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理论讲稿

2024-08-23

游泳理论讲稿(共6篇)(共6篇)

1.游泳理论讲稿 篇一

游泳教学理论

第一节

游泳教学的特点与过程

一.游泳教学的特点

游泳是在“水”的特殊环境中进行的运动项目,与其他运动项目比较,在教学环境、运动方式和呼吸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

(一)教学环境的特点

水的物理特性对游泳有重要的影响。水有压力、浮力、升力、阻力,我们既要克服水的压力、浮力、升力和阻力,又有利用压力、浮力、升力和阻力。

(二)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

1.对水的强烈兴趣

要积极保护游泳者的对水兴趣,同时对少数缺乏兴趣的学生应采用适当的手段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2.怕水心理

主要因在水中失去平衡、呼吸困难、呛水、喝水而引起,也有因间接或直接的感到水会威胁人的安全。熟悉水性要手段多样、循序渐进。

3.厌水心理

本人的适应能力、教学环境差、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要防止和排除。

(三)游泳运动姿势、动力和呼吸的特点

1.运动姿势

俯卧和仰卧。改变了人体习惯的直立姿势和其他运动姿势。同时对前庭器官产生新的刺激,要建立新的运动方向的感觉。

2.运动动力

不是固体,而是流体。没有固定的支撑点。给获取推进力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3.呼吸特点

用口吸气,口和鼻呼气,并有短暂的闭气过程。同时在呼吸时要克服水对胸廓的压力。在各种竞技游泳泳式中,必须根据技术的结构进行呼吸。

(四)由于游泳有教学环境的特点、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和游泳运动姿势、动力和呼吸的特点,就形成了教学上的特点;

第一.由于在“水”的环境中教学,水具有对人的安全有潜在的危险,所以在进行游泳教学时确保安全是游泳教学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第二.初学者的游泳教学应先进行“熟悉水性”的教学,在学生熟悉了教学环境、适应了水的特性、消除了怕水心理后再进行某一泳姿的技术教学。

第三.呼吸是游泳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关注,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第四.人体在水中“平浮”是游泳技术教学的重要条件,而腿的沉浮又是身体能否平浮的关键,因此,在教新游泳泳姿时,一般先教腿部动作,抓好了腿部技术,保证身体平浮,为教手臂技术打好基础。

第五.每教一个动作,一般先做陆上模仿、然后水中练习,水陆结合,以水为主 二.游泳教学的过程与教学动作阶段

游泳教学过程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提高“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掌握游泳的知识、技能和技术。

教学活动要符合三个规律:

1.符合和人的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2.符合人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3.符合人的生理、心理活动变化的规律

根据以上的规律,在游泳教学中,一般可分为:学习与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动作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

(一)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泛化)

任务:对学习一个新动作初步了解,取得感性认识,粗略地掌握动作。

特点: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扩散、抑制不够、处于泛化阶段。

动作表现;缺乏控制、紧张、费力、不协调、有多余动作。

教学要求:抓住教学环节,正确示范、精讲多炼,从陆上到水上反复练习,不要过多的讲解动作的细节,使学生粗略地掌握动作。

(二)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分化)

教学任务:消除错误动作、正确掌握动作技术。

特点;大脑皮层的兴奋相对集中、抑制逐步发展和巩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

动作表现:逐步正确、协调、动作节奏感强、游距迅速增长。但动作还不够熟练和巩固。

教学要求;抓住技术动作的难点和要点,反复进行段距离的分解游、配合游,纠正错误动作,逐步掌握正确动作。

(三)动作巩固和运用自如(自动化)

教学任务:使动作完善、巩固、并达到自动化程度。

特点;大脑皮层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高度集中神经接通机制稳定、形成了牢固的动力定型。

动作表现:轻松自如、正确协调,达到自动化程度。

教学要求;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通过分解与配合的反复练习,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向判断方位、速度和用力程度等细节的技术动作。

第二节 游泳技术动作的教学方法

一.讲解法

即语言法,是教师运用正确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促进学生的对动作技术,技能掌握的基本方法。在进行技术教学时,教师必须先讲解,使学生明确技术动作的 要领,和练习方法然后进行学习。

1.生动形象

用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技术动作,使学生有一个对技术动作的粗略的影响。要形象的比喻如;鞭状打水、波浪动作等。

2.简明扼要

讲解力求精简,抓住关键,要精讲,只有精讲才能有时间给学生多炼。

3.讲解与示范紧密结合

教学中讲解与示范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要以生动形象的讲解配合正确的示范动作,能使学生的直观和思维紧密的结合起来。

二.示范法

动作的示范是游泳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最直接和效果很好的方法。

1.示范队形的组织与教师的位置

示范时的位置,直接影响学生观察动作的效果,应注意组织和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和听到教师的动作与讲解。

2.示范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示范前要使学生明确观看的重点和次序。先作完整动作的示范,再进行分解动作的示范,分解示范时,一定要让学生看清重点不要面面具到,其结果什么都看不清。

3.示范的面与示范速度

示范面;分正面、侧面和背面。面的选择应根据其技术动作的特点;

正面;蛙泳划臂的宽窄、爬泳、仰泳、蝶泳的入水点 等。

侧面;一般各泳完整动作的配合游。

背面;如蛙泳腿部的翻脚动作和蹬夹动作。

示范的速度:以中等和慢速度为宜,使学生看清。4.正误对比示范

在纠正错误技术时,为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错误,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技术进行模仿,也可让有同样错误动作的同学示范,此外再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正误对比示范,让学生通过正确与错误的对比,更加明确对正确动作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己的技术动作。

手势的运用

游泳教学中的手势,在教学中有特殊的意义。有二种运用方法;

一种是利用手势来表示教师组织教学的意图。

另一种是表明技术动作的手势。

同时还可以利用手势和哨声结合运用。

三.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

1.分解教学法

概念:指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或身体活动部位,合理的分解成几段或几个部分,再按所分的段落、部分依次进行教学,最后达到全部掌握。

注意事项:

(1)在划分段落时要考虑技术动作之间的有机机构,并且应使划分的段落容易连接完成。

(2)要使学生明确所划分段落或部分在整个技术动作中的位置、作用及相互联系。

(3)要与完整教学法结合运用,分解教学的时间不宜过长,动作技能基本形成后应即转入完整教学法。

2.完整教学法

概念:指次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段落、部分,完整地进行教学。

注意事项:

(1)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先注意动作的基础部分的掌握,再逐步掌握动作的细节。

(2)应多采用较多的陆上模仿练习,学生明确 动作概念后才下水进行完整练习

(3)要广泛采用各种诱导性练习,帮助体会动作。

3.分解于完整组合教学法

在教学中独立采用一种教学法,都有局限与不足,两种方法的组合运用,可扬长避短,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其不足。

一般采用完整 —— 分解—— 完整的组合教学方法。

第三节 游泳动作的教学顺序

根据游泳教学的特点,初学者必须先进行熟悉水性的练习,然后进行游泳技术的教学。先教哪种泳式,在教某种泳式时先教哪个动作,主要依据游泳教学的规律,教学的任务,教学的对象及学习的时间来确定。

一.首教泳式的选择

1.先教蛙泳;

特点;呼吸比较方便,较能消除怕水心理,安全性强。

适应对象;一般只有较短的学习时间,对象是大中学校的学生。

2.先教爬泳

特点;腿臂动作相对简单,其节奏也不如蛙泳要求高,但呼吸教蛙泳难。

适应对象;有系统学习四种竞技泳式的对象,年龄较小的人群,先学习爬泳可以对仰泳和蝶泳的姿势技术相似转移。

3.先教仰泳

特点;配合技术简单,呼吸不受影响,初学者较能接受。但运动姿势可能会引起怕水心理。

适应对象;青少年,先学仰泳对掌握爬泳有利。二

.某一种泳式的教学顺序

一般游泳采用分解教学方法;

按照

1.先教腿

2.再教臂

3.然后教臂与呼吸配合 4.最后教完整配合。三 单个动作的教学顺序 讲解,示范使学生明确动作要领。

陆上模仿练习。水中有固定支撑练习。

水中无固定支撑练习。短距离反复游,改进错误技术动作。

逐步增长距离,提高和巩固技术动作。四.竞技泳式教学的顺序 熟悉水性、爬泳、仰泳、蛙泳、蝶泳。

熟悉水性、爬泳、仰泳、蝶泳、蛙泳。

熟悉水性、仰泳、爬泳、蛙泳、蝶泳。

熟悉水性、蛙泳、爬泳、仰泳、蝶泳。四.竞技泳式教学的安排 1.单一教学法教学法进度 2.平行连贯教学法

五.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

1.动作概念不清。(反复讲解和示范)

2.身体素质差。(加强其素质,可以利用陆上的训练手段)

3.错误动作动力定型。(采用陆上的模仿和针对错误练习,也可以用矫枉过正的方法)

4.心理紧张。(采用和蔼、耐心教学态度,利用循序渐进的手段和教学浮具。

5.教法不当。(提高讲解、示范质量,练习的量和时间要适宜,手段、方法要得当)。

6.教学环境和条件差。(加强游泳池的管理,教学环境)

第四节 游泳教学的组织

游泳教学活动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实现,它的基本形式是游泳课。

根据上课的任务可分为:

1.新授课

2.复习课

3.综合课

4.考核课

根据人体生理的活动规律,将课划分可分为:

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根据上课的任务和人体生理的活动规律进行精心的组织与准备,写好上课教案,才能使教学任务很好地完成。

一.游泳教学的安全组织工作

游泳课的安全组织工作,是上好游泳课的保证,也是游泳课的首要工作。

做好游泳课的安全组织工作可有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工作

1.安全教育(墙报、广播、宣传、深浅水区域的标志)

2.健康检查(心脏病、高血压、)

