸指责他,而是应该委婉地指出来,尽量避免伤害他的自尊心。其实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是自尊,他就会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反而会比直接的训斥效果好得多。

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对待,对于孩子的坏品行、坏习惯等原则问题,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这样的态度比打骂责备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三:多和孩子交朋友,少窥探孩子的“隐私”。

很多孩子都特别反感家长翻看自己的书包,偷看自己的日记。而家长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相借此了解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担心孩子有什么事瞒着家长,有利于及进教育。家长的想法没有错,因为孩子毕竟是需要父母的教育引导的。但是,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解孩子吗?那就是多和孩子交朋友。

11.尊重孩子的心灵 篇十一

我对妻子教育孩子的方式感到不满,对邻居棍棒式的教育方式更是不敢苟同。那是在伤害孩子的心灵!为何不寻找另一种方式来开导孩子呢?

一天,妻子和儿子去了乡下,我为了完成手头的工作没一同前去。一人在家,懒得做饭,准备买盒方便面对付一餐。于是,我穿着睡衣,虚掩上防盗门,急匆匆地下了楼。

谁知,上楼时,却发现防盗门被锁上了。我焦急起来,这可如何是好?!最后,只好敲响邻居的门,希望可以通过邻居家阳台爬到自家阳台。

邻居夫妇了解事情经过后,不由得互望一眼,破口大骂起儿子来:“一定是他,他刚做完作业出门。”

正当我做好准备爬阳台时,邻居孩子的哭声已经从楼道里传来了。那孩子一进家门,又被他妈妈一顿大骂。我不好意思起来,忙走过去安慰孩子:“别哭,爬过阳台就好了。以后不要再恶作剧了,叔叔不怪你。”孩子的哭声小了些。

门终于开了。可是,就在我进门时,对门又传出小男孩骤然放大了的哭声。一时间,我不知是该上门劝劝好,还是让那孩子尝尝苦头,以后少让大人操心才好。

最终,我一咬牙,还是坐到了书桌前。

傍晚时分,我听到有人敲门,可打开门,却没有人影。我原以为是小男孩在报复,故意打扰我,可是,当我关门时,却惊奇地发现门缝里有一页小男孩写给我的纸条。取下一看,原来他关上我家的防盗门,是因为他以为我出门时忘记关门了,怕小偷趁机偷东西,于是才顺手帮我关上……

顿时,我心里凉了一下。

孩子做了件好事,却还要因此受委屈、被冤枉、挨责骂,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原本我就不赞成棍棒教育,现在,更是对这孩子充满了歉意。我不知该怎作为四川首富刘永好的掌上明珠,刘畅从小生活富足,衣食无忧,14岁时就远赴美国留学。

不过,虽然备受宠爱,刘畅受到的管教却相当严格。上世纪50年代,刘永好出生在四川一个叫新津的小镇,少年时代生活清苦,20岁之前甚至都没有鞋穿。后来顶着众人的非议辞去公职,靠在阁楼、窗台、过道上养殖鹌鹑才慢慢起家,有了百万身家。这种人生经历让他对苦难有着深刻的体悟,所以,他也希望女儿能够懂得敬畏、珍惜和感恩。从小,他就给刘畅定了两条必须严格遵守的家规:第一,饭碗里的米粒必须吃得一干二净;第二,伸手要钱必须有充足的理由。

有一年,年幼贪玩的刘畅因为急着和小伙伴出去玩,趁爸爸不注意时,将碗里剩下的小半碗米饭偷偷倒进了鹌鹑笼。刘永好发现后,二话没说,抄起一根细木条,“呼”地一下便抽过去,刘畅细嫩的小腿上顿时暴出一条鲜红的血痕,眼泪也跟着“刷”地一下涌出来。

刘永好的严格,促成了刘畅外表听话、内心叛逆的性格。第一次从美国放假回家时,刘氏家族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家庭聚餐。席间,只顾着和堂哥玩,刘畅三下两下便扒完了碗中的米饭,结果饭桌上的米粒自然也散落一片。刘畅的心里开始有些不安,可一个坏坏的念头随之闪现:我就装作没看见,如果爸爸敢收拾我,我就让他见识见识叛逆的力量!她一边继续跟堂哥疯闹,一边暗暗观察爸爸的反应。一分钟,没动静;两分钟,没动静;三分钟,还是没动静……刘畅有些扫兴,便闪了出去。当她再次进门时,一下愣住了:爸爸正拿着自己的筷子,轻轻地将桌上的米粒一粒一粒扫进自己的碗里,然后慢慢地放进嘴,一边咀嚼,一边和伯父们笑谈……爸爸的举动让憋足了气,准备叛逆一场的刘畅,黯然回位就座。

现在,刘畅成为新希望集团的接班人。对那次撒饭粒事件,刘畅一直铭刻于心:“正因为父亲那次‘狠狠的’教训,才会有今天的我。”

对于一个即将跨入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一个无声无息的纠错举动,有时就像软刀子,能刺得那颗膨胀的心“噗”地一下泄掉所有的气,慢慢地、脚踏实地地成长。

12.尊重、全面、正确地认识孩子 篇十二

幼儿教育要以人为本, 即以幼儿发展为本, 要注重实行个性化教育, 开发幼儿潜能, 下面谈一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尊重幼儿,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被尊重是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幼儿虽然还小, 但是都有一颗自尊自强的心。他们做错事了会内疚, 闹笑话了也会害羞, 受表扬了会高兴……要幼儿遵守规则, 惩罚错误是一种手段, 但表扬正确是一种更好的方法, 这样不仅引导了幼儿养成好习惯, 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因此, 我们幼儿教师要善于表扬, 表扬不仅能带动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能培养自尊心、自信心, 更能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教师应该尊重幼儿, 以孩子的发展为中心, 不能以老师自居, 对幼儿尽是命令、管教, 而应该以大朋友的身份积极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尊重幼儿。

