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报告承诺书(精选9篇)
1.环境影响报告承诺书 篇一
日前, 环境保护部审批通过了《淮化集团煤制年产170万吨甲醇及转化烯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标志着这一安徽省“861”重点工程已由筹备阶段转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该项目总投资136亿元,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 (MTP) 和聚丙烯等主体工程装置。项目建成后, 将形成年产170万吨甲醇生产能力, 主要产品包括年产聚丙烯49万吨、异丁基油1.5万吨、汽油18.5万吨、液化石油气4.1万吨, 副产品包括硫黄、硫酸铵等。
2.环境影响报告承诺书 篇二
关键词:不同制度环境 财务报告质量 企业投资 影响
财务报告主要是指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方面信息的一种书面文件,具体的信息内容包括有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等。若是我国的企业出现隐瞒信息、虚假、该报不报的财务报告问题时,将会严重的降低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而导致财务报告质量低下的原因主要为文化教育环境失衡、法律制度环境失衡、政治经济环境失衡等。基于以上现象,本文就对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作如下报道。
▲▲一、制度环境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分析
制度环境主要是指企业赖以产生、生存、发展的环境,其是一种所处的特定阶段的客观条件,制度环境包括有不同环境下的价值、文化、思想、制度等。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社会独自存在,其管理、运营必定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所展开,而企业内部的财务报告亦是如此,其需要在相应的制度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开展与进行。制度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文化教育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一个企业整体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其便可以运营过程中采取比较科学、先进、复杂的技术措施,对财务报告的形式与制度进行完善,这使得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也比较真实与可靠,自然会大幅地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但若是企业的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则会影响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这也会导致所编制的财务报告简单、不系统、不健全,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必然要大打折扣[1]。
2.法律制度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一个国家经济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可以为企业经济行为的规范提供有效的依据,例如我国《注册师法》、《审计法》、《证券法》、《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制度的颁布与修订,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有了更加全面、直接的法律约束和保证,这也会极大地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反之,若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时,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也将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3.政治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其政治经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法人财产权和出资人所有权也实现了“两权”分离,当企业不再属于行政的附属物,开始进行自主经营、自主发展、自负盈亏时,企业的财务报告也会随之完善。而在当下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先进技术的层出不穷,为能进一步地增加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必然的趋势。
▲▲二、财务报告与企业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
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发展运营情况来看,企业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多不同属于一个人,在这种现象下,有可能引起企业的债权人、经营管理者、外部股东等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人员对企业信息掌握的不全面、不对称。进而也会增加企业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导致企业外部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发生代理权冲突等现象。
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为能有效地缓解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财务报告的应用便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当企业具备有高透明度、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时,能够使和企业相关的各利益人员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各种运营信息,这自然也会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进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并避免了投资不足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财务报告的有效应用,可让企业的外部股东及时采取有效性措施,来防范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不道德行为。且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还会避免债权人和企业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企业资产替代和投资不足的发生率。由此可见,当企业的投资金额不足时,财务报告质量越高,企业的总投资额便会越多;而当企业的投资金额充足时,财务报告的质量越高,企业总投资额便会越少[2-3]。
▲▲三、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分析
1.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学说
通过对我国企业的现状分析,关于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主要有两种学说:⑴互补学说。互补学说是指法律制度环境比较完善,市场秩序环境比较规范,且市场经济化程度比较高时,科学、合理地应用法律制度,可大幅地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有效性,在两者的融合下使企业投资者权益能得到更好地保护。⑵替代学说。而替代学说主要是指若法律制度比较差,且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经济化程度较低时,使得相关的法律手段起不到对企业投资者的有效性保护,此时可利用企业财务报告替代法律制度来保护投资者权益。
以上的两种学说在当今社会各有一定数量的拥护者,例如雷宇、翟华云等人便认为互补学说比较有说服力:在法律制度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具备的真实、可靠,较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时,其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减少企业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现象。但是魏明海、陈胜兰、于李胜等人却比较支持替代学说,其认变在法律制度环境不完善、不健全的国家,若企业具备有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则可以替代法律制度成为弱势投资者的一种保护手段。
2.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有效性措施
根据以上学说的分析可见,不管互补学说和替代学说,哪一种比较有说服力,但均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因此,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才是最为关键的,而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⑴改进财务报告方式。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一些企业还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财务报告方式,财会人员编制财务报告时,多以表格形式为主,由于过程太原始,会使效率降低,严重影响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因此,改进财务报告方式也尤为重要,应用现代化技术,促进财务报告编制、发布和传递的快速性、准确性与合理性,进而保证财务报告的高质量。⑵完善财务报告内容。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内容的要点包括有:调整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层次、改进企业财务报告要素的计量属性以及扩充企业的财务报告要素。通过对相关企业财务报告内容的完善,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全面、系统、真实,进而也会大幅地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⑶规范财务报告体系。规范企业财务报告的体系,应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于企业现有的财务报告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具体包括有:科学调整财务报告的结构、有效拓宽附注提供的信息量以及合理规范分部信息的披露[4]。
综上所述,财务报告的质量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企业具备有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时,可对企业的投资者权益起到有效的保证。但是,不同的制度环境,又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良好性有着明显的作用。因此,相关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使财务报告在不同制度环境对企业的投资均以起到良性的影响,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楠.股权结构与财务报告质量对过度投资影响问题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会计学,2010
[2]胡涛.投资环境与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会计学,2012
[3]吴宗法,张英丽.所有权性质、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5
[4]高杉.基于新经济理论的财务报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学,2011
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 篇三
总论的目的是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背景情况、项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工作,基本的编制依据、评价标准、环境敏感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个章节,对整个报告书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1.1 项目由来
表明项目的由来和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并说明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1)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以及由来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摘取其部分关键内容,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此段内容的编写,字数不应该太多,表述要简洁、流畅,经过提炼后用一小段文字说明问题即可。(2)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简介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其主要产品、产量、采用工艺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字数不应该超过50 字。
(3)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
