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开展背景

2024-09-17

活动开展背景(精选15篇)

1.活动开展背景 篇一

浅谈主题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开展

摘要: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究竟要教给孩子什么?是让孩子学会系统的数学知识,还是培养对数学的积极的态度和浓厚兴趣?是学习运算与推理,还是感受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数学?弄明白这些我们才可以正确的组织与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

关键词:数学活动 主题教学 组织开展

《纲要》《指南》实施以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理念在不断地改革与进步,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仍有部分教师在某些领域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疑惑或者坚持并不正确的观点。比如:有的教师觉得数学活动很难与新课程主题活动有效结合,即使结合也是十分牵强,由此而产生了疑惑;还有的教师认为如今的主题教育中数学知识比较零散,数学领域的内容相对较少,与数学纵向的知识结构很难结合,致使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长此以往是否对孩子入小学接受系统学习产生影响。

怎样让老师们渐渐从谜团中清晰,走出误区,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改变对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认识

《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育不在于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强调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其根本目的重在感受数学和用数学方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举例:幼儿在建构区为自制的汽车搭建停车场。有的设计成很大的一层,能停许多车;有的设计成3层、4层,说是省地方;有的设计只有一个口,有的是环行停车场,车能从任何一个地方进入。在实际建构过程中,幼儿遇到了很多问题:当他们发现因为车的大小、高矮等不同,一个停车场里放不下时,他们提出分层停放,分层要有汽车上下行驶的道,否则车只能“飞上去”,这可是孩子们设计时没有想到的。于是他们针对教师扮成的司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调整,有的小心翼翼地撤掉一些不影响平衡的圆柱,有的把柱状积木轻轻地挪。这样许多小车可以停进去了。孩子们高兴极了。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得知,经历了若干次不懈努力而搭建的停车场,让孩子们在保持平衡方面认识到:两个圆柱支撑一个正方形,不如3个、4个更稳;在选择材料上运用比较测量的方式选择适宜长短、薄厚、高矮的积木进行搭建,不够要想办法找合适的积木拼接……通过不断调整,幼儿最终了解了汽车的大小、高矮与所用积木和空间的关系。

二、让数学目标与主题目标自然融合

有了明确的主题目标与数学目标,才能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预设主题时,根据主题生成原因,主题价值等制定主题目标,选择各领域内容(包括数学),所以数学与主题是从属关系,数学应为主题服务。怎样实现这一点,在考虑数学知识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在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上努力与主题目标结合。

例如:新年快到了,我们进行《新年快乐》的主题活动。主题目标为:用多种方式庆祝新年;感受新年来临欢乐的气氛,喜悦的情感。为此,我们从孩子内心需求出发,选择设计了数学活动《新年礼物》、《穿新衣服了》。其中,《新年礼物》结合6的加减法的内容,通过幼儿在卡片上画合适数量的礼物来开展。该数学活动的目标为:

1、在结合6的加减运算,画自己喜欢的礼物。

2、体验庆祝新年的快乐。(与主题目标2相融合)

幼儿园数学知识主要有数,量,形,分类排序,时间空间等内容,每一块内容有自身的结构层次。幼儿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前后联系的特点。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数学知识好比链条,掉了一小环,下面的内容就不懂了……”所以主题根据主题目标选择数学内容时,应把数学的知识体系作为一根纵向坐标,寻找该主题实施阶段,适合幼儿数学的发展水平的内容,加以灵活运用和有机结合。

三、结合主题活动,融数学于区角活动中

(1)创设良好的主题氛围:丰富的主题环境,首先让幼儿从视觉上得到感染,然后在头脑中印下表象,为数学知识的内化提供帮助。

例如:《神奇的数字》主题中,贴挂了幼儿制作的趣味数字,车牌上的数字,年历上的数字,商标上的价格数字。摆放了有数字的实物,如:闹钟、图书、印有生产日期的瓶子,尺子等。让幼儿时时处处能感受到数字。

(2)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数是抽象、概括的。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只有在摆弄物体时,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幼儿不断地练习与强化,因此应提供给幼儿丰富和足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与材料进行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大量数学感性经验。

例如:《亲亲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可以投放丰富的动物卡片进行数学游戏;益智区中给动物分类;玩自制动物拼图(几何图形的组拼);“小动物商店”角色游戏中,给小动物分类摆放,帮小动物制作价格牌(5以内数字),到小银行取5元钱;,买两样小动物(5的加法),买1个小动物还剩几元(5的减法)等……幼儿在自由轻松地游戏氛围中,感受了数学,巩固了知识,体验了快乐。

四、结合主题,融数学于一日生活中

数学教育应遵循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的原则。现实生活是幼儿学数学的源泉,幼儿生活中处处隐含数学,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例如:《有趣的图形》主题活动,晨间游戏时,幼儿玩神奇棒,进行图形组拼;活动组织时,可以让幼儿围坐成半圆形,长方形;给小组时,给小组以图形命名,如:圆圆组,长方边,梯形组,三角组等;午后散步,可以带幼儿去找找幼儿园里的图形在哪里?如大型玩具上的,教学楼梯上的,树上的,感应小道上的,操场上的,小朋友身上的;吃饼干或豆腐干时,让幼儿边吃边变出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

总之,我们要时时处处关注数学,尽其所能地与主题活动结合,渗透在主题教学中,让数学活动在主题背景下内容更丰满,形式更灵活,力求增强主题活动与数学教育在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上的有机联系,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的方式、方法来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充分利用数学与主题结合的价值,促进孩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汉萍.《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14期,第45页。

[2] 吴淑芳《.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研究》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年第24期,第128页。

[3] 吴科岭.《在“幼儿专业数学”教学中领悟幼儿园数学教学》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第2期,第120页。

[3] 徐苗郎.《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6年第1期,第129-131页。

2.活动开展背景 篇二

一、在主题课程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创设

区域活动是以游戏化的个别教学、小组教学活动的形式进行。个别教学是每个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活动区以及区域中的活动材料, 小组教学是不同区域自然地将幼儿分到不同的活动小组。要创设与主题教学相关的区域活动, 首先确定好主题教学内容, 要结合本地、本园的实际, 既要对幼儿发展有利, 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 又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些主题要与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经验、幼儿渴望探索发现和理解周围的人、事、物密切相关。如, “好吃的蔬菜”这个主题活动的选材就贴近幼儿的生活。蔬菜是每个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看到和感知到的, 对幼儿是有一定的认知和感知的食物。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了解幼儿对蔬菜印画、美味菜肴以及模仿成人炒菜、切菜很感兴趣。我们创设了美工区“艺术长廊”以及操作区“乐乐快餐厅”等。幼儿把在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创设区域活动中进行探索与实践得以解决。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需求, 引出的问题, 创设出有区域氛围、有主题环境特色, 又有游戏性强、操作性强、探索性强、趣味性强的区域活动。把主题环境区域活动有机整合, 使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辅相成, 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形成教学合力。

二、主题课程背景下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在区域活动中, 材料是影响幼儿学习、探索的重要因素。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开发性和暗示性, 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我们在主题与区域活动的实践中尝试得出, 当一个主题结束, 另一个主题即将开始的时候, 如果两者缺乏过渡, 幼儿会感到不适应。因此, 在前一个主题结束之前, 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各区域中投放一些与下一个主题内容相关的材料, 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个主题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实现主题与主题之间, 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自然过渡。

