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共11篇)
1.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 篇一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一2.1.4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函数的奇偶性是考察函数性质时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数学领域进行观察、归纳,形成函数奇偶性概念。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二、确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从形和数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理解奇偶性的概念,学会利用定义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能力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在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类比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2、学法 让学生在“观察一归纳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一)设疑导入,观图激趣。(二)指导观察,形成概念。(三)学生探索、发展思维。
(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五、说课过程:
(一)设疑导入、观图激趣。
1、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对称美,再让学生举例。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指导观察、形成概念。 数学中对称的形式也很多,这节课我们就同学们谈到的与轴对称的函数展开研究。 先思考一个问题:哪些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试举例。
然后以函数f(x)=x2和f(x)=︱x︱为例,学生动手作出图像,让学生回想,初中时怎样判断图象关于
轴对称呢? 此时提出研究方向: 今天我们将从数值角度研究图象的这种
特征,体现在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有何规律?
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借助课件演示(令
得出等式 比较
, 再令
,得到
) 让学生发现两个函数的对称性反应到函数值上具有的特性:,然后通过解析式给出严格证明,进一步说明这个特性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都成立.最后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给
出偶函数定义,不准确的地方教师予以提示或调整.
(1) 偶函数的定义:(板书)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x∈D 且
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接着提出新问题: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的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数值规律是什么呢?然后多媒体展示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函数 f(x)?x和f(x)?1
x的图象让学生观察研究。
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结论,再鼓励学生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 奇函数的定义(板书)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x∈D 且
f(-x)= - f(x) ,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三) 学生探索、深化概念:
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问题1: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中有“任意”二字,说明函数的奇偶性是怎样的一个性质?与单调性有何区别?
问题2:—x与x在几何有何关系?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有何特征?
问题3: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且0在定义域内,f(0)??如果一个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f(x)有何特性?
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点:(多媒体显示)
问题4:结合函数f(x)?1
x的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1)对于任意一个奇函数f(x),图像上的点P(x, f(x))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什么?点P’是否也在函数f(x)的图像上?由此可得到怎样的结论?
(2)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能否判断它的奇偶性?
学生通过交流探索问题4可以把奇函数的性质总结出来,然后教师发动学生自己研究一下偶函数图像的性质(教师板书)
(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x4 (2)f(x)=x5
(3) f(x)=x+1/x (4)f(x)=1/x2
选例1的第(1)小题板书来示范解题步骤,其他例题让几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完成。
例1设计意图是归纳出判断奇偶性的步骤:
(1) 先求定义域,看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 再判断f(-x)=-f(x) 还是 f(-x)=f(x).
结合例1的答案,发动学生思考:一个函数奇偶性的可能情况有几种类型?(多媒体显示)
例1完成后,要求学生做练习,及时巩固,教师做好巡视指导
练习: 教材第53页,练习A第1题
下面来学习例2、例3
例2已知函数y=f(x)是偶函数,它在y轴右边的图象如下图,画出在y轴左边的图象. (多媒体显示)
1例3 研究函数y?2 的性质并作出它的图像 x
课件演示例2,板书例3.
例2 例3主要让学生体会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后为研究函数的性质带来的方便。根据奇、偶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只研究函数在y轴一侧的图像和性质就可以知道在另一侧的图像和性质。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反思。
作业:层次一:教材第52页习题2-1A 6、7、8题 层次二:教材第53页习题2-1B2、3、4题 层次三:补充题:判断按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通过分层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为学有余力和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以上是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2.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 篇二
一、因材施教, 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学期初直接或间接的了解, 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实际运用英语水平、考试成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地说, 确有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好, 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打好基础, 加上高中课程难度大, 他们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针对这种实际, 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等情况区分学生层次 (分为A、B、C三级) , 授课、辅导、作业布置、测试与评估等都因学生的素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研究, 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分层辅导。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使他们积极学习, 全面发展。教师在备课时, 要备各个层次学生施教的方法、师生具体交际活动的过程及预测授课的结果, 通过实践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 最终达到分层教学优差并迸的目的。反馈教学, 能有效加强教与学双边的沟通, 也是成竹在胸地改进教法的途径。在各层次学生中选出科代表, 定期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 下面谈谈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对A级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英语的运用能力, 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在学好现行教材的基础上, 扩大阅读量, 成立英语兴趣小组, 经常拟出一些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话题, 让他们用英语进行讨论, 然后写成短文。此外, 我还根据其英语水平的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补充难度适当的课外学习资料, 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材料, 争取提前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一级目标, 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基础。对B级的学生, 在进一步加强其现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狠抓其双基的落实, 按大纲要求学好教材内容, 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使其顺利完成大纲规定的目标和任务, 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对C级的学生采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措施, 努力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侧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当他们取得进步时, 及时给予肯定核鼓励, 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一旦有了成就感, 就能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要进一步强化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 尽早完成从知识的积累到能力的转化过程, 为高二达到一级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高中阶段是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时期。高中生的认识能力比初中普遍提高,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独立意识也有明显提高。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课、小组讨论等具体形式, 特别是创设有利于高中生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的情境, 利用他们自身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监控。因此, 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情境 (situation) 主要指进行言语交际的外部的具体场合。因此, 在交际中构成语境 (context) 的依据是话语或文句意义所处的外部世界的特征, 所谓教学中的情境都是模拟的。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 结合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形象, 创设具体生动的场境, 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 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 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及感受英语 (feel English) 、说英语 (speak English) 、用英语进行思维 (thinking English) 、用英语的方式主导行为 (behave in English) 。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 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学生仿佛置身其境。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促成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从而从整体上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 即整体语言教学法 (Whole language) 。