尊重幼儿, 还体现在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幼儿。教师不能因为孩子调皮就对其有偏见, 处处打击, 而应该积极鼓励引导, 帮助其改正错误。记得一次午餐后, 我安排孩子们在露台上看书, 有几个孩子正在翻阅图书, 一本书掉到地上, 他们却视而不见, 从书上绕过或跳过, 再去拿转角上的图书。我把书拾起来, 询问几位看见了而不捡的幼儿:“你们为什么不把图书捡起来?”他们理直气壮的告诉我:“图书不是我扔的”“图书不是我弄下来的”。我联想到班里的一幕幕情景:玩玩好后没人收拾, 小椅子倒下来没人扶、教室地上时常有纸屑……孩子们总是视而不见, 当我提醒他们把玩具、椅子收拾整理好、纸屑捡起来时, 他们的理由似乎很充分:“这不是我弄的!”最后尽管都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但总是缺乏主动。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 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 只知道接受别人的帮助, 收拾整理的习惯和意识都不强, 很少主动关心帮助别人, 比较自私、缺乏互助意识。《纲要》指出幼儿期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也就是说, 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针对这一现象,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决定有意识给他们讲一些助人为乐的故事;并以自己的言行感染他们, 看见地上有小纸屑, 我会主动弯腰把它捡起来, 小椅子翻倒在地, 我会马上扶起, 注重言传身教。看到有孩子主动把东西捡起来, 我将及时予以表扬, 肯定孩子的正面行为,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变得主动、积极。

二、全面、正确认识幼儿, 因材施教, 实行个性化教育

教师应该努力全面、正确认识每一位幼儿, 知其长短, 给每个幼儿展现其优点的机会, 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弥补不足之处。全面、正确认识幼儿之后, 还要帮助幼儿认识自己, 让他们看到自己发光的地方, 而不因为自身的一些小缺点 (调皮、吃饭较慢等等) 而自卑。我们应该增强他们的自信, 促进每一名幼儿的健康成长。记得有次我请孩子独唱时, 很多孩子争着想表演。只有雯雯把头垂得低低的, 我知道她又害怕表演。她比较胆小, 以前每次叫她唱, 声音轻得像蚊子叫。为了让她增强自信, 我多给她表演的机会。起初, 她还忸捏着不愿意, 在我的鼓励下, 她终于站了起来。但声音轻的几乎听不见。这一回, 我没有要求她把声音抬高, 而是把钢琴伴奏声控制得更轻柔、低缓。“哇, 你的声音能超过琴声了!”我微笑着对雯雯说。雯雯似乎受到了鼓舞, 神情也没先前那么紧张了, 并不自觉地加大了音量。这次她的表现有了很大进步, 其他孩子也听得格外认真。她不是不会唱, 只是不敢表现自己。我要求她大声歌唱, 无意中强化了她的弱点, 使她更加紧张了, 我以压低钢琴伴奏声的办法让她觉得自己的歌声能超过琴声, 从而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功体验和信心。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能超越自我。

要全面、正确认识幼儿, 不仅要在幼儿的学习、活动、生活等多处着眼、仔细观察, 还要与孩子们打成一片, 听取同伴的评价, 这样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孩子们。

过去, 我们习惯于统一安排幼儿的学习、活动与生活, 孩子们都是统一服从安排, 这样幼儿的个性得不到发展, 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被扼杀, 这种统一安排的教育模式不能体现以人为本, 也不能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全面、正确认识幼儿之后, 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幼儿的优缺点实行个性化教育, 发展有点, 弥补不足。另外还应该根据不同孩子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 积极鼓励引导, 让幼儿沿着自己的兴趣走下去, 快乐成长。

三、富有创新意识, 有效组织教育

幼儿们自尊心很强, 喜欢争第一, 争表扬, 争得教师的喜欢, 为此团队合作精神难免有些欠缺。我们教师需要开展一些活动来增强其团队意识。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比赛, 开展一些夸夸身边的小伙伴的活动, 这样可以增强凝聚力,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13.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网友来稿) 篇十三

前段时间我给孩子们上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五课《翠鸟》的第二课时,主要是复习前三段,继续完成4,5两段。

师:从最后两段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生:从第四段的第一句:“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正是因为作者喜欢翠鸟,所以想捉来饲养。

师:那我们可不可以捉来饲养呢?

生(齐):不可以。

师:为什么?

于是,孩子们讲了好多的理由,从翠鸟的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做了回答,当然也运用了课文中老渔翁的话。

但就在这是,一位学生站起来了,说:“老师,我认为翠鸟不是来和我们做朋友的,而是到这里来捉鱼的。”

师:看来,你和老渔翁的想法不同了。你的想法是很实际,但光实际还不够,还得看看它是否有创意。允许你保留自己的意见。”

生:老师,翠鸟也是来捉鱼的,老渔翁也是来捉鱼的,如果大家把翠鸟捉走了,那对于老渔翁来说是件好事啊,他就没有其他人和他竞争了,但是为什么老渔翁还要保护翠鸟,叫大家不要去捉呢?

生:我知道。这样从另一角度体现了老渔翁也很喜欢翠鸟,而且体现了老渔翁的心灵很美。所以我们要保护翠鸟,和它做朋友,要向老渔翁学习。

师:(问第一位小朋友)你现在还认为翠鸟不是来和我们做朋友的吗?

生:不是了,翠鸟是来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也更加喜欢翠鸟了。

师:是啊,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反思]其实这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两位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而且说实话,非常的好,这两个问题,其实从某一方面来说已经把课文内容升华了。他们走进了文本,同时又从文本中跳了出来,提出了疑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最后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实际。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要求实现的,把语文学习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应该说,这堂课我自己的收获也是不少的,所以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份快乐!

作者邮箱: linger1003@163.com

14.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知情权 篇十四

可是,母亲在阴险的酒行合伙人谋得斯通先生的追求下,爱情的火花重新燃烧,终于接受了对方的求婚。而且是让谋得斯通先生带着他的姐姐一起住进自己的房子里来。

大卫科波菲尔被蒙在鼓里。科波菲尔太太让佩格蒂故意对儿子说,到亚矛斯哥哥那里去住两个星期,那里有大海,有大船、小船,有打鱼的,有海滩,还有汉姆和你一起玩。

一般而言,再婚是喜事,家庭破损是烦恼的事。一个孩子,特别是像大卫这样年纪尚小的孩子,接受一个继父的心理困难,应该比接受父亲(或母亲)去世、父母离异的现实要容易很多。但为什么大卫在亚矛斯过完愉快的两周,回家后心理会如此深地受到影响?作品用了这样一些词语来表达他心灵受到的刺激: 眼中充满了泪水,仿佛马上要摔倒了;立刻全身颤抖,脸色变得煞白

他们一起的生活刚刚开始,就立刻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究其原因,撇开谋得斯通的无赖本性,科波菲尔太太允许自己忽视儿子对家庭结构将要发生巨大变化的知情权,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美国费城儿童指导中心的教育和心理咨询专家们认为:孩子年幼时父母离婚,只要不同时伴随家庭暴力,或者并没导致孩子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他们对于父母离婚事件的情感上的反应强度可能会相当小。这个论断,我认为也同样适用于重组家庭。

