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案例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024-11-05

用好案例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精选20篇)

1.用好案例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一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运动参与意识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教师应通过转变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满足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使学生成为主体, 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呢?以下谈几点看法:

一,改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过去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传统教学关系,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所以师生关系的融洽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看作朋友,一切从学生出发。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多交流,让学生觉得教师没有 “架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在教学过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坚决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动作完成得好的,老师就鼓励说:“你真棒,非常好”在学生对完成动作信心不足的时候就说:“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做好的!”。这些语言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能活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气氛变的活跃,练习就会非常积极,学生也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出谋划策,让他们参与教学的组织教法。同时自己也要融入到他们的活动中,和学生一起比赛,一起锻炼,体会成功的愉悦和失败的惩罚。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情感得到满足。

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造学习的能力。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如有些运动技术动作,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或是以前学过的,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学习中教师给予引导与纠正错误动作,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自己提出改正的方法。教师围绕“学”而教,充分发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以往的教师单纯讲解、示范、反复操练,教学效果好得多。教学中要多给做的好的学生展示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的主体性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三,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通过经常的师生交流,学生交流,小组讨论,进行思想的沟通,了解学生上课的感受,听取学生提出的建议,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的不同,设计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用好案例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二

1. 教师要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著名特级教师李烈说过:“教师要改变观念,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这是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且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那么, 如何让学生产生问题就是关键。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增强学生的怀疑意识。笛卡尔曾说:“要追求真理, 我们必须把一生中所有事物都来怀疑一次。”在现实的教学中发现, 大多数学生不是没有问题, 而是不愿意提出问题, 结果使得问题胎死腹中。因此, 要让学生敢问、爱问, 必须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其次, 教师还要在巩固学生已有问题意识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其发问水平。

2. 教师对课堂要有创新,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兴趣中辅导, 让课堂变得生动。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 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兴趣越大, 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很多, 如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课堂中插入电教媒体等手段, 改变学习形式等, 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让课堂变得高效。

在怀疑中交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怀疑常常是创造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 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 通过师生平等交流, 培养独立思考,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 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在合作中学习, 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实现个性差异互补, 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 在交流中发展。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同时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3.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

营造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信心, 让他们感觉到师生是平等的。如果学生对自己没有自信, 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希望、认为自己很笨, 那么学习的效率是十分低下的。

营造洋溢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在课堂里应该使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 甚至消沉、忧虑、紧张, 高效的课堂是无从建立的。这里的轻松不是说让他们随心所欲, 而是让他们在张和弛的有效结合中, 轻松地掌握学习的内容。营造团队合作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 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自己属于这个集体, 都是这个集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都觉得在这个集体里, 自己被认同、被认可, 让他们用自己火热的心去迎接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能够彼此聆听, 彼此认同, 彼此尊重。没有取笑, 没有冒犯, 没有孤单, 没有被抛弃, 没有边缘人物, 没有陷入自私自利的泥潭。这样的班级里有最优秀的学生, 但他们不会孤芳自赏, 也不会离群索居。这样他们就会互帮互助, 共同努力, 共同进步。

创设让所有学生赏心悦目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环境包括很多方面, 我们着重从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入手, 要求教师对教室进行布置。例如在四面墙上挂上精心挑选一些相关的名言、谚语、图片, 当学生走进教室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让学生能自我体验到独特的学习环境。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这有利于改变教学环境。如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这些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具有显著的效果。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三

我们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不相信学生,挣脱不了枷锁,习惯了唱主角,甚至习惯于唱独角戏,习惯于把课本中的知识向学生灌输。这已经完全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不符合新教材的编排意图了。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呢?下面浅谈一个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要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定位

我认为,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师与学生的定位问题值得重视。人们对教师的评价很多,诸如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我现在最看中的却是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速度很快,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很多,教师已不是惟一的渠道。教师要学会放下架子,平等地、心平气和地去和学习思考、讨论和研究。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起主导作用。教师就好像是中央电视台的李咏在主持《非常“6+1”》那样,仅把自己看成是主持人的角色即可。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看待问题的态度。学生就好比是《非常“6+1”》中的那些参赛选手,他们活力四射,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想方设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的活动成为课堂的主流。

二、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

新课标衡量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为标准。我在教学中改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该讲的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才帮助学生分析解答,而对于那些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相连的知识,则由学生进行探讨、尝试完成,使教学过程中的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教中学”转向“做中学”。如在讲授“学会学习”这一内容时,我只结合教材“点金术”的故事以及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来帮助学生认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而对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则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当然,学生所想到的学习方法其实往往是别人早已知晓的,但只要是学生经过思考、探讨获得的知识,我们都必须予以肯定,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上做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

把时间留给学生,就能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我在讲授《创造生命的价值》时,首先与学生探讨了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而把怎样才能使生命的价值得以提升的问题留给学生。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选一名代表,代表对小组成员的发言做记录、整理,并代表小组进行演讲。由于学生有时间准备,各小组发言踊跃,精彩不断,掌声热烈。有些想法十分新颖,甚至老师都不曾想到。试想,如果由老师来讲解会是什么效果呢?我想,那肯定是索然无味,学生昏昏欲睡。给学生思索的空间,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使他们深受鼓舞,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四、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就要赋予学生在课堂言论自由的权利。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见解,甚至发表与教师和教材相反的思想和观点。教师要始终坚持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出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探讨者、知心朋友和坚定的支持者。当然,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并适时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前面提到的在学生探讨“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怎样提升生命的价值”时,教师都可以做出灵活的处理,它既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最后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评价总结。这种让学生参与、师生合作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4.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四

响水县老舍中心小学 刘 皓

[摘要] 本文论述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使学生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学习习惯得以形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服务 自主

习惯

方法 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是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二十一世纪,知识更新速度惊人,科技信息瞬息万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的能力,探索新课程理念教学的路子,更成为教学研究的首要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更能证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所当然要从小学会自能读书的本领,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契机,促进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生为学主人,教为学服务。

