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2025-01-28

高中政治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共10篇)(共10篇)

1.高中政治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篇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及其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什么是商品

[讲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2楷体练习加以巩固)

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P3楷体插图与练习)

3、货币的含义与本质

[讲解]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提问]教材P4“这里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什么?”

[解答]表现的是各种商品的价格。

[提问]同学们看P4的插图,思考一下,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仍是价值尺度职能吗?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提问]同学们看P5的材料,回答: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简单介绍货币的另外三种职能,让学生看教材P5—6的相关链接](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之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含义、货币的含义及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重点要掌握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六、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有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概念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2.高中政治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篇二

伏安特性曲线即I-U图像叫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这个图像是通常用于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规律, 是一种常见的图像方法。根据伏安特性曲线的不同,把I-U图像是通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称为线性元件;I-U图像是曲线的电学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

伏安特性曲线中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即线性元件)电阻的计算,可直接用R=U/I求得,因此直线的斜率K=I/U即是电阻的倒数, 电阻恒定不变。而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弯的,各点的斜率时刻发生改变,那么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上某点的电阻是该点切线斜率还是该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呢? 为什么会有两种矛盾的表达的方式,哪一种才是正确、合理的呢?

一、典型例题

例1:如图1中所示,如果你加在导体的电压为原来的3/5,导体中的电流是减少0.4A, 如果所加电压变成原来的2倍,则导体中的电流为多大?

解法一:一个线性电阻的解决方案:导体的电阻,符合欧姆定律,由欧姆定律:R=(U0/I0),

解法二:画出导体的I-U图像,如图所示,设原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0时, 此时导体中的电流为I0. 由图知

例2: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的AB段(曲线)所示,由图2可知,灯丝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______Ω.

例3:为探求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连好图示电路后闭合开关,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中电流由零开始逐渐增大,直到小灯泡正常发光。由电流表和电压表得到的多组度数描绘出的U-I图像应是()。

解析:灯丝的电阻会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在图像上某点到原点连线的斜率则越来越大。答案选C。

二、提出问题

做这类题目,学生通常有两种思想:一种是用欧姆定律可直接使用瞬时电压除以电流等于电阻。另一种是I-U图像上斜率的倒数(或U-I图像上斜率)是电阻,根据微分的思想,无限小的电流通过电阻影响电压,则切线的斜率(或倾斜)就应该是那时的电阻。例1中这两种想法并不矛盾,但例2、例3两题中可明显看出当时的电压除以电流得到的数值与该点切线的斜率的倒数(或斜率)显然是有出入的,这是为什么呢?

在教学中,例2我们通常会强行要求同学们采用第一种方法,即“用当时的电压除以电流得到电阻”,但遇到例3的情况,可以采用比较前后两点分别到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大小, 也可以比较某两点切线斜率的大小, 但是其中的道理由于课时问题一般不会对学生多加解释,学生因为并未理解,所以做到这类题目,虽然反复训练,但错误率仍然很高,甚至一些教师只是机械教学,并未真正理解。

三、解决问题

方案一:从实际得到I-U或U-I图像的方法入手。

想一想,是怎么做出图像的? 是通过实验所得到的电压表及电流表的实验数据,通过描点描绘出来的图线,而这一定是有误差的,原因是曲线上的点是无数的,却不可能做无数次的实验,从而描绘出无数个点? 所以我们做出的图像并不是准确的图像,但是能反映出导体的电压、电流变化的趋势。所以当题目像例2那样要求出某时刻的电阻时,就应该用该时刻的电压除以该时刻电流。例3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准确地计算出每一刻的小灯泡的电阻,只是让我们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可以从图线斜率趋势确定阻力的变化。而例1由于图像是一条直线,相比曲线误差小, 用该时刻的电压除以该时刻电流求出的电阻与用斜率求电阻结果是一致的,也就不存在这类问题。

