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观察勇于创新(精选12篇)
1.善于观察勇于创新 篇一
★习作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各地中学语文教材不断翻新,有人称赞其为“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而同时也有出版杜再版重印民国时期的国语读本,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造捧。
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分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简而言之,就是带着任务的作文。试题往往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这则材料便为考生提供了两个对立的现象:一方面是面对各地中学语文教材的不断翻新,有人称赞其“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是重印的民国时期的国语读本,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追捧,面对这两种现象考生如何看?“如何看”,这便是需要考生去思考解决的问题。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它较好地解决了新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话题、命题作文限制性之间的矛盾,又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套作、宿构。
材料中的两种现象,前者其实体现的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后者体现的是要回顾过去,继承传统。综合来看,就是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从哲学上来考量,传承与创新是既对立矛盾、又辩证统一的关系那么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从两者的关系入手来写“注重传承,开拓创新”,也可以把两者割裂开来,就其中某一方面来写,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义”或“不忘过去,继承传统的意义”。当然,考生还可以从语文教材不断翻新、受人称赞的原因,或重印民国国语课本受人追捧的原因,二者择其一,就其中一点进行剖析,只要言之成理,理之有据,令人信服即可。
★思路点拨★
一、从两者的辩证关系来写 可以开宗明义,亮出观点:在生活中,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中间可以举牛顿的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可以举马克思的例子,他的《资本论》吸收了圣西门、傅立叶以及许多经济学家的观点。屠呦呦的青嵩素,也是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实验提取出来的。还可以举郑板桥书法的例子,郑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当然也可以从反面举例来谈,没有继承的创新,是闭门造车,终将失败,如邯郸学步的故事。文章最后再次点题,谈二者关系,强调继承和创新是鱼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二、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义来写
可开篇点题,歌德说过:“要成长,你必须独创才行。”的确,一个人要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就必须要创新。中间可举创新则兴、守成则亡的例子。如苹果集团,一路不断创新,成为业界龙头,而诺基亚一味守成、不知创新,最终由业界老大走向破产。结尾再次点题,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如创新是一把金色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创新是一股清澈的泉水,浇灌枯涸的心灵;创新是燃烧的火把,照亮未来的路!因为创新,我们蔡这么的丰富多彩!
三、从不忘过去、继承传统的意义写
开篇可以引用总书记的话,“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四、从语文教材翻新、有人称赞的原因写
考生可以从老教材内容陈旧、观念落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符合学生的审美趣味、吸引不了学生兴趣、满足不了学生的口味等方面来写。而翻新后的教材,加进了许多富有时代特色、与时俱进的内容,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有利于学生接受,有利于学生发展。从这个角度写,考生要就事论事,不能引申太多,最好能写成一篇短小精悍的时事评论,把翻新教材受人称赞的原因讲清楚、讲透彻,从而令人信服。
五、从重印的国语课本、受人追捧的原因写
民国老课本的编者有一特点,多为当时的文化大家,如蔡元培、张元济、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夏丐尊等。他们一方面有坚实的旧学根底,深谙传统之道;一方面又接受了西方现代自由平等、民主的新思想,能开风气之先。他们之所以愿意俯下身来,不辞辛苦为孩子们编写国文国语课本,其原因在于小学课本是一个民族的奠基工程。因此,老课本处处让人看到编写者“奠基”的用意:奠常识之基,奠审美之基,奠伦理之基,奠人格之基,奠传统之基,而最终奠民族精神之基。如《启蒙国文》的序言说:”本书以养成国民之人格为目的。惟所有材料必力求合于儿童心理,不好高骛远。本书注重立身、居家、处世以及重人道爱生物等,以扩国民之德量。本书注重实业以养成独立自营之能力。内容上民国国语课本采用寓言、笑话、自然故事、生活故事、历史传说和儿童民歌,以增加学生的阅读趣味。
★习作题目★
去伪存精,革故鼎新
三(2)江小鸽
近年来,各地兴起了翻新语文教材的热潮,同时民国时期语文读本的重印亦形成了流行态势。对此,笔者认为二者的做法都有偏颇之处,也都存在合理之处。笔者以为,语文教材的编订应秉持去伪存精,革故鼎新的态度。