然而,由于科波菲尔太太的忽视,我们看到,大卫这个男孩的日常生活在突然间发生了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急于要回到家中,投入母亲的怀抱的大卫科波菲尔,发现家里门开了,半哭半笑,怀着高兴激动的心情,心想见到的一定是母亲,但见到的却是一个陌生的仆人。大卫到家的第二天晚上,新爸爸的姐姐,一个脸色阴冷的女人也搬来和他们同住。自己熟悉的老卧室已经变了,被安排在一个较远的地方睡了;连楼下也没能够保持原状;空狗窝里也多了条大狗。其实这些还只是硬变化。还有很多无须假以时日就能发现的软变化,更令他痛苦难忍:以前总是露着迷人的微笑的母亲,现在在新爸爸旁边显得畏畏缩缩。他不能再像过去一样随便与母亲相见和亲密相处了。父亲遗留下来的一切财物,都被新爸爸姐弟俩牢牢抓在了手里。母亲再婚事件,既导致儿子日常生活的家庭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发生了如此大的急剧变化,而小大卫科波菲尔又是这种变化过程中的无权参与者,矛盾激化的焦点。加之还伴随家庭暴力,大卫对于母亲再婚事件情感上的反应强度怎么可能小!

随着社会的开放、进步,中国人的婚姻生活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自然破损或人为破损的家庭,再婚重组现象越来越多。在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孩子也像大卫一样,事先被剥夺了知情权;后来又不待见于新的家长;有的家庭,即使是结婚后,有子女的一方还会把子女继续雪藏起来,将他们扔给祖辈或者亲戚,所谓的新爸爸和新妈妈根本不让他们进门(新父亲的比例更大些)。这些孩子在向心理医生咨询的过程中,常常不会主动告知他们家庭这方面的事实。往往是在咨询师帮助寻找和分析幼年生活经验时,家长才会悄悄告诉心理医生。这些孩子也基本不会从心里承认和接受这类新家长。

再婚,虽然是件喜事,但处理不好,确实会适得其反,对当事的妇女和她们的孩子的心理阴影,很难随岁月的流逝或年岁渐长而消减。科波菲尔太太追悔莫及的忽视的教训应该牢记。孩子有权利和与你们一起享受再婚事件带来的很多具体细节的变化和感受。既然你们的决定会让孩子的生活轨迹受到较大影响,就请别低估孩子对自己再婚的感受力,别剥夺孩子的预先知情权。应该做的是,把自己重新开始生活的念头逐步地、慢慢地落实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模式上,尽量让孩子保持他所熟悉的生活。这也许是对他最有利的保护,因为这有利于他在面对亲生父亲或母亲再婚所导致的任何变动时仍然有安全感。

15.尊重孩子的想法 篇十五

关键词:“笨孩子”,情感障碍,尊重,了解,良好个性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的“笨孩子”是指反应不敏捷, 思绪不灵活, 学起东西来较慢, 接受能力与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他们在幼儿园常常因为不能较快地适应环境而受到老师、小朋友的忽视甚至斥责, 使得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否定自己、自我封闭等情感障碍, 这对他们良好个性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分析这些“笨孩子”情感障碍形成的原因, 寻求这些情感障碍的缓解对策, 成了我们本次探究的主要内容, 希望能为幼儿教师的指导提供有效的方法。本文就“笨孩子”幼儿小茹的情感障碍进行研究, 对其情感障碍的形成原因、缓解对策进行了初探, 以寻求促进“笨孩子”良好个性发展的有效方法。

二、实施方案的制定

1.确定研究对象。小茹是学校附属实验幼儿园这学期报名的新生, 今年4岁, 长得白白净净, 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可是通过观察, 我们发现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 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她的特殊性。例如, 在教学活动中她几乎没有一分钟能够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话, 老师每说一句话她都要打断好多次。因为起初还不了解她, 老师们只好耐心地听她说完, 但其实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而且还经常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 老师说一句, 她学一句。最让人生气的是, 她还喜欢绕着教室跑, 老师追她, 她就跑得更起劲。这样下去的后果可想而知, 整个教学活动都被她打断了, 根本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刚开始老师们以为她只是对陌生环境所表现出的一种不适应, 时间长了就好了, 可是几周过去了, 她的情况一点都没有好转, 甚至还影响到全班小朋友的正常教学活动。小茹的表现典型地反映出“笨孩子”的行为特征, 于是我们确定她为研究对象。

2.制订研究方案。 (1) 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向小茹的家长了解有关情况并观察记录其在幼儿园中的表现。 (2) 分析幼儿现有情况:我们首先和小茹的父母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 了解了她在家里的一些表现。她爸爸告诉我们, 这孩子从1岁7个月就开始上幼儿园, 因为频繁换园, 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如坐不住、喜欢吮吸手指, 还经常会往嘴巴里放一些卡子、钮扣、橡皮筋之类的异物。同时我们也将小茹在幼儿园的表现向她的父母进行了反映, 和她的父母一起分析原因, 商量解决办法, 并且希望她的父母能够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在家里多关心她, 多和她一起游戏, 循序渐进地培养她的规则意识, 使她能够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3) 确定目标行为: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能够基本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较多地和小朋友交往, 并逐渐和同伴建立友好关系;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

三、实施过程

(一) 前期准备

(1) 选择教育材料。教育是幼儿园开展各项研究工作的优势, 应当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 提高幼儿对问题的认识, 于是我们在杂志上、教材上, 寻找相关内容的儿歌、故事、游戏等, 帮助幼儿认识自身的缺点和弱点。 (2) 争取家长配合。实施前, 教师通过家访和家长制订实施计划方案。 (3) 确定合作人选。本班两位带班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工作, 以求教育的统一。

(二) 实施过程

1. 与孩子建立感情。

在平时的活动中, 我们经常主动去和小茹交往。她每天来园时, 老师都会去抱抱她、亲亲她, 离园时也会摸摸她的头, 和她说再见。她有时说:“小朋友们都不和我玩。”老师就抱着她说:“老师和你一起玩好不好?”慢慢地, 小茹开始喜欢幼儿园了, 也愿意去听从老师的要求。

