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2024-06-12

参加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

1.参加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一

参加小学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大杖子学区中心校蘑菇峪小学

焦丽荣

11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承德市教研室举行的小学语文教学送课下乡活动。上午听了承德实验小学周莺歌老师的口语交际课《我也学采访》和兴隆三小王凤珍老师的《跳水》,下午我们有幸聆听了双桥区教研主任陈小洁的报告。各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陈主任的精彩报告使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两位老师的课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两位老师的课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氛围,促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 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二、教学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特色。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做获得知识的主人,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的思考问题。如周老师在教学《我也学采访》时,让学生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外延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在课的最后,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王老师的《跳水》一课结束时,他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几十年后小男孩再次来到甲板上会怎样?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有独立创见,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课堂中,鼓励性评语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在周老师的课堂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教师的教态和蔼,始终面 带微笑,敢于蹲下来与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轻松,乐学。

2、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两位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 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更好的学习。

四、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学科特色结合起来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2钻研教材,遵循规律

通过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语文教学。

聆听了陈主任所做的《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的报告,更使我感受颇多。

1让我明白了语文教学应该叫什么? 即八字:识 书 读 记 说 写 法习2使我明白了怎样使教学过程科学高效?

走进文本,深切体会文本带给自己的感受;了解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

3怎样创设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特色?

既要力求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又要注意把握一定的度;即要发扬民主,又要保证语文课堂的完整性;即要理解文本又要教会学法;既要学会读书又要学会做人。

总之,当前的语文课,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双基”的夯实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深入挖掘文本,注重文本的深度和广度,做好课前的预设,为优化课堂做好准备,我也深深感受到,我们在实践课程新理念时,要更加理性,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学习。我一定要将所学到的教学技能、技巧和教学艺术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之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完善,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

2.参加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二

为了调动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各地区广泛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基本功竞赛是课堂的缩影, 来源于课堂, 又与课堂有明显的差异。笔者基于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的经验, 并对评委点评意见进行整理归纳, 得到了教学基本功竞赛的注意事项, 继而结合教学评估、专家听课、学生评教等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 提出了青年教师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一、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注意事项

1. 选题

选题应该注意难度适中, 具有一定的厚度, 但不宜选高精尖的学术问题。内容应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身边的生活, 具有时代背景, 关注世界发展热点问题, 能够抓住评委的心。

2. 教学设计

(1) 开头应该能引起评委的兴趣。开头的方法一般包括问题引入、知识点切入、温故而知新三种方法。其中知识点切入, 不容易引起兴趣。若采用问题引入, 最后应解决提出的问题。

(2) 内容结构应紧凑, 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思维的再现。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应该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和过渡性, 应以矛盾的出现和解决来过渡和转换问题, 三言两语表现出教师深厚的积淀, 最好不要简单的以序号来描述问题的先后顺序。

(3) 突出重点难点, 利用特殊符号将知识点点出来, 并应达到大学课堂所具有的理论层面。把握细节, 寻求突破。

(4) 讲课内容应包含对知识的解释和应用, 例题应有新知识点, 最好体现学科交叉。简单重复已讲的内容不是好的例题, 会浪费可能争取好评的宝贵时间,

(5) 教学过程应具有严谨性, 教案、课件、讲课, 应严格一致, 不能混淆相近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公式推导不能有错误, 科学与工程相结合, 科学和科普要分清。

(6) 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高尚人文境界, 同时实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3.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具有教学容量大、有利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想象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优点, 是当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课件标题应使用简洁、醒目、对比性强的字体, 例如魏碑、黑体, 每页ppt应在8行以下。在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 课件应给教学增彩添色, 增加亮点。一些教师将现有软件的可操作性充分利用, 甚至进行二次开发, 不仅创设了教学情景, 还达到的美育的效果。枯燥的内容, 可用建模的方式和思路展开。需要注意的是, 高校教学面对的是大学生, 而基本功竞赛评委是专家, 因此娃娃、蝴蝶、秋千等儿童元素不宜出现。

(2) 板书。板书是基本功竞赛的规定教学手段之一。板书也需要设计, 做到肩架清晰。板书的内容应包括课程名称、章节标题, 应该反应教学内容的提纲, 重点和难点等,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理解教学内容前后的逻辑关系。板书具有暂留的作用, 这是多媒体课件所缺乏的。板书能够展现出教师的敬业、认真、字好等风采, 但有时也露怯, 例如笔划不对。不能为板书而板书, 不能简单地重复课件, 不要以例题为主, 因为这样做就失去了板书的意义。

(3) 教案。教案应该有课程名称、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 教学设计。不能仅仅是教材的简单罗列。

4. 教学表现

教师应情绪饱满, 注意节奏和速度, 声音洪亮, 自信, 稳重, 放松, 微笑, 有激情, 语速比平时略快。教学比赛不同于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的安排宜紧凑, 不说废话, 不要给人想睡觉的感觉。另外, 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速度不能太快。20分钟的比赛过程中, 评委可能会产生疲劳, 因此应穿插与授课内容有关的轻松内容。语言表达上, 使用普通话, 去除“啊、然后”等口头语及重复等语病。不能自说自话, 通过语调、语速等突出重点难点。应利用声音的起伏、动作的改变带动气氛。

教学比赛应注意姿态和仪表。着职业化服装, 以端庄大方为宜, 化淡妆, 首饰可以佩戴, 不宜多, 戴一件为宜。高跟鞋的声音要去掉。应站在讲台后面, 因为若站在讲台前面, 总要转头向后看ppt。不要大幅走动, 手势宜简单, 自然流露。有几个动作不能做, 例如手插口袋、用手到处指等。不能只低头讲, 也不能总对着ppt讲课, 要与学生有眼神的交流。板书时不讲课, 板书完之后再看着学生讲解。

5. 其他

参加比赛, 应尽量保证精神饱满, 早睡早起, 不能使精神状态处于低潮, 不能感冒。提前3-5天, 放下其他事情, 正常发挥。比赛以前讲课内容不宜大动, 可以微调。平常心对待比赛结果, 大奖不足喜, 小奖不足悲。一定要熟悉场地, 不要违规, 例如透露个人及学校信息等。

二、高校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目前, 高校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方法主要包括教学评估、专家听课、学生评教、基本功竞赛等形式。各种考核方法中, 评价体系不尽相同。例如教学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利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毕业论文管理、社会声誉、就业等, 侧重基础条件和宏观角度。专家听课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学生评教的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按时上下课、教学态度认真、充分备课、启发式教学、关爱学生等。基本功竞赛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仪表、多媒体和板书、教案, 以及是否有迟到、泄露单位姓名等扣分因素等, 一些基本功竞赛设学生评委, 评分标准包括难点重点接受程度、语言生动条理清晰、教学手段运用恰当、激发兴趣有吸引力、教学进程节奏合理等。教学评估、专家听课、学生评教、基本功竞赛等形式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各有侧重, 但又在不同层次上互为补充, 共同构成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教学管理部门应完善教学激励机制, 教学单位重视教学对教学效果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青年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在所承担众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增强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感, 加大投入,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对于青年教师, 应通过如下几个途径提升教学效果。

1. 以精品课程的标准, 精心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科学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重点难点, 使教学规范化、专业化。教学应达到一定的深度, 并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教材中不一定有的内容, 包括课程发展历史、工程实例、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家的故事、教师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经历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青年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借助多种教学手段, 使教学内容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 可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使理论富有生命力, 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讲课更加生动、有吸引力, 更受学生欢迎。很多高校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这对充分认识企业运作模型、保持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互动交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改进教学模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3. 熟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一组相互关联的课程, 这些课程在培养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存在紧密联系, 形成不可分割的人才培养整体[1]。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课程体系之间的联系以及教学内容的实践应用, 使学生了解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某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与课程体系相一致, 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无重复, 教学设计与前续课程、后续课程相呼应。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学习、听课等方法, 熟悉所教授课程的相关课程体系, 有条件的可以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