小树小的时候,常常需要人们的扶持,但其生长的过程却主要靠自己,没有人能代替它去生长。“外因的力量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明显地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或是贴在墙上成为人们口中念念的标语。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限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得少)的弊病。其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让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学到各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二、读说议演画,生在乐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在浓厚的兴趣中才能产生乐趣。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活动往往和兴趣密切相关,电影、录象、VCD、DVD、多媒体课件,可谓形象逼真、生动新颖,可为学生提供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该努力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读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 1 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问题,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获得读书的本领--“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品味语言,克服摒弃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式的重讲轻读方法。.说说——存乎于心,在乎语言。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儿童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月亮湾》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讲述“月亮湾村前的景色”。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都能围绕着“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的顺序有条理的说出月亮湾的美丽景色。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的学习态度。.演演——身临其境,物我两忘。

当一个小演员,是每个儿童的心愿。孩子都愿意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小河与青草》这一课,通过小河与青草的对话,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按小组分别扮演“小草”和“小河”,表演他们对话的经过。比一比,谁能把小草对小河的感激之情和谦虚谨慎的美好品德的动作和语言表达地准确、充分。学生便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小草对小河的感激之情和与小河同样具有的谦虚的美好品德。.议议——伶牙俐齿,闪烁智慧。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如教《三袋麦子》一文,我设计了一个巧妙的问题——“小猪、小牛、小猴是怎样处理自己的那袋麦子的?你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为什么?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畅所语言……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场面,连平时胆小的学生也不甘示弱,跃跃欲试,参与唇枪舌战,气氛十分活跃。.画画——熟读成诵,化文为画。

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画一画关键的词语,唤起合理的想象,加深对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如教学《雨点》一文。学生需要消化、巩固、积累所学的知识,就需要熟读成诵,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字中蕴藏着的美。我在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散步”、“奔跑”、“跳跃”等词语来补充我黑板上的画面。让学生尝试以画画的形式生动地再现文中的内容,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乐趣。

三、方法是引领,能力为开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标准答案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敢想、敢问、敢为、敢当。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给正确的读书方法尤为重要。如《秋姑娘的信》一文,2—5段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信的内容,结构相似,语言表达形式也完全一样:秋姑娘写信给谁?写了什么内容?教师应抓住这一教材特点,先精心地教学第二段,从中总结学习方法。第三、四、五段就可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己去学,教师只要适当的指导、点拔。这样,就是实现“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四、实践是基础,习惯靠养成。

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的课堂,绝非一堂课所能实现的。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点,让学生从传统那种“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读走向开放型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们有充分的实践空间,广泛地接触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课堂走向课 2 外,从校园走向校外,或到效外游玩,或上树林原野采集本,或参观工厂,或学雷锋做好事。也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设立图书角,推荐好书让学生阅读,教给阅读方法,开展读书竞赛,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学会思考,学会联想,学会表达,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出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经过长期的重复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不会轻易改变的行为。从生理机制方面说,它是一种后天获得趋于稳定的条件反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中确立起来。小学生不良习惯表现在写字不注意笔顺、没有正确的姿势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有极大可塑性的特点,及早着手,经常训练、严格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5.用好案例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五

——谈谈对小学低年段音乐欣赏课的探索与思考

大庄镇中心小学 许娟娟

上好小学低年段音乐欣赏课确实有相当的困难。认识困难是为了克服困难。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并上好音乐欣赏课。然而,传统的欣赏课教学:放录音,让学生单纯地听,听完后问学生,你听了此乐曲,有何感受?然后重听,有无新发现?这时的学生很被动,答不出所以然来,欣赏课变成了问答课。欣赏效果体现不出来。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取得较好的欣赏教学效果呢?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就必须是高效的。《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李炳亭对高效课堂做出了22条诠释,我对其中“三原色”特别有感触:A、红色,代表热情,体现出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B、黄色,为警示色,时时处处提示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C、蓝色,象征知识的海洋,突出“人人学会”,落实学习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只有让学生全方位置于课堂教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才能谓之为“高效课堂”。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观察分析事物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注意力不够持久,意志自觉性比较差,缺乏耐心,活动的依赖性较强,这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新教材中的 音乐欣赏曲,大都以管弦乐曲为主,独唱合唱曲为辅。这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的难度很大,更别说去表现它的情感,延伸它的内涵。这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又一大难题。在多年来的教学尝试与不断总结中,我发现:老师找准切入点,做好音乐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于课堂教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我在多年来的低年段音乐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我将谈谈对小学低年段音乐欣赏课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会听。著名现代音乐家爱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学会倾听在一年级的新生音乐学习中尤为重要。教参常提示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要给学生完整地聆听全曲,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与感受。在欣赏时,我总是让他们身体放松、自然而不要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让他们闭上眼睛,身体可以自由地随着旋律进行,可以自由地轻轻摆动,或是不动。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我经常进行“小耳朵”贴纸奖励,这大大激励了学生,也为更好地欣赏音乐创设安静的学习环境。我注意到凡是被表扬过的学生,上课纪律也好了,能够静下心来倾听音乐,欣赏音乐了。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其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能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

二、设疑,让学生想听。

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欣赏《四小天鹅舞曲》一课中,我创设了“王子与公主”的故事情景:美丽的奥杰塔公主到山上采花时遇到恶魔,恶魔要娶她为妻遭到拒绝,于是恶魔用魔法把公主变成了天鹅,她们白天在湖里游来游去,只能在深夜才能恢复人形。有一天晚上,奇格费里得王子在湖边发现了变成人形的奥杰塔公主,公主向王子倾吐了自己伙伴的不幸遭遇,最后王子以爱破除魔法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师:刚才我们听了个这么动听的故事,现在我就要考考你们,请你们仔细听听,这段音乐表现的是故事中的哪一部分情景?孩子们个个听得入了神,这正是我所预料的效果,更为后面欣赏理解乐曲做了充分的铺垫,顺利导出了课题《四小天鹅舞曲》。

三、找准闪光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而低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故事导入。

一二年级小朋友特别喜欢与小动物有关的歌曲、乐曲。一二年级的《三只小猪》《快乐的小熊猫》《糖果仙人舞》《龟兔赛跑》等故事性强的音乐欣赏,都可以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这一课中,由于这首乐曲的表现内容十分富有童趣,玩具兵们的生动形象是激发学生欣赏兴趣的很好切入点。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家里有好多好多的玩具,一天晚上小主人睡着了,这时玩具箱里响起了轻轻的军号声,玩具兵精神抖擞地从里面走了出来„„在整堂教学中,由始至终都有一个无形的“玩具兵”引领学生聆听、欣赏。在如此的情境中,学生被故事情景发展深深吸引,一直随着课的发展保持着良好的注意、积极的思考,充分地与音乐展开积极的对话。

