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优秀想象作文(精选13篇)
1.大自然的启示优秀想象作文 篇一
大自然是一间无形的教室,在那里或许没有老师,或许没有课本,或许没有同学。但今天大自然确确实实地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
一天下午,我在自家的小院里吃饭。在不知不觉中已有好几粒白乎乎的米粒掉在了地上。我正要去捡时,突然来了一只“侦察兵”——蚂蚁,这只小蚂蚁看见了白乎乎的米粒好像饿汗看见了山一般大的面包似的,它不停地晃着它那黑黑的触角,围着米粒转圈,看到这情景,我忍不住叹了口气:“唉!大千世界区区一只小蚂蚁,想要搬动这米粒,你也实在太渺小了吧!”谁知?这家伙并不死心,它急匆匆地走了,过了一会儿,竟然又回来了,只见它领着一条黑黑的、长龙般的“小队伍”不停地蠕动着,我一看竟是一群小蚂蚁。
“好啊!你们敢和人类作对,那我就再给你们一些粮食,看你们搬到什么时候!”
有些蚂蚁晃晃触角,仿佛在说:“你不准瞧不起咱们“蚁类家族,”小心待会儿我要你好看!”
只见这个“小队伍”出发了,它们来到米粒旁,齐心协力地扛起了米粒,然后扛回蚁洞。哎!朋友们,你可别说,小蚂蚁还真跟我铆上了劲似的,不仅搬得很干净,还以“小飞蚁”的速度越搬越快,真可谓“蚁心齐,饭粒移!”
从这里我懂了齐心协力,谢谢大自然老师!
2.自然:知青想象中的精神家园 篇二
关键词:知青 知青文学 精神家园
在历史研究者秦晖看来,知青文学在描述农村时“总离不开两个调子:或是诉苦怨旧型,把农村说得很不堪;或是抒情怀旧型,仿佛人间真情全在乡村”[1]。应该说这个判断基本上符合事实。
最先出现在知青文学中的农村和农民是一个地狱似的地方和一群愚昧的人,知青们对它充满了诅咒,因为那儿是他们受苦的地方。但是知青文学中这种诅咒乡村的情况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知青们回到他们朝朝盼归的城市后发现一直自以为十分熟悉的城市忽然变得陌生了。他们如同包袱一样被卸在了这逼仄的空间,这里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位置,更没有昔日的荣光,他们就像一场浩大洪流落潮后窇集在岸边的败叶和浮沫,让人不屑一顾,没有任何人来为他们流逝了的青春付出报偿,而他们则必须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劳碌奔波。他们在乡村学会的薅地、种田、插秧、打谷、锄草、种橡胶等农活在城市里毫无用武之地;城市里需要的学识、专长、技能,他们一样也没有,这一切使他们在无所适从中彷徨,在寻求生活位置和新的价值观念中烦躁不安,他们成了无法融入现实社会的漂泊者。过去的骚动,现实的漂泊,物质的困窘,造成了他们心理和精神的倾斜,导致了一种新的危机——知青精神家园的集体失落。正是在这种感受的基础上,重新评价过去的生活,在物质和精神的废墟上,重建生活和信仰,寻找心灵的支柱和生活的位置,就成了他们的一种迫切需要。知青的“青春阅历和有限的文化资源使他们无路可投,他们只能再次以想象的方式重返乡村,重构一个虚构的乌托邦”[2]。乡村(这里的乡村也已被他们情绪化为“自然”的代称)成为他们想象中的“精神家园”,成为他们心灵的“最后停泊地”。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逃避现实,躲进由想象和农村构置而成的“大自然”之中。
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张承志走向了蒙古辽阔的大草原,韩少功走进了神秘的湘西大山,张曼菱走进了美丽的云南傣乡,孔捷生神驰于海南神奇繁茂的橡胶林,梁晓声将荒芜寒冷的北大荒诗化为心灵深处的一片神奇的土地,史铁生将遥远的清平湾视为精神与灵魂栖息的温馨宁静的家园……他们企图在各自的领域寻找心灵的港湾,在心化的境界里进行灵魂的抚慰,以抹平生活给予他们的不平。于是,史铁生回忆起《插队的故事》,深情地遥望着黄土高原上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张承志魂系茫茫草原上的《黑骏马》,在《绿夜》里懂得了《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张曼菱魂牵梦绕着的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铁凝让《村路带我回家》,灵魂驻足在冀中平原的《麦秸垛》上;包家骏耳边萦绕着不绝的《驼铃》声,肖复兴时时惊醒于《抹不掉的声音》……
