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发展活动规划

2024-08-27

社会组织发展活动规划(共10篇)

1.社会组织发展活动规划 篇一

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

活 动 四 年 发 展 规 划

(2009—2012年)

党 支 部 印台乡虎头村

村 委 会

二00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虎头村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

活 动 四 年 发 展 规 划

(2009—2012年)

一、基本情况

虎头村位于印台区同官路北侧,全村辖三个村民小组344户1164人。现有土地2332亩,耕地面积578亩,是典型的城中村。全村现有劳动力520人,城市务工人员232人,年收入220万元,劳务收入占全村人均收入的50%。房屋租赁户182户,房屋租赁收入63万元,占人均收入17%。从事三产及服务业80户,年收入120万元,占人均收入的25%。农业收入和各项改革性补贴收入年30万元,占人均收入的8%。困难户10户,其中包含残废、孤寡,因病返贫对象。

二、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区〈关于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的意见〉精神,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总要求和“分类定位、科学评估、晋档升级、总体提高”的原则,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和“旗帜工程”活动,不断激发村级党组织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在动力,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由于我村属于城中村,农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村民的经济来源全靠劳务输出、房屋租赁和三产及服务业。

三、目标任务

按照强力推进农民增收、兼顾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的原则,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五个方面实行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通过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以上,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以上,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600元,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700元,成为一类村。

(一)生产发展方面:

1、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村民外出务工的能力,使村民的收入得到逐步的增加。

2、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增大增强我村的三产及服务业

3、加强房屋租赁的管理,完善租赁体制。

(二)生活宽裕方面:

1、农民人均纯收入逐步提高,2008年为2820元,2009年达到5300元,2010年达到6500元,2011年达到7700元,2012年达到8700元。

2、完善村上的各项制度,为贫困户申请贫困救助,并为他们出谋划策,争取减少贫困户。

(三)村容整洁方面: 借助铜川市三创工作的开展,夯实项目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争取将我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更好,并成功创建省级绿色村庄。

(四)乡风文明方面:

1、计划生育符合政策率达到100%,无超生现象的发生。

2、十星级文明户达到35户以上,五星级文明户达到100%。

3、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村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无群体上访事件发生。

(五)管理民主方面:

1、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每月召开一次党员会,每年召开村民代表会4次,党员民主生活会6次,开展党员帮扶工作,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2、四年内共纳新党员4名,积极分子6人,后备干部2人。

3、每召开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参加测评的人员为100%。利用党员电教远程教育资源,实行党员承诺制,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四、增收措施

(一)不断壮大劳务输出队伍。

1、结合国家扶贫部门技术培训计划,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

2、有组织的实施劳务输出,逐年培训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掌握致富技能,增加经济收入。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1、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

2、实施项目拉动,投资带动战略。加大争取项目力度,实施交通、水利、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地 方经济发展。

3、落实土地有偿流转政策,走集约经营发展的路子,建立具有规模型的标准大棚,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领导

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工作是一项阶段性、预期性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位干部及群众的艰辛努力,不搞形式主义,不盲目攀比;要突出特色,示范引导。我村干部要深入各村、各农户,针对升级晋档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指导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使全镇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工作的预期目标全面实现。

2.社会组织发展活动规划 篇二

一、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所谓社会组织,一般是指在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发挥服务、沟通、协调、公证、监督等作用的非政府、非盈利的社团、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者团体等。社会组织这个名称,是2007年民政部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的全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正式启用的,是传统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或民间组织等称谓的改造,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刻认识这类组织的基本属性、主要特征而形成的科学概括,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的实际步骤。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加速,政府职能转变,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在我国涌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发展数量上看,在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性社团只有44个。到1997年,全国县级以上社团组织达到181318个,其中省级社团组织21404个,全国性社团组织1848个,县级以下社团估计有300万个。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38.7万个,比上年增长9.3%。其中,社会团体21.2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7.4万个,基金会1340个,目前社会组织仍然以每年10%-15%的速递在递增;从组织作用和范围来看,涉及到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工商服务、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遍布全国各个省份,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社会组织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数量还比较少,力量也比较薄弱,相关法规还不完善,管理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必须把握好尺度,适度发展社会组织,发挥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我党的执政要求和国家的发展目标。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除了有政府的推动之外,社会组织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那么究竟社会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样的具体作用呢?

首先,社会组织是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社会组织是构建在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一座沟通的桥梁和联系的纽带,是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是支柱。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认为,社会公共事务只有政府才能解决好。在这种理念支配下,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大包大揽,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这样不仅难以实现政府的良好愿望,而且削弱了社会自主自治能力,压抑了社会自身的创造活力。所以就出现了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政府还权力于社会以及“小政府大社会”的提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也曾经说过:“要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组织可以及时地把所属群体对政府的要求、愿望、建议、批评集中起来,转达给政府;另外一方面,社会组织也可以把政府的政策意愿和对相关问题的处理办法转达给相关的人群,帮助政府了解人民群众,也可以帮助群众理解政府出台的相关的政策理论,做到上情下达。总之,社会组织作为社会互动的载体,是人民群众和政府两个传递信息的桥梁,是政府的帮手,它沟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个人、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结构运行更加顺畅,社会经济发展更加有序。

其次,社会组织是社会的“安全阀”,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

我们所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的社会,前提和基础就是社会稳定。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时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如果处理得好,那么就可以借此登上一个新台阶,反之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于这样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一定程度的凸显,而这种社会冲突如果不能及时化解或者不能使冲突在合法的渠道解决,那么这些冲突就会积累爆发为社会的大动荡。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吸纳就业,保护人们的合法收入,扶助困难人群,从而促进社会稳定。社会组织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公益服务,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当社会问题发生时,公共利益自然首当其冲地会受到损害。而政府只能够按照一定的制度框架开展公益事业,根本没有办法通过更人性的方式来提供公益服务。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一部分的群众性、社会性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正逐渐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组织越来越多地承接了从政府手中转移过来的职能,所以也就具有了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为公益而服务。社会组织凭借着它自身的私有性、自我治理性、志愿性,按照组织的公益宗旨和理念并遵循对社会所作出的承诺,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性的社会服务。

事实证明,社会组织在从事公益性事业的活动中可以起到政府难以发挥的作用。在社会公益领域,社会组织可以积极从事扶贫开发、救灾防灾、艾滋病防治、扶弱助孤、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同时,社会组织通过提供这样的公益服务,维护了弱势群体(广大农村人口、农民工)的利益。民间的社会组织能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帮助政府解决社会管理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有助于开展社会互助、发展公益事业,对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群、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援助,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在缓解当前我国就业压力和社会贫富差距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当然,社会组织如果管理不好也很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将社会组织作为推进其政治意图的工具,引发了一些国家的社会不稳定。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在我国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成分认识到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必不可少的力量,而它们的兴盛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所以,必须更好的发挥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坤:《民政部正酝酿出台民间组织评估办法》http://www.mca.gov.cn/news/content/media/20059194236. html.2005-09-01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04-09-20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02-20

[3]见俞可平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页

[4]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社会组织部分)

3.社会组织发展活动规划 篇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社会组织迅速发展。通过党建的方式来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其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道路前进,是当前助推社会组织发展的新路径。近年来,上海市奉贤区通过党建引领,在推动社会组织的有效培育和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本文通过分析奉贤区的实践经验,得出关于通过党建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三点思考与启示,包括明确党组织的功能定位,避免官僚化倾向;创新和丰富党建方式,加强党建灵活性;注重发挥党员作用,保障党建的“生命线”。

[关键词]

社会组织;党建;培育

[中图分类号] D2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8-0045-03

新形势下,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社会组织对党表现出一种既依附又挑战的状态,需要党组织积极应对。通过社会组织党建,主动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成为党领导和加强与社会组织关系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对

社会组织的三个“有利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社会组织进入蓬勃发展期。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构建政府-社会-市场良性协调管理格局,通过党建的方式来把握社会组织的正确发展方向,引导其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道路前进,是当前社会组织发展的关键点。