3.了解场地(水深、浅水区域、池底和池岸的形状及坡度等)

4.准备救生、助浮器材(救生圈、救生竿、浮板等)

(二)上课时的安全组织

1.下水前

(1)第一次下水前,一定要进行安全注意事项和上课的纪律教育,而且在以后的课中要反复强调。

(2)组织好安全小组。将3~5名学生编成一组。派责任心强、水性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3)布置好救生员,可按救生协会的要求和上课的要求布置。

(4)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以防发生抽胫和不适应等现象发生。

2.下水时

(1)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测验,了解学生的水平,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2)经常检查人数。可相隔10~15分钟检查一次,以便及早发现以为情况。

(3)加强上课纪律,要做到令行禁止,学生中途起水或离开必须报告老师。

(4)严密教学组织。应该将所有的学生完全在教师的监控之下,尤其是不会游泳和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处于有利于观察和教学的位置。

3.起水后

(1)及时清点人数。游泳课结束后要立即整队清点学生人数,如有发现缺少,及时寻找或查清原因。

(2)注意保暖。清点人数后要让学生擦干体表的积水或披上浴巾。

(3)进行必要的讲评与小结。二.游泳教学的分组

游泳教学中,常用的分组方法有二种:

(一)混合分组。将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混合编组。有利于相互帮助、互教互学,对安全也有利。

(二)按水平分组。将技术水平接近的学生编在一起。有利于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两种分组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结合和交替使用,另外也可按年龄、性别分组。

游泳教学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7~10人为宜,分组也应考虑场地大小、泳道多少等因数。

2.游泳理论讲稿 篇二

关键词:游泳运动; 优秀人才; 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9-0140-05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Mobility of China's Elite Swimmers

KANG Peng-yang1,KANG Dong2, YANG Xiao-fan1

(1. P.E. Inst.,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Shaanxi China; 2. P. E. Dept.,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Shaanxi China)

Abstract:Although China's excellent sports talent resources are scarce, they are not properly utilized and allocated. Overstock, waste and inefficiency are common phenomena.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and mobility status of excellent swimmers during China's planned economy period and market economy perio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obility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are distinguish obviously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in different periods. It proposes to encourage reasonable mobility of elite swimmer, reallocate resources, achieve optimized group and enlarge mobility scale.

Key words: swimming; talents; mobility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现象,可以说,社会流动是社会所固有的属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游泳运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成了攀登亚洲游泳高峰的长征,实现了“走向世界”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真正成为了世界泳坛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完成了一次运动项目团队的整体上升流动。作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因素,竞技体育的人力资源分布于各个社会分层之中,不同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同样会激发其改变、提高自身地位的奋斗精神,从而产生流动的可能性。从计划经济以来,不同时期的优秀游泳运动员和各省整体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发展参差不齐,优秀游泳运动员主要集中地呈区域性分布。在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大背景下,游泳运动商业化、游泳人才流动化已是我国游泳项目发展的必然趋势,游泳人才的流动有利于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优秀游泳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将成为提高游泳运动竞技水平的一个强有力的保障。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优秀运动员人才的流动程度化对中国体育市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优秀游泳运动员在各省间的流动不但提高了全国游泳项目的整体竞技水平,同时也对各省的社会影响力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提升,进而刺激了各省在游泳项目上的消费,拉动其部分内需。要实现竞技体育强势永驻,必须使体育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并充分开发与利用,大力借鉴科学的人才配置方式,科学引导,合理配置,使其优秀运动员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从而促进中国游泳运动的科学健康发展。基于此,以资源稀缺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为出发点,将我国历届亚运会、全运会游泳项目前三名获得者和参加亚洲游泳锦标赛及世界游泳锦标赛的中国游泳优秀人才作为研究对象,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对该类群体的流动性进行理论分析是必要的、可行的。

1 优秀人才流动的萌芽与储备期(1952-1979年)

建国初期,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吴传玉在1953年布加勒斯特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就取得过100 m仰泳的冠军。1959年9月13日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运会,29个省、市及解放军代表团参加了此次运动会的游泳比赛,其中穆祥雄以1 min11 s1的成绩打破男子100 m蛙泳世界纪录,中国游泳从此翻开新篇章,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最终实现了“走向世界”的历史性跨越。

1.1 优秀游泳人才资源的分布状况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高度集中控制,从而竞技人力资源的流动处在了一个萌芽与储备期。这一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数量不足,与世界各体育强国相比,差距很大。优秀游泳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上海、北京等少数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和一些解放军代表队,而经济比较落后的内陆地区游泳运动水平则较落后。

1.2 优秀游泳人才资源流动性分析

1.2.1 水平流动 “水平流动”是指人力资源在同一水平线上流动,如俱乐部间流动、地区间流动、专业队间流动,其声望、社会地位基本相同,称之为水平流动[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游泳项目人才流动与配置几乎是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进行的,而造成该流动模式几乎得不到运行的原因是我国当时正处于优秀体育人才统分、统配的体制规范下,再加之我国户口制度的局限性特征,造成了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流动只能是在本地区内垂直流动,而无法形成跨地域的水平流动。这一时期,不仅合理的运动人才流动市场发育缓慢,且人才流动具有局限性和无序性。表现为以人才的囤积来对付人才的短缺;以限制流动来保护弱小者;以计划方式管理人才交流市场。

1.2.2 垂直流动 “垂直流动”指在一个既定的社会阶层结构里,转移流动的方向是由较低社会地位流动到较高社会地位,其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上升流动,即由地方队流向国家队,主要是表现出色或者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从地方队上升到国家队;另一种是下降流动,国家队的运动员在冬运会、全运会上回到地方队,代表地方队参赛或者自上而下的淘汰,这两种流动形式统称为垂直流动[2]。如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罗兆应,出生于广东佛山并效力于广州游泳队,因其运动成绩突出,进而被选入国家队,并于1974年9月代表中国参加第七届亚运会,最终获得了男子100 m、200 m蛙泳、100 m蝶泳第二名,还获两项第三名。该届亚运会也是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这种流动模式是我国游泳项目优秀人才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条件下的主要流动模式,该模式的顺利运行是保证我国游泳运动金牌战略和实现举国体制既定方针的主要表现。

1.2.3 国际流动 “国际流动”指的是竞技体育人力资源打破国籍限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训练、比赛的现象。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游泳运动的国际交流主要是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训练理论与方法,聘请了前苏联、匈牙利游泳专家执教,并积极参与国际比赛,从而实现国际游泳优秀人才的国际流动。这一正确的决策使我国游泳运动的竞技水平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提高。但后因“文革”的影响,使我国游泳运动水平跌入了低谷,国际间的比赛与交流近乎停止,从而拉大了与西方国家间的差距。

1.2.4 职业变动 “职业变动”指有些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职业发生了变动。在国家高度调控经济的计划经济时期,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变动是不必担忧的。退役后的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工作都是由政府统一组织解决的,有的是在各省市继续从事游泳教练员以及游泳队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的是服从组织上的分配,从事了其他工作。因此,该时期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职业变动形式较为单一。

1.2.5 理论分析 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但是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竞技体育的优秀人才资源培养周期性很长,是百年树人的结果,而且人才培养呈现金字塔状,越上层的人才越稀少。不仅如此,游泳运动项目开展的地域色彩较浓厚,氛围、基础很好的地方,优秀人才培养具有数量优势,人才分布就呈现出不均衡性,更需要有序合理的流动来实现优秀人才利用的均衡性和最大化。

由于受地方保护和社会的政治、体制、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计划经济时期的流动过程是相对静止的,计划安排下的人才资源分配与市场脱节,难以实现人才的均衡分布。再加上严格的人口户籍制度的管理,也限制了人才资源的流动。因而,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环境和生产力水平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游泳项目的运动水平发展缓慢。从优秀游泳运动人才的流动形式看来,优秀人才资源流动主要以“垂直流动”为主,“水平流动”基本静止,“国际流动”不稳定,主要表现为请进来,基本没有走出去,同时优秀游泳运动人才的“职业变动”形式单一。

2 优秀人才流动的发展与繁荣期(1980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追求和需要大大提高,特别是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日益剧增。竞技体育在全球化的趋势中,逐步转向商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游泳运动的相关培训组织(如:俱乐部、业余体校等)同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完善。此类形式的出现,使游泳运动在不断壮大中得到发展。1982年在印度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叶润成在游泳比赛获得男子100 m蛙泳冠军。是他使我国实现亚运游泳金牌“零”的突破,也开创了中国游泳的新局面。1986年第十届汉城亚运会,我国游泳队夺得10枚金牌,实现了我国游泳的大跃进。1988年第三届亚洲游泳锦标赛,首次以24枚金牌超过了亚洲泳坛强国日本。在本届比赛中我国年轻女选手杨文意在50 m自由泳比赛中,以24 s98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3]。2001年在日本福冈,中国游泳新一代领军人物浮出水面,年仅17岁的罗雪娟,获得了世锦赛女子蛙泳50 m和100 m双冠王,终结了中国游泳长达五年的世界大赛无金史,随后她又在第二年的第14届亚运会中获得女子100 m蛙泳冠军。

2.1 优秀游泳人才资源的分布状况 从第10、11届全运会的游泳优秀人才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表1、表2):游泳项目的优秀人才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尤其在浙江、上海、北京、福建、山东、以及部队单位。由此可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才的流动主要依靠市场经济杠杆等手段来实现,我国游泳优秀人才资源的流动呈现出范围不断扩大、区域配置和市场配置结合的运行特征,从而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2 优秀游泳人才资源流动性分析

2.2.1 水平流动 改革开放以后,在各个省份具有不同优势项目的情况下,加强了区域间的优秀运动员合作及交流。就游泳运动而言,不同合作范围和形式的发展,促进了各级运动队优秀游泳运动人才之间的交流,加快了游泳运动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优秀运动员也有了很大的自主性,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水平流动”让得不到垂直发展的优秀游泳运动员也有了平行发展的机会,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优化优秀游泳运动员资源的合理配置。

