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是哪个朝代的(精选11篇)
1.韩愈是哪个朝代的 篇一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v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人物生平:
苏轼于宋仁宗景v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 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 好美食,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1]
进京应试
嘉v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v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 ,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名动京师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
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
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v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v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自请出京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2.哪个朝代当官好? 篇二
首先,当然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尽量不要选择战乱的时代,否则一不小心被大字不识的兵砍了,不划算。接下来,就要选择和平时期的不同朝代了。
秦代之前,当官以世袭为主,有个好爸爸比什么都重要,这个主要靠投胎。如果你很有学问,周游列国,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征服诸侯,也可以求官,比如百里奚,秦穆公听说他是个贤人,派人以五張黑公羊皮把他从楚国换回,拜为上大夫。
秦代命短,不考虑。汉代做官就不用非得拼爹了,有了察举制度,地方官会在地方上考察贤人,推举当官。考察的科目以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科为主。总的来看,这种选官方式最看重的是思想品德。
现在我们跳过打仗打得一塌糊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进入繁荣安定的隋唐。好消息是,科举开始了,你可以通过一肚子学问考上公务员,成为治世之名臣。
不过,建议你不要急于体验大唐盛世。因为对当官者来说,好日子还在后面。
宋代,对,就是历史书上描述为“积贫积弱”的宋代。
在大部分时间里,虽然有游牧民族的威胁,但是宋代还是一个和平而安定的时代,制度、文化都比较成熟,经济也相当发达。最主要的是,在宋代当官比较安全,除非太作死,一般不会掉脑袋,尤其不会因为写了什么诗掉脑袋,也不会动不动在朝堂上扒了裤子打屁股。
科举考试发展到宋代,已经“家不尚族谱,身不重乡贯”,只要文章、诗赋做得好,就可录取。有劝人读书的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代对读书这件事重视到什么程度呢?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韩琦曾经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意思是,在我大宋朝,只有中了状元,从东华门外唱出的才是好男儿,别的都不算。
可是作为穿越的现代人,跑到那时候跟人拼谁的《五经》《三礼》念得好,那未免对自己太狠了些。当然,如果你是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或者古代文学的博士,当我没说。
所幸,宋代还为穿越者保留了一条捷径——走后门。
你捐赠给国家一大笔钱粮,就可以做一个低级的文官或者武官。但是“穿办”不推荐这种方法,因为进纳出身的官,会很受鄙视。一般人们会将其视为“豪猾兼并之徒,屠酤市贩之辈”,为人不齿。而且宋代朝廷故意打压进纳为官者,不许跟州县官员交往,不能按官员身份减税,不能跟宗室结亲。这么憋屈的官,不如不当。
在宋代,县尉是基层干部,待遇那是相当一般。按照规定,一个县尉的工资,大概是十贯钱。这笔钱能干什么呢?一般寻常年景,米价是三十到六十文钱一斗,每人每天吃饭要一升半米,加上十文钱左右的柴盐酱菜,一个月生活花不到一贯钱,十贯够你养活自己了。
如果你不打算贪污舞弊,为祸乡里,那么最好还是赶紧努力升迁。
由于你不是通过正经科举考试得到的官,所以,在升迁上会有一点麻烦。
作为基层干部,考察你的无非是工作成绩,做县尉,县里盗贼平息,治安状况大幅改善,那就是能员,值得嘉许。但是这还不够,你需要采取一点非常手段,主要是制造舆论,因为“官声”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让你打破出身的瓶颈。(叶慈荐自《文苑》)
责编:Ester
3.苏轼杜牧是哪个朝代的 篇三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高宗朝,赠太师,谥文忠。《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杜牧
(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父。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轶事典故
十年之约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
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杜牧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杜牧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杜牧的本意。等到杜牧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七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了《叹花》。
