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

2024-06-15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精选10篇)

1.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 篇一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系列·文言文(7)

课内部分·预习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陶渊明,又名 潜,字 元亮,东晋(朝代)文学家,谥号“靖节”,世称“陶彭泽”,因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毅然决然弃彭泽令,躬耕田亩。

2、郡: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秦 朝正式建立郡县制,以郡统县。

3、太守:秦时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称郡守。汉代时改称太守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î(豁)然开朗 土地平kuàng(旷)qiānmî交通(阡陌)黄发垂tiáo(髫)yírán(怡然)自乐 yì(诣)太守

三、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不足为外人∕道也。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四、解释加点字词。

落英缤纷(落花)欲穷其林(走到尽头)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美池桑竹之属(类)黄发垂髫(老人)(小孩)与外人间隔(隔开).......具言所闻(详细)此中人语云(告诉)便扶向路(原来)...诣太守(拜见)欣然规往(计划)..

五、语境义。

1、屋舍俨然(屋子)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

2、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

3、便扶向路(顺着)出郭相扶将(搀扶)

4、便要还家(同“邀”,邀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5、属引凄异(连续)美池桑竹之属(类)神情与苏黄不属(关联)

6、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苦其心志(意志)

7、渔人甚异之(认为奇异)属引凄异(怪异)

8、咸来问讯(都)皆出酒食(都)悉如外人(都)

9、眈眈相向(朝向)向吾不为斯役(从前)向之来也,非有取于斗升之禄(从前)

10、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作亭者谁?(建造)

其中往来种作(耕作)一鼓作气(振作)属作文以记之(写作)

11、设酒杀鸡作食(饭食)主人日再食(提供饭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食物)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谨食之(喂养)

六、通假字。便要还家 .

七、古今义。

1、芳草鲜美(古义:

鲜艳美丽 今义: 食物味道好)..

2、阡陌交通(古义: 交错相同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

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古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

4、无论魏晋(古义: 更不用说 今义: 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 不值得 今义: 不充足,不满。)..

6、诣太守,说如此(古义: 像这样 今义:

这样)..

八、翻译。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请(渔人)

九、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出自课文中的四个成语是: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无人问津。(注意这些成语的现代意)

自食其力 的世外桃源幸福生活图景,与东晋末年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的现实形成尖锐对照。既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否定,也以此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可以说本文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3、渔人看到的桃花林美景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能反映桃花源中居民风习的语句有: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古风表现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

2、文章以 渔人的行踪 为线索,虚构出一幅

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自由,4、描写桃源美景的语句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系列·文言文(7)

课内部分·课堂检测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④缘溪行(沿着)..

2、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宵达旦 D.博古通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5、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特征?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表现了桃花源人什么思想感情?

第一句是反映出避乱而出走,明曰“秦时”,实为东晋,战乱频仍,不堪重税,民不聊生;第二句是渔人就桃源人的“问今”而答,而且是“具言”,怎一个“乱”字了得,从听者的“皆叹惋”既与“秦时乱”相呼应,又可反映出“具言”的沉重;第三句是一种嘱咐、叮咛,如与“外人道”,这块静土何以独存,再一次表现出对外面的时局的恐慌。

7、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

①活动 ②穿着 ③心情

厌恶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逃禄为耕。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

围绕“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赋役沉重,民不聊生;从陶渊明追求无富无贵,无君无臣的社会思想,少有大济苍生之愿望,现实的黑暗使他难以施展其志,只能是憧憬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来考虑即可。(3分)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尔。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

①寝:丑陋。②竖立:同“树立”,自竖立,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③屈曲委蛇(yí):弯曲。此指书中曲折难尽的深意。“委蛇”,同“逶迤”。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诸先辈皆侧目

憎恶

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斜着眼睛看,形容陶醉 幼时殊无异人处 不同 渔人甚异之

认为奇异

2、下列句中加线的“以”与“以乐其志”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以赴古人之奥区

3、翻译下列句子: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4、陶渊明和郑板桥都喜好读书,但他们读书的方法或态度不尽相同,试结合文段内容加以概括。

答题要点:陶渊明读书 “不求甚解”,是致力于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而不拘泥于个别词句。郑

6、陶渊明不慕名利,安于贫贱,即使是平凡而艰苦的农村生活,也能从中发现乐趣,泰然处之。你认为他的哪首诗最能体现他的志趣,请把全诗写在下面:

如《饮酒》

译文: 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

译文:人们都说郑板桥读书擅长记忆,他们不知道郑板桥不是擅长记忆,是善于吟诵罢了。

板桥则反复吟读,熟读成诵,并且 “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自己独立见解。

2.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 篇二

①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避役(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②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条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③章鱼和避役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四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④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林”,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⑤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⑥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⑦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⑧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

1.为什么把章鱼称为“海中变色龙”?

2.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③段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4.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雌章鱼“慈母”的特点?

5.文中第⑥段加点的词语“有什么情况”指的是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6.这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闯关提醒】

在这一关中,我们看到了一篇饶有趣味的说明文。第7、12两题均属于整体感知题型。第7题容易一些。只需将最后3段去除,综合前面5段的信息即可;第12小题稍难一点,可能你读完全文后,还看不出究竟。不要急,尝试下面这个方法:认真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再将这些信息加以集中,你一定会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奥秘!一味地在局部寻找是徒劳的,因为这篇短文没有我们所熟知的表示时间或空间的标志语句,做题可不要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哟!

