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献范文

2024-06-15

论文文献范文(共9篇)

1.论文文献范文 篇一

My presentation is about my major Physical Chemistry。

The following three books are physical chemistry textbooks I have learned.The whole chemistry, generally be divided into seven branches.I majored in physical chemistry.What chemist do in the laboratory? Most chemists are studying the molecular.We all know that molecules are made up of atoms, so the researchs is to study the nature of atoms.we alse know that atoms are made of Nuclei and Electronic , If a reaction can take place, in essence, electron occurred transitions.In the microscopic world , chemists study nanomaterials, The picture 2 shows the most popular materials in recent years ——nanotubes.From the picture 3, we can see when Shen zhou nine entry capsule into the atmosphere,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s very high, we need insulation materials to protect astronauts.The picture 4 shows surface material of Stealth aircraft

In my team , we do what? These are the instruments we usually used.Now, are you interested in my major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 you can talk with me after class.

2.论文文献范文 篇二

李立新教授

1、在确定自己的选题前,首先要了解和查阅这一选题范围内的相关研究成果、现状,即该研究目前所达到的研究深度。

2、根据自己已掌握的资料或信息,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发展,包括主要学术思想、观点,对该研究的代表性论著和观点有较好的了解和把握,这包括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研究,包括最新动态和成果。

3、需要从已有的研究中发现新问题,善于从别人的研究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新课题或得到启迪。

4、运用和掌握检索方法收集更多资料

文献资料是历代学人学术和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都只有在前人的基础上才能有新的发展。因此,查阅文献、熟悉资料是开展学术研究的第一步。

掌握第一手资料是写好一个论文的基础,衡量一篇论文的学术质量有很多方面,如论题、论点、论据等,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其所涉及和掌握的书目文献资料的深度和广度。

在资料的使用上如果能做到广征博引、触类旁通,既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又有可靠的资料来源和广泛的征引,做到“言必有据,无征不信”,又不是繁缛无意的考证注疏,使论文论据充分、论点鲜明。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论文才有深度,才有学术价值和意义。

引文要其恰当,资料应用要准确

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论文才有深度,才有学术价值和意义。但不能为引文而引文,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而堆积许多引文和资料。引文要恰当,资料应用要准确。

写作材料与论据

写作中,材料、论据与观点有区别又没有区别; 区别在于位置、关系

以观点为统领,材料、论据为补充;观点来自于材料和论据; 论据、证据

事例、事理和考据 考据最具真理性 义理、考据、词章 考据的方法

字源学方法(文化之文,文化与纹化)

词源学方法:研究事物的概念,从词源学意义上去考察; 多重证据法: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典籍证据与地下证据 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 史学便是史料学

史料学便是比较方法之运用,比较不同的史料 对史料价值的分析

对史料价值的分析直接史料与简洁史料 管家记载与民间记载 本国记载与外国记载近人记载与远人记载 不经意记载与经意记载 本事与旁涉 直说与隐喻

口说史料与著文史料

直接史与间接史料

直接史料: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史料 间接史料: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史料 举例:《周书》是间接的材料,毛公鼎是直接的、《世本》是间接的材料,卜辞是直接的《明史》是间接的材料,明档案是直接的材料 傅斯年《考古学新方法》

古代历史多不可靠,就是中国古史时期,多相信《尚书》、《左转》等书,但后来对于《尚书》《左转》亦发生怀疑,不可信处很多很多,于是不能不靠古物去推证。

2、田野调查的目的、要求与方法

田野调查即实地调研考察,是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等等学科所经常使用的一种收集资料、考证材料甚至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

其目的是取得第一材料或考证,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选题:

1、完成这一选题或课题的难度和时机,即对于自己是否适合;衡量自己的条件,做到心中有数。

2、资料和技术条件问题:已有资料是否具有进一步开展以研究的价值,是否有可能找到新的更多的必要资料及技术支持。

3、个人能力和时间问题:自己是否有能力和足够的时间完成这一选题。必须设想一些可能性,从众多的设想之中寻找出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案或路径来。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博士论文

1、近百年敦煌石窟壁画中朱红颜色的褪变研究

2、日本木制背桶研究

3、无论研究课题是新是旧,视角要新,新的视角也是一种创见,相同的问题,因研究视角不同而有不同的效果和价值。新视角是观察问题和研究问题时有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切入点或者新的方法论,要善于从新的不同角度去发现和观察问题。

4、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5、论题的小与大不是绝对的,有的论题虽小但也空而无物。大的论题容易流于空泛,不易把握。大而空与论文所具有的哲学、艺术学、美学高度和学术视界不是一回事,有人把上升到哲学、美学、艺术学高度去认识和讨论问题说成是“空”、“大”,这是片main的。

6、论文题目的表达

7、简明、凝练、准确

8、信息丰富、结构完整、句式优美,有意境

9、装饰之道——中国装饰艺术文化心性研究

10、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文化与艺术

11、贡布里希:通过艺术的视觉发现

艺术中的瞬间和运动

艺术中的仪式化手势和表现

西方艺术中的动作和表现

面具和面孔:生活和艺术中对相貌相像的知觉

视觉图像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

天空是界限:苍天之穹与图画视觉 镜子和地图:图画再现的理论

真实性的标准:静止的图像和运动的眼睛

图像和代码:程式主义在图画再现中的范围和界限 《艺术与错觉》

对地下商业综合空间路径选择分析

美术学研究趋向与选题分析 设计艺术学研究趋向与选题分析

制造物的一种文化阐释

为王者的科学:巴黎和北京

上馆子吃饭:全球化时代的餐馆景观 技术视角下关于火炕的人类学考察

一个文化碰撞视角的自然史图解:英国博物学家与中国画家的合作 干细胞研究中的科学、宗教与政治 网络文化对科学与知识作品的影响 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医疗

日常技术(设计)的文化阐释举例

1、物质、实践与经验:论20世纪消费技术中的以使用者为中心的焦点

2、从技术史、消费史和物质文化史的视角考察日常技术,提出以用户为中心来分析20世纪消费技术的途径。

3、从席子水平到椅子水平:技术人类学视角中的火炕

分析中国人使用火炕、炕席、椅子的传统,用人类学的方法解释这些技术产生、转变和及其对人的活动姿态、生活习俗等的影响。

上馆子吃饭:全球化时代的餐馆景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化背景中的餐馆、烹饪技术及消费社会 餐馆烹饪的种族、地区和国家特征

3.文献 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学论考 篇三

1 文献定义综论

1.1文献简释。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这是国家标准局颁布的文献的概念。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了档案馆、博物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1)

“文献”二字的最初出处:《论语・八俏》载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全部的分歧是从理解孔子的“文献”二字的不同含义而形成的。

1. 2认为文献分别指典籍和贤人。

何晏《论语集解》郑玄注说:“献犹贤也,我不以成礼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文谓典策,

――――――――――――――――――――――――――――――――

注(1):杨燕起、高国杭,中国历史文献学。北京:书面文献出版社,1989.9

----------------------------------------------------------------

献谓秉礼之贤士大大。”近人刘师培则说:“仪、献古通。书之所载谓之文,即在人所谓典章制度也;身之所习谓之仪,即古人所谓动作威仪之则也。……孔子言夏、殷文献不足,谓夏、殷简册不备,而夏、殷之礼又鲜习行之士也。”①按刘说与郑说有小异,即贤指习行礼仪之贤人,但与郑说尚可基本代表一类。

1.3认为文指典籍,贤指贤人之言论,文献分别指较为正规的历史材料和时人的论证材料。

这以马端临《文献通考》为代表,并且后来很长时期人们一直沿用。《文献通考・总序》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说之书,信而有征者得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进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各派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语一言,可以证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马氏的观点实际是对前说的拓展,也比较符合当时实际。古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因此事与言都是文献。不过,“言”记录下来即成了文字,马端临的“文献”实际包括了在他看来确实有价值的文字材料,只是他将这些材料分了两个类别,即文――古人流传刊刻的著作,献――元(他编此书时)以前或当时流行较广、或尚未刊布的有裨经邦治国的文字,是近乎文书档案、案牍掌故的范畴。

