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共14篇)(共14篇)
1.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 篇一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衷心感谢您的参与合作!就业对大学生来说已不再遥远,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群
体的就业观念,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本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你的回答我们将严格保密,大约只会耽误你10分钟的时间。请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填写。你的回答将对我们的研究提供巨大帮助,相信你会认真完成。
再次感谢您对本调查的支持!
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校园就业观”调查组
2013年12月06日
调查问卷
填答说明:请把你所选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如未特别说明,每题只可选一个答案。第一部分:基本资料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请问您的户籍是?()
A城镇B农村
3、您所属的学院是?()
A电气信息工程学院B计算机学院C技术物理学院D国际法学院E对外汉语F经济管理学院G烟草学院H材料学院I机制学院
4、您所在年级:()
A 大一B 大二C大三D大四
第二部分:调研问卷问题
5、您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B较有前途C无所谓D较无前途E很无前途
6、您目前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吗?()
A非常关注B比较关注C 一般关注D 很少关注E基本不关注
7、您更倾向于通过哪种渠道获取职业信息?()
A通过熟人联系B通过学校提供的信息和推荐C现场招聘会和人才市场D招聘网络E其他
8、面对未来就业,您感觉到()
A非常乐观B压力较轻C压力很大
9、面对当今就业形势,您大学毕业后打算?()
A直接工作B在国内读研究生C出国留学D先工作,再深造
E自主创业F不清楚
10、您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吗?()
A清楚B太清楚C不清楚D无所谓
11、您是否规划过您的就业目标?()
A是B否C想过,但不明确
12、您认为当前就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实际技巧与经验B就业期望太高就业人数太多D用人单位的要求太高E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F自我的认同感和认知程度不够、自信不足G其他
13、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您的因素是()(可多选最多3项)
A学校就业指导不够B信息量少C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D能力不足E优势难以发挥F求职方法技巧欠缺G对社会缺乏了 H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J其他____
14、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A 专业成绩B 专业技能C 综合能力D 学校名气
E 社会经验F 发展潜力
15、您觉得在就业过程中,您的优势在于()
A专业技能B实践经验C口才D 没优势
16、您认为目前自己最欠缺的素质是()
A外语水平B社交能力和动手能力C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E专业知识和技能F其他
17、您在求职过程中最看重的是()
A对口专业B工资福利C职业规划D地域E行业前景
F实现人生价值 G其他
18、您希望第一份工作月薪是()
A 2000及以下B2001-3000C 3001--4000D4001-5000E5000及以上
19、您会从事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吗?()
A 一定的B 只要有工作就行,不一定要与专业对口
C 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无论是不是与专业对口
20、您是否愿意为了增长工作经验,毕业后免费为某大公司工作?()
A是B否
21、您就业会选择哪些地区()
A沿海竞争激烈但经济发达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
B竞争较为激烈的中小型省会城市
C竞争压力小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城镇
D无所谓,只要能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
22、就工作性质和内容而言,你会做何选择()
A管理型工作B教育培训型工作C技术型工作D营销型工作E服务型工作F其他
2.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 篇二
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方法
为了使调查更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本次调查采用多种调研方法。从多方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 力求所得到的信息真实确切的反应情况。
本次调查课题组成员深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波市余姚, 温州乐清柳、桐乡市梧桐区等地, 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发出问卷101份, 回收100份, 有效回收率99.0%。调查对象为现在大学生, 调查方式为随机方式, 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
本调查的特点是: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 真实反应现在大学生就业观念。
(二)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 性别。
本次调查中, 被调查对象其中男生占54.0%, 女生占46.0%。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男女比例没有相差很多, 说明我们传统中国的重男轻女观点在不断地转变, 现在已经不是只有男的才有书读的时代了。
2. 专业。
本次调查中, 被调查对象67.0%属于理科, 34.0%文科。调查发现现在理科学生明显多于文科学生, 这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理科职业多于文科职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大学生的就业观现状
(一)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主要取决于就业政策、国家人口的多少、总体文化水平所决定的。有60.0%的大学生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6.0%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前景有点严峻, 但比其他低学历的人群容易得多。有34.0%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
在调查人群里, 没有一个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严峻, 容易找到工作。这个充分证明我们中国所面临的就业压力, 不但人多, 而且文化程度都相对有所提高, 不像以前那样大学生就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 所以学校应注重培养有特色有创新的全方面发展人才以适应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二) 大学生对自己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一般来讲, 对自己就业前景的态度主要取决于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的安定、社会的和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发展项目等;自身因素:自己的文化水平、工作经验、社会经验等。调查发现, 有67.0%的大学生对自己就业前景持着乐观的态度, 有30.0%的大学生对自己就业前景持着一般的态度, 只有3.0%的大学生对自己就业前景持着不乐观的态度, 各专业、男生女生没有显著差异。
对自己就业前景态度不乐观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危机造成的, 毕竟金融危机对不同群体的影响是不同的, 但是67.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着乐观的态度, 在这点上还是值得大家肯定的。这与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使金融危机对我们中国的影响尽可能地降低是分不开的。
(三) 学校成为首选获得企业的招聘信息的地方
现在是信息发展的时代, 到处都可以看到招聘信息, 但是生活中很多招聘陷阱让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对很多招聘信息都有些许质疑。调查中, 现在的大学生最希望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得招聘信息的有39.0%, 最希望通过校园宣传会获得招聘信息的有28.0%, 最希望通过招聘会获得招聘信息的有22.0%, 最希望通过到求职网站获得招聘信息的有6.0%, 最希望通过专业媒体获得招聘信息的有4.0%, 最希望通过到企业网站上去获得招聘信息的有1.0%。上面的结果表明, 学校是现在大学生获得企业招聘的首选地方。这也为学校做好这方面工作敲响了警钟!
