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总结(16篇)
1.学习弟子规总结 篇一
弟子规活动总结
一年级二班
《弟子规》全编讲解了如何孝顺父母、对待兄弟、长辈,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读书求学的道理。下面是我对本班学生近段时间学习弟子规作的总结。
一、学习目的继承传统,传承文明,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学习过程
给学生分发学习弟子规的材料并组织班级每天课前十分钟进行朗读,开展各项学习和分享弟子规活动。我班学生每天课前朗诵十分钟弟子规,并出一次弟子规专题的黑板报,开展弟子规画报比赛等活动。我要求学生将《弟子规》的教导融进日常生活之中,重实效不搞形式化的学习活动,面对全班学生,同时也注重个性化的学习形式。一次次心灵上的深刻洗礼,让他们懂得珍惜父母的爱然后去爱父母;懂得老师的辛苦然后去尊敬老师,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践行《弟子规》,当学生遇到老师,每每向老师行标准的90度鞠躬礼时,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那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及谦卑的态度,令教师们深受感动。
三、学生变化
不少学生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尊敬长辈、老师,体贴老人,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自开展读书活动以来,班里的许多学生改正
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出现了不少的好人好事;同学间的关系也较为融洽,吵架打架现象极为少见。以前生活懒散的同学思想意识有了大转变,在家抢做家务,上学不迟到,不旷课。
总之,通过问卷调查、家庭反馈,在家校共同努力下,许多学生在某方面或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四、存在问题
学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不知道勤俭节约,乱花零钱,学习不够积极,仍有打闹现象发生,作业完成不及时。
五、以后打算
我班的《弟子规》学习活动会继续进行下去,坚持以“以诗文铺德,塑造人格美;以诗文践行,引导行为美;以诗文益智,渗透智慧美;以诗文陶情,欣赏艺术美”的宗旨,将继续深入我班的教育教学之中。
2.学习弟子规总结 篇二
大班幼儿的年龄5~6岁, 他们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 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 但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阶段。在大班阶段利用《弟子规》来对照幼儿的行为, 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足, 并逐步地去纠正, 从而使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礼仪。对大班幼儿进行学习礼仪的培养, 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有利于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大班推行诵读经典《弟子规》的实践中, 我们发现幼儿不仅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还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借助《弟子规》, 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大班幼儿进行学习礼仪的养成教育:
一、创设丰富的诵读环境, 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幼儿园工作规程》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园内礼仪教育文化环境建设, 除了在幼儿园整体环境进行彰显《弟子规》的礼仪教育创设, 如在幼儿园的围墙文化、走廊过道、楼梯等开辟《弟子规》专题礼仪宣传栏, 还要求各班根据各年龄段礼仪教育的要求进行班级环境创设。这样, 让幼儿园校园环境的每个细节都无声地、静态地传递着礼仪教育的信息。
我们在环境创设方面, 一是师生共同围绕主题活动内容, 开展本阶段的礼仪教育主题墙创设。如大班主题活动“我自己”, 在进行主题强创设时, 就融合《弟子规》中的内容对幼儿的礼仪教育, 在生活上“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在行为上“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在学习上“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二是在班级的区域游戏环境创设里, 都能看到巧妙渗透其中的《弟子规》礼仪教育内容, “公共汽车”中的“长者立, 幼勿坐”, “美食一条街”里的“对饮食, 勿拣择”等。这样, 让幼儿们在生活、学习、游戏中与环境互动, 理解礼仪内容, 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二、开展有趣的诵读活动, 促进幼儿的学习礼仪养成
1. 多种诵读方式。
大班以培养幼儿学习礼仪为主, 我们选择《弟子规》孝敬父母、行为礼仪、学习礼仪几个方面的内容开展诵读活动, 主要以“余力学文”为重点。利用每天的午餐活动、午间活动10~15分钟和每周一节礼仪教育活动来保证《弟子规》诵读活动的时间。在每次学习《弟子规》原文之前我们都选择一些小故事来帮助幼儿理解, 避免空洞的说教和机械记忆。在指导幼儿进行吟诵《弟子规》的过程中, 采用配乐诵读、节奏诵读、接句诵读多种形式的诵读, 大大调动了幼儿诵读的积极性, 提高对经典的感受力。
2. 诵读展示活动。
每学期幼儿园都进行《弟子规》诵读展示活动, 主要是围绕“三八”“元旦”“六一”等重大节日开展各种展示评比活动, 让孩子们在展示中学习与内化礼仪。如在六一“诵读经典, 传承礼仪”主题庆祝活动中, 我们大班分为两部分展示活动, 一是集体配乐朗诵;二是亲子诵读比赛。在亲子诵读比赛规则设置为, 会根据现代译文说出《弟子规》原文;接诵比赛, 说原文的上半句接着说下半句;亲子诵读, 家长说一段故事, 幼儿说《弟子规》原文等多种比赛活动, 让家长参与评比, 进一步推动家长积极参与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3. 家园共读活动。
为了构建家园学习共同体, 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 家校短信平台等途径与家长沟通, 提高家长对经典诵读的认识, 达成教育共识。在吟诵《弟子规》有关“孝”的内容, 不少孩子能主动帮家长擦桌子、扫地;学习“余力学文”方面幼儿会主动整理图书, 爱护图书, 知道看书要一页一页地看等。在孩子点滴进步变化过程中, 家长感受到了诵读经典《弟子规》的好处, 既增长了知识, 又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三、巧妙融合实践活动, 内化幼儿的学习礼仪品质
我们利用各种资源让幼儿进行行为实践活动, 将《弟子规》要求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如在科学发现室进行探究影子的变化实验中, 我们提供各种材料, 鼓励幼儿运用材料大胆操作, 给孩子充分讨论相互学习的机会, 不断验证自己的发现, 从而达到一种“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的学习境界;在“我来当家”活动中, 组织幼儿到幼儿园附近超市购物, 为幼儿提供独立购物的机会, 如果在购物过程中遇到困难, 引导幼儿有礼貌地询问与营业员, 要做到到“尊长前, 声要低”。
3.对《弟子规》育人智慧的学习感悟 篇三
一、“个性品质”奠定学习基础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儿童只要能听得懂话,坐得住40分钟,就可以到学校接受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了。但是,《弟子规》认为,系统的知识学习应该讲究基础。这个基础不是教育学者讲的学习新知识要有旧知识作基础,也不是心理学者讲的学习需要大脑发育成熟作基础,而是学习者的个人品质。《弟子规》强调,学习应该放在为人处世的良好品质养成的基础上,依照社会规范,在人际生活中对文化知识有兴趣、有时间、有能力,这才开始学习。所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先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然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会使学习事半功倍;没有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可能会走歧路,可能导致厌学,可能事倍功半。环视周围,这样正反面的例子举不胜举。所以,整篇《弟子规》大部分的内容都在讲如何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只有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之后,才可以谈学习的问题。
二、“学而时习之”体现学习效果
我们知道“学习”一词本是两个词,取自“学而时习之”。《弟子规》对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作了描述,用“学文”表示“学”,用“力行”表示“习”,并指出了“学”与“习”的关系中两种常见的错误。
第一种是只“学”不“习”,“不力行,但学文”。不停地学,学了很多文化知识,但自己并不依照这些知识而生活,结果自然是“长浮华,成何人”,只是徒增浮华,成为空有理论没有实质的人,如此读书学习有什么用?审视我们当前的教育,有几个人不是这样呢?知识成了很多人脱离生活的一种“物品”,放在大脑的某个角落,偶尔拿出来应付考试或者卖弄。现在有学者引用国外的概念“脆弱性知识综合征”来表示学校教育中这种知识学习与生活相分离的现象,但这种现象是不是学校教育独有的呢?显然不是。各种礼貌规范对答如流,各种环保知识脱口而出,而在实际的生活中铺张浪费、破坏环境、陋习不断的人还少吗?《弟子规》早已为我们指出其本质。
第二种是只“习”不“学”,“但力行,不学文”。努力在生活工作中做好人,做好事,像老黄牛一样,但缺乏学习意识,不能持续学习以提升自己,结果就是“任己见,昧理真”。这种情况在很多人身上常见。这样的人依照自己的经验日复一日辛苦地行事,缺乏学习意识,不学新东西,生活停滞不前。
正确的做法应该如《弟子规》中所述“学”与“习”的合二为一,也就是“学而时习之”。通常的解释是,学后要不断地练习、温习、复习。其实这样解释还不确切,儒家的思想强调实际、强调实践。“习”更是包含了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检验所学、不断更新自我的意思。这永不停息的更新改造自我的过程必定伴随着很多困难和痛苦,所以《弟子规》用“力行”一词来强调学后的身体力行,不断实践。“学文”与“力行”相互作用,跟随现实情况而不断前行,虚心坚持学习,才能活到老,学到老,习到老。
三、“经典选择”确定学习内容