2. 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已风靡澳大利亚、英、美等国家。根据1998年澳大利亚ALL Guidelines (Scarino Angela, et al., 1998) 一书所述, 宏观的活动教学法认为“活动”是联结教学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 教师必须把活动作为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微观的活动教学法即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将活动作为教与学的中心单位以促进语言习得者用目的语言 (Target language) 进行交际。它认为活动包含积极的有目的的语言使用环境, 习得者必须使用已有的语言资源以满足在设定的语境中进行交际的需要。活动教学法 (Activity approach) 是交际法家族的后起之秀。它一出现, 就引起了外语界的高度重视, 迄今已成为较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活动的内涵可理解为:“活”即活化、激活 (activate) ;“动”即行动 (act) 。
3.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完成任务而获得知识。任务完成的过程, 就是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它应具备以下特点: (1) 以任务为中心, 而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目的; (2) 任务的设计焦点应该是解决某一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问题。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 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 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任务”中, 学生能够不断, 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 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 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 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 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信息量大、趣味性强、直观、生动, 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全方位感受语言的刺激, 是外语教学的一个辅助教学方式。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是相辅相成、拾遗补缺、协调发展的, 我们不应一味追求现代多媒体全程使用, 而丢弃粉笔、黑板的独特优势, 这既不符合教学规律, 又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四、做好课后指导及检测
3.新课标高中历史语言教学艺术 篇三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历史 教学艺术
一、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仔细分析这一要求,很明显可以看出,新课标把历史教学方式提到了极为凸显的位置上。从这一要求出发,我们转变教学方式是必然的,而历史教学语言的新运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前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和教育理论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我们的教学方式可以转变,可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教学语言,其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教学语言在教学方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重视它是十分必要的。
二、如何运用高中历史教学语言
1.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新运用必须讲究科学。历史教学语言,它本身是一种教学语言,最重要的是准确无误,因为历史既是客观的,又是严肃的,语言的准确无误,实际上就是重视科学性,这是对历史教学最起码要求。强调科学性,首先要注意语言的语音和吐字,这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基本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发音标准,吐字清晰,才不至于影响历史知识的传授,进而破坏历史教学过程,故此,我们予以高度重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知识中,有一些历史名词,其读音与今天不一样,或者容易误读的,那就更加要准确表达,不能误导学生。
2.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新运用追求精练。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因此,教学语言表达要言简意赅、干净利落。
3.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新运用需要具有感情色彩。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会有感而发:“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新课标里面,情感教育是在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中被专门列项提出,成了历史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 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语言要融入自己最真实也最真挚的感情。以情入理,以情感人。我们历史教学语言需要融入情感,而且是有感染力的真实情感,是教师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
4.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新运用必须思维质量。从语言实施效果角度出发,衡量一种语言是否有生气、有魅力,标准应该是看语言的思维质量。语言是思维的体现,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我们运用语言,自然也需要质量。有鉴于此,我们把思维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放到历史教学语言的新运用上来。大家知道,历史是一幅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画卷,但这个过程却不能重现,也不能像物理、化学那样去做实验。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语言就充当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了。那么为了让语言使历史“活”起来,我们就必须讲求思维质量。
5.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新运用应该通俗易懂。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教学语言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的语言要来源于生活,要贴近学生、通俗易懂也要体现时代气息。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首要一点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来表达。书面语言虽然雅观整齐,可是离生活较远,不如口头语言那么流畅鲜活。从情感方面,学生也比较容易于接受口头语言,毕竟那是他们的日常语言,理解起来十分得心应手。其次,语言要具有时代气息。历史教学语言最犯忌的是,在讲古人古事的时候,乱用现代名词、现代术语。相反地,倒是应当引用古人说过的原话,古籍上记述的原文。如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西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时,引用一句希特勒原话:“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便暴露无遗!最后,适当应用身体语言。很多教师容易忽略身体语言,事实上,身体语言是师生之间交流最默契的语言,而适当用身体语言教学,也能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
三、高中历史教学语言新运用的意义
4.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篇四
一. 课前准备很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老师必须要有效的指导,制定好教学目标,重难点,花更多时间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展示导学案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我引导得好,学生学习就很积极,主动,他们不仅训练了某一方面的技能,也学到了学习目标,掌握了重难点。但是如果我没有充分做好备课准备,或者引导不切合学生实际的话,课堂效果就不好,不能调动全班同学参与。
二.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教师课堂提问一定要有启发性,能使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在内容上要和重难点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解决疑难,提到课堂效率。要在教学生长处设问,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形式上要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教师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
在学生合作的讨论过程中,老师是观察者,引导者。例如:教师必须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在适当的时候对进行顺利的小组提出表扬,而对偏离学习任务的小组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拨;而在小组汇报时,老师则要扮演好组织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适时地介入让学生明白合作的技能与方法。高效课堂的实施,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要积极进取,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
