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者演讲稿

2024-09-05

社区志愿者演讲稿(16篇)

1.社区志愿者演讲稿 篇一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陕西社区工作者专业知识:社区志愿者

社区实务和社区工作基础知识是社区工作者考试的必考点。而专业知识有限,对于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来说,是一个致命伤,陕西人事考试网为了弥补广大考生的这一短板,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社区基础知识大纲:社区志愿者,希望能为参加社区工作者的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社区志愿者

社区志愿者是指以社区为范围,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二、人员构成原先是从事社区志愿服务的一些年轻人,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从事者从年轻人扩大到多个年龄段,可以是少年、中年等;二是服务的方式发生变化,原来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帮助老弱病残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困难,而现在志愿者从单纯的奉献阶段发展到了可利用有偿服务获取收益来支持无偿服务的阶段.三、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并制定了有关章程和管理办法。随着志愿服务的发展,我国志愿者组织逐渐完善了组织制度、活动章程,开始有了例会,逐步走向正规。

四、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

据了解,世界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均参与率在10%,发达国家在30%到40%,而我国的城市人口参与率只有3%。当前我国的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共建一支宏大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政府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社区自治组织也要发挥作用,支持和关心志愿者队伍的培育、发展和壮大。

五、社区志愿者申请

想成为社区志愿者的同志可以在任意时间到任意的社区居委会进行申请,没有条件,只要有志愿服务的热情即可(但出于志愿服务的便利考虑,建议到自己居住的社区居委会申请)。

申请程序很简单,只需要携带两张一寸照片,填写一张“社区志愿者注册申请表”(此表社区会给你)即可,上面包括志愿者的相关信息,可以从事的志愿服务项目等等。如果你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报名的社区办事快的话,当时就能给你进行网上注册,并发放给你“中国社区志愿者证”(此证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区志愿者工作委员会颁发)上面有你的编号以及个人信息以及志愿服务记录等。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

2.社区志愿者演讲稿 篇二

1、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观上需要社区在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社区里有许多需要帮助的群体,单靠街道办的力量显然是力不从心的,这就需要社区志愿者。在社区里,对志愿者的激励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产生了志愿者激励机制这个问题。

2、案例选择

本文是以黑石礁街道尖山社区为例的,因为尖山社区成立时间较久,社区内部的群体多样,而且社区内部有志愿者组织,因此有较好的参考价值。通过对尖山社区走访和调查询问的方式,了解社区志愿者的现状,同时也了解当前社区需要帮助的群体。主要有:第一,空巢老人。他们大都是孩子不在身边,也有没有亲属的,而且数量逐年增长。近年来,空巢老人遭受伤害的案例比比皆是,呈上升趋势。第二,自闭症儿童。儿童的自闭症是发育障碍的一种形式,主要表现为言语发育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等,部分患者在智力落后的情况下某方面具有较好能力。黑石礁社区专门成立爱心孵化机构,为的是可以把社区内的自闭症儿童集合起来,定期给他们做康复活动。第三,社区矫正人员。由于矫正人员大多坐过牢,所以怎么使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成为了摆在社区的一个难题。在这个背景下,讨论应该怎样更好地激励人们参与到志愿者队伍并激励社区志愿者。

二、社区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和问题

1、社区志愿者服务的现状

通过尖山社区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了解现在社区志愿者的一些现状。总体上来讲现在向社区申请志愿者的人数逐年增长,志愿者队伍的构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黑石礁街道尖山社区成立了爱心孵化基地,同时也是社区志愿者的活动基地。在这个基地里有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有老师、医生、律师、个体户、大学生。他们有具体的分工,抽出空余时间来到社区。主要开展以下活动:陪孤寡老人下棋,为孤寡老人做家务,陪老人聊天;带自闭症儿童做游戏;对一些伤残人士做一些简单的康复性活动;和社区矫正人员聊天,帮助他们打开心扉;在社区开展环保绿色活动等。

2、社区志愿者服务的问题

通过社区负责人的介绍了解到,虽然志愿服务是爱心活动,但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当前尖山社区的志愿者服务具体有以下问题。

(1)社区志愿者队伍人员少。总体来说,尖山社区志愿者备案数量维持在50人左右。但与需要帮助的群体相比,人数还是略少。尖山社区志愿者队伍人员有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但比重占得最多的是一些个体户,他们时间比较宽松,而大学生的比重所占比例很少。(2)社区志愿者的服务意识需要加强。首先体现在广大居民对社区服务概念意识模糊,不是很了解社区志愿服务具体是做什么的。而被服务对象大都是志愿者自己选择,缺乏社区统一调度。有的居民还把志愿者看成无偿的劳动力滥用,使志愿者服务超负荷,而有的志愿服务被志愿者认为是对服务者的施舍,其主要原因居民的认识程度不够,缺少宣传。而且志愿者服务前没有接受培训,会出现一些“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发生。(3)资金问题。社区活动的开展缺乏必要的资金来源,活动的正常开展受到阻碍。当前尖山社区经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志愿者队伍自愿资助,但既然是自愿,肯定就会有不自愿,而且这样的话经费数量具有非常大的弹性。二是街道的资助,但是街道的经费有限,而现在又没有专项资金来专门投入到志愿者当中。所以经常导致志愿活动“捉襟见肘”,仅仅靠社会慈善人士和慈善机构的捐助是远远不够的。(4)激励机制的不健全。虽然社区推出了优惠卡的活动,但是许多志愿者并不需要这种形式的鼓励,例如对于大学生来说,更需要的是社区对他们的肯定和表扬,荣誉证书对他们更具有推动力,当前尖山社区还没有相应的证书证明。所以激励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志愿者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更不能有序快速地推进整体工作。

三、对我国社区志愿者激励机制的思考

1、构建文化激励机制

在西方国家,社区建设很看重志愿者服务的方面。而在我国,由于志愿者组织的活动开展较晚,而且虽然已经逐渐由社会人转型到社区人,但社区志愿活动仍然难以普及。要加强对人们志愿意识的教育,真正的从心底培养起社会责任感、社区责任感,形成“社区是我家”的正确认识,避免形式主义,培养无私为社区服务为社区居民奉献的公民精神。从外部大环境来看,加强正能量的舆论宣传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此,一方面社区志愿组织及其管理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平台,例如微信平台,宣传目前取得的成绩,扩大社区志愿活动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另一方面,地方媒体也应该加大对社区志愿者的报道力度,重视对公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使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能够被更多的社会大众认同和理解,激励他们主动去做志愿活动,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人以做志愿者为荣。

2、完善队伍激励机制

首先,鼓励大学生参加到社区队伍当中。社区要与周边学校进行对接。可以在学校建立起一个专门对接社区的志愿者社团,规定固定的人数,对社团的进口和出口也要做出明确的规定,社团每年要招新和换届,确保志愿者队伍可循环。同时,对于社团里表现优异的志愿者,社区会开具证明和证书,并放入学生档案。社团可以在内部成立外联组,来解决社团经费问题。要使大学生成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其次,充分发挥党团员、公务员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动员他们努力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成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骨干力量。并且做好志愿者培训活动,提高志愿者素质,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最后,完善志愿者队伍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队伍登记注册制度,使志愿者队伍成员身份合法化。完善志愿者招募制度,规范人员登记办法。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和授课,不断提高志愿者自身的自律性和专业性,避免志愿者“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每年编制一本志愿者活动记录,及时了解群众需求,不断调整自身的服务项目和方法,提高社区志愿者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3、强化法律政策激励机制