知青作家由于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进取结局的不尽人意而特别宠爱“过去”,并且往往情不自禁地涂以温暖的色彩,以弥补在生存格局中的某些缺憾,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知青生活的苦苦乐乐、恩恩仇仇,经过“心”的过滤之后便统统变得温馨、恬静起来,仿佛生活中没有了沉重,没有了辛酸。在知青作家的笔下,乡村就是一幅浸透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美好的人文景观的风俗画。如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在许多知青当中,史铁生是极其不幸的一个。他献出了青春,也献出了健康。贫困的乡村生活和简陋的医疗条件耽误了疾病的救治,他下肢瘫痪,回到北京,被安置在街道小厂与老弱妇女一起糊纸盒,庸常乏味的环境,单调无趣的生活,常常使他想起“插队”的日子。他怀着无限眷恋的情思回忆“遥远的清平湾”。《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以抒情的笔调、感伤怀旧的语态充分赋予知青生活与乡村世界以美丽温情和诗情画意,描绘出一幅幅田园风情画。于是,我们看到了史铁生笔下农民与知青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他们富于诗意的劳动场面:
火红的太阳把牛和人的影子长长地印在山坡上,扶犁的后头跟着撒粪的,撒粪的后头跟着点籽的,点籽的后头是打土坷垃的,一行人慢慢地、有节奏地向前移动,随着那悠长的吆牛声。吆牛声有时疲惫、凄婉,有时又欢快、诙谐,引动一片笑声,那情景几乎使我忘记自己是生活在哪个世纪,默默地想着人类遥远而漫长的历史。[3]
农业劳动的艰辛、单调、乏味在作者的眼里变得浪漫起来。在他笔下,清平湾没有苦难血污,没有丑恶欺诈,没有其他知青所遭遇的身体和精神的折磨,那里不是地狱,那段生活也不是可怕的梦魇。相反,那里的人纯朴可爱,那里的生活充满情趣,那里有温馨的关怀和纯真的情谊,那湾清凌凌的水,那片黄土地,那些调皮的牛,都令人难以忘怀,都勾起浓浓的“乡恋”情思。作者在《我遥远的清平湾》“后记”中说:“我总记得一个冬天的夜晚,下着雪,几个外乡来的吹手坐在滘前的篝火旁,滘门上贴着喜字,他们穿着开花的棉袄,随意地吹着唢呐,也凄婉,也欢乐,祝福着滘里的一对新人,似乎是在告诉那对新人,世上有苦也有乐,有苦也要往前走,有乐就尽情地乐,……雪花飞舞,火光跳跃,自打人类保留了火种,寒冷就不再可怕。我总记得,那是生命的礼赞,那是生活。”[4]清平湾贫困但充满温馨,富有情趣,如浅浅的诗,淡淡的画,镌刻在记忆中,遥远的乡村便成了城市之外的精神故乡,灵魂的寄托。这是与城市化的物质欲求相对立的一种乡土梦想,对于返城后找不到位置、被无边的烦恼包围着的知青来说,需要这些诗意和梦幻的慰藉。王安忆“淮河乡村系列”对“知青生活”的温馨化描述也是如此:滤去严酷的因素,表现人性纯美、人情温暖的一面。经过时空、情感过滤后的淮河乡村的插队生活呈现出让人怀念的诗意。韩少功《飞过蓝天》、《远方的树》、《归去来》同样给我们这样的感知。“罪恶而充满着苦难的乡村生活所带给‘我’的只是痛苦和灾难,它埋葬了‘我’的青春与爱情”,最后,当“我”满怀着怨愤和痛苦离别乡村时,“我”的誓言是:“永远不再踏上这块土地!”[5]曾对乡村如此诅咒的陈村也发出了“我走了,我的七房,我没想到,当我抬头看你时,这块曾被我千百次诅咒的土地,竟是这样美丽!”[6]的充满怀念和赞美的感叹,“地狱”变成美丽“家园”,“上山下乡”所经历的苦难生活成为“美好的记忆”[7]。但就现实而言,文革时的乡村应是贫穷、苦难、落后的同义词;对知青而言,乡村则意味着创伤、痛苦,是埋葬青春的坟墓。正所谓“距离产生美”,远距离的乡村是知青想象中的归宿。这正如李海音的《回乡之路》:
故乡是一座小山村,是这一栋小木屋,是这一条小山溪,老泉井,抑或是你睡过的那一架木板床?事实上,我们所追寻的故乡,是一个精神家园,是一种理念中的情感。[8]