1.4将文献的范围扩大到不仅指图书而且指文物。

此说以新《辞海》、新《辞源》为代表。

《辞海》(1979年版)文献:“原指典籍与宿贤。《论语・八佾》……今专指具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②而《辞源》(修订本)则认为:“文献: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多指熟悉掌故

――――――――――――――――――――――――――――――――

注① :杨燕起.高国抗,中国历史文献学。北京:书面文献出版社。1989.9

②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79年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2

-----------------------------------------------------------------

的人。《论语・八佾》……后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1)两本权威性的大型工具书都把文物包括在文献之内,其概念的内涵就要丰富得多了。其实,文献的概念不如此扩充,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中国先秦时文字载体有青铜、甲骨、石头、竹简、木犊,所谓“书于竹帛,镂之金石”,这些古物既是文物亦是文献,把文物别开于文献是欠妥的。

1. 5文献确解:文献即是上献的文章典籍。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都试图要把“献”字与“文”字作为并列词组来诠释,以致引起了不必要的误解。实际则是:献字最古是名词,意为肥犬,《说文》曰:“献,宗庙名羹献,犬肥者以献。”用“肥犬”来祭杞。后来由此引申出“荐进”之意,遂成为动词。(2)《尔稚・释诂》说“献,享献也。”《疏》:“致物于尊者曰献。”古代有所谓“羹献”、‘膳献”、“贡献”,后来有所谓“芹献”,“文献”一词的结构与之相同,其意亦明白得很,故“文献”实即“献文”――进献文章典籍。(3)

1.6“文献”概念的随时演变。

单就文献载体而言,除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外,还出现了音像型、缩微型、机读型文献,且日益与印刷型文献相抗衡,这是引起文献观念演变的主要原因。今天结合时代的需要,特别是从整序文献、利用文献的角度去把握文献的一些基本要素和特点,是特别重要的。朱建亮先生广泛研究了文献概念的历史变化,认为:“信息时代的文献定义是:文献是以文字、声象符号等等为信号编码的,以便于长期保存和广泛传播的物体为信号或载体的人类精神信息的固态品……文献是人类精神信息和一定的物体的结合。”(4)这即是结合了时代特征,对文献的内涵进行了分解和新诠。《图书馆学百

――――――――――――――――――――――――――――――

注(1):广东、广西、湖南辞海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海(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

(2):聂中庆.文献新诠.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7,1

(3): 邵胜定.说文献.文献,1986.1

(4): 朱建亮.文献信息学引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7

-------------------------------------------------------------

科全书》的解释更为简明和全面:认为文献指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它由4个要素组成:1 所记录的知识和信息,即文献的内容。2 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符号。3 用于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物质载体。4 记录的方式和手段。这就将文献概念及其要素阐释较完整了。

2 地方文献的定义和内容

2,1依于“文献”定义而定的定义。

这个定义可定为:记录有关于某地区的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显然,这个定义所规定的范围极为广泛的,虽是直接套用,但我们既然在上述对“文献”的概念进行了纵向的考察,了解了人们对“文献”的歧义和“文献”概念本身逐渐扩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那么可以肯定上述“地方文献”概念的顺理成章。只是这一定义广则广矣,未免空泛,因此对其进行具体的限定很有必要,特别是联系到图书馆工作的具体实际则尤属必要。

2.2广义概念的形成。

对地方文献最早重视并开展实际工作和学术研究的是图书馆界的先驱者杜定友先生。早在1941年抗战期间,广东省立图书馆在韶关复馆,杜定友任馆长,它就提出以保存广东文献为第一的办馆方针,,并呼吁社会给予广泛的支持和注意。他第一次提出了被后来广泛引用、运用和称之为“广义”的地方文献的定义。(1) 他说:“地方文献是有关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等等。”具体地,他认为地方文献包括:史料、人物、出版三个组成部分。

杜先生所说的史料所指范围极广,敝见以为可以理解为“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的资料”或“有可以传世行远参考价值的资料”,非仅指旧的、古

――――――――――――――――――――――――――――――

注 (1):黄明.地方文献工作管见,1989.4

-----------------------------------------------------------------

的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资料。有的研究者误解杜先生的见解,将其范围凭空缩小,是错误的。

杜定友所指人物即指地方人士的著述,包括文集、专著、论文、诗歌、信札、日记、奏折、照片以及纪念、卜告、哀思录等,不仅指土生土长的本土人,还包括对于本地方建设有重要贡献者即所谓“寓贤”。

从出版来说,杜定友认为可从本地方出版物看本地方的出版情况,可以反映本地的思想倾向。联系到广东在清道咸以来学海堂、广雅书局、粤雅堂、五桂堂的刻书兴盛从而导致广东开全国之风气,可知出版对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2.3狭义概念的提出。

上述杜定友提出广义概念碰到的困难主要是:欲以一个省图书馆馆长办一个省长方能办到的事,其难处可想而知。也就是说,将本省、本地区的史料的、人物的、出版的地方文献资料收集完整或最大限度地收集完整,这实际只能由成立全省地方文献委员会、由省长挂帅才能可望取得理想的效果。从图书馆发展史来看,只有最初周王室图书馆才能靠着全国独一无二的文献收集权方可保证收齐,今天则因社会环境主要是文献信息的储存和整存机构的日益增多使得图书馆只能力所能及地做一些自己的事。

狭义的地方文献概念正是针对着广义概念的弊端而提出来的,是为了使省馆更好地集中精力、更好地集中地方文献典藏,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而提出来的。这个概念以出版物的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点为划分地方文献的唯一标准,因此,这里所说的地方文献是指:内容上具有地方特色的一切出版物(无论出版形式、出版地和出版物的载体如何),只要是反映本地社会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军事、物产资源、碑贴、谱牒、墨迹、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等等,即使是零张散页,也在收藏之列。而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内容上无地方特色的,均不应作为地方文献处理。(1)

这种理解把相当一部分内容和工作划出去了,便于省图书馆更好地进行典藏、加工和利用,确实精练和实用得多。甘肃省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是这样做的,其地方文献工作开展得很有成效,而湖南图书馆按此原则开展工作和研究。取得的成绩更是值得肯定的。

3 地方文献学的提出及其学科属性

3.1地方文献学的提出。

最近十余年来,省馆地方文献工作逐渐被人重视,认为应该作为省馆工作的重点,这是十分好的趋势。同时正因为工作的开展,在实际中碰到不少问题:省馆应如何集中地方文献典籍,甚至要不要基本的地方文献书库;应如何保证最大限度地收集本地的地方文献,应如何整理开发地方文献,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目前的研究大部分尚停留在对地方文献工作的粗犷的描述上,而没有深入一层,作较精深的研讨。

地方文献工作肯定是地方文献学赖以存在和研讨的基础,但须注意分别“学”和“术”的关系问题。每门学科有“术”又有“学”,无“术”即无“学”,无“学”则“术”难以有突破的进展。地方文献工作即是“术”,是关于地方文献有关问题的技术,地方文献学是研究地方文献征集、整序和开发利用规律的一门科学,这是我们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

3.2地方文献学的学科属性。

地方文献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上位类学科是文献信息学。文献信息学是1983年全国图书馆基础理论研讨会(杭州)提出来的,至今己有十三年,其分支学科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编

――――――――――――――――――――――――――――――

注(1):邹华享.切实加强地方文献工作――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管见.

