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拓展课

2024-12-16

小学语文阅读拓展课(共11篇)

1.小学语文阅读拓展课 篇一

《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程标准还要求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当在100万字以上。根据这个目标以及新的课程理念,确立并实施了《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的课题研究,这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了解本班学生阅读现状

期初,我通过家访、询问、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通过了解,本班学生课外阅读量非常少,平均每个学生每天看书时间不到十分钟,阅读字数不到100字;阅读习惯非常差,每天坚持看书的不到1∕5。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本班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还有部分家长工作忙,孩子缺乏管教,家庭缺乏读书的氛围;

2、多数家庭家里图书少,学生找不到合适的书阅读;

3、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

(二)找准切入点,以课内带课外,指导拓展阅读。

拓展性阅读的实施主要是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因此,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联结点、切入点,是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这学期,我们从课前拓展性阅读、课中拓展性阅读、课后拓展性阅读三个角度引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阅读类型有释疑解惑型、学法迁移型、比较鉴赏型、课外延伸型几种。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爱戴,更好的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伟大品格。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我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学生们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们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知认识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中的闰土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个很完美、很值得向往的形象。学完课文了,学生们都津津有味地谈论着闰土的勇敢、聪明。我说:“你们想知道中年闰土的样子吗?”学生们对此兴趣很浓。我便将《故乡》推荐给了学生。学生读完后,对中年的闰土的变化以及造成他的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讲闰土变了,变傻了,变呆了。也许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很难,不过,把学生从课内带到课外,这一点我们做到了。

除了学生课外按老师要求自主阅读外,我还根据第十一册课文八个不同主题,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的优秀的文章印发成阅读材料,发放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如:学习第一组课文后,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感受大自然》等几篇文章,让学生从描写大自然的散文中大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学完第二组课文后,我们引导学生阅读《乡愁》《山乡之路》,让学生感受与《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同样的思乡之情,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心情;学完第六组课文后,我们引导学生阅读《存折》《奇迹的的名字叫父亲》《爱在拐弯处》等几篇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那伟大的父母之爱,懂得亲情的可贵,懂得感恩、懂得付出„„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阅读的目的在于积累运用。因此,我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除此之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做阅读记录卡,做手抄报、撰写阅读体会。一学

期过去了,大部分学生能把老师发放的阅读材料和根据老师要求利用家里图书杂志、学校图书馆、家里及学校网络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并做好记录,既开拓视野,又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经过统计,平均每个学生每天课外阅读量在800字以上,一学期做读书笔记20多篇,做手抄报两张,撰写读后感10多篇。从学生撰写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阅读效果是显著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大大提高,阅读体会精彩纷呈。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朗读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因此,这学期我们还开展了两次古诗词专题诵读活动。一次是关于“浓浓的乡情”,在学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后,我们指导学生诵读《 念奴妖》、《 回乡偶书》等六首思乡古诗词。一次是“毛泽东诗词”专题,学完《长征》,我们指导学生诵读《忆秦娥?娄山关 》、《 清平乐?六盘山》、《蝶恋花.答李淑一》等六首毛泽东诗词。学生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领略到诗人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从“挥手从兹去”、“款款深情;从“不到长城非好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领略诗人的雄心壮志„„“腹有经书气自华”,可以确定,大量的经典的优秀诗词的诵读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三)阅读指导与活动开展相结合,激发阅读热情。

读书应是一个“吸收——内化——释放”的过程,缺乏活动的支撑,缺乏广泛的交流,这样的读书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这学期我们还努力把开展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效益。一学期,开展《浓浓的乡情》、《窗边的小豆豆》班级读书会等5次综合实践活动。如:开展“浓浓的乡情”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有的朗诵思乡诗歌,有的唱思乡歌曲,有的演奏思乡曲子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精彩纷呈。在学习第七单元后,我鼓励学生上网或从书上搜集英雄人物的故事,并挑选一篇背下来,准备举行英雄人物故事会。学生对活动有浓厚兴趣,都精心做好准备。英雄故事交流会上,平时那些不爱看书、很少发言的学困生都积极上台演讲,而且讲得绘声绘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假如没有这样一个给予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阅读英雄人物故事的热情就会大大折扣。

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由“浅尝则止”到“牢固掌握”,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创造的幸福。

2.小学语文阅读拓展课 篇二

一、通过品味语言进行拓展

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 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感受和积累语言。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积累经典的语言材料并储存在个人的语言积累库中。二是感悟和内化语言。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验、品味文本中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和思绪, 深化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三是模仿和运用语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言的内涵, 体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还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 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想, 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例如, 《清平乐·村居》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是辛弃疾的一首词, 词中有一句“醉里吴音相媚好”。那么, “吴音”是指什么?如果学生对于这专业术语认识不够, 也就不能更好地领会“相媚好”。教学时, 教师不妨这样进行拓展:

师:同学们听过吴音吗?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苏州民歌《茉莉花》)

师:听了这首歌, 你对“吴音”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生:吴音就是苏州话。

师:吴音是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和安徽南部地区的方言, 以苏州话为代表。

师:听了刚才播放的吴音, 你有什么感觉?

生:吴音糯糯的、甜甜的, 听来很舒服。

生:吴音好像是一股清泉, 沁人心脾。

生:吴音是温柔的、美好的, 听了还想听。

师:请同学们看图想象操着一口吴音的老夫妇俩“相媚好”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生:老夫妇俩端着酒杯, 我敬你一口, 你敬我一口, 叫“相媚好”。

生:“相媚好”就是老夫妇俩说着家里的高兴事儿, 开心地笑着。

生:老夫妇俩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愉快地过着幸福的生活, 叫“相媚好”。

将苏州民歌《茉莉花》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听觉享受之余展开想象, 将语言文字的内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 深化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和鉴赏。

二、通过激发情感进行拓展

文学大师郭沫若说过:“文字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 文学家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感官, 引领他们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 去体验、捕捉作者细腻如丝的情感旋律, 并结合自己已有认知经验, 倾吐情意, 以促进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比如, 《月光启蒙》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一课, 从文本表层来看, 主要是写母亲对“我”的文学启蒙, 深入阅读体会, 就能感悟到课文融入了作者对母爱的无限感激之情。课末, 教师补充了孙友田的《月光启蒙》原文中的一段描述:“我回老家去看她时, 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 依然那么慈祥、和蔼, 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 不知我来干什么, 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 不再谈我的童年, 只是对着我笑, 笑得我泪流满面。”

师:回忆小时候母亲对“我”的月光启蒙, 你是怎样理解这段文字的?