4. 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 严格执行课表、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

若教学秩序混乱, 会导致学生学习热情锐减, 从而降低教学效果。当前青年教师承担的工作任务和社会压力是多种多样的, 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正常教学秩序的执行。青年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 严肃教风学风, 提升教学效果。

5. 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

青年教师应该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同时适应当前课时有限的特点, 实行启发式、参与式教学, 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自主学习。教学过程应注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把新的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

6. 保持科研方向与教学方向的一致性。

教学和科研均为高校青年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两者关系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多年, 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教学科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3]。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科研方向都具有可变性, 因此保证科研方向和教学方向的一致性, 是提升工作效果, 促进青年教师良性发展、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四、结论

目前, 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学历高、教学能力低、教研能力低、实践能力低等特点。教学是教师的基本功, 为激励教学投入、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基本功竞赛在各区域广泛开展。本文以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评价体系为基础, 从选题、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表现等方面总结了参赛注意事项, 并结合教学评价体系, 提出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包括精心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课程体系、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保持科研与教学方向的一致性等。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是激励教学投入、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评价体系为基础, 从选题、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表现等方面总结了参赛注意事项, 并提出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关键词: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年鉴2011[A].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2]巩建闽, 蓓蕾.基于系统的课程体系概念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2 (6) :102-106.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体会 篇三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阅读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与体验,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关,采取科学合理的教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二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有些教师很注意培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学习语文,这种做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活动、做游戏,要以学好语文为基础。我们提倡的是“快快乐乐学好语文”,要在“好”字上做文章,不要过分地在“乐”字上做文章。

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让学生去提,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阅读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要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如读罢课文后,引导学生掩卷深思,从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总结收获,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例如,学习《乡下人家》一课,在理解“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快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理解这句话时,要多让学生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从而使自己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晴。所以,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三、把竞争意识引入阅读教学之中

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敢于创新,敢于竞争。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竞争意识,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要教会学生学会竞争,要使学生懂得,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跟自己竞争,敢于跟同学竞争。在阅读教学中,一是结合有关课文有机进行拼搏进取顽强意志、公正竞争等方面教育。二是开展各种阅读竞赛活動。教师要利用教材因素创设竞争环境,激发学生战胜或超过对方的激情,教给学生正确的竞争方法等。像词语接龙比赛、朗读比赛、辩认比赛、看谁记得快比赛、看谁想得妙比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树立敢于竞争的信心。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可运用成功教育原理创造一些风险不大但成功率较高的环境,让他们参加竞争。如:参加力所能及的竞赛,解答力所能及的挑战性、竞争性的题目,使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对于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顽强拼搏中获得。

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

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学生能力的飞跃,即由“学会”变成“会学”;二是学习习惯或学习态度的飞跃,即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即能达到自主读书,不等老师讲,自主习作,不等老师改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就会被很大地激发,学习自觉性就会极大地增强,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今社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这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还可以丰富学校的阅读氛围。如:校园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教师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进行相关知识、情感、态度的交流,让人身心愉悦。以上的几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方式的探索,都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上,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注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并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参加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心得 篇四

10月29日,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语文教研组成员聆听了两位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两位教师的课各具特色,让我学习、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上课的老师在上课之前都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上课不仅是信息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没有沟通,一堂课的效果是不会得好的。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有的渗透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注重培养学生语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抓住重点句子反复品读感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质朴、扎实。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以简化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两位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语调,在读中进一步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5.参加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五

——参加省小学语文优质课活动学习体会

葛沟镇中心小学 李西玉

5月16日至21日,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2010年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潍坊会场)。在这里我尽情地呼吸语文教学清新的气息,触摸了语文教学跳动的脉搏。活动中“高素质、高标准、高品位”的课堂教学自然精彩纷呈,教师独特的解读文本的思维,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力,精湛的课堂教学语言;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真切的情感体验和较高的语言水平,让我们品尝到了一次丰硕的精神盛宴,使我为之震撼。我的思想也仿佛跟着参赛教师在讲台上一次次碰撞、交流,在为选手们的精彩课堂瞬间鼓掌叫好的同时,感觉自己也仿佛一下子学到了很多,成熟了很多。同时,这次学习还使我亲眼目睹了参赛选手及背后智囊团付出的血汗。下面就这次学习谈点自己的体会:

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师寻找教学资源不能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而是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艺术化地加工,优选适合本年龄阶段、本班学生接受能力的呈现方式,正像陈科长所说的初二的课文我们的选手可以拿来给二年级学生上课。这次优质课评选活动选手在比赛的前一天才能通过抽签拿到做课的课题,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并且课题采用了谁也没有参与的课文。做课教师能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设定教学目标,把教材当作一个教学的凭借,敢于对教材内容作出合理的取舍,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善于抓住重点语句段进行品读感悟,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绝大多数的课都是利用一课时的主体课时就完成了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而且张驰有度,重点突出,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很高,让人感到这才是真实的高水平的课堂!如李维茂老师执教的《神奇的丝瓜》(语文经典课本五下),是篇幅很长的一篇课文,教学难度相对比较大,而李老师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在学生预习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上,在品读感悟这一环节紧紧抓住了丝瓜的神奇表现这一主线,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体会到了丝瓜的神奇之处,并从中感受到了季羡林老先生那种怡然泰然悠然坦然的人生态度,课后又拓展引入“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专家、评委给予季老的赞誉之词,使学生深化了理解。整堂课重点突出,节奏明快,环环紧扣,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容量之大让我们感到惊讶。

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参赛课堂上,老师们以读书为主线,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让学生更直接、更快地走进文本,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老师们在教学中注意了对学生读书的引导,如你读懂了什么?通过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读出文章中的画面、情感、人物形象,读出自己的感受。读书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朗读,也有默读、浏览。在语文课堂上,读书营造了情境、再现了画面、丰富了形象、激发了情感、充实了自我感受、深化了文本理解。书一遍遍地读,学生的体验一次次加深,情感一次次升华,清新的语言文字更是鲜活地跳跃在孩子们的心中。如日照赵庆杰老师执教的《春天的舞会》,在学习舞会部分时,教师让一名学生表演舞蹈,其他学生跟随舞蹈放声朗读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之后,这琅琅的读书声一定仍回响在孩子们的耳边,这温馨自由的画面一定还定格在孩子们的心中。

这次听课,我关注到参赛课堂上不仅有“读”味,还有“品”味。上课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字词、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如青岛苏婷老师在执教《报春花》一课时,让学生体会“填进裂口”换成“抹上裂口”行不行?学生在找出与裂口有关的语句中体会到了母亲脚上裂口的深大多的特点;又抓住母亲“轻快的脚步”这一词语,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母亲脚步看似轻快实际上不轻快,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这次听课让我关注到参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重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解读文本过程中注重从文本内容寻找听说读写的训练点,特别是注重了寻找进行说写训练的结合点,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坚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和语文基本素养,语言表达训练十分扎实。如莱芜的毕晓青老师执教的《春风带我去散步》,在拓展延伸环节,毕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语言表达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首小诗“春风带着我这里走走,那里看看,我们来到,我们看见了。”让学生通过想像体会春风会带我们到哪些地方,我们看到了些什么。

低年级课堂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字词教学进行的十分扎实。如青岛的郭良晓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的《金香木花》,在处理识字教学这个环节时,郭老师首先让学生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读准字音,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认读,然后剥离出生字让学生认读,指导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对难写的字进行全班提醒交流;郭老师在学生游戏识字的基础上,课件重点出示“突”字,讲述演变来源并指导学生书写识记。最后课件出示生词(闹着玩 摇摇摆摆 暗自好笑 暗暗展开 小而又小)让学生通过做动作自由练习把意思读出来,寓教于乐,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原来识字教学可以上的这样有趣,这样轻松。以前,我在识字教学时,总是一味的让孩子们读词语。孩子们只是一味地被动识字,所以他们学习的兴趣不高,识字的效率也很低。现在想想,要上好一堂识字课,首先要营造识字教学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其次,教学的方式很多,可以把“读、看、说、演”等方式相结合。第三,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比较好动、好奇心强,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学习很容易疲劳,因此适当的游戏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语文学习中,往往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

