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的前景分析

2024-11-27

金融行业的前景分析(精选10篇)

1.金融行业的前景分析 篇一

《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全行业前景展望》

主讲:宏皓

时长:3-6课时

第一讲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

2.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

(1)全球经济仍处于调整后期

(2)全球经济未来新的增长点

3.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形势分析

(1)2012年的经济数据回顾

(2)经济回落的核心原因

(3)经济运行机制出现新变化

(4)经济潜在增长率存在下降趋势

(5)直面现实对2013年经济的整体研判

(6)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从优化投资结构入手

4.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和政策调控的方向

5.促进民间投资安全稳定发展的举措

6.“十八大”战略目标解读: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 第二讲未来中国全行业发展导向——转型升级

1.地方融资平台作用和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升级目标的实现需要金融创新

3.汽车、钢铁产业如何走出当前发展的困境

4.现代农业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5.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6.房地产市场如何实现下一个“黄金十年”

7.医疗产业的深远发展要运用产业基金

8.建材行业突围需借力城镇化的发展

9.工程机械行业未来10年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10.把握食品卫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专家简介

宏皓:著名金融学家﹑融资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历任多家五百强企业金融上市顾问,政府机构金融顾问。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央视网财经评论员。经过20多年金融投资理论的研究及资本运作的实战,创建了中国人自己的金融投资理论。并为上千家企业解决投融资难题。被社会广泛誉为:中国当代“金融韩信”、中国私募基金之父。

常受邀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中国经济网、央视网、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担任特约专家嘉宾。

近10年来著有《融资决定成败》等20多部著作。是目前国内在金融投资领域出版著作贡献最多,受众面最广的金融投资专家。

宏皓教授利用2012年共53个周末,共出席知名高校EMBA班、博士班,培训机构总裁班,政府机构大型论坛,融资机构论坛51场共计80天,培训课程遍及中国30多个城市。在社科院﹑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大学MBA、EMBA、总裁班等多次讲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私募股权与金融投资》、《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与投融资管理》、《企业资产管理》、《企业融资策略》、《企业战略转型》、《公司理财》、《公司治理》、《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管理》、《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村镇银行的金融创新与发展实务》、《十八大宏观经济政策解读与银行创新发展》等课程。并撰写2012年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私人银行《中国财富市场调研报告》,以及为中国中硅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并加以实施。

联系方式请百度宏皓新浪博客。

2.金融行业的前景分析 篇二

1 貂皮的市场前景

从水貂皮的品质和价值看, 其利用率也高于狐、貉皮等大毛细皮, 尤其是国内市场潜力很大。水貂皮以其毛绒齐短、光亮华贵而著称, 是制作衣服、衣领、帽子、袖口和饰口的主要原料皮, 利用较广, 需求量亦大。而狐、貉皮等大毛细毛, 由于毛绒较水貂皮粗长, 不及水貂皮华丽, 国内市场不适合制大衣, 而只适台制作衣领、袖口、披肩等饰品, 故利用率较水貂皮低。由此可见, 以水貂为主的小毛细皮动物的发展前景, 要优于狐、貉等大毛细皮动物。

2 水貂皮的市场稳定

水貂皮的市场秩序良好, 市场行情一直较狐、貉稳定, 近年来又呈出稳中有升的趋势。水貂皮市场所体现的优质优价规律使彩色水貂皮价格大幅度攀升, 也给水貂皮养殖者创造了加速种群品种改良, 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毛皮, 提高经济效益的契机。

3 水貂养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一直以来, 毛皮兽类养殖的种类都以水貂为主, 今后的发展也必然是这一趋势。虽然目前国内水貂饲养量少于狐狸, 但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 不久的将来, 养殖重点势必要向水貂转移。因而, 水貂养殖的潜力较大。

4 水貂养殖是致富的好项目

水貂的适应性很强, 对环境要求不是很高, 容易饲养, 而且水貂的养殖技术成熟, 饲料来源广泛、品种丰富, 较之于养蝎、娱蚣、野猪、水蛭等特种养殖项目相比, 水貂养殖的市场更稳定、经营风险小、经济效益好。养殖户可根据资金、场地等情况来确定饲养规模, 只要注意加对水貂的强饲养管理, 科学喂养, 都能够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5 加快水貂养殖业发展

3.社保基金投资医药行业的前景分析 篇三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股市;医药行业

一、 社保基金投资的现状分析

我国社保基金主要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省级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基金以及企业补充养老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中国证券报独家披露的年报显示,2010年,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为321.22亿元。其中,已实现收益额为426.41亿元,交易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为-105.19亿元。当年投资收益率为4.23%。全国社保基金成立10年以来,累计投资收益额为2772.60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17%。

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国社保基金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达8566.90亿元。其中,社保基金直接投资资产为4977.56亿元,占比58.10%;委托投资资产为3589.34亿元,占比41.90%。

自2009年6月执行《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以来,全国社保基金累计转持境内国有股为917.64亿元。其中,股票为695.22亿元,现金为222.42亿元。2010年,全国社保基金收到境内转持国有股为319.80亿元。其中,股票为196.63亿元,现金为123.17亿元。

2010年,全国社保基金收到境外转持国有股为67.54亿元。自2005年执行境外国有股减持改转持政策以来,累计转持境外国有股为500.36亿元。

二、 社保基金的投资股市的现状分析

2001 年,社保基金试点入市,独获中石化3 亿股,成为其第一大战略投资者。半年后,中石化跌破发行价30%,即使委托基金管理,仍于2003 年9 月每股跌至3.35 元,社保基金被深度套牢,浮亏2.61 亿元。2003 年6 月,社保基金采取适度集中的投资模式正式入市。社保基金理事会委托给南方、博时等6 家基金管理公司每家约20 亿-30 亿元的资金额度进入证券市场投资。通过分析公开披露的信息,人们不难了解社保基金入市后的投资组合选择的基本思路:

(1)综合来看,社保基金在二级市场的投资相当谨慎,尤其注重资金的安全性。

(2)社保基金在股票市场投资组合的选择上以低价大盘蓝筹为主,注重中长线理念,适量参与一级市场的增发和配股。

(3)社保基金坚持分散投资的理念,对单只股票投资的规模一般不大,最少的不足200 万元,最多的也不过3300 多万元,并且投资对象涉及电力、钢铁、化工、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物流、汽配、房地产、纺织等众多国民经济的景气行业。

(4)社保基金也注意挖掘那些被市场低估,而其基本面预料不久会有根本改变的所谓“冷门股票”。

最近的有关分析表明,社保基金入市除获得二级市场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外,还分享到逾600万元的红利收益。这至少表明,那些正式入市的社保基金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同时产生了较好的盈利预期。对此,人们很容易发现,通过证券市场操作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必须至少坚持安全性和分散化的原则。

三、 社保基金投资医药行业的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人们的医药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不断加大,给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机遇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地区60 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或者是65 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这个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09 年,我国40 岁~60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76%,总人口超过2.1亿人,这意味着未来20 年,我国平均每年将有1000 万人成为60 岁以上老人,人口老化速度远超前20年。人口老化程度的加剧,使得老年人的患病率大大提高,而与此同时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也逐渐提升而储蓄意愿明显下降,这些都使得医疗保健需求快速增长,从而带动健康产业的加速发展。

2、慢性病发病率增长较快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和致死率逐年降低,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骨质疏松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上升较快。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5 年,中国慢性病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将达到5000 多亿美元。我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1.6 亿人,血脂异常患者1.6 亿人,糖尿病患者9000 多万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000 万人,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 万人,新增冠心病75 万人,新增脑卒中患者150 万人。