(四) “国家”单位仍是现在大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工作单位认为理想的工作单位各种单位所占百分比
每个工作者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工作单位, 因为在那里可以得到好的发展机会、好的保障和好的待遇。经过调查, 我们发现有71.0%的大学生认为的理想单位是国家机关, 有14.0%的大学生认为的理想单位是国有企业, 有14.0%的大学生认为的理想单位是外资企业, 有1.0%的大学生认为是从商。调查结果说明, 现在大学生仍抱着“铁饭碗”观念, 认为到私营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就业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
(五) 现在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专业成绩、社会经验, 但缺乏对创新能力认识
用人单位关心毕业生的往往是能为单位创造多少价值, 这次调查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点。在调查中, 现在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专业成绩和社会经验分别占了22.0%的比例, 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也分别占了14.0%, 思想品德和发展潜力分别占11.0%, 学校名气占6.0%, 没有人认为创新能力是用人单位最关心之一。以上数据表明, 专业成绩和社会经验是现在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多关心的, 但是严重缺乏对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
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心的各条件所占比例
(六) 毕业后择业方向从实际出发
调查发现, 有31.0%的人毕业后的择业方向是事业单位, 有29.0%的人毕业后的择业方向是政府机关, 有14.0%的人毕业后的择业方向是私营民营企业, 有9.0%的人选择自己创的企业, 有7.0%的人毕业后的择业方向是国有单位。以上结果表明虽然很多人都抱有“铁饭碗”的观念但是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总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吃上“铁饭碗”, 从实际出发才是最关键的。调查中还发现, 事业单位也是大学生毕业后很大一个择业方向。
(七) 注重职业单位薪水和厂址
注重求职单位什么?影响这个额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调查者中被调查者中有50.0%的人注重职业单位的薪水, 34.0%的人注重职业的发展前途, 11.0%的人注重职业单位的培训机会, 5.0%的人注重职业单位良好的企业文化。还有关于求职单位的地点, 在调查中有83.0%的人优先选择自己的出生地, 17.0%的人选择经济发展地区。男生女生也没有显著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大学生更注重求职单位给予的薪水, 部分原因应该是当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物价上涨, 生活所逼迫。还有就是非常看重自己的故乡, 对故土的依靠性很强。这也充分解释了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春节“千方百计”想要回家过。
(八) 若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 大部分会降低自己标准
调查中发现在求职不尽人意的时候, 有57.0%的人会降低自己的标准, 另有34.0%的人认为会调整期望值, 但不一定降低标准, 剩余有9.0%的人选择了不降低其标准。这说明, 现在大部分大学生在求职不尽人意的情况下, 会选择降低自己的标准, “深度”与“宽度”的转换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适者生存, 生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三、应对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面对金融危机, 我国政府的积极调控和正确指导, 为大学生提供大量工作岗位, 使大量大学生重新找到了工作, 但是现在大学生就业观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仍然需要大学生、高校、国家来共同解决。
(一) 政府应优化国家政策环境
1. 加强宏观调控作用。
宏观调控对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所产生的深层影响和长期效应不能被忽视。只有对局部过热的经济进行有效降温, 才能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避免给我国本已严峻的就业问题造成隐患和沉重打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以积极的政策和措施来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2.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 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 缓解了就业压力, 也为国家创造了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 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业者。”
3. 完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
将大学生就业工作纳入社会就业总体规划, 建立待业就业登记制度和职业能力培训制度, 为暂缓就业和隐性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和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 解除大学生后顾之忧, 使大学生生的就业权益得到保障。
(二) 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体特征和社会需要, 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 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影响极大。
1. 强化服务职能。
高校的就业指导应强化服务职能, 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信息服务, 拓宽就业渠道, 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 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加强针对大学生个体特征进行的专门咨询和直接指导, 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 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不仅要向学生提供生涯规划设计与指导以及就业信息服务, 而且还要与社区、研究部门及用人单位保持积极合作。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 帮助大学生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 善于利用市场信息, 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
2. 完善就业信息网站建设。
建立科学实用的人才供求信息系统, 对大学生能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双方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广泛收集和发布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 把就业信息送到每一个大学生面前, 对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科学预测和规范化管理, 都将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在网站建设上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网站上不但要发布就业信息, 还应发布一些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面的内容,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 大学生自身的调整和提高
1. 调整就业心态。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 大学生就业大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一些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 “眼高手低”, 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 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 造成了供求脱节。因此,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就业大众化的趋势, 调整自己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 降低期望值, 拓宽就业范围, 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 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不要好高骛远, 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要更新对就业的理解。只要有一份工作, 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 不管是国有单位, 还是非国有单位, 甚至从事个体工作, 都是就业。
2. 提高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既包括专业素质、技能水平, 又包括心理素质、求职技巧等。提高就业能力的关键是适应社会能力,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 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 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所以我们要多借助社会实践平台, 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此外, 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应该密切关注就业形势的变化, 要清楚人才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 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要认清用人单位的需求, 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综合能力;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求职失败时, 也要自信乐观, 要有愈挫愈奋的坚强意志;要注意培养求职技巧, 求职也是一门学问和艺术, 涉及到很多细节性问题, 如言谈举止;应在平时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这样在求职时不至于因“小”失“大”, 错失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10)
[2]孙泽厚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避免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成功模式[J]教育科学2002 (3)
[3]谢过成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05 (11)
[4]刘秀琴, 奚巧媛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 (12)
3.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 篇三
一、 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周口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选取大一到大四共计300名同学,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8份,回收率96%。调查对象中男生50名,占16.7%,女生250名,占83.3%。
(三)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形势认识、就业期望(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就业薪酬等)、影响就业因素等。
二、结果
(一)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1.对生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的认识。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一般。30%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15%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比较悲观。
2.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79.75%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需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3.对生物产业发展的认识。调查显示,有52.8%的学生认为生物学科已经深入到农业、医药医疗等多个行业,生物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二)就业期望
1.对薪金水平的期望。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对薪金的期望是2500元~3500元。在现实中,河南绝大多数地区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工资为2000元~3000元。
2.对工作单位性质的期望。有88.75%的学生首先选择到政府机构或者教育、医疗、科研等事业单位就业,而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学生不足5%。
3.对就业地区的期望。调查中,学生选择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自己家乡、省会等大中城市和中小城市。
4.对声望地位及工作稳定感的期望。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声望地位和稳定感等各项因素中,最受重视的因素是工资福利待遇,其次是工作的发展前景和个人兴趣。
(三)个人就业目的与困扰因素
1.在关于个人就业目的的调查中,“解决生计的需要”为60.5%毕业生的选择,53.0%的学生“希望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30.6%的学生是为了“发展自身兴趣爱好的需要”。
2.关于“求职中最困扰因素”的选择,42.5% 的学生选择了“信息缺失”这一因素,42.6%的学生选择“综合能力不足”等。
三、讨论
(一)就业观滞后
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过渡到了大众化,但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还比较陈旧滞后。过于追求工作的稳定性,“铁饭碗”观念比较强,不愿接受挑战,害怕面对失败和挫折。
(二)忽视自身长远发展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更多地关注工作条件、薪水报酬等短期的现实利益,而对涉及长期发展的自身的职业兴趣、工作能力、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考虑较少。许多大学生仍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不能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三)基层就业意识不强
不愿意去基层就业的人数占绝大部分,多数毕业生还是认为基层待遇和发展前景与发达城市相比存在差距。促使大学生产生这种就业思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基层工作待遇、基层工作环境、家庭对去基层的态度等。同时,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由于自身的唯利就业观以及就业信息宣传得不到位,大多数学生对基层就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并不高。
四、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帮助大学生认清当下的就业形势,及时更新就业观念,放低心态,主动降低就业层次,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将自身利益与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敢于从基层做起,在社会发展中找到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最佳位置。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综合素质、求职技巧的培养
把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中,指导大学生充分了解当下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思路;重点对毕业生、非独生子女及家庭经济状况不良的学生进行就业压力心理疏导,使其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同时,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培养方案,塑造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扩大就业机会。
4.在校大学生就业观调查问卷 篇四
在校大学生就业观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是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的访问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在校大学生就业观的社会调查,旨在为政府部门提供有效信息,使之为大学生群体创造更好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因此您的观点十分重要!且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只要真实地反映出您的观点和情况即可,我们会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调查需要占用您十几分钟的时间,请您谅解!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说明:1-17题只需在符合您观点的选项前的□内打“√”即可。如选“其他,”请于“”中注明内容。无特殊提示,即为单项选择。
1、性别
□男□女
2、您所在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您是否考虑过自身的择业问题?
□认真考虑过 □偶尔想想□很少考虑□到时再说
4、您毕业后的选择方向
□继续深造□考公务员□自己创业□到企业工作
□其他
(如果您选择的是“继续深造”请继续回答4-1,其他选项跳至5)4-
1、您选择继续深造的原因是
□决意从事学术研究
□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
□因为竞争太激烈,对求职有恐惧心理
□专业就业前景不好,要跨专业考研
5、您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政策有多少了解?