2、视、动、画与听的有机结合。

视:在欣赏歌曲时,学生还能借助歌词基本理解,但欣赏乐曲就比较吃力了。有时乐曲已经结束,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只能用“好听”或“不好听”、“活泼”或“优美”来评价乐曲。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直观的事物例如低年级学生最爱的动画片、图片、实物等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兴趣。如:《鸭子拌嘴》这首曲子的演奏时间比较长,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欣赏这首乐曲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通过多媒体,我将以前这部影响较大的动画片《鸭子拌嘴》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欣赏乐曲,这样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刺激学生产生求知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欣赏乐曲。

动:这里所说的动包括了:舞蹈、律动、角色扮演等各种肢体语言。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强,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 “动” 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 “动” 中加深对乐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如:欣赏歌曲彝族 《阿细跳月》,我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舞蹈动作,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我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玩具兵随着音乐律动,在欣赏《龟兔赛跑》,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画: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这充分说明了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画。音乐是流动的,稍纵即逝。而作为视觉对象的图画、符号等,却是十分稳定的,人们可以反反复复地加以欣赏、观察。由此可见,适当地运用绘画、图谱等视觉参与对帮助低年段孩子欣赏音乐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小拜年》时,我鼓励孩子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结果,有的孩子画出了一只只大红灯笼、一串 串彩灯;有的孩子画出了满天灿烂的烟花;还有的画出了唱歌跳 舞的小朋友,充分展现出一幅喜气洋洋贺新年的热闹景象。

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种:如音乐游戏、音乐比赛、哼唱主题旋律、给音乐配上打击乐器等等。但必须注意的是,各种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着音乐主题进行。忌:满堂灌——老师总以为高效的课堂就应该把乐曲所涵盖的内容都讲清楚,唯恐学生不理解。结果讲得多,听得少,学生失去兴趣,无形中扼杀了他们欣赏音乐的积极性。“面面俱到”不如“点到为止”。离开音乐主题——学生们热热闹闹地进行表演,台下的声音盖过了音乐,他们尽情地扭动着身体,仔细一看孩子们根本不是在欣赏音乐,他们更多是在漫无目的地玩耍。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巧妙的设计。

6.用好案例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六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亮的口号。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例如如我在教学《识字六》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对对子(学生顿时来了劲,各个跃跃欲试)我开始出题:是对(非)、长对(短)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谈),诚实对(虚伪)就这样一场生动的对对子游戏拉开了新课的序幕。这个导入,我采用游戏这种对学生极具吸引力的形式很快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次导入也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顾,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正因为有了这个好的开头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课堂,促进了教学的流畅性、生动性和效率性。又如我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先让孩子们观看了动画片<<狮子王》的片段,同学们看的是津津有味,这就很容易把学生带入了课堂,对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让课堂成为孩子展示的舞台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有专家建议这样划分一堂课的四十分钟:教师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其于的三十分钟完全交给学生活动。二年级的教学识字仍是重点,课课重复的识字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反复的读效果还是不佳。于是我努力改变死板的硬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去教学,尽量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展示的机会,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舞台。在识字中我请小老师带读,看见那踊跃举起的小手,我很欣喜,孩子们积极性高涨,读得也特别认真。在检查环节中我让每一位孩子当小老师来检查自己的同桌,要求如果同桌有读错的小老师要教他读。孩子们的那个认真劲就别提有多足了。这些环节之后大部分同学已较好的掌握了生字,但总有几位程度不好的孩子还是掌握的不理想。于是我就再动脑筋给他们也特别创设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我让每组掌握慢的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当代表,代表他那一组和其他组代表比赛。在集体荣誉感的作用下,他们学习的非常努力,非常认真,同位的同学也积极配合帮助代表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奏效,他们进步很大。当然在每次比赛过后我都会及时给与他们表扬和鼓励,让同学们给他们及所在小组掌声或发奖本以示鼓励。既表扬了所有同学又激励了代表,于是他们每堂课都特别投入,比赛时个个跃跃欲试,信心百倍。在所有的环节中我只是组织者和评价者,舞台是孩子们的,他们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学效果也是非同一般的。

三、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差的教师只教语文知识,好一点的语文教师教语文学习方法,最好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作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充分地分析教材,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教师也要亲自“下水”弄清楚从何处可以收集到这些信息,并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不同的途径去获取信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之上归纳、提炼。

在上《难忘的一天》一课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相结合的。课前,我布置预习,让学生查阅有关邓小平的资料,并给出了几种查阅的途径。由于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又通过交流学生增进了对邓小平的了解和崇敬。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用归纳性的语言讲述,这又很好的训练了学生抓重点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7.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七

一、教师要解放思想, 营造民主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由于学生的认识活动受情绪因素的影响, 所以, 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快感和动机, 协调师生关系, 形成合力, 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 课堂教学应致力于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营造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 而必须尊重学生,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保护他们的童真、童趣与童心。那么, 语文教师的课程使命就在于, 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尤其要通过平等和诚挚的对话, 为学生个性化的课程体验铺设多种路径, 使之拱破语文知识体系的“茧缚”, 而燃烧起创意阅读、创意听说和创意写作的强烈激情。爱心入课堂, 微笑登讲台, 多一些和气, 少一些威严, 用协商代替命令, 用循循善诱代替严厉的批评, 用催人奋进的语言代替冷嘲热讽。这样, 学生的人格受到了尊重, 心情舒畅, 情绪高涨。学习兴趣浓了, 注意力会更集中, 思考问题会更积极。创造积极课堂环境的关键在于,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情感、动机需求, 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知识的快乐和感情满足的愉悦。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也是根本。

二、教师应为学生搭设自主学习的平台, 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非常渴望有自己的空间, 渴望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观察、去动手、去创造事物。他们有许多兴趣与爱好, 有许多追求与冲动。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往往会焕发出最大的潜能, 表现出高涨的积极性、最大的主动性, 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常常在这种状态下得到尽情的发挥, 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化学习的促进者, 要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 对学生实行“六个解放”, 即“解放学生的眼睛, 解放学生的双手, 解放学生的嘴巴, 解放学生的头脑, 解放学生的时间, 解放学生的空间”。给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 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自主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 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得以主动、和谐、充分的发展。