湖南图书馆建馆九十周年暨新馆开馆十周年论文集,1994.12

-------------------------------------------------------------

撰学、文献学、文书学(文秘学)、文献信息符号学、图书发行学、文献信息控制论、文献信息摄取学等。

本来,按理地方文献学应归之于文献学的门下,这里主要是考虑到文献学更多地把重点放在文献及文献发展规律的研究上,且古时称之为图书学,而苏联有称为书志学者;又因文献学更多地是一门传统的古老的科学,而地方文献学则是一门新的更注重时代特色的科学,研究这门科学应该更注意现代文献处理、整序方法,更应该注重开发和利用,所以将其上位类确定为文献信息学比文献学更加合理。

3. 3地方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 3. 1与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的关系。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等。历史文献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历史文献的形成发展、整理利用及规律的科学。这两门科学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科学。虽然正式称之为学,还是最近半个世纪的事,但因为中国悠久的文明史和典籍的丰富,自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编制《别录》、《七略》,南宋郑樵著《通志・校雠略》、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纂修方志,章学诚著《文史通义 .校雠通义》,二千年来积累了先进、丰富的整理文献的方法和理论,是今天整理、研究、利用文献取之不尽的宝库。作为地方文献学,无论其工作方法、学科内容、结构、理论基础和理论观点都与文献学和历史文献学有着交互、重合的关系。

3. 3. 2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关系。

地方文献工作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发地方文献情报资源以服务于地方两个文明建设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虽然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但对文献的典藏、研究和情报开发是当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文献交流日益频繁和重要。图书馆学中的文献编目、藏书建设、读者工作、文献检索、图书馆自动化等都将直接地运用于地方文献工作和地方文献学的研讨。情报学作为从图书馆学基础上分立出来的一门科学,其提供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更强。地方文献学从情报学中吸收有用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必将使其得到丰富和发展。

3.3.3与目录学、书目控制论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关系。

中国古代目录学的最高成就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它从具体的考定篇目着手,最后写成提要,分析此书版本、作者及著述大旨等,它是治一切中国古学的钥匙。但随着西方目录学的引进,中国传统目录学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地位,而代之以书目情报服务、书目控制论或文献控制论。地方文献学要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既要研究古代的地方文献资料,又要探讨现代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因此对于目录学的古与今、中与外的理论和方法都在采撷、吸取、借鉴之列。地方文献工作除了有个基本的地方文献藏书库以外,其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即是书目工作,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目录学及其书目编制的理论和方法,编纂大量的有实用价值的地方文献书目;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地方文献进行深层次的揭示,揭示其内部的知识单元以及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便于地方文献利用者获得详尽的有用的信息。

3.3.4与历史学和方志学的关系。

史学是通过史料来研究历史发展过程本身及其规律的科学。地方文献资料中载有丰富的关于本地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史料,是探索本地区的山川地理、历史文化名人、学术学风特点的第一手资料,地方文献学在这里是要直接地取法于史学的方法和理论的。在方志学方面则更是关系密切。地方文献是后来才出现的一个名词,而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今日所谓的地方文献古而其主要功用――在当时章学诚看来的所谓实用――是整理和保存一方文献。章学诚提出方志立三书即志、掌故、文征,其内容实含地方志与地方史的所有内容,这样,方志到清中叶时确实几乎等同于今日之地方文献了。今天所说的地方性的年鉴、手册、百科全书、省情资料都是从方志中分立出来的,是旨在更专、更速地反映本地情况的工具书。所以,方志学与地方文献学有着互相重合的部分,丰富的方志学理论和方法,独具特色的方志编纂学的理论和体系,为地方文献学提供了众多的借鉴材料,值得充分地融化和吸取。

参考文献:

[1]图书馆学百科全书编委会.图书馆学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8

[2] 麦群忠、李锡初.怎样撰写图书馆学论文.广西图书馆学会.1988.1

[3] 白寿彝,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7

[4] 章学诚,文史通义(下).中华书局.1985.5

[5] 雷树德,目录学源于史学考论.江苏图书馆学报.(1)

[6] 高炳礼,杜定友先生与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实践.广东图书馆学刊(专辑). 1988(8)

4.论文文献范文 篇四

找一个服务的网站:/)是英国并且是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科学学术团体。始建于1660年,于1662年由国王查理二世授予皇家证书。皇家学会始终致力于科学发现与探索的最前沿。NSTL购买了英国皇家学会4种期刊从2006年9...The Times Digital Archive 1785-1985(Gale)【地址】原界面链接

【文献类型】报纸、全文/部分全文 【访问年限】1785-1985 【描述】《泰晤士报》是研究英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也是研究过去两个世纪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由 Gale 出版公司制作的英国《泰晤士报》全文数据库——The Times Digital Archive,收录文献跨度为1785—1985年,这一期间所...Thieme英文期刊(药学/化学类)【地址】原界面链接

【文献类型】期刊、全文/部分全文 【访问年限】

【描述】Thieme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国际性科学和医学出版社。从1886年开始,Thieme致力于为科研人员、临床医师、和学生等专业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图书、期刊产品。作为德国最大的医学出版社之一,Thieme在德国斯图加特和美国纽约均设...Toxicology Abstracts(CSA)【地址】原界面链接

【文献类型】文摘/题录、期刊 【访问年限】1981-【描述】包含的内容从社会毒品和滥用物质到自然毒素,从立法或推荐的标准到环境相关出版物。通过调查工业和农业化学、家居用品,医药品以及其他无数物质的毒物学研究文献,这些出版物发行的信息主要涉及毒素物质的活效。当前...TOXLINE(CSA)【地址】原界面链接

【文献类型】文摘/题录、期刊 【访问年限】1996-【描述】该库涵盖了毒理学领域的期刊书目文摘资料,同时也收录了专著、技术报告、学位论文、通信、会议文摘等资料,内容包含化学、药理学、杀虫剂、环境污染等。

U.S.National Newspaper Abstracts(3)(Proquest)【地址】原界面链接

【文献类型】报纸、全文/部分全文 【访问年限】

【描述】该库是ProQuest平台上的数据库之一,收录了New York Times, USA Today, and Wall Street Journal三种报刊的文摘索引及全文信息。
New York Times: 1980-
USA TODAY: 1987-
Wall Street Journal: 1984-US & Canadian Law Reviews(Lexis Nexis)【地址】原界面链接

【文献类型】法律/法规、期刊、全文/部分全文 【访问年限】1982-【描述】收录LexisNexis公司提供的超过700种美国和加拿大法律评论与学刊。USPTO Patent Database 【地址】原界面链接

【文献类型】全文/部分全文、专利 【访问年限】

【描述】该数据库包含从1790年以来的所有美国专利(包括实用,设计,重发,植物专利和SIR文件)。
所有专利从1976年1月以来提供全文,包括所有的书目数据,如发明人的姓名,该专利的所有权,以及受让人的姓名,摘要,发明的相...Virology and AIDS Abstracts(CSA)【地址】原界面链接

【文献类型】文摘/题录、期刊 【访问年限】1982-【描述】当全世界的科学家竞赛着去战胜艾滋病的致命挑战时,同时正在进行的项目仍继续回答着病毒学其他关键领域的问题,病毒学研究已变成比以往更加重要。现在病毒学和艾滋病文摘提供了在这个信息密集的研究竞赛中无数研究结...Vocational and Career Collection(EBSCO)【地址】原界面链接

【文献类型】期刊、全文/部分全文 【访问年限】

【描述】收录400多种与职业发展相关的贸易和行业的全文期刊,以及650多种非全文期刊。

Water Resources Abstracts(CSA)【地址】原界面链接

【文献类型】文摘/题录、期刊、报告、会议论文、图书 【访问年限】1967-至今 【描述】Water Resources Abstracts涵盖了与水相关的科学和技术主题,涉及水的特点、保存、控制、污染、处理、应用及水资源管理。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图书、会议录和技术报告等。覆盖的主题:地下水、湖泊、江河、侵蚀和沉积、水...Wiley InterScience电子期刊 【地址】原界面链接

【文献类型】期刊、全文/部分全文 【访问年限】1997-【描述】John Wiley & Sons Inc.是有近200年历史的国际知名的专业出版机构,在化学、生命科学、医学以及工程技术等领域学术文献的出版方面颇具权威性。
目前Wiley InterScience平台上共有477种电子期刊,具体学科涉及:生命科学与医学、数...WilsonSelectPlus(OCLC)【地址】原界面链接

【文献类型】期刊、全文/部分全文 【访问年限】1994-【描述】WilsonSelectPlus的每条记录都包括索引、摘要和联机全文,这些全文文章选自美国和国际上的专业出版物、学术期刊和商业杂志,其中很多全文与FirstSearch的其它数据库记录的引文相链接。它目前包括1,650多种期刊,110多万条记录,...World Bank e-library 【地址】原界面链接