诚然,翻新语文教材的确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出版民国时期的读本亦有利于加深对传统的认识。但不可置否的是,翻新的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减少了国语的传统韵味,重印民国时期的国语读本也不可避免地缺少了时代性。对于语文教材的改编应结合二者之长,互补之短。将精华留存,将时代性与传统性统一于教材中。
语文教材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是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历史意识的重要载体。故语文教材不能一味翻新,其中的中华古文化的精华必须保存。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说过:“一切历史即是当代史。”中国古代的历史及文化,其中映射着的是社会历史变迁的规律,是中国人民思想变化的历史轨迹。而它们对当代的中国及以后中国的发展必有重要意义。语文教材要让中学生感受到它们,从历史中汲取今后发展的养分。语文教材需要民国时期国语读本的精华。
语文教材也需反映当代的时代特征,体现当代的时代精神。不同的历史时代,社会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亦有所不同。若不能使中学生从语文教材中领会当今时代的特点,那么此类语文教材无疑是不完善的。我们需要新的活力新的精神力量注入到语文教材中。唯有如此,所培育出来的学生才具有为时代发展助力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传统精华与时代精神不仅是对立的关系,二者即对立又统一,统一存在于语文教材中,互补劣势,完善自我。语文教材若能做到融二者为一体,相信收到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去伪存精,革故鼎新,缺乏传统精华难以传承,缺乏时代精神难以发展。将二者有机整合在语文教材之中,传统精华与时代精神相碰撞,相交融,必会激起更耀眼的思想火花,星星点点,足以照亮个人,点亮中国。
重印民国读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三(1)袁月近年来,各地中学语文教材不断翻新,但与之的相反,也有出版社再版重印民国时期的国语读本,对比,我呼吁:重印民国读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虽然,教材不断翻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创新潮流,但正因如此,重印民国时期的国语读本显得尤为重要。如此方可增加文化底蕴,方可进一步助力社会前行。
重印民国读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即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助力剂,又是安抚社会人心浮躁的镇定剂。各地中小学生被喻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因此,我们更应用肥沃的土壤去培植他们,用甘甜的泉水去浇灌他们。重印民国时期的国语读本,便是用优秀的中华文化为他们奠基。在快节奏的社会,正需要优秀的民族文化来滋润人们饥渴的心灵,抚平那一抹抹裂迹。
重印民国读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当今之需要,也是发扬中华文化之必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倘若任由教材不断翻新,则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终会消失殆尽。没有了民族文化的土壤,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文化创新以文化继承为基础,假若脱离优秀传统文化,则一切创新都毫无意义。“祖国的花朵”也会因此而过早地凋谢。
重印民国读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一味地接受所有民国时期的国语知识也不当被提倡。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前进,民国时期的国语读本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内容同当今时代有所差别,这就要求出版社慧眼识珠,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用以培养下一代,让青少年们乘此飞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怎能加以创新?虽然教材的不断创新体现了时代精神,但更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的民族精神相结合方能体现其价值,故,“祖国的明天”才能茁壮成长,不至于在不断翻新的教材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丧失了民族的信仰。
重印民国读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祖国的花朵在它们的浇灌下茁壮成长!
2.善于观察勇于创新 篇二
历年高考试题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试卷之中的圆锥曲线题目形式多样, 既有小题又有大题; 题目分值高, 占试卷总分比例大; 难度很大, 易于区分学生能力档次. 因此, 总是引起广大师生关注. 很多优秀学生对圆锥曲线题目有着浓厚的兴趣, 一方面他们喜欢挑战难题, 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是希望提高解答圆锥曲线题目能力, 期待在高考有所突破, 达到提升总分目标; 成绩普通的学生对圆锥曲线的题目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本文对2013 年全国高考浙江理科卷的第15 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 给出研究圆锥曲线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对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具有示范作用. 题目中指明直线和抛物线有两个交点A. B, 并且两个交点存在中点Q. 先通过运算推理, 说明不存在两个交点, 再分析探讨题目, 接着从两个方面改造题目, 进一步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最后推导出一个较好的结论.