□很了解,平时比较关注
□不是很了解,基本上是听别人说的□不了解,感觉还很遥远
□不在意,感觉与自己无关
6、您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
□乐观□一般□不乐观□说不清
7、择业时对您决策影响最大的人是
□父母□老师□朋友□自己
8、您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月薪的期望是(元)
□1000—2000□2000—3000
□3000—5000□5000及以上
9、您理想的就业机构是
□外企□国企□私企□政府机关
□其他
10、您找工作的主要途径是
□寻求父母或熟人的帮助
□通过学校提供的信息和帮助
□到人才市场应聘
□其他
11、您希望在什么样的地区工作?
□竞争激烈但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竞争较为激烈的中小型省会城市
□竞争压力小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城镇
□无所谓,只要能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
(如果您选择的是前两个选项,请继续回答11-1,其他选项跳至12)11-
1、如果求职过程不顺利,您能接受去小城镇或乡镇企业就业吗?
□乐意接受□勉强接受
□坚决不接受□说不清
12、您对毕业后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性的要求□专业对口,但不强求
□专业并不重要,有工作即可
□关键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
□非本专业相关职位不从事
13、如将来工作与期望不一致,您会
□接受,并努力适应工作
□接受,但准备跳槽或继续深造
□不接受,一定要找到符合心意的工作
□其他
14、您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最多可选两项)
□维持生计,减轻家庭负担
□享受高水平物质生活
□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认可
□其他
15、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哪些条件?(最多可选三项)□学校名气□所学专业
□学习成绩及各类证书□道德修养
□社会经验□发展潜力
□沟通能力□其他
16、预计您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最多可选三项)□信息掌握不充分□性别歧视及学历歧视
□户籍问题□缺乏社会关系
□专业不对口□缺乏社会经验
□其他
17、您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问题最关键的因素是
□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
□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
□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18、您所在的学校是否开设了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指导课?如果开设了,您觉得对您的就业观有哪些影响与帮助?如果未开设,您觉得是否有开设的必要呢?
对于您所提供的协助,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为了保证资料的完整与详实,请您再花一分钟时间翻阅一下自己填过的问卷,看看是否有错填或漏填的地方。谢谢您的配合!
5.关于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观调查问卷 篇五
封面信:
同学,您好!
我们是XXX调查小组,我们在做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对于就业的看法。本调查不用填写姓名,各种答案没有正确、错误之分,您只需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答案,或者在_____中填上适当的内容。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填写这份调查表。谢谢!
问卷主体: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的专业:
4.您对所学专业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 B.还算了解 C.一般 D.了解不多 E.一点也不了解
5.您认为自己的专业前景如何?
A.非常看好 B.比较看好 C.一般 D.不太看好 E.一点也不看好
6.您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
A很好好 B.挺好 C.一般 D.不太好 E.很差
7.您认为当前哪类专业就业更加容易?(多选)
A.文史类 B.工科类 C.管理类 D.外语类 E.医学类F.教育类
G.经济类 H.艺术类 I.法学类 J.其他
8.毕业后,您打算:
A.考研 B.考公 C.创业 D.出国 E.直接就业 F.其他
9.您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D.不了解
10.您觉得自身各方面能力如何?
A.实践强,理论强B.实践强,理论弱
C.实践弱,理论强D.实践弱,理论弱
11.您认为大学生目前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可多选)(反面)
A.缺乏工作经验 B.缺乏专业知识C.大学生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
D.人才市场供求不平衡E.专业不对口 F.毕业学校的原因 G.就业信息不足
H.“走后门”现象严重 I.其他
12.您以后择业时主要要是考虑是什么?(可多选)
A.兴趣爱好 B.专业对口 C.薪水相对较高 D.晋升空间大的 E.行业潜力大的 F.单位内部关系较为和谐的 G.其他
13.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哪方面的能力?(可多选)
A.所学的专业能力 B.毕业院校 C.社会经验 D.品德 E.特长 F.人际交往能力
G.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H.其他
14.您对将来就业的地区的选择是:
A.出生本地 B.学校当地 C.东部发达地区 D.西部发展区
E.其他
15.您对上述地区选择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条件好 B.消费水平低 C.对于人才需求量大 D.国家政策优越
E.发展潜力大 F.其他16.刚开始寻找工作,薪水多少您才会考虑它,或者递简历?
A.1000以下 B.1001-2000 C.2001-3000 D.3001-4000 E.4000以上
17.您怎么看待基层工作?
A.坚决不做,又苦又累,又有损大学生形象
B.实在找不到工作时,勉强可以接受
C.暂时立足,找到好工作了再换
D.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
18.刚毕业,您最想进入的单位是什么?
A.政府机关 B.国营企业C.私营企业 D.民营企业 E.事业单位
F.其他19.您最低期望值自己在多少时间内可以升职?
A.一年以内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E.五年
6.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 篇六
调查目的: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影响他们就业观念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可否在现实中调和,而目前困惑大学生的又是什么,预期结果:
目前成果(目前研究的程度):尚未查到
亲爱的同学们,这个调查问卷不涉及个人隐私。请放心填写。谢谢您的合作!祝您愉快!1:您的性别A :男B:女
2:您的学历__()
A:重点本科 B 一般本科 C 专科D 自考、成教和电大 E其他
3:您是来自__学生()
A:城市B:城镇 D:农村
4:请问您的专业类别是__()
A:经济学B管理学 C 法学D文学E 师范类 F医学 G __
5:您的家庭经济__()
A:家庭经济还算宽裕 B:一般C:有一定压力 D:压力很大
6:您对于将来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方向__。()
A:与专业对口 B:只要待遇好,不对口也没有关系
7:您的期望薪水是__()
A:1000—1500 B :1500—2000C:2000—2500D:2500—3000 E:3000—3500 F:3500—4000 G:400—4500 H 4500—5000 :I:5000以上
8:您选择就业方向的条基本条件是__()(可多选)
A:待遇好,薪水高 B:做得开心 C:有好的发展前景 D:体面
9: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果您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但是它的条件等都不是很符合您的要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您会__()
10:先做着,站稳脚根再另外找B:放弃。继续找,直到找到理想的工作
11: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您会()
A:继续深造,考研 B:到基层去,到西部去 C:自主创业
12您如何看待大学生自主创业()
A风险大,不可行B:政府保障不足 C:是一条不错的致富、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 13:目前考公务员将近白热化程度,你认为考公员的吸引在于()(可多选)A:体面B:薪水高C:稳定D:有发展前景 E:其他
14:您认为找工作难的原因在于__()(可多选)
A:专业限制B:学校知度 C学业不精:D:能力不足 E:客观原因:比如大学扩招,金融危机,15:您如何看待大学生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而继续深造,例如读研、出国等()
A:有必要,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B:无所谓 C:将来形势难测,还是抓住当下先业 16:你对目前的就业形势__()
A:非常担忧B担忧,并且很迷茫C:担忧,但对自己有信心D: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
7.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 篇七
1 调查研究对象与方法
调查研究对象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大三大四的学生, 涉及管理系、经济系、外语系、信息工程系等专业。采用随机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发放问卷及当面采访的方式。我们在图书馆随机采访了多位大三大四的学生并发放问卷且当面全部回收, 没有无效问卷。故此次问卷具有真实性。
2 调查结果
2.1 就业意向与就业选择相符的比例仅为25%
一位经济系大三的学生表示她的专业是会计, 但是她的意向是同声翻译, 问及为什么她没有选择同声翻译的专业, 她认为该专业就业难度较大而且高考时个人分数较低未能达到翻译专业要求, 但为了自己的理想, 虽然她学的是会计但是她也在积极学习英语。同时一位大四毕业生也抱怨他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 他学的是软件工程, 这种工作对技术要求很高, 他在上学期间并没有用功学习, 导致专业技能较差, 用人单位也一再拒绝, 这位学生现在的想法是只要有份差不多的无关专业的工作, 他都愿意去尝试。但如果他的工作无关专业, 他本人也觉得大学四年的学习价值未能得到体现。类似这种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很多, 一种可能进入大学所主攻的专业就不是自己喜欢的, 违背了自己的就业意向;另一种就是由于个人其他原因导致专业知识缺乏, 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2 招聘会针对性差
就本次调查来看, 90%的学生是在大四关注就业形势的, 只有少数人是在大三开始关注的, 这也说明在就业准备上大学生应该更具有主动意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有以下几种:校园招聘会, 网上投递简历, 人才市场招聘, 自主创业, 父母介绍等。其中社会性人才招聘会和校园招聘会是大学生获取就业机会的主要方式。在调查中有的学生提出应提高校园招聘的针对性, 因为只有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招聘会才能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2.3 就业心态消极
48%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信心较高, 45%的学生不看好自己的就业前景, 还有7%的学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从以上统计结果看, 大部分同学对就业前景的态度较为消极。在专业与工作性质的问题上, 60%的学生愿意选择一份与专业有关联但不一定对口的工作, 还有15%的人一定要求自己的工作与专业对口, 7%的学生也愿意选择一份与专业无关联的工作, 剩余的18%表示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对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统计发现, 在实际情况下只有25%的人数的工作是与专业真正对口的, 即专业对口率只有25%。