(一)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有利于确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在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今天,社会组织对社会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的方向正确与否,同样会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作用。而社会组织党建正是为了引领社会组织朝着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自身力量推动社会稳定向前。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社会组织党建,不仅有利于把握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利于让广大共产党员借助社会组织的平台发挥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二)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有利于社会组织得到政府的指导和帮助。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社会进入转型发展期的一些矛盾不断激发,政府职能迫切需要从原先的大包大揽逐步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从“全能型”逐步向“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转变。社会组织作为填补政府与市场空白的第三方组织,承担着相当部分由政府转移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正是基于这一点,政府不能任由社会组织“自生自灭”。由于社会组织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资金匮乏成为目前很多社会组织的“难言之隐”。其中政府购买服务成为不少社会组织运行资金的主要来源。如果社会组织无法取得与政府的合作项目,那么很有可能陷入资金断流的困境。因此,对于社会组织来说,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以及信息沟通、获得政府的扶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同时,为了尊重社会组织自身的独立性和自治性,政府又不能直接干预或者插手社会组织的具体事务。因此,唯有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才能在不干涉其具体事务的同时,推进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沟通与指导,给予社会组织宏观上、方向上的指引和把握,以及业务上的发展和支持,确保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够及时得到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从而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有利于社会组织弥补自身的短板和不足。近年来,社会组织虽然取得较快发展,但由于在我国起步较晚,与国外已有百年发展史的社会组织相比,我国社会组织依然发展缓慢、力量薄弱。从客观情况分析,我国社会组织存在着规模小,作用发挥不够明显;自身发展不足,社会治理参与面不广;专业能力不足,公信力不高等短板。此外,社会组织还受到人力资源短缺的限制。许多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来自于政府转移人员和离退休工人,年龄偏大,管理方式和理念较为落后,缺乏高级人才和专业人才。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利用党组织手中的政治资源和权威,引入和培养优秀的共产党员服务于社会组织,通过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和党组织活动,加强队伍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职能和作用。如果遇到问题也能及时寻求上级党组织和其他党员的帮助和支持,那么,社会组织的既有问题和发展短板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了。

二、党建引领: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奉贤实践

近年来,奉贤区通过党建引领,在对社会组织进行培育和引导、推动党对社会组织的有效覆盖和有效引领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探索和实践,实现在党建引领下各类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

(一)培育孵化两手抓,增强社会组织自治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围绕构建党委、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新型伙伴关系,各级党组织通过孵化培育、柔性凝聚、购买服务等举措,有效增强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并且激发社会组织的自治活力。一是培育孵化社会组织。以南桥镇为例,当地不缺乏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及公益性组织,但参与社区事务、公益服务的渠道比较单一,大部分仍局限于“小打小闹”。为此,南桥镇分别在镇党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江海经济园区设立社会组织孵化实践基地,分类孵化生活服务类、专业调处类,文体活动类,公益慈善类等社会组织。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让各类社会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业务培训,形成资源合力,更好对接政府公益项目。二是柔性凝聚打造社会组织。比如南桥镇党委将“和谐和美”的理念融入党建工作,以趣缘、业缘和地缘等为纽带,通过加强党建活动的支撑和情感联系,先后培育组建了120多支群众文体团队、60多个志愿者服务组织以及900多个党员设岗定责服务小组。三是通过购买服务激活社会组织。比如庄行镇在已经成立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构建起“政府——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三级服务体系,通过梳理编制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并且依托党建平台,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作用。通过让社会组织承接项目,具体运作。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在扶贫济困、社会公益、社区文化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4年,庄行镇主要在节庆典礼、环卫保洁、农村治理三大领域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快整合镇内109家社会组织的资源和能力,取得良好效果。

(二)多方式创新党建,实现组织全覆盖,提升社会组织公信力。通过推动社会组织和党组织同步发展,强化社会组织的组织化程度,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具体做法有:一是关口前移同步建。以党建带动社建,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在社会组织登记注册时,将党建工作纳入登记注册的前置程序,使党建引领贯穿社会组织的发展全过程。例如海湾镇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党支部,在党的工作覆盖下,对中心的党员实行归口管理和分类指导,组织动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居民群众积极投身社区志愿者服务;二是分门别类单独建。根据党建基础条件,灵活多样地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凡是有3个以上正式党员的社会组织,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要尽快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争取单位联建、挂靠组建、区域或行业统建等方式建立组织。比如,在老年协会基础上成立的海湾镇群众活动团队联合会已有85名党员,镇党委及时建立党支部并以项目团队为单位分设党小组;而海湾镇海滨综合协管服务中心只有2名正式党员,无法建立独立党支部,镇党委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三是互联网+党建。包括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党建载体建设;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发布工作。比如,2014年庄行镇开通了“庄行党员微家”微信公众平台,借助微信这一新载体,创新党建方式。拓展了党员学习教育、党群互动的新渠道。截至目前,平台共得到党员群众200多人关注,累计发布图文消息40多条。

(三)注重典型引领,形成社会组织好风尚,扩大社会组织影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注重典型引领,通过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来形成社会组织好风尚,扩大其影响力,在社会组织中形成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良好氛围。一是“明星个体”引领。比如,海湾镇党委立足于本地区现有的社会组织人才资源,最大限度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培养了一批熟悉“本土”社情的群众领袖。“桂英工作室”的负责人孙桂英在多年司法调解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五心工作法”和“四步调解法”,很多矛盾到了桂英工作室总能得到化解,“海湾老娘舅”的形象在全市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她本人也被选为上海市党代表、奉贤区党代表,成为传递群众呼声和反映群众诉求的代言人。二是“品牌团体”引领。比如,南桥镇党委根据社区治理需要,先后打造了“一米阳光”老娘舅工作室、“金哨子”护楼队、“百家信”群众工作室等一批响当当的具有品牌效应的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在小区纠纷调解、安全保护和社区共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社区居民的拥护和肯定。

三、思考与启示

通过对奉贤区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启示:

(一)通过党建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必须明确党组织的功能定位,避免官僚化倾向。党章对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尚未明确,究竟是“政治核心”,还是“保证监督”,还是“指导帮助”,或者其他功能定位,尚无定论。目前,学界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基本达成统一认知,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引导功能,二是利益表达功能,三是服务功能。其中,服务功能指的是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维护社会组织正当权益等方面具有的职能。尽管党组织在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孵化和支撑作用,但社会组织强调志愿性与平等性,与强制性不相容,因此,党组织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平等的伙伴关系处理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把政治作用定位在引导和保障监督面。充分尊重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和自治属性,促进其健康有序的发展。避免因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社会组织成为自己的附庸或者出现官僚化倾向。

(二)通过党建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要注重创新和丰富党建方式,加强党建灵活性。根据奉贤区的实践和经验,通过党建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关键在于结合社会组织的特点,注重创新党建方式,增强党建工作的灵活性。比如参照海湾镇的经验,针对目前社会组织的党建覆盖率低的情况,采用关口前移同步建的方式,从制度层面保证社会组织登记注册时就能启动党建工作;根据目前社会组织中党员少,不足以单独建立党支部等情况,采用分门别类单独建的方式,为社会组织党建提供支持和帮助。又比如,以往传统的党建活动方式,例如读报纸、听讲座等说教方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信息时代需要创新和丰富党建活动的方式,可以参照庄行镇互联网+党建的经验,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增强党建的灵活性和互动性,提升社会组织成员的参与热情。

(三)通过党建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要注重发挥党员作用,保障党建的“生命线”。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队伍建设是社会组织党建的“生命线”。从奉贤区的实践经验来看,无论是像孙桂英群众领袖还是“一米阳光”老娘舅工作室这样的品牌团体,党员作用的发挥对社会组织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社会组织的生死存亡。因此,通过党建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必须要注重发挥党员的主动性,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已有党员的队伍建设,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社会组织好风气;另一方面要将社会组织精英力量吸收入党,壮大党员的队伍,也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各级组织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善于在社会组织的管理层和业务骨干中挖掘培养优秀人才,特别是针对党员人数少、所占比例低、党建底子薄弱的社会组织,更要及时把优秀人才吸收入党,有助于带领社会组织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且对其他社会组织成员产生传帮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家喜.我国新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困境与方向[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4