学习要选择经典,“非圣书,屏勿视”。为什么要这样?《弟子规》作了解释,“蔽聪明,坏心志”。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学,有些书需要学到一定程度才能读,有些书是什么时候都不要看。一些直白表达的书还好分辨,比如色情暴力的书刊,而一些比较隐晦的宣传不健康生活方式、错误腐朽意识形态的书,就不好辨别了。现代社会出版物多如牛毛,这些不适合看的书不会自己戴着“不能读”的帽子,所以学会选择很重要。《弟子规》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我们学习的对象应该选择经典。首先,它是社会传承下来,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学习它们可以保证我们方向不会错。其次,这些经典的难易程度大家相对有公认,能够保证学习时顺序不会大错。最后,对初学者来说,先学习经典可以打下符合社会文化思维的根基,有了这个根基以后对其他的观点就有了判断力,不至于游离、迷惑。选定学习对象之后就不要轻易动摇、改换,所谓“一门深入,长期熏修”就是如此。
四、学习《弟子规》的启示
基于以上的学习观,《弟子规》对具体的学习过程也给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如今仍能带给我们启示,值得我们反思。
(一)课程“专一求精”
判断学习结果的成败不在于学了多少,而在于能用多少,用得是否熟练是否有效。整个儒家的思想传统都是如此,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弟子规》中强调,“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学习不要贪多求快,一门学问没有融会贯通就不要另起一门,一本书没学完学懂不要开始另一本书的学习,一个问题没解决不要开始另一个问题。现代心理学已经发现,大脑的活动有自己的规律,左脑负责抽象思维,它的加工方式是序列性的,不能同时处理多个事件,就像我们到银行取钱,必须一个一个来。学习的过程也是如此,一章内容、一本书的学习就是一个事件,前面的事件没有处理完、处理好,就反复频繁转换学习内容,会使大脑的加工任务更重,思维效率下降,结果自然是什么都一知半解。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行分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每天在诸多差别巨大的学科知识中辗转,这样的设计对学生的成才和社会生活到底有多少帮助?
(二)学习“内容自信”
“信皆要”,相信自己所学的东西,对所学的东西有信心。学习者对书本讲的东西、对老师的教导不相信,自然是学不好的,不会去力行、贯穿于自己的生活。如今,我们可能过于信奉“批判性的吸收”。“批判性”在科学进步中的作用不可置疑,但我们不能忽略学习本身的顺序。对某一事物准确的批判必定是建立在真正明白、了解这一事物之后,知道它的问题在哪,有什么缺陷,才能对它进行批判。当我们初学时、一知半解时,或者完全不理解之前,就对它进行批判,是不可能做到准确和客观的。对待经典、前人的经验亦是如此,首先要做的是相信它,然后力行它,在生活实践中检验它,最后才是批判并改进它。
(三)养成“不耻下问”
多问是儒家的传统,《论语》中就有“不耻下问”,《弟子规》也强调了这一点。“心有疑,随人问,求确义”,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惑,随手就把它记下,不要让它溜走,一有机会就向他人请教,把问题搞明白。其实这里的多问包含了几重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存疑,要边学习边思考,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爱因斯坦也说过,“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二是随时记录,不仅是记下问题,自己的所思所感都应该随手记下,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做读书笔记、做阅读卡片。三是“随人问”,这个随问的“人”不是特指老师,而是谁懂就问谁,问相关方面的能手,而且要态度谦逊,不耻下问,力求弄明白。
(四)创设“宁静致远”
读书学习要集中注意。《弟子规》提出“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强调读书学习时既要眼睛看又要动口读,同时还要用心思索,不能机械地读和记。那么,如何保障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呢?它进一步提出“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和“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的要求,强调我们学习的小环境应该保持整洁、简洁,认为环境能反映和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杂乱无章的环境不利于安心学习,同时学习环境的杂乱无章也反映了学习者的心理浮躁不安,心里不踏实不能安心学习,自然学不好。正如《大学》所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反过来,通过整理小环境,室内物件不多,墙壁光洁,书桌整洁干净,书籍文具摆放有序,这样清静的环境可以调整学习者的学习状态。现代心理学对此有研究,要想使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对象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排除其他无关刺激的影响,避免其他无意注意的干扰,起到帮助学习者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但当前的教育中,我们很少关注儿童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家庭的学习小环境,家长把房间布置得五彩缤纷,各种文具样式新颖奇特、漂亮可爱,让儿童爱不释手,造成学习的干扰实在太多。
(五)保持“平和心态”
现代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十分关心学习者的心态,做了很多的研究。《弟子规》中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何为良好的学习心态,“勿自暴,勿自弃”,即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我们经常听到有学生说“我就没有数学细胞”“我天生就不是学英语的料”之类的话。当我们心里形成这样的定势之后,数学或者英语就很难再学好了。现代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应验预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同样,良性的自我预言也会促进我们进步。“圣与贤,可驯致”,“驯”可作“循”讲,只要立定志向,有目标,精进努力,循序渐进,就可以达成学习目标,所谓“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给自己的目标时限宽松些,平时抓紧时间用功学习,日积月累,滴水能穿石,铁棒能磨成绣花针。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平静、清静,目标端正不偏移,抱着这样的态度,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所成就。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弟子规》提出的这些观点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认同它,更谈不上将它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对照《弟子规》的教诲,再审视当前的教育,我们发现,有关学习的各种问题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我们的祖先已经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回顾《弟子规》的观点,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力行”,如果能把这些看起来简单、朴素的“教条”贯彻到实际的学习和教育过程中,我们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定能有所成就。
4.小学学习_弟子规_阶段总结 篇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进校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构建和谐校园,我们学校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学习实践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活动,开学前制订了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工作方案,现将这一阶段实施情况做个小结。
一、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开学初,我们学校对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在开学典礼上,在全体师生中进行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的总动员,宣读了学校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工作方案的有关做法,让全校师生都知道,从这学期开始,我们要学习实践《弟子规》;在校门口和其它显目的地方分别悬挂了四条有关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大标语;在校门厅大橱窗里换上大诚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画像和《弟子规》的全文内容;在校园里出版了以《弟子规》内容易解为主题的黑板报;在每个课室的正面悬挂上大诚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画像;在每一楼层的走廊上悬挂有几幅以《弟子规》为内容的精致条幅;在每周的国旗下讲话,也离不开师生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的内容。我们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弟子规》内容、德育小故事、学生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心得体会,表彰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中的先进事迹。我们还通过校讯通平台,发信息至学生家长,通报学校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做法,请家长积极参与并检查督促子女学习实践《弟子规》。以上做法,使我们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得到了学生和广大家长的有力支持。
二、强化朗读背诵,及时指导实践