二、问题的探究
( 一) 浙江高考试题的提出
设F为抛物线C: y2= 4x的焦点, 过点P ( - 1, 0 ) 的直线l交抛物线C于A, B两点, 点Q为线段AB的中点. 若| FQ | = 2, 则直线l的斜率等于多少?
( 二) 浙江高考试题的分析
首先设过点P ( - 1, 0) 的直线的方程: y = k ( x + 1) y =k (x+1) .
联立直线方程和抛物线方程:
化简整理得:k2x2+2 (k2-2) x+k2=0. (1)
易知:k≠0.
由 (1) 式可得:Δ=4 (k2-2) 2-4k4=16 (1-k2) . (2)
设直线l与抛物线C的交点坐标分别为A (x1, y1) , B (x2, y2) , AB中点为Q (x0, y0) .
由题意易知: y1= k ( x1+ 1) , y2= k ( x2+ 1) .
结合 (2) 式和韦达定理可知:.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知:.所以点Q的坐标为.
由抛物线C:y2=4x易知焦点坐标为F (1, 0) .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知:
化简整理, 得: k2= 1, 即k = ± 1.
将k = 1 带入 Δ = 16 ( 1 - k2) = 0, 即直线与抛物线方程相切.
可知: 直线与抛物线相切, 切点坐标为 ( 1, 2) . 这显然与题设中有两个交点相矛盾.
当k = - 1 时结果相同, 推出矛盾.
( 三) 浙江高考试题的改造
由 Δ = 16 ( 1 - k2) 可知: 当- 1 < k < 1 时, 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 当k = ± 1 时, 直线与抛物线相切,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因此,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造:
1. 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
首先取, 再代入, 得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可求:
至此, 浙江高考题可以做如下改造:
设F为抛物线C: y2= 4x的焦点, 过点P ( - 1, 0 ) 的直线l交抛物线C于A, B两点, 点Q为线段AB的中点. 若, 则直线l的斜率等于多少?
由前面分析易知. 当然在改造过程中还可以选取 ( 0, 1) 之中的其他数值.
2. 直线与抛物线相切
当直线l与抛物线C相切时, 浙江高考题可以做如下改造: 设F为抛物线C: y2= 4x的焦点, 过点P ( - 1, 0) 的直线l与抛物线C于点Q时, 则直线l的斜率等于多少?
由前面分析知直线l与抛物线C于A, B相切与点Q时k = ± 1, | FQ | =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存在这样数量关系: ( p为抛物线的焦距) .
顺着这个发现, 接着修改题目数据. 修改如下:
设F为抛物线C: y2= 8x的焦点, 过点P (- 2, 0) 的直线l与抛物线C于点Q时, 则直线l的斜率等于多少? 经过推理演算可以得到: k = ± 1, ( p为抛物线的焦距) .