【文献类型】事实/数据、多出版类型、报告、图书 【访问年限】

【描述】The World Bank e-library是世界银行发行的图书、报告、和其它文档的数据库。

5.论文文献范文 篇五

讲课稿

本章说明文献及文献调查法的概念和特点,详细介绍一些主要的文献调查方法,如文献的检索和摘录等,以及独特的文献分析方法,如内容分析法、第二手资料分析法以及现存统计资料的分析方法等,并且对文献调查法做出简要的评价。

一、文献法的概念、特点和基本步骤

所谓文献最早是指历史典籍,后来又泛指社会中记载信息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和内容,人们把利用各类物质载体所记录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文字、图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知识信息资料统称为文献。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的问题。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文献法具有特殊的地位,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入手,以使调查目的更为明确和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使进入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在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以及在调查后期对收集的资料做整理、分析和传写调查报告时,也常常需要利用文献提供必要的佐证和补充。另外,有些社会调查研究由于人、财、物或某些客观条件所限,而只能以文献法作为基本的收集资料手段。总之,文献法对于所有的社会调查研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诸如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立完成某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如分析民国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等,或者是研究不可能重演的现实社会的某些事件,如战争、犯罪等,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组织的变迁等,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

文献法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手工操作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和设备来处理、贮存和利用文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文献调查的效率。

二、文献法的步骤

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文献搜集、摘录信息、文献分析三个环节。在文献法独立或主要担纲的调查研究中,这些环节缺一不可;而在其他调查方法为主的调查研究中,文献法一般特指前两个环节,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是和其他调查后资料的整理、分析一并进行的。

所谓文献搜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献搜集是指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文献用户需求查找出有关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它包括文献的存储和文献的检索两个过程。狭义的文献搜集则专指后者。社会调查研究中文献法所使用的是狭义的文献搜集概念。

所谓摘录信息是指从检索出的文献中摘取并记录与调查课题有关的信息的过程。

所谓文献分析是指对文献中的某些特定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来了解其中所反映的外在内容及其本质、规律,以及文献作者和有关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并进而达到说明调查研究课题的目的。

文献法的这三个步骤既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交叉运用,究竟如何,要视调查者的习惯与方便而定。

(一)文献的搜集

文献法的实施是从文献搜集开始的。只有广泛搜集文献,对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文献法的顺利进行。在文献搜集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要求,掌握一定方法。

1.文献检索

在搜集文献的实际过程中,首先应当知道在哪里才能找到所需的文献,或者说,如何才能发现这些文献的具体存在位置,否则所谓搜集文献就只是一句空话。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检索文献的方法。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文献分为未公开发表和公开发表两大类进行检索。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主要有个人写的日记、信件、自传、回忆录等文献,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内部文件、规章制度、统计报表、总结报告,宗族的族规、家谱,宗教组织的教义、教规等。这部分文献相对数量较少,查找的办法也比较单一,我们只能根据已知的线索或主观判断按图索骥,向个人咨询或到有关单位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包括所有的各种类型的正式出版物和仅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献,是文献的主体,数量十分巨大,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情报资料和网络资源,到专门的图书情报机构(图书馆、情报所等)或互联网去查找,其检索方法也相对复杂,往往需要借助一些专门的文献检索工具。我们需要着重掌握的也就是检索这部分文献的方法。

(1)人工文献检索

迄今为止,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即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和图书馆编制的目录。

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按其著录形式可分为目录、索引、文摘和全文等几种形式。

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图书馆)编制的目录是更为常用的检索工具。各级各类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馆藏目录。目录的种类很多,目前我国图书馆仍普遍采用卡片式目录,大致有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和主题目录四种。

(2)计算机文献检索

计算机用于信息检索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中期,人们主要利用单台计算机输入输出装置进行过期文献的追溯检索和新文献的主题检索,提供脱机检索服务。70年代初,计算机检索进入联机检索阶段,单台贮存信息的主机可通过通信线路联接多个检索终端,利用分时技术,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与主机“对话”,即检索文献。目前,我国多数图书情报机构建立的可在计算机上阅读的机读检索工具(磁带式目录)即属此类。进入80年代以后,计算机信息检索进入信息一计算机一卫星通信三位一体的新阶段,即国际联机信息检索阶段,使信息、文献不受地区、国家限制而真正实现全世界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用光盘制成的数据库取代了一部分联机检索的市场。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检索已逐渐发展成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检索系统。互联网上提供联机信息检索服务的数据库现在已从文献型逐步过渡到数值型和事实型数据库,而且全文型数据库也开始不断增加;数据库内容的存贮形式向多媒体方向发展,从单纯的字符模式过渡到图文并茂的图形方式,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提供大量实时的声音和动画的文献存贮模式。目前,计算机文献检索更重要的就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文献检索。

在互联网上查找文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录专门网站检索。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图书情报机构、政府部门、学校、科研机构、大众传媒机构、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网站,其中建有各种数据库。只要按照其网址上网登录,即可从容查找有关信息。即使不知道其网址,但只要按其中文或外文名称登录,一般也可以达到目的。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例如著名的“google”和“百度” 网站,人们就常用其搜索引擎检索文献,具体操作办法主要是主题概念(文献名称或主题词)检索。计算机文献查找法使用起来非常便捷,而且可以找到大量并未公开出版、只在网上公开发表的个人文献、官方文献和机构文献。但是目前许多网络资源尚在建设过程之中,文献还不系统、完全,例如北京图书馆所建网上图书馆,储存图书量不到全部馆藏图书的10%;许多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未把全部文献在网上发表,所以这种方法虽然很重要,却还不能取代其他文献检索方法。这一点是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

在上述主要文献检索方法之外,还有一种简便的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查找的文献比较集中,省时省力,而且往往能及时捕捉到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因为相对于一次文献而言,任何检索工具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这种方法虽然不如用检索工具查找法所得的文献那样全面和广泛,但仍很有效。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几种方法交叉采用,叫做综合查找法,也叫循环查找法或分段查找法,即将检索工具查找法、计算机查找法和参考文献查找法结合起来,循环查找。

总而言之,我们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以检索工具查找法为主。参考文献查找法和综合查找法较适合于在缺乏检索工具或图书情报机构较少的部门或地区使用。计算机查找法在目前则仍是其他查找法的重要补充。

2.文献搜集

当我们能够灵活、熟练地使用上述文献检索方法发现所需文献的存身之处时,其后的搜集文献就变成一件顺其自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我们应该针对文献的不同来源和出版、收藏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这三种途径进行文献搜集。

一般说来,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若属于个人收藏品,例如个人写的日记、信件、自传、回忆录等文献,可以根据线索,主动联系,在征得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租、借、复印等办法搜集;若是机构收藏品,例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统计报表、总结报告,宗族的族规、家谱,宗教组织的教义、教规等文献,或者官方不宜公开的各种规章制度、文件、统计数据等内部资料,则可按照一定程序和规定,采取向有关单位直接索取、文献交换、复印复制、租、借等方法搜集,某些特别的历史档案则可到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去采取借阅、复印等方式搜集。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采用征集、调拨等方式搜集。

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献,若是正式出版发行的各种书籍、刊物、磁带、光盘等文献资料,可到图书情报机构和可能收藏这类文献的单位、读者那里去借阅,或者从互联网上的有关数据库中下载,当然也可以直接购买。另外,对那些虽未正式出版发行,但已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献,例如个人撰写的各种文章,大众传媒机构因版面不够或其他原因未刊印的稿件,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网站中发布的各种信息、文章、统计资料等,可以通过网上下载或复制的方式来搜集。

(二)文献信息的摘录

在通过检索发现并搜集到文献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摘取与调查课题有关的信息。

1.摘取信息的基本步骤

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1)浏览

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应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听),以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浏览的关键是速度要快。据统计,一般人的阅读速度是平均每分钟300~400字,而浏览的速度则要求快得多,争取做到几十分钟翻完一本数十万字的书。为此,应注意几点:第一,要粗读而不要精读。第二,只读“干货”而去除“水分”,即只注意文献的筋骨脉络、主要观点和有关数据,跳过那些无关紧要的过渡段落、引文和推理过程等。第三,全神贯注,思维敏捷。第四,抓住重点,迅速突破。

(2)筛选

筛选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从所搜集的文献中选出可用部分。筛选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注重文献的质量,或者说文献的信度和效度,即文献的可靠性和有用性。第二,要注重所选文献的代表性。第三,在筛选时,应从应用的角度,区分文献的层次。可以把全部文献预设为必用、应用、备用、不用等几个部分。