方案二:应用静态电阻和动态电阻的概念加以分析。

对于非线性元件来说,有两个电阻概念:静态电阻和动态电阻。在工作状态的一个非线性元件静态电阻(也称为直流电阻)等于该点的值的电压和电流值的比值;非线性元件在某一工作状态下的动态电阻(也称交流电阻)等于该点的电压对电对电流的导数值,即r=tanβ=(du/di),可见对非线性元件 ,静态电阻和动态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 )对于线性电阻而言 ,只有静态电阻 ,其应用在中学阶段比较简单。

例1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所以两种方法求得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 )对于非线性电阻而言,既有静态电阻,又有动态电阻。

例2从图中可以看出, 一个小灯泡是一个非线性元件,在不同电压下有不同的电阻。题目要求的是小灯泡在3V、6V时的静态电阻,所以用当时的电压除以电流得到电阻。而例3要研究的是灯泡变化过程的动态电阻的变化, 因而可以用斜率求解电阻。

四、总结归纳

3.高中政治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篇三

【课前预习案】

【学习要求】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学习重点】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学习难点】纸币

自主学习: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

1.商品:(1)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是: 和。(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 和。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 的属性。②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

2.货币:(1)产生:货币是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 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 __________为媒介的商品流通。(以 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2)货币的含义与本质:①含义:。

②本质:。即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①含义: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 的体现。

②货币有哪些职能?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和。【重要提示】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

A.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 的职能。

B.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 的职能。

3.纸币(1)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的价值符号。【重要提示】①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实际购买力由市场形成。(2)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3)纸币发行应遵循什么规律?(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①含义: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 的现象。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出现。②危害有哪些?

【温馨提示】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自学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惑?请及时把你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与其他同学讨论、共享。

【课堂探究案】

考点练习题:

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 B.交换价值和价值 C.价值和价格 D.交换和劳动产品 2.2013年3月14日,中国捐助日本的第一批价值3000万人民币的赈灾救援物资抵达东京羽田机场的国际物流中心。这里的救灾物资

A.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一般等价物 B.是商品,因为它具有使用份值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是用来消费的

3.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学生小符就是一种叫“换客”的时尚一族。他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所需要的物品,然后等待网友来交换。“换客”所交换的物品()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C.不是商品,因为购买它不需要货币 D.不是商品,因为它是二手货

4.荷兰艺术家霍夫曼的“大黄鸭”风靡全球,但它的原创性问题近日成为焦点。有中国网友发出了这个疑问:与洗浴黄鸭玩具同样的形态,体积放大了以后版权就能归艺术家所有?下列对知识产权认识正确的是()

A.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价值 B.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的都是商品

C.不是商品,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 D.是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考点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5.货币的本质是()A.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劳动产品.等价物 D.一般等价物 6.下列关于商品和货币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B.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C.商品交换必须要以货币为媒介 D.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货币产生后,商品流通的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对商品生产者来说,“商品—货币”是“惊险的一跃” ③买和卖这两种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分离 ④买和卖同时进行,一次成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黄金作为硬通货,至今仍是各国货币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12月底,世界黄金协会公布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统计数据库的最新黄金储备排名表,显示出世界各国(或组织与地区)截至12月中旬的官方黄金储备数据,美国依然是世界黄金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内地黄金储备总额世界排名第六,官方数据为1054.1吨。回答问题。8.上述材料中的黄金,是在执行货币的是()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贮藏手段的职能 C.支付手段的职能 D.流通手段的职能 9.作为硬通货的黄金,其本质是()

A.商品 B.价值尺度 C.货币 D.一般等价物

10.戴在人们身上的黄金饰品与珠宝店待售的黄金饰品相比,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A耗费劳动时间的多少 B.是否用来交换

