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春日古诗

2024-10-25

秦观春日古诗(精选9篇)

1.秦观春日古诗 篇一

《春日》

秦观

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风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干红总是春。

对比赏析

秦观《春日》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 《春日》秦观赏析

★ 秦观春日古诗阅读答案

★ 春日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

★ 春日,春日秦观,春日的意思,春日赏析

★ 秦观《鹊桥仙》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 《太公与武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春日秦观写的 注释及赏析

★ 《顺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 《三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 叶公好龙原文与翻译及赏析

2.秦观春日古诗 篇二

春日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书事

张耒

虫飞丝堕两悠扬,人意迟迟日共长。

春草满庭门寂寂,数棂窗口挂空堂。

(1)请分析秦观《春日》诗中“含”与“卧”两字的妙处。(3分)

(2)两诗所描绘的“春日”景象有什么不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诗中写雨后芍药水滴点点,像含着有情春泪一般,蔷薇则无力地靠卧在枝头。“含”字和“卧”都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芍药与蔷薇带有了人的情态。(诗句分析占1分,“拟人”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占2分)

(2)秦诗写春日,霁光反射着碧瓦,芍药雨珠点点,蔷薇盛放枝头,一派清新艳丽的春日画面;张诗所写春日,虫飞丝堕,春草寂寂,只有几缕阳光透过窗棂照进空空堂房,表现的是一片萧索枯寂的景象。(诗歌分析各占1分,景象特点概括各占1分)

对比赏析

《春日》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春日书事》是宋代诗人张耒所写的一首描写春日景物的七言绝句。这首诗除了第二句写情,其他三句都是写景。但这些写景却又都是围绕着写情铺展,从而把春日里那种寂寞无聊的细微感受,刻划得入木三分。

3.春日 古诗 篇三

《春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那么其中又富含哪些哲理呢?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扩展阅读:朱熹介绍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1130年10月18日),朱熹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后随母迁居建阳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晚年定居建阳考亭,故后世有“考亭学派”之称,其游历甚广。南宋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

4.春日偶成改写古诗 篇四

走进公园,湛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和煦的微风,轻轻地吹在我的脸上,仿佛是风姑娘拂过我身边。我继续往前走,映入我眼帘的是各色鲜艳的花儿和嫩绿嫩绿的小草。我继续往前走,是一棵棵刚发出枝芽的柳树。风姑娘轻轻一吹,柳树们就摇起它们那轻而柔的头发。

我继续往前走,走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小河中的鱼儿游来游去,一会儿钻到石头后面去,一会儿躲在水草后面,一会儿又“扑腾”一下子钻出水面。

看着这些美丽的景象,我已经完完全全的陶醉在其中了。这时一个拿着烟的老伯走过我的身边。那老伯吸了一口烟后,笑着问我:“程先生怎么也学起小孩呢?”我听了之后,心想:这么美的景色让人心里愉快。可能那个老伯以为我学少年人偷闲玩乐了吧,但这也不能阻挡我愉快的心情啊!

5.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篇五

教学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路,导入内容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1.播放有关春天的图片(音乐伴奏),学生欣赏。

2.学生说自己印象中的春天。

3.背诵已经读过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春天桃红柳绿、草长莺飞,引得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赞叹,让我们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再一次走进春天。(板书课题:咏柳、春日)

[优美的图片、悠扬的音乐,教师引领学生赏春天、说春天、诵春天,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和感受春天的美。]

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1.自由练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古诗,思考交流:这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不同点:(1)作者是不同朝代的;(2)所写的事物不同:《咏柳》是写——初春二月的柳树,《春日》是写——春游所见的景色。

[初读诗歌,目标明确。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读的要求由读正确、通顺到读出诗的大概内容,读得有层次,读的要求逐步提高。

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一)学习《咏柳》。

1.读诗赏画,画中品诗。

(1)出示《咏柳》诗句,指名读诗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喻柳,足见其清新自然;“绿丝绦”——柳枝的绵长和柔软;“春风似剪刀”——运用设问加比喻,把春风比作一位能工巧匠,歌颂了充满生机的春光。