[2]贾西平.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问题研究[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4.4

[3]李精华.关于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思考[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1.7

[4]赵刚印.“两新”组织党建的战略新思维[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4.2

[5]陈燕颜,陈剑平.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考——以苏州市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为例. 唯实.2015.7

本文是2015年度上海市党校系统青年立项课题“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模式研究——基于上海市奉贤区的实证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党校

4.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规划 篇四

范集一中九年级实践活动组 指导教师:郑卉

社会实践活动 1.活动主题:

《禁烧秸秆、保护环境》 2.活动时间:2017.2—2017.5 3.课时安排:14课时 4.活动准备:(1)明确调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确定调查的课题、活动方案。

(3)网上搜集有关调查资料和生物秸秆利用资料。(4)准备好调查工具及记录表。5.活动内容:

第1课时:

(1)认识焚烧麦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对公众身体的危害以及对交通、航空的影响等。

(2)通过学生自己讨论,确定研究主题。第2课时:

班长统计每个学生家所在的区域,然后根据所在区域把全班同学大致分为四组,民主选举组长,最后确定每组研究的内容。第3课时:

制订焚烧秸秆调查方案,讲解调查中注意事项。(课题组组长负责搜集大家的方案)。

第4—6课: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调查并做好记录。(以组长为负责人,指导老师从中指导)要求注意安全。

第7课时:

整理调查记录,根据数据分析调查结果,讨论交流调查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小组组长负责汇总各组调查结果,总组组长负责整理)。

第8—9课时:

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及关注环境论文并向学校做好回报。有关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建议及时向有关环境监测部门做好反应。(心得体会要求每人都写,调查报告有组长做好汇总和上报。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由组长,指导老师和校领导协同共同反应)。

第10课时:

根据调查结果,组织学生讨论禁烧麦秆、保护环境的措施,组长做好记录。

第11课时: 讨论制定宣传方案。第12—14课时: 广泛开展宣传,人人争做环保卫士。6.活动总结反思:

社会实践活动能提高同学们对有关基础的理解和记忆;能提高同学们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也能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环境保护意识。

5.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心得范文 篇五

所以20xx年7月,我参加了由院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地点是宿迁市宿城区仓集镇。这种活动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而且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到了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现状。

从7月7日晚到7月12日早,我们在那度过五天的生活。这五天的走访,那些孩子给了我相当大的震撼,无论从学习上还是从生活上来说我都受益匪浅,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监护即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进行看护,但在走访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习方面

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有些留守儿童知道家里供其读书不易,同时也体谅到父母的辛劳,因而发奋学习,成绩很是优异,走访中可以看到墙上贴满了奖状;但是有的留守儿童由于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生性调皮贪玩,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在学习时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导制他们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二、性格方面。

在走访中发现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逆反心理较重。有些孩子很好交流但是也有孩子沉默寡言,由于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训,而祖(外)父母多数情况下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很难和别人沟通。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看到了留守儿童对于生活执着的追求,看到了他们为改变命运做出的努力,一个喜欢写小说的留守儿童在回答为什么喜欢写小说时这样说道:“现实世界过于残酷,只有在小说中才能有完美的结局”这是何等的震撼人心,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却说出如同饱经世事的中年人所说的话,让我深思,让我感慨。

6.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如何组织 篇六

无论大小幼儿园一年当中都要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大型活动。如毕业离园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然而要组织好一个大型活动,并使这一活动达到宣传幼儿园、教育儿童、联系家长和社会的目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幼儿园的工作中,大型活动本身就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作为管理者对大型活动的组织、开展,应有一个全面管理的过程,即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的过程。

一、关于大型活动中的管理过程

(一)计划

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分析,了解需求。即了解家长、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希望,特别是对本园保教工作的希望和要求,分析本园儿童发展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究竟如何开展一个什么样的大型活动的基本设想,以达到将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家长、社会要求相结合的目的。这种调查,可以是专为组织大型活动进行的,也可以是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是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到的。

2.确立活动目标。即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确立活动目标、指导思想。

3.制定活动方案。即根据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场地,确定各环节负责人等等。

总之,计划是活动成功的保证,一个周密、完善的计划本身就是活动的一个部分,园长切忌不要以为计划可有可无,更不能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做到哪里。在这一过程中,园长应做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以选择制定出最切合实际的、最佳的活动方案。

如我园在进行《幼儿园园外户外活动研究》时,在前测调查中,反映出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的多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儿童园外户外活动研究,其活动内容有走向社会和走向大自然两大类型,其活动场地有室内、有户外、有城市、有农村、有平原、有山坡、有工厂、有营房,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而一些非实验班的家长看见实验班儿童的发展变化,也提出希望幼儿园能组织更多的孩子参加,增加社会交往能力,锻炼独立意志,提高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能力的一类活动。根据这些情况,我们组织进行了“走出去”与“请进来”两种不同类型的、以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大型活动。

为保证活动质量,我们召集保教人员共同分析儿童发展现状,理清活动指导思想、活动目的,提出活动目标、活动原则,制定了详细的园内园外不同类型的活动计划。计划包括活动内容、形式选择、场地的勘探,安全措施的落实等。在“走出去”的活动中,我们利用暑假组织100多名大中班儿童到部队、农村、足球训练基地等地方开展活动,让儿童在一定时间内离开父母的监护,在成人保护减少的情况下,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请进来”的活动,主要是考虑到“走出去”的`毕竟是少部分儿童,不能满足更多儿童和家长渴望孩子发展的愿望。于是我们利用“六一”庆祝活动,请来了福利院残疾儿童和老年大学的爷爷、奶奶,以及民警叔叔和消防支队的武警战士、营业员阿姨、医生等,按大、中、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分别组织了以“关心他人”、“感谢关心帮助我们的人”、“灭火自救互救”等为主题的大型游艺活动。整个活动中,儿童积极参与,主动交往,互相帮助,愉悦了身心,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且在所有的活动中,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收到了家长满意、儿童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

(二)实施

实施是将纸上的计划变为具体行动的过程。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讲,实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行政方面:

(1)按照方案要求,分工负责,督促各方面的实施。

(2)根据具体情况,对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3)根据活动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4)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2.教师方面:

(1)写出具体的活动计划和实施计划,重点多考虑儿童的参与。

(2)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如活动用的道具、服装、场地的布置等)。

3.幼儿方面:

(1)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知道幼儿园要开展一个什么大型活动,了解活动的主要意义。

(2)做好一定的物质准备。如需为活动进行准备的物品,包括自带、自制或同伴共同制作的物品……

4.家长方面:

(1)需家长配合对儿童进行的活动前知识教育。

(2)需家长进行的物质准备。

在实施的过程中,园长扮演的角色是总调度、总导演、总监督,教师则是对具体活动计划的执行者、实施者,是局部活动的指导者。只有在活动中,作到各施其职、各负其责,才能保证活动的圆满进行。

(三)检查

检查工作包括活动准备的检查和活动过程的检查两个方面。活动准备的检查是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主要重在超前考虑,面面俱到。活动过程的检查是为了确保高质量的完成活动计划和实现活动目标,并使保教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提高,使儿童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主要重在检查活动是否按方案进行,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补充和完善活动。因此,检查不仅是针对教师,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本身,检查活动计划的科学性,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为下一代的活动总结积累数据。

(四)总结

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在今后进一步提高大型活动的质量。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活动的全面总结:从组织环节即行政、教师、幼儿对活动本身的总结,找出该活动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为今后活动提供借鉴。对活动质量评价的重点应放在活动过程中,儿童、家长、社会、教师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质量方面,以及该活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对幼儿园发展建设的影响等方面。

2.科学性的总结:分析本次活动成功与不足之处,寻找依据和原因,为今后活动提供理性借鉴。

3.提炼性总结:即对优秀活动设计进行提炼。如教师或行政人员对活动后的思考和随笔等。

以上几点概括起来可归纳为:选好主题,重视过程,注意总结。总之,要组织好幼儿园的大型活动,只有真正实现了管理的全过程,质量才会有保证。

二、关于组织大型活动的几个原则和思考

(一)系统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

幼儿园的大型活动本身就是幼儿园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其活动内容或活动形式均与园内的其他活动密切相关。同时,也自然渗透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也可以说是多种活动在某一方面的汇总和提炼。这样体现出渗透性和系统性原则,并反映出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办园质量和教育观念,它可以是系列主题活动,也可是单个、典型独立的活动。