对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进行极简单的说明,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化工类项目需要编写环评工作大纲)进行简单回顾,对环评大纲的批复和执行情况进行说明,并标注文件批号与时间。
(4)开展环评的目的和要求
可参考标准范本,对此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说明。1.2 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体现,必须依据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是四个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其他法律法规视项目具体内容选定。
二、技术规范工业项目的技术规范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Y/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T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Y/T 2.4-1995)。非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海洋工程类项目海洋环评技术导则,其它有关行业的环评技术规范视项目内容决定(如公众参与导则、规划环评导则、区域环评导则、人体健康导则、石油天然气导则、化工规划环评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
三、项目技术文件指项目的建议书、可研报告或设计文本及其有关部门的立项依据等。如果是技改、扩建项目,还应包含过去项目有过的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文件等内容;含大纲的报告书应包括大纲专家评审意见及技术评估单位对大纲的评估意见,对于该项目的环评标准的确认函和总量指标函。
四、其他依据包括项目涉及的各类规划和保护条例,以及建设单位要求开展环评工作的委托书或双方签订的技术咨询协议等。需要强调的是有关规划及土地方面的预审意见。
五、建设项目的环评委托书。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当采用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确定的标准,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大类,在明确环境功能的基础上,确定采用的标准。
评价时根据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也包括固废和危险固废,以及当地有要求的其它标准(如中水回用、绿化标准等)。按环境功能区分别列出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浓度限值、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限值等)。确定评价标准时应掌握下列三个原则:
一、有地方标准的首先应执行地方标准,无地方标准的执行国家标准,无国内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或普遍公认的经验控制值。
二、报告书需要附有当地环保部门对环评执行标准的确认件。
三、评价标准宜用表格表示,明确标准出处及其具体的标准值。
四、注意在引用标准的时候,一定查阅原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时限。在充 分了解其标准的应用范围的基础上进行标准的确定。1.4 评价因子及评价等级的确定
在工程和环境初步分析基础上确定主要评价因子。现状常规监测因子结合当地上一年年报所列项目,年报未列项目不作为现状常规监测因子;现状特殊监测因子结合工程分析及周围环境同类污染因子情况选定1~3 项。
对于没有当地公告或者公报的项目,原则上应当进行污染源评价因子的监测工作。
水质常规预测因子应包括pH、DO、CODMn,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SS。水质特殊预测因子结合项目及当地实际情况根据等标污染负荷确定1~3 项。空气常规预测因子,涉及燃料燃烧时,应包括SO2,NO2,另外TSP、PM10可根据排放特征选1~2 项(可根据污染产生情况和除尘情况具体确定)。污染源排放以PM10为主或PM10列入当地考核要求的应选PM10。
空气特殊预测因子根据等标污染负荷确定1~3 项。噪声评价因子选用等效A 声级。
固体废物鉴别因子应涉及项目区域内土壤现状(特别调查分析此前土地利用和受污染情况),工艺过程产生废物的种类、数量和性质,原料、副产品、产品的损益和废弃后的污染特性。生态环境因子主要从资源保护、生态功能保护和特殊生态保护进行考虑,包括土地、土壤、水、森林、景观、矿藏、生物物种、河流、湖泊、湿地、水源涵养地、生态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类似洄游通道、索饵场等。
对于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项目,还应当充分考虑地下水、土壤的现状监测、调查工作。评价等级应按照导则要求确定,并说明确定的理由。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报告书的现状调查范围和影响预测范围,对项目的实际工作量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确定无误。1.5 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通过综合污染物扩散距离和主要环境敏感对象的位置加以确定。导则有明确要求的,按导则执行。导则没有明确规定的,大气以最大落地浓度距离的1.5 倍考虑;水以污染物浓度稀释到接近背景浓度的距离为界,如遇敏感对象应适当延伸。流域涉及省市(县)际敏感区域的应扩大到交界控制断面;噪声以达标为界;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应视具体情况放大。
1.6 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的特征和环境调查分析确定评价重点。一般工业项目的评价重点以工程分析、主要环境影响因素预测和污染防治措施为主,非工业项目的评价重点以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为主。1.7 环境保护目标
针对评价区域内居住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取水口、重要资源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文物古迹、古树名目、重要湿地和敏感生境等情况,并应当有环境敏感点分布图。2 周围环境概况 2.1 地理位置
用文字结合图示表示。图示应包含整个评价范围,图示中应附有风玫瑰图、比例尺和指北标志,图示比例以1︰50000—100000 为宜。图示中标明项目所在位置,交通干线、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城镇、厂矿企业,自然人文景观及居住集中区等内容。特别应描述项目所在的区域地理位置、项目选址周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概况及相关的自然、人造物、敏感对象、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附地形及植被情况图。2.2 水文
水文主要指受项目建设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河口、近岸海域等水域的主要水文特征、使用功能,重要水工设施和运行规律,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级、范围及取水口位置,水产养殖区等敏感内容。2.3 气象
主要是表述项目建设地常规的气象条件及气候特征(以近五年数据为准),给出常年风向、风速玫瑰图。为大气预测专用的污染气象不在此列。2.4 社会环境
主要描述项目建设地的工业、农业及社会发展情况,对主要的产业结构情况应加以说明。2.5 环境背景质量情况
概要描述项目建设地周围评价范围内的大气、水体及噪声的环境背景情况,如果有背景监测资料,可引用近二年内数据加以说明。对引用的现有资料,应对资料的有效性和与本项目的适用性加以说明。生态环境状况应包括土地,水、森林、景观、矿藏、生物物种、河流、湖泊,湿地、水源涵养、生态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类似洄游通道、索饵场等。2.6 主要污染源和影响生态环境的工程行为
应调查并列出评价区域内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和水污染源情况。重点反映与本项目有关的污染源情况(例如)。
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主要工程行为是指造成重要资源,重要生态功能和重要生境严重影响的行为。
2.7 相关发展规划
主要描述项目所在市(县)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内容,并说明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和固废集中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情况,规划如有明显缺陷或问题应予于阐述。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小区)内建设,需附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小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对有中水回用要求的地区,了解清楚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情况和去向。
用水量大的大中型项目还需要增加当地水资源的消耗情况和供水情况说明。2.8 生态环境状况
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取水口、重要资源和重要生态功能、文物古迹、重要湿地和敏感生境状况说明。上述环境背景监测点、主要污染源位置、有关规划内容及主要环境敏感点可用图示的应标在图上,一般要求选用1︰5000~1︰10000 的图纸,重点是表达项目建设地与主要环境敏感对象的地理关系。
线型工程要求绘制万分之一图册。非线型工程可按比例采用手绘图。3 工程及污染源强分析
3.1 拟建项目工程概况
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建设性质(新建、技改扩建)、建设地点、工程内容(主体工程、公用及辅助工程、环保工程、依托工程)、投资总额、环保投资、产品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职工人数、年工作小时等。技改扩工程应说明技改前后产品方案的变化。
3.2 技改扩建项目老污染源情况
对技改扩建项目应首先对老项目作回顾性工程分析及污染源和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并说明与新建项目的关系。老污染源分析应以实测为主,可用物料平衡法进行核实和调整。实测数据可引用环境监测部门近年监督性的实测数据(验收报告中的数据或者实际例行监测数据),对数据的代表性应作说明,缺项应进行补测。企业自测值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使用。实测数据应取二个生产周期的平均值,并与生产负荷相对应。老污染源回顾性评价内容应包括工程内容,污染物发生量、主要环保设施及其运行效率、污染物排放量、环评批复内容、目前运转状况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内容。这部分内容最好做专门的小节进行叙述,并且需叙述清楚,尤其是污染物达标情况和总量排放情况。
由于客观原因实际生产量低于设计规模或设备能力的,应同时分析满负荷时污染物的发生量、排放量。
3.3 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
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应以物料平衡估算为主,配合同类污染源的类比调查或实测进行核实和调整。
工程分析的目的是获得二组数据:一是主要污染因子的年发生量数据(t/a);二是主要污染因子的小时或日最大发生量数据(kg/h、kg/d)。其中年发生量数据用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结合设备能力加以确定,小时或日最大发生量数据用生产设备开足时产污情况加以确定。工程分析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项目平面布置图图示比例为1︰1000—1︰5000,图中应含指北标志及比例尺。技改项目标明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区。
二、物料及能源消耗表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包括名称、种类、形态、规格、理论和实际单耗和年耗等),以表格形式表达。
三,主要原辅材料的理化性质及毒性毒理,情况。
四、主要生产设备、公用及贮运设备清单。技改扩项目应说明设备变化(淘汰、新增、扩容)情况。
五、带有污染物排放标志的工艺流程图化工项目还应列出化学反应式。流程图以装置(单元)为单位,以工艺过程为基础进行绘制。流程图上应对废气、废水、固废选用分类代号,并按排放部位和污染物排放类别依次编号(包括无组织排放源)。
六、主要物料的平衡图及水平衡图按生产工序和操作方式作好分步的和总过程的物料衡算和水平衡,并以框图形式表示物料去向和分配。关注关键物料和元素的单独平衡及去向分配。对有毒有害化学品、重金属等特征物质作单独平衡。技改扩项目应分别绘制技改前后全厂水平衡图(需图示水回用路线)。叙述节水的具体措施并给出量化指标。
七、工程项目运行时排放的污染物(化学的、物理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可能方面。
八、生产原理、操作方式和产污环节、排放方式及工艺设备说明(包括物料贮运方式、路线,物料及试剂回收,废弃物料堆存、运输,公用辅助工程)。
3.4 污染源强分析
原则上采用“三本帐”模式逐项分析计算(包括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并结合同类污染源的类比监测、调查分析结果。技扩改项目给出“以新带老”削减量。
一、说明资料收集、类比调查及污染源现场调查监测等信息数据得出的依据,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适用性(包括数据内容、来源、获得方法、类比工艺企业的可类比性、污染源现场监测方案与生产实际的相关性、符合性及理论测算公式的通用性、权威性等方面的说明)。
二、结合工程分析,按废水、废气、固废(残液)、噪声、放射源等分别论述项目污染源的来源、名称、类别、性质、发生量、组成(主要污染物)、浓度、排放方式(有组织、无组织、连续、间歇、稳定、波动)、排放高度、排放去向(回收利用、排入环境、进处理系统等),及季节性生产差异。
三、说明产生的污染源经治理后(或按达标排放的要求),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速率。对特定的污染物提出治理效率和最终排放去向的要求和建议。
四、通过对治理工艺及技术水平分析,论述污染物的达标可行性.
