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交通运输

2024-10-13

一轮复习交通运输(共16篇)

1.一轮复习交通运输 篇一

高三复习第一轮复习计划

-每天读课本

由于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量较少,知识覆盖面较窄,考查内容偏少,因此很多学生不重视基础知识,只是一味做题。实际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都是高考范围,所有的知识点上都有可能出题,而每道试题不外乎是某一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的再现。因此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要扎扎实实地将基本概念、规律、方法、技巧落到实处,认真阅读教材,听老师的讲解,作好课堂笔记,结合复习资料,对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准确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融会贯通,力求做到基本概念、规律、方法和技巧“烂熟于心”。

学生要养成每天(大约30分钟)阅读生物课本的习惯,来加强基础知识记忆。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复习在整个生物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如果不过关,后面的综合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抓住生物三大重点

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要走出“越基础越重要的知识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遗传变异,这三部分知识是高中生物三册书的`“灵魂”,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要特别留心,可以结合复习资料,分析涉及到的题型,并查阅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物科技发展的热点。

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因此生物实验一直是高考试题必考的内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理综Ⅱ卷至少一道生物实验设计题,所占分值还比较大。这部分试题是考生失分较多的地方。因此,一轮复习时,学生还应结合考纲熟练掌握课本实验,做到活学活用,培养自身的实验设计能力。

总结: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间好好复习,备战高考。大家加油。

2.一轮复习交通运输 篇二

高考数学复习面广,容量大。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将整个高中的数学知识复习巩固加深,时间紧,复习任务繁重。教师该如何复习,才能使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这是每位高三数学教师渴望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找准目标,提高效率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为此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参考和依据,让教师明确教什么,如何教。考试大纲以及考试大纲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核心,有哪些考点?了解、理解、掌握的知识分别是什么?告诉我们复习的方向。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全国各地新课标高考试卷设计,把握试题命制和变化的动向。在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加大对新增内容的研究,对于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常考考点的研究以及数学主干知识考查研究、考情分析等要落到实处,扎实有效。

二、正确处理好课本与资料的关系

当下关于数学高考复习的资料种类繁多,并且大多资料的题目大同小异,部分资料就是知识点的重现,习题的组合,没有合理的设计,涉及的题目偏怪难,对数学知识结构不完备的一轮复习的学生而言,不能起到真正巩固知识的作用。从近些年的考试说明及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来看,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贯彻的原则是: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甚至有许多基础题目源于课本。

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复习钻研教材,对数学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及推论烂熟于心,整体把握教材的结构和知识体系。学生要认真理解、学习课本上典型的例题和课后习题。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固本”,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随着高考深化改革措施的推进,试题命制在求活、求新、求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试题虽不会直接考查基本概念、默写公式等,更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就高考试卷整理分析就会发现,许多题目都源于课本,或是课本题目的改编,或是以课本题目为背景进行综合拓展等。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选择一种适合学生训练的学习辅导资料,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删选和补充,达到训练巩固的目的。

练习要避免题海战术,并不是做的题越多越好,教师要在广泛查阅资料和精心备课的前提下,精选一些背景新颖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题目,变“以多取胜”为“以精取胜”,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对知识点众多,知识面广泛的高中数学复习而言,老师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应如何复习?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要认真考虑的。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应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把握通性通法。众所周知,掌握数学的定义、定理、公式、思想方法这些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在高三第一阶段的复习中,应根据考纲要求,源于教材,落实双基,逐步恢复和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并揭示它们的形成过程,形成一个知识与能力的框架。其次,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中学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以下几类:数形结合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配方法、换元法、反证法、判别式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几何变换法等。最后,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切莫代替学生的学习。

四、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

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复习的目的既要巩固知识也要适当提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不是对所学知识的重复,也不是简单的温习课本。那么教师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复习计划,实施教学。所以,认真研究数学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宏观掌控复习的动态与方向,正确处理好课本与资料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实施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方略 篇三

一、明确复习目标,拟订复习规划

《考试说明》是《考纲》的细化,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只有认真学习,深入解读、领会其要旨,才能目标明确,不会走弯路。然后根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这样一来,高考复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三复习如果只有教师的复习计划,没有学生的复习规划,学生的复习就会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很难得到发挥。在进入第一轮复习之前,给学生每人准备好近三年全国Ⅱ卷语文高考试题,抽取其中一套来搞一次摸底考试,并且认真批改和仔细讲评,让学生对高考试题有点粗略的认识,再将其余两套发给学生,要求他们认真完成,之后还将参考答案复印给学生,指导他们对照答案进行自评。然后让大家结合完成的这三套高考试题谈谈对高考的认识,老师在这一探讨过程中加以适当点拨,同学们绝大多数都能够把握高考试卷的命题模式,对整个试卷的构成了然于胸。最后,要求学生结合完成这三套试题的情况,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确定切合本人实际的高考目标(要求分板块进行分数量化),拟订自己的复习规划,避免复习的盲目性。教师认真审阅,提出书面建议后返还给学生。

二、坚持循序渐进,有序复习板块

1.狠抓基础,各个突破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决定了学习语文首先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标点、病句等知识点。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放在首位,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复习策略。例如:字音辨析题复习的重心应落在常用字中的多音字,形声字(读音与声旁不一致的)以及普通话与方言读音有别字上面;病句复习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病句的六大类型,最好是每种类型的例子都从历年高考试题中梳理出相应的例句,帮助学生消化,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归结出高考语病试题中常见的特殊题型,找准病句辨析的切入角度,培养学生辨析改病句敏感度和正确率,修改病句的准确性,每一个知识点复习后都进行一次测试,反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时进行查缺补漏。

2.古诗文复习必须紧扣教材和《大纲》

考试在课外,功夫在课内。高考试题中的阅读材料虽然都来自课外读物,但考察的知识点,无论是实词、虚词、翻译句字均源自教材,这就要求老师在复习时重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要反复强化,《大纲》中列出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要逐一归纳 ,用课文中的例句做支撑,强化记忆。对一些文言基础知识 ,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议词、特殊句式更要强化,只要这些基本功打好了,理解文言语段的能力就提高了,做起题来就得心应手。

古诗鉴赏难度更大,复习时要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阅读古诗词,要先解决语言的转换问题,扫除解读赏析中的障碍;二是要全面了解高考试题的命题类型和出题设问的角度,做到心中有数,并掌握其常见的答题术语;三是要形成清晰的答题思路,正确运用一些诗歌赏析的术语来组织答案。

3.现代文复习要分类训练,力求精讲、巧练

小阅读选文多是科普说明文。近几年,社科文占主流,命题形式均以选择题出现,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推理判断的能力,复习时要让学生明白命题人故设的一些圈套,要认真审清题干的要求,并将答案表述的内容与原文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对比,判断其正误。