“多变的色彩”主题过渡到“好吃的蔬菜”主题时, 我们把前面主题中有用的材料进行组合与调整, 把它们分类投放到我们“好吃的蔬菜”主题的各区域中。在美工区“艺术长廊”, 我们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 有绘画用的各种颜色的卡纸和圆形、半圆形、长条形的小碎纸片, 幼儿根据蔬菜的颜色选择彩色纸, 画出相应的蔬菜再用小碎纸进行装饰, 再用剪刀剪下展示在艺术长廊或主题活动中;还有蔬菜拓印、橡皮泥制作蔬菜、制作的蔬菜拼图卡、颜料等。还有最具特设的操作区“乐乐快餐店”, 发动家长和幼儿收集蛋糕盘、塑料刀具餐具 (碗、盘、勺筷子) 、各种蔬菜分类摆放、菜板、调料、小平锅、锅铲、布置出快餐厅的氛围、餐桌并贴上餐桌号、打印各种丰富的菜谱及菜肴图案等。这些区域活动很受幼儿喜欢, 他们每天在区域活动中体验着快乐地玩中学, 学中玩。通过活动区, 使他们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操作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 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愿望。而随着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 主题活动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从中呈现出了主题环境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三、主题课程背景下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不是活动的总导演, 而是环境提供者、观察记录者、引导支持者、客观评价者, 这些角色在活动过程中还不断地、灵活地换, 有时还会交叉重叠出现。区域活动, 带给幼儿更大的主动性, 也带给教师很多的疑惑, 那教师怎样引领幼儿开展区域活动呢?

首先是为幼儿提供有关主题的相关资料及量多类足活动所需的操作材料、活动的时间、布置有氛围的活动场地等等。幼儿可按照自己的兴趣与需要, 自由选择活动区, 自主解决与环境相互作用或活动的方式方法 (包括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等) 。使幼儿可以在区域中展开尝试与探索活动, 形成主题。

其次是教师的引导, 教师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 引导幼儿学习观察思考, 尽量不直接, 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以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 发展状态, 对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以及表现, 做出适宜的、及时的反应, 提供适时的、适当的隐性指导与帮助, 并对特色区活动进行调整、补充、修正, 支持和扩展幼儿的学习活动, 使幼儿在特色区的游戏中探索与认识周围世界,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会与人交往、合作, 调节与表现自己的情绪。

3.活动开展背景 篇三

关键词:系统理论背景;大班;科学区域活动;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要求幼儿园大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其大致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区域活动。其中科学区域活动涉及的知识范畴较广,对启发幼儿的思维、锻炼幼儿实践能力等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系统理论科学的观点的核心在于对近代科学以分析为主的还原主义方法论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个反动。它注重的是:整体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讲究的是动手操作。系统理论背景下的科学区域活动是诱发幼儿主动的探究、参与。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粗略地谈一下系统理论背景下的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

一、构建适合幼儿探索科学的氛围

大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这不仅仅需要环境氛围的衬托而且还需要心理上的安全氛围来“引诱”幼儿积极地探索、学习。环境氛围是培养幼儿尊重科学、形成科学品质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幼儿探索的科学氛围,包括:环境氛围和心理安全氛围,以教师本人来做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后盾力量,进而以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探究意图、行动、解决方式、创新思维等进行了解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充分挖掘每位幼儿的科学价值,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探究态度等等。如:探究植物对水和阳光需求的科学活动时,笔者以幼儿熟悉的仙人掌以及发芽的绿豆为实践素材,让幼儿种植仙人掌和绿豆,并对仙人掌和绿豆每天浇同样的水、每天晒太阳,一星期之后,让幼儿上报自己的浇灌成果,这时我们会发现,仙人掌的根部已经开始发黑,而浸泡在水里的绿豆都已经长出小芽,笔者让幼儿自主思考,是不是植物生长都是水浇的越多越好,是否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吸收大量的阳光呢?幼儿根据自己种植仙人掌和绿豆的经验,很快就会发现,不同植物对水和阳光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像仙人掌一星期浇一次水就可以,而绿豆则需要很多的水;仙人掌需要充足的阳光,要经常晒太阳,绿豆芽则不喜欢晒太阳,那样会导致绿豆芽迅速变老。这样,为幼儿创造一定的科学探究氛围,让幼儿能够自行地进行实践探究,进而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进而为幼儿今后的科学探究、科学素养的自主形成奠定基础。

二、选取可行性较强的科学材料

幼儿时期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大部分都不是通过书本来掌握的,更多的是通过其自身的活动,在实践中感知、体验得到的。我们知道,大班幼儿一般处于5、6岁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书本硬性的知识掌握能力欠缺,更多的是需要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因此,材料可谓是大班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根本。系统理论注重科学的动态性,实践性,对此,笔者也认为教师想要确保幼儿科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就必须选取可行性较强的科学材料,为幼儿创设科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能够在探究中得到科学发展。笔者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对选取材料注重层次性和多元性,借此来满足不同幼儿的个性科学实践需求。如:在“打开核桃”的科学活动中,笔者为幼儿提供核桃、夹子、木板、小锤子、积木、盘子、口袋、绳子、螺丝刀等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究怎样才能打开核桃,你能够想出多少办法来打开核桃?有的用锤子砸、有的用木板拍、有的用螺丝刀等等,找出很多打开核桃的方法,同时在打开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在砸核桃的时候,核桃很容易跳,对此,他们将这些工具配合使用,如:夹子固定住核桃,再用锤子砸;之后在探索的过程中还针对使劲过大核桃仁砸碎的情况,

他们还想出了,砸开一条缝,之后用螺丝刀撬的方法等等。这样的材料投放在科学区域可行性较强,能够有效启发幼儿的思维,促

使幼儿获取一定的知识经验,一举多得。

三、多元化的显性指导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幼儿本身的能力毕竟有限,在某些方面

还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显性指导。显性指导:在幼儿科学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以言语或者动作直接的介入到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对幼儿探究活动进行指导。这里的介入并不是让教师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去,而是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而幼儿的个性差异特质决定了教师显性指导的多元化。常规性指导:引导幼儿建立一定的科学活动规则,如:参与活动的人数、活动材料的整理等等,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随机性指导:幼儿科学探索的过程是动态的,不定性的,很容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此时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随机性的指导,即:“把研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更好地为幼儿指引深入探究的方向。如:幼儿很喜欢玩不倒翁,对于不倒翁的秘密,笔者则是在幼儿玩游戏和玩具的时候随机提出的一个问题,即:这个娃娃为什么怎么弄都不倒呢?进而将幼儿的探索思维直接引导这上边,让幼儿自主的思考、探索,幼儿则会打开娃娃看里边的东西,会得出一个结论:娃娃肚子里有个重物,所以会不倒。笔者则深入随即引导:往别的东西里也装上重物怎么一推就倒了呢?幼儿会继续探索,得出结论:不仅仅是有重物,更重要的是这个重物一直固定在最下端。随机性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积累知识。此外,还有不可缺少的激励性指导:即采取一定的鼓励手段来增强幼儿探索的自信心。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幼儿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适当的鼓励有助于推动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和行为。对此,笔者在科学活动过程中以多种方式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如:微笑、点头、爱抚、称赞的话语等等。这样,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中,以多样化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推动幼儿科学探索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总的来说,系统理论背景下的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是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参与性、实践性等等,需要幼儿通过自身的行动,在动态中掌握、积累科学知识和经验,同时不断地启发自我思维。因此,教师在开展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实际生活环境来构建情境、选取材料,引导幼儿不断建构自身的科学经验,开阔幼儿的思维和实践范畴,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和实践需求,确保每位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组.全国优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课例评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郑惠平.幼儿园自主性“探索—表达”教育活动[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3]魏宏森.复杂性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探索[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4.活动开展背景 篇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定位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也为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根据市教研室教研活动安排,在全市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研究”。为探索教学游戏化,教育多元化,把游戏融入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院在《指南》背景下开展了“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幼儿一日生活做到游戏化