2. 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她的交往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与小茹的交往, 她与老师的关系逐渐亲密起来, 当老师在盥洗室照顾其他小朋友时, 她也会跟在老师后面, 看着老师做事情。但小茹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仍然很少, 尤其是当孩子们在教室里自由活动时, 她显得特别孤单, 总独自在教室里转来转去。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便创设机会促进其他孩子与小茹交往。例如特地安排小茹和班上爱帮助人的欣欣小朋友做同桌, 让欣欣带着小茹一起玩。在欣欣的影响下, 小茹逐渐开始喜欢并学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后半学期时, 班上来了一个插班新生婷婷小朋友, 我们为了锻炼小茹, 有意识地让小茹去帮助婷婷。没想到平常显得害羞和孤僻的小茹, 在比自己小的婷婷面前却信心十足, 而且显得特别能干。我们抓住时机, 让老师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小茹帮助新来小朋友的行为, 在孩子们佩服的目光中, 小茹的自信心也在一点点地增强。

3. 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培养她的自信心。

通过观察, 我们发现小茹虽然在学习方面不如其他小朋友, 但她也有一定的表现欲, 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例如她比较喜欢画画和跳舞, 老师们就经常去鼓励她。有一次在美术活动中, 她认认真真地画了好半天, 最后跑到我面前高高地举起自己的画大声说:“老师, 你看我画得好吗?”我低头一看, 忍不住笑了, 原来, 她画了满满一张纸的太阳。说实话, 对于中班的幼儿, 这样的绘画水平是属于比较差的。但是, 当我看到她那张天真的笑脸, 她是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啊!我蹲下来, 仔仔细细地看了一会儿她的画, 高兴地说:“你画得真棒, 这是太阳一家吧, 你告诉我哪个是太阳爸爸和太阳妈妈, 哪个是太阳宝宝?”小茹的脸上立刻露出自豪的表情, 一一给我指点着, 用含糊不清但却是喜悦的话语说了好半天。

4. 改变评价标准, 保护她的积极性。

在一次幼儿园观摩教学中, 小茹所在的中班有两节观摩课。第一节是王老师上的综合艺术活动, 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愉悦的心情。当时王老师示范了一个手腕花的舞蹈动作, 小茹站在王老师身边, 非常认真地学做, 而且做得很漂亮, 给在场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得到了王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第二节是向老师上的音乐欣赏, 主要是让孩子们识别三段身体音乐, 并用动作表现出唐老鸭的不同神态。其他小朋友根据音乐都基本能作出摇摇摆摆、蹦蹦跳跳、跑步的各种动作, 只有小茹, 她站在向老师身边, 跟着音乐节奏一如既往地继续做着手腕花的动作, 从头到尾只有这一个动作, 惹得后面的老师们哄堂大笑。

活动结束后, 我和老师们一起分析, 小茹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是因为在上一个活动中做这个动作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使她认为自己这个动作做得最漂亮, 所以她就又一次去做了。对于小茹来说, 她不是在故意捣乱, 她是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努力在做, 这对她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于是老师们并没有去批评她, 以保护她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 小茹逐渐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她不再到处乱跑了, 也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 喜欢观察, 对周围事物有探索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她也开始积极举手发言了, 虽然有时候会答错, 甚至答非所问, 但她已经有认真听讲的意识了。在幼儿园的活动中, 小茹也基本能与同伴进行协商和合作, 有了很多好朋友。她的父母也反映说, 小茹比以前快乐了, 也喜欢和他们说幼儿园的事情了。

(一) 结论

(1) 要让有情绪障碍的“笨孩子”与教师形成信赖关系, 这是指导该类幼儿的基础, 只有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才能具有实效。 (2) 实施前,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的实施目标, 目标的设定要从易到难, 从幼儿容易做到的到不容易做到的, 循序渐进。 (3) 形成“笨孩子”情绪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来自于家庭的, 也有来自于幼儿园的, 所以, 家长和幼儿园应密切配合, 方法态度一致,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建议

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被爱与被保护, 他们更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对于像小茹这样所谓的“笨孩子”, 虽然在智力与行为上也许与同龄孩子有差距, 但她同样有丰富的情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 “了解儿童, 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 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了解他们的欢乐与忧愁, 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只有尊重孩子已有的经验, 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 在这个基础之上所进行的教育行为才是有利于儿童发展的。

参考文献

[1]陈帼眉, 冯晓霞, 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16.尊重孩子的想法 篇十六

然而,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11年学校初中毕业会考三项指标(5A总人数、一次性合格率、人均分)有两项列荷塘区第一,一项第二且有两项指标进入全市公办学校前三名。2012年更是取得三项列荷塘区第一、一项列全市第一、一项全市第三的佳绩。如此成绩的取得给了五中师生极大的信心:“不嫌弃、不放弃、不懈怠”的工作理念渐渐深入人心。

观点创造价值

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不能选择学生但可以选择态度和方法,所以不必纠结学校不能改变的东西,而应努力改变能改变的东西。这就是“观点创造价值”的本意所在。

千万不必纠缠生源之优劣 理由有四:第一,学校不能选择生源。第二,纠缠生源会造成教师两种工作心态:干得好,是因为能力出众;干得不好,是因为生源太糟,与己无关!于是诸多工作失误的主观因素被掩盖。第三,凡是纠缠生源的各种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最终会等同于浪费时间,而且造成信心不足,士气低落,谓之纠缠无效。第四,不论生源好坏,教师都不应轻易放弃。

改变一句口号的表达方式 教育界有一句口号,那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此老师们不服气,笔者个人也不是非常认同。就目前显示情况表明,如果这个“好”多指学业成绩的话,校园里确实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不是万能的。因此,学校改变了这句话的表达方式,即“没有提不高的学生,只要你把他们都放在心上”。逻辑上通了,事理上顺了,老师们大多予以认可,何况这个“提高”更多的不仅仅指学业成绩。