2.2.2 垂直流动 “垂直流动”是促使我国竞技体育快速崛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与计划经济时期相同,垂直流动仍然有上升流动与下降流动两种主要形式。进入21世纪,在竞技体育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驱使下,全国很多地方都成立了以盈利为目的的游泳俱乐部,从而出现了以俱乐部为单位直接参赛的现象。不再仅仅是由“业余体校—省队—国家队”的顺序进行按部就班的垂直流动,而是出现了由俱乐部直接到省队或者直接到国家队的跳跃式垂直流动的新形式。如辽宁籍游泳运动员石峰,1999年5月在辽宁海舰游泳俱乐部训练,2004年7月进入上海游泳队,因其表现良好,2005年1月入选国家集训队。

2.2.3 国际流动 “国际流动”是全球体育发展一体化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优秀体育人才的“国际流动”十分重视,该流动模式在游泳运动项目上的表现尤其突出。如从2008年开始,张琳、刘子歌等中国游泳队中的优秀队员及他们的教练员先后到澳大利亚集训,世锦赛铜牌获得者孙杨、全运会女子800 m自由泳等三金得主陈倩和教练员从师名帅丹尼斯;女子蛙泳未来之星王然迪、王群等及其教练员师从79岁的澳大利亚传奇教练员肯伍德;国家游泳队、游泳中心在“走出去”的训练方针中尝到了甜头,不但在技术上有所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果,更感受到了先进的训练手段和游泳理念带来的巨大变化。由此看来,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通过“国际流动”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既实现了技术交流,又推动了文化发展。同时,我国的一些落后运动项目也通过“国际流动”选派优秀人才出国学习和训练,并引进国际优秀教练员来华指导,使得一些项目迅速崛起,进而通过“国际流动”推动我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也很好的验证了体育无国界这一真理。

2.2.4 职业变动 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职业变动是人才资源流动的又一重要形式。首先是体育事业内部变动。有些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直接当教练员,也有些退役后进入高等学府进修后当教练员,再或是进入运动队的管理工作,进而使我国游泳运动的水平得以保持。如世界冠军林莉,1997年底退役后在香港游泳队、江苏省游泳队担任教练;又如在1993年参加完七运会后退役的沈坚强,赴日本筑波大学攻读体育系研究生,取得了硕士学位后回国,现在上海拥有4家游泳俱乐部,他的“沈坚强游泳学校”成了上海游泳的二线队伍。其次有跨行业的职业变动。目前主要是以商业运营为主。如中国游泳队“五朵金花”之一的庄泳,退役后在上海开办了郁金香广告公司(郁金香传媒首席运营官)。庄泳跟她的团队,通过这几年扎扎实实的运作,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LED(全彩电子显示屏)运营商。 2008年,庄泳的公司和北广传媒签下了一份价值高达几个亿的合同,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LED运营权的公司。除此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优秀运动员选择了进入高校任教。当然,也有些少数优秀人才退役后即失业的状况。而同是优秀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职业变动情况,主要原因就是游泳运动的技术局限性以及在专业训练的同时缺少文化知识的教育,这一现象应该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2.2.5 理论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为稀缺人才资源的流动提供了市场环境和流动条件。在供求关系影响下的优秀游泳运动员资源配置得以顺畅进行,优秀游泳运动员人才就可以相对均衡的分布于全国各地,这样的流动不仅有利于开拓游泳运动员自身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游泳运动项目比赛的区域竞争性得到较大提升。同时,根据资源配置理论,在市场机制充分起作用的条件下,在非限制性市场环境中,依靠市场供求关系,运用资源价格的升降,可以把资源分配到适当的位置。人才资源通常都是向着最有利益的部门和地区流动,这种流动过程一般是自发产生的,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第一,市场机制下的资源流动可能会在部门和地区之间出现或产生结构性的浪费,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第二,依靠市场配置资源,要想达到合理配置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同样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和浪费。

在人才资源流动和配置过程中,对于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分配,任何一种单方面的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片面的和难以实现的[4]。针对我国目前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流动现状,可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采用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调整和优化优秀游泳人才资源的结构,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稀缺资源的作用,实现我国游泳优秀人才的合理分布和科学、有效的流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游泳运动优秀人才资源的流动性特性,正在由过去的“垂直流动”为主的单一形式,发展成为以“垂直流动”为主,“水平流动”、“国际流动”和“职业变化”并存的多种形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新的游泳运动优秀人才资源流动模式。我国目前具备较高技术技能、专业素养的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数量相对较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具备的供给量较少,市场供给能力较低。相反,社会各方面对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需求很大,如:观众出于体育欣赏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比赛的需求;各类广告公司、影视传媒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各俱乐部、运动队出于对运动成绩的追求;各级政府出于对地区内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的要求等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等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市场开出的价格(报酬)就会较高,当价格(报酬)比较理想的时候,人力资源就会出现向高报酬的地区流动的现象,随之人力资源的供给就会增多。随着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增多,区域内市场的需求会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动机会及频率也会随之降低。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就是在这样的动态环境中不断地与市场寻找均衡点,在流动中达到动态的平衡。

3.2 建议

3.2.1 巩固“垂直流动”,加速“国际流动” 进入21世纪,我国游泳运动项目正不断缩小与世界游泳水平的距离,这是我国加强国际交流,优化竞技游泳运动人才配置后的成果。今后还可继续向国外著名体育院校或俱乐部输出人才,以利于掌握当前最新游泳动态;有计划向国外输出本国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同时有目的从国外引入国内急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以利于取长补短、人才资源互换;多开展经验交流,有计划地在省际间、地区间、国际间举办游泳人才交流管理的学术研讨会等等。在对优秀游泳人才重点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年轻队伍的发展,继而使年轻人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最终达到提高整体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加速与国际尖端水平靠拢。

3.2.2 依靠市场配置机制,促进游泳运动发展 竞技体育人才的合理流动和重新配置,实现优化组合,是我国游泳项目建设和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内容。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可促进游泳项目竞技水平的迅速提高,有利于开发、培养、使用人才,改善运动队伍人才结构,避免人才浪费。目前,我国游泳运动的优秀人才主要局限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制约了我国游泳运动项目的平衡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依靠市场机制,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优化配置,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多赢。

3.2.3 重点培养现役人才,妥善安置退役人才 在游泳运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同一大项不同小项、或不同地域的相关部门对现役人才的报酬、待遇等条件的不同,促进了优秀人力资源向高待遇项目(部门)的流动。虽然提高了当地的竞技水平、繁荣了体育市场,但对于运动员个体来说,还需通过不断地社会流动,进入新的社会层次或找到更为合适的社会位置。因为不同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同样会激发其改变、提高自身地位的奋斗精神。

同时,做好游泳运动的文化普及工作,使更多广大人民群众能体会到游泳运动所带来的健身、娱乐作用。如举行各种技术表演、救生示范、趣味水上游戏,提供与游泳配套的各种健身、娱乐、餐饮服务等措施,扩大社会影响,进而建立游泳运动在人民群众中的扎实根基,促进游泳运动的职业化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

3.2.4 体现人才商品属性,建立健全体育人才市场 体育人才流动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体育人才流动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但体育运动人才的引进、挖掘、流失之间题不是某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的政策措施所能调控的。国家层面的体育人才市场是促进优秀体育人才有计划流动的有益补充。各级各类体育人才市场充分发挥储存、中转、开发和服务功能,从而有效避免供需双方盲目流动和盲目引进,减少资源浪费,发挥人才的最佳效益[5]。

参考文献:

[1] 杨小帆,张鲲,张春莉.我国“命中类无设防型”项群优秀人才流动性分析[J] .福建体育科技,2010,29(3):1-7.

[2] 雷敏,艾龙,张鲲.我国冰雪项目优秀人力资源流动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5):7-9.

[3] 于仙贵,穆祥豪,梅雪雄.中国竞技游泳发展特征及其制胜规律[J] .中国体育科技, 1993 (6, 7): 1-3.

[4] 向东. 资源配置与频道资源的利用[J] . 南亚研究季刊,2001,(1):69-72.

[5] 罗普磷.关于建立我国体育人才市场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12(2):20-23.

[6] 俞继英,宋全征,杨再淮,等.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J] .体育科学,2004,24(1):1-5.

[7] 刘幼琼.中国游泳运动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0):16-18.

[8] 田雨普,程云峰,董伟程,等. 2000年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开发[J] . 体育科学,1988,(3):3-7,95.

[9] 凌平; 三直; 体育运动人才流动的困惑与选择[J] .体育与科学, 1988,(5):14-16.

[10] 张鲲,蔡恩伦,姚婧,等.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流动的特征及趋势[J] .体育学刊,2008,(2):37-40.

[11] 黄远翔,周鹏飞.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交流的现状及对策[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1):64-67.

[12] 黄平波,王郓.构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合理流动策略的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6):114-125.

[13] 张培峰, 王兴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人才流动问题的探讨[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5):25-27.

[14] 霍照,阎玉林.市场经济下的体育人才流动[J] .生产力研究,1998(2):24-26.