大阅读均是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和小说),虽然不同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效果不同,但其解读方法大同小异,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学生一些常规的解读方法:一是整体把握以文解文,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答案要点一定要以文本为依据;二是读懂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找准问题对应的文本区间,切忌文不对题,答不对问;三是依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分点作答,答题语言力求言简意赅。

把握好以上三点后,训练不必题山题海,要做到巧练、精讲,分门别类的积累好每一种文体的解题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语言积累要以高考题为线索,组织小专题训练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些都是近年来高考的常见题目,针对这些表达方面的能力点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要以高考题为线索,组织小专题训练,逐个进行复习。

5.作文训练要常抓不懈,讲究策略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占据整个卷面的40%的分值,是整个高考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题。高考作文存在着许多特殊性,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紧张的环境中,写出一篇能让阅卷老师欣赏的文章,不仅需要较强的写作能力,还需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在复习中除了不间断强化训练外,还要注意高考作文的应试策略。

总之,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是备战高考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阶段,这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后面二轮、三轮复习的质量。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讲究方略、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有序复习,为学生的二轮、三轮复习甚至高考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贵州省正安县第二中学(563401)

4.高三一轮复习法 篇四

一、第一轮复习的教学方法

1、掌握重心:夯下启上。

夯下就是注重基础,尤其是理科的教学,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彻底清除知识结构中理解生的障碍。要把着眼点放在能力提高和增分操作上;启上也就是要适当地向第二轮专题备考进行渗透。由于学情因素很容易误入歧途,盲目跟进,势必在第一轮备考中吃夹生饭,没有做到恰到好处,该拔高的没有上去,该淡化的却在强化。比如我们现在学的是新教材,能不能在讲回老教材,把老教材的旧知识在加里面,反倒增加学生的负担。

2、精讲精评,抓住五点。学生的思维断点、盲点、难点、不易突破点、容易过失性失分点。我仅举一个容易过失性失分的例子。一定要走出越基础越重要越失分的怪圈。要上好习题评讲课。认真研究“两课”(复习课和讲评课),精讲精评、突出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力求做到:(1)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2)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3)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4)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5)发展性:传播方法,知道迁移,学会自学;(6)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讲评课应做到:(1)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2)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3)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4)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3.小题大做:抓好小专题复习。小专题复习是双基复习的升华,是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应试能力的关键。小专题的组构必须围绕高考的重点与难点,体现如下四个特征:①抓住稳定的;②注意变化的;③研究发展的;④悟出轮考的。也就是每次考试都出现的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去年的高考题,结合10年的高考动态及相关信息,找准高考的常考点、必考点及学生的易错点,讲练评相结合,提高专题复习的效度。

4、注重过程和效度。拿物理学科来说,要重视物理状态,物理情景,物理过程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各学科要有一定的阶段验收练习。要强调阶段性的特点,在复习中要遵循:基础-综合-应试。强化“过程”:“五必”到位。评讲必互动,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切实提高训练质量和效度 5、回首高考,立足课本。高考命题立足教材、回归教材、源于教材、挖掘教材、高于教材、不拘于教材;高考命题遵循于《考试大纲》、依据于《考试大纲》、不超出《考试大纲》。这就要求我们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识点,首先针对学过的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下一个定义,在和书上的定义做个比较,以加深对其的了解。其次,加强对主要公式,法则,定理的回顾,解答典型例题习题,提炼它们蕴含的各学科思维方法。因为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也是高考题的依据。

各学科要认真研究我省高考和全国新课改省份的高考。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讲、评、练、纠的关系,重要考点、热点与知识面的关系,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的关系,一本资料与多本资料的关系等。尤其是纠错题,是我们反思和发现问题的关键,要引起高度重视。我拿生物学科为例。生物有三大重点,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变异,这三部分知识是高中生物的灵魂,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复习这部分知识时让学生特别留意,可结合复习资料,分析涉及到的题型,并查阅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还有生物学科要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因此生物实验一直是高考试题必考的内容。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生物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物科技发展的特点。考察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

6.落实培优补差,促进全面发展。切实做好“帮扶”工作。一方面做好“尖子生”拔优工作,另一方面对许多的“边缘生”转优,实行全元分工、全过程跟踪管理,班主任根据本班情况确定具体名单,负责学生的跟踪调查与组织评比、考核与鼓励。建立学情调查制度,关注差异性教学.做好学困生工作。按工作处制定的办。

7、考练结合,有条不紊。坚持周测与月考制度,统筹兼顾。复习完一课就进行一套单元检测,检查漏洞。每月进行一次月考,作为记载,分析试卷,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我们在11月8日晚实行四五节各学科综合测试。

8、强化反思,加强学法指导。

在学习上要求学生做到“日清日结”。做好“错题集”和资料的整理以及规范书写,在第一轮的复习中特别强调一做准。在指导学生的复习中,各科教师细到指导学生看某份练习某道题;组织与落实好必要的“答疑”

反思一题多解,领会发散思想。拿数学为例,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数学能力的水平,不仅在懂、会、对、快、好这五个环节上下功夫,还要克服只求会做,满足于一招一式倾向。高考数学试卷容量大,考试时间紧,熟读是提高成绩的主要因素,而提高解题速度的关键在于合理简洁的方法,要加大强化一题多解的训练。通过同种解法的展开、比较、反思,能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对该学科的思想方法有不同程度的领悟,从而提高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反思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一题多变”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一题多变的提问主要在习题课中进行。

反思多题归一,感悟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

9.、滚动复习,不厌其烦。重复滚动复习,落实单科综合检测;热点知识、主干知识反复训练、滚动训练、针对性训练。比如英语学科的单词及短语的积累就是应该反复练,练反复。

10、防微杜渐,谨防基础教学中的九误区。

(1)定位不准,急功近利。(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所谓的大而全。然而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求全”、“求保险”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不断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3)重覆盖面广、轻重点主干。比如各种类型的古体诗歌一节课全拿上来了,壮志难酬的,更高怀远的,望月思乡的等等,究竟要把那一种在本节整透彻就重点练哪一种,或两种。(4)重强化训练、忽视思考。(5)重热点现象,轻背景与边缘问题。比如南中国海的事。(6)盲目乐观。认为自己的学生知识基础已经没有问题。(7)急躁冒进。想在短时内迅速地将学生能力提高到想像的高度,用难度、综合度很高的题目狂轰滥炸。比如打乒乓球。(8)矫正不力。抓基础的过程就是反复矫正的过程,矫正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基础的过程。矫正的越快,学生提高的越快;矫正的越多,学生知识基础的缺漏就越少,矫正教学在第一轮尤其重要。(9)考查不当。阶段性考查是非常必要的,但要以此为基础教学为导向。第一轮复习时考查的重点是基础,但“基础+能力”依然不能忽视。也就是重视了基础忽略了能力。