藏书之家
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入朝,官至中书舍人。所作《感怀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藏书亦多,祖父杜佑,德宗时曾为宰相,撰《通典》200卷。杜牧继承杜氏家族遗书,为此撰诗文记述称:“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杜牧自己亦阅遍所藏诗书,自称:“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生平所作诗文颇多,去世后,由外甥裴延翰编辑为《樊川文集》20卷,收文450篇。
赌酒取姬
4.杜牧是哪个朝代的人 篇四
其诗英发俊爽,为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杜牧生平简介
少年科第
杜牧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月日无考。其祖父杜佑正于该年开始任宰相。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
虽然杜牧是宰相之孙,但是由于10岁左右父亲就去世,家中并不宽裕,杜牧自己曾说“某幼孤贫”。
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曾注解《孙子兵法》十三篇。
少年时期的杜牧已经开始展现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唐敬宗时写下了著名的讽刺时事的作品《阿房宫赋》。而在写给幽州节度使刘悟的《上昭义刘司徒书》中更是劝刘悟讨伐河朔三镇,以效忠朝廷,而不要居功自傲。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参加了进士考试。由于他出身名门,是宰相子弟,因此朝廷中不下二十人推举他。其中吴武陵尤其出力。结果杜牧以第五名的成绩考取进士举。依据唐朝制度,考取进士后,还要到吏部去应关试,才能得到官职。
杜牧到长安后,又赶上皇帝主持的制举考试,杜牧应考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结果被录取。
十年幕府吏
杜牧制策登科后,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半年后,随外放江西观察使的沈传师做幕僚。根据唐朝惯例,带京衔大理评事任团练巡官。令人不解的是,唐朝士大夫喜作京官,不愿外放,杜牧去江西做幕僚的原因不明。有人推测可能是因为家族关系密切,沈传师又欣赏杜牧的才华,杜牧盛情难却,只好答应。
在洪州江西观察使府任职两年左右后,大和四年(830年)九月,杜牧随调任的沈传师到宣州,直到大和七年四月沈传师回京任职后,才离开宣州,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所辟到扬州任职。
在任沈传师幕僚期间,初次做官的杜牧得到了江西团练副使卢弘止的帮助。日常除了处理公文,很多时候都是在参加宴会等交际活动。杜牧后来追忆此时生活,曾说:“十年为幕府吏,每促束于薄书宴游间。”
杜牧到扬州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在扬州,杜牧公事之余,常常流连于声色场所,牛僧孺派三十个兵卒换上百姓服装,跟在后边,暗中保护。后来杜牧追忆这段时期的生活,写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牛僧孺告诉他生活要检点,并出示大量杜牧到妓馆的帖子:“某夕,杜书记过某家,无恙”、“某夕,宴某家,亦如之”。杜牧大惭,终身感念牛僧孺。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开成二年(837年),由于弟弟在扬州病重,于是请假去看弟弟。由于弟弟眼疾沉重,为了照顾弟弟,杜牧辞去了官职。但是为了维持生计,他投书宣歙观察使崔郸,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京衔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在宣州,杜牧交友论诗,直到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才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
迁官外放
开成四年春,杜牧将弟弟安顿在江州堂兄处后,赴长安就任新职。至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会昌元年(841年)调任比部员外郎,二年春天,外放黄州刺史。
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党争,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党。
在黄州任上,杜牧除去了当地的一些苛捐杂税。但是黄州是一个小州,杜牧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自觉政治抱负无法施展,心情比较郁闷。但是在诗歌创作上反而颇有收获。内容上既有感慨国事,又有借景抒情;既有思念亲人,又有吊古揽胜。体裁则包括了长篇五古、绝句以及律体。这个时期也是他一生中诗歌创作较多的时期。
会昌四年(844年),杜牧迁池州刺史。在唐武宗灭佛时他表示赞同,认为有权势的檀越舍财,供奉伽蓝,以求减轻罪恶,得以“买福卖罪”。在池州任上,杜牧与从未见面的张祜因同感怀才不遇,成为知己。二人做了一些互相赠答酬和的诗,成为晚唐诗坛的一段佳话。当时诗人郑谷作诗说:“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惟应杜紫微。”
会昌六年(846年),杜牧迁睦州刺史。他每一次迁官,离家乡长安越来越远,让杜牧思乡情切。大中二年,吏部尚书高元裕写来一封书信慰问,令杜牧非常感激。但是高元裕不久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没有来得及援引杜牧。同年八月,杜牧终于接到信的任命,被升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杜牧以喜悦的心情赴长安就任。但经过多年官场历练,杜牧的刚阳之气已经消退。他动身时,写了一首《除官归京睦州雨霁》诗,篇末唱道:
姹女真虚语 饥儿欲一行
浅深须揭厉 休更学张纲
晚年
5.柳永是哪个朝代 篇五
说起柳永,也许大家都会想到柳永最著名的古诗《雨霖铃》,下面让我们来了解柳永的生平,柳永是哪个朝代呢!请看下文!