(一) 语文课堂要时时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

有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总以繁琐的分析理解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 剩下少得可怜的时间留给了学生, 从而导致一篇课文教师讲完了, 部分基础差的学生连读都读不通, 何谈语文能力的提高?有人称,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讲了很多正确的废话。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去感悟, 去体味, 去理解, 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读的兴趣。自读是学习一篇课文的第一步, 是学生自觉探索、初步感知课文的过程, 明确文章“写什么”, 从而知其然。精读, 是对内容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在边读边议中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感悟到文章的主旨, 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欣赏性阅读是学生自觉消化知识, 在语言环境中品词赏句、自我提高的过程。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将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起来, 进而对文本加深理解。创新型演读则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 情景交融的效果。比如学《唐雎不辱使命》, 我请两个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当堂模拟秦王、唐雎进行表演, 无论语气、动作、神态, 学生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使学生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实践证明,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抓住“读”这个根本, 变繁琐的问答为扎扎实实的读书指导。教师要尽量多给学生创造读的条件, 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如新课标所要求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 语文课堂要能听到学生的质疑声

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问, 学生答, 教师不愿意让学生质疑问难, 一方面担心学生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害怕因自己准备不足而被学生问住, 实在是“师道尊严”的思想在作怪。自主学习, 要求教师大胆地把质疑的权力还给学生。古人云“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 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性, 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 是发挥课堂主动作用的好方法。对于学生的质疑, 老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 让学生从不敢到勇于提问, 善于提问,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 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 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 善于发现和捕捉好的提问和答问, 以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学生, 他们完全有能力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此时, 教师要注意把有价值的问题加以整合, 引导学生提出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三) 语文课堂要允许学生个性化品评

如果能把课堂还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讲, 你也许会惊诧于他们的表现。如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 对诗句“大漠孤烟直”的理解:诗中意象“烟”, 学生如果理解为“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混有未完全燃烧的微小颗粒的气体”, 只是对词的直指义的认识;有学生想象在一望无垠的大漠, 在落日熔金的黄昏, 旅人已是饥肠辘辘, 那么“烟”就意味着有一个温暖的落脚点, 那里有并不丰盛但足以让你恢复体力的晚餐。还有学生注意到这是一缕“孤”烟, 意识到可能是这位孤独的旅人与那缕孤烟下同样孤独的人之间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亲近感;又有学生注意到那个“直”字, 从违反常理的“直烟”中体悟出大漠中无风无息的宁静和孤烟之远, 更有学生能体会到旅人的断肠之心。所有这些, 都是“烟”的联想义, 它是模糊的, 捉摸不定的, 个性化的, 含创造因素的, 所以陶渊明说:“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 每一个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文学修养等与教材文本的语言进行反复撞击, 反复刺激, 发生视界的融合而产生不同层次的新质。因此每一名教师都应意识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只要你愿意去挖掘。

(四) 语文课堂是开放的课堂, 在拓展延伸中走向深入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 因此, 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的, 语文课堂也应是开放的课堂, 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课堂。比如, 教学生学习新闻, 不妨要他们办一份报纸, 让他们自己当记者, 自己当主编, 在忙得不亦乐乎的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时, 号召学生依照文中描述兼以大胆合理的想象, 给景物命名, 并写广告语, 进而深入领悟景物的特点。如文中“隔篁竹”“伐竹取道”设一“竹径幽路”景点, 学生为这一景点拟广告语:“依山傍竹, 曲径通幽, 两旁翠竹摇曳, 竹香沁人心脾, 耳边时有婉转悠扬之鸟鸣。”每一个学生都是设计师, 自然之美令其陶醉, 他们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也享受了审美的乐趣。

在教学《桃花源记》时, 学生尽情感受了桃源生活后, 我说:“陶渊明理想的桃源世界已变成现实, 本世纪我们每位同学理想的桃源是什么呢?”学生答:“绿色的家园”, “高科技的智能家园”, “多一些真诚、理解和沟通, 不再有心的沙漠”。学生充分畅想, 思我所欲思, 言我所欲言, 没有束缚, 毫无禁忌。师生融洽地交流、探讨, 使语文在轻松自如中走向生活, 走向深入。

8.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深长如何进行角色的转化?实实在在把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要学,会学的主翁?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家者在探究之中,没有完整、成熟的经验,下面就我个人对政策的理解,及工作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第一,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为什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学校办学目的是什么?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古往今来的科学知识,为他无今后步入社会,走上人生旅途扎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因为有学生的存在与需要,才有学校,教师存在的必要。这就是揭示课堂里主体与客体,外因和内因的相互关系。过去的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坏,教师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学生学得好,是教师会教,功劳归教师;学生学不好,责任全在老师身上,是老师不会教,深长完全受控于老师。这种本未代倒置的师生位置,严重压制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堵塞许多学生成才的道路。这次课改,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发挥深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成为追求知识的主人。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和教师的认识必须真正到位,绝不能含糊,这样把课堂还给深长才有牢固的思想基础,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高度自觉。

第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对每位参加课改的老师来说,确实是一门硬功夫。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在于他无与成年人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他们年纪小,知识对他们日后的作用是什么?许多学生没有亲身的体会。因此,自觉追求知识的欲望不强。在课改过程中,许多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学生当耳边风。这耳进,那耳出,不当一回事。不认真按教师布置进行预习,有的深长根本没有预习。第二天上课,教师围绕预习的内容,要让学生自答、自释,则无法进行。教师只好重复旧的教学法,以教师的讲为主。有的学生因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法,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不习惯,不适应。有的学生爱面子、胆子小,在老师鼓励发散思维过程中,不敢辩论,不敢发言,不敢交流,不敢实践,至使课堂冷冷清清,这使老师只好回到传统的教学法,自导、自演,独讲独释。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一名課改的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生理、心理,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方能达到预定的课改的目的。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进行的主导作用不能否定,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三,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牢牢抓住教材中重点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学会弹知识钢琴,而不是面面俱到,主处不分。让学生自学了半天,还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学到了什么?丧失了学习信心。