四.运用各种激励性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在互动课堂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仅有教师的口头评价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评价手段要多样化、富有创造性。例如:使用仿真百元大钞颁奖,小组积分奖励等。本人曾在课前发给每大组排头同学一块白板和一盒彩色磁石,每当该组有人回答对了问题,或表演精彩时,排头可从盒中取一块磁石贴在白板上。一节课下来白板上磁石最多的大组获胜。这种评价方式既节约了老师作评价打分的时间,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最有趣的是,由于白板上没画格子,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彩色磁石贴出了各种不同的美丽图案。当下课前六大组高举白板,向所有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展示成果时,白板上美丽的图案如松树,小船,太阳,鱼等总会让师生哈哈大笑。
以上就是我对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和体会,还有很多盲点有待解决。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我们英语老师必须当好舵手,切实打造英语高校课堂,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高效课堂是实现高效学习的必经之路。
5.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 篇五
语文组 张斌
2010年高考福建卷十分值得注意,第七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对小说课外情节的掌握,涉及《红楼梦》《三国演义》《子夜》《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五部小说;第八题要求考生简述“高老太爷逼觉民娶冯乐山侄女的情节”和“桑丘总督狼狈去官的过程”(任选一个),涉及《家》《堂吉诃德》两部作品。此题的设置鲜明的体现了新课标对“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考查要求。
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贯彻这一目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要切实考虑的问题。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课内学习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教会学生自己阅读。独立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已经决定了这一点。新课标教材中“名著导读”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并列而成为新课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置疑。遗憾的是部分教师对此要么熟视无睹,要么弃之不理,抑或放任自流,流于形式,与课标精神相悖。
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消遣活动中,阅读无疑是最高尚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影响到一个人成熟乃至成功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本身具有的惰性,网络文化的影响,再加上中学生课业负担的沉重,都需要语文教师科学的引导,使阅读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汲取知识,怡情养性,进而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良好途径。
五册必修教材每册介绍了两部名著,中外各占一部,共计10部。它们分别是:第一册《论语》《大卫·科波菲尔》;第二册《家》《巴黎圣母院》;第三册《红楼梦》《堂·吉诃德》;第四册《谈美书简》莎士比亚戏剧;第五册《三国演义》《复活》。篇目的设置注重经典性,兼顾了课内外的衔接、互补以及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班、本年级学生的实际灵活的操作:
一、重视“导”。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导入”。我们可以由课文扩展自然导入。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的方法,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自然而然地扩展到名著,把学生带进名著的美妙世界;也可以借助电视、电影及网络媒体等辅助手段。百家讲坛、名著影视作品、网络中关于名著的热门话题等等,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再如以作文写作进行引导,把读与写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创设激发写作欲望的名著情境,学生在泛读精读和讨论后,对作品,对社会人生会引发许多感想,进而产生写作激情和灵感,最终完成的作文必会独到、深刻。反过来也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2、“导读”。应有明确的阅读量,一般每学期1~2部作品为宜;应有明确的阅读方式,精读,以求透彻;泛读,以求广博。设置要合理;应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是了解内容把握主题还是分析写作特色,抑或审美体验都要作具体要求。
二、做好“监测”。要对名著阅读的进程和效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控。
1、.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和阅读反馈表。内容要细化,每周读多少页,摘录多少,写下多少感受、体会等,计划是否完成或提前,原因是什么等都要明确记录。
2、.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交流总结。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开展读书辩论会、进行读书
笔记展览评比、戏剧表演、编读书手抄报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进一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监督。
3、教师精选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设计成具体问题,将其引入试卷,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检测。
6.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篇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师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4、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远古,教师有着较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可以一见;然而在一段历史时期,尊师重教的风气一直不是很浓,在元代,甚至有“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文化大革命时的“臭老九”之称便由此而来教师地位之低,从师风尚不浓,可想而知实际上,在唐朝这种风气已然出现,尤其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当时的情况正如韩愈的盟友柳宗元所言:“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韩愈的这篇战斗檄文——《师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诵点拨
龙跃文化培训中心
(1)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2)教师简要点拨朗读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注意课文第二段的语气重音变化,要读出韩愈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特点,读准作者蕴含的感情
2、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设疑讨论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研习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在研讨的过程中感受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要抒发的情感)
【问题一】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明确】“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从课文的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答案,韩愈的这篇《师说》是写给一个叫李蟠的十七岁小伙子的
指点学生结合注释阅读课文第四段,疏通翻译(重点强调“经传”“贻”的理解和句式“不拘于时”):
“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作《师说》以贻之”,句中“贻”现在称为“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
【问题二】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
【明确】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
①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②他“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能行古道”
【教师点拨】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原因,当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人也许不多,但一定还有其它的,为何只选择了李蟠?“学于余”,我们说向韩愈这样一个文坛领袖学习应该是求之不得
龙跃文化培训中心 的事,韩愈有必要为他写文章吗?所以说根本的原因是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
三、解题
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由此可以看出题目《师说》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
【问题三】那么,古人从师的道理是什么呢?课文中的原文是怎样说的?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三两段,相互讨论完成答案,教师总结明确)
【明确】古人从师之道——“古之学者必有师”且“无常师”
【点拨分析】课文的一、三两段中韩愈谈到了古人的从师之道,可以总结它的核心为“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古代的知识渊博之人必定有自己的老师,正如韩愈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同时古代的圣人不仅向老师学习,还“无常师”,向各种人甚至一些远不如他的人请教和学习,自然让我们想到了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且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四、再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段
1、方法:(1)教师范读课文
(2)注意理解下列问题
①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
②为什么要从师?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龙跃文化培训中心
2、理解本段中的古今异义词语
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所以 古:用来„„的 凭借
今:因果关系连词
从而 古:跟从„„并且
今:连词,表示结果或目的即因此、就
3、词类活用
吾师道也
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习”
吾从而师之
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4、讨论:
(1)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说,现在的老师的作用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说法对不对呢?能不能解释一下?