2.4 对初次就业薪酬期望值高
对于刚刚毕业步入社会的人对将来薪酬的期望值, 1000-2000的占17%, 2000-3000的占68%, 3000以上的占15%。而大学生对于薪酬标准的考虑因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对专业行情的了解 (53%) ;第二, 对自身能力的评价 (31%) ;第三, 用人单位的实力 (16%) 。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期望的薪酬在2000-3000元, 但是也有很多人宁愿选择不对口的高工资也不远选择专业对口的低工资。薪资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最终就业选择。
2.5 用人单位根据工作要求对性别有一定要求, 女生较为弱势
很多工作其实是具有性别歧视的。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这个专业的女同学相对男同学很不容易找到本专业的工作。主要是因为如单位需要经常性加班, 搬运货物或者进行运输工作效率低下, 送快递收订单工资也较低等。这就违背了她们的就业意向, 因为这种专业的学生很多是高考时调剂过来的, 学校的不合理调剂也影响了就业意向。在社会工作中, 部分专业女生相较男生而言较为弱势, 性别也是改变大学生最终就业选择的因素之一。
2.6 就业地点也影响了最终就业选择
有少部分人表示工作地点也会导致他们改变就业意向, 他们愿意毕业去发达城市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奋斗, 可是父母却极力反对他们外出工作, 在家乡自己的专业并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 父母却为他们另谋出路。
总结以上统计结果可以得知, 招聘形式、就业政策、就业心态、薪资期望及工作的偏向性均能影响就业选择并导致就业意向的改变。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事业恐惧的时代, 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 又是严峻的挑战。我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 复杂化的状态, 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重视经济利益, 现在出现的种种现象不仅会影响眼下的择业观, 还会影响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
3 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建议
俞敏洪说过: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针对这种就业意向与最终就业选择不一致的现象, 我们提供了建议, 提出意见不是在于让学生放弃原本的就业意向而向现实低头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工作, 而是在有梦想的基础上做自己基本的工作, 不可好高骛远。
3.1 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的改变
从2001年毕业率就一直在上升但是就业率却在下降, 一增一减, 两个数字非常直观的告诉我们:就业越来越成为问题, 而且是一个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不管什么情况, 无论是学校调剂还是父母替你选的专业, 既然选了就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除非毕业生有能力胜任自己喜欢的其他专业的工作, 否则请认真对待现在学习的专业。如果实在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 也需要进行其他专业知识点系统学习等待时机成熟, 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守树待兔。现今社会没有相关学历是很难顺心如意找到工作的, 考虑到严峻的就业形势, 必须先就业再择业, 的毕业, 在坚持梦想的同时不要原地打转。必须得认清现在的就业形势, 不是工作找你而是你在找工作, 不是工作符合你的条件而是你得符合工作的条件, 不是你愿意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等你, 而是你有没有相应的技术与工作经验。我国结构性失业很严重, 大学生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建立正确的积极的就业观, 摆正心态, 正视现实, 既不急于求成也不优柔寡断, 善于抓住机会做出选择, 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从短期来说, 自身的效用可能没有达到最大, 但从长期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自身潜力不断开发, 边际效用也会不断增加, 实现学以致用, 发挥自身特长, 实现自身价值。
3.2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很多学生就业时在最初意向和实际专业中摇摆不定, 一方面自己只有实际专业的证书另一方面又想着梦寐以求的工作, 主要是缺少指导。因此, 我们学校应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同时还可以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开设相应的职业规划课 (下转第181页) (上接第129页) 程, 教育学生们从长计议, 早做准备。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 加快推进高校改革。而且学校在最初招生时应最好遵循学生的第一志愿, 假使真的不能满足第一志愿应立即和学生进行协商, 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最初就业意向和实际专业的不一致。
3.3 广泛邀请用人单位, 举办校内供需洽谈会和招聘会
洽谈会和招聘会不要求“大而全”, 而是要“精益求精”。便于学生参加, 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通过这种形式的就业指导, 及时准确地把当前最新的就业信息传达到毕业生那里。
4 总结
首先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就业难, 在很大程度上市因为他们期望值高, 自身定位不准, 理想与现实脱节。大学生要成功就业就必须放下架子, 低姿态进入社会, 甘于在普通岗位上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遇挫不气馁, 成功不狂妄。再者, 确定正确的就业方向,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根据实际情况转变观念, 不过分看重薪资水平而应重视自己的能力水平, 从而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智慧才能, 其次, 打破死饭碗, 灵活就业或非常规就业将成为十分重要的就业形势, 投身于零时工小时工季节工等弹性工作制中。最后借助各种手段, 把握就业机会。希望同学们能认清现实, 尊重最终就业选择, 假使有机会在奋斗自己的意向工作。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了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在现在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及世界整体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 就业情形更加让人担忧。为研究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意向和最终就业选择展开了调查。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生明确就业方向及给还没有就业意识的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本文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调查情况的陈述;二是分析总结调查结果;三是针对现状提出建议。
8.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 篇八
作者简介:吴暇(1981-),女,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长春师范大学思政部,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高校毕业生作为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其就业问题应摆在社会就业工作的首位。对此,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国家及吉林省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帮助也有一定的局限,因此,我们对吉林省主要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更好的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策;问卷;分析
一、调查对象
本课题的调查对象包括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华侨外国语学院等8所吉林省重点高校、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民办高校等多个高校的大四本科毕业生。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44份,有效问卷率为88%。
二、调查分析结果
(一)就业基本意向分析
1、如下图,在就业选择上,大学生还主要倾向于机关、事业单位,调查显示,39%的大学生选择去机关、事业单位,32.3%选择去国有企业,16.4%选择去中外合资企业,只有13.3%选择去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及社区、农村等。
而对于大学生不选择去中小企业及农村就业的原因,调查显示,36.3%大学生认为工资待遇低及生活条件差,31.8%认为中小企业保险无保障,40.7%认为农村基础设施差无法适应农村工作。
这一现象表明,多数毕业生就业仍热衷于公务员、国营单位。而同学们之所以不愿去中小企业工作,其中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的差距及社会整体舆论观念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将考公务员大军引导分流到最需要人才的民营企业和基层去工作,政府还应该从消除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差距,保障民营企业和去基层大学生的保险等待遇等相关方面做工作。
3、毕业生求职优先考虑因素
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个人发展机会和薪酬福利是影响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这说明我们制定就业政策时,应该从增加就业前景宣传和提高薪酬福利等方面考虑。也就是说,排除创业政策,应该完善初次就业后相关待遇,并明确未来发展及出路。如引导毕业生到基层社区服务,应尽快解决毕业生正式编制问题。如鼓励创业政策,应加强创业培训,为毕业生介绍有前景的创业项目,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让毕业生看到创业的前景和希望。
(二)政策影响
1、当前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笔者进行的调查显示33.4%认为就业观念落后,认为经济发展滞后和政策执行力不够的占51.2%,认为大学生能力素质差的占13.4%。那么如何能解决就业困难,37.4%的大学生认为调整就业心态,降低择业标准,32.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重视在大学期间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的只占21.7%。通过以上数据显示大学生没有把自身素质提高放到首位,我认为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只有在把自身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选择。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注重个人发展机会的占39.9%排在第一位,占第二位的才是薪酬和福利32.2%。虽然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转变,但是自身素质达不到要求也无从和用人单位谈及个人发展机会。
2、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如大学生村官、就业见习等,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最了解的是就业见习占30.2%,对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政策了解度占39.3%。但是认为就业政策对自己就业的选择有一定的帮助,如有55%的大学生愿意选择三支一扶作为就业方向。