行动改变五中

只有将理论付之于行动才会有意义和实效。学校从以下方面开展了具体工作。

以“三礼”(礼貌、礼仪、礼节)教育努力改善学生的生活状态观 当今的孩子,智力、能力、见识大多非常不错,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内心浮躁、缺乏自律、社会责任感不足等。基于此,学校在四个层面上丰富“三礼”教育内涵。第一,学校自编三套校本课程,初一学《“三礼”常规》,初二学《弟子规解读》,初三学《论语品读》;第二,开展活动实践,包括大课间师生同做礼仪操、举办年度校园艺术礼仪节、“五中国学讲坛”系列活动等;第三,记录师生“三礼”的心路历程;第四,建立“三礼”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把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放在心上 师资队伍的良莠不齐除了自身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即团队合作与骨干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以学校学科质量建设为例,优势学科可入三甲、薄弱学科可列三等。近三年来,学校在管理思路上做了大胆的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把市级、区级、校级学科带头人的考核与其所在的学科的整体发展直接挂钩,也就是说,一名学科带头人无论个人水平多高,任务完成多好,但如果所在学科没有进步、没有发展、没有业绩,这名带头人的年终考核是不及格的。第二、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工作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包含四点,即选准人(考核上岗)、提高待遇(新增绩效工资,增幅与班主任同步)、压担子(履职12条)、重原创(认真研究、探索学科规律、认知规律,培养学科独立教材处理能力)。第三,把集体导学案研编、集体听评课、集体教研、集体课案分析、集体信息共享做实做优。

纵观几年来的学科建设:凡学科优势者必定是以上工作做得扎实,反过来说,凡学科薄弱者必定是以上工作流于形式。

公办义务教育的本质是普及,外在条件、设备的均衡只是起点,尊重孩子们个性发展之需求、挖掘孩子们个性发展之潜能、提供孩子们个性发展之途径才是关键之所在。

17.如何尊重、接纳孩子? 篇十七

讲座嘉宾:蔡真妮 讲座主题:

1、美国社会如何尊重孩子?

2、中国家长在尊重、接纳孩子方面有哪些误区?

3、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

4、如何控制和疏导家长自己的情绪? 嘉宾介绍:

旅美作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于国内某大学执教为自由撰稿人。海内外博客超越3000万人,新浪博客“真妮的咖啡屋”已成为成千上万知识女性和年轻母亲最贴心的“育儿顾问”和“情感顾问”其真诚、幽默、富有则例的文字神兽广大读者追捧。他育有三个孩子,并参加了当地的“妈妈俱乐部”在孩子学校做义工,对国外教育有着切身的体验和了解。内容:

1、大家好,我是蔡真妮!首先感谢群主和参加课程的各位家长,给我这个机会,今天下午和大家一起分享中美育儿教育的比较和一些育儿教育的心得体会。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是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这是我的第一本育儿方面书,这本书已经出版的五年,重新印刷和很多次。很多读者给我来信,畅谈这本书给他们带来的育儿观念的改变。这本书还被很多的报纸、杂志评选为推荐阅读的书籍。今年北师大出版社再版了这本书,我对书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2、因为这个机缘,让我有机会再次就尊重孩子这个主题,和大家进行一些分享和讨论。我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我发现美国社会和父母,与我们中国社会和父母在培育孩子上有着巨大的差异。我个人体会其中差异最大的就是在尊重孩子这一点上,比如说有一次我在国内的机场,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几个人在我前面排队等待登机,有个妈妈带着三四岁,那个孩子在吃一根棒棒糖,同行的一位中年妇女逗孩子说,你给我吃好不好。

3、孩子就把糖给她了,她接过来就说,我拿走了不给你了,说着就假装要往外面走,这时候孩子就开始闹了起来,她就把糖还给孩子了。过了一会又向孩子要糖,孩子这次就没有把糖给她,那个女人就说,你怎么那么抠门呀?你是不是小气鬼呀?孩子扭着头不看她,然后那个女人不罢休,继续逗孩子。孩子终于愤怒了,大声的说,你才是小气鬼,你是大坏蛋,妈妈在一旁就说,阿姨在和你闹着玩那,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实逗呀?快向阿姨道歉。孩子气的大哭起来。在我们的文化里,大人逗孩子似乎是喜欢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是其实是非常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

4、这样恶意的去逗孩子,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玩意在耍,一点真正的意义都没有。可是我们都是把这种行为都习以为常,父母不但没有阻止,反而还去责备孩子。而在美国,父母和孩子说话,都会弯下腰,让自己的视线和孩子平视,不给孩子一种大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大人们会用各种办法来鼓励孩子赞赏孩子,没有谁当着会说贬低孩子的话,或者开过分的玩笑,如果有人冒犯了孩子,父母会立即出面保护孩子。今天我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早些年放生的真是事件,5、国内有一个考察团来到美国,其中的一个领导在宾馆的电梯里,看到一位美国妈妈带着一个小女孩,小女孩长得非常的漂亮很乖巧。那个领导是一个中年男性。伸手摸了摸女孩子的头,女孩子的妈妈马上扭身就想避开,可是那个领导马上又伸了出手,摸了摸女孩子的脸,一边摸一边说,哎这孩子长得真是太可爱了。美国的这位妈妈根本听不懂他说的话。可是就是觉得他的这个动作很猥亵,冒犯了她的孩子。美国妈妈当即按下了电梯的报警器,说有人性骚扰的孩子,出了电梯宾馆的警卫,马上就控制了这位领导监控了起来,并报了警。后来是中国领事馆出面才把这件事解决。

6、这件事一方面可以说是文化的差异,我们没有觉得骚扰到了孩子,我是看你可爱我才摸你的,可是在美国如果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任何人没有权利去触碰这个小孩。这件事可以看出来美国父母在保护孩子的方面是不遗余力。我在书中还举过一个例子,我去学校参加我儿子班级活动,正好碰见他们在发考卷,老师就跟放卷子的两个同学说,你们要记得面无表情的发卷子。我就问老师发卷子为什么要面无表情,老师跟我解释说,说我不希望孩子,在看到好分数的时候面露欣喜,再看到。

7、老师的言外之意就是说,不要去拿他的成绩去跟人比较。美国老师常常挂在嘴上的话就是我很为你自豪。可是我们中国的家长很少有人和孩子将这句话,是我引不起你的自豪,我为你骄傲。我们往往看到的都是,孩子你这个地方做的不够好,你还需要取得更大的进步。在美国,家长和老师一样也是非常的尊重孩子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美国的家长当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而说你不争气,你怎么没有出息!你不用功,你不努力等等的话,来诋毁孩子自尊心。

8、在生活上,美国父母从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五六岁开始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其实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他们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有能力为家庭担负起一定的责任。那么将来他才会为他自己为社会付起一个公民的责任。孩子如果一直在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就自然而然自尊自爱有自信。同时也会给予他人尊重。有一次我就听到我小儿子三猪和他的几个同学在讨论他们年级全州统考成绩。