为了抓实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我们把学校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工作方案发至每个领导和各个教师办公室。按照学校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工作方案,从第一周开始,每周一小节内容,边朗读背诵,边实践,边体会,边总结。在每周的学校工作安排中,都有本周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具体内容。每天早上早读课的前十分钟规定为全校学生朗读、背诵《弟子规》的时间,学生一到学校首先读的就是《弟子规》的内容,早上一进校园,就能听到从各个课室里传出来的朗读《弟子规》的声音。每周的班会课,班主任首先是检查学生上一周要背诵的内容;第二是了解、表扬、推广在上一周实践所背诵内容比较好的学生,让实践比较好的学生上台谈心得体会;第三是指导学生学习本周规定的《弟子规》内容,并进行讲解和指导实践。根据班会课的内容和班主任平时了解的情况,各班每周上交了一至两篇有关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好人好事或心得体会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以便向全校广播推广。在每周的晨会上,学校领导对各班学生背诵《弟子规》的情况进行抽查,检查背诵的内容是上周背诵内容和前面同一部分的内容连在一起背诵。从抽查的结果来看,各班学生都能整齐地背诵,效果很好。
三、激励先进,分享成果
按照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的工作方案,我们在第七周已完成了《弟子规》“入则孝”这部分内容。在第八周的班会课上,全校统一行动,各班专题总结本班学生学习实践《弟子规》 “入则孝”内容的情况,推选出学习实践《弟子规》做得比较好的八至十名学生上台发言,分享成果。三年级以上学生人人写有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心得体会,进行书面发言,一二年级学生口头发言。各班在班会课交流的基础上,选出四篇事迹比较突出的心得体会上交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向全校进行广播推广。以上做法,既激励在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中的先进学生,又让全体师生分享了学习实践《弟子规》的成果,把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推上新的高潮。
四、学习实践《弟子规》,初见成效
在学习实践《弟子规》的活动中,由于我们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体会、边总结的做法,学习实践 “入则孝”内容以后,初见成效。在这次阶段总结中,全校学生写心得体会共有一千多篇,其中上送到红领巾广播站广播推广的心得体会就有六十多篇。从这些心得体会中可以看到,学生在家里的行为习惯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以前不少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或小公主,不知道要孝敬父母,更不知道怎样孝敬父母,父母叫唤当耳边风,父母要自己做事就以要做作业为由不愿做,父母责备就顶撞。通过学习《弟子规》“入则孝”这部分内容后,大大改变了过去的不敬不孝父母的行为。如六年级的魏静怡同学在心得体会上写到:以前父母叫唤自己做什么事,总是“等一下”的回答。妈妈经常责备我“你就会说等一下”。通过学习《弟子规》入则孝内容后,我很少说“等一下”了。父母随叫随到,还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四(3)班的巫文宇在心得体会上写到:他以前比较调皮,妈妈最怕蜘蛛,我偏偏抓到蜘蛛放入妈妈的包里,妈妈打开包时吓了一跳。我还做过把爸爸的教科书涂满胶水,爸爸拿教科书的时候手被粘住了。通过学习《弟子规》“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后,感到以前做的事太离谱了,今后,我一定要做到:尽量不做父母不喜欢的事,努力做好父母喜欢的事情。班主任老师家访,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了解学生在家里实践《弟子规》的情况。根据班主任家访反馈的情况,家长对学校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十分赞同和大力支持,家长们几乎都这样说,学习《弟子规》以来,小孩子比较听话,懂事,有规有纪,还能主动做一些家务活。
学习《弟子规》以来,学生在学校的文明礼貌和道德行为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学生除了在上课前能鞠躬向老师问好,下课时能鞠躬谢谢老师外,平时遇见老师都能敬队礼向老师问好。从校园的环境卫生可以看到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增强了,乱丢废纸废物的现象大大减少,在操场上,在楼梯和走廊上很难看见有废纸废物了,即使地板上偶尔有废纸,也很快被学生悄悄捡走。特别是个别道德行为问题较大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变化。如六(2)班的曾伟军,以前经常偷他人的东西,通过学习《弟子规》,深刻理解“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含义,不但改正过去的不良行为,而且在前一周,他在沿江西岸路上拾到一个钱包,里面有钱和身份证,找不到失主,就把钱包交到学校。可见,学习实践《弟子规》,收益非浅。
5.学习弟子规有感 篇五
六年三班
陈妍
很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羡慕,因为很多道理我是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懂的。
《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我的人生机遇会大有不同,我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3、为人要谦虚;
4、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长人的品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所以大可不必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勤奋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
有人说过:“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父母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亲难免有过错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小心劝导改过向善。
6.学习弟子规 篇六
《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处事,如何分寸有度的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冲向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孝敬父母方面还要好好努力。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一种道德品质的规范;同时也是一个让大家去身体力行、自我管理的行为规范。它不是拿来要求他人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践行来引导、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社会风气,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家园、和谐社会的目的。
我学习《弟子规》深刻领悟到以下四点: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3、为人要谦虚;
4、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长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并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
7.浅谈弟子规 篇七
弟子规教育学生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已, 莫闲管。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开口说话, 态度要诚恳, 要讲信用, 绝对不可以欺骗别人, 否则就会失信于人, 也就是说, 说过的话要算话, 要说到做到, 吉训就有“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另外, 为达目的花言巧语也是绝对不可以的。其次, 讲话要适可而止, 不要口若悬河, 要懂得言多必失的道理;另外讲话要恰当在理, 分清场合, 实事求是, 不可歪曲事实, 否则, 后患无穷。不说尖酸刻薄、下流污秽的言语, 做到有礼有节。中国是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 文明礼仪时刻牢记在心。另外, 办不到的事或不适宜的事儿不能轻易允诺别人, 假如不经考虑, 允诺了别人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没有亲眼见到的或不确定的事情不要轻易传出去。
最后, 讲话要稳重舒缓, 咬字吐词要清楚, 态度要诚恳, 不可以讲得太快, 容易引起对方误会, 讲得含糊不清, 有时也会误了事。还有教育学生不说别人闲话, 更不和别人一起说长道短。在别人当面说自己的过失时不要发怒生气, 听见恭维的话就感到不安, 听见别人的指责反而高兴, 这样良师益友就会渐渐接近自己。有时教师的身传比言教更重要, 我们教育学生友善的语言可以建立起美好的友谊, 而我们偶尔说出的激烈的言辞则可以无情地伤害学生的感情。实践证明:一个在学习方面表现良好而经常得到老师赞赏的学生, 要比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能更快地学会东西。这个事实说明, 我们采取批评的方法并不能让别人产生永久性的改变, 相反, 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伟大的心理学家席勤说过:“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 同样我们也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指责。”批评是毫无作用的, 因为激烈的言辞、讽刺、挖苦的语言会使学生对你增加一层防御而且竭力地替自己辩护, 同时, 批评也是危险的, 它伤害一个人自尊心, 并激起他的反抗, 而批评所引起的嫉恨会令学生对你敬而远之, 会伤害师生之间的感情, 同时所指责的事情也不会有任何改善。
我们培养学生的同时, 要多对他们的自尊心进行关注, 所以有机会别忘了用真诚的话语去赞赏学生, 这是生活中最美的插曲, 因为那些温暖的话语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美国哲学家杜威教授说: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动就是“显要感”, 也就是表现欲, 这种表现欲有时也通过学生的语言来表达出来。我们的班长, 自称“凯撒”, 当教到“chife” (长官) 这个单词时, 他突然大声说“这就是我”, 我就是这个班的“chife”, 这个孩子就表现出强烈的表现欲和显要感。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教师要善于通过学生的语言把握学生的心理,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 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说话。其次, 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口才的培养。另外, 培养学生的口才与说话技巧, 首先要提升自身的口才和说话技巧, 用自己的魅力口才去征服学生。我们要教育学生说话不但要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还要把握说话的技巧, 语调语速, 才能更完美地表达明确的目的。善于言谈的人, 可以借助自己口才的优势赢得领导的器重, 同事的钦佩, 可以为广交朋友, 拓宽事业打下一份坚实的基础, 不断地创造成功的机遇。而拙于言谈的人, 往往抓不住属于自己的机会, 因而抱憾终生。所以, 现代社会的种种机遇, 要造你的口才来开拓;个人生活中的种种成功, 要靠你的口才来促成。