二、第一轮复习的教学要求

(一)常规到位

在教学常规中,决定教学效果的就是备课、上课、作业和测试这几个环节的质量。

1.备课:必须认真备课,每人的教案不强求形式的统一,但需人人都有,最主要的是要根据各班的学生特点,因人施教,灵活处理。尤其我们组内教研课的集体听、评、备课。2.上课: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不讲偏题、不讲怪题、不讲非典型题。力求一题一类型,一课一收获。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提高质量。尽可能地删除无效教学环节,比如最近我在听某学科实验班的课时提出来过这个问题。力求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课时。把传统讲的“是什么、有什么”转变为讲“为什么、怎么样、有何用、怎么用”等。让学生在“未知中探索,探索中求新,新知中迁移,迁移中运用”,切实贯彻新课程的探究精神。同时,各备课组的成员不能各自为政,备课组长要把好统一内容,统一进度关。

3.作业:布置作业做到“两个布置两个不布置”:一是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发现规律方法的;二是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二是两不布置:重复性、超负荷的不布置,超纲题,偏怪题不布置。作业批改实行一本作业本制,力求作业批改不过夜,灵活使用全批、点批与面批,及时反馈,及时订正。

4.考试与讲评:做到“精而实”,即精心出题,精心讲评,务求实效。测试分为周测与月考,测试题命题确保科学性(无错误)、探究性(重能力)、前沿性(有创新)、实用性(近期反馈)。教师讲评前要统计分析,力求达到讲评课讲解不超过30分钟。要求学生有错题集,做到“会而对,对而全,全而得满分”。

5、管理到位,齐抓共管。6.规范考试,严格阅卷。

7、加强心理辅导

(二)抓好九方面的教学要求

1、不遗漏一个知识点

2.坚决记住所需要记住的知识 3.边教边学边用,学一点,用一点。4.以“单元”为单位,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5.要掌握理解规律,提高理解能力:讲清解题“思路”;举一反三,关键在“反”。

6.将考纲要求初步转化为学生的学科能力(1)明确本学科的学科能力共有几项;

(2)明确本单元内究竟搞哪几项能力的训练及测试;(3)设计并完成足量的、典型的、难度适宜的例题;(4)设计与完成例题等值的练习题;(5)进行学科能力的测试;

(6)学科能力的讲评及完成等值的查漏补缺题。7.提高课堂效益

教师要增强“课堂效益意识”;增强“节约时间意识”;

8.注意第一轮复习授课的特殊性,合理安排和协调各科复习时间。

9主题突出,活而不杂,多而不乱。我提倡高三第一轮复习要整合所学内容的所有基本方法,但不主张一轮复习出现过大思维跳跃,或者主题不突出,甚至没有主题的思维方法。我提倡的整合是主题鲜明,结构严谨,活而不杂,多而不乱。比如我在听数学求函数值域一课,王影,李雪梅的。在问题设计上虽然整合了高一高二高三所学的所有方法,具有一定的跳跃度,但他俩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围绕函数求值域这个中心来考虑问题的。重点突出了高一阶段所学知识,所镶嵌的高二和高三的知识,是为了丰富高一所学知识,让高一所学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更加合理而又不形成定势,让方法转化成技巧,让技巧转化成数学品质。

对第一轮复习课型应特别注意新、准、严三点:新,复习应有新意;准:选准教学重点;严:复习课贵在“严”字,要严格要求。

5.高三一轮复习方法 篇五

为此这两年我着力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深受老教材和和多年教学经验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我的教学内容安排总是带有了通史的浓厚色彩,不过我发现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还不错。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努力:

第一、首先在前两轮复复习进度安排上,以历史时期为纽带将必修Ⅰ、Ⅱ、Ⅲ内容重新整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形成大历史的时空观念,从而能够横向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于学生在分析和解决主观题中科内综合类试题非常有利。

第二、其次在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复习完同一时期的三本必修的相关内容后,我会把资料中所有能将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综合类的重点难点题目,或知识总结类的、或同步练习题、或高考题让学生思考或实战演练,从而让学生体会这种复习方法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即所谓的学以致用。

第三、再次就是让学生明白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和依据,在每个大专题复习之前,我都会在幻灯片上出示指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时经常运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现象与本质等等,学生回顾了这些之后,就认识到这种复习方法的科学性,然后在这种课堂复习模式引导下学生能更好自主复习。

6.高三一轮复习策略 篇六

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有用的复习才是复习的高手。

二、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

要明白效率和实践的关系,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通过我们前面算的高三学习的时间账,我们可以看到,在学习中,也存在着类似于“马太效应”的现象。学习好的人,因为看书做题很轻松,时间剩下很多,可以用来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为学习苦恼的人,因为看书做题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根本挤不出时间来学习,只能越来越痛苦。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单纯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当我们在思考如果利用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么样去从哪里抠多少时间出来,而是怎么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

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原则

学会舍弃

我在《学习改变命运》里面在谈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叫:“处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把这句话的思想用在时间管理上,也可以说:“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请先做你觉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张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来砸到脑袋,到医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这一张试卷对你的分数提高仍然是极有帮助的。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的东西,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来安排时间

对于看书背诵的事情,最好选择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扰的较长时间段来做。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

注意适当的休息

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之我见 篇七

一.深入研究一标一纲一题二本, 把握高考方向

高考试题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大纲) 为命题依据的, 因次, 高考复习时我们需要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以及近几年的高考题进行深刻的研究。同时还要立足教材。“万变不离其宗”, 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 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 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 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 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制定好复习计划

只有有计划地做事, 才能使事情, 工作有条不紊, 对于一轮复习, 由于持续的时间较长, 所以制定总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做到堂堂有计划, 节节有计划, 并严格执行, 坚决杜绝课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时间分配要得当: (1) 不同的知识要有所侧重, 即时间不能平均, 简单的知识时间可以缩短, 而重点知识, 可以花费更多一些时间向主干知识倾斜。 (2) 将所有的知识分为专题, 然后最好按专题复习, 不要按章节复习。因为复习课并不是新授课的简化, 也不是新授课的合并, 而应该将所学的知识形成框架, 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

三.重审课堂教学, 提高针对性, 提高复习效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是一轮复习的主战场, 是落实一轮复习目标、计划、措施的主渠道。因此我认为应注意以下

历史理论是历史现象中抽象出来的, 是历史现象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只有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历史现象, 才能得出正确的理论结论, 故称“论从史出”, 只有在充分占有史实的前提下观察历史现象, 才能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 体现史论结合。就当前中学历史史论结合的教学, 本人有下面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必须加强历史概念教学