参考答案

1.因为章鱼的皮肤能像变色龙那样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2.形象地说明了章鱼的外形特点,表现了它“软”创特性。3.章鱼变色的生理机制。(意思对即可)4.“当小宝玉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5.遇到敌人来袭击6.先写章鱼的名称、形态;再写章鱼有变色的特征及不同的变色条件;接着写章鱼非常警觉;最后介绍了雄雌章鱼及大王章鱼。整合上述信息,我们发现作者是按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冰之国、火之国——冰岛

①冰岛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全国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有些还是活火山。在冰岛大山地形地貌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黑红相间的凝固的火山岩浆,令人仿佛置身于月球上。目前,冰岛平均每五年就有一次火山爆发。

②频繁的地质活动使冰岛人民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位于冰岛南部的海克拉大山在中世纪时就被视为“地狱之门”——自从岛上有了居住者,共喷发1104次,共有104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岩浆覆盖(占全岛面积的1%)。最近一次喷发是在2000年。破坏力最强的一块是1783年一1785年的拉基火山爆发,空气被有毒气体污染,导致 22%的居民和 70%的牲口死亡;整个北半球的温度下降了IC-2℃。1875年阿斯信火山的喷发使冰岛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火山灰淹埋,迫使许多冰岛人离开祖国前往北美。

③到了20世纪,火山依然不平静。1973再韦斯特曼纳群岛的火山爆发导致了新火山的出现,人们被迫疏散,40%的房屋被毁。人们顽强的抵抗让整个港湾避免了终结的毁灭——在压力下把海水注入到滚滚而来的岩浆中,岩浆从 l100C降到1000C,终于停滞不前了。

④还有洪水灾难。冰岛的许多火山活跃在冰川下,从底下融化了冰川,导致冰凌脱落,放出几百万吨的水和冰,把路上的一切都冲刷掉。1996年斯卡夫塔菲德冰川发生过类似的灾变,脱落的冰川把桥都冲走了„„

用心

爱心

专心 0

0

0⑤

⑥火山喷发、洪水泛滥似乎要把人们抛进大海,用火山灰埋没他们,用滚烫的岩浆浇注他们,但冰岛人民用尽所有的力气坚守住了自己的土地,并想方设法在这里建造了自己的天堂。(选文有删节)

1.请你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请你发现:第③段中“到了20世纪”点明作者是按 顺序对火山活动进行介绍的;同时,作者还遵循了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可以从 这句话知道。

3.请你解说:第②段是怎样说明“频繁的地质活动使冰岛人民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的? 4.请你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5.请你探究:选文主要介绍冰岛是“火之国”,第④段中为什么写到了“洪水?

6.请你推断:选文因为受到字数限制。进行了删改,请你根据第⑤段推断被删除的第⑥段的内容。[闯关提醒] 通过第三关的练习,我们要锻炼以下能力。

1.根据文章中的语言标志把握文章大意。选文第④段中“还有洪水灾难”一句中“还有”一词点明本文是从“火山爆发”和“洪水灾难”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掌握了这一点,就能快速把握文意。

2.根据文章的语言标志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中“到了20世纪”点明了时间顺序,“还有洪水灾难”点明了说明内容的主次关系。

3.能分析段落中中心句和支撑句的关系。4.能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5.能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具备了以上五个方面的能力,也就具备了较强的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

参考答案--------------分析思路

1.冰岛活跃的火山活动及其引起的其他灾难给冰岛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当困难。2.时间“还有

用心

爱心

专心 洪水灾难” 3.作者是从“火山爆发的次数多”和“火山爆发的危害大”两方面来说明的,在具体说明时都适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4.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5.写洪水也是围绕“火之国”这一中心,因为从“冰岛的许多火山活跃在冰川下,从底下融化了冰川,导致冰凌脱落,放出几百万吨的水和冰”运句话可知、洪水是由火山引起的,和“火”相关,从作者思路来看,此段写洪水是进一步写火山给人们生活带采的灾难。6.由第⑥段中“并想方设法在这里建造了自己的天堂”一句可知,删除的第⑤段可能会介绍冰岛人民是怎活在岛上生活的。(意思对即可)

说“霸”

阎 旺

①对“霸”字从来没有过好印象。在我的记忆里,“霸”字的字义仅限于指那些蛮横无理、依仗权势压迫人民的人或阶层,诸如霸权、霸道、霸占、霸持、恶霸等等。除此之外,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个刚愎自用、有勇无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因他太爱面子,打了败仗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别姬自刎了。尽管事迹很悲壮,但也没能改变我对“霸”字的看法。