6.参加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六

——庙坪九年制学校:汪兴龙

根据旬教育局2014(59)号文件的精神,我于10月24——26日,在西安参加了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通过培训学习,我影响很深:上课的语文老师,个个基本功扎实,普通话标准,语言精练,备课精细,他们把课堂当成神圣的舞台,不允许有任何失误外,人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焦渴的心田,让我饱尝精神大餐。我为他们感染力极强的语言魅力所惊叹,为那抑扬顿挫的语调所折服,为那优雅大方的体态语所吸引,更被他们那入情入境的讲解技 巧所震撼。

潜移默化中我明白了什么是良好完善的教师职业形象,如何打造标准规范的教师语言。也让我领悟到了教师职业的魅力。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为我开启了一扇紧闭的门窗,展示了一幅幅隽美的画面。既把折磨人又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了赏心悦目的课件,更让我倍感耳目一新:原来教学是一门相当“活”的学问,教学是真真切切的艺术,是扎扎实实的艺术。走进观摩课,我像走进了孩子的世界,与学生进

行心与心的交谈。课件内容深入浅出,直观形象,让课堂充满了生命力,文化气息。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培训学习,我获益匪浅:这次的培训使我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

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论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在这里“素养”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课堂评价中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学习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语文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不是教师一味教训,学生绝对服从,也不是教师只能造就学生,围着学生转,而是师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学语文课就是要让小手举起来,小嘴巴打开,小脑袋转起来。

三、作为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

爱之心。”这是习总书记在喜庆第30个教师节之际,向全国教师发出倡导。全国模范教师陈延军报告指出:作为语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似乎没有大事,说到底就是多读多写;没有小事,谁都承认它关乎人的精神成长,有无用之大用。

人是通过听说读写,不断丰富与发展自己的内在生活,心灵世界,开拓精神和自然空间,开发自我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语文的教育是:大量阅读;教材学习;言语实践;而现在的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是以教材为主的学习,不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口语交际,学生交际不良好成为雾霾(“有的小孩打电话就能叫你得癌症。”)口语交际很重要,成功的人,是有本事会交际的人,我们要有仁爱之心。是关注孩子成绩还是成长?我们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可能。

四、语文课堂要重视实效性,不是表演。外国人评价中国教育:老师教的,学生提的都是已知的,想象力创造力缺乏。造成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据高考统计语文120分以上的远低于数学、英语。今后要加强“汉语拼音学习;加强识字写字教学;加强经典作品教学;加强写作教学。

五、韩国专家元智渊分享了韩国小学语文教学,他们非常关注小学阅读教学。缺少故事的童年是苍白的,没有书香的人生是灰色的。韩国小学一年级在“海量阅读儿歌中识字“二三年级在阅读中诵读、积累;四五六年级海量诵读经典;中学强化精品阅读,内容贴近中学生。

他们班级拥有大量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每个老师把阅读带到学科里,作故事爸爸、妈妈,成为阅读教师。蒲公英每年都有的,但孩子的阅读时光是有时效性的,别错过了最美时光。阅读是一种神奇的机遇,温暖的陪伴,老师要把爱的种子带到孩子的童年。让孩子们享受阅读的乐趣,要读懂、有体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世界。

六、台湾专家何绮华分享了写作教学,让我感受很深。她说现在的学生怕作文,是方法不对。写作先要定好主题,看是否符合真善美,写什么对别人有意义?怎样写才是有价值的文章。拿到题目最好试着造一个有意义的句子。

写作像做饭,一个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如:以人为主的取材时多举例子;以事为主的开始(有的用倒叙)、经过、结果;以物为主的,写清样子、来源、变化、特色;以景为主的,写眼睛看到的画面,局部、整体、焦点、近、远、大、小、静、动。声、色,通过联想、想象,用上修辞。以理文章要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主张、反驳、结论。只要把“五种八法”掌握了,作文就比吃饭简单。

这次学习,给我一种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感受,三天装了满脑子的知识,起码得三个月才能消化。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要有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学习能力,学习可以让你强大,可以改变一切,可以让你的生命更灿烂,拥有的天空更蔚蓝。

7.参加教学比武的体会和思考 篇七

我校参加了今年的教学比武, 笔者作为生物化学技术专业的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受益匪浅, 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1 教学比武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1.1 通过教学比武, 提升了教师职业教育的理论素养

为了准备这次教学比武, 学校组织参赛教师进一步学习研读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职业教育“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等文件。笔者自己也查阅了很多全国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有关专业建设的资料。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 笔者从未有过像现在这般强烈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感觉。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重大的变革时期, 国家和地方制订了一系列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学校、地方及全国性的教学比武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导向作用, 引导教师不断学习研究高职教育理论,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到课程建设之中。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得到提高, 课程改革意识得到增强。

1.2 通过教学比武, 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高职教育的目标:打造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 服务区域经济。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职业性。为此, 我们围绕区域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多次进入一些校企合作企业的研发、生产部门进行培训, 并与其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研讨。分析高职学生在生物医药、生物制品行业中的主要岗位群及技能需求;分析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及职业技能素养养成的规律, 确立了以岗位需求、学生职业发展为基准的课程目标, 以“职业活动导向、能力素质本位、项目任务载体”为原则构建了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并将其整合、设计成课程内容。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技能得到大大提高, 使原来一直在教室和实验室工作的教师对生产岗位有了较深的认识, 从而避免了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将学科型教学体系带进课堂的现象。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较小, 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在一线进行生产研发的经历, 缺少专业实践经验, 仍然沿袭高校学科型的教学模式, 甚至有些学生顶岗实习的带教教师也不重视企业里的工作任务与学校教学内容的相关性。教学比武是高效的催化剂, 它促使专业教师走进企业, 丰富了教师的企业经历, 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 为其最终成为双师型教师奠定了基础。

1.3 通过教学比武, 提升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教学比武项目要求教师在10~15分钟内解说一门课程的性质, 教学理念、设计、方法, 教学实施及教学特色等, 然后由同行、专家评价。为了在短时间内将说课内容表述清楚, 我们不断审视教学目标, 反复梳理教学内容, 整个准备过程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以说课为载体全面推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 教学比武有助于高职课程改革的推进

要想在短时间内把课说得精彩、说得科学, 教师需要的是厚积薄发的功底, 需要的是课外的功夫。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会说的教师也必须要有真正打动评委的“香米”, 而这“香米”就是课程改革的成果。为此, 我们必须沉下心来, 专心于我们的课程改革。以生物化学技术专业为例, 目前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技术专业的教学局面基本是本科的压缩版, 对各类生命物质的组成、结构、功能及生化技术基本原理等理论内容介绍偏多, 且许多理论知识的介绍在高职、本科教材中区别不大;实验的安排也彼此独立, 以特色产品为载体的综合操作项目则更少。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构建了生命物质生产的单元操作和综合操作两大模块。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进行了统筹递进式安排, 由单一到综合, 由简单到复杂。单元操作中, 将工作岗位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务整合转化为六大学习情景。在这六大学习情景中, 既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的操作, 又兼顾学生职业能力的拓展, 并将生物化学技术按实际生产流程连贯介绍, 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工作训练过程, 实现了能力的递进。综合操作中, 整合主要的生物医药产品, 以特定产品为载体构建四大综合操作, 并安排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见习。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对生化技术综合运用的能力, 而且为学校培养订单式人才奠定了基础。例如血液制品分离提纯检测 (生化技术的综合运用) ———免疫球蛋白分离提纯与鉴定。

(1) 为何教?