(3)齐诵整首诗。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碧玉”、“绿丝绦”,感悟作者笔下柳树的美丽和高贵;抓住“春风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2.引导对比,体会心境。

(1)师:在贺知章的笔下,柳树是如此的美丽、高贵,春天是这样的生机勃勃、神奇。可是。古代诗人写了许多有关柳树的诗歌。它们又是怎样的情形?再来看其中的一首。

出示白居易的《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2)师:在这首诗中。诗人眼中的柳树怎样?心情怎样?请大家先自读古诗,了解大意,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

(3)师:同是柳树,在不同的人的笔下,有不同的画面和形态。贺知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柳树的美丽和春天的美妙神奇呢?这当然和他写这首诗时的心境有关。

介绍作者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唐天宝三年,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宫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柳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3.师生合作,引读诗句。

课什出示古诗插图,配乐引读。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青翠欲滴啊!——生读:碧玉妆成一树高。

师: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读: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生读:不知细叶谁裁出。

师: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生读:二月春风似剪刀。

4.结过渡:贺知章将对万物萌发、百花争艳的春天的赞美集于柳树一身,柳树成了春的使者、春的化身。那么。朱熹眼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

[对比赏读,写作背景的及时补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感悟“同物同景不同‘诗”’的缘由,使学生在对比中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学习《春日》。

1.理解诗意,体会心情。

(1)学生自读吟诵,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2)师:知道诗人朱熹在春日里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依据是什么?找出诗中的词句说明。

(寻芳——踏青赏花,看花观景,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无边——一望无际,视 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万紫千红——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2.想象画面,诵读诗句。

师:朱熹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能不高兴吗?引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欣赏到万紫千红的春色,心情怎能不好?引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此时你就是踏春赏春的朱熹,看到那万紫千红的景色,你想怎样吟诵此诗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呢?(引读整首诗,读出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

[立足于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通过自读理解后再来解读朱熹的心情,也就找到了本诗的教学重点及情感基点。学生的反复吟诵,想象画面,与语言“亲密接触”读出了诗人的心境,读出了诗人的情感]

3.用心品诗,感悟哲理。

师: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心里非常高兴,这只是文字表面的意思,这首诗还有它的深层意义,不了解朱熹就读不出诗的真正内涵。

(1)了解作者朱熹,特别强调他的诗歌特点:他的诗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简练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和诗人的远大胸怀,常于朴实中透出深刻的哲理。

(2)抓住重点,感悟诗理。

泗水——在山东的曲阜,从曲阜的北面流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孔林、孔庙、孔府所在的那个地方。我们读《论语》的时候就知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么他看到这个“川”就是泗水,孔夫子是在这个地方教他的门徒的,也就是说这里即圣人之地。

胜日寻芳——实际上告诉我们他在春日寻找的这个“芳”,这个芬芳的东西是孔孟之道的芬芳、是人间的圣人之学的芬芳。

万紫千红——他找到了一种充满希望的景象,也就是找到了民族精神和人生意义。他的这首诗,在从容沉着的风景描写之中,透露的是一种自信和喜悦。

[了解朱熹的生平及时代,了解诗中有特别意义的地点和景物,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也有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

4.对比赏读,感悟春美 师:朱熹眼中的春天是万紫千红、满含哲理且透露着自信和喜悦的,那么春天在其他诗人的眼中会是怎样的形态呢?我们再来看另一首写春天的诗。

出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小组合作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它所描写的春天的形态,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2)交流体会: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春游西涧时看到的暮春景色,他当时正任滁州刺史,他向往归隐山林。诗人先写涧边的春意盎然的景象,从“独怜”看出他的喜爱之情,再写郊野渡口的水势急迫、空荡的渡船,流露出了诗人淡淡的忧伤。

(3)小结:同是春天,在不同诗人的眼中,春天的色彩也是不一样的,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诗人总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或寄托自己的情感。

[适时的对比拓展,能丰富学生的想象,体会诗人的心境,真正感悟《春日》的深刻内涵,也让学生懂得心境决定物境。]