(二)要提高自学的兴趣,特别要注重知识点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我现在学的这些知识将来是有用的。避免学生为学而学,学无目标。枯燥无味。比如,政治课有一课讲到我们从小必须培养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力的问题。意志力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书里举的例子是居里夫人,就是有坚强的意志力,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百折不挠,最后发现了镭的化学元素成了一名著名的化学科学家。如居里夫人是谁呢?她离开人世时间已久,二她是外国人,离我们太远,如果照本照科,学生的记忆,不会太深。如能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其他资料如便举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及其恶劣的环境中就是靠坚强的意志力,以革命大无畏的精神,战胜“三大敌人”,建立人民共和国的例子。还可以例举深长的父母有的是产品推销品,在处地人生他不熟推销,找到了顾客,但被拒绝。因为他有坚定的意志力,一次不行,第二次,第二次不行,第三次,第四次,最后产品推销出去,这就是意志力的威力。还可以例举用意识力战胜疾病,克服学习上存在的困难等例子,让学生在这些发生在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例,觉察到意志力的重要性、实用性,而产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这样,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教师的授课与解释,与学生自学、讨论、发言、实践、操作的比例要适当,要尽量把有限的时间留给深长去思考,解惑,实际操作。严防教师包办代替,满堂灌。

(四)课堂是班级所有学生共有的学习场所。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教育,获得知识提高的权利。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者,应面对全班全体学生,分给进行知识点的讲座,以优秀的学生带动一般的学生,教材的要点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深长相互启发,得到大面积的普及与提高。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是值得各科长期坚持与实践的好办法。当然也不是每一堂课教师非这样做不可,这就得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而定。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驾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按自己的爱好,对深长实行有偏向性的教学。比如课堂里总是提问那几个自己认为较好的学生。而应该面向全班学生。重点是要关注那些学习较差的深长。要让他们也有发言的机会。在这些发生在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例,觉察到意志力的重要性、实用性,而产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六)为了让深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成为深长求获知识的最佳场所,一定要努力改革过去那种刻板式的,你教我听的教学模式,做到老师讲,深长动脑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堂与室外相结合,盘活课堂教学形式,最在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深长驰拼知识的大舞台。

把课堂还给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相当大,还有许多的问题困惑着广大教师,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做好这篇新课改的大文章。

(作者单位:河北省永年县第十四中学)

9.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九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摆到了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崭新的教学观念是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的观念真正转变,从心底里把学生当成主人,当成需要发展的人,才有可能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

课堂是学生产生错误的地方

课堂,不是“灌”知识给学生的地方;教师不是权力的代表;学生,也不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督促你学习”的对象。而是把课堂看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地方,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要把目光盯在学生的正确答案上,学生说对了就眉开眼笑,说错了就紧锁眉头。而要树立一种正确的课堂观念: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可以利用的可贵的.教学资源。在此,就要让“注意听讲,不许插嘴!”“发言必须先举手!”这样一些话语从语文课堂销声匿迹,换之以“想说可以大声说,错了没关系!”“等不及举手可以马上起来说!”“老师最喜欢大胆发言的人!“看谁的见解与众不同!”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出质疑的声音,发出讨论的声音,发出研究的声音,甚至是争得面红耳赤的声音,真真切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才能学会学习,获得发展。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学生习得知识与能力。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越俎代庖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例如阅读教学,许多教师一味地进行繁琐细碎的分析,以教师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来苦求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效果当然可想而知。因此,在这方面,教师不能急躁,要指引学生主动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教师是引领学生发展的导师

10.如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 篇十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营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是很有成效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从传统的教学转变为创新教学的趋向,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动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师不单纯为完成一节课的任务而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其实学生有着很大的潜能有待教师去挖掘,就情感体验而言,只要教师“导”得好,学生的情感就可以完全被激发出来。例如:我教第六册《春蚕》一课,我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然后进行师生角色互换组织课堂教学,让其它学生提出疑问,让“小老师”解答,最后全班讨论达成共识。找重点句多读,体现句中的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就这样,教学的过程就变成了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只听的配角,而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课堂教学就由“死”变活了。

二、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课堂充满生命力。

我最欣赏香港黄锦燕老师在课堂上能给予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少了主次的关系,多了讨论、民主的发言,课堂就愉悦多了。例如:第六册《翠鸟》一课,首先让学生敢想。如果你看到你喜欢的鸟,你会怎样做?展开联想,其次让学生敢说,多让学生说你喜欢翠鸟的什么?让大胆的、小胆的学生都说。再次再学生敢问,把你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通过想、说、问。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也能够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课堂也就充满了活力,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三、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共同解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师问生答现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正迎合了学生的需要。课堂上多以合作讨论形式为主,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在班上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这样在很大在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见解得到认可,在内的深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教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时,我吩咐同学们分组坐,在读完课文的基础上,我发给他们每组一张纸,要他们自己设计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后得出解决的办法。由小组长汇报。这样,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大提高了,从中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十一

关键词:自主学习方式;阅读教学;践行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44-1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自主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实施呢?笔者将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篇课文的导入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起点。设计一个好的课题的导入,激发学生理解课文的兴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利用课文的导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特点,设置相应的悬念,循循善诱,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入到课文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如在教《山谷中的谜底》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先猜两则谜语:一是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二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学生都是活泼、爱表现的,所以问题一提出,他们就纷纷讨论、举手。然后,我出示课题,说:这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呢?谜面又是什么?用这样的导入情景,加上学生的好奇,他们就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才能兴趣盎然地、满怀期待地投入到下一个学习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我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往往跃跃欲试,情绪十分高涨。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时,教师用简笔画再现情境,用粉笔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学生边讲,教师边画,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更好地理解诗意。最后,再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学生哪能不乐在其中,尽情地表现自己呢?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曲、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四、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悟情和拓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要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文本,更重要以文本为基础,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学会拓展和延伸。所以,阅读教学要将教学平台从课本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只是背景下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充分体悟文本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外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拓展的:我先让学生把父亲说的三句话画出来,想象父亲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学生找出回答后,第一、第二句话重点指导理解、朗读,关键是对第三句话的学习指导:先理解“斩钉截铁”,指导朗读;再记住爸爸说的话及语气、神态、动作,准备表演;然后师生当堂表演(学生演爸爸,老师演汤姆);最后,请学生谈谈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需要遵守哪些规定?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爸爸的高尚品德,又教育了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根据课文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显出学生学习的实用性。