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是重要的生物制品, 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及较多生物医药公司的重要产品。通过实训, 可使学生学会血液制品的制作方法, 为将来的顶岗实习做准备。

(2) 教什么?

强化血液制品的生产制备、分离纯化等操作技能以及对自身安全负责、对产品质量负责的工作态度。

(3) 怎么教?

(1) 实训准备:以任务引领及自主学习为主。课前发放任务书, 即免疫球蛋白分离提纯与鉴定实验方案的设计、PPT制作及实训所需材料试剂的准备。

(2) 实训操作:以做、学一体为特色, 对学生的成绩评判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

PPT展示及操作方案确定→具体操作→详实记录→结果分析→成绩评价。

(3) 课程见习: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起, 我校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校企合作, 开展“订单式培养”) 进行见习。

整个实训涵盖了生化的沉淀、离心、层析、分光光度和电泳法五大技术。突破了单纯验证理论和简单孤立地学习一种实验方法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综合性生化技能的训练, 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了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的一致性、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一致性。综合实训体现了工学结合的内涵, 提高了教学效果, 还使学生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重大改革的基础上, 特色教材建设、实训课题开发、课程资源库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等整体课程改革均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落实[2]。通过教学比武, 使教师进一步深化了对项目课程的内涵及课程开发模式的认识和思考, 为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 教学比武是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3 教学比武带给我们的思考

3.1 如何防范教学比武的“纸上谈兵”

教学比武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 不仅仅要求“说”得好, 更重要的是能“做”得好, 把教学设计变为教学活动。说课的每一项内容都要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如果仅仅是为“说”而说, 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 那就使说课只是流于形式了。比如, 国家在高职教育中有很大的投入, 各类院校纷纷加大实训室建设, 可往往会出现漂亮的实训室常常关门或仅用于参观的现象。参赛的学校都强调校企合作, 但现实中校企合作的层次浅, 大部分只是企业提供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严重阻碍了职教的发展。2011年7月, 国家教育督导团发布了关于职业教育的督导报告:“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仍不充分, 据抽样调查, 仅有17.5%的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参与校企合作, 就需要企业协同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材开发、课程设置、日常教学、基地建设等项目。为了防范职教改革只停留在“说”, 上海市教委将实施“说”、“做”、“评”联动的一体化机制, 加强对专业建设规划落实的考核和评估, 研究制订与教学比武相配套的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将评估检查结果与后续的政策、经费支持挂钩。

3.2 如何切实促成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已成为教育学界的共识。以学生为主体, 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充当学习的主角, 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承认学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 因材施教, 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深入这一教育理念, 除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建立新的考核方法之外, 也不能忽视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对整个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首先,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向学生传授知识, 重传授、轻参与, 重理论、轻操作。要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就必须大力提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特别是专业技能型课程的教学, 大量实践操作环境的创设在整个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在学校的大部分实验中, 基本都由教师做好实验准备, 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学生希望参与实验的准备过程。其实, 作为专业教师也有此想法, 但生物化学技术实验准备工作涉及试剂配制及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准备工作有一定的时效性要求, 且面对几十位甚至上百位学生, 涉及的仪器设备及课时安排都需要学校教学保障体系的跟进。小班化教学固然有助于改变这样的局面, 但目前的师资力量较难达到, 且学校教学人员的管理体制也较难保障。

其次, 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使学生普遍养成了一种依赖教师的心理, 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做练习的方式。我国长期的精英教育模式使职业教育理念不被社会广泛接纳, 大部分高职生都是通过较后批次录入高职院校的, 他们的学习自觉性、自控能力较差, 有些学生还是中专毕业后考入的, 他们的教育背景不同, 基础技能及心理有差异。面对这样的高职生, 如何更加耐心、积极主动地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过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 不同教学过程正是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过程, 如何利用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会学习、学会工作) 等, 都将成为教师终身努力与探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秘书处.首届上海市高职高专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教学设计大比武[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012-01-13.

8.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八

一、理解课文,切入点随机灵活

要想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课前教师要让学生预习课文,预习到位的学生就会对课文产生质疑,“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而不是那个词?”教师要尊重并珍视学生的疑问,随机从此切入,带动全班质疑,激发求知欲。比如可以从学生不理解的一个词入手,将这个词放到课文里,从这个词的前几句话里找它的解释,从这个词的后几句话里找它的进一步说明和补充。这样上下一贯通,学生理解了一个词,就等于理解了一段话,也就等于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领悟,可谓是以点代面,小中见大。如教学《沙漠里的船》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了解骆驼的身体特点,理解骆驼能在沙漠里行走的原因;再通过“广阔无垠”这个词来理解沙漠的无边无际;通过“卷着、飞滚、移来”等词体会沙漠的恶劣天气。对《女主人与乞丐》这篇课文,通过“可怜、捉弄、怔住、异样”等词来体会乞丐的心理变化;通过“雪白的毛巾”体会出女主人对乞丐的尊重;“西装革履 、气度不凡”的外貌描写,让学生通过读这一段和前几段,体会乞丐现在的形象与之前形象的不同。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黄山》时,刚好我从黄山游玩回来,我把在黄山拍下的一张张壮美照片以幻灯片的形式在班级播放,并以一名导游的身份领同学想象着与我一起来到黄山脚下,坐上缆车,边观赏图片边结合课文内容来学习。随着我个人对黄山的体悟与解说,随着学生对课文的一遍遍朗读,每位学生的眼神都闪烁着向往的光芒,都由衷地为祖国山河的壮美而陶醉、自豪,达到了身临其境的效果。

三、尊重个性,适度点拨引导

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学习《挑山工》一课快结束时,我反复强调本课的主题是要体会劳动者的艰辛与顽强。一名学生就说:“挑山工是因为上学时不努力读书,没有文化,所以生活才会这么艰难。”面对学生的不同看法,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作出判断。最后,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主题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张扬,而且也让全班学生接受了一次人性的洗礼。

四、组织表演,丰富学生情感

表演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而课堂表演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和挥洒灵性的空间,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活力,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艺术的创新。例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小壁虎见到妈妈时,委屈地说:“妈妈,我尾巴丢了。”表演时学生都觉得这句话设计得不好,应该改一改。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妈妈,我没有尾巴多丢人呀!”“妈妈我变丑了,你还爱我吗?”在这样的想象活动中,学生补充了文本,开发着文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诸如《风姑娘送信》《狐假虎威》《陶罐与铁罐》这些童话体裁的课文,特适合小学生表演,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充分抓住特点和明白表达主题后脱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演,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多种手段,驾驭课文主题

电影、诗歌、音乐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使人如临其境。在教学中播放音乐、电影可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电影音乐与文字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将学生带入作者营造的氛围中。特别是在表达欢快、激动、紧张、悲凉等情绪时,最适合用音乐来渲染气氛。如学《最后时刻》一课时,学生的真情很难迸发出来,怎样才能使他们了解那个远去的年代,理解那种捐躯的悲壮呢?于是我选择《红岩》里的《红梅赞》这首歌,用它激昂的旋律去感染学生,用《红岩》里的镜头打动学生,用革命烈士的诗篇去激励学生,从而把学生带入了革命情怀中,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愫,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六、听说读写,丰富写作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要构建课内外联系,多方开辟学习渠道,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命题作文《对大海的向往》,由于北方孩子极少见过海,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大海的图片、文字和音像资料,然后进行课内交流,最后画一张大海的画,写一首有关大海的诗。待学生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一触即发时再写作,效果就非常好。

总之,教师的知识越多,学生学到的知识也会越多,课堂也就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9.参加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九