目前,幼儿的游戏活动有多种形式,如: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娱乐游戏、民间游戏、音乐游戏等等。因此,我们将游戏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以保教结合,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锻炼幼儿的体格为宗旨,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

1.晨间活动游戏化、自主化。晨间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基础。我院一贯重视幼儿晨间锻炼活动的开展,在室外操场上设置了大型的体育运动区域,提供了具有多种功能的体育器械(滑轮、平衡车、跳绳、跨栏、飞盘、沙包、毽子、拉力器、平衡木和各种球类)等30多种,按大、中、小年级分室内区角活动和室外体育锻炼活动进行。在室外,幼儿除了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各种体育器械进行锻炼外,还有老师集体组织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

2.区域活动游戏化。区域游戏是幼儿在活动区域中所进行的可自主选择、自主探索、自主操作和学习的一种特定活动。我院始终重视区域活动开展与探索,要求每个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创设不少于五个种类的区域角:有阅读吧、建构区、手工区、娃娃超市、益智区、自然角、表演区等等,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所喜爱的各种活动进行游戏。

3.户外活动游戏化、常规化。通过开展“有质量的户外两小时”活动,我院结合实际,始终将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活动始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本园幼儿的特点,精心组织,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效果明显的户外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4.课间过渡环节游戏化。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对各种教育活动既注意活动形式上的丰富多彩,又注意活动性质上的动静搭配,让不同类别的活动交替进行。

5.生活游戏化。幼儿在院的生活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方面,为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我院将幼儿的餐前洗手、起床穿衣、穿鞋,饮水等生活方面编成幼儿喜欢的歌谣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其方法。

总之,幼儿在院一日生活中有效开展游戏化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更重要地是促进了幼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我们将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的一日活动更加生动、活泼,让孩子们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游戏世界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教育教学活动游戏化

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以往,我们单纯的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只重视室内教学,忽视幼儿的独立性活动,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用集体教学形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重视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的作用等倾向。针对上述问题,我院“游戏化教学”在《指南》背景下的实践中提出了“游戏活动整合化”“主题学习游戏化”“目标达成个体化”的行动研究项目。我们对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和环境进行合理的配置,将新课程中的“游戏”、“生活”、“运动”、“学习”等教育活动在游戏课程中有机结合,将游戏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使游戏和教学完美的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集体教学游戏化是指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渗透游戏性,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寓教育于游戏中,较好地实现目标,使幼儿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中有效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极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从中获得了认知经验。

(二)非游戏活动游戏化。非游戏活动是由教师设计、加入游戏活动的因素(操作、动机与体验、人际关系、外部条件等)使之游戏化,如何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我们进行了初浅的尝试:1.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游戏化。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游戏化上要注意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2.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①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②以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③以“做做玩玩”手工活动的方式组织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手工制品,再将这些作品投放到相关的区角中,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或区域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课程中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又一种策略。

总之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幼儿―是环境与材料主动的建构者;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环境与材料的创设者。教学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多样化探索、多途径生成活动中进行发现、想象、表现和表达,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直接的经验和情绪行为的满足,在已知的经验上获得新的认知,从而感受学习的快乐及与人交往、合作的乐趣。

5.开展献爱心帮扶活动开展情况 篇五

11月20日下午15时,都匀消防大队召集全大队官兵在大队四楼多功能会议室召开了退伍工作动员部署及会暨 “留住真诚、奉献爱心”捐款活动,活动由大队教导员曾军主持,大队长杨明友代表大队党委宣读了《都匀市消防大队爱心捐款倡议书》,曾军教导员宣读了《都匀市消防大队退伍工作及活动安排推进时间表》,支队蹲点领导何万国副参谋长参加了大队并带头进行了捐款。

都匀大队开展的此次退伍工作动员部署及会暨 “留住真诚、奉献爱心”捐款活动,旨在积极倡导“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精神,教育官兵无论是继续在部队奉献青春热血,还是返乡为家乡建设作贡献,都要传承和发扬消防部队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此次活动,大队全体官兵共捐款4712元,所有捐款将全部用于慰问慰问看望驻地敬老院及双腿残疾的周绍虞等6户特困群众,进一步做好“驻园结户”的服务工作,同志让即将返乡的退伍老兵在驻地留下一份深情,一份爱心。

6.活动背景 篇六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实力飞速发展,国际政治地位也日益提高。然而,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致力于国力发展的同时,却渐渐忽视了道德的重要,这是不该发生的事。巍巍中华五千年,这五千年不仅积淀了我们的经济财富,更积淀了我们的文化道德。从孔融让梨到。。从。。到。。无不张显我国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骄傲。但是现在人们普遍对他人漠不关心,凡事只想着自己,有些人甚至连父母都不关心,这是我们极为不愿看到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首先我们应该继承传统美德,只有道德过关后,我们才能在别的领域奉献自己。俗话说:百礼孝为先,我们应该孝敬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然而广义的孝不是指只孝敬自己的父母,而是应该尊敬关心所有社会上的老人们。每个人都将有老去的一天,昔日风华正茂的青年人终会成为年过半百的老人。而在所有的老人中,有这样一些特殊的老人,更需要我们所有的人去关注,在他们的后半生里,敬老院成为了他们终身的依靠。此时,历经沧桑的他们需要的不再是物质上的高度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所以我们这次“走进敬老院”活动正是顺应时代的背景,响应工大精神的号召,为我们自己以及其他人上一堂道德课。

二. 活动目的我们这次活动有以下目的:

1.孝敬老人,让老人在敬老院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2.回报社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3.锻炼自己,让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尊敬老人,从老人身上学习那种能吃苦耐劳的精神。

7.活动开展背景 篇七

关键词:活动区,主题游戏,主题,实践性

活动区深受大班幼儿的喜爱, 幼儿在活动区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游戏项目和方式, 幼儿教师也可以在游戏区投放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材料, 这有利于激励幼儿的游戏热情, 丰富幼儿的视野, 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组织幼儿园大班幼儿进行游戏区主题活动是一项重任, 不仅需要幼儿教师具备娴熟的教学经验和管理协调能力, 还必须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 以满足全体大班幼儿的需求, 提高游戏效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幼儿园大班教学经验, 就主题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大班活动区游戏提出几点对策。

一、根据主题设置活动区,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设置不同的活动内容, 在活动中突出主题所要发挥的作用。不同的活动主题能够起到不同的教育效果, 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我在活动区给大班幼儿准备了非常益智的玩具和材料, 希望以此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比如我设计了一个主题为“有趣的指纹”的活动, 通过带领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指纹印画, 激发他们对指纹印画的乐趣, 使其大胆地尝试用手指印画。我先在活动区准备了足够的印泥、绘画纸、画好的人物动态图, 然后导入游戏: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同一个人每个手指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警察叔叔会利用这一点来抓坏人, 有时候我们在银行取钱也会用到指纹。你们觉得指纹用处大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和指纹玩游戏吧。接下来我让大班幼儿都用自己的手指沾到印泥, 然后将人物动态图用手指印画完成。小朋友们可以尝试用各个手指去印画, 还可以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做, 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二、教师参与到游戏中, 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很多幼儿园大班教师认为大班的幼儿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游戏, 所以在组织游戏时就处于旁观的地位, 未及时跟幼儿进行互动, 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 与幼儿共同完成游戏内容, 获得幼儿的喜爱。另外, 有些幼儿园大班教师在幼儿做游戏时常常用自己的想法去约束幼儿, 导致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比如在做“吹出的怪兽”游戏时, 我为这个主题设计了一个很有趣的开场白:在多媒体大屏幕上给幼儿播放奥特曼打小怪兽的动画,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 同时在活动区准备了一次性纸杯、保鲜袋、油性水笔等材料, 希望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感知到空气压力的存在。我先让小朋友在每个保鲜袋上用油性水笔画出怪兽的形象, 再将吸管伸入袋中, 用透明胶粘捆, 使其完全密封, 然后将插了吸管的“怪兽”保鲜袋从纸杯上的小孔 (事先挖好) 中塞入, 再用嘴往吸管中吹气, 使袋子膨胀, “怪兽”就会掀开盖子跳出来。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面向全体幼儿