(3)精读

精读就是对于筛选出的可用文献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同时着重在理解、联想、评价等方面下功夫。文献越重要,下的功夫也要越大,那些必用和应用文献往往需要反复地阅读、思考。在精读时,不但要认真理解把文献所阐述的观点,详细了解文献所引用的事实,而且要把它们与其他文献联系起来进行反复对比和研究,还要对文献所引用的事实和阐述的思想同调查课题之间的关系做出客观判断和全面评价。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对于调查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

(4)记录

记录就是把在精读中确认的有价值信息记录下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记录信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及时,最好精读与记录同步进行,边看边记,边听边记,或者是读一部分记一部分。如果记录太滞后,不仅会事倍功半,而且容易丢掉在精读中常有的一瞬间产生的思想火花。

2.记录信息的主要方法

长期以来,文献的主体一直是各种印刷文献,因此传统的记录信息方法主要是印刷文献的记录方法。主要有:

(1)标记

标记就是直接在书上做记号。记号有许多种。

(2)批注

批注就是在图书、期刊正文上面的空白边(称“书眉”或“天头”)或正文下面的空白边(称“地脚”),注上简单的订误、校文、音注、心得、体会、评语或疑问等。

(3)抄录

抄录就是把文献中有价值的信息原封不动地照抄下来。

(4)编制纲要

编制纲要就是把整本书或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基本观点、主要事实和数据,用概括的语句和条目的形式依次记载下来。

(5)撰写札记

撰写札记就是阅读文献后,将心得、感想、批评、疑点、意见等敷衍成文。札记是一种最高级的记录形式,实际上已带有初步研究的性质。

(三)文献分析

专门的文献分析是在主要依靠文献资料说明问题的社会调查研究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文献分析有两大类,即文献定性分析和文献定量分析。

1.文献定性分析

文献定性分析是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来揭示文献所反映事物的性质、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其特点是侧重对文献的个案研究,不太考虑所用文献资料的样本大小与完整程度;注重对文献内容的含义和深层解释,不太强调文献的外在形式、表面内容和量化构建;关注文献作者的动机与影响效果,不太在意内容的表达方式。目前存在的文献大多数都是通过定性分析而形成的,因此,它是最常用的一种文献分析方法。

文献定性分析的步骤是:

第一步,整理资料。第二步,分析和确定文献资料与调查研究主题的关系。第三步,初步确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框架。

上述步骤完成后,就可以进入最后的撰写调查报告的阶段了。

2.文献定量分析

文献的定量分析也叫内容分析,是对各种文献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所谓“明显内容”是指各种文献外在的、表面的内容,比如它们的文字,装帧、形状和实物等,而不是它们的内在含义。研究者的定量分析只是针对这些外在的、表面的内容,而不是对内容的深层解释。“进行客观的、系统的”描述是说文献定量分析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采取一定的步骤对文献内容进行如实的描述。而“定量的”描述是说明这种分析方法的基本性质是定量,它的作用通常在于明确文献内容中某一问题出现的频率,或者决定某一类别在整个内容中所占的比例等等,另外,还要对这些定量的结果进行一定分析。

文献定量分析方法的程序和基本方法大致如下:

(1)抽样

定量分析从样本抽样开始。抽样的对象不仅仅是文献摘录,而是把所有可搜集到的有关文献作为总体。抽样可采用各种方法,较常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和分类(分层)抽样和分阶段抽样方法。一般首先是名称抽样,例如从所有报刊杂志或电视台中抽取若干种。其次是单位抽样,例如从所抽报刊杂志的所有期号中抽取若干期号,从所抽电视台的所有时段中抽取若干时段。最后是内容抽样,例如从所抽期号或时段中抽取某些方面的内容,形成最终样本。另外,各种形式的文献也都可以在时间、地点、规模、颜色、频率等其他概念层次上进行抽样。

(2)确定记录单位

记录单位亦称文献观察单位,是具体记录的计量单位。文献的主题、项目、人物、词组、概念、句子、段落等都可以作为记录单位。

(3)编录

编录就是为所确定的各个记录单位制定或赋予数字符号(数值),并将这些数值按一定顺序排列,制成编录单,以便于量化分析和统计。

(4)计量

在记录单位确定和编码完成后,就可以进入定量分析最重要的分析环节了。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1.计词法

计词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以单词、主题、类型为记录单位的情况。具体作法是统计这些单词或代表主题、类型的关键词在各个样本中出现的频数和比例,然后进行比较。

2.概念组分析法

它是将与分析内容有关的关键词分成小组,每组代表一个概念,同时也是理论假设中的一个变量。这种方法的记录单位仍是单词,并依此计算频数和百分比,但分析时的变量都是概念组。

3.空间分析法

空间分析法常用于对大众传播媒介类文献的分析,是通过计量某一内容在多篇文献构成的样本总体中所占的篇幅、位置等,分析它在文献中所处的地位。例如,统计某内容是在电视、广播的黄金时段还是在其他时段播出,长度多少;是在报纸的头版还是在其他版发表,居于版面的哪一位置;是在刊物的哪一位置,篇幅多大,等等,其结果就可以说明该内容重要与否。

4.语义强度分析法

上述三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说明事物的量的区别,而在有些需要表示事物质的差异程度或人们态度的强弱程度的分析中,却难以胜任。这时,需要采用语义强度分析法。它是按记录单位的质的不同差异程度给以相应的加权数,根据其统计结果,可以说明文献及其所代表的人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文献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当前非常时兴,甚至有人认为只有它才称得上真正的文献分析。这种说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但有失偏颇,实际上,文献的定性分析不可能被取代,许多文献本身就适用于定性分析,如果把这类文献硬性做定量分析,就必然引出纰漏。而且人们在进行文献调查时,也经常是两种分析方法兼而用之,也就是说,同一课题既包含有定量的文献分析,也包含有定性的文献分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这才是文献分析的正确途径和发展方向。

三、文献调查法的评价

文献调查法的优点

第一,由于各种形式的文献研究都不需要直接同人打交道,而只是面对那些业已存在的文字材料、数据资料以及其他形式的信息材料,所以,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调查对象不会因调查者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文献法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的特点,所以也不会因调查对象不配合而对收集资料产生影响。虽然收集资料的工作有可能因为调查者的主观因素而产生偏差,但所收集的资料本身不会发生变化。

第二,文献法的费用较低,效率却较高。

第三,文献法可以研究那些年代久远及无法再现或接触不到的调查对象,如历史事件、犯罪事实等。

第四,文献法适用于时间跨度大的纵贯剖析或趋势分析。

第五,文献法成功的概率较高。

文献调查法的缺点

第一,许多文献的价值难以判断,质量难以把握。

第二,对于一项专门的调查研究来说,既有的文献往往不够系统、完全,无法圆满地说明问题。特别是历史性文献。

第三,有些文献资料很难获得,而且往往是越有价值的文献越难搜集。

6.论文文献范文 篇六

文 摘 本文结合泉州市图书馆的工作经验,对地方文献的特点、范围、搜集方法与途径及其利用进行剖析和探讨。

收集、整理、保存和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各级公共图书馆正逐渐把地方文献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抓,特别是在收集和提供使用上做了大量工作。本文拟结合泉州市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搞好地方文献工作谈一些想法和体会。

一、立足馆情、确定重点,形成地方文献特色。

地方文献是以某一区域为中心的记载物,具有区域性、史料性、广泛性、时代性等特点,因而,它是一个地区文化产生及其发展的缩影和积淀,具有存史、备查、资政、教育的作用。

一般认为:地方文献包括有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和内容涉及本地区的出版物,并且,凡有历史价值的,即使是“断简零篇”、“片纸只字”,也在收集之列。完整地收集地方文献是一项长期艰苦、深入细致、劳动量极大的工作,要完完整整、面面俱到地收集,不管是从人力、财力,还是时间上,对于我们地市级图书馆来说都是不太现实的。因而,市级图书馆要搞好地方文献工作,必须突出重点、突出地方特色。泉州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唐宋以来,人才辈出,篇帙繁富,至今仍然保留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仅《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就收入泉州人著作164种。尤其是泉州港在宋元时曾是“东方第一大港”,它在海外史上的重要地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根据这一地方特点,我们泉州市图书馆确定了地方文献搜集的重点与目标。一是史料,侧重泉州海外交通史料、华侨史料、闽台关系史料、地方戏曲史料、宗教史料等;二是泉州所辖四县三市三区各乡、村、姓氏的各种族谱。三是古代及近现代泉州藉学者著述。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较为完整的中国海外交通史资料库、闽台关系史资料库、华侨史资料库,建立完备的泉州人著作专库,以形成泉州地方文献特色。