12.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篇十二

一、教给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步, 学习的基本方式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检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放手引导学生尝试着去实践, 并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并予以完善。在放手的基础上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 努力创造机会, 让学生尝试实践运用, 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法, 让学生不断地收获成功, 自觉做学习的主人。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语文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勤于预习的习惯, 并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语文预习时, 教师要突出自己的主导作用, 有针对性地给每篇课文提出具体的预习目标, 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编写导学案是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提高预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所谓导学案, 即以一课或一单元为单位, 将预习的内容以学案的形式编制出来, 这样能帮助学生变被动预习为主动预习,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合作探究,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首先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 确立组长、观察员、记录员、报告员等, 并提出明确要求。上课时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各自的自学情况, 一起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 以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然后是班级交流:由两至三个小组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或质疑自己小组在学习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样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丰富多样的互动方式既能加深学生对一些基本观点的理解, 同时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让学生体验如何交往, 讨论各种交往的具体表现, 学生就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 从而增加学生的合作技巧;还可以创设情境, 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质疑问难,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因而,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要解决问题, 而是要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在于其开放性, 语文课堂教学应努力优化课堂情境, 培养学生敢问、善问的质疑问难能力。

要让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 一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开放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二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放飞想象, 敢向权威挑战, 敢向老师发问;三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让他们学着询问, 学着质问, 学着反问。学问学问, 贵在提问,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 通过课堂的引领助跑, 学生思维活跃了,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这样在问题不断的产生与解决中, 学生的语文水平与能力自会不断地提高。

四、鼓励争论, 拓展学生探究思路

小组活动中, 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基础差的学生不敢发言, 只是无原则地倾听基础好一点的学生说话, 把他们的发言当作小组讨论的结果;另一种情况是小组讨论时, 不同的感受、理解、认识的表述与交流产生矛盾与冲突, 班级交流时, 也会产生意见的分歧, 甚至争执不下。对前一种情况, 老师要多加以引导, 鼓励全员参与;对后一种情况, 老师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 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 在具有团队性质的争论中, 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在思维的碰撞中, 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全面、更深刻, 同时也能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课堂精彩。

五、迁移提高, 激发学生主动发展

经过前几个环节以后, 学生对一些知识已经基本掌握, 老师要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或一些典型问题举一反三,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更应成为学生表现才能的舞台。课前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近阶段的学习内容编写复习提纲, 每人都要准备发言。经过一学期的尝试, 我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以往跟着老师转的被动局面打破了, 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读书, 进行复习, 积极参与编写提纲。主动上讲台当“小老师”的学生逐渐增多, 同学们的胆量越来越大、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强, 学习的主动性越来越高。

1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论文 篇十三

“目标导学,自主有效”是一种以学习目标为中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体现教为学服务和师为生服务的新理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新课标理念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因此,在“目标导学,自主有效”的教学模式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法与学生的有机结合,需要我们去探索并积极实践。

一、明确学习目标有效实施导学

“目标导学”的核心是以“学习目标”为中心,教师要为围绕目标而教,学生要带着目标去学。首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其次就是要求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前提下认真制定学习目标,并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围绕目标而教,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真正主人,以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以教师为主导,探索教法改革

实施之法,贵在启导。“目标导学”的关键之一是“导”。“导”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起指导和引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有效控制上。教师要把握教学的目标、内容,并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引导作用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是学生的“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善于“诱导”,变“厌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学法指导”,变“学会”为“会学”,以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师只有启导得法、到位,才能体现出教为学的宗旨。

三、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法指导

在“目标导学”的教学模式中,以学为主,以学定教,从根本上体现了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教师的“教”要服从于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如何改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从根本上把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现代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具备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才能自觉地担负学习的责任,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意义、有成效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当特定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的时候,这种教学情境的进行过程必然是富有创造性、饱含趣味性的,正是这些创造性、趣味性的因素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就成了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具有开发价值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可以通过教师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等来实现。

例如,在刚学完六年级上册的前几个单元时,我曾尝试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和话题,并事先找几位同学一齐排练,然后展现给学生们一幕生动的英语短剧。而后让同学们自由组合模仿教师的编、导、演进行创作。通过这种表演课的实践,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如怎样自我介绍、如何与陌生人相识并成为朋友等一系列的交际活动,而且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欲望也大大提高了。 四、构建有效课堂,尝试艺术教学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要想使学生有进步、有发展,真正做到乐学、活学、会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把握课堂节奏、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都要有精心的准备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艺术。

备课艺术化是上好一堂英语课的前提。教师要备好一堂课,首先必须掌握该课的`全部内容,了解整体结构,并进行优化组合;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还应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思想状况及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利于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双边活动。

课堂艺术化是上好一堂英语课的关键。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而适时地使用体态语言,不但能活跃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帮助学生加速理解所学内容。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3Can you play the guitar?这一单元时,我和同学们使用了游泳、跳舞、吹拉弹唱等大量的模仿动作和体态语言,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激情饱满的情绪中完成了情态动词的教学任务。

教师的语言也应讲求艺术性。如纯正优美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生动的语趣等,既能在课堂上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很多同学往往是先喜欢任课老师,进而喜欢该任课老师的课。教师可充分利用自身魅力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和注意力,把他们带入学习轨道。

教师还应兼顾提问操练的艺术性、情境设计的艺术性等,充分利用实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把尽可能多的时间与舞台让给学生,使知和情统一起来,在自由、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所学的语言知识更容易得以巩固。

14.用好案例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十四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采取措施,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这个判定可令小朋友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一节课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次,教师要求小组学生将圆锥装满水后又把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次,教师让学生小心翼翼地将圆柱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教师请学生自由选择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验证刚才的发现。

结果,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变形为长方体后进行比较计算,获得验证;有的学生则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更有的学生选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了“倒水”实验,提醒大家注意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能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的运算规律之后,请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收获。其中,有学生提出:既然加法、减法、乘法都有相应的运算定律或规律,想必除法也不会例外吧!对此,教师给予赞赏性的肯定,索性取消了进行练习课的打算,改为要求学生自主探索“除法的运算规律”。一开始,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切入思考的依据――例题:“商店卖出5箱热水瓶。每箱12个,共收入840元。每个热水瓶售价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在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出谋划策,讨论接下来该怎样去发现并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学生借鉴先前学习运算定律的方法,决定分三步走:建立猜想――举例验证――出题应用。于是,学生们在小组中一步一步展开了自主学习,最后如愿以偿,发现并掌握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一条运算规律,可谓事半功倍。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15.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十五