当年在农村受苦受累的知青蓦然记起在乡村的点滴,并将之视为“精神家园”。这显然是一种想象中的存在,并仅仅是他们回忆中的一个所在。被滤去了当年真实生活的杂质,甚至只是知青作家想象过但是未曾真实经历过的那么一块地方。这种精神的回归和怀旧,表达的是这一代人跳离现实,试图从过去虚幻妄然而记忆深刻的年代中获取某种精神的庇护和慰藉。正由于此,知青作家们才会不约而同地追怀起他们为之付出青春的茅草地、橡胶林、北大荒、大草原。
寂静伴随我向前,一步步远离身后金子般的土地。再见了,茅草地上的一切!留在这里的泪水!留在昨天的一部分生命!我在寂静中回首眺望你们!再见了!多少年来,这块古老的土地埋葬收纳了那么多的枝叶、花瓣、尸骨和歌声,层层叠叠,它们也许会变成黑色的煤。在明天燃烧……[9]
那个生产绿瓷般的鸭蛋和黄金大瓜的地方,永远牵动我的乡情。那座我不再归宁的江畔小寨,化为我人生逆旅中的憩园。[10]
总是梦见那开阔的天空,黄褐色的高原,血红色的落日里飘着悠长的吆牛声。[11]
那个深藏在大山中的小村,我知道以后直到永远闭上眼,都将时时牵动我的思绪,搅动我的情怀……这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十余年来总缠绕在我心间,留在梦里,让我咀嚼着那苦涩的味道一天天成长。……离开插队的小村已有十七年了,十七年来,那段艰辛坎坷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曾淡漠,反而愈发在我脑海中变得清晰起来,催我去不断咀嚼和深思。[12]
乡村就这样被剥离了落后与贫瘠的社会学界定,被一味诗化,作为与拥挤疲惫的城市空间的鲜明对比存留于想象性记忆之中,成为“精神的家园”。其实这些作家也很清楚,如果让他们现实地再度返回下放之地,自己肯定会视为畏途,这正如史铁生说的:“我知道,假如我的腿没有瘫痪,我也不会永远留在‘清平湾’……”“如果再活一次,你会选择上山下乡吗?当年的‘知青’也只有一个回答:决不去!”[13]因此,这种“对乡野的怀恋只是他们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现实需要;对他们来说,乡野生活是可向往的而不是可到达的,是可欣赏的而不是可经历的。对乡村的怀恋使他们有一种情感的完整,而对城市固守则保证了他们生活的完整。”[14]正是这种精神需要,使作家们普遍习惯了从城市人的立场,更具体地说是从城市主流社会与文化立场来居高临下地俯视、观照、描写中国乡土百姓和乡村社会,作为道德坚守象征的农村被蒙上了美丽的外衣,知青的生活也因作者有意无意的艺术化、纯美化处理而充满了诗情画意。“古老的生活情景和生产方式,常被加以美化地描写,也出现对木犁、水磨窑洞、木屋、清澈溪水、还未留下人工痕迹的自然风貌和景观等的蕴含感情的描写。当然,作家要维护的并不是这些生活和生产方式,维护的是道德精神范畴上的东西。”[15]——洪子诚先生道出了某种真实。
张承志在草原展开的精神漫游,实际上也是这样。张承志的早期创作大多是唱给草原的殷殷情歌。《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一入笔便写道:“朋友,你喜欢蒙古族的民歌吗?那山泉一样轻快流畅的好来宝;那号角一样激动人心的摔跤歌;那曲折、辽远、拖着变幻无穷长调的《黑骏马》;那深沉、悲愤、如泣如诉的《嘎达梅林》,自古以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啊!”作家的精神回归运作开始了。中篇小说《黑骏马》是一首美丽绝伦的草原牧歌。天苍苍,野茫茫,一位悲情骑手只身打马寻找他昔日的草原恋人。《黑山羊谣》、《海骚》更是两部如梦如幻的草原交响诗。在这些作品里,作家对草原的赞美与怀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既然张承志对草原那么眷恋,为什么他没有就此重返草原,为什么对都市文明产生强烈的文化抗拒心理却没有逃离都市,而是还硬要在都市环境里“沉沦”自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作家对草原眷恋只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草原在他的心目中的完美和谐只是一种感情直观,切切实实的草原生态肯定对他的“心理草原”张舞着某种具有摧毁性的力量。作家是以追忆者的身份进入他草原生活的历史的。