生:母亲对作者孙友田进行月光启蒙, 让作者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当他想报效母亲时, 母亲却成了这个样子 (学生哽咽了) , 读了这段描述, 我们和作者一样, 心里都很难过。

生:母亲把一生的爱都给了孩子, 无怨无悔, 孩子心中对母亲充满了感激, 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 让孩子心疼。

生:作者长大后, 想和母亲聊聊对月光启蒙的感受, 聊聊自己对母亲的爱的时候, 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 让作者遗憾万分。

生:我想对母亲说:谢谢妈妈, 孩子会记住您的爱并照顾您一辈子的。 (生流泪)

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心底最柔软、最真诚的情感部分被唤醒, 对母爱有了更深的体验, 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三、通过深化内涵进行拓展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很多时候, 作者的见解是含而不露, 需要通过横向比较、纵向挖掘、提炼背景等来触摸作者的心灵, 感受其境, 领会其意。所以, 教学时不能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而要深入探究, 领会文本的深意。鉴于小学生阅历较浅、认识水平较低, 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信息铺垫, 以促进其体验。比如, 《清平乐·村居》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的“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一句中的“醉”字意味深长,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涵的深层意思呢?我们来看下面的教学设计:

师:清澈的溪水边长着茂盛的青草, 低矮的草檐下, 有一对老夫妇, 说着暖暖的吴音, 喝着甜甜的酒, 他们有些醉了, 他们为何而醉呢?

生:他们看到自己的四个儿子聪明活泼, 健康快乐, 有些陶醉。

生:他们沉浸在美丽的田园景色中, 为美而沉醉。

生:他们想到自己的生活安定幸福, 看到儿子长大了, 也很有成就感, 为自己家的美满生活而醉!

师:是啊, 为美所醉, 为情所醉, 更为眼前的生活而醉, 虽是简洁的文字, 却道出了多么丰富的情感, “怎一个‘醉’字了得”!

师: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他在另一首词中也写了“醉”———“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欢角连营”。我们来读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 体会这两首词中“醉”的不同含义。

学生自读, 小组讨论。

师:读了两首词, 你发现词中的“醉”有不同之处吗?

生:同样是醉, 一首是表达幸福的醉, 一首是表达忧患的醉。

师:同样是写醉, 不同的心境, 有不同的情感。

怎一个“醉”字了得!由“这种醉”感受“那种醉”, 从不同的“醉”中感受到的是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样的拓展, 深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四、通过补白进行拓展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 都存在着诸多的“空白”点。这正如丰子恺先生在评价绘画艺术时所说:“空, 然后有生气。”文学作品也正因为有了“留白”, 才具有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空间。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 课文中的空白点就是一种“召唤结构”, 它期待着师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对文本进行“二度开发”, 使文本解读丰满起来。比如, 《青海高原一株柳》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课, 文中几乎没有对青海高原独特而又艰苦的自然条件的描述, 但了解青海高原独特而又恶劣的气候是理解文本的基础。教学中, 我在空旷而又深远的背景音乐下, 出示了一段描写青海高原自然条件的文字, 使学生充分理解为何称它是“生命禁区”, 为理解“神奇”做了铺垫。

3.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

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希望的民族。由此可见,开展小学生的拓展阅读教学势在必行,这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铸就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知识。

一、小学生拓展阅读存在的问题

拓展阅读目的就是扩大孩子的阅读量,丰富知识,从而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笔者经过实践经验和调查发现,由于对小学生的引导不足,在拓展阅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阅读多而不精

虽然我们的小学教师给孩子提供了很多书籍,学生可以在书店或者网上购买,但是我们发现,家长为孩子购买了很多书籍,但是阅读普遍存在量多而不精的问题,很多小学生的阅读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进行的,并且是学习课程类的书籍比较多,这样的阅读围绕学习来展开导致很少有学生去阅读一本中外名著,名人轶事等有益身心的书籍,其实我们说拓展阅读的目的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秉性,只有学习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锲而不舍精神,《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冒险精神、《雷锋日记》中雷锋的无私精神,这些才对孩子大有裨益!

2.兴趣不足

多数小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上拓展阅读的书籍都是与学习有关的,碍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下进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厌恶阅读的情绪,我在和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一些脑筋急转弯、动漫等书籍,而对古典名著、诗词等经典书籍兴趣不高。出现这样情况,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和个别老师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过于看重分数,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对他们课外阅读方面的培养,也没有很好地进行指导,对他们的课外阅读往往釆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虽然说阅读是启迪智慧的源泉,但在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也只能备受冷落了,这也就造成了拓展阅读的虚有化和形式化。二是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网络、电视、家庭影院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其吸引力远远超过了书籍,很大程度上对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造成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兴趣不高。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对策

近几年,很多一线教师根据拓展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始尝试各种教学策略,因为我们深知,除了语文课本外,小学语文阅读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必须开展有效的拓展阅读方法,让学生遨游在阅读的海洋,最大限度最高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他们的需求。

1.拓展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学作品里留有大量的“空白”,这也是我们进行拓展阅读的好地方,如果我们的教师把握契机,适当的在这些“空白处”设置悬念,引导孩子们对课文进行拓展与延伸,让他们饶有兴趣地用课外储存的知识对课文的“空白”进行个性化的填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火花,进而使他们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形成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感悟和体验。可以说,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以其固有的特质更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创新性和灵活性,成为了创新思维的生成阵地之一。

