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伍的求职信(9篇)
1.落伍的求职信 篇一
一、将追求卓越的教育改革进行到底———支持派
支持派主要以布什时代的美国联邦政府和相关智囊团与基金组织为代表。尽管布什总统现已离任,但无论是在任期间,还是离职之后,布什以及幕僚都在为NCLB获得国会的重新授权而劳顿奔波。在其任内的最后一次演讲中,布什就呼吁未来的联邦政策决策者们,要在他离任之后,继续支持NCLB。他在演讲中说道:“我呼吁那些能够决定NCLB未来命运的人,要在批评面前坚定立场,不要削弱这一法案,而是要为每一个孩子而强化这一法案。因为,削弱这一法案就是削弱美国儿童成功的机会。”[1]
布什执政期间的美国联邦教育部对NCLB的实施效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NCLB实施以来,美国4年级学生在阅读和数学考试中获得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分数;少数民族和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非裔和西班牙裔学生在某些年级的学科考试中出现了空前的高分;“高质量教师”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0%以上;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得到帮助的时间更早了;能力缺失的孩子课堂学习的时间更多了,得到的关注也更多了;近45万有资格得到额外帮助的学生获得了免费的额外教育服务(接受辅导),或者选择到其他学校上学。[2]联邦教育部试图用这些成就及数据告诉人们,NCLB的实施还是颇有成效的。
既然有效,就应当坚持。前任教育部长斯佩林斯(Margaret Spellings)在2007年1月提呈的一份报告中,阐述了联邦行政当局有关NCLB重新授权的意见。内容包括:[3](1)加大改革的力度,坚持高标准和绩效要求,进一步缩小学生间的成绩差距,并进行更多的、更为严格的考试;(2)设置更为严格的中等教育课程,使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和走向职业市场两方面都做好更充分的准备;(3)给州以弹性空间,让州以新的方法改造那些长期处于不合格状态的学校;(4)允许联邦资助流向私立和宗教学校,给学生和家长以更多的教育选择权。
在联邦教育部的上述意见中,除第(3)点略具新意外,其他几点基本都是原有政策的延伸,与其说是“修改”,不如说是“强化”。联邦教育部对有可能使NCLB“伤筋动骨”的修改建议,都采取了拒绝的态度。众议院教育委员会2007年提出的6点修改建议就遭到斯佩林斯的反对。她指出,如果采纳众议院教育委员会的意见,“那些符合条件、需要得到服务的孩子将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对要求放宽特殊教育的学生考试难度的主张,斯佩林斯认为这只能“让他们满足更低的标准”,是扩大而不是缩小学生间的成绩差距。
除联邦政府外,美国一些著名的智囊团和基金组织也对NCLB的重新授权表示支持,同时也要求进行一些局部的调整。如著名的胡佛研究所在2009年发表了专门报告,提出了有关NCLB重新授权的10项建议:[4](1)提高学业标准;(2)注重对成绩的增长测量;(3)根据需要区分不同的绩效;(4)将考试科目范围扩大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尤其是历史、公民、地理学科);(5)建立信息系统,以强化更合理的绩效;(6)根据教师的实际业绩支持和奖励教师;(7)提供有效的选择;(8)提供有效的辅导;(9)关闭促改无效的学校;(10)将所有学生达到“熟练”水平的时间从2014年延长到2020年。报告指出,上述修改将进一步增强NCLB实施的正面效果。胡佛研究所的10项建议与联邦政府的立场基本一致,但智囊团所提的修改意见显然比联邦教育部要多些,与修正派的距离比较近。
二、对现有教育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修正派
修正派主要来自教学专业组织和各类社会团体以及美国国会的部分人士。NCLB的实施曾在美国教育领域引发过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引起了教学专业组织和教师团体的强烈不满。但修正派一般不反对NCLB的基本原则,不反对NCLB所确定的高标准和问责制本身,只是反对过于偏执地理解和实施这一法案给教育实践带来的混乱和损害。因此,他们并不主张终止该法,而是要求对其进行修改。具体修改的内容和修改的幅度也因各团体或个人的倾向性而不同。为理解“修改派”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我们试以美国新近结盟的151个全国性团体的共同宣言和美国国会的修改意见为例,作些陈述和分析。
截至2009年6月1日,为迫使NCLB进行重大修改,美国已有包括“全美教育协会”(NEA)和“美国教师联盟”(AFT)在内的151个全国性团体团结起来,签署了《有关NCLB的共同宣言》,发出了共同呼吁。该宣言在声称支持NCLB改革大方向的前提下,指出“我们最担忧的问题”是:(1)过于强调标准化考试,将课程和教学导向了应试而不是更为丰富的学业学习;(2)过于注重对“需要改进学校”的鉴别,使用的处罚手段未能帮助学校获得改进;(3)为显示考试的成效,不恰当地将低分数的孩子排除在外;(4)资助不足。联邦政府并没有完全履行其承诺拨付的款项。《有关NCLB的共同宣言》主张NCLB应当实现一种转向:从对没有提高考试分数的处罚转到进行系统的变革,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来,并让州和学区在这方面承担起责任。