幼儿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需要考虑到每个小朋友的感受, 不能把活动当成是一部分小朋友的专属, 要面向全体大班幼儿, 这样才能够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另外, 幼儿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所以, 在设计主题活动时, 我经常会做出多种主题以供小朋友选择。比如在活动区, 我设计了购物的情境, 假设小朋友们来到市场买菜, 这时我让小朋友自己选择, 可以扮演消费者, 还可以扮演卖家, 然后由消费者和卖家进行讲价, 最终达成交易。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可以提升幼儿的临场发挥能力。与此同时, 我在活动区还设计了“秀出自己”的主题活动, 让喜欢表演的幼儿给其他小朋友进行才艺表演。通过表演, 小朋友感受到了成功感、自信感, 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

四、注重游戏的评价方式, 激励幼儿发挥才能

很多大班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区游戏时都非常认真, 能够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也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但是他们往往还欠缺一点, 那就是没有对幼儿的游戏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 导致幼儿对主题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我在组织幼儿园大班幼儿进行游戏时会非常注重对幼儿的评价, 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方式激发幼儿的游戏潜力, 提高他们对游戏的重视程度。比如在主题活动“报纸再利用”时, 通过这个游戏要让幼儿养成爱惜报纸、保护环境的意识。我让幼儿亲自动手为芭比娃娃制作一个漂亮的报纸裙子, 并给自己的芭比娃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小朋友对报纸的浪费严重, 常常是剪出一个裙子感觉不合适就扔了,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给予了纠正, 告诉小朋友要注意节约, 不能浪费, 不仅是报纸, 对生活中的各种资源都要节约。对此, 小朋友们都进行了改正, 纷纷利用废旧报纸做出了五彩缤纷的裙子。

五、有效进行引导和教育,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的可塑性很强, 只要得到良好的启发和教育, 就一定可以有很好的发展。有的幼儿教师在活动中不知道怎样适时、有效地指导幼儿, 结果就导致了幼儿交流空洞, 活动缺乏针对性。幼儿教师必须意识到活动前的引导和活动后的交流至关重要, 精心地为每次主题活动进行巧妙的构思。比如在进行主体游戏“滚动的小熊”时, 我提前在活动区准备了白纸、彩笔、固体胶、制作示意图、二号电池、积木、木板等。游戏的步骤是先沿着白纸上画好的虚线剪下“十”字形阴影部分, 将二号电池放在“十”字形白纸的中间, 把电池包在里面, 并用胶粘牢, 然后用彩笔在电池的一面画出小熊的样子, 再将小熊的手和脚粘上去, 最后将小熊放在不同高度的斜坡上, 观察小熊滚动的速度变化。在大班小朋友操作时, 我指导他们将电池牢固地包好, 以防在滚动过程中脱落, 还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小熊在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滚动速度的快慢,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秦雯.幼儿园班级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开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5 (4) .

8.活动开展背景 篇八

一、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

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在谈到外语教学时这样说道:“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习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浸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所以,英语教学切忌以教代学,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教师的教学必须把握“讲在必要处,练在活动中”。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应采用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任务驱动型的教学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依据课程总体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学习、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不断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以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落实“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教学理念,实施对学生开展涉及文化、情感态度和跨学科内容的教学,不断关注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培养,并逐层升华这种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核心的人本思想。

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分析

通过对英语课堂教学实质的深度思考,我们会清晰地认识到,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贯穿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任务这幕大戏始末的系列主打节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在这个教师与学生双边教学互动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时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教师的倾听者、教学活动的被训练者、知识的接受者,更应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英语知识的实践者和探索者;而教师也不只是知识的讲授者、教学活动的导演者和批判者,更应是一位知识的领航员,学生的聆听者、助手和朋友等。教师要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策略,使学生充分显示出其主观能动性的一面。即凭借活动的参与,让学生展示其优秀面,大胆表达学习想法和要求,暴露学习疏漏之处等。学生通过反复调整、更新、修正,不断增强自身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则应不断提升教学艺术,依据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等,将所教内容精心编导、整合,甚至再造。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之上,创设轻松、自然的语言情境,力图营造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英语学习氛围。

通过开展这些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师生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并帮助学生逐层深化,不断发展学生的语言中和运用能力。如前所述,在英语课堂这个小小的知識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舞台上之上,在设计精巧的教学活动之中,学生才能成为这出大戏的真正主角,而教师不过是编剧、导演兼客串人物等罢了。所以,我们说英语课堂教学的优与劣、成与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的好与坏。

三、英语课堂教学实质的剖析

现有的教学环境下,它仍然使学生进行语言学习与实践的主要平台。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主要通过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获得,而教师开展对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测试也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英语课堂的实质就是给学生创设由语言操练到语言产出的语言内化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语言学习发展规律的训练活动,依托一系列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而且必须始终贯穿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且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组织语言信息,传递语言信息,再造语言信息,逐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最终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四、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由于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起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能力的作用,而交际本身就是一个活动的过程。所以,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无论多么精彩,如果没有学生很好地参与其中,那么再谈所谓的课堂教学效果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经过仔细分析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我们发现学生在每一节英语课上能够参与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外乎以下六个方面。①聆听教师的授课活动;②聆听同学的发言活动;③自主参与课堂的发言活动;④开展集体性的课堂学习活动;⑤进行个人课业活动;⑥进行个人思考活动。针对以上六个方面的活动,通过对学生的学况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的强与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每节课上真正能够参与以上六个活动形式量的多与寡。

在教师创设的有限的语言情境中,学生可边聆听边默默复述教师所讲的知识细节,这样学生可纠正发音,加强听课的专注性,容易引起师生间的教学共鸣。在聆听同学发言的同时,要及时应对并比较自己的回答方案,并随时记下他人的优秀之处。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尤其要鼓励学生在个体获得英语知识体验的基础上,完成以小组或团体的集体任务为出发点,进一步锻炼学生个体的语用能力。同时发挥集体的力量,并从中共享信息和经验。通过加强这种集体学习和探究学习,使所有成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同一个任务,一次达到分工协作、共同学习研究,不断获得学习成果的目的。而这种建立在优势互补前提下的合作性学习,才能最终使学生实现可持续性的共同提高。此外,学生在进行个人课业活动及个人思考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对学习的反思。

综上所述,教师要把握课改契机,创造性地利用并开发教学资源,探索并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素质,以便更好地发挥课堂英语教学的功效,引导和帮助学生愉快地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铺就道路。

9.活动开展背景 篇九

活动背景:

习总书记在全国人大闭幕式中讲话要求,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为安徽省著名“211”工程大学学生,我们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为了全面提高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知识与专业特长,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样,我们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知识和智力优势,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在实践中服务人民,了解社会,从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0.三下乡活动背景 篇十