2.班级图书角

广泛的拓展阅读,促使我们把课堂里学习的知识和课外拓展阅读的资料链接起来,顺利地过渡,形成了坚固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孩子们的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要想让语文拓展阅读活动全面花,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养,仅仅依靠学校的图书室是不够的,班级图书角就是学校图书室的有效延伸。作为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要实现上述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办好班级图书角。我们通常是动员所有的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孩子们拿出自己喜欢的书、有意义的书、被感动的书、得到过帮助的书,并署名在所捐献的书籍上,收集一起放到班级图书角上供大家借阅分享。每班推选出两名有高度责任感的图书管理员,由班级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培训,专门负责好同学们借书、还书的登记,保管好班级图书角所有的书籍等工作,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角借书、看书。我们要为班级图书角定下详细的借书规定,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认真学习,养成文明借书、爱护书籍、及时归还等良好的借阅习惯。同时,还定期组织班级之间图书阅读交换活动,使班级图书得到轮换更新,让孩子们最大程度地接触更多的书籍。语文老师每周推荐必读图书,在班中营造了一种文化气息,发挥了教室的文化功能,使其成为孩子们博览群书的阵地。班级图书角的创建,使班里散发着阵阵的书香气息,营造了班级浓郁的阅读氛围,使同学们更加热爱读书并乐在其中了。可以说,班级图书角开辟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广阔天地。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作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课改的今天显得非常重要。只要我们教师能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认真总结,创新发展,想方设法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语文课程资源,把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阅读联系起来,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着力构建语文资源的体系,充分发挥拓展阅读的重要作用,真正地扩大孩子们阅读的空间,那么,我们的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就能把孩子们带向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长流里,洗涤心灵,汲取精华。

4.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拓展随笔 篇四

一、营造积极的读书氛围

积极、和谐的阅读氛围,是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的前题。我的方法是,利用榜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每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我就大张旗鼓的给予表扬,并趁机说读课外书如何如何的好;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科普知识时,我就因势利导,让他当回讲解员,向同学介绍知识的来处,并马上推荐相关的一些好书籍。我还用教师的语言影响学生。平时,我要求自己多读书,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课堂上,我经常出口成章,令学生羡慕不已,我就告诉他们,这些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只要多读书,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出口成章。我也讲述一些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是阅读滋养了他们,升华了他们的人生。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读书的渴望。这样不用催促,学生自然而然的都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了。

二、选择书籍上下功夫确保有书可读

书籍浩如烟海,如果不加以选择,学生的阅读效果肯定不理想。

所以,要真正地做好课外阅读,很有必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读物。我采用的是三根据:根据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根据大部分学生为住校生的状况,我为学生推荐一些好书。(1)、平时多推荐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书籍,做好语文内容的补充与延伸。另外,小学语文课文多是名家名作的节选,只能窥一斑而未见全貌,所以我引导学生去读作品的全部。(2)、小学生喜欢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于是从校图书室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中国寓言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书。让学生阅读(3)、班级办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读物带到学校,放置在在教室一角,以一本书换取几十本书来读,达到资源共享、有源源活水的目的。这样书籍有了,我又鼓励学生多读书,与好书为伴。

三、课外阅读要讲究方法

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增强读书的有效性。我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向学生介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学生读课外书时,一般我都采用让学生“默读”的方式。因为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精彩之处、重点段落,细细品位,进而体会作者情感。一般之处浏览而过。三是默读不易疲劳。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随手拿一支铅笔,把好词好句勾划下来,在写得好的地方直接画上记号,如能说出好在哪里,最好能在旁边加以批注,然后再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写一写读后心得体会等,还利用早上时间让学生背一些文质兼美的名篇名段。不求其多,但求切其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四、保证读书时间

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确保和固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每周开设两节课外阅读课;二是让学生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自由阅读课外书;三、教学中尽量减少学生的书面作业,以布置读课外书为作业,这样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大量阅读。

五、积极开展读书实践及展评活动

只有在丰富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激发,能力才能逐步形成。我的做法是:

1、举行多彩的读书活动:每一学期我都在班内积极组织开展了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赛诗会、语文乐园竞赛、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2、精彩5分钟: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是学生们轮流上讲台来介绍自己的阅读的收获。可以说一个故事、笑话、科学常识,或是谈谈自己喜欢书的原因等。之后,稍加点评,拓展些相关知识,启发学生再阅读。

3、每月举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树立起优秀学生典型,成为“读书之星”评选的依据。

5.小学语文阅读拓展课 篇五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7课《看云识天气》拓展阅读

(3篇)1.气象谚语

云是天气变化最明显、最直接的标志,云的形状、数量、移动、颜色、厚度以及出现方位等反映了大气的运动和水分状态。因此,云的演变能预示未来天气的变化。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

鲤鱼斑是指透光高积云,产生这种云的气团性质稳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气流,云体更迅速消散,次日将是晴好天气。但是,如果云体好像细小的鱼鳞,则是卷积云,这种云多发生在低压槽前或台风外围,近期会刮风或下雨的,所以又有“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的谚语。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这里所指的云,是低压区里的低云。低压是自西向东的(实际上往往是自西南向东北移动)。云往西,说明该地处于低压前部,本地将因低压移来而降雨;云往东,说明低压已经移过本地,本地处于低压后部,天气即将转晴,转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阵风。

“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

云钩指的是钩卷云的尾部,出现在高空,有时上端有小钩,也有排列成行的。上端小钩所指,是高空风的方向,而高空风往往又与地面相联,所以根据云钩方向大体可测知风的来向。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是说早晨东南方向有黑云遮日,预示有雨。因为早晨吹暖湿的东南风,温度较本地空气为高,形成上冷下热,水汽易上升成云,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热,空气对流上升,更促使云层抬高,水汽遇冷成水滴,从而可能使天气变为不风即雨的情况。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黄云多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多降阵雨与冰雹。“山戴帽,大雨到”