五、编制污染源强汇总表。表明污染物发生量、达标排放量、削减量三组数据
3.5 拟建项目征地及拆迁情况
一、征地
征地数量,土地类别
基本农田和征地数量,农田占补情况
二、拆迁
拆迁房屋数量,涉及人数、户数;拆迁企业数量。4 环境质量与生态现状评价
4.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应分析项目建设地是否符合环境功能要求,为项目选址的环境可行性提供依据。
现状评价可以引用资料并加以说明,在当地环保部门常规监测有效范围内可直接引用当地监测数据,在资料不充分时应通过现状实测进行分析。引用资料时原则上应掌握资料有效期控制在近二年之内,并说明取得数据时至今周边污染源变化情况,在预测分析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变化。当周围污染源排放变化较大时,必须用最近的实测数据或者安排质量现状监测。实测的时间频次按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报告书应分别绘制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监测布点(断面)图。空气环境监测布点图应标明评价范围、主要空气环境保护目标,并附风玫瑰图及比例尺。水质监测断面拟在水系图上标明,并注明水源保护区范围及取水口、排放口位置。厂界噪声监测布点图应标明主要噪声源,声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并具体分析区域是否符合环境功能要求,如存在超标现象必须分析超标原因。产生沉积性污染物的项目和开发受污染土地项目,应增加土壤、地下水、河道(江、湖)底泥的监测评价。必要时还要增加生物采样监测。
4.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应考虑项目建设地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内容,主要从资源保护、生态功能保护和特殊生境保护进行考虑,包括土地,土壤、水、森林、景观、矿藏、生物物种、河流、湖泊、湿地、水源涵养、生态林、古树名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对于生态保护级别高的地区或者重要生态敏感点,需要专章进行论述。5 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可以采用理论模式预测和类比实测预测二种方法。理论预测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预测模式和参数,对于非常规性的理论预测需要验证其模式的适用性。类比预测的关键是选定合理的类比对象,并进行可比性分析,需要时应作类比结果的修正(对于报告书项目一般不推荐采用类比分析法)。预测评价应包含如下内容:
5.1 受影响环境的基本参数
如水文、污染气象预测参数等。
5.2 预测模式及参数
明确预测计算所采用的预测模式、预测参数及修正办法,预测参数应给出具体数值,以便进行验算。
大气预测对二级评价以上的,日均浓度预测应采用典型日计算(根据新的大气环评导则,典型日的预测应该改成逐时预测)。
水环境预测应说明排污口选择优化方案,并作方案比较。噪声预测应具体列出噪声源位置及距厂界和敏感点的距离,厂界预测时,应选择距噪声源最近的厂界中的一点作为预测点。
5.3 污染源强参数确定
污染源强参数应列表说明,便于验算。对于一次浓度和日均浓度预测应给出最大小时排放量和日排放量数据,对于年均浓度预测应给出年排放总量数据。大气污染源强数据应列出排放点名称、排放点中心位置坐标、污染物排放量、烟气排放量、烟囱几何高度、烟气出口内径,烟气出口温度等数据,无组织排放还应给出等效直径。水污染源强数据应详细列出排放口名称、排放口位置、污染物排放量、水量、排放方式等(此处一定要核对烟气出口温度和烟气出口速率,要符合工程设计的有关实际参数需要,一般烟气出口流速为10~30m/s 之间)。
5.4 预测结果表达
预测结果主要分二种情况表达:
一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影响浓度分析,即各污染因子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一次浓度、日均浓度、年均浓度值,最大落地浓度及距离、超标区(混合区)面积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量用污染物等浓度线表示,以大气为评价重点的项目要求叠加在地理背景图上,鼓励使用彩图。
二是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预测结果应叠加背景浓度,并考虑区域内在建、拟建项目同类污染物排放的叠加影响。
5.5 事故状况及特殊气象、水文条件下的影响评价
确定事故源强及发生概率,预测事故排放状况下污染物转移及危害形式。分析特殊气象、水文条件发生的几率,评价是否在可接受的程度内。
5.6 卫生防护距离确定
有无组织排放废气源的项目应确定厂界浓度和卫生防护距离,并说明污染源与厂界位置及与保护目标的相对位置。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为:有行业标准的按行业标准套用,没有行业标准的按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核定。论述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行性,若不能满足要求,提出相应措施,如提出搬迁方案和计划要求、减少无组织排放源强、调整厂区布局或调整选址等。对于化工或者影响较大的企业,应当根据无组织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认真核算。对卫生防护距离内土地 利用提出合理建议。
已有噪声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应从其规定。
5.7 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主要对绿地面
积、植被破坏,光合作用产物、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防洪泄洪、动物通道阻隔、各类保护区的影响作定量定性分 6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非工业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应作为报告书的评价重点。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施工期的土石方平衡,土石方来源,弃渣场址选取,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施工后期的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对于施工过程对水土保持有特殊要求的建设项目应单独设立水土保持方案章节,水土保持方案内容可引用专业部门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主要结论,或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范自行编制。
二、施工废水数量、去向和影响分析。
三、如有底泥需要处置或综合利用,应考虑必要的底泥监测,提出分质处置办法和要求。
四、如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影响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或对其他自然环境的破坏,应进行专题论述。
五、如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对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应进行专门论述。
六、沥青路面的铺设应分析沥青搅拌点及路面铺设过程的环境影响。
七、对资源、生态功能和重要生境的影响。
八、施工期水文条件的变化。
另外还需关注施工过程的噪声和扬尘,以及地下构筑和管网的影响。对扬尘的防治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必要的抑尘措施。对噪声的防治应特别注意夜间施工作业的环保要求。根据项目性质及可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特别注意对工程建设的环境监理要求,根据《×××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严格实施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制度。
清洁生产及总量控制分析
7.1 清洁生产及工艺先进性分析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主要从产品结构、工艺生产、生产设备、节能降耗、物料替代、资源回收、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加以论述,与国内外同类企业先进水平比较其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及新鲜水耗、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水平,如有明显差距,应提出进一步实施清洁生产的具体措施。报告中应明确水重复利用率指标,提出具体的节水措施。污染物发生量 S02、烟尘COD
清洁生产及工艺先进性分析应与国内外同类工艺相比较。
7.2 总量目标确定
总量目标的确定应符合二个原则:一是在符合清洁生产及达标排放前提下根据生产规模计算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总量目标必须在当地的总量控制指标范围内。
7.3 总量平衡方案及措施
明确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说明由当地环保部门认可的污染物总量指标调剂单位名称、污染物排放指标量、削减方案(关、停、污染治理措施)、实施后可出让的指标量。如由当地环保部门划拨,要说明当地的计划总量和存量,并由当地环保部门认可。对于技改扩建项目应以环保部门核发的排污许可污染物总量为基础,原则上应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减污,如不能实现,则应结合当地污染控制要求和环境质量,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方案的实施必须保证当地环境功能不降级。在环境功能现状不能满足要求的区域内建设项目,且污染物有所增加,须通过区域内污染源削减腾出容量,并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区域综合整治削减量必须显著大于项目新增量。
可根据当地的环境和项目具体特征加以考虑。8 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8.1 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污染治理措施分析应分两个层次进行,首先是从前面章节的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二个方面确定从污染物发生量到最终排放量所要求的去除率,其次是提出实现去除率应采用的具体治理措施,并对推荐措施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污染治理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对工程的环境保护设计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一、废气防治措施评述
分别评述生产工艺废气(包括物料及溶剂回收系统)、燃料燃烧废气,贮运系统废气三类废气所采取的收集系统、治理设施名称,处理规模、处理工艺、污染物去向及去除率等,对于有回收系统的应说明回收利用方式和回收利用率数据。废气治理应论证排气筒高度的合理性,无组织排放源的收集点、捕集方式、捕集率。
二、废水防治措施评述
评述厂区排水体制(废水收集系统)、废水特征、污水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并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各处理工段污染物去除率。根据“节水”政策提出工业用水循环率要求。
(一)分析论述本项目发生的废水水量和水质,提出清污分流、污水的分质分类、分质预处理和综合处理的要求。
(二)提出拟选用的治理技术和处理工艺流程组合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论述(包括处理水量和规模适应性、特殊污染物的处理适应性)。
(三)提出处理工艺中各级处理单元的处理效率,效率指标的合理性论述,个别污染因子的达标可行性分析。