柳永是哪个朝代
早年经历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
至道三年(9),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
咸平元年(9),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
咸平四年(10),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
流寓江淮咸平五年(10),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10),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
景德元年(10)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
景德年间(1004—10),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追忆旧游,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科举之路大中祥符元年(10),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龙舟竞渡;汴京风情,纸迷金醉。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大中祥符二年(10),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10),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
天禧二年(10),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浪迹天涯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或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惫,柳永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
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师,汴京繁华依旧,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触目伤怀,柳永又离开京都,前往西北。
明道年间(1032—1033年),柳永漫游渭南,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不久,至成都,时田况知益州,锦里风流、蚕市繁华,柳永作词以赠。出成都后,柳永又沿长江向东,过湖南、抵鄂州。
释褐为官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
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
转官辞世庆历三年(1043年),调任泗州判官。时柳永已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绩,按宋制理应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选调”,遂有“游宦成羁旅”之叹。秋,柳永进献新词《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语,不合圣意,改官投诉无果而终。八月,范仲淹拜参知政事,颁行庆历新政,重订官员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诉,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
庆历六年(1046年),转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游苏州,作词赠苏州知州滕宗谅。
皇祐元年(1049年),转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
6.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 篇六
【扩展:成就】
诗歌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有诗《感遇》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另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安史之乱
7.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 篇七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汉族,今江苏兴化人。
简介
8.诗经是出自哪个朝代 篇八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叶(前六世纪)五百年间所产生的诗歌共三百零五首。汉代以前称为“诗”或“诗三百”(《墨子》: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不学诗,无以言),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诗”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是“五经”之首。
谁知道古代的“四书五经”指什么?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
2、《诗经》的内容: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又叫“国风”,是周代各地的民歌,共十五国,160首。“风”诗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雅”诗是贵族阶级的作品,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基本上是周王朝的史诗,其中有些讽喻性作品,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对我们了解当时历史,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3)颂:“颂”诗都是贵族阶级在宗庙祭祀活动中所用的乐歌。(类似于现代的`宗教中的赞美诗:主啊,伟大的主啊,聪明的主啊,圣洁的主啊,至高无上的主啊,你咋这么有能耐啊,给我点钱花吧,阿门!)“颂”诗由“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组成,共40首,对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宗教思想和风俗礼仪,有一定认识价值。
3、《诗经》的特点:
(1)《诗经》的常用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①赋:朱熹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也。”这是一种直接叙事,反复铺陈的艺术手法(也就是直接说,反复说)。比如,说一个人长得对不住观众,用赋的笔法,你可以说:你丑,你真丑,你很丑,你非常丑,特别丑,丑极了,丑死了,丑得要命,你怎么这么丑啊,你这个丑八怪!