体会

渭源县会川镇文峰中心小学陆建平

4月26日,我参加了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天水市举办的第三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献课活动。活动在天水市一中的多媒体教室里举行,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靳建设、天水市教育局局长李淳等领导参加了会议,杭州著名小学教育专家沈大安老师的作了题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专题报告。有十名来自全省各地的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进行了献课,教师们从容不迫、行云流水、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充满浓浓语文韵味的课堂教学使我受益非浅,确实不虚此行。

名师不愧为名师,听他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

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的徐江的《莫高窟》阅读课教学,充

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角度、多感官的设计教学,紧扣语文课标,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完成了教学任务。作为阅读课,始终从

读入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提问、在读中指导背诵。

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的李丽萍老师指教的《说说心里话》,以优秀作文《妈妈回来了》引出新课、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适时的交代说应该注意的事项,让同桌互相说,小组交流说、全班展示说,对妈妈说、对老师说、对坏人说等等,说的深刻、说的到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心里的话写出来,自己改、同桌改,老师巡回指导,最后在全班交流,让同学们点评,修改。这种在读中品味、读中修改,读中评价的作文教学方法,为作文教学带来了新鲜气息。

定西市岷县岷阳镇第一中心小学的李丽霞执教的《参与其中、快乐作文》,大胆的将游戏引入到作文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认真观察老师的表演,从动作、语言、表情几方面注意观察,还要揣摩表演者的心理活动,把学生分成两类,捂住眼睛的和没雾眼睛的,让同学们写出各自看到的和想的,总结要写的好就要观察仔细。在交代场面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最后叫几位同学做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游戏,让同学们观察、写作、交流。给作文教学展示了另类风景。

环县狄湾小学的王瑾指教的识字课,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游戏送字宝宝回家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集体的语言环境里识字;让学生给字找朋友(组词),介绍生字朋友给同学们,使学生对生字的音、形、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带生字读课文、用生字生词说话,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运用。还强调子的书写的指导。这种识字教学的方式很值得学习。

金昌市金川公司第四小学的陈红霞老师执教的阅读课《松鼠》,教学目标清楚,让学生从文本的读入手,借助图片、动画的辅助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我们要保护他们。

酒泉市玉门市第二小学的李建儒老师执教的语文活动课《有趣的汉字》,巧妙的谈话,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带领学生到汉字王国看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领略汉字的奥秘。及时交代了文字字谜、动作字谜、图画字谜。利用图文结合,交代了这三种字谜的猜谜方法。让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了解了汉字的构造规律,理解了汉字的意义,又使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了自豪感。

陇南市礼县石桥镇中心小学的蒙启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写话《一双手》,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学生学习的情境,紧紧的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教学流程进行学习活动,先看图,明确手能做什么,再按照教师设计的句子说,最后写出来。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再加上游戏、唱歌、图片欣赏等活动,使这节课显得格外生气盎然。

兰州市榆中县一悟小学的徐文玲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我看到了》,利用多媒体课件出世了一组图片,让同学们看、说、听、想,愉快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武威市凉州区双城学区的王晓妍老师执教的阅读课《画风》,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又紧扣语文教学的学科特

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看图、欣赏中加深理解,然后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愉快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乡尖山小学的代课教师王丽芳指教的复式教学说课,巧妙地把三年级语文《观察中的发现》和六年级数学《欣赏设计》结合起来,以小促大,以大带小,动静结合,紧凑而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没有令人眼花的多媒体课件,只有老师精心制作的图片;没有新颖的教法,只有老师耐心细致的引导。这是一节朴实的语文课与数学课,听完这节课,我看到了这位老师的执着,看到了这位教师的付出,看到这位教师对教育的爱。这节课是对沈大安老师说的一节课的好坏要体现踏实、朴实、厚实的最好诠释。

三年来,为了顺利实行新课改,我们探索、迷茫,今天,通过这次学习,给我们的你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学要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既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了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他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不应因为它的运用而冲淡语文教学的语文味;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我们主要看学生通过这节课是否得到了发展,这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

陆建平

2009年5月6日

第三届甘肃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献

课活动听课体会

会川学区文峰小学

10.参加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十

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观看新课标解析下的示范课《爱如茉莉》——于永正等8课时,收听讲座《语文教学给学生留下什么》——于永正等三次,共计18学时内容。

虽然一同前往的六位老师半夜才抵达休息的宾馆,但第二天所有在会场上,每个人的精神都提高到最高,唯恐错过专家的每一句解读。因为我们深知,我们是带着任务、责任义务而来……

此次学习最大的体会就是语文新课标较实验稿更完善。具体体现以下五个方面,同时这五个方面也是此次语文课标修订的主要内容。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不是在听说读写学习过程中加一项内容,而是“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渗透思想情感教育。意思就是说不能光说教,应该是更高的要求: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方法和能力融为一体。后面我会根据课例具体谈谈。我的理解就是语文教材的思想价值,语文教学的味道。

第二: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修订继续坚持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再作适当调整。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成长,学会学习合作和创新。这里提到“非连续性文本”,意思就是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简单第四学段:较复杂)我的理解就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如何提高。

第三: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次的修订,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虽然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看起来没有改变,但我的理解是内涵变了,变得更细腻和综合了。

使学生“理解”“听懂”“记住”,知识语文教学目的的一部分,还应该多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进行表达。所以语文课一味追求把课文“讲深讲透”,并不合适,而忽视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更是问题。

第四: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抓好“读书”。注意培养学生“兴趣习惯 品味 方法 能力”。

第五:针对语文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强改革力度。提到有感情朗读,个人的阅读无法其它代替,是必须的。自然,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汉字书写,不能以纯粹工具观看待汉字学习。三个学段建议,每天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天天练习,意识和效果。

下面重点结合王文丽老师的讲座《用好教材 发展学生 完善自己》和几位老师的课堂谈谈自己此次学习的体会。

教材是老师教学所用的材料,授课的载体。我们要了解教材具备的价值,同时在应用教材时仔细思考和研究。

首先来谈谈教材的思想价值。这也是巢教授提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如果将语文教材“原生价值”(知识传播情意交流 消闲)“信息处理价值”(我理解是为学生提供一种范型 空间 机会的过程)混为一谈,这种语文课就是没有语文的语文课,我们所追求的是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如《自己的话是给别人看的》一文,选文是为体现异域风情,每位老师都清楚看出全文围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来写的。如果设计主线:为什么说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会有些思品课的倾向。“……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这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语文味道就有了。《廉颇蔺相如传》不要上成历史课,重点应该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如蔺相如的语言“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古先文后武,而蔺相如的语言这里就很有技巧性。《只有一个地球》一般老师可能会设计主线问题后涉及“理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等问题”有品社课的嫌疑。学科特点体现不明显。如果这样设计问题“初读课文后,你的心理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或滋味呢?”再用文字表达感受,味道来了吧。个人理解教材的思想价值如何体现,思考清楚了,语文味道就有了。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课文,就解析理解来说,都是相同的。但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授课风格,谁理解了语文思想价值谁的风格就显著,语文课的语文味道就浓一些。

接下来我要谈谈教材的知识价值。此次学习,我对教材的知识性价值有了更好的理解。之前只清楚我们教材单元导读中呈现了一单元的内容、主题、读写训练点,但小学整个阶段的读写训练点的呈现标准就有些模糊了。而这些训练点就是学生夯实接触的体现。小学低段主要是字词句,没有修辞学习。中段词句段主要是理解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高段涉及句段篇。知识价值体现过程中也要和思想价值联系。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三年级的课文,这是学生理解学习比喻和拟人修辞方法的最典型课文。利用好。读句子,说说留给自己的印象如何?为什么能写的这么美?语文味道就来了,我们在写景的时候也要用上比喻的句子啊,那样写出来的话一定很美的。而不是教师在这个时候如何讲得深。那样的话教材的思想价值没有很好的体现,知识价值体现也存在误差。也许讲得深是一部分所喜欢看到的课堂,但真正懂得语文的人来说,他会发现很大的问题。我这里想到了古诗课学习。低段好高段是有区别的。不要认为都是五环节“知诗人读诗题 解诗意 想诗情 悟诗境”,低段的诗20分读一读,熟练了,然后了解大致诗意用一两句话说说就可以了,背诵积累,再写写字就哦了。中段多了一个默写和结合注释,高段呢应该是多了个欣赏。