9、有个男孩子说他自己数学考了满分在座其他孩子都说你太厉害了,真是一个数学天才,他们谈论这件事情的态度很自然,没有一个人流露出我考的不好,我不如他。就是那种比较自卑情绪,考得好好的那个孩子,非常的兴高采烈,他也没有那种高人一等的意思,也没有瞧不起其他的孩子。儿子三猪的班上有个孩子有点弱智,他的成绩很差,他们谈论起他来,就说需要更多的练习才行,期间讨论没有流露出任何看不起,或者嘲笑孩子的意思。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不被人比来必去,他自己也就不会去和别人比,他知道做好自己。

10、这样长大的孩子内心真的会很强大。比如我们家三猪在这方面就经常让我刮目相看,我和我的老公常常感叹,好像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打击到他,他总是很淡定,遇到他没有做好的事情,他就事论事,是不会和他这件事和他的个人价值和自尊等联系起来,比如说他拿回了考卷,其中有几道题是错了,他就会很平静的跟我讲,我就是还没有搞懂这个概念,等我搞懂了就可以了就会做了。在学校的船模比赛中,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他就会说我下次要改良,这个帆要做的再高一些,面对失败他就没有什么负面的影响。

11、他的赛车在比赛中打进了前几名,他就笑着和我说,妈妈我这次运气很好,其他的孩子的车也做的很好,他就是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大多数的美国孩子都待人很友善、懂礼貌,心态也很阳光,独立意识强,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都很大方得体,这些都是孩子们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之后,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和素养。那么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怎么样能够做到去尊重孩子?

12、第一点就是我们要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允许还是为他自己的事情做决定。比如说他可以选择穿什么穿多少,可以选择学什么学多少,他可以自己选择上什么兴趣班,选择上什么补习班,选择何时玩,玩什么怎么玩,选择找谁当对象,选择在哪里安家,微信上流传着一个笑话,就是说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冷,大家看了都会会心的一下。

13、因为大多数的妈妈都是有自己来决定,孩子穿什么穿多少。而不是由孩子来决定。在各个育儿论坛上,对于低龄孩子的讨论最多,都是孩子吃饭的问题。根据我的经验,孩子出现吃饭问题的家庭。一定有一个对孩子无比纠结的大人,其实问题是大人的纠结和控制。比如说规定孩子必须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间吃等等等的问题,这些造成孩子问题,可以造成绝大多数孩子的问题,真正有生理上的原因造成孩子吃饭的问题极少极少,我在书中举过一个例子。

14、我们妈妈俱乐部的几个妈妈,带着孩子去吃午餐。妈妈们都是让孩子自己点餐,我家三猪点了披萨,其他的两个孩子也跟着点了披萨,旁边的一个中国妈妈就对着她的儿子,你要是想吃披萨可以到披萨店去点,这个餐厅有很多你没有吃过的东西,你可以尝一尝,还是非常的自扭就是不肯,他也想和其他的小朋友们一样吃披萨,妈妈劝了很久孩子还是不肯。她索性就不理孩子了,直接告诉服务员说,给孩子点了炸鱼。吃饭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的,只有那个孩子闷闷不乐的。在我们大人看来。

15、在我们大人看来,那个妈妈的观点是对的,我们在高级一些的餐厅点餐,应该吃一些没有吃过的尝尝鲜。绝对好过不会选在那里都可以点到披萨。可是对于孩子来说,重点不是吃到了什么,而是他意志都没有实现。这件事上那个妈妈的意志得到了实现,孩子的意志没有实现,孩子很委屈,孩子失去选择的权利。

16、这个孩子就失去被她自己做选择的能力,很多父母都特别的在意孩子听不听话,那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现在就开始听父母的话,将来他就会听朋友的话,他就会很容易被别人忽悠。到那个时候父母会不会认为孩子没有主见,这时候父母就很很着急,对不对?孩子从小就被培养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孩子没有机会学会自己去判断,他就会缺乏自己的独立意志。

17、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让他自己的事情做出选择,允许他去体验他想体验的什么事情。牵涉到孩子的决定,先跟孩子商量,这就是对孩子的尊重,这是养出一个有独立自主能力的孩子的关键。第二点就是不要那别的孩子做比较,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每一个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用能否用爬树来评判一条鱼,那么这条鱼将一生都会觉得自己是个笨蛋。

18、我们现在视乎都是在用学习成绩,这一个单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那就会使得很多有其他才能的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笨蛋。我们每一个人或者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一种花都有独特的美丽和芬芳,它有独立的花期、独特的颜色,没有什么好与不好的比较,只是不同而已。可以说摧毁孩子自信最有效、最简洁的办法,就是那他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都有其内在独特的智慧和独特的能力。我们父母一定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19、我们来举个列子,如果孩子本来的自尊心有一米那么高。那么孩子父母每一次比较就相当于砍掉一厘米,长期比较的结果就是孩子完全就没有了。父母如果发现孩子不够自信,那你就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否合适,是否做到了真正的尊重,如果每次你想去比较孩子的时候,想想你说出来的话,就好像一把大斧头。我们应该以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比如一些不关紧要人骂了我们,我们就会生一会气,然后过一会可能我们就觉得无所谓了,可是老公骂了我们一句,或者妻子骂了我们一句。20、那我们大概会记住一辈子,只要想起来就会生气。所以真正能够伤害我们的人都是我们最亲经的人,我们越在乎谁,谁就可能上我们最深。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最在乎父母,父母是他的天,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所以父母有意无意的伤害太容易了。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说无论多优异的父母,都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千疮百孔的伤害,有事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斥责的表情,对孩子的自尊心的打击等候室巨大的,都会在孩子的心灵里留下永久的阴影。

21、反而言之一些赞赏汇给孩子自信、自尊曾加一厘米,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充满爱意的拥抱,会让孩子心中满满的都是爱和自豪。我们要经常的鼓励孩子,让他的自尊心加高,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会成长成一个自信心特别强大的人。尊重孩子的第三点就是尊重孩子的隐私。父母对孩子要有最基本的礼仪,进入孩子的房间时你要先敲门,你要使用或者触碰孩子的东西时,要先得到孩子的允许。

22、不能随意的去翻看孩子的日记,无论孩子多大,都要把他当成一个成年人来对待,一个朋友一样去尊重。我又一个朋友,他的女儿在上高中时的成绩非常好,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回家,他就和女儿要成绩单,女儿不给他。说我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再给你成绩单了,怎么要也不给,朋友就非常的生气,和孩子说你要是不花我的钱我就不看,我现在给你付学费我就有权利看你的成绩单,朋友和女儿之间一个假期都闹得不愉快。朋友找到我,问我这件事情应该怎样处理。我就问他,你为什么要看孩子的成绩单呀。如果你发现孩子没有考好,你会怎么办?