二、明确范围、突破传统,完备地方文献类型。

地方文献的收集首先应明确地方区域范围、地方人物界定和文献载体类型。区域范围的确定应以现今的行政划为主要依据,同时,也应考虑区域历史发展沿革、撤并归属变化这一现实。如泉州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时有古今,地有沿革,各个时代的行政区域都有所不同。历史上曾包括莆田、仙游、同安、厦门、大田等地,地域范围有较大变化。因此,我们泉州市图书馆除收全这些邻近地区的历代志书外,还注意收全它们新近出版的市志、县志以及文史资料等文献资料。

其次是某些历史人物的籍贯问题。我国历来以世居地作为一个人的籍贯,相沿为袭。但人要交往,时间久了,又产生寄藉、侨寓问题,笔者以为,那些虽不是本地籍贯,但又长期任职或繁衍生殖于此地、对当地有着程度不同的贡献和影响的人,都应作为地方人士处理。如泉州历史上的真德秀虽是福建浦城人,但曾二度来泉州任知府,他兴利除弊,为民造福,政绩显著,对南宋以后泉州的发展影响极大。又如藉贯天津的李叔同(弘一法师),出家后居住于泉州开元寺,在泉州著书立说、弘扬佛学,并圆寂于泉州,象这类人物的史料也应作为泉州地方史料来收集。泉州市图书馆正把建设“泉人著作专库”作为地方文献工作的重点,如不收全那些在泉州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部门勤奋工作、著书立说的外地藉专家、学者的著作,那么,所建立的“泉人著作专库”就不完备。

第三是地方文献载体类型问题,现代文献的出现和发展,突破了文献的传统出版形式,朝着文献缩微化、文献存贮数据化和文献形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些现代文献类型只要内容上涉及地方文献的范畴,都应在收集之列。泉州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库目前已收藏有全套的建国前泉州地区各种报刊的缩微胶卷、全套的泉州地方戏曲录相带资料以及泉州南音录音带,目前正规划朝着光盘数据化的方向发展。

三、多形式、侧重点,征集地方文献。

一个地方文献库的建立要经过十年、二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初具规模。泉州市图书馆建馆至今正好四十周年,现已收藏各类地方文献近2万册(件)。多年来,我馆在开展地方文献收集工作中,根据不同类型文献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征集办法,并取得了成效。

1、复制、充实古籍地方文献。泉州市图书馆古籍文献原来虽已有一定的收藏量,但毕竟挂一漏万,未臻完善,作为中型图书馆,购书经费有限,况且大部分古籍现已无处购买,因而,我们采取以复制、翻印为主的.收藏办法。早些年馆里没有复印机,只能用手抄。我们先后抄录了一批从其它图书馆借来的明清时期泉州人著述,如《清源文献》、《闽中摭闻》、《温陵探古录》等,计16部82册。以后条件改善了,我们每年都有计划地复印几十到上百册泉州人著述、史志、族谱等。改革开放以后,泉州加强了与港澳台、东南亚的联系,海外华侨寻根谒祖、接踵而来。我们抓住机遇,利用侨乡优势,联系了本地一些泉州名人的后裔,动员海外宗亲出资翻印其先祖著述。如翻印明版《陈紫峰文集》、《易蔡》、《文庄公集》等一大批濒临绝版的古籍地方文献,既充实了馆藏,又抢救了古藉文献。

2、走访完善地方出版物。这类文献主要是各县市、各部门、单位、团体自己编印的图书、期刊等非正式出版物,我们不是仅靠发征集函、订单购买等被动式坐等收集的征集办法,而是经常深入出版单位加强联系,随时掌握出版动态,不断巩固缴送关系,除了经常走访市区各有关部门、单位以外,我馆还规定地方文献室工作人员,每年至少要有1--2次深入各县市征集,井和下属各县市馆建立联系交换网络。其次,为了减少缺漏,我们建立了三种登记卡,即本市各种连续出版物登记卡、本市主要出版图书单位联系登记卡和海内外泉州藉作者登记卡。工作人员经常联系作者、出版单位,了解出版情况以及检查本馆收藏情况,以保证图书资料的完整性。

3、“主题”征集泉州藉作者著作。收集当今泉州人著作是近几年泉州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深入本市各县(市、区)方志办、文联、科协、图书馆以及各大专院校等部门,调查了解海内外泉州籍专家、学者、作家现况及著述出版情况,建立了泉州藉作者及著述档案。自1989年至今,共征集到5千余册的著作。在征集过程中,我们和这些作者建立了感情,他们纷纷来函表示愿意发挥个人专长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出力献策。其中台湾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史学家杨庆南、农学家汤文通专程带回自己的长篇巨制赠送本馆收藏。李亦园院士来到本馆地方文献室,感慨万千,挥毫撰书:“馆系温陵赤子心、架藏晋水风骚卷”(温陵、晋水均为泉州古称)。征集地方人士著述工作成为联络海外游子乡上恋情的纽带。

四、定专题、抓热点,开发利用地方文献。

为更好地方便读者利用地方文献,除了健全各种读者目录外,几年来,我馆还编纂了《泉州地方文献联合目录》、《馆藏古籍地方文献目录》、《泉州市著述志》、《泉州府志列传人名索引》等专题书目,其中《泉州府志列传人名索引》一书计15万字,《泉州市著述志》一书共计26万字。

在服务方面,除一般借阅服务外,我们能结合本市重点项目、重要活动开展重点服务、专题服务。

配合地方大型文化学术活动,近几年,泉州市文化学术活动异常活跃,每年都有1―2 个大型国际性、多边性文化学术活动,如“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国际南少林武术节”等,而与之相配合,又同时举行相应的学术研论会、经贸洽谈会等。为这些活动筹备工作服务成为地方文献室每一时期的中心任务。选摘专题书目、举行专题书展,为专家学者撰写论文、组织者编撰会刊专刊,以及活动所举办展览提供所需的文献资料、图片等,保证活动的圆满成功。

配合古城文物景观建设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清源山规划与景点复建工程,地方文献室的业务人员翻阅了府志县志、摩崖石刻资料、各时代泉人著作等几十种地方文献,提供了一份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资料,保证了规划设计工程顺利进行。泉州承天寺在“文革”中夷为平地,海外侨胞捐资二千万元复建,是我馆提供的地方文献,才使设计者能够完整地再次勾划出这座闽南名刹的轮廓。

为地方科研活动服务,近几年,本市各县市志、专业志的编撰成果都凝聚了我馆业务人员的心血,仅市消防支队编撰《消防志》,我们就翻阅了上百册古籍史志、文史资料、报刊,摘录提供了500多条宋元以来泉州地区重大火灾资料。农学研究者公宗鉴甘薯传播史的研究,是我馆提供的资料帮助他论证了甘薯传入中国的第三条途径和时间。他的研究成果被日本报刊转载后,从而引起日本专家的重视,他们组团来泉州访问,并召开了学术交流座谈会。

多形式宣传介绍地方文献,为充分的发挥馆藏地方文献的作用,我馆举办了“历代泉籍作者及著作展览”,介绍了200 多位泉州历史上有影响有成就的作者,以及当今活跃在各学科领域著书立说的专家、学者、作家,展示了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人文景观。从省人大主任、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到本市中小学学生观看了展览,报刊电视台作了报道,称它是弘扬地方文化,激发青少年爱国爱乡、奋发进取的好教材。此后,泉州市所辖的南安、晋江、惠安、永春等市县图书馆,纷纷发起征集本市县籍作家著作活动,举办类似展览,而且越办越好、越办越有特色,推动了全市地方文献的征集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

