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单元作业辅导(精选12篇)
1.《城市管理学》单元作业辅导 篇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外辅导作业(圆柱圆锥单元测试)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填空。(每空4分,共40分)
1、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一般可以得到一个(),这个图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宽相当于圆柱的()。
2、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3厘米,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3、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10厘米,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高是()厘米。
4、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底面直径的13,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5、把一根长10米,横截面半径为4厘米的圆柱形木料截成同样长的4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
二、判断。(20分)
1、若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圆柱与圆锥就等底等高。……()
312、圆锥与圆柱一样有无数条高
…………()
3、半径为3米的圆柱体,它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相等
…()
4、以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长方形或正方形旋转一周,一定可以得一个圆柱……()
三、选择。(25分)
1、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3倍,它的体积就扩大,()A
3倍; B
6倍;C 9倍
D 27倍
2、由一个正方体木块加工成的最大圆柱,它的底面半径为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A 4000立方厘米 B 1000立方厘米
C 8000立方厘米
3、把一个圆柱切成任意的两个部分,则()A 表面积不变,总体积增加 B 表面积增加,总体积不变 C 表面积增加,总体积增加 4、12个铁圆锥可以熔铸成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个数是()
A 12个
B 6个
C 4个
D
36个
5、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倍。A 2倍
B 4倍
C 8倍
D
6倍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5分)
1、将一个圆柱体沿底面半径分成许多相等的小块,拼成一个底面积为314平方厘米,高4厘米的近似长方体,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周长是25.12米,深3米,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在池壁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圆锥形的稻谷堆,量得它的底面周长为25.12米,高为1.5米,已知每立方米稻谷重750千克,这堆稻谷共重多少千克?
2.《城市管理学》单元作业辅导 篇二
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知识要点】
一、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1.我们的共同理想。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实现共同理想和实现最高理想的关系。
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
(5)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措施。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措施。
(4)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4.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3)艰苦创业精神是成就任何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4)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从日常生活做起。
二、选择希望人生
1.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
(1)理想,是人们对于自己未来的蓝图和设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
(2)实现理想需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2.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1)学习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压力,关键是如何辩证地对待学习压力。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干劲、提高学习效率。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身心健康。
(2)克服考试焦虑,要“对症下药”,即根据考试焦虑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方法。如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增强自身实力,挖掘自己的潜能等。
(3)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一要端正学习动机,知道学习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是将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需要;二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三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
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各行各业的人们所从事的正当工作,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工人、农民、科学家、教师、医生、公务员等职业,都关系着社会的发展,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应届毕业的初中生,不管是升入普通高中,还是考入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或是就业,都面临着人生选择。要作出合理的选择,就要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指导,认真衡量自身实际,仔细推敲选择的出路,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双重心理准备。
【典例解析】
例1 “忧患增人慧,艰难玉汝成”这句名言启示我们()
①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②只有自觉磨炼自己,才能逐步把自己培养成能担负重任的人 ③提倡艰苦奋斗,就是提倡过苦日子、当苦行僧 ④要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不意味着提倡过苦日子、当苦行僧,而是反对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因此③的说法是错误的,本题选C。
参考答案:C
例2 袁隆平、李振声两位育种专家,为了实现让中国老百姓不挨饿、过上好日子的愿望,矢志不渝,奋斗不已,成就了今天的业绩。这说明()
①实现理想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②要从社会需要出发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 ③只有科学家才可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④全面认识自己对成就辉煌人生十分重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本题以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艰苦奋斗的经历为载体,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并引导他们科学认识人生的成才目标,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主干知识、核心内容,然后认真分析备选答案。
参考答案:A
例3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事。从2003年到2006年,中国经济已经连续4年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078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为856美元。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那时人均GDP将达到3500美元左右。
(1)材料说明了什么?
(2)你对现在实现的总体小康满意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请描绘出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
(4)我国经济连续4年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均水平却比较低。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本题以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为切入点,重点考查学生对目前我们达到的小康水平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引导学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和设问,联系课本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回答。
参考答案:(1)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不满意。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4)应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达标测评】
一、请你选择
▲单项选择题
1.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有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主要告诉我们()
A.理想越大越高,成就就越高
B.要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
C.只要有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D.树立远大理想没有太大意义
2.目前,部分中学生存在攀比心理: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这种现象()
A.与时代合拍,是进步的表现
B.有利于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值得大力提倡
C.是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表现
D.表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2008年10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开展以“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为主题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规定初中生每天需长跑1500米。对此下列选项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增强中学生体质
B.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C.有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D.会增加中学生的课业负担
4.一位同学说:“升入初三,妈妈为督促我的学习,不顾自己上班路途遥远,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每次考试后她都要追问我的排名,使我很烦,一考试就十分紧张。”为此,你建议该同学()
①提高实力,增强自信 ②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 ③主动与父母沟通 ④体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多项选择题
5.2007年8月,共青团河南省委以“情系灾区人民、圆梦寒门学子”为主题,组织开展河南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进灾区活动,社会各界积极响应、踊跃捐款,重点帮助淮滨、卢氏、正阳等县的260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顺利进入大学学习。这一行动()
A.弘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B.彰显了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公益理念
C.培育了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社会风尚
D.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困难群众的关爱
6.2008年10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这是因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A.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B.是现阶段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C.是我国的强国之路,立国之本
D.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7.“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2008年10月16日,某中学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了以“与慈善同行,献一片爱心”为主题的首个“郑州慈善日”捐赠善举活动。该活动的举办()
A.有利于增强广大中学师生的慈善意识
B.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培育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
C.弘扬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D.会使一部分人产生不劳而获、向社会索取的思想
8.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在回顾自己50多年来的研究历程时说:“我觉得有四点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社会责任感;第二,明确的工作目标;第三,持之以恒的毅力;第四,依靠集体和团队,这是成功的保证。”这段材料启示我们()
A.要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B.要磨砺自己的意志、品质
C.要培养合作精神、团队精神D.要肩负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二、请你概括
9.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农艺师。从农学院毕业后,他开始了水稻育种研究并立下志愿:“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农民多打粮,摆脱饥饿!”经过多年的试验,杂交水稻研究终获成功。到2006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多万人,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
10.观察下图,进行概括。
三、请你简答
11.河南省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了以“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使河南这个教育大省在构建和谐教育的道路上又迈开了新的一步。校园和谐,教育和谐,一时间成为了中州大地上的主旋律。
请你谈谈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活动的意义。(两个方面即可)
四、请你辨析
12.
五、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
13.看图回答问题。
(1)上图展示的是我国的什么重点工程?