C.它们都是商品 D.有一个没有使用价值

11.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3枚,银币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套纪念币在本质上是:()A.价值符号 B.商品 C.货币 D.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考试前,甲同学购买黑色签字笔支付现金2元,同时交给商家上次赊欠的笔记本钱3元。这里,货币先后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C.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13.2013年11月,“当当网”14周岁,十几年来它的销售额连年翻翻,网上购物开始走向普通家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网上购物意味着电子货币将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 B、网上购物可以节省流通中需要的纸币量,节约社会劳动 C、网上购物有利于消费者,不利于银行业务的运作和企业的经营 D、网上购物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4.小许用5888元购买了一款笔记本电脑。这里的5888元执行了货币的_______职能。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小芳在超市购买一件打折的商品,其原标价为200元,实际支付150元,在本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为()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 尺度 D.贮藏手段

15.一位老师于2013年4月份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在聊城市阿尔卡迪亚小区购买了一套售价为38万元的商品房,首付了现金18万元,然后在20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0万元以及利息4万元。这里的38万元、18万元、4万元分别体现的是货币的职能()A.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 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16.在“商品——货币——商品”这一流通过程中,货币履行了()①流通手段职能 ②贮藏手段职能③价值尺度职能④支付手段职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5 货币与财富:

17.人们把和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是因为()A、货币是以金、银、铜等贵金属为制作材料的 B、货币就是商品,有价值 C、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18 全国劳模徐虎说:“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小人之心,但买不到君子之志。”这说明:()A、金钱不是万能的 B、金钱不是财富的象征

C、要反对拜金主义 D、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简答题: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4.《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二、教材特点

1.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知识。

2.知识含量大,且高度抽象概括,理论色彩浓厚。3.知识跨度大,相互之间的衔接不流畅。

三、教育教学目标

按照传统的确定教学目标的方式,一些体验性的、探究性的和实践操作性的教育教学目标无法容纳,因此,采用了这种形式来表明教育教学目标。

1.体验物物交换的困难,知道货币产生的必然性。2.对比货币与一般商品,揭示货币的本质。

3.感受利用货币进行交易的场景,理解货币的职能。4.理解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5.了解纸币发行量过多或过少的危害,知道纸币发行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6.感受生活现象,认清制贩假币的危害,爱护人民币。7.初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为树立科学的金钱观打下基础。

四、重点、难点

1.难点。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重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看你身上和你周围,除了用钱买来的东西,我们还剩下什么?(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这就非常奇怪了,一张薄薄的纸片,造价不超过3角钱,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

从现实生活来看,我们拥有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因此,要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就必须把货币放到商品交换过程中进行研究。

一、从商品交换说起 ── 从货币产生的过程探究货币的本质(15分钟)

1、依据生活感悟,确定商品交换比例──探究价值与等价物

简要说明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引出问题:怎样确定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

多媒体展示案例情境:

在学生回答和充分的辩论之后,最终学生会根据相同的劳动量确定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1把石斧=2只野兔),并能直观感受两种商品价值的大小。

教师在此基础上,将探究引向深入:

(1)石斧和野兔价值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2)1把石斧价值多少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在这个交换关系中野兔起到了什么作用?

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之后,得出结论:(1)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2)在这个交换过程中,2只野兔充当了1把石斧的等价物,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与之相交换的商品的价值。

2、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合作探究解决办法──探究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利用动漫演示物物交换,创设教学情境。

演示结束以后,让学生谈谈他对这种交换的感受,并想办法提高交易成功的概率。

最终找到解决办法:寻找大家相对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多媒体逐步展示:

3、分析比例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揭示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多媒体展示牛羊、贝壳、布匹等一般等价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缺陷。

(2)展示金银的课件,说明金银的优点,揭示货币的产生: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3)引导学生比较货币与其他商品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得出:是否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货币与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货币所起的作用就是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观察体验生活,探寻货币的作用──探究货币的基本职能(15分钟)

1、模拟问价场景,感受货币的作用──货币价值尺度职能

创设教学情境: 表演结束后,设置 问题,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1)哪种衣服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2)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和标价牌上写的“每件衣服××白银?表现的是什么?