②近年来,“霸”字似乎得以平反昭雪,一些人对“霸”字开始情有独钟。“霸”字不但运用频繁,而且与“霸”字组合的新词常常令人耳目一新,“霸”字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商品交易中,有商家制定不容更改的霸王条款;在生活用品中,有用“霸”字冠名的快餐食品,如面霸、味霸、巨无霸等;在体育娱乐上,超霸、争霸、霸王等各种杯赛此起彼伏,带“霸”字品牌的运动服装也争相上市;在科技领域。以“霸”字命名的电器、游戏机如雨后为笋,声霸、图霸、解霸、毒霸等软件磁盘各领风骚。因笔者对市场一无所知,这些打“霸”字品牌的商家是否因霸得福、因霸得利,但据我所知,全球资产排名第一、真正成就了霸业的,却是一个用“微软”这两个瘦弱的字眼冠名的企业。

③最近,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生产的一款叫“霸道”的新车。惹了麻烦。在该车的广告宣传画面上,“霸道”越野车飞速行驶在公路上,蹲在路旁的两只石狮子,一只伸出右手向“霸,道”车敬礼,另一只则低头作揖。配图的广告语写道:“霸道,你不得不尊敬。”许多网友认为,石狮子在我国代表着权力和尊严,这则广告严重伤害了国人感情。我赞成这种看法。一个横行霸道、伤害国人感情的品牌,难免让人反感。

④当然,沾染上霸气的不仅仅是商界,个别从政者也不甘示弱。有的霸权独裁,凌驾于组织之上,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喜欢自己说了算。有的霸财独享,中饱私囊,动辄百万、千万。有的飞扬跋扈、欺男霸女,不知廉耻。以“不吹牛不是好干部”为用人标准的原湖北省天门市的“五毒书记”张二江就是个典型。

⑤西方有句谚语:“上帝欲让谁灭亡,必先使其病狂。”这话很有些道理。现实生活中,因霸气太足而撑破皮囊泄了气的例子实在太多了。看来,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孩多一些和气,少一些霸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4 2.第②段中列举了若干反面的事例和一个正面的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3.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能去掉吗?为什么?

4.第⑤段中说“现实生活中。因霸气太足而撑破皮囊泄了气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举两个这样的例子。

5、“‘霸’字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6.从文中找出两个不含“霸”字但具有霸字意味的四字词语:

(闯关提醒)

解答第三关的检测题最难的恐怕就是找中心论点了,因为中心论点是“纲”,其他的都是“目”,纲举目张,就是说,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的就轻而易举了。怎样又快又准地抓住它,这就需要“整体感知”。通过阅读。我们一定要明确作者要论述的是什么,他阐述了什么观点,只有整体地去看去理解,才能辨别出来,如果机械地寻找警句(当然有的警句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就难免会犯错误。

参考答案--------------------整体感知

1.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多一些和气.少一些霸。2成就霸业与“霸”字无关。3.不能去掉;因为该句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略。5.不能去掉;因为去掉之后“霸”字就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了,这与实际情况不符。6.刚愎自用、飞扬跋扈

对手是一座山

吴勇辉

①在你的成长之路上,你的对手是始终存在的。对手是个重要的参照物,对手的存在证明你本人存在的价值。多年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柯达和富士,微软和Sun,这些世界著名的公司,似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争斗。争斗的客观效果之一,就是把全世界的眼球都吸引到他们那里去了。不管快餐业还有多少个麦肯基、基肯麦、肯麦基,都只能持在角落里,在开台的中央,永远只有两个主角,那就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只有他们才配互为对手。

②古人搏杀时,若英雄相遇,常常不忍加害,虽然各为其主,场面上打得热闹,其实内心是相互喜欢、相互敬仰的,这样的人我们视为真英雄。因为他们在对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是英雄,也就有了相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互尊重的前提,相互理解的基础。珍惜对手就是珍惜自己,宽容对手就是自尊的表现。真正相配的对手,是一种难得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自己相辅相成。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也就是双方最辉煌的时候,一旦一方消亡,另一方也会走向衰退,或者去找寻新的对手。

③那种对竞争对手动辄咬牙切齿、不惜背后使绊的行为,只是一种街头混混的做法,那样做的人不可能有大出息。苦大仇深是被压迫阶级的形象,咬牙切齿也是失败者的姿态,如何对待你的敌人,不仅是心胸的表现,也会暴露你的处境。

④竞争,就是把我们和对手一起放在天平的两端,互相衡量对方生命的价值,一旦失去了对手,天平就会失衡,而我们自身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凭据。所以,不要把你的对手当作芒刺,当作和你争夺奶酪的敌人。而应该想想,对手若没有一定的分量,又怎能成为你的对手。针锋相对,只能走向狭隘;放开胸襟,拥抱对手,才是自信、自尊的风度!

1.本文的中论点是:

2.局部研读:你认为应该如何划分第①段的层次?

3.分析比较:请你说说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关系。

4.联想体验:请另举一例说明“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也就是双方最辉煌的时候”。5.揣摩品味;结合全文来看,标题“对手是一座山”的含义是什么?