3.勇于变,善于变 篇三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23-03
[作者简介]陈春英(1980—),女,安徽郎溪人,本科,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溪中学教师,一级。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向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完成新教材容量极大的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会慢慢感到迷茫,教学进度迟缓,担心学生的学习成效。经过几年的摸索,笔者深感“穷则变,变则通”,教师须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评价方面作出一系列的转变,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非常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后把学生训练成了应付考试和得高分的机器。有的中学从高一起就对学生进行机械化、标准化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束缚了,课堂教学失去了活力。学生始终等待教师的知识灌输,课堂的英文讨论活动总是“启而不发”,尴尬收场,学生被动,教师灰心。
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传授教材和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语言知识,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更新,教师应成为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者,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互动的舞台,让学生始终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英语教学才能适应、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过去的课堂中,教师绝大多数时候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在唱“独角戏”,这样效率低下,教师精力、教学资源被浪费。
目前新高中英语课程非常贴近现代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涉及的话题很多。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多自主权,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例如在进行Book 2B Unit 16 TheAmerican South的教学时,笔者用屏幕播放反映美国南北战争的影片片段《Gone With The Wind》。通过影片,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带来的后果(death、poverty、hunger、burnt down、homeless)以及对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这样精心的导入设计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学内容,笔者常采用任务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对比发现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视听法、户外活动法等进行教学。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笔者往往只叫第一个volunteer,在朗读完规定的任务后,由他叫下一位学生朗读,以此类推下去,学生都会听得非常认真。
三、教学过程的转变
原来的教材每单元分四课,教师的日常教学往往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灵活性和自己的特色。而现在的新高中英语教材在内容编排方面显得灵活开放,适应时代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的侧重点,如这几个单元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上,下几个单元放在如何进行快速阅读上,后几个单元放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上。
在单元内的教学安排中,教师可以调整先后,如把Speaking这一部分放在单元教学的最后一步,促使学生把所学运用到口语表达中。有时把Grammar部分放到本单元的最后进行教学,可以达到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笔者在SB 2B Unit 13 The water planet单元的教学时,把Speaking部分放到Listening之前教学。在讨论了水的好处和坏处、生活中应如何利用水、理解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之后,学生再去听Listening部分的关于sailors的故事就会感到轻松,有“一听就懂”的成就感。
教师甚至可以用课外的一些时尚精美、原汁原味的材料进行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New Concept English上的经典文章进行补充教学。课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到图书室去阅读一些外国名著的英文简写版,利用晚自习让学生上讲台复述大意。这种做法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手段的转变
在以前基层学校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英语教学是“白加黑”(教材、粉笔加黑板)式,能用上录音机就算是现代化了。打开新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教材的涵盖量非常之大。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已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利用阅览室、图书馆、互联网寻找各种信息材料。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SB 1A Unit 5 The silver screen 的Integrating skills 部分Not One Less的教学前,笔者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精彩片断作导入材料,学生兴趣极高,这对文章的理解帮助很大。在高二刚完成的第十七单元Disabilities的教学时,笔者用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名为《从奥林匹亚到紫禁城》的六分钟表演和电影《漂亮妈妈》中其他孩子嘲笑郑大是聋子的片断作为导入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残疾人一样可以成功及残疾人不应被歧视的道理。