(2)请你谈谈国家实施这项工程的意义。(四个方面即可)
六、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
14.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英模辈出:从火车轮下舍身救儿童的李学生到背着捡来的妹妹上学、自立自强的洪战辉,从“大爱无言的好军嫂”吴新芬到“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从乒乓巨人邓亚萍到跆拳道大满贯得主陈中,从带富农民、带强支部的“大学生村官”介同彬到艰辛创业、诚信经营、回报社会的“世界优秀青年企业家”大奖获得者、北京河南企业商会会长姜明,从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赴川抗震救灾,一批批河南青年、一支支河南青年突击队震撼着中原、感动着全国人民。
(1)河南英模充分展示了河南人民的哪些精神风貌?(两个方面即可)
(2)中学生应怎样向广大英模学习,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三个方面即可)
15.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开展了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目前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正全面推进,但仍有大量受灾群众需要依靠过渡性临时住所过冬,天气正逐渐转冷,受灾群众安全过冬问题比较突出。
为切实帮助地震灾区困难群众安全过冬,你校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救灾捐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1)请你为此次捐赠活动拟一条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语言简练,不得与题中有关内容重复)
(2)请你简要谈谈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两个方面即可)
(3)除了捐赠之外,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方式直接或间接奉献爱心?(两个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
一、1.B 2.C 3.D 4.D 5.ABCD 6.AD 7.ABC 8.ABCD
二、9.①理想是前进的动力。②袁隆平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③袁隆平把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当作自己的崇高使命。④任何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都需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⑤袁隆平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⑥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⑦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答出一条即可)
10.①中学生应弘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②中学生应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③中学生应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④中学生应践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⑤中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答出一条即可)
三、11.①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②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③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⑤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⑥有利于丰富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等。
四、12.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自主创新(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必然结果。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科技水平还不够高,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④作为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13.(1)石武铁路。(2)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④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⑤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⑥有利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⑦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六、14.(1)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开放创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奋发进取、自立自强等。(2)①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②不弄虚作假,言而有信。③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素质。⑤团结同学,爱护班集体。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⑦树立远大理想。⑧培养坚强的意志等。
3.《城市管理学》单元作业辅导 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常州模拟)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B.细胞的自然更新和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都涉及细胞凋亡过程 C.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D.细胞分化和衰老的共同表现是都有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2.(2016·南通一模)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B.酶活性降低,呼吸减弱,代谢减慢 C.染色质收缩,遗传信息表达受影响 D.细胞体积增大,水分增加,色素积累
3.(2016·镇江一模)如右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戊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 a过程是有丝分裂,b过程是细胞分化 ② 乙和丙的染色体组成不同 ③ 丁与戊因遗传物质不同而发生分化 ④ 甲、乙、戊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4.(2016·天津卷)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实验
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5.(2016·南师附中等四校联考)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没有相同的蛋白质 B.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没有基因的表达
C.癌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分化,机体清除癌细胞与细胞凋亡有关 D.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
6.(2016·南通、扬州、泰州、淮安二模)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过程中DNA不变,rRNA和tRNA发生改变
B.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小 C.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不能表达,代谢活动停止 D.细胞癌变过程中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周期缩短 7.(2016·苏州一模)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1基因又被称为细胞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水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蝌蚪尾部的自溶现象是nuc-1基因表达的具体表现 B.哺乳动物的胚胎形成过程中nuc-1基因不表达
C.如果细胞发生癌变,nuc-1基因的正常表达可能会受阻
D.靶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凋亡,与nuc-1基因的表达有关
8.(2016·南京六校联考)P53是迄今为止细胞中最为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之一,它在细胞生长发育中的周期调控、DNA修复以及细胞凋亡等重要细胞过程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P53蛋白可判断DNA损伤的程度,如果损伤较小,该蛋白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过程如下图所示);若DNA损伤较大,该蛋白则诱导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1
A.抑制P53蛋白基因的表达,细胞将不能分裂 B.P53蛋白可导致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C.P53蛋白可使DNA受损的细胞分裂间期延长 D.若P53蛋白基因突变,则可能导致细胞无限增殖
9.(2016·南京、盐城、连云港二模)下图为细胞生命历程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中,细胞体积变小从而提高物质运输效率 B.过程②中,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会减少 C.过程③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 D.高度分化的细胞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10.(2016·南京六校联考)下图甲为人体某细胞生命历程示意图,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细胞癌变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②相比,①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强 B.⑤和⑥基因相同,而细胞的mRNA完全不同
C.癌变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与癌变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癌变的过程是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
11.(2017·南通模拟)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会影响DNA 的复制和转录
12.(2016·淮阴中学等五校联考)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过程中易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 B.细胞一旦接触致癌因子,就会发生癌变
C.因细菌感染引发炎症而导致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衰老细胞内,色素明显减少
13.(2016·扬州中学)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单一突变的结果
B.致癌病毒能够将其携带的癌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C.癌细胞的浸润性和扩散性是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所致 D.癌细胞中特定的mRNA或蛋白质可用于肿瘤的研究和诊断
三、非选择题
14.宫颈癌是目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为探讨维生素C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科研工作者以人宫颈癌Caski细胞为研究对象,-1选用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和20 mg·L的抗肿瘤药物顺铂(DDP)处理Caski细胞,并分别于24 h、48 h后统计细胞数目,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实验结果表明 范围的维生素C对Caski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浓度为 的维生素C的作用与DDP作用相似。
(2)进一步研究表明,较高浓度的维生素C能改变细胞周期,使G1(DNA合成前期)、G2(DNA合成后期)和M(分裂期)期细胞明显减少,而使S(DNA合成期)期细胞显著增多,可推测维生素C能通过抑制Caski细胞中 过程,使细胞周期阻滞。
(3)Caski细胞内存在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Bax和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Bcl-2。研究发现,适宜浓度的维生素C能 Bax基因的表达量, Bcl-2基因的表达量,从而能诱导细胞凋亡。
15.(2017·南通模拟)雾霾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可能通过改变正常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结构或功能使其变为癌细胞。年老体衰的人细胞发生癌变后,癌细胞特别容易冲破细胞识别作用,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老人易患癌症原因可能是 能力降低,导致机体无法识别并杀死癌变细胞。(2)癌细胞的特点之一是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从该特点看,致癌因子改变的基因是。癌细胞的特点之二是具有转移性,原因是。
(3)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肺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① 方法步骤: 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离体肺癌细胞。
-1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3、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2、4、6 μg·mL蜂毒素溶液。
C.培养48 h后,检测并统计肺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如下图1所示。
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cl-2)的表达,结果如下图2所示。
图1 蜂毒素浓度/(μg·mL)图2 蜂毒素浓度/(μg·mL)② 分析讨论: a.图1表明:。
b.图
1、图2表明: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肺癌细胞凋亡与 有关,当Bc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 趋势时,将会诱导肺癌细胞凋亡。
1.C 【解析】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本来就存在,致癌因素导致其突变,最终导致细胞癌变。2.D 【解析】 衰老细胞的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A正确;衰老细胞中大多数酶活性降低,呼吸减弱,代谢减慢,B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C正确;衰老细胞中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D错误。
3.C 【解析】 胚胎发育过程中a过程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b过程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的种类,①正确;乙和丙是甲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组成不变,②错误;丁与戊是细胞分化产生的,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③错误;甲、乙中蛋
-1-1白质基本相同,戊中的蛋白质与甲、乙中不完全相同,既有相同的如呼吸酶、ATP合成酶等,也有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的不同的蛋白质,④正确。4.D 【解析】 癌变的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Art,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后,根据放射性位置可以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生物实验设计一般要遵循对照原则,在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时,需设置含Art的实验组和不含Art的对照组,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凋亡蛋白Q属于蛋白质,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会在鼠的消化道里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而失去功能。5.C 【解析】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既有不同的蛋白质,也有相同的蛋白质(呼吸酶等),A错误;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仍然有细胞代谢,仍然有基因的表达,B错误;癌细胞由于恶性增殖不能进行正常的分化,机体清除癌细胞与细胞凋亡有关,C正确;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对生物体发育、正常生命活动均有积极的意义,而细胞坏死是非正常死亡,对正常生命活动不利,D错误。
6.D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的不同细胞中DNA不变,mRNA不同,rRNA和tRNA相同,A错误;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变小,细胞相对表面积增大,B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存在着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C错误;细胞癌变过程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周期缩短,D正确。7.B 【解析】 蝌蚪尾部的自溶现象是尾部细胞的凋亡,是细胞凋亡基因nuc-1表达的具体表现,A正确;哺乳动物的胚胎形成过程中尾的消失和手指间细胞的消失等也存在细胞凋亡基因nuc-1的表达,B错误;癌变的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不能正常凋亡,可能是nuc-1基因的正常表达受阻,C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的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的裂解死亡过程对机体是有利的,也属于细胞凋亡,故也与nuc-1基因的表达有关,D正确。
8.A 【解析】 抑制P53蛋白基因的表达,正常细胞可以分裂;P53蛋白可以与损伤的DNA结合,导致细胞分裂停止,所以细胞分裂间期延长;P53蛋白可引起细胞内控制DNA修复酶的基因选择性表达,进而参与损伤DNA的修复。
9.D 【解析】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到了一定阶段,进行过程①(细胞增殖),细胞体积变小,物质运输效率增大;过程②是细胞癌变,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会减少;过程③是细胞衰老,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衰老、凋亡与个体的衰老、死亡并不完全同步。
10.A 【解析】 细胞越小,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强;⑤和⑥基因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的mRNA有些不同,有些相同;癌变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与癌变有关的基因不一定是等位基因;癌变的过程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但变化不是定向的。
11.ABD 【解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有利于个体发育。12.ABD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不是遗传物质的改变,A错误;若致癌因子没有引起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就不会发生癌变,B错误;在外界不利因素下而引起的细胞死亡是属于细胞坏死,C正确;衰老细胞内的色素因逐渐积累而增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D错误。
13.BD 【解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但一个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不会引起癌变,往往是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A错误;引起基因突变的外界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病毒因素,致癌病毒能够将其携带的癌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B正确;癌细胞的浸润性和扩散性是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所致,C错误;癌细胞中具有与正常细胞不一样的突变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会有与正常细胞不一样的mRNA或蛋白质产生,可用于肿瘤的研究和诊断,D正确。
-1-114.(1)10010 000 μmol·L 1 000 μmol·L(2)DNA复制(DNA合成)(3)增加 减少
-1【解析】(1)实验结果表明10010 000 mol·L 范围的维生素C对Caski细胞的增殖具有
-1抑制作用,其中浓度为1 000 mol·L的维生素C的作用与DDP作用相似。(2)S期,细胞进行DNA分子复制,可见较高浓度的维生素C能改变细胞周期,使G1、G2和M期细胞明显减少,而使S期细胞显著增多,可推测维生素C能通过抑制Caski细胞中DNA复制过程,使细胞周期阻滞。(3)通过柱形图可以看出,一定浓度维生素C对Caski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可见适宜浓度的维生素C能增加Bax基因的表达量,减少Bcl-2基因的表达量,从而能诱导细胞凋亡。
15.(1)(细胞)免疫(2)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从而使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3)a.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并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 增大诱导效应增强 b.Bax基因表达增强和Bcl-2基因表达减弱(Bax基因和Bcl-2基因表达)降低
4.城市管理学平时作业2 篇四
一、选择题
1、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
A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
B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C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
D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
2、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萌生。
A 美国B 英国C法国D 德国
3、()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仅应事实清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立法目的。
A 行政合法原则B行政合理原则C 行政统一原则D行政公开原则
4、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
A动态原则B协调原则C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D效益原则
5、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
A上海模式B杭州模式C南通模式D武汉模式。
二、填空题
1、每个城市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妥善解决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搞好的关键。
2、土地的最根本的核心任务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途管制。
3、事实上,在中国开始选择的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正在全力导入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思想中关于混合利用土地的理念。
4、基础设施能否市场化的经济技术标准一般有两个,一是的强弱,二是可分割性的难易。
5、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者本质上是一群社会改革家,虽然他们当时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
6、城市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7、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是城市基础设施实现转轨换型的关键。
8、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
9、在我国,国家和城市的,始终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10、为指导的各项政策规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限制着中国城市空间成长的方式和结果。
三、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
2、城市成长管理:
3、城市基础设施:
四、简答题
1、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3、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是什么?