如教育孩子爱祖国、爱家乡,这是《规程》提出的教育任务,也是各园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必然要进行的内容,但我们还可以利用大型活动来强化这一点。我园利用“六一”活动开展的《我爱家乡名小吃》、《我在家乡旅游》、《家乡的风俗民情》、《香港——祖国小朋友欢迎你》等系列活动就自然的渗透了这一思想。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根据活动内容和特点,注意巧妙地发挥一个活动多种目标的作用,如在《我在家乡旅游》活动中,教师们根据乐山大佛的特点,设计了攀登上山的内容,在“游览都江堰“时又用平衡木制成了“索桥”。孩子们要去旅游时,都必须先过“索桥”(平衡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有一定难度,使孩子们既认识了家乡,又获得了多种锻炼,满足了孩子发展的愿望,促进了儿童的发展,同时活动本身也体现出对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的系统性和渗透性原则。

(二)综合利用原则和参与原则

幼儿园要搞一个大型活动,往往不仅教师十分辛苦,儿童也十分劳累。教师又要布置环境,又要组织儿童排练节目,还要准备演出服装……往往是忙了这头丢了那头,甚至占用儿童游戏时间,影响到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又费材料又费力,花了不少钱,出了不少汗还不一定有好效果。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善的,这就需要运用综合利用原则和参与原则。

综合利用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综合利用废旧材料,节约开支,减少浪费;二是综合利用日常教学活动中创造的财富,如美术活动后,儿童的画、手工劳动的小制作等都可用来装饰环境,或投放到相关的活动区作游戏材料。

在综合利用中,首先最重要的是教师、园长应该是有心人,有心地去思考、设想、收集材料、利用材料;二是儿童的参与,只有在儿童的参与下一切活动才能变得真正的有意义,才是真正的儿童的活动。

(三)安全性原则

再好的活动,如果发生了不安全的事,都称不上好活动,安全否定一切,因此安全性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能一切从实际出发,预测可能的不测,确保安全。如检查场地的安全、器材、道具的安全,活动中内容和形式的安全,教师的安全意识,以及其它可能发生的安全。

(四)对组织大型活动的效益的思考

作为园长花那么多精力、物力、财力去组织大型活动,当然首先是为了教育的需要,但还应对活动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思考。

教育效益:主要是指该活动对儿童的发展能带来什么效益。

社会效益:主要是指该活动对幼儿园的发展能带来什么效益,而这两点是相辅相存的。但教育效益短期内不一定很快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有效的活动来宣传自己,扩大影响,扩大社会效益。

如通过毕业离园活动宣传幼儿园。过去,我们的毕业离园活动主要形式是家长、儿童、教师联欢会,儿童、家长感谢幼儿园,感谢老师几年的辛勤育苗,老师嘱咐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种离园活动千篇 一律,难以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难以让儿童记住这是他迈向社会的起点站。因从幼儿园走向社会是人生重要的一步,十分值得纪念。因此,我们改变以往的形式,让儿童自己来组织筹办xx活动,为儿童提供发挥他们能力的机会,并邀请各方面的领导和幼儿园所在社区的单位参加,共同祝福,鼓励儿童走向社会,向社会宣传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展示幼儿教师的丰采。活动中既有孩子感谢老师,也有老师感谢家长几年来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孩子,既达到了宣传幼儿园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也给儿童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7.社会组织发展活动规划 篇七

关键词:社会组织 (NGO) ,社会管理,能力建设,法制建设

一、加强相关法制建设

1. 明确立法思路。

一是实现立法指导思想从“控制管理型”向“培育发展型”转变。目前中国社会组织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在“控制型管理”的基础之上, 也建立在对被管理对象“不信任”、“不成熟”的指导原则基础之上[1]。 (1) 但是社会组织单靠政府管制的“呵护”是永远不会“成熟”的, 如果不解决立法的指导思想问题, 法律即使制定出来, 也未必能反映社会发展的真实需求和制度变革的理性要求。二是要把握好现实与发展的互动关系, 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导引作用。作为法律来说, 它是对已存在和发生的社会现象的反映及其规范, 在这个意义上, 它对应于社会现实, 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制度规范问题。而且法律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不可能频繁修订, 因此一部好的法律应尽可能预见到所调整事物的适时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问题。因此中国民间组织立法原则必须把握好现实与发展的互动关系, 中国民间组织发展中的问题有自身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矛盾的反映。因此, 依靠强化管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而且很容易扼杀组织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活力。

2. 加强法律规制。

(1) 对NGO经营活动进行管制。法律明确规定, NGO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 也不能从事与自己的章程规定的宗旨不一致的活动。 (2) 为了进一步拓展NGO的资金渠道, 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允许社团兴办经济实体, 依靠自己的技术、知识优势谋求生存。但这却又引发NGO营利化的问题。因此, 对NGO经营性活动予以管制是必要的。 (2) 通过法律解决NGO员工就业和相关的社会保障问题。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包括专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从目前的情况看, 中国NGO专职工作人员较少, 志愿者更为缺乏。NGO的非营利性决定了其从事的大都是公益性事业和社会服务事务, 所提供的较低的回报使其在吸引人才上相当困难。从而进一步影响NGO的总体质量水平和竞争力。因此应当采取一定的扶植、鼓励措施以保证NGO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的稳定。将NGO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相关的制度规范, 纳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整体的人事、福利、社会保障体系, 包括建立人才交流中心对社会组织人员的档案管理制度, 在医疗、退休养老、劳动、失业保险金的缴纳方面, 制订社会组织相应的标准。 (3) 对NGO进行财务监管。从目前立法状况看, 对这部分内容的规定较少, 现有的主要是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法律层级较低, 如《国家民委社会团体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财政部关于对明确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等问题的函》等。从内容上看, 这些规定比较笼统、零散, 也没有体现NGO财务监管的特点———NGO的非营利性决定了它们既不能像企业一样开展经营活动, 也不能像政府可通过财政收入维持运转, 它们只能依赖社会捐赠、政府财政拨款、税收减免、服务性收费、志愿活动等形成的公益资产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需要, 因此对NGO的财务监管也应区别于企业和政府。针对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资金, 首先应当坚持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 严格按照捐赠协议约定使用赠与资金, 不能挪作它用。其次, NGO接

(1) 以199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为例, 在这个条例出台之前, 许多社团在产生的时候只具有社会合法性、行政合法性受捐赠财产的数目及其使用情况应当公开接受监督。除了向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部门报告外, 还应接受财会审计部门及社会监督, 从而确保这部分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二、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Deborah Eade说:“ (社会组织的) 能力建设应该是促进改革公民社会的参与与民主程度。能力建设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 通过评估增强对受援组织活动的质量的改善, 对机构的组织和运作能力的提高。能力建设一种目标, 通过对环境的分析和目标的选择, 以提高机构的决策能力。能力建设是一个适应变革的过程。”[2]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明确组织目标与使命并有效地传达出去。

一个组织的使命是该组织建设的首要问题, 决定和规约着其组织活动的目标、领域和方式。一个NGO必须对它为什么存在, 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有绝对清楚的认识。同理, 它也要清楚什么是本组织不能, 或者不应该试图去做的事。组织内部人士对共同的价值和目的具备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由此发展实现这些目的的战略。有了明确的特性、价值观以及目的, 一个组织就需要把这些东西清楚而有效地传达给不同的群体:它要在其中活动的社区, 政府部门, 它想要影响其政策或行为的企业和其他机构或组织, 以及潜在的捐助人。这些群体都是相互关联的。政府部门更可能关注公众知名度高的组织的言行, 而个人则更愿意把钱捐给他们以前通过报纸、电视或其他渠道听说过的组织。