历史教学中对教材中的概念应深入剖析。教材中的大部分历史概念是可以凭借历史教材理解的。如“势力范围”, 课文中虽然无这样完整概括, 但有帝国主义“直接进行殖民统治”一句, 已经道出了其殖民地的实质。有些概念忌表面解释。否者就会缺乏概念内涵, 无法形成真实意义的历史概念。如:“国民大革命”, 就应该在教学完成后进行归纳概括, 形成完整正确概念。

二、重视历史的因果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就必须把因果有机的联系起来, 通过前后因果联系来加强史论的结合。例如:早期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引起的, 但各国革命的时间, 方式, 结果却不相同。我在上完这些教材后专门组织学生分析这些内容, 让他们能够更清楚的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史实, 把史论相接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内容, 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化,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应试能力。

三、分析课文前言、引语、思考题和习题

几方面:

1、坚持集体备课, 加强集体研究。

对于年轻教师由于对高考缺乏一定的掌握, 因此, 有问题应及时和大家讨论, 争取问题更好的解决。有好的想法, 及时提出供大家参考, 每部分知识、重点、难点所在, 应如何来讲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 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发挥集体力量, 进行解决。每节课应该有本学科集体的力量, 应该体现集体研究的结果。

2、加强听课。

要想提高自己就应该做到相互听课, 学别人的长处, 找自己的不足, 同学科的注意别人对知识的理解, 对知识的应用, 学习他们的复习技巧和方法;注意学习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 复习课的上法, 对知识的处理, 学生的课程管理等, 这对提高自身是非常重要的。

3、课前、课上一定要体现“精”。

课前的精, 主要体现在“精心设计教案, 精心选择例题, 精心选择教法。”

课上的精, 主要体现在“精讲精练”, “讲”要突出重点, 争取做到“三不讲” (过易的问题、过难的问题、过偏的问题) 。总是担心学生会疏忽, 因此, 会导致“满堂灌”。事实上, 每节科最多讲30分钟, 剩余时间应该留给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记忆和消化, 效果应该更好。

4、重在“落实”。

学生下课后不学课堂上老师讲的再多也没有用, 因此关键还是在于落实, 落实了, 就有好成绩, 落实不到位, 一切都是纸上谈兵。首先应狠抓知识的落实, 复习中, 可尽管我们协助学生建立了较系统, 较全面的各部知识的整体网络, 但不少学生仍然存在着知识漏洞和遗忘问题。因此, 复习时对每节课所复习的情况要反复检验。其次狠抓错题改正落实, 对于典型易错的题目应该重视, 要通过对错题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归纳整理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 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 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

历史教学史论结合初探

◇曹启洪

高中历史教材增加了前言、小字和思考题。前言在每章开始部分, 对本章内容作提示, 分析背景, 阐释难点, 揭示重点, 引导深层次的思维, 它可以指导教学。

小字部分是原始史料或补充内容, 增加教材信息量, 有利思维扩展和散发, 史料与思考题结合妙趣横生, 史与论有机结合。如《甲午中日海战》一节中补充了《马关条约》签订后, 伊藤博文对于急于占领台湾时所说的一段话, 就很形象的表达了日本的贪婪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使学生对当时中日双方的态度及国家的地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每节课文后一般都有习题, 教学中教师要对习题进行答题指导, 然后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 对于优化设计上的题选做一些体现知识和能力并重, 偏重能力的题, 这是与当前高考加大能力考查力度相衔接的。

总之, 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史论结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加强史论结合的教学途径, 强化理论教学, 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把历史教学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提高教学质量。

8.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构想 篇八

2016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重视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本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查的是物理核心素养,实现了知识点核心知识全覆盖,在难度、区分度上把握得当,选择题容易上手,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解决后面思维要求高的大题。实验考查突出了动手操作能力,计算题压轴题以回旋加速器为载体,在传承中创新,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今年的高考物理试题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体现了核心能力考查的情景在常规中创新,考查方式非常灵活。像选择题第6题,对电吉他中电拾音器进行了考查,这就是生活中的物理,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第14题(2)、(3)小题及第15题(3)小题,在对新情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真正地考出了学生的能力,也对引导中学教学跳出题海战术,让教学回归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轨道上来。

二、2016高考试卷获得的启示

1.关注基础,习题教学的起点要合适

高三一轮复习时,要重视基础,夯实基础,才能在二轮、三轮中有所突破。所谓基础,就是要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究其原因:一是越是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具有越大的包容性,它对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宽广。从基本概念和规律出发,往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二是今年的高考题中有很大的比例是直接考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中、低档题约占80%,难题约占20%。高考试题仍然“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中、低档题考的都是基本知识部分。三是个别所谓的综合性的题目,往往是多个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

2.强化问题提交,合作探究。

问题提交,合作探究是我们楚水实验学校提出的“316”课堂教学模式中,重要的两个环节。所谓问题提交就是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复习,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这样可以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堂时间更能有效地利用。合作探究就是问题提交中的重点问题通过课堂上师生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提交中的重点问题。

3.2016必考内容2017仍需高度重视

2016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中明确提出如下必考内容:必修1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必修2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选修3-1电场、电路、磁场;选修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选修3-3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选修3-4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选修3-5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这些2016年必考内容仍需要高度重视。

4.重视实验,确保实验多得分

物理实验题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该题型多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造成干扰因素很多,考查的角度也多,考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失分现象非常严重。高考实验题虽然不是课本上的原有实验,但其实验原理、方法、用的器材往往是学生学过的或用过的,是利用学生熟知的原理、方法和器材,经过迁移,解决一些新问题。解答实验题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

现在的物理实验题涉及力学、电(场、路)磁(场、感)学等知识。尽管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通过仔细审题,可以直接地判断出命题人想要考查的知识点和意图。

第二步:看清实验题所配的示意图、实物图。

实验题一般配有相应的示意图、实物图,目的是告知实验仪器(或部分)及其组装情况,让考生琢磨考查意图。认识这些器材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便能初步勾画实验过程。既需要平时的积累,又需要考场上的灵活多变。

第三步:捕捉并提取重要信息。

试题总是提供诸多信息再现实验情景的。因此,解答时必须捕捉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使问题迎刃而解。一般需要关注如下信息:

(1)新的概念、规律、公式。一些新颖的非学生实验题、陌生的新知识(概念公式)应用题、新规律验证题,都会为我们提供信息。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取有用信息为解题服务。

(2)新的表格数据。通过解读表格,了解实验测量的物理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正比例、反比例关系,平方还是开方关系,或者是倒数关系。根据数据描点作图、直观实验反映的某种规律。

(3)新的物理图像。实验题本身提供物理图像,但这些图像平时没有接触过,这时需要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才能正确分析实验问题。