《有关NCLB的共同宣言》提出了较为全面、细致的修改建议。[5]首先,在学业进步衡量方面:(1)将NCLB中“专断的熟练目标”改为“富有雄心的成就目标”,且这个目标应当切实可行;(2)允许州在评估学生的成绩时考虑学生原有的学业水平,同时可使用“学生学业成长”评估;(3)确保州和学区向联邦政府和公众定期提交报告,汇报在帮助教师、家庭和社区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情况,展示自己在这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变革;(4)提供考评学生和学校成就的综合性信息,不再完全依据标准化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而是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学生学业成绩的多元指标;(5)资助有关问责制的研究,以开发出更为有效的制度,更好地实现面向所有孩子的学业成绩方面的目标。
其次,在评估方面:(1)帮助州开发出包括“学区本位”和“学校本位”测评在内的评估系统,以提供有关学生学习的更丰富、更及时的信息;(2)强化NCLB有关下列评估的实施:使评估与州的学科标准和内容相一致;评估必须有效、可信;评估必须与全国认可的专业和技术标准相协调;评估必须保证对法律所定目标的检定具有充足的技术含量;评估必须使用多样化和新型方法测量学生的成绩,包括对更高层次的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测评;评估必须为改进教学和学习提供有效的诊断信息;(3)减轻州、学区和学校的考试负担,允许州以选择年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年段评估。
再次,在提高教师教育和教学能力方面:(1)无论是在教师培养方面的创新,还是在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方面的变革,都应以研究或实际经验为依据,以确保教育质量有真正的改善;(2)提高州和学区有效进行综合性变革的能力,增进教育管理者、教师、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第四,在处罚方面:(1)在处罚实施之前,确保有充足的时间实施改进计划,处罚不应损害现行的有效改革;(2)学校如不能持续地提高学生成绩,也不能施以处罚。
第五,在资助方面:(1)增加法定拨款,使之在州和学区落实NCLB目标的经费中占有实质性的比例。在立足该法的全额拨款的基础上,不降低对其他教育方案的资助力度;(2)全额拨发对该法第一条款所设项目的资助,确保所有有资格得到资助的孩子都能真正得到帮助。
美国国会也在“考虑来自各方面成千上万条修改意见”的基础上,于2007年8月下旬公开发行了由众议院教育委员会主席牵头起草的NCLB修改草案。该草案总的精神是“软化”NCLB原有的教育举措,以使该法能够得到足够多的议员支持而获得通过。众议院教育委员会的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1)放松对特殊儿童和能力缺失学生在考试方面的强制要求;(2)将“母语非英语学生”的英语考试宽限期从2~3年延长到7年;(3)对学校的评估不能仅限于数学和阅读考试成绩,而是提供多方面的信息;(4)在各学区更好地配置合格和有经验的教师;(5)为提高中学毕业率而进行目标设定;(6)提高学校使用联邦资金寻求诸如营利性公司等外部“补习”、“辅导”的门槛。众议院教育委员会的修改草案公布后,很快收到了对该草案的数万条评论,教育委员会正根据这些评论进行修改,并进行听证,将在适当的时候提交众议院进行表决。
三、将联邦教育政策打回原形———反对派
反对派主要包括具有保守主义倾向的团体和个人以及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反对者认为,NCLB对提高美国教育质量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效果;标准化考试弊端很多;严格的教师资格标准加剧了教师的短缺,也没有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反对者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联邦政府对州和学区教育的干预侵犯了州和学区的教育权,超出了宪法所赋予的权利,终止NCLB就是终止不合法的越权。反对NCLB的不仅有个人和团体,甚至还有美国的州政府。2005年5月,犹他州就通过立法支持学区对与本州立法相冲突的NCLB条款不予理会。
具有自由主义思想倾向的“开拓机构”(Cato Institute)是反对者中的机构代表,该组织在2009年公开发行了《如何对待NCLB:终止而不是修改》报告,认为NCLB的实施没有带来学生学业成绩的进步,也没有缩小不同民族和经济地位学生间的成绩差距。倒是由于过于注重阅读和数学考试,致使其他学科被边缘化了,如历史、地理、公民、科学等。有的学校甚至将历史课的课时减掉了75%。[7]
反对者中的个人代表当属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黛安·雷维奇(Diane Ravitch)。她在自己富有影响的网络文章———《终止NCLB,正当其时》一文中指出,从长期趋势看,NCLB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提高,即使在某些年段、某些学科上有所提高,这些也都是在学校变得“为考试而教”以及不少州减低了考试标准的情况下取得的,不值得自豪。[8]