山戴帽是说气压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顶形成云层。至于是否会降雨,一般要视情况而定,如云逐渐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云逐渐抬升变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见到雾之后来了云,可能低气压要来临,是要下雨的兆头。反之,如云消雾起,表示低气压已过,晴朗天气即将来临。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2.关于天空景象的谚语

虹低日头高,明朝晒断腰。(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湖北)

在午后,太阳位于西边较高的天空,这时如有虹出现,它的位置必定比太阳低,而出现在东边的地平线之上,说明暴雨区正在东方。由于我国的天气变化,基本上是自西向东的,所以东方成虹的暴雨会逐渐远离本地而去。故有“虹低日头高,明朝晒断腰”之说。但是,若在上午,太阳位于东边较高的天空,有虹出现,必定在西边的地平线之上,这时暴雨区正处于西边,不久将到达本地,形成降雨。

综上所述,在“虹低日头高”的现象出现时,要具体分析虹的位置,虹出现在西方将来可能要下雨,虹若出现在东方未来天气晴好。

云吃虹,大水冲;虹吃云,少得很。(湖北阳新)云彩吃虹,下得没限量;虹吃了云,下得没成色。(河北)

虹消失而云上长,必因浓云移到了天顶,使太阳、人眼和虹弧中心不能在一直线上,所以不见虹。雨云既到天顶,雨量必定很大。反之,如果云散而虹见,表示暴雨已无来源,可降的雨便极少了。

虹吃了雨,下一指:雨吃了虹,下一丈。(河北)

“虹吃了雨”,是雨完虹现的现象,所以雨就少了。“雨吃了虹”,是浓云密雨,把对方的日光遮蔽的结果,所以看不见虹,而大雨来了。

黑吃红,雨等不到明;红吃黑,雨等不到黑。(各地通行)

黑指云,红指太阳。黑吃红,必是乌云浓重,日光为云隐蔽的结果,这是气旋(通释1)中心的现象,所以雨马上就到。红吃黑,是云消日现,等不到天黑,雨就完了。

季春之月,虹始见;孟冬之月,虹藏不见。(《礼记》月令)

按虹的发生,必须有强烈的日光和较大的雨滴。这两个条件,只有春去夏来以后,方属可能,所以这时可有虹。到了冬天,阳光不强,雨滴也不大,所以虹是不会发生的。

日月担枷,近日有雨下。(广东)日枷风,夜枷雨。(江苏苏州)月光有担枷,无风也雨洒。(同上)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浙江绍兴、青海化隆)

日月外围的光圈,依它的成因来说,可分为两种:一种称“华”,是日或月的光线,经过薄雾细滴的绕射而发生的,这种现象都发生在高积云的较薄边缘;一种叫“晕”,是日或月的光线,经过卷层云的冰晶发生折射而成。“华”的半径视角较小,不过几度。“晕”的半径视角较大,有22度,也有46度或90度的。但是它们的主要分别,还在光圈组成的色序。“华”的色序,里圈蓝而外圈红,“晕”的色序相反。因为卷层云和高积云,都是气旋前驱的云,所以有“华”和“晕”出现,就预告气旋快要到来。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3.山里的气象

春季山中的天气

移动性高气压和低气压最常在四月通过,天气转变非常激烈,每天温差也大,山中的温度会突然转冷。进入五月后,平均每三至五日为一变化周期维持至下旬为止。在云和雾笼罩之下转为多雨。

夏季山中的天气

有梅雨的地方,若梅雨维持近一个月,就进入了一年四季中最稳定的季节。从事野外活动就选在梅雨终止之后的月份,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入梅时间不一,根据实际选择出游时间。夏季常有午后雷阵雨,来势很快,需特别注意防范,甚至可能下冰雹。

秋季山中的天气

夏末秋初台风仍然频繁,十月又秋雨纷纷,继续到十月上旬为界,山中温度开始下降,山也一副准备过冬的景象。气温变动很大,有时已略有严冬的征兆。多为白天时间渐渐变短的好天气。

冬季山中的天气

冬季型气压一出现,即转为严寒的冬天,且常一连多日地下着暴风雨。白天气温因为有日照而比较温暖,但晚上立即转凉,高山上偶尔还会下雪。冬季危险最大的是寒流,可以使温度剧减十来度,造成严重的冻伤。

冬季气候变化有一定周期,所以从事野外活动最好选在阳光普照的温暖日子里。

6.小学语文阅读拓展课 篇六

(一)从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来看,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势在必行。

信息时代的降临,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我们所处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二)从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拓展阅读大有可为。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学生形成诸多能力中的基础能力。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看得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课本看得多,课外阅读少;指定阅读多,自主阅读少;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等突出问题,造成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也挫伤了学生阅读积极性和兴趣,妨碍了学生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依据“大语文教育” 观念,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开放式的思维与创造力发展,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在教材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时空。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图像色彩鲜艳、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逼真的优势,把网络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努力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然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研究命题。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依托多媒体网络的辅助有目的地进行拓展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其意义不言而喻。

(三)从生源、校情来看,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拓展阅读迫在眉睫。

我校地处农村,48%以上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经济条件影响,学校图书馆内藏书量有限,无法满足全校学生的阅读要求。作为学生个体,平时购买的书籍原本就屈指可数,且多半是学科教学的补充资料。要完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或段),除了利用常规渠道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之外,寻找突破途径迫在眉睫。我县加大教育投入,为各班安装了实物展示台、电脑以及中控设备,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成为可能。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

(一)网络环境下对语文学习领域的拓展

1.课堂时空的宽泛――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传统语文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时间都是固定的。计算机技术与语文教育整合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运用语文去交流和勾通。可以说哪里有计算机,哪里就有语文课堂;只要开机,就可以“上课”,进行网上阅读、网上作文、网上交际等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