5.重视选修3-3、3-4、3-5模块确保不失分

由于我们选择的模块是3-3和3-5两个模块,而这两个模块,对确保得B率和冲刺得A率和A+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个模块由于考试要求均为A级,所以回归课本,重视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在一轮复习时一定要强化这两块知识的复习,而这部分的复习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9.一轮复习交通运输 篇九

1、整合教材、构建网络

因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高考出题的依据,所以,对教材的熟悉就是对高考题的熟悉,教材越熟高考题才越发觉得简单。

除了要弄懂课本,还要把课本的知识进行整合,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这样就能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有利于提升综合解题能力。

2、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化学学科中,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操作、化学题计算都要求非常严格,一个符号、一个格式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所以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很多学生每次考完试都是拍大腿——后悔,但是,为时已晚。

因此,在一轮复习中,就要养成注重基础、落实细节的好习惯,从方程式配平到对实验的准确描述都要求步骤清晰,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3、训练思维,培养能力

化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开拓思路,养成灵活解题的习惯,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10.​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反思 篇十

转眼半年过去,一轮复习即将结束,结合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对一轮复习特总结如下: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

按照学校和教科院的要求,上课之前坚持集体备课。根据之前制定的集备计划,主备人在提前备课的基础上主备一个周的课,在主备人集备的基础上完善优化个备,并完善课前学案,制定好课中案和课后案。确保每一节课都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除了定期集备以外还有不定期的集备,组内成员互相讨论每一节课的补充细节,每日一练题目如何讲解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每一节课的学案,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集备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抓好基础知识落实,夯实必备基础知识。

每一节课基本都要通过听写方式落实巩固基础,加强巩固落实的力度。规范听写程序,给学生印发听写纸,听写之后听写内容当天及时评阅,完不成批阅晚上回家完成批阅。对于听写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二次过关。抓好二次过关的听写和提问。讲评试卷的时候,对于基础知识部分也通过学生回答方式落实。

三、利用好晚自习,做好试题讲评。

正课时间进行一轮复习,尽可能给学生巩固落实的时间。试题讲评的任务就落到晚自习的身上。充分利用好每一节晚自习,根据学生做题的正答率做好试题讲评解析。一节晚自习基本要处理三天的试题,任务量大,时间紧,只能充分备课,提前准备,做好筹划,做到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试题讲评做到先批阅再讲评,讲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和薄弱能力点,规范学生的答题思维路径。

四、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复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制定计划。制定计划也要通过集体备课制定,组内每一位成员都要发言完善计划。制定计划之后严格按照计划复习,每人认真负责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老师们其他的工作时间。

五、跳入题海还能跳出题海,精选题目。

负责选题的组员,将题目下载下来之后,首先自己要亲自做一遍,将题目筛选一遍之后,钉钉发其他成员再看一遍,确保选题精选,体现新高考的要求。不抢占和浪费学生的时间,确保练习的高效。

11.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策略 篇十一

一、狠抓信息,潜心研究,多方捕捉、分析、归纳高考信息

深入研究2014《考纲》和近五年高考试题,准确把握今年高考的特點、趋势。揣摩命题的指导思想,明确考试目标与要求,吃透考试范围,减少复习的盲目性。

研究《考试说明》提供的样题和近几年高考试题和答案,突出对规律的总结,对试题的感悟,对试题价值的挖掘和利用。从繁多的信息中捕捉灵感,透视命题发展方向。

二、立足教材,落实基础。要从知识点到归类连线,对主干知识进行深化、扩展和推移

一轮复习的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稔高考考点。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基本知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应该注意主干知识的梳理构建,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知识网络体系,思考此知识块在全书中的地位,掌握各知识点、各框、各节及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的贯通。

三、培养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试题往往涉及的基础知识面较广,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第一轮复习时,不能只记忆,不理解;不能只复习知识,不提升能力。要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当今一些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搞好政治课复习的关键。我们应该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审题训练,要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二是信息筛选的训练,要找准关键词,它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是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四是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恰当地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五是要注意训练答题的速度,合理安排时间。

四、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时代主题

高考试卷以问题为载体,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热点问题为素材,以发展为灵魂,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人文发展理念,通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与自然、关注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一轮复习中要拓展考生的政治眼界,关注“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是考试题目设置新情景的原材料。在复习课中,我们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设计问题,引导考生思考。引导考生走出课堂,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激发考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考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者单位 重庆綦江实验中学)

12.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实验专题探讨 篇十二

关键词:实验,第一轮复习,考纲

果实累累的八月即将到来, 而对于高三师生来说夯实基础的一轮复习快要到了, 马上要进入到关键的第一轮复习。对于第一轮复习来说, 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 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课本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 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 掌握解题方法, 初步形成应试技巧。由此可以看出, 这一阶段的复习策略和战术调整很关键, 既不能重复基础知识的复习, 也不能过于综合而脱离基础知识。可以说, 这也是高考解决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各种能力的提升的关键时期。“高考成败在理综, 理综成败在实验”, 由此可见实验在高考中的地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对于实验与探究能力也有明确的要求。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 实验知识考查更是高考知识考查的重中之重, 在主观题中几年高考都占50%以上, 在一些选择题中也考察了实验的思想和方法。但实验题也是考生的软肋, 在此失分也特别多。因此, 第一轮复习中的实验专题一定要得到充分关注和充足准备。如何把握高考生物实验专题的要点,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这就要求既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 又要有一套科学的复习方法。

一、研读考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考纲能力要求两处提到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一是能用文字、图解、图、表格等不同形式来准确表达实验结果。二是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针对考纲要求, 在实验专题教学中, 除了要对各个重要实验过程、原理进行分析教学,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自己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能设计实验并预测结果。

二、建立知识网络、确立教学专题

首先让学生明确本专题的课时安排和涵盖内容, 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 再把本专题的相关知识分解成相应的几个小专题, 在教学中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

(1) 对文中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进行回顾。必修本第一册: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溶液培养法 (无土栽培) 研究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生长素发现、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顶端优势的实验、胰岛素的实验、兴奋的传导。必修本第二册: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虽然在一轮复习中对这些实验都进行了复习, 但这些实验是一些实验题目的原型, 在第一轮复习中再提出, 学生可以用实验理论进行分析, 将理解更透彻, 更利于思维发散。

(2) 复习常规实验。 (1) 物质鉴定与提取类: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 色素提取和分离, DNA粗提取与鉴定。 (2) 基本技能类:高倍镜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 (3) 生理生化类: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向性运动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作用、设计小生态瓶、观察二氧化碳对植物的影响。 (4) 社会调查类:调查人群的遗传病、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些实验都是考纲作出要求的实验, 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必须重点复习, 让学生能掌握原理、步骤、现象结果, 并能用这些实验解答一些问题。