(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在于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结论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此,教师要简单介绍我国货币单位的变化,使学生的认识和现实接轨。(我国最初主要用“两”作为货币单位;1914年的“国币条例”中把货币单位名称改为“圆”,每圆的纯银量为23.977克,银圆由此而来。再后来货币单位又改用了“元”,一直延续到现在。)

结论3: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想象中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2、模拟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对比分析──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创设教学情境

表演结束后,设置问题,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只在必要时进行适当引导。(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逐渐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是一种手段,这里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结论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使商品交换更加通畅,就像奔流的河水一样畅通无阻,对于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出现以后,卖和买可以分离,异时异地进行,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更多的形式是:“商品──货币”或“货币──商品”。

结论3:商品所有者能否顺利卖出商品,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生存竞争。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简单说明货币──产生就具有了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它们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来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三、回溯历史,探究货币的进一步演变──探究纸币的产生、发行与使用(10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铸币的出现,然后进行下一环节的探究。

1、剖析案例,探究交子的奥秘──探究纸币的产生和本质

多媒体播放

(1)从交子发行和使用过程探究纸币的本质。

问题1:从交子的产生过程来看,它为什么能够购买商品? 引导学生得出:交子能够用来购买商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凭借纸币可以随时兑换货币,在这里纸币作为货币的象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一种价值符号。

(在这里,要向学生讲清楚:第一,纸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即代表着一定数量的价值。这是纸币与金属货币的最大区别。金属货币本身具有内在价值,而纸币本身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纸币的面额只是代表着一定数量的价值,因而称为价值符号。第二,由于纸币只是价值符号,它的流通必须以发行者强大的信誉或强制为基础,否则就无人使用。因此,后来纸币都由国家垄断发行权,因为国家信誉高,具有强制力。)

问题2:由私人发行交子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得出:私人发行不能保证兑换,信誉缺乏保证。所以后来纸币就改为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

引导学生结合上述两点得出纸币的内涵:纸币就是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比较交子与金属货币,明确纸币的优点。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明确:纸币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使商品交换更加便捷,也有效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正是由于这种优点,纸币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2、剖析案例,探究“法币”贬值的原因及危害──探究纸币发行量

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宣布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从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

最初的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了1949年五月仅可以买到一粒大米的2.45%。“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由于物价疯狂上涨造成的恐慌心理驱使,人们疯狂地抢购各种物资。

思考讨论:100元法币最初能买两头牛,最后连一粒米都买不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有哪些危害?

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之后,逆向设问:如果纸币发行过少行不行,为什么? 在师生交流讨论中,最终由学生得出结论: 纸币发行的如果过多,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过少,就会导致商品销售困难,商品流通受阻。因此,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必须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等。

3、辨识社会现象──规范人民币的使用

(1)调查班内有多少学生收到过假币,并请他们谈谈他们收到假币后的想法和做法。

最后明确:有一些不法之徒利欲熏心,通过制贩假币获取不义之财。制贩假币既给我们造成了经济损失,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其本人最终也难以逃脱法律的惩罚。

对于这种行为,除了国家加大打击力度之外,作为我们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学习一些辨识假币的知识。

(2)多媒体播放图片:

①“纸币帆船”;②“流动广告”;③“儿童纸币”。

教师说明这些做法的危害:货币的整洁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水平。故意毁损人民币,严重损害了人民币的形象,缩短了人民币的使用周期,而且扰乱了人民币流通秩序。

作为我们中学生,自己要爱护人民币,也要教育周围的人爱护人民币。

【走进生活、判断运用】(5分钟)【自我发展、开拓视野】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货币发展史,了解货币发展的有关知识。并尝试说明:作为比黄金更贵重的“白金”为什么没有成为货币。

(2)向银行工作人员或财会人员了解如何鉴别假币。

【我为什么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依据课标要求、知识跨度、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减去了商品概念,增加了对价值和等价物内容的处理,但是并不把它作为知识要求,只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货币本质时减少难度。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或者是有些学生并没有体验──比如确定交换比例,但是它能够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很好的结合,是可以体验的。),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知识与生活的交融。