四、总结延伸,升华主题

师:春天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春天是碧绿、高贵、神奇的——引读《咏柳》;在朱熹的眼中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富含哲理——引读《春日》。

在其他别的诗人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呢?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课外再找描写春天的古诗阅读,体会诗人不同的感情和心情。

6.春日偶成古诗改写作文 篇六

走出家门,抬头仰望,天空蓝湛湛的,仿佛远处不时有几朵洁白如雪的云飘来,不时变化姿态,一会儿像缥悍的白马在草原自由奔驰,一会儿像一群可爱温顺的绵羊悠闲地在草原上吃草,一会儿像2只活泼机灵的小白兔在草地上活蹦乱跳......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端呀。一阵春风吹过,微风轻轻拂过我的脸庞,像妈妈的手一般,令人着迷......时间像飞箭转眼到了下午,温暖的阳光照射在我身上,身上暖暖的,我捋捋胡须,陶醉在这春色中。

我小心翼翼地走在花丛边生怕踩伤那一花一草,一丛丛鲜艳的花朵,红的似火,紫的如霞,黄的赛金......这些花儿不仅美丽,还有令人陶醉的芳香。一阵微风吹过,那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许勤劳的小蜜蜂和高贵优雅的蝴蝶来采蜜。我的另一侧是一片柳林。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柳树矗立在天地之间,微风轻轻吹过,柳条拂过我的脸庞,柔柔的舒服极了,许多小鸟在上面住了下来,和柳树成了好朋友,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河边,河水清澈见底,湖里的小鱼嬉戏着,小虾玩起了捉迷藏,螃蟹挥舞着自己的大螯在战斗......

看着这小鱼儿,我童心大发,挽起裤管和袖子小心翼翼地走进小河,河水凉凉的,但我的心是暖暖的。在水中嬉戏的鱼儿早已感觉到我的到来,逃得无影无踪了。嘿,被我发现了一只掉队的小螃蟹,我悄无声息地走到它身旁,猛地一捉,溅起无数的小水花,捉到了,看它挥舞着大螯,好像说:“快放开我,快放开我......"

这时我耳边传来干农活的人们议论:“那不是程学士吗?”

“对呀,对呀,他怎么放着大好时光不在家里写作,出来闲逛呢?”

“唉,都大把年纪了,还是个孩子样!”

............

听了他们的议论,我笑了笑心想:你们怎么会知道我现在心里是多么快乐啊!还以为我在学少年呢......想到这里我不禁诗兴大发: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7.杜甫春日忆李白古诗带拼音版 篇七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hé shí yī zūn jiǔ , chóng yǔ xì lùn wén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春日忆李白翻译

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的诗思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诗风超群,不同凡俗。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秀飘逸之风。

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喝酒,与你慢慢品论文章呢?

注释

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俊逸:一作“豪迈”。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8.秦观春日古诗 篇八

2、古诗两首之《春日》

【文本解读】

《春日》是宋经纪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称赞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事理。古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布满了勃勃生气,表达了笔者对万物清醒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舒畅。全诗讲的是笔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穷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本人的哲理思虑。

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暂且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事理,给人以理性的思虑,是这首诗的首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鲜艳和生机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加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惟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故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设计理念】

1、古诗教学要站在发展学生素养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的理解,体悟更深的情感,发挥它高度有效的作用。

【学习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感中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朗读体会诗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赏春

1、导语:天气晴朗了,天空蔚蓝了,草儿青了,山儿润了,水绿了,风欢了,树叶舞蹈起来了,春天又活蹦乱跳的来了。

2、课件展示,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

【通过视觉感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带着对春天的向往,走入课堂。】

二、咏春

1、如此鲜活的春天就在我们的眼前,同学们的脑海中有没有也跳跃着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呢?(学生自由说)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让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花似锦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拂面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深似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和煦 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 春风徐来 春风化雨 春潮滚滚 红杏闹春 春意正浓

春江水暖 百花争春 春到人间 百鸟鸣春 春花烂漫 春风轻拂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读得最好听。

【以大量的成语,加深对春天的感悟,为学习古诗做准备。】

3、是啊,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出示《春日》)

4、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 (板书题目)

5、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6、古人写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到底给大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天的图画呢?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读一读古诗,并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看看你能品出一个怎样的一个春天来。

7、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古诗。

【学习古诗有很多的方法,读的方法、看注释的方法、想象的方法等等,在教学中都可以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

三、品春

(一)交流:读了这首诗以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春天?你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出来的?