2.课堂主体的宽泛――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传统语文课堂,其主体仅仅是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计算机技术与语文教育整合以后,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很便捷地进人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世界各地语文老师甚至其他非语文老师的远程语文教育,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数量、多元化的教师,他所获得的语文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同时,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语文知识传授给他人(周边人与远程人、熟悉人与陌生人),可以指导他人进行语文学习,自己摇身一变,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语文教师”,具有了“学生”与“教师”双重身份。在这种“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语文课堂里,教与学不断交融整合,带来的必将是教学相长的不断深化。

(二)网络环境下对语文学习内容的拓展

网络世界,知识无限,这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只要轻击鼠标,古今中外,上下千年,各种美文名著,精彩华章,尽收眼底。这一切正是学生语文阅读的有机延伸和无限补充。

网络阅读适应每一个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和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开辟了更精彩的天地,大大减少了阅览室和图书馆资料的不足和查找资料的难度。

1.开放的网络,学生面对无穷的阅读内容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开放性越显突出。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学生阅读的内容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文本读物,而是可以通过登陆如凤凰语文网、雏鹰文学网等网站去享受阅读的快乐,获取丰硕的知识。

2.及时的网络,学生面对新鲜的阅读内容

当今的学生不仅仅是要读圣贤书,更应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神九”发射、伦敦奥运会……这些国内外大事总是在第一时间就出现在网络上,这比普通的传媒要及时。这些内容虽然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告知于学生,但在课间、综合实践课上总会有学生在第一时间交换彼此对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的意见和看法。这缘于学生每天从网络获取了大量的、最新的信息。此外,学生也可从每天下午电子阅读课中获知一些新近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大开阔了阅读视野。

3.对话的网络,学生面对交流的阅读内容

在生活中,虽然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内容与他人进行交流,但往往不及时,而且交流的面窄。而网络的优势,不仅提供了及时、大量的阅读者,更在于提供了一个让阅读者交流的平台。在阅读完某篇文章后可以随时发表评论;利用BBS论坛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展开讨论;利用QQ与他人一对一交流……教师只要让学生明确网络交流的技能、道德,学生就能体会与他人分享阅读的快乐。

(三)网络环境下对语文学习方式的拓展

1.作为“资料搜集工具”,构建“研究性”学习方式。

未来的社会是知识化的社会,是创新的社会。必须重视专题性、探究性的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教会孩子怎样思考,面对陌生领域,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去回答他所要回答的问题。在计算机技术与语文教育的整合中,计算机因具有快捷而又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贮能力和处理能力,必将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最佳的资料搜集和存贮处理工具。

2.作为“学科中介工具”,构建“综合性”学习方式。

传统学科课程之间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互相割裂、互相独立的弊病已引起高度关注,软化学科界限,进行“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是当前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趋势。计算机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中介工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听觉、视觉、动觉等形象语言的相互转换,把语言与音乐、美术、动画、社会、自然、数学等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发挥各学科的综合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作为“沟通交际工具”,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

学会交往与沟通是现代社会的要求,尤其是当今社会信息数量多、传播快,更新变化迅速,只有加强群体内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才能集众人之力,更好地捕捉信息、驾驭信息、利用信息。信息技术与语文信息的一体化,为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的“语言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沟通交际工具”.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书面信息资料的传递与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的传递与交流、学习评价的传递怀交流等“交互性学习”活动,将成为信息技术与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学会沟通、学会交际、学会互相学习、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共同进步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交互性学习”的必然结果。

(四)借助信息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

1.课前进行补充性拓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中,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着悬殊的时空差距。学生学习这一类课文,理解上有不少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把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知识如当时的历史背景或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或主人公的相关信息等梳理后适时呈现给学生,借此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从而拉近课文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正确深入的理解。

例如学习《伟大的友谊》一课,学习对马克思、恩格斯知之甚少,更不了解当时马克思的生活竞是如此的贫困,以及为什么会如此贫困,从而就不能入理解他们之间的这样伟大的友谊,甚至还会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课前我们在网上向学生提供了许多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当学生了解了马克思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才窘困到连一张邮票都买不起,但他却毫不在意,继续为事业而奋斗不息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学得十分投入,取得了非常好看教学效果。

2.扩充内容进行知识性拓展

课堂教学所用的教材其内容精练简约,系统规范,涵盖的信息量不可能太多,而网络信息却无限的丰富,能无限的充实学科教材的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充教材内容,优化学科教材,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野。

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望庐山瀑布》一课,是一首豪放绝美的古诗,诗人李白通过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瀑布的赞美之情。课堂上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现瀑布的录像、图片、声音、文字,直观欣赏瀑布的壮美,为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也拓展了本诗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庐山瀑布的壮观和作者的情怀。第二环节是“理解感知,精读悟境”.借助网络阅读课件以理解“字义――词义――句义”的逐步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古诗,理解古诗意思。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律的自听自练的朗读训练,体会古诗蕴含的美妙意境。第三环节是“课外延伸,读写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进行网上阅读,学生可以大量阅读李白的诗词,感受他的诗风;发现运用相同手法的诗句,如夸张、想象等;领略诗仙的风采。再如《北京》一课,写的是北京美丽的风景,这对于我班的学生来说,非常陌生,我就借助多媒体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随着画面的出现,播音员的配文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长城的美景陶醉,时而为古代劳动人民建造故宫而惊叹。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令人神往的天安门,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一篇课文只是教学中的一个例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信息技术凭借互联网这一庞大的信息网络,为语文教学的拓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3.进行解惑性拓展