NCLB不乏许多强硬反对者,如有学者自NCLB实施之日起就办起了专门批判NCLB的网站,宣布了“绞杀NCLB的17条理由”。[9]近来,该网站的内容已不再更新了,网站制作者在最后一篇上传的文章中宣称,自己的使命已接近完成,因为讨伐NCLB已经从原来的寥寥之声发展成了全国性的运动,“NCLB正在一路蹒跚中走向自己的坟墓”。
结语
NCLB虽然在布什总统任内未能实现重新授权,但就此预言它的“死亡”似乎还为时过早。重新授权的重任现已历史性地赋予了奥巴马政府。尽管奥巴马本人在上任之前对NCLB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甚至说过NCLB是“政治史上最空洞的口号之一”,[10]但上任后的奥巴马似乎有意在教育政策上保持与上届政府的衔接一致。
近来,奥巴马总统和现任教育部长邓肯都已发出了要强化NCLB的声音,使有关NCLB争论的再次升温。有两大因素对NCLB按支持派的意向获得重新授权的可能性增大:一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进一步增强了联邦干预地方和社会事务的权力,这也将在教育政策的制定方面表现出来;二是,到2009年6月,美国已经有48个州宣称要形成统一的教育标准,且得到了联邦政府的支持和认可,这对强化NCLB的标准和绩效是极为有利的。
NCLB修正派与NCLB支持派间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有些共同主张的修正措施在实践层面已经开始实施,如给州评价学校以更大的弹性空间,实施成长评估,等等。我们相信,新的NCLB的正式签署已经指日可待。作为修正案,它也一定会在坚持原有法案的既有理念——注重标准与绩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包容各方意见,使新法案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Ben Feller,Bush Defends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the Washington Post,Thursday,April12,2007,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7/04/12/AR2007041201561_2.html.2007-04-12/2009-06-08.
[2][7]Paul Weyrich,"No Child Left Behind"Should Be Left Behind,November16,2007,http://www.renewamerica.us/columns/weyrich/071116.2007-12-8/2009-07-01.
[3]Margaret Spellings,Building on Results:A Blue Print for Strengthening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2007,www.ed.gov/policy/elsec/leg/nclb/buildingonresults.pdf.2007-10-06/2009-07-07.
[4]John E.Chubb,Learning from No Child Left Behind:How and Why the Nation's Most Important but Controversial Ed-ucation Law Should Be Renewed,April14,2009,http://www.hooverpress.org/productdetails.cfm?PC=1344.2009-04-14/2009-08-12.
[5][6]Joint Organizational Statement on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http://usliberals.about.com/od/education/i/NCLB-ProsCons_2.htm.2009-07-15/2009-06-08.
[8]Diane Ravitch,Time toKill'NoChild Left Behind,Educa-tion Week,Wednesday,June10,2009,Volume28,Issue33,30,36.
[9]Jamie McKenzie,Killing NCLB in2007:17Reasons Why NCLB Must Go,Volume IV,Number8,September,2006,nochildleft.com/2006/sept06killing.html.2006-09-15/2009-09-08.
2.永不落伍的时尚感 篇二
1909年的2月4号,意大利亚德里亚海滨的里米尼,那里有美丽的爱米利(Emilie)海滨浴场和梦幻般的场景在拉图阿达和费利尼的电影中都曾多次出现,就是在这样的家乡,一位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著名的时尚插画大师——勒内·格鲁瓦。从20世纪20年代起,格鲁瓦开始了他的时尚插画家生涯,一直到2004年4月1日去世,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时尚插画艺术,他热爱艺术、热爱时尚,作为痴迷的工作狂,黎明即起,一直工作到傍晚。想要欣赏20世纪时尚大变革,他的画作无疑是最理想的介质。带着一种神秘的魅惑感,那迷离的眼神、欲说还休的嘴角、和柔美的肢体语言,甚至是一束鲜花或一把古董椅,这些独特的优雅气质在他的创作艺术中随处可见。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他仿佛一直在追逐那一挥即就的灵气,或许,那灵气就是造就他作品永不落伍的时尚感的源泉。
风格的由来与形成