3.游泳理论讲稿 篇三

单选题:(将答案题号填在括号内,每题0.5分)1.学习游泳必须提高防护意识,确保()。

A.健康第一 B.身体第一 C.安全第一

2.在竞技游泳的四种姿势中,速度最慢的泳姿是()。

A.蛙泳 B.蝶泳 C.自由泳 D.仰泳

3.在奥运会上游泳共有()项,是金牌最多的项目之一。A.30 B.31 C.32 4.蛙泳、腿、臂、呼吸的完整配合比例应为()。

A.1:1:1 B.2:1:1 C.2:2:1 5.练习蛙泳腿时,要特别注意动作节奏,收腿要(),蹬夹水要快。A.快 B.慢 C.有力 6.练习蛙泳技术时,肘关节一般(),手划至腰部是错误的。A.不宜过肩 B.可以过肩 C.可到胸部

7.初学蛙泳,当腿、臂动作伸直时,应有短暂的(),这是十分必要的。A.加速 B.滑行 C.憋气 8.在接力比赛中,()队员犯规,即算该队犯规。

A.1名 B.2名 C.3名

9.蛙泳比赛中,在每次转身和到达终点时,两手应该()触壁。A.先后 B.上下 C.同时

10.蛙泳比赛中,一次划臂和一次蹬腿的动作周期内,头部应()水面。

A.部分露出 B.不必露出

11.游泳比赛时,第()次出发时,无论哪个运动员抢码犯规,均取消比赛资格。A.一 B.二 C.三 12.在浅水池中或在不熟悉的水域中游泳,不允许做()。A.跳水 B.潜水 C.仰泳 13.世界游泳锦标赛中,短池比赛是在()米的游泳池中进行的。A.20 B.25 C.30 14.在国际游泳联合会里,除游泳项目外,还有()、水球、花样游泳等项目。

A.跳水 B.足球 C.潜泳

15.游泳时,对呼吸的要求是在()呼气,嘴露出水时把气吐尽,再吸气。A.水上 B.水面 C.水下

16.当臂划水时,手的形状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划水质量,在划水时手指应该()。A.自然并拢 B.用力分开 C.手成勺形

17.蛙泳收腿结束时,大腿与躯干之间的夹角约为()度,不能收得过多,以免臀部上下起伏。

A.70 B.100 C.130 18.蛙泳臂的每一周期动作可分为()四个部分

A.划、伸、收、停 B.收、划、伸、停 C.划、收、伸、停 19.在学习游泳过程中,腿部是基础,配合是关键,()是难点。A.呼吸 B.漂浮 C.滑行 20.蛙泳腿的蹬夹动作过程是()。北京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游泳专项理论试卷 A.先蹬后夹 B.边蹬边夹 C.蹬直再夹

21.蛙泳收腿时,两膝关节应该向下,结束时两膝关节之间距离约()。A.与肩同宽 B.宽于肩 C.窄于肩

22.在自由泳、仰泳和蝶泳比赛中,在出发和每次转身后,运动员的潜游距离()超过15米。

A.可以 B.不可以

23.在世界大赛中,比赛泳池必须设有()条泳道,比赛实际使用()泳道。A.6 B.8 C.10 24.游泳池的每条泳道标准宽度应为()米。

A.2.00 B.2.50 C.3.00 25.游泳出发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出发台上,另一种是在水中出发的()项目。A.蝶泳 B.仰泳 C.混合泳 26.游泳比赛的出发口令应为()。

A.各就位—预备—出发信号 B.长哨声—各就位—出发信号 C.长哨声—各就位—预备—出发信号

27.在游泳时,耳朵进水后可用侧压法和()将水排出。

A.棉棒 B.挖耳勺 C.加水侧跳法 28.现代游泳的转身技术主要有两类,摆动式转身和()转身。A.俯卧式 B.仰卧式 C.滚翻式

29.蛙泳腿的动作可分为收腿、翻脚、向后()蹬夹水和停四个部分。A.直线 B.圆形 C.弧形 30.蛙泳的转身都是采用()转身。

A.俯卧式 B.摆动式 C.滚翻式

31.自由泳比赛中,()采取任何泳式。A.不可以 B.可以

32.在蛙泳比赛中,两臂或两腿的所有动作都应(),并在同一水面上进行,否则即为犯规。

A.同时 B.交替 C.先后

33.在蛙泳比赛中,除最后一个动作外,在手臂的完整动作中两肘()露出水面。A.不可以 B.可以

34.在蛙泳比赛中,除出发和每次转身外,两手向后划水()超过臀线。A.可以 B.不可以

35.在比赛中,发令员()取消运动员的比赛资格。A.有权 B.无权 36.初学蛙泳时,完整配合应是:()

A.划水抬头脚不动,收手、收腿,先伸手后蹬腿,手脚伸直漂一会。B.划水抬头要收脚,先伸手后蹬腿,手脚伸直漂一会。

C.划水抬头脚不动,收手、收腿,先蹬腿后伸手,手脚伸直漂一会。37.摆动式转身时,应先用()同时触壁后才转身。

A.双肘 B.双腿 C.双手

4.大二轮滑理论讲稿 篇四

(二年级)

首先,轮滑运动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我个人认为,越小学得越快,目前的发展也是这样,在大学里能够开展这个项目其实并不是最好的时期,安全性还是不够有保证,所以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够选择轮滑项目的同学,都是勇敢地,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大家也都很努力,包括很多女同学,在老师和男同学眼里都是比较胆小的,让我们都刮目相看,从心理上我认为是非常健康、乐观和向上的,能够战胜困难,挑战自己。所以我一直都认为,能够把轮滑学好的同学,以后再学其他项目都会不成问题。

其次,轮滑运动对于人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活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大家应该也深有体会,我们速度快,转弯快,旋转快,停得快,没有两下子协调能力怎么行。

轮滑起源

轮滑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并具有国际性的体育运动。它诞生在18世纪初期,当时在荷兰冬季冰封的河道里用滑冰进行旅行是非常普及的方法,据传说是由荷兰的一名滑冰爱好者,当自然冰融化不能继续滑冰时,为解决自己在夏天也想滑冰的愿望,他冥思苦想,专心设计,自己动手将木线轴安装在皮鞋底下,在平坦的地面上滑来滑去,从而发明了最初的轮滑鞋。他的发明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使轮滑运动即此诞生。在此前的轮滑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能滑的快、灵活、方便,对轮滑鞋不断的进行改进,从最原始的“木制大线轴”,发展到单排两轮、单排三轮,中间大轮两头小轮的三轮等,但都由于在灵活和安全性方面不理想,使这项运动的发展呈现有时高潮,有时低潮的状况。

从1863年纽约人詹姆斯〃普利姆普顿发明设计制造了双排轮轮滑鞋以后,双排轮轮滑鞋统治了轮滑运动一百多年,所有的轮滑竞赛和各种活动都是使用的双排轮轮滑鞋,仅在材料的更新和制造的精度上有所提高。对于我们来说,轮滑运动就是大家最早熟悉的“旱冰”,可能大家最早接触它是在公园、游乐园或是专门的旱冰场。

1979年,美国冰球运动员奥尔森兄弟(Scott Olson and Brennan Olson)在其家乡,明尼苏达洲的明尼阿波利斯发现了一双早期的轮滑鞋,是轮子成一条直线,而不是普利姆普顿发明的双排轮轮滑鞋。这双鞋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于是兄弟俩进行重新设计,根据轮滑鞋的原理,采用现代的材料。他们用聚氨酯做轮子,将其安装在冰球鞋下面,再装上橡胶制的制动器,就制成了现代的单排轮轮滑鞋。1983年,兄弟两个之一的斯科特〃奥尔森成立了专门生产单排轮轮滑鞋和器材的Rollerblade 公司,使单排轮轮滑运动非常迅速的在全世界普及起来。由于其优越性能大大好于双排轮轮滑鞋,因此在大部分领域取代了双排轮轮滑鞋,如现代的速度轮滑比赛中,运动员已经全部穿单排轮轮滑鞋;在花样轮滑比赛中虽然双排轮轮滑鞋占主流,但现在已经出现了单排轮轮滑鞋的花样轮滑比赛;单排轮轮滑球则是冰球运动的陆地版,是与双排轮轮滑球完全不同的两个项目。此外,极限轮滑和轮滑速降等运动项目都是因单排轮轮滑鞋的产生而产生的,不仅如此,在遍及全世界的群众性轮滑活动中,已经绝大部分使用单排轮轮滑鞋。轮滑的现代发展

由于轮滑项目在世界风靡,练得人越来越多,很多组织和专业人士就想让他进入奥运会,争取了很多次,却一直没有成功。国际奥委会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宣布,高尔夫,橄榄球,棒球,垒球,壁球,空手道,轮滑7个项目中竞争两项进入2016年的奥运会,最终的结果是高尔夫和橄榄球成功进入。轮滑想要进入奥运会,还需等待。不知道了不了解我国的竞技体育体制?我们国家很有意思,一般来讲,只有奥运和全运会的项目才基本上能够享受举国体制,除此之外只能算是社会体育项目,国家投入是很少的。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项目都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来掌管,具体的项目是由项目中心来负责,比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其中有个叫社会体育管理中心,这个中心基本上负责所有非奥非全项目,轮滑项目就由这个中心管理。

国内国外。。。。

一 速度轮滑 1.速度轮滑 装备

头盔、风镜和连衣服,允许穿着单排、双排轮轮滑鞋(两组轮平行排列)或者最多六个轮子的直排式轮滑鞋参赛。轮子的直径最大不能超过100毫米,轮滑鞋全长不能超过50厘米。轮架必须与鞋靴牢固的固定,轮轴不能突出到轮子以外。禁止装有制动装置,允许使用没有传动装置的克莱普(即脱跟)轮滑鞋。

项目设置

花样比较多,吸引更多人来观看

场地及比赛

场地比赛的跑道长度不得少于125米,不得超过400米。宽度不小于5米。为了举办国际正式比赛,从2003年1月1日起要按照CIC 批准标准规格尺寸,新修建场地赛跑道长度为200米,宽度不少于6米。“封闭环形式”公路跑道的长度最短不得少于400米,最长不得长于1000米,有的比赛要求不得长于600米。