(现在的老师还是在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所不同的是“道”的含义、“业”的内容都发 生了变化韩愈所说的“道”指的是儒家之道)
(2)现在的“道”指的是什么?
(所有的思想品德教育)既然当代教师仍旧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那么老师的作用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啊!
(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就说:“古之学者必有师”我认为今之学者也一定有老师,天才的出现同样离不开老师,他与常人不同之处只是智商高些罢了用韩愈的话就是闻道在先者为师!这样看来,老师不一定都有职称,不一定都站在讲台上凡在某一问题上对我们有启发、有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那么,我们可否得出这样的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 当然,“老师”这个概念的外延在这里得到了拓展,可以是人生方面,可以是文化科学的,也可以是劳动技术方面的在历史和现实中,不是有大量的“一字之师”、“一题之师”、“一文之师”吗?
(3)现在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伟人和他的老师之间是什么关系?有同学说,徐特立是靠毛泽东才名扬天下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呀?谁知道小鸡崽儿是怎样来到人间的?还有别的办法吗?(也可以用孵化器)就是说,先有鸡蛋,然后用老母鸡或孵化器,经过二十一天然后,小鸡崽儿就破壳而出了如果把一堆鸡蛋大的石头放进孵化器或者放在老母鸡身子下面,二十一天后能孵出小鸡来吗?时间再长一些,比如二百一十天„„为什么?
那么,为什么小摊上卖的鸡蛋摆了二十多天,还是出不来小鸡崽儿?(因为缺少外部条件)缺少外部条件,鸡蛋就不会变成鸡崽儿?
龙跃文化培训中心
师:成才固然离不开个人奋斗,它和一个人的志向、品德、才能有直接关系这是事物变化的内部根据,是第一位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毛泽东成为一代伟人是因为他具有伟人的素质,除此之外也和机遇、和他的老师 的教诲等外部条件不无关系徐特立六十大寿的时候,毛泽东特意给他写了一封贺信,开头就说“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这说明毛泽东十分尊重自己的老师这种尊重不是仅仅出于礼貌,出于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认为在徐特立先生身上,不仅过去,就是现在乃至将来仍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毛泽东的贺信,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恩师作用的充分肯定和真诚的感谢
同学们,你现在有何感想?毛泽东成为伟人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我们要成为跨世纪人才同样需要老师的帮助!
师:我们反对否定教师的观点我们也不赞成过分夸大教师作用的主张有些学生和家长错误地认为老师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只要分进“好班”,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而放松了主观努力刚才我们讨论了,主观努力是成才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师只是外部的一个条件,外因要通内因起作用你明明是一块石头,我怎么把你变成小鸡崽儿呀?就算你是个鸡蛋,可你不愿意变成小鸡崽儿,我这老母鸡一趴上去,你就滚得远远的,宁可“淌黄儿”也不转世,我也没有一点办法嘛!所以,我们要正确评估老师的作用,要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当然,尊重老师并不是唯师是从《论语》“当仁,不让于师”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在真理面前,对老师也不让步用一位科学家的话就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5、背诵本段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让学生课外搜集韩愈的名言警句:
(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2)不塞不流,不行不止(《原道》)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初春小雨》)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提名背诵
龙跃文化培训中心
2、提问个别字词
二、研读第二段
1、指导朗读
指导正确断句:如:师道之不传也/久也
2、词句辨析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的道德风尚)
吾师道也
(学习道理)
师道之不复
(从师的道德风尚)
惑而不从师
(老师)
吾师道也
(学习)
师道之不复
(从师)
不耻相师
(学习)
3、古今异义词辨析
众人 古:一般的人众人
今:许多人
小学 古:小的方面要学习
今:初等教育的学校
4、重点句子解释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提宾的标志)
②古文句子连解法:
古人指导阅读有“奇句相续,偶语相连”的方法,即逢单(奇数)的句子与逢单的句子连在一起理解,逢双(偶数)的句子与逢双的句子连在一起理解如:
句读之不知①,惑之不解②,或师焉③,或不焉④,小学⑤而大遗⑥,吾未见其明也
这儿应当把①③⑤句连在一起,②④⑥句连在一起理解:
龙跃文化培训中心
句读之不知,或师焉,小学
吾未见其明也
惑之不解,或不焉,大遗
③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否定判断句,“非„„也”构成否定判断)
5、讨论:
【问题一】古人如此的注重从师学习,那么择师的原则是什么?(原文语言回答)
【明确】择师的原则:
①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点拨分析】
韩愈阐述古人从师之道,其真正的意图是引出对择师原则和标准的阐述,作者认为择师的原则是不分高低贵贱,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存在老师,同时,作者打破传统观念,认为老师不一定要比学生强,学生也不一定比老师差,只要他有我比不上的地方,他就是做我的老师,详细地展现了择师的原则
【延伸小结】
以上是古人的从师之道,也是韩愈对于从师的观点,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正是得益于这种古道,才成就了他们的辉煌,相信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所启发的【问题二】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讨论明确)
【明确】①社会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耻学于师
②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总结表格如下:
对象
从师的态度
结果
观点
A.“今众人”
“耻学于师”
“愚益愚”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龙跃文化培训中心
“古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
B.于其子
择师而教之
小学
于其身
耻师
大遗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群聚而笑之
【点拨分析】
作者在课文的第二段给我们展示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并通过三组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此段中韩愈用了大量强烈语气的句子,来表明了自己的对“耻学于师”这一社会风气的不满和痛心,如:“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等,朗读时注意语气
6、引导学生体味收获,教师小结课文内容
全文通过对师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古人从师之道的赞扬,对“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的无情批判我们深切体会到作者那因“师道不传”而痛心疾首的情感的同时,也为这位伟大文豪非凡的斗争勇气和正直的品行所倾倒
三、思绪拓展
【问题设计】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
【点拨】这个问题可以从韩愈《师说》一文当时的现实意义及长远影响来谈,学生可以展开思维,拓展想象空间
【明确】可以说,韩愈的文章还送给以下的两种人:
①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提醒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再读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我想我们就不难理解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感情了,那种社会风气造成的忧心如焚是远远超过李蟠个人勤学好问带给自己的喜悦的(再读课文最后一段)
②120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重复着唐人同样的错误,社会上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比比皆是:家长袒护孩子,辱骂老师;学生课堂 和 老师顶嘴甚至围攻老师;学生在路上碰见老师却形同陌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写给今天的我们的呢?