培养学生的口才, 关键在于培训学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要下意识地扩大自己的心理开设区域、坦诚、敢于和乐于表现真实的自我, 不要担心自己的弱点会暴露, 并通过人际关系这面镜子来检验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许多学生很善于说话却不敢说话。只有既敢说话又善于说话, 才会锦上添花, 产生良好的口才效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种表现, 当面对很多人上台讲话时, 就觉得很紧张害怕, 由于过度紧张导致, 精力不集中, 甚至会大脑一片空白, 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所以, 要想泰然自若地依照逻辑次序侃侃而谈, 必须找出胆怯的根源, 克服心理障碍。当众说话是一个不确定因素, 你不确定听众的反应, 所以才会产生焦虑和恐惧, 只有练习、练习再练习, 抓住每一次当众讲话的机会, 积极参加演讲, 当学生发现演讲成功的快乐后, 就会发现当众说话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让学生试试豁出去的心理, 那样会让学生更自信, 通常人们在讲话之前, 都会顾虑重重, 这种状态很可能在开讲前便抹杀了信心, 所以开始讲话之前, 尤其重要的是注意力集中精神听听别的讲话者在说什么转移注意力, 要知道,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能够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的, 都要经历一个艰难的“第一次”。大不了豁出去了的想法会你的心态更淡定, 讲话会更自如。
新课标要求我们改变思想, 提升理念, 提高组织和教学能力, 我们必须整装待发, 把全部的热情投身于这项改革中去, 让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为了迎接挑战, 充分地了解和挖掘新教材的内涵, 我决定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实践和总结, 不断吸取经验教训, 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启发式, 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实践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建立多元的开放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笔耕舍播, 在教学园地中结出桃花满天下的丰硕果实。
摘要: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俤,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8.学习弟子规总结 篇八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课前口令
良好的课前准备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课堂,他们往往比较新鲜好奇,不知道课堂的规矩。规范学习习惯应从课前准备开始。预备铃响前(或一节课下课时),我用“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组织口令,让学生提前将下节课的学习用具准备好并整理好穿着安静地趴在桌子上等待上课。这个习惯的养成需长期坚持,有些孩子没做好时,我不着急批评或一直指责,而是让他们反复诵读这课前口令,在诵读的过程中他们往往能自我提醒,在诵读声中逐渐安静下来准备用具。一段时间下来,书桌摆放越来越整齐,班级的面貌有所改善。
二、课堂规范
活到老学到老,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益。课堂上阅读课文时,我用“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明确读书的要求,逐渐纠正了学生读书时心不在焉、拖拖拉拉的习惯。并通过诵读“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让学生明确读书应该“不动笔墨不读书”带着问题学习,有疑问要请教老师同学帮助解答。读书时,我还不忘提醒孩子端正坐姿,“步从容,立端正”“勿践彧,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然后在“坐如钟”的姿势下开始写字,要求“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只有端正坐姿整理好桌面和握好笔才能写出工整的字体。良好的坐姿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长期的渗透,学生的坐姿得到训练,视力得到较好的保护。
三、课间课后
课间十分钟,有些孩子喜欢翻阅班级“图书角”的书籍,但是上课铃声一响,有些孩子直接把书随手一扔跑回座位。一本本精美的图书凌乱地摆放在书架上,时间一长,这些书籍容易脱落或破损,甚至被人涂画。看到这样的图书角,我走进教室后静静地过去整理,学生看到后默默地上前帮忙。整理后,我板书“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之,有缺坏,就补之”这些内容,让学生反复诵读,接着再解释意思,过程中就有孩子按捺不住站起来说说图书角了。我顺势问孩子该如何做,在讨论声中植入爱护书籍的习惯,最后还有孩子自告奋勇担任“图书管理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图书角大多数是整齐的,凌乱时,我又会用上面的内容强化教育,孩子们也会互相提醒。长期强化教育,大部分孩子逐渐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有些甚至给每本课材都穿上了一层美美的书套并工整地躺在课桌或书包里。
课间十分钟,有些孩子喜欢在教室或走廊奔跑,奔跑的速度往往比较快。二年级第一学期,我们班的欧阳同学上完厕所走在拐弯处就被快速奔跑的廖同学狠狠地撞倒在地上,后脑勺着地,立马起了一个大包。欧阳同学被撞疼后,立马激动地大骂廖同学。廖同学本来挺害怕的,但是挨骂后也立马言语还击。后来两个孩子在走廊扭打起来。等我赶到时,看着这两个“斗红了眼的公鸡”,我知道,要是处理不当,他们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深。我没有马上问事情的原委,决定采用“冷处理”,让他们先反复念读“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在诵读中冷静下来。半小时后,他们握手言欢。我的《弟子规》才粉墨登场:“步从容,立端正”“宽转弯,勿触棱”;“言语忍,忿自泯”“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让他们知道拐弯处应该宽转弯,而且不应该奔跑。撞倒人后应该道歉,被撞后不能说“秽污词”,如果双方能够“言语忍”,那么自然“忿自泯”。知道了同学之前应该亲如兄弟,摒弃“市井气”,懂得了友情的珍贵和宽容待人。借这次契机,我回到班级趁热打铁开展了“兄道友,弟道恭”的主题班会,让全班同学齐诵读这些内容,并让两个当事人说说自己的错误。其他孩子也开始支招如何处理同学的冲突。班会课在热烈的讨论声中进行,下课我们又再次诵读了以上内容。以后一旦班级有冲动的学生吵架打架,其他学生会用“言语忍,忿自泯”“兄道友,弟道恭”等句子劝架,这类事件逐渐减少,班级气氛较为和睦。
9.弟子规学习计划 篇九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让小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活动非常有必要。本班为使诵读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切实提高其实效性,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诵读经典
把《弟子规》作为早读的必读内容,每日读一句,教师做好解读和检查。在学校老师和学生共读,在家中学生和父母共读。采用各种形式,确保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
二、抄写经典
由班主任老师每天抄写一至两句《弟子规》经文,并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到练字本上,要求做到字迹端正、整洁美观。从而达到心领神会。
三、感悟经典
经典世界相对现在生活来说是静止的,是灰色的,但是只要学生以自己的生命活力去充实,以自己的生活理解去解读、力行,经典就会真正浸润心灵。
1、每周坚持写两篇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并附有家长寄语。
2、定期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每两周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诵读《弟子规》成果展示主题班会,如:吟诵、歌舞、演讲、诵读日记、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等。
3、践行《弟子规》,对照《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反思自己的不足,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如:早晨起床,自己叠被子。(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主动刷牙洗脸。(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自己穿好衣服。(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进了学校,见长辈或老师主动问好,见同学也相互问好。(揖深圆 拜恭敬);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与同 学不打闹,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身有伤 贻亲忧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10.学习弟子规感想 篇十
从2月10日开始公司组织学习《弟子规》。今天学习了《弟子规》“入则孝”之一。“孝”者上老下子,强调的是血缘的延续。
作为孝,我们应该做到: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在我国,古代的人都以孝为先为荣,孝是无条件的,黄香典故——冬温夏清,《礼记*曲礼上》中的昏定晨省,都是孝的典范故事。简单的几句孝之语,听着似乎做起来应该很简单,就是父母叫的时候及时答应,让做的事情去做了,认真听侯父母的教导,父母责罚的时候理应承受。
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做起来却是那么的困难,也许会有很多的理由去解释自己无法做到。其实深思后,才知道并非如此,只是我们每个做子女的不尽心而已。也就是所谓的“为人父才知为人子”,意思也就是说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如何做父母的孩子。就拿自己来说,暑假孩子在母亲家住着,几乎自己每天要打过去一通电话,问问孩子的学习、生活、身体等情况,总是要吩咐孩子如何如何,注意如何如何,当然有时也会顺便问一下父母的情况。等孩子回来后,自己最多一个星期才会给父母打个电话问侯一声。这就是我们是否有那份孝心。