追忆使记忆不再仅仅是铁板一块的历史,而是一些美好的只可在心中经历的表象,在精神与事物的抚摸中神秘地显现。这种追忆和缅怀使诗性气质的他为自己想象中的生存有力地保持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光环,在他的精神世界坠入黑暗王国时喷吐大片亮色。它成了一个乌托邦,成了作家被现实生态环境伤害之后的一种假想的精神栖息地,一种并非真实存在的情感与精神家园。这种纯粹精神形式的建构只能是一个逝去的梦,就像《绿夜》中疲累于都市生活的主人公追忆中的小奥云娜,就像《黑骏马》中那位悲情骑手追忆中的恋人索米娅。如果他定要去重新找回它,结果只能撕毁这个梦,因为那追忆中的美好形象早已荡然无存。当《绿夜》中的他微喘着游离都市奔向草原深处,他再次看到的奥云娜已不再是“梳羊角辫的小奥云娜、小天使和欢乐的小河”了。而是她满不在乎地用捧过牛粪的手挤虱子,她摔倒一米高的肥羊,骑在上面撕下滑腻的夏毛,她像老奶奶一样拖着长调,在没有月光星星的黑夜里吓狼,她甚至同酒疯瘸乔洛打趣调笑。而同样,当《黑骏马》中的骑手经过漫漫长旅寻找到他梦中的昔日恋人时,她也不再是那时纯真美丽的索米娅,而是已经成为一个普普通通本本分分忙于生计的蒙古妇女了。
知青文学在“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这种与以前呈强烈悖反色彩的“回归”潮,表现出的是他们在进入城市过程中面临城市拒绝时所自然萌生的一种怀旧情感。他们的“回归”乡村并不是真正的对乡村文化的认同与皈依,他们的抒情化乡村描写也多是源于现实压力下的一种情感补偿和心灵松弛愿望。没有了“伤痕”期与乡村生活的迫近感,没有了心忧后怕的心理顾忌而多了几分矜持与绅士风度,他们的田园式乡村和乡村温情才可能涌现。我们不排除这种情感的真切性,但它更主要只是作者们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虚构和幻梦,是他们借以抚慰在重返城市的拼搏中被创伤的心灵的温柔剂,是他们用以暂时平衡现实文化与心理文化的巨大反差的工具。它的实质是知青们与城市努力达成和谐过程中的暂时不和谐音。事实上,乡村永远都只是知青们的一段客居旅程而不是身体与心灵的安居地,他们的现实与文化的根都是留驻在城市的。他们不但在城市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时期,接受了城市氛围的熏陶和城市文明的启蒙教育,而且,他们的家庭之爱、亲情之维系也紧连着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在先天情感上还是在理性文化上,他们都与城市有着亲缘与乡村有着陌生。所以,知青们上山下乡进入乡村后,实质是进入另一种生活与文化,他们的情感和理性世界都是自然地拒绝乡村的。他们始终是把乡村作为暂时的无奈的客居之地,回城是他们心中坚韧的梦想和最终的情感停驻地。正如众多乡村人始终都视城市知青为他们传统领地和生活的客居者甚至侵入者一样,知青们无论是在插队当时还是在回城之后,其身心都不可能真正地融入乡村之中。尽管作者们对乡村温情脉脉,但他们于乡村的旁观者、审视者的目光是始终而未曾改变的。如陈村在《蓝旗》中,尽管主人公对乡村的理解显得真诚而充满悔悟:“这块曾被我千百次诅咒的土地,竟是这样美丽”,但他的姿态永远是一个乡村漫游者,一个旁观者,他的离开乡村是坚决与毫不犹豫的。史铁生《插队的故事》亦然,作品结尾处主人公真诚的感叹明确地揭示了他与乡村的距离和他对乡村之爱的“叶公好龙”真相。显然,距离与超利害关系是乡村讴歌者们美化乡村、怀念乡村的真正实质,这种情感是短暂和外在的。它的存在与现实城市对知青们的拒绝强度和回归者们融入城市的速度密切相关,一但城市宽容了他们、接纳了他们,他们的“乡村梦”与“回归梦”就自然烟消云散了。所以,孔捷生在写作拒绝城市的《南方的岸》的同时也创作有坚毅适应城市生活走向的《普通女工》;梁晓声在稍后的《雪城》中,也是试图努力地弥补城市与知青间的裂隙与冲突;陈村完全世俗化的《一天》于他曾经的乡村梦更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反讽。显然,“回归”文学潮只是知青文学史上一次短暂的徘徊之旅,是知青作家们精神困惑的一次表现。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2007年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07C196;益阳市2008年社会科学指导性项目,项目编号:08YS025)