(3) 复习实验原则。 (1) 对照实验原则。 (2) 有多个影响因素时, 只设计一个因素为变量, 其余因素固定, 即单一变量原则。 (3) 平行重复原则。除此外, 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有实际意义和生产价值, 实验的现象或结果必须可观察、可区别。学生只有掌握实验原则, 才能更好地分析实验, 设计实验。

(4) 分析设计实验的复习。首先要复习好一般的实验程序: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这是实验分析和设计的基础。其次, 复习时要强化实验与教材有关内容的联系, 形成实验理论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统一, 要熟记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其一般步骤为: (1) 准确把握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 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绕实验目的这个核心来进行。 (2) 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 确定实验原理。 (3) 确定实验思路 (方法) 。首先, 应认真研究实验课题, 依据科学的实验思维方法, 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 理解题目已知条件所隐含的意义。如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其次, 根据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可行性原则、简便性原则等等) , 充分利用所给器材和试剂, 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方法。 (4) 设计实验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 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用简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5) 实验结果的预期、分析和讨论。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后, 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 分析实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实验分析和设计是实验专题中学生最难驾驭的能力, 也是最体现学生能力的地方, 因此也是高考的热点。要很好地提高这个方面的能力, 必须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原则有充分理解, 对基本的实验认真地分析。

三、实验专题的具体复习方法

实验专题的复习, 基本按照教师指导复习———学生习题训练———师生评议答案这个模式进行复习。一轮复习课的课堂模式:第一轮复习时, 翻开课本学生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久看生厌, 况且, 高三学生几乎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 很容易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疲劳感, 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所以我们避免简单的重复, 在复习的方式和呈现知识的形式方面经常给它们换一个新面孔, 从另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 既让学生有新鲜感, 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具体的做法是:在黑板上以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的形式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主要内容;可以设计情景, 和学生互动讨论出一些知识要点, 实验题特别是实验设计方面的题目主观性很强, 应该让学生多开口, 也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语言。一轮复习练习的设计:本轮复习, 主要是教师大量翻阅资料, 自己组题, 尽量避免用成题。具体做法是, 我们将手中的全部资料分发到每位高三教师的手中, 将每本练习册中相关章节的高质量的题筛选出来, 汇总到一起, 再加上已做过的题中的易错题, 共同组成一份题。

四、深刻反思

对教师来说, 反思与分析就是对练习及测试内容的分析和自我教学过程的反思, 对练习及测试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考点的分类和覆盖面上, 而且还要从生物学科高考能力要求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 提炼出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教学反思可以从学生和解题两方面进行。 (1)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上去进行总结, 如果学生出现普遍性错误, 其原因很可能就是教师在复习中不到位、不深入, 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接受, 或是给学生自主学习、反思的时间不足, 学生未能将所学知识真正消化, 无法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 从解题方面进行反思。A.对知识点的反思。每解完一道题, 要反思题目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分析一下这阶段的复习有什么不足, 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有漏洞, 以便于进一步夯实基础, 及时提取和应用知识。B.对解题方法、过程和规律的反思, 总结最优的解题方法思路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能更快地提高。

1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篇十三

11届的高三同学目前正进行着紧张的第一轮复习。这轮复习的效果直接关乎明年的高考,重要性无须赘言。那么,如何做好第一轮的语文复习,首战告捷呢?从宏观上说,考生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编织一张高密度的渔网——对知识点进行拉网式复习,能够根据高考要求,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漏网之鱼”的产生。

二是搭起一座多通向的桥梁——语文知识虽然不像数学那样有逻辑性,但是应该知道,如果对语文各知识点间内在联系进行梳理,打通知识点间的沟通与联系,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三是建好一间藏品丰富的仓库——像美文、格言、古诗词名句,典型的理论和事实论据,自己成熟的作文,以往的练习题、月考卷„„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具体到每个板块的复习,则建议做到如下几点:

一、现代文阅读:培养习惯,理清概念

同学们从现在就要培养从整体阅读现代文语段的习惯,即对文章的大体走向有个基本的定向性认知。注意理清内部的逻辑关系,学会从整体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进而较快地把握文章主旨。如果文段后面还附有注释等,千万不可放过,高考卷上不会出现无效的信息,这些注释往往能够帮助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更能有的放矢。

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提高现代文的阅读效率。所谓的“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解题能力”,同学们可以逐步从这十个方面自我分析测评:1.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2.能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3.能理解常见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4.能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5.能分析文章的脉络结构;6.能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7.能概括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8.能评析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

9.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

10.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完成拓展性的主观题。

二、文言文阅读:扣紧课本,事半功倍

关于文言文的考查,以这两年的上海高考为例,无论是实词、虚词、文句理解,还是语段翻译,各个知识点的考核几乎都是源自课本,特别是08卷中的四个加点字的理解,三个直接源于课本。强调课本的重要性还有一个理由:本届高三学生都是整齐划一地使用了新教材,所以,文言文复习首先要复习好课本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对课本所选的经典篇目要篇篇过关,建议同学们不妨再逐字逐句地梳理一下,这样既熟悉了课本内容,又训练了翻译能力,又为写作积

累了素材,一举三得。

一些同学喜欢从课外找一些文言文语段来训练,应该说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千万不要贪多求难,这两年高考的文言文还是较为平和的,篇幅也不长,大家宁可先从浅显的文段着手逐步积累,对文段中所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问题,必须做归纳整理,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三、古诗词阅读:明景悟情,掌握术语

有同学平时做诗歌鉴赏题,会觉得莫名其妙地丢了分,以至于做题时只会“跟着感觉走”。须知诗歌鉴赏是考查学生文学积淀的综合性试题,这几年的上海高考侧重由主观题形式呈现,虽然大体上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有很多规律可循的,如把握重点词语(句)、辨析景与情的关系、对于作者要知人论世等等。建议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要有一定量的积累,平时还是要适度的阅读和练习,没有积累,明景悟情就是一句空话;二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学会准确地用术语回答问题,这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

诗歌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时,先要学会诵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诗歌的意境。古典诗歌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而意境的创造生成离不开景的描绘与情的渗透。纵观这几年的上海春考和秋考,试题大多数都是从景、情两个角度切入设计的。因此,同学们在做诗歌鉴赏题目时,首先要明景,进而要品情。体悟不了景与情的关系,也就无从探究意境,也就答不好题。这既是对学习方法的指点,也是对鉴赏诗词的要求。在诗歌鉴赏的第一轮复习中,请同学们记住:“积累+技巧”是两个着眼点。