6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新时代的人们,应牢记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才换取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革 命解放时期,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不息。镰刀铁锤加枪杆子,开天辟地,创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时期,希望田野千重浪,钢铁长虹挺傲然,两弹一星惊世殊。轰轰烈烈的人民江山,由人民监督管理,毛主席还带领人民“踏破官僚机器,挥斥资产阶级”,让人民在无产阶级专政继续革命中锻炼成长。

11.活动开展背景 篇十一

一、教师自主权的适当扩大

由于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地位的不同界说形成了主体绝对化的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教师自主权的适当扩大并不是支持教师中心说,只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去论述教师应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导作用而已,而他们的作用体现在两点: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课程的设计。

所谓教学组织,是指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掌握教材的外部组织框架,包含班级授课组织和教学中班级组织构造的问题。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国外,作为教学组织基础的班级授课组织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同,而且取得了可观的效果。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班级授课组织更是显示了它的效率、效益和优越性。我们将讨论的重点放在教学中班级组织构造的问题上。教学是师生间的互动活动,在运用班级作为教学基本组织的课堂上,一个教师面对的是若干的学生,教师以怎样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这完全是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他们可以共同探讨以什么形式会更加有效。当然,每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很大程度上它们之间也是互补的。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必须考虑到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巧等各种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或者将它们混合使用,这样才能作出恰当而合适的判断。在教学组织的选择方面,教师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过程是教师应当拥有的权力,外界(包括学校)无权也不应该去进行干涉。

课程设计是教师自主权体现的另一个方面,课程并不仅仅是指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教学内容,而是指“在学校的指导下学生获得的全部经验,或从学校文化中的全部习得”。当然课程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它本身也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无永恒之课程,它总是随社会和人的发展与变化而变革,去适应社会与人的发展。课程设计是指根据某种指导思想或理论依据和对教育目的、教育功能以及学校教育目标的分析结果,对学校的课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选择与安排的过程。我们知道,当代课程设计走向了综合化范式,纯粹单一的课程设计已不复存在,学科、社会和学生已经成为课程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就这三个基本因素来说,它们对课程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反之,合理的课程设计必须符合这三者的要求,符合它们的发展规律,特别是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因为学生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接受者,如果不调动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学习,那么教学是很难持续下去的。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对课堂上的文本课程的设计。教什么,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慎重考虑的问题,因为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选择什么样的课程给学生进行传授和指导。如前所述,学生、社会和学科是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需要,社会所需什么样的人才等均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必须将设计的权利交给教师和学生,让教师在和学生充分沟通、考察社会的基础上,提出适当的选择和行动方案。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和学生不同,课程和课程不同,因此,每学期每门课都必须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只有这样,有效教学的实施在课程领域才有了基础和保障。教师自主权的适当扩大并不只是这两个方面,而是这两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影响更加深刻。学校不应当以各种理由去限制教师进而对教学作出控制,应当退出其不应当涉及的领域,出色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有效教学进行服务,将权利适当下放给教师,使教师有权力且有可能为教学的有效而进行工作。

二、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

评价就是价值判断,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进行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在收集必要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有效的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的统一,是综合内外各种因素而不是仅仅对课堂教学标准进行评价的统一,是综合考查学生知识的生成、能力的发展等。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只强调了评价的选拔功能,把评价当成对学生划分等级的手段。“考核或其他评价程序用来对每个学生在教育系统中的价值与前途作出决定,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而且常常不可以逆转的决定。这些决定与划分等级常常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全部生涯。”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评价在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上的功能。我们必须认识到,评价是一个体系,必须处理好各个环节,注重评价方式的灵活性。

首先要考虑的是评价对象,即评价谁的问题。我们容易想到的是学生,人们直接关心的也是学生,因而教学评价首先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必然的。但追其根源,我们又会想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其实就是对教师的间接评价——教师教得如何,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等问题。评价必然会产生一个结果,不管它是好是坏,而且这个结果对于处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的客观与否、公正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顺利进行。评价也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信息,评价的回馈是教师明白了不足和应该努力的方向,使教学更加完善。对学生而言,评价为学生作了一个小结,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导。客观、公正的评价应是在评价中既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与所取得的进步,又要指出他们的缺点与不足,这样既给了学生以自信心和勇气,又使他们在前进的路上有动力有目标。

既然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教师、学生和有效教学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做到客观公正呢?除了平常我们所说的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原则外,是否还有什么我们忽略了呢?对于教师的评价,首先,应该将评的主体转换为其他的教师和学生,他们更了解教师的工作,运用以上方法也会更加得心应手,而不是将评价的权力给了教育行政部门,让他们用死板的方法和标准作出主观上的判断。因为他们不是很了解教师的工作,也没有深入或者很少到教学活动的前沿去考查,当然他们的评价也就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因此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对教师工作了解的其他教师和被评价教师所教的学生。其次,将评价的重点放到“价”上,即报酬上,当然不是指单一的物质报酬,应该还有精神上的奖励等,因为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们也有需要要求满足。客观公正的评价会使教师和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学习方法,当然,也促进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三、学生投入的合理化

学生投入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量,是学生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倾向性(学生的认知结构、智力类型、对科目的认知基础)和学生原有动机(学生受家庭影响对学习的一种认识,区别于课堂所激发的动机)。此处我们并不是要改变这些较为稳定的影响因素,虽然它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加以影响。我们要在此讨论一下将学生投入的某一方面加以合理化,这便是时间。

以外语课程为例,很大一部分学生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到外语的学习之中,可以说外语的学习贯穿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但大部分的学生对外语的学习效果还是不满意,学生对外语时间的投人与所得到的回报是不相称的,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外语学习真的需要学生投入那么多的学习时间吗?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却忘记了学习它的真正目的。我们对外语学习时间的过分投入是以牺牲其他课程时间为代价的,学生对于外语学习的时间投入不能也不该冲击其他课程的学习。将时间合理分配,使学生有时间去钻研其他课程,有时间去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那么有效教学在时间方面就获得了保障。

12.活动开展背景 篇十二

1、建设绿色阅读环境

《指南》明确要求“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给幼儿温馨甜美、心旷神怡的心理感受, 是幼儿早期阅读的催化剂。幼儿早期阅读环境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阅读的宏观环境, 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对幼儿早期阅读的认识, 采取的措施, 对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等。在这方面, 我园领导和教师反复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指南》, 对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园加入了福建教育杂志社《儿童绿色阅读环境建设》绿色阅读基地, 实现了在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我园还承担了《大班幼儿阅读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 强化对幼儿早期阅读发展动向和先进的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理念的掌握。二是幼儿阅读书目的选择。要结合《中国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指导手册》和不同年龄段幼儿阅读的实际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如小班幼儿可以阅读《衣服躲猫猫》、《小熊不刷牙》, 中班幼儿可以阅读《三个笨学生》、《小猪唏哩呼噜》, 而大班幼儿则应该阅读《宝葫芦的秘密》、《灰狼家的小饭桶们》。三是幼儿阅读场所的设置。我们注重幼儿阅览室、亲子阅读区、班级语言区角的创设, 一进幼儿园大厅就可感受到亲子阅读区浓浓的书香氛围, 并且在设计上有效运用幼儿色彩心理感受进行合理的空间配色。如整个空间以绿色或橙色为基调, 适当加入一些明度高的蓝色, 达到视觉审美的和谐统一。