社区志愿者的自身认同性不是很高,有的志愿者认为自己所做的事可有可无也不重要。所以,要为志愿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社区志愿者也同样需要法律上的支持。所以,需要制定关于社区志愿者组织方面的法律,一方面用法律保证志愿者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利,用法律的激励作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

4、形成社会激励机制

社会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建立和完善对志愿者的回报机制和荣誉机制。社会回报激励机制。应当给与志愿者适当的物质奖励,这已经渐渐在学术界达成共识。桑迪豪威总结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活动的经验时表示:要让志愿者们体会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就给志愿者像员工一样的待遇,充分与他们沟通,适时地给他们奖励以表达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在社区内部,社区志愿者的回报激励机制有许多形式和内容,有将志愿者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效果在其所在社区张榜公布,让广大社区居民知道,当志愿者本人有需求时,能获得服务的回报。社会荣誉激励可以来自志愿者需求单位和政府,其主要方式包括颁发志愿服务认证书、荣誉奖状、荣誉称号等,目的是通过社会给予的精神奖励、荣誉奖励使志愿者感受自身的价值得到满足,并产生自豪感,驱使爱心和志愿意识。目前,中国志愿者协会定期开展全国十佳志愿者服务集体的评选,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并根据认证服务时间的长短,授予优秀志愿者服务金奖、银奖、铜奖和服务奖。这个同样适用于社区,社区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可以上报上级机关,给予更高的评价和荣誉。

5、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当前社区志愿者组织比较散,不是很有凝聚力,但是要向社区提供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志愿者组织必须首先将自身建设成一个富有效率和活力而且有凝聚力的组织。首先,由于每个人都是社会人,人的社会性的满足有时候比物质上的满足激励作用更大,因此组织内部要重视志愿者们的社会需求,友好的人际关系,重视感情需求,经常组织志愿者内部活动。其次,要重视组织文化激励,组织负责人经常性的和组织成员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成员之间的矛盾需要及时处理,给大家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工作氛围,使组织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更好提供志愿服务。

总之,加强社区志愿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所以,更加应该通过激励机制的构建,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让志愿者队伍里的每一个人都充满认同感和责任感,逐渐形成这个社会最具正能量的一个团体。社区作为每个家庭所在的大家庭,有理由需要咱们去爱护,在这个大家庭里有需要帮助的群体,社区成员需要在能力范围内去更多地帮助他们。志愿者只是一个榜样示范,最终的目的是人人都是“志愿者”,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摘要:之所以选择社区志愿者激励机制为研究课题,是因为当前社会上有许多需要帮助的群体,而这些群体大都生活在社区,他们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所以需要社区志愿者更好地完成志愿工作。本文以激励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道尖山社区的走访调查,详细地解了当前该社区志愿者的生存现状,了解到当前社区志愿者需要做什么,志愿者的来源,志愿者相关经费问题,以及志愿者服务的效果。目的是为城市社区建设提供有益经验并激励社区志愿者更好的提供服务和完成志愿工作。

关键词:社区志愿者,激励机制,尖山社区

参考文献

[1]江汛清.与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徐步云,贺荟中.西方志愿者行为的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9(4).

[3]江泽全.英国志愿服务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9).

[4]许英,魏雁滨.志愿服务:概念和理论再探[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5]王思斌.志愿组织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培育,2007.

[6]陈少君.公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社会工作(下半月),2007(6).

3.社区志愿者演讲稿 篇三

关键词: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建设

一、研究背景

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国家,到2014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5.55%。面对巨大的养老压力,选择何种养老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养老相对于其他养老方式来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首选方案。而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社区养老的质量,需要特别关注。只有积极促进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才能改善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稳定老年群体,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相关概念

(1)社区养老。虽然众多学者对社区养老定义的阐述有所区别,但共同之处在于以下三点:1)社区养老是多方协调,共同开展养老活动的一种模式;2)社区养老都离不开家庭养老与专业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3)社区养老突出养老需求的多样化。社区养老综合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点,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与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方面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能性。因此,社区养老是目前解决我国养老难题的一个可行之策。(2)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又称为社区助老服务、社区老年服务、居家服务等。虽然社区养老服务名称各异,各个学者的对其定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指依托政府,社区协同,多方参与,共同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老年服务的一种模式。(3)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从广义上来看,凡是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可以被统称为养老服务人才,因此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也是养老服务人才的一部分。

三、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存在的问题

(1)志愿者数量不足。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发展较为缓慢,志愿者数量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巨大。在美国,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的志愿者人数大约有9000多万人,而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我国的社区志愿者人数目前大约只有540万人数,而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者就更少,差距显而易见。(2)志愿者来源渠道不畅。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大都是经过校园招聘的形式招募的,大学生群体有限,愿意参加社区养老服务志愿工作的大学生更有限,所以仅仅靠这一方式招聘,显然满足不了需求。(3)志愿者流动性大。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目前还没有严格的准入与退出制度,导致了志愿者队伍极不稳定,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现象突出。再加上,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大都没大学生,他们的课业比较繁重,时间也不固定,所以很难把这一群体给稳定下来。(4)志愿者服务质量不高。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与训练,简单的了解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工作后就上岗,专业性较差。志愿者群体大多为大学生,所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在生活照料方面的技能较差,不能很好的照顾老年人;并且,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没有心理辅导、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老年人的服务范围有限,导致志愿者的服务质量不高

四、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对策

(1)结合志愿者的特长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一方面要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在志愿者的社区养老服务技能培训中,注重志愿者的志愿精神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发掘志愿者的特长,给志愿者安排适合自己的工作,帮助志愿者运用自己的专长去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工作。(2)壮大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服务队伍。进一步扩大低龄志愿者队伍,发挥老年人余热,促进青年群体的加入。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注册制度、志愿者服务资金保障机制、志愿者激励机制等。吸引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加入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3)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信息档案。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的信息档案,可以有效的使用志愿者资源。(4)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有偿服务机制。政府在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大资金投入,对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志愿者提供一定的补偿,可以是经济上的经济补偿,如交通费补贴、餐饮费补贴或是按服务质量与服务时间给予少量的工资,赠送纪念品;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补偿,如在社区网站上公开表扬,在学校综合测评中给予加分认可;还可以是物质补偿,如赠送纪念品等。

参考文献:

4.社区志愿者职责 篇四

1、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由社区志愿者服务领导小组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组成。

2、志愿者组织机构的职责:在上级党组织和共青团的领导下,招募、培训、管理志愿者,确立服务项目,落实服务活动,为社会公益工作和社会保障工作等提供服务。

5.社区志愿者活动方案 篇五

二、活动目的:

1、宣传、普及法律,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2、扩大桂林法律志愿者组织影响力,让更多人加入到法律援助队伍中来。

三、为顺利组织本次活动,组织积极寻求各社会各界支持力量,与司法局、《桂林日报社》友好合作。

四、具体操作流程:

(一)、由本组织、司法局或《桂林日报社》分别或共同确定拟服务社区。

(二)、与社区取得联系,争取社区支持:

1、到社区调查,根据情况确定服务范围。

2、制订详细方案,以确定咨询的时间及地点,进行合理分工,确定经费预算;制作宣传海报及宣传资料。

3、于现场咨询前5--7天,由本组织和社区张贴、发放宣传资料,发放《法律咨询表》并由居民填写。宣传范围可适当扩大到附近街区。

4、于现场咨询前2天,由本组织工作人员收集《法律咨询表》,咨询律师提前分析案情;或咨询现场交件。

5、于现场咨询前2天,落实咨询会场的布置。咨询当天,由本组织和社区布置咨询会场。

6、本组织工作人员提前1小时到咨询会场,进行现场解答。

(三)、现场咨询:

1、视社区规模及法律问题多少而确定是否分组。

2、现场必须安排1-2名导询员,对前来咨询的居民进行导向。

3、安排1-2名工作人员对现场咨询进行统计,便于总结。

4、现场咨询时,保持现场清洁卫生。

5、不收取当事人任何原件或唯一的复印件资料。

(四)、纪律要求:

1、恪守法律人及志愿者道德。

2、必须本着志愿者精神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义务咨询及其他法律服务

,不收取当事人任何财物及宴请。

3、文明礼貌,不随地吐痰、不吸烟喝酒。

4、平等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并耐心解答,不得推脱。遇到疑难问题,或征求事后解答,或告知其他解决途径。

5、整洁着装。不穿奇装异服,不留怪异发型。

6、活动结束后,协助社区恢复现场原状,保持现场清洁。

(五)、组织分工:

1、本项活动可不定期举办。

2、本组织秘书组负责总体协调及策划,具体由法律组负责实施。

3、法律组负责组织咨询员,可根据情况进行人员或专业分组,并确定小组负责人及成员名单。

4、行政组负责与社区联系,协助组织筹备。

5、宣传组负责宣传、摄像。

6、其他组及志愿者尽力协助。

(六)、活动经费:

1、组织者必须制订详细经费预算表,交组织财务组负责人及组织负责人讨论决定。

2、尽量争取社会必要的赞助或经费支持。

3、从组织经费中支出。

(七)、经验总结:

1、法律组于活动结束后2天内进行工作总结,简单描述活动情况,统计咨询人次,对好的经验予以总结并分享,对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改善,并以报告形式在论坛公开。

2、宣传组在2个工作日内将活动相片发在工作总结帖子里,或以专帖形式发表,同时上传到组织专用像册。

3、总结时,注意避免侵犯当事人隐私或商业秘密。

4、财务组进行经费核算并公布,接受监督。

(八)、本方案是试行方案,请各志愿者提出意见或建议,并于合作伙伴协商后,逐步完善并正式施行。

6.社区志愿者培训制度 篇六

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是志愿者组织的一项主要工作,培训是强化志愿者队伍素质的关键,强化素质也是志愿者队伍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志愿者组织建立新志愿者培训(初级培训)、专业培训、全员培训制度,使志愿者能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

一、新志愿者培训

(一)新志愿者在完成登记后,必须接受培训。

(二)培训时间按新志愿者登记累计数确定,就近安排时间进行培训。

(三)培训内容:

1、志愿者组织性质、任务、组织架构。

2、进行有关规章制度、纪律等方面的教育。

3、重点介绍志愿者组织目前开展的项目活动,帮助新志愿者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活动。

4、介绍优秀志愿者的先进事迹。

5、慈善理念。

二、项目专业培训

(一)志愿者开展项目活动前,原则上都要经过项目培训,即使是没有专业技能要求的,也要通过培训把项目意义、活动内容、时间、地点、要求、注意事项等讲解明白,保证让每名参与该项目的志愿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须聘请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员或有培训资格的志愿者,使项目开展过程中能够保证按要求做细做好。

(三)在项目进行中,如有需要强化培训的,须及时组织好。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参加培训的人员进一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培训进一步深化,使之跟得上项目的深入发展。

(四)专业培训须经考试考核制合格后方可发证,持证后方可参与服务。

三、志愿者全员培训

(一)全体志愿者每年都要参加一次全员培训。

(二)培训以社区居委会为培训单位。

(三)志愿者全员培训要求在志愿者手册上作记录,未能参加培训的志愿者不能通过年审,未通过年审的志愿者取消年终晋星评定资格。

(四)每年培训后要重新确认所参加的项目,确保项目的时效性。

7.社区志愿者演讲稿 篇七

1 社区体育志愿者概念诠释

目前, 在我国“群众体育志愿者”、“社区体育志愿者”尚没有统一的、权威性的概念界定, 研究者大都是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 对“群众体育志愿者”或“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概念进行界定。本文认同的是:社区体育志愿者是指在社区体育活动中, 尚未取得社区体育指导员资格认证, 但是能够并已经无偿对社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骨干。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包括:组织服务、场地设施服务、指导服务、信息服务、活动服务和监测服务等方面。

2 社区体育志愿者为社区体育发展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2.1 社区体育志愿者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

国家体育总局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中要求:到2015年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要达到100万人。[1]而我国的国情决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社会还无法承受数量巨大的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 倒是更青睐奉献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对体育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 解决的途径是必须注重启用社区体育志愿者, 发展志愿者队伍。

社区体育志愿者的发展, 可以缓解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矛盾, 也从实际行动上为行政力量不能给与社区锻炼人群更多的人力支持, 开辟了另一条解决途径, 从多方面来看, 社区体育志愿者都是能够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的关键的, 也是不可替代的人选。

2.2 社区体育志愿者为社区体育的发展维护了基本物质条件

虽然人力资源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关键资源, 但是, 资金、场地、设施等物质基础也是社区体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实际操作中, 行政主管部门没有能力为社区体育活动提供如此细致的服务, 而社区体育活动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发展中的一项不易量化的指标, 让社区主管无力也无暇亲力亲为扶持其发展, 为其谋求合适的发展空间。

在此种情况下, 社区体育的开展自发性意味更浓, 此种自发体现在物质基础的满足上是更多的依赖于社区体育志愿者努力, 他们多方寻找、协调, 有的甚至是自掏腰包, 为锻炼提供了场地、器材、照明等活动条件, 为保障社区体育活动开展带来了基本的物质满足, 成为了社区体育的发展保障。

2.3 社区体育志愿者为社区居民保障了均等的锻炼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高水平的生活质量成为了民众的追求, 而健康则成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当更多人选择通过体育锻炼获得身体健康的时候, 如何让锻炼者都能够获得参与的机会, 保障锻炼的安全、科学、有效, 成为了社区居民关注的问题。

社区体育志愿者作为社区体育活动的骨干, 不但体育锻炼的经验与运动常识较为丰富, 同时又具备开朗、乐于助人等性格特点, 这些让他们能够为社区体育活动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使他们在自身追求健康的同时, 对一起进行锻炼、健身的同伴予以技术上的指导, 锻炼、养生常识的介绍与教授, 在一定程度上, 还能够督促大家持续的参与健身活动, 从技术教导到情感交流, 逐步让他们成为了社区居民锻炼的领头人, 大家在他们带领下共同追求健康, 获得良好的生活方式, 可见, 社区体育志愿者成为了社区居民拥有健康的身体助推力, 帮助更多的社区居民获得了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和条件。

3 社区体育志愿者弥补了我国现行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

在世界范围内, 一支数量庞大的体育志愿者队伍, 活跃在大众体育不同的领域中。有人说志愿者是西方大众体育的基石, 没有志愿服务, 就不可能有西方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国外经验证明, 社会服务和体育娱乐领域是吸纳志愿者人数最多的领域, 近3/5的志愿者服务时间用于这两个领域[2]。如早在2007年德国注册的体育志愿者就有270万人, 付出的劳动时间相当于每年1小时2亿人工作。法国有100万体育志愿者, 每年约完成1小时1亿人的工作;意大利6000万体育志愿者, 每年约完成1小时1.51亿人的工作。如果将瑞士体育志愿者所做工作折合成工资, 将高达15亿瑞士法郎[3]。在如今, 没有一支数量巨大的志愿者大军, 一个社会的体育可能只处于发育不良的状态。