(四)进区域或城市管网的废水,应进行接管可行性及对终端污水处理厂冲击影响分析。(五)提出污水厂内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的防治要求。(六)提出事故性排放的应急措施及预案。
(七)若排放总量突破或纳污水体无环境容量及环境较敏感,应提出污水深度处理及处理尾水的综合利用要求。
三、噪声治理措施评述评述各高噪声设备噪声源强、采取的具体降噪措施和降噪效果。
四、固废(残液)治理措施评述
评述各类固废厂内收集、贮存方式,综合利用途径,分析贮存处置方案是否达到国家固废处置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要求。自行处置危险废物的必须分析处置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委托危险废物处置应说明处置单位名称、处置资质、处置能力、处置工艺及效果。报告中应附相应协议及资质证书复印件。
(一)论述固废类别区分、毒性,不同性质固废按规范提出不同的收集,贮存处置要求。(二)提出有机物料、溶剂、废催化剂、吸附剂、离子交换剂等的回收利用措施。
五、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评述评述拟采取的辐射防护、放射性污染治理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六、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评述
环评应重点作如下方面的生态保护措施论述:
(一)水土保持方案,主要指土石方平衡,取料场及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开挖面和弃渣场生态修复及绿化具体方案。对于工程项目已经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原则上可引用水土保持方案内容,但需从环保角度论述其合理性。(二)珍稀动植物保护。
(三)自然生态(水源涵养,湿地,生态林地,重要河流、湖泊和特殊生境等)保护。
(四)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链平衡。(五)防止外来生物侵袭。
(六)自然资源(土地,水,森林,景观,生物物种,重要矿产等)保护。(七)海洋生态保护。
8.2 稳定达标排放分析
从废水、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处理效果等方面,评述其长期
稳定达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对废气、废水、固废,噪声、电磁辐射等污染源按各排气筒、污水排放口(一类污染物指车间排放口)、厂界噪声等采用相应评价标准进行达标分析。说明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国内成功运行实例。污水进区域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应评述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时间上的衔接、服务范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进、出水质要求等,论述厂区污水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可行性和对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影响。配套建设或落实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委托处置污泥的,应说明委托单位的资质、能力和相关委托协议,分析介绍处置单位污染防治措施.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报告书应对环保行政部门监管企业污染治理措施是否达到稳定达标运行的在线监测、监控、数据传输、统计系统提出明确要求,从技术上保证环保监管执行力度。
8.3 补充对策和替代方案
针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治理措施不具工艺先进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者提出改进、补充对策措施,必要时提出替代方案。
8.4 绿化
明确绿化率指标,细化绿化方案(厂界绿化防护林带宽度、长度、树种等)。上述所有污染治理措施应汇总成表,以便一目了然。9 环境风险评价
对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应要求进行专门的环境风险评价,其他项目由于环境治理措施失效而引起的污染事故可包含在环境质量预测评价章节内。环境风险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规范进行编制,主要应包括如下内容:
9.1 源项分析
定量,定性分析事故的发生概率及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9.2 风险评价
根据事故发生概率及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通过模式预测事故的风险值,并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相比较,评价项目建设的风险性。
9.3 风险管理
一、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或贮存地点提出要求,特别是与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敏感目标应设置安全防护距离。
二、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规模或贮存量提出要求。
三、工艺技术设计上提出安全防范措施。
四、设置应急预案。10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评价涉及与人有关的一些社会问题及矛盾纠纷,通过环评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化解矛盾的办法。
10.1 征地拆迁安置
对于征地拆迁数量较大的线型工程、区域开发项目应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数量,对搬迁居民应了解安置去向和方案,并对安置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供反馈意见。
10.2 人文景观
对于项目建设可能涉及到人文景观的应作专门论述.假如工程建设需要考虑景观美化或与周围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相协调,报告书应对景观设计提出要求。
10.3 文物古迹
对于项目建设可能涉及到文物古迹破坏和影响的应作专门论述。涉及到省级以上文物古迹的应作详细分析,并与有关文物保护部门沟通,提出具体的保护对策措施。11 产业导向、规划布局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11.1 产业导向
产业导向应该搜索国家及地方有关投资企业指导目录,对照具体的条款列出符合产业导向的内容。
11.2 规划布局
根据拟建项目所在地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并对照规划用地性质与本项目的类别,分析规划相符性,并根据企业污染特点及当地的主导风向和流域特征分析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对于敏感项目还应对企业内部布局的合理性进行评述,提出调整方案及建议。
11.3 选址合理性分析 12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对于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应进行公众参与。对于环境比较敏感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应视项目选址敏感程度也应进行公众参与。根据目前的公众参与要求和水平,建议公众参与分二个阶段进行。
程序、时间、内容要求必须严格按照【2006】28 号文件要求进行,新的公众参与导则出台之后,应当按照导则的要求做。
12.1 公众调查 在报告书编制前环评单位应通过走访或发表征求意见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告示和意见征求工作,重点是向周围受影响的公众介绍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同时通过问卷方式向公众了解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公众对项目建设关心的问题及主要环境要求等内容,以便在编制环评报告书时进行考虑。公众调查分团体和个人二种。对于搬迁扩建项目,公众调查工作还应考虑老污染源周围区域。公众参与调查应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重点是受影响的团体和个人。
12.2 公示
在报告书编制后建设单位应通过论证会、听证会或公示的方式进行公众调查,重点是向公众介绍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程度,以及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治理措施和效果。对于一般建设项目,公示地点可设在拟建项目所在地的政府、街道居委会或村民委员会公示栏,公示时间一般为7 天。对于敏感建设项目,公示内容应在项目建设地所在的县(市)级主要媒体上进行,如果项目建设影响到其他区域,则公示内容应在覆盖受影响地区最低一级的主要媒体上进行。公示工作应在报告书报批稿之前完成,并在报告书中附有关公示图片及公示结果。公示内容中必须包含项目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及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的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收集公示反馈意见。对公示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环保建议,环评单位应在公众参与章节中说明,并提出有关落实措施;对持反对项目建议的意见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3.1 环保投资估算
根据第八章确定的污染防治措施,逐项计算污染防治投资费用,并与可研报告中的环保投资估算值相比较,如有不符,应加以说明,以便在设计预算中加以追加或调整,以保证环保投资费用的落实。环境管理、环评费用不应列入环保投资中。环境风险的投资应当列入。
13.2 运行费用估算
根据污染防治措施的折旧、人工开支、动力、药剂等消耗费用估算环保设施运行的费用。
13.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计算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计算环保运行费用占项目年总产值的百分比,计算万元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等数据,综合分析项目环保投入的环境经济损益,以及该项目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可能性。对项目有可能影响周围工农业生产的建设项目应作相应的经济分析。14 环境监测计划及管理要求
14.1 环境监测计划
报告书所述的环境监测计划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为保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环保设施监控计划。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建设项目应提出具体的在线监测要求,对于小规模的建设项目应提出日常监测和管理部门抽监要求;二是为保证企业生产对周围环境不造成污染,报告书应对厂界及周围环境敏感点提出定期监测要求。报告书应列出具体可行的监测计划。对于建设周期和开发时间比较长的项目,应该指定跟踪评价计划。
14.2 环境管理要求
环境管理要求主要指二个方面:一是在机构编制上应保证有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落实厂、车间及具体管理人员的三级环保责任制;二是在硬件设备及软件制度上要求建设单位建立完整的环境管理硬件和软件,并提出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和1S014000 审计工作的计划和时间表.