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使这篇文章历久弥新,成为经典同学们,反思自己吧,让中
龙跃文化培训中心
华名族的美德在我们身上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
3、查阅资料,了解韩愈和古文运动
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
2、字词
二、分析第三段
1、指导朗读
2、自译:师,不必 古指“不一定”今指“不需要”
龙跃文化培训中心
3、简析:列举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从师的重要性
以孔子为例的好处:一石三鸟,典型精当
1)阐明了从师的意义;2)也说明了从师的做法;3)与“古之学者„„”和“古之圣人„„圣益圣„„”等呼应
4、诵读课文
三、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1、找出本文的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不是这样,不然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古之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②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③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小学校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⑤吾从而师之
古:从,跟随,而,顺承
今:“从而”是连词
⑥是故无贵无贱
古:无论
今:没有
⑦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一般人
今:许多人
⑧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龙跃文化培训中心
3、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词,有三种情况:
作“老师”讲
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作“姓”讲
孔子师郯子„„师襄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
【一词多义】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D、吾师道也
E、不耻相师
F、或师焉,或不焉
G、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
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
龙跃文化培训中心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
吾欲之南海
【一词多义】
A、择师而教之
B、君将哀而生之乎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古之学者
E、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F、句读之不知
G、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H、蚓无爪牙之利
I、吾欲之南海
(3)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龙跃文化培训中心
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
【一词多义】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E、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F、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归纳特殊句式的类型: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学于余
(6)而耻学于师
(7)不拘于时
(8)生乎吾前生乎吾后
(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10)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1)则群聚而笑之
(12)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1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指出下列各句的词类活用现象:
(1)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而耻学于师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吾师道也
(5)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6)则群聚而笑之
(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龙跃文化培训中心
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宾为名、形(动),例如:
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相师为耻
四、体会语言:整散结合 顶真手法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让学生课外搜集名人从师的故事,作文作文素材
(1)先师百人: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因此他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2)程门立雪: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游酢去洛阳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他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3)卖衣求师: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两人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他们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龙跃文化培训中心
3、齐白石有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能不能结合《劝学》《师说》的内容来分析一下?两文都谈到学习的重要,那么正确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
7.灵活利用新课标高中英语课文教学 篇七
第一步:根据教材主编刘道义教授的建议, 通过快速阅读, 对文章整体理解, 并学会利用文章的题目和插图或图片, 把握文章大意、段落大意及关键词所传递的重要细节信息。
第二步:根据上述信息, 提出自己的问题。先在小组成员间进行问答练习, 并选出小组中认为最佳的问题, 为全班互动做准备。通过小组间互动, 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 取长补短, 完善自己的理解。
第三步:全班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 小组间展开问答竞赛。一组提问, 指定一组回答。教师适时点出最佳问题和回答, 把最佳问题写在黑板上。
第四步:汇总问题, 用“回答”完成对文章的复述。
例如, 在教学第一单元时, 笔者和学生用了六个问题, 完成了对Anne's best friend的课文复述。
Q1.Who was Anne's best friend?
Q2.Why did Anne and her family hide away during World WarⅡ?
Q3.What did Anne put down in her diary while she hid away?
Q4.How did Anne feel about nature before hiding away?
Q5.Why did Anne stay up on purpose one evening?
Q6.Why did Anne no longer like looking at nature through the windows?
在教学第二单元时, 笔者和学生用了八个问题, 完成了对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的课文复述。
Q1.Why was English spoken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Q2.Why has English changed over time?
Q3.What was the old English like?
Q4.When was the vocabulary of English enriched?
Q5.When was English brought to America and Australia?
Q6.Wh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anges of English spelling by the 19th century?
Q7.Is English spoken in South Asia now?
Q8.What about English in China?
在复述中, 需要教师提供一些过渡语来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复述, 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写作打好基础。
在教学了两个单元之后, 笔者发现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仍然不高。在与学生交谈之后了解到, 由于课上所给时间短, 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于是, 笔者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修正, 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提问”过程, 这样可以确保小组成员间的练习顺利进行, 并要求对课文核心词汇用同义词替换 (每篇文章3-5个, 借助字典完成) 。
此外, 在学习了强调结构和定语从句之后, 笔者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从句整合信息, 充实对问题的回答。例如, 在复习第一、二单元时, 对复述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利用定语从句把简单句改成复杂句。
1.Anne was a girl living in Amsterdam, whose family was Jewish.