5.《城市管理学》单元作业辅导 篇五
结合所学城市管理学某一方面的理论,写一篇课程学习总结:
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学习《现代城市管理学》,使我了解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而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内容,构建和谐城市环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同时也为城市城市环境管理尤为重要。面向21世纪,实现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必须树立全民环境意识,提高市民素质,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强化城市环境行政管理。
1、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这是美化环境、防治污染的根本。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也有企、事业机关和单位的职工,也有城市的个体户、外来民工、无职业者,甚至是家庭主妇。可以说城市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城市公害的有意与无意的制造者。这主要是缺乏自觉的生态观念与环境意识。要消除环境污染的弊害,必须开展全民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可分为社会的环境教育与学校的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可以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或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北京市由一部分退休干部、工人、教师、高校学生、科技工作者倡导的《环保志愿者行动》,动员全民营造绿色时尚,善待地球,节约资源,宣传“缺乏环境意识就是残缺不全”是很好的例子。全民环境教育已经在全国各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全国各地开展的垃圾分类、垃圾处理,一只桶、一个袋,消灭白色污染,变废为宝的环境教育活动已赢得城市居民的普遍赞同。学校环境教育主要以中、小学为主,在学校可设置安排环境教育课程,可带领中、小学生去郊外或动物园进行动、植物资源珍惜与保护的教育,从小养成浓烈的环境意识。此外,环境教育还要着重《城市环境管理》的教育。环境行政管理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管理学问。对于
从事城市环境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尤其重要。全国已有近百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环境保护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不少省、市创办了环境保护干部学院和环境保护研究班。这为在职环保干部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及时报道和表彰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2、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道德体现社会风尚。我们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人人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充满美好。我们要大力开展公共道德教育,养成公共道德。
要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做到“为互助而去恶,为互爱而存善”;“利群”而居,“利他”而生。“大河无水小河干”,“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市受社会环境的污染,势必影响到每个市民的安宁。城市环境整洁、优美,每个市民都可享受良好的雨露滋润。
要关心城市、热爱城市,顾全大局,美化环境。一切要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关心城市的建设发展,热爱城市的一草一木。要崇尚“绿色世界”,积极投身城市环境保护活动,美化环境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家庭做起。做模范市民,遵纪守法。
要积极参加城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要模范遵守市民道德规范,要“与人为善,与邻位善”,坚持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同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3、建设一支环境保护学术队伍。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一样,一靠政府,二靠科学。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这也与控制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科学技术落后有关。再入污水的澄清处理、工业废水的再使用、空气中所含毒素的分析、劣质汽油的改善、地层下陷的测量等,都必须依靠科学知识与技术。所以防治污染、改善环境的基础是要提高环保技术的含金量,建设一支由环境保护专家、学者、城市环境管理工作者组成的学术队伍。
4、健全法制,依法管理。环境立法是有效进行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和保证。支配人类行为有两大势力:一是道德的约束,一是法律的制裁。当前在城市环境依法管理中必须建立“三大支柱”和“八项制度”。
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新闻媒体唤起全民的环境意识,从而强化
6.《城市管理学》单元作业辅导 篇六
本册教材的线索:前三单元从学生的生活区域——家庭、学校、社会扩展开来,第四单元围绕交往中的品质展开。第三单元知识由前两个单元的家庭、学校中的交往扩展到社会中的交往。这里的社会特指世界范围内以及网络世界的交往。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这两方面的交往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本单元在全册书中属于面向未来的教育,对于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意识,使其具有开阔视野与开放胸怀有重要意义。本单元分两课,即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和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介绍各国不同的文化,引导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介绍网络交往的一般特点,引导学生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知识梳理]
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
世界因文化差异而丰富多彩。人们必须学会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基础上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在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和平共处,通过吸取融合共同谱写和谐世界的文化乐章。
1.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
2.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饮食、服饰、国家或城市标志、语言、建筑等体现出来。
3.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各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印。同时,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
4.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
5.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但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的单一,世界的发展更趋向于文化多元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6.我们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各国文化应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以共同繁荣进步。过分夸大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漠视甚至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7.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学习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保护、继承、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8.要培养开放胸怀,就要尊重、理解外来文化,吸取其中对我有用的东西,决不能照搬照抄。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有了这种胸怀,“地球村”的文化会更加绚丽多彩。
9.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
1.网络交往新特点:(1)无限性。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2)两面性。网络交往有利有弊。我们上网,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网毒”的伤害。
2.网络交往对象的特点: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
3.网络交往时,要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不把时间浪费在无益的网络交往上,要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网络交往的确比在现实生活中交往更自由,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网络交往时也要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国家的法律规范,所以网络交往自由也是有限度的。
5.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辨别观察能力,提高自制力。
6.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遵守道德。要语言文明,轻松幽默,不辱骂他人;对求助者,要奉献爱心,尽力相助;与网友交流,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等。我们要遵守法律,这是上网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典例精析]
例1(2009年河南省中考试题)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与亿万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对总理与网民交流的这一做法,正确的认识是()
①网络是民意表达与交流的唯一平台②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③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④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以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①说法过于绝对化,不符合事实,应该排除,②、③、④说法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C。
参考答案:C
例2(2009年河南省中考试题)请你辨析。
解析:节日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标志。本题把节日文化与节约这一知识点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解题时,我们要抓住“举行传统节日庆典”、“增强民族凝聚力”、“厉行节俭”等关键词语,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①举行传统节日庆典,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我国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或: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或:当前我们正面临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举行传统节日庆典要厉行节俭,不铺张浪费。③我们举行传统节日庆典,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要隆重热烈,又要厉行节俭。
例3(2009年河南省中考试题)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
材料一双击鼠标启窗口,信息海洋好神奇,查资料,联友谊,赏音乐,通信息,一叶轻舟万山过,网络魅力谁能敌!有激流,有险滩,暗礁陷阱起波澜。不良信息撒迷雾,低俗之风讨人嫌。偌大一张互联网,让我欢喜让我烦。
材料二2009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文化部等七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截至2月10日,专项整治行动中已关闭严重违法违规网站1911家、博客269个。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道理?