以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社区居民的体育需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不足, 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 亟需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注入。社区体育志愿者在社区体育工作中, 扮演了管理者、组织者、指导者等多个角色, 而这些角色在现存的社区体育管理过程中, 都是政府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的内容, 社区体育志愿者在主管意愿与客观实际上, 都在发挥着自身的力量去努力填补或者是弥补这些不足与空白, 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社区居民锻炼的科学性和健身的持久性, 这些对于社区体育的长远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政府来说, 将志愿活动纳入自己的视野, 既能降低行政成本, 又能为政府转变职能、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契机, 如果能够加强对社区体育志愿者的规范与管理,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发展来看, 社区体育志愿者是能够成为社区公共服务不足的情况下的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4 弘扬社会正能量, 传播志愿文化和志愿精神

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钢筋水泥铸就了伟大的建筑的同时, 也铸就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鸿沟, 这与传统社区的那种邻里关系密切、守望相助, 富有人情味的社区关系形成巨大反差。

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服务开展, 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推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 追求无私奉献的人生理念。更多的社区居民体会到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切实益处, 让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投入有了更加明确的反馈与价值, 同时, 社区体育志愿者在进行社区志愿服务时, 会潜移默化地感染被服务对象、影响周围的群众, 使大家逐步的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之中, 有的甚至能够成为另外一个志愿者, 这本身就是一个文明与爱心传递的过程, 可以发挥积极的榜样与导向的作用, 有助于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人际环境的形成, 更好地服务居民、服务社会, 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

5 提高自我能力, 升华精神品格

社区体育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的同时, 不断的总结与锤炼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与经验, 学习还不够熟悉的健身领域内的技能, 在服务别人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丰富了自己新技能, 学会更多健身的新知识, 获得更为健康的体魄。与此同时, 社区体育志愿者在服务中也不断的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奉献、爱心、帮助他人, 培养了高尚道德品质, 形成遵守社会公德、关心公益事业的文明习惯, 塑造了健康的心理和坚强的意志, 培养了创造才能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体来看, 社区体育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同时, 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健康理念, 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理解与尊重, 为大家的身体健康与精神升华带来了身边的榜样。虽然, 在目前来看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服务仍然有很多的不足, 水平有待提高, 但是其必将成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是社区体育不可或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DB/OL].http://www.sport.gov.cn

[2]莱·L·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8.志愿服务促社区和谐 篇八

关于志愿服务和社区和谐的关系。笔者认为,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和谐的基础,是社区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

志愿服务是社区参与的演兵场。社区志愿服务,一是要参与者自己自愿,用自己的时间、资源、精力和技能,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有困难的人和社会公益事业、福利事业提供的服务。所以,我们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实际上就是倡导居民参与、鼓励居民参与,使居民养成参与社区事务的良好习惯,这本质上做的是为构建和谐社区添砖加瓦的工作。

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是以服务为宗旨的参与。首先是为最困难的人和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这实质上也就体现了对社会资源的第三次分配。同时,它又要为社区的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贡献力量,比如,环保、教育、卫生、扶贫,等等。这些都无不说明社区志愿服务在实现社区内的公平公正,在推进社区内的社会进步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区志愿服务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不仅帮助了他人,促进了社会进步,而且也使自己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思想境界上又得到了新的升华。所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对于促进社区文明,全面提升人的素质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社区志愿服务,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区安全也是很有帮助的。通过志愿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可以化解一些社会矛盾和减少一些社会冲突。特别是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们思想比较混乱的时候,通过社区志愿者的心理卫生普及和心理辅导服务,可以解开人们心里的困惑,疏解人们心中的情绪,使人们保持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顺心顺气顺畅,增强社会认同。在社区志愿服务中,有许多的社区居民和社区老年人,自愿组成巡逻队、联防队,白天黑夜从不间断,成了社区居民的守护神,织就了基层的第一道安全网,有力地保障了社区的安全和稳定。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和谐社区的品牌志愿服务形象,可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如:

党员志愿服务 充分发挥各部门党员志愿者先锋作用,立足基层、服务社区,开展植绿护绿、扶贫济困、社会公益、爱心助学、助残帮扶等活动。

社区志愿者 以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建设为基础,组织志愿者常驻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菜单式志愿服务,开展为社区居民送文化、送法律、送健康等各种便民利民活动,推进社区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建设,探索开展社区青少年预防与自护教育、大学生挂职居委会主任助理、暑期社区社会实践等活动。

文明志愿服务 以重庆目前开展的“市民素质大家谈”活动为主体,协助城管部门解决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举办捡拾垃圾、擦洗小广告、维护城市公共公用设备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身体力行维护城市环境,增强广大群众维护城市环境和秩序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生态志愿服务 组织志愿者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创建“全国生态区”的号召,以普及环保观念、加强生态教育、组织环保实践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培育生态文化、开展生态体验、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动员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生态环境建设,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卫生志愿服务 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力量,实施以“进社区、送温暖”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适合、有效、便利的卫生信息和健康服务。结合卫生纪念日,联系实事工作进程,及时有序地开展义诊咨询、送医送药、健康教育、扶贫帮困等活动。同时,定期组织全区志愿者参加无偿献血、骨髓捐献活动。

此外,要构建和谐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对于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认识,不断提升对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督导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将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事业纳入全局工作日程,组织部门和街道(镇)组织,要经常深入社区,调查了解社区志愿者服务开展工作的情况,强化督促指导,并将此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之中。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社区文化宣传设施,广泛宣传社区志愿服务的知识、技巧、意义以及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典型,使志愿服务的价值得到认同,劳动得到肯定,精神得到弘扬,人们价值观得到改变。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塑造新时代的志愿文化。

9.社区志愿者活动总结 篇九

1、以“便民”为中心,拓展志愿者服务内涵。屏山社区坚持以“民思我想、民需我为、民困我帮、民求我应”为志愿服务的宗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活动。如以辖区资源为依托,成立卫生保健服务志愿者分队,定期为居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经常为社区老人进行身体保健宣传检查,及时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上门,极大方便了年老、残疾及其他行动不便的群众。

2、以“安民”为保障,拓展志愿者服务内涵。为提高社区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以辖区单位为依托,组建青年干部治安巡逻志愿者服务队。这支志愿者服务队与民警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定期、不定期发放治安宣传资料,到居民中讲授相关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措施等行动,积极配合社区民警巡防工作,健全群防群治网络,有效维护社区社会稳定。

3、以“助民”为动力,拓展志愿者服务内涵。社区居民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助学助困活动,并作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良好风尚的举措来落实。根据毗邻就近原则,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以“一助一”、“多助一”形式,对各分属片区内的特困孤寡老人、病人及残疾人和特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例如,在实行“一对一帮扶”制度之后,社区党委及时了解辖区内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情况,组织志愿者定期到老人们家中,嘘寒问暖,解决他们生活实际困难;每逢节假日,给老人们送上慰问金、礼品、组织文艺活动,丰富老人们的节日生活,让社区的老人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为构建平安和谐社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以“乐民”为载体,拓展志愿者服务内涵。为了丰富辖区居民生活,活跃节日气氛,社区利用节假日或中国传统节日,邀请具有文娱特长的居民群众参加文化娱乐表演等活动,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宣传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知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御邪教的良好氛围,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注重丰富活动,发挥志愿服务示范效应

1、开展“党心连民心、亲情进万家”活动。社区发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以“一举一动树形象”为主题的“四个一”即“每月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公益活动、找社区居民聊一次天、帮助群众解决一个问题”活动,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也树立了党员志愿者的榜样形象,极大地推动了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