红毯上,各路明星穿着着高级定制设计师们所设计的礼服,那精致的盘发和耳畔无意间吹散的发丝,继而,她们还会利用高开叉的裙摆露出的洁白美腿,这样的场景即使在半个世纪前创作的格鲁瓦的插画中依然是那么熟悉。“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一位优雅母亲的形象。她让我看到她如何交叉双腿、如何将双手放置髋部,我就是这样开始为时尚画插画的。她就是我的第一位模特,我经常会在我的画中认出我的母亲。”格鲁瓦曾在电视节目中这样说道。正是那些恒古不变的优雅女性,造就了格鲁瓦画作中的优雅风格,女性魅力是他风格的源泉之一。
提到格鲁瓦的签名,那个美妙的曲线“G”,它说明了格鲁瓦对于线条的重视。曲线是新艺术运动的流行语,它是所有艺术的基础,是所有感觉的综合,在格鲁瓦的笔下,一条线条可以表现宏大、性感、高贵和优雅。同样的,那时的装饰艺术与包豪斯(注重造型与实用相结合的德国建筑流派)运动深深地影响了格鲁瓦,他的绘画许多是受到建筑设计的启发,难怪格鲁瓦曾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师或是汽车设计师,那也是他的热情所在。
格鲁瓦十分崇尚伯纳尔、伏亚尔和图卢兹的绘画风格,还有不得不提的日本浮世绘画大师喜多的作品。作为格鲁瓦的同党,克里斯汀·迪奥也是对日本画艺术情有独钟。受到这新画风的影响,在格鲁瓦的19778年为迪奥“狂野之水”所作的那幅广告画里都能使人联想到日本情结。
最终,这位纯粹的插画家以他流畅的线条艺术与大色块的对比形式组成了一幅幅充满情境的画作,这种大气的表现形式时至今日都还是如此前卫而不过时。
插画大师笔下的Dior
早在2011年,北京朝阳区的一家艺术馆举办过一场勒内·格鲁瓦时尚插画展,其中那一幅幅为迪奥香水所创作的作品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众所周知,自从1947年克里斯汀·迪奥开起了自己的时装公司以来,作为迪奥老友的格鲁瓦便是这场被称作“新风貌”革命的图画记录人。1941年,迪奥先生创建了自己的香水系列,而格鲁瓦又一次承载了传播的使命,将自己的所有艺术才华与想象力倾注到广告画中,这不仅给迪奥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再一次提高了格鲁瓦作为时尚插画家的声誉。
在为迪奥女装所创作的时装画中,“新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那又宽又长的裙摆,细细的腰线,去掉垫肩的自然肩部造型,这一风格一直沿袭到今日,作为Dior的经典造型一直为追求时髦优雅的女性所推崇。在为“迪奥小姐”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格鲁瓦那富有想象力与情调的才华。比如1949年的那幅“迪奥小姐”香水广告画中,一只纤细的女人手搭在一只豹抓上,看似不可能的场景就这样以温柔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创意充满了挑战性和时髦感。又譬如在“迪奥拉玛”的广告画中,那一把新路易十五风格的扶手椅和淑女刚脱下的手套与披肩,又是看似与香水无关的画面实际上却蕴含了那残留在服饰与空气中的香气像光晕一般飘散在空气中的遐想。格鲁瓦曾就这幅创作说过“我要做的就是把‘迪奥拉玛的美誉同已经驰名天下的迪奥品牌联系在一起,因为这样一个品牌甚至都能把一张粉色扶手椅卖给它的每一位顾客。”格鲁瓦热爱抽象画面和构图感,而那些隐含的时尚元素也源源不断地从他创作中流露出来,像是“迪奥之魔中表现的一样,那微微倾斜的头颈与妙曼的背部身形,正好与“迪奥之魔”的香水瓶形象不谋而合,手捧的鲜花的香气似乎要从画面中向每一位欣赏的人袭来,而淡绿的背景,乳白色的花朵和黑色大露背的礼服,营造了既清新又性感的感觉,这正是这款香水的真谛。这样的风格到如今迪奥的广告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时期的影子,比如在查理斯·塞隆主演的迪奥真我香水的广告大片中,塞隆身着迪奥高级定制礼服的背影,还有迪奥小姐最新的时尚大片,精致优雅的模特被花簇紧拥的画面。尽管半个世纪过去了,时尚插画不再作为广告的主要形式,摄影与影像取代了时尚插画在当时的辉煌,但是那一份绘画表达的时尚感却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
时尚的传承
当摄影艺术的来势汹汹早已遍布了时尚圈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许多的细节能将画面丰富到看似真实的程度,完全不同于插画的寥寥几笔而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的风格。但是作为创意艺术的模范,勒内·格鲁瓦的插画却有着一股魔力,为后世的时尚圈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而这些灵感是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获得的,这就是时尚插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1949年,勒内·格鲁瓦为波德克鲁品牌的第一支管状口红画了一幅名为《红唇之吻》的海报。在这幅有着明显的日本戏剧漫画手法的海报中,格鲁瓦用黑色线条和勾勒出的简单女人头像与白鸽的结合,女人洁白的脖颈与白鸽重叠,舒张的翅膀遮住视线露出半个仰视侧脸继,一抹红唇明艳动人。想象一下若是这样简洁又具有记忆点的海报出现在今天繁华都市街头的LED屏幕上,那些行色匆匆的人们会不会停下脚步被它所吸引呢?答案是肯定的。作为向优雅大师的致敬和对格鲁瓦作品的传承,1995年戴莫德(DEBMOD,意大利著名化妆品品牌)向格鲁瓦发出了邀约,想借此再现“红唇之吻”的风采。格鲁瓦创作了一系列形象宣传广告,其中的“风中女郎”,大师又一次出人意料的用黑色块表现一条丝巾蒙住了双眼,留下一张微微嘟着的红唇,摩登感油然而生。