通过调差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我省的就业政策了解的不是很全面,对于学校的就业政策的宣传,4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宣传力度不是很大,24.3%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有宣传,但是宣传力度不大,有22%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学校很少有宣传,7.8%的毕业生所在学校没有宣传过。这说明,可以看出学校、政府及其他社会媒体的宣传力度还需加强。否则,再好的就业政策制定出来,同学们也无从选择。
3、政府的公共就业服务
在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提供就业服务方面,应在哪些方面应进一步完善这个问题上,41.9%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更多有效的招聘信息,18.3%的毕业生认为政府方面应该加强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毕业生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了解的只占26%。9.2%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应该降低人事代理和户档托管收费。并认为政府应为毕业生多提供一些免费的就业培训。
(三)失业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
1、据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自己求职失败的原因是,43.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缺乏求职经验,28.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求职失败的原因是求职目标太高,21.7%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没有就业能力。因此,根据国家、行业的发展形势及整体就业趋势来选择合适的就业目标是大学生树立正确地择业观的重要方面。同时对毕业生进行一定的就业培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增长求职经验,能使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尽快就业。
2、那么失业后毕业生以什么为生活来源呢?55.5%的毕业生认为应该靠打零工生活,20%的的毕业生愿意做“啃老族”,14.7%的毕业生表示没有生活来源。以做服务员为代表的打零工生活,不仅浪费了毕业生的专业,而且等于和农民工挣饭碗,这种就业形式不能发挥毕业生的特长,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回家做“啃老族”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能解决毕业生生活来源问题,而且通过失业培训,使毕业生掌握一定和技能并提高就业能力,更有利于就业。
9.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 篇九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曰益突出,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01年的103.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611万人。毕业生就业压力已经越来越大。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相比供大于求,待就业人数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矛盾曰益突出,大学毕业生们将面临比往年更为严峻的就业挑战。
调查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观念,为他们转变不良就业观念,更好就业提供参考。
调查范围部分学生。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调查内容:在校学生的就业观念及就业期望。
信息工程系有五个本科专业,分别是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现就这五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和同学们的就业观念进行分析。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很好,主要针对对日软件外包行业,该专业的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就有到公司去实习的了,就业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有部分同学认为搞软件编程枯燥无味,太累而且有时需要加班并且起点较低而不想从事该工作。
信管专业就业形势也比较好,和计算机专业差不多,也主要从事对日软件外包的软件开发工作,另外还有一个ERP方向,发展前景很好。该专业部分同学也认为搞软件编程枯燥无味,太累而且有时需要加班并且起点较低而不想从事该方面的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情况不好,大部分同学选择考研考公务员或通过其他途径就业,部分同学对就业前景比较迷茫,心理压力较大。
电气专业的同学选船电方向的就业情况很好,选电力传送方向的不好就业,该专业的同学大部分选择考研。船电方向的就业工资很高,但部分同学认为上船太辛苦,有很长时间要在船上呆着不能经常回家而不想从事该工作,还有部分同学选择到船厂去工作。
自动化专业和电气专业的就业情况一样,也是船电方向好就业,电力系统方向不好就业。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各个专业都有部分同学选择考研,少部分同学选择考公务员,好就业的专业中有部分同学对毕业后将从事的工作不满意,认为起点低,工作太累薪水低而且没有前途而感到迷茫,有较大心理负担,究其原因是定位太高,对工作的期望值较高。很少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大部分同学希望毕业后月工资能拿到2000块钱以上。
通过调查还发现:(1)“80后”大学生就业观念理想化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事业单位的选择比重较高,国有企业、政府机关的选择比例相对稳定,而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选择比值较低,自主创业的意愿有所增强,但仍显不足。
(2)薪酬、福利不再是就业考虑的首要因素,个人价值的实现成为第一考虑。“8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都比较强调个性的张扬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选择“职业的主要依据”选项时,70%左右的大学生都选择了“个人价值”,而非“福利薪酬”。
(3)西部城市及基层对大学生就业有一定吸引力,但他们有所顾虑。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西部城市和基层广阔的就业空间,使一些大学生自愿或被迫选择到西部和基层就业,但人地生疏、怕受排挤、发展空间受限以及自身的困难等因素使大部分大学生顾虑重重,望而却步。
(4)重视社会实践,自我评价客观,就业心理较为成熟。绝大多数的“80后”已没有了“天之骄子”的感觉,自我定位较为实际客观,比较看重社会实践对个人能力的锻炼,但社会实践形式单一,社会锻炼渠道不畅,但面对就业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心理准备充分,抗挫折能力较强。
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择业时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通过我们直接访谈大三大四学长学姐们,发现主要存在如下心理:
1、焦虑心理: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为盲从、自负、自卑等原因,求职时遭受拒绝或失败等挫折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它是由心理冲突或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
2、自卑心理:一些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过低评价自己的意志力。表现在择业过程中,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不敢参与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等等。
3、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价过高,择业条件苛刻,形成自负心理。
4、盲从心理:有些毕业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毕业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求职择业时,从不按自身具体条件独自思考、分析,盲目效仿,即使是求职材料,也是千人一式,众笔一辞,没有自己的特点和重点,因而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垂青。
5、攀比心理:青年学生大多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起攀比心理,形成了较高心理期望值,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四处碰壁,迟迟无法签约。
6、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就业主管部门,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调查结果:通过发现大部分对社会就业形势、政策的认识以及自我评价趋于理性,减少了就业过程的盲目性,少部分同学自我定位较高,对工作的期望值太高,就业心理压力较大。个人体会:大学生要认清形势,摆正位置,客观、公正、全面地认识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理智就业;树立正确的求职心态,立足基层,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
2010年5月8日
10.大学生就业观调查表 篇十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问卷
学院专业性别
一.单选题
B1.你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
A.乐观,很有信心B.比较乐观,有信心C.感到迷茫,没有信心
D.没想过E.心灰意冷,毫无信心F.其他
C2.认为你所在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吗?()
A.很好 B.一般般C.不好D.不知道E.没想过
F3.毕业后,您打算()
A.考研B.考公务员C.自主创业D.出国深造E.直接就业F.其他 F4.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A.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B.先就业,后择业C.不就业,继续深造
D.先就业,后创业E.自主创业F.其他
B5.你期望的月薪是()
A.1000元以下B.1000—2000元C.2000—3000元D.3000元以上
A6.您对以上薪酬标准的考虑是根据以下那种情况确定的()
A.人才市场的行情B.对自身价值的评定C.用人单位的实力
D.老师、父母或同学的建议E.其他
E7.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
A.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B.省市级城市C.乡村、镇D.其他E.无所谓 H8.您对就业单位意向为()
A.国家机关单位B.事业单位C.科研设计单位D.国有企业E.民营或私营企业F.中外合资企业G.学校H.其他
C9.您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A.个人问题B.社会问题C.综合问题D.其他
二.多选题
BCF1.择业时,你将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工作地点B.经济收入与福利C.个人发展机会
D.专业对口E.工作单位性质F.工作环境G.其他
ACEFG2.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A.专业成绩B.专业技能C.综合能力D.学校名气
E.社会经验F.发展潜力G.思想品德H.其他
CD3.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A.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C.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E.专业知识和技能F.其他
ABD4.您觉得哪个渠道对您的求职比较有帮助()
A.人才网站B.校园招聘会C.社会招聘会D.老师、亲戚朋友等熟人E.媒体(电视、报刊等)F.其他
三.问答题:
您认为在大学四年里因该如何适应企业的需要?