6.拓展运用:结合本文所讲道理,写一篇80字左右的读后感。

(闯关提醒)

通过第二关的练习,我们要学会积累和掌握议论文阅读理解中的以下常见考查点: l.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析议论文段落的内部结构(即句子与句子间的关系),把握段落大意。3.理解议论文中正反对比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思路。4.理解形象而又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5.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第2点和第3点直接考查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

参考答案--------------分析思路

1.要尊重对手、珍惜对手 2.第①段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二句是总说,点明本段中心论点;其他句子是分说,举实例来证明段落中心。3.第②段是从正面论证要珍惜对手 第③段从反面来论证要

用心

爱心

专心 珍惜对手。这两段形成了一种对比关系 4.示例:当刘翔在奥运赛场110米栏的跑道上和特拉梅尔等飞驰的时侯,也正是他们正辉煌的时候。5.“对手是一座山”意思是说.对手像山一样高大,见证着你自己的高大和存在的价值;对手像山一样难以翻越,锻炼着你的能力。6.略。(提示:注意结合本文道理)

穷人的风骨 马 德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③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问:少了多少呢?

⑥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⑦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 5元钱。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⑨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⑩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11)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12)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13)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

用心

爱心

专心 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1.请你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2.试划分文章层次,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文中的叙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5.第⑧段中“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的原因是什么?

6.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闯关提醒] 1.对文章、文段思路、层次或层意的分析与理解。2.对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文段的中心的概括。3.对文中情节、事件及事件的成因、过程的概括。4.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5.筛选并提取总说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6.对文章线索的提炼,对文中某种表达规律的概括。7.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8.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

在中考阅读题中“概括要点”题属“大众化”题,其身影几乎无卷不在,复习时要善于总结规律,在整体把握文意。初步理清思路、弄清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掌握一定的方法,如善于寻找发现文中标志性的语句,包括文章标题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总说句和结论句;采用归并法,将若干内容要点归纳合并等等,这样,面对“概括要点”题,就会从容应答。

参考答案------------------概括要点

1.文写一位贫穷的父亲执意“归还”我”为他女垫的5元钱。赞扬他人穷志不穷的高贵品质。(意思对即可)2.第①—(11)段为第一层,其他段落为第二层。理由;先叙后议。

3.起因:一位贫穷的父亲为女儿送钱,却发现少了一张 5元的钞票;经过:“我”搭上自己的 5元钱,并将零钱换成整钞交给他女儿;结果:“父亲”从女儿那儿得知实情,执意还给“我5元钱。4.详写:“父亲”送钱和还钱;略写:“我”垫钱、给钱。5.“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意思对即可)6.“父亲”是一个善良、自尊、人穷志不穷(或有着穷人风骨、气节)的人

滑 梯

用心

爱心

专心 8 ①母亲顶着如血的残阳,顶着如雪的白发来找我。我知道.母亲一定是为哥哥的事儿来的、世界上一件最难办最叫人头疼的事儿落到了我头上。

②我说:“妈,您是不是为„„”

③“我只想让位陪我遛遛弯儿。”母亲打断了我的话语。

④虽然母亲干瘦,年轮和沧桑为刻在了脸上,但我从记事儿起就知道母亲的脊梁永远是笔直的。⑤我和母亲又来到了我儿时常来的那个儿童公园。母亲是不犹豫地爬上了那个有63级台阶的滑梯。母亲站在滑梯的最顶端,任飒飒秋风吹拂她那如雪的白发。我也爬了上去。我这个年轻人却没有母亲那么从容,我爬得很吃力,爬到最项端时已是呼哧带喘双腿发软。我已远远没有儿时爬得轻快。那时母亲常在闭暇时带我和哥哥来玩。这个公园的一切都变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也都变了,只有这个滑梯没变。

⑥第一次玩滑梯时,我母亲和哥哥都摔倒了。只是母亲和哥哥摔在了地上,我摔在了母亲怀里。哥哥摔得很惨,左额角上至今还有个疤。母亲说,当时她只能抱一个孩子,要是能抱两个就好了。

⑦哥哥虽然比我大三天,那时却远远没有我胖。母亲说,她刚把我捡回去时我还没有一只猫崽大,能装在一只大人的鞋里。后来我懂事了,就问母亲:“为什么我白白胖胖,哥哥却黑黑瘦瘦?”哥哥抢着说:“奶水都让你吃了,我喝米汤怎能有你胖?”母亲不说话只是在一旁笑。

⑧嫂子昨天已来找过我。嫂子说你哥的事儿你不能不知道吧,这事儿正归你们检察院管,说大就大说小就小,怎么办就看你这个大检察长讲不讲良心了。嫂子扔下这句话就走了。我却很尴尬地晾在了那儿。哥哥辛辛苦苦奋争了半辈子,好不容易爬到了财务科长的位置上,却因重大的经济问题被隔离审查„„我学的是法律,我知道法律的庄严性是不容一丝私情亵渎的。可直是哥哥供我上的大学学的法律呀„„

⑨母亲对我说:“二胖,你玩滑梯有什么感觉?”

⑩我说:“滑下去如昙花一现,很快很轻松很惬意。爬上来很慢很艰辛很吃力„„”

(11)母亲说:“辛辛苦苦地往上爬.就是为了那昙花一现地往下滑吗?二胖,咱不能再往下滑了,和妈回家„„”

(12)我这堂了母亲的心,我的泪已到了眼眶边儿上却没有流下来。此刻天边出现了彩虹,是那种很艳很美的虹。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2.第④段中,“我从记事儿起就知道母亲的脊梁永远是笔直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小说为会么用很多笔墨交代往事?