了解高级定制的朋友们一定对约翰·加里亚诺这个名字不陌生,这位服装设计界的鬼才,为克里斯汀·迪奥2007-2008年的秋冬时装设计的“格鲁瓦”系列,充满了奇思妙想,似乎赋予了格鲁瓦笔下的魅力女性以生命,从画中缓缓走来。然而,更令观者惊叹的是,加里亚诺将这些半个世纪前的作品融合了自己的创造,将复古与现代结合得浑然一体,在当年的发布会上博得一片叫好。而在2011年迪奥春夏高级定制时装发布会上,加里亚诺再一次从格鲁瓦的作品中汲取灵感,为我们重塑那个黄金年代。
勒内·格鲁瓦笔下的时尚仍在继续着……
结语
2000年,勒内·格鲁瓦公司的成立,使其拥有格鲁瓦所有作品的独家版权,同时对格鲁瓦的时尚插画艺术的传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位优雅大师的作品不仅见证了迪奥的成功,他一生还与其它众多的奢侈品牌如纪梵希(Givenchy)、巴曼(Barmain)、巴黎世家(Balenciaga)有过合作;为众多知名杂志:《Vogue》、《Elle》、《嘉人》、《时尚芭莎》、《先生》和《费加罗夫人》甚至是电影、夜总会都创作了不凡的作品。他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留给我们的作品依然那么鲜活,散发着永不落伍的时尚感!
注释
1.节选自费里德里克·密特朗(Frederick Mitterrand,1947年出生于法国,法国文化与视听界名人、政治家——译者注)1990年10月16日在法国电视二台所作节目《走进费雷德餐馆》(DU COTE DE CHEZ FRED)——勒内·格鲁瓦及其他受邀嘉宾。
2.参见1982年6月勒内·格鲁瓦就克里斯汀·迪奥香水公司所作谈话。
3.思想不落伍 篇三
中航城项目掀起向龚全珍、杭兰英、刘伦堂同志学习热潮
(通讯员 于小锋)11月17日,中航城项目项目集中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龚全珍、杭兰英、刘伦堂同志的先进事迹,项目经理刘达结合项目发展实际,立足本职,交流探讨学习体会,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学习过程中,项目经理刘达首先向与会各职工全文领学了《关于广泛开展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龚全珍、杭兰英、刘伦堂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与会同志一致表示,要学习龚全珍等三位同志优秀品格,以先锋模范为镜,向先进典型看齐,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为公司发展务实清廉形象、夯实基层群众基础,做好本职工作。刘达经理强调见贤思齐坚定信念,立足本职勇于担当。要求全体与会人员要进一步深入自学,学习先进典型,以典型为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履职尽责;要用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助推动项目群众路线教育整改落实和“回头看”工作;要用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助推员工综合素质和项目管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4.落伍的求职信 篇四
你通常如何判断供应链的有效性?如果你的回答还只是“高效率、低成本”的话,那就需要增加紧迫感了,因为很可能你会被沦为“落伍一族”了。
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供应链的有效性不仅仅是高效率和低成本,它还意味着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来适应业务需求、响应供应链变化,从而创建一个整合的价值链来实现创收和盈利。
因客户随需而变
主持人: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许多企业正在向一个随需而变、以客户为导向的供应链演进。并认为一流供应链的共性在于:拥有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迅速响应需求变化的能力。你们的供应链“随需而变”了么?
张力:如何更好的以客户为导向是我们供应链管理系统升级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把客户的需求通过供应链管理改进业务以及推进产品创新,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
王革:促使宅急送做出业务改变的原因是客户,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也是客户。宅急送的客户服务中心已经不是一个通常的处理售后服务的部门了,它同时还必须兼有咨询解决方案,搜集客户要求等重要职能。
刘秀军:餐饮行业对供应链的要求非常高,如何保持适当的库存(既满足客户需求又不造成原材料挤压)是很难达到的平衡。我们的做法是给各配送中心设定一个库存的上下限,超过最高警戒线就停止供货,而达到最低警戒线的时候系统就提示自动补货。另外,客服中心肩负着搜集客户讯息的重任,任何客户提到的需求都会经客服中心到供应链管理中心,供应链会提交相应的部门研究客户的需求,很多新的口味都是这样产生的。
主持人:以客户为中心意味着很多层面上的调整,比如供应链的周期管理、新产品的研发、企业流程的再造等。在这些问题上,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吗?