23、他说我就是想知道而已,要是没有考好也不会怎么样。我就又问他说,你真的觉得考的好与不好没有关系吗?他说当然有点关系了,如果没有关系我就不会和他要了,如果他考不好我一定想办法去督促他的。我和她说,其实这就是你女儿不想给你看成绩单的原因。如果你现在问我,我一年的收入是多少,我不告诉你。你会不会一直追问下去,一直问到我生气为止,我想你应该不会。你会想我可能不信任你,但是我们两个不会纠缠不休。因为我是你的朋友。

24、但是你对女儿就不一样了,你口口声声说孩子长大了,你要把孩子当成朋友看,但是其实你还是把她当成孩子,他应该在你的管理之下。孩子在上大学以后,会经历各个方面的考验,在学业上、在交友上、在生活自理上各个方面他都会经历,心理上会经受很大的冲击,需要经历很多的波折,我们大人要给孩子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去适应这个成长的过程,父母要给予支持和鼓励。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进行检查和监督,如果父母能够敞开心胸去接纳孩子,至于不给看成绩单。

25、孩子有自己的自尊心,考的不好已经很难受了,他不想在承受父母的责难。我这个朋友的女儿,不单不给父母看成绩单,也不给父母将他在学校的任何不好的经历,所有的事情,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因为孩子觉得不可能从父母这里得到支持和安慰,很可能会得到责难,26、无论考的好与不好,那都是孩子需要自己去面对的,自己需要处理的,因为他已经是成年人了。

27、中国父母在育儿上,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做法,就是要去纠正孩子的问题。不是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秘密》这本书,书里面有一个著名的吸引力法则,无论你关注什么?你相信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关注的孩子好的方面,就会越来越好。你关注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如果你知道这是宇宙法则,我们还会不会一直盯着孩子的问题,他就会越来越不好,你越看孩子的好处,孩子就会越来越好不断给你惊喜,可是如果我们习惯了要去批评怎么改变这个习惯。

28、当你看到孩子的问题上批评他的时候,我停下来把嘴巴闭上忍住,这时候你应该想想孩子的优点。比如说你拿着孩子考试的成绩单和考试卷子,孩子没有考好你想教训他,这时候你应该去看他做对的题,你说你看看这道题你做的全都对了,那道题你你的解题方法很新颖。本来想说,你这个字怎么写的怎么乱呀,这个句子没有写对。你应该说,你看你这个字写的真整齐,你这段写的真干净,这个句子造的好,就是要把你的注意力改成发在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你把看孩子的不足,转化成去看他的优点。

29、我女儿凯莉,她在上高中的时候,她的成绩单上出现了一个C。美国的高中成绩是美国大学录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拿到了C就会拉低整个高中的成绩。当我拿到成绩单时,我就和她说你看你的美国历史是A呀,你好厉害。我说美国历史很难学的,我把他的分数高的科目都表扬了一遍。这时候女儿和我说,她得了一个C,我以后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我自己从内心里说我不觉得这是个很严重的事情。所以我也不去强化这个事情的后果,孩子那? 30、后来女儿的成绩真的是越来越好,你也可以试着这样做一个星期,对孩子不批评,只表扬,一周以后你一定会看到孩子的变化。我在我的书中推荐过这个办法,有个妈妈就写信给我说,他实在是做不到表扬他,对我实在是太难了,我唯一能做了的就是闭上嘴不批评他,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真的变化了,孩子回到家就主动的看书,主动的检查自己的卷子中的错误。他说我就做了三天,有一天晚上孩子睡觉之前,就跑到屋里和我说。

31、由于惯性的作用可能我们一看到孩子的问题,心里就开始冒火了,你就转化不了,看不到他的优点,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尝试一下,深呼吸几次,然后在心理对孩子说我爱你。你一遍一遍刺激自己,对孩子说我爱你,我爱你,这个时候你的负面情绪,就会逐渐逐渐的消失掉,唉就会慢慢汇到你的心中,这时候再去找孩子的优点,就很容易去转化负面的情绪。

32、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在朋友身上,我们往往习惯了去挑对方的毛病。去看对方的缺点和问题,而不是优点。那么如果能尝试转化一下,良好的关系就会建立起来,你也许会说,我脾气来了根本定不下来,我看到他的问题我就要说出来,不说出来我憋得慌,我觉得不指出孩子的问题,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那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可以暂时回避一下,或者去凉台上喊几声,或者大喘气,把身上的情绪排出去。

33、在有情绪的情况下,一定不要去骂孩子,因为在那种情况和状态下口不择言,一定会伤害到孩子。美国父母关注孩子的优点,全是赞赏鼓励和表扬,中国父母关注孩子的缺点是批评和指正。那么美国的父母的做法有些护短,但是相对而言,中国父母的做法对孩子伤害太大,孩子普遍没有自信和缺乏在我肯定,我人事一个留学生是北大物理系毕业的,然后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非常的聪明。非常温柔的一个女孩子,可是这个女孩子在公司就是吃不开,所有的活都是她来干,干好了是别人的,办不好问题都是她的。一看到有问题自己就先检讨起来,别人自然就乐得推到他的身上。

34、然后有好处升值的好事都没有她,只要是裁员一定会有她。后来申请到政府职务,远远低于她学历水平的职位,工资也很低。那她就说起原因,小的时候无论取得多少成绩他的,父亲一定不会表扬他,永远都是批评,他考了全校第一的时候,他说你比全是第一的差远了,他考了全市第一,他爸爸又说你觉得你有什么了不起,你就是瞎猫撞到死耗子上了,山外有山以还能考到全国第一吗?就是这种态度造成了女孩自卑的心态,即使孩子那么优秀,但是她总觉得错都是她的,他永远都不容别人的这种心态。

35、有一个家长跟我提出一个问题,让他们说自己的孩子考试都是前几名,但是孩子总是不自信。我就希望这个家长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你是否给孩子足够的肯定和欣赏。美国的父母一般都会说,我以你为荣,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你无条件的爱,无论他的成绩怎样你都爱她?你从这个方向上去反思。可能就会找到孩子不自信的原因。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二十年后的世界我们都无法想象,而我们的孩子到时候都在管理这个世界,他们会比我们更优秀,更能适应我们的世界,所以不要用我们的旧观念去捆绑孩子,告诉孩子你要学什么?你要做什么?我们真的不知道什么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好!