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其资料来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包罗万象:科技知识、自然风光、童话寓言……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在。要认识、理解这些事物,对于这些阅历较浅、判断能力欠佳又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小学生来说,仅仅靠老师的语言,传统的教学挂图和投影来创设情境是不够的。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软件,通过创设图、音、像并茂的情景,帮助学生突破认知上的难点,缩短学生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如教学《加入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仅凭教材,学生很难理解“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四种天然指南针到底是怎样指路的。为了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笔者课前精心准备了拓展资料包,里面有关于这四种天然指南针的文字解说、动画演示等材料,生动形象,简明有趣。课堂中笔者请学生四人一组,自主选择一种或几种天然指南针进行探究阅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化。还可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新的火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难、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 蒋军晶。作文教学新视点 新作文小学教学。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3] 何克抗 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7.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篇七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理论概述

(一) 拓展阅读教学的含义

众所周知, 阅读是通过语言符号去获取信息的一个过程, 在当下社会, 阅读已经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可以借助各种传递信息的工具进行阅读。而对拓展阅读的定义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结论, 但是在众说纷纭的概念下, 拓展阅读最终指向的是通过开拓各种与阅读内容相关的事物进行认识的一个过程。因此, 拓展阅读教学指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有意识有规划地进行学习能力的补充, 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发展潜能。

(二) 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

进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阅读方式;二是阅读空间;三是阅读内容。

阅读方式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 在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中形成了多样化特点。因此在教学中, 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师展示的图片、音像等进行阅读拓展和学习知识的获取, 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途径来丰富阅读, 使小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乐趣,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阅读空间的拓展, 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所以进行拓展阅读教学, 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并且依照新课程大纲结合实际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培养。

阅读内容的拓展主要是为了拓展小学生的视野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但阅读内容不单单是源于教材, 更是源于生活, 因此阅读内容的拓展对于教师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发展现状

早在2010 年, 学者陈淑桦对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进行过实际的调查。其调查结果表明, 小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的阅读内容并不具有高度升华的作用, 而是比较泛化。研究表明, 大多小学生比较喜欢卡通书籍, 其次是故事书籍, 最后是辅导书籍。由此可见, 小学生对于人物传记、中外名著、自然科学等有利于成长的书籍接触较少, 所以在粤东内容的选择上,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并没有发挥最大的优势。

该调查还表明,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高昂。在小学生群体中, 喜欢阅读的人数连一半都不到, 仅仅占32%, 其中部分学生需要家长以及教师的督促才进行阅读, 可见小学生的意志并没有在阅读中发挥作用。出现这一情况, 跟教师教学价值观是分不开的。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对该内容的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也缺乏创新方式的探索, 所以很难激起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另外, 小学生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并没有给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很多的学生在阅读中往往是走马观花、不假思索, 也不爱交流。初次之外, 阅读的数量也较少, 在课堂课后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可见,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

而近年来的多种调查也同样表明类似的现状, 所以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需要引起进一步地重视。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对于阅读兴趣并不浓厚

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进行教学, 应该准确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其自制能力也比较差, 因此小学生对于阅读并没有养成独立学习和阅读的习惯, 而且兴趣也不浓厚。另一个原因是小学生更加热衷于玩游戏、看漫画等, 所以在没有家长以及教师的督促下, 很少花时间去进行拓展阅读。所以导致拓展阅读教学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 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缺乏重视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指导者, 在学生全面发展的道上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拓展阅读的教学, 教师更是起到了“主导”性作用。学生的主导性在于学, 而教师的主导性在于引导教学, 对于阅读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也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对于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仍然缺乏相应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三) 家长对于孩子阅读投资较少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是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责任, 因此在拓展阅读教学中, 家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根据相关的调查表明, 小学生在阅读上缺乏质量、数量, 跟家长的投资也密切相关。家长忙于自身的工作, 对于孩子的学习监督力度不够, 因此并没有在孩子阅读方面投入过多的物力和精力。同时, 家庭氛围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家庭缺乏阅读的习惯和氛围, 那么孩子就很难受到阅读的感染。只有父母进行言传身教, 对于孩子的影响才是潜移默化的, 阅读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初次之外, 家长对于孩子阅读投资较少跟其思想也有密切的关联。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 因此缺乏让孩子多阅读的意识与思维, 从而阻碍了孩子发展的潜力。

(四) 学校对于阅读教学支持不够

虽然一直倡导素质教育, 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大部分学校需要漫长的过程来真正完全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宗旨。应试教育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点在于教学内容的肢解, 因此形成了“解读”教学。学生的考试成绩永远是家长、教师、学校关注的重要方面, 所以学校从本身办学的角度而言, 对于小学生的拓展阅读教学并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当下的学校, 虽然大都配有计算机、图书馆等教学资源, 但是对其真正利用却是少之又少[1]。所以, 学校不仅是缺乏对于教师关于阅读教学的鼓励, 同时在资源的利用上, 学校也并没有起到最大的支持作用, 仅仅凭短时间的开放式阅读或者让学生自己去阅读, 很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 抓住小学生的特点丰富阅读内容

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儿童入学的适龄在6-7 岁, 因此整个小学阶段, 小学生的年级较小, 认知能力较差, 所以在阅读上存在一定的障碍,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进行阅读上的指导, 并且在阅读疑难点上进行拓展, 从而提高阅读内容的丰富性, 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指导。同时丰富阅读内容, 要从深层次的含义上进行拓展,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2]另外,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其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要抓住学生具有“发展性”这一特点进行拓展阅读教学, 从开拓小学生视野、培养小学生社会价值观出发对小学生阅读进行拓展。以此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 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情感态度。