观看原版英文名著电影也是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应选择英语版的光盘,增加学生对地道英语和英美文化的摄入量。从高一到现在,笔者已带学生看过《Gone With the Wind》《Tomorrow》《For Whom the Bell Tolls》《Jane Eyre》等十几部外国著名影片,学生逐渐适应了观看英文版的电影。
五、评价机制的转变
过去“教师为考评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状况导致英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单调性和狭隘性,逐渐形成了“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短期效应。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训练,教学失去色彩和活力。
新高中英语课程倡导的是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和创新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评价应符合新的教学理念,能客观、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如今的课堂上,笔者非常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进取心。同时,笔者淡化单元检测、月考等成绩,让学生感到平时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新教材对学生的考查形式多样,给学生提供了多次机会。在SB 1B Unit 17 Great women整个单元的教学后,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份三分钟的口头报告: Who do you think is the greatest woman in the world?Why?然后对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学生准备积极充分,笔者予以概括和表扬,同时指出需改进的地方。在单词的学习中,笔者检查时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能用以前所学过的词汇来解释新单词或词组。在作文教学时,笔者一般先和学生一起分析思路,鼓励学生用各种不同句式和高级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尽量避开使用生单词,然后再完成在作业本上。对于批改,笔者只抽一组上交,其余当堂进行同桌互改。笔者认为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仅仅靠教师改出来的。有时,一种新语法教学后,笔者会要求学生自查、自评,实现自主学习。
总之,新高中英语教材给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要勇于面对课程改革,内练苦功,钻研新教材,敢于创新和突破,不断进行教学诊断和反思,积极探索新方法,做到勇于变、善于变,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善于观察勇于创新 篇四
——教育会议学习心得体会
值全国第二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县在文化大世界隆重召开了《泗洪县教育工作三年振兴》会议,会上,县委书记徐德、县长徐勤忠等县领导对全县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于了肯定,但也指出了不足,提出了要求。9月13日,上塘小学全体教师在以皮文彬为首的校委会组织领导下,认真学习并讨论了全《泗洪县教育工作三年振兴》会议,通过学习讨论,我感触颇深。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明白了家长、政府、社会的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正视以往存在的不足、勇于改正存在的不足,做一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会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勤于学习。应时刻不忘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还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在学习中要向领导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二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去粕留精,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学以致用,妥善处理好矛盾。
三要勇于实践。就是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落实《泗洪县教育工作三年振兴》会议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要敢于转变。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我们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改变头脑中旧的、不合当前实际的教育思想,改变一味追求分数、不顾学生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理念,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放下面子,遇到问题及时与人商讨、请教。
5.善于观察勇于创新 篇五
我一直以来就积极要求入党,我认为身为党员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分责任。党员就意味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还意味着更多的服务,但是这些对于我都是神圣和光荣的。今天我的思想汇报就想先从学习这个话题讲起。几乎不用搜索,就可以断言,在新的文化生态中,“学习”正成为全社会广泛使用的一个高频词。从中南海集体学习制度化到各行各业创建学习型单位、建设学习型社会,从检察机关大学习、大讨论到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学习,只争朝夕。