注释:
[1]秦晖:《农民问题:什么“农民”?什么“问题”?》,方法,1998年,第8期,第63页。
[2]孟繁华:《1978——激情岁月》,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65页。
[3]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4][11]史铁生:《几回回梦里回延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代后记》,《自言自语》,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2年版,第184-185页,第181页。
[5]陈村:《我曾经在这里生活》,《陈村作品精选》,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42页。
[6]陈村:《蓝旗》,《中国青年》,1982年,第9期,第36页。
[7]贺仲明:《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中国心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5页。
[8]《我们能熬过苦难,但绝不赞美苦难》,参见“中华知青网论坛”,http//bbs.wybstv.com.cn/dispbbs.asp? boardid=40&id=8673。
[9]韩少功:《西望茅草地》,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42页。
[10]张曼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当代》,1982年,第3期,第19页。
[12]朱晓平:《为了那块热土——我写〈桑树坪纪事〉》,《中篇小说选刊》,1986年,第6期,第181页。
[13]毕国顺:《从没走出过北大荒》,《新闻传播》,2006年,第9期,第29页。
[14]杨健:《中国知青文学史》,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版,第341页。
[15]洪子诚:《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07页。
3.大自然的启示优秀作文 篇三
在我们第三单元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我们围绕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来搜集资料,然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一起讨论。
下面是我们班张延冰同学搜集的资料: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的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科学家们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了许多的启示,也发明了许多的东西,也改造了许多东西。可见,动植物真是我们的好老师啊!听着资料,我扫视了一下周围的同学,有的人在皱眉思索,有的人紧紧的盯着张延冰,还有的人边听边记下来。我还是感觉张延冰的资料不太震撼,还是来看看我搜集的资料吧!“水母的顺风耳,仿造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做出预算,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发明出的每一种东西,都离不开科学家不辞辛苦的劳动。”我刚说完有的同学连声叫好,有的同学给我补充,有的同学提出问题,我便一一解答。
还有一些同学也说了一些发明,比如:崔天宇说得跟据动物的鳞甲发明了屋顶瓦楞,王润生说的根据鱼的鳍发明了船桨,于富强说的根据萤火虫发明了人工冷光。大家的收获可真大啊!