4.作者在描写母亲和嫂子时着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滑下去如昙花一现,很快很轻松很惬意。爬上来很慢很艰辛很吃力„„”这句话包含着什么哲理?

用心

爱心

专心 9 6.“此刻天边出现了彩虹,是那种很艳很美的虹。”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7.综合全文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闯关提醒】

首先要从整体上进行感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理顺文章思路,然后进行文本阅读,特别是要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探究。第一关的选文是篇议论文,在写作方法上很有特色、我们要掌握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要提职典型、丰富而又准确的论据,要学会多角度且全面地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为缜密。第二关的选文是篇小说。在写作技法上颇为讲究,我们要体会小说的悬念艺术、铺垫艺术、烘托艺术、剪裁艺术等,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角度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解读小说主旨。第三关的选文是篇科学事理说明文,在写作技法上也很有特色,我们要掌握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够从文段中提取关键信息,从而了解其“写作方法”。

参考答案

1.母亲用滑滑梯的事例告诉“我”处理哥哥事件的办法 2.母亲一直是正直坚强的,能经受住任何生活风浪的打击。3.往事是为了下文表现母亲深明大义、不询私情的可贵品质作铺垫。4.详写母亲,略写嫂子;因为有关母亲的事能很好地突出中心。5成功来之不易,堕落却像坐滑梯一样快。6.“我”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终于知道了如何处理“世界上一件最难办最叫人头疼的事儿”,心里顿时轻松了很多,这段景物描写含蓄地表明了这种愉悦的心情(亦可理解为:象征母亲的美好品德)。7.母亲是一个充满爱心、深明大义、正直坚强。不徇私情的人。

用心

爱心

3.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 篇三

1、只要他认为是对的,就几乎没有人能扭曲他的想法。

3、他这个人还有自以为是。

4、你们俩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5、我的表哥是一个很会玩的小男孩。

2、这时他得意了,心里想:“哼!抢我的球?也不看看我是谁? 下面的句子存在什么问题吗?

6、这使每个人都热血沸腾,无不拍手叫好。

8、今天,是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六十大寿的生日。

9、老师也虚心得听我们说了开学这段时间发生的趣事。

10、看到这么多的高科技武器与士兵,使我感慨万千。

7、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医院,挂了三瓶药水,这才把烧退了。

11、海、陆、空、天、电子武器让人耳目一新。表意要明确 句子要完整 要符合情理 用词要恰当 基础能力: 正确运用字词,语句通顺。紧扣文题及主题写作 文题:《今天真好》 通过国庆或中秋的生活体验表现爱国情感或亲情的主题。(1)十月三日是中秋节,我们一家准备去外婆家吃个团圆饭。(2)十月一日,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今天,真好!学会开篇点题 《今天,真好》(3)人的一生有无数个“今天”,它们有着不同的色彩,也许有的阳光灿烂,也许有的乌云密布,也许有的如彩虹一般美丽动人,也有的让我们黯然伤神„„但它们都是我们人生旅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都是我们珍贵的回忆。而今天,我又收获了什么?让我慢慢告诉你。(6)“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在悠扬的歌声中,我们迎来了新中国六十周年华诞。(樊蓝南)(5)今天是激动人心的日子,今天是举国欢庆的日子,今天,新中国60岁了!(杨瑞)(4)今天是十月一日,是新中国六十华诞,我激动万分,十点整,我从电视中观看了阅兵式。(李浩)(8)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月儿在夜空中圆圆地挂着,似明镜又似玉佩,淡淡的光辉洒在周围的云上,泛起五彩的光圈。趁着这大好的月色,家家都在赏月,户户都欢聚一堂。(情景交融型)(缪冬昕)(7)1949年十月一日,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今天,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日益强大,我不禁要说:今天真好!(任杰)(10)啊,国庆年年有,今年特热闹,因为今年可是祖国60华诞啦!这不,今天是国庆假期的第一天,我去文具店买东西,这一路上鞭炮震耳欲聋,伴着阵阵悦耳的鸟鸣,分外喜庆!我眯着眼睛,乐颠颠地走着。(有声有色型)(蒋嫣虹)(9)“老妈,快快快!起来啦!阅兵式要开始啦!”一大早,六点半,我嚷嚷着„„(有声有色型)(黄珊珊)学会结尾点题

1、中秋节这一天,真好!

2、在一片欢笑声中,气球飞上了蓝天,“花朵们”向天安门涌去,一幅热闹的景象。国庆盛典到此结束了。今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3、在宋祖英优美的歌声中,大型庆典结束了。我感慨万千:我们的祖国,从以前的弱小贫穷到现在的繁荣富强,都是靠中国人自己努力得来的,而祖国的未来是要靠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来创造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努力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

4.桃花心木的课件 篇四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对“在不确定中,深化了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理解。

从课文中得到什么启示?等等

(六)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写一写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悟。

板书设计:

6、桃 花 心 木

拼命扎根

树苗 百年大树

汲水生长

在不确定中

经得住考验

生活的人 独立自主 努力生长

5.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 篇五

一、结合文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09)

晋太元中------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问/今是何世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4.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

7.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8.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

(2)_______;(3)_______。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9.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

二、结合语段做题(10)

晋太元中------后遂无问津者。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B.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

足:值得D.处处志之 志:记住 .