2. 实行民主、高效、公开的治理。

中国社会组织的组织管理应实行民主、效率、公开原则:社会组织的民主管理, 除了需要有一套制度规则与程序之外, 还需要有一系列非正规的行为准则, 以切实在组织内部形成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体制。社会组织的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 不是利润取向, 但同企业一样, 必须进行成本核算, 追求在既定投入条件下的产出最大化, 因此必须像企业那样尽可能有效地运用这些资源, 不仅要获得经济效益而且要获得社会效益。

3. 加强专业能力建设。

NGO需要在它选择的领域开展优质的工作。由于许多NGO刚刚开始在诸如个人咨询、社会工作、肢残和精神残疾儿童康复等方面开展工作, 这些工作无论对它们, 还是对中国都是很新的领域, 所以, 这个要求很难。这些组织大多高度敬业, 也非常有创新精神, 但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缺乏经验。在某些选定的环节提高其员工的技能, 对许多本土NGO的成功至关重要。这主要要依靠对员工的经常性培训。组织应拟订可满足个人发展需要, 切合工作要求及顺应组织发展需要的训练及培育计划, 即所谓的员工事业规划方案 (Employee Career Develop Program, 简写为CDP) , 并按部就班地安排同仁参加训练及培育的活动, 以帮助员工了解和熟悉工作, 更重要的是培育他们成为资深且优秀的人才。

4. 提高合理调动资源特别是本土资源的能力。

要使NGO的宗旨和目标得以实现组织必须建立对获取所需资源的投入。它既包括资金、物品的投入, 也需要人力的投入。同时组织必须建立对获取所需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使用的机制。首先是资金来源, 目前中国的一些社会组织, 特别是小组织在调动资源上还缺乏相应的经验, 因而常常无从下手。求助于国际资助, 是目前许多中国NGO的无奈选择。但是中国的NGO数目正在不断增多, 同时由于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政府税收的稳定增长, 国际发展机构, 特别是附属于外国政府的机构将在未来几年里撤出中国, 将它们的资源转到更穷的国家。因此, 开发对本土资源的调动能力将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发现的眼睛和创新能力。除了筹集资金, NGO还应该提高对资源进行管理和合理使用的能力, 并充分重视人才, 吸纳人才, 因为归根到底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三、建立社会组织与政府间的合作关系

1. 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般来说, 社会组织同政府关系可归结为四种类型: (1) 对立的、不信任的关系。这可能是由于政府腐败, 不热心于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社会组织不热心于社会经济发展, 热衷于反政府活动而导致的。 (2) 社会组织自行其是, 不同政府发生关系。有些社会组织不接受政府资助, 不抵制但也不配合政府的工作。这类组织大多规模不大, 影响也很有限。 (3) 非政组织对政府的依赖关系。如果社会组织是政府建立并进行经常性干预, 或者政府是主要资助来源, 那么该组织就有可能在资金、思想和资源上形成对政府的依赖, 可能会在决策和行动上不同程度地失去自主性。 (4) 合作关系。当社会经济发展是双方的共同目标时, 政府和社会组织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政府接受社会组织的自主权、独立性和倾听社会组织的意见, 社会组织则协助政府实施国家计划、政策和规章, 共同从事社会发展活动[3]。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存在着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 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其合作关系, 而减少两者的冲突, 对于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主要作用。

目前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培育支持和监督管理两方面。首先, 就培育扶持作用来说, 政府对NGO的扶持培育, 最重要的是资金方面的资助。西方国家NGO的资金30%以上来自政府资助, 如果缺乏政府提供的资源, 许多NGO组织就难以生存。政府负责提供资金, NGO承担服务性工作, NGO的服务实现了政府期望的公共目标, 政府资助则壮大了NGO的服务能力, 这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做法, 我们应该吸取他们的经验, 制定具体办法, 为中国NGO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其次, 就监督管理作用来说, 从总体上看, 中国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 在登记环节控制得很严, 但机构一旦完成登记, 政府对组织的管理则变的很松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因此, 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势在必行。一方面政府应该放松登记管制, 以体现公民的自由, 同时加强对组织运作期间的管理, 对其运作的规范化及质量进行监督, 以确保这些组织的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 2000, (2) .

[2]Deborah Eade.能力建设——通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之路[M].应维云, 刘国翰, 译.北京:九州出版社, 1999:39-40.

8.社会组织发展活动规划 篇八

[关键词] 高校;学生组织;社会化管理

创新是高校发展的硬道理,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基础,在学生工作中引入新理念,创新管理形式,提升管理质量是当前高校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校拥有数量众多、特色各异的学生社团,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工作者的管理水平。

一、当前高校学生组织的发展现状

当前高校学生多是1990年后出生,也就是所谓的“90后”。与前辈相比,90后好奇心更强,比较积极主动,不习惯陈规旧习的约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好,有较强的创造力;另一方面,90后学生耐受力较弱,抗压能力差,做事情的持续性不够,对于规则和纪律的遵守能力较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和掌上世界不能自拔,喜欢“宅”居,不习惯参与群体生活,对社交活动丧失兴趣。90后群体是新时代、新环境塑造的产物,最大特点就是多元化。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许多传统的做法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难以继续开展。

高校学生组织基本上都是由兴趣爱好存在共同点的学生组建的。在90后学生群体占主导的高校中,学生组织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第一,学生组织类别多样,主要体现在一些新团体的产生。除了传统的学生会、团委、体育、艺术类的学生社团外,很多“新新团体”涌现出来,像动漫社、驴行社等。这些社团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第二,学生组织的数量总体增多。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日趋丰富和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团体涌现出来。除了一些团委领导下的正式学生社团之外,还有许多非正式的学生社团。很多时候,这些社团就是一个个的小团体,颇类似于社会上的“草根组织”,虽然没有合法的身份却也大量存在。第三,学生组织发展多元化。与传统的高校学生组织不同,新时期高校学生组织的组织方式、利益诉求、活动内容更为多样化。过去的学生组织以对学生进行管理为主,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的学生组织除了体现学校的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学生自我需要的满足。第四,学生组织趋于自我管理。传统的高校学生组织体现出学校自上而下的控制,有较强的行政命令性,学生的自主性较弱;而目前许多学生组织尤其是学生团体,从成立到运作更多体现出了自发自愿的性质。

二、高校学生组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学生群体是一个自主意识非常强烈的群体,异质性强,需求较为多元。高校学生组织作为代表性的学生团体,在类别、数量、性质等方面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为当前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正确地回应这些问题,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乃至学校管理工作优劣的评判标准之一。

近些年来,学生工作形势发生巨大变化,高校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已经不足以解决新问题。总结起来,当前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这一点在各类学生组织中都有体现。在较传统和正式的学生社团里,受到既有制定规则的影响,组织成员往往只是按照习惯去运行组织,管理创新性不足。传统的做法在过去行得通,在当前的环境下却显得越来越无力,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在自发成立的学生社团中也面临这种问题,学生因为专业水平不够,难以组织与发展协会,缺乏清晰的组织发展目标和规划,也没有好的组织体系,导致社团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社团专业性不足,缺乏导师指导

组织的运行往往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引,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组织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当前大部分高校中,一方面教师人手不足,另一方面教师的时间也并不充裕,使得教师难以给予学生社团持续的、高质量的指导。仅凭学生的一腔热情去盲目实践,很难提升社团的活动水平以及学生的能力。

(三)组织活动低质量化

由于学生组织缺乏专业性,发展目标不明确,加之社团的主要成员往往是低年级学生,使得社团很多活动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活动流于形式和表面化、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活动与社团性质相关性不强等方面。社团在运行过程中无法体现出自身的专业性,许多学生在社团中得不到相应的锻炼,逐渐迷失对组织价值的追求,长此以往可能导致社团瓦解。

(四)存在经费不足、场地缺乏现象

许多学生社团并无固定的经费来源,对于它们而言会员会费是组织主要的资金来源,但这也是十分有限的。有的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只能临时选择地点开展活动。资金、场地的匮乏必然会导致活动开展受到影响,而这些问题并不能简单地通过拨款或兴建场地来解决,因为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组织发展的持续性问题。