2、组织故事妈妈义工团讲绘本故事

对于幼儿来说, 妈妈是最亲的人, 幼儿对妈妈的依赖和信任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为此, 我园与宝宝亲子网携手创办了“故事妈妈义工团”。“故事妈妈义工团”人员的组成以自愿报名为基础, 挑选有爱心、热爱公益事业、有一定学历、普通话标准的年轻妈妈作为班级的“故事妈妈”, 全园的“故事妈妈”组成“故事妈妈义工团”。为了提高义工团“故事妈妈”的自身综合素质, 园里邀请从事幼儿早期阅读研究与指导工作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以“让孩子爱上阅读”为主题的专题培训。专家从“早期阅读读什么”、“如何为孩子选择图书”、“怎样解读绘本故事”等方面对“故事妈妈”进行全面指导, 以及幼儿园每月开展一次的“故事妈妈”读书会活动, 使“故事妈妈”在绘本故事讲述技巧上有了较显著的提升。“故事妈妈义工团”的“故事妈妈”保证每人每周给幼儿园小朋友讲一次故事。讲故事之前, “故事妈妈”们认真备课、根据绘本故事制作幻灯片、选配背景音乐, 推敲故事情节, 用生动的语言将孩子们带进了曼妙的故事王国。每个“故事妈妈”讲完绘本故事后, 都与其他“故事妈妈”一起探讨、分析绘本故事解读中的得失, 分享自己的解读经验和感受。在“故事妈妈义工团”的带动下, 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幼儿早期阅读的各项活动中来。不仅加深了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还把最新的阅读信息、阅读理念更好更直接地传递给每一位家长, 使“阅读”逐渐浸润到每一个家庭, 每一位家长都重视阅读, 有效促进了家庭的亲子阅读, 进而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热爱阅读”的幸福种子。

3、优化幼儿园的师幼阅读和幼幼阅读

《指南》在“阅读与书写准备”中提出了“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 引导他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的建议。在这方面, 幼儿园的师幼阅读和幼幼阅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师幼阅读中, 教师首先要采取创设故事游戏情境、阅读时与图画互动、扮演故事角色等方式,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把阅读活动建立在幼儿感兴趣的基础上。其次要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翻阅方法。引导幼儿按照绘本的页码顺序一页一页轻轻地翻阅, 在翻阅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序仔细观察画面中角色的动作、表情变化。询问幼儿“你看到画面上有什么?”、“它有怎样的表情?”“它在想什么或它在说什么、干什么?”等, 让幼儿对整个画面产生总体概念, 理解故事情节和画面间的关系。鼓励幼儿结合背景和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行联想, 并用语言大胆地表述出来。第三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幼儿阅读往往是依赖耳朵的阅读, 要让幼儿认真倾听老师的故事讲述或边欣赏故事录音边阅读绘本, 在感受音乐美、语言美、画面美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专注的倾听能力。第四要将阅读与实践结合起来, 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经验、获得发展。如在阅读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绘本《地球的呼吸》后, 我们组织幼儿走出教室, 在园内的甬道旁种植小树苗, 让每位幼儿“喂”小树苗“喝水”, 并记录小树苗的生长变化。这种活动不仅使幼儿体验到植树的乐趣, 更深刻地领悟到绘本的主题———地球需要“绿肺”, 提升了幼儿的阅读水平。幼儿之间的共同阅读具有培养阅读能力和协作交际能力的双重功效。教师要加强对幼儿合作自读的引导, 让幼儿对同一绘本分组阅读, 阅读后或开展故事比赛, 或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充分展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

13.活动开展背景 篇十三

关于开展政风行风活动民主评议活动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县委十五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不断提升我局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县直单位开展“百家企业评股长“活动,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对我局具有行政执法权、审批权服务职能的股室开展评议评价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增强执行力、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为主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实行标本兼治,评建结合,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确保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政令畅通,为推进修水矿业经济赶超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和组织保证。

二、组织领导

开展具有行政执法权、审批权的股室、矿管大队自评活动,在局党组、局班子领导下,由局纪检监察室、办公室组织实施。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依靠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把政风行风建设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2、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既要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又要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3、坚持边评边改,评改结合,把落实整改、解决问题贯穿于评议的全过程;

4、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不断创新和完善评议思路和方法,逐步实现评议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评议内容

(一)履行职责情况

1、是否认真、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本股室的职责,是否完成本单位部署的工作任务;

2、对属于本股室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和服务事项,做到服务到位、管理到位;

3、职责有交叉的,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和配合,保证履职到位。

(二)依法办事情况

1、是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办案,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公开、公正、公平;

2、是否超越范围行使职权,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

3、是否严格执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程序规定,是否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

(三)政务公开情况

1、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多形式、多途径向社会公开审批事项、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等内容;

2、是否按照《信息公开条例》公开应公开内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提供信息的,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期限,予以答复。.(四)工作作风情况

1、是否存在作风漂浮和拖拉、推诿、扯皮等问题、2、是否实行“一站式”等简洁高效服务、按要求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失职追究制、AB角岗位制等制度。

3、是否认真落实县效能建设有关制度和措施。

(五)服务态度情况

1、服务是否主动、热情、文明、规范;

2、是否设法帮组服务对象合理合法解决‘急、难、愁’问题;

3、是否认真接待和妥善处理企业、群众投诉,诚恳听取服务对象的正确批评和合理建议,自觉改进工作。

五、评议步骤和方法

我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从2011年5月1日开始,到7月结束,具体评议工作共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5月初-5月底)

1、动员发动。召开全局民主评议整风行风工作动员大会。由局长曾宏作动员报告,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县委县政府关于《修水县开展“百家企业评股长”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文件。部署本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任务。

2、制订方案。制订我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各股、各中队结合各自实际,具体实施。

3、营造氛围。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做到全员知晓,全员参与。一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局网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出整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二是聘请10名监督员,并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三是在局一楼大厅布置宣传展板,开办专栏,悬挂横幅标语,营造良好气氛。

(二)自查自纠阶段(5月底-6月底)

1、部门自查。一是局党组召开民主生活会,研究全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二是各股、各中队要按照评议内容和要求,重点查找本单位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正之风问题,摆现象、找原因、议危害,形成单位自查报告并报局行评办。

2、个人自查。查个人在行风、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查找在服务态度,办事效率,遵纪守法等方面的不足,分析原因,深刻反思,形成个人自查报告并报局行评办。

(三)征求意见阶段(6月底-7月初)

1、主动征求意见。局领导按照各自分工,带队面向基层、企业、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和建议。

2、以活动为载体征求意见。在局门口设立政风行风评议举报箱,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四)整改落实阶段(7月初-7月底)

1、制订整改方案。各股、各中队对反映的问题、征求的意见作进一步输理归类,制订整改方案,对能及时解决或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要限时解决;一时没有条件解决的,要制订整改计划;涉及政策性问题,要做出说明。整改措施必须实际、实在、实用,切忌空谈。在本阶段结束时,各股、各中队要将整改方案报局行评办,形成我局行风建设整改方案。

2、完善规章制度。根据查到的问题和整改的措施,充实、修改、完善局各项规章制度。

六、相关要求

1、注重实效。要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紧紧抓住解决问题这一主线,通过听民声、察民意、访民情,着重解决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眼破除制约矿产资源发展的各种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着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通过政风行风工作切实得到实惠。

2、强化督查。落实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内容,要将行风工作作为绩效考评、工作考评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今年,县效能办将我局资源管理股和矿产资源监察大队作为评议的重点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对工作不重视、不落实、不开展的部门,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效能告诫、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14.大班幼小衔接活动背景下 篇十四