(2)国家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有何意义?(两个方面即可)
(3)未成年人应该怎样自觉抵制互联网低俗之风?(两个方面即可)
解析:本题以抵制互联网低俗之风这一重大时政热点为载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回答第(1)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主干知识,从利弊两个角度回答,不能只回答“利”或者只回答“弊”;解答第(2)、(3)问的关键是增强思维的开放性,从多角度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网络信息内容良莠不齐;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上网有利也有弊。(2)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依法治国的要求;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3)丰富课余文化生活,陶冶高雅生活情趣,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登陆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信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网络欺诈行为;遵守网络道德,做到文明上网;遵守法律规定,不传播不良信息;发现不良信息及违法、违规网站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跟踪训练]
一、请你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1.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学期伊始,某校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以“寻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这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②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④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周杰伦等表演的节目《本草纲目》,把体现中华文化的中医和现代音乐、舞蹈巧妙嫁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启示我们()
A.要照抄照搬中国的传统文化
B.不同文化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C.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D.要摒弃其他民族的文化
3.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说: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体,文化的发展将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中多元共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它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对此你认为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①任何民族文化的精髓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②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不应该相互融合、应相互排斥③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④对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08年,河南省文化代表团对哥斯达黎加进行了友好访问,并在其首都圣何塞市国家体育馆举行了“武林风”表演,轰动了整个圣何塞市,访问和演出均取得了成功。这有利于()
①弘扬中原传统文化②消除东西方文化的差异③宣传、展示河南文化,提高河南的知名度、竞争力④增强河南和圣何塞民众的文化交流和沟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首届“世界和谐文化与经济发展”座谈会2009年5月30日在河图洛书发祥地——洛阳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商会和社团名流齐聚一堂,共话世界和谐文化之道,同倡构建和谐社会。下面对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①和谐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③建设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④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⑦③④
6.右图漫画说明了()
①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②未成年人痴迷网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③全社会要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④未成年人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2008年全球网民数量超过15亿。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亿,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利用互联网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读书、娱乐、炒股、购物……这表明()
A.互联网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B.只要有网络,人们就可以完成一切任务
C.离开互联网,人们必定无法生活
D.网络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
8.2009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等七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对严重违法违规网站等予以打击。这一措施有利于()
①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健康有序发展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王某、闵某等四人在网上随意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某县“剧毒花生致人死亡”,引起社会恐慌。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迅速成功侦破,王某、闵某等四人被依法刑事拘留。这说明()
A.我们要远离网络,它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B.网络具有虚拟性,不可信
C.我国公民没有网络交往的自由
D.上网时要遵守道德和法律
10.2009年7月1日起,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在出厂前,将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上网过滤软件,以避免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毒害。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重视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B.未成年人上网从此即可高枕无忧
C.未成年人应戒除网瘾,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D.国家侵犯了未成年人上网的合法权益
二、请你概括(请用简洁的语言提炼下列各题材料中蕴含的主要道理)
11.“本同根、本同祖、本同源、血脉长;祈和平、祈和睦、祈和谐、四海囊。”2009年3月29日上午,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海内外嘉宾约2万人聚集在黄帝故里,寻根拜祖,为中华祈福。
12.观察右图,进行概括。
三、请你简答
13.漫画《人肉搜索》。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进行简要评价。(至少两个方面)
四、请你辨析
五、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共2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15.(之一)2008年7月7日至9日,河南省文化代表团对哥斯达黎加进行了友好访问,并在首都圣何塞市国家体育馆举行了“武林风”表演,轰动了整个圣何塞市,3000张观众票免费向市民散发,仍出现“雨中排队,一票难求”的景象。哥斯达黎加各大媒体均报道了演出的“震撼”效果,称“中国人用东方艺术创造了奇迹”,“圣何塞民众被中国技艺所征服”。
(1)请列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优秀成果。
(2)中华文化走向了世界,打动了世界。为了让中华文化更加璀璨,为了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在今后的文化发展与交流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3)你将如何做一名国与国之间友好往来的使者?
(之二)材料一据报道,有两名初三男生十分迷恋上网。为筹集上网资金,他们以各种理由向平时对他们关怀备至的房东老太太(已经80多岁)要钱。被拒绝后,两人竞残忍地将老太太杀死,然后若无其事地拿着抢来的钱到附近的网吧去挥霍……
材料二第二次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在全部被调查的30岁以下青少年网民中,网瘾人数占9.72%,男性青少年网瘾比例高出女性青少年7.18个百分点,18-23岁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较高,为11.39%。
(1)青少年上网成瘾有什么危害?
(2)青少年应该如何预防上网成瘾?
六、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共2小题)
16.材料“网络魅力大,神奇不可言。低俗不要碰,黄页不入眼。求知是目的,游戏莫贪玩。上网要节制,健康是本钱。”
你所在学校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老师、家长纷纷表示支持整治网络低俗之风,师生们共同发出了“上文明网,文明上网”的倡议书,呼吁抵制网络低俗之风。
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以下内容:
(1)请你为班会设计一个主题。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抵制网络低俗之风”的看法。
(3)“抵制网络低俗之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请你谈谈国家、社会、个人应该怎样承担责任。
17.材料一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这些辉煌灿烂的文化瑰宝,走过数千年,历久而弥新。
材料二河南省正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到2010年,河南省将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做到公民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文化市场开放有序、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成为河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这是《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的总体目标。
结合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漫步历史长廊,古代河南留下了哪些文化瑰宝?(从科技和文化方面举两例即可)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事迹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是我们传承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他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有哪些优势?(两个方面即可)
(4)打造文化强省,我们中学生能够做些什么?(两个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
一、1.C 2.B 3.C 4.C 5.B 6.D 7.A 8.B 9.D
10.A
二、11_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我们要珍爱民族文化;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
12.青少年上网时要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做出正确选择;青少年上网时要善于保护自己;青少年上网时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青少年要安全上网等。
三、13.“人肉搜索”侵犯了他人隐私权,是一种违法行为;保护隐私是人们的共同期盼;公民的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我们在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当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
四、14.①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资源丰富,合理利用可以开拓视野、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另一方面,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许多不良信息对青少年思想冲击较大,毒害很深。②面对网络上的不良诱惑,我们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辨别能力和抗诱惑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同时,在网络交往时要遵守道德和法律。
五、15.(之一)(1)京剧、唐诗宋词、书法艺术、国画等。(2)①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②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华文明,但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丧失自身的独特性,而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要充分吸取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③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青少年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3)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导致的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
(之二)(1)影响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人际交往,影响家庭和谐,甚至导致违法犯罪等。(2)自觉远离电脑,避开诱因;严格控制上网时间;转移注意力,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丰富业余生活,比如外出旅游、和朋友聊天、散步、参加体育锻炼等;必要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等。
六、16.(1)远离低俗,文明上网;抵制低俗之风,人人有责;抵制低俗之风,全社会在行动等。(2)抵制网络低俗之风,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等。(3)国家:完善相关立法,严格执法,加强宣传,依法整治网络低俗之风等;社会:应营造文明、健康上网的良好氛围,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学生:应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要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坚决不制作、传播、浏览低俗网页,发现低俗内容立刻举报等。
7.⑩第七、八单元备课辅导(文稿) 篇七
湖州市安吉县天略外国语学校
有飞
第七单元
教材概述:
本组教材以“人与动物”为专题,讲了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家的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老人与海鸥》根据人类学家邓启耀先生的《寂寞鸥灵》改写,描写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名叫吴庆恒的老人在湖畔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风雨无阻地到翠湖边来喂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盘旋、鸣叫、肃立,场面十分感人。另一篇精读课文《最后一头战象》刻画了动物平时不为人知的情感世界。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即将结束,便再次披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坑埋葬自己的故事。《金色的脚印》不是新选文章,老师们比较熟悉。《跑进家来的松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把糖、面包皮叼到大柜上“储存冬粮”;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蘑菇全晾上;把手套、头巾叼到烟囱里做窝过冬。这篇文章与其他三篇文章角度略有不同,似乎“情感”主题不突出。其实,“我们”一家人不干涉小松鼠的活动,正是对这个小动物的尊重和爱护,所以松鼠才得以在我家“胡作非为”。
本组课文的篇幅都比较长,因而,“导语”中提出: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导语”中还提出要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这在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中均有相关的练习。这组课文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建议:
一、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叶圣陶讲过:“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师”,而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理清思路更显重要,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学习课文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了解。《老人与海鸥》一文主要分两部分来写:一是老人喂养海鸥(写了三部分: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二是海鸥哀悼老人(写 1 了鸣叫、守灵、送行),展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最后一头战象》一文以时间为序,扣住了四个感人的环节来写: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记录了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跑进家来的松鼠》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后叙述了小松鼠“储存冬粮”、晾晒蘑菇、烟囱里做窝的有趣的故事。《金色的脚印》则以主人公正太郎的观察为明线,写了“老狐狸设‘调虎离山’计营救小狐狸”和“老狐狸深入‘虎穴’喂养、营救小狐狸”。
二、紧扣重点,潜心揣摩真挚情感 1.找准切入口,揣摩真情
对于本组教材,文本篇幅较长,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紧扣课文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寻找一个切入口,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老人与海鸥》一文为例,谈谈教学思路。
文中写到“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意想不到”学习课文。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
①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②鸥群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③不一会儿,一群白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面和后面整整齐齐站成两排,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④当人们最后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向炸了锅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张着嘴鸣叫,翅膀扑的那样近,以至于收照片的人下意识的缩紧了身体,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引导学生品读,充分理解和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深情。如:对第一句中的“大不一样”与“不大一样”比较,想象海鸥的“叫声”和“姿势”与平时会有哪些不一样,感悟海鸥发现十多年来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与往常不一样时惊恐、疑惑、悲伤的情感。再如,第四句中有两个“扑”字,为什么不用“飞”字?通过探究,体悟海鸥的深情。
在理解和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深情的基础上,学习“老人喂养海鸥”部分,使学生知道这虽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假如当时你就在翠湖边上,看到这样的情形,你的脑海里会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海鸥会扑到老人的遗像前?为什么海鸥会为老人守灵? 师:是啊,这群海鸥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位老人究竟为海鸥做过些什么?他与一般人做的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下来,待会儿交流。
交流
生: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课文第三段)
师:这位同学画的是老人喂海鸥的片断,你也画了这部分的请举手。从这个片断中你读出了老人与其他人的哪些不同?