2.At first, the old English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spoken today, which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经过45分钟的教学, 绝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所给出的问题完成对课文的复述。然后, 通过课下作业巩固, 把复述内容写到作业本上, 并上交。为了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推理能力, 笔者又增加了一项练习。当学生能够复述文章之后, 笔者要求学生用30—50个词来概括文章大意或从文中得到哪些启示。这项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需要学生独立思考, 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同时, 也为答阅读理解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较好地运用了新课标的理念: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 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在反思中, 笔者也发现学生的提问技巧存在一些问题。因此, 对学生在表述中的语言, 要给予及时的帮助指导。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训练加以引导, 建议学生在提问时参考课文后的comprehension练习。
总之, 灵活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是没有局限性的, 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 掌握了所学内容, 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摘要:灵活而又创造性地利用新课标教材进行教学的方法包括快速阅读, 抓住主题句、关键词;提出问题, 学生小组互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全班互动, 师生互动;汇总问题、回答, 完成对文章的复述。
关键词:灵活,提出问题,互动,复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5月
8.谈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课改 篇八
一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从小学到高中都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不同阶段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义务教育阶段更强调培养学生兴趣、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语感,强调通过体验和实践发展听说读写的技能,奠定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基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比起以往的高考大綱,新大纲有如下特点:第一,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这一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而新的大纲在维护统一考试的前提下,尽可能反映新课标教学中倡导的这种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二,新大纲被规定在新课标的范围之内,而各省市的考试说明,以及考生选考的科目又在新大纲范围之内。第三,新大纲吸收了新课标的能力要求。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合作学习,新大纲在试题设计中注意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以上新大纲的特点可以看出高考大纲是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而出台的。
二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几个新字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也就是突出了六个新字:①新设计,新思路。②新的课程目标。③新的教学模式。④新的评价机制。⑤新的词汇要求。⑥新的阅读要求。除以上六点,在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这就充分调动了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并再次证明课本只是一个教育教学的载体,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渠道,灵活把握教材,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三 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每节课开始进行学生的on duty环节。学生按学号顺序自己课前书写英语短文,不限定题材和体裁,但限定篇幅。必要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查找资料并加以指导,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或用词错误。该学生根据所写内容设定1-2个问题供其他学生在听的同时理解回答。比如下节课该英语课,轮到学生甲 on duty。那么该学生就将他准备让其他学生回答的问题课前写在黑板上。上课后,教师组织教学后该生到讲台背诵所准备的短文(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可以读)。其他同学根据黑板上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听并在该生将短文背诵之后进行回答。如果下面同学感到为难,教师就需要给与帮助,或用浅显语言解释学生A所说,或引导下面学生发散思维回答问题。开展这个环节,给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平台,不仅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锻炼在多人面前说英语的胆量,锻炼了书写,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听力和理解。所谓是一举多得。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前对于黑板上的问题进行暗示,指导学生进行短文内容预测,确定听的重点;之后对学生的表现及短文的内容做点评,既鼓励学生的创作,又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思想及文化教育。该项活动在我的教学中已尝试过,学生的短文包罗万象。如:四季颜色、健康饮食、我的偶像、我的宠物。还有关于自己看小说入迷后的感受,考试到了你做好准备了吗?如果你爱你的班你该怎么做?清明节上坟的感想等。
2)开辟泛读课尝试。语言学家Edio Williams曾如是说:As a rule,reading work should begin with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and then move to smaller units such as paragraphs,sentences and words。通常,我们在课堂上多是利用精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决定尝试开展泛读课,以扩大并激活学生学习网络中有关社会文化,科技,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我们现在的课时安排是周六两节课,因此我拿出一节课上泛读,目的是扩大课外阅读量,迎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手头没有现成资料,我都是亲自从网络上查找。从开学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三节课。涉及到的文章基本围绕学生所感兴趣的题目。通过这些文章的限时阅读,督促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加快理解整体文章含义。教师从文章中选取精彩句子和学生一起欣赏;挑选以往在完型测试中常出现的简单但富有含义的词汇让学生在语境中猜测。这些文章的欣赏不仅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有帮助,也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思想意识。
3)作业形式力求变化,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我在作业的布置和处理上也在摸索。我在每个单元学完主阅读后,布置作业是:根据所学课文以Retell的形式编写短文80-100字,并将重点词汇语法内容设定6-10空;第二节课学生相互完成该作业,并核对答案。一来增加学生的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意识,二来学生之间也增加相互学习和研究的机会。这次大礼拜我布置的作业是学生自己出题。要求是:按照所学内容出选择题(情态动词、名词性从句各3个,知识点10个、完成句子5个、短文填空、同义句转换5个,单词拼写10个)。回来后给一节课时间学生自己寻找partner完成彼此作业,并核对讲解答案。这样做一是充分利用学生手头学习资料,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学生间可以交流学习资源,同时自己作业质量如何会影响下次与同学间的合作。换句话说你自己的作业如果是糊弄的话,下次与人合作时,你的合作者会考虑是否和你合作。第一单元学完后,写作课话题是:如果你是老板,你的饭店应该是怎样的,写一则广告。为减小难度,我把这个题目做了改动,让学生为王老吉饮料写广告词。简单提示后学生自动结组创作,相当活跃。之后又纷纷展示:如:你妈喊你回家喝王老吉、王老吉天天见、姚明代言等。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同时对课文内容的合理整合也完成了新课程的要求。
9.新课标高二数学教案 篇九
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54~P57,回答下列问题.
(1)在教材P55的“探究”中,怎样获得样本?