四、作文备考:重视积累,准确规范

上海高考作文虽说在审题上不为难学生,但也不是一点要求也没有,以今年的高考题“他们”为例,命题中的“他们”不是孤立的,是与潜在的“我”或者 “我们”成对立统一关系的。不管选取的“他们”是哪一类人,行文中应有“我”“我们”的影子,否则何以谈得上彼此的理解、沟通和融合?今年的那篇满分作文,在这一点上是棋占先手,这也给正在备考的同学以很好的启示。

虽说近几年高考作文都是“文体不限”,误让一些同学以为文体特征无足轻重,但就评卷的实际操作来看,每年因写成“四不像”的作文而导致低分的考生为数不少。像“必须跨过这道坎”写成议论文就较好,而“他们”要写成一篇很规范的议论文就比较难。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可以确立自己一个擅长的文体,把这一种文体练得较为得心应手,并适当涉及其他文体,做到一专多能。作为应考作文,结构应合理,不管是“总分总”式还是“起承转合”式,都必须让阅卷教师能很迅捷地判断出你的文章思路,另外千万别写那种语言轻飘飘,结构意识流,除了你自己理解,别人却不知所云的小男生小女生的随笔文。至于素材,建议要以人文性典型性为主,千万别让瓦特再烧开水、爱迪生再挑灯丝,也别老让屈原跳江,项羽抹脖了。

14.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篇十四

史地政组:白丽满 2012-8-29

综合考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与单科试卷相比,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在学科内综合题上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一种是横向联系,如历史阶段特征、中外联系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因此第一轮复习要把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便于理解、记忆,否则疲于应付大量琐碎的知识点的记忆,就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和思考。

高考考什么,我们教什么;学生要什么,我们教什么。高考考什么呢?知识与能力;学生要什么呢?分数!而分数是要通过知识与能力来实现的。围绕这个原则,我们进行高考复习时要特别重视第一轮复习,这是因为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学科能力的提升大都在第一轮复习中形成的。第一轮复习是高三复习总体战略的“第一战役”,是提高复习效益的奠基工程,这轮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那么,如何搞好第一轮复习?

一、夯实双基,优化历史思维。

在古代史复习时,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力争做到点透、线通、面全,形成立体动态知识网络结构。点透指历史事件知识点分析透彻和全面。如时代背景,原因分析、主要目的、方法措施、性质意义、作用影响等。从高考试题来看,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理解考查较突出。实现点透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线通指某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连成一线。以知识纵向归纳为主,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的分析并形成小专题。面全指同一时期社会各方面的概括并形成历史阶段特征。如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等。以某一历史阶段为例按章节顺序理清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概括出阶段特征。然后在掌握思路和方法的前提下自己去整理知识结构,制作图示图表、提炼要点重点、构建立体知识网络和概括阶段特征。

在近现代史复习中,以中国史结构为主,带动世界史复习,体现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然后在世界史复习中,把中国史的阶段结构打乱插入世界史进行简要的回顾,体现世界史的发展包括中国史。如复习三次工业革命时联系中国史内容分析其影响。

在注重因果分析、时空联系的同时,还要加强中外相关知识的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如对中国康乾盛世与当时西方的比较,来正确定位中国的封建盛世;对17、18世纪中国与英法经济均出现繁荣景象的背景、后果进行分析比较,来理解此时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兴和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的原因;对20世纪中期以来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互有得失的分析比较,可以深刻地理解生产力对历史发展的真正作用等。

二、实行单元复习,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为适应高考历史以考查历史思维能力为主的要求,第一轮复习应坚持整体史观,把教材划分成若干单元进行单元复习,构建知识的有序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单元历史知识体系。单元复习不是按教材既有章节编排进行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把某一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打破教材原有目、节的编排,重新对教材进行整合,形成单元知识结构体系,揭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规律性,以利于整体上把握历史史实、掌握历史知识。复习时,可按“单元起止时间—单元历史阶段特征—基本史实(包括背景、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的结构模式来进行。只有经过这种整合,知识才会在脑海中呈现出鲜明的历史发展脉络,显现出该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基本面貌,繁琐的知识才变得简单易学。单元复习时还应注意分析揭示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更大的知识体系。

三、读教材,概括教材大意,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在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能力考察的今天,如果学生一味机械地背教材知识而不注意阅读教材、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培养,考试时即使把教材全部提供给考生,考生的得分也不会增加。因此,我们(全体师生)必须抛弃那种认为历史学科只要下劲背一阵子就能得高分的陈腐观念,要下功夫阅读教材。那么,如何阅读教材呢?

1、阅读教材时要注意抽取教材的信息。

历史高考考试范围有五本教材一千多页课文,显然,机械的背诵是徒劳的,只有靠对教材的理解才能予以掌握,而要理解就得读懂教材。怎样才能读懂教材呢?在复习中,学生不要把自己的精力仅放在关注教材的语句背会了多少,而要放在你是否掌握了课文的主旨上。每读一段课文后要暂停一下,闭目沉思这段课文包含有哪些信息、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如何,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言简意赅地将之表达出来,做到了这些,一段课文就可以玩弄在自己的股掌之中,知识点也就铭记在心,还需摇头晃脑机械地背诵吗?这既培养了考生的材料解读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正切中高考的命题立向。一节课文一章课文一册课文都如是做,那么,五本教材知识也就掌握了;或者结合老师的讲课提纲,自己给自己当老师,看自己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2、阅读教材时要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在课本文字和材料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而实际上又隐蔽在其中的那些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复习中如果真正理解掌握了这些隐性知识,那么学科能力就一定会提高。挖掘教材中隐性知识可从两方面入手。

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一是细化成小专题,二是加强对专题中知识的因果关系的分析,而不只是简单的把知识归纳在一起。三是加强横向拓宽,突出空间的延伸。

具体做法是:

1、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对当时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如历史教材中关于全球化、一体化知识,关于近代化探索的知识,科学技术革命知识等。

2、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如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反思,对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的反思等。

3、政治地理问题的历史交融。学习时要寻找学科的交叉点,抓好政史地学科的结合部,选好切入点进行整理。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水利工程问题等。

五、适量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

在复习完每一单元后,应精选一些思维含量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的各类题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进行适量训练,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

首先, 要重视对《考试说明》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重视近两年高考文综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选用一些文综练习题及综合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

第三,注重培养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

第四,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

第五,就主观性试题来说,在书写答案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⑴详略的断定。做题时要根据分值和能否把问题论证清楚为标准来决定书写文字的多与少,处理叙述的详与略。⑵卷面的要求。考生的卷面总体上要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才能赢得评卷老师的青睐,在手下留情中提升了考生的分数。那么,怎样做到良好的第一印象呢?这里有四句与大家共勉:卷面要整洁,书写能辨认,答案分段落,排版要整齐。