预设一:阳光明媚的春天

1、“胜日”指的是怎样的日子?(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2、如此美好的日子里,作者来到了哪里?(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来做什么了?(来寻找美丽的春天,也就是来春游,踏春了。)

3、春游你开心吗?想象下作者此时的心情吧。(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

4、你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吗?

预设二:焕然一新的春天

1、你觉得哪些景物都焕然一新了?(花、草、河水,眼前的一切)难怪作者会发出“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感叹啊!

2、这一句难道仅仅写出了万物更新吗?还写出了什么?(春天来得非常的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一时)

3、一下子就焕然一新了,让作者感觉到了什么?(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4、让我们也一起来惊叹惊叹吧!

预设三、春风拂面的春天

1、“东风”应该是怎样的风?你能感觉出来吗?

2、作者也觉得春风是很容易就能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的。

3、此时闭上眼,春风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着你,你的心情如何?(轻松、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

4、让我们一起来享受春风吧。(多媒体展示春风轻拂万物的情景)

5、让我们读出这种感受来。

预设四、万紫千红的春天

1、“万紫千红”这个词你熟悉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2、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以“描绘了怎么样的一个春天”为主线,铺展开来,在学生的丰富想象中,28个字的古诗,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脉络清晰,中心明确。】

(二)让我们再次跟随诗人的脚步,漫步泗水河滨,带着你自己的感受,来赞美如此美丽的春天吧。

练读--个别读(配乐)--齐读

四、惜春

1、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学生自由说)

2、是啊,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心情自然愉快,同时,老师还要告诉大家《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诗人写诗都带着其自身鲜明的特点。诗人的个性、心情、处境始终体现在他的诗文中。在鉴赏诗歌中,常常因为诗人不同,而表达、意境、风格等都不同。学一首诗认识一位诗人,为以后学习同一位诗人的诗打下基础。】

五、悟春

(一)人类渴盼着春天的生机活力。花枝招展的春天,赋予动植物以情意,更赋予了人们蓬勃向上的神往。从古至今,春天一直是古人描摹的一大主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读一读)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李白《落日忆山中》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范《题望苑驿》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辛弃疾《满江红》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卢道悦《迎春》

其实,古人许多写景的文章,不仅仅为景而写,在诗中蕴藏了作者的思想情思。让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两首诗中,通过写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乡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万物更替)

【通过感悟不同的诗人的诗句,让学生明白,古人写诗“寓情于景”的道理。】

板书设计:

春日劝学

南宋朱熹

春光明媚

焕然一新

东风拂面

万紫千红

9.古诗春日的意思 篇九

春 日

(宋)朱熹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注释:

①春日:春日:春季来临的日子。

②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③寻芳:寻赏花草。这里指游赏美好的风景。

④泗水:河名。在山东省东部,发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⑤滨:水边。

⑥光景:风光景物。

⑦一时:即一时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⑧等闲:平常,随便。

⑨识得:认识到。

⑩东风面:春风的面貌。

①①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①②总是:都是。

①③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徽州婺(wù)源(今江西婺源县)人。

翻译:

春光明媚的日子,来到泗水边欣赏美好的风景,

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之间然一新。

轻易便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

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介绍: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原文赏析:

这是一首游春诗,诗人在游览了春天的美景之后,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是说诗人游春的天气和地点,“胜日”指晴日,天气很好,“泗水滨”,指地点,在晴朗的春日,诗人去泗水边寻访美好的景物。第二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春回大地,自然界的景物都焕然一新,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万象更新的惊喜之情。

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风景的描绘中加入了诗人的感受,只因为有了东风的吹拂,春天才会有万紫千红的花朵,才会如此美丽。最后两句把春天的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灿烂优美,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上一篇: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主持词下一篇:过去、现在和将来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