14.3 环境监理要求
根据《×××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严格实施施工期的环境监理要求。一般应当写出具体的监理程序和要求。15 环评结论
环评结论是报告书的核心,是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要重点归纳前面各章节所做的一切工作,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表格反映环评工作成果。环评结论中主要包含的内容为:
15.1 环境可行性分析
主要是根据环评审批六项(现在有九项审批原则)基本原则逐项进行对照,分析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二、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当地规划内容,项目自身布局是否合理;
三,环境现状功能是否符合要求,当地是否有环境容量允许该项目的建设;
四、项目建设能否做到达标排放,老污染源是否做到达标排放;
五、项目是否采用了清洁生产工艺;
六、项目建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是否得到落实;
对于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项目应分析资源和生态环境功能是否得到有效保护。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环境可行性分析应增加项目及选址的公众参与意见分析。
15.2 环评主要数据及污染治理措施 环评的主要数据包括:
项目建设的污染物发生源强:指最大日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发生源强(质和量),这是企业进行环境治理设计的主要依据。污染物排放总量:这是行政部门控制环境污染而设定的目标指标,也是环境管理部门进行环保管理的主要依据。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篇四
(一)环境违法行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同意,擅自开工建设的。
(二)违反法律、法规条款:
1、《环境影响评价法》
问:你单位建设项目是否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是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是委托哪家评价单位编制的?是否经过环保部门审批? 答:(如实回答)
问:你单位建设项目全称?共分几期建设?各期名称? 答:(单位名称与营业执照相符)
问:你单位 XX 项目(全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何时编制完成? 何时向何机关上报?受理时间和文号是多少? 答:(记录编制完成时间、受理时间和文号)
问:你单位 XX 项目(全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获得哪级环保部门审批?审批文号?(是否有超期、重大变更等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况?)答:(记录受理后还未审批、未经批准等情况,若有因超期、重大变更等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况应追问并详细记录时间和 文号)问:你单位 XX 项目(全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因何未经批准(或 未经重新审核同意)? 答:(详细记录未经批准过程及原因。)
问:你单位 XX 项目(全称)在未经批准(或未经重新审核同意)的情况下为何开工建设(或建设重大变更内容)? 答:(详细记录擅自开工建设的原因及基本情况)
问:你单位 XXX 项目(全称)计划建设规模?计划投资金额? 答:(记录在发展改革部门登记、备案数据,未登记、备案的,以计划预想为准)
问:你单位 XXX 项目(全称)何时开工建设?实际建设规模?建设进度及截止目前实际投资金额? 答:(建设期一个月之内的精确记录到天,一个月以上的精确记 录到旬,三个月以上精确记录到月,建设进度未完成的用百分比,已完成的记录已建成,部分建成的记录部分建成名称和时间)问:主体工程是否完工及具体时间(自由裁量情节)? 答:(未完工或已完工,具体时间)
被询问人签字: 年 月 日
见证人签字: 年 月 日
问:项目(全称)截至检查当日已建成(或部分项目)的产能? 主要生产设备? 答:(记录已建成主要设备名称、型号、功率、台数等信息,核实记录已建成产能)
问:项目(全称)周边有无环境敏感点?各自距离? 答:(记录该项目周边居民区、学校、饮用水源、地表水干流和主要交通枢纽等环境敏感点的方位、距离)问:该违法行为是否被环保部门处理过? 答:
问:近三年被调查单位是否被环保部门处理过?何时何违法行为 由哪个环保部门作何种处理?履行情况? 答:(写明违法性质、作出决定的环保部门名称、文书名称、文号、处理结果、执行情况)
问:有无其他要反映的情况?有无其他资料要提供?(可根据反映的情况进行追问)
以下空白
以上笔录已阅属实。
被询问人签字: 年 月 日 拒绝签字的理由:
询问人签字: 年 月 日 记录人签字: 年 月 日
泰安市环境保护局现场检查(勘察)笔录
当事人: 地 址:
检查(勘察)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时分 地 点:
检查(勘察)人姓名:执法证号: 记录人:执法证号: 检查(勘察)记录:
我们是泰安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支队)的行政执法人员,这是我们的执法证件(向当事人出示证件),请过目确认。今天我们依法进行检查并了解有关情况,你应当配合调查,如实回答询问和提供 材料,不得拒绝、阻碍、隐瞒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如果你认为我们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办案,可以申请我们回避,并说明理由。(暗查等无法告知的情形除外)
现场勘察情况:
1、项目建设情况 已建成生产设施的名称、数量、型号、位置、建成时间等基本信息;在建设施的名称、数量、型号、位置、建设进度等基本信息。项目是否办理环评手续或建设地址是否与环评一致。
2、生产情况: 现场检查时,主要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生产或未生产),主要原 辅材料名称及当天使用量记录、生产主要产品名称及当天产生量记录。主要生产工艺、产品、产能是否与环评一致。
3、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情况: 现场看到污染防治设施各处理单元构筑物建设程度及位置、治污设备安装数量、型号及位置、在线监控设备安装型号、监控污染因子等。
4、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 现场检查时,污染防治设施各处理单元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检查当天处理量、用电量、加药量、污泥产生量记录,设施停用(闲置、当事人签字: 年 月 日
见证人签字: 年 月 日
关闭)的部位、环节及时间等。
5、污染物排放情况: 现场检查时,排放污染物自动监控数据包括污染物浓度、污水排放量(实际违法行为期间污水排放量),排放污染物感观情况(状态、颜色、气味等),现场取样等情况(于 XX〈位置〉采集外排废水水样 XX 组 XX 个),污染物排放途径、路线、去向等。
6、固体废体和危险废物存储和处置情况: 固体废体存储场 所现状(是否有“三防”措施),危险废物存储场所现状(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危险废物转移是否有转移联单等。
7、周围敏感点情况 被调查单位周边敏感点所处的位置、距离等。
8、记录被检查单位在检查过程中配合情况。
以下空白
以上笔录已阅属实。
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年 月 日 当事人拒签事由:
检查(勘察)人签名或盖章: 年 月 日 见证人签名或盖章并注明其身份: 年 月 日
书证等证据材料
1、当事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当事人居民身份证;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受理单、环评批复文件;
3、环保设施的设计使用要求、设计图纸等;
4、生产记录(主要原辅材料使用记录,水、电、气等主要能源 消耗记录及缴费单据)、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记录(处理量、用电量、加药量、污泥产生量)、排污记录、环境监测报告;
5、环境监察记录;
6、环保部门处理违法行为的行政决定;
7、投诉、举报、信访材料等;
8、其他相关证据。
5.环境影响报告承诺书 篇五
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要点
化工项目因存在环境风险大,评价要求高等特点,成为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难度较大的一类.与一般建设项目相比,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工程分析、污染治理措施、风险评价三个专题尤显重要.通过逐步分析工艺流程、细致计算物料平衡实现有序而深入的工程分析;通过合理分类、技术经济论证来确定合理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通过分析项目特征风险因素制定高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可高效、准确地做好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作 者:王磊 姚建 Wang Lei Yao Jian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年,卷(期):33(3)分类号:X820.9关键词:化工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要点
6.环境影响报告承诺书 篇六
会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是推动财务报告发展的动力之一。所谓新经济是指以智力资源为依托, 以高科技为核心, 以信息技术为支柱、以知识为基础, 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新经济环境下, 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直接取决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
纵观财务会计的发展历程, 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由于两者的作用, 导致财务会计向外提供信息的手段———财务报告, 从早期简单的“账户余额表”, 发展到今天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一系列的其他财务报告。正是由于财务报告的发展与一定时期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变化, 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 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新的会计信息需求, 在这一需求的拉动下, 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得以发展。
现行财务报告, 偏重于财务信息的披露, 而对非财务信息披露不足。非财务信息是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信息。非财务信息不仅是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并加强管理所需要的信息, 也是投资人、债权人等分析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所必需的信息。缺少此类信息就难以达到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的目的, 无法全面揭示企业经营活动。因此, 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更全面更符合现代经济发展情况的财务报告。
二、新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新经济时代, 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化的发展造成资本和信用的跨国流动, 全球经济一体化, 使各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与国外紧密相连, 会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成为必然, 财务报告使用者日渐广泛化和多样化。随之导致会计环境的风险加剧, 会计信息使用者面临更多新的经济决策, 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变, 决策难度进一步加大, 新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产生影响, 对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的反映应该重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无形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现行财务报表偏重于揭示存货、设备等有形资产的财务信息, 而对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商誉等无形资产的信息揭示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会计由注重成本逐渐转向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关注。尤其是在高科技企业, 信息产业里, 无形资产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远比有形资产大, 而现行的损益表反映的是已经实现的利益, 对其他未实现的价值增值很少涉及, 使信息使用者无法掌握企业现在经营及未来发展的相关信息。新经济环境下, 无形资产占企业总价值的60%-80%, 不能反映这些资产的资产负债表, 并不是一个能提供有用信息的报表。智力资源、信息技术、知识决策等越来越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注。
(二) 要求披露的信息量和信息范围明显扩大
随着我国金融业务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金融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 形式日趋复杂, 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需要确认、计量,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 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因此报告使用者更关注其相关信息、报告等, 以预计其风险与报酬。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掌握的信息范围明显扩大。不仅要求披露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确定性信息与非确定性信息、还要求披露已实现并确认的信息以及未实现的收益或损失等。
(三) 披露信息及时, 在信息质量方面更加关注相关性和透明性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 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 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 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 将有利于企业的真实价值被市场发现和认可, 降低其在市场运行中的各种成本与风险。
(四) 更重视前瞻性的会计信息
美国未来会计学家汗弗莱·H·纳什在《未来会计》一书中指出, 经济社会最大的价值在于未来。新经济时代, 决策有用性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关注, 而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着眼于未来, 要求充分披露未来预测信息、非财务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 要求会计信息披露更及时更全面。
现行的财务报告偏重于反映企业历史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 而对未来的经济活动披露不足, 缺乏对未来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反映, 作为报告的使用者更关心企业的未来, 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现行财务报告, 不能客观反映会计期末资本的现行价值、变现价值, 未考虑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和资金时间价值。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 不确定信息比以前更为突出, 缺乏前瞻性的财务信息将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信息有用性。
三、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步伐, 企业报告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因此需要不断创新财务报告披露方式, 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 改进财务报告体系。
(一) 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
现行财务报告应扩大信息披露范围, 充分提供多样化信息, 诸如未来信息、非财务信息、非主体信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非规范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等, 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各种需求。
(二) 改进财务报告体系
1、增加预测财务报告。
加强财务预测信息披露, 增加预测性财务报告, 使财务报告由揭示事后信息为主转向事后信息与预测信息并重。预测报告是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 反映预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告。此报告提供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更为相关。
2、增加衍生金融工具财务报告。
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下, 衍生金融工具只作为表外项目披露, 在历史成本原则下无法有效计量。许多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或投机, 这些重要的信息不能在财务报告里充分反映, 显然有悖于及时性原则和充分揭示原则。由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无法在资产表的现有项目中充分体现, 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可利用表内披露与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式, 编制衍生金融工具报告, 满足信息使用者依据衍生金融交易情况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
3、增加社会责任报告。
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消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核算、计量, 依此为依据做出应有的补偿, 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披露。这可以使企业清楚自身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了解自己应为其行为负多大的社会责任;还可以使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企业, 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样便于协调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 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因此, 我们应借鉴国外经验, 增加社会责任报告, 规范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和形式, 从宏观经济出发,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加以计量报告, 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
4、建立实时报告系统。
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使得会计信息及时报告成为可能, 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应用, 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计量。这也是会计信息规避不确定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企业为了克服现行财务报告的时效性缺陷, 需要应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等手段来构建会计信息实时报告系统。根据经济业务的发展情况, 对会计业务和数据实时地记录与处理, 自动生成会计报表并及时在网上发布, 形成一种动态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 不再局限性于文字与表格, 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 做到图文并茂, 声像俱全, 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 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传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实环境中信息的复杂多样化, 会计信息使用者面临更多新的经济决策, 随之对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企业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利用, 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和风险管理等。文章以当前新经济环境下财务报告的内涵为基础, 分析了新经济环境带给财务报告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希望促使现行财务报告突破原有信息披露的限制,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经济,财务报告,影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英梅, 王文华.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5 (4) .