4.大自然的启示优秀作文 篇四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家的阳台里飞进一只屁股上挂着灯笼的小家伙—萤火虫。我灵感顿发,
便想了解一下它是如何发光的。我找出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找到了答案。原来,它的皮上有一种发光的物质。紧靠着这物质,有一根奇怪的气管,上面长着许多细枝,这些细枝深入到身体里和发光层上, 氧气遇到物质就会发光。
我根据这个原理,找来两个圆形的饭盒,两节5号电池,一个电池盒,一只小灯泡,五根导线,一个开关和一卷双面胶准备做一个灯笼。我先把电池装到电池盒里,再把导线接好,然后装好灯泡和
开关,最后把两个饭盒粘合起来。我一按开关,我的灯笼亮了,我的发明成功了。
5.大自然的启示优秀想象作文 篇五
我随手检起一根树枝,在蚂蚁前面画出了一道道深深的沟。但他们推的推,拉的拉,没多久就拖着苍蝇翻过了深沟。真想不到它们有这样的能耐。
我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用树枝把苍蝇推得远远地。这下你们可没招了吧,该投降了吧!谁知几只蚂蚁紧紧地咬住苍蝇,不松口,它们脚搭脚,齐心协力,用尽全部的力量翻了个身,托起了苍蝇。那些找不到苍蝇的蚂蚁在原地转了几圈,辨明了方向,又扑向它们的猎物。蚂蚁这些表现是我感到十分意外。
可是我还不罢休,又抓来一撮沙子,把苍蝇和蚂蚁严严实实的压在沙子底下。不一会,小沙堆松动起来,只见一只蚂蚁艰难的从沙堆里露出了细细的腿脚。一只接一只,终于这群蚂蚁咬着苍蝇出现在沙堆上,又坚持不懈的抬着苍蝇继续向前艰难的爬行着。
6.大自然的启示 篇六
大家好!我是来自射阳县实验小学双语五(六)班的路程舒。我自信、开朗、活泼、善解人意。我有许多爱好,比如画画、弹钢琴、写作、跆拳道等。尤其令我骄傲的是,我已经有六年“画龄”了,钢琴已经考到四级了……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大自然可是我们的“老师”。这位“老师”还真的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启示呢!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有谁能想到二者之间有着多么紧密的关系呢?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就像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
大自然这个“老师”竟给了我们如此有用的启示,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指导教师杨金华)
【小编辑点评】
7.大自然的启示300字优秀作文 篇七
人们发现,鱼儿在水中有着自由游来游去的本领。于是,人们就不断的去研究鱼儿,然后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在不断的研究、创新下,船就诞生了。
飞机这种庞然大物,与那较小的鸟儿也有着联系,鸟的种类中,有一种蜂鸟,小小的蜂鸟有着灵活的飞行本领,它在飞行时,可以垂直起落,还可以退着飞,虽然蜂鸟小,可也是不能小瞧的,它在吸吮花蜜时,还能悬停于空中,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呀!研制出具有蜂鸟这种性能的飞机,已经成为了许多飞行师的梦想。
8.四年级优秀作文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篇八
这本书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要保护小动物,保护环境
再想想以前,我捉过蜻蜓,把它们弄得半死不活。还捕过青蛙然后一脚踩下去,小小的青蛙能承受我这么大的力吗?我甚至还把一只小鸟的.脚放在蚊香上烧。现在想想,真是罪恶至极!