多方面发展,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对现在以及以后就业形式的大体看法?
11.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175-02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众多企业反馈:许多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究竟如何?大学生究竟缺少什么样的职业指导?在职业规划上存在哪些问题?社会各界又能能够为此做些什么?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职业观调查研究》课题组在全校范围开展了“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情况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调查对象。实际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21份,有效回收率为94,4%。实际调查样本指标分布的构成情况见表1。
1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1.1就业问题求助首选对象务析
当大学生就业遇到问题时,往往会向老师、家长、朋友、社会等进行求助,那么。他们更倾向于寻求哪方的帮助昵?调查结果显示,51.3%的大学生首选“父母或亲友”,而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社会就业指导机构”等求助的学生仅有24.8%此外,有14.8%的同学选择“老师和同学”,另有9.1%选择“网络”等其他对象(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就业遇到问题的时候,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求助于父母或亲友,这说明,在他们的心理最值得信赖的是家人,而现实状况是,大部分亲友无法提供专业、有效的就业指导;也表明,专业的就业指导机构不能获得多数求职困难学生的信任,其中缘由,是机构的“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不够?还是相关教育宣传工作不到位?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深思。
1.2性别变量分析
对“在就业时遇到问题,会首先求助于”这个问题的选择进行性别对比,可以看到,58.2%的女生选择“父母和亲友”,只有44.9%的男生选择该项;这说明:在就业求助时女生更愿意依靠家人(见表3)。
1.3生源地变量分析
在引入生源地因素后,我们发现市内生在首选求助时,57.7%选择了“父母或亲友”,市外省内则有46.8%,而生外省只有38,0%选择了该项,三者选择比率上明显有下降趋势;而对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这一选项比率却里逐步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地域的远离深圳,大学生在就业求助首选上开始转向校内的就业机构(见表4)。
我们知道,我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就业去向会选择深圳,外地生源学生家长所能提供的帮助显然不足深圳生源的学生,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求助选择时,不同生源地的学生选择有着明显的差异。
1.4家庭月收入变量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大学生选择时,29.9%选择了“父母或亲友”而分别有20%左右选择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老师和同学”;家庭收入在1000-3000元的大学生中有44.3%选择了“父母或亲友”;而当家庭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时,选择此项的达到了61.6%(见表5)。
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增加,选择“父母或亲友”的学生比率从30%,上涨到了超过60%,翻了一倍还多,这也说明,家庭收入高的学生在就业求租首选是更加愿意想自己的家人求助,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其一,家庭收入高的家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得学生本人认为自己的家长是成功的,向他们求助自己也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其二,家庭收入高的家长社会阅历相对较广,社会资源相对较丰富,大学生们相信这些优势对自己的就业会有更大的帮助。
1.5最希望得到学校哪方面的就业服务
对于高校的就业工作者来说,能够为学生提供满意的就业服务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目标,那么,了解和清楚大学生“最希望得到学校哪方面的就业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展开调查:42.3%的大学生希望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37.9%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发布与招聘会”等帮助,24.6%的学生希望获得“就业政策与形式分析”。
结果显示,有四成左右同学希望能从学校获得职业规划指导,这说明:我们的学生还是比较关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较为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同时也说明我们在这个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同时,同学们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发布与招聘会”十分渴望,这也就要求就业工作者花费更多的精力联系招聘单位,整理和发布求职信息,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资源。
2小结
12.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 篇十二
一.问卷的调查情况
关于统计数据说明, 问卷包括多选题, 统计数据含有重叠交叉部分。
1、关于就业心理调查结果
(1) 就业面试前做哪些准备
93%的学生都会在就业面试前做准备。其中7 9%的学生会向往届毕业生讨寻经验, 他们认为往届毕业生是熟悉他们, 了解他们的, 和他们的感觉也是一样的, 因此是他们的首要选择。其次6 5%的学生会求助于职业指导老师, 他们认为老师会有许多往届学生的经验可供借鉴, 也是了解他们的。42%的学生会选择买书或上网查资料的方式。3 9%的学生会选择就业指导中心, 因为就业指导中心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可以帮助他们选择。3 0%的学生会选择就业咨询热线的帮助。
仅有7%的学生不做任何准备, 仅等现场发挥。
(2) 关于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方面
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要有所加强和提高。8 2%的学生想在就业经验上有所提高, 7 5%的学生想在专业技能方面有所提高, 6 6%的学生想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拓展, 5 5%的学生要在团队的合作精神方面有所加强。5 2%的学生要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所提高。
2 9%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写个人简历, 7 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个人简历的书写方面了解的不够, 还需要指导。
7 9%的学生希望在求职前学会如何面试, 6 8%的学生想掌握更扎实的专业知识, 63%的学生想知道企业的用人标准, 6 1%的人希望拥有更多的资格证书, 5 8%的学生想知道如何了解企业, 4 5%的学生想知道如何谈薪金和福利, 3 2%的学生想知道如何着装。
(3) 关于对本行业、企业的了解
7 1%的学生非常关注本行业的发展, 2 3%的学生了解本行业的发展, 仅有6%的学生不是很关心本行业的发展。
8 4%的学生认为企业会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6 4%的学生认为企业看重专业技能, 6 0%的学生认为企业会关心学生的潜力和社会经验, 56%的学生认为企业会关心学生的品德, 4 0%的学生认为企业会关心学校的名气, 2 8%的学生认为企业会关心学生的专业成绩, 2 4%的学生认为企业会关心学生的学历, 1 6%的学生认为企业会关心学生的性别。
(4) 毕业生对以后工作定位所关心的问题
6 4%的学生注重企业的发展空间, 1 8%的学生注重企业的薪金高低, 13%的学生注重日后从事的岗位, 5%的学生注重公司的名气。
2、就业意向调查结果
(1) 关于对就业地域的选择
学生选择南方、沿海、大城市就业的占7 4%, 2 2%的学生想在北方。仅有4%的学生想在内陆或城镇工作。
(2) 关于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金
54%的学生期望的薪金在1000-1500元之间, 22%的学生期望的薪金在1500-2000元之间, 17%的学生期望的薪金在2000元以上, 仅有7%的学生期望的薪金在1000元之内。
(3) 关于对本专业的选择
5 0%的学生会选择本专业, 3 2%的学生在观望, 1 2%的学生想长期从事本专业, 仅有6%的学生不打算从事本专业。83%的学生认为一定要选择一份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6%的学生只找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 1 1%的学生认为先有一份工作再说。
(4) 关于对学校提供的指导方面