三、社会组织管理理念对高校学生组织发展的启示

高校学生组织从概念上来说属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指不同于政府机构与经济机构的“第三类”组织。从法人身份上来看,社会组织属于社团法人,成立时需要到民政部门登记,并且多数社会组织需要接受民政部门及其直接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在我国有三类主要的社会组织,分别是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与基金会。此外,事业单位、民团群团等组织亦被认为属于社会组织。在社会上大量存在的没有登记的草根组织也属于广义的社会组织。在高校,学生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自我管理组织,并没有政治性与经济性,从本质上来讲属于社会组织。正式的学生组织是在学校各级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而学校团委则属于社会组织,所以这些正式的学生组织都属于社会组织。至于那些非正式的学生社团,则类似于社会上的草根组织,也属于广义上的社会组织。

这些年我国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社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的宝贵经验。高校学生组织本身属于社会组织的范畴,其非政治性、非经济性以及自理自治的特点,使得在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中借鉴社会组织的管理经验显得顺理成章。在社会组织管理中,有一些很好的做法可以供高校学生工作者借鉴。

(一)自主性管理

自主性是社会组织管理的根本,强调自主性就是强调组织成员的主体性以及组织运作的主力性。发展社会组织强调不受行政指令的过多干预。例如,许多事业单位虽然可以划为社会组织但实际上与政府部门无异,其决策要听从于相关的行政命令。近年来政府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强调一部分社会职能较强的机构完全脱离出政府,成为社会组织,目的就是发挥这些单位的主体性。只有主体性得到了体现,才能较少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真正发挥自己的职能。

在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中,正式的组织往往由各级团委直接领导,很多时候其发展会受到团委工作的直接影响,这些影响有时对于学生组织自身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益处。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独立自主性,尽量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管理者可以在大方向上对学生组织发展进行引导,而在具体的管理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少一些行政命令和例行公事,多一些职能引导和交流。

(二)专业化管理

任何组织都注重专业性。目前社会组织发展所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专业人才的缺乏。社会组织在管理、项目运营、活动策划、营销等领域有很大的专业性需求。我国在计划时代形成了政府包办一切的管理模式,经济社会领域均由政府管理。经过经济改革,市场形成,经济领域相对自主了,而社会改革仍然在探索之中,管理模式还很不成熟,往往借鉴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高校学生组织中,专业性十分重要。专业性涉及很多方面,管理方面的专业性、技术领域的专业性都应该得到重视。高校学生组织在日常活动中应该将专业性摆在首位,什么样的组织就做什么样的事情。许多学生社团平时开展的活动很多,但是细细看下,大多是与组织核心职能无关的活动。这不仅浪费了社团成员的时间,也无助于社团的发展进步,甚至影响到社团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应着力引导学生社团往专业化方向发展,以核心职能为中心,活动不能偏离组织的职能。

(三)发展类型多元化

社会组织的类型有很多,几乎在任何社会领域都有对应的社会组织的存在。如与政府联系紧密的事业单位、从事科研的研究机构、教育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公益领域的慈善会与基金会、服务经济活动的商行会、各种兴趣爱好组织等,还有服务于社会各界的、数量庞大的草根组织。随着社会多元发展,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社会组织在类型上的增加正是契合了这一社会发展潮流。近年来,社会组织登记的门槛逐步降低,注册的程序也越来越简化,越来越多的草根组织得以合法存在。

高校学生的需求也是非常多元的,尤其是90后学生群体,较以往的大学生更甚。许多前所未见的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有些还没有得到正式的认可就已经在运行了。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认真调研,理清校园中存在的各类学生团体,只要符合标准都应及时予以认可并登记在册,当这些社团开展活动时给予必要的支持,以营造良好的学生组织发展环境;同时,还应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协助成立新的学生社团。

(四)立足组织自身获取资源

社会组织的性质和类别不同,其获得资金的方式也不同。一些专业性的组织通过提供服务获得资金,如技术性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有些组织靠资助维持运作,如很多商会;有些靠募集资金,如基金会、慈善会;有些则靠申请项目资金,如部分社工组织;还有一些则是靠市场经营,如民办学校等。虽然社会组织基本上为非盈利性,但是这并不妨碍其通过合法的渠道吸纳资金以提供社会服务。

学生组织同样可以通过开展专业性服务获取资源,这样不仅可以维持组织正常运转,锻炼组织成员,还可以证明其专业水准及存在的价值。如有些艺术类社团可以通过提供表演、主持等获取报酬,科研类社团可以通过提供科技服务获取报酬,有些社团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上的项目申报获取资助。高校学生工作者应积极为学生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专业服务牵线搭桥。当然,学生组织不以赚钱为目的,进行社会服务最重要的目的是锻炼学生,培养其专业能力,因此学生工作者应谨慎审批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项目,确保活动安全进行,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预备军,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校学生组织对于学生而言,实为锤炼专业技能、提高管理水平、熟悉社会环境的良好平台。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学生组织管理方法亟需革新。社会组织在管理运营上的有益做法,可以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以更好地建设高校学生组织,促进学生成长成材。

参考文献

[1]蔡灿辉.社会管理理念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分析[J].进出口经理人,2014(s1).

[2]刘敏,杨越.企业管理理念在高校青年学生组织中的应用[J].当代青年研究,2009(12).

[3]葛芳玉.浅析高校学生组织现状及发展建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4]姜练琳.社会管理视域下高校学生组织功能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3(22).

[5]杨飞群,林德交.浅议高校学生组织制度化管理与文化建设[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6]鞠正江.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J].攀登,2009,28(1).

[7]李正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8]尹冬梅,丁力.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J].时事出版社,2008.

[9]葛芳玉.浅析高校学生组织现状及发展建议[M].北京: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10]周进,王前哨.高校学生组织机制创新:建议学习型学生组织[J].理工高教研究,2009(3).

[11]宿景祥.骷髅会精神:美国耶鲁大学精英学生组织揭密[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6.

9.社会组织发展活动规划 篇九

各分团委: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力举措。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领广大同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了解和宣传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建党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十二五”规划以及两区建设的背景下,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11年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现全面发展,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党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十二五规划和两区建设等主题,结合学生成才就业的现实需求,结合专业建设特点,结合湖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观察和实践体验,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本领,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提高素质,不断增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成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活动主题

主动服务社会 自觉成长成才

三、活动时间

2011年7月至2011年9月

四、活动内容

1、实践主题一:“红色之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考察活动

在建党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年之际,契合学生暑期旅游计划,开展红色之旅,参观访问红色景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建立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基地。

组织团队考察活动,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教育传统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活动。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

2、实践主题二:大学生“十二五”规划及湖北省两区建设政策宣讲实践服务团

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和湖北省两区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通过座谈会、文艺演出、板报、散发宣传品等方式,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农民群众宣讲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政策、方针;了解当代农民的生活现状和农村、农业的发展情况。组织青年老师、优秀专业大学生和地方农业部门专家为农村基层干部、乡镇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户、普通农民开办政策法规、经济管理、环境保护、农业产业化、种养殖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讲座,开拓农村干部群体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政策水平。

3、实践主题三:“三下乡”活动

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配合国家“三下乡”活动,组织预备学生队伍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和“法律下乡”,对农村地区进行专项服务。

“文化下乡”:组织优秀大学生队伍进行义务支教活动,为农村地区学生提供暑期补习以及兴趣班培训。

由音乐系或大学生艺术团骨干成员组成慰问服务奔赴农村、企业、部队巡回演出,通过宣传版面、图片展览、发放资料、编演节目等多种形式,在社会传播先进文化,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展示我校学生精神风貌,做好关于学校的宣传工作。

“科技下乡”:由信科院优秀学生组成服务队伍,深入农民群众之中,开展科普学习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自带计算机向群众展示前沿科技,为农村社会经济建设全面发展做贡献。

“法律下乡”:由法律专业的同学组队参加,调查农村法律普及情况,提供改进意见,组织专项讲员讲解法律维权知识等。

4、实践主题四:“励志▪增识▪创新”就业、创业见习行动计划

广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有针对性的培养创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学校号召高年级同学要充分利用暑期的有效时间,深入社区、工厂、公司等进行挂职锻炼、工作培训和岗位见习等活动,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见习企业或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增长才干,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倡导开拓创新,锻炼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