[2]、谢诗芬.会计计量的现值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3]、周晓存.新经济时代我国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 (5) .
[4]、徐春凤.关于改进现行财务报告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6 (6) .
7.环境影响报告承诺书 篇七
一、教师工作压力和教师组织承诺的内涵
教师工作压力是教师因为工作上所赋予的职责、要求、期望等超出自己的负荷,并感受到对个人自尊和安全的威胁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如愤怒、焦虑、沮丧等。教师工作压力是一种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个体感受到这种刺激并引起身心的某种反应,当这种刺激被个体评价为威胁到其身心安宁状态时,工作压力就会产生。工作压力如果持续不断,个体不能有效应对时,就会产生不适感,出现各种生理、心理问题。组织承诺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承诺。目前,对组织承诺的认识,有两种流行的观点:行为说和态度说。行为说主要关心个人是怎样认同某种特定的行为,是哪些情境因素使行为难以改变。态度说主要关心个人是怎样培养对组织价值观的坚定信念,又是怎样产生为组纵利益而努力的意愿,以及如何培养个人形成愿意留在组织而不是离开的意愿等。教师组织承诺是指教师对所任教学校有强烈的组织认同感,愿意持续地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为学校的发展作贡献甚至不计报酬的多少,并愿意一直留任该校的一种态度或心理倾向。它包括三点内容:教师认同目前任教学校的发展目标与价值,对学校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忠诚心;愿意为学校努力奉献,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甚至不计报酬;希望继续留任该校的一种心理顷向。
二、教师工作压力对教师组织承诺的不良影响
1.带来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长期持续的压力会使身体产生一种非特定的适应性生理反应,这种反应包括三个连续的阶段:警觉阶段、抗拒阶段、衰竭阶段。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过度压力的状况,会造成身体上的疾病。压力的生理性反应是可预测的、自动的固定性反应,在一般情况下,它无法以意识加以控制,而心理性反应则与个体对外界环境的知觉及个体处理压力的能力有关。压力若长久不被释放,则会随着时间的累积成为较严重的压力,并引起不良的行为反应,如注意力减退、耐心降低、容易烦躁等。在情绪方面,压力的情绪反应是多样化的,从较正面的情绪、精神振奋到普遍的负面情绪,如愤怒、暴躁、忧郁、焦虑、沮丧等,其中大部分压力所带来的情绪反应为负面的。
2.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也称职业枯竭,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提出的。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和耗竭状态。弗里德曼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不是突发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近的过程。从一个教师的职业生涯来说,其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多数教师对未来的职业总抱有较高的期望,进而产生倦怠感。弗里德曼把参加工作后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跌落期、耗竭期、调整期。教师工作压力后果的行为症状包括:生产效率的变化、缺勤、流动、饮食习惯改变、嗜烟、言语速度加快、烦躁、睡眠失调、高事故率、较差的组织气氛等。压力感低于中等水平时,它有助于刺激肌体,增强肌体的反应能力,压力过大时,会使工作者的工作绩效降低。由此可见,工作压力过大不可避免地带来职业倦怠。
3.对教师个人和组织绩效产生不良后果。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对组织的工作效率有重要影响。激励理论把压力看成对工作有积极的影响,认为压力是激励个人良好工作绩效的催化剂和动力,适度的压力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中,提高耐受力,增强肌体活力,减少错误发生。冲突理论认为压力对工作绩效有阻碍和消极的作用。员工如果承受工作压力,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满意感受,往往会使组织旷工率高、事故增多和较高的离职率发生。互动理论则认为适度的低水平压力可以促进好的绩效,而高于最佳水平的压力则会使工作绩效恶化,从而使个体和组织利益受损。因此,长期存在超过最佳水平的压力,且不加以缓解,必然会导致教师绩效水平的降低,从而使学校教学质量下降。
三、提升教师组织承诺水平的策略
1.加强领导管理水平。领导支持是影响学校教师组织承诺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提高领导支持是改善教师组织支持感,进而提高其组织承诺的重要途径。学校管理者在工作中要面对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与不同的教师建立起不同类型的交换关系。领导与教师中的少部分人建立了特殊关系,这少部分教师会受到更多信任,得到更多关照,也更享有特权,如工作更有自主性、灵活性和更多的机会与报酬等。而其他教师,获得的奖励机会也较少,他们与领导的关系只局限于正式的权力系统范围内。由于存在不同的关系,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交换关系也就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低质量的关系,它完全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影响力,是一种以等级关系为基础的契约关系;另一种是高质量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吸引、相互影响的交互式关系。要形成更多高质量的关系,学校管理者应该提供更多的领导支持策略,如作出重大决策时对教师个人利益的考虑、给教师提供工作上的指导和帮助、关心教师的职业发展等。如果教师感觉到领导对自己的支持,他们会认为这既是领导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同时也会使自己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给予科研教学工作更多的资源和权力,使得工作进展更加方便顺畅。因此,领导支持会提高教师对组织的承诺水平。
2.努力提升自己,促进职业发展,缓解工作压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教师带来新的发展与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改革前,学校就像一座安稳的象牙塔,教师职业是所谓的“铁饭碗”,—旦拥有,终身受益,而改革后破除了“职务职称终身制”,评聘结合,聘任上岗,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不要一味地抱怨,而要积极地寻求对策,不断学习本专业前沿知识,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如此,才会有效地缓解挑战带来的心理冲击,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同时降低由工作本身带来的压力。
3.优化组织功能,健全组织结构及监督体系。作为工作压力的首要因素,组织功能压力对工作压力具有相当大的“贡献”。不同的组织功能,意味着人们在组织中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责任和权利的分配和拥有方式不同,信息反馈与受到的奖惩不同,而这些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压力。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优化学校组织功能,建立健全组织结构和民主有效的监督体系。另外组织领导还要增加感情投入,以人为本,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倾听教师的心声,满足教师的要求,奖惩分明,建立民主、透明的监督体系。而作为教师,也要忠实于教育事业,顾全大局,不能斤斤计较,要正视现实中的种种不公平,要以平稳的心态来接受并适应现实,保持良好的情绪。既要积极协助建立健全监督奖惩体系,又要在工作中踏踏实实,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为本。
4.完善自我,完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体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有效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作为学校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的改革,教育科研是教师工作的主要部分,但是也不要将自己关起来埋头苦干,要花时间和同事、朋友交往,在交往中完善自己对人生、工作和生活的认识,在交往中缓解由工作带来的压力,在交往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个人能力是有限的,这也需要教师多和同事、朋友交流,获得有力的信息支持与情感支持。
8.环境影响报告表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篇八
2016.3.4
本编制要求适用于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新建、技改扩建项目(不包括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项目)。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行业类别及代码尽量详尽;
(2)项目背景:简明扼要介绍项目所属行业发展状况,适时引出本项目建设意愿,说明项目建设的意义;
(3)工程内容及规模:规范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名称,与备案证一致;给出构建筑物一览表;
(4)建设地点:给出地理位置坐标;周边关系描述准确;给出敏感点方位、距离、功能;
(5)投资:与备案证一致;
(6)产品方案:与备案证一致,涉及多种产品列表说明各产品产量、规格;
(7)原辅材料:列表给出原辅材料名称、用量、规格、数量、来源及包装形式,应特别关注化学危险品及含有机毒物、重金属等原辅料;根据情况给出主要原辅材料理化性质。
(8)主要设备:给出名称、型号、数量,需与生产工艺流程对应;(9)公用工程:给排水、用电、用热、制冷情况。根据河北省用水定额算用水量,给出总用水量、新鲜水量、循环用水量、消耗量、排放量,绘制水平衡图;给出天然气、煤炭成分表;核查燃煤锅炉是否属于淘汰类;
(10)产业政策:对比国家、河北省及行业产业政策,给出符合性结论;(11)选址合理性:从规划意见、国土意见、园区定位、交通状况、对环境影响方面论述;
(12)清洁生产分析
(13)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保问题
简述现有工程环评、批复、验收及排污许可证办理情况,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现状及现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说明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明确以新带老内容。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简述与建设项目选址所在区域关系密切的自然环境状况;规范描述当地气象特征,说明主导风向、平均风速等主要气候状况;说明区域内植被类型、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等情况。