不求深思,无以致远。未来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适应云谲波诡的经济形势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必须依靠我们不断掌握新知识,探索新办法,建立新机制,才能解决新矛盾,适应新挑战,富于新活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是人生使命。就像蛇不蜕去旧皮的束缚就无法成长一样,一个人如果不能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摆脱一些狭隘的观念和习惯,学习补充新的养分,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失去活力,从而不得不在枯燥陈旧中步履蹒跚。古人云:“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面对新的本领恐慌,最好的办法是“缺什么、补什么”,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是履职要求。身为一名预备党员,肩负的职责需要我们不断地“蜕变”,把学习奉为使命,通过学习来明方向,识大局,通过学习来谋思路,作决断,通过学习来提高我们的履职能力,提高我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我们攻坚克难的能力。学习,也只有学习,才会使我们更谦虚,更踏实,更自信,更有作为,使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始终闪耀着正义的光辉和智慧的光芒。
学习是生活常态。学习不能与工作割裂,也不必与生活割裂,只有不间断地向实践学,向身边人学,才能使我们的学习无孔不入,进而渗透到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学习伴随人生的始终,成为生活的习惯,成为生活的方式。古人尚能抓住“马上,枕上,厕上”的点滴时间,今天我们有什么理由浪费“车上,路上,网上”的大好光阴?在一个浮躁的社会,把学习选择为生活方式并不容易。但只要你静得下心来,认真合理地安排每天的24小时,科学管理时间,就完全可以以健康的人生态度,远离牌局、饭局、歌厅,真正让学习浸入我们的骨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长才干,到达新的执法境界。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让我们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开始。相信在我的努力下党组织会看到我的进步,会帮助我早日实现入党的愿望的。汇报人:司梦
6.善于观察作文 篇六
记得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以及我的亲戚一行来到杭州的西湖看荷花。来到西湖,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荷花群,一朵朵荷花含苞欲放,好像在等待我的到来,等我一来,阳光“迷”了眼,荷花顿时缓缓地张开那含苞欲放的花朵,好像在迎接我似的。那一朵朵荷花高洁、美丽,随着春风拂过,轻轻摇曳。荷花犹如同正人君子一般,不与外界同流合污,不贪图权贵,生性高洁,令人敬畏。那一朵朵的粉红的花瓣,让我想起了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它让我领略了“红衣翠扇映清波”的情景。
之后,我们又观赏了三潭印月,晚上的三潭,月光照射到湖面上,水面泛起一阵阵的波浪。随着轻风徐徐,加上三潭中发出的光芒,三潭印月真是名不虚传,魅力四射!难怪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接着走进杭州的雷峰塔,走进那封闭的塔,仿佛领悟到白娘子被困在塔中寂寞……这一幕幕像诗里诗人所想表达的给人美感的一种意境,富有诗意。仿佛我自己也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我的“小舟”,在江南的怀抱里四处游走。再俯首,湖光月色、水光潋滟:再仰头,江山如画、月华如水。 我的小舟在杭州四处漂泊,犹如沉醉在女儿红芬芳的醇香中,目眩神迷。
一切都似晃如仙境……
7.善于观察作文 篇七
关键词:热爱生活;善于观察
一、热爱生活激发情感
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生活,就是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没有生活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要使学生灵感飞扬,必须使他们在写作时激情荡漾。学生的激情来自何处?是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吗?不,是来自生活,是生活给写作注入了灵感,要想写出好作文,作文教学应丛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要引导学生关注大千世界,体味多彩人生,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至关重要。为此我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多留心周围的人、事、物,并善于发现有意义的东西,使他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积极向上的心态充实孩子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带者感恩健康心态面对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用笔描绘生活,与生活对话,用心灵感受。为了做到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我要求学生在家多劳动,多关心父母,体会劳动的快乐,懂得用真情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在学校积极进取,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社会遵守公德,敬老爱幼,诚实守信,努力为生活增添色彩。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感情。”
二、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培养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重要的内驱力。一个人只有观察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1.从玩中观察
8.生活需要善于观察作文「新」 篇八
晚上,我写完作业,我拿着日记本直发愁:“今天写什么好呢?没有一点有意思的事。我在那儿抓耳挠腮、坐立不安。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写的内容。只好去问妈妈。妈妈说:“今天我们换衣服来,写一写你换衣服试衣服的过程,还有写写穿上新衣服的感受如何?”我说:“这些我不愿意写。”妈妈说:“你们不是和小朋友在楼下玩游戏来吗!也可以写玩,也可以写小草,也可以写菜园里的小蒜苗啊!阿姨给它们浇水,为什么给它浇水······”我顿时想起很多能写的东西,妈妈知道这些,我为什么就发现不了呢?
还是我没留心观察生活,观察不深刻,一到写文章的时候就表现无事可写。
生活的每一天都不一样,生活里的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要想有更多的东西可写就需要细心观察生活。
9.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篇九
努力开创街道人大工作新局面
靖江市靖城街道人大工委
2009年11月
近年来,靖城街道人大工委坚持在上级人大和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履行自身职能,切实加强代表工作,为推动街道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夯实“人大代表之家”活动的平台,进一步发挥好载体作用