起跑

计时赛中,运动员由于器材发生意外故障而非本人责任摔倒,发令员可以召回运动员重新比赛。

集体出发起跑时,在130米以内有一名运动员摔倒而引起其他运动员连续摔倒,发令员可以召回运动员重新比赛。

冲刺

集体出发的(淘汰赛、积分赛、接力赛等)、预赛、团体计时赛和计时赛,要根据运动员轮滑鞋的最前点(轮)到达终点线的时间决定运动员名次。

到达终点线时领先的轮滑鞋必须与地面接触,否则以后脚轮子的前点到达终点线的时刻为完成比赛。

途中滑

(一)运动员在各项距离的滑跑途中,严禁得到任何方式的外界帮助,除非轮滑鞋出现故障。

(二)每项比赛的滑跑途中,运动员应沿一条设想中的直线滑行至终点,不得以曲线或横向滑行影响其他运动员的正常滑跑。

(三)在弯道滑跑时,除非沿内侧有足够的空间可以通过,否则只能从外侧超越其他运动员。

(四)任何情况下,不得故意强行阻挡他人的超越滑行,严禁撞人、推人、拉人、挡人、踢人、绊人等有意阻碍他人滑跑的行为发生。

(五)在场地跑道或在“封闭环形式”公路跑道比赛时,严禁领先的运动员阻挡后者的超越,或者帮助正在被超越的运动员。花样轮滑

花样轮滑是体育和艺术相结合的项目。这项运动不但要有高度的技巧,也必须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花样轮滑运动包括男、女单人滑;男、女双人滑;舞蹈(男、女双人)三项。单人滑包括规定图形和自由滑两部分,其中自由滑又分短节目和长节目。双人滑包括短节目和长节目。舞蹈包括规定舞、创编舞和自由舞。

花样轮滑鞋包括双排的和单排的,一般单排鞋就3个轮子,单排和双排前边都有制动器,花样轮滑鞋鞋质较硬,转弯灵活。自由式轮滑

可以较自由的进行轮滑运动,不受限制。

平地花式:

平地花式轮滑最大特点是,初学入门较容易,因无跳起动作,所以危险性伤害很小,适应性很广,男女老少都方便练习。不像花样轮滑对场地的严格要求及有旋转跳跃的高难动作。然而该项目的自由发挥度,使其流畅柔美的轮上舞姿魅力,已成为当今轮滑时尚的最新亮点,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

该项目虽然入门较易,但要想掌握好,必须不断练习、交流、纳新,使综合素质提高,才能成为一定程度的滑手。所以对广大爱好者有很大吸引力。

平花比赛方式: ①速度比赛:比赛单一规定滑行技术动作的过桩速度。

②自由式比赛:在规定时间内,按配乐节奏做基本技术动作基础上自由发挥组合的流畅滑行。

平花技术说明: ①目前基本技术动作为48式(还将会有不断创新的技术动作被纳入)。②场地要求:平坦水泥,③单行最大桩距场地长度40米左右,宽2米左右。比赛一般分为3行桩,每行20个桩,每行桩的桩间距分别为0.5米、0.8米、1.2米,来编排不同的过桩难度和技法。④速度比赛要求选手技术娴熟、准确、快捷。

⑤自由式比赛要求选手基础技术熟练,掌握一定的难度动作;舞美、音乐与滑行整体协调流畅。它包含技术、难度、观赏性等综合要素。

双排轮滑球

轮滑曲棍球是一项不直接接触球的运动。比赛队员穿着双排轮或单排轮进行比赛。比赛双方各上4名场上队员和一名守门员,比赛过程中可随时可以换人。该项运动起源于 1896年的英格兰。看上去像是冰球和曲棍球的结合体,双方各出5人在44×22米的场地上进行比赛,规则类似冰球,但不允许身体冲撞或阻挡,一场比赛为2-3节,每节15-20分钟,进球多者为胜方。在南欧、南美、非洲等地开展的非常普及,因此参加世界锦标赛的国家很多,现在每逢单数年举办世界A组锦标赛,共有12支最高水平的队,每逢双数年举办世界B组锦标赛,约有20多支国家队,采取每次升降3支队伍的方法。单排轮滑球

单排轮轮滑球运动是运动员脚穿单排轮轮滑鞋,手持冰球杆,在轮滑球场上快速滑行、运球、传接球,射球,力争将球射入对方球门的对抗性集体运动项目,是一项快速敏捷的轮滑技艺与娴熟高超的用杆技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

单排轮滑球规则:

(一)每队在场上比赛时不得超过4名队员和1名守门员。由于是在单排轮轮滑鞋产生后根据冰球运动变化而来的项目,国际轮滑联合会首先于1995年开始举办世界锦标赛,但国际冰球联合会认为应由他们领导该项目,并于1996年也开始举办世界锦标赛,这样两个大的国际组织每年都在举办各自的比赛,相比之下,国际冰球联合会的队伍发展的较快,由于参赛队伍的增多,现在已经分为A、B两个组举办世界锦标赛了。但该项目发展的迅速说明它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都是非常大的。极限运动和技巧

利用U形台或台阶等做各种各样的惊险、复杂技巧表演动作,它也是轮滑竞技项目中最吸引人的一项。装备:

头盔,衣着没有要求,极限轮滑鞋非常特殊,两边轮子大,中间轮子小,而且鞋架子正中间有个豁口。轮滑速降

5.幼教理论演讲稿 篇五

自己上岗不到1年时间,而且不经意间成了一名幼儿教师。在这段与孩子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自己活得更像孩子一样,简单,开心,快乐!

刚开始接手中班时,孩子对新来的我充满好奇,一个个比较听话。上课纪律好,也没有争吵!没过两天,这群小家伙开始不安,上课时说话,吃东西时抢小朋友零食,吵架等等一系列问题扑面而来。弄得我疲惫不堪,而效果甚微。赶紧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果然纪律有了一些改善。

有几个幼儿屡犯错误,而且很快说,“老师,我不了。”多次的保证,又很快失效,让我有些不相信他们。偶然看到一句话:“相信幼儿的一次次保证!”确实,他们还是孩子,大人都会犯错,何况他们呢?

通过与幼儿相处的这段日子,自己针对本班幼儿的特点,开设了“进步宝宝”一角。每天诞生一名进步宝宝,这名进步宝宝会得一个最大的大圆豆,而且在“丰收星汇”栏中,给他添一个“:)”。当然,实现总结好每位幼儿特点,并跟他们说明哪方面进步一点点,进步宝宝就是他了。“丰收星汇”栏中也分:学习,礼貌,纪律,卫生,出勤,活动。这些分类激励方式给了幼儿具体目标,幼儿们都有了很大进步。

例如:王佳雪,王浩宇两位小朋友,性格比较孤僻,上课时不敢发言,不敢和老师交流,更不敢和老师打招呼。通过和他们平时多交流,和肯定,鼓励,现在会时不时跑过来跟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变形金刚。”一会又跑过来说:“老师,你看,他变成了摩托。”哈哈现在见到其他老师也敢打招呼了。

许欣怡,王一晨两位小女孩有些不讲卫生,每次吃完东西,皮呀,袋呀随手往地下一扔。得过几次进步宝宝之后,呵呵,王一晨现在是看到地上的垃圾就会捡,而且还帮其他小朋友搞卫生。

有个幼儿总是不自觉地拿别人东西,钱,零食,玩具,甚至一个纸盒都会装进自己的书包。刚开始跟他说这样不对,不应拿别人东西,也找过几次家长,但是几乎没有效果。一天,一个幼儿捡到五毛钱,交给我时,在全体幼儿面前表扬了他,并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接下来几天,班里很少丢东西。甚至有一天,那个经常拿别人东西的幼儿捡到一枚硬币,并交给了我。全体幼儿一致推荐他当进步宝宝。他乐坏了,做老师的我更高兴!从此,我们班就再也没丢过东西。

6.羊群理论演讲稿 篇六

第十四小组

任红玉

柳军燕 崔悦 戴琴 孙小欣

一、关于羊群效应的故事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聪明的你应该很快就能明白什么是羊群效应。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的狼和不远处更好的草。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二、羊群效应的定义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即: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羊群效应是诉诸群众谬误的基础。

三、羊群效应的主要观点

关于羊群效应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类是理性的羊群效应;另一类是非理性的羊群效应。理性的羊群效应认为,由于信息获取的困难、行为主体的激励因素以及支付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羊群行为成为行为主体的最优策略;非理性的羊群效应主要研究行为主体的心理,认为行为主体只会盲目的相互模仿,从而忽视了理性分析的重要性。此外,还有一种折中的观点,认为决策主体近似理性,通过启发式方法达到降低信息处理或信息获取的成本,同时不会受到第三者理性行为的影响

“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四、羊群效应的来源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羊群效应的理论模型,主要可分为信息流模型、声誉模型、激励模型三大类。Bannerjee、Bikhchandani、Hirshleifer和Welch于1992年提出了基于信息瀑布的羊群效应理论。

信息瀑布的形成实际上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假设每个投资者都拥有某个股票的私人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投资者自己研究的结果,也可能是通过私下渠道所获取的。另一方面,虽然与该股票有关的公开信息已经完全披露,但投资者不能确定这些信息的质量。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无法直接获得别人的私人信息,但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买卖行为来推测其私有信息,此时就容易产生羊群行为。

Scharfrein和Stein(1990)、Trueman(1994)、Zweibel(1995)、Prendergast和Stole(1996)、Graham(1999)等提出了基于基金经理或分析师声誉考虑的羊群理论。毫无疑问,对某个基金经理人能力的怀疑将会影响到他的声誉甚至是职业发展。基于声誉的羊群行为的基本思想是:对于一个基金资经理来说,如果怀疑自己正确选择股票的能力,那么和其他同行保持一致将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这样至少可以保持平均业绩而不至于损害自己的声誉。如果其他基金经理也处于同样的考虑时,羊群行为就顺其自然地发生了。