2、开展“进家门、知家情、解家难”主题活动。以社区成员为带头人、青年志愿者为主力的服务队伍,以“进家门、知家情、解家难、暖家心”为工作标准,以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为己任,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就业再就业、社会救助和福利、医疗卫生、群众维权、计生、幼儿保健、政策法规咨询、治安管理、家政、电讯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使社区居民逐步实现小事不出门、方便在社区,真正实现社区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利益的服务宗旨,构建“顺心、舒心、安心、贴心、欢心”的和谐社区。

10.社区平安志愿者事迹 篇十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看在协办北京奥运会期间、在达沃斯论谈期间,我们“平安天津志愿者”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看在“十一国庆”是平安志愿者们放弃休假,为百姓提供服务,维护社区稳定,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黄金周别样的风景线”。我们切实加大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的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平安社区行动”,大力加强平安天津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平安天津建设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典型。而我们西南一的平安志愿者们又何尝不在默默无私的奉献着。

志愿巡逻队成员屹,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还坚持为社区做贡献,认真负责地做好第一次值勤,看到个别外来租房户使用不安全煤气炸果子时,及时进行了制止,劝其做其它安全卫生的生意。注意排查防火隐患。有一次在巡逻期间看到北村6号楼前的垃圾箱燃起了滚滚浓烟,火苗已把垃圾箱侧面烧了一个大洞,且垃圾箱离2门一楼窗户只有1米之隔,火险危急她顾不上各人安危及时通知附近居民,提起一桶水与另一巡逻人员一道把火势熄灭,避免了一场火灾,捍卫了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居民董尚连是社区义务巡逻队的.成员,为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区治安管理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能自觉坚持完成任务,一干就快十来年,从来没有怨言,若赶上家中有事或生病实在不能出勤也都提前请假,安排好和其他队员进行替换,特别是近期因脑梗、颈椎等疾病住院多次,而每次出院后都能立即投入到巡逻队的行列中。在巡逻中他从不放过看到的一点疏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对于社区内陌生的可疑人有不轨行为的,都进行跟踪并及时上报。发现社区内的安全隐患及时反映有关部门解决,防患于未然。

原北村主任谭真自报名参加“志愿者义务巡逻队”后,舍“斜家顾“大”家,坚持到岗巡逻常年如一日,克服了家庭需要照顾和身体不适的困难,特别是其母亲有病期间,也从不请假,每次都在巡逻正常后,才回家照顾老娘,保证了社区一方的平安,按照治安巡逻职责值勤,佩带巡逻袖章,起到了一个震撼作用。有一次在巡逻到北村19号楼时发现一名大学生下车后忘记锁车就要上楼,她当场叫回这名学生把车锁好,这虽然是件很小的事情,但避免自行车的丢失,不给盗车犯罪分子留有可乘之机,受到居民的好评。还有一次,巧遇一小偷正准备偷10号楼2门楼下的日本车未遂,同时被楼长发现,她恰好也巡逻到此,小偷见其佩戴巡逻袖章,吓得像兔子一样地逃之夭夭了。在巡逻中不时会碰上在社区内叫卖的小贩,都及时驱赶,确保了社区的宁静与安全,每逢下雪积雪后都主动清扫主要道路,保证大家的出行安全。

就这样他们义不容辞地坚持义务站岗巡逻在第一线,我们的社区正是有了这么多象他们一样尽职尽责一如继往无私奉献的平安志愿者们,我们居民的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才得以提升,才营造出了一个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华丽丽的分割线------------------为进一步丰富社区青少年暑期生活,切实提高他们的读书水平,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及讲故事比赛过程中获得熏陶,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7月24日上午9点半,北苑社区以“讲故事、诵经典”为主题,举办青少年读书比赛,50多名青少年参加了活动。

此次“讲故事、诵经典”读书比赛共有10名参赛选手,并邀请了10名“五老人员”组成评分小组,孩子们分别以“程门立雪”、“苦心劝父”、“黄香温席”等经典故事为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参赛选手精彩的讲述博得了在座孩子们的阵阵掌声,通过讲故事教育现代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评委们根据参赛者的表现,分别从主题思想、语言感情、联系实际、仪表动作这四个方面进行客观打分,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在精彩的读书比赛之后,北苑社区组织50多名孩子纷纷戴上社区平安志愿者袖章并集体宣誓:“从今天起,我志愿加入社区平安志愿服务队伍,发扬“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者精神,为南京青奥会的举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宣誓活动,一方面切实增强了社区平安志愿者队伍的力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号召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进一步健康成长。

11.社区志愿者演讲稿 篇十一

一、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概况

1.参加活动的对象主要是以电子专业的师生和具备专业特长的学生为主,学校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来组织实施活动。

2.活动范围一般都是在学校周边的居民生活区。

3.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社区居民维修家用电器,排除家庭线路故障,解答居民在电脑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等。

4.开展活动的几点注意事项:一是做好的物质准备工作,交通工具、常用电器的零部件、维修工具等要准备充分,活动场地的选择要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等;二是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这种室外实践活动是非常辛苦的,要充分做好防冻、防暑的准备,还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

5.活动实施规范。活动过程中需要校方实时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规范管理,学校建立了《电子专业社会活动评优细则》《社区活动指导手册》《活动经验交流手册》等。

6.活动的意义。开展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旨在检验教学效果,提升技能水平;服务社会,弘扬雷锋精神;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加强学生团队凝聚力,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学校团委、实训处、政教处、教务处等部门都参与了该活动,客观上给活动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这支服务队究竟由哪个科室具体负责,目前并无明确规定。

2.无成熟的运作模式。每学期的活动日程安排、人员组织、联系社区等事项,由于开展活动的时间短,无成熟的经验。

3.人员管理方面有难度。由于活动按照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而且活动时间多安排在节假日,因此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参与人员流动性大,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的探讨

1.中职电子专业社区实践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依托专业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中职生通过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提前了解更多与专业相关的情况,明确定位后续的学习目标,查漏补缺,从而为今后发展做充分的准备。

2.中职教师到社区实践难在哪里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它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活动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职业学校、社区和教师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困难与阻力,这可以通过制订地方性法规、建立相应机构、完善学校长期的教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制订个性化实践方案等途径,来促进专业教师到社区开展实践活动。

一是缺少教师到社区实践的可行性制度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准则,但是各学校缺少后续的相关专项法规,导致教师到社区实践缺少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实践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二是缺少独立运行机构,难以保证教师到社区实践活动的高效运作。要建立中职教师到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的相关制度,建立独立运行的机构必不可少。目前,学校搞这些活动时,是临时组织、发动老师和学生。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和社区均没有设立负责教师到社区活动的具体执行机构,造成各部门对活动的计划和过程缺少统筹、安排、监督和管理,这不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是缺少活动经费分担机制和完善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根据笔者了解,大部分中职教师到社区活动期间的课时费等完全没有或仅有部分发放,而且教师的这种社区实践活动并不会在学校的年终考核上得到体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到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3.来自社区的阻力

由于缺乏长期合作机制,导致一些社区不愿配合此类实践活动。正是意识到了社区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在不断完善校社合作制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对成熟、认可度较高的机制和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尚处在研究、探索和试运行阶段。

4.教师自身的误区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缺乏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保障,导致目前职业教育教师的来源十分复杂。这些教师由于在职前培养过程中缺乏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规划,导致多数教师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整体理解和对其内在规律的把握,更谈不上对教学规律、课程安排、专业设置等问题的认识了,也就使得部分教师意识不到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对职业学校学生的重要意义,认为校内技能训练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了其重要意义,并且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但是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渴望并不强烈,认为“吃老本也够用”。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到社区实践更重要的不是提高技能,而是改变思维方式,了解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对职业道德的要求等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安排那么长的时间参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针对中职生的特点,要求中职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到社区第一线开展实践活动,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必将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形式和职业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的有效载体。endprint