再想想动物的好处;警犬能替警察叔叔找到犯罪嫌疑人,还可以在大地震之后找出难民。如果没了警犬,可能还有很多案子破不了。
啄木鸟是大自然的医生。在大树里有虫子的时候,它会飞过来为大树治病。如果没有了啄木鸟,可能会引起树木减少,引来沙尘暴,造成城市性毁灭,没有啄木鸟,竟然有这么大的灾害,小小的啄木鸟也这么重要。
9.大自然的启示 篇九
大自然不仅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青蛙给了人类启示。人们根据青蛙眼的视觉原理,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
牛顿经过一棵苹果树下,一个苹果落下来砸中他的头。他把苹果捡起来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苹果熟了就会落下来,不会升上去呢?经过多年的研究观察,他终于成功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对地心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人类根据鱼的外形,发明了潜水艇;人类根据鸟类翅膀的独特结构,发明了飞机;人类根据苍蝇的眼睛,发明了苍蝇眼照相机;蝙(biān)蝠(fú)在夜间飞行,启发人们发明了雷达……这些发明的灵感全都来源于大自然。正是成千上万的大自然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帮助人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让人们进入了一个科技的时代。
许多文人墨客对着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也发出了无限感慨。李白见到壮观的黄河,说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苏轼游庐山,写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陆游《游山西村》中写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大自然就是一个宝库,它给我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人生哲理。
大自然不仅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因此,我们要珍惜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为人类造福!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
荣根学校六(5)班学生
教师点评
小作者从两个方面写起,首先写人们利用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接着写大自然对人类精神文明的贡献。文章层次清楚,章法有度。
在写作中,作者还能利用举例子的方法,所举的例子人所共知,使文章通俗易懂。
10.大自然的启示优秀想象作文 篇十
大自然有许多的启示,比如:青跬吃虫子、蜗牛搬家……但是让我记忆忧心的一个大自然启示就是蚂蚁搬家。
一天,我放学回家后,写完作业,我来到了院子里,看见一只蚂蚁在搬自己的家。蚂蚁搬了一块超级大的石头,旁边有一只青虫,刚好那只青虫正在睡觉。一不小心,蚂蚁趴到了青虫的身上,打扰了青虫的美梦,青虫想,是谁打扰了我的美梦,我一定要好好教训它。青虫一看,呀,原来是一只蚂蚁在搬家,青虫慢吞吞爬过去,对蚂蚁说:“刚才是不是你趴到了我身上,才打扰了我的美梦的。”蚂蚁吭吭吧吧地对青虫说:“对……是我,对不起。”青虫刚准备打蚂蚁的时候,蚂蚁洞里所有蚂蚁都跑出来了,看见有一只蚂蚁要被一只青虫欺负,好多只蚂蚁都上去帮忙,结果,那只青虫被蚂蚁们给教训了一顿。
在许多科学家那里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我也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动脑思考,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11.自然给我的启示的优秀作文 篇十一
大自然创造了人类,养育了人类,她就像一位长者。赋予了我们智慧,但同时又给我们一些启示,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现。
在热带丛林中,许多树木为了争夺阳光、地盘,只得不断的竞争,不断的长大,从而继续生存下去,延续自己的种族;也许许多动植物还未被发现,就已经销声匿迹,被强者所代替。人们据此总结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至理名言,它就像一部法典,不断的淘汰的弱者,使强者生存下来,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在我们只能好好学习,努力掌握知识技能,才能被将来的法典所认可。