下面谈谈教材的训练价值。语文训练主要为“听 说 读 写思” 提高“字 词 句 段 篇”的能力。《拔牙》很简单的内容,最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人物心情的变化。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理解,再到读写迁移都围绕人物心情变化设计。所以教材内容是一样的,看你如何去设计才更好符合新课标的内容。

最后是教材的文化性。《北京的春节》等文章,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学习了解一些文化性的民风民俗。因为我们民族的文化长久,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这些民族的文化,这样我们民族文化以后才有更大机会传承下去。

其实知识和训练价值就是语文教材特点中的工具性特点,而思想性和文化性则是语文教材人文性特点的细化。

怎样上课呢?就是我上面所提及的一些内容:认真钻研教材,体现学科特点,简单理解为注意语文的思想性,体现语文味道。落实学段要求,以诗为例。突出课文特色,分配课时

内容,关注课后练习。再有就是目标的融会贯通,也就是之前提到德语文学科的性质。最后是思想与作为的并进,这是教师的责任意识的体现。

通过此次学习,深知自己未来的路很漫长,很艰巨,提示自己,做一个有理想的老师,做一位爱读书的教师,做一位会生活的老师。

11.小学语文语言能力训练的教学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言能力训练;有效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它不仅是学生语文知识的基本形成期,同时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进行沟通的能力,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有效教学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热议的话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具体教材,就如何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有效训练这一话题,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示范指导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进行练习,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心理生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练习的过程中,他们总是表现出内向和怯懦的一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教师不要采取责骂或者是批评的教学方式去强迫学生进行一些语言练习,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内心在拒绝学习和练习的时候,强迫往往会取得相反的效果。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建议教师可以转移话题,让教学重心从表面上转移到另外的地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恐惧,用迂回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相应的训练主题进行配合。比如在结合教材中《学会拒绝》这一内容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在课程的导入阶段,教师尽量避免直接将教学主题以及相应的教学任务告知学生,而是可以通过讲述的方式给学生们讲讲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应该拒绝的事情,然后让学生去判断这种事情在实际的生活中是否应该拒绝。导课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行观察,如果学生们已经渐渐放下防备心融入到教师要营造的目标氛围中,教师便可以开始下一步的教学内容了。学生对教师所举的生活实例进行判断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5~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列举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应该拒绝的事情。课程进行到这一环节的时候,课堂气氛基本上也开始进入到活跃状态。讨论时间结束之后,在每个讨论小组之间推荐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在班上公布,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一些是非观并不成熟,因此对现实生活中应该拒绝的方面还不是分得很清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讨,在学生对探讨结果进行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进入到教材内容的教学环节了。氛围的营造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仍需注意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良好课程纪律的涵义是既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又不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教师应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回归教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上一教学环节探讨的结果以及教材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一些口语表达的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引导学生发挥相应的主观能动性,对一些用于拒绝语境的交际口语进行思考,最好是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交际用语的巩固和掌握

通过上文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基本上了解了通过营造课程氛围的方法来提高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氛围的有效营造不仅能放松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学生的沟通交流障碍,同时还能有效增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然而,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应用的能力,除了氛围的营造之外,更离不开一些基本交际用语的教学。例如:《学会拒绝》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训练之前,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一些基础交际口语的教学,让学生明白用哪些语言是可以用来拒绝别人,哪些语言的拒绝程度会重一点,哪些会轻一点,教师都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进行讲授,如可以采取对比教学的方式,教师通过设立相应的情景,将两种不同的拒绝方式进行实际运用,然后让学生进行切实的感受,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交际口语实际应用方法的掌握。教授环节完成之后,同样重要的就是巩固环节和应用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是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的教学方式,设计对话,让学生之间进行练习,从而熟悉一些基本的交际用语。对话练习是最为基础的巩固方式,教师在确定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拒绝时常用的交际用语之后,就可以创设大一点的环境,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获得相应的语言交际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实际交流能力,培养自身的语文素质和文化修养。

12.赴邹平参加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二

鲁村中心小学

高爱新

2014年4月,我参加了在邹平市举办的小学语文交流观摩活动”。这次活动为期三天。活动的内容包括:11节观摩课、9位专家额点评及报告。11节观摩课分别由上海的周云燕、卢雷,山东的张朝霞、李雅承担。其中胡婕承担的是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最喜欢的声音》,其他十位老师承担的是阅读教学。这些教师大多数是全国或省级课堂教学一等奖获得者,或者是省、市级优秀教师。听了他们的课,感觉像是在欣赏一首首美妙的乐曲,让人赏心悦目。他们的教学设计让你意想不到,他们的教学语言让你佩服不已,他们的教学风采让你啧啧称赞。总的感觉就是不虚此行。这次外出听课虽然很累,但还是很有收获。回顾本次外出学习,觉得有以下收获:

让我理解什么是认真备课——备课需花大量的时间钻研教材

这次外出听课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上好课,(特别是高年级的课)必须花大量的时间认真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吃透教材,课上出一定的深度,学生才会有更大的收获,课才会上的更精彩。这次我听了江苏省优秀教师宋菲的《钱学森》这一课后,这种感受特别强烈。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烈的感受呢?因为去听课之前我才上过这一课,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特别熟悉,整个的教学过程也是耳熟能详。所以宋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听的特别详细认真。听完她的课后,我把我的教学设计与她的教学设做了比较,感觉我在上这课时备课深度上还是远远不够。(在没听课之前,自认为这课上的还不错。因为从内容到写法我都没有放过,学生学的也还好。我通过引导学生对钱学森两次说的话的理解,让学生了解钱学森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写法上我让学生了解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写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本课就是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可听完宋老师的课后,感觉我的课与她的课相比,备课远远不够深,花的时间少了,学生的收获肯定不同。

13.参加小学语文培训感想专题 篇十三

在9月25日上午,我有幸到中心小学参加了活动主题为“小学语文教师多课型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我有幸聆听了五位名师的讲课,感到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整个教学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段阅读课有了很多的认识,让我明白了如何去上课,如何去上一堂高效的课。

这次举行“小学语文教师多课型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为的是尽快让新教师熟悉语文教学,更好地探讨课堂教学备课、实施的方式、特点和规律,提高教学艺术和效率。在低段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诵读,促使学生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加强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开发学生的语文创造潜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快速发展。在引导学生读的环节中,教师的评价用语十分重要,评价要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这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很强,具有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课堂上,这些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做到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称赞》是二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富有情趣。针对课文特点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吴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参与教学,使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会方法。她坚持做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遵循自主、合作、开放的教学理念。用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高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目的。

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再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学习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真正将自己推到一个更“隐蔽”的角落,让学生站在更“亮”的舞台中间,担当好组织者、参与者、欣赏者等多重角色。

二、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和驾御课堂的能力,学习灵活机智地应对课堂的能力。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

三、平时注意挖掘教材,深入研究教材。

四、教学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心灵鸡汤,追求的精神元素。

五、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多鼓励学生,鼓励学生的每一个发言,鼓励学生的每一种想法,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钻研,让学生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喜欢语文。