五、感想和体会

几年来,泉州市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征集、开发、利用工作过程中,有以下三点体会:

1、搞好地方文献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社会的支持,更需要具体业务人员高度的事业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有的同志经常是饱一顿饥一餐,带病奔波于各单位之间,披星戴月为老教授、老专家送书上门。我们今天不会忘记我们的老馆长,退休后仍坚持到馆服务,不分昼夜进行地方文献的整理、目录索引编纂工作,最后竞是因劳累过度,淬死在来馆的路上。

2、征集地方文献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工作方法必须年年有变化。过去,我们也年年发启事征集,但收效甚微。近几年,我们年年都有新内容,来吸引作者的兴趣。 1989年,以筹建“泉人著作专库”为由;1990年,以举办“历代泉藉作者及著作展”为主题;1992年开始则以编纂《泉州市・著述志》为主题进行征集,今年又以举办“当代泉州藉优秀著作家介绍”为内容进行征集,一次比一次收效大。既征集到所需的图书资料,又推动了馆内其它业务工作的开展。

3、搞好地方文献工作,不仅必须做到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而且必需各部门协同工作,互相配合。采编人员心中要有地方文献这一观念,从图书采购到分配人库不能错过每一种地方文献,流通部门接触读者面广,其中包括一些本地作者和图书刊物编辑人员,容易捕捉到各种出版信息,应及时反馈给地方文献室。辅导部人员经常深入各县市图书馆辅导,能经常发现基层一些新出版的图书刊物。这样互相配合,就能够有效地发挥群体作用,提高整体效益,切实做好地方文献工作。

参考文献:

1、《杜定友图书馆学论文选集》.钱亚新、白国应编.书目文献出版杜.

2、《谈地方文献收集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邹华享.《图书馆》,1992、5

〔出处〕 地方文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

★ 西部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建设略论

★ 谈徐州地方文献收藏中心的建立

★ 对广西地方文献资源网络建设的思考

★ 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工作模式的探索――从湖南图书馆“地方文献长廊”网页谈起

7.文献阅读心得 篇七

文献阅读心得

首先要明白自己现阶段打算做或正在做的研究领域,这个必须要明确,因为这是自己阅读文献的前提。有了这个具体的目标,阅读文献才会有一个大致方向,不然收效不大,因为茫茫书海,没有一个大致的具体的研读文献的方向,就跟大海里迷失了自己一样,很难走到彼岸。确定自己的目标之后,就要去检索大量的文献,尽量多读外文文献。国外的文献大部分都是很严谨的。当然,如果刚开始接触某个领域,那么先通过阅读中文文献熟悉该领域,然后再阅读外文文献也是个很有效的路径。由于检索的文献太多,不可能全部下载下来,个人认为最好的途径是:先找出研究领域的一篇重要文献,对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仔细排查,然后顺藤摸瓜,会找出许多该领域相关的重点文献,有助于自己系统的,集中的阅读文献,加深印象,迸出火花。检索文献之后。就要对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系统的梳理。“做好笔记,写好心得”是阅读文献的最佳手段。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重点句子标记下来,并且对文献进行详细总结,包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创新点、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最后得到的结果、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存在的问题等。为下次看别人的文章和自己写文章提供方便,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就是在占有资料和文献的同时,要借鉴他人的强处,进一步进行研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看的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因此,天天学习,文献天天有。下载的目的是学习,只要坚持学习,就会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水平还未达到,自己还需努力。

8.社区管理文献综述 篇八

1.引言

城市是人类群居生活的栖息地和群体心灵的归属地。一个没有归属感的城市是一个失败的城市,因此我们有必要探寻城市城市应该如何建立起其居民对于该城市的归属感。实质上,任何一个城市都由一个个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社区构成。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社区的的均衡、良好发展。由各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位,提供给居民最基本的生活服务,是城市与其居民产生联系的基本模式之一,通过对居民的归属感从而建立起对城市的归属感。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管理体制上的缺陷,我国城市归属感不高。【1】

以下,是我通过整合一些研究社区归属感的文献,总结出的目前城市社区归属感的现状和不足以及提高社区归属感的方法。

2.正文

2.1.什么是社区归属感?

通过对文献中的定义的概括,我认为社区归属感可被是社区居民对本社区地域和社会群体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等心理感觉。在许多研究中,社区归属感、社区认同感和社区凝聚力经常被混淆,但是必须明确这是三个同一范畴的不同概念,它们的区别主要是在表达的程度和层次上,社区认同感层次最低,而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在层次上不断加强。通过心理学的解释我归纳出:归属感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建立在对本社区地域和社会群体的所有属性的连续性的辨识基础上,才有归属感的追寻和建构的可能。社区归属感的高低是度量城市“心理社区”是否消亡的重要指标,探讨影响现代都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因素,对于提高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并重建和发展社区,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4】

2.2中国城市归属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2.1单位制的解体造成从前有单位人本身归属感的下降

改革开放以前,单位具有很强的社会控制功能。不但职工的住房与伙食均、医疗、甚至子女幼儿园由单位提供,就连结婚与外出旅行等等也要单位批准。一个较大的单位往往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改革开放以后,单位的种种社会功能逐渐减弱消失。7这种小而全的社会,它对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它充当凝结社会成员的全部情感和心灵归属的载体。因为单位情结的存在,使得居民很少和社区发生联系,社区意识淡薄。市场经济的到来,单位制逐渐解体,所有的人一下子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和“社区人”。这使得处在转型期的人们一时找不到心灵的归属,感到茫然所失。【2】

2.2.2农村城市化及居民的大规模迁居

中国的人口中大头是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在36%左右,而这些人口转移至城市,或者农村所在地升级为城市,都会带给居民迁居从新组成新社区的结果,这些居民或远离了原来的旧社区来到了新社区;或是驻守原来的社区,原社区经过更新,大量外来居民迁入,导致原社区的变质,社区居民需要再磨合。【4】2.2.3我国社区先天发育不足,后天又存在管理体制的缺陷

社区的概念和实践均源于西方,实际上社区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由一个地域的居民所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是一个自治组织,他们参与社区事物,对社区表现出强烈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而我国的社区目前的管理理念、手段和方式仍是自上而下传统行政管理性质,街道、居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经常存在着追求政绩,对上而不对下负责的现象,这种思维指导下的社区建设只能是单一靠政府或社区管理者们来实施的管理和提供的服务,社区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更多的是被动的。【5】

2.2.4传统血缘文化对建立社区归属感的牵制

社区归属感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地域和社区人群的情感认同,这种情感认同必须建立在社区居民互相信任、互惠和相互间合作基础上。而我国传统以来,社会是一种“熟人社会”,乡土文化中强调差序格局,即个体对他人的信任是依据是否与自己具有血缘、亲缘为依据的。这种以血缘而建立起来的关系才是最密切的,而社区的地域很难提供一种比血缘更为牢固的基础。因此在这种社区成员的邻里关系,我们无法给予其信任,这种互动模式极大地不利于居民发展社区内帮助互动关系,因而就不利于一种共同的情感认同,不利于社区归属感的形成。【5】

2.3.如何培养城市社区成员归属感

2.3.1提倡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自我管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政治的动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能够激发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度,从而积极的去关注自己社区的各项事务,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社区事务的做出。这样的结果就能够使得居民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社区。对社区的自我管理实现了居民的民主情节,对于自己同意的社区事务,也使得居民能够更容易接受社区事务处理的结果。【3】

2.3.2构建城市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指在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倾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品位、生存环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对人的精神状态、归属感及社区的凝聚力起着重要的影响。社区文化的目的是以其活泼生动、具有吸引力和容易为人所接受的文化表现形式来满足广大社区群众的精神需求。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紧张和精神压力随之加大,而社区文化恰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个体与社会整体的融合性,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形成了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3】。

2.3.3搞好社区生活条件建设

包括三个方面:居民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配套的教育机构、文体设施、公共交通等);完善社区服务(如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援助低收入家庭等);整治社区环境(如拆除非法建筑、增加绿地面积等);【4】

2.3.4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社区成员参与度

包括三个方面:大力培养和增强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如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普及居民参政议政的知识),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如建立业主委

员会等群体决议机构),提高社区自治能力,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社区参与的组织体制。【4】