生:我觉得老人与海鸥很熟悉,只要老人撮嘴呼唤,海鸥就会立即飞来和老人做伴。
师:非常熟悉,老人一呼,海鸥就马上应声而来。指名读第1、2句。师:老人的呼唤是一呼百应,联系上下文,老人的呼唤和一般人还有什么不同?
生:“老沙、公主……”从海鸥的名字看出老人与海鸥很熟悉,还给它们取了名字,说明老人与海鸥相处了很长的时间。
师: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自己的子女;每一只海鸥都有自己的名字。还有谁再读这句话,读出你的体会。指名读。
师:读到这儿,你还读出了什么不同?
生:海鸥非常信任老人,因为你看,海鸥几下子就把饼干扫得干干净净。师:生合作读
生:放食物的方法也不同。他是顺着栏杆边走边放,而且是很小心的放,不是像一般的人一样随便扔。
师:那就把老人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这句话想像成一幅活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这个驼了背老人在翠湖边,顺着栏杆放饼干丁的样子。生:我看到这一切好像是一首会动的音符。师:这会是怎时怎样的音符? 生:时快时慢的音符。
师:也就是说老人快,海鸥就快,老人慢,海鸥就慢。我想问问,老人为什么时快时慢呢?老人什么时候会快?什么时候又会慢呢?
生:海鸥多的时候,老人就快。生:海鸥吃得快的时候,老人就快。师:什么时候又会慢呢?
生:海鸥吃得有些饱的时候就慢。
师:多有意思啊!表面上看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实上是老人依着海鸥的节奏在边走边放。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老人对海鸥的喜爱是一般人做不到的!生:老人和海鸥之间是那么的亲密无间!
生:我知道海鸥在老人的照片前为什么会有那样令人意想不到的表现了,那是因为海鸥已经和老人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彼此分不开了!
2.紧扣要点,感悟真情
对于篇幅较长,结构较复杂,难度较大的课文,可在引导学生初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抓住突出中心的部分重点讲读。抓住几个要点,引导学生循着事件线索议课文,理解课文,次要内容则跳跃过去。
如《最后一头战象》,文章虽然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但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最后一头战象》原文有4100字左右,经过改动之后剩下1800字左右。本册教材的编写人员孟令全老师说过,实在没法再删减下去,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寻找战甲和寻找百象冢,这也是最能体现这是一头战象的段落。因此,教学时,可以从题目入手,从“战象”入手——文章的哪些部分最能看出嘎羧是一头战象?学生能快速地分辨出是“重披战甲、凭吊战场”两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同时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如:“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从“呕呕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战象想到象鞍时的急切心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和对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从这里感受到战象 4 也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
这些悲壮,这些深情,使人感到嘎羧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三、简要复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简要复述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作取舍、补充、重组和改变,这要比较,要思考,毫无疑问,复述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组课文都是篇幅较长的文章,情节性强,除了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之外,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中的故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一些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这些故事的趣味性都很强,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充盈本组阅读主题
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推荐:《军犬黑子》、《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第八单元
教材概述: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月光曲》是一篇老课文了,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语言生动,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 5 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我的舞台》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多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教学建议:
一、课前,鼓励搜集资料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的,而与艺术相关的资料将会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再说,教会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学生在课前可以自由地搜集有关的信息,搜集的途径是多样的,如网络、影视、报刊等。这些资料可以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比如,与《伯牙绝弦》有关的《高山流水》的曲子,还有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感人的故事;谱写《月光曲》的贝多芬的故事和《月光曲》这首曲子;画《蒙娜丽莎》的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和他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也可以是身边的艺术(包括艺术形式、艺术品或跟艺术有关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从艺术形式上看可以是音乐、舞蹈、剪纸、手工编织等;从艺术品的角度可以是一幅画、一首歌、一件工艺品;跟艺术有关的故事就更多了。同时,鼓励学生将搜集的内容与同学们交流。这样做除了资源共享外,还可以把口语交际在无形中提前自主的进行了。
二、课中,恰当运用资料
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感悟伯牙和钟子期相处是心灵的交融,是真正的知音时,可以出示这段资料:伯牙和钟子期是一对好朋友。伯牙喜欢弹琴,而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两人经常在一起研究音乐,切磋琴艺。伯牙听说成连 6 先生的琴艺十分高明,便想去拜师学艺;钟子期全力支持他。于是伯牙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找到成连先生苦学三年。学得了高超的技艺后,伯牙拜别成连先生,回到家乡,钟子期前来为他接风,为他祝贺。从中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你欣赏我,我支持你的深厚情感。
也可以出示冯梦龙创作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内容: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感受伯牙和钟子期的知之深、情之深!
课尾在播放后人根据这个故编写了乐曲《高山流水》中诵读全文,在学生懵懂的心灵中植下对知音的向往,对幸福的渴求。
当然,对《高山流水》这首曲子还可以这样处理:课始先播放这首曲子,(先卖个关子: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轻松一下,来听一段曲子)听后谈谈感受,说说在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由学生的谈论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再到课尾时播放曲子,使学生有一个渐进理解的过程。
三、课后,积极观察身边艺术
一组课文的学习毕竟有限,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情操,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艺术,引导他们体会艺术的魅力。除了落实好口语交际中的“说”和习作中的“写”,还可以开展展示图文资料和各类手工艺品的活动,动手制作小工艺品,为工艺品写介绍词,努力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实践。
四、精读课文教学举隅:
本单元有两比较特殊的文章,一篇就是老课文《月光曲》,另一篇就是文言文《伯牙绝弦》。《月光曲》 1.关于教学目标
《月光曲》是一篇大家很熟悉的文章了。在浙教版中,本文的教学目标一般是:(1)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实在的事物和由事物引起的联想。(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7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而作为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一专题中的文章,必然要有“体会音乐的魅力”这一目标,并在教学中扎实地落实。2.关于解读定位:
艺术是为群众服务的。而以前强调不多。《伯牙绝弦》
说到文言文,在第十册中已经学习过《杨氏之子》。对于小学中出现的文言文的教学,孟令全老师说:要求是最低的,主要是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体。考虑到初中一下子接触有困难,先作个铺垫。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呢?当然是读。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当然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小学生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作为本单元,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1.朗读的停顿指导: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2.词句的理解与积累:
(1)善:善鼓、善听——擅长;善哉——好啊、真棒啊、真了不起啊。(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课前、课始(字词游戏引出,出示并朗读):春雨绵绵、杨柳依依、流水涓涓、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清风徐徐、芳草萋萋
课中(学习、理解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 师: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生:还会有鸟语花香;会有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冬天白雪皑皑……
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春雨绵绵”(再次出示课前词语读一读)现在老师就是伯牙,你们都是子期,当我伯牙鼓琴,志在春雨,你们会赞叹—— 生:善哉,绵绵兮若春雨!