月亮自古被迁客骚人所吟诵,它总是缺了圆,成为离别的代名词,人生有太多的.离别:亲人的去世、朋友的告别、同学的分别无不使人潸然泪下,久久不等忘怀。于是,我们渴望:人世间要是没有离别该有多好!但你是否想过:月亮要是不缺,那它怎么会圆呢?人要是没有离别时的悲伤,那怎么会有裁缝的喜悦?其实,离别就是一种重逢。让我们借用苏东坡的一句话来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梅花是那么的雪白、清香,它是经过一番彻骨的寒冷才得出来的,他就像名人说的那样“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鲜花是那样的美丽动人,但它是用一年生命换来的,就像龚自珍形容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珍珠价值连城,光彩照人,但它是普通的沙子在经历了严寒、阴暗与孤独之后形成的。人也是如此,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立足于当今社会,那他只有在经历了痛苦与磨难之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黄河自古以来就泛滥成灾,有许多致力于对他的治理但都失败了,其中最典型的要数禹的父亲,它采取了围堵的方法来阻止黄河水,但是物极必反,不但没有挡住黄河水,反而使更多的人丧失生命。禹上任后,他总结了父亲失败的经验,疏通河道,尊重自然规律,完成了父亲未做完的事,成了名族英雄,但这都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黄河之所以经常泛滥,不仅仅是河道问题,更重要的是黄河流域植被稀疏的原因。所以看问题要看根源,而不是表面。
12.优秀的随笔写作:大自然的启示 篇十二
一个月前,我和爸爸妈妈去花市买回两棵一样的桂花树。一棵种在了阳台,另一棵种在了客厅。松土、施肥、浇水、剪枝,一样的精心照料。
过了一段时间,两棵树的长势却完全不同。
种在屋子里的这一棵桂花树没精打采的。枝干干枯瘦弱,好像微风拂过就会把它吹折;树叶也掉落了许多。没有掉落的叶子挂在枝干上,垂头丧气的,没有一点生气。桂花也枯萎了,一点香味儿也没有。
再看阳台上的桂花树,那是大大不同啊!它精神抖擞,枝干粗壮有力;树叶翠绿油亮,骄傲地立在枝干上,显得生机勃勃;桂花莹白饱满,清香四溢。
“咦?爸爸,这两棵桂花树怎么这么多地方不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满心的好奇和疑问。
“那是因为阳台上的桂花树见过更多的世面,收获了更多的阳光和雨露,得到了更多的养料,所以才成长得更好。”爸爸不紧不慢又十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其实,人也是一样呢!”
“哦!原来是这样啊!”
我明白了,人和树一样,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养料,才能不断地茁壮成长,成长为属于自己的健康姿态。
作者:罗婧月
13.大自然的启示二年级优秀作文 篇十三
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让人类崇敬不已。它像一位拥有渊博智慧的老师给予人类知识,给了人类无数的启迪。
风雨后的晴空呈现着绚丽多姿的彩虹,告诉我们终会苦尽甘来;不惧风雪反而盛开得愈加灿烂的`梅花告诉我们要坚强;滴水穿石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小小的蚂蚁告诉我们要团结互助……
有一次,我写完作业便来到院子里想要舒缓下疲惫的心灵。我发现草堆边有一大群蚂蚁排成一队队,声势浩大,正在井然有序地搬运着粮食,好像有着指挥官一样在指挥者它们一样。蚂蚁能这般有序地搬运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认认真真地观察起来。哦,原来它们是给自己贮备食物呢!我想:蚂蚁是这么的渺小,要做到什么时候呀?可是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它们协调有序,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它们搬的搬,抬的抬,运的运,团结一致。就这样反反复复,将近一个小时,这浩大的工程就算完工了。整个过程我看得目瞪口呆,我被它们这种聚沙成塔的精神所折服,也被它们这种同心协力的集体主义精神所感动。
回头过来,再想想我自己童年的故事,每一次遇到困难,我不是选择逃避就是对自己没有自信,像极了战场上的逃兵,总会被困难夹带而来的凶猛气势所吓倒。经过这次,我明白了遇到事情就要坚持不懈,团结一致地勇敢去面对。而这,就是大自然中蚂蚁给我最大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优秀想象作文】推荐阅读:
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作文07-14
高中作文:大自然的启示09-18
大自然的启示2作文11-13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350字左右09-09
大自然的启示小学作文300字10-03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作文1000字06-12
四年级写大自然的启示单元作文08-03
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作文500字08-16
四年级下册作文: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06-19
赵瑞 来自大自然的启示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