(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现状,包括行政区划、人口、近三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工农业发展、交通、文化教育等相关内容;说明与建设项目关系密切的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文物保护等内容。
(3)项目所在园区规划环评审批情况,园区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及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3.环境质量现状
(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利用有效资料阐述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现状,并须提供相应监测资料,说明资料来源;结合环境功能要求评述环境质量现状,如出现超标现象,须分析超标原因;明确区域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项目所在区域是否发生过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
(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表说明项目评价范围内集中居住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以及大气、水、噪声保护目标,污水排口上下游饮用水源保护区(含清水通道)、取水口、水产养殖等水环境保护目标及生态敏感点等。以图的形式说明评价范围、环境敏感目标及其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
4.评价适用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
(1)环境质量标准:使用最新标准,列出标准文号和各评价因子的相应标准限值。
(2)污染物排放标准:列出标准文号和各污染物允许排放限值;废气含排气筒相应排放高度的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等;废水含行业允许排水量;如实行污水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如无国内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3)总量控制指标:按照“十二五”期间我国所列总量控制指标给出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按照《河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核定管理办法》执行。改扩建项目需填写总量“三本帐”。
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工艺流程简述并图示:简述工艺流程并绘制带排污节点的生产工艺流程框图,文字说明物料流向和加工工艺。如用字母或图标标示污染物种类的,须给出图例。
(2)主要污染工序:结合生产工艺流程阐述污染物产生环节及公用工程、辅助工程排污节点。
(3)生态类项目工程分析时段应包含勘察期、施工期、营运期和退役期。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表格中填写)
(1)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根据物料衡算、产排污系数给出,所给数据要有来源。
(2)噪声:列出源强较高噪声设备名称、噪声源强、距厂界距离等情况。(3)主要生态影响:针对区域生态特点与保护目标,从土地利用、动植物、水土流失、景观等角度分析建设项目对生态的影响。
7.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说明项目的施工内容、施工机械及施工时间,按照相关规范给出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分析施工期废水、废气、固废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对周围生态系统发生扰动的项目应当分析施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类别与程度;提出施工期污染控制与减缓生态影响的措施。
(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结合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分析对空气、水环境、声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明分析结果依据,必要时进行定量预测;如有无组织排放,须估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并图示;明确对项目选址周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说明是否会有扰民现象发生。
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1)说明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源治理设施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及预期处理效果(明确污染物去除率),达标情况;明确固废处理处置途径,并分析处理处置的可行性;说明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2)列表说明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要求将所有环保措施均填入,无漏项。
9.结论与建议
结论应具体明确、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避免从影响分析章节直接粘贴。10.图件、附件等要求(1)基本图件
①地理位置图:图示项目位置、交通干线、主要河流、湖泊、水库、城镇、自然人文景观等主要环境敏感目标。附风玫瑰图、图例和比例尺。
②厂区平面图:图示项目主要构筑物、污水处理站、排气筒、化学品库、储罐区、危险固废临时堆场、事故池等主要环保设施位置。改扩建项目应标明现有、在建和拟建项目区。附风玫瑰图、图例和比例尺。
③周边关系图:图示项目位置,标明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含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周边企业、交通干线等关注点与本项目的相对距离。附风玫瑰图、图例和比例尺。
④规划图: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图、园区产业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图、城镇总体规划图,图示土地利用规划、项目位置、配套设施等。附风玫瑰图、图例和比例尺。
(2)根据项目特征,必要时附下列图件
①排水路线图:图示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流向(主、次)、水工设施、厂址、污水排口位置(含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取水口、水产养殖区等敏感目标。附比例尺和方向标。
②土地利用现状图:图示建设项目场区及周边土地利用现状,适用于生态类建设项目。附图例、比例尺和方向标。
③卫生防护范围包络线图(可合并入周边关系图):图示项目位置,标明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含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标明产生有毒有害无组织排放的单元卫生防护范围。附风玫瑰图、图例和比例尺。
④环评技术导则和环保主管部门要求的其它图件。(3)附件
①立项文件:如为备案制则附备案证,如为审批制则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如为核准制则附核准证或发改部门出具的前期工作函件。
②规划符合性支撑文件:规划部门出具的选址意见书、国土部门出具的土地预审意见(在已有土地上扩建的项目可附土地使用证)、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出具的审查意见。
③项目配套证明文件:污水接收证明、供热协议、供气协议、危险废物处置意向协议等。
④项目需要的其它文件:水利部门出具的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文件、矿产部门出具的压矿证明、文物部门出具的文物保护相关证明文件等。
⑤环评委托书。
⑥审批登记表:按要求认真填写,填表人、经办人签字,盖公司公章。表格中数据要与报告中一致,同时注意有三本帐数据的填写;
⑦编制人员名单及其资质:根据最新格式编制,若为合作项目以合作单位格式为准。
11.写作及格式要求
注意表头、表格属性、表格内文字、图号字体、字号、加粗等一致,以及上下标、中英文单位的统一使用。
9.环境影响报告承诺书 篇九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并购浪潮。据相关部门统计, 从1992到1999年, 全球并购交易额持续攀升, 己连续8年创下纪录。2000年到2004年进入并购的缓冲期, 以后出现了短暂的下调, 但进入2004年, 并购交易又显著回升, 见下表。
数据来源:ZEPHYR-全球并购交易分析库
根据摩根大通银行2003年3月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 中国即将成为亚洲并购中心。然而, 我们应当看到中国企业的并购成功率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并购后业务、资源的整合尚不够成熟。中国企业最近的几次并购也出现了令人遗憾的状况, 如TCL收购法国品牌Thomason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后关键人才流失并出现巨大亏损、华立集团收购菲利浦美国CDMA技术部门目前也已出现严重人才流失、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器和冠捷电子后并未实现预期目标、德隆神话的破灭、浙江国投败北广东健力宝、青啤并购连续受挫等。企业并购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整合双方的人员, 而其中关键的问题是, 如何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员工与并购后新企业之间的组织承诺。
并购双方员工是否愿意配合企业并购整合措施的实行, 能否对并购后企业产生依赖感和归属感, 能否信任并忠诚于并购后企业, 是关系到其他整合能否正常进行的关键。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信任度和忠诚度是以组织承诺为载体的。但是, 并购不可避免地对企业员工, 特别是被并购企业员工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和压力, 使员工对企业未来的预期不确定、工作稳定感下降、角色模糊感增强、信任水平下降、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等, 破坏员工与企业之间稳定的承诺关系。因此, 对组织承诺问题进行研究是企业并购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组织承诺的定义与维度
组织承诺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Becker (1960) 提出, 用于反映雇员和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 (Psychological Contract) 。组织承诺在大量的研究中被发现能稳定地预测个体的缺勤和离职等行为, 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张勉, 2002) 。目前, 对组织承诺的认识, 有两种流行的观点:行为说和态度说。行为说主要关心个人是怎样认同某种特定的行为, 是哪些情景因素使行为难以改变, 它们又是怎样影响与行为一致的态度的形成的。态度说主要关心个人是怎样培养对组织价值观的坚定信念, 又是怎样产生为组织利益而努力的意愿, 以及如何培养个人形成愿意留在组织而不是离开的意愿等。目前, 大多数研究都是从态度这个角度进行阐述的。