师:当我伯牙鼓琴,志在流水—— 生:善哉,涓涓兮若流水!师:当我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这样教学,会有助于词句的理解,知识的内化,以及对伯牙和子期“知音”的感悟。
3.学习习惯的培养:
1、在“知作者,解题意”中让“查、解”成为习惯
有如下好处:第一,可以养成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查阅中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个性特点,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为理解全文做铺垫;第二,从解题入手,可以培养审题能力,可以整体感知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在“读文句,晓文意”中让“释、换、猜、调、补”(释、留、补、调)成为习惯
释──看注释;换──古今词对换;猜──联系上下文推测文句中词语的含义;调──调换顺序;补──补白。
8.晚间作业辅导说明 篇八
一、晚辅工作要求:
1、晚辅教师必须按时到达指定校区,按照校区安排开展晚辅工作。工作期间不能随意离岗,不能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2、晚辅教师在工作期间要严格遵守师德规范,注意自身的仪表和语言规范,不能随意大声呵斥学生,不能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
3、晚辅教师对晚辅对象做好具体分工,不仅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课业辅导,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如果遇到学生有矛盾时要及时化解处理,遇到其他突发事故时,边及时处理,边汇报;
4、晚辅教师要做好每日的晚辅日志记载,晚辅日志的记载内容包括学生的考勤,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记载等,遇到学生缺勤时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5、晚辅教师应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学习状况,向家长提出让孩子进步的合理建议,共同保进孩子的成长。
二、辅导内容:
1、学生到校后,首先老师认真登记家校联系册相关内容,内容包括学生的到校时间和学生当天要完成的作业,明确各科作业要求。然后,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2、老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检查,学生作业字迹一定要工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作业检查时要有批改,批改内容:错了几处,是否已改错以及学生的注意事项,最后在联系册上批学生已经完成作业。
3、老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学生进教室后不允许随便下位、讲话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有问题举手,写完作业后,将作业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以便老师检查。
4、学生作业完成后,老师可指导学生复习旧课、预习新课。
三、辅导时间:
周一至周五(晚二至三小时)九点半为下班时间
四、辅导形式:小班化辅导
五、辅导地点:胜利四路校区、铁路坝校区
六、安全事项:请家长负责好学生的准点接送工作。本校区只负责学生课堂期间的安全,课后的接送工作和安全由家长负责。
附:
1、作业班主要是解决孩子作业中的一些问题。
9.浅谈如何给学生辅导作业 篇九
关键词:教师;学生;辅导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24-01
对于学生作业的辅导方面,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家长都是一件比较头痛的事情,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不会主动的去学习,偶尔会心不在焉或者是磨磨蹭蹭,甚至会经常性的出现拖拉的习惯。尤其学生在对待作业的时候如果不认真,不仅知识无法做到有效的巩固练习,对于思维和思考能力方面的锻炼。对此,对于学生的作业辅导需要注意以下的几方面内容。
一、端正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对于作业的高质量的完成是身为一个学生的职责所在,就像是父母对于工作的责任,教师对于教学的责任,完成作业是一个学生必须得承担的责任,也是义务,在这方面是不能屈服的。
辅导作业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身为学生的家长,也承担着相应的职责。教师对于作业的布置必然有着自己的理由,所以家长尽可能的不要对于作业进行抱怨,不要职责作业过多,学生太过劳累,这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就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如果学生没有听家长的,那么家长只是白费口舌,如果学生听了家长的,那么对于教师的教学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保持迷惑的心态,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教师的教学形象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家长和教师的关系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教师也不是万能的,所以对于作业的布置也会出现错误之处,这种情况下家长就需要和教师进行私下的沟通,切莫当着学生的面进行指责。
端正态度的同时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作业所承担的责任,保持作业的质量是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尽到的职责。作业不是敷衍了事,不是完成题目就可以了,而是能够从题目中学习到什么,能够对于知识的印象有多深刻。
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学生还是孩子,孩子的天性都是比较喜欢玩耍的,如果把孩子禁锢在课桌前,对着作业不断的写着,那么孩子的兴趣肯定不会多么的高涨。这就需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辅导学生写作业的时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完成作业不再是对自己的束缚,而是一种提高。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容易引起学生采取行动的因素,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去从事某项学习活动。
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所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大多是依赖教师或者家长的监督,由于自觉性较差,导致作业的完成不及时,质量也不高,甚至是采取能拖多久是多久的,实在拖不过去了就借同学的作业来抄。对于这些学生,需要做的不是责骂,而是想方法让辅导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兴趣,从逼我学习的心理中走出来,达到我想学习的效果。
每一个学生都是想从教师或者家长那里得到肯定的,希望他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而不是盯着缺点不放。有的时候并不是学生不愿意做作业,而是需要缓解一下,或者是休息一下,毕竟已经上了一天的课程了,所以要学会引导学生,强迫不是目的,休息也不是借口。
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有一个整洁的书桌或者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书桌上突兀的出现一个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这就像是白纸上的黑点,会让影响到学生的思考和判断。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最好都不要去打扰,也许是问候或者关心,但是对于学生的思维和思考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当学生在写作业之前,就需要事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所需要的文具或者资料字典等,比如安静的房间或者教室等等。如果准备工作不完善,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就会想起什么去做什么,极大的影响到作业完成的效率和思维。有时候很长时间过去了,题目却没有解答几道,精神无法集中。尤其是在家里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将电视的声音开的很大,或者是打牌喝酒,這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我们必须要承认和认识到就是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的。比如家长的一句询问,或者教师的一句提醒,都会导致学生的思维中断,注意力无法得到集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作业必然是无法有效高效的完成,质量更加是无法得到保障。
四、指导学生合理的安排写作业
很多学生采取这样的完成作业方式,即可以在学校里写完的作业,必然不会带到家里温习;等到放学之后先去玩,玩累了再写作业;做作业之前没有做好准备,草稿纸或者笔芯等用完了就去找,而不是随手就可以拿到。这就会使得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无法仔细的去审题看题,情况好点的就是在写了一部分之后发现搞错了,情况不好的就是等到完成作业了都不知道自己写错了。
教师要辅导学生对待作业的时间安排,教师布置的作业肯定是有简单的有难得,所以当学生遇到困难的题目时,即使不会做,也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能做出几个步骤是几个步骤;当题目实在是做不出来了,可以先放下,将其他的问题写完之后再来继续研究,不要去死磕一道题目,而忽略了其他的题目,浪费大量的时间。
有时候学生的写作业效率达不到,是因为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一会挠挠头,一会摸摸手,有的学生喜欢在一块边聊天边写作业,或者是边听音乐边写作业,这样肯定无法保障作业的质量。所以在辅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到这些问题,慢慢的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投入到作业中,一步一步的,使得作业的效率慢慢的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贺彰虎.平时作业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期
[2] 赵曼初.论开放教育平时作业的管理模式[J]. 职业教育研究.2004.11期
10.家庭作业辅导的感受 篇十
应朋友之邀,去给他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孙子程程辅导家庭作业。
程程,一个可爱的男孩,7岁,身高1.28米。我一进门,他就规规矩矩地叫“爷爷”,我知道,那是家长教育过了,但仍然给我很好的印象。
程程有一个自己的书房,书房里有一个三开门的书橱,靠书橱是程程专门写作业的写字台。孩子很听话地坐在写字台那U型位置,并熟练地打开了台灯。此时北京时间5点整。孩子的语文课本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今天的家庭作业是第二十二课《动手试一试》,课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小时候不迷信权威,通过动手试一试来寻求问题正确答案的事,赞扬了她肯动脑、善思考、重实践、敢发问的优良品质和可贵精神,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课文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依循“设疑--探疑--释疑”的线索,一步一步地揭示全文的中心:“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课文言近旨远,极富人生启迪意义。这是我们大人的分析,一个7岁的孩子能领会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看看课后的作业也还不多: ●朗读课文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再告诉他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写一写(七个生字:动 科 杯 石 外 另 正)。
我请孩子读了一遍课文(基本通顺),也让他合上课本讲了一遍,在说出“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意思时,还真的有些吃力了。等把7个生字注音抄写并组词完毕,时间已经过去了近30分钟。
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没有松懈现象,鼻子上有汗冒出来也不去擦一擦,那神情投入的状态看着就令人心生怜惜——孩子,多可爱啊!
没有休息,收起课本,程程拿出了一本16开的《随堂课后同步训练》,这是由马增福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和天津古籍出版社共同出版的试验教材配套丛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辅导资料(共68页)。与课本同步,每课编有6至8道作业题,分“你一定行”“相信你行”“希望你行”三个层次,看着也还合理。
“石”字“口”的最后一笔需从左到右,“女”字的一横要最后写,“男”字是上下结构,一撇不能一笔下来——订正重写过这三个字,把“你一定行”的两道题写完,时针指向5:50。
课间休息10分钟。
第三题“给生字组上词语,让花儿更美丽”,第四题“选合适的字写在田字格里”,第五题“和同学比比,看谁能顺利爬上顶峰”都还不太困难,但第六题“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以下问题”就比较麻烦。这个题目下面有3个小题:
● 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 同学们是怎么说的?伊伦娜是怎样做的? ●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编者的本意无疑是想让孩子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3个题目4个问题也确实覆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但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总觉得担子重了一些,特别是第3题,孩子说出来的答案不像是自己理解以后的语言,一问,果然是老师让抄下来的,程程还给我找到抄有答案的具体位置: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做什么事都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多动脑筋多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这样的语言描述和内容的组织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所能胜任的吗?
更麻烦的是第八题“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遇到过一些困难,你是怎样开动脑筋解决的,把这件事写下来,和同学进行交流。”
好家伙!这简直就是一篇作文啊!就是中学生来做,也得着实费一番脑筋。孩子刚刚入学,要说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比比皆是,好多字不认识,好多题不会做,好多意思不理解,甚至连握笔的姿势和插笔的顺序都不知道对不对,但是,要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写成文字,那就相当不容易了。
最后,在程程妈的提议下,程程写了两句话“我有一个字不认识,我就查字典”。第二天看看,老师给打了红对钩。问问,程程还没有字典,更不会查字典——如此辅导,不是在教孩子说假话吗?