36、孩子比我们有天赋,当他提出要求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就给予帮助其他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去爱他,去尊重他、陪伴他成长,如此而已。我们对孩子的任何期待,对他未来所有的设定,都是在控制,都是不尊重,不接纳孩子,无论你心里对孩子抱有多深厚的爱。当你去为孩子做选择,去安排孩子的活动的时候,你都在给孩子身上加一个程序,你以为对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程序,但他究竟是否是孩子要的,是否对孩子好?很可能对孩子是一种束缚,是在压抑他的灵性,还成阻碍了孩子本来应有的成长的可能性。

37、在养育孩子之中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控制。只要父母用控制来引导,你要听话。这种方式,那么爱就远离了,更谈不上尊重了。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叛逆。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弹簧,如果不加外力。哪里来的反弹力?你尊重孩子让孩子的意志得到实现,孩子就不需要去叛逆。实际上叛逆的孩子都是比较独立意志比较强,他宁可对抗父母,对抗父母忍受着父母的施放,还要按照自己内在的驱动力去生活,能叛逆的孩子将来都是有出息的孩子,至少心理上都是比较健全的孩子。因为他么有自我泯灭。

38、父母给了孩子强大的内在良好的品德,他即使暂时学习不好,以后一定也会学习好。尤其是男孩子后劲比较大。退一步讲,他学习不好能用其他的能力,做一个充满创意的一流厨师。也远远好过一个讨厌上进的律师或者精算师。本质上来讲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家长,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父母自己的问题的折射,你在盐城你的眼中看到孩子的问题。是你自己头脑中的判断,那不是孩子的问题是你的问题。父母越没有安全感就越恐慌,看到孩子的问题就会越多,反过来自我安全感足的的父母,对未来没有恐惧的父母。

39、这样的父母看孩子怎么样都好,很完美。这样的父母不会去控制孩子,会允许孩子自由的成长,所以当你看到孩子的问题的时候,不管是什么问题,你就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什么驱动了自己去批评孩子,这个问题是不是某种恐惧造成的?或者说对自己的不满意同时折射到孩子身上了。你仔细静下心来王深处去想,是什么让你看到了这些问题?大家记不记得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们看孩子一颦一笑都是那么可爱,从头到脚没有不开心的地方,打心眼里满足和欢喜,那个时候我们是完全接纳孩子的。40、孩子出生的时候,他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他是完美的,他没有必要去改变,也没有必要去和别人进行比较,我们现在看她有问题不完美,都是我们把负面的意识加到孩子身上了,进一步讲,潜意识里父母觉得不完美,所有问题都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看到群主发来四五十个问题,在我回答这些问题以前,你先好好的反思一下,为什么你会看到孩子这个问题?真的想得到问题的答案只能问自己。

41、小孩子都非常有灵性,非常的聪明,如果你尊重他,他会很愿意听你的话。愿意理解你想让他明白的道理。父母对孩子的守护也只是刚刚开始的几年,很快孩子的聪明和财智就会超过父母,他能够自己决定怎么做,走自己的路,那么前期父母的肯定和尊重,让他一个人走,敢于放手,你要敢放手才行,很多父母担心孩子走的路不对,或者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这些都是父母的问题,孩子不是为了父母的喜欢,或者完成父母的任务才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必须去完成自己的生命体验,活出自己的生命,他是体验自己的生命来去完成自己的理想。

42、孩子的能力和智慧是本身具备的,不是教育出来的。父母不要去干扰他,只要不干扰自己就会开发出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父母的影响力,也远远超过社会,远远超过老师。所以先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你自己做到了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然后你再去看,外面有什么问题?学校有什么问题?社会有什么问题?让父母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当孩子的自尊心被培养起来了,孩子自尊自爱,他一定有能力去面对外面的问题,有能力去处理外面的任何困扰和问题。

43、我在美国接触了很多中国的小留学生们,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把孩子送到美国,他们的父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孩子身上,自认为给予了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这些孩子在个人品德上、个人能力上有很多都不尽如人意。我以前讲过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外国朋友,说为什么中国的孩子都是不说谢谢!这个朋友是一个寄宿家庭,有一位中国女留学生住在他的家里,不管他为那个中国孩子做了什么,中国孩子就是一个谢字也不说。这让他非常的郁闷,美国的孩子从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就开始说谢谢这个词,可是中国孩子就是不会讲。

44、还有一个中国高中生住在一个美国的寄宿家庭里,寄宿家庭的主人找到我希望我在给她找一个家庭。把这个留学生转出去,她说实在是没有办法和这个孩子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了。我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会严重到要把孩子赶走?她就讲了一大堆这个孩子的问题,比如说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注意公共场所的卫生呀,说话很难听很多很多。然后说,我做好了饭,叫了好几次才下来,来了就说饭很难吃,然后是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然后吃的比谁吃的都多,我们家的孩子看不下去就说,我妈妈话费时间给我们做饭,你不喜欢吃尅不吃,但请你不要挑毛病,你这样说话我们都不喜欢。

45、那个孩子晚上起夜,到厨房去喝水,开门和关门的声音都很大,影响他们全家人的休息,沟通了一次,头几天还好轻拿轻放,过几天就依然如故了,就让人感觉到他跟不不在乎是否影响到了别人,其实这个孩子学习非常的努力,在学校也参加了几个社团,在数学社还担任了副主席,后来和寄宿家庭的关系不好,只能自己坐校车去学校寄宿家庭不接送,所以他就无法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美国大学申请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高中主要的课外活动内容。

46、为此这个孩子想去学习开车,可是妈妈担心不安全不允许去学,他又想去骑自行车上学,妈妈有担心出问题,还是不同意。这个孩子最后不得不放弃所有的课外活动,以后有转了两个寄宿家庭,高中三年换了4个寄宿家庭,现在寄宿家庭又打算把他转出,一个美国寄宿家庭的主任和我说,这个孩子在精神上是残缺的,这句话说的是很严重的,我在想为什么父母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培养的孩子,为什么会被说养残了?

47、我个人认为原因在于,很多父母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忽略了,认为孩子还小,我们的父母在这方面的不对的,学校教育是教孩子知识,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的品格,如果父母过度重视孩子的成绩和掌握的知识。过多的承担了学校的责任,而忽略了学校家庭教育的本质。

上一篇:案例计算题下一篇:人大代表视察双谊工业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