5 8%的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就业体验指导, 2 9%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素质拓展指导, 1 4%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5) 关于长期职业规划
35%的学生已经规划得很清楚, 6 2%的学生非常关心自己未来的职业, 但规划得不清晰, 说明对自己将来有长远规划的占97%, 其中52%的学生选择今后自己创业, 18%的学生会选择一直打工, 1 7%的学生会寻找升学机会。1 3%的学生会选择出国留学。
只有3%的学生表示暂时还没考虑未来的职业。
二、调查数据分析
1、关于就业心理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反映出大多数同学有成熟的就业心理, 能认真对待就业, 在就业前能认清自己, 并期望能够利用在校的时间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数据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深刻, 热爱并关注本专业, 对本专业有信心, 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是负责的, 有信心迎接未来。
2、关于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通过数据看出学生目前还是向往沿海发达的大城市, 向往好的生活条件, 但对专业的特点考虑不是很充分。对薪金的期望比较现实, 但也有理想的成份, 学生对自己将来有长远规划, 说明学生具有积极的进取心态, 立志创业或升学。
综上所述, 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充分, 就业态度乐观。对自己的未来有长远规划, 已经做好了就业的准备。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就业的心理准备不足, 在就业教育上还需要加强, 以更好的心态迎接就业。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建议学校采用相应对策。
1、学校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教育。
通过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的教育, 适当调整学生的就业薪金期望值, 本着付出的心态、学习的心态去面对就业。
2、加强教学改革, 采取毕业实习顶岗制的预就业形式。
学校应对办学定位、就业状况和岗位技能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制定教学计划, 确定培养方向, 根据就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 对教学内容不断调整, 提高毕业生质量, 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本行业的介绍内容, 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本行业, 介绍本行业的前沿动态, 掌握本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采取预就业形式实习。
3、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校企互动方式, 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
学校应加强和企业的沟通, 要“走出去”, 多为学生联系他们想去的企业, 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宽阔的平台;同时还要“请进来”, 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家作为客座教授, 请他们来到学校为同学讲课, 让同学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等情况。与此同时, 用人单位也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 学校与企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相关事宜, 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搭建良好的平台。
4、多组织社团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 多组织学生参加喜闻乐见的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在寒假和暑假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促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 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提高人才需求的信息覆盖。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使学生了解就业动向与前景等、就业指导以提高面试技巧、应聘成功率, 加快信息量的流通, 增加就业指导报告会, 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介绍招聘信息和市场需求。开设辅导课, 以使进行心理培训的大学生能适应新的环境。
总之, 未来的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挑战越来越大,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尽力多争取就业实践机会, 实质性地加强自身素质培养, 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迫切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确实转变就业观念、降低期望值、提高就业技能, 真正实现就业理想, 获得就业成功!
参考文献
[1]、吴天, 章双荷.大学生就业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统计.2006. (1) .
13.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 篇十三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新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问卷中所列内容多为选择性答案.如选择“其它”项,则需具体注明。你的性别:()你的专业:()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机会?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您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A.求职 B.考研C.求职考研两手准备 D.考公务员 E.出国 F.创业 G.其他3如果您考研,原因是 [请多选] A对学术感兴趣B.希望在高校工作 C.能够有一个好的出路 D.对求职恐惧E.专业就业前景不好F.其它当您毕业时,你会A.先择业后就业B.先就业后择业 C.继续深造D.自主创业
5您认为本科就学高校知名度是否影响择业A.是B.否
6您觉得自己目前所学专业在求职过程中是否具有优势?A.有B.没有C.不清楚
7你对求职渠道的选择是?A人才招聘市场B校园招聘会C网上投简历 D父母亲戚朋友介绍E报纸广播媒体报导F毛遂自荐
8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态度?
A很乐观; B有难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 D其它
9你认为决定自身就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可选二项)A平和的心态; B名校及高学历; C具备多项技能证书; D经历过较多的实习;E人际关系;F运气;G其它
10你做过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吗?
A有,而且很具体,是我今后求职的重要依据; B以前做过,但有些空泛,感觉有些不切实际,似乎对就业的意义不大; C现在求职这么难,个人规划是否太自我了,有实际意义吗?D其它
11你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最看重的要素是什么?(可选二项)A经济收入高; B职业稳定; C体面; D挑战性强但成长空间大; E先有活干,解 决 生存问题; F能学到东西; G其它
12找工作时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B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D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
13你的职业定位是什么? A政府机关公务员;B大型国企; C事业单位; D外企; E民企; F其它社会组织; G自主创业; H自由职业者; I其它
14你现在进行着怎样的就业准备?(可选二项)
A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参加各种职业培训,拿到了若干职业技能证书;B关注社会就业市场动态,随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C很焦虑,很茫然,觉得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没有明显的优势,处于困惑和无奈之中; D没有特别的准备,但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顺其自然吧;E多方寻求实习机会,弥补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求职的自信;F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准备,争取自己主导自己的命运。
G更新就业观念,不去参与一些热门职位的竞争,准备相应政府号召,去社会底层锻炼;H其它。15你认为在就业的问题上除了自身努力之外,应该寻求哪些人的帮助?