张力: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需求肯定要求企业进行流程再造。我们公司之前一直不担心产品卖不出去,一味扩充网络,盲目的增加业务和产量。到年底,公司在中国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库存积压极其严重,火上浇油的是,原材料还在源源不断的进入。
这种情况使我们非常被动,一方面产品换不回货款,另一方面积压的原材料占据着大量的资金。而且采购部门、计划部门、销售部门各自为政,谁也不知道彼此的情况。很显然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只有靠改革,让公司能够从采购、仓储、生产、发配、销售等各个环节把握住具体数据。
这些调整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相当困难。我们实行了全员行动的改革方式,就是让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参与到流程再造的过程中来,先让他们对将要实施的流程有很高的认同感,接着还要让他们具体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但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供应链的周期管理的确是我们遇到的棘手问题:因为高效的供应链要求在时间上要能够严格控制,流程进行到哪个环节都不能有少许的拖延,因为一旦长时间的拖延,整个流程就不可能灵活反应了,
系统与流程再造的吻合问题也很棘手。这要求有专业的人士不断的发现系统问题,并第一时间提出修正方案。这个工作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异常困难,因为有洞察力的人未必能够提出解决方案,而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人往往在发现这个问题时,它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能选择和供应链一起摸索。
王革:从接到客户的要求开始,宅急送就启动了各个系统,为满足这个要求而努力。宅急送的内部管理系统进行了相应的转变,以前基本上很多部门是相对平行独立的,比如客户需要快递服务就直接把单子下到快递部门,接到单子后,快递部门就按照固定的工作流程为其服务,至于该客户是否同时下单到仓储部门,快递部门就不过问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为了配合一体化的服务方案,宅急送专门独立出了一个接单中心,把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中的所有接单部门统一起来,也就是客户的要求都集中在同一个部门内,由该部门统一向各个事业部下达指令。
除了统一下达指令的接单部门外,还需要有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支持运作。计划和信息共享贯穿于整个解决方案的始末。
力争与供应商和客户“端对端”
主持人:不错的供应链一定是一个企业与重要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端对端整合的供应链,并在这样的整合过程中,实现供需同步。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有哪些关键因素?
张力:企业进行供应链改革其实并不是本公司自己的事情,供应商和客户整体参与才能理顺整个流程。
我认为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达到协作效果的基本要求是“分享”,就是要让其他公司了解自己公司的运营模式与决策机制,然后能够在共同目标的指导下做出一些调整来配合供应链一体化的要求。除此之外,这个分享还包括自己公司的生产目标、采购计划、销售计划、科学技术等以前被认为是商业机密的环节。
我们公司的流程再造从制定计划开始就把供应商和客户摆在与自身生产同一条线上了:整个计划方案包括供应商的合作方案、本身的销售生产供应计划和客户方案。
与供应商的合作,我们主要通过供应商库存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两个系统实现。这种合作从始至终都需要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从这个平台上,原材料供应商要能够对我们的生产计划和计划实施程度一目了然,随时随地清楚我们生产已经用了多少原材料,然后确定什么时间补货才能保证供应。
而从这个系统上,我们也要一目了然地看到供应商仓库里还有多少自己公司生产需要的原材料,这些库存能否随时满足自己的生产需求等等。
肖利华:服装企业最大的瓶颈是高库存与高脱销并存,一方面库存大,一方面发现畅销款由于面料或生产周期长补不上。
对此,振威进行了改革。收回了产品营运部门的销售管理权限,把生产计划调度、库存管理、客户支持等职能均回收划拨,负责产品市场开发的销售人员获得客户资料后,由销售管理部人员负责整理,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客户资料表格,交给系统维护部,由系统维护部人员录入到公司的供应链系统。在这多个部门的协作过程中,所有人员及过程都在供应链系统平台上完成。
对话嘉宾:
某跨国公司供应链总监 张力
振威集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总监 肖利华
北京宅急送公司供应链总监 王革
5.落伍的求职信 篇五
(1)路由器有防火墙的功能
路由器主要用在WAN和WAN之间的连接,作用于网络层,主要解决异性网络之间的转发分组,路由器是从一条线路上接受输入分组,然后向另一条线路转发。这两条线路可能采用不同协议,并分属于不同的网络。
交换机用于LAN-WAN的连接,它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交换机归于网桥,有些交换机也可实现第三层的交换。两者对比一下,第三层交换机既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也有交换机线速转发报文能力,而路由器的功能较交换机要强大,但速度相对也慢,价格也比较昂贵,因此交换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路由器不传送不支持路由协议的数据包传送和未知目标网络数据包的传送,仅仅转发特定地址的数据包,所以路由器可以防止广播风暴,具有防火墙的作用。
(2)两者的工作层不一样
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从而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而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
因为路由器一开始就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而最初的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
(3)能否分割广播域
第三层以上的交换机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广播域,但是各子广播域之间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们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而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
交换机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通信拥挤和安全漏洞,因为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
(4)对应对象不同
6.做一个有情怀的落伍者 篇六
看了我做的几部片子后,导师决定留下我。他的理由是,我虽然手艺生涩,表达笨拙,但是,能看出是个有情怀的姑娘。
其时,我并不确定了解陈虻所说的情怀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只不过,我喜欢在工作的状态中,不断和人打交道,什么人都行。我愿意在他们身上,看到那些与我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我获奖的第一部片子,是纪录一个画家,在一片喧嚣繁杂的用艺术换钱的背景下,坚持只画自己喜欢的东西。画家还喜欢音乐,他说音乐与绘画,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人心的两种东西。所以,大家都忙着赚钱的时候,他会领我去他简陋的画室,放上一段音乐,然后问我:你能听见自己梦想的声音吗?