教研方式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状述评与选题的意义

面对传统的教研模式与新课程、新要求的冲突,如何更新教研观念,变革教研模式,提高教研的质量和实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帮助教师有效实现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园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丰富教研形式,活跃研究氛围,切实改变我园的教育现状,提升教师们的学习意识、反思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促使教师们逐步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过渡,并促进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推进和《幼儿教育纲要》的出台,中小学和学前教育改革掀起了新的浪潮。幼小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的课题之一。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育评价的多元化越来越深入人心。但由于幼儿园和小学两个学段之间缺少沟通交流的平台,相互间不够了解,造成教育教学目标要求、方式的脱节,以至于不少幼儿进入小学一年级产生明显不适应的状态。幼小衔接的问题困扰着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工作者,更影响着儿童的发展。探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实质问题以及探寻幼小衔接的教育规律,了解并处理好幼儿园与小学两个学段的阶段性及过渡时期的连续性,成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教师在实施幼小衔接教育中观念上、操作上存在很多的困惑,但目前还很少有系统的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成果。示范园姐妹园们对教研模式和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单独的研究成果较多,但通过一个教研模式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旨在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大班幼小衔接的内容、具体的要求以及衔接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同时,通过研究,在追踪式教研的模式中创设教师研讨的平台,引发问题的探讨,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有效教研,把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师地位的变更以及教师基本专业理论的夯实作为探索的重点。

(二)关键词界定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在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效接轨的系列活动。

“追踪式”教研方式:这种追踪式的教研形式,针对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不同层面的教师可参与追踪,对教学“问题”或“经验”展开一系列的追踪研讨,将实践、反思和总结融于一体,针对难点问题开展多次深入追踪过程,旨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二、研究目标:

1、积累并形成大班幼小衔接活动背景下 “追踪式”教研方式的实践研究的经验。

三、研究内容:

形成“追踪式”教研的一般模式。

幼儿园大三班幼小衔接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的实践研究。积累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内容与教研实录。

四、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改进,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采用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方法,在组建课题组重点攻关的同时,以年级组为单位落实研究。在具体操作时,还将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化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的现状与幼儿学习有效程度,找出存在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1)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2)调查有效教学实施后的幼儿发展情况,为有效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方法

力求用最新的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性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与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总中行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是本课题主要方法。

4、个案研究法

通过一些成功案例的研究,吸收新课程有效性教学活动的经验,总结有关有效教学设计的与教学实施策略的规律。

5.经验总结法

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失经验。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1、9-11)前期准备阶段

1.对本幼儿园教学实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与评价,进行本班“教研方式”的摸底调查,收集相关数据,以把握我班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进行必要性分析及突破口的寻找与确定。

2.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形成立项报告与初步的研究方案。

阶段成果形式预计将有研究综述等

第二阶段:(2011、12-2012、4)行动研究阶段:

1. 制定形成“追踪式”教研的一般模式和“追踪教研记录表”。(2011、12月2012、2月)

2.以大三班为单位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2012、22012、5)

3.每两周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幼儿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认识、实施等问题开展追踪式的教研,每次做好“问题的剖析”“策略的研究”“后期的跟进”“效果的分析”,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作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2012、22012、5)

4.围绕各阶段幼小衔接的内容,梳理与总结追踪式教研的策略,并收集活动方案。(2012、22012、5)

5.期末开展“大班幼小衔接活动背景下 “追踪式”教研方式的实践研究“教师调查问卷,并做好调查分析。(6月)

第三阶段(2012、6)总结结题阶段

1.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2.写出研究总结报告。

3.理课题研究期间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成果(如活动方案、教案、教研实录等),五.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一篇

15.活动开展背景 篇十五

特别是近10年来, 国际性的大众体育和休闲体育热潮开始影响到各省市学校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及各社区, 体育舞蹈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终身体育运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终身体育强调“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 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重视妇女和老年人的体质与健康问题”。体育舞蹈具有时尚性、种类多的特点, 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开展。笔者希望通过对体育舞蹈自身的特点、锻炼价值等方面的剖析, 探讨在终身体育背景下, 体育舞蹈开展所表现的主要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厦门市体育中心俱乐部、厦门市巾帼园俱乐部、厦门万寿俱乐部、健身在线等健身俱乐部, 集美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市区公园、广场等场所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对大中专院校与区域人群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260份, 回收率为87%, 有效260份, 有效率为100%。

(2)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终身体育和体育舞蹈的资料进行运用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终身体育1994~2008年实施取得的成就

终身体育实施十几年来,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使人民群众体育锻炼的热潮空前高涨, 究其原因具体表现如下:终身体育的确立, 显示了人类对自身生命质量的逐渐看重, 促进了体育运动本身意义的扩大和延伸。二是随着终身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应运而生的是社会化的体育教练, 从体育经验丰富的群体中将会走出一批终身体育的优秀指导者。三是社会体育环境和条件的大大改善。国家对城乡学校、社区周围健身器械大幅增设, 同时还建立了国民体质监测系统, 并公布了中国幼儿、中国学生、中国成年人和中国老年人的体质测定标准。

2.2 体育舞蹈的开展现状

2.2.1 体育舞蹈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现状

目前, 体育舞蹈已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开展, 体育院校已将体育舞蹈开设为必修课和专修课, 而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也开设了体育舞蹈选修课。学校体育舞蹈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理论课向学生介绍体育舞蹈的基本组成、技术特征、健身价值及发展概况, 通过理论学习, 让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舞蹈的知识, 对体育舞蹈有正确的了解;实践课刚开始上课时先学华尔兹、牛仔舞, 再学拉丁舞中的恰恰、伦巴, 最后再学一些简单套路。由于这样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兴趣高涨, 并且既健身又适用, 故而体育舞蹈在学校体育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2.2.2 体育舞蹈在健身俱乐部、公园及其他公共场所中的开展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闲暇时间增多, 关注健康的意识不断加强。各种健身俱乐部在大中小城市迅速发展起来, 其中, 体育舞蹈作为主流健身项目在各个锻炼场所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迅速的提高。

2.3 体育舞蹈在高校中的开展现状

2.3.1 高校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 (见表1)

许多学生表示一开始对体育舞蹈并不了解, 能完整地说出体育舞蹈10个舞种的学生寥寥无几。对体育舞蹈与普通交谊舞之间的区别, 有60%的学生认为交谊舞随意性较大, 较通俗, 是适合于舞厅跳的, 而有30%的学生认为体育舞蹈比交谊舞高雅、难跳, 另有5%的学生对体育舞蹈不太了解, 还有5%的学生带着好奇和向往选修了体育舞蹈这个项目。

虽然体育舞蹈传入我国不久, 而高校开展体育舞蹈也才从近几年开始,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接受这一高雅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了能让更多学生认识体育舞蹈,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来加强学生对体育舞蹈知识的学习。如看电视、学生之间表演、自己亲身体验、学校宣传、办选修班等, 这都有利于学生提高对体育舞蹈的认识, 并使其在高校较大范围内普及。

2.3.2 高校学生对体育舞蹈课项目的选择 (见表2)

目前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通常以华尔兹、拉丁舞为主, 或两者结合。据调查, 高校大部分学生只学简单的华尔兹, 拉丁舞学得少, 可见高校学生并不希望体育舞蹈课仅仅学习简单的华尔兹, 而是希望能学习一些高雅的拉丁舞。目前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舞蹈种类有华尔兹、探戈、牛仔舞、恰恰、伦巴等5种舞蹈。