(二) 创设有利资源加强拓展阅读教学

在进行小学生阅读拓展教学中, 教师应该利用学校一切有利条件来加强教学力度。比方说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区图书馆进行阅读, 并且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不断地丰富与更新。同时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 教师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 组织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时常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此外, 在班级内部, 教师可以创建“班级图书馆”, 在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传阅的氛围, 在加强学生沟通交流的同时, 也有益于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三) 家长加大对于孩子阅读上的投入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 因此拓展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 同时也是家长的责任。因此, 家长应该秉着好学的心态引导孩子多阅读, 多思考。所以, 家长可以购买一些哲学、诗歌、名人传等书籍来丰富孩子的阅读面, 同时在空余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与探讨。目前, 在社会的进步下, 教育相关部门或者机构会经常举行一些读书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 家长应该带着孩子积极参与, 使孩子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 从而为终身学习或阅读奠定基础。另外, 家长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奖惩措施鼓励孩子进行阅读, 以此提高孩子的阅读量, 使家长在拓展阅读教学中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 学校要及时落实教学检查与指导

对于小学生的拓展阅读教学, 学校不仅仅是起到教学管理的作用, 同时也应该对教学进行检查以及指导。

一方面, 学校要落实拓展阅读教学的检查。检查的方式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检查, 也可以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检查。学校对于教师教学的检查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 判断教师教学的方式是由有利于学生拓展阅读的学习。同时, 从教师教学的过程中, 观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判断学生对于阅读是否有较高的积极性, 并帮助教师开创高效率地课堂教学。另一方面, 学校要加强对于教学的指导工作以及评估工作[3], 使教师在教学中更能激发教学的潜能, 从而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五、结束语

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使小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成长, 这不仅是教师的责任, 也是学校以及家长共同应担承当的教育学生的责任。只有共同创建一切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条件, 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拓展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同时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读书兴趣, 并且对于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作用。因此, 本文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 借助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 对小学语文拓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判断, 然后,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策略。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同时, 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周雪娟.小议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 2014, 3 (04) :21-27.

[2]王丽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分析[J].学园, 2014, 5 (12) :88-91.

8.小议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    方式方法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加强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就这四者来说,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提高阅读质量,使得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得到系统的培养,进而实现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就具体的教学过程来看,语文教师既要加强对阅读教材的有效使用,实现阅读课程的科学有效性,也要加强对拓展课程的开展,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必要性

(一)巩固基础知识

就语文教学的基础来说,其主要指的是学生对字、词语以及句子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参加阅读活动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语文基础知识。就具体的开展模式来说,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培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如何自主地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以便有效掌握字词。同时,语文教师也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培养阅读技巧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加强对阅读技巧的培养。首先,学生应当习惯于开展朗读活动,即积极参加朗读,提高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再者,引导学生开展默读训练,使学生能够在持久的阅读训练之后,有效提高阅读效率,提高自主思考能力。最后,积极开展背诵活动,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对优秀文本的认可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三)明确阅读方式

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加强对阅读精度的把握。一方面,学生可以快速地对阅读内容的关键与内在进行明确,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对相关的阅读疑问进行处理。

掌握一定的方法可以使阅读的效果事半功倍的阅读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性

(一)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个人能力发展情况的重要体现。开展阅读活动,能够增加和巩固学生的语言词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培养语文素养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够使学生有效把握阅读内容与阅读类型,同时,也能拓展学生视野,拓展其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丰富内心世界

小学生正处于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与发展的前期,因此,开展阅读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优秀阅读文本的认可度,实现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引导与培养,提高阅读活动的开展价值。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方式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需要把握好阅读课程的节奏,使学生能够在教学环境中感到轻松与舒适。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对阅读内容的精细化使学生阅读目标。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再者,由于小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在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个性、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大胆地展示自己,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提高阅读的深度

在丰富阅读内容的时候,也需要明确阅读内容的精度与多样化。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教学活动的意义。对小学生来说,在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降低阅读难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阅读的深度。

3.对内容与情感之间的结合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准确提问,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阅读精度得以提高,促进学生对阅读难点的把握;另一方面也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最终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自身的差异性,让语文教师根据这些差异性,来优化创新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阅读活动中,需要对阅读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同时,语文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提高阅读活动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辉.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学园, 2015(06).

[2]凌伶.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方法讨论[J].读书文摘, 2014(24).

9.小学语文阅读拓展课 篇九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⑴ 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⑵ 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⑶ 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⑷ 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⑴ 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⑵ 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

3、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便站在门外等候,等老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

4、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组围绕“中国古典名著”这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根据罗贯中著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根据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吴承恩著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字,正确读写34个词语,读记19个词语。

《将相和》的学习重难点是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草船借箭》的学习重难点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理解第二自然段周瑜请诸葛亮到军中商议军事的段落内容。《景阳冈》的阅读重难点是了解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过程,体会武松的英雄性格。《猴王出世》的阅读重难点是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理解古代白话文的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由于总在中高段教学,这几篇课文我已教过多次。纵观这组课文的特点,纵观这四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我萌生了大胆的想法:重新整合四篇课文内容,首先让学生按照共同点进行横向联系的概括,整体把握整组课文。然后再根据四篇课文各自的教学重难点进行纵向阅读,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再综合、归类、对比、拓展,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识、了解和掌握,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我尝试着下面的教学实践──

一、扫清阅读障碍

字词类学习以本组的“词语盘点”为导向,要求学生自学到位。属于生字新词的则按照一贯的字词预习方法提醒学生分析到位,课堂上随堂检查。

二、横向联系阅读概括

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学习思路的表格:

课题 作者 出自名著 主要人物 事件 人物评价 《将相和》

《草船借箭》

《景阳冈》

《猴王出世》

让学生根据这个表格的提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填空,从而整体把握四篇课文的内容。

三、纵向联系解决重难点

学生在横向学习时,已把每篇课文中人物所做的事情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了。

在纵向学习这一步里,我分别从横向联系的学习思路中抽出“事件”和“人物评价”这两个重要的导学内容,带领学生深入到四篇课文的重难点中。在解决“事件”这个环节中,主要探讨的是四篇课文中人物所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将相和》一课,联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各自的前因后果,理清全文“和──不和──和”的线索,再了解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草船借箭》一课,从课题上入手设疑: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结果如何?对应品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在解决“人物评价”这个环节时,考虑到学生有了前面整体把握的基础,也已经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因此要求学生引用文中句子来对人物进行评价。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互相评议,互相补充。