如果不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我国40 岁以上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的人数在未来20 年可能增加到现在的2~3倍。据卫生部报告,目前慢性病已经导致45.9%的全球疾病负担,而中国已经达到60%以上。根据卫生部2010 年卫生统计年鉴,2009 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率居前的疾病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另外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近20 年上升较快,由1990 年的4.99/10 万上升到2009 年的6.89/10 万。

3、政府和社会的投入持续增加

从政府投入上看,我国政府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在逐年加大,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0 年的4.47%提高到2009 年的6.18%,投入金额也由2000年的709.52 亿元增长到2009 年的4685.6 亿元,10 年增长了5.6 倍。

除了国家财政投入外,社会和居民个人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资金也在持续增加。我国卫生费用支出由1990 年的747.4 亿元增加到2009 年的17204.8 亿元,20 年间增加了22 倍。但从卫生费用占GDP 比重这个指标看,20 年间仅由4%提高到5.13%。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发达国家的卫生费用占GDP 的比重超过10%,其中美国达到16%,部分发展中国家也达到6%-8%。我国人均GDP 已经达到4000 美元,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我国目前的卫生费用占GDP 的比重刚到5%,发展潜力巨大。

4、医改激发民众释放保健需求

国家在2009 年启动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医疗保健需求的释放。从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来看,从去年底以来,全国医疗机构的月度诊疗人数的同比增速在快速提高,今年前8 个月,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数达到13.9 亿人次,同比增长了8.8%。从出院人数来看,今年前8 个月的出院人数为9332.9 万人,同比增长4.2%。

四、 社保基金投资医药行业的投资建议。

结合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可以看出医药行业在未来将稳健上行。考虑到未来整体经济形式的不确定性和医药行业明确的增长趋势,以及社保基金收益性安全性的特点对于医药行业的介入有以下几个建议:

(1)基于前面的分析发现医药行业未来几年的成长性是有保障的,可以选择具有良好成长性的白马股和长远发展潜力较大的公司。同时选择各子行业中具有良好成长性的白马公司将会最大程度分享行业的高速增长。

(2)顺应医药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建议布局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3)创新是医药行业的生命力,拥有潜力产品的创新型企业也可以作为投资的选择。

(4)医药行业的长期推动力首先是老龄化,老龄化会带来三大疾病的增长,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代谢类疾病,因此对于生产这类药品的企业将长期受益。

(5)顺应医改政策,我们认为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投资基本药物目录,尤其是其中具有的独家品种的上市公司将重点受益;另一个方向是选择低政策风险的区域。

参考文献:

[1]郑军,《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6年8月,第243-244页.

[2]杨爱玲,《浅析我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运行状况》[J],特区经济,2007年3月第78-79页.

[3]王宏,《对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探讨》[J],经济师,2005年9月,第283页。

[4]汇川,林义著,《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年。

[5]万解秋,贝政新著,《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社,2003年.

[6]李琼,《疏通社保基金投资渠道———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社会保险理事会副会长郑功成教授》[N],中国财经报, 2002年11月5日,第3页.

4.金融行业常见证书及就业前景 篇四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金融行业最有价值的证书之一,在美国,CFA一级被称作华尔街的入场券,全球特许金融分析师的平均年薪是17.8万美元。在我国香港,CFA的年均收入也达到13.6万美元。 CFA考试难度极大,全英文考试。共分为三级,考试费用三级共0元人民币左右,全部考过最少需要三年时间,然后再有四年工作经验就可以获得证书了。CFA考试的科目涉及到职业道德、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投资分析学等多个学科。

CIIA(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含金量较高,但不如CFA,考试内容为<经济学>.<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公司财务及股票估值与分析>.<固定收益证券估值与分析>.<衍生产品估值和分析>和<投资组合管理>。报名和考试费用共5800元人民币

会计类的证书如CPA(注册会计师)对于研究员和分析师还是很有帮助。 在金融行业做分析和研究,除了证券从业资格和期货从业资格等必备的考试,证书只能锦上添花,想靠一两个好的证书找到一份好工作是不可能的。

证券行业各个岗位的要求和薪酬水平,由于条件所限,仅有证券公司的相关数据,没有期货、银行、基金行业的数据。 证券经纪人,现在一般的证券公司都叫客户经理,简而言之就是证券公司拉人开户的,工作要求只要通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的证券基础和证券交易就可以了,薪酬为底薪+提成,在深圳底薪为1500-3000不等,提成为拉到的客户交易证券交易产生的佣金的20%-30%的范围,提成比例在不同的公司不同,也和客户资产量的多少有关系。在这一行做完全是看个人业绩,做的好的有年薪过百万的,同样也有很多人做不了半年就转行了。

证券分析师,证券分析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指股评师、股票分析师,广义上还包括行业研究员,宏观经济研究员等分析岗位。这里讲狭义的分析师,就是证券公司选股,然后为客户推荐股票的,通常也为客户通过技术分析等判断客户手上的股票的未来走势,底薪不明,各个公司不同,提成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司交给分析师管理的客户,提成为10%左右,一种是分析师自己开发的客户,提成为20%-40%。

研究员,大致分为分为行业研究员和宏观经济研究员,研究员一般都要求金融行业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和相关工作经验,一般一个金融的研究生毕业且能力不错,就可以成为一个研究员或者助理研究员,新入行的研究员一般年薪在10万左右,老的研究员水平不同薪酬水平差异很大,一般的也就十几万元,明星研究员能过百万,如安信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宏观经济的高善文,年薪三百万(不包括奖金)。

基金经理,,较差的年薪在70万左右,一般的都过百万,顶尖的基金经理的年薪超千万,如被掌管华夏大盘和华夏红利基金的王亚伟,基本年薪已经超千万。 一般这是很封闭的行业,要入行可以说很难,不会有太多公开招聘机会(分析员可能还有)。基本上基金经理都是从研究员做起的吧,可以上国内外的基金公司网页看看相关要求。 在太和顾问调研的十余家基金公司的45个基金经理中,百分之百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硕士占到73.3%,博士及以上11.1%。现在的基金经理在基金或投资行业的工作经验也是一项非常宝贵的财富,一般,基金经理都有6-的证券或投资从业经验。

私募基金经理,一个很神秘的职业群体,私募基金经理的薪酬计算为:“为客户赚到的钱的百分十到百分之二十”,很多私募的收益率都超过100%,一些大的私募掌管的资金超过十亿,也就是有些私募基金的经理有过亿的收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募基金经理跳槽去私募的原因。

金融专业考取哪些证书最有用

1.CPA(注册会计师)

CPA(CertifiedPublic Accountant)是注册会计师的简称。是指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

报考条件

凡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可以免予部分科目的考试。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并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二年以上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

考试内容

从起,注册会计师考试实行改革。新制度下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专业阶段,要求在连续五年内通过6门考试。

第二个阶段是综合阶段:要求在连续五年内通过职业能力综合测试。通过全部两个阶段的考试才可以领取全科合格证。可见,现在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愈来愈高。

证书前景

目前,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考试,在我国各类资格考试中是最难的;好在还可以在“五年内”通过考试。所以,现在注册会计师的含金量很高。很多大中型企业都有招聘主管会计、财务经理、财务部长、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的职位,都需要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员的薪酬,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每月起薪5000---8000元以上,在经济发达地区月薪都在10000―20000元左右。如果自己作为合伙人开办会计师事务所,年收入百万元就更不在话下。前景光明,“钱”景亦光明!