Maug和Nail(1996)提出的激励模型认为,如果一个投资经理的报酬决定于与其他同行相比的表现如何,这就会扭曲她的激励,她可能会选择一个并非有效的投资组合,因此,在这种情况也会导致羊群行为。

五、研究方向

目前对羊群效应的实例研究分为三个个方向:

(1)以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指定类型的投资者为对象,通过分析其组合变动和交易信息来判断其是否存在羊群行为(Lakonishok,1992;Werners, 1998;Graham, 1999);

(2)以股价分散度为指标,研究整个市场在大幅涨跌时是否存在羊群效应。

(3)三是教育中存在的存在羊群效应

六、羊群效应案例

案例

一、生活中的羊群效应

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结果大家也跟着跑,除了第一个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人们有一种从众心理,由此而产生的盲从现象就是“羊群效应”。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没把握的事情,往往“随大流”。持某种意见人数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压力是另一个决定因素。在一个团体内,谁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招致“背叛”的嫌疑,会被孤立,甚至受到惩罚,因而团体内成员的行为往往高度一致。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许多时候,并不是谚语说的那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市场中的普通大众,往往容易丧失基本判断力。人们喜欢凑热闹、人云亦云。群众的目光还投向资讯媒体,希望从中得到判断的依据。但是,媒体人也是普通群众,不是你的眼睛,你不会辨别垃圾信息就会失去方向。所以,收集信息并敏锐地加以判断,是让人们减少盲从行为,更多地运用自己理性的最好方法。

理性地利用和引导羊群行为,可以创建区域品牌,并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获得利大于弊的较佳效果。寻找好领头羊是利用羊群效应的关键。对于个人来说,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难免被吃掉或被淘汰。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创意,不走寻常路才是你脱颖而出的捷径。不管是加入一个组织或者是自主创业,保持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案例

二、职场中的羊群效应

在竞争激烈的“兴旺”的行业,很容易产生“羊群效应”,看到一个公司做什么生意赚钱了,所有的企业都蜂拥而至,上马这个行当,直到行业供应大大增长,生产能力饱和,供求关系失调。大家都热衷于摹仿领头羊的一举一动,有时难免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对于我们这些职场里的人而言,往往也可能出现“羊群效应”。做IT赚钱,大家都想去做IT;做管理咨询赚钱,大家都一窝蜂拥上去;在外企干活,成为一个嘴里常蹦出英语单词的小白领,看上去挺风光,于是大家都去学英语;现在做公务员很稳定,收入也不错,大学毕业生都去考公务员„„

我们不是羊,我们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衡量自己。

我们应该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所谓的“热门”工作,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热门”的职业不一定属于我们,如果个性与工作不合,努力反而会导致更快的失败。我们还要留心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和公司中所存在的潜藏危机,任何行业和企业都不可能是“避风港”,风险永远是存在的,必须大胆而明智地洞察。在有了这点儿危机意识之后,自然就要预备好对策,当危机真正到来时该怎么办?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中,坐吃山空的小老鼠最终没有奶酪可吃,而有危机意识、到处寻找新的奶酪的小老鼠,却在旧的奶酪吃光之前,就寻找到了新的生机。

案例

三、学校中的羊群效应

最近华南师范大学做调查,问题之一:“你是否在闯红灯时有过不安?”结果大多数学生在没车经过或者赶时间的前提下都会闯红灯,更有学生指出,如果大家都闯红灯而自己不闯则会被人看成是傻瓜。调查指出,“羊群效应”演变为大学生群情心理机制的一种表象,在闯红灯这个潜规则的制约,似乎没人敢挑战它存在的合理性。

北大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其精神,哈佛以“让真理与你为友”为校训,有研究者提炼出大学精神,概括其本质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此三者跟大学生闯红灯的“羊群效应”有关系吗?有,关系不小。如果大学教育难以培育莘莘学子对不良风气的批判精神,反而因“羊群效应”助推恶俗,将守规矩当成傻瓜,无疑是大学精神的迷失,是向世俗积弊的投降,或引领的失效。而作为文明社会助推器的大学,“生产”出来的“产品”,应当是社会大染缸的清洁济,而不是被迅速同质的新污染源。

案例

四、应试教育中的“羊群效应”

不知不觉中,中小学的作息制度开始变化了,周六日不休息了,改成了月假;期中期末考试没有了,改成了月考联考;学生也不参加劳动了,变成了不能耽误学习的宝贝儿;成建制的三年同班同学没有了,三年不知道要分多少次班;中考还没有结束,争夺生源的战斗就开始了,从免收学费到按月发学资(称为工资似乎不合适),直至出现抢购胁迫现象;体育艺术课信息技术课不上了,因为高考不考;运动会、音乐会、联欢会不开了,因为耽误学习;理化生实验不上了,因为高考只在试卷上考实验;理科学生不开设政史地,文科学生不开设理化生了,因为高考分文理;教师学生没有寒暑假了,因为寒暑假要给学生补课;老师早晚都要上班了,因为学生要上早晚自习;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近视眼了,因为学校上自习规定零抬头„„这都是应试教育中的“羊群效应”,大家都知道这个理,谈论起来,家长、教师、领导都明白,都说这么做不行,都说这样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成长,可为什么没有人去改变这种现状,而非要去这么做呢,这就是“羊群效应”的结果。本来有一些学校没有这么做,一直沿着素质教育的道路前行,学生综合素质较高,但一般的高考分数在上级领导及家长社会的重压下,还是选择了屈服,选择了“羊群”,虽然前面只有干涸的沙粒,而没有一株青草。有一些学校在“散养”、“圈养”、“笼养”前徘徊许久,但还是最终选择了“笼养”。

七、羊群效应的原因研究

关于羊群行为的形成有以下几种解释。哲学家认为是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心理学家认为是人类的从众心理,社会学家认为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而经济学家则从信息不完全、委托代理等角度来解释羊群行为,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1.由于信息相似性产生的类羊群效应

Froot,Scharfstein和Stein(1992)指出,机构投资者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他们通常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采用相似的经济模型、信息处理技术、组合及对冲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能对盈利预警或证券分析师的建议等相同外部信息作出相似反应,在交易活动中则表现为羊群行为。

2.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羊群效应

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投资者获得准确、及时和有效的信息就意味着可以获得高额利润或者避免重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在现实市场中,信息的获得需要支付经济成本,不同投资者获得信息的途径和能力各不相同,机构投资者拥有资金、技术、人才的规模优势,个体投资者在信息成本的支付上远远不能同机构投资者相比。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机构投资者比个体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个体投资者在获取有效信息和获得投资收益时处于不利地位。个体投资者为了趋利避险、获得更多的真实经济信号,将可能四处打探庄家的“内幕消息”,或是津津乐道于“莫须有”的空穴来风,在更大程度上助长了市场的追风倾向。

而实际上即便是机构投资者,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假设每个投资者都拥有某个股票的私有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投资者自己研究的结果或是通过私下渠道所获得;另一方面,即使与该股票有关的公开信息已经完全披露,投资者还是不能确定这些信息的质量。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无法直接获得别人的私有信息,但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买卖行为来推测其私有信息时,就容易产生羊群行为。尽管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处于信息强势,但是由于机构投资者相互之间更多地了解同行的买卖情况,并且具有较高的信息推断能力,他们反倒比个人投资者更容易发生羊群行为。

3.基于委托代理产生的羊群效应(1)基于委托代理人名誉的羊群效应

Scharfstein(1992)等提供了基金经理和分析师基于名誉的羊群效应理论。由于投资经理的能力是不确定的,对名誉的担忧就产生了。

代理人1在得到“收入为高”的信号后进行投资。由于代理人2关心的是他的名声,不论信号如何,都会采取和代理人1一样的投资策略。因为如果决策正确,他的名声就得到增加;如果错误,则表明要么两人都是愚蠢的,要么两个人都是聪明的,但得到了同样的错误的信号,这并不损害其名声。如果采取不同的决策,委托人就认为至少有一个人是愚蠢的。因此代理人2会一直运用羊群策略,而不管他和代理人1之间的信号差异。

如果几个投资经理相继做出投资决策,每个人都模仿第一个进行选择的投资经理的决策。最终,如果投资是有利可图的,好的信号将占优。私人信息最终将不会体现在投资决策中,因为所有投资经理都会跟随第一个投资经理做出决策。于是,这种羊群效应是无效的。而且,它是脆弱的,因为,后面的投资经理的投资行为会因为第一个投资经理所收到的一点信息而改变。

(2)基于代理人报酬的羊群效应

如果投资经理的报酬依赖于他们相对于别的投资经理的投资绩效,这将扭曲投资经理的激励机制,并导致投资经理所选择的投资组合无效(Brennan,1993)。

Maug(1996)等考察了风险厌恶的投资者,其报酬随着投资者的相对业绩而增加,随着投资者的相对业绩而减少。代理人和他的基准投资经理人都有着关于股票回报的不完全信息。基准投资人先进行投资,代理人观察基准投资人的选择后选择投资组合。基于前面的信息不充分的羊群效应模型,投资经理的投资组合选择将倾向于选择和基准投资人相近的投资组合。而且,报酬制度也鼓励投资经理模仿基准投资人的选择,因为,如果他的投资绩效低于市场的平均投资绩效,他的报酬将受到影响。

八、教育应用

1、羊群效应的德育价值应用

1.1、羊群效应的德育价值分析

在社会转型时期和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承认“羊群效应”无论对大学生自己的品德发展还是对社会的道德发展都存在潜在的消极影响,但是,我们更应看到“羊群效应”的正面促进作用,充分利用“羊群效应”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同辈群体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组织和诱导,从而弥补当前德育的种种弊端,发挥德育的群体效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合起来,“羊群效应”对高校德育的正面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同化作用。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体将属于群体所持有的观念、态度和行为规范纳入到自己的人格体系中的过程,然后经过同化成为稳定的心理品质。在这一过程中,“羊群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模仿、暗示、感染、认同等心理机制,使学生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引起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并使个体不断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与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保持一致,达到德育的意图。