2、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并形成知识的过程

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模拟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力求实现认知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方法并重的目标。

5.高中政治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篇五

《经济生活》教学案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编号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审核者___________主讲教师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⑥了解价格的含义⑦知道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⑧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⑨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①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②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③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④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⑤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②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③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④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币假钞的意识⑤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治意识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考试要求】

高考考纲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3、纸币的含义与纸币流通规律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货币的概念、本质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A

A

B

c

【教学重点和难点】

、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本质

3、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2、学法点津

运用比较法,掌握知识。通过对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和纸币、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知识的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过程】

【交流、合作探究】

【学习反思】

(一)商品

1、含义

2、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

含义:

(2)价值

含义: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

(二)货币

、货币的产生:

2、货币的含义

3、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4、货币的职能

(1)含义:

★(2)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A.含义:

B.计量单位:

c.价格的含义:

D.特点:

②流通手段

A.

含义:

B.商品流通的含义、公式及对生产者的启示:

含义:

公式:

启示:

c.特点:

(4)其他职能:

、、5、货币流通规律:

(三)纸币

、产生

2、含义

3、纸币的优点

4、纸币发行规律

(1)发行规律

通货膨胀

含义

原因

危害

(2)通货紧缩

含义

原因

危害

6、爱护人民币,反对假币

(1)爱护人民币的原因

(2)为什么要严惩制造假币的行为?

7、电子货币

(四)综合探究

、金钱是什么?

2、钱能做什么?

3、金钱应该如何获得?

4、钱应该用到什么地方?

5、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6、树立正确金钱观的意义

(一)商品

.【思考】一件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巩固练习】下列物品哪些属于商品?

①原始森林②自产自用的蔬菜③商店里卖的衣服④赠送同学的生日礼物⑤中国向朝鲜提供的紧急援助物资⑥家庭用的电、自来水

3.【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商品交换?为什么能够进行商品交换?

(二)货币

.【探究】P4要咖啡的拿珍珠来。

(1)

(2)

(3)

2.【判断】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探究】P5它们体现了货币的哪种职能?

(1)

(2)

4.【巩固练习】

在商店里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这里,货币执行的是

的职能。张女士花了230元人民币买了一件上衣,这里,货币执行的是

的职能。

5.【比较】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

6.【探究】P6摔坏的一定是商品生产者。

(1)

(2)

(三)纸币、判断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纸币的购买力也由国家决定。

2、纸币发行的越多越好?

3、探究: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异同

(四)综合探究

辩题:

甲方:金钱是万能的 乙方:金钱是万恶之源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2、眼下,“彩铃”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消费时尚,“听觉经济”悄然而生。通过“彩铃”提供悦耳音乐或问候语,让沟通从美妙的音乐开始,让热爱生活的你有了表白心情的新方式。这表明“彩铃”()

A、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是用于交换的一般物品

c、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D、有价值但不是商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据此回答3~4题

3、《荷马史诗》中提到,长发的希腊人卖酒,有的人用青铜去换,有的人用铁去换,有的人用牛或牛皮去换,更有的人用奴隶去交换。但是,这种物物交换往往不能成功,因为卖酒的人并不需要所有对方的商品。因此,在物物交换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出现了()

A、等价物

B、一般等价物

c、货币

D、扩大的物物交换

4、在货币出现以前,金银

()

A、不能充当一般等价物

B、不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c、没有成为商品

D、只是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5、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6、XX年农民张某利用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获得了丰收。这些蔬菜

A.是商品,因为它花费了人类劳动

B.是商品,因为这些蔬菜是为了交换而生产出来的 c.是否为商品,关键是看是否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他们不一定用于交换

【教后反思】

答案:

、c

2、A

3、B

4、B

5、B

6.揭开“赵丽词汇”神秘的面纱系列 篇六

ostrich:鸵鸟

[助记]o-圈,rich-有钱人。“有钱人才可以在大街上圈个圈养鸵鸟”

stigma:耻辱、污点

[助记]i-一,g-个,ma-骂。“在街上挨了一个骂是耻辱”

stroll:闲逛

[助记]roll:滚动。“在大街上缓缓地滚动——闲逛”

stink:恶臭

[助记]ink-墨水。“大街上的墨水”

prestinge:名声,声望

[助记]i-爱,ge-哥哥。“前面那条街上有个哥哥因为充满爱心而闻名”

nasty:肮脏的

[助记]na-那,y-why。“那条街为什么那么脏”

strategy:策略

[助记]r-花,ate-吃。“在大街上把花吃了是需要策略的”

crystal:晶体

[助记]cry-哭。“在大街上哭,眼泪掉到地上变成晶体”

contrast:对照

[助记]“在街道的对面”

boost:促进,提高

[助记]boo-600。“再建600条街道,提高市容”

status:身份,地位

7.高中政治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篇七

第三节课刚下课,黄老师急急忙忙地跑进教室:“同学们,带好口罩,我们去接种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我,不禁有点害怕起来:接种第二针和接种第一针,感觉会不会不一样呢?我用颤抖的手从课桌兜里拿出了口罩带上,和其他同学一起下楼接种疫苗。

到了楼下,我四处张望,没见着妈妈的人影,心中不禁暗喜:太棒了,妈妈还没来,那我可以晚一点打针了。可当我回头时,却发现妈妈已经站在了我的身后,看来,凡事都不能高兴得太早了。随后,妈妈就带着我向实验室一走去,一路上,我的心怦怦直跳,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出来。

到了实验室一,妈妈带着本子进去登记了。我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妈妈,视线一刻也不肯离开:妈妈呀,你就慢一点,不要太快了。可并非我所愿,妈妈进去没一会儿就出来了,领着我进入了实验室二。我的心跳的更厉害了,怀里向揣了只小兔子,不停的乱跳,我看了看排队的人,拉着妈妈就向人多的地方去,可她硬拉着我朝人少的地方去:“你知道吗?先打疫苗可比后打疫苗的要好。”我实在是无奈,只好跟着妈妈来到了四号桌。

我的前面是我们班的“女汉子”孙同学,当医生拿着针向她的胳膊扎去,她连看都没看一眼,脸上没有一丝丝的痛苦表情,打完后,她拿着棉签向观察室走去。下一个轮到了我,我战战兢兢地走到了桌前坐了下来,我挽起了袖子,看着医生熟练地撕开了袋子,拿出了针管,那两厘米长的针,令我背后直冒冷汗。医生用棉签在我的胳膊上涂了点药,接着,那长长的针就向我的胳膊“奔”来,我连忙转过头去,一阵疼痛袭来了,我疼的想要叫出声来,可是由于这里人多,我忍住了没有叫。接种完疫苗后,我来到了观察室,静静的度过漫长的十分钟。

8.高中政治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篇八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想说:“一切色彩皆情感。”《向日葵》这一课就是最好的印证。这一课需要2课时来完成,这里只介绍第一课时的安排情况。在教学中为了突显并运用这一主题,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眼中有课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脑中有目标,彰显色彩情感魅力;心中有方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一、眼中有课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向日葵》是湘教版的第三课。本课是以“色彩与情感”为主要取向的课程,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熟悉的景物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了解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并运用色彩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色彩情感魅力

本节课注重色彩、情感和意境的渲染,以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意境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所以我把该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给人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笔触的表现力进行大胆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获得艺术创作的快乐,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需要,教学重点确定为:

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笔触的表现力进行大胆表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学难点确定为: 让学生理解艺术家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和学生的个性化的创作。

三、心中有方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他们已初步接触并尝试过运用一些色彩进行搭配,以满足自己的视觉需要和个人兴趣,但对于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方面还比较陌生。在教法和学法上要选择能使每个学生自主去学习的方法,力争在学生心中种下一个火种,点燃学生头脑中的智慧和创作、生活的热情。