六、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读书习惯、写字习惯、说话习惯„„。

我想这就是课堂经典阅读的成功之处吧——把课堂阅读教学与诵读经典有效的结合!写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如何提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写话能力?教师更多地把视线聚焦在写话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写话资源的开放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写话训练的直接资源。这些老师就一直致力于挖掘文本资源,开展写话教学的实践研究,让低段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很多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提高了,从中可以看出该课题对学生写话能力的提高有了切实的帮助。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经典阅读呢?结合这次活动我谈谈自己的拙见:首先,课堂经典阅读应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悟经典的内涵,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方法为主要目的。其次,引入经典应自然,应与课堂阅读的文本有效地融合,不能为了加入经典而让孩子“被经典”;最后,课堂经典阅读的外延在课外也要真正的落实,将课内阅读经典的兴趣延续到课外,将课内经典阅读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使孩子们积累更多的经典,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识字教学中,最难把握和落实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写字。我发现自己指导学生写字的效果不是最理想,悟性好一点的孩子,她们的字就写得比较好,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学不好,怎么写都很难看。我分析了一下,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时忙着赶进度,只顾完成写字作业,而淡化写字的要求,对写字的指导不够重视,在课堂上缺乏指导,缺范写,甚至把写字挤出课堂等等。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情境中阅读,把听、说、读、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再给以多种评价方式,一定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受益一生.以后我会加强这一方面的学习。

14.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与体会 篇十四

对于要求写的字,严格要求,做到四会:会读、会写、理解、会用。在低年级要多用口头组词和书面组词的方法扩大识字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我们学习母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做到哪,识到哪,有了识字的积极性,认字量更多。另外,老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识字实际出发,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把孩子当做一张白纸,一个字都不认识,要了解学生的认字情况。比如今天要认识十三个汉字,画一个向日葵,你认识几个字就涂上几片花瓣,咱们班都认识的请把你的向日葵贴在黑板上。上课要注意这些小朋友,他们作为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教咱班的孩子。目中有学生,以学定教。中高年级要更加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特别要防止词语运用不当的情况,进行同义词的辨析。

2.教师要重视教学材料的准备与处理

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口味,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与网络资源,搜集完善适合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材料,让学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质兼美,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文本拓展语文课堂,整合课内外资源,实现多种教材的整合,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灵活地处理教材和教学材料。如果教材需要拓展时,教师就要加一加,补充教材的有用材料,反之,就要减一减。

3.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既包括说,又包括写。加大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的分量,培养学生会听爱说敢问乐写。听,要集中注意力,记住对方讲的内容,甚至可以转述。爱说,乐于表达。敢问,有问题敢于提出来,善于提出问题。

会写:写句子。写话,每日一句(一年级开始,不会写的字可以问别人,查字典。可以用拼音、符号代替。宽松一点,图画,画一画,写一句。)于丹很讲究认字,四五岁写日记,写自己的感受。再大一些,鼓励学生写日记。一个班,一个本子,轮流来写。一组日记本,小组循环日记。家长比较学习,慢慢地养成习惯。低年级的孩子想象力很丰富。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天生就是诗人。”例文1:天空是棋盘,星星是棋子,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在下棋,月亮婆婆输了,回家睡觉了;太阳公公赢了,高高兴兴地上班去了。

4.随文识字的教学

“随课文识字”是小学识字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的特点是生字分散在课文之中,结合阅读课文识字。这种识字形式,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通过句子、短文的阅读,进一步理解字意,记忆字形,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随课文识字教学”,为了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一般可以实行“三步走”:

第一步:初读课文后设认字环节,读准生字的音,感知生字的形。

第二步:在反复朗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掌握字义、巩固字音,进一步认识字形。

第三步:在理解课文之后集中识字,做到音、形、义结合,突出字形的分析识记,练习书写。

这种识字模式比较适合生字比较少的课文。如果生字在八九个字以上(特别是小学低年级),一次集中认识很多生字,就显得记忆量太大,教学容易变得死板,可以适当把认字分散。例如,初读课文识字可以分散在读段之中;第一课时最后可以指导写一部分生字。第二课时开始可以检查生字的认读,或者在板书课题、理解课文中词语时见缝插针提示读音或字形。

随课文识字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处理好识字和理解课文的关系,尽量不要因为识字打断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二是要指导运用字词,一般要放在理解课文后的练习巩固的环节,不宜在讲读课文之中,刚刚理解了某个字词就进行组词说句练习。三是识字的时间和环节容易被阅读理解课文所挤占,特别是写字如蜻蜓点水,不扎实。要知道:识字写字是小学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志,缺少或显得不足,就一定不是好课。

5.重视合理渗透德育、美育、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素质教育要求开发和利用这种差异,并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寻找渗透点,不失良机地向学生自然渗透德育、美育、心理素质教育的要素,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浓厚的审美情趣,以及自信、果敢、坚毅的心理品质。然而这些方面的渗透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和“法”,“度”即深浅度,“法”即教学方法。这个“度”和“法”的标准就是大纲和课标中所说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6.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是说教学有规律性;教无定法,是说教学有灵活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不是无心插柳,而是有意栽花。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结构的需要,以教材内容、学生基础、认知规律、学校教学条件等因素为依据,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进行学法指导为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方法和手段的优化组合,使学生的思维沿着科学的路线前进,始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中,使他们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智力、能力。

7.借助独特创新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语言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

15.参加语文研讨会学习心得 篇十五

2013年9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青云二中举办的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感触很多,收获颇多。

在这次教学研讨会上,我们首先听了汶南一中公维桂老师和实验中学冀敏老师执教的两节单元综合课。

我被公维桂老师语文课深深吸引了,他知识渊博,热情洋溢,带领学生一起去领略了文学的美妙、诗歌的内涵。在公维桂老师热情洋溢的语言中,我们感受了作者那深深的情感,并掌握了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公老师还结合中考具体给我们归纳了做题的技巧。总之,这节课我们获益匪浅,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明确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把这些方法教给我的学生。

冀敏老师运用这堂语文课教给我们做题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考虑对象,其次考虑场合,再次考虑目的,最后考虑表达方式。冀老师通过实战演练、仿写句子教给了我们做题的方法、技巧。明确了以后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一下,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要得体。

其次,青云一中房慧老师、楼德一中张晓老师发表了精彩的典型发言,特别是张老师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典型发言,让我知道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的中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教给学生获取加工、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房老师的携手共进,共创辉煌发言,告诉我们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树立孩子的自信,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抬头做人,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呵护、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不论学习,不论表现,不论家庭背景,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努力让孩子们都对前途充满美好的憧憬。

最后教研室王老师总结了上学年的工作,并提出了下一步计划。特别是重点强调了电子白板在讲课中的运用,电子白板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韩主任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合理的意见,今后的教学一定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手段要与传统手段结合。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得体。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研讨学习,让我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还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把在这次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尹素

16.参加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十六

我很荣幸参加了xx师范大学在xx举行的“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名师高效课堂、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观摩活动。

作为一名在教学第一线任教长达20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十分珍惜这次机会,迫切希望这次活动能使自己的思想受到碰撞,观念得到触动而学有所得,更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翻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快乐而愉悦地成长。因此,两天的学习,我认真观摩四位名师的课堂,细心聆听他们的讲座,从心灵深处认识到这些名师、特级教师在教育探索方面独具匠心,教育方式与众不同,站在了教育的前沿思考并实践着基础教育的课程,也让自己深觉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与黎明共舞,塑造阳光心态

作为教师,摆正心态。有一句至理的名言说:“态度决定一切。”许多事情,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待事情的态度,只有心态端正,才能生活快乐幸福。作为教师,我们不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至少应该让我们自己生活快乐。我们不可避免要面对生活的清苦,绩效的纷争,职称的无奈等诸多烦心的事,但如果我们换一种心态去看待,就会豁然开朗,正如海门市东洲小学校长祝禧老师的讲座《让看不见的被看见》——如:中国文化中许多的人造物象(亭台楼阁)、人物形象(母亲、船长、水手、诸葛亮等)、自然意象(蚂蚁、狐狸、蜜蜂等),悠久的历史文化已赋予了这些比较固定的意念,但几乎没有谁去关注他们背后在说些什么?感受自然,打通心与自然之间的隔膜。细细想想,沿海城市人们的收入的确比较高,但别人可能付出的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这些收入,有许多也是金钱买不到的,这更包括我们的身体。许多光鲜的背后更多的是辛酸。我们教师作为知识的传导者和灵魂的塑造者,更应该用心灵的眼睛和耳朵去注视并倾听我们的生活,学会让我们做自己生活的主宰者,不要被生活中的琐碎蒙蔽我们的双眼,阻挡我们的幸福快乐。