金融专业考取哪些证书最有用

2.FRM(金融风险管理师)

金融风险管理师(FinancialRiskManager,简称FRM)。是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的一种国际职业资格。FRM考试是由全球风险管理协会(GARP)进行认证与考试。

三大门槛

门槛一:考试难度较大:考试科目全面,涵盖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公司治理等领域,而且涉及现代管理学、金融学、经济学、数量统计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结构复杂,因此,考生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否则,将难以理解复杂的数量关系和业务及产品的风险性质。

门槛二:FRM考试成本较高:知识范围广,教材和复习资料的阅读量约为1万页,考生在复习上投入的时间成本较大。

门槛三:获取资格不易:FRM认证考试的报考条件较为宽松,对报考者的学历、行业没有限制,在校大学生也可报考。但要想获得由GARP颁发的专业资格证书却要翻越重重关卡。首先,必须通过高难度的FRM考试;然后,具有在金融风险领域或其他相关领域2年以上工作经验后,才有资格申请成为GARP会员;此外,还需要与GARP签订职业道德公约,才能真正入门,成为一名专业的金融风险管理师。

FRM就业前景

目前国内金融控股企业、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期货商、保险公司、各大型企业集团的财会与稽核部门纷纷加强了金融风险控制。这也导致这些行业对金融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据了解,目前金融风险管理师薪金丰厚。而参加专业培训,获得资质证书,是跻身这一热门人才之列的捷径。目前我国各大银行、外资银行均急需招聘持有此种证书的人才。年薪都在30---50万元以上。

3.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

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简称ACCA)成立于19,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专业会计师团体,也是国际上海外学员最多、学员规模发展最快的专业会计师组织。

报考资格

如果要注册为ACCA的学生,需要具备相应的英国大学的入学资格。

考试内容

ACCA制定有详细的教学大纲、专用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学习资料,共有14门考试课程,由英国的大学会计与财务专家出题,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分标准。每年的6月和12月在全球设置考场,每门课的考试时间均为3个小时。整个的学习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六个单元,14门课程。

第一,基础阶段:

A单元:1,会计学大纲2,法律大纲 ; B单元:3,管理信息4,组织大纲。

第二,证书阶段:

C单元:5,信息分析6,审计大纲:D单元:7,税务大纲8,管理财务。

第三,专业阶段:

E单元:9,控制与决策信息10,会计与审计实务11,税务计划;F单元 12,管理和战略13,财务报告环境14,财务战略。

4.CFA(注册金融分析师)

CFA是“注册金融分析师”(CharteredFinancial Analyst)的简称。亦称“特许金融分析师”。

考证人群

其考试重点是国际最前沿的金融理论和技术,范围包括投资分析、投资组合管理、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经济学、投资表现评估及专业道德操守。CFA资格证书被授予广泛的各个投资领域内的专业人员,包括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师、财务总监、投资顾问、投资银行家、交易员等等。

考试范围

CFA考试内容分为三个不同级别,分别是方式是Level I 、LevelII和Level

III。考试在全球各个地点统一举行,每个考生必须依次完成三个不同级别的考试。

CFA资格考试采用全英文,候选人除应掌握金融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英文专业阅读能力。顺利通过CFA课程,即是达到一种成就,能获得雇主、投资者和整个投资界的高度尊重。

随着CFA考试参考人数的不断增加,“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自起,将Level I考试由每年一次增加为每年两次,除了5月/6月在全球160个考点举行一次外,月将在包括新加坡、香港等考生较为集中的23个地区再举行一次。因而,从年起Level I考生将有两次机会参加考试。

中国内地已经开设考场,每年6月份的考点有北京、上海、广州、香港,12月份的考点有北京、上海、香港。中国考生普遍觉得考试难度很大、费用高,全部考完至少需要2-3万人民币。

考试内容大致有:①伦理和职业标准;②财务会计;③数量技术;④经济学;⑤固定收益证券分析;⑥权益证券分析;⑦组合投资管理。

就业前景

雇佣CFA人士最多的世界著名机构包括:美林、高盛、摩根、花旗、普华永道等。对高端金融人才存在着迫切的渴求:许多公司的在招聘时明确提出,要有工作经验,拥有专业证书(CPA、CFA、FRM)人员优先,尤其是外资机构。

5.建筑行业前景 建筑行业分析 篇五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仅在县以上建筑企业从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就达3200万人以上,高峰期则超过4000万人。但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却得不到有效维护。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积极探索进城务工人员工会工作,建筑、市政、交通行业由于使用进城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各级产业工会更是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工会工作力度以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并取得了一些有效经验。这两年建筑行业可谓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提出,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都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而加入WTO以后国外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也给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了生存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建筑行业,将是一个活力四射的行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小康的重要标志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城市化建设逐步走向现代化。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鞠洪芬主任向记者介绍,据统计,今后20年,我国城市化应保持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水平,预计2015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将新建城市230个左右,新增建制镇5000个左右,城镇人口将达到6.3亿左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住房、工作环境改善,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完善等等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而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也带动着建筑行业的大力发展。据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值将从2000年的9.5万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3.9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将从2000年的3.5万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2万亿元。预计未来10年中国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7500亿美元。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的成功,也将给我国的基本建设带来新的一轮国际投资热潮,成为21世纪初中国建筑业发展的两大“超级引擎”。中国建筑业协会行业发展部高级经济师李燕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建筑业的发展和繁荣与全社会投资规模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基本遵循着一个固定资产投资规律,一个五年计划内的投资总量是上一个五年计划到建国初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和,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筑行业惊人的发展速度。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因。根据投资专家预测2004年投资形势,将有五大利好惠及建筑业,投资体制改革致力于改变国家调控投资的局面,解放大型国有企业投资自主权,恢复其经营方面的自主决策;审批制度的改革将大大缩短项目的审批核准时间;规范政府投资,理顺总投资机制,保护企业的投资积极性;规范资本市场,产生良性互动。奥运工程全面启动建设,将为建筑业提供百年不遇的巨大商机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21世纪前10年,是建筑业产业成长和体制变革的关键时期,建设事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筑业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管理层与操作层分离--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决定人才结构

建筑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决定了行业内的人才结构。鞠洪芬提出,改革开放以后,建筑业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开始进行产业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建筑业产业组织结构将逐步由目前的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独立施工企业为骨干,以专业分包和劳务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组织结构向以综合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众多专业化分包企业为依托,以项目为合作基础的协力生产体系发展。无论是目前还是将来的产业组织结构,都要求总承包企业和综合承包企业为技术和知识密集的管理型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企业为技艺密集型或技能密集型企业。因此在整个建筑行业的人力结构上,势必呈现出两层分离的结构--以知识密集型为主导的“管理层”和以技艺密集型为基础的“操作层”。实际上,目前大量的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虽然自己带有施工队伍,但是在企业人力结构上已经实现了两层分离。大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分成若干个项目经理部,从事属于“管理层”的项目管理工作,现存的自有工人队伍已基本上是机械、电气、安装等技术工种和从事劳务分包管理的“工头”。

其中,以知识密集型为特点,以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为主体的管理层结构需要的人才有:具有现代宏观经济管理知识、建筑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行政管理人员;具有现代建筑及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经营决策、营造管理、技术管理、经营核算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需要具有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等知识的第三产业人员和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科研和教育水平的科研、设计、教学人员。而以技艺密集型为基础的操作层结构则需要具有精湛技术知识和高超专业技能的技师队伍;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较高技能的高级技术工人队伍;具有一般专业知识和良好专业技能的中级技术工人队伍;具有一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初级技术工人队伍;以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和一般建筑常识的熟练劳动者。