一、努力营造课堂氛围

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处在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课堂氛围中的师生都会有着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兴奋的状态参与课堂,从而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灵巧的小手,用自己的方法和准备的材料创造出见过的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用彩纸剪出了对称的英语字母,有的学生剪出了数学数字,有的学生折出多种物体来演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归纳,获取新知,真正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也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课堂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学习效果毋庸置疑。

二、充分突出学生地位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具有思维活动,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作为教师要彻底摒弃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在“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的前提下,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习目标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全体学生得到的是生动、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锻炼自我。从而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快乐学”。

三、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本来小学生就有活泼、好奇、好胜的特点,因此,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在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推导时,让各学习小组用不同的方法量出一个圆形实体的周长,再量出直径,接着求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即圆周率。同时激励学生应用比的知识,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人人勤动手、勤动脑、勤计算、勤交流,探究合作的热情高。这节课因为创设了教学情境,学生很兴奋,学得也很轻松。

四、巧妙设置问题疑问

有人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问题学生才能深入学习数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设计问题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遇到问题,学生才会在问题的带领下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巩固。如,在教学完“自然数”后,学生立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最小的自然数是0,是否有最大的自然数?”通过较短时间的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书中没有讲到,有的学生说肯定有,现在我们还没学到……课堂气氛高涨,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异常激烈的争执,全班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了确切的答案,在发言时,学生很积极,很踊跃。

又如,在学完“百分数的认识”后,学生提出“分数可以约分,百分数可以约分吗?”当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像辩论会一样,争论的场景是何等的激烈,当然,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总之,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大胆探究,不断尝试,尽早摸索出适合各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摘要:<正>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思维、情感、价值观交流的场所,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如何让学生积极高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是工作在一线的老师们经常探讨交流的问题。我认为,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生动、有趣、高效、和谐的课堂中来,需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努力营造课堂氛围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处在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课堂氛围中的师生都会有着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兴

参考文献

16.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十六

【关键词】少教多学;自主学习;展示自我

自2009年2月我有幸被评为湟中县第一批名师后,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从那时起,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开始了有意识的持续的转变。几年来的学习与实践,使我和孩子们都能去感受丰富的课堂生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成了我如今乃至今后教学艺术的追求。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加强课前预习,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预习是一种铺垫,是一种预测,是一种自练。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因此,只有指导好课前预习,课堂才能有效地指导自主学习,学生才能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学生提出了五步预习法,即:初读感知—圈画识字—划词(句)批注—提出疑问—巧设练习。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识字

识字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充足的自主认字、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让小组成员交流“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之后,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做一次展示,当一次小老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与学生总结了许多识字方法:“字形小魔术”、“送字回家”、“找朋友”等,“猜谜语”是学生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另外,学生的认字活动,不只局限于教室、校园。教师要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到精彩的外面世界中,认识更多的字。如广告牌、商店招牌、商标、物品包装等,学生在平时通过看电视,也能认识很多字。动画片片名、节目主持人姓名、各栏目名,都是儿童认字的好教材。

写字指导中,要努力做到“一看二写三比四评”,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即:观察范字—练习描红—相互欣赏—集体评价

三、把课堂交给孩子,让课堂成为孩子的舞台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语文教师应伸展自己的个性,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是教师成长的最大敌人。”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有这种创新意识,让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成为我们成长的铺路石。在我的课堂上,我努力做到了“四还”。

1.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就应该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作为教师,就要高效利用课堂。

(1)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新课标》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学生只有充分地读,才能把课文读懂,才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才能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把“讲”的机会还给学生。我们在讲课时总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中总觉得自己讲的要比学生说的多,一些本该由学生说的,很多由老师代替了。其实有些问题学生能够回答,而且可以回答得很好,可是却被老师剥夺了权利。还有些重点,总怕只说一遍,有些学生听不着,记不住,于是重复二遍、三遍。所以,教师不能太想“讲”、“讲”太多,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和开拓 “说”的空间。

(3)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可见主动提问的重要性。教学中,我从课题入手,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加以梳理,之后,我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引导学生紧扣提出的问题去读书,并抓住重点词句思考讨论。这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愈加浓烈,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2.把展示的机会还给学生

展示方式很多,可以采用个人展示、小组展示与全班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的舞台,如朗读比赛、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课文情节表演等。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学生愉快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3.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评价分为自我评价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当学生完成练习或回答一个问题后,起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对自己的回答进行评价。接着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空间,大胆抒发各自的见解,在你来我往的冲撞中激活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通过互相交流,让学生养成敢争、敢驳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4.把想象的空间还给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教学《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课,我除了让学生抓重点句子展开想象,激活学生思维外,还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结尾续编小故事。如:“你们认为那位售货员阿姨还能再见到小兵吗?她们见面后还会说些什么?在自主开放的氛围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快乐交流、快乐表达的乐园。

几年的教学实践,课程改革伴随着我不断地成长,它不仅带给我教学价值观的转变,还令我体验到了“教育智慧”的内涵。我会继续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究,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做定“还”的文章,力求在“还”的有度、“还”的有效方面狠下功夫,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简介:

17.用好案例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十七

创新教学模式让中职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作者:韦翠兰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02期

摘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活动的空间,为学生营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关键词:教学模式;引导;评价

中职的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必须有针对性的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只要他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行。

一、创新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从“以培养单纯传授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培养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观念。

18.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篇十八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也是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中心与灵魂。要把班级管好、组织好、引导好,把学生教好、培养好,就必须建立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集体,这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细致而具体的工作。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给他们更多的参与、思考机会,增加其主人翁意识,提供学生自我教育的契机,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内化作用,把创造性思维渗透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发挥自主管理对学生的约束、激励、引导作用,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在如何形成班级凝聚力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参与制定班规,激发自主意识

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前一种能力是工作能力,后一种能力是自我约束能力。我在刚接手新班级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采取以法治班的做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明确班规的意义。先向学生讲述班规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一样,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其次,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主要通过学生周记《假如我是班主任》的基础上,征集“金点子”,然后确定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再者,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起来效果还不错,本班在这一学期连续被评为文明班级,班级中也没有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坚持自我管理