面对学生,塑造阳光心态。小学生就像花圃里的花朵。要想花儿开得娇艳,园丁得用心照看。常听同事们说:“一个班带的时间久了,老师的许多特点就会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出来。”一个阳光四溢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小学生,我们从小就应该让他们阳光自信地面对生活。对于这一点,我觉得东洲小学的晨诵课程的建设——与黎明共舞,很值得我们借鉴。晨诵的目的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也不是为了进行记忆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活,既培养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怀、美感及音乐感。与黎明共舞,是希望儿童每天黎明时分朗诵诗歌,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第一时间得以舒展,呼唤心灵,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由此开启一天的学习。晨诵课程,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词句优美,便于儿童在吟诵时感受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师生一起诵读,晨诵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开启诗、日常诗、生日诗、情境诗等,诵读内容必须积极健康,诵读过程也因年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东洲小学创设的这种校本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一脉相承,这种晨诵在学生幼小的心里潜移默化,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习惯成自然,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塑造了学生的阳光心态。

注重语文实践,树立大语文教育

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其核心是确认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契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育应当贴近生活、靠拢生活。这次活动,几位名师在语文实践和生活化教学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如:祝禧老师的微课《推开窗儿》中涵盖了对学生的听说读及感悟、思维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融汇古今中外有关窗的知识;丁雪飞老师尤其注重学生生字书写和朗读的指导,遇到不懂的问题,积极引导孩子上网查找;xx老师的习作指导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一开始就以周恩来、台湾作家三毛和一些日本小朋友的理想为引子,让学生明白“理想只是发自内心的并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梦想,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鼓励孩子说真话,选择和树立与现实相切合的理想,这在他的讲座《关于小学习作教学若干问题的梳理》中的主张“生活化写作”、“我手写我心”相吻合;魏星老师的课堂和讲座更是注重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语用规律,做回了语文教师,在实践中“洗课”。这几位教师,都强调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一个单元的专题,一册教材的特点及组合规律,整个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进而广之,初中的、高中的,更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广泛地接纳生活百科,作为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认清形势,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xx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语文素养。”对这一观点,我十分赞同。试想:不能规范书写的老师怎样指导与判别学生书写的正确与否?不会读书的老师怎样指导与评价学生朗读的优劣?不善学习的老师又怎样给予学生更优的学习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思想,从心灵深处认识到自己现在面临的教育形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1、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熟练掌握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从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努力使语文教学与现代社会发展步履相适应,树立“网络式”的大语文观,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17.刍议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体会 篇十七

关键词:苏教版语文;成语教学;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92-01

苏教版语文教材以丰富的佳作以及科学的汉语知识编排为特点,在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师利用教材的讲授逐步的获得知识的积累。而在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成语教学一直伴随着课程进度,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而逐渐的增加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苏教版教材的使用,对在语文成语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经历颇有感悟,加强对小学语文成语教学体会的交流,可以进一步的促进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成果的提升。

一、以苏教版经典课文为载体,改变学生随意理解成语的现状

成语是传统文化的积淀,现阶段由于对国学经典教学的消弱,大多数小学生的语文基本东还很薄弱,因此他们往往会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成语的内容,进而导致很多意思曲解、乱用滥用成语的现象产生。而由于第一映像的作用,很多学生在对成语产生误解后,很难改变过来,进而造成成语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写作用语水平无法得到提高的现象。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找到合适的情景主题,让学生在一定的背景下去探索成语的意思,则学生对于成语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将大大的提高。

苏教版语文教材内包含非常多的佳作,在以课文为知识载体的形式下,不少的成语作为学生必备知识出现在课文中。教师可以以课文佳作为背景,为学生设立相关的主题背景来辅助学生理解成语,提高学生第一映像的准确性。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比喻某人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个成语,则很多学生都会解为一个叫做叶公的人喜欢龙而已,进而会造成很多的笑话产生。而如果教师借助课文《叶公好龙》,先让学生将这个当成一个小故事来看,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作为成语来了解其意思,则学生学习成语的效果可以得到加强,对于成语意思的把握将更加准确。

二、将成语放回文章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成语的把握

苏教版语文课程中的很多成语不同于一些有寓言故事背景的成语,因此只是来源于课文的某一段落。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工具书的帮助等虽然能够很快的理解成语的意思,但是对于成语的实际应用,学生往往还是很难把握。教师在成语教学中对于学生成语应用的教学体会颇深,因此,不少教师会指导学生将成语放回文章中,通过文章的多次阅读体会来感受某一成語在文章中的使用方法以及妙处,进而强化学生对于成语把握的程度。例如胡作非为这个成语,往往形容人不顾法纪,不讲道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还不牢固,因此,对于成语的意思虽然能够大体的把握,但是却无法准确的使用成语。如果将胡作非为这个成语放回至课文《哪吒闹海》中,从哪吒与敖丙的对话中,学生就可以了解胡作非为对于人形容的用法,进而强化了学生对于成语使用的掌握,使得学生对于成语的把握程度更加深刻。

三、查找相似成语,拓展学生成语学习的知识面

苏教版教材除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要求做出了详细的规划,也对基础知识应用的拓展做了一定的设计。因此在课文成语的选择中,教材往往会选择比较简单但是含义多样的成语,来帮助学生在简单的知识学习中有效的进行拓展。教师应当根据课本的课程安排以及相关辅导用书的指导,做好学生学习的拓展工作。

在实际的成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成语的状态颇有体会,不少学生只是局限于课本内容的学习,因此虽然能够掌握部分成语的意思以及用法,但是其基础知识很不牢固,知识拓展性不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苏教版中简单的成语,在学生深入理解后鼓励学生寻找近义词,不断的拓展自身词汇的储备。例如锲而不舍与坚持不懈、目中无人与盛气凌人、水中捞月与竹篮打水等等都是苏教版中意思简单但是拓展性强的成语,既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又让学生掌握了主动学习的良好方法。

四、组词造句,强化学生对于成语的使用

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成语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即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不少成语,并且能够很好的理解成语知识,但是在实际的作文写作过程中,只有少数写作水平高的学生会利用这些所学的成语写出一篇篇优秀的作文。即通过实际的成语教学,学生对于成语知识的应用能力仍然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在实际的成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组词造句的方式,来锻炼学生成语应用的能力,强化成语教学的效果。

苏教版语文课后练习中,有很多读语句并理解加点词含义的题目,教师可以借助这些题目,让学生在理解这些加点词含义以后,模仿例句的形式进行造句练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除了检测学生对于成语意思的理解,更要关注学生自己造句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以此来准确的把握学生在成语使用方面的能力。必要时,教师可以将这些课后练习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完成,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完成自己的成语小笔记,进而在考试复习时让学生根据自己成语作业的记录进行复习,提高整个成语复习的效率,进而加强成语教学的效果。

小学成语教学是小学基础知识的深化学习,其作为基础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学生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写作能力的加强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苏教版语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的安排课文课程编排,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丰富的课文来为学生设立背景,直接感悟成语的大体含义;也可以让学生将成语放回课文,掌握成语的使用方法,进而深入了解成语;在成语应用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苏教版教材的知识,通过近义词查找或者是课后练习的帮助,进一步加深学生在成语应用方面的学习程度,提高整个成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士宏,崔亚冲.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成语选编问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30(6):71-74.

上一篇:老人与海精彩片段赏析下一篇:关于销售的激励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