②比:朱熹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这是一种通过打比方的方式来进行叙事描写的艺术手法。如你还是说一个人长得丑,若用“比”的手法来说,就比较委婉:“你这个人长得有特点,就跟猪八戒他二姨妈似的。”
③兴:朱熹曰:“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是一种通过先描写其它事物来引出描写对象的表现手法。这里先描写的事物往往与描写对象没什么必然联系,但一般大都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天上下雨地上流,两口子打架不记仇”。
六义:《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9.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篇九
生平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张浚重新起用,杨万里被荐为临安教授,以父丧未能赴任。服丧期满,改知隆兴府奉新(今属江西)县。在任时禁吏胥贪赃,甚得民心。乾道六年(1170),上《千虑策》三十道,陈述关于“君道”、“国势”、“治原”、“人才”、“刑法”、“民政”等重大问题的意见,受到宰相陈俊卿、虞允文的重视,征召为国子博士。次年,侍讲张□(张浚之子)因反对任命外戚张说而谪守袁州,杨万里抗疏挽留,又致书虞允文,劝他主持公道。虽然张□仍被贬谪,但杨万里的言行,却受到公论的赞许。屡迁至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外出任漳州知州,不久改知常州。淳熙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监,升任广东提点刑狱。淳熙九年,因母丧去职。十一年服满返杭,任吏部员外郎,升郎中。次年,因地震应诏上书,劝告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治舰扼险”,以“足国裕民”。十三年,迁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后迁秘书少监。高宗卒,万里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触怒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
淳熙十六年(1189),光宗即位,杨万里被召入朝,任秘书监。年底,金谴使来贺正旦,万里奉派为接伴使,此行途中,题咏颇多。绍熙元年(1190),外出任江东转运副使。这时朝议欲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他上疏反对,并拒不奉诏,因此触怒时相,改任赣州知州。万里不去赴任,请求还乡。此后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宁宗即位后,屡次召他入朝任职,都坚辞不就。开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临终前索笔写下了“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的遗言,和陆游的《示儿》诗体现了同样深沉的忧国感情。
诗歌创作与诗论杨万里的诗作今存4200余首,其中有不少作品内容比较充实。从他的第一部诗集《江湖集》开始,便写下了一些关心国家安危的作品。如《读罪己诏》,对孝宗因抗金受挫而中途改变策略提出忠告;《道逢王元龟阁学》,对□党得势、忠良被逐表示愤慨;《故少师张魏公挽词》,对爱国名臣张浚抱恨以殁深表痛惜。淳熙十六年冬奉命迎接金使,北渡江淮,忧愧悲愤,发而为诗,有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淮河流域,原为宋朝版图,如今淮河成了宋金疆界,中流以北,即是天涯,南北人民,失去了往来的自由。诗人抚今追昔,百感丛集,即景抒怀,比兴互陈,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已尽而味方永”(《诚斋诗话》)的艺术境界。此外,象《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的“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雪霁晓登金山》的“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以及《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篇,同样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杨万里还写了一些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如《竹枝歌》7首写舟人纤夫雨夜行船:“幸自通宵暖更晴,何劳细雨送残更?知侬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对辛苦劳役的下层人民表示关切。《圩丁词十解》是他路过当涂看到圩丁筑堤而写的,目的在于“授圩丁之修圩者歌之,以相其劳”,诗中以赞赏的态度描绘了水利工程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插秧歌》则描写了农民在雨中紧张劳动情景。象“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未送太仓新玉粒,敢先云子滑流匙”(《至后入城道中杂兴》)以及《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农民的`遭遇深表同情。
杨万里诗歌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比较有特色。他的诗初学江西诗派,《江湖集》自序说:“予少作有诗千余篇,至绍兴壬午年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体也。”他的第二部诗集《荆溪集》自序中说他初学江西,又学陈师道的五律、王安石的七绝,后来还学过晚唐诗,直到51岁时,才“忽若有悟”。跳出步人后尘的路子,自辟蹊径,面向大自然寻找诗意:“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雠,而后者已迫。”他在《跋徐恭仲省□近诗》中写道:“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由师法前人到自筑诗坛,由在书本中寻诗到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写诗的材料,使杨万里的诗终于摆脱了江西诗派脱离生活、摹拟古人,只在字句韵律上着意锻造的风气,形成了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诚斋体的形成,与杨万里所提倡的“活法”有关。“活法”原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吕本中提出的,意在“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夏均父集序》)。杨万里的“活法”也包含这个意思,但立足点则是师法自然。他的诗友张□说:“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携杨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跳腾踔厉,追摄造化,善于捕捉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自然情趣,并用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变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杨万里的“活法”。
10.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人 篇十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朱藤朱藤,温如红玉,直如朱绳。自我得尔以为杖,
大有裨于股肱。前年左选,东南万里。交游别我于国门,
亲友送我于浐水。登高山兮车倒轮摧,渡汉水兮马跙蹄开。
中途不进,部曲多回。唯此朱藤,实随我来。瘴疠之乡,