1、夯实“人大代表之家”工作基础。去年以来我们将人大代表按区域分别在虹兴、东南等社区建立了8个“人大代表之家”工作室,统一制作了匾牌,配备了电脑等硬件设施,设立了人大代表信箱,在村和社区聘任了人大工作信息员、建立健全了“人大代表之家”活动制度,使“人大代表之家”工作迈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2、发挥阵地作用,提升“人大代表之家”的工作成效。“人大代表之家”既要重视形式,更要注重内容,重点要将“人大代表之家”建成代表学习培训之家,了解社情民意之家,执行职务之家。近年来,我们针对代表的不同情况,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之家”的学习培训功能,广泛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为代表履职做好服务保障。一是组织代表学习代表法、监督法及人大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二是请老代表介绍履职的经验及体会。
三是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去年我们组织“人大代表之家”召集人赴江都市仙女镇禹王宫社区学习“人大代表之家”活动的经验及做法,受到了很大启发。
3、丰富代表活动内容,促进“人大代表之家”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我们不断创新工作、丰富代表活动内容,促进“人大代表之家”工作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激发了“人大代表之家”的内在活力。去年,我们在村和社区聘请了8名同志担任街道人大工作信息员。聘请村和社区干部担任人大工作信息员,是人大工委进一步畅通民主渠道,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更好地推动街道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其目的主要是建立畅通与市人大代表、街道人大工委及选民之间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宣传上级政策、法律法规及人大的各项决议、决定,并促使其在基层的贯彻实施;列席街道人大工委的相关会议,及时了解街道人大工委的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并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反馈工作。设立人大工作信息员以来,人大工作信息员参加了人大工委组织的相关学习、评议、视察和接待选民的活动,征集到社情民意信息15条,参与社区协调处理矛盾纠纷8起,为城中村改造提合理化建议6条,充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组织开展代表述职评议活动,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开展了市人大代表向选民代表述职的活动。在东南村选区试点的基础上,坚持严格计划、严密组织,规范程序,提高质量。目前已在11个选区15名代表中开展了述职评议活动。实践证明,通过代表向选民述职,有效地增强了代表们的履职意识,密切了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推动了人大工作有效开展。市人大代表滨江新城投资建设
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雅娟同志在述职前亲自到选区走访选民,倾听意见,慰问困难群众,深受选民的拥护和欢迎,选民满意率达98%以上。
三、推进代表接待选民工作,进一步发挥代表联系选民作用 街道人大工委确定每月10日为市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全街道所有人大代表按选区分别进社区、村和企业接待选民,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帮助选民排忧解难。为了使选民接待日工作更规范,更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制订了《选民接待日工作制度》。及时公布接待地点、时间及人大代表名单,同时还邀请街道相关领导、机关科室和市驻街道部门负责人参加。对选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由街道人大负责跟踪督办,并抓好落实。如在4月10日的选民接待日,一些选民提出,五里桥到五号桥至今未安装路灯的问题,党工委、办事处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制定规划、拿出措施、组织落实。街道办事处投入100多万元,架设路灯182盏,目前全部安装到位。在接待选民过程中,人大代表了解到个别困难家庭因病致贫导致部分学生不能正常开学,得知情况后,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捐款捐物,向贫困家庭献爱心。一年来,累计捐款达2万多元,解决了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年来,我街道在推进“一个载体、二项制度”建设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联系点座谈会为契机,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人大代表之家”创建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要按照省、市人大的规定,继续抓好代表之家的创建工作,在有阵地、有制度、有计划、有记录、有学习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制度,明确专人规范管理。要充分利用“人大代表之家”这一平台为代表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调动代表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2、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和向选民述职活动要在执行制度上下功夫。在开展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方面,要确保已建立制度得到落实,接待选民按规定时间不变、次数不少,重点抓好选民反映意见的交办、督办工作,提高活动的成效。在开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方面,按照制定的述职计划,保证代表在本届任期内向选民述职一次,并要充分运用述职活动的成果,把述职与加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促进代表履职、评选优秀代表等工作结合起来。
10.崇尚实践·勇于创新 篇十
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从没说过一句自己想说的话,从没做过一件自己想做的事,从没踏出一串属于自己的脚印。这样的人生是灰白的,毫无色彩的。光阴荏苒,转瞬白头,这样的生活,何趣之有?有趣的生活应该是崇尚实践,勇于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法布尔的《昆虫记》里曾经写过这样一种有趣的虫子,它们行走时会在路上留下丝线,后面的松毛虫就沿着丝线走,而且一层一层把线盖上去。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队松毛虫引到一个高大的花盆的边沿上,让领头的虫子沿花盆绕圈,后面的虫子便跟着它走,所有的松毛虫一只接着一只,最后在花盆上组成了一个无尽头的圆,谁都可以是领头。丝线越来越厚,虫子的生命却越来越少。