B.见渔人,乃大惊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C.不足为外人道 .A.忘路之远近.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其如土石何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

C、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

4.(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填序号)

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见渔人,乃大惊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

③既出,得其船④设酒杀鸡作食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

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

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

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

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桑竹之属()(2)欣然规往()

(3)阡陌交通:(4)便扶向路:

7.翻译(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8.本文的作者是

9.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0.“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11.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12.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

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

13.渔人穿国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

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14.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

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

三、比较阅读(11)

【甲】林尽水源------并怡然自乐。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

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黄发垂髫()②甫行数里()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怡然自乐()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人名),(朝代)诗人。自号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四、(2011年浙江湖州、湖南湘潭市)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来此绝境 ...

2.翻译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

4.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5.离开桃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寻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四、(2011年福建泉州)晋太元中------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2.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便舍船太丘舍去B.欲穷其林无穷匮也 ....

C.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D.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 ....

3.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6.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篇六

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语音:豁然(huò)开朗俨然(yǎn)阡陌(qiānmò)此中人语(yù)云诣(yì)太守邑人(yì)黄发重髫(tiáo)间隔(jiàn)问津(jīn)

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详尽

古今异义词

1、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表示条件的连词。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鲜美。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

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一词多义:

1、舍: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名词,房子)

2、寻: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3、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寻向所志(名词,标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

4、向:寻向所志(名词,先前)眈眈相向(动词,对着)

5、之: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指渔人所看到的景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舒缓语气)何陋之有(倒装的标志,不翻译)

6、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当做)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重点问题: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4、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5、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6、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7、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

答:(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

8、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答: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9、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

答:躲避战乱,这里民风淳朴,不受压廹,自由快乐。

10、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11、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在?

答: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12、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1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16、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7、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1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作者不正面地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19、“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20、课文结尾处写道:“寻向所志,遂迷”,“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说明什么?

这篇文章带有传奇色彩,而非实事实记。作者生活于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不安,民不聊生。文章中描绘的桃花源景象,只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社会。课文结尾的几句话,说明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这种幸福美好的生活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21、课文按照渔人行动的顺序,记叙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分析说明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文章的主要意图是通过桃花源中的生活情形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所以中间部分写得详细,无论是写村落的概貌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动人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地,如见其人。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略。

22、举例说明文章的前后呼应之处。

⑴“忘路之远近”跟下文的“处处志之”是相互照应的,说明渔人此前没有到过这个地方。

⑵从“问所从来”可以看出,通向桃源的路一向不为“外人”所知;从下文“遂与外人间隔”也可以看出,在此之前的确没有“外人”来过。

⑶渔人离开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下文重寻桃源的行动埋下伏笔。“处处志之”是指做了记号,“寻向所志”,寻的正是这些标记。

2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24、作者虚构的这个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25、《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试举出三处“奇”。

答:(1)环境奇美。(2)与世隔绝多年。(3)待渔人如此热情。

26、(1)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2)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 答:(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人文环境:自由快乐。

(2)通过作者对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写(第二段)和对桃花源中淳朴民风的描定(第三段)来表现出来的。

27、依据文中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答:桃花源山洞口位于武陵源桃花林小溪尽头。

28、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环境优美,和平宁静,人民热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字定,快乐。

29、你从“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答:桃源人热情好客,富足安康。

30、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人物的?

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 时间:晋太元中 人物:渔人

▲开放性试题

1、成语:(1)世外桃源:原指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5)怡然自乐:形奈和悦而自得其乐。

2、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1)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

(2)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3)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人知道。(4)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与世隔绝时间长;听见渔人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渔人说的是桃花源人并不知道的世事变迁,即秦末以来汉、魏、晋的历史,以及世人在历史的改朝换代的战争中遭受的磨难。)

4、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

5、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6、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规划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成为后人羡慕、追求的目标,由此,你能够看出作者追求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追求一种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廹,没有战乱从平等的理想世界,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托在作品中。

7、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

答:它代表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安宁,没有战争,没有压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8、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7.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 篇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学了陶渊明写的一篇流传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记》,这节课 我们共同来复习一下。

二、明确复习目标: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复习要点,然后师板书

1、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课文背诵、积累字词句。

2、阅读理解:明确主旨

三、文学常识:回顾作者。(教师点评)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还不错,但这只是牛刀小试,下面给同学们15分钟时间自由复习。

下面开始进行——

四、基础闯关()(1)背书关

争当“背书小状元”

教师先指一名学生背诵,再由这名学生依次向下挑战其它小队。你在默写时出过的错的字,再写一写。(2)字词积累关

文言文中的词语有特殊的文言现象,你能说出来吗?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明确:

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齐说)古今异义:(找一排学生一人说一个)

1、鲜美

2、交通

3、妻子

4、绝境

5、间隔

6、无论

7、不足 一词多义:(找三人说,要说出是哪个句子中的)

1、舍 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2、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3、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词类活用:(三人一人说一个答案)

1、渔人甚异之

2、欲穷其林

3、处处志之 重点实词(男女分两组,各选一名当老师提问对方)

1、缘溪行 .

2、渔人甚异之 .