虽身在他乡,远离父母,自己已为人母,根据现在的生活条件,仍然能做到“父母呼,应勿缓”,每次接到父母的电话,无论多忙都要想办法或抽时间给父母回过去;“父母命,行勿懒”,只要是父母要求做的事,我们要努力尽力去完成,其实父母要求我们做的事都是些简单易完成的事情;“父母教,须敬听”,虽然我们都成人了,自己都有了事业和家庭,可在父母跟前一直会是孩子,有些道理父母还会给我们讲,我们都应该认真的听着,因为无论父母说什么,他们都是为了让我们做的更好;“父母责,须顺承”,人不是都是完人,我们在生活不免有犯错的时候,父母依然会象教育小孩子一样来教育我们。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已为人父母,同样可以尽好自己的孝道。
就让我们从自己开始,做好孝的榜样。
11.《弟子规》解释 篇十一
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要对大家有爱心,应该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平时有精力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学习。
(入则孝)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父母责备我们,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要虚心接受。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得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如果另外安家,住的地方要稳定,工作也不要随意变动。
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地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应尽力为他们准备好;父母所厌恶的东西,要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并不难;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我们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父母亲有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耐心劝说,让他们改正;他们也许不耐烦,但我们还是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地劝下去。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哪怕最后哭着苦苦哀求,甚至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病了,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看看是不是太凉或太热:不分白天或夜晚,都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随意离开他们。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三年中,夫妻不同居,不喝酒吃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活着的时候一样恭敬。
(出则悌)
出则悌,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我们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其中包含了孝道。
不贪图财物,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仇;言语上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对待长辈应懂得礼让。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己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 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进一步询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长辈见多识广,在他们面前,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夸耀自己的才能。
路上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遇到长辈时,骑马的要下马,乘车的要下车;长辈走过时,要在原地待一会儿,等长辈走过百余步后才能离开。
如果长辈站着,做小辈的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低得让人听不见,也是不合适的。
去见长辈的时候,要快步上前,告退时要放慢步子: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睛要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谨)
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的一生很短,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年轻时的光阴。
早上起床后,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干净。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有职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份,平常的人要穿得和家境相称,这就叫做“得体”。
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年龄还小的时候,不要像大人那样喝酒;喝酒醉倒,样子是最难看的。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尽可能表示出你的恭敬。
不要踏在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不要伸开两腿坐在地上,更不要摇动胯,否则你就显得没有教养了。
掀帘子的时候,动作要轻,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离棱角要远一点,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着空的用具,就像拿着盛满东西的用具一样,小心翼翼;走进空房间,也要像主人在家那样谨慎,不要乱走乱动。
做事不要慌忙,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要知难而进,同时不要马虎草率,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对待。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也少去打听。
去别人家里,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没有人在家,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走进屋里,要大声和主人打招呼。别人询问你是谁,要明明白白回答出你的名字;光说一声“是我”,人家还是不知道你是谁,心里就会犯疑。
借用别人的东西,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拖延日子人家就不相信你了:如果别人向你借东西,就不要推脱,要不人家就会觉得你小气。
(信)
说话最要紧的是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胡说,都是不可以的。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话一定说得在理,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就会讨厌你。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无知无识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除。
看到的事情没有弄清楚,不要随便乱说;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别人要你做的事如果不太正当,不要随便答应;如果信口答应了,不论做还是不做,都是你的错。说话时,咬字要准,吐音要重,速度要愒:不要急急忙忙,模糊不洁,让人家听不明白。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事情很难说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
看见别人有好的品质,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的总会赶上他的。看见别人有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如果自己有错,就应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
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方面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穿的、吃的不如人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不要因此心里不高兴,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听见别人说你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你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你在一起。如果听到好话就心里不安,听到别人指出的缺点就高兴,那么,正直的朋友就会越来越亲近你。
不经意间做了不好的事就叫“错”,还可以原谅;存心做不好的事就叫“恶”,一定要受到惩罚。有过错能马上改正,别人就当没有这回事,还是把你当好人看;如果有错不肯承认,还要为自己遮盖掩饰,就等于再添了一个过错。
(泛爱众)
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爱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有没有好相貌。才干出众的人,名望自然大,人们佩服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本领,而不是看他会不会说大话。自己有本领,不要自私,不肯用出来帮助别人;别人有本领,不要不服气,也不能轻看人家,甚至说人家的坏话。
不要讨好富人,也不要轻看穷人;不要讨厌身份普通的老朋友,也不要去巴结有地位的新相识。
别人正忙得没有空闲时,不要因为自己有事去打扰别人;别人情绪不安时,不要唠唠叨叨地对他说个不停。别人有短处,不要随便去揭露;别人有隐私,千万不要去宣扬。