也许盲从是这种动物的本能,但现实生活中,却也有许多喜欢盲从的人,别人怎么做,他就跟着怎么做,别人错了他也错,别人对了他也对。
盲从就像一片厚重的浮云,它遮住了人的双眼,让人看不清路,认不清自己,不知道要做什么。它告诉人们,跟别人走吧,别人肯定是对的,这让人只会把眼睛盯住他人的脚跟,寻着他人的足迹,一脚一脚走。它又提醒着人们,别走错路!跟着别人走不会错。
盲从的人们永远不会拥有自己的思想,认为跟他人走省心省时省力,即使有时做错了,也在心里安慰自己:“没关系,反正别人也是这么走的”。别人的成功典范虽然可以成为效仿的榜样,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思想,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美国一位著名学者曾说过:“中国永远不会成为美国最大的威胁,因为中国人不会创新,只会模仿;只有日本人才有可能威胁到美国,因为日本人懂得创新”这反映了崇尚实践,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最后却遭人轻视。生活往往是不公平的,只是因为盲从的人占大多数,就可以去嘲笑那些勇于向生活挑战的人。只有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一系列努力才能成功。对于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来说,遍地都是机会。
大雪过后,父亲和孩子在雪地上散步,父亲踏着车轮印走,孩子却踩在白白的雪地上。父亲说:“当心,那里危险。”孩子却说:“这是安全的很,我还走出了自己的路呢!”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创新的地方,哪怕是在雪地里留下自己的脚印。
11.勇于创新作文「整合」 篇十一
人不能突破自我、大胆创新,难以实现人生价值与理想。没有突破束缚,茧蛹便不能化为蝴蝶,翩翩于花丛;没有突破束缚,河流便不能冲击出浪花,滚滚归入大海。人亦如是,没有突破自我,郭沫若便不能出入文史,既有《女神》之诗集,亦有甲骨之通考;没有突破自我,孙中山便不能以妙手丹心,医治中华之国殇;没有突破自我,鲁迅便不能弃医从文,疗救国人之灵魂;没有突破自我,毛泽东便不能从乡间之青年,踏革命之征途,创中华之新篇;没有突破自我,刘翔便不能克服伤病,重返赛场。故唯有突破自我,大胆创新,方可放飞梦想,激扬青春。
国家能突破历史、改革创新,必成世界强国。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翻阅历史,大凡强国,无不勇于创新:秦国无商鞅变法,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怎能兼并六国,一统华夏?大汉武帝,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哪有震慑四方之声威?李唐立国,没有大胆革新,设三省六部,怎能高效行政,开创大唐盛世?远邦英伦,无工业革命之创新,怎能号称“日不落之帝国”?近代俄国,无彼得大帝之改革,怎能横跨欧亚,跻身列强?东邻日本,无明治维新之创举,怎能争胜于沙俄?故欲立于寰球,必当开拓创新!
民族若固步自封,必将遭受欺凌。毛主席说:“落后就要挨打”,几成定律。近代中华,保守落后,故屡遭侵略,主权尽丧,黎民涂炭。先有英法叩开海疆国门,后有八国联军洗劫中华,更有甚者如日寇,占我河山,杀我同胞,夺我资源。神州大地哀鸿遍野,炎黄子孙受尽煎熬。幸有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勇于探索救国救民之道:为免亡国灭种,康梁上书,戊戌君子,喋血刑场;为振兴中华,中山先生,组织政党,发动革命,先有黄花岗之英烈,后有辛亥武昌之炮火,终成民主共和;为抗敌御辱,国共联手,抗击日寇,收复河山;为民主共和,解放中国,人民军队三大战役,荡涤蒋家王朝,缔造新中国。
12.善于观察作文 篇十二
一、让学生理解观察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首先使学生明确观察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物理学家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身边的现象,而发现重要规律的例子来教育学生。例如伽利略因细心的观察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因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发现了电磁感现象等。教师不
但要重视这些例子,而且要利用好这些例子,让学生知道观察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些事例说明教育学生要做“有心人”,激发他们观察的主动性,只有有了观察的主动性,才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一般的学生观察只出于好奇,他们的观察带有盲目性。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我们在实验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观察观察什么要找出什么规律这样学生抓住了观察的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力就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传授学生行之有效的观察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对比观察发”。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找出产生物理现象的主要因素。例如教材中讨论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时,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观察。 第二种方法是“分离观察法”。当一个物理现象有几个因素共同支配时,为了弄清各个因素的作用、规律,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固定一个量不变,去观察其他量的关系,然后再固定另一个量不变,去观察分析其他量的关系。例如书本中欧姆定律就是利用这中方法总结出来的。这种方法课本中讲的比较多,应使学生重点掌握,他对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善于观察勇于创新】推荐阅读:
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作文08-02
家长要学会善于观察孩子的目标特征11-14
工作中善于思考创新08-18
善于学习,挑战难题08-20
学会倾听善于倾09-08
有关善于发现作文09-29
善于思考教学反思11-03
职场要善于倾听12-04
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07-06
善于发现的眼睛 名师教学实录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