许多人说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识。若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班级的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全体参与,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集体自我管理机构,体现管理的主体性。

1.组建责任心强的常务班委

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老师不必事事躬亲,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胆大的班干部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具体做法如下:采取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班长的做法。然后,由班长组织班委会,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有班干部负责。而此时,班主任是不插手的,只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

2.“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可这个组织不能是静止不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当干部的锻炼机会。值周班长是经民主推选产生的临时班长,每六位同学一组自由结合,组成一届临时班委,负责本周班级的日常事务。其中一位同学总负责,任值周班长,其余五位学生分工负责。这种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3.灵活多样的自治小组

班级除常务班委,还有“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小组,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管理网络。而要建设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就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组织和建立多样化的自主自治小组,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卫生监督组等小组。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每个小组各不相同,每位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与被管理的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不仅能管别人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的手段,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级的工作效率。

三、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实现自我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况且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如何引导使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班级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比如“三八”妇女节,举行“只要妈妈露笑脸”的作文竞赛、“五一劳动节”举行“今天你休息”的班级晚会、“清明节”举行“接过先烈的旗帜”的扫墓活动、“十一”国庆节举行“我爱你,祖国妈妈”诗歌朗诵会等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四、发挥示范教育的作用,探索自我评价

常务班委和值周班长成员是班级的骨干分子,他们是在服务的基础上实行管理的。他们的示范服务是一种无声的管理、无形的激励,正是这种无声无形的管理和激励使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声有形的班风蔚然形成。在这种风气中班级管理工作通过一种示范激励的途径使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19.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 篇十九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由于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因此学习活动的优化程度主要决定于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 要想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主动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我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应力求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使教与学这两个主体的积极性统一起来, 一般在教师提出目标后,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本节课我们应该怎样学习, 我们要学会什么知识。这样就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2. 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

良好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和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 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中, 能够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阿基米德原理”这部分内容时, 本人设计的教学方法有两种:一是由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 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结论;二是由学生分组实验, 自己总结出结论。两种方法提出以后, 让学生选择并参与补充完整, 最后学生选择第二种教学方法并提出几点意见, 教师在听取意见后, 完善教学方法, 并创造条件, 按学生设计的方法进行教学, 结果在教学过程中, 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实验做的很好, 并且不同组的同学之间还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活动取得圆满的结果。

3. 参与重难点的确定。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的学习活动过程, 是培养锻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学生找到了学习的重点、难点, 就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由学生自己确定重、难点, 既符合学生认知实际, 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更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责任感。

二、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调动学生的智慧和潜能, 启迪学生“我要学习”的需求, 从而形成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支持型氛围, 在此提出几点建议和策略:

1. 容忍的态度。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情理的问题和做出怪异的回答, 应采取宽容的态度, 一般不生硬地否定, 提示他们再听听别人的意见, 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的意识。

2. 善于倾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学会听学生讲话, 学会集中精力, 静静地倾听他人讲话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 并做出适当的评定, 容易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激发和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不能主动说的、不敢说的学生, 教师应采取激发和鼓励, 让他们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可以采取自评、互评等方法, 对不同学生的见解做出评判, 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三、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面授式是必要的, 但往往不能给全体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 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及学习能力的形成, 特别不利于对学困生的因材施教。针对这一问题, 我在教学过程中, 试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编合成组。这样, 学生不只是面对教师, 也可能面对同伴, 在这种组织形式中, 每一位同学都创造了和谐的学习气氛, 容易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方面, 学生们通过小组讲座各抒已见, 发表每个人的意见, 形成小组意见, 又通过组际间的交流, 综合大家意见, 做出完整的、较理想的结论, 充分发挥了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激发学生创造性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 我采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体会到:每个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促成群体主体性的发挥, 而创造性精神就产生在主体性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创造。首先鼓励求异思维, 当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当他们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时, 他们的求异思维异常活跃。

总之,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适应现代教育的理念, 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是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不能一味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 而应该引导学习者如何去学, 怎样去学, 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0.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二十

一、导语让学生入境

导语是一堂课的“序幕”,是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因此,在新课导入的时候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有利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学开始播放一段地震课件:画面上一位父亲的身影在废墟中艰难地挪动着杂乱的石头,成串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滴落下来,可他仍在努力地挖着……这时《父亲》这首歌在教室里响起,画面上陆续出现以下问题:他是谁?他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能给这幅画面取个恰当的名字吗?这样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去了解事情的经过,探寻作者是怎样写地震中的父子之情的,接着领会文章的主旨。学生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学习,自然会萌发创造性思维。

二、活動让学生参与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动”起来,动脑、动口、动眼、动手等亲身参与课堂实践的全过程。

1. 让学生动脑想

古人云:“学贵质疑,疑是思之起,学之端。”要允许学生质疑,为创新提供条件。传统教学对学生管的过严,限制过多,其实这样阻滞了学生的创造性。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去想,想法越有新意越好,大胆质疑、解疑。

如教学《穷人》一课让学生看题目质疑,学生提出:“穷人”是什么意思?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为学生理解课文把握了方向和目标,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在理解文中桑娜抱回孩子时心情很矛盾,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桑娜家的状况,理解她家当时的困境。学生在了解文章的中心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课文是怎样写桑娜和渔夫的淳朴善良的?文中两次写了桑娜在“沉思”,她在沉思什么?文中两次写到渔夫在“沉默”,他为什么沉默?这样写与表达中心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理解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 让学生动口说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嘴巴得到了空前解放。学生举手可以发言,不举手也可以发言;坐在座位上发言可以,站到讲台上更好;在课内小组讨论好,回家跟父母邻居讲更好;要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发表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旧的教学模式,给孩子充分的言论自由。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播放了有关各种“鱼”的视频材料,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说:这条鱼全身上下碧蓝碧蓝的,太可爱了!有的说:大家看这条鱼,身上长满了斑点,像豹子一样,游动的时候尾巴一甩一甩的,真有趣!有的说:看那条鱼,眼睛鼓鼓的身上长满了刺,尾巴长长的,真好看!有的说:这里的鱼太多了,而且各式各样的,多得我都看不过来了……学生们越说思维越开阔越深入。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西沙群岛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就易理解了。

3. 让学生动眼看

上一篇: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证明下一篇:小学献爱心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