拍摄这部片子,没有留下印象特别深刻的故事,不过,听着音乐时,画家那张脸上刀刻一般的皱纹,却一直没有忘记。多年之后的午夜梦回,我蓦然惊觉,其实,他在唤醒我内心那个叫做情怀的事物。
我的爱人,是一个热爱所有体育赛事的家伙。我家的电视,常年锁定CCTV5,从未更改。早些年前,国内网球赛事的直播并不多见,如果要看高水平的网球赛事,只能通过ESPN。于是爱人让我在家里安装了一个锅,很贵,一年好几千块钱,只为了到时间能看到他心仪的网球赛事。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他正在看比赛,是萨芬对战费德勒。他把电视机的声音关掉,自己在那里对着屏幕解说正酣。看见我进来,意犹未尽地说了一句:真过瘾,就想做这个,不给钱都行。
当时,我有点想哭。
现在,他成为了央视的一名网球评论员,薪金不高,不过,他一直做得兢兢业业。家里有数个厚厚的本子,分别是这些年来他备战大满贯、大师杯和各种赛事的资料汇总。因为他不习惯把这些东西都存在电脑里,他说,写下来,有助于深刻记忆。
时隔十几年后,电视上播出的赛事他仍然会认真观看,包括自己解说的回放。日复一日,乐在其中。如同一个钟表匠,终其一生,也不过将自己已经精湛绝伦的手艺再提升根本看不见的一点点,却以匠心供奉,至死无悔。
如果想找句什么话评价我爱人的种种心境、行为, 我想,说他是个有情怀的人,可能再合适不过了。
近一年来,我爱上了画油画。常常将幼稚的作品在朋友圈里晒一下,以期得到一些评价。不过,也总有人问我:你画这一幅画,能卖多少钱呢?每到这时,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对方,我所能做的,是用调侃的戏谑的语气,插科打诨,蒙混过关,而不去给出对方这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的答案。不过,这个世上,这样的事情又实在是太多了:你等待落雪,准备排队去故宫看下雪景,有人会觉得你无聊;你细游欧洲,静静品味其中的奢华与没落,有人却只想购物;你愿意走那些碎碎的石子路,踏过经年岁月的痕迹,有人却只希望这样的路能走汽车;你踟蹰海边,想体味春暖花开的轮回,有人却只顾着自拍……
前段时间去巴厘岛,在岛上最著名的库塔海滩,不是旅游旺季,人很少,走了两圈,竟没有找到一个同胞。陪我们的当地姑娘叫美丽,美丽告诉我,那是因为库塔海滩是玩冲浪和滑翔伞的地方,而中国人来巴厘岛是不玩这些东西的。我问:那他们来干什么?美丽说:吃海鲜,买东西,去旅游景点拍照。
当然,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有各自内心的动荡与安静。时移世易,生活本身的负累早已经超出我们心灵的承重力,很多时候,勉力活着,就很奢侈,更不要说,让自己做个有情怀的落伍者了。
是呢,情怀,在这个时代,变成了一个褪色的词汇。但是,我却以为,它是人生命中的天使。
对了,那天有人问我,你理解的情怀是什么?我还真的认真想了很久。很多感受,似乎很难用某一种解释就能说清楚。我理解的情怀,可能是一种热爱,一种超乎于物质和功利之上的投入;一种悲悯,一种不计较付出与回报的心情;一种品质,在意那些看似没什么用的事物,只因为,它们会温暖你的灵魂。
倏忽间,很多我年轻时流行的东西都悄悄地消亡了。而于北京的冬雪里,我却意外撞见一直坚持着跟从内心往前行走的那份落伍的情怀。
7.媒体不要落伍于时代 篇七
我们常常看到诸如此类的媒体报道:某城市的危改房工程竣工,当群众拿到新房钥匙时,都要“谢谢党和政府”;一位街道干部给辖区内的下岗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受益人也得“谢谢领导”…………
这种新闻报道中的“谢谢”现象,不仅是一种过时的陈词滥调,甚至是一种错误引导:改善老百姓的住房条件、为群众排解就业之扰,本就是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作为百姓和纳税人公仆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应尽职责。既然是履行分内之事,何来“谢谢”之说?