1)科技小创作、小发明(为下一届“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做准备)

2)创业实践(为下一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做准备)3)科技创新知识宣传演讲

5、实践主题五:环保卫士系列活动

针对当前环境卫生问题开展专项活动,宣传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落实保护河流等活动。

1、义务劳动,组织志愿者定期在市区各公交车站等地清出垃 圾和文字残留物,用实际行动做到爱护环境。

2、调查武汉及周边的环境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呼吁民众关注环境。

3、做环保小实验,将成果用照片和海报宣传出来,呼吁公众关注环保。

4、深入群众发放宣传单,调查群众对于环保的看法和意见。

6、实践主题六:关注家乡发展--家乡变化看时代脉搏 比较家乡各方面变化,感受国家发展变化,对家乡的发展做出全面的总结,特别要提出改良方案建议。

关注国家发展政策,关注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发展,可形成专项的论文报告。为下一届“新青年小说大赛”、“我与祖国共奋进”和“挑战杯”做准备。

7、实践主题七: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根据不同院系专业,广泛开展各类社会调查,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积极开动脑筋,学会与人交谈,了解社会现状,增长见识。参考调查主题(例):

1)调查大学生“村官”工程。(紧密联系当地团组织,党组织,为我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学习机会)2)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3)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问卷调查

4)立足农村看民生(例如:全国百强县和贫困县对比下的农村发展现状调研项目和新农村建设)5)武汉环境问题调研项目 6)知名企业文化调查

7)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8、实践主题八:春风暖夕阳—关爱老前辈专题活动

寻访为共和国建立浴血奋战,为祖国建设五四奉献的老前辈,汲取榜样的力量,聆听革命故事,感受光辉岁月,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主要方式:寻访老党员干部、老军人、老模范,和他们进行一次以上的长谈,并形成文字感悟。

五、社会实践工作程序

1、确定实践地点

各班级、团支部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寻求联系实践地点。为了方便联系,团队可到校团委开具有关证明,然后自行与实践地联系,最终需要得到实践地的接收证明。

2、组建团队

每个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团队至少要有3人及以上组成,可跨年级、跨专业、跨院系组队。团体社会实践必须有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考虑就近、安全原则。

3、做出实践计划

具体化:结合就近原则,选定活动内容,确定实践课题和活动计划。专业化:根据实践地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书面化:将暑期实践计划综合为成书面材料。

4、申报立项

各团队填好《我校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立项登记表》,与其他材料一并上报校团委。

5、审批经费

校团委将根据各班级上报社会实践团队情况组织人员进行重点项目评选。各团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费用可先做预算上报,在活动结束后视活动效果给予适当报销。

6、开展实践

在暑期(7月初-8月),各社会实践项目成员根据项目推进计划自行奔赴实践地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实行社会实践项目负责人制。特别需要按排专人负责与当地有关媒体进行联系,给予报道,提升本实践团队的活动影响力。

7、总结工作

开学后第一周内各团队需要上交的材料有:

1)实践课题成果(如社会实践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 2)团队总结报告一份; 3)团队实践参加人员名单;

4)十张以上有代表性的活动照片,另附电子版照片、相关影像资料;

5)接收单位反馈情况表;

6)当地媒体对实践活动的相关报道、当地领导或者知名人士对社会实践活的题词等。

8、评奖表彰

9月中旬,校团委将组织人员根据各团队实践情况进行评审工作,并根据活动组织情况、社会影响力、社会媒体报道情况评出优秀社会实践项目、社会实践先进小分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优秀社会实践论文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对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在学校、学院各类评奖评优、组织发展给予优先考虑。

六、实践要求

1、精心设计,广泛动员。要按照总体部署,从实际出发,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地区、内容、方式等做出精心设计和安排,制定具体方案,落实具体措施。要通过集中组队、返乡调研等多种形式,动员更广泛的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2、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要把农村基层,城市街道社区地区作为实践重点。要把“建党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十二五规划和两区建设”等作为实践重点创新突破口,坚持就近就便的原则,合理分配人员和精力,增强针对性,不搞形式主义,不给地方增加负担。

10.社会组织发展活动规划 篇十

周玉萍②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社会组织的创办、发展、管理、服务与评估都与社会管理创新有着直接的关系。放宽进口,政府购买服务,简化管理程序,评估结果引导都成为社会组织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只有从这些环节着手,才能真正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管理;发展;服务;社会组织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向“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转变,大量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将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由社会组织来承担。因此,社会组织的数量和质量是完成政府改革的重要条件。观察当前中国的情况,在创办、管理、服务、评估社会组织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要真正实现行政管理改革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一、社会组织的创办与社会管理创新

据调研,现在在中国创办一个社会组织需要经过如下程序: 第一步,到当地政务大厅民政部门递交申请表,由民政部门审核。第二步,在准许开办的情况下,联系业务主管单位由业务主管单位出具同意为该组织业务主管单位的正式文件。比如教育方面的社会组织需要联系当地教育部门,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面的社会组织,需要联系环保部门。业务主管单位是在没有利益的情况下承担管理责任的,所以十分不情愿。这就成为登记中最难走的一步,不少社会组织就此沦为草根组织,不去办注册登记。

第三步,会计事务所验资,拿到验资报告。并且拿到办公地点的用房证明。第四步,填写相应表格。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申请表、民非业务主管单 ①② 本文为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2012重点课题结题成果。

周玉萍(1964——),女,山西太原人,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教授,.030024.位批文、民非法人章程、社会组织办公用房证明、办公用房勘察表、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名单,社会组织董事会监事会人员名单等。第五步,备齐所有手续,到民政部门办理登记。

手续繁琐,有些环节甚至需要有人帮忙。一些热心公益人士看到这种情况,就此打消念头。对比国外的社会组织成立过程,以美国为例,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向所在州递交成立申请。申请中应包括三个备用名称,有效的身份证明,董事会的组成(许多州要求至少要有三个董事,也有的州仅要求一个董事组织者);组织的章程(最好要有符合免税的条文)等。

第二步,缴纳年费,并成立公司。需要说明的是成立一个社会组织(国外称为非营利组织)和成立一个营利公司过程很相似,提交需要的材料后,只需要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可以取回相应的登记注册证明,不需要验资,也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

另外,美国有些州还有更加优惠的政策,比如特拉华州:第一,登记费用便宜,小规模的NGO注册费为89美元,年费75美元;第二,允许董事会成员只有1个人,可以注册个人NGO。因此许多社会组织都选择在特拉华州注册。两相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国外社会组织的创办不仅手续简单,费用低廉,而且几乎没有什么障碍:既不需要50个会员单位,也不需要一笔注册资金,更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任何人只要愿意从事社会福利事业,就可以办公司,一个人也可以。而在中国,不仅手续复杂,注册费用高,而且业务主管单位的规定“就像一堵“高墙”,导致“事实上已经成立的社会组织,要么到工商部门注册为经济组织,要么以‘黑组织’的状态勉强维持。”[1]。面对这个困难,2011年初,北京已经率先规定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和社会服务类四大类社会组织可向民政部门直接申请登记,广东省也明确规定,从2012年7月1日起,除特别规定、特殊领域外,将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无须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后再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这就闯开了一个突破口,意味着社会组织的成立相对比较容易了。但是多数地方在业务主管单位方面尚且没有放开,所以,政策方面的调整,包括会员单位的减少,注册费用的降低,就成为促进社会组织成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放开限制,简化登记手续。才能促使人们快速地成立社会组织,凝聚力量,为社会服务。