因此,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主要采用情境渲染法、观察法、讨论法、示范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互动,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更多地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

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情境导入-探究新课-创作体验-展示评比-深化主题为线索逐步展开。

(一)情境导课入美境,灿烂葵花向阳开

1、伴着《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欢快的节奏,让同学们欣赏多幅不同形态和颜色的向日葵的图片,并让学生随着音乐与向日葵一起舞蹈,感受向日葵亮丽的色彩和顽强的生命力。

2、出示课题《向日葵》和本节课教学目标。

设计说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给学习生动直观丰富的视听感受,使学生对向日葵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导入新课水到渠成。

(二)探究新课寻美源,大家一起去闯关 向日葵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我们,也征服了一位世界著名画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艺术家,学习他运用色彩表现向日葵、表达情感的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凡高自画像,进入闯关1: 你知道这位爱画向日葵画家是谁吗?请作以简单介绍。学生回答,老师简要小结。

凡高是荷兰人,世界著名画家。他一生沧桑坎坷,在生活上经历了很多苦难,但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却非常执著,在他短暂的37年的生命里,创作了很多幅《向日葵》用来装饰房间,还把整个房子都涂成了跟《向日葵》一样的金黄色。运用多媒体展示凡高的向日葵作品进入闯关2:

1、凡高的《向日葵》在颜色和用笔上有什么特点?

2、作品表达了画家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作重点强调: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发现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出示图片,进入闯关3:小游戏(你来选,我来猜)

出示一组不同色彩的图片,欣赏比较,请同学们各自选择一个喜欢的图片,其他组同学猜猜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色彩的图片,看谁猜得对!

(由于色彩的不同,我们对图片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这也说明:色彩可以表达情感。色彩于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人们赋予不同色彩以不同的象征意义。)然后与引导学生明确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及给人的不同感受。设计说明:《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这一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将画面呈现出来,又通过闯关欣赏、讨论、分析、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开启学生智慧的闸门,了解艺术家经历和作画的背景,以此来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让学生学会从作品的色彩中感受画家的情感,明确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进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老师示范我创作,色彩助我显身手

1、老师示范创作能表达自己心情的向日葵。在创作过程中边讲故事边画画,画出特定情境中的向日葵。(注意:此环节不能以展示老师自己的绘画能力为目的,要尽量简单而又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感到画画其实挺容易的。)

2、学生练习:

〈1〉改画凡高的《向日葵》,画面造型构图不变,只改变画面色彩关系。〈2〉任意确定画面造型构图,画自己心中的向日葵。

〈3〉明确要求:a、个人独立完成或与其他组员合作完成均可;

b、先拟定一个主题(如:热情的向日葵、忧郁的向日葵、向日葵在沉思……),再尝试用色彩来大胆地创作,力争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c、能够给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3、播放音乐,请学生跟着旋律轻松自由地进行大胆想象和创作。设计说明: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个人独创和组员间合作两种方式让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受之以渔,让学生有所得,得之有法。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良好途径。要注意的是:现今的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大胆地用手中的笔在纸上涂抹,就应该鼓励。

(四)互赏互评展风采,多彩花儿放光芒

1、各小组选出优秀作品参与全班展示。

2、全班互赏互评,选出你心中的优胜作品。

注意:从色彩、笔触、构图、想象力、个性特点等多方面欣赏和评价作品。设计说明:《美术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通过互相欣赏、讨论、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这一环节应对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神奇力量,从多角度欣赏作品,寻找闪光点,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五)、认识向日葵女孩,学习向日葵精神

展示“向日葵女孩”何平照顾弟弟的图片,简介何平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向日葵女孩”的生活态度:要像向日葵一样迎着太阳生活!设计说明:此环节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这也符合《美术新课标》中提出的力求在美术课中体现素质教育,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的要求。板书设计: 向日葵