A父母及家人; B老师及同学; C社会咨询机构; D网络上的热心人; E其它
16你觉得自己面对就业挑战最需要哪方面的帮助?(可选二项)
A清晰的就业理念的疏导;B直接介绍一个具体的工作机会或求职方向;
C协助分析和纠正就业准备过程中的误区和盲动;D获得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
E评价自己的就业准备与心理状态;F其它
17你赞成怎样的就业观?(可选二项)
A就业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辈子的幸福,自己当然要全力以赴了;B就业无非是人生所面对的又一次考试,认真准备、平和以对就好;C就业是对自己十几年学生生涯的一次总结,也是一个新学习的开始,在这个
过程中,学习的心态最重要;D就业意味着自己不再依赖别人、可以自食其力、回报父母了,因此不惜代
价找一份收入高的职业最重要;E用心对待每一次求职,体验过程、看淡成败,这是一次真正的职业心理
测试;F只有被人轻视的职业,没有人会真正得不到工作的机会
18您觉得下列那些因素在选择工作时特别重要A薪酬与福利B 工作稳定性C工作自由度 D 未来的发展空间 E 专业对F符合自己的兴趣、个
性能力特长 G单位类比(比如国企、外企、政府等)H单位所在地区/城市I 单位内的氛围和人际关
系 J 是否能实现自己的抱负K未来家庭考虑
19您希望就业的地区
A城乡 B大都会(北京、上海、深圳)C直辖市/省会城市 D地级城市E县城 F农村20您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是[请多选]
A.生活条件好B.有较大的发展机会C.良好的人才政策 D.创业环境较好E.回报家乡F其他
21您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及近年一些地方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的计划等举措的态度是:
A.赞成,也愿意去B.赞成,不愿意去C.不赞成22如果您不赞成或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A.个人未来发展受到限制B.待遇比较差C.地方偏远,生活条件艰苦
D.对与相关计划和措施配套的优惠政策的落实缺乏信心E.其他
23.如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能否接受
A.乐于接受B.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C.坚决不接受
24以您的角度来看,您认为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困难B.形势还算正常
C.形势较好,就业比较容易D.不太了解
25请问您认为就业难的原因
A.专业不对口B.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C.高校扩招,竞争激烈D.社会岗位趋于饱和
E.个人原因F.就业单位不愿培育新人G..学历H.其它
26您认为能够就业关键在于
A.自我能力B.父母的人际关系C.国家政策D.所学专业E.就读学校
27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可多选):
A.专业成绩B.综合能力C.学校名气D.社会经验E.专业技能
F.发展潜力G.是否获得相关资格证书H.是否学生干部 I.家庭背景
28您对国家促进就业措施的了解程度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一般D.不太了解E.不了解
29您认为国家促进就业措施对您的影响
A.有很大帮助B.有一定帮助C.没有帮助 D.没考虑过
30您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可多选):
A.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B.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C.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D.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E.改革教学内容E.其他
14.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 篇十四
题目:关于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
调查的调查报告
姓名:温文达学号:12090323班级:09国贸3班完成日期:2011.8.18
指导教师:周耕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
关于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的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曰益突出,对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
一.调查题目: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目的:在日益突出的就业难问题下,当代的毕业大学生在就业的方式和就业的观念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三.调查对象:广州市的大学毕业生。
四.调查方式:随即问卷调查,在广州大学门前和市中心随即发放对调查对象问卷填写,并且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93份,回收率93%。在对这10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撰写了此份调查报告。
五.正文部分:
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很多时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在沉寂的经济和人才过剩上。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据统计200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据预测,在2005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
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未能列入签约统计。
曾湘泉由此得出结论,真正就业困难的人在未签约中仅占少数。因此,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第一,主动不就业者,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做失业;第二,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事实上也是就业。两者一减一加,结果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
大学生就业难不但是事实,而且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许多毕业生所能做的仅仅是尽量把自己的简历做得更加美观,在简历后面附上更多的证书复印件,然后在网上海投,或者拼命去挤人山人海的招聘会。即使这样,四处的周旋仍然毫无结果,投出的简历也如泥牛入海„„
其实,找工作的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也只有那些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会更有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针对这一点,大部分人采取了找到工作以后,在与工作的相互磨合中,渐渐了解自身的表现,殊不知,这种做法已经让许多人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我们要做好对2011年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我国就业形势的新特点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在于,在普遍出现“民工荒”现象的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依然存在,城镇失业现象持续存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并不难理解,因为每个就业群体面临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不相同。
以“民工荒”形式表现出来的劳动力短缺现象,是由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量逐年下降。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增长继续产生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便导致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结构性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农民工尚未成为城镇户籍居民,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不健全,面临周期性失业风险,仍然是劳动力市场上的脆弱人群。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并非由市场供大于求所造成,而是产生于个人就业意愿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机会及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至于城镇居民失业和就业困难,既有就业技能不匹配问题,也有劳动力市场调节功能不充分问题。这两个就业群体面对的劳动力市场风险主要是结构性和摩擦性的自然失业。
以2011年为例,我们可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城镇劳动力市场上需要关注的就业困难群体构成作出大体的数量估计:剔除在农村内部流动部分后,农民工进入城镇就业的人数约1。46亿人;新毕业大学生约660万人,加上往年毕业尚未就业的150万人,总共超过800万人;按照近年来较高的登记失业率4。3%估算,城镇失业和可能失业的人数大约1600万人;假设8000余万灵活就业人员中有一半就业比较稳定,另外4000万则属于就业困难人员。这些人群之间可能有交叉,但总体而言可以反映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和构成,即全部城镇就业人口中接近一半经常面临明显的就业困难。
可见,理解当前的就业问题需要确立两个认识。其一,就业问题并不会因为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而缓解,应继续将其置于经济社会政策的优先位置,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其二,长期困扰我们并被作为就业政策重点的就业总量问题正逐步转化为就业结构性问题。政府需要顺应这种变化,及时转变积极就业政策的关注点和实施手段,面对各个就业人群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战略和扶助政策。根据就业形势的新特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应从以下方面考虑政策优先顺序和关注点
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保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应体现在产业政策中,继续扩大就业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普通劳动者短缺现象出现,工资成本大幅度提高,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将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在加大对熟练劳动力需求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减少部分传统就业岗位。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高需要假以时日。因此,为现有劳动者创造与其人力资本相适应的就业岗位以保持就业稳定扩大,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先原则。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应与中西部地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结合起来,防止出现比较优势真空,造成就业岗位损失。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资源禀赋差异和发展差距都较大,这为产业转移提供了较大空间,也有利于保持经济增长对就业吸纳规模的相对稳定,防止出现“无就业的增长”现象。同时,在制造业升级的基础上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分离出来,使其成为新兴服务业态,为大学毕业生创造适合的就业岗位。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一定变化,绝不意味着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不再以就业吸纳能力为基准。应从放松准入限制、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给予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其扩大就业的功能。
抓住重点人群,提供更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积极就业政策。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政府逐步形成积极的就业政策,当时的重点是创造城镇就业岗位,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
化,就业政策应逐渐转变重心,面向不同就业群体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扶助。针对农民工易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以及社会保障覆盖率低的特点,通过提高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形势的敏感性、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等,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和社会保障的充分性。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主要在于其知识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应从高等教育体制、实习制度、就业培训和中介服务等方面入手,提高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受年龄偏大、教育程度偏低、技能老化以及求职能力弱等制约,常常遭遇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困难,需要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和提高政府就业服务水平,降低其就业难度。
就业指导和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的显示,当代大学生在就业心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学生应学会调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应强化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就业阴影,顺利实现社会就业。
1.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会
当代大学生要理性地看待目前的就业形势,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当前由于许多部门和媒体过分的渲染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导致很多大学生就业信心不足,因此,广大毕业生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全面冷静地分析自己和社会,不断地充实自己,认真把握每次就业机会。学校应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阴影,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当代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只有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使自身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又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3.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才的供需矛盾突出,其中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各种矛盾不断加剧,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尤为重要。广大学生应改变等待就业、第一就业的就业思想,树立职业流动的观念,克服思想压力和心里负担。同时,大学生还应转变非大城市不去、非高薪不干的就业思想,自觉地把个人成长和国家需要相结合,到基层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
4.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社会锻炼根据调查我省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社会锻炼,因此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观念,确立清晰的就业方向,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个体发展与完善,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目标有计划地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统一安排,分目标分阶段地贯穿整个大学期间。低年级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会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特别是学会规划自己大学的生活;高年级以职业能力、求职技能与常识为主线,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强化能力训
练,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
另外,就业指导课程要形式灵活多样,例如学生感兴趣的经验分享、互动沟通、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有更多的体验和感悟的机会。
【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推荐阅读:
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表09-09
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求职意向调查问卷10-13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08-13
我校在校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06-26
关于在校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方案08-16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范文07-18
广东省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11-15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12-06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0-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