二、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

近年来,由于国家的强调和重视,社会组织迅速发展。2009年末,社会组织的总数为431069个,其中社会团体238747,基金会1843,民办非企业190479。而2008年全国的总数是38,6916个。在数量上有所增加,活动上影响力在增大。比如,母亲水窖项目,关爱西部孩子爱心公益活动,雅诗兰黛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运动,永业慈孝基金,美克美家“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夏令营影响都很大。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年的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许多社会组织都有政府背景。比如,有一些社会组织的领导职务由政府部门的退休领导担任,例如,在我国行业协会较多的上海市,由政府任命的协会领导就占全市协会领导数的60%[2]。有一些社会组织,如各地的社工服务社,热线、志愿者协会等,看似学校或者个人兴办的,其实是有政府项目支持的。这些社会组织虽然没有实现完全独立自治,但他们活跃在各个领域,正在成为完全独立自治的社会组织。它们可以说是在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号召下,培育出来的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的发展中也存在着必须克服的问题,首先,有一些社会组织是在民政系统内部诞生的,如救助站的社会工作室,福利院的社会工作室,某社区的社会工作室等,这些组织办公地点就在相应的单位内部,董事长也由内部职工出任,政府购买服务的钱打入这些社会组织账户内,实际上是打入了原有的民政部门下属单位内,只不过博取了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绩。这些组织尽管也是个人注册的非营利组织,但基本上是原有政府部门的下属,没有任何开展活动的动力。即使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也是重名声而轻实际。这类社会组织的存在实际上挤压了真正的社会组织的活动空间,占据了大量资源,效率又不高。应该严格禁止这类组织的诞生。其次,社会组织的发展中,我们发现面向社区进行服务的社会组织数量相对较少,说明社区的社会服务职能还不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重心还没有下移到社区。面对这种状况,政府需要出台相应政策,将社会服务的责任放在社区里面,同时,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由政府各部门提出购买服务的事项及要求,纳入部门预算,由同级财政支付。这样才可以使已经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成长壮大起来,将大量停留在企业、或者行政单位内部的社会服务职能从单位剥离出来,纳入社区。

社会组织的发展本身就需要政府社会管理思维的创新,怎样既扶持社会组织的 3 发展,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责任,既要懂得扶持,又要懂得适时放手,这确实是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政府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组织成立后,由三个管理部门来管理,一个是当地民政部的社团管理局,负责社会组织的年检,信息汇总和检查;一个是税务局,负责社会组织的纳税;一个是业务主管单位,负责业务指导。三个部门各有各的事情。以某心理咨询室为例,既有社团管理局的登记任务,又有逐月缴纳的税费8-9项,还有业务主管单位派下来的公益活动,所有管理部门的重点都在“管”上,而不在服务上。从国外的管理来看,美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部门是财政部国税局(IRS)和联邦选举委员会。国税局的管理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负责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或免税。凡年收入超过25000美元的组织都要做税表,国税局会公开这些税表,一般人也可以在国税局网站上查到;年收入超过5000元而不足25000元的组织则需要提交免税申请,国税局印出免税机构名单,予以公示;年收入少于5000元以下的教会、寺庙和慈善组织不需要填写免税申请。一个是调查非营利组织高管的“过高薪酬”。调查过程中,会与其它类似组织领导者的薪水比较,排除有人利用NGO作弊或利用慈善机构的名义逃税。联邦选举委员会负责管理非营利组织的政治活动,如果慈善机构直接向恐怖组织提供资金帮助,则为非法。

由美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可见是否符合免税资格是管理的重点,符合就需要纳税,不符合则给予免税待遇,促进其成长,同时严格控制利用非营利组织营利行为。如果一个非营利组织从事商业活动,而这个活动与其宗旨无直接联系,那么商业活动中的获利就要纳税。假如一个非营利组织获得超过25000元的营利收入,那么它就失去了免税资格。国外的社会组织在这种既严格又周到的管理之下,只有更好地吸纳捐款,以自己组织的宗旨为旗帜,开展慈善活动才能生存下去。

中国的社团管理机构很多,表面上看,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很严密,实际上存在着空挡。首先,管理者的高薪不在任何部门管理范围之内,这样就有一些社会组织打着非营利的旗号,做着营利的事情。“郭美美事件”中的“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就是这样一个机构,还有一些行业协会,以征收会费发财,社会组织乱象 4 迭出。其次,小微型社会组织没有免税的优惠,难以得到扶持而衰亡。第三,缺;乏服务性管理。管理部门仅仅在收费或者派活,很少给予帮助。这是十分不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学习国外管理经验,税务部门既管纳税也管免税;社团管理局能够配合税务部门工作,防止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逐步取消业务主管单位的限制,这样才能够保障社会组织正常活动,并得到社会力量的扶持。

四、社会组织的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组织竞买政府出资的社会服务项目,依靠优质的服务生存,本是主要的生存方式,但现在政府招标的社会服务项目不多,社会组织的服务仍旧是基于自身宗旨在各自服务领域开展的。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展对失学儿童的救济;中华慈善总会开展对孤寡残疾等弱势群体的救助;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帮助等。所有这些项目均来自于募集的资金,而不是政府出资。政府出资购买服务项目始于2000年上海市卢湾区民政局率先向“金色港湾老年公寓”购买价值30万元的养老服务[3]。此后,各地市纷纷开始探索,出台了购买服务项目,比如北京的社区老人服务卡,深圳的NGO孵化等,目前购买的项目已经涉及慈善救助、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领域。

2010年,北京市财政拨款上亿元,购买扶贫救助、扶老助残、医疗卫生、促进就业等十大领域的300多个公益服务项目。2007年开始,上海每年从福彩公益金提取7000万元资助社会组织发展,仅浦东新区近三年来投入的扶持资金高达1.2亿元。深圳建立公益福彩金购买服务“种子基金”3500万元,目前已资助75个公益项目。深圳市2010年机构改革中从17个委办局削减出政府工作事项87项,其中69项委托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接,并规定,今后凡是可由社会组织承接的社会服务项目,就不再设立事业单位。为扩大社会组织参与管理服务的渠道,深圳去年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中新增党代表4位、人大代表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达221人,占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总数的24%。[4] 总的来说,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促进服务社会化这个问题已经形成了共识。2000年以来,政府在逐渐加大购买服务的力度。2012年3月9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即公布了《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实施方 5 案》,明确:拟资助150 个左右西部地区社会组织改善服务条件,拟资助50 个左右规模较大、职能重要的全国性社会组织和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功能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委托的社会服务;拟资助50 个左右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针对特殊群体开展困难救助、心理辅导、综合性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社会服务,拟资助50 个左右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针对特殊群体开展困难救助、心理辅导、综合性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社会服务,拟培训10000 名左右的社会组织负责人、业务工作人员。[5]可以说这是政府大规模的购买社会服务的一项尝试。伴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一批社会组织将成长起来,成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力量。

伴随政府购买服务的增加,我国的社会组织有了迅猛发展,活跃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影响和效益。但这些服务尚且处于试点的状态,只覆盖一些领域,面向社区的社会工作体系尚未建立,大量的社会问题处于无人管,无人问的状态。所以,建立长期连续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使已经成长起来的社会组织,能够发展起来,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五、社会组织评估与社会管理创新

对社会组织的评估可以促使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国际上很多国家建立了官方或民间的中介性或学术性评估机构,对社会组织进行评估,并形成了对社会组织公示的机制,为政府监督管理提供重要信息。

评估的组织者可以是被评估的社会组织自身或是相关社会组织联盟,也可以是政府管理部门,还可以是与被评估组织无关的独立的社会组织或者是营利的公司。评估的组织者不一定是评估的具体实施者,例如政府委托给第三方进行评估,社会组织自身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在评估实施过程中,一般都会组成评估小组,小组人员包括了社会组织管理者、政府官员、财务或法律专业人士等多方代表。评估程序一般包括社会组织材料申报和自我评估、评估小组现场评估、评估小组综合评估结果、反馈结果和讨论、对外公布结果等。评估内容根据评估目的不同,关注点会有所侧重,但通常会对财务信息比较关注。评估结果或者应用于政府购买服务时对社会组织的工作绩效的了解,或者应用于捐赠者选择社会组织时的信息参考。其结果是评估良好的组织能够得到奖励(物质上或精神上的),评估差的组织得到惩罚。通过评估引导社会组织发展,或者是给稍差一些 6 的社会组织提供学习的参考,从整体上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其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出现了社会组织的自我评估,也就是社会组织的自我监督。例如,慈善导航员网(/mjj/201203/201203***.pdf

上一篇:街道党工委民主生活会制度下一篇:许愿池作文650字