“博士好找,技工难觅”--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建设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多,尤其是建筑业,目前“门坎”相对较低,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有3893万,其中农民工2797万,占71%,工程管理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各约占10%左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登记注册的建筑企业从业人员为2245.19万人,其中内资企业2233.26万人,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41万人,外商投资企业4.52万人;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员为6.83万人,主要是经营管理人员。可以说,我国目前具有一支浩大的建设大军,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建设战线上,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建设行业,劳动者的素质、职业能力,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鞠洪芬指出,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目前我国建筑队伍的资源开发潜力还很大。比如,这支队伍人才结构还不尽合理,尤其是在当前出于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中高科技人才和高级技工偏少,文化程度、技术素质相对较低的人员占的比例较大,尤其是施工现场劳务作业人员。据劳动社会保障部今年初对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及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用工意向调查表明,85%以上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其中25%要求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6%以上的岗位要求达到初级工以上水平,近60%的岗位需要熟练工人。而据中国科协2001年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文盲和半文盲占到22.25%,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这个现实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从业人员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的要求存在着巨大差距,而且大多数人员没有经过上岗培训。

从年龄结构看,建筑行业的高科技人才中,中青年所占比重较小,人才断层现象比较严重;从配置结构看,高科技人才集中在大城市和大科研单位较多,在基层在生产一线较少;从人力资源使用看,一些单位不够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传统的用人方式比较普遍,只重索取不重投入的现象还存在;从人才观念看,尊重劳动、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还没有形成普遍的社会风尚;从人才资源管理看,还存在封闭管理的现象,一些单位仍继续延用“人才单位所有”计划经济时期的老办法,存在着人才流动难,人力资源浪费等现象。人事管理制度还相对滞后,人力资源社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

鞠洪芬主任认为,要解决好以上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要继续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大改革力度;二要转变传统观念。行业内尤其是人事管理部门的领导观念落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的发展战略、环境和激励机制,是造成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流失的重要因素。三要在全行业形成共识,上下齐努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只有这样全国建设行业的人力资源潜力才会涌现出来,形成巨大的生产力。

建筑行业薪资水平及未来趋势

由于行业特点决定,建筑行业的薪资是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工程类别、专业差异和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以及计酬办法的不同,新资差别很大,难以准确统计。仅以北京为例,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和北京建筑人力资源协会、北京东方慧博人力资源公司发布的信息(北京统计年鉴),北京地区建筑业与房地产业薪资状况如下:

(一)建筑业年平均工资:1999年为11644元;2000年12899元,年增长10.8%;2001年13840元,年增长7.3%。

不同经济类型建筑企业年薪资水平的对比:(单位:元)

建筑业高层年薪(万)价位:

总经理-副总(含总师):高位40-15万;中位20-10万;低位12-6万。

建筑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

项目经理35-8万;技术总监18-7万;各类工程师7-3万;技术员(不等)6(预算员)至3万-3至1.5万(电工较低)。

(二)房地产业年平均工资:1999年18012元;2000年18836元,增长率为4.6%;2001年21194元,增长率12.6%。

1、房地产业高层次年薪

总经理-副总(含总师):高位45-20万;中位25-16万;低位18-10万。

2、装饰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

项目经理10-6万;专业工程师7-3万;设计师10-5万;预算员7-2.5万。

3、勘察设计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建筑师12-6万;结构、设备、电气设计师9-6万。

4、工程监理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项目总监10-6万;专业监理工程师7-4万;监理员4-2.5万。

今后一段时期内,建筑业的薪资应是逐年增长的趋势。北京地区建筑业未来3到5年薪资增长速度可望保持在6%-8%;房地产业未来3到5年薪资增长速度有望保持在10%左右;奥运会以后,由于建筑总量下降,行业薪资水平将会呈下降趋势,建筑业预计回落20%左右。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企业,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状况不一样,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供需情况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薪资额度起伏升降,都是很自然的。

随着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现代企业的逐步建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工资分配制度将形成多样化特点,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将成为工资分配制度的依据,工资分配将同业绩考核挂钩,向关键岗位倾斜,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将越来越大。经营者年薪制,项目承包制,岗位薪金制,谈判工资制将成为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企业的通用薪资制。

“人为先,策为后”--建筑行业人才需求

具体来说,目前建筑行业的紧缺人才有:

1、复合人才:国内部分总的来看比较紧缺的有懂技术会经营的人员;熟悉建筑管理又熟悉技术、经济、法律、的人才;懂建筑技术又懂建筑材料的人才;懂建筑技术又懂定额概预算的人才;从事工程建设监理和工程咨询服务的人才;科研开发型人才;项目管理;房地

产经营人才等短缺。国际部分则缺少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国际建筑市场开发经验,能熟练地进行对外工作交流的从事国际化经营人才;懂得国际工程管理的总承包项目管理人才;能熟练准确计算国际投标报价的人才;了解WTO规则,能熟练运用国际上或工程所在国的各种法律法规,维护企业自身权益的人才;懂得国际工程索赔的合同管理人才;国际工程咨询专业服务人才等奇缺。

2、专业技师与管理人才:设计师、建筑师、电气工程师、暖通与空调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工程预算人员、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部管理、专业工长,以及吊车、钢筋、电焊、脚手架熟练操作工。

6.金融行业的前景分析 篇六

食品安全是个热门的话题,从2005 年的“苏丹红”事件、2008 年的“三鹿奶粉”事件、2013 年的“速成鸡”事件,直到2014 年的“福喜事件”,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并将之推到了风口浪尖[1]。根据中国经济网数据,2013 年全国食品食物中毒报告事件150 起,中毒人数5455 人,死亡人数108 人,尽管报告事件同比减少13. 29% ,中毒人数同比减少13. 02% ,死亡人数同比减少26. 03% ,但是,食品安全事件在全国范围内滋长蔓延的现象不可小觑[2]。究其原因,这些事件的发生多与食品提供企业与监管部门的行为相关,食品提供企业诚信与否、监管部门严格与否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3]。

学术界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关各国政府现行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政策及其实际效果的评价。周应恒[3]立足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发展历程,从监管机构与体系、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反思了中国食品安全制度,认为中国食品安全法规修订次数偏少,效果欠佳,有重新审视和构建的必要性; 李响4]通过回顾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变革历程,指出其注重预防为主、强调经营主体责任、严格进口食品监管,对提高食品安全程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王爱兰等[5]关注日本食品安全的两大基本法律,研究发现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日本食品安全现状逐渐好转,肯定了日本食品安全立法、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监管手段的积极功效;刘亚平等[6]通过梳理德国食品监管体制变革历程,基于食品安全监管流程和预警系统,详述了德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特色与积极效应,并对食品安全制度和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严玉宝等[7]以猪肉监管为例,通过研究其监管流程和监管模式,剖析了芬兰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成功与不足;王淑珍等[8]通过分析俄罗斯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列举了该国在食品安全防范与管理方面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二是有关食品安全监管效果的理论分析及经验检验。Antle[9]立足食品供求模型,运用规制效果评价法,构造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本———收益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运用必须的基本变量,进而探讨了该模型在监管政策效果评价中的应用;Ragona和Mazzocchi[10]概括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可能影响,指出缺乏数据是限制定量分析食品监管政策与制度效果的最大障碍,进而从理论上探讨食品安全监管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Starbird[11]立足成本函数和消费者需求函数,构建了食品安全监管成本模型,能够识别食品安全在均衡条件下的最佳程度,并结合美国Census of Manufactures Data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适当激励企业有助于食品安全质量提高;Teisl等[12]结合实验结果(监管部门和消费者为确保安全食品所能接受的支付意愿),运用计量方法研究发现,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信息披露能够增加社会福利,进而间接证明了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支付意愿能够改善食品安全现状。就国内而言,刘为军等[13]从政府控制等4方面对9 个食品安全示范省(市) 进行了调查,并运用逐步回归法探讨了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效果的因素;刘畅[14]等立足食品供应链视角,依据供应链环节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进行分类,通过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判断矩阵,以中国2001 ~ 2010 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为例,评价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效果;胡颖廉[15]立足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构建了包括中央政府等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变量指标体系,探寻了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度的因素,进而得出应更多重视农村消费市场和加强中央监管力度的结论;王殿华等[16]指出目前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效果不明显,并运用阶梯形曲线从理论上考察了监管部门的行为,揭示了监管无效的原因,强调食品安全监管应多方联动。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监管问题进行分析的研究主要有:程敏[17]等结合动态复制方程,以建筑企业监管问题为例,探讨了建筑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演化博弈关系,结合实例讨论了双方的策略选择;陈东灵[18]就政府与雇员、政府雇员间的监管问题进行了演化博弈分析,并提出了雇员监管的对策;王林林[19]等立足有、无政府两种情形,分析了中国电信服务提供商的演化稳定策略,提出了垃圾短信的治理思路;许利民[20]等考虑供应商与制造商食品质量投入,建立了两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分析求解;马琳[21]借助演化博弈理论,以转基因食品为例,探讨了企业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策略选择问题,进而剖析了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稳定状态。