提示:将这批小包装饼干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搅拌均匀,然后不放回地摸取.
(2)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哪些?
提示: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3)你认为抽签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提示:抽签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当总体中个体数不多时较为方便,缺点是当总体中个体数较多时不宜采用.
(4)用随机数法读数时可沿哪个方向读取?
提示:可以沿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方向读数.
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
(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2)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两种——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3)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分段,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4)随机数法就是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
(5)简单随机抽样有操作简便易行的优点,在总体个数不多的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
[问题思考]
(1)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某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与第几次被抽到有关吗?
提示: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在每次抽取时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与第几次被抽到无关.
(2)抽签法与随机数法有什么异同点?
提示:
相同点①都属于简单随机抽样,并且要求被抽取样本的
总体的个体数有限;
②都是从总体中逐个不放回地进行抽取
不同点①抽签法比随机数法操作简单;
②随机数法更适用于总体中个体数较多的时候,而抽签法适用于总体中个体数较少的情况,所以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应当选用随机数法,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制作号签的成本
10.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 篇十
2011-8-28 11:19:24
论文代写
作者:王玉荣
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发行使用以来,英语老师掀起了一股学习《新课标》、讨论新教法、探索新教材的热潮。经过两年多对这套教材的使用和实践,笔者谈谈具体的做法和想法。下面,根据教学新教材的经验,与同行们谈谈新课标理念下我们使用新教材的一些感悟。
一、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使教材在实施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07年9月1日开学,我们拿到这套新教材时,对新课标、新教材也很茫然,尽管也参加了暑期的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及教材培训,第一单元安妮日记上了整整15课时。后来从网上下载了新课标,开始学习、理解、反思、教研,才重新理解了教材的使用。这套新教材教学内容贴近当代社会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视野开阔,信息量大,不仅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理解,而且注意弘扬祖国文化,如名胜古迹、发明创造、古代航海、文学艺术等,以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科书中每个单元所提供的材料都力图渗透思想情感的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但是这套新教材又要求很高,综合性较强,涉及的文化知识面很广,教科书的话题非常广泛,几乎无所不有。比如人物、地理、历史、生物、政治、体育、卫生、美术、音乐、语言、戏剧、幽默、娱乐、节日、旅行、饮食、建筑、自然、新闻、天文学、文化遗产与保护、宗教文化与习俗等等。若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某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很难理解这方面的题材。新教材单元板块多,教学步骤也多。学生用书中的单元板块包括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Summing up和Learning tip共8个板块。练习册(Workbook)包括10个板块,这么多板块很难全部完成,所以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删减、调整和改编教材内容是必要的。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把教材中所有的板块都教完,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任务”都做完,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而不是教学资源的全部。我们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师对教材进行取舍是必要的。其次,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删减教材内容,以便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活动,落实最重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比如,简化Warming up,Pre-reading等板块的教学步骤。另外,教师可以舍弃一些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专业性太强的内容。当教材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不易操作时,教师可以对其作必要的删减。如workbook中的Listening,Talking,Listening task,若课时紧张,可将其部分或全部删掉,或将听力练习布置成课后家庭作业。这样在后来的教学中,基本上一个单元上10课时左右。
二、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的,重新整合教材 针对新教材“有单元无课时”的特点,教师可以围绕单元话题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整体巩固和整体运用。备课时,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划分课时,粗线条把握进度,自主确定教学进程,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新教材结构不再采取原有的一个单元分四课的做法,而是各单元含有若干个板块,如Warming Up,Pre-reading等。这样的编排为教师从实际出发灵活地使用教材提供了空间。教师可以整合教材,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例如,有的教师在教第7模块第5单元Travelling abroad 时,设计了讨论出国留学是利大还是弊大的问题,把教科书中的听力材料和口语材料,以及教师教学用书中设计的任务型活动整合在一起,上了一节生动活泼的听说课。更重要的是,这种编排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有很大好处。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将新的信息整合或重组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其实,新教材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板块式设计,其主要特点是将知识与技能进行交叉组合。过去的教材围绕主对话(dialogue)和主课文(text)来设计,重要词汇和语法都隐含在对话或课文里,练习则围绕重点词汇和语法项目来设计,所以教师觉得容易把握重点。新课标教材以话题为主线,知识与技能交叉组合,以板块形式来设计活动。新教材把每个单元的重点语言项目渗透到各个教学部分中,以保证学生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每个单元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整个单元的内容有个全面的、整体性的认识。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师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合理地制定出各个课时所安排的教学内容。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话题涉及内容广泛新颖,贴近生活,除了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外,更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性。课程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灵活,给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机会。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必修1第一单元的安妮日记,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内容材料都太难,可以先上第二单元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然后再上第一单元。
三、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倡导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新教材把 listening,Speaking放到了reading 和learning about language之后的using language里面,这样显然更合理,因为学生有了本单元话题所涉及的词汇、句式、语法等语言基础,说起来会容易一些。Summing up 设计成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归纳,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Learning Tip部分引导学生由单纯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转变为运用观察、发现、推测、理解、记忆、对比、分析、联想、归纳、内化等策略进行学习。新教材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方面的设计、呈现、训练的安排循序渐进、循环反复,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利于他们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系统。词汇教学采用英语释义、类比、联想等方法,并注意不断复现。语法项目呈现在必修阶段相对集中,便于教学,但又不断反复循环,可帮助学生复习并加深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新教材也帮助教师由采用灌输式教学转为使用启发式教学,提供学生发现和探究的空间。设计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structures的用意就在于此。
四、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此来弥补课时不够的问题。面对教材容量大、课时有限的现实,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另一方面要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力争杜绝低效的教学活动。我上阅读课的步骤通常是skimming→scanning→Practicing→discussing。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tasks,当然这些tasks要从简单到难,要求学生由对文章的粗浅了解到对文章的深度理解。题型可以多种多样,如判断正误、分类对比、回答问题、排序、找段落大意、找中心思想等等。同时,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快进度,我们特意设计了学案。