北京时间7点整。
稍事休息,程程又坐在了那U型的写字桌前——他的数学作业还没有做。
数学的家庭作业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同步训练,另一部分是一张正反面的100以内加减法速算题。等程程把数学作业写完,我又看了一下表,时间是7点40分。
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程程的家庭作业写了近3个小时,相当于他白天在校时间的一半。在这近3个小时的时间里,程程没有偷懒磨蹭,尽管略显疲劳,鼻子和脑门上不断有汗珠冒出来,但他一直在积极地思考,努力地书写,对于我指出的错误也虚心地改正。看看孩子那可爱的状态我都心痛。
我们的孩子非得从小就承担如此沉重的学习任务吗? 他有多少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呢? 他有多少时间去捣鼓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呢?
一个时间被作业填满没有时间玩耍的孩子,他的身心能健康成长吗?
程程妈告诉我,每个周末程程还要参加课外小新星英语和书法辅导班,每次2个小时,每科还留有数量可观的作业。
11.《城市管理学》单元作业辅导 篇十一
(三)第八章至第十章
要求:了解比较文学视野中中西诗歌、小说、戏剧的不同,了解中西文类的划分情况;熟悉、掌握中西诗学关于文学存在方式、文学存在理由的探讨,理解、掌握中西诗学的哲学基础;掌握西方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性影响与欧洲现代文学主潮,熟悉西方浪漫主义、西方现实主义、西方现代主义的传入与影响。 内容补充、说明
在八、九、十这三章里,理解和把握起来较难的是第十章“比较文学视野中文学理论”(中西诗学的比较)。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这章内容,现补充相关的材料,供同学们参考。
中西比较诗学的可比性、必要性
1.可比性:中西比较诗学的学理依据
比较诗学的可比性是指比较诗学研究得以展开的逻辑基础与学理依据,其具体内涵就是存在于比较诗学研究对象之间的同异关系。研究的对象之间,必须既“同”又“异”才具备可比性,因为,如果完全相同,便没有比较的必要;如果完全不同,便无法进行比较。因此,同与异是比较诗学研究赖以展开的前提,缺一不可。反过来说,某一事物的异与同总是在与他物的比较之中才能显现出来。泛而言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间均有既同又异的关系,这种同异关系本身是有着极为复杂的表现形态的。以比较诗学作为研究对象而言,至少有三层同异关系的表现形态值得我们掌握和了解。
第一,事物之“同”(或者说普遍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因事物本身性质的差别而有“不同”,如自然科学的普遍性(事物的规律、法则)与人文领域的普遍性便有泾渭之别,前者是指客观、中立、超越时空的普遍知识,不带感情色彩,而后者则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且还往往因立足点和价值立场的不同而带上了主体的、情感的倾向。由于比较文学和比较诗学研究所关涉到的恰恰是这种不离特定时空境遇而呈现的普遍性,所以,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之中必须自始至终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来对待,不可须臾忘却其天然秉具的整体性、境遇性和变化性。
第二,由于事物之同异关系是以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方式存在的,故同与异并非仅仅是某一事物所机械包含的两个方面,实际上,这两个方面的性质、功用、表现等一切方面因为都从属于同一个生命肌体,所以其间之一切方面也都相互取决于对方的性质、功用和表现,也就是说,彼此之间保持着相互消长、整体相关、动态平衡的关系,同时又都向外界敞开,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成长的能量或信息。可以说,这种关系因为最具对抗性,所以才最为亲密。
以上所述,是指同一事物所蕴含的同异构成及其相互关系。而比较研究则总是牵连到至少跨越了民族(或文化、语言、学科)之界限的两种诗学对象之间的同异关系,其具体内涵或为材料事实关系,或为美学价值关系,或为学科交叉关系。
上述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的同异关系辨析可以提醒比较诗学研究者,在借助“比较”来认识与了解不同诗学理论之同异关系时,一定要意识到某种诗学理论的同异关系及各自的性质与功用必须置于此种诗学的整体语境之中方可获致本真的把握,离开了这个部分(某一诗学之特定因素和构成)所赖以归属的整体语境,而只把此一部分跟另一种诗学体系中具有类似或对比关系的部分加以外部的罗列或对照,这种研究就不是真正的比较,而是机械、牵强的比附,其结论便必然是似是而非的。这种研究,不仅无益于获得真知,而且往往反而是通向真知的阻障。由于诗学内涵及其具体表现常常具有体系性、思辨性以及玄奥难懂的特点,所以,诗学的比较研究尤应注意遵循汇通性和体系化的原则,将研究对象与各自文化整体及其具体显现境遇结合起来予以探讨,如此方能避免似是而非、表层比附的结论。
第三,事物之间的同异关系在特定的条件之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此尤应予以说明的是比较诗学所牵涉到的不同诗学之间同异关系的相互转化,其中又可分出两种情形:一种是属于影响研究的层面,即某人的诗学研究已然撷取其他诗学的某一部分并把它们消化、吸收在自己的诗学思想之中,成为了自身诗学的有机构成要素,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之与康德、叔本华文论思想的关系即属此类。影响借以发生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借他人之外显之同(体系的、自觉的)来激活自己的潜在之同(零碎的、不自觉的),一是将他人之异容纳到自己的诗学结构和体系中来。一旦相异性被容纳、被消化,成了自己诗学结构中的有机成分,这时,“异”便转化成了“同”(你有我也有)。
另一种情形则属于平行研究的层面,即通过对并无事实关联的不同诗学之体系、结构、内涵等方面的本真理解和体证,一方面可达成对彼此之差异的深刻认识,并归纳出特定的理论形态(这也是比较诗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另一方面,这种平行研究本身也同时具备了相互影响的内质,这一内质可进一步促使诗学异同关系的转化在上述影响研究的层次上更深刻地发生。
比较诗学的可比性要求比较诗学研究者必须始终以国际的学术视野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以及跨学科的学术眼光来关注文学本身的各重内涵,这一特点使得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具有相当严格的限定,基于此,我们能够把远离文学性的文化研究以及缺乏自觉的比较诗学学科意识的诗学研究剔除于这一学科之外;同时,由于这一学科具有自身的发展历史,故比较诗学的可比性也相应地具有特定的历史内涵,也就是说,可比性的内涵可以因学科的发展阶段不同、研究的领域或对象不同甚至研究的理念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具体而言,可比性内涵的这种历史变化,主要是在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这三种发展阶段和研究领域之中得以呈现出来。
2.必要性:中西比较诗学的价值依据
长期以来,在西方比较文学界,比较研究始终都遵循着一个心照不宣的假设,即被比较的一系列国家的文学“都源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其语言、历史和文化都有着血缘关系”,比较研究必须以这种“语言和文化的连续一致性”作为基础。一旦失去了这个基础的支撑,比较便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由于一大批比较文学家(如陈世襄、刘若愚、叶嘉莹、叶维廉、高友工等)的不懈努力(有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作为证明),现在,这一看法已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其表征是,不仅西方比较文学研究者中不少人已认识到跨文化的文学与诗学比较之价值和意义,而且还有更多的学者视之为亟待开展的工作,如张隆溪所言:钱钟书先生认为文艺理论的比较研究即所谓比较诗学是一个重要而且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如何把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术语和西方的术语加以比较和相互阐发,是比较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具体而论,比较诗学的价值与意义可再呈现于“求同”和“别异”之二方面。在“求同”的方面,可寻绎出以下几种表现形态:一是认为比较诗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寻求跨文化、跨语言、跨时空的共通规律。
不过,由于共同规律或共同的绝对形态只能是一个概念而无法在具体的文化境遇之中现实化,所以许多人根本否定有所谓的共同诗学。诗学之“同”的实际呈现总是不离具体语境,而具体的语境又总是变动不居,这使“同”之呈现永远包含了差异,故诗学的具体内涵总是同和异的动态统一体。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共相(同)无法孤立、静止地呈现出来而连带否定其价值和意义,“同”不仅是理解“异”的逻辑起点,而且也是比较诗学应该予以探究的对象。因此,问题之关键不是如何否定“同”,而是如何探究“同”,这就把“求同”的研究带入到第二个层面:寻求中西诗学之“同”的具体形态。这一方面,钱钟书的研究树立了典范。钱钟书虽然主张不同文学之间有“放而成山河大地”的共同“文心”和“诗心”,但是他勤勉以行的正是在“针锋粟颗”处的疏通整理;叶维廉也没有在共相本身上面过多滞留,而是孜孜于探求如何运用模子理论来解除单一模子对诗学思维的束缚,他在后一方面的创见和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我国学界,关于诗学之“同”的比较研究通常表现于下述几个侧面。其一有关于不同诗学的普遍性问题。这个问题,除了要注意其具体呈现不离特殊性境遇之外,还必须澄清诗学共相和诗学的哲学依据(道、气、理、心、上帝、绝对理念)之差别,前者的主要特征仅仅是普遍性,而后者则除了具有普遍性的内涵之外,更是指始基因和终极因(因而往往是目的因和动力因的混合);其二有关于不同诗学的共同本质问题,即各种诗学均含有借形象来“言志”或“抒情”的本质内涵;其三有关于不同诗学的共同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内容方面是指构成艺术之内容要素(形象、风格、情节、主题等)的共通表现,形式方面则指构成艺术之形式要素(节奏、韵律、文类、语言等)的共通表现;其四有关于不同诗学之中具有类似蕴含的诗学范畴的比较,如崇高与雄浑、婉约与优美、想象与神思、净化与教化,等等。此外,中西诗学在艺术的起源、功用、性质、灵感、批评、鉴赏等各个层面的共同表现也都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并有相应的研究成果问世。
中西比较诗学在“别异”的方面成果更为丰富。究其缘由,这显然与近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中西学术落差(西强中弱)心态极为相关,而在改变这一落差方面,“异”的功用远胜于“同”。
近百余年来,中国文论界对西方诗学之“异”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有充分的认识,而且某些西方的诗学理念与方法在文学领域里还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和应用,其结果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学界对文学理论的言说基本上是以西方的诗学框架和诗学范式为“本”,而本土的诗学话语反而沦落为“末”,仅仅成了对前者的补充、佐证和辅助性的诠释。招致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因经济、政体、军事等方面不如人而造成民族整体的自信心不足、自我认同感下降等因素以外,自学理的层面而论,还有对西方诗学之了解远未深透的因素。对于西方诗学的精深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以其优长之“异”来弥补传统诗学的缺憾,从而发现向来自以为充足的传统诗学之不足、之盲点,同时,亦可借此来彰显传统诗学的自身内涵和特征。牟宗三在谈到中西哲学的汇通之价值时说:对于西方哲学的全部,知道得愈多,愈通透,则对于中国哲学的层面、特性、意义与价值,也益容易照察得出,而了解其分际。这话也可完全适用于中西诗学之间的比较和汇通。
“别异”的诗学比较体现在诗学理论的各个环节之中,实际上,凡是在可以求同之处,也必然能够辨异。