以上研究成果对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制订、监管执行与效果评价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大多数研究对国内外现有食品安全监管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对监管效果进行评价,部分研究考虑了监管成本与消费者支付意愿,缺少涉及激励食品提供企业的研究,效果评价则主要侧重于如何改进和完善监管政策,大多主张加大惩罚力度、建立禁入制度等,鲜有研究立足企业激励视角,提出通过引入激励机制(如政府补贴等)来考察食品安全监管对策问题;第二,在运用博弈分析食品安全或其他监管问题时,多数研究始终强调理性假设,忽视食品提供企业的价值感知,即前景价值,可能使得研究结果偏离实际;第三,在食品提供者行为选择上,多数研究认为,食品提供企业会选择制假制劣,但是对于他们为什么会选择“投机主义”或明知风险较大的“冒险行为”,未能做深入分析与推理;第四,在研究方法上,较多学者运用博弈论研究了建筑企业监管[17]、政府雇员监管[18]和垃圾短信治理[19]等,即便是探讨食品安全的文献[20,21],有的采用静态博弈分析方法[22],未完全体现主体(种群)间的策略演化,即便是有所涉及,但综合运用前景理论和博弈论探讨食品行业行为监管的研究很少。

鉴于此,本文综合考虑食品提供企业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和食品安全监管过程,结合前景理论的前景价值函数,运用它来计算和表示演化博弈矩阵的收益函数,构建食品行业行为监管前景值矩阵,并通过对食品提供企业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行为进行演化博弈分析,探究规避食品安全企业不诚信行为的影响因素、基本条件和战略途径,进而考虑食品提供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利益相关性,拟引入政府补贴制度,探讨其激励效果,以及在该条件下应如何实施食品安全监管。

2 食品提供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动态博弈

2. 1 食品提供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关系分析

众所周知,食品提供企业只有选择诚信行为,供应安全食品,方可赢得更多的顾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只有选择积极监管,才能增加食品安全程度,提高政府公信力。近年来,尽管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相关企业也为此做出了一定地努力,但是该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遍布各种类型、各行业的企业,不同级别、区域的监管部门也或多或少存在监管失职的问题。诚然,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而食品提供企业不讲诚信、食品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又是其中最主要的两大原因。因此,必须重新界定各方主体的权责关系,将提升食品质量作为各方主体合作的重要评估因素。然而,由于各方主体出于对利益得失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使得食品质量安全暂时没有完全得到保障。事实上,在不考虑食品供应链外部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食品提供企业是否选择不诚信行为,致使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与否,可以视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食品提供企业博弈的结果,而博弈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决策行为。

自1995 年的《食品卫生法》至2009 年的《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相继制订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条例,强调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企业要诚实守信,特别是2008 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后,政府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企业更加严格自律,部分省(市)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如上海、广州、云南等),也有的省(市)视食品安全问题为天命戒条,若企业严重违反将一定时间或终身禁入(如北京、福建、黑龙江等)。显然,无论是监管部门(省市的互相学习与借鉴) 还是食品提供企业(不同区域的相互比较与观望),都必然慎重选择自己的策略,稍有不慎,可能导致监管部门的努力无功而返或是企业终身禁入,也可能给食品提供企业有机可趁。由此可见,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的策略选择、政策设计与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博弈的态势。在不同的监管策略与政策体系下,各博弈主体(种群) 的预期收益会有不同,从而对博弈策略做出相应调整[23]。一方面,食品提供企业会根据监管策略与政策特点采取相应的行动,决定选择诚信还是不诚信行为;另一方面,监管部门根据实际执行的情况评估法律法规的效果与效力,据此研判辖区食品安全的未来走势,并对已有政策做出调整。因此,可以将食品安全监管过程视为一个演化博弈。

2. 2 模型假设及释义

(1)模型假设

基于上述食品提供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关系分析结果,本文拟作以下假设:

假设1:博弈过程中仅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A和食品提供企业B,且双方都是有限理性的,策略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各自对策略得失值的心理感受,而不是策略本身的直接利益得失[24]。根据前景理论,将博弈主体A和B对策略得失值的心理感受称为前景价值(V),结合前景理论规定的两个函数:价值函数v(x) 和权重函数 π(p),V可以表示为[25]:

其中,pi是事件i发生的客观概率,Δxi是事件i发生后博弈主体A和B实际所得与参照点之差,即 Δxi= xi- x0,π( pi) 为决策权重,是主观概率pi的函数,且 π(0) = 0,π(1) = 1。

假设2:博弈主体A和B均只存在两种策略,其中食品提供企业策略集合为{诚信H1,不诚信H2},食品监管部门策略集合为{积极监管S1,消极监管S2}。

假设3:综合考虑食品提供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博弈双方可能都要承担食品安全风险,且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大于零的任何实数)。即若食品提供企业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成本为Cr,则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成本为k Cr(k为风险传递系数)。在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的过程中,博弈双方承担责任的比例是变动的,因此,k的取值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假设4:食品提供企业和监管部门在能力上具有互补效应[25]。即:当博弈双方的策略是{H1,S1},食品安全程度高,在不影响博弈结论的前提下,假设此时食品安全风险为0;当博弈双方的策略是{H2,S1}或{H1,S2},食品安全风险较大;当博弈双方的策略是{H2,S2},食品安全风险最大。

(2)模型释义

根据上述假设,构建食品行业行为监管博弈的收益前景值矩阵如表1 所示。

各参数说明如下:

Cd: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表示对全部监管付出的价值感知( 前景价值,下同),取值范围为(0,+∞ ) 。

Ce:食品提供企业确保食品安全付出的成本,表示企业遵纪守法,讲究诚信而付出的时间、劳动和精力的价值感知,取值范围为(0,+ ∞ )。

Le1:食品提供企业因违规而受到的处罚,表示企业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各种处罚的价值感知,取值范围为(0,+ ∞ )。

Le2:食品提供企业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成本,表示因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对人民群众、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全部损害的价值感知,取值范围为(0,+ ∞ )。

R1:当博弈双方策略为{H1,S2}时,双方应该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成本的折扣系数,取值范围为[0,1]。

R2:当博弈双方策略为{H2,S1}时,双方应该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成本的折扣系数,取值范围为[0,1]。

pN:当博弈双方策略为{H2,S2} 时,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取值范围为[0,1]。

p1:食品提供企业受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处罚的概率,取值范围为[0,1]。

①当博弈双方策略为{H1,S1}时,根据假设4,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即食品安全风险损失为0。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仅需支付监管成本Cd,食品提供企业需支付因诚信成本带来的前景价值Ce. 该情况下,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ps1= 0。据式(1) 可得: Cd= π( 1 - ps1)v(cd)+ π( ps1)v(0) = v(cd),Ce= π ( 1 - ps1) v(ce) + π(ps1) v(0)=v(ce)。