3.结论

影响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因素有四点:社区满意度、社会关系、社区活动参与程度、居住年限;而培育社区归属感的方式有三点:一是提倡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自我管理,二是优化社区生活条件以提高社区成员满意度,三是加强社区民主建设以提高社区成员参与度提倡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自我管理,四是构建城市社区文化。【6】

4.参考文献

【1】单菁菁:《社区归属感与社区满意度论文》,湖南大学毕业论文,2001年

【2】李洪涛:《城市居民的社区满意度及其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对武汉市城市居民的调查与分析》优秀硕士生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安娟:《社区归属感与和谐城市社区的构建中国研究》四川大学,2007年

【4】张玲:《我国城市社区归属感的建设》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009年

【5】高翔:《城市化与社区归属感研究》 云南大学毕业论文,2012年

【6】凡路:《从归属感看中国社区建设》 苏州大学毕业论文,2006年

社区管理期末考试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9.英文文献翻译 篇九

------北大方正的董事长刘小琨在国际论坛上对于印刷技术的发展的发言

在我们外国友人介绍了他们的数字印刷技术和创新后,我想借这次机会去介绍北大方正对于印刷业的想法。

北大方正是一个基于它拥有自己的伟大的独立的技术,服务与全球媒体行业的技术公司。我们提供一个先进的商业模式和一个广阔的市场营销观点。我们提供报纸和出版行业的一个从最初的内容到最终的内容出版的完整的应用程序解决方案。我们提供商业印刷公司印刷过程的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和印前,印刷,印后的管理,并提供政府机关完整和可靠的系统制作和发送官方文件。

数字印刷和北大方正的造诣

作为数字印刷,我相信它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数字化的生产流程,第二个方面是印刷过程,第三个方面是管理。

首先,我想去解释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包括排版,imposition,打样,制版,印刷,印前JDF指令和工作流程。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生产流程已经包含越来越多的项目。印刷技术已经改变了激光图像雕刻到CTP和数字印刷,从印前的数字化到印前,印刷和印后的集成。数字化生产流程是数字印刷的基础。它是效率、质量和成本的一个重要保证。

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将必然导致印刷内容的数字化。数字化文件基于更方便长距离传输的文件格式。这需要我们去创建一个可存储、查询和转载的印刷文件数据库,提供印刷购买者较好的印刷服务。电子通讯、图书和杂志已经成为印刷媒体多次输入及输出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完整的模型技术。

最后,管理数字化已成为印刷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管理数字化包括设置印刷服务网络,它指的是自动提供更快的服务报价,跟踪工作等等。管理数字化还包括加强员工和财产资源的管理,项目管理的准确的项目计算,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市场和销售数据库的实现,以及编辑、印刷、分工的集成管理。管理数字化已经越来越紧跟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的脚步。

印刷数字化的这三个方面是我的观点。那么方正在这三个方面已经做了或者实现了什么呢? 方正在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的实现是包含一下产品在内的,包括方正FIT页面布局软件,Wenhe 拼版软件,EagleProof,EagleDot 数码打样,语言文体库,RIP,打印控制器,ElecRoc 工作流程和CTP,EasiPrint 数码印刷系统和SuperLine 防伪系统。同时在印刷内容数字化中,方正有多媒体内容系统和数字化资产管理印刷系统。我们在数字化管理上也有RIP和分配系统。对于数字化印刷,方正已经做了很多贡献。

我们现在看看全球印前数字化的进程。CTF已经进入了它的发展的最后阶段。CTF已经在其发展的顶峰。数字化彩色印刷正在迅速发展。

数码印刷的全球趋势

数字化印前软件的全球进程是怎样呢?我们可以看到,RIP应用程序已经达到了顶峰。印刷和可变数据印刷正迅速发展,同时完整综合的印刷工作流程在稳健地发展。中国的印刷趋势与全球印刷趋势有一点点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发展中地区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大空间去达到发达地区的水平。

接下来让我们去看看CTP的趋势。我之前已经提到,CTF已经进入它的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但是它仍有一些新的发展,原因如下:成熟的CTF生产流程,集成系统的特性,高成本高效率的性能,高投资高回报的性能,广泛的市场基础和在中国不同地区,需求的不同。在中国接下来的三年里,CTF的就职人员数量每年将约100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CTF和CTP将并存在市场上。

对于CTP,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它已经十分受欢迎。由于CTP的全面数字化,CTP的生命历程将比CTF的生命历程长。在中国,CTP仍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随着CTP设备和制版的价格的降低,CTP应用程序将使生产最大化。从2006年起,在中国,CTP的安装已经达到750台,以后的每年增加200-300台。我们相信未来的几年里,CTP将以高成本高效率的性能成为印刷市场的主流。至于全球市场,我们可以看到,CTP的应用程序的发展在美国变得越来越慢,同时,在欧洲,CTP应用程序的发展也变得平缓,但是在中国和南美,CTP仍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所有应用趋势。CTP和工作流程组成CTP系统。CTP的安装不仅仅是对设备的购买,而是拥有工作流程软件,程序,制版和系统设备。基于JDF/JDF的工作流程能够连接印前到印刷到印后,它已经成为CTP系统的核心。我想在这儿提到的是:方正的ElecRoc 工作流程系统和CTP 应用技术是被特别设计的,符合中国(和亚洲)的印刷企业。对于工作流程来说,网点,色彩管理,字体语言库,捕捉和油墨控制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在应用的是胶印和数码印刷合成的集成工作流程。在印刷企业里,对于公司的管理,紧密结合ERP系统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将变成基本的平台。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印刷进程的全球趋势。从2005年到2010年,胶印,数码印刷和附加服务的全球百分比将会增加。印刷进程中将逐渐从胶版印刷向数码印刷,然后再向附加服务转移。

传统胶印虽然仍处于正在增长的趋势,但是它在印刷市场所占的份额却正在下降,而数码印刷所占印刷市场的份额正以我们可见的状态迅速增长。这是印刷工艺的一个改变,尽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胶印将仍然是印刷技术的主要力量。由于数码印刷的快速增长,它将提高它在印刷市场的份额。数码印刷有短版活件,可变数据印刷,高速印刷,远程印刷和印刷个性化这些特殊的优势。印刷现在不仅仅是一个工艺,它还让我们有广泛的为购买者提供附加服务的机会。

下面是我们对喷墨印刷发展的看法。从2005年到2010年,在商业印刷的领域里,直邮,传统印刷,包装印刷,标签和出版都将快速发展。直邮行业的增长率将达到24%,包装印刷将达到60%,标签印刷将达到39.9%。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喷墨印刷即将突破中国市场。

喷墨印刷发展是随着数码印刷发展起来的,干墨粉成像是最受欢迎的成像技术。但是由于格式,速度和衬底的限制,干墨粉成像技术的发展面临限制。以上所有的限制和劣势都能够被克服来满足生产的需求。喷墨印刷技术近年来已经在迅速发展,并且将成为数码印刷的主流。在包装,标签和出版领域,喷墨印刷的行业增长率将显著增加。数码印刷将随着高性能印刷服务和工作流程的支持而发展。

印刷行业不仅仅是一个制造行业或者是一个服务行业,而更重要的是,也是继承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最初的行业。全球印刷行业是非常大的,收入多达六千亿美元。它对于中国,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会。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全球印刷购买者想要寻求拥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性能的印刷服务的提供者。中国印刷行业将持续创新和发展。印刷质量的改善和印刷服务的成本优势将使得中国成为国际合作印刷服务的供应商。

数码印刷为印刷需求带来新的机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印刷和短版印刷。它为附加服务提供了极大的潜在的机会。传统印刷将与数码印刷共存,并且通过集成的工作流程一起工作。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期刊将对纸质出版带来一些影响,但对于整个印刷行业,它几乎没有影响。

基于之前提到的数码印刷的不同方面,方正提供一个集成的从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到内容创建再到管理的解决方案。这个集成的解决方案包含从手稿的最初材料到成品的最终出版的完整的工作流程的管理。它是一个基于数字化内容资源管理和资源管理工作流程的平台。在这个集成的解决方案里,方正也为每一个领域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结语

上一篇:出单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年度中医运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