在今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满怀深情地说:“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而政府的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
早在2005年11月26日,温总理赴哈尔滨查看松花江水体污染及群众生活用水供应情况时,当一名群众对温总理说“谢谢党和政府,把群众放在心里”时,总理马上纠正道:“你这话要倒过来说,应该是党和政府谢谢你们,谢谢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其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与力量之源。李瑞环同志曾说过:“人民是否拥护共产党,并不是看共产党说了什么,而是看共产党做了什么。战争年代,人民群众那样拥护共产党,是因为看到共产党在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谋利益、办实事而不惜流血牺牲。没有这一条,说得再好听,人民也不会跟我们走。”
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些媒体则主仆颠倒,不仅将“谢谢”用错了地方,甚至还用歪了地方。笔者仅举一例:某省一少数民族自治县解决了老师们的看病难问题,一家中央媒体就“广大教师如此感谢”云云,真乃滑天下之大稽!
首先,人民教师本就应该拥有最起码的医疗权和生存权;其次,人民教师的健康与生命直接关系着中国教育生产力的发展与民族的未来,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地方领导不及时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理应受责、受罚,媒体为何还要写成“表扬稿”?再次,更重要的是,自 1994年就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修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从报道看,该县在历经漫漫十年之久之后,才履行实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媒体报道应该批评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而不是感谢、表扬。
作为执政者,如果始终沉迷于老百姓万千不已的“感谢”之中,骄傲自满,潜移默化地处处以“救世主”自居,这与当年“皇恩浩荡”、“众民谢恩”的封建天子有何区别?哪里还称得上“公仆”? 而作为驾驭舆论导向的各类媒体,必须真正恪守“准确”这一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不断学习,正确认识,头脑清醒,准确理解,绝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8.我是个“落伍”的纸书控 篇八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具有权威性的百科全书,是人类文化的精髓。这样的书,也将从此与世诀别,成为还叫书,却又不是书的电子书,心中有一番说不出的滋味。这么说来,离纸制书的彻底消失还远吗?说句实话,《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我来说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倒是它的象征性意义更大些。
我不是保守主义者,没有对新事物看不惯的臭习气,但毕竟是已经捧书看了40多年。有个成语叫学富五车,想想古时候以厚厚的竹简为书,装五车,能是多少呢?要是20世纪的书,就是建筑工地上用的手推车,装五车也不少啊!这说明简便就是好,一千年前你能拿着一本10万字的书满街走吗?不可能吧。这不全仰仗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带来世界变化。终于,互联网来了,电子时代来了。书和读书的方式彻底变了。前几年的工夫,一部《红楼梦》被微缩在一张光盘上,而现在,拿着一个手机,没有你看不到的。每年都有权威机构宣布全世界互联网用户、手机用户又增加多少亿。其实不用说别的,就是每天坐地铁的时候,瞅瞅那些年轻人,都拿着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一类的东西在看,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尽管看的内容不同,但你能得出一个结论:他们不看印在纸上的东西了。也有个别看大本书的,但差不多都是考试大纲复习题集一类的,可以用笔在上面圈圈点点。如果电子书解决了这个问题,估计纸书就更没年轻人看了。
所以有人预言:10年内,纸书全部消失,被电子出版物代替。《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只出电子书,就是个佐证。
电子书的特点就是便捷。人类发明文字为什么?尽可能地记录传播一切。书是什么?作者与读者交流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书不过是跟以往的交流方式不同罢了。管它是什么样子呢,方便快捷就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一件大好事。年轻人头脑清醒,乐于接受新事物,这是他们的生理心理特性决定的。就跟前30年前我们年轻时听邓丽君,上年纪的人看不惯一样。如今我们岁数大了一些,对于手机上那么复杂的功能,制造者居然还用英文标注,实在是让我等有点勉为其难了。
忽然想到一件事,倘若如今,孔乙己如何偷书呢?那可是电子版的哟!
9.落伍的求职信 篇九
也就是说,在指责语文教材如何落后,或者谈论如何教授语文教材的时候,很多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选择文章和改进教法上,却很少思考语文教材内容的有限性和学生对外部世界认识需求的矛盾,很少思考当前语文教育的封闭性与人发展的开放性的矛盾。
如果把语文教学当作讲解语文教材文章,内容有限,学生兴趣缺乏,但如果加入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则似乎偏离了语文教学。所以语文教什么、如何教、为何而教困扰了很多教师。
教什么,自然牵涉到语文教材的内容。课本版面有限,无论如何,选材都不可能囊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因而语文教材难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从这方面来看,可以理解为,学生不喜欢语文教材并非是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好,而是不够。当前的应试教育更把语文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不考的不学,有不少教师甚至禁止学生阅读课外书,这更加剧了语文教材编写和语文教学的难度。
在语文教材中,虽有一些文章称不上传世之作,但也确实有不少经典之作,语文教学并不是教授如何理解、记忆这些文章,而是通过文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开拓学生的眼界,逐步形成一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