②当博弈双方策略为{H2,S2}时,据假设3 可知,食品提供企业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成本为Le2,监管部门承担的事故责任风险为k Le2. 在该条件下,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s2,如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那么导致的实际损失为le2; 如果食品安全事件没有发生,那么食品提供企业承担的食品俺全风险成本为0,据假设1 可得:

③当博弈双方策略为{H2,S1}时,据假设3,食品提供企业付给监管部门的罚款为Le1,另还需支付食品安全风险成本R2Le2,而监管部门承担的成本则为(Cd+ k R2Le2)。该情况下,设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为ps3,如果发生食品提供企业的罚款为Le1; 如果食品安全事件没有发生,那么食品提供企业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成本为0,据假设1 可得: Le1= π( ps3)v(le1) + π(1 - ps3)v(0) =π( ps3)v(le1)。

④当博弈双方策略为{H1,S2}时,根据假设4,食品提供企业应承担的总成本为(Ce+ R1Le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承担的成本为k R1Le2.

2. 3 模型构建

根据弗里德曼的演化博弈分析法,结合表1,食品监管企业在积极监管与消极监管情况下的期望前景值、平均期望前景值表示如下:

同理可得,食品提供企业在诚信与不诚信情况下的期望前景值、平均期望前景值表示如下:

由式(2)、式(3)得到x、y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据文献[26]、文献[27]可得,当满足式(6) 时,策略{H1,S1}达最优状态。由(4)、(5) 组成的复制动态方程组(其相位图如图1 所示) 的平衡点有4 个:E1(0,0)、E2(1,0) 、E3(1,1) 和E4(0,1),其中E1为不稳定点,E2和E4为鞍点,E3为稳定点,即演化稳定策略(EES)。

2. 4 结果分析

第一,从式(6) 可以得出两点:①前面2 个约束条件表明,食品提供企业讲究诚信所支付的成本不能大于其惩罚风险的前景价值与监管之下的食品安全风险之和,且也不能大于在策略{H1,S2} 时食品提供企业获得的安全效益。②后面2 个约束条件表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不能大于罚款所得的期望收入与实施监管所得安全效益之和,且也不能大于在策略{H1,S1}时食品监管部门获得的安全效益。事实上,博弈主体仅具备有限理性,决策中不能最佳利用已有信息,有部分决策只能借助主观判断,结果导致系统性偏差产生,主要包括:直观推断、过度自信、自我归因等[27]。

第二,在风险决策过程中,人们经常偏离完全理性,根据累积前景理论可知,面对损失时,有限理性决策者经常是风险偏好型。因此,对食品提供企业而言,讲究诚信需支付固定成本Ce,但选择不讲诚信时,获得额外收入的可能性是ps2,尽管同时面临相应的损失Le1,该企业仍然会倾向风险偏好,而不是愿去承担确定性损失;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而言,积极监管需支付固定成本Cd,消极监管尽管需负连带责任,但是可以规避积极监管所支付成本及人员劳动、精力和时间等,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将倾向于风险偏好,而不愿去承担确定性损失。由此可见,食品安全事件在社会上发生可能较为常见。

第三,不难发现,第二点结论显然与式(6) 不符,究其原因,由于受到决策者过度自信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际困难的影响,π(ps1) 和 π(ps2) 均可能被低估,也就是低估问题食品被发现的概率以及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即π( ps1) < ps1,π(ps2) < ps2. 同时,一方面,由于食品安全实际监管困难的确存在,导致食品安全监管成本Cd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严而紧,但可能忽视了其可操作性,可能增加了食品提供企业讲究诚信的成本Ce,便出现了食品安全部门积极监管成本的前景价值Cd和食品提供企业讲究诚信成本的前景价值Ce被高估。

综上,食品提供企业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倾向于风险偏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难以实现稳定进化策略E3. 鉴于此,尝试引入与讲究诚信成本Ce和责任风险成本Le2相关的变量———政府补贴Ig,并通过分析食品提供企业在政府补贴条件下的价值感知来剖析食品提供企业的诚信经营行为,进而提出较为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3 引入政府补贴对食品提供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已有学者对食品提供企业的激励问题给予关注,周小梅[28]认为企业激励机制的不健全甚至缺失是导致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可以通过建立市场信誉机制来激励企业提供安全食品;周应恒等[6]强调利益诱导可以提高监管实效,指出建立激励相容机制能有效规制食品供应链上利益相关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王常伟等[24]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综合考虑厂商价格激励机制和监管实际,指出政府通过合理选择和设定变量,能够有效激励食品提供者,并促使其决策行为逐渐符合政府预期,提升食品质量。

鉴于此,本文尝试将各位学者的思想进行量化,并借鉴已有研究,如政府补贴与绿色供应链管理[29]、政府补贴与环境治理[30]、政府补贴与排放物净化水平[31]、提高薪酬与公务员廉洁行为[32]等,引入政府补贴这一变量展开研究,探讨政府补贴对食品提供企业行为的影响。

3. 1 政府补贴条件下食品提供企业行为影响模型

设食品提供企业不诚信的收入为Ie,参照点实际收入为I0,政府补贴为Ig,食品提供企业不诚信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被查处的概率为pe,一旦发现将按照单位不诚信收入给予惩罚,罚款系数为 γ,且假设食品提供企业所有收益和损失均可以货币化。由前景理论构建政府补贴条件下食品提供企业行为影响模型如下:

从式(7)来看,食品提供企业的收益和损失是基于参照点确定的,价值函数由收益和损失组成,根据前景理论,食品提供企业面对收益倾向于风险厌恶,面临损失倾向于风险偏好。根据文献[32]将食品提供企业分为三类:绝对诚信者(食品安全风险规避者)、边际行为者(食品安全风险动摇者)和绝对不诚信者(食品安全风险偏好者)。

3. 2 政府补贴变动对食品提供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从政府补贴条件下食品提供企业行为影响模型可知,食品提供企业的不诚信行为会影响其总收入,进而对其主观心理感知的前景价值造成影响。通过严格的理论和数学推导,将得到一些有利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结论。具体过程如下:

结合前面的假设,食品提供企业不诚信未被查处时的收入为:y1= Ie+ Ig- I0,被查处时的收入为:y2= Ig- γIe- I0,则有:

对式(8)两边取全微分并化简可得:

又因为y1- y2= (1 + γ) Ig,令m = (1 + γ)Ig,则式(9)可以变形为:

再令,对式(10)求y2的导数并化简得:

据文献[27],将命名为Pratt - Arrow(普特拉—阿罗)绝对风险规避系数,且N(y) 越大,食品提供企业越是风险厌恶型。此时,式(11)可变形为:

根据前景理论,式(12)中,、v'(y2)、v'(y1) 均大于0,那么的取值由N(y2) 和N(y1) 的大小决定。

因此,随着政府补贴Ig的增加,的取值有如下3 种情况:

①当N(y2) = N(y1) 时,式(12) 的值为0,食品提供企业的绝对风险规避系数N(y) 不变,那么食品提供企业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态度不变,未能达到防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目标,也就是说政府补贴Ig对诚信和不诚信的食品提供企业行为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②当N(y2) > N(y1) 时,式(12) 的值大于0,食品提供企业的绝对风险规避系数N(y) 递减,那么食品提供企业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态度为风险偏好者,它们可能试图去发现更多的食品制假制劣方法,以谋求更多的不法收入,食品安全事件可能会更加频繁,表明政府补贴Ig的增加反而助长了食品提供企业的不法行为。