尽管人们对组织承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对组织承诺的定义不尽相同。通过整合前人的研究结论, 发现学者对组织承诺大多从成本或投入、态度或情感以及义务或道德三个角度加以定义。如在成本或投入方面, Becker (1960) 把组织承诺看成随着员工对组织投入的增加而使其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态度或情感方面, Mowday (1979) 将组织承诺定义为个人对组织的一种态度或肯定性的内心倾向, 它是个人对某一特定组织感情上的依附和参与该组织的相对程度;在义务或道德方面, Wiener (1982) 认为, 员工对组织承诺是由于个体社会化过程中, 不断地被灌输和强调这样一种观念或规范的结果。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 Meyer&Allen (1991) 对前人关于组织承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回顾, 并在自己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承诺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模型基本上涵盖了学者们在投入、态度和道德上对组织承诺的定义, 因此本研究将Meyer&Allen定义作为组织承诺的定义, 组织承诺就是体现员工和组织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 隐含了员工对于是否继续留在该组织的决定。
由于组织承诺的定义多种多样, 组织承诺的维度也不一样。主要划分维度的观点有四种:Becker (1960) 、Porter等 (1974) 为代表的组织承诺一维说;Angle&Perry (1981) 为代表组织承诺两维模型;Meyer&Allen (1990) 为代表的组织承诺三维说;Swailes (2002) 为代表的组织承诺四维说;凌文栓、张治灿、方俐洛 (2000) 为代表的组织承诺五因素模型。目前比较通用的组织承诺结构研究是Meyer&Allen在1991提出的三因素模型, 其三个因素具体分别为:感情承诺, 指员工对组织的感情依赖、认同和投入, 员工对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努力工作, 主要是由于对组织有深厚的感情, 而非物质利益;持续承诺, 指员工对离开组织所带来的损失的认知, 是员工为了不失去多年投入所换来的待遇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内的一种承诺;规范承诺, 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 它是员工由于受到了长期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因此, 本文采用国内外普遍接受的Meyer&Allen (1991) 的三维组织承诺结构。
三、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
目前对组织承诺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影响因素, 分析组织承诺影响因素, 有针对性地改善这些因素, 以此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水平。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很多, 对于企业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说法不一, 如Mowday (1974) 在对组织承诺研究中, 提出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有:个人特征、角色特征、结构性特征、工作经验;凌文辁、张治灿等人 (2000) 提出的组织承诺影晌因素:人口特征因素、管理因素;Mathieu&Zajac (1990) 对围绕组织承诺的研究进行了多元分析, 发现个人变量、工作压力、工作特征变量、团队和领导关系、组织特征变量等五类因素会导致组织承诺;陈霞和段兴民 (2003) 在一篇有关组织承诺的综述性文章中, 总结认为影响组织承诺的变量主要有三类:其一是组织因素;其二是工作因素;其三是员工个人因素。
结合传统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模型的研究以及本文的特点, 本文将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分为三大类, 分别是与个人有关的因素、与工作有关的因素及与组织有关的因素。
(一) 与个人有关的因素
个人因素对组织承诺有很大的影响则是无可置疑的。Mowday, Steers&Porter (1982) 在研究组织承诺的前因后果模型后发现, 个体特征是组织承诺的一个前因变量。Allen&Meyer (l900) 也认为, 员工的个人特征对组织情感承诺有直接影响。
相关的研究如:年龄与持续承诺显著正相关 (Sheldon, 1971;Ferris&Aranya, 1983;崔勋, 2003;余安邦, 1980) ;女性员工的组织承诺高于男性员工, 其原因是女性员工在取得工作机会时必须比男性员工克服更多的困难, 因此会比较珍惜工作机会 (Angle&Perry, 1981;Grusky, 1966;崔勋, 2003) ;员工的教育水平与组织承诺也存在负相关关系 (Mowday, 1979;Mathieu&Zajac, 1990) ;改行的可能性、投入的多少显著影响组织承诺 (Allen&Meyer, 1991;凌文辁、张治灿、方俐洛, 1997) 。综合个体特征以及与个人相关的因素, 本文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个人对组织的投入状况、改行的可能性五个因素视为与个人有关的因素。
(二) 与工作相关的因素
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很多, 如工作努力程度、工作责任感、工作自由度、工作挑战性、角色清晰、工作自由度、工作反馈、工作压力、工作负荷目标明确等。Peeters&Meijer (1995) 通过整合前人研究认为工作特点最能预测组织承诺。
相关的研究如:具有挑战性的员工往往具有较高的组织承诺 (Arthur, 1994;Mac Duffie, 1995) ;Mathieu&Zajac (1990) 证实了角色冲突及不清晰与组织承诺呈负相关;Steers (1977) 当把工作自由度, 工作反馈等工作特点一起强制性的放入回归模型中, 这些因素与组织承诺显著相关。根据以往的研究, 工作挑战性、角色清晰、工作自由度、工作反馈对组织承诺影响的研究最为突出。因此本文将工作挑战性、角色清晰、工作自由度、工作反馈四个因素视为与工作相关的因素。
(三) 与组织相关的因素
组织因素是影响承诺重要因素之一, Mowday, Porter&Steers (1982) 及Mathieu&Zajac (1990) 在研究组织承诺的前置因子时, 均把组织因素作为组织承诺的一个前置因子。
相关的研究如:刘小平和王重鸣 (2001)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发现, 组织承诺与组织支持感之间有密切的线性关系, 两者的相关达到0.63-0.7;组织沟通与组织承诺存在高相关关系 (Potvin, 1991;Federico, 1996) ;Barling, Wade&Fullager (1990) 及Meyer&Allen (1990) 在研究中发现员工的参与程度与情感承诺极其相关, 而与持续性承诺和规范性承诺弱相关;Guest (1997) 研究表明员工培训及晋升机会显著影响员工组织承诺, 尤其是情感性承诺。因此, 本文将组织支持、与领导者的沟通、员工参与、员工培训及晋升机会这五个因子作为影响组织承诺的组织因素。
四、并购企业组织承诺影响因素模型
在面对企业并购这一巨大组织变革之时, 员工对组织变革的态度是推动并购活动成功的关键 (Noeet., 2003) 。Brown&Harvey (2006) 指出近年来全球化造成企业并购的浪潮, 这一全球化并购浪潮与变革的影响下, 员工满意度不断下降, 从而影响并购后员工的组织承诺。Meyer (2001) 也指出在并购整合中, 加强组织和睦与组织承诺非常重要。Schweiger&De Nisi (1991) 报告指出由于并购造成了低的工作绩效和组织承诺。在并购的过程中, 企业需要处理方方面面的事物, 员工在这一过程中对企业的态度很容易发生改变, 员工组织承诺感遭到破坏。因此本文将与并购相关的因素作为影响并购企业组织承诺的一个重要前因变量。通过文献分析, 本文认为与并购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员工对并购的认同感、员工对并购的公平感、员工对并购的信任感、并购后员工的文化适应性。
关于员工并购的认同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相关文献非常少, 但是也有部分学者研究了变革的认同或态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 如Iverson (1996) 研究表明员工对变革的态度与组织承诺有很高的相关性。并购时期员工公平感对组织承诺的影响也引起了部分学者的注意, 如Klendauer&Deller (2009) 通过对欧洲37个并购企业128名经理人员进行调研, 研究发现, 并购过程中组织公平的各维度与情感承诺均有显著性相关, 其中互动公平与情感承诺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在并购过程中, 员工的工作保障、工作压力、待遇以及以前建立的与领导或组织的关系存在威胁, 而信任能够减少并购幸存者的风险评估, 从而增加他们对组织的情感承诺与规范承诺 (Ozag, 2006) 。在文化适应性方面, 并购企业的员工, 主并企业和被并企业员工的客观的文化差距大, 就需要对并购后员工文化进行培训、支持和整合, 来提高员工文化适应性, 从而使并购后员工迅速融入新企业的文化。台湾学者丁虹、司徒逹賢和吴静吉 (1988) 通过将国内纺织业五家公司 (一大、二中、二小) 的612名员工作为样本对象进行研究, 发现:组织内企业文化一致性愈高, 其组织承诺愈高;企业文化差距愈大, 其组织承诺愈小。
根据第三章的传统组织承诺影响因素探讨, 以及并购企业的特殊性, 本文把与个人相关的因素、与组织相关的因素、与工作相关的因素以及与并购相关的因素及组织承诺作为潜变量, 构建并购企业员工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如图4-1所示。
五、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一) 创新之处
1.将组织承诺影响因素应用于并购企业的研究。以往关于组织承诺的相关研究大多应用于某一个组织, 而没有在并购企业中进行探讨。近两年来, 有少数国外及台湾学者开始重视并购企业的组织承诺, 但都是选择某一个变量进行研究, 没有形成并购企业组织承诺影响因素完整的框架, 尤其国内相关实证研究还处于零状态。因此, 本文将组织承诺理论应用于并购企业, 探讨并购企业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的框架模型。
2.针对并购整合的特征及员工在此期间的心理契约的变化, 本研究提出了并购因素 (员工对并购的认同、员工对并购的公平感知、员工对并购的信任、并购后员工的文化适应性) 对并购企业组织承诺的影响, 从而完整了并购企业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的框架。
(二) 不足之处
【环境影响报告承诺书】推荐阅读:
环境影响报告表下载10-15
水利局影响环境整改报告10-0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11-10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07-09
农业环境影响评价07-31
环境影响评价真题08-11
环境影响预评价试卷06-09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总结08-1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