3、屋舍俨然 ..

4、阡陌交通 ..

5、悉如外人 .

6、黄发垂髫 ......

7、具答之 .

8、咸来问讯 .

9、皆叹惋 ..

1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11、便扶向路 ..

12、诣太守 .

13、遂迷,不复得路 .

14、欣然规往 .

15、后遂无问津者 ..师:如何让自己在复习重点词语时,更能得心应手呢?老师支你一招。(出示投影)(生齐读)

通假字要勤整理 一词多义要分清 古今异义巧归纳 词类活用记心中 重点词语别放过

师小结:不管复习哪一课,只要你细心整理,相信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译句关

学生翻译下列句子:(抢答)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师:大家谈谈我们在翻译句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大家畅所欲言)今天老师送大家几条锦囊妙计:(出示投影)

1、要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2、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要调整语序;

4、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还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从本文中概括一个成语,大家能说吗?(生:世外桃源),对,还有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怡然自乐

师:祝贺同学们顺利闯关成功!复习时,抓住规律,巧用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如鱼得水。同学们,夯实基础很重要,文意理解不可少。我们共同进入下一个环节。

五、把握脉络,理解文意(3)小组合作探究:(3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整理答案,然后交流。)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作者在文中寄托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

3、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虚构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4、有人说最后一段和桃花源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过渡语:在复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巧妙的结合起来,这样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一节课的收获如何?请同学谈谈。

六、巩固复习(5分钟)

七、检测复习成果

八、阳光作业:

8.中考地理课件资料 篇八

汽车的生产

开采铁矿,为冶炼钢铁提供原料

冶炼钢铁,为制造业提供钢材

对钢材进行加工,提供汽车的零部件

服装的生产

采摘棉花

加工棉花,纺纱织布,为服装生产等提供布匹。

对布匹进行再加工,生产服装、床上用品等生活用品。

工业有哪些作用?

畅谈:21世纪我国工业应该朝向什么目标迈进?

角色扮演:假如你是一名企业家,想开一家汽车生产公司,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地区设厂?为什么?

A.东部地区(京、鲁、苏、浙、沪、粤等)

B.中部地区(陕、宁、渝、鄂、桂等)

C.西部地区(新、青、藏、云等)

我国工业的分布

阅读课本103页第一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工业的分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条件 ——硅谷

1.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2.这里大学和科研单位众多。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

3.旧金山工厂林立,这里有全球闻名的的惠普公司、英特尔公司和苹果公司等企业。为硅谷的发展奠定了强大工业基础。

我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

3.工业基础好。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和人才

1、京津唐工业基地的工业中心主要有哪些?

2、京津塘工业基地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钢铁、石油、化工、电子、食品等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联系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分析京津唐工业基地发展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海、陆、空交通便利

③高校多,人才多,科技水平高

④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广大

⑤靠近山西、内蒙古能源基地

宝钢

1、上海附近有没有发展钢铁工业所必需的铁、煤等资源?

2、上海运输煤铁主要利用什么运输方式?