③当N(y2) < N(y1) 时,式(12) 的值小于0,食品提供企业的绝对风险规避系数N(y) 递增,那么食品提供企业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态度为风险规避者,此时食品提供企业主动规避食品安全风险,表明政府补贴Ig的增加达到了防止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目标。

以上分析表明,基于同样的处罚系数和监督力度,随着政府补贴Ig增加,食品提供企业可能会从风险中立型演化为风险偏好型或风险规避型,因此,政府和相应的食品监管部门仍然不能确定在什么情况下通过政府补贴可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鉴于此,假设食品提供企业会选择一个合适的违法收入Ie> 0,以此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由式(8)可得:

令可得:

即为食品提供企业的选择的最优化条件。根据前景理论有:

由此可见,为了确保食品提供企业积极主动选择诚信经营,提供质量安全的食品,可以将罚款系数确定为。具体来说,在政府补贴条件下,可以采取以下两个途径:

一是在pe一定时,增大 γ,即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行业监管和查处力度一定的情况下,必须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可以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是在 γ 一定时,增大pe,即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一定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对食品提供企业的监督,增加检查的力度,可以对食品提供企业起到警示和遏制作用,以此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4 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为:

①改进并拓展了演化博弈理论在食品行业行为监管中的应用。前景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分别用来描述有限理性个体和群体特征,前者主要表征个体的感知行为特征,后者主要表征群体的决策行为演化路径与结果。应用前景价值函数构建前景值收益矩阵,更能反映博弈主体的有限理性这一特点,能更切合实际地解释食品行业的博弈现象,能有效改进并拓展演化博弈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

②食品提供企业讲究诚信的成本付出、处罚力度、不诚信的收入等指标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选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积极监管时,食品提供企业讲究诚信的成本前景值小于食品安全部门的处罚及不诚信的收入的前景值之和,且也小于食品提供企业讲究诚信时所得到的外部收益。

③政府补贴不能完全有效减少食品提供企业的不诚信行为。由于风险规避系数的不同,食品提供企业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态度各不一样,当食品提供企业的绝对风险规避系数不变时,政府补贴对诚信和不诚信的食品提供企业行为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当食品提供企业的绝对风险规避系数递减时,政府补贴的增加反而助长了食品提供企业的不法行为;当食品提供企业的绝对风险规避系数递增时,政府补贴的增加能够实现防止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目标。同时,对各种风险偏好类型的食品提供企业应采取相应的监管方式。如对风险偏好型与态度不变型的食品提供企业,必须对食品提供企业加强过程管理,并进行积极的外部监督。

7.生物制药行业分析及专业就业前景 篇七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摘要】 生物制药就是借助生物工程来合成制备有药物活性的生物制品并应用于制药工业的技术和过程,有时特指利用转基因动植物活体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制药工业是生物工程应用研发中最活跃和进展最快的领域,已经成为世纪最具前途的产业之一。21世纪被称为生物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断加大对生物制药工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把生物制药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被看好。【关键词】生物制药;就业方向;就业前景【中国分类号】F4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21-01 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而其中作为新兴产业的生物制药业更是被称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产业”,那么生物制药专业的就业形势如何呢?是否跟生物制药产业一样是永远朝气蓬勃?近年社会对医科类毕业生的需求有不同的倾向,临床医学类人才有走俏的趋势,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康复理疗、男性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而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从理论上是有前途的,但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却是比较困难,基础医学类与护理学类专业就业也不太理想。不同的是,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总体上是供不应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另外,医药界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将会增加。温家宝总理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透过温总理的讲话,我认为生物制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能会成为未来国内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世纪。生物科技发展将显著提高农业和人口健康水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靠自己来解决,根本要靠科技。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这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建议超前部署分子设计育种,大规模挖掘动植物种质中蕴藏的优异基因资源。健康科技、生物医药事关民生大计。要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12生物制药获政策扶持,人才就业前景大好:一、2012年,生物制药领域频发喜报,医药行业生物制药自主研发受到国家多项政策大力扶持,企业人才招聘需求急剧攀升,而现有人才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二、生物制药获得国家大力支持:2012年1月4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涵盖生物医药在内的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培养和造就3-5名国际顶尖科学家,力争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相关管理领域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和学科骨干;到2020年,力争培养和造就领军人才300-500名、学科骨干3-5万名;力争培养和造就30万名生物产业人才;力争培养和造就3000-5000名生物技术高级管理人才。国家对生物技术的如此大手笔人才培养计划让企业信心十足。三、人才供不应求:从英才网联旗下医药英才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1日,医药行业生物技术、基因研究、蛋白质研发、生物制药中高级管理等职位的人才招聘需求全年同比增长117.5%,增幅火爆翻番。而医药行业生物技术研发人才的全年招聘需求同比增长121.7%,增幅超过行业总体增长水平。从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医药企业对生物技术研发人才的迫切需求。而截至2012年1月1日,医药行业整体求职者增幅仅为24.5%,增长活跃度与企业招聘需求相比黯然失色。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指出,今年国家提出对生物制药领域的多项支持是符合客观发展环境的。目前,国际上的生物制药领域发展快速而高端,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药物的“原创作品”也甚少,从国家需求上看,我国的生物制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该类人才必将受到火爆追捧,就业前景也毋庸置疑。生物制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四个就业方向:

方向一:工业、医药、食品、环保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研发人员或技术员。该方向按照待遇及工作环境从高到低可分为以下几类: 1.跨国公司或较大的生物技术外企的技术支持;2.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检验员;3.生物技术服务公司或非事业型科研单位;4.生物制藥厂、酒厂、疫苗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人员。 方向二:大中专院校及其他教学单位的教师。由于目前的高校都向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对生物学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高校对学历的要求较高,硕士毕业要想进一线城市的院校或重点大学有一定的困难。方向三:继续深造或出国。很多人是出于对生物制药的热爱而非功利性目的选择学习这个专业的,毕业时他们并不愿意放弃所学投身其他行业。要想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精英,必须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因此他们当中很多人选择了考研,而研究生毕业时,考博或出国又成了他们继续深造的途径。方向四:转向销售、管理等行业。销售、管理类职位的门槛比较低,沟通能力、耐心和毅力是必备的素质。与其他职业相比,销售、管理具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对于他们来说,进入生产生物制剂、生物器材等产品的企业做销售、管理也称得上是学有所用。总体来看,具有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被看好。这类人才需具备两方面技能:其一是新品研发,其二是仪器操作。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信息领域、医疗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都有强大的需求。但目前国内限于专用设备,以及相应产品开发不够,就业还不太理想,大部分学生准备进一步深造或是投入到与制药行业相关的工作中。参考文献[1]文淑美.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27(7): 117-121[2]李玉彬,钱晓璐,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现代农业科技,2010 年第 15 期

8.成人用品行业前景分析 篇八

人们对性生活质量的重视,以及性不和谐成为离婚第一大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越来越强烈的意愿借助情趣用品来提高性生活品质,而情趣用品带来的强烈的性体验,使人们一旦开始使用,就会形成依赖,从而重复购买不同款式产品以不断追求新的体验。

越来越多的国内主流时尚类媒体,把情趣用品定位为时尚生活的重要元素,而不再是“病人”或者“性饥渴者”才使用的东西,这一定位的变化正在加速人们观念的变革,同时,互联网也已经极大加速了社会观念变革的速度,这使得有利于情趣用品市场爆发式增长所需要的社会舆论准备正在越来越充分。也就是说,舆论导向,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人把使用情趣用品作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未来的5年左右的时间内,80后将进入30岁的年龄带,成为各个行业的主要消费群体,这个群体更少观念束缚,更重视自我享受,所以,过去情趣用品行业发展的主要束缚因素—社会观念束缚—将随着80后成为消费主流而根本性消除。