称赞别人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别人听到你这样说他,就会更加勉励自己。张扬别人的恶行,本身就是一种恶行;一味地痛恨他,也会招来祸害。朋友间互相勉励行善,双方的道德就会更加完善;朋友有过错不去规劝,双方的道德就都会有欠缺。
拿别人东西和给别人东西,轻重要分清楚:给人家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往来的道理。打算怎样去对待别人,应该先问问自己:如果是我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也不愿意做的,应该马上停止。
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法忘掉:抱怨不过是一时,报恩才是长远的事。
对待婢女仆人,自己应注意以端庄的品行态度去让他们畏服;虽然如此,还需要注意分寸,要显得你仁慈宽厚,没有看不起他们。用权势去压服人,他们虽然会表面服从,但心里还是不服;用道理说服人,才会令他们心服口服。
(亲仁)
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品行一般的俗人多,品行高尚的仁者少。真正品行高尚的人,大家都敬重他;这样的人说话没有忌讳,也不去谄媚讨好别人。
能够亲近品行高尚的仁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道德品质会一天天提高,过错会一天天减少。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仁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坏处:如果品质恶劣的小人接近你,不管什么事都会办坏。
(余力学文)
只知道啃书本,不知道按书中的道理去做,只能使自己华而不实,那么会有什么出息呢?只懂得卖力去做,不学习书中的道理,靠自己短浅的见识,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
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这三条都是很重要的。
正在读着这本书,不要想着又去读那本书。这本书没有读完,另一本书不要拿出来,读书要用心专一。
学习的时间要安排得多一点,但是还要抓紧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会弄清楚。
学习时心里有疑问,应随时记下来,有机会就找人请教,确确实实地理解清楚。
读书的房间要安静,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整洁,文具要放端正,这才像个读书的样子。如果内心不端正,磨墨就容易磨偏;如果内心有杂念,字就不容易端正。
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读书人要爱惜书,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书捆扎整齐,发现书本有缺损,要立刻把它补好。
不是高雅有益的书,要丢开它,不能去看,要不就会埋没自己的才智,更会损害自己的思想和志向。
12.知行《弟子规》学做有德人 篇十二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释义:弟子规这本书, 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 在日常生活中, 要做到孝顺父母, 友爱兄弟姊妹。其次,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 要讲信用。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释义: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 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向他人学习, 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 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 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第一章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释义:父母呼唤, 应及时回答, 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 要立刻动身去做, 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释义: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 是为了我们好, 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 父母责备教诫时, 应当虚心接受, 不可强词夺理, 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 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释义: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 二十四孝的黄香 (香九龄) , 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 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 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 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释义:早晨起床之后, 应该先探望父母, 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 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 向父母报平安, 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 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 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 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 要保持正常有规律, 做事有常规, 不要任意改变, 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释义:纵然是小事, 也不要任性, 擅自做主, 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 容易出错, 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因此让父母担心, 是不孝的行为。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释义:公物虽小, 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 品德就有缺失, 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释义: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 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 要小心谨慎地去除 (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释义: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 让父母亲忧虑。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 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 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释义: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 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 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 我们一样孝顺, 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 体会父母的心意, 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 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释义: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 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 劝导时态度要诚恳, 声音必须柔和, 并且和颜悦色。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 要耐心等待, 一有适当时机, 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 再继续劝导。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释义: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 甚至生气, 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 也要恳求父母改过, 纵然遭遇到责打, 也无怨无悔, 以免陷父母于不义, 使父母一错再错, 铸成大错。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释义:父母亲生病时, 子女应当尽心尽力地照顾, 一旦病情沉重时, 更要昼夜服侍, 不可以随便离开。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释义:父母去世之后, 守孝期间 (古礼三年) , 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 不能贪图享受, 应该戒绝酒肉。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释义: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 不可草率马虎, 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 才是真孝顺。 (论语:生, 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 祭拜时应诚心诚意, 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 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