色彩和笔触可以表达情感 教师示范画

设计说明:这样板书,简洁明了,形象直观地突出了教学重点,对学生领会知识和自由创作能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9.高中政治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篇九

scribe作为词根是:写东西

动词变为名词——scription

describe:v.描述,描写

[助记]de-加强动作

n.description

conscribe:v.征兵

[助记]“共同的写”。想想《木兰诗》里面的“兵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是不是“共同写”呀

n.conscription

prescribe:v.开药方

[助记]“先写”。想想在医院是不是要拿着医生先开好的药方才能取药?

n.prescription

circumscribe:v.限制

[助记]circum-圆,“画个圆限制在里面”

n.circumscription

ascribe:归因于

[助记]as-“一再写”

n.ascription

subscribe:提交,订阅

[助记]sub-在下面

n.subscription 订阅量

[对比]circulation:发行量

circulation desk:图书馆借还台

10.揭开入侵者的神秘面纱 篇十

一、在Windows98/Me中

使用Windows98/Me提供的网络监视器可以查看目前谁在使用你的计算机上的资源。可以添加共享文件夹,也可以断开用户与你的计算机或指定的文件的连接。

安装打开控制面板,选择添加删除程序Windows安装程序标签,在组件列表框中选中系统工具,单击下面的详细信息按钮,然后勾选网络监视器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安装。安装好的网络监视器快捷方式位于开始程序系统工具中。

使用查看来访者及其访问的资源,有三种方式:

一是以按连接方式查看。按下工具栏上的显示用户,网络监视器左边会显示所有已连接到你的计算机上的用户、计算机名、打开的文件数以及来访时间等基本信息。在左边选中一个连接,右边即会显示这个连接打开的文件和文件夹。

二是按共享文件夹方式查看。按下工具栏上的显示共享的文件夹按钮,网络监视器主界面左边会显示已共享出去的文件夹,选中一个文件夹,右边会显示连接到这个共享文件夹的计算机名及其打开的文件。

三是以打开的文件方式查看。按下工具栏上的显示共享的文件夹按钮,即会显示已被来访者打开的文件列表及打开文件者的计算机名。

阻止恶意用户的访问当发现来访者正在窥探敏感文件时,可以及时阻止他们的访问,也有三种方法:

一是直接关闭来访者打开的文件。单击工具栏上的显示共享的文件夹,选中欲关闭的文件,单击菜单栏的管理,选择关闭文件即可。

二是断开来访者的连接,

单击工具栏上的显示用户按钮,选中恶意来访者,单击菜单栏的管理,选择断开用户连接即可。

三是停止共享或用密码来限制来访者的访问权限。单击工具栏上的显示共享的文件夹按钮,选中需管理的文件夹,单击菜单栏的管理,选择停止共享即可取消该文件夹的共享;若不希望停止共享,又要限制用户的访问,可以选择共享文件夹的属性为共享文件添加密码,限制未经授权的用户的访问。需要注意的是,设置好密码后,必需断开已连接用户的连接后,密码方能起作用。

二、在Windows/XP中

在Windows2000/XP中,网络监视器不再监测访问本机的连接及来访者的访问信息,但来访者的一举一动仍在Windows的监视之下。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双击管理工具,再双击计算机管理,在右边的目录树中双击展开共享文件夹,下面共有三个选项:共享、会话和打开文件。

共享:显示当前系统的共享资源,在这里可以创建和设置共享及其权限。

会话:显示当前来访者的用户名、IP地址、打开的文件数以及来访时间等基本信息。在用户名上单击右键,还可以断开恶意来访者的连接。如果对方也使用Windows2000/XP系统,还能给对方发送信使消息,通知对方关于自己共享资源的一些情况。

打开文件:显示所有来访者及其打开的文件,如果你不希望对方浏览你的文件,单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可以关闭其中一个或所有打开的文件。

--------------------------------------------------------------------------------

小知识:

上一篇:文艺部迎新晚会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的作文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