3、上海宝钢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①交通便利:铁路密集、海运便利

9.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 篇九

佳 句 集 锦 烘云托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句。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能遗忘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便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是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诠释回报》)烘云托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句。冬,乘着秋风而来,它没有春的姹紫嫣红,没有夏的丰富美丽,更没有秋的硕果累累。一提起冬,不少人立刻想起它的寒冷萧条,枯术残草。其实不然,冬的个性就在于此。(《冬的个性》)烘云托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句。大多数的树根和花根都不美丽,而大多数的花却光彩夺目,美丽照人。正因为这些并不美丽的树根花根,才有了树木的青翠茂盛,才有了牡丹的国色天香,桂花的芳香四溢,梅花的傲雪红艳……世界正因为根所伸出的美丽而变得丰富多彩。其实我们人也一样,外表只是一种装潢,而真正表现自己的是伸出的美丽。(摘自淄博市考生《伸出美丽》)烘云托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句。有人说,太阳无语,却带来温暖;大地无语,却显示广博;海洋无语,却孕育生命。我要说,爱心无语,却造福人间。(摘自荆州市考生《把爱心带给他人》)有一个人是能够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没有一件事是完全脱离全社会而成功的,在这样一个发展如此迅速的信息社会里,我们要更加认识合作的重要性。(摘自南通市考生《合作》)烘云托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句。音符如一个个的小天使,带着一丝微笑,带着一丝调皮,从我的指间轻轻溜出,连缀成彩虹般美丽的乐章。音符们柔柔的,一个接着一个,张开小嘴,把弹奏者的心情,借着圆润的乐曲,轻轻地唱了出来。于是,甜甜的音符仿佛充满着花香的气味。我全身的细胞如饮了甜甜的花酒,醉倒在音符的怀抱里了。(《感激》)烘云托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句。我渴望拥有教师那颗绿色的心,浸染着春天的颜色,生机勃勃,希望无限E我盼望拥有教师那颗属于春天的心,在这颗心中,生长着一棵棵枝繁叶茂,蓬勃向上的大树;我希望拥有教师那颗再现春天的心,有明媚的阳光,也有飘逸的雾霄,有吐绿的新芽,也有绽放的花蕾,有怡人的和风,也有连绵的细雨。因为这个梦想,我的花季便永远沉醉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把梦想带给花季》)烘云托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句。冬,孕育着春而不争春,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她那冰清的肌肤渐渐融化为涓涓春水,无私地灌溉着贪婪吮吸的幼苗。等到到处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等到我们听到树木拔节的声晌时,她完成了一年的历史使命,带着春的谢意悄归天国,等待着明年的降临。(《冬的个性》)烘云托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句。我捧着那颗充满希望的草戒指,看着他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我微笑着坐了下来,才发现身后的那片草地,绿得那么生机勃勃。(《祝福你,一面之交的大哥》)赞美是希望,赞美是动力。没有希望的目标犹如熄灭的灯塔,没有动力的行程困难重重。(《渴望赞美》)烘云托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句。把微笑带给生活,有如阳光普照大地的粲然,清风抚摸树林的温暖,夕阳燃烧天堂的炽热,浪花冲刷礁石的激情……(《把微笑带给生活》)它总像人们寒冷时的一轮太阳,酷热时的一阵清风,饥饿时的一顿佳肴,干涸时的一场甘霖……在人们需要的时候翩翩降临。(《把微笑带给生活》)烘云托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句。人生,就像开放在郊外的野花,万紫千红,芳香四溢,人生的掌声,犹如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叶花瓣。恩赐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而掌声比恩赐更重要,精神的鼓励激励着每一个孤独无助的人。(《人生需要掌声》)显要精炼的段落首括佳句,承上启下的段间过渡佳句。花季中,我正做着一个美丽的文学梦…… 花季中,我正做着一个美妙的名人梦…… 花季中,我正做着一个五彩的教师梦……(《把梦想带给花季》)冬,是圣洁的象征…… 冬是一位可敬的严师…… 冬是孕育春天的摇篮……(《冬的个性》)显要精炼的段落首括佳句,承上启下的段间过渡佳句。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在当今时代光有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能力,那不是一名合格人才。……对于一名工人来说,要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坐标中找准位置……对于一个商人来说,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转变观念……对于一领导干部来说,人生的定位,坐标,象限一定要把握好……(《把握人生坐标》)显要精炼的段落首括佳句,承上启下的段间过渡佳句。我的一位貌不惊人语不出众的老师…… 我的一位天资聪颖而家境贫寒的表哥…… 我的一位朴实无华勤劳节俭的邻居……(《掌声为自己响起》)你是不是认为这就是我的个性一一一一个心中充满着消极、叹息和无奈的中学生?不,生活

中的我还有全新的风貌!(《我的个性说给你》)显要精炼的段落首括佳句,承上启下的段间过渡佳句。那河,蜿蜒在山林间,它是小镇的命脉,是小镇人与外界惟一的沟通渠道。那船,沧桑中透着古朴,它是小镇惟一的交通工具。正因为有了那间、那船,才有那摆渡人感人的故事。(《摆渡的老哑巴》)于是剥掉成功光彩夺目的华丽外装,寻找成功,这才发现成功无处不在一一(《掌声为自己响起》)显要精炼的段落首括佳句,承上启下的段间过渡佳句。且慢,立足小我来谈酷,只能是肤浅的酷,放眼大时代来谈酷,才会找到真正的酷。(《酷》)*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一、开篇明旨,篇末点题或开篇点题、篇末明旨的佳句。

二、高度概括、内涵丰富、意蕴隽永、耐人寻味的佳句。

三、烘云托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句。

四、显要精炼的段落首括佳句,承上启下的段间过渡佳句。

五、整散结合、形式整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的佳句。开篇明旨,篇末点题或 开篇点题、篇末明旨的佳句。开篇蔚蓝的星球,不息旋转,壮阔的大海,白浪滔天;涓涓的小河,流过田野、乡村和城镇。这些都是生命活力的表现。(《生命在你手中》)青春的风铃,吹开了心扉,青春的彩笛,吹动了梦想,青春的音符带动我奔向希望。青春,这个美好的季节,正是我们播种希望的时候,珍惜它,把握它,让它在我们手中放出夺目的光彩。(《把握青春》)开篇明旨,篇末点题或 开篇点题、篇末明旨的佳句。开篇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把梦想带给花季》)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把爱心带给他人》)开篇明旨,篇末点题或 开篇点题、篇末明旨的佳句。开篇不知是否曾经擦身而过,你轻轻地如天边的一丝薄云,即使可遇而不可求,也带走了我心灵的关注……(《我关注生命中的点

滴》)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如遭受挫折,被人误解,受到批评等等。当时感觉,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以后蓦然回首,那只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多彩岁月的一缕馨香。(《馨香缕缕》)开篇明旨,篇末点题或 开篇点题、篇末明旨的佳句。开篇人生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青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是人生中的鼓掌声吗?(《人生需要掌声》)就像是风对于帆,就像是温度对于种子,就像是阳光雨露对

10.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 篇十

一、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悉如外人(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10分)

(甲)晋太元中…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四、读下面文言文(17分)晋太元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五、(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 什么样的愿望?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六、阅读文言文(13分)〔甲〕见渔人…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八、(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十、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上一篇:A10101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填报说明下一篇:项目工程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