(2)动力激发作用。“羊群效应”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增加了群体行为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因此,增强了群体的力量,提高了群体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也激发了个体的动力,更便于决策目标的实现。

(3)示范引领作用。

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弱,社会经验也不足,榜样作为来自他人的示范,既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规范和普遍要求,又将这些要求融入了示范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言行之中,无疑为他们选择人生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效的“参照物”。教育者通过发挥“羊群效应”中“头羊”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将对榜样的认识与理解转化为具体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积极行为。

(4)心理调适作用。

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空间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封闭和单一,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四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模式,容易使个体产生孤独、寂寞、无聊等不良情绪,这种状况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变得情绪烦躁、低沉、抑郁,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如果处在一个和谐融洽的群体中,个体在失败时能得到鼓励,困难时能得到帮助,痛苦时能得到安慰,取得成绩时能得到群体的肯定,那么,大学生们就能在校园群体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1.2、羊群效应”德育价值的实现策略探讨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状况以及德育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利用“羊群效应”开展德育工作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当前高校应把荣辱观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上,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一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以及礼仪、文学历史知识中蕴藏的丰富的荣辱观念的教育资源,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学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用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培育、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塑造。二是引导学生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比如开展慰问演出、科技下乡、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受教育、长知识,自觉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行动,形成正确的善恶标准,科学地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这样才会尽可能地避免非理性的盲从行为发生。

(2)加强舆论阵地建设,营造健康的群体氛围。

健康的舆论是学生产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巨大力量,有利于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使学生个体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会促发积极羊群行为的产生。校报、校园网、广播台、有线电视、宣传橱窗、系刊、班刊等载体是营造良好校园舆论氛围的有效途径。另外,经常性地举行时事辩论、讲演和讲座等活动也能诱导群体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同时,还要重视对大学生群体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引导。一般来说,大学生中的“热点”之所以能够热起来,是因为学生群体中蕴藏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的极大关注,因此,只要稍加引导,就可成为对主旋律的演绎。对于一时有影响力的错误舆论,不应简单地去压服,最好请有威望的专家学者给予讲解和辨析,或者通过学生干部、有威信的学生去教育和影响周围同学。

(3)合理利用“头羊”的正面影响力,引导积极的从众行为。

教育者在德育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掘一批各个方面的先进典型,通过这些“头羊”的榜样示范作用,为学生群体指引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舆论力量来抵制错误舆论,使学生在提高思想、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从众,以发挥“羊群效应”的积极作用。但要注意在宣传时切勿人为拔高,不要搞假、大、空,否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会事与愿违。与此同时,教育者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更不容忽视,否则也会引起学生的消极从众。

(4)加强群体组织建设,增强群体育人功能。

利用“羊群效应”开展德育工作,必须加强群体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班级和宿舍管理,营造奋发进取的班级和宿舍文化。班级和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集体场所,其中每个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以及平时学习时间的利用,都是其他成员接受教育最直接的“参照物”,容易趋同从众和形成内部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凝聚力功能。大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自发组织起来的以丰富课余生活、开辟第二课堂、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的群众性组织。团体成员在相互交往中很容易出现“仿同效应”。因此,加强对社团组织的管理和社团活动的引导,对于诱发学生内心深处的“从众”动机和行为,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5)不断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实现羊群行为的理性回归。一是实施“学长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所谓“学长制”是指在高年级大学生群体中选取一批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学生,来引导低年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其实质就是诱使学生积极羊群行为的发生。由于“学长”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活动,因此,他们能更有效地把学生引导到“思想上有凝聚力、政治上有向心力、学习上有竞争力”的优秀群体中来。二是要透明化、人性化。对于学历文凭、就业、各项收费、教学质量、食堂伙食、公寓服务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让学生能及时准确地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对于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消极心理,不能粗暴对待,而是要侧重引导,注意策略,及时控制羊群行为的消极影响。三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稳定、坚强、向上进取的良好道德行为,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在各种情况下,能够抵制不良行为,克服自身弱点,以自己的言行来维护集体利益,变消极的羊群行为为积极的羊群行为。

2、羊群效应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

2.1非对称信息下,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羊群行为

(1)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在就业市场中,由于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不是完全公开的,很多内部情况对大学生来说是未知数,再加上用人单位信息的发布需要一定的成本,他们会尽可能降低发布信息的成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的公开性。

其次,由于信息的传递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大学生不能及时接收到用人单位的信息,再加上不同的大学生个体由于知识、环境等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对信息的判断能力也不同,会对相同的信息做出不同的判断。

再次,由于大学生在寻找就业信息时需要一定的成本,而不同的大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同,从而收集到的信息也必然不同。

(2)非对称信息下,就业市场中大学生择业的羊群行为 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大学生主要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获得信息,这就导致大学生择业的羊群行为的产生。如在就业单位的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大部分选择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以及东南沿海等地经济发达城市;在就业单位类型的选择上,多数选择外企、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及大型国有企业。羊群行为的结果导致了许多单位大家争着去,而另一些用人单位却招不到人。

因此,无论对于大学生个体还是对于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而言,羊群行为的存在都是不利的。为了控制这种羊群行为,必须研究这种羊群行为的成因,再寻找解决的办法。(3)非对称信息下,大学生择业羊群行为成因分析

羊群行为是个很复杂的现象,它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但就大学生择业羊群行为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人们具有的与他人保持一致和他人做相同事情的本能。人类的这种心理特征也是一种进化过程中的产物,是与生俱来的。由于这种从众心理的影响,在非对称信息下,大学生往往认为大多数选定的单位一定是好单位,从众可以理解为一种群体行为,羊群行为就是大学生在这种群体压力影响下采取的非理性行为。在群体压力时,大学生往往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忽视理性分析的重要性,在从众心理的群体压力影响下产生羊群行为。

② 模仿心理 :在大多数情况下,群体由于经常接触,经常交流而形成以集体为单位的共享信息,共同行动的现象,这是模仿心理作用的结果,对此可用“序列模仿行动”模型进行刻划。假设有三位大学生 D1,D2,D3,D1 根据自己的信息认为决策 A 比决策 B 优而选择 A;D2根据自己的信息应该选择 B,但因看到 D1选择了 A而认为D1一定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于是也选择了A,D3看到D1和D2 都选择了A,于是认为A一定优于B(尽管根据他自己的信息B优于A),因而也跟着选择A。

③ 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的盲目追求,并以此显示自己和别人有“公平”的待遇,企图通过“胜过”别人来获得心理上的自我满足。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能力和性格、所碰到的机遇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择业目标上是不具可比性的,而大学生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易产生攀比心理。在择业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而是盲目攀比,不屑到基层工作,总想找到一份比别人强的完美工作,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宁愿呆在家里也迟迟不愿签约,进而产生多数人竞争少数单位的羊群行为。

2.2用人单位的羊群行为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同样存在着羊群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普遍抬高进入门槛。专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要本科生;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要硕士生;硕士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要博士生。用人单位互相攀比,比新进人员学历高,产生羊群行为,结果是拒招可用人才,而想招的高学历人才又招不到。

(2)不知哪家单位率先提出要两三年工作经验以上,随后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打出了这样的招牌,产生羊群行为。这块牌子完全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挡在了门外。

(3)其他生理条件要求的羊群行为。这对相关的大学生来说是永远也是改变不了的。如在性别方面,不要女性,在身高上要男1.70米以上,女1.65米以上等等。坦白地说,这方面女性的遭遇要比男性还惨淡,很多用人单位有意无意地制造性别差异,给女大学生就业设置了巨大的障碍,这种羊群行为的产生起码是对女性的不信任。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着羊群行为,这既是一种理论推理,又是一个现实写照。为此大学毕业生、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羊群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之。

(1)就大学生来说,首先应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在择业时,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克服择业过程中的羊群行为。

(2)就用人单位来说,应把尽可能多的真实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及时传播给大学生。同时在制定招聘条件时,应从实际出发,尽量减少限制条件。

(3)就高校来说,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上好就业指导课,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为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4)就各级政府部门来说,要采用各种手段(行政、法律及经济等)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管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就业环境。同时扩展就业渠道,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3、羊群效应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羊群效应”问题在部分学校、部分教师的多媒体教学中也已显现。由于计算机以其在信息传播中的巨大优势已迅速在社会各领域普及,在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无疑已成为教师眼中一片“肥沃的草原”。许多学校一哄而上,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跟从,花费大量资金建立多媒体教室,购买多媒体设备;许多教师也不管上什么课都认为多媒体效果比传统媒体好,都要制作课件。能否很好制作课件,能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似乎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的现代化程度,衡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衡量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到“草原”,而忽略可能有的“狼”。因此,我们在看到它强大优势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从而避免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出现“羊群效应”,真正达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1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念和课堂实践要高度结合

现代教育必须要有现代教育理念。要看到多媒体设备只是一种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关键的不是教学媒体而应是教学设计。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应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结构、师生互动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不仅仅是只看使用了什么媒体,更应重视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实践的主体,现在许多学校都对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培训、普及,但对教师进行现代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培训的却很少。只有使每位教师都拥有现代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并让它们指导课件制作,运用到课堂实践,才能真正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