调查结果显示, 高校学生对牛仔舞、恰恰、伦巴比较喜爱。因为这些舞蹈的节奏明快, 热情奔放, 能体现出高校学生的青春时代气息, 其中牛仔舞显示出绅士风度, 恰恰、伦巴具有缠绵、抒情和动作优美的特点。因而, 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并促使学生选择终身从事体育运动锻炼。

2.4 体育舞蹈在终身体育运动中开展的特点与有利条件

2.4.1 体育舞蹈开展的特点

据调查, 由于健身俱乐部在大中小城市的迅速发展, 使得城市居民参加体育舞蹈锻炼的人数较农村的人数多, 参加锻炼的时间和次数也比较多。据调查, 城市居民中体育舞蹈的锻炼者中, 女性比例较男性高。男性锻炼者多以高校学生、体育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及健身教练为主。从年龄结构上来看, 健身俱乐部中参加体育舞蹈锻炼者 (锻炼者) 大多数为40岁以下的中年妇女;从文化程度上看, 锻炼者的文化程度普遍偏高:48%的锻炼者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大专学历的占29%, 高中学历的占22%。而锻炼者的锻炼时间大约在下午15:00~20:30, 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大约为1小时。而大多数中老年人参加体育舞蹈锻炼都集中在公园、广场、社区公益场所等, 锻炼时间都集中在早晨6:00~8:00, 晚上18:30~21:00, 锻炼内容以简单的华尔兹、探戈、恰恰配合音乐锻炼为主, 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大约为1.5小时。

2.4.2 体育舞蹈开展的有利条件

体育舞蹈是终身体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健身、休闲、娱乐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各种以体育舞蹈项目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的播出以及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组织的体育舞蹈比赛和表演, 也促进了体育舞蹈运动的普及和开展, 使更多的人认识了体育舞蹈, 并加入到其中来。体育舞蹈具有广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所以练习形式可多种多样, 运动强度可大可小,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风格的舞蹈进行练习, 是一项老少皆宜, 便于开展的体育运动。对各个年龄层次, 不同身体素质, 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适宜, 其都能从体育舞蹈中找到乐趣, 达到锻炼的目的。因此, 体育舞蹈运动有利于在社区、健身俱乐部、高校进行推广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身体的健康也越来越注重。健美、匀称的体型和良好的气质, 也是用人单位比较注重的录取条件之一。所以在高校中开展体育舞蹈, 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5 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与锻炼形式

2.5.1 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

在调查过程中, 练习体育舞蹈一段时间后有60.5%的锻炼者感觉很好;有50%的锻炼者觉得排汗量适中;有65.5%的锻炼者觉得在练习时的心情很好;有31%的锻炼者觉得食欲增加了;有30%的锻炼者觉得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有40%的锻炼者觉得体重得到了控制, 体型健美。其健身价值具体表现如下。

(1) 体育舞蹈可以促使心肌收缩, 加快血液循环, 能起到增强心血管功能及有氧代谢运动的作用;使呼吸系统得到良好的锻炼。据日本学者岩琦等人测定, 体育舞蹈的能量代谢率很高, 伦巴、牛仔舞的能量代谢率接近艺术体操中的走步及广播操的能量代谢率, 华尔兹、探戈的能量代谢率高于网球而接近羽毛球的能量代谢率, 快步舞与恰恰的能量代谢率又趋近于艺术体操的能量代谢率。

(2) 体育舞蹈对长期锻炼者来说能使代谢活动加强, 能量物质消耗增加, 身体营养物质需求增多, 机体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提高消化吸收的功能。在练习时机体呼吸加深, 使膈肌和腹肌的活动量增大, 对肝脏和肠道起到按摩作用, 增强了身体的消化功能。

(3) 体育舞蹈具有塑造人体形态美的特殊功效。美国的体育学家古里克曾说:“跳舞能消除人们的过剩脂肪, 以健壮的肌肉组织代之, 使软化、迟钝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变得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拉丁舞的风格和技术特点决定了活动参加者必须重视人体的形态美, 只有不断加强锻炼, 使得自身形态更加完美, 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舞蹈的内在艺术美, 表现良好的艺术形象。经常参加体育舞蹈中拉丁舞的活动, 能使人的体型更加匀称、健美, 达到塑造人体形态美的功效。

(4) 体育舞蹈对健心有促进作用。体育舞蹈是一项全身性的娱乐运动, 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 有明显的养心价值。现代高校学生任务繁重, 学习紧张, 竞争激烈, 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日益严格, 他们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 舞蹈运动能消除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安。美国心理学家德里斯考发现体育舞蹈能成功地减轻大学生在考试期间的忧郁情绪, 人们还发现通过舞蹈练习可以缓解人的烦躁情绪, 消除疲劳, 缓解压抑。体育舞蹈的音乐可以使人们的心理得到放松, 在优美的音乐中进行舞蹈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与敌意。

2.5.2 体育舞蹈的锻炼形式

(1) 个人锻炼。随着终身体育运动的实施, 全民掀起健身热潮。但大多数妇女属于职业女性, 工作与家务繁忙, 使得她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健身场所锻炼, 只能在家中伴随着电视播放的体育舞蹈或录像带、VCD进行锻炼, 达到个人锻炼的目的。个人锻炼是一种灵活性、随意性较大, 既经济又实惠的锻炼方式。但由于个人锻炼缺少必要的教练指导及特有的环境与锻炼气氛, 往往达不到科学的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锻炼。

(2) 集体锻炼。是一种一般由体育舞蹈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娱乐健身活动, 以中老年人及无业人员为主, 不受场地、人数、性别、动作的限制, 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模仿练习。

(3) 健身中心和健身俱乐部。这是一种文明程度较高、消费较高的锻炼形式, 有专业的体育舞蹈教练指导, 深受高薪阶层及经济条件较好人群的喜爱。

2.6 体育舞蹈在终身体育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1) 在终身体育背景下, 体育舞蹈的发展依托各种健身俱乐部和区域的娱乐场所及普通高校广泛传播和发展。

(2) 随着终身体育的推广和宣传, 人们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体育舞蹈锻炼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 保证了锻炼者的健身效果, 推动了体育舞蹈的发展。

(3) 根据我国国情, 体育舞蹈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注意结合我国国民体质、形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认真开展更多大众喜爱的新项目, 朝着多风格、多类型和综合项目的方向发展。

(4) 体育舞蹈课符合高校学生体育教学的需要, 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有助于学生把健身娱乐的思想贯彻终身, 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 在高校中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很有必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昔日的体育运动项目已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要求, 人们需要新的交流, 新的时代气息, 需要新的体育运动形式。因此, 体育舞蹈的普及和开展对终身体育运动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它能增强锻炼者的体质、改善体型、调节心理活动、发展身体素质;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体育舞蹈以其内容丰富、动作优美、能满足不同人群锻炼需求的特点而为人们所喜爱和接受。在体育运动中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和各种健身俱乐部等开展体育舞蹈的有利条件, 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意识, 改善妇女和中老年人的体质和健康, 为终身体育的良好发展与正确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和运用问卷调查, 对厦门、福州几所高校、健身俱乐部、市区公园和广场等人口比较密集场所的体育锻炼人群进行调查, 对在终身体育背景下目前体育舞蹈的开展现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进而探讨体育舞蹈在终身体育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显现出其自身特点、锻炼价值和健身适宜性等。

关键词:终身体育,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秦文明.体育舞蹈[M].合肥:合肥工业出版社, 2003.

[2]周登嵩.体育舞蹈科研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5.

[3]张清澍.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7.

上一篇:四年级英语课本剧下一篇:对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形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