第二章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释义: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 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 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 一家人和乐融融, 父母自然欢喜, 孝道就在其中了。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释义: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 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 多说好话, 不说坏话, 忍住气话, 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释义:良好的生活教育, 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 都应该谦虚礼让, 长幼有序, 让年长者优先, 年幼者在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释义:长辈有事呼唤人, 应代为传唤, 如果那个人不在, 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 可以帮忙就帮忙, 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
释义:称呼长辈, 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 要谦虚有礼, 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释义:路上遇见长辈, 应向前问好, 长辈没有事时, 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 等待长辈离去。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释义:不论骑马或乘车, 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 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 约百步之后, 才可以离开。 (古礼, 意在敬老尊贤。)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释义:与长辈同处, 长辈站立时, 晚辈应该陪着站立, 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 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释义:与尊长交谈, 声音要柔和适中, 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 也是不恰当的。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释义:有事要到尊长面前, 应快步向前, 退回去时, 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 应当专注聆听, 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释义: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 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 (堂兄姊、表兄姊) , 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姊一样友爱尊敬。
第三章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释义:早上要早点起床, 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因为时光宝贵, 转瞬即逝, 应当好好珍惜和努力。 (长歌行: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悲伤。陶渊明诗: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释义:早晨起床后, 务必洗脸、刷牙、漱口, 使精神清爽, 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 一定要洗手,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才能确保健康。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释义: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 戴帽子要戴端正, 衣服扣子要扣好, 袜子穿平整, 鞋带应系紧, 否则容易被绊倒, 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释义:回到家后, 衣、帽、鞋袜都要放在指定位置, 避免造成脏乱, 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是成功的一半。)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释义:穿衣服需注重整洁, 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着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 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 才是持家之道。 (不要为了面子, 更不要让虚荣心做主, 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释义: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 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肉, 不要挑食、偏食, 三餐常吃八分饱, 避免过量, 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 危害健康。 (论语:“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夫子劝勉我们:食物不要过分讲求精美, 烹调不要过分要求细致。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圣人只求内在的饱腹, 而不为外在的美观。)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释义:饮酒有害健康, 要守法, 未成年人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 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 惹出多少是非?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释义: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 不慌不忙, 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 须抬头挺胸, 精神饱满, 不可以弯腰驼背, 垂头丧气。 (立如松, 行如风, 坐如钟, 卧如弓。) 问候他人时, 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 不能敷衍了事。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释义: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 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 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 腿更不可以抖动, 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 有失君子风范。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释义:进入房间时, 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 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 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 以免受伤。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释义:拿东西时要注意, 即使是拿着空的器具, 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 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 也要像有人在一样, 不可以随便。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释义: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 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 也不可以草率, 随便应付了事。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释义: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 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 要勇于拒绝, 不要接近, 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 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 不听、不看, 不要好奇的去追问, 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释义:将要入门之前, 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 应先提高声音, 让屋里的人, 知道有人来了。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释义: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 而不是:“我, 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释义:借用别人的物品, 一定要事先讲明, 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 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13.学习弟子规心得 篇十三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三通信工程的金枝。
说到接触《弟子规》,这还得从我们的Stanley老师说起。作为EEE的老师,和作为EEE的学生,相遇是必然的。但起初的接触,也只局限在教室里、课堂上。就在这学期初,我不幸的错过了Stanley老师第一次的道德讲座,可我有很有幸地参加了之后他的尊师重道的素食活动。刚开始积极参加这个活动只是为了好玩,同时又可以向老师们表达我们的尊敬之情,不可不说是一举两得。很感动的是,老师们无论是后来吃到了我们做的寿司还是因为有事没能吃到,他们一听说我们这个活动的主题后也都很感动,反而向我们表达了感谢之情。那一刻,我再一次深深地认识到所谓的“将心比心”,当你为他人着想,尊敬他人时,也会受到他人的尊敬和感谢。
开始的一两次讲座并不是以《弟子规》为主题的,我当时的心态就是:反正学业还不太重,提升人道德修养的讲座听听总是有好处的。但问题出现了,一边是学期中开始,所有的实验和“无边尽”的实验报告接踵而至,而另一边是讲座的主题逐渐确定为《弟子规》的研习(那时的我对《弟子规》的认识还不很深),摆在我面前的是纠结的选择。
学业 or 道德的学习?