无人之地。扶卫衰病,驱诃魑魅。吾独一身,赖尔为二。
或水或陆,自北徂南。泥黏雪滑,足力不堪。吾本两足,
得尔为三。紫霄峰头,黄石岩下。松门石磴,不通舆马。
吾与尔披云拨水,环山绕野。二年蹋遍匡庐间,
未尝一步而相舍。虽有佳子弟、良友朋,扶危助蹇,
不如朱藤。嗟乎,穷既若是,通复何如,吾不以常杖待尔,
尔勿以常人望吾。朱藤朱藤,吾虽青云之上、黄泥之下,
誓不弃尔于斯须。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唐. 白居易《板桥路》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上香炉峰
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纱巾。
11.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 篇十一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的诗人,是一名爱国诗人,和陆游等三人合称为中兴四大诗人。能够说,在当时杨万里的诗,影响就很大。杨万里的诗在当时是一代文人追逐的墨宝,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杨万里的诗之所以那么有震撼力,皆是出自于不断向优秀诗人取经,向先贤讨教的结果。杨万里不仅仅学习他们的诗作方法,更是创造出了超越他们的念头。
杨万里的诗资料涵盖极大,意境也有很大的差异感。而且,杨万里对于普通人民也十分重视,对于民歌民谣也有涉猎。为了让诗作更容易让人理解,就从民歌民谣中取精华。因而杨万里的一些诗都很容易上口,更易于被许多人民群众理解、认可。
阅读精选(3):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被称为一代师宗,一生作诗有两万多首,但是,至今只有四千二百首流传下来,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述自然景物,以七言绝句为主,那么,小编带您去了解一下这位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疤链澹┤恕D纤沃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十分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杨万里拜刘才邵为师。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于1206年6月15日去世,享年79岁。
杨万里的诗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气势,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周必大《跋杨廷秀石人峰长篇》)的委曲细腻功力。他的“诚斋体”诗,具有新、奇、活、快、风趣王幽默的鲜明特点,“流转圆美”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总序》),“活泼刺底”(刘祁《归潜志》卷8),尤其为人所称道。
如《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写得情致深婉,人称“胸襟透脱”(《鹤林玉露》甲偏卷4)。又如《戏笔》、《擞风伯》、《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夏夜玩月》等,也都写得机智活脱,极有思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杨万里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超多汲取生动清新的口语人诗,往往“假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翔《寒塘诗话》),因而构成通俗浅近、自然活泼的语言特色。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4、《春晴怀故园海棠》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原文: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先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创作背景:诗人在1192年乘舟飘过安仁县(此刻的江西省余江县)时,看到两个孩童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诗人被孩童的稚气和可爱行为感染,从而创作了此诗。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述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翻译: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宿新市徐公店》作者:杨万里,本诗透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述,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构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但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包括十种诗集及各体文章),今存。并有《杨文节公诗集》四十二卷。另著有《诚斋诗话》一卷,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所作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
所作词今存仅15首,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二十卷,以史证《易》,为经学家非议。杨万里诗歌大多描述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著有《诚斋集》等。
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5、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6、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7、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
8、岭上芭蕉雪打死,霜雪打死还有心。
9、愿坚晚节于岁寒。
10、学而不化,非学也。
11、莫河早行奇绝处,四面八方野香味。
12、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桑茶坑道中》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作。此诗描述夏日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刚下过一阵雨,暖日和风,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绿花红,柳荫浓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围;同时描绘了儿童牧牛与牛吃草的动态画面,营造了生机无限的意境。全诗远景写意,着色粗放淋漓;近景写人,工笔勾勒,细致入微。诗中浸润着古典的静穆与纯净。
原文: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推荐阅读: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10-16
韩愈的诗有哪些09-17
李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10-16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12-02
孟浩然是哪个朝代的11-11
韩愈简介资料07-10
韩愈09-02
古诗晚春韩愈09-30
《春雪》 韩愈10-04
杏花,杏花韩愈,杏花的意思,杏花赏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