3.2要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合理选择教学媒体

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媒体,使用现代化媒体的教学效果不一定比使用传统媒体好,如教语文生字时,有些课件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制作,一个一个生字、一个一个拼音,还要用动画、用音响配合,让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可这样的效果是否有老师把生字写在黑板上,学生看着老师写并自己练习的效果好呢?而且有些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如《荷塘月色》其优美的意境,不是用语言、图片或视频、音乐能够表达的,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并且每个学生出现的情景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不相同的,如果教师硬是用多媒体呈现图片、视频等,学生可能就根本不会自己再去思考、想像,这种做法甚至会遏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3要充分发挥双主作用,让多媒体设备为教师上课、学生学习服务

现在有些教师为了做好一个课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几倍于正常备课时间,做的十分花哨,有视频、录音、音乐、图片、动画,有的还连接上了网络资源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学生只顾看课件,却忘了上课内容;上课成了放电影,教师成了“放映者”,学生成了“电影观众”,课堂完全按照教师设计课件的程序进行;表面上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学生很有可能是被有趣的动画、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图片等所吸引,而记笔记的却很少,这并不表明学生上多媒体课的内容容易记住,而可能是学生只顾看课件的内容,忽略了上课的内容,反而影响课堂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电教”方式,它姓“教”不姓“电”。计算机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媒体在教学中应发挥什么作用呢?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积极的认知思维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基于此,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学件则是以学生为对象,它模拟教师的教学过程,以某种教学过程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起直接作用。它除了可以具备课件、积件的一些特点外,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己支配学习的节奏、内容,给学生思维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学生可以对某事件重复学习,强化学习效果。

3.4应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讲究团队的合作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基于网络形式下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现在教师制作课件的资源来源主要有三个:学校购买现成的软件、网上下载别人的课件、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由于教师的时间、条件、水平的限制,一般都很少全部是第三种来源,大多数教师虽然自己制作但有许多素材是直接从软件或网上下载的。但教学是具有多样性的,由于地区、社会环境、学校、学生的不同,别人的东西很难被不同教师应用于各自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可以说也不可能有哪一个课件可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另外,现在许多教师制作课件是和信息技术教师合作完成的,但教师很可能只提供教案交信息技术教师后就不再过问,因此多媒体课往往就是教师按固定的程序用鼠标进行点击,甚至出现教师点击错幻灯片后不知怎么办的情况。因此,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信息的共享、课程的整合、团队的合作。现在多数学校都已建立了校园网,这为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4、高校班级中的羊群效应:

在大学生群体里,由于他们生活学习环境的相似性、生理心理特征的趋同性,羊群现象也广泛存在。多位心理学家都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展了许多研究。如社会心理学家阿希用线条长度判断的实验证明多数人的意见对少数人有极大的影响力,个人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会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与群体多数成员相一致,表现出从众现象 查尔斯·霍顿·库利通过研究后也说,群体成员通过彼此接近,就会在言行上相互模仿、趋同,容易形成群体规范,使每一个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持着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罗杰斯通过实验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他认为,青年的羊群行为很可能是他在自己的需要被接受与保留其个性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妥协 尽管他们相信保持个性很重要,但是他们同时也感到为了受欢迎而与同伴保持一致是必要的。

班级是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的主要日常活动也大多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这种群体稳定性使同一班集体内的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道德品质、兴趣爱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羊群效应在同一块级内的表现更为明显,通常体现为先进班集体内人人奋发、个个向上,无论是班风、学风都较好,而落后班集体内则徽散、消极,成员普遍动力不足、不求进取。

这种现象同时得到社会心理学家的证实,他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小群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有些情况下,他们宁可违反组织纪律,也不愿违背朋友圈子中的约定俗成的规范。认真分析羊群效应在班级的表现,了解同一集体内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班级建设中利用羊群效应的积极影响,支持和诱导大学生中积极的羊群行为,调整消极的羊群行为,使班级建设在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真正发挥塑造品格、提高政治素质、增强综合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4.1高校班级中的存在羊群效应的原因分析

羊群效应在小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同学之间长期在一起,宿舍又安排在一起,交往时间从课堂上延伸到了寝室里,学生思想、行为表现出一致性有其必然性。同一班级中容易产生羊群行为,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目标缺失,盲目性较大

在大学之前的任何一个学习阶段,学习的目标都是升学。而进入大学后,目标的多样性就呈现出来了:就业、考研、出国,这些不同的发展目标的确立需要一段时间,而绝大多数人都是从校门走进校门的,对社会现象没有经验,他们唯一能参考的就是别人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自己做不了决定的时候就会跟着别人做,人云亦云。特别是在一个班级内,若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上自习,参加校园活动,买衣服,谈恋爱,为了不让自己“落后”也会模仿,若是别人考研、找工作也会跟着做,觉得别人的选择总是优于自己。

(2)缺乏自信

缺乏自信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往往只强调适应,忽视创造,只想到服从、忘却自主,易形成依赖思想,总认为别人的判断或做法比自己高明。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无法得知自己的行为谁负责,因为在学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上,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迷茫,一旦感到自己无法掌控自己今后的生活、对未来缺乏信心时,就会有从众心理,觉得大部分都是这么做的,我这么做也不会有错。而学生成长在校园中,缺少必要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磨练,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常常会心理准备不足,在没有熟人和依靠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被主流群体硫远或抛弃,最好的办法也是采取从众的态度。

(3)班集体的压力

每一个班集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都会形成潜在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具有强大的压力,要求所有成员照做,谁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便会很容易被其他人孤立, “我行我素”的行为有着较大的风险。如果这种来自班集体的压力超过了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个人就会对自己与众不同的行为感到不安,进而随班级大流。例如,有的同学本有自己的打算,不想参加班级某一活动,可是害怕大家责怪他没有集体荣誉感,不乡加班级活动,也会勉强参加。而在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优良的状况下,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害怕在班级评优评先时被大家贵怪拖班级后腿,也会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向其他同学看齐。

4.2利用羊群效应,开展高校班级建设

羊群效应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其积极作用首先在于能增强集体凝聚力。在外界竞争加剧,压力增大,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学生有了共同的目标,羊群行为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完成既定目标。在班集体中,大家相互交流能够产生新的思维方法,形成新的力量,使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在集体行为的约束和影响下,那些不自觉的后进者能够改变自己的惯性思维和行事作风,为了集体的目标而努力。其次在于能促进良好作风、习惯的形成。一个班级内的先进模范和正面典型常常会受到老师的赞赏,同学的关注和模仿,他们可以带动身边的一部分人。如果一个班的大部分人都能够争当先进,大部分人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大部分人都心态积极健康,那么整个班就会形成共同的行为模式,形成自己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羊群效应在班集体内的消极作用则表现在一些歪风邪气、不正之风滋长,使大家不求进取、消极厌世,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创造精神,使班级缺乏凝聚力。

为了让羊群效应在班集体内发挥其正面、积极作用,减少其消极影响,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确立自己的目标减少盲目性,让学生学会既能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决定自己的行动。具体而言,要利用羊群效应的积极作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选好领头羊,重视榜样的作用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因此,如果能够在班级内选出优秀的领头羊,将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就要重视培养先进典型,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对于班级内出现的好人好事,勒奋自强,表现突出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奖励和肯定,强化良好的定势;对学生错误的言行,就应及时的批评、制止,杜绝不良定势的产生,以此规范班级内成员的日常行为习惯,抑恶扬善,让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发扬光大,成为集体的财富。为了加强对学生行为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选拔一批个人素质过硬,有威信,能够团结各方面力量,联系同学团结同学的学生干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要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是各种各样先进典型的集合体,能够成为同学的榜样,为集体指引正确的前进方向,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让错误的舆论在班级内无立足之地,使学生在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从众,发挥羊群效应的积极作用。通过榜样教育,最终引导学生将对榜样的认识和理解转化为具体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

(2)创建良好的班级丈化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集体内的所有成员共同承认并遵守的一种价值观和审美趋向,是班级成员创造的精神财富,它具有重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班级成员具有归属感。良好健康班级文化的形成,对班集体的良好健康的班风、学风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能让班级感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班级文化一旦形成能够塑造班级成员,使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行为方式朝着有利于班级文化的方向发展,班级成员也会自觉维护这种文化。班级文化形成后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具有良好班风、健康向上的班集体里,从众的积极因素就能逐渐增多,消极因素也能逐渐消除。因此,在班级建设中要营造学习积极性高,学风优良,学术气氛浓厚的氛围,要使班集体内人人争当先进,力争上游,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建立和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能够使班级建设更加科学、有序班级规章制度能够促进班级成员理智、自觉地遵守纪律,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制度具有较强的约束性,给班级成员极大的压力,为了不招致其他同学的孤立,在压力之下,大部分成员不敢冒违纪风险,会选择从众,照章办事。这种约束力的存在是在制度合理的情况下存在的,因此,在班级建设时班级成员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通过搜集班级成员意见、建议,经民主讨论来形成班级制度形成后更要认真落实,对违规者要惩罚,让消极行为无立锥之地,才能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和重要地位,让所有成员在遵守上从众。

(4)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大学生都是从校门走进校门,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产生思想、道德、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正确的自主意识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成熟的标志,更是控制班级内消极羊群效应的必要条件,使班级成员能够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生活,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和个性。正确自主意识的培养要通过实践来实现,这需要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挖掘班级成员的特长和创造精神,让大家参与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享受参与活动的喜悦,在集体活动中获得主题地位的认同感,从集体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获得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信。

班级建设是高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学、德育等工们的落脚点。班集体是学生的自我管理组织,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由班级体现的,一个学校的校风也能从一个班级中窥探一二,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可以用班级作为参照物,良好的班级建设对班级成员至关重要,也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现实工作中,在一个班级中从众的羊群行为表现十分明显消极的羊群行为阻碍学生的进步、学校的发展,对其要加强引导和控制,充分发挥羊群效应的积极因素,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促进高校班级的建设和管理。

九、总结

【游泳理论讲稿】推荐阅读:

上一篇:年终劳动用工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党建工作评价会主持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