四、综合小结学习成果

此环节重在再次明确课文思路和课文内容,强调对比人物的特点及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五、拓展表演阶段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我结合《回顾〃拓展五》的“交流平台”提示,请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名著,再讲讲这几本名著的人物故事。结合《回顾〃拓展五》的“日积月累”,我不但要学生熟读教材上六条反映《三国演义》的歇后语,还让学生再搜集《三国演义》等其它几本古典名著的歇后语,办一份兼顾四篇课文及古典名著为内容的《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小报。结合《回顾〃拓展五》的“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我布置学生自由组合,以演课本剧、说书、讲故事等形式来进行这四篇课文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活动。在排演的过程中,我不断提醒学生脑子里要有人物,有故事,要牢记每个人物的特点。

六、评价学习阶段

评价的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习惯及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注重学生自评和互评。我也参与评价,但仅是个人意见,尊重全体学生的评价结果。

在每个学习阶段中,面对学生随时出现的难题,我必须及时疏导解决。如对《将相和》“将”──廉颇的认识与评价;对《草船借箭》中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的险恶用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景阳冈》写武松打虎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去写武松喝酒的内容;还有《景阳冈》《猴王出世》里一些古代白话文词语的意思等等。强调学生根据课文的学习目的来理解课文,学懂课文,包括在综合实践学习阶段对学生表演人物角色的要求,都强调重在表现所演人物的特点,结合前面进行的“人物评价”环节学习,看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故事中的人物。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组课文的教学尝试,考验了我对教材宏观与微观的驾驭能力。每一组课文都有一个主题,在备课中怎样紧紧围绕单元中心点去展开教学思路,去做教学预设,这是一个整体目标性的问题。而在具体的每篇课文里怎样有所侧重,体现个性,对这些个性点怎样精心预设,怎样区别学生的实际水平等等,都给我带来了挑战性。这次教学实践毕竟是第一次,细想下来也有一些硬伤,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些方面还留有遗憾,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反思,进一步调整。

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要把教材知识和它涉及的学习领域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我们的责任。

【单元教材分析】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 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单元重点】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教学措施】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课时安排】

10.小学语文阅读拓展课 篇十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比如,语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得体。

2、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3、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4、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5、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对联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结合本单元内容,自由交流。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听了这段对话,你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全班自由交流。

2、展开话题、深入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相机引导,使话题展开;并就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交流。

鼓励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几篇课文。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对联。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2、把你喜欢的对联读给同桌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齐读对联,然后全班交流你的发现。(简要说说特征)

4、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对联。

5、交流课前搜集的对联。

6、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练习写对联。

三、展示台:

1、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展示。

2、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组员给予意见。

3、全班交流。小组推荐组员上台展示。

11.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讨 篇十一

一、拓展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让学生对书本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并在读书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对课外拓展读物进行选择、思考和总结。课外阅读面的扩充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量,让小学语文教学有更多内容和资料可以选择,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生动、更开放。小学课外拓展阅读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在于,阅读内容虽然与教材有一定程度上的联系,但包含了更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身心特点进行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和范围的提供,尽可能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例如“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百科全书”等,提升并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和写作素材

小学课外拓展阅读也是新课标中对“丰富语言知识的积累”要求进行积极响应的表现。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材料的增加能丰富小学生的阅读素材,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大量教学研究表明,微淘教材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内容的扩充,不仅能帮助小学生增长见识、塑造良好的人格、优化思想道德素质,更能帮助学生进行语言上的积累、和综合知识能力的获取与自主提升。课外阅读以教材为中心向各个领域进行辐射拓展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从一篇文章到多篇文章的学习、赏析与思考的过程,进而为学生的写作和表达提供更多语言素材。

二、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

(一)课外拓展阅读内容选择上缺乏指导

在书籍的选择方面,小学生往往处于兴趣引导而选择课外阅读材料。阅读书籍的内容选择对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性格上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好书会像良师益友一样为学生提供帮助,促进学生的成长。但现阶段学生以为从喜好出发进行书籍的选择,导致书籍对学生的发展并无明显的效果、也无知识水平上的显著提升。

(二)学生对拓展阅读没兴趣

学生对拓展阅读的兴趣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部分小学生对拓展阅读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身坚持阅读的意志力也不强,也不善于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产生对拓展阅读兴趣低甚至没兴趣的现象。

(三)课外拓展阅读数量有限

阅读数量也是影响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阅读量有不同阶段的最低限量,但当前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阅读量却明显不足。这一方面取决于师生、家长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一方面也取决于相关教学措施的实行。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建议

(一)帮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内容的选择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反复选择并最终编写的,但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来说却明显不足。课外拓展阅读内容的选择应尽量在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中心进行适当的扩充,其中不仅应涵盖相关内容,也应尽量注重对多学科的辐射与渗透。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在拓展阅读材料选择上的帮助与指导,使学生所选内容能真正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闻。

(二)营造拓展阅读氛围

环境是影响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学阶段,家庭、校园和社会的环境都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努力发展拓展阅读,提升教学效果,应积极创建更加适宜的阅读条件和环境,让浓厚的阅读氛围带动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拓展。例如,校园图书室、图书馆的开放;家长、校园和社区共同组织相关活动;定期开展读书活动;亲自互动读书活动的展开等。

(三)激发学生对拓展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拓展阅读的学习中,兴趣的激发和引领能真正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探索。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对阅读兴趣的引导,不仅要从教学过程中提升对文章、教材灵活性与趣味性的教学展示,更应广泛寻找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材料提供给学生选择。以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和课内外阅读材料的关联性来带动学生对拓展阅读的兴趣发展,从而真正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与优化。此外,家庭中家长也应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通过社会、家庭、校园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

上一篇:学生简历简短的自我介绍下一篇:作文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