四、铺平社区活动之路事在人为

1.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使其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仅靠学校和社区双方的自觉合作很难保证活动的长久性和有效性,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的运行更应该得到学校的支持。笔者认为,有两项内容学校应重点明确规定:一是专业教师在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中的人员数量、比例、时间、经费支持等问题;二是教师参与活动期间的工资发放、待遇提升、职称评定、奖金补贴等问题。

规章制度是否能够得到高效、严格的执行依赖于专门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职业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执行与监督机构,负责本校的教师参与活动的具体落实,以保障教师实践的时间和质量。该机构具体工作应包括:①专业选择。可采取问卷、访谈等方式获知需要进社区活动教师的专业,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以安排新兴专业、强调动手操作的专业、当地社区需要的相关专业为主、为先。②社区选择。专业确立后,开始选择当地的社区,应主要选择在当地区域代表性较强、群众基础较好、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社区作为重点联系的实践基地,并争取将其建设成长久性的专业教师活动基地。③制订地区性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在与社区沟通好实践的时间、人员、地点后,制订该地区(学校)的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包括实践的专业名称、参与的学校数量、教师人数、起止时间、活动内容、考核办法等。 ④信息公布。将制订的学年(学期)活动方案通知相应学校或在网上公布,教师可依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并提交申请。⑤统计人员。统计教师提交的申请,依据各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分布、需求等综合情况统筹安排,确定活动人选。⑥监督管理。活动前召开动员大会,强调到社区活动锻炼的目的和纪律;活动过程中,派专人全程监督社区活动的各项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⑦总结评价。教师进社区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对进社区活动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情况,改进教育教学,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为组织好下一轮的进社区活动提供参考。

2.制订并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到社区活动的学年(学期)活动计划

专业教师学年(学期)活动方案的制订,有利于专业教师了解自身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总体地位和发展方向,刺激教师不断发展专业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规划适合自我发展的生涯设计以及制订自主的、个性化的社区活动方案,使得教师到社区活动的目的性、有效性大大提高,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教学服务。

3.建立深层次紧密型的校社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训的紧密结合促进教师到社区活动

目前,在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常是学校派遣教师到社区,其固然是学校和社会联系的途径,但它只是一种单向的、松散型的合作方式,对学校来说,很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与社区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成为双赢共生的合作伙伴。

4.制订教师进社区活动的个性化方案,提高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12.社区志愿者演讲稿 篇十二

关键词:志愿者服务,社区养老,作用

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多,社区养老体系越来越重要,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服务型问题。近年来,国家通过政策倾斜和政府的引导,在各地建立了很多的养老院,为老人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和照顾,得到了老年人的认可。社区养老的体制中,志愿者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些有爱心的人士志愿来到社区对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也为我国的社区养老失、业减轻了很多的负担。

一、我国养老体系的介绍

人都有生老病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人的身体机能变的越来越差,老年人的生活成为了我国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说,大多数老年人选择的都是家庭养老的模式,这种模式也是我国养老模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机构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模式。这三种养老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可以根据家庭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养老模式。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人民的家庭情节是最重的,所以,一般来说,我国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为家庭养老,这种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老人在家里生活了一辈子,已经养成了基本的生活习惯,对于环境也是比较熟悉的,同时,在家里养老,儿女可以天天回家探望,同时可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是,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使得目前大多数大家庭的构成模式是4-2-1,也就是4个老人——2个成年人——1个小孩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在近年来逐渐显现,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儿女的工作非常忙,很难估计到家里的老人,特别是那些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白天很难得到有效的照顾。所以,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模式应运而生,机构养老就是国家和社会为了更好的赡养老人,建立了一些例如养老院的机构,老人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在养老院生活,同时,养老院聘请了一些专门的员工来照顾老人的生活。第三种,也就是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养老方式就是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权益维护等养老服务。简单来说,就是老人依旧在家里生活,但是社会会组织人员进入老人家庭对老人的生活给予一定的帮助。社区养老的模式服务非常多样,是家庭养老的有效补充。

二、志愿者服务在社区养老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养老是我国养老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一般是通过社区的居委会组织实施的,他们通过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养老服务,给社区内的老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但是,由于资金问题和老年人的数量过大的问题,聘请专业人员不能完全满足日常的需要,这就使得志愿者服务成为重要的社区养老服务的一部分。这些志愿者大都是一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他们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联系居委会,有组织的来到老人家庭,为老人提供无偿的服务。这些志愿者为社区养老服务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有效缓解了我国社区养老的压力。随着社会养老体系的不断发展,志愿者服务将成为社区养老的重要力量。

1. 志愿者服务可以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

首先,老人白天在家都是自己照顾自己,所以,一些重体力的家务活他们是完成不了的,志愿者服务队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一些日常很难完成的工作。其次,志愿者服务队里有一些医疗等专业的从业人员,他们可以义务的为老人诊断疾病并进行日常的保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老人的精神生活往往比较匮乏,志愿者可以通过与老人交流沟通,并组织一些娱乐性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让他们的晚年过的更加精彩。

2. 志愿者服务可以节约公共服务资金

由于社区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居委会已经无力聘请大量的专业人员对老人进行日常生活的服务,而志愿者服务就有效的填补了这一空白,他们利用业余的时间,携带相应的装备来到社区照顾老人,为老人打扫家庭卫生、给老人做一顿饭、和老人聊聊天,起到的效果并不比聘请专业人员差。通过志愿者服务队的有组织的活动,可以有效地节约公共服务的资金,缓解财政的压力。

3. 重塑养老敬老的风尚

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志愿者服务正是给社会注入新的活力的重要方式,老年人将毕生都献给了自己的家庭和社会,我们中青年人有义务赡养他们。我们可以借助志愿者服务队在社会上进行敬老爱老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这样,不仅仅社区养老的压力有了很大的缓解,更重要的是为社会重塑了养老敬老的风尚,这个好处是不可估量的。

三、加强志愿者服务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

我国的老龄化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前文的叙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志愿者服务对于社区养老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强化志愿者服务团队,加快志愿者服务的制度设计和机制的建设。

1. 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制度

志愿者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首要环节就是要建立起良好的基础性制度,我们要以注册制度作为基础,将志愿者的姓名、职业等详细信息录入档案,从而能够更加合理的分配志愿者资源,充分做好养老服务的工作。此外,我们还应当推出相应的奖励制度,一方面,对于那些表现比较优秀的志愿者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奖品奖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持,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鼓励这种行为,奖励制度的建立将对广大志愿者服务团队产生非常大的精神鼓舞,从而也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团队当中,让我们的社区更加和谐,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终。

2. 完善志愿者服务的运行机制

志愿者队伍主要服务的对象是社区的老年人,在正式开展服务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他们的需求做好充分的调研,并结合我们收集的志愿者资料,选择那些专业比较对口且经验较为丰富的志愿者参加社区养老的活动,保证高资源配置,能够让志愿者的服务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后,在社区服务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志愿者队伍年龄结构,要进一步扩大低龄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充分发挥老年人余热,也要大力加强青壮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吸引公职人员和青年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

3. 完善志愿者服务的宣传机制

志愿者的工作没有什么报酬,工作量也比较大,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参与进来,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志愿者服务是一个人爱心和素质的体现,在我们有时间和能力的时候,应当多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帮助了别人,也愉悦了自己,这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加强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宣传,印制画册和宣传手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的团队,为社区养老事业贡献力量。同时,在选拔人员的过程中,也要进行相应的面试,选择那些真正有能力和有爱心的人士。另外,在全社会加强志愿者先进典型宣传,不仅让志愿者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激励志愿者更加积极地参与服务,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者服务的性质。