一是关于不同诗学之哲学依据的比较。在这个问题。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诗学的哲学依据是老庄的“道”,其内涵偏重于“虚”、“无”,这致使玄灵虚空之境是中国诗学所尊崇的最高境界,而西方诗学的哲学依据是“存在”,其内涵偏重于“有”,故西方诗学的最高境界往往表现为对于文学之结构要素的明晰阐述。这些看法并非全无根据,但是它们绝非对此一问题的全部概括。
在我国,道家诗学的哲学依据自然可说是“道”,但是儒家诗学的哲学依据却并非道家之“道”,而是“亡”。儒家认为“仁”也是有“天”或“天命”作为终极依据的,但仁本身所指涉的是人事实践活动所依循、并在实践中呈现出来的道德内容。大致而言,道家之道是宇宙本体,而儒家之仁是伦理本体。宇宙本体尚处于善恶、爱憎、美丑浑然未分的混沌阶段,而伦理本体却具有强烈的价值倾向,故道家诗学追求超越于善恶美之上的空灵之境,而儒家诗学所津津乐道的恰恰是扬善祛恶的教化功用。只不过这种功用要采取“主文谲谏”或“温 柔敦厚”的诗教方式,而不能像伦理或政治本身那样直白无余。同时,西方的‘‘存在’’概念(—般认为最早是由巴门尼德提出),其所指往往也是因人而异的,如巴门尼德的“存在”实际上是统摄于“一”范畴之下的一个概念,柏拉图的类似概念不是“存在”,而是“理式”。在亚里斯多德这里,“存在”与“一”、“理式”一样,只是一个串洞的概念,他用来指称“实体”的概念是“本体”,即特定的、单个的“具体事物”及其“本质”(“形式”)。在后来不少哲学大家的体系里,“存在”只据有次要的位置(如黑格尔),或者几乎没有位置(如康德)。他们的诗学之哲学依据是各自不同的。
12.《城市管理学》单元作业辅导 篇十二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知识线索梳理
典型例题解析
例1(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试题)北大一学子在狱中题诗:“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这充分表达了被捕学生的爱国情怀。据此推测,该学生参与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红军长征
D,一二·九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经过的掌握水平。从“北大”、“卖国贼”、“爱国情怀”这些信息可知道,题目涉及的是一起爱国事件,且与学生有关,结合知识储备可知是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B
例2(2009年河南中考试题)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曾激动地向同学们讲述着几十年前那一幕幕艰难困苦的场面。下面地点中不可能出现在他讲述中的是()
A,湘江
B,松花江
C坞江
D,赤水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过程的再认能力,长征过程不涉及松花江,而其他选项中的地点都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点。
参考答案:B
单元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内政决定外交,外交也影响内政。下列事件中,因为外交失败直接引发的内政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召开
2,“国内专电:免曹(汝霖)令已下。”此电文反映了1919年哪一场运动取得了初步成果()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3,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5,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某社区准备开展庆祝建党节活动,如果让你为他们选择主题词,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青春火炬,热血救国
c,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D,抗战胜利,举国欢庆
7,“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一首怀念战友的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8,上海是中国的红色旅游城市之一,原因之一是()
A,五四运动在此爆发
B,中共一大在此召开
c,中国共产党在此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红军从此出发踏上了长征之路
9,“大家到这所学校来,不仅要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这说明此校最大的特点是()
A,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革命军校
B,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c,设备先进的近代化学校
D,培养将军的摇篮
10,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谈两岸关系时说,我们应正视历史,面对现实,展望将来,求同存异,创造双赢。国共两党在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了()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1,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12,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定为每年的8月1日,解放军军旗上有“八一”字样,这主要是为了纪念一次著名的起义。这次起义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是()
A,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c,诞生了人民军队
D,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4,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路线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遵义会议
16,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重大意义是()
A,确立了中国革命的奋斗目标
B,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
D,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危险局面
17,“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D,长征
18,右图反映的情景是1928年发生的()
A,井冈山会师
B,吴起镇会师
c,秋收起义
D,会宁会师
19,育红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该是()
A,瑞金—遵义一吴起镇—安顺场
B,瑞金—安顺场—遵义一吴起镇
C,瑞金—遵义—安顺场一吴起镇
D,瑞金一吴起镇—安顺场一遵义
二、非选择题
20,使用表格方法整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时设计的表格,请你补充完整。
21,在总结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小马虎同学出现了许多错误,请你帮他指出并改正。(在错误下面划横线,并给出修改意见)
1919年5月4日,北平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4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北伐战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毛泽东领导中国工
农红军进行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2,历史情境再现:
历史事件溯源:
(1)图一、图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2)图中的人物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等。
(1)“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的“国贼”指的是谁?
(2)从口号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她,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重要大会是哪一年在什么地点召开的?
(2)大会宣告了哪个政党的成立?
(3)这次大会确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4)请举出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事例来说明该政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5,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的目的是什么?请举一例说明共产党员在北伐战争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軍队进行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为什么说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6,阅读诗词,请回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至少写出2个)
(4)此事件给后人留下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称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
2,C
3,D 4,D
5,A
6,A
7,A 8,B
9,B
10,B11,C
12,B
13,B
14,D
15,C
16,B
17,C
18,A
19,C
二、20,
21,
1919年5月4日,北平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起了
删除
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
五四运动
义革命时期。1924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的军
孙中山
事和政治人才。北伐战争打晌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
南昌起义
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毛泽东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革命军
22,(1)五四运动。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敢于斗争的精神,关心国家、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23,(1)曹汝霖等人。(2)反帝反封建性质。
24,(1)1921年,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2)中国共产党。(3)领导工人运动。陈独秀。(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等。
25,(1)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叶挺独立团以共产党员为骨干,奋勇作战,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并攻占武昌城等。(2)南昌起义。(3)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领导,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城市管理学》单元作业辅导】推荐阅读:
城市管理学论述题08-26
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06-21
中央电大城市管理学07-22
盐城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08-26
浅析城市社区管理08-04
城市环卫管理方案08-07
城市运营管理08-31
城市地理学11-04
城市管理局网格化管理07-06
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