身为一个爱学习的学生,我深深地懂得,学习才是我们的根本之道。如果要坚持参加讲座,一定会占用我一部分学习的时间。可另一方面,我觉得Stanley老师说得很对,当今社会的青年们太缺乏对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了。有那么一段时间,每次心里最纠结的时候就是每次讲座开始前的那一个小时。我可以在那一个小时里,找一千条不去参加的理由,但也可以找一千条应该参加的理由。幸运的是,每次我身边的好友和Stanley老师,都会在我要放弃的时候拉了我一把,就这样我有心无心地坚持了下来。值得一提的时,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弟子规》的深入学习,我开始对中国古代所高度推崇的:孝、义、礼、智、信有了自己的见解,并开始逐渐应用到实际当中。首先是孝,我们都知道“百善孝为先”,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虽然经常会想到父母但我很少主动打电话给他们,都是等着他们打过来。学习《弟子规》后,开始主动打电话给父母还有姥姥、姥爷,令我吃惊的是,每次我主动打电话回去都能清楚地感受到电话那头亲人们激动、欣喜的心情。之后是对待人、事、物的心态有了很大的转变,我现在尽量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为他人着想,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都能看得很开,感觉整个人的脾气比以前好了很多,周围的人比以前可爱了很多,做事情比以前顺利了很多。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的。
至于学业,我的新认识是,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都没有,连最起码行为礼仪都没,他有再多的知识有什么用?!他有再多的证书、文凭有什么用?!别人会信任他么?他发明的东西会对社会、人类、自然有用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在学校里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我们唯一的目标么?当然,我不是提倡大家都不要去学习了,课也别上了,而是应该好好想想做人的本质和目标是什么?很肯定的是学习一定是有用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学习和道德孰重孰轻,我们每个人还应好好考虑一下。《弟子规》当中也有提到一些学习的方法,我觉得也是很有用处的。例如“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涩通”(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的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通达了。),“学习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我想全XJTLU的人都很清楚,EEE的学业是最最最繁重的,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课业任务也在增加。在此,我想拿我做一个试验也好,例子也罢,向大家证明,道德和学业双丰收是完全可能的。
14.弟子规学习心得 篇十四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几点体会:
1.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是我最好的一句经文,喜欢听表扬的话,不喜欢听批评的话,所以被别人批评一下,会不开心很久,而且还会为自己找种种理由,现在才知道这对自己毫无助益。现在面对批评,要养成不但不会生气,还很高兴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让自己有改过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的将《弟子规》的精化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
3.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做了每件事。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4.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才有的结果。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更和谐。
15.学习弟子规总结 篇十五
一、对学生进行《弟子规》思想教育, 以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
孔夫子言:“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 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 亦与之化矣。”精心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是育人的最佳场所, 学生时代大多数的时间都生活在学校里, 学校的环境时刻影响着他们的文明礼仪及道德的成长。于是, 学校决定在教室、走廊、宣传栏分别挂上了有关《弟子规》“忠、孝、仁、智、礼、义、信”等方面的宣传标语, 时刻提醒学生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同学, 做文明“优中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 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 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富兰克林也说过:“人类一生的工作, 精巧还是粗劣, 都由他每个习惯所养成。”可见,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一个人今后人生的影响之大, 学生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礼仪。在学习了《弟子规》中“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教育学生早晨起床, 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 方便后, 立即洗手。“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告诉学生要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 穿戴不在华丽而要求整洁大方。
三、教育学生学会孝敬父母
家是每个人最开始接触的地方,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21世纪,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随之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导致现在很多的学生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在整个家族中把自己居于“小祖宗”的地位, 认为父母为他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 从来不会体贴及关心父母, 更不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问题。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我们的学生在读到《弟子规》中“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的句子后, 教育学生应深深地反省自己在家是否孝顺父母?对于父母的教诲, 应当虚心接受;回到家中, 应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父母身体不舒服的时候, 应当帮忙倒水端茶, 关心、照顾父母, 让父母也感受到自己对他们深深的爱。
四、教育学生学会尊重教师
在校的学生都知道,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用尽他们的一生给学生不仅传播着丰富的知识, 还时刻为学生播种着爱心。古往今来, 有太多赞美教师的诗句, 如唐代诗人杜甫言:“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还有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自从我们学校引进了《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后, 学生比以前更尊敬教师了:平时遇见教师, 会主动并附有诚意地向教师鞠个躬, 叫声“老师好!”;下课时, 全体学生起立, 亲切地道声“老师, 您辛苦了!”作为教师, 听到学生如此贴心的言语, 所有的苦和累都会抛到九霄云外。
五、教育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团结、相互关心
每个学生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 那首先就要学会如何去尊重别人。《弟子规》有言:“兄道友, 弟道恭。”以及“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教育学生在学校要尊重同学,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求他人去做。以前有很多学生对身边同学的物品都是不问自取的, 在学习了《弟子规》中“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的道理后, 不问自取的现象少之又少了, 想要分享同伴的物品首先要告知对方, 这也是对同伴最起码的尊重, 不然则是偷窃行为。“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引导学生彼此要相亲相爱, 善待身边人。“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缺点, 我们应该以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 不允许在背后揭别人的短处。如此一来, 学生在学校更加团结互助, 关心友爱了, 班级氛围也更和谐温暖了。
文明礼仪在学校中不仅是一种德育教育, 更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万物最终的结果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 我们学校借助《弟子规》来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礼仪, 我们务必要严抓、实抓、坚持抓, 做到知行合一, 运用行动在生活中体现。在整个校园掀起践行《弟子规》后, 我们的校园更加团结友爱、和谐温馨了。
摘要:自2010年起, 引进了《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 来规范学生日常生活的一系列文明礼仪。《弟子规》是一本有关青少年的国学启蒙读物, 它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智、礼、义、信”等理念贯穿在一个个的典故里, 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行和为人处世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6.《弟子规》的妙用 篇十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弟子规》这本书,我发现它从孝心、诚信、爱心到学习,几乎涵盖了生活、学习中的所有行为规范,这不正是学生需要的吗?于是我在班级里开展了学《弟子规》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理解背诵,并让学生彼此监督,去找其他同学身上与《弟子规》不相符的行为,比如:《弟子规》中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某某同学的红领巾戴歪了,没有做到《弟子规》中的这一点;《弟子规》中说:“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某某同学,下课后书桌上的书本很乱,没做到这一点……就这样通过监督、提醒、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越来越少。
渐渐地,学生真的变了,一切日常纪律都不需要我去唠叨,《弟子规》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班原来有一个男生小伟,仗着自己长得又高又大,经常打架,可以说是屡教不改。每次打架之后他也表示后悔,可没几天又会“旧病复发”。可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很久没人告状说小伟打人了。一次课间,我无意间听到小伟和同学说:“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我今天要让你心里服气……”我听了,觉得当初的“小魔头”真可爱,也感受到了《弟子规》的神奇——神奇的育人效果。还有一次我们班的小敏生病了,她妈妈给我打电话请假,我顺便说了一句:“小敏是一个有管理能力的孩子,在家表现怎么样?”她妈妈在电话那头异常激动地说:“李老师,你可不知道,这孩子在家特别任性不听话,我们有一点儿不顺她的心,她就歪着脖子和我们喊。可最近不知怎么了,我让她干点啥,不用说第二遍,她马上就去干,跟我和她爸说话也不大喊大叫了,变化可大了。”我说:“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因为《弟子规》中说了:“父母呼,应毋缓,父母命,行毋懒。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以前常说:中国乃礼仪之邦。可综观现在社会,我们还能担得起这个称号吗?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不要再被我们遗忘在角落了。从《弟子规》开始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我相信还为时不晚,因为《弟子规》中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至。”
(作者单位:克东县金南小学)
【学习弟子规总结】推荐阅读:
学习弟子规体会12-17
关于弟子规学习计划11-01
学生学习弟子规分享11-05
学习弟子规心得600字09-08
学习弟子规意义论文_参考素材11-17
学习《弟子规》的必要性及概述06-19
安规学习心得体会10-05
家长学习父母规心得体会08-13
一创两规规范学习心得12-22
学习总结报告ppt-学习方法总结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