四、结语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的严重,社区养老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我们要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在社区养老中的重要作用,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汪灏.志愿者服务在社区养老中的地位和作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3,(01):94

[2]程璐.我国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13.社区志愿者活动简报 篇十三

由于我社区大部分志愿者都是新加入志愿者队伍的新人,对于志愿者工作开展和活动组织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不是特别了解。为提高我社区志愿者整体素质和志愿者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志愿者工作管理和队伍建设体系。本月,我社区根据每月一次的志愿者培训工作要求,组织了第二次志愿者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为志愿者服务礼仪,目的就是让我社区的志愿者们能够提供更优质的志愿服务。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其他社区的志愿工作者,为社区的志愿者活动组织进行详细培训。

参加本次培训的是社区志愿者各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和志愿者,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志愿者们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了更多关于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通过积极的`讨论大家纷纷表达自己在参加志愿者活动中遇到的趣事和解决的办法,气氛很是热烈。在接下来的培训课程中我们还会涉及志愿者礼仪与修养、紧急救护、爱心帮扶、综合治安等相关知识。我社区的志愿者对自己的要求都十分高,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自己开展的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以及需要帮助的群体带去自己的关爱,让社会的和谐氛围更加浓厚。

14.社区助老志愿者服务活动 篇十四

——“予爱”社区助老志愿者服务活动

一、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已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传统家庭结构的改变使空巢老人群体大量增加。2009年3月全国老龄统计和信息工作座谈会公布的数字,我国约有2340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国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49.7%。

空巢老人的困境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是老人们精神支持的缺失,由于老人的社交内容比较单一,子女又经常不在家没有人可以说心里话,因此他们的内心可能会充斥孤独寂寞感。久而久之,他们大多会有被遗忘感、失落感、孤独感、无助感、拖累感等负面情绪,甚至会有更极端的消极行为;

第二是老人们大多缺乏生活照料。“生活无人照料,疾病无人过问”是空巢老人的又一困境。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日益衰退,如果出现突发状况且没有人可以及时发现并做出相关的急救措施,则出现死亡的风险是相当大的;

第三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养老保障不足。尽管党和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但仍有大批空巢老人看不起病或者看病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次是社会帮助缺位。现有社会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床位,尚不足需求的1/12。受传统习惯影响,在我国超过80%的老人希望能居家养老,但是居家养老所必须的辅助性服务平台十分匮乏,并且专业服务水平、质量均十分低下。

因此,关怀空巢老人,为空巢老人消除孤独感成了我们的任务。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协助其消除孤独感,重建社会支持网络,进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切实提升其精神生活质量,为空巢老人带去更多的温暖。

二、活动具体内容

我们此次志愿者服务活动是通过居委会联系了10名学校附近社区街道的65—85岁的空巢老人,他们均身体健康,能表正常达自己的意愿。此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目的是让老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尊重,增强老人与他人的交往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敬老氛围,给空巢老人一个温暖的家,逐渐消除老人的孤独感,使其在今后的日子里学会如何充实自己。

我们通过走访社区与老年人聊天,做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关爱和温暖;我们在游戏中引导老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对老人给予肯定和支持,让老人充分互动,增进交流,培养老人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和老人之间的友谊。

此次志愿者服务项目共分为5次,周期为11月6日至12月4日的每周周四,每次时长为13:00-15:00,共计2小时。

三、感受与反思

这次实践活动带给我的触动很大。最初看到身边的老年人的年事已高,腿脚多有不便,在生活起居方面充斥着一些障碍,亟待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时,我便萌生了成立这样一个志愿者服务团队的想法。许多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日趋下降,疾病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踵而至。许多突发疾病如脑溢血、心肌梗塞等很容易发生在老年人的身上,如果让他们一人独自呆在家中,疾病突然发作而没有他人知晓,则很有可能发生危险。而空巢老人总是独自生活在家中,因此缺乏他人的陪伴。久而久之他们的心中可能会缺乏归属感,没有人可以倾诉,没有人可以给予他们关怀。

我认为老人需要一种归属感和爱的给予,让他们有生活的希望,他们中有的人可能在年轻的时候雷厉风行,做事效率十分高,然而渐渐发现近年来自己的很多方面大不如从前,因此自信心很有可能受到很大的挫折,认为现在的他们很有可能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受人尊重。因此我们想要帮助老人重新找回自己的信心,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相信自己宝刀未老,岁月的流逝比起他们所失去的而言会使他们得到更多,时间会让生命赋予睿智,他们看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情看得更深刻了。我们此次活动旨在让这些老人在自己点点滴滴的生活里发现自己的潜能,意识到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15.社区志愿者演讲稿 篇十五

1 体育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

目前,在世界体育志愿者服务开展的国家中,美国体育志愿者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也非常成功。志愿服务几乎家喻户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美国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据资料统计,1999年56%的18岁以上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2000年44%26岁以上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工作量超过900万全日制雇员,工值2390亿美元[2]。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社团2008年10月27日公布《美国志愿者活动》报告显示,在2007年,美国约6080万16岁以上的人在社区参与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占这个群体总数的26.2%,总计义务工作约81亿小时,创造价值超过1580亿美元[3]。日本参加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人占8.6%,其中男性为10.8%,女性为6.7%[1]。

国外体育志愿服务相比,我国的体育志愿服务第一次出现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由此体育志愿者成为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和群众健身指导的主力军。体育志愿者大体分为高校体育志愿者、社区体育志愿者、社团体育志愿者、奥运会志愿者等,其服务体系构建背景是在志愿者组织、全民健身运动、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奥运会志愿服务等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该调查以番禺区华南新城100名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调查法

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等查阅各种有关国内发表的有关体育志愿、体育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文章文献资料。

2.2.2 访谈法

主要对社区居委会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社区体育开展情况。

2.2.3 问卷调查法

问卷方式采用实地发放的形式。对社区居民总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问卷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通过筛选回收的问卷, 得到有效问卷99份,有效回收率为99%;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及分析数据。

(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社区居民问卷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社区居民对象的性别分布情况可以得出,在99份有效问卷中,男性有57名,女性42名,男女之间比例约为1.36∶1,样本性别比例较为合理。

年龄调查中,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70岁,通过调查对象所有社区居民的年龄分布情况,从收集到进行资料统计获得的信息,主要年龄但集中在51岁(含51岁)以下的居民,占79.6%。

(2)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采用再测法,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

通过表1可以得知:对调查问卷前后两次测试之间的相关系r=0.917且经过双侧检验得P=0.000<0.01具有显著差异;因此调查问卷的信度能很稳定的反映出填答者的实际情况。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

3 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的需求分析

3 . 1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体育健身活动的作用, 对于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情况。在该次调查对象中有52.5%的居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47.5%的居民是偶尔参加一些体育锻炼。

番禺华南新城是一个大型的综合社区,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公司企业员工、高校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等,该社区配套设施上都比较完善。

通过调查发现,在受访的群众中,平时参加体育活动的居民中,根据调查其文化程度上,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群所占比例较多,占了45.9%,大专或高职院校占17.3%,根据其社区的居住的人群的情况分析和收集回来的资料统计,对于该社区体育活动锻炼的居民相当多的人员是青中年高学历的人群。

通过调查居民对于社区组织体育活动情况,了解到受访的居民对于这方面需求还是比较高,当然对于社区来说,在开展活动过程可能需求体育方面的资源还是比较少,对他开展活动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同时这样说明更多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当中,以协助开展社区体育活动。