五、集体备课,提高效率,共同进步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在“以新课标、新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下,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互相借鉴,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共同提高。集体备课可以做到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但教学方法可以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集体备课的好处有:①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②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③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④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⑤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⑥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营造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共同进步。现在,以必修1 Uunit 2为例,谈谈一单元的课时安排。Period 1: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Period 2: 听说课。从话题内容和功能上来分析,Warming up、读前(Pre-reading)和练习册(Workbook)
中第48页的 Listening 相一致,旨在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并引出本单元关于语言的话题,可以整合为一节任务型听说课。
Period 3: 精读课。可将 Reading 和 Comprehending 整合成一节阅读课。Period 4: Language points Period 5: 语言学习课。将 Learning about language与 Workbook 中的 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和Using structures结合在一起,上一节语言学习课。Period 6: 泛读课。将 Using language 中的 Reading and talking 与 Workbook 中 的Reading task上成一节泛读课。
Period 7: 听力课。将 Using language 中的Listening 与Workbook 中的 Listening task 放在同一节课,整合为一节听力课。
Period 8: 写作课。将 Using language 中的 Writing 与 Workbook 中的 Writing task 和 Project 整合为一节写作课。
Period 9:习题课。评讲翻译练习,Workbook(P 53, Project),Summing up 和 Learning tip。
Period 10:同步综合单元练习或测验。
以上只是笔者个人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做法,如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论文
11.新课标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人文地理 教学策略 情感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构成了地理学科的版图,相对于自然地理较强的规律性而言,人文地理貌似一看即懂,甚至很多教师感觉没有内容可讲,但其实不然,人文地理由于人的介入,变得更加复杂。要教授好人文地理,必须调整教学方法,认真研究,从学生、教师、教学工具等多方面下功夫。
一、人文地理教学的重要性论述
人文地理是地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只有同时掌握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才能真正学好地理这门学科。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念,在发展中尊重人民的意愿,为人民谋福利,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目标。而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离不开人文地理的作用,只有按照人文地理的科学要求行事,才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此外,人文地理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在文科综合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学好人文地理也是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途径。
二、新课标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实现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区域地理教学的有机统一
人文地理的教学常常陷入误区,有些教师要么感觉知识很简单,没有内容可讲;要么不知从何讲起,无法下手。人文地理有了人的参与,所以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人文地理的教学一定要发挥出与区域地理天然联系的优势。例如,在讲解文化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系本地的文化,分析本地文化特征,以及本地文化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在教授经济发展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国家的经济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南水北调”等,来学习人文地理的理论,然后结合学生所在区域,分析本区域的经济政策,例如广西柳州市依托自身坚实的工业实力,正在稳步实施再建一个工业大柳州的经济发展策略。在把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进行统一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扎实掌握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分析区域地理的内容,切不可把人文地理直接简化为乡土地理。
(二)调动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积极性
对于地理的学习,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地理由于理论性较强,学生感觉相对枯燥,人文地理由于和生活联系密切,相对容易理解,学生更容易接受。人文地理教学中,必须抓住这一契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是可以用对比、连续设问法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在分析工业布局时,可以联系鞍钢、宝钢以及首钢三者的区位优势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进行设问:鞍钢发展的地理区位优势是什么?它发展的制约瓶颈是什么?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首钢为什么要迁新址?宝钢为什么要建在城北靠近长江?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学生会对建立一个钢铁厂会有这么大的学问而产生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很容易得出工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二是可以让学生虚拟一个政府工作人员身份,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我国的几大湖泊均有蓝藻的困扰,假设你是当地的政府官员,怎么样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学生均会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
地理教学相对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若能有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传统的地图和地球仪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这时候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教学。例如,在教授“城市规划”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城市的面貌,然后结合理论进行讲解,为何是这样的布局,这样布局有什么优缺点等。通过立体感很强的地图画面,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当然,在讲授我国或者某地区的行政区划或者某地的地质构造时,就更加直观。多媒体丰富了教学手段,使问题更加明白晓畅的同时,也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乐趣。
(四)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高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高中生的培养贯穿整个高中教育,贯穿每门课程,因此,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人文地理涉及经济、政治、人口、文化、资源等多方面内容,学生要能够理解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人生的意义,学会理解、支持、热爱等情感,在学习中成长。例如,在学习“城市布局”的时候,要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多一份支持、宽容和热爱,而不是批判、反感甚至厌恶。在学习社会热点问题时,要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冷静地分析;学习“人口迁移”时,要对迁移者多一份理解和关爱等。这样,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总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中人文地理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人文地理教学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中要把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琳.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与创新[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11).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推荐阅读:
新课标高二数学教案08-05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论文10-08
高中数学21中解题方法09-08
高中新课程数学(新课标人教B版)必修一《1.2.2 集合的运算(二)》教案08-15
高中数学中研究性学习10-15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09-29
异步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10-08
浙江省宁波市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8-30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体会07-01
学习数学《新课标》的计划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