宋体根据杜蕾斯2007年全球性调查报告显示,45%的中国被调查者希望可以为性生活增添一些情趣,其中角色扮演(18%),SM(17%)最受欢迎。

网易针对5000人的调查显示,九成人不反感情趣用品,市场正在成熟。现存的150亿元的市场需求,被现有的性保健品店渠道满足的只有约50亿元,有100亿元的市场需求难以被满足。现在的问题,不是市场够不够大,而是怎么去满足现有饥渴的市场。

9.宠物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篇九

中国宠物猫狗主人人群分布

中国城市的宠物猫狗主人中,几乎有一半是90后,中国城市宠物主人近一半为90后#88%是女性,约一半是单身。猫犬等宠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宠物行业市场现状及产业规模

中国宠物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后,我国宠物的数量快速增长,宠物不仅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启蒙了萌宠经济,开启了相关产业的发展。10年代以来,宠物市场逐渐形成产业链形态发展,从上游产品到下游服务,包括宠物的食品生产基地到其饲养、医疗、美容等。

在宠物行业产业链中,主要包括活体交易、宠物食品和用品、宠物服务业三个环节。宠物食品和用品的支出在整个宠物支出中占主体地位,而宠物的服务业也随着宠物消费市场的成熟越来越丰富多样。

10.金融行业的前景分析 篇十

【摘要】中国通讯市场开发巨大潜力,无疑给移动通讯语音业带来新的机遇和丰厚利润。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英语作为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往来的语言沟通桥梁,成为一门世界通行的语言。英语专业毕业生作为复合型人才,使用范围广,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都很高。此报告主要通过一些专业数据与案例的分析以及相关访谈的调查,介绍了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语音服务行业的发展历程及当前发展状况,阐述了行业的需求情况跟行业相关上下游产业(在线语音客服、在线教育等)的发展状况然后,对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通过对毕业生的访谈具体分析了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关键词】移动通信语音 行业 英语专业 学生 就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英语作为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往来的语言沟通桥梁,成为一门世界通行的语言。在中国,英语从八十年代开始作为热门专业一直延续至今。高校英语专业,一般包括传统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专业方向。英语专业培养具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在当今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人们对信息传递快接性、同步性的要求愈来愈高,对相关通讯产品(如电话、手机、网络)以及语音通讯服务的需求也日趋高涨。“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温饱问题的解决使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生活的质量,注重服务型消费。国家的经济重心逐渐转向服务行业,世界的经济结构也由过去的“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服务的理念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移动通信行业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业务,作为典型的通信服务行业,它的发展与服务的质量直接能够影响我们的生活。”中国通讯市场开发巨大潜力,无疑给移动通讯语音业带来新的机遇和丰厚利润。

一、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语音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1.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语音服务行业概述。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语音服务是利用电信传输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把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服务集为一体的,面向社会提供综合性、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业务。

2.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语音服务行业上下游产业研究

(1)在线语音客服。客服,简而言之就是客户服务工作,就是接受顾客资询,帮顾客解答疑惑。对于客服人员的要求,很多公司或企业通常需要这样的人才:善于洞察客户需求,对客户进行沟通引导,能独立思考并处理客户投诉问题,提供客户所需要信息;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佳。而英语专业的客服人员更加需要英语本科或以上学历;英文听说读写精通,CET6以上水平,TEM8优先;有翻译经验的,受过客户服务以及团队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语音正在成为移动端一个新的创业基点,而语音社交、语音提醒、语音输入、语音记事、语音搜索等种种基于语音应用的出现,也说明音频正成为用户的使用习惯。”

(2)在线教育。在线教育即E-Learning,或称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现行概念中一般指的是指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与网络培训概念相似。在线教育是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

“当今社会已经迈入数字化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以知识的生产和创新为基础,知识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的形态。基于课堂的大学教育对知识传授的速度越来越滞后于知识增长的速度,无法适应网络化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高等教育从单纯面授模式转向在线模式或混合模式已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在线教育颠覆的是传统的教与学,并不仅仅是教师与互联网技术的简单结合,而是如何定义教师与学生,如何定义教与学的形式,将会是人人为师、并非单体学习而是同帮互助的多元化互动的学习形式。从早期将线下课堂复制到互联网上,到现在的全程网络学习服务,从学习模式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核心,从简单的提供内容,转变到提供学习管理、课程内容、学习服务于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

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1.英语专业人才的国内外培养现状描述。从八十年代开始,英语作为热门专业一直延续至今,每年高招填报志愿时,都是不少考生的首选。在新浪网的专业排行榜上,英语专业遥遥领先。据了解,目前设有英语专业的高校较多。英语语言文学是开设时间较长、开设院校较广的传统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对外交流、英语教学等工作。

2.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据该专业网站资料介绍,该校英语专业目前设有“商务英语”和“翻译”两个方向。教学中采用小班教学,注重学生英语基础能力、商务或翻译能力以及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风教风宽严有致、轻松幽默、兼具西方自主和东方和谐氛围,与优良的师资一起,构成了英语专业培养质量的可靠保障。注重学生应用能力体系的培养:遵循全程化、层次化、模块化原则,从英语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商务或翻译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注重培养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多参加校级、市级甚至国家级的比赛与评优活动,锻炼综合应用能力。

该专业与学院IT特色的学科建设相结合:培养英语综合技能扎实、熟悉外事商务知识、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直接为珠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经济服务。

拓展学生实践、实习的路径,以第二课堂带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提高外语系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有效手段。外语系自建系以来,一直将校企合作作为重点工作,努力地拓展合作企业与学生就业单位,由此去推进外语系将教学与实践合为一体的科学教学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也解决部分毕业生就业问题。

三、英语专业学生在新一代移动语音通信服务行业的就业情况分析

随着语言服务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语言服务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语言服务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移动通信行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客户满意度除了体现在网络质量的客观认知之外,还体现在客户与企业接触的各个层面上所需要的满足感。”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语言服务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语言服务行业中的翘楚。

笔者采访了华软软件学院外语系的一些学生,询问其就业情况,选取以下两名学生的访谈记录。

2012届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毕业生梅力,现任职于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他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规划自己的就业方向,提早选择就业渠道;学习扬长避短、自我推荐。他最大的心得就是要冷静看待冷门的职业,还要打造自己的个性品牌,并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陈小琬同学也是2012届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毕业生,她目前在中新广州知识城规划展示厅做翻译及引导员工作。回顾她的大学事关,她觉得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就业的良好准备。她对师弟师妹寄语:微笑工作,感恩生活,走,就会有希望。失败叫做经历,成功叫做经验。要有自己的梦想。要相信自己。敢想,趁年轻。

英语专业毕业生作为复合型人才,使用范围广,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都很高,就业地多集中在一线城市,语言服务行业涉及贸易,外交,旅游等多方面,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语音服务行业的兴起,对英语专业毕业生来说就业前景光明;其主要上下游产业——在线语音客服及在线教育,更是给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韩锡斌.cMOOC与xMOOC辩证分析及高等教育生态链的整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

[2]马德敏,王璐.基于顾客感知的移动通信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5).

[3]潘惠.挖掘服务内涵,塑造满意服务[J].世界电信,2007(3).

[4]齐洁.在线语音创业大扎堆[N].中国经营报,2013(1).

上一篇:沈阳出租车考试真题(带答案)下一篇:霸气简短的女生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