从图1可以看出,大多数社区居民希望举办球类活动占41.4%, 舞蹈健身类占17.2%,跑步类也比较多,占16.1%。总体来看,球类活动和舞蹈健身类体育活动所需的技术比跑步类要高,因此,需要专业性指导的要求也比较高。根据表2中的情况分析,参与锻炼的人群主要年龄集中在51岁(含51岁)以下的居民,占79.6%,主要是青中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比较多,其中学生所占比例较高。

3 . 2 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体育服务的需求

居民获取体育方面的信息进行统计(如图2)。

由图2可以看到,居民主要通过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的途径获得体育健身知识的比例占到52.3%。而居民获得体育健身知识的渠道是参与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只占了14.4%。居民从社区体育工作者的宣传活动中获得体育健身知识比例相对较低,占了13.1%。获得体育健身知识与社区体育开展有关的渠道的(有关体育文件等)也只占了11.1%。社区居民从其它途径获得的体育健身知识占到9.2%。表明,社区居民获得体育健身信息主要依靠大众传媒,社区自身的体育文化宣传力度不大。

对居民平时体育健身活动是否有人指导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居民平时参加体育活动的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比例还是比较少,仅占了27.3%,而有业余人员进行指导的比例比较高占了42.4%。没有人指导的占了23.2%。这就说明了社区里面专业的体育指导者还是比较匮乏的,对于群众的需求还是不够满足。

根据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是否需要指导的情况,针对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需求,在其进行活动时是否需要有人指导,在受访者当中高达76.5%的居民需要指导,不需要只有23.5%,这说明相当多的居民还是需要有人在其进行运动时进行指导服务的,这样对于我们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有一定的必要性。

根据居民是否希望体育专业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情况调查获得的信息,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进入社区提供体育志愿服务,有78.8%的居民表示希望的,只有3.0%的居民表示不希望的。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体育服务过程中社区居民所希望开展的内容依次为:体育健身指导、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场地器械使用方法、体育活动的组织、健身理论知识传授、制定运动处方。而居民则希望有关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等多组织一些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或赛事。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需求比较大,希望能够在体育健身指导、运动技能学习、体育场地器械使用方法、社区体育信息宣传服务和活动组织服务等方面得到专业指导。目前,这些社区居民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2)社区居民对自身的健康比较重视,希望能得到有关运动防护的一些知识。

(3)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时有专业人员的指导比例还是比较少,社区居民十分乐意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体育志愿服务,希望通过专业的知识做支撑,更好的参加锻炼,达到更好的效果。

(4)居民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还是以报刊、杂志、电视为主,并不能近距离的亲身去体验、了解,从而不易达到全民健身。

4.2 建议

4.2.1 建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有效监督、激励的机制

第一,应建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有效监督的综合评估制度,制定相关的准则来全面考评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对其志愿服务过程中效果进行评价和判定,定期开展评优活动。

第二,应系统全面地考察评定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个人经历、服务的态度、服务的成效、服务的时间、服务的次数等方面情况记录,完善活动服务标准。

第三,应建立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激励与奖励机制。对于参加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学生,学校在奖学金评优、及就业等诸多环节给予一定的优先权利。

4.2.2 构建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队伍

第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包括队伍内部的纪律等。为体育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第二,通过完善各种措施来加强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培训工作,选拔专业技能水平和理论科学素养比较精通的体育专业学生志愿者。

第三,维持社区体育志愿服务行动需要经济资金来支持,这更多的是倾向于社会化融资。

16.社区志愿者演讲稿 篇十六

【关键词】大学生 社区 志愿服务

一、当代大学生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是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是创建文明社区和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是进一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

当代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中存在活动参与度不高、激励环节较为薄弱、活动组织管理松散、服务形式单一等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对策思考

(一)大学生从自身出发,发挥优势

1.调整心态提高参与热情

大学生应该以一种持之以恒、乐于助人的心态去面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看成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参与热情,摒弃恒心不够、易于满足的缺点。同时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理解成为一种社区和自身共赢的双向服务,转变传统印象中学生单一向社区提供服务的思维模式,在服务社区的同时使自身技能、观念、素质也得到提高,这样大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才能自始至终充满激情和活力。

2.增强参与的主动性

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除了通过学校组织、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参与途径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还可以自发形成团体,自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主动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架起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之间的桥梁,并根据我们大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素质,发挥自己的文化知识优势,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要从多方面入手为大学生的参与提供保障

1.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在教育中渗透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树立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以多种宣传和教育培养大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使大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素养,激发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从而改变大学生以往消极对待社区志愿服务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拓宽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渠道

学校组织过程中应该让更多的学生能參与其中,多提供一些的参与名额,让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成为学校全员参与的有益活动。这包括加强社区基地的建设,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志愿者社区服务基地是连结社区群众和大学生志愿者的纽带,是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阵地组织,也协调和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最基层机构。在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时,学校要积极争取社区党政部门的支持,依托社区居委会、服务中心等部门积极促成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的成立,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这一方法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而且有助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可持续的运行,提高了服务的持续性和连贯性,社区服务基地的建设使大学生的服务对象相对固定,也可以合理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使社区与大学展开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为高校与社区的共建提供保障。

3.完善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

高校组织社区志愿服务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丰富大学生社区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广泛宣传,提高社会成员对社区服务活动的认识和重视,使大学生社区志愿行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各院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配备负责这项工作的专项辅导老师,成为连接学生与社区的信息交流媒介,以便与和高校共建的社区基地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及时得到基地反馈回来的学生参与服务的信息,同时了解社会服务的需求,制定本院学生社区服务规划和方案,通过学校网络向学生及时发布社会服务和实践单位的信息,与学生所在的社会服务单位建立联系,听取学生服务基地对学生的评价。另一方面,学校要尽力为学生制订完善的社区服务指导方案,按学期、学年度和社区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有规划有规律的社区服务计划,每次服务活动都应有明确的主题和运行方案,从而提高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效率。

4.建立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过程中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维持志愿者的服务热情,感受服务中的快乐、获得回报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可以体现在对大学生活动往返交通路费方面的支持和基本保障的支持,而精神激励是鼓励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最根本措施,是提高积极性和给予志愿服务者价值肯定的有效措施。在这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对修课学分的补偿作为激励,也可以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作为评选优秀学生和优秀干部的评价依据,来鼓励大学生参与,使更多的学生受到正确引导。

(三)社会应该对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支持和鼓励

1.加强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

社会媒介一方面要重视对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报道和宣传,扩大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以及在公众视野中的影响,转变一些人对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片面看法,让社区志愿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肯定。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事业中。可以通过电视、媒体和校园网络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加以宣传表彰,这样,志愿者为社区、他人提供帮助之后,受到社会的认可与表彰,不仅能激励自身再接再厉而且能够树立良好的志愿服务风气和感召力。

2.建立相关制度和立法来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社区志愿服务加以制度上的规范,明确参与者的权利义务,完善各项服务运行追踪制度、登记注册制度和先进表彰制度等管理制度,增加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增加社会激励机制的建设,可以设置多种荣誉奖项, 让获奖的志愿者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敬佩。再有与高校相联系的各个社区基地应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在社区中树立好自身的诚信度,调动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侯玉兰,唐忠新.社区志愿服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8.

[2]谭建光,周宏峰.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中国志愿服务的“广东经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212.

[3]刘淳,王丽娟.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0(6):211.

上一篇:grc构件安装合同书下一篇:提高英文写作能力通过雅思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