15.高三英语第一轮词汇复习教学策略 篇十五

依据布鲁姆目标教学法, 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分为几个步骤来进行, 分别是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根据这一理论, 我们在进行词汇学习时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识记 (knowledge) 、理解 (comprehen-sion) 、运用 (application) 和交际 (communication) 。其中最应注重的是后两项, 这也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所以在高三英语词汇复习中老师应根据词汇学习的不同阶段,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单词的回顾、记忆和掌握, 提高高三第一轮单词复习的有效性。

一、注重对单词的整理和归纳

记忆单词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学习策略, 对于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记忆效果有着重要的帮助, 可以有效减轻学习英语单词的负担。《高中英语考试说明》要求学生应当通过英语复习和阅读理解对英语单词进行掌握和运用。因此对于高中英语词汇的复习应当围绕高中英语课本和《考试说明》两个方面进行。

(一) 建立单词间的相互联系

在日常的英语单词复习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单词的词义、读音和结构对单词进行有效区分、对比和掌握, 以减少学生的复习时间, 提高复习效率。例如我们可以将结构较为相近但词义千差万别的词放在一起, 让学生进行比较:quite (相当) 和quiet (平静的) 、adapt (改编) 和adopt (采纳) 等, 以避免词义的混淆。

(二) 注意单词间的内在联系

英语单词虽然数量庞大, 记忆困难, 但是却有着其自身的规律性, 因为构成单词的词根和前后缀等是有限的。所以在进行单词的记忆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单词的词根和前后缀进行记忆, 让学生对单词的构成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例如:succeed、success、successful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背诵和掌握, 学生的词汇量已有了初步的扩大, 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这对于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有极大的帮助。

二、注意单词与句子的联系

句子是单词的载体, 是词汇的组成形式。在进行词汇复习时, 我们可以将单词的记忆与句子的理解相结合, 在对句子的理解吸收中获得对单词的记忆, 在背诵单词的同时感受它的运用。由于考试的需要, 在对这些句子进行选材时应当尽量选取与当时英语考试较为贴近的语法句式, 从近十年的英语高考试题中选取, 让学生有效把握命题的动向。同时也应注意对单词的词义和延伸义进行分析, 使学生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

首先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常用的单词组成的词组来让学生进行记忆, 例如:in the first place (首先;起初) ;burst into sth. (闯入;情绪的突然发作) ;centre on/upon (集中在……上) 。其次我们可以让学生注重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体会, 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的末期, 语法的掌握程度对单词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此以外, 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或是课外阅读, 鼓励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拓展词汇量, 提高自己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完整的阅读语境对于提高学生词汇含义、搭配的掌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对单词的整体把握

我们对单词的记忆主要是源于书本、考试大纲和阅读。对于这三部分的单词记忆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去进行。首先对于书本单词的记忆, 书本单词源于课内阅读, 对于这部分单词我们一方面应当对课内阅读进行精读, 从阅读中理解单词, 另一方面应当对单词进行重点记忆;其次对于考试大纲中的单词要注重记忆和背诵。要坚持做到每天早上背诵、中午复习、晚上巩固加对下一章的预习;对于阅读中的单词, 当遇到不会的单词时我们不要忙于翻字典, 可以先跳过, 在读完整篇文章并对文章大意有所了解后再进行查阅, 这样便可将单词置于整篇文章中, 对记忆单词大有裨益。

四、结语

16.问题引领,提高一轮复习效果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生物 第一轮复习 问题引领

生物课程的第一轮复习的展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首先要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保障学生的知识体系较为完善。同时,要在问题的引领下帮助学生更好的归纳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并且对于一些热门考点进行深化。这样才能够让复习过程更有针对性,并且会让学生更好的为高考做准备。

一、对于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回顾

第一轮复习首先需要展开的内容就是对于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回顾,这也是第一轮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有待完成的任务。学生在学完整个高中的生物课程后,对于各种知识要点都已经较为熟悉,然而,随着知识积累的不断增多,知识点间的混淆或者遗漏的问题难免会发生。在这样的前提下,做好知识的梳理与回顾就非常有必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一条具体的主线,在主线明确后再来以问题为引领一点点回顾学过的知识,随后将所有细碎的、相关的知识点都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总结。这一个程序在第一轮复习乃至整个复习阶段中都非常重要,这也是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的一个有效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高考中的常考点、易错点进行合理提炼,并按照专题复习。如细胞专题、光合作用专题、细胞呼吸专题、遗传及变异专题、植物激素调节专题、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等,这些小专题在近三年的高考中都是命题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只要对照书中所列知识小专题以问题为引领,化整为零,逐个去突破,就能保障学生有效地全面掌握和排查知识。以专题为主线,以问题为引导,这会让学生的知识梳理与回顾更有针对性,这也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每一个专题中涉及到的相应知识点有更加牢固的掌握。

二、有效构建知识网络

在第一轮复习中,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与知识网络非常重要,这也是应当渗透在复习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接触过一些综合问题后就会发现,那些综合程度很高的问题往往不会只是涉及单一专题,有的题目通常会考查到多个专题和知识点,这种问题就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展开了更深入的考查。正是因为如此,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有效构建。可以以问题为出发点,在问题的引领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有效的应用所学知识会是极大的推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个专题内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或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归纳成图解,全面系统复习和巩固。如:复习资料中的前4个专题囊括了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教师可以以具体的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将这些小专题绘制成一个细胞专题,利用这个专题也可以纵向与后续小专题构成的增殖专题、代谢专题、遗传专题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细胞生命活动的大专题,从而将知识以一幅图、一个图解、一张图表等形式在头脑中构成一个体系,这便是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架构的有效教学过程,这也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锻炼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

学生的能力素养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很多时候体现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也是生物第一轮复习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可以发挥问题的引领功效,可以以高考中的一些热门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对于这一专题后涉及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并且提炼解题时的一些常用方法与技巧。复习阶段不同于知识教学,复习是基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有了较好理解与掌握后的巩固与深化。因此,教师在复习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高考中更好的应对各种实际问题。

透过对于历年高考常考题以及热门题的整理后会发现,高考中通常有大量有关图表的试题,内容涉及生态和环境热点(如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如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工农业生产及人类健康热点(如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和国内外大事。教师要抓住这些热点问题,可以透过一些典型试题的剖析来展开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锻炼,从而帮助考生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以及迁移信息的能力。

结语

在高中生物课程的第一轮复习中,想要让复习的效果更好,教师要把握复习的重点,并且以合适的方式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引导。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凸显问题的引领功效,帮助学生实现对于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回顾,并且让学生逐渐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应对高考时更有把握。

【参考文献】

[1] 常效委. 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J]. 新课程(中学),2013年11期.

[2] 薛进. 模型建构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应用例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3] 宋银、唐明. 试论高中生物作业科学设计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03期.

上一篇:有哪